第一篇: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的考察报告
美丽乡村的考察情况报告
县农办廖海英
根据要求,现将美丽乡村的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考察印象
在桐乡、长兴、安吉、桐庐、遂昌等地的实地考察以及交流中听到最多的、感受最深的、触动最大的是创业、创新、规划、整合、融合、经营等字眼。长兴的中心村培育、安吉的美丽乡村、桐庐的秀美乡村、遂昌的洁净乡村,确实值得学习借鉴。
创业创新氛围浓。创业创新关键在于付诸行动,在行动中创新,在行动中创业。为破解土地要素制约和城乡统筹建设,桐乡进行了“两分两换”试点工作,以新市镇为依托,开展了区域建设用地、生产力和人口布局的优化调整,既加快了要素向新市镇集聚进程,也拓展了市镇、工业功能区和现代农业的发展空间。农民新村的供水、供电、供气、排污、有线电视、宽带网络等设施与城市一体化布局,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新一轮的村镇建设规划按照现代城市、现代家园、现代市民的标准要求,进行严格的功能区分,把当地新农村建设的重点逐步引导到农民市民化、社区城镇化、城乡三次产业融合互动、城乡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等方面,较好地实现了新农村建设的内涵拓展和层次提升。积极破解资金瓶颈,安吉通过组建新农村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农业发展担保公司,探索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资金“镇贷村用”模式,通过县财政注资县信用联社1200万元作为担保,县信用联社按基准利率下调10%的利率向“美丽乡村”建设单位授信,用于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规划引领标准高。建设新农村,规划是龙头,规划更是发展力。如,长兴把加强科学规划作为新农村建设和合作共建省级新农村实验示范区的首要工作来抓,积极发挥好规划龙头作用。目前已编制的规划19个,应修编的规划2个,需新编的规划13个。在规划制定和实施过程中,一是坚持规划全覆盖,强化县域一体化规划的理念,把农村的发展纳入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划之中,做到全县区域的全覆盖、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的全覆盖。按照“一核心三组团”、中心村、一般村的规划布局,突出抓紧做好《县域村庄布局规划》、《中心村建设详规》,按照平原水乡、丘陵山区等不同类型分别确定中心村的标准,设置100个左右的中心村,推进公共设施、公共服务向中心村集中。二是完善规划体系,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目标,借助浙大规划设计专业教授、专家的力量,在修编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这两个龙头规划的同时,进一步完善农村产业发展、小城镇和村庄布局、社会事业发展等专项规划,使全县各项规划形成统一的有机整体。安吉县在“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 目标指导下,以“立意上求高度、平面上求广度、类别上求纬度、推进上求经度”为架构,尊重自然美、侧重现代美、注重个性美、构建整体美,坚持规划为引领,研究制订《安吉县建设“中国美丽乡村”行动纲要》,委托浙江大学编制完成《安吉县“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编制《安吉乡村风貌特色研究—营造技术导则》,为全县农村风貌的营造提供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适宜的技术指导。同时,安吉县要求各创建乡镇、村从自身实际出发,坚持以规划为引领,将其他各类专项规划纳入美丽乡村建设整体规划。
资源整合力度大。整合资源就是握指成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资源效能发挥最大化。桐庐县自2007年起就进一步加大新农村建设村级项目资源整合力度下发文件,以科学配置和合理调度现有项目资源,有效整合项目资金投向,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绩效,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整合范围主要是涉及财政性资金的新农村建设到村项目,项目资源整合,将依据“整体规划、分布实施,项目整合、资金预算,统筹安排、明确分工,集中财力、突出重点”的原则,按照“统一受理、统一踏勘、统一论证、统一审定、统一验收、统一专户”的要求进行使用。长兴等6县市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建立了财政引导、金融支持、群众参与多元化支撑的投入体系,吸引、撬动工商资本投入,为美丽乡村的建设和管理提供充足的资金来源。遂昌县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创立了以工商资本为引领、以村级组织为主导、以农户经营为基础的发展模式,农户和工商业主发展农家乐的积极性非常高涨。
产业文化融合深。与产业、文化的深度融合,是美丽乡村创建的灵魂所在。如长兴、安吉,打破农业产业的界限,把农业产业与第三产业结合起来,以农业资源、乡村田园资源、乡村风景资源、乡村民俗文化资源、乡村历史文化资源等为依托,开发旅游休闲产业。同时,把第三产业引入农村,调整了农村产业结构,形成了餐饮住宿及文化服务的高级产品与消费形态。桐庐的秀美乡村创建,有意识地保护式开发历史文化古村落群,保留今天的原生态自然村,保持特色村的自然形态,传承人文历史,挖掘农村带有乡土气息的传统文化,体现历史凝重感和文化彰显力。
经营美丽效益好。放大品牌效应、转化创建成果,是推进美丽乡村持续发展和长效管理的关键。遂昌在区域范围旅游资质大同小异、景区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一改单打独斗的营销方式,从之前单一的政府、个体景区营销,走向政府引导、企业抱团、乡村融入、全民参与的合纵时代,以强大的营销合力,带动旅游业持续红火,以大旅游促进乡村建设。安吉县在建设过程中,提前考虑经营要素,抓好产业培育和发展,发展集农产品生产加工与休闲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乡村旅游新业态;抓好村级资产的盘活和开发,引导村级通过规划和建设,增加土地、房产等资产性收入;抓好农业改革与发展,将创建工作与土地流转、林权流转、土地复垦等工作有机结合,推进创建从“建设村庄”向“经营村庄”提升。
二、我县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基于我县自身独特的山水优势和产业优势,2010年起,我们提出并实施了“山水童话乡村”建设,初步形成了“山里人家、湖畔人居”的风格,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一些“短板”和“弱项”。
村小布局散。近年来通过实施“万名农民下山转移”工程,有3万多名农民向城镇、中心村转移,大量的农村青壮年离开了农村,空心村的比例不断增加。目前,全县169个行政村,其中人口在1000人以上的仅16个,所占比例不到10%,而500人以下的行政村高达93个,占55%,另有19个村的人口还不到200人/村。
生态文明观需进一步树立。近年来通过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农村“脏乱差”现象有所改变,但村庄整治水平较低,只是简单的改水、改厕、改寮,村庄整洁、绿化、亮化、美化程度低,赤膊墙还普遍存在。相当一部分的农民没有改变乱扔垃圾、乱倒脏水的不良习惯,农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不佳。
农业产业需要提升。近年来分散的小农经济的模式有所改善,农业产业化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并未完全改变农业经济落后的现状,农业生产还并未完全摆脱传统的分散经营的模式。另外,农村生产服务设施不配套,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食用菌产业占据比重较大,其他产业发展缓慢,农民增收渠道不宽,收入不稳。
三、几点启示
山水童话乡村是美丽乡村在云和的具体实践。我们必须正视差距,寻找差别,差异发展,赋予山水童话乡村新的内涵和外延,调结构、增活力、强保障、夯基础,着力构建规划、建设、管理、经营并重的“四位一体”发展体系,进一步开创山水童话乡村建设新局面。
基本原则:一是统筹发展,将县域范围内的所有农村做为一个整体来谋划,统一规划;二是集聚发展,整合资源、合理布局,大力推进人口集中、产业集聚、企业集群、资源集约利用;三是特色发展,立足云和,兼容并蓄、扬长避短、错位发展、差异竞争,不断累积、形成、体现、展示自身的特色、个性和可持续的竞争力;四是生态化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产业,弘扬生态文化,彰显生态优势。
基本要求:一是特色化,要彰显云和魅力,突出云和特色,打造一个别具一格、独树一帜、不可复制的“童话乡村”;二是品牌化,要树立精品意识和品牌意识,把“童话乡村”作为一张国家级名片来打造,形成云和特色的品牌,使之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较大的影响;三是系统化,要集中精力、财力和物力投入“童话乡村”建设,将整个农村作为一个系统来创建和谋划,整体推进;四是项目化,要按照项目化管理的管理理念,方案的制定、实施的进度、质量的要求都要十分具体,不能空泛含糊,确保创建工作的可操作性;五是有序化,要分类、分期、分批启动,整体有序地实现建设“童话乡村”目标。
(一)实现路径
1.加快改革步伐。一是调整行政区划布局。通过制定农村新社区建设布局等系列规划,围绕“一城三镇”平台,加快行政村撤并,完善农村空间布局,按照“撒并自然村、迁移高山村、建设中心村、做强小集镇”思路,做大乡镇,改变乡村小而散的现状。二是出台激励政策。积极探索和稳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在就业、社保、教育、医疗等方面,促进进城的农民享受城里居民同样的政策和待遇,使农民变为市民。三是制定土地和山林流转政策。鼓励下山转移和劳动力转移后的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规范林权流转程序,完善林权抵押贷款管理办法和操作规程,扩大林权抵押贷款规模,使有限资源最大化使用。
2.加快经济发展。一是优化升级农业主导产业。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引导支持发展特色产品和特色产业,强化特色和集群理念,围绕建设“中国生态黑木耳生产基地”、“南方早熟梨基地”、“浙江生态绿茶基地”目标,确保童话乡村建设具有坚实的基础。二是促进园区产业发展。大力培植优势主导产业和产业群,建设“中国木制玩具创造基地”、“中国高端轴承专业配套制造业基地”,逐步形成真正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聚集区和产业带,通过增加财政收入达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目的。三是加快以旅游景区开发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建设。充分发挥地理区位、山水资源、玩具产业和“小县大城”优势,形成滨水休闲、民俗休闲、乡村休闲、生态休闲和产业休闲互促互动的特色旅游产品体系,最终提高城乡居民收入,达到生活宽裕。
3.营造童话意境。一是开展村庄环境整治提升行动。以改善农民群众生活环境为着力点,对村庄进行洁化、绿化、美化,切实解决村庄存在的脏乱问题,不断美化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二是加大乡村童话文化识别设施建设。在田间地头,道路两旁、户外休闲场所建立童话故事宣传牌、童话故事个体或系列雕塑,或是将农房打造为一个故事背景或者场所,增加童话色彩。三是农房外墙立面改造。在农房墙面绘制童话故事、童话标识,或者涂上童话般的颜色,让人全方位感受到童话乐趣。四是建设童话景观带。对村边、路边、水边、庭院及房前屋后进行特色景观化建设,打造出争奇斗艳、赏心悦目、四季变化、梦幻般的景观带。
4.提升童话人文。一是通过建设中国木玩文化创意基地,推动木玩与幼教、动漫相结合,并把云和本源的童话、传说和世界经典童话融入到农村,促使木玩文化进一步提升。二是通过建设童话展示馆、童话体验园、童话人家等措施使世界经典童话故事落地,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三是开展本土文化展示、乡村文化月等活动,深入挖掘民俗文化、抗战文化、玩具文化、船帮文化、女神文化资源,建设“一村一品”农村特色文化之乡,推动本土文化充分彰显;四是开展村民素质提升行动,切实抓好新型农民培训,突出抓好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人员、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努力提高他们带动农民创业就业的能力。五是加快完善重点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态保护,积极推进产业化、合作化、标准化经营,发展休闲观光旅游和“农家乐”经济,建设现代观光农业文化;六是以“网格管理、阳光服务”为抓手,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将温暖、亲和、透明、全覆盖和无差异的阳光理念融入农村管理服务中,拉近干群关系,促使群众生活更加幸福和谐。
(二)具体措施
1.坚持规划先行,有序推进。遵循全域规划、全域整治、全域建设的理念,推进思路规划化、规划项目化、项目资金化,为全面推进山水童话乡村建设提供重要依据。继续深化、细化《云和县“山水童话乡村”发展规划》,根据“既有个性亮点、又有区域特色”的规划原则,依据全县的地域特点和产业分布,编制具有云和特色的各项村庄建设详规,尤其是做好特色示范村内的基础设施、景点设计、民居修缮、立面改造、村庄绿化和特色产业发展等专项规划。一手抓村庄环境治理,一手抓人口集中居住,加快村庄整治建设由治脏治乱向治理布局分散转变,推动生态环境优化、土地集约利用和公共服务提升。捆绑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和中心村建设,采用村庄搬迁、宅基地互换置换、经济补偿等办法,引导撤并村、小型村向中心镇中心村集聚。
2.坚持典型示范,科学引导。注重挖掘各个村庄的历史遗迹、风土人情、产业特征、风俗习惯等元素,积极树立梅湾村等童话乡村典型,让一部分农村、一部分点“亮”起来。积累好经验、好做法,在抓好“亮点”的基础上,先点后面、以点连线、连线成片,打造东、中、西三大区域协同推进的“童话乡村”布局。要充分认识到乡镇是工作责任主体、村庄是落实行动的区域,农民是落实行动的行动主体,要尊重并突出农村和农民的主体地位,通过教育、宣传、培训强化农民主体意识,下放政策、下放权力,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引导农民自觉投身到“童话乡村”的建设中来。
3.坚持整合资源,注重经营。整合全县各级各部门资源,多途径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集中财力、物力、精力投入“童话乡村”建设。大力整合支农项目,使各类建设项目和资金优先安排于实施“童话乡村”建设的乡村。
对建设“童话乡村”的重点项目实行整体策划、分口包装,加大项目对接和对外招商引资工作,积极向省市申报重点建设项目,乡镇、村主动规划具体建设项目,形成上下联动、内外合作,层层抓项目落实和项目建设的机制。农办要发挥统筹协调、牵头抓总的职能作用,对支农项目申报、立项、实施、考核验收、资金拨付全面审核把关。培养营销人才,充分运用营销战略,整合旅游、农业等营销资源,推动乡村经营,促进农民增收。
4.坚持组织领导,强化考核。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及时研究解决山水童话乡村推进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成立领导小组,每年年初,领导小组根据“童话乡村”建设的整体规划和乡村申报情况,确定每一年度的重点乡镇、重点村及重点项目。领导小组统筹确定全年的“美丽乡村”建设内容和项目安排表,落实相关部门、乡镇、村具体实施,并负责督查指导。每个重点建设村由一位县级领导联系指导,一个部门联系。专门成立技术指导组,驻村进行业务指导。同时建立健全卫生保洁、污水治理和垃圾收集处理的日常管理和公共设施有效管理的长效机制,确保“童话乡村”建设工作的延续性。充分发挥考核杠杆作用,对“童话乡村”建设工作进行专项考核验收,实行严格的奖惩措施。县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根据考核结果,对相关乡镇、行政村进行“以奖代补”。
第二篇:美丽乡村建设考察报告
美丽乡村建设考察报告
近段,有幸到湖南、江西等地参观学习了当地美丽乡村建设经验。其中,有靠投资、靠项目砸出的美丽乡村,也有靠群众参与、村民高度自治的具有当地特色的美丽乡村,都有值得借鉴的地方,但整的来说,有三个方面值得我们学习。
一、文化贯彻始终。不管是浏阳的墙面宣传,还是江西的祠堂文化、红色文化,都有文化元素贯彻其中。各地充分挖掘当地名人、古建筑、有政治意义的地方,通过寻根、寻史、寻故事,使当地的美丽乡村建设更加丰满,更加有内涵,提高了村民的自我归属感,激发了群众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热情。
二、建设与环境和谐统一。在学习考察当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整齐划一的街道,而是大家集思广益,根据当地的房屋、道路、田地、树木,进行的一些“奇思妙想”。譬如中洲屋场的瘦身栅栏、路旁轮胎上栽种的花草,东龙村的生态渠、石子路,大土楼村的竹制栅栏都很符合村情,都很有当地特色,并没有把美丽乡村建设成水泥钢筋铸成的统一模式的城镇。
三、卫生整治情况好。在参观的点中,卫生情况都很好。一是村民高度自觉。在参观的点中,卫生维护的方式不一,有的是清洁人员长期打扫,有的是村民进行“三包”,但是根据当地村委的介绍,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大家的环境意识普遍提高,主动自觉维护家园卫生。二是垃圾处理设施齐备。除了常见的垃圾桶,有的地方修建了漂亮的焚烧池,并专门修建了垃圾回收屋,对玻璃瓶、纸板、废旧电器等可回收垃圾进行回收,并通过奖励生活用品鼓励村民集中进行处理。三是修建了污水处理池。影响居民生活的不仅有垃圾,更有污水,特别是农村家庭养鸡、养鸭比较多的村落很有必要学习推广。
通过学习外地经验,我觉得可以抓好三项工作推进我县的美丽乡村建设。
一、抓好农村建房管理。受老思想影响,农村建房贪多、贪大的问题比较普遍,修围墙、多占面积挤占公共资源也是普遍问题,影响整个村(居)的外形外貌和出行方便。所以,我县的美丽乡村建设要首抓住房管理。一是制定建房规划。每村应预留地块进行房屋建设,同时预留公共地块,在确保建房集中的前提下,不过分拥挤,有一定的公共资源空间。如公路两旁修建房屋要距道路多远,前排和后排房屋应距多远。二是限制新建住房的申报。凡不符合宅基地申请的人员坚决禁止,同时,新申报的宅基地面积应该从严控制,按照人口数量限制宅基地面积。三是制定围墙修建标准。对村居比较集中,道路狭窄的村落不推荐修建围墙,如果修建围墙应该制定相应的标准。如应距道路多远,围墙应限多高。四是对废旧房屋进行集中拆除。对新申报另址修建房屋的应要求村民将老房屋拆除。同时,对长期闲置、年久失修的房屋应组织村民拆除,特别是对已经弃用、倒塌房屋的宅基地进行集中拆除。
二、抓好村民自治管理。每一个美丽乡村的建设离不开村集体、离不开维护管护,所以要抓好村民自治管理。一是抓好支村委干部的管理。一个村好不好,与村干部息息相关。所以,要在即将到来的村委会换届选举中挑选精兵强将,要加强村干部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二是抓好村集体创收。村集体不富裕、人民生活不富裕,村民意识也很难上去,所以,村集体要积极开展创收,把整个盘子做活、做大。一方面,以产业为支撑,加强土地流转,如发展水稻、花卉,成立合作社,招商引资等,扩大规模,产生集约效应。另一方面,可通过租赁等多种方式盘活公共资源,特别是合乡并村后原乡镇、村(居)办公地点、活动场所的利用问题。三是抓好协会、自治委员会管理。协会和自治委员会都有一定的带领作用,要积极发挥他们的作用,在对全村重要和公益事业上发挥作用。
三、抓好文化建设。目前,精神文明建设并没有与物质文明建设齐头并进,要想净民风、提民质,就要抓好文化建设。一是建好文化场地。每个村都至少应该有一个文化场地,供村民跳广场舞、放电影、搭戏台,为村名的文化生活提供条件。二是建好村村响工程。每村都要拉通广播,可以由乡镇统一管理,定时播放歌曲、与农民息息相关的农业知识、时事要闻等。三是每村明确一个文化主题。没有文化,就没有灵魂,每个村都应着力打造该村有代表性的精神和口号进行宣传,可以围绕当地名山、名人、名事进行挖掘。四是积极开展各类评选活动。美好的精神,需要传承,需要宣传。对农村涌现出的敬老、爱幼、公益达人,应该予以评选表彰。
四是抓好微美庭院建设。建设美丽乡村应以农民为主体,庭院建设,就是明确农民主体抓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一是加强房屋改造。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进行“穿衣戴帽”,但我更赞成把穿衣戴帽的资金用在危房改造或者年久失修房屋上。二是做好房前屋后绿化。由政府免费或者定额免费提供统一的树苗和花草,由村民自己种植,对房前屋后进行绿化。三是抓好墙面宣传。将墙面宣传作为庭院建设的一个方面,由村集体负责,做好墙面的美化。这些宣传要紧扣村风、民风,选取符合当地特色的图案,在房屋集中、视野开阔的墙面上进行宣传。四是完善公共区域建设。庭院漂亮了,公共设施更要跟上。现在,硬化公路基本通村通组,由村负责,对道路有损坏的进行修补,对没有路肩培土的要培土,两边没有绿化的要绿化。对有条件的地方,可安装路灯、摆放健身器材、石桌石凳等公共设施。这些公共设施要在方便人民群众的基础上有特色、有亮点,并与环境和谐统一。五是抓好卫生管理。要切实落实村民卫生责任,自家清洁自己做,由村委会统一进行调度。垃圾回收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但是作为基层,我觉得还是要做。集中进行回收,不便在全县推广。村委会可与当地垃圾回收人员进行协商,由他们定期走街串巷回收垃圾,由村委会给予一定的补助。六是做好利民工程。对有上级项目资金支持,方便人们生产生活的清洁能源工程、太阳能工程,要大力推广。里在条件允许的条件下,要积极争取,争取每个美丽乡村建设点至少有1—2个项目。
第三篇:美丽乡村建设
东亭乡美好乡村建设经验及基本做法
来源: 发布时间:2013-01-07 11:47:01 阅读次数:3707
一、基本情况
广德县东亭乡地处皖浙交界,与浙江省长兴县、安吉县接壤,面积 98平方公里,辖5村1社区,人口 2.1万。近年来,我乡始终坚持“生态立乡,工业兴乡”的发展战略,立足于乡域特色,认真谋划、把握重点、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扎实有序地在全乡开展了美丽乡村建设。今年以来,我乡在不断巩固原来13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的基础上,超前谋划,提早部署,整乡推进,全面推开,着力把全乡打造成集花卉观赏、生态休闲、文化体验、旅游度假为一体的大景区。目前,共拆除危房旧房和围墙等800余处,粉刷破旧房屋5万平方米,绿化面积5千平方米,道路硬化3千米,各村(社区)整体形象正在不断改善,村庄品味正在逐渐提升。
二、主要做法
(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一是科学定位。在分析比较我乡区位、资源、人文优势后,先后研究制定了乡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乡域
村庄布点规划、集镇规划、村庄建设详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规划、竹产业发展规划、一村一品块状经济布局规划和旅游经济发展规划,从而合理利用土地集约发展,保护环境资源。二是明晰思路。确定了“突出重点、彰显特色、典型示范、逐步推进”的工作思路,因地制宜,拆并空心村,整治中心村,培育特色村。三是培植特色。注重挖掘各村产业支撑、经济和文化特质,确定全乡各村(社区)美丽乡村建设特色亮点,积极打造高峰省级竹产业村、柳亭国家级生态村、阳岱山茶文化村、东亭祠山文化村、颂祥彩色苗木村、沙坝薯业村。
(二)健全机制,长效管理
一是完善考核机制。将美丽乡村建设和村庄整治工作纳入对全乡各村(社区)的目标责任考核,将考核结果作为村(社区)和个人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二是完善垃圾收集网络。与农户签订门前“包扫、包集、包整洁” 的三包责任书,形成 “户集、村收、集镇中转”的垃圾处理二级网络,达到村庄整齐整洁的效果。三是健全清洁卫生动态评选机制。各自然村庄成立理事会,不定期到户开展清洁卫生评比,实行动态评选,评选清洁的贴上标牌,不清洁户则要求限时整改,形成“比一比、学一学”的卫生保洁氛围。
(三)资源整合,统筹推进
一是整合宣传载体,通过印发《致农户的一封信》、编发《今日东亭》、召开会议、发送短信等方式全方位立体式的宣传建设的意义和举措;二是整合项目资金,将向上级争取的项目,集中在中心村,打包管理,统筹安排,合理分配。三是整合责任主体,明确各自职责。明确政府和村级负责公共设施维护,农户负责自家庭院整治,理事会负责做好监督督促,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群众参与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号召村民将自己房前屋后“搞干净、摆整齐”。
三、几点感受
(一)规划是基石,定位是根本。
没有规划就没有目标。规划要切合实际,乡与乡的情况不同,村与村的情况也不一样,因此,在制作规划时,要考虑本乡本村的历史文化、人员成份、地形特点和经济发展等因素。布局要合理。无论是新村的选点,还是村居的式样;无论是房址的选择,还是村道的设计,都要突出
一个美字,彰显一个新字,突出风格,抓住特色,打造一村一景,形成村村都有小景观、全乡如同大园林的整体格局。
(二)党员是先锋,群众是主体。
把美丽乡村建设统筹到党的建设中,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开展比学赶超促先进、争做榜样树先锋的“建设美好家园”村庄整治活动。同时充分尊重群众意见,成立理事会,集思广益,共同想办法,集体出点子,通过宣传发动,充分调动群众的建设热情,形成党员、干部、群众、企业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不等不靠,争先恐后投身美丽乡村建设的良好局面。
(三)项目是要素,整合是关键。
对于基础设施建设,必须要有项目支持。我们对于向上争取的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科技推广、塘坝河道治理、危房改造、新型墙体材料应用、沼气池推广、改水改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等项目有机整合,统筹到中心村庄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去。借助于这些项目的整体实施,乡村公共设施逐渐得到完善,乡容村貌发生较大改变,广大群众也就从中得到更多实惠和益处。
去年我乡获得了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和中国竹制品名镇等称号,今年我们又成功的申报了阳岱山省级森林公园,高峰村的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荣誉的获得固然可喜,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但离上级党委政府的要求及群众的期盼还有一定差距。2013年,我们对美好乡村建设要再研究、再创新、再提升,实行整乡推进。我们相信,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乡紧紧围绕“创业增收生活美、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乡风文明和谐美”的方针,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一定能把东亭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之乡,东亭也必将成为皖东南璀璨夺目的美好乡镇。
思阳镇开展“美丽上思•清洁乡村”活动
典型经验材料
(2013年8月1日)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镇党委、政府迅速开展了以“清洁乡村”为主要内容的“美丽上思•清洁乡村”创建活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组织领导到位。我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美丽上思•清洁乡村”工作,成立了以党政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和成立“美丽办”,负责组织协调工作,制定出台了思阳镇“美丽上思•清洁乡村”活动实施方案,实行领导干部分组包片包村制度,各村亦组建相应工作班子。为明确工作责任和目标任务,将创建活动与“圆梦•责任”学习教育活动结合起来,落实工作方案的各项目标任务,层层细化分解任务,层层明确落实责任。镇党委、政府与各村党支部、村委会签订《思阳镇开展“美丽上思•清洁乡村”活动目标管理责任书》,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人员专门抓的良好工作机制,全力保障“美丽上思•清洁乡村”活动的开展。
(二)宣传引导到位。我镇持续加大“美丽上思•清洁乡村”创建活动的宣传力度。一是定期召开“美丽上思•清洁乡村”工作推进会,使镇、村干部进一步明确宣传发动群众参与此项活动的意义;二是派出驻村干部、村干组成的宣传组走村入户,通过展示板报、宣传标语、悬挂横幅、分发致村民的一封信、印发宣传资料等形式宣讲此次活动精神,引导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使群众积极、自觉参与到整个活动中来。截止7月30日,我镇共悬挂横幅96条,固定标语59条,制定村规卫生公约35块,为活动营造了浓厚氛围。
(三)综合整治到位。在“美丽上思•清洁乡村”活动中,我镇按照县相关部署,一是重点抓住公路沿线、城中村、圩场、城乡结合部等重点,认真抓好三条进城主要公路两边的清洁工作,将镇、村干部分为若干个工作组,每组由一名镇领导带队并配备一辆专车,分段负责搞好公路沿线面上的卫生,特别是彻底清除成堆垃圾。二是安排全体后勤组成员和4050人员每天打扫镇政府大院及入镇道路两次,并划好停车线,新种植一批树,美化亮化镇政府大院。三是由各村(社区)统一搞好村(居)委会大院的清洁卫生和城中村、城乡结合部清洁工作,全面推行“门前三包”责任制。四是及时清理整治辖区内卫生死角及城乡结合部卫生死角,查处门店、居民住户乱倒垃圾的不文明行为,在整治空间上实现全覆盖,不留死角。截止7月30日,我镇先后组织3万多人次,出动皮卡、铲车、方拖等各类车辆317车次,投入50多万元,其中用于购买垃圾清运车10辆,垃圾桶、垃圾箱2000多个,铁铲等清洁工具400多把,建成垃圾池25个,清扫村(社区)屯级道路132条,清理垃圾248吨;投入650万元,新开工建设县城区小街小巷12条。
(四)典型带动到位。每个村重点建设2个示范屯,坚持示范典型带动,推动整个活动深入开展。并且将群众基础较好的广元村那布屯、荣新屯、汪斗屯、新安屯,高加村高岸屯、渠皇屯,昌墩村昌墩圩、那堂屯,江平村平钱屯等清洁活动为示范,推进清洁乡村工作。通过以点带面,我镇在深入开展“美丽上思•清洁乡村”活动的同时,将清洁工作由“突击型”向“常规型”转变,努力营造“洁、齐、美”的城乡面貌。
(五)考核督查到位。一是要求包片包村的领导干部每周一向镇主要领导汇报上周清洁活动开展情况,确保活动取得实效;二是签订责任书,将“美丽上思•清洁乡村”创建活动工作作为考核各村(社区)、镇直各单位工作实绩和领导干部工作能力的重要依据。对成效突出的先进单位和个人,由镇党委、政府给予表彰奖励;对未完成工作的单位和个人予以通报批评;三是建立情况通报和检查制度,由镇纪委牵头,抽调人员组成督查小组,强化“美丽上思•清洁乡村”创建活动的全程督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落实整改。对整改不到位的,进行通报批评,确保创建活动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二、主要亮点
(一)宣传形式多样 1.文艺宣传形式
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宣传,5月21日和7月19日晚由镇党委、政府分别组织文艺队在易和村以及7月21日在广元村那布屯举行了 “建设美丽乡村,打造宜居思阳,共建幸福家园”文艺晚会,观看人数达4000多人次,同时晚会结合进行了“美丽家园清洁乡村” 知识问答,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普及了清洁乡村活动知识,提高了广大群众的保洁意识。
2.标语形式
我镇共悬挂横幅96条、固定标语59条、制定村民卫生公约42块、“清洁乡村”理事会职责25块,把清洁的理念、重在参与的重要性以及垃圾处理的流程等形式为“清洁乡村”活动的开展营造了浓厚氛围。
3.宣传工作组、青年志愿者走村入户宣传形式
我镇“美丽办”把工作人员分成三个组:一是日常工作组,主要负责办公室的日常工作;二是垃圾清运组,主要负责陈年垃圾的清运并逐步形成一种常态化;三是宣传组,主要抓好宣传工作,组织发动群众自发搞好“美丽家园”,动员群众成立“清洁乡村”理事会,收集垃圾清运费,把清洁工作形成常态化。同时组织一支青年志愿者积极参与“清洁乡村”的宣传工作。
4.感染形式
我镇把印有“美丽思阳监督员” 的宣传T 恤分发给屯里的保洁员以及一些理事会成员,对于清洁卫生人人参与的宣传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二)由“突击型”部分向“常规型”逐渐转变
我镇高加村高加屯目前已建有垃圾池3个,每户收取垃圾清运费3元/月,由群众把垃圾放到垃圾池,再由保洁员统一清运。江平村平钱屯在5月11日由500多名群众自发组织美化家园,县、镇部分领导干部也积极参与。当天共清理垃圾11吨。平钱屯多方筹集到1.2万元资金,用来修建垃圾池。建立卫生公约、门前三包,各组划分保洁责任区、垃圾集中清理。每周六上午8:30开始,全屯男女老少一齐出动进行大扫除。昌墩村以集市及主干道清扫保洁工作为突破口,集中力量对昌墩圩街道进行彻底整治,并组织各屯群众对大堆垃圾及河塘漂浮物等卫生死角进行突击清理,共清理垃圾60余吨,群众参与达3500多人次;对昌墩圩街道摆摊设点进行规范,清除占道经营,乱摆摊设点行为;经过充分发动群众,群众对清洁工作的热情相当高,已经做到:1.统一收费。每家每户统一收取垃圾清理费8元/月,用于聘请保洁员;2.由保洁员每天统一清运垃圾;3.全村各屯落实垃圾收集点和处理点,各户门前统一摆放绘有“清洁家园,从我做起”字样的垃圾桶。
4、成立“清洁卫生协会”主要负责清洁卫生的日常工作。
第四篇:关于美丽乡村建设
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生态环境治理与蜜源植物种植相结合,让生态更美,精准扶贫路更宽的提案
案由:我县扶贫攻坚已到决战阶段,极大部分贫困户存在的普遍问题是老弱病残多,劳动力欠缺或许文化水平低,导致打工就业困难;耕地少,经济基础薄弱,且缺乏科技意识,导致靠田靠地无法脱贫。房前屋后田边地角荒山野岭发展养蜂项目,则是适合贫困群体脱贫致富的好项目。蜜蜂生产蜂蜜,需要自外界采集植物的花蜜才能酿成蜂蜜,蜜源是养蜂生产的物质基础。尽管我县具有生态条件好、植被丰富、基础蜂群多的优势,但是,在蜜源均衡轮供的问题上,也有一定的局限。其中最突出的就是6、7、8三个月夏季蜜源不足。养蜂项目的成败,关键在蜜源。在美丽乡村建设、生态环境治理中有目的的结合蜜源植物种植,不仅美化环境,打造景观,实现生物多样性,为乡村旅游奠定基础,也能解决养蜂蜜源欠缺,蜂蜜品种单一等问题,既美了生态,也拓宽了精准扶贫的路子,同时还发挥重要的生态效益,实现农业增效(蜂为媒婆,传授花粉),农民增收。具体做法是:
一、利用退耕还林项目,种植蜜源植物。过去退耕还林,树种都有明确规定,主要是用材林(如松、杉)和果树,品种单一,效果不好。如果多品种合理混种尤其是有选择的混种蜜源植物,形成混交林,一方面能较好的改善自然生态,发挥防护效益,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混合林的特殊性质使生长在林下的动物和植物越来越多,林区的野生动植物的增多,对于林区都会发生的病虫害问题,也大大减少发生的几率,加之混合林的土壤水分大,林地的土壤温度低,达不到起火的燃点,降低火灾的发生,增加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和养蜂生产条件,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养蜂效益,有利于当地养蜂业持续、稳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加快扶贫攻坚的步伐。
二、在水土流失、石漠化严重的地区,适于选择种植一些耐旱的藤蔓类、覆盖度好的野生蜜源植物,如多花勾儿茶、乌敛梅(母猪藤)、半边苏,野藿香、野坝子等(具体蜜源植物的补充种植,可听取蜂业专家的指导和建议)。既降低石漠化治理成本,有效控制水土流失,又丰富了蜜源,增加经济效益。
三、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种植一些既是蜜源、又是景观类的植物,有利于发展乡村旅游业,同时也有利于蜂产品的宣传销售,让蜂农点对点销售,有效提高收入。例如,乌桕是优良的夏季蜜源,秋季叶子由绿转黄直接变红,如大面积种植,可以让人们在秋天欣赏到大片红叶的美景。种植盐肤木也如此(秋天叶子变黄),农民还可以收获倍角。拐枣树形优美、高大,花色白而繁密,也是很好的风景林,且流蜜量大。洋槐耐瘠,根蘖性强,发展快,为荒山绿化、水土保持的重要树种,初夏时成片洋槐开花(白色),香波雪浪,也是一景。同时,在打造庭院方面,在房前屋后,可间种桂花、樱花、柿树、栾树、拐枣;房舍、阳台及小块园地内可种植各色小菊花(垂吊式或蓠芭式,如云南丽江)及一串红,庭院经济搞上去了,同时也美化居住环景。美丽乡村,美在农家。
四、结合精准扶贫的产业布局,在适生地带,选择性地发展一些既是蜜源,又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果树。如枇杷、柿、蓝莓、枣等,多方面增加农民收入。
五、秋冬闲田闲地可种植油菜、紫云英、苕子(马碗豆),成本很低,但景观效应和经济效益极好。春天来了,金色的田野,还姹紫嫣红,蜂飞蝶舞,生机盎然。既肥了田地,又让田园风光更美丽,还让甜蜜的事业更发达。
综上所述,美丽乡村建设、生态环境治理与蜜源植物种植相结合,大力发展养蜂,不仅对推动现代山地高效农业有重要作用,同时对全力推进精准扶贫,助推全县同步小康也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要做好这件事,须得政府引导,政策支持,整合扶贫资金,实施一定的奖补,激发群众或合作社的积极性,真扎实干,让生态更美,精准扶贫的路更宽!
第五篇:美丽乡村建设材料
牢记宗旨
服务百姓
———记富裕县忠厚乡农乐村党支部的先进事迹
农乐村坐落于富裕县忠厚乡北部,北临讷河,东接依安,全村共有3个自然屯,6个村民小组,339户,1495人,有党员23名。全村实有耕地12,910亩。集体积累已达到450万元,早已步入全县经济强村行列。几年来,村党支部认真履行“任职一届,致富一方”的责任,努力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2003年以来,农乐村先后获得“县级党风廉正建设先进集体”、“市级先进党支部”、“市级文明示范村”等多项荣誉称号。
抓经济,求真务实
1994年5月,农乐村党支部新班子上任。当时摆在支部一斑人面前最大难题就是一个“穷”字!老百姓只靠传统的种植业,结构单一,年年种大豆、玉米,是典型的靠天吃饭、广种薄收的传统农业,而且村里还背有50多万元高息抬款的债务包袱。
面临“山重水复”的现状,村党支部一斑人认识到,发展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党和人民赋予的责任。经过反复研究,村党支部确定了“理财、治乱、抓经济”的工作思路。
村党支部把抓经济的关键放在村级经济管理上。在村级费用管理上,坚持一只笔理财。不该花的一分不花,不该批的坚决不批,彻底清理了乱批条子、乱赊帐、乱用工、乱派车的不正当现象;在村级集体资源管理上,加大了黑地清查力度。对村里每个农户的承包地进行了详细丈量,同时,治理了乱开荒、乱挖沙石和乱种地等违法现象。由于支部一斑人工作认真负责,敢于碰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收回了多年不上帐的黑地1100亩,没收私开荒地400余亩。几年来,为集体挽回经济损失40余万元。
村党支部把抓经济的重点放在发展特色经济上。从1999年到现在,已初步形成了大菇娘基地,并为发展集体经济先后建起苗圃两处,总面积430亩,五年来,实现纯收入23。5万元。在为村集体创收的同时,每年可节省植树资金15,000余元。
村党支部把抓经济的中心放在促进农民增收上。连续几年的自然灾害,村党支部一斑人深深意识到,光靠单一的种植业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的市场经济需要,必须靠两条腿走路,一是走农牧业并举的路子。因此村党支部大力响应县、乡党委政府的号召,积极扶持和引导农户发展奶牛业。通过积极争取,2002年,农乐村被县委确定为奶牛基点村。一方面,发动 党员干部带头养牛搞示范。通过他们的带动,使大部分农户纷纷走上养牛致富路。另一方面,协调金融部门扩大贷款规模。几年来,共为农户解决奶牛贷款280万元,并组织群众到安达、哈尔滨等地帮助购进优质奶牛208头。截 至目前,全村奶牛存栏达到456头,日交商品奶3.1吨。二是“要致富,搞劳务”,村支部组织并培训了多余劳动力,搞劳务输出,近几年来,共向外输出劳务人员138名。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和村党支部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分不开的,更是班子全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结果。
带队伍,勤政为民
要实现富民强村的目标,就必须建设一只勤政为民、群众拥护的队伍。村党支部书记矫信田常说:“虽然我们村已经没有外债了,但和牧业乡镇的兄弟村相比,我们已落后一大截儿,再不加快步伐,只能越落越远。群众认识的提高还需要一个过程,所以我们干部必须受点累,要领着群众干,做给群众看。”去年秋季,青贮搞收贮大会战,村党支部书记矫信田、村委会主任邱贵良带领着全班人马在青贮现场与群众同吃同住,同睡一铺炕,摸爬滚打一干就是二十多天,不仅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而且建起了忠厚乡第一个青贮公司。
他们不光是领着群众发展生产,还带头维护群众的利益,处处关心群众的生活,为群众办好事、解决难事。村党支部为解决农民出门难、买牛难的问题,多次由村里出钱派人领着农民到海拉尔、双城购牛;为支持群众养牛,他们多次把信用社的同志请到家门口,为农民办贷款;村里几年来还多次资助贫困户子女上学,仅今年新 学期开学,就拿出4千元,资助3名贫困户子女上学。
针对个别党员干部群众观念淡薄、工作作风漂浮、为群众服务意识不够的实际,村党支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以解决。如要求党员干部“走进农户家门,说出心里话,帮想发家路,搭好致富桥”,每次村干部入户都带笔记本,对群众提出的问题、要求,能当面答复和解决的,马上给予答复和解决;解决不了的,记下来,反馈给支部,由组织协调解决。再如,积极组织开展了以“三个一”为主要内容的党员示范区活动,即掌握好一门技术、上一个致富项目、帮扶一个群众。通过这些措施,初步实现了村两委成员“实用技术学得好,勤劳致富干得好,模范作用发挥得好”的目标,从而带动出了一支勤政为民能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党员干部队伍。
两手抓,创建世纪文明村
在群众致富的同时,村支部着重提高自己构建和谐社会能力,他们就像过日子的家长一样,总在思索这样的问题:“吃饱了,穿暖了,还得干点啥?”这几年,村支部决定把“还得干点啥”纳入工作日程。2001年4月,农乐村先后召开了“两委”班子会和党员、村民代表大会,反复研究讨论,最后通过了农乐村历史上最完备、最现代、也最能体现农乐村老百姓精神面貌的村规民约。村党支部还趁热打铁,积极开展了争创“十星级的”文明户、“五好家庭” 活动。通过定期评比、请乡领导为高星级户挂牌添星和兑现奖励政策等方式,调动了老百姓参与创评活动的积极性。现在,全村共有“十星级”文明户67户,“五好家庭”86户。村支部善于用民主的、法律的、人性的手段处理事务,正确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做好来信来访工作。村上设立了“民事小法庭”,有事都到村上解决。几年来,打架斗饿殴的、游手好闲的、婆媳不和的、虐待老人的基本没有了无理上访、越级上访的没有了,计划生育过去在农乐村是老大难问题,现在计划生育率达到100%,全村共有60多户只有一个女孩并且符合生育二胎标准的,妇女主任手头的生育指标一大把,却没有一个要指标的。
“扫干净屋子,才能招待客人”,是农乐村干部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提高村民文明素质的同时,还要不断改善村域环境,过去,农乐村的村屯路同其他村比是好的,但也还存在死角死面。今年6月,为了达到文明村标准,村支部研究决定:家家自修门前路,自挖门前沟,自建门前桥,公共路段由村上负责,有弯取直,有坑添平,统一垫沙子。前后花了半个月时间,共整修道路7条,4,500延长米,现在下雨天也可以穿着拖鞋上街了。每年春天,村上都发动群众出义务工,在新整修路两旁栽花种草,在红花绿草的掩映下,一排排崭新的砖瓦房,让别人根本看不出是来到农村。村支部还在 2000年制定了“农乐村绿化五年实施纲要”。不但在成块农田边上栽上杨树,还在村屯主干路两旁栽上了风景柳。自2000年以来,全村共植树56,000多棵,成活率达到95%以上。
目前,农乐村的自来水入户率100%,住房砖瓦化75%,电话入户率达到52%。有线电视户户通,农乐村老百姓的日子过起来了,而且越过越像样,越过越有层次,越过越追求质量,村党支部的工作不仅赢得了老百姓的尊重,同时也获得了乡党委的认可。无论是放眼已经过上“富裕小康”生活的今天,还是展望更好的明天,农乐村的老百姓都有理由把眼光放得更远,步子迈得更大,因为村里有个“牢记宗旨,服务百姓”的好党支部,农乐村的金疙瘩早晚会堆成一座璀璨夺目的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