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共安全常识
公共安全常识
——(安全教育系列资料)
目录
第一篇公共安全文化
第二篇交通安全
第三篇公共消防安全
第四篇娱乐场所安全
第五篇旅游安全
第六篇野外活动及游乐安全
第七篇野外生存技能与逃生
第八篇公共治安
第九篇自然灾害防范
第十篇公共场所事故案例
第一篇公共安全文化
1.安全——公共生活永恒的主题
人类从来就离不开生产和安全这两大基本需要。人类通过生产活动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满足衣食住行和娱乐等方面的需要。在这同时,人类还必须预防灾害的发生,防止或减轻自然的与人为的灾害给人类带来的各种损失,特别是要努力使人类自身的身心不受到外来因素的损害和威胁,能够安全、健康、舒适、愉快、高效地从事各种活动,保持生命的延续。
人类为解决安全问题,不断地进行探索,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创造出许多实现安全的方法、手段和技术措施,同时也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人类社会发展到近代,各种产业的飞速发展,主要是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社会文明大幅度进步,对人类安全追求带来了许多好处。但另一方面,人类面临危险、危害和环境污染的严峻性也加剧了。汽车、火车的发明,交通事故使众多人丧生于车轮下。工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使人们在工厂作业,日常生活中,因为技术故障和误操作引起的灾害增多,这都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安全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安全的追求不会因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物质财富的巨大丰富起来而停止。
2.公共安全观
大众安全是最根本的安全,也是内涵最丰富,因而是境界最高的安全,大众安全文化是最基础的安全文化。安全是指免于危险,不受伤害,不出事故。推广而言,安全是除了要防止各种产业事故,也须避免日常生活的灾害,例如交通事故、城市火灾、家庭事故等。还须免除各类自然灾害的严重影响,比如地震、洪水、星球碰撞等等。灾害和事故造成人身伤害、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
安全问题非常广泛地存在于物质世界的各个层次之中,在宇观、宏观和微观世界的各层次上,都有安全结构,可靠性与安全性,涨落与突变问题。人类活动从登月,航天飞机的发射和回收,到登山与潜水,再到勘探与生产,无一不是时时与安全问题相伴,无一不是安全是首先重要的问题。
人之一生也始终与安全问题相伴相生。人除了要安全地工作,免除事故,免除伤害,还须健康地生活,免除病痛折磨,免除家庭事故等。人除了需要健康的身体,还须有健康的心理,这都是与人的安全相关的。事实上广义的人的安全需要是存在于人的各层次需要之中的。到
了最高层次自我实现的需要层次的人安全需要更显得重要。他们需要安全地实现自我抱负,施展才华。贡献于社会和他人;也需要安全地、快乐地生活,更需要以健康、健全的心理状态投入社会生活。
3.公民安全素质
在当今社会文明高度发达的时代里,人们有了豪华富丽的高层建筑和居家,享受着方便实用的家用电器和燃气;有了现代化的交通和商场,还有刺激的娱乐场所和公园等等。在这种充满现代气息的环境里,无论你是在工业企业还是国家机关工作,无论是在居家生活还是在公共娱乐场所,无论是在室内活动还是在户外游乐,无论是行走在街道还是社区,你是否认识到时时处处都存在着来源于人为或自然的、不同形式和规模的、随着现代城市发展而变化的各种危险及危害。在这种环境中,你是否想过一个现代公民应有的安全素质?
我们每个公民或许都听说过国内外大城市发生过的这样一些事故和灾害:韩国汉城三丰百货大楼的塌跨致使400余人丧身;日本东京发生的地铁“沙林”毒气事件和“0—175”病毒大流行,使数千人受害;纽约国贸大厦和马尼拉中央银行的大火损失惨重;上海的毛蚶病毒大流行造成数万人受害;深圳清水江仓库火灾大爆炸事故损失数亿元;克拉码依友谊宫大火死亡320余人;北京东方化工厂爆炸造成极大的社会不良影响等等。其实现代社会每年有350万人死于人为事故造成的损伤,每死亡一个人还伴随着4个人的伤残;第一秒钟有7个家庭承受意外伤害事故带来的苦果。
面对如此严重的社会灾害与事故现实,我们每一个公民首先必须要做的事情,就是行动起来,为了自身安全素质的提高而努力。
一个人最基本的安全素质主要是如下两方面:
懂得必须的安全知识:每一个要了解生活和生产过程中的基本的安全常识,如各种危险物质;、认识危险场所和危害地点;如何预防危险和事故等。
学会应有的安全技能:如学会使用灭火器和报警;能够在商场遇险时进行逃生;掌握事故和灾害应急方法;学会工作和生活过程中一般预防和防范事故及危险的方法和技术等。除此,人的安全素质的提高还依赖于人的安全意识、安全观念、安全行为等。
4.公民安全意识
要提高我们每一个人的安全素质,要强化自身的安全意识,这是对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的基本要求。在我们每一个人的意识中首先要认清事故与灾害的严重性,认清安全对于人民生活的重要性。
事故与灾害的发生,不但造成社会、企业、人民的重大经济损失,使每一个公民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受到威胁;而且对国家政治和社会的稳定造成影响,对国家的形象产生不良作用。这种现象我们已司空见见贯:城市因重大灾难事件发生而混乱;政府机关因处理事故而影响正常运行;企业因重大事故而倒闭;领导或官员因事故责任而座牢;平民百姓“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生活受到严重影响;以分秒为计的交通死亡事故、每时每刻都可能发生的无情大火、诸多职业事故,导致个人的伤残、早逝、家庭的残缺和不幸;生活中的失误造成的倾家荡产和终生悔痛,等等。公共场所意外事故和天灾人祸已成为时时处处伴随着人们生产与生存的“幽灵”。这些“幽灵”来自于现代人类的技术,如高层、高势能的人造生活空间或建筑;生活或生产中使用的机械、电器、化学毒品毒气等危险;高速、繁忙、高动能的交通工具;大规模的电力或动力系统;高能量的石油储罐和石油天然气管道等危险源;高储量的三苯、液氯、强酸等毒物;以及来自于风暴、水灾、地震、地陷等自然的灾害。面对现代城市的这种发达与危害并存、利益与风险相伴的现实,我们基本的法宝就是依靠科学,利用科学的安全方法和手段,来防范现代城市的灾害与事故。
怎么才认为你已是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呢?最重要的是要看你是否具备现代人应有的安全意识。这些意识包括:善待生命、珍惜生命的健康意识;事故严重、灾害频繁的风险意识;
预防为主、防范在先的超前意识;行为规范、技术优先的科学意识;每时每刻、每处每地注意安全的警觉意识。
只要每一个公民都行动起来,学习必须而有效的安全知识和技能,掌握基本的安全科学技术知识和方法,使每一个公民的安全意识得以增强、安全素质得到提高、安全行为得到改善,现代生活环境的安全与减灾才能落到实处,事故风险才能降低到最小限度,国家的文化发展与经济建设才能得以保障。
5.公共安全标志
认识公共安全标志是保障人民在公共场所活动的重要方面。我们常常在公共道路、商场、宾馆、游乐场、机场、加油站、仓库、车间、建筑工地等公共场所看见各种各样的安全标志,它给我们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安全信息,为阻止人们的危险动作,保证人们的安全活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现代都市市民要尽力认清各种公共安全标志,使之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更多的作用。公共安全标志有如下类型:
(1)从标志的作用上认识,安全标志有:禁止标志,起禁止人们行动的作用;警告标志,起促使人们提防、警惕危险的作用;指令标志,塌促使或监督公众立即采取行动,保障人或设备安全,防止发生意外的作用;提示标志,起提供目标所在位置和方向性信息的作用。
(2)从标志的使用功能上认识,安全标志有:道路交通安全标志;生产区域安全标志;防火安全标志;危险品标识标志等。
6.应了解的公共安全法规
制定系统的安全法规是实现公民安全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方面。目前,我国已颁布的与城市相关的重要安全法律、规范、规程和规定已有100多例,有关的安全标准已有400多个。要保证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保障公民的安全生存与生活,每一个公民都要成为执行安全法规的典范。
我国的安全法规包括如下几大类:
(1)职业安全生产法规
保证职工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需要有效利用安全法制手段,职业安全法规是依法保证安全生产的基础。职业安全法制管理是市场经济体制下搞好安全生产的需要。
职业安全法规体系具有如下五个层次结构:
国家一般法:如宪法、刑法、民法、治安管理条例等;
国家安全专业法:如矿山安全法、劳动法、劳动安全卫生法、民用航空法等;国家安全技术标准:已颁布了近千种与安全生产相关的专门性安全技术标准;行业(地区)劳动专门法:各省市和各生产行业制订的安全卫生条例或法规;
企业规章及责任制度:企业自行制定的规章程度等。
(2)交通运输安全法规
针对人类使用汽车、轮船、飞机、火车而制定的、保证社会交通运输安全的法规。目前已颁布的重要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渔港水域交通安全管理条例》;《铁路运输安全保护条例》;《客运架空索道安全运营与监察规定》;《厂内机动车辆安全管理规定》;《工业企业厂内运输安全规程》;《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器适航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铁路道口管理暂行条例》等。
(3)消防安全法规
为也防止火灾而制定的消防安全法规。目前已颁布的主要法规有:《仓库防火安全管理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爆炸物品管理条例》;《化学危险品安全管理条例》;《森林防火条例》;《烟花爆竹安全生产管理暂行办法》;《城市燃气安全管理规定》;《爆炸危险场所安全规定》等。
(4)减轻自然灾害法规
为了有效地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害和损失而制定的法规。目前已有的重要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抗震减灾法》;《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新建工程抗震设防管理规定》;《企业抗震工作暂行规定》;《建设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防洪标准》;《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等。
有了充分具体的安全法规是保障城市安全的基础和前提,但是最终市民安全生产和安全生活的实现,要靠全体市民在生产和生活的各个环节严格地执行各种安全法规,遵守各项安全规范和规定,法规确定的安全任务和目标才能得予实现。
7.公共生活的安全技能
现代社会的发展使人们的公共生活日益丰富而多彩,但是如果没有安全的保障,公共生活将会成为痛苦之源。我们每一个公民应用掌握的公共生活的安全技能包括:乘坐汽车、火车、飞机、轮船、地铁等交通工具的安全技能,如公共场所防火与逃生,学会防范娱乐场所危险、公共场所危险跺避,掌握应急技能,掌握在公共道路上行走、骑车的安全技能,在人口繁密、交叉路口等危险之地如何行动;野外雷电、大风、游乐等活动的安全技能;公园娱乐、春游安全技能等。
第二篇:二年级公共安全教案——牢记常识防溺水
第四课 牢记常识防溺水
一、为了确保游泳安全,防止溺水事故的发生,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小学生应在成人带领下游泳,学会游泳;
2、不要独自在河边、山塘边玩耍;
3、不去非游泳区游泳;
4、不会游泳者,不要游到深水区,即使带着救生圈也不平安;
5、游泳前要做适当的准备活动,以防抽筋;
二、溺水时的自救方法:
1、不要慌张,发现周围有人时立即呼救;
2、放松全身,让身体飘浮在水面上,将头部浮出水面,用脚踢水,防止体力丧失,等待救援;
3、身体下沉时,可将手掌向下压;
4、如果在水中突然抽筋,又无法靠岸时,立即求救。如周围无人,可深吸一口气潜入水中,伸直抽筋的那条腿,用手将脚趾向上扳,以解除抽筋。
三、发现有人溺水时的救护方法:
方法一:可将救生圈、竹竿、木板等物抛给溺水者,再将其拖至岸边;
方法二:若没有救护器材,可入水直接救护。接近溺水者时要转动他的髋部,使其背向本身然后拖运。拖运时通常采用侧泳或仰泳拖运法。
特别强调:未成年人发现有人溺水,不能冒然下水营救,应立即大声呼救,或利用救生器材呼救。
四、岸上急救溺水者
1、迅速清除口、鼻中的污泥、杂草及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并拉出舌头,以避免堵塞呼吸道;
2、将溺水儿童举起,使其俯卧在救护者肩上,腹部紧贴救护者肩部,头脚下垂,以使呼吸道内积水自然流出。但不要因为控水而耽误了进行心肺复苏的时间;
3、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及心脏推拿;
4、尽快联系急救中心或送溺水儿童去医院。
今天的夏季防溺水安全知识先学习到这,下次我们将会讲解几个案例。
最后再特别强调:
1、学校禁止任何同学私自到游泳池、水潭、小溪等有水源的地方嬉戏与游泳的;
2、未成年人发现有人溺水,不能冒然下水营救,应立即大声呼救,或利用救生器材呼救。
第三篇:公共安全
校园公共安全管理
安全问题是人类发展的永恒主题。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安全问题显得越来越重要,也越来越复杂和多样化。除个人安全外,公共安全更多地进入了人们的视野,成为个人、组织、国家乃至世界都不容忽视的重大问题。近年来,瘦肉精事件、三聚氰胺事件、马加爵、药家鑫事故、甲流、非典疫情等等,多年来类似这样的公共安全事情在中国层出不穷,屡禁不绝。这些事件与建设和谐社会格格不入,更危害着党和政府在公众中的形象。正确的处理好这些事件,是践行科学发展观 建设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也是党和政府的职责所在。
第一部分 前言
一、我国公共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持续保持GDP年均9.8%的增长率,政治和社会大局稳定,公共安全形势保持了总体稳定、趋向好转的态势。但是,中国公共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并面临着新挑战。
1、自然灾害严重。由于特有的地质构造和地理环境,中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其基本特征是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年均3亿多人次受灾,倒塌房屋300多万间,经济损失超过2000亿元。
2、事故灾难严重。由于经济快速发展,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一些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和技术落后、非法开采、违规操作等原因导致的煤矿、交通、化学品等事故频发。近十几年来,年均各类事故死亡10万人,其中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重特大事故年均近100起,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不断。
3、公共卫生事件频发。全球新发现的30余种传染病已有半数在中国发现,多种传染病尚未得到有效遏制;职业病危害严重;农村卫生发展滞后,传染病、慢性病和意外伤害并存;重大食物中毒事件时有发生。重大疫情的不时出现和公共卫生事件的不确定性及严重性已经成为一个新的重大问题。
4、影响国家稳定和社会安全的因素依然存在。一是人民内部矛盾凸显。由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和不平衡问题以及各类经济纠纷等,上访和群体性事件不断;二是刑事犯罪高发;三是国内外极端势力制造的各种恐怖事件危及我国安宁,如西藏、新疆的打砸抢烧等暴力犯罪事件和东突恐怖活动等。
5、受到城镇化和城市现代化的挑战。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人们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权利意识明显增强,舆论监督、社会监督力度空前加大。高风险的城市和不设防的农村并存,不稳定、不确定、不安全因素不断增加。
二、目前公共安全事件的新特点
1、时间呈多频次,空间呈多领域。
2、非传统的公共安全隐患已成为公共安全的重要威胁。
3、单体的突发事件极易被放大为群体的社会危机。
4、公共安全事件国际化程度加大。
三、社会、经济背景
我国目前正进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阶段,既是关键发展期,同时又是矛盾凸显期,是社会矛盾和各种冲突以及突发公共事件高发期。通过对一些国家安全生产形势的分析,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1000美元~3000美元)这个区间,是公共安全事故的高发期。中国目前正处在这个阶段。
第二部分:校园公共安全
一、校园公共安全的重要性
1、学校公共安全关系到教育事业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
学校公共安全是以实现学生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成长为基本目标,学校对学生生命安全的保障关系到社会稳定、家庭幸福和国家未来。因此,要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校园”的建设。学校的教育教学对象是学生,不同的学生来自于千家万户。学生的安全,是一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敏感事情:学生安全了,家长放心,学校顺心,政府安心;学生不安全,家长伤心,学校闹心,政府烦心。学校的安全工作稍有风吹草动,就会引起校园的波动、学校所在地区的社会局面的颤动。校园不是独立于社会之外的世外桃源,建设了一个和谐的校园,就为千家万户的和谐、社会的和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如果校园都变成危险地带,社会也就难以和谐了。
2、学校公共安全事故现实问题严重令人担忧
据联合国专家统计分析,每年全球死于意外事故约200万人,其中青少年儿童接近100万人;我国每年死于意外事故的青少年儿童约8万人,其十万人事故死亡率约23人,是职业意外死亡率的4—5倍,我国每年死于交通意外事故的学生高达数千人。面对每一次残酷的事故,面对每一个鲜活的生命在瞬间逝去,我们每一个管理者和教师应该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发挥积极的作用。
3、国家领导和教育部高度重视学校公共安全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中央高度重视加强高校安全稳定工作,鲜明指出“稳定是硬任务”“是第一责任”。在《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等文件中也明确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结合各地实际,认真贯彻落实《纲要》,切实加强学校公共安全教育,不断提高在校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安全防护能力,确保在校学生身心安全。
4、学校公共安全体现了学校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俗话说“医者父母心”,“教者”也有“父母心”,这个“父母心”就是学校与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教师的人文关怀,我认为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从教师的职业道德中我们也能体会出要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安全。现在学校教育提倡“以人为本”,我想“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安全”就是真正的“本”。学生是学校的教育教学对象,安全关爱是爱学生的基石与核心。学校没有关爱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安全,其它方面的关爱也难以落到实处。也就是说生命不保,又谈何教育呢!
5、学校公共安全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学校的发展,要有两条生命线的支撑,那就是校园安全和良好的教育教学质量。以前,我们在学校日常工作中只提“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现在我们已经知道这是有欠缺的说法。一个学校,如果经常有学生受损伤的情况,教职工、学生经常受到人身安全的挑战,那教职工又怎能安心工作,学生又怎能安心学习呢?家长能把自己的子女送到这样的学校吗?答案肯定是显而易见的。长期下去,没有学生的学校,能叫真正的学校吗?更不用谈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了。
二、当前校园公共安全现状
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上报的学校各类安全事故中,事故灾难(溺水、交通、踩踏、一氧化碳中毒、房屋倒塌、意外事故)占59%;社会安全事故(斗殴、校园伤害、自杀、住宅火灾)31%;自然灾害(洪水、龙卷风、地震、冰雹、暴雨、塌方)占10%。其中,溺水占31.25%,交通事故占19.64%,斗殴占10.71%,校园伤害14.29%,中毒占2.68%,学生踩踏事故1.79%,自杀占5.36%,房屋倒塌占0.89%,自然灾害占9.82%,其他意外事故占3.57%。
目前高校主要存在着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重大治安刑事案件、盗窃和诈骗、社会交往以及大学生自杀等重大安全隐患。从全国来看,大学生遭遇交通事故、火灾事故逐年增多,大学生被抢劫、被伤害、被骗、被盗、被滋扰案件时有发生。这些情况与我们要实现的安全、文明、有序、和谐校园的目标是背道而驰的。
三、学校公共安全事件的一般特点
突发性,危机发生时学校原有的发展格局突然被打破,使人们感到非常突然;
破坏性,危机会造成了学校的损失,这种损失可能是有形的,也可能是无形的; 不确定性,人们很难判断危机是否会发生,也很难预测危机发生的概率,往往凭经验做出错误的预测;
紧迫性,危机的发展非常迅速,对时间的把握程度很大程度上坚定了危机事件管理的有效性;
信息不充分,危机破坏了学校原有的信息沟通渠道,无法进行有效的信息沟通,信息错综复杂又真伪并存;
资源严重缺乏,危机破坏了学校的常用和备用的资源配制秩序,尤其是对人力资源的负面影响较为明显。
四、高校公共安全事件的类型
学校公共场指的是供学校师生们使用的学习、用餐、休闲、娱乐、健身等场所。从广义上讲,校园安全事故是指学生在校期间,由于某种偶然突发的因素而导致的人为伤害事件。就其特点而言,责任人一般是因为疏忽大意过失失职而不是因为故意而导致事故的发生。
根据公共安全事故的种类,我基本上将高校容易发生的安全事故分为以下八类:
1、交通事故。最著名的事件是发生在河北大学的李刚事件。2010年10月16日,在河北大学新区超市前,一牌照为“冀FWE420”的黑色轿车,将两名女生撞出数米远。被撞一陈姓女生于17日傍晚经抢救无效死亡,另一女生致重伤。
2、劳动或社会实践事故。2010年九月十七日,安徽水利水电的大三在校实习生,在合肥锻压集团实习时出现事故,被送往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3、校园暴力事故。2008年10月28 日晚,中国政法大学大四学生付成励因为其女朋友的原因,用一把菜刀,结束了教授程春明的生命。
4、消防事故。2008年12月,上海市中山西路上海商学院徐汇校区宿舍楼602寝室内起火,大火迫使4名女生从阳台跳下,当场死亡。上海市公安局对外发布消息称,火灾事故初步判断原因为寝室里使用“热得快”引发电器故障并将周围可燃物引燃所致。
5、挤压、践踏事故。2010年10月9日,为了抢占座位复习备考,武汉工程大学流芳校区数百名学生涌入通往图书馆自习室狭窄过道时,发生踩踏事故。
6、学生身心异常事故。2011年4月13日早上7点半左右,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信息学院数学系一名大一女生跳楼死亡,据称死者生前曾多次找学校心理辅导老师咨询过,曾向学校提出过休学请求,但一直未办理相关手续。
7、自然灾害事故。2007年,强台风“圣帕”袭击了福州大学城,导致上千名暑假留校和提前返校的大学生被洪水围困。
8、卫生事故。2009年10,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级新生军训期间出现甲型H1N1流感聚集性疫情,其中一名大一新生染甲流感后,病情恶化后送医,但最终抢救无效死亡。
第三部分:高校公共安全事故的危机处理
一、高校危机事件的特点
高校公共安全事件往往指公共性质的危机事件,它首先挑战的是学校领导者的领域,决策者的层次。一般来说,危机事件具有十个方面的明显特点:
一是不确定性; 二是演变迅速; 三无法照章办事;
四是信息不全,小道消息流行; 五是资源准备不足; 六是社会反响强烈; 七是人员反应较慢; 八是信息阻塞; 九是心理恐慌; 十是声誉受挫。
二、高校危机处理的基本原则
1、时效原则。高校危机事件发生,必须迅速反应,立即采取有效积极回应措施,不可隐瞒、延误时机。
2、协调原则。高校危机事件发生,需要上下级及时沟通,互相支持与鼓励,同心同德,同舟共济,保持协调。
3、利益原则。高校危机事件的处理必须遵循“利取其大,弊取其小”的决策准则,努力化害为益。
4、透明原则。让全体成员了解事件的真相,切忌隐瞒实情,逃避责任。
三、高校危机管理的有效措施
1、减少危机的来源、范围和影响;
2、提高危机初始管理的地位;
3、改进危机冲击的反应;
4、完善修复管理,以能迅速有效地减轻危机造成的损害。
四、高校危机管理的理论模式
根据高校危机的发展过程,可将危机管理分为三个阶段:
1、危机防范。危机防范、危机管理的重点应放在危机发生前的预防,而非危机发生后的处理。组建组织内部危机管理小组;强化危机意识,观察发现危机前兆,分析预计危机情境;组织要从危机征兆中透视组织存在的危机,并引起高度重视,预先制定科学而周密的危机应变计划;进行危机管理的模拟训练。
2、危机处理
危机发生后,当事人应当冷静下来,采取有效的措施,隔离危机。不让事态继续蔓延,并迅速找出危机发生的原因。其次,以最快的速度启动危机应变计划。再者,要想取得长远利益,组织在控制危机时就应更多地关注消费者的利益而不仅仅是组织的短期利益。最后,随机应变。
3、危机总结。
第一、调查。对危机发生的原因和相关预防和处理的全部措施进行系统的调查;第二、评价。对危机管理工作进行全面的评价,包括对预警系统的组织和工作内容、危机应变计划、危机决策和处理等各方面的评价,要详尽地列出危机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第三、整改。对危机旁及的各种问题综合归类,分别提出整改措施,并责成有关部门逐项落实。
第四篇:公共安全
公共安全
【背景材料】
近年来,在群众最关注的社会问题中,城市安全是其中之一。太平盛世是百姓心中的理想境界。只有太平未必就是盛世,然而盛世必须是太平的。否则,即使“食有鱼”、“行有车”了,但说不定哪天这“鱼”或“车”就被一场突发事故给毁了,也难称真正的好日子。
政府要抓经济,然而城市公共安全也要抓,也要抓紧抓好。城市公共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事关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进程,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大局。如果说城市公共安全就是民生工程,那么人民群众对城市安全的满意度也正是检验政府政绩的重要标准。
【范文】
多措并举确保公共安全 齐心协力推动社会发展
近年来,我国公共安全事故频发,人民的安全和利益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公共安全事故成为阻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严峻问题。上海市市委书记韩正曾在政府工作会议上指出:“让人们安居乐业是政府的重要责任,也是政府造福一方的重要内容。”而当前公共安全事故严重影响了人民安居乐业,因此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公共安全问题,为人民乐享发展成果创造良好的环境,保障社会和谐发展的大局势在必行。
政府是社会资源的分配者,是社会生产生活的组织者,也是社会秩序的维护者,在调集资源、组织力量等方面享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在保障公共安全建设中,也应当承担起责任,发挥好作用。
完善的公共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是社会公共安全的硬件保障。近年来,我国生产、卫生、交通等公共安全事故频发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公共基础设施配置不足和保障不及时造成的,这就在无法控制的天灾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人祸的因素,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公共安全基础设施建设牵涉面广、投资量大、收益小,因此,政府不但应在财政预算及税收政策等方面加大帮扶力度,同时还应有效调集、调控社会资源,组织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安全事故防范的屏障。
各类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因此,要从根本上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还要做好企业的安全能力建设。要鼓励和督促企业依法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加大对安全生产的投入,完善安全生产条件,确保安全生产。在现实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很多企业或面临着严重的生存竞争压力,或没有足够的安全生产责任意识,对安全生产的管理和投入都不到位,这就要求政府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适当扶持,增加投入。同时要求或帮助企业做好领导干部和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生产技能的培训。
公共安全的实现,离不开健全、完善、及时、有效的监督机制建设。政府既要强化自身公共安全执法监察能力建设,强化行政部门安全监管职能,又要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尊重广大群众和新闻媒体的监督权利,为社会监督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做到对于群众和媒体反映的问题深入调查、及时反馈、妥善处理。
公共安全建设关系到每个公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它由诸多方面组成,由多种力量维系,由多个体系保障,绝非一人一时之力可达成。因此,只有全社会共同行动,将公共安全建设作为一项必须始终紧抓和重点建设的工作进行下去,我们的公共安全才能得到保障,社会也必将更加和谐。
第五篇:公共安全
公共安全:
原因:
其一,体制转型期内产生的社会震荡。我国正处于由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向新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期,在此过程中,价值观的多元化,客观上增加了社会控制的困难。
其二,收入差距拉大产生的变态利益需求取向,使社会心理出现失衡,产生了各种利益集团之间的冲突与矛盾,利益冲突的加剧必然使违法犯罪行为增多。
其三,大规模社会人口流动产生的附带性社会治安问题。当前,除了农村民工潮之外,某些城市人口也加入了人口流动大军,给人口管理和治安带来巨大困难。在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中,不可避免出现某些社会犯罪现象。
其四,政府职能转换期内产生的社会调控能力弱化。政府职能转换还没有完全到位,在某些方面造成社会调控能力弱化,从而影响社会治安的调控和整治。
其五,国际犯罪活动对国内产生的冲击。
对 策:
第一,健全体制,明确责任。各地区各部门要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第二,居安思危,预防为主。要健全公共安全管理机制,健全监测、预测、预报、预警和快速反应系统,全面提高国家和全社会的抗风险能力。
第三,强化法治,要用法治来确保公共安全,即加快规章制度建设,健全与完善关于维护公共安全的法律法规,严格依法办事。第四,依靠科技。高度重视运用科技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加大科技研发力度,把科技产品运用到维护公共安全上面去。用高科技对安全高发区进行监控、警报等预防。
第五,协同应对,快速反应。建立公共安全应急救援体系,制定公共安全应急预案,搞好安全技术培训,提高安全防范和管理水平。
第六,加强基层,全民参与。提高基层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置能力,提高群众应急能力和自救能力。
第七,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的安全意识。广泛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和应急预案,增加全民的危机意识、社会责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