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张琳《家庭教育报》读后感
读报感受
8.2张琳家长
报纸是人们获取信息和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家庭教育导报能够让家长获取分析孩子学生时期心里状态和教育孩子方法。通过读了家庭教育导报让我了解很多教育孩子的方法,很多方法需要我们去借鉴
首先: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以前我的孩子也没有读书的习惯,原因很简单就是没有在书本中找到需要的快乐和兴趣,做父母的也没有读书的习惯,都是以电脑和电视直接获取信息,没有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对于读书只停留在在看热闹的层次上。在看了教育导报上的《如何培养孩子读书的习惯》文章后感同身受。文章详细说明了培养的方法,还列举了名人名言和实例,让家长受益匪浅。
其次:习惯培养,清华一位著名教授曾说过决定孩子将来能否成功主要取决于习惯、情商、和智商,他将习惯排在第一位,学习成绩再好由于习惯和情商不够也会影响孩子的将来发展。在《让孩子享用一生的6个好习惯》一文中详细说明生活、文明礼貌、道德、学习、思维、劳动六个习惯,细品之下确实如此。
再如:导报上列举了大量的关于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既有案列分析,也有培养式,让家长既能知道原因也能让家长了解更多的培养方法。
总之教育导报是一份能够让家长和孩子共同成长营养库。也是家校联系的桥梁,能让家长了解更多学校信息。相信在学校领导和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家庭教育导报越办越好,让更多的家长和孩子受益
2013-3-3
第二篇:《家庭教育报》读后感3
《家庭教育导报》反思
8.2马雅静家长 家庭是孩子首先接受教育的地方,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因此,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中极为重要,甚至会影响到孩子的一生。那么指导家庭教育,是学校教师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为孩子创设和谐、民主的家庭氛围
随着社会的发展,离婚率日趋上升,这样的家庭将对孩子造成极大的伤害。这些孩子往往孤僻、任性、心理脆弱、承受力低、报复心强、学习成绩较差,因而我们一家都善于欣赏别人,学会了理解和宽容,从不当着孩子的面发脾气,让孩子生活在一个安定、幸福、和谐的环境中,孩子会受到极好的熏陶,并学会欣赏别人,能与同学友好相处。在家里,家长很少粗暴地训斥孩子,当他犯错误时,他们总是耐心地给他讲道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并告诉他,如果父母是正确的,他必须听从;如果他是正确的,父母也坚决支持他。他们努力做到与孩子友好平等相处,绝不以辈份压人。
二、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
他们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努力给孩子最好的影响,让他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他们要求孩子像爸爸妈妈一样爱清洁、讲卫生、爱学习。只要孩子做得好,他们总是赞美他;不好的习惯慢慢改正,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他们很重视对孩子读书兴趣的培养。从一两岁的画报,到三四岁有看图的故事,孩子对书已产
生了浓厚的兴趣,很小的时候就看了不少书。孩子上小学前就会计算1000以内的加减法 会读很多古诗 人2000多汉字每到星期天、节假日,我们都会带他出去玩,到公园、游乐园,开阔孩子的知识视野,孩子自然开心,而他们更钟情于新华书店。
三、严格与慈爱并行
现在的孩子真是幸福,享受了许多现代文明的产物。我们既想办法为他提供优越的环境,也不忘对孩子进行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教育;我们会给他各式新奇的玩具,我们也会常常给他讲红军长征过草地吃草根树皮的故事。我们关心孩子的成长,但绝不仅看分数:当检查家庭作业发现错误时,我们会严格地指出来,但绝不会对他喝斥嘲讽;当他与同学发生纠纷时,我们爱他,但绝不袒护他。我们在努力地塑造他,我们希望他自尊自爱、自强自立,做一个坚强、勇敢的生活中的强者。
四、配合老师,作好学校教育工作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很重要,家长只有与学校与老师密切配合,才能更好的教育好孩子。孩子入学以后,虽然我们的工作很忙,常是早起晚睡,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不多,但我们经常通过孩子了解他在班上和学校的情况,也通过与老师的联系,检查作业,发现孩子在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对于学校的各项要求,老师对学生的爱与父母对子女的爱一样深。孩子在无数老师的辛勤培育下茁壮成长,从小学到初中,一路走来,成绩都很不错。在此,我仅以一个家长的身份对辛勤耕耘的老师们致以最诚挚的感谢!
回想一下,几年前,当孩子刚出生时,我们内心是多么喜悦和骄傲啊,可是,为什么仅仅几年之后,心头肉就变成了心头刺,无比开心变成了无尽闹心,无上骄傲变成了无地自容,甚至感觉生不如死!不懂得孩子,就培养不好孩子!爱孩子是一种本能,连老母鸡都会做!但是如何去爱,却是一门伟大的学问!我们没有受过任何“职业训练”,完全“无证上岗”,我们理所当然认为凭着满腔爱和热,就可以无师自通地当好父母,于是,许多家庭冲突、人生悲剧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同时,作为一名母亲,我还要说的是:父母完全可以成为孩子最好的老师!每个孩子内心都有一扇门,你只要找到进入孩子内心的那把钥匙和通道,奇迹就会发生。
第三篇:《家庭教育报》读后感2
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质量
——8.2班学生姜灵霄家长姜战军
读了《如何培养孩子读书的习惯》一文,结合自己学生时代的体会感触很深,阅读是一种终身教育的好方法。热爱阅读可以改变孩子的一切,使孩子受益终身。一个人拥有的词汇量和他的智商成正比。大量阅读是提高孩子能力,发展孩子智力的重要途径。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呢,我认为家长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1、创设良好的家庭读书条件
一个家庭有没有书,孩子是不是经常能接触到书,这与孩子是不是喜欢阅读有着很大的关系。如果条件允许,家长应不嫌“汗牛充栋”,只要是对孩子阅读有益的书籍,先买好,放在孩子每日见到的地方。天长日久,孩子每天所见都是书,随意翻翻,慢慢就会对书籍产生兴趣。
2、家长要成为孩子读书的伙伴
身教重于言教,只有热爱读书的家长才能培养出爱读书的孩子。家长首先要喜爱阅读,懂得阅读的方法,了解书籍的内容,这样才能指导孩子阅读,用自己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带动孩子喜欢阅读。培养孩子养成阅读习惯的初期,最重要的是要多读文章给孩子听,这样不仅可以延长孩子有意注意的时间,增加孩子的识字量,激发孩子的想象力,促进他们的情感发育,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他们读书的兴趣,从而使学生自觉自愿地想去读书。对于这一点,美国著名教育家吉姆认为;读书给孩子听的作用“仅次于拥抱”,在这样的“拥抱”下,孩子的读书兴趣上来了,热情高涨了,慢慢的,他们对读书的态度就变成了“我要读”。
3、调动孩子阅读兴趣
(1)悬念调动法。在读书时,留下悬念给孩子。听家长读了精彩的文章,却缺少结尾,悬而未决的情节催促孩子自己急切地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慢慢他会挣脱家长的扶持,自己自由地畅游于书海,寻求他的精神家园。
(2)故事梗概法。家长先把故事的大意讲给学生听,引导孩子进行阅读。例如引导孩子阅读笛福著的《鲁滨逊漂流记》。事先,家长将故事的大致内容简单地向孩子介绍,孩子听了有趣,就会自己去阅读此书了。
(3)电视辅助法。社会上流行的电视剧往往会对孩子的阅读造成相当大的影响,家长如能抓住机会,因势利导,趁机向孩子介绍相应的读物,学生阅读的兴趣会比较大。例如中央电视台播出《水浒传》后,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的反响,对孩子们也产生了较大的冲击,他们常常讨论剧情的发展。针对这种现象,家长和孩子一起读《水浒》.谈谈一百零八将,孩子们边读边思,边读边议,会收到良好的效果,4.指导孩子做有效的理解
有专家指出,孩子的阅读是否有效,有三个指标:
(1)是否了解自己正在阅读什么(正在阅读的内容有无矛盾、有无意义)?
(2)自己是否对文章有正确解码(我的理解和书的原意才相符吗)?
(3)我能不能针对目标来调整阅读方向(如果我是为了增进作文能力,重点就应放在书中的写作技巧)?
苟子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孩子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便会轻松面对语文学习,助益颇大。
第四篇:《家庭教育报》读后感4
《家庭教育导报》反思
8.2于瑶家长
作为一个关心孩子成长教育的家长,我认真学习了贵校创办的《家庭教育导报》,也深深地被校方为学生的成长教育、学习方法以及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所作出的辛勤努力而感动。作为孩子的家长,对现行赏识教育要拿捏准确,不能流于形式,否则将适得其反。无论赏识还是惩戒,本身都是评价工具而非目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孩子的发展,而这没有绝对的对错,只有使用的方法是否得当。另外对孩子进行激励的评价时要对孩子提出更高的要求,指出新的发展方向。让他们看得更长远,而不是止步于当前的成绩。另外,不要把孩子的缺点看得太重,孩子出现一般的错误时,不要当面大声斥责,像发生多大事情似的,应该用正常的语气告诉孩子怎样做。还要告诉他错误的做法会带来的影响和后果。如果是发生了严重危害他人或孩子自身安全的错误,则必须当面提出严厉批评,而且要求其复述一遍,以加强印象,以免发生严重后果。
孩子的性格从小到大是一个慢慢形成的过程,所谓“行为收获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一生”。所以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而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则是重中之重,书籍是知识的海洋,热爱阅读可以开拓视野,增长知识,提升自我,更可以陶冶情操,对数路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甚至对人的一生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孩子在考试前家长一定要帮助其调整好心态,首先家长要从自我做起,消除自己的焦虑心情。不要把考试当成一种太大的压力,家长的这种“考试焦虑症”势必加重孩子的考前焦虑。要营造宽松的家庭氛围,过高的目标不但起不到激励的作用,反而会加深挫败感和无力感,导致信心的丧失。要教会孩子在交流中释放压力,让孩子在与同学交流中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教孩子制定科学的复习策略,提高复习的有效性。还要教孩子合理安排时间,学会管理时间。
总之《家庭教育导报》是我们家长教育孩子的措路明灯。我们将不断用导报丰富自己的思想,坚持不懈与校方一起将孩子的教育再上一个新台阶。
第五篇:《羊脂球》读后感——张婉琳
《羊脂球》
张婉琳
读完“短篇小说之王”莫泊桑的代表作《羊脂球》后,我感触良多。羊脂球的悲惨结局令我的心时时荡起漪涟,难以平静。
小说描绘了一八七零年普法战争期间,有一辆法国马车在离开敌战区时,被一名普鲁士军官扣留。军官一定要车上一个绰号叫羊脂球的妓女陪他过夜,否则马车就不能通过。羊脂球出于爱国心断然拒绝,可是和她同车的有身份的乘客为了各自私利,逼她为了大家而牺牲自己,羊脂球出于无奈而作了让步。可当第二天早上马车出发时,那些昨天还苦苦哀求的乘客们却突然换了一副嘴脸,个个疏远她,不屑再与她讲话。她觉得自己被这些顾爱名誉的混帐东西轻视淹没了,当初,他们牺牲她,之后又把她当作一件肮脏的废物扔掉。
羊脂球象征着善良爱国的社会底层人民,而且不畏上流社会的嘲讽,有自己的尊严。而那群乘客,虽然社会地位很高,品格却十分低劣。他们装作正义高贵的样子,因为羊脂球是妓女的身份而蔑视她,嘲讽攻击她。而当马车行驶过慢使得没有地方停靠吃饭时,善良的羊脂球不计前嫌,把自己的食物分给马车上的所有人吃。那些人还摆出姿态,好像是给羊脂球面子才吃她的东西,有的甚至连一句道谢的话都不说。在不客气地吧羊脂球带的所有食物吃完后,他们又因为那么一点点出于为了面子的感谢,突然对羊脂球的态度缓和了许多,和她谈话,把暖壶借给她,可见其的虚伪。
羊脂球是处于善良和大度将东西分给那些刚才还在蔑视她的人,到最后那些人还是不领情。这样的善良,没必要。她完全可以无视其他乘客的存在,自己吃自己的,理所应当,因为那是她自己准备的东西,其他人没有出分毫的力。那些为一时之利而改变嘴脸的人,根本不值得去帮助,这样的人,为何要去帮助?因此羊脂球有些无原则的善良,使她的宿命隐约地被注定了。
莫泊桑的这则故事恰恰以羊脂球的悲惨遭遇反衬了资本主义下的丑恶肮脏的灵魂。他们虚伪的面具下藏的都是腐朽的内脏和污秽的思想。羊脂球的身份虽然卑微,但却有着坚定的爱国信念,以及善良的心。那些看似高高在上的社会上层人物,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有利可图时的奉承,无利可图后的践踏。两者之间鲜明的对比,更是揭示了当时上流社会的腐朽与虚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