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听习作课心得体会
听习作课心得体会
法帕明德小学:者云芬
2011年11月25日,我去芒市四小参加了芒市地区的连片教研活动,主题是习作课的教学。说句心里话,在没有参加这一教研活动之前,作文教学对于我来说可以称得上是举步维艰,不知如何下手,面对枯燥无味、死气沉沉的课堂,我更是手足无措。而且习作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学生学习难,教师教学难。参与这一课题之后,短短几十分钟,让我对习作课的有了初步的认识,了解了目前习作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上好习作课可以运用的方法。一天下来,收获颇丰,特别是有遇到芒市四小的邵转芝老师,她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充满情趣的作文课堂更是让我深有感触,我觉得作文课就是应该这样让学生心有所思,情有所动,而后有所撰作。
学生应处于习作的主体地位,是习作的主人。老师应处处为学生着想。有人说:“教师要眼中有学生,心中有学生,有学生的心。”学生怕作文的一个原因是“没词儿”,意思是没内容。老师应很好的启发学生说什么、写什么。引导学生说和写他们自己的感受,把头脑中的想法和启发说出来,学生兴趣盎然,无须苦思冥想,而是有话可说,有话想说,学生只有通过自己运用语言的实践才能更好地掌握语言。在教学过
程中老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学生不断受到老师的肯定、表扬,才能越学越积极,越学越有劲。而这些我们的邵转芝老师做到了!
活动过程中,邵转芝老师自身的语文底蕴很深厚。教学过程中的语言规范、生动、风趣、有吸引力。对学生的发言和表现,在遣词造句等方面,能及时抓住优点和不足进行恰如其分的肯定,表扬或纠正。在这方面显得应对自如,学生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在这次研讨课中,执教老师在课堂上都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学生必有所感,而有所感就会动其情,动其情则辞必发。这样不仅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创新的欲望和写作的兴趣,更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
另外执教老师都关注到了学生修改习作能力的培养。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方法,如:小组合作完成评价、班级评选优秀文章、段落,尊重学生,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学生完成试写初稿后及时组织学生交流、评价,既使学生习作反馈信息快,又让他们参与评改,学习运用恰当的形式表达真情实感。习作评改别具一格,独具匠心,整堂课上绝大部分学生都或多或少地获得了某一方面的奖项。在无形中让他们明白了习作修改并不可怕。学生的自信心得到了提高,学生爱上了习作评改,并且学会了从哪些方面去评价自己的习作。学习修改自己作文的方法,成为习作真正的主人。真是妙哉!
总之,两位老师的作文课是有新意的课,在培养学生作文兴趣、认识能力、创新精神等方面给我很大启迪。
第二篇:听习作课心得体会
听“塔城地区语文教师习作教学研讨课”后感
塔城市阿西尔乡中心校:刘小荣
2014年4月22—23日,我去额敏三小参加了“塔城地区的语文教师习作教学教研课”,主要是五县二市优秀教师的习作课的教学。习作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小学生的语文功底差.观察能力低.更没有组织和驾驭语言能力,作文时经常是下笔无话可写。或者是茶壶煮饺子——有话吐不出。因而形成了学生习作难,教师教学难。在没有参加这一次的习作教研课之前,作文教学对于我来说是最头疼的课,课堂上我常常是讲的口干舌燥,学生还是不知如何下笔,面对枯燥无味、死气沉沉的课堂,我便是手足无措。通过参加与这一次的习作教研课之后,让我茅塞顿开。仅仅两天时间,让我对习作课的教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让我对习作课的教学有了新的看法,让我对习作课的教学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两天下来,收获颇多,特别是听了咱们塔城市四小的王翠英老师的《人物对话》习作课后,她的课堂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情有所动。这堂充满情趣的作文课堂真让我深有感触,我觉得作文课就是应该这样让学生抓住一些关键词,紧扣提示语,分段描写人物对话。
有人说:“教师要眼中有学生,心中有学生。”课堂上王老师还把学生处于习作的主体地位,看作是习作的主人。处处为学生着想。当学生写完一段对话时,王老师还让学生演一演自己写的对话。小学生的表演欲强。都在认真写作。这样学生的写作兴趣一下提高了,学生一下就有话可说,有话可写。我又觉得作文课就是应该这样让学生感
兴趣,只要让学生通过自己表演才能更好地掌握习作的写作技巧。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还要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学生不断受到老师的肯定、表扬,才能越学越积极,越学越有劲。而这些我们的王翠英老师做到了!
在塔城地区的语文教师习作教学教研课活动过程中,其他县市的老师也非常出色。这些教师自身的语文底蕴很深厚。教学过程中的语言规范、生动、风趣、有吸引力。对学生的发言和表现,在遣词造句等方面,能及时抓住优点和不足进行恰如其分的肯定,表扬或纠正。在这方面显得应对自如,学生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在这次研讨课中,个别教师还关注到了学生修改习作能力的培养。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方法。有的教师让学生把自己的作文通读几遍后,看它是否顺口,如果发现错漏之处,自己进行修改。还有的教师采用小组合作来完成修改,评选出优秀文章或段落,尊重学生,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学生完成试写初稿后及时组织学生交流、评价,既使学生习作反馈信息快,又让他们参与评改,学习运用恰当的形式表达真情实感。以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习作评改真是别具一格,独具匠心,整堂课上绝大部分学生都或多或少地获得了某一方面的奖项。在无形中让他们明白了习作修改并不可怕。学生的自信心得到了提高,学生爱上了习作评改,并且学会了从哪些方面去评价自己的习作。学习修改自己作文的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习作的主人。另外,授课老师在课堂上都创设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学生必有所感,而有所感就会动其情,动其情则辞必发。这样不仅有效地激发了
学生创新的欲望和写作的兴趣,更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
总之,这些老师的作文课是很有创意的课,在培养学生作文兴趣、认识能力、创新精神等方面给我很大启迪。真的是好久都没有这种心灵上的触动了,这次听”塔城地区的语文教师习作教学教研课”对我的习作教学而言真的是赋予了很大的意义,我不得不发自肺腑的感慨那句老话:活到老学到老啊!
第三篇:听 课心得体会
让梦想开花
——参加北师大教育出版社编委会专家的培训会心得体会
白银区金山中心小学
高平平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下午好!
首先感谢学区及学校各位领导给我这次外出听课学习的好机会,同时感谢我的同事们,你们谦虚好学的态度给了我很大的鼓舞。10月15号~16号,我在靖远二中参加了北师大出版社编委会专家的指导培训会,此次培训主要有两项内容:
一、靖远乌兰小学的吴喜英老师和宁夏灵武市灵新小学的王菊莲老师的优质课展示;
二、宁夏灵武市教研员也是北师大教材的编委会成员吕玉塑老师的现场指导。参加此次培训的有我们白银市三县两区的600多名小学教师。下面我就参加此次听课学习的感受及点点滴滴与大家分享,不到之处请大家多多包涵。
10月15号上午8点,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走进了靖远二中的会场。首先是靖远县乌兰小学吴喜英老师的优质课展示。(吴喜英简介)她讲的是二年级上册叶圣陶先生的诗歌《风》。(“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但是树叶颤动的时候,我们知道风在那儿了。”)整堂课用一个字形容,——美!诗歌写得如仙境般的美,老师的课设计得很精美,教师范读,学生朗读都很优美,师生配合得也很完美。她的这堂课概括起来有两大特点:⒈教师想方设法接近学生,通过和学生的眼神交流,语言沟通来拉近和学生的距离,她所授课的班级正好是自己所带班级,所以师生配合得很默契。⒉注重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我粗略的看了一下,这首儿歌学生用于读的时间有17分钟,(包括教师范读、教师引读、男女生读、同桌读、挑战读等方式。)所以,他们班这些刚进入二年级的学生就能把诗读得很美。可见吴老师平时就很注重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我个人一直都认为,语文说到底,就是一门教学生怎样把话说美,把字写美,把文章写美的学科。
接下来,宁夏灵武市灵新小学的教导主任王菊莲老师用两课时讲授六年级上册的课文《小英雄雨来》。王老师也很年轻,看上去弱不禁风,可是一站到讲台上却激情四射。她的激情不但点燃了学生的心,也点燃了所有听课老师的心。我从网上看到她的课《一个苹果》曾获国家三等奖,在全国教育界已经很有声望了。尽管如此她还是一直奋斗在教育的最前线。今天,她把最真实、最有生命力的课堂展现在我们面前,没有过多的使用多媒体,没有花样百出。但是她的新理念、新思想以及她对教材的理解都融入课堂教学,春雨润物一般滋润着我们的心田。
《小英雄雨来》这篇课文篇幅较长,王老师大胆尝试如何“长文短上”,确实给我们高年级的阅读教学上了很好的一课。第一课时平淡朴实,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读文给各部分内容列小标题,理清课文的思路,表面看和我们的常态课没什么区别。到第二课时,我越听越激动,越听越觉得王老师的课设计的妙,讲课功夫深,语言极具艺术性。每一个问题、每一句话都深深地敲在学生的心里,也打在我们听课老师的心上。以至于后来,我忘记了自己是听课老师,跟着学生一起站起来动情地朗读;“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纵观王老师的这两节课,看似无心却有心的教学环节,环环相扣,行云流水,浑然一体,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师生的情感交流也水到渠成,真实自然。我总结了一下,王老师这两节课有以下几大亮点,与大家共享:
⒈注重朗读指导
一堂好的语文课,老师总是会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读。抓住重点句段,引导学生从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这样长的一篇课文,王老师除了组织学生大量默读之外,还能引导学生入文入戏,入情入境的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段都是描写芦花村的,但表达的意境和情感却完全不同。第一段是这样描写的:“晋察冀边区的北部有一道还乡河,河里长着很多芦苇,河边有个小村庄。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碧绿的芦苇上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的飞起来,把这几家小房屋都罩在软软的芦苇里。因此,这村就叫芦花村。12岁的雨来就是这村的。”王老师首先引导学生找到描写芦花村的句子,然后从读好“飘飘悠悠”这个词入手,让学生感受到芦花村是那样的美丽迷人,从而理解雨来对家乡的热爱,为学习整篇课文奠定了感情基础。而课文的最后一段也有对芦花村的描写;“太阳已经落下去,蓝色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红绸子,映在还乡河上,河水里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的鸡冠花。苇塘的芦花被风吹起来,在上面飘飘悠悠的飞着。”同样,王老师还是从指导学生读好这个“飘飘悠悠”入手,让学生通过对比,形成情感上的呼应,去体会和第一段不一样的情感,不一样的意境。课文刚开始时是快乐和幸福的,而此时却是凄凉和忧伤的。同样的词句,同样的情景,可感受却完全不同。
两节课中,王老师引导学生读得最多的就是雨来课本上的那句话。放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一遍一遍的读。面对鬼子的哄骗、威胁、毒打,雨来没有屈服,他的血一滴一滴地滴在课本上,溅在那几行字上,与此同时大屏幕上出现了雨来那被鲜血染红的课本,还有那几行鲜红的字,王老师让孩子们站起来,深情地朗读这句话:“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紧接着,大屏幕切换到北京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面对我们伟大的祖国,面对我们日渐强大的祖国,学生再一次深情表白:“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学生激情万丈,一浪高过一浪,所有听课的老师也和孩子们一样,热血沸腾。课堂气氛和学生的情感一起升温达到高潮!
⒉注重情感投入,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整堂课王老师一直是用自己的情去点学生的火,冒学生的烟,和学生的情感交流真实自然。王老师的语言风趣、幽默、饱含艺术性。上第二课时时,王老师很幽默的让学生学说日本鬼子的中国普通话。刚开始孩子们不好意思,声音也很小,王老师就笑着说:“日本鬼子可没有这么温柔。”经王老师这么一说,孩子们一下放开了,学的同学很自然地把日本鬼子的丑恶嘴脸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听的同学不但不笑了,还为他们热烈的鼓掌。这样,学生与老师,学生与文本的对话真正落到了实处。
⒊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为了理清文章脉络,王老师要求学生给课文每一部分列小标题。学生以往已经掌握了两种列小标题的方法:根据文章主要意思概括和用文中的重点词句概括。王老师又推荐给学生一个新方法:“还可以摘录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作为这部分的小标题,赶紧试试吧!”。孩子们总是喜欢认识新事物,喜欢尝试新方法。此时安静的教室里,学生的思维就像无数条小溪在流淌。接着王老师又向学生隆重推出了一把金钥匙:“把你们列的小标题连起来就是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谁来试试?”孩子们跃跃欲试。我发现在她的课堂上,每一个孩子都是活跃的,每一个孩子都是聪明的。
⒋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两节课中,王老师先后三次让学生参与板书,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上课伊始,王老师在黑板上方写下“英雄”二字,学生齐读之后,老师让他们上黑板来写出自己心目中的英雄的名字。孩子们兴趣盎然,很快,古今中外,大大小小的英雄就涌现在了黑板上。紧接着,王老师又在英雄前面加了一个“小”字,引导学生从题目中捕捉信息——由简入难,循循善诱,培训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的能力!课进行到最后,王老师突然转身把黑板擦干净,然后对同学们说:“今天我们学习了小英雄雨来的英勇顽强,你还知道那些形容英雄的词语吗?”王老师再一次让学生边说边上黑板上写。很快,黑板上就出现了一座由这些英雄气概凝聚而成的伟大丰碑!整堂课前呼后应,浑然天成。伴随着慷慨激昂的《义勇军进行曲》,大屏幕上出现了雄伟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北京天安门,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此时,孩子们,所有听课的老师们,都已经饱含深情,于是,我们和孩子们一起站起来,面对冉冉神升起的五星红旗,深情地表白:“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读完后,停顿了一两秒钟时间,才坐下,而这一两秒钟的空白正好留给所有听课的人一个遐想的空间。是的,爱祖国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一定要用实际行动来验证。课讲到这里戛然而止,此时无声胜有声,从学生的眼神中,我感觉到她们意犹未尽,这堂课一定让他们终生难忘。
最后,宁夏灵武市教研室的吕玉塑老师与我们面对面的交流,共同探讨北师大教材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各种困惑。吕老师今年63岁,站在讲台上依然神采熠熠,他给我们提出了以下几条建议:
吕老师建议我们要把北师大的语文课上得“真实,扎实、朴实”。课堂上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读课文时提倡多自由读,同桌读,少指名读;提出问题后,多同桌交流,少指名回答。
语文天地的内容并不是每个单元学完之后才总结复习的,而是随主题课文进行积累练习的,语文天地安排的阅读文也可以放成主题课文进行教学。我以前对北师大教材有一个困惑,就是内容太多,课时不够,因为我就一直都把语文天地当成一个单独的内容用三四个课时来上,听了吕老师的话,才豁然开朗。激励学生一定要自然得体,分层次,分时机。无论是师生评价还是生生互评,一定要是发自内心的,真正对学生起到激励作用的。不是所有的学生,所有的时候都可以用“棒棒,你真棒,向你学!”记得前年我在兰州培训时,薛法根老师的课,给我印象很深刻。薛老师布置学生自由读课文时说:“老师想听到每一个同学的声音!”于是所有的孩子都得的很认真、很大声,一直等到最后一个学生读完,薛老师叫起他说:“你读得最慢,老师相信你是读得最认真的,来!把你的理解读给大家听!”那个孩子激动的脸都红了,果然他读得很努力,也读得很好!薛老师就是用这种方式着激励每一个孩子,给每个孩子前进的动力!
关于如何知道学生写作文,修改作文,吕老师总结了六大标准,供老师们参考:1.有根有据,文章内容要真实;2.有情有义,要有明确的中心思想;3.有血有肉,内容要具体生动;4.有声有色,既要有语言动作的描写,又要有适当的环境描写来烘托;5有祥有略,详略得当;6.有条有理,条理清楚。
语文课一定要有浓浓郁郁的语文味。具体体现在以下教学环节: 1教学开篇的浓浓语文味。导入新课要用语文的方式,充分体现语言的价值。不能讲了半天大家还没搞明白你讲的是科学课还是艺术课。
2.问媒体运用要有语文味。多媒体的运用一定要充分体现为语文教学服务的特点,而不是美术或音乐。3.品词品句中的语文味。仔细品味课文中的优美词句,体会我们祖国文字的博大精深。
4.朗读指导的语文味。通过教师范读,学生感情朗读,感受语言的魅力。
5.学生的个性化理解也要充满语文味。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预感。
6.拓展延伸的浓浓语文味。拓展延伸的设计一定要以能充分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为目的。
最后,吕老师温馨提示我们所有的小学老师:一定要学会“多找乐子,少找气受”。我们一定要主动在工作中去寻找更多的乐趣!因为快乐可以让困难迅速后退,快乐可以让我们走的更远。我们还很年轻,有的是机会学习,有的是机会进步。只要我们每个人努力去做,我相信,就像那首歌里唱的“所有的梦想都会开花!”
我就说到这里,不到之处,请领导和同事们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第四篇:听习作指导课及讲评课有感
听习作指导课及讲评课有感
一直以来,作文教学都是语文教学的重难点,而习作也成了孩子们望而生畏的作业。非常感谢学校的李莉、张晓清、吴明霞三位老师为我们上了两节习作指导课和一节习作讲评课。他们的课构思巧妙,设计新颖。把枯燥的习作课与生动有趣的观察实践联系起来,给学生的作文创造了形象直观的情景,学生在讨论、观察交流中,写作的欲望大大被激发了出来。
听了吴老师一节作文讲评课,我学到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习作讲评课的做法。这节习作讲评课,吴老师始终都没有脱离指导和示范的作用,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主要表现在:
1.出示优秀题目名单,让全班大声读出他们的名字,这些环节的设计,增强了学生的荣誉感,同时也激发了孩子浓厚的习作兴趣。
2.在佳作回放这一环节,让习作者在朗读自己优秀习作之前,教师就明确要求,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听,这样可以培养学生注意倾听他人说话的好习惯。
3.出示有问题习作,让学生进行修改,这个教学环节是本节课最大的亮点,我第一次听到这样的习作讲评课。教师要求学生修改习作之前,先明确修改方法,起到了指导引路的作用,学生有了修改的方法显得不慌不忙。
4.讲评课要指导学生自我评价和生生间互评的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表达不同角度的思考和独创性的见解,习作中能够进行有效合作平等交流。这节课吴老师采取的是小组合作的修改方法,这样的修改节省时间,每个修改环节更能落实到位。学生合作之后,集体指导修改习作,给学生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实实在在交给了学生修改习作的方法,从修改过程看,学生很会修改,说明修改习作的良好习惯已经在这个班级里形成了,这是一节充分体现出评价和修改味十足的习作讲评课。
习作指导课上,两位老师的语言精练,教态自然,亲切、大方。评价语言丰富。整节指导课的教学思路清晰、条理分明、重点突出。整个教学设计,每个环节,都是教师的精心设计。特别是引导学生学习用新鲜词句去表达,形式新颖,匠心独具。看得出,两位老师和她们的研究团队注重教学细节,注重习作训练。她们的习作课实实在在,简简单单,朴朴实实。
自己的一点想法:
1.三年级的小学生刚刚进行习作练习,应该多在单项练习如“组词造句、说写片断、技巧的仿学仿练”等方面下工夫。我们小学作文只有先把
句段写好了,把基础打好了,到了高段写成篇作文才会比较容易。因此,作文训练一定要循序渐进。千万不要拔苗助长。
2.习作教学的起点是儿童对作文的需要和兴趣,因此,习作教学的开课十几分钟最为关键,也最费心思,它关系到学生“想不想写”“有没有东西写”的问题,而且这两个问题又与“能不能写好”密切相关。教师要精心设计导语、精心创设情境,用自己手中的火炬去点燃学生心中的圣火。
今年3月13日,我非常幸运地参加了荆州市小学习作教学研讨会,会上我观摩了8 节习作指导课,通过这次听课,我受益匪浅,让我近距离地领略到每位教师的教学风格,深厚的教学功底,及精湛的教学艺术,虽然这8节课的风格各异,但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借鉴的东西,下面就谈谈我的一点感受。说句心里话,在没有参加“小学语文习作研讨会”之前,作文教学对于我来说可以称得上是举步维艰,不知如何下手,面对枯燥无味空洞无物的小学语文作文课堂教学,我有时是手足无措或是无可奈何。而且习作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学生学习难,教师教学难。参与这一课题之后,短短8节课,让我对习作课的有了初步的认识,了解了目前习作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上好习作课应采用的指导方法。一天半下来,收获颇丰,特别是有幸见到一些执教老师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充满情趣的作文课堂更是让我深有感触,我觉得作文课就是应该这样让学生心有所思,情有所动,行有所为,把学生自己的所思、所为、所做、所想写进自己的习作中。活动过程中,老师们自身的语文底蕴很深厚,教学过程中的语言规范、生动、风趣、有吸引力。对学生的发言和表现,在遣词造句等方面,能及时抓住优点和不足进行恰如其分的肯定,表扬或纠正。在这方面显得应对自如,学生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在这次研讨课中,执教老师在课堂上都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学生必有所感,而有所感就会动其情,动其情则辞必发。这样不仅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创新的欲望和写作的兴趣,更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如监利的李莉老师在指导三年级“介绍家乡的景物”这篇习作时,拍摄了学生最熟悉的中山公园江津湖图片,让学生欣赏湖岸边的垂柳、湖上的石桥、桥上的亭子、平静的湖面、远处的大厦夜景等,欣赏完后,让学生抓住自己觉得最美的一处景物具体来说。学生各抒己见,这样对画面的景物都有了较深的印象,再指导学生按由近到远的顺序写好这个片段。教师出示幻灯学生完成写话
“近处,垂柳垂下______,宛如_______,又像______;远处,有一座____,如同______,那____亭子就像______,平静的湖面______;更远处,______。”学生写起来就得心应手。同时,在这次听课活动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学生,他们的习作素质都特别棒,整体水平很好,听说读写的能力很强,我想这与老师平时的教学是密不可分的,从中也可以看出,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就十分扎实,给学生打下良好的习作基础。通过这次听课,我开阔了眼界,看到了自己的不足,让我深切的体会到了紧迫感,认识到了自己的局限。同时我对自己也提出了许多问题去思考,怎样让学生喜欢上我的习作课?怎样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相信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一定能拉近距离,不断进步。总之,各位老师的作文课是有新意的课,在培养学生作文兴趣、认识能力、创新精神等方面给我很大启迪。
第五篇:听评课心得体会
听评课心得体会
4月份我有幸参加了在xx六中举行的“闵行xx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研讨活动”。此次活动先由六中的李xx老师和xx区三中的张xx老师先后给我们展示了同一节课《排列》,接着是各位专家的精彩点评。听了两位老师的课以及专家的点评,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针对这次听评课活动,对两位名师授课我的的感受有如下。
一、关注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教学的艺术,不是传授而是激发和唤醒,所以老师要利用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材料,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在《排列》这一节课的教学中,两位老师都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李老师用三个同学排队照相为情境引入新课,张老师以两位记者来xx、涡阳考察为话题,引入课题,这些情境的创设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切实的感受到了数学知识于生活,生活中数学问题无处不在。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接下来的数学教学进行了情感铺垫。
二、不同教法、不同风格但各有特色。
两位名师授课的共性是:基本功都很扎实,语言流畅,教学设计科学合理,课堂上师生关系融洽,听她们上课感到舒服、享受。而她们又各具特色,其中六中的李老师采用的是“授导式”教学,教学过程是在复习分步计数乘法原理的基础上,通过游戏把学生带进课堂,通过元素占位的思想和用树状图的方法来解决“三位同学排成一排照相共有多少种排法?”的对比,发现当数据较多时用树状图的方法不如用元素占位效果好,于是用元素占位的思想解决本节课的问题在学生心里烙下了印记,紧接通过学生用元素占位的思想解决几个问题,通过问题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引入排列的概念,……整节课她都是这样有条不紊、一步一步、一环扣一环,问题的提出起伏不大,知识的衔接恰到好处,无论是问题的设计还是练习的设计都体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易于学生接受。用上海的曹主任说这节课非常适合考试,没有发现什么不足的地方,唯一不足的就是,语速有点快,讲解的有点多,容量有点大。闵行的张老师采用的是“探究式教学法”,她是由问题引入新课,新课中也是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完成教学的,体现学生的主动性,教师的辅助性和指导性,每个问题都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思考,通过学生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通过不断修正错误的过程中完成对知识的理解,课堂上学生的活动的较多,积极参与教学,老师讲的少,只做适时引导,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学的轻松、愉快。两位名师教法不同、风格不同但各具特色,都是一节好课。
三、教师的激励到位。
在本次教学中,两位教师对学生的赞扬和鼓励不断。有语言激励,如“你说的真好”、“你真棒”、“你的方法可真多”、“你真厉害”、“你的声音真宏亮”等。还有肢体动作鼓励,如拍拍学生的肩膀,竖起大拇指,给一个赞赏的微笑等,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评价,在学生的心里却可以激起不小的情感波澜。对于教学效果的提高起到了一定程度的积极影响。除了这些激励语言外,闵行的张老师始终面带微笑,极具亲和力。
四、多媒体教学的使用
两位老师都使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做的形象生动、具体直观,而且增加课堂的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