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往昔,井冈山峥嵘岁月稠

时间:2019-05-12 06:45: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忆往昔,井冈山峥嵘岁月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忆往昔,井冈山峥嵘岁月稠》。

第一篇:忆往昔,井冈山峥嵘岁月稠

忆井冈山往昔,峥嵘岁月稠

看北科建今朝,发展事业兴

—— 井冈山培训心得体会

“巍巍井冈山,绵亘数百里”,从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回来已经多日,我的耳边仿佛仍能听到红军那嘹亮的军号和震耳的喊杀声,仿佛仍旧肃立在那猎猎飘扬的红旗下倾听革命先辈们的教导,仿佛亲眼看到了那光荣战斗岁月里无数先烈的身影„„

井岗山,不仅有着绮丽的风光,宜人的气候,更因它独特的历史背景和启人缅怀的革命胜迹成为令世人敬仰的红色革命圣地。

魂牵梦绕,梦回井冈

„„

5月29日至6月3日,我经历了人生中重要的一次革命教育培训学习活动,荣幸地成为了集团第一期井冈山干部培训班的一员并担任了班旗手。为期一周的学习,我和大家一起重温了革命历史,瞻仰了革命先烈伟绩,全身心地融入了红色的井冈山文化,学到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

培训伊始,我就感受到此次培训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方法,江西干部学院的老师们充分利用井冈山地区的革命历史资源和人文资源,采用专题教学、现场教学、互动教学、体验式教学等形式开展培训,让我倍感耳目一新,不仅加快了自己对井冈山精神的理解和认识,更加激发了我践行井冈山精神的积极性。3.1公里的小路崎岖陡峭,从山脚蜿蜒而上,直达黄洋界,这就是体验教学的重要活动之一 ——“重走朱毛红军挑粮小道”。红旗下,大家顶着烈日,勇敢地走上了八十多年前红军挑粮的小道。当克服了身体的疲累,成功登顶时,大家纷纷感慨:“这次不仅挑战身体极限,更使心灵受到冲击”、“我们体会到了中国革命胜利所付出的艰辛”。远眺崇山峻岭,深切的感受着井冈山的红色情怀,心里充满着激动!思想得到了一次神圣的洗礼。教室里,我仿若回到了儿时的课堂,用心聆听红军后代讲述老一辈革命家斗争历史。没有高深的理论,没有空谈套话,革命后代将先辈们载入中华丰碑史册的精神财富与大家分享!烈士陵园的现场教学,黄洋界战斗遗址的参观,大家站在已经硝烟散尽的战场,不用再说丝毫的话语,何为使命与担当?何为忠诚?何为信念?何为人生的轨迹与坐标?我已经得到了答案,双手更加紧紧地攥住了红旗„„身上那一点点劳累已荡然无存!

“过了黄洋界,险处无需看”毛主席的豪情万丈鼓舞着多少革命儿女、仁人志士的战斗士气,其间所蕴含着的坚定的革命信念和艰苦奋斗精神又激励着多少有志青年投身革命事业。革命先辈们的伟大就在于斯,其体现的精神就在于斯!

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密切联系群众的思想作风;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艰苦奋斗的作风——这就是井冈山精神!

血雨腥风的革命岁月早已不在,真枪实弹的战争也许已经远去,可当我用心去体会去想象,领会了井冈山精神的内涵时,我感到热血沸腾,慷慨万千!井冈山精神是属于中华民族的,属于我们每一个人的。在离开井冈山的那一刹那,我内心里充盈着一种前所未有的责任感,觉得自己有责任去发扬红色精神。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严格要求自己,以井冈山精神为自己人生奋斗的信条,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为北科建集团的发展尽自己的所能!

井冈山的革命斗争史是一面镜子,它照亮现实,也照亮未来。今天,井冈山精神对于北科建集团坚定发展信念和信心,改进工作作风,激发工作热情,提升思想境界,加快实现科学、可持续发展大业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弘扬井冈山精神就是要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北科建集团的发展工作。

理想和信念是一种追求,一种境界,一种激情。一个组织如果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就会有执著的追求和蓬勃向上的境界和激情,就会无往而不胜。

当前,北科建集团肩负着适应形势变化、转变发展方式、创造新辉煌的历史使命,既经受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冲击和考验,又面临着复杂的社会竞争形势,加之自身存在尚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集团的发展遇到了巨大考验,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定集团正确的发展方向,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找准自身定位,明确自身职责,确定并坚持企业的发展方向,既要保证正确地做事,更要保证做正确的事,这样才能集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社会发展进程中不迷失方向。

二、弘扬井冈山精神就是要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破解发展难题、探索发展新路。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遵循“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结合,经过艰苦的探索,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新道路——井冈山道路。

当前,只有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新思路,加快发展,集团才会走向强盛,才会实现“成为国内集城市功能区、专业园区开发和住宅开发于一体的大型知名企业集团”的企业愿景。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经济环境,我们要认真总结经验,进一步理清思路,采取有效措施,坚持产业经营和资本运作相结合,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责任相结合,坚持服务北京与实施“走出中关村”的战略相结合,坚持自主创新和对外合作相结合,依托首都科技人才资源,加强技术人才引进,进一步增强企业竞争力。通过调整主营结构、深化集团管控和整合金融资源,打造“以科技地产为核心,以住宅地产和商用地产协同发展”的三大主营业务。

三、通过弘扬井冈山精神,进一步加强干部作风建设,为集团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北科建集团干部作风建设是成为重中之重,关键的关键。因此,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从干部的作风建设入手,把井冈山精神贯穿于北科建集团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全过程具有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进一步改进干部作风,就要努力使集团各级领导干部成为政治坚定、作风优良、纪律严明、恪尽职守、清正廉洁的领导干部,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首先应增强宗旨观念。集团在快速发展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多办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利的实事,努力把为群众排忧解难的工作落到实处。其次要树立正确利益观,正确看待个人利益和得失。当前,集团处于发展转型阶段,外地三个园区的同时启动,不仅带来了新的竞争优势,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集团要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利益观,正确看待个人利益得失,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淡泊名利,克己奉公,努力实践共产党员高尚的人生价值。第三,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勤俭节约办好集团发展大业。艰苦奋斗、敢于胜利,是井冈山精神的重要内容。历史告诫我们,越是成功、顺利的时候,越要保持高度警惕,保持头脑清醒。面对集团规模日益壮大,实力逐渐增长的良好态势,在集团事业取得不断成功和大发展的同时,集团要教育各级领导干部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继续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

一次井冈行,一生井冈情。短暂的培训生活虽已结束,但井冈山精神已在我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我会将自己的所学、所感带到日常工作中,把革命优良传统和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充分继承和发扬井冈山精神。作为当代的国企干部,我要尽己所能,服务社会,服务集团,让井冈山精神发扬光大!

第二篇: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在夕阳的余辉中,独自漫步于校园南边的小道。在一棵树下,我停住了脚步,细赏那树梢的点点嫩芽。那般苍翠,那般柔嫩,已经预示了绿树成荫的时刻即将到来。可是,那斜挂的夕阳也太不识趣了,这样充满生机的画面里怎能掺杂如此感伤的余辉呢?或许只能怪我来的太晚了吧!无奈,心中难免被这该死的夕阳附上了感伤的色彩了。

看着那孕育生机的小树,我又不禁忧然。曾记否,在你落叶之际,我曾为你感伤,感伤你的匆忙,感伤你的凄凉。可如今,你那干枯的枝干又长出了新芽,而我却依旧惆怅。在夕阳斜照的此时此刻,我又为自己而感伤。甚至于也发出“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感叹。或许nihilistic笑话我:花季之年,何以如此忧虑?那我要告诉你,我是在哀悼我那泛白,而后死去的一段青春。

花开花落,云卷云舒。草木秋后能逢春,而人生秋后,却只有风烛残年。特别是碌碌无为的我啊,早已没有了重开新绿的机会,有的只是对过去的叹挽和对未来的迷茫。那易逝的韶光啊,我该如何抓住你?在我心怀壮志而未付之以行的时刻你就悄然离去,我甚至未能为你装点些什么。这该是怨我的迟疑,还是怨你的决绝?俱往矣,对那段死去的时光,我只能默默的祈祷:仁厚黑暗的大西北呵,愿在你的怀里永安它的灵魂!

在夕阳之侧,那是我的家乡,我那已是暮年的爹娘啊,我在此把你们眺望!自从背负理想,我便背井离乡,本愿展现自我显露价值,怎奈,以青春为本换回来的仍是一无所有。于是我开始在夕阳里担忧,倘若真到了“夕阳之年”我却依旧踌躇,那我又该如何向那流失的年华交代呢?人生一季我终究无法重新来过,愿着彷徨与焦虑之心能唤醒我慵懒且沉睡着的灵魂。为了不在收获之际空手而归,我的确应该做些什么了。

那抽芽的小树啊,我真羡慕你的苍翠与生机,在可以轮回的生命里,你依然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吧每一次生命的演出都表演得如此精彩!那渐落的夕阳啊,你不要妄图以凄凉的光辉来阻挡即将到来的生机勃勃!生命之花一旦开起,便免不了红花艳艳,硕果累累······

第三篇:毛泽东: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毛泽东: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埃德加 斯诺(笔录)【使用说明】

1、借助导学案充分预习文本,理解文章内容,勾画疑难点。

2、用时30分钟,在完成自主学习部分的基础上思考合作探究及拓展题目,并形成文字答案。

3、认真书写,独立完成,规范作答,按时上交。【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准确理解文章内容主旨。学习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手法。

2、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积极思考,达到对文本内容的准确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情投入,学习毛泽东酷爱读书的品质。[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选择典型材料表现传主精神品质的写法。[教学难点] 如何从传主众多的人生事例中选取写作传记的典型材料。

【导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词语释义

揶揄:嘲笑。

笃信:虔诚地信仰;深信。

怂恿:从旁鼓动别人(去做不好的事)。

蹩脚:比喻质量差或程度低;本领不强或水平不高。漠不关心:形容对人对事态度冷淡,毫不关心。怒发冲冠:形容气愤到了极点。

一文不名:形容极为贫困。嗷嗷待哺:形容饥饿难忍,急于求食的样子。

二、介绍《毛泽东自传》的诞生过程,理解该文的写作背景。(关于作者斯诺,要求学生课外搜集整理他的信息)

该文原名《毛泽东自传》。毛泽东,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南京蒋介石反动

政府通缉名单上的第一号“赤匪”,蒋介石悬赏二十五万元银洋不论死活要缉拿到他,国民党多次在报纸说他已经被击毙了。当时,作者斯诺和成千上万的人一样,脑子里总是在想,毛泽东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 据说林彪这个28岁的红军天才战术家,在他率领下的红军一军团从来没有打过一次败仗,林彪又是谁?他的来历如何? 这一连串的问题,是斯诺百思不得其解的。要知道这些问题的确切答案和谜底,惟一的办法,就是必须亲自到红色根据地去走一趟。斯诺解释说,这种办法有少数人尝试过,但失败了。后来,斯诺凭着一张徐冰教授开的介绍信,冒着生命危险,终于到达陕北,成功采访了毛泽东。斯诺根据他的谈话记录整理而成这篇《毛泽东自传》。在选入教材时,改为现题,且有删节。

三、速读课文,疏理核心信息。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完成下列阅读归纳任务:

1、从文中我们不难看出,毛泽东最终成长为人民领袖,仿佛骨子里天生就有一种“叛逆” 的性格,因此,课文着重表现了毛泽东对旧的观念和制度的反叛事件,请同学们速读课文,归纳出这些典型事例,并请同学们思考这些事件对毛泽东的思想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学生边归纳、发言,教师边点评、显示下列答案)(1)P51第三段:“罢课”事件:给“我”的印象极深(反抗竟能取得如些效果)

(2)P52第一段:和父亲辩论:能引经据典进行辩论,“读书”肯定好处多。(3)P52第三段:“跳塘”事件:明白了公开反抗来保卫自己权利时效果更好。(4)P53倒三段:和父亲争执,脱离家庭:走上了外出求学的道路。

(5)P54倒二段:同情“叛徒”,钦慕“激进”教员:是求学才有了这样的认识。

(6)P55第二段:违背父志考进“激进”学校:第一次远离家乡。(7)P57第二段:毅然剪去发辫事件:政治观念是如何地可以转变一个人的观点啊!

(8)P57第四段:决心加入黎元洪革命军:使自己认识到学生军不如正规军。(9)P61倒一段:不和父母之命的媳妇园房(属插叙)、和嫖妓青年绝交:只谈天下大事。

(10)P65第一段:反对、驱逐张敬尧:逐渐认识到学生运动及团体的厉害。

(11)P65第二段:在北平组织反军阀运动:使自己更加认识到政治团体的力量。

(12)P65第三段:将工人组织起来革命:第一次领导工人阶级,走上革命道路。

2、从上面的学习活动中我们同样不难发现,毛泽东能最终成长为人民领袖、革命领袖,还

有一个重要条件是什么?(学生回答:学习)对,是“读书”、“学习”。好,现在就请同学们按照上面的样子,归纳对毛泽东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读书、学习活动,并思考这些事件对他的思想发展起到什么作用?(学生边归纳、发言,教师边点评、显示下列答案)

(1)(总写)八岁起就在本村一个小学读书,直到13岁:可引经据典和父亲辩论了。(P51)

(具体写)年轻时喜读《岳飞传》、《水浒传》、《反唐》、《三国》、《西游记》等书:深受书中“造反故事”的影响。(P52)

(2)离开“村小”在家务农时读了一本叫《盛世危言》的书:接触西洋的东西,继续引发求学的欲望,开始厌恨田里的工作。(P53)

(3)读了一个谈到瓜分中国的小册子:开始有了一些政治认识,为我祖国的将来担心,开始认识大家都有救国的责任。(P54)

(4)读了康有为关于改革运动的两本书和梁启超编的《新民丛报》:认识了一些政治但还没有成为反君主的人。(P55)

(5)读一本叫《世界大英雄传》的书:读到拿破仑、林肯等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受到民主思想影响。(P56)

(6)第一次读到报名为《民力》的报纸:受到“民族主义”派的影响,开始发表政见。(P57)

(7)当兵时读了《湘江日报》:接触到“社会改良主义”。(P58)(8)短暂上了“商业学校”和“省立一中”不适就自修,读到世界历史和世界地理:第一次开始放眼看世界。(P59)

(9)(总写)选择上“湖南师范学校”:我的政治观念开始确定。这一时期,我的头脑是自由主义、民主改良主义、空想社会主义的混合物。(P60——P62)

(具体写)自己写了一篇题为《心力》的文章;一个教员常给我看旧《民报》:愈加清楚同盟会的活动和会纲。开始阅读《新青年》杂志:陈、胡成了我的模范,代替我已经厌弃的康、梁。

(10)在“北大”做图书佐理员时参加哲学和新闻研究会,借此旁听大学的课程。(P63)

(11)第二次到北平读了《共产党宣言》《阶级斗争》《社会主义史》三本书,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P65)

四、布置课外思考:

1、通过上面的学习活动,我们感觉到,毛泽东在叙述自己的人生经历时,并不是面面俱到,杂乱无章,而是有明显的线索的,请问是什么线索?

2、一个人的一生,要经历很多事,要写自传,总不能把所有事情都写入自传吧。根据上面的学习活动,你在写自传选材方面,得到什么启示?

第二课时

一、培养探究能力:

1、解决上节课第一道思考题:

(1)学生发言,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2)讨论后明确、归纳:

很明显,传主在叙述自己的人生历程时,是按照如下两条线索进行的:一是“反抗”性格的发展,一是自己不断读书、学习的人生历程,反抗性格引导他去阅读更多的书籍,去见识更广阔的世面,并最终导致他思想的转变。也就是说,本文是按照“反抗”、“学习”的双线结构来安排文章结构的。

2、解决上节课第二道思考题:

(1)学生发言,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2)讨论后明确、归纳:

任何文章,都有一个中心,传记也不例外。通过上述学习活动,可得出这样的结论:自传的写作也要根据中心选择和安排材料。很明显,本文的中心就是传主着力表现自己叛逆、反抗的性格是如何一步一步发展的,而自己的读书、学习活动又促进自己这种性格向更高的境界发展。有了这样的中心,就可从众多的人生经历中选取能表现文章中心的材料去组织和结构文章了,那些与中心无关的材料或

事例就可大胆舍去,从而把文章写得井井有条。

二、继续探究:从上述学习活动中,你是否可以归纳出毛泽东的主要的性格特点?

(已水到渠成,学生肯定能回答出:具有天生的反抗、叛逆性格和善于读书、学习的品质)教师:对,从文中看,毛泽东具有天生的反抗、叛逆性格和善于读书、学习的品质,而且善于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选择自己喜爱的书来读。除此之外,本文还表现了毛泽东其他方面的性格或品质,请同学们继续研读课文,试着归纳一些。(提示:可参照课后练习2)

(1)“我家里有‘两个党’,一个是父亲”到“她说这不合乎中国的道理”——具有天生的政治家口吻、风范和精神

(2)“我的不满增加起来了,辩证的斗争在我们的家庭中不断地发展着。”——善用政治术语阐述家庭矛盾。

(3)“在这个情形之下,双方互相提出要求”到“这样,结束了这场‘战事’。”——具有军事家的口吻和风范。

(4)“我代两个朋友作了论文„„”——既表现了自己的文才,又不回避自己的错误做法。

三、深刻认识“自传”这种文体:

1、理论概念:自传是由作者自述生平的一种传记形式。多采用第一人称形式,回忆和梳理自己的生平经历,特别是那些对其一生命运有重要影响,或者印象最深刻最值得回顾的经历、事件或交往。传主在追述往事过程中往往融入自己的感情和对人生的思考,因而往往具有特别的真实感与亲切感。有的自传也称回忆录。还有一类是应用性自传,要求在较短的篇幅中清晰地介绍自己以往的生活与工作履历,必须真实简明,不宜感情融入,一般不作艺术加工。这篇自传实际上可看作是一篇回忆录。

2、关于“应用性自传”:

(1)作用:顾名思义,这种自传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有着广泛的实用性。如入党时需要写的个人简历,找工作时需要写的个人简历,都属于这种应用性自传。所以,学会写应用性自传,对于中学生日后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2)写作要领:回忆和梳理自己的生平经历,选择自己一生中有重要影响(即

最能影响自己观念发展、转变),或者印象最深刻最有意义的经历、事件,然后根据这篇传记的应用领域(即入党方面还是找工作方面)再决定材料的取舍和行文的语气。强化文体

口述自传作为自传的一种,最特别的地方当然在于“口述”。毛泽东的这篇自传就是毛泽东与记者斯诺之间的访谈整理。因为斯诺提出了一系列问题请毛泽东回答,因而自传中的条理是相当清楚的,但又不乏口头交谈的痕迹,以及毛泽东在当时特定历史环境下的“发挥”,因此非常生动。《西行漫记》在当年之所以极为轰动,与这种生动真实的文风也有很大关系。而斯诺对毛泽东个人经历的询问,也同当时外界对毛泽东的好奇相关。这里展现出来的毛泽东形象,成功地颠覆了当时国民党对毛泽东及苏区的“妖魔化”宣传。【自主学习疑难展示】无惑则无获、合作探究

1.读完这篇传记,你对毛主席有哪些认识?(找出文中相关语句体会)什么最让你钦佩?

答:认识:人格理想:献身革命的使命感; 坚定的信念、执着的追求; 奋斗精神。

个人能力:领导才能; 写作才能。

钦佩:终生受益的兴趣习惯:如饥似渴的阅读

2.毛泽东最终成为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大量的阅读。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读书的妙处。要求用排比的句式完成。

答: 读史可以使人明智,读诗可以使人灵秀,伦理学可以使人庄重,修辞学可以使人善辩,逻辑学可以使人敏锐,————英国培根

不读书的人,天和地都是狭小的,他充其量只能活上一辈子;多读书的人,天和地都是广阔的,他能活上三辈子——过去、现在和将来。

读书不仅可与孔孟谈礼,同老庄论道,与韩非议法,同孙武讲兵,也可与王羲之颜鲁公赏字,与齐白石徐悲鸿品画。

读书是与高尚的灵魂沟通,与优雅的品德对话,读书是高雅的休闲,可以让思想有一点余香,情绪有一点缱绻,灵魂有一点优雅

3、拓展提升

一个人的一生,要经历很多事,要写传记,不能把所有事情都写入传记。在传记的选材方面,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分条作答)

答:(1)必须全面搜集占有资料,没有资料,就写不出人物传记来。

(2)对搜集到的资料(包括文献资料和口碑资料),又应细心鉴别,严格选择,慎重取材

(3)科学用词,避免夸大失实,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写出人物的个性和特点(4)选择最能反映人物性格的典型事件和细写(5)适当引用传主原话,表现传主的性格

(6)细述特定场景中人物的活动,也是表现人物性格的好方法(7)(一)是否如实反映人物的主调;(二)面与点、详与略是否得当;(鲁迅曾说:文章“写成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毛主席进一步强调:“鲁迅说‘至少看两遍’,至多呢?他没有说;我看重要的文章不妨看它十多遍,认真地加以修改,然后发表。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而事物是曲折复杂的,必须反复研究,才能反映恰当;在这里粗心大意,就是不懂得做文章的起码知识。”

4、当堂检测

(1).本文语言有什么特点? 语言特点:幽默。(2)本文的中心是什么? 本文的中心是传主的叛逆、反抗的性格,读书、学习活动。或毛泽东的主要的性格特点:具有天生的反抗、叛逆性格和善于读书、学习的品质

5、课后作业

(1)按时高质量的完成下一课时导学案内容(2)课外阅读《毛泽东的读书生活》。【学后反思】

第四篇: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纪念迎春林业局建局五十周年

今年是黑龙江省迎春林业局建局五十周年,我在这个林业局工作28年。在喜庆建局50周年之际,不能不有所回忆。

忆汽运处

在建局五十周年之际,引起我对汽运处的回忆。汽运处在建局前就在迎春(时称迎门顶子)安家落户了。那时称汽车队,该队前身是铁道兵农垦局交通处汽车队第一分队。1958年冬,农垦局组织各农场上山采伐红松,支援首都十大建筑,该分队奉命于11月到达迎春承担运输。

在大跃进中,虎林县、饶河县并入农垦局,称虎饶县,局县一家,两县的汽车都并入了汽车队,一时间,车队人多、车多,不便管理。1959年初,农垦局决定汽车队扩编为汽车营,编成三个队。在一分队原有30台解放牌汽车的基础上,又增加10台解放牌汽车,编为第二队,简称汽车二队。第一任支部书记戴万昌,队长刘振山。

在任免队长中有段插曲。原任命当时在农垦局修配厂当修理工的李忠全为队长,转业时李是某部营参谋长,下达命令后不到职,他想当修理工当到底,不想当干部了。结果受到党内警告处分,到职任副队长。那时官兵虽然转业了,仍然是部队管理制度。

1961年国务院副总理邓子灰来垦区视察,认为局县合一,政企不分,摊子太大不合适,决定局县分开。这样汽车营随之解体,两县编入汽车一队的车辆、人员回县后,一队撤销,剩余人员、车辆并入二队,三队调给了东海煤矿。汽车营解体后,就剩下了二队,车辆达到100余台。

汽车队从到达迎春那天起,除担负部分各农场的货物运输和支援麦收外,主要任务就是每年冬春运材。因为汽车队隶属交通处,木材生产由林业处负责,体制管理不当,常常发生矛盾。是年,冬运前农垦局决定,将汽车队划归林业处。

两处交接时,又有段插曲。交通处得知汽车队要交给林业处,他们马上做了手脚,将部分好车、好人,全留下了。为此,我与交通处的罗副处长吵了一架,我说他交车队不该“抽筋拔骨”。1962年成立东方红林业局,罗副处长被任命为局长,汽车队由林业处转交给了东方红林业局。我们俩一见面,就说起了那次吵架,我逗他:你“抽筋拔骨”抽了自己了吧?他拍了一下我的肩膀:“你这个小刘!还记得呢!”俩人哈哈了大笑了一阵。

我们那一代人,上下干部之间,干群之间,遇事有话就说,有时吵的脸红脖子粗,吵过了事,大家都是为了革命工作,不计个人恩怨。彼此之间,没有等级观念,正如刘少奇同志接见时传祥同志时说的:你掏粪,我当国家主席,都是为人民服务,只是分工不同。

1963年,成立迎春林业局,运材任务由汽车队承担。但是,汽车队仍隶属东方红林业局,这是一种畸形的工作和生产关系。

1964年春,汽车队转入迎春林业局。至此,汽车队稳定了,直到改革开放后解体,没再换牌子。

1972年,由队改处,胡世卿任总支书记,我为主任。队改处后到1983年,是汽运处发展的鼎盛时期,每年运材10万立方米以上。

汽运处是一个团结奋斗的集体,初建时80%以上的成员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时期参加革命的老同志,1/3以上的人是共产党员。在几十的奋斗中,为北大荒的开发,为迎春林区的建设,做出了贡献。1964年前的省级劳动模范有陈朝宰、栾成龙;1964年后的省级劳动模范有王宝祥、李世元、林翠红。

汽运处在几十年的奋斗中,成长起局级干部六人;场级干部三十余人,遍布林业局机关和各基层单位。

1958年冬,来到迎门顶子、农垦局交通处汽车队一分队近百名的老同志,健在的不多了。能见到的、听到消息的有:刘水清、王根才、王永清、栾成龙、杨庆儒、高清源、杨秀林、杨军、季海、李江令、陈凤武、李大森等十二三个人了,都是80岁左右的老人了。

时光荏苒,地球不停地旋转,人来来去去,须臾之间几十年,老人们的青春虽然一去不复返了,老人们当年栽下的小树却已成林,迎春林业局的各项事业,正蓬蓬勃勃地发展,老人们看在眼里,心里甜。

在纪念建局五十周年之际,向当年为北大荒的开发,为迎春林区的建设,出过大力、流过大汗、吃过大苦、献上青春留下子孙的人们致敬!向新一代的创业者、打造“中国蜂都”的人们祝贺!

忆检修厂的诞生

迎春林业局机械检修厂的前身,是汽车队的修理分队,修理分队的前身是汽车队的修理组。

这个修理组的组长,叫卢景孝,转业前是铁道兵某部汽车修理排排长,1956年转业到北大荒。卢师傅为迎春林业局培养了第一代、第二代汽车修理工。

这个修理组的轮胎工叫刘校云,当时40多岁,1958年转业到北大荒。他创造了轮胎外胎补洞、打卡子,解决了轮胎供应不足的困难。

这个修理组的锻工刘吉贵,是1956年转业的铁道兵的老兵,当年40多岁。这位老同志为保证车辆完好率,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北大荒刚开发时,日伪时期留下的公路失修,路况极差,汽车损坏严重。当时损坏最多的是:断大梁、断弹簧钢板。建国初期,汽车配件国家供应不足,车辆坏了配件,主要靠修理。

车梁断了,铆起来用,这由锻工承担。当时锻工只有手拉风箱、烘炉和大锤,但是在组长卢师傅领导下、刘师傅的带领下,1959年秋天,就铆起了车梁。引起我的感动,写了《汽车二队修理组敢想敢干铆大梁》的报道,发在农垦报上。

铆梁的铆钉自己不能造,是从农垦局修配厂求援的。铆梁是经常的事,不能总求援。刘师傅决心自己造一架铆钉镦床,但是没有钢料。刘师傅硬是用废钢轨锻打了几块钢料。又一次让我感动,写了一首诗赞颂。诗的标题是《五块方钢料》,发表在1960年《北大荒》文艺上。其中有一节:拉起风箱呼呼叫/风吹炉火冒绿苗/烧红“铁道”断两段/抡起铁锤打“铁道”(铁道是铁轨的俗称)。

当时没什么修理设备,除手拉风箱、煤炉外,有一台小台钻,一个砂轮机。铆梁钻眼,把小台钻用木架镶起来,人架着当手电钻用。

道路不好,除断车梁外,易断的是弹簧钢板,各车断弹簧钢板是常事,天天都有。为了保证车辆完好率,修理组组织煤炉把断了的钢板接起来用。刘师傅带领锻工,把断钢板的一端锻扁,然后把两片锻扁的钢板相叠锻打,成型后即可使用。

有了电焊机以后,用焊接的方法接钢板。差速器的半轴断了,也用焊接的方法接起来用。

修理组第一个电工是山东支边青年,叫王玉华,电瓶所需的蒸馏水,他用土办法提取。他与锡焊工张仁绪,用铁皮水桶焊制了蒸馏罐,解决了当时急需。

修理组第一个车工,叫周文香,是张福同志的爱人,结婚后1959年从佳木斯某工厂调入。1962年在农垦系统中,响应国家号召停薪留职,在复职时,林业局已划归林业系统,未能复职,成了家属工(农垦系统的停薪留职职工,全部复职了,停职期间按工龄计算)。

修理组1959年收的徒工,想得起来的,有张银生、张继堂、张继合……等;1960年收的徒工有孙世英、刘锡珍、李际明……等。以后都成了检修厂的修理骨干。到1960年秋,修理组车、钳、铆、电、焊等工种基本齐全,修理组扩大为修理分队,已有各类修理人员30余人。第一任分队长张福,1958年转业到北大荒的汽车司机,转业前是副排长。

由于全体修理人员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因陋就简的抢修,保证了全队车辆的完好率。1962年车队划归东方红林业局时,主管副局长来队检查工作,问:“你们队有多少死车?” 那时因为汽车配件缺乏,一时不能修复的车辆被成为“死车”。在一些车队是普遍现象。当我们汇报说:“我们队没有死车”时,他很惊讶。

1964年春,汽车队划归迎春林业局后,即承担起全局各类机械的修理。

1965年秋,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在全局展开,1966年上半年结束。在社教运动整改阶段,社教队长找我谈话,征求车队的整改意见,我建议:修理分队已承担全局的机械修理任务,应该从车队分离出去,单独建厂,以利以后的发展。

1966年4月8日,文化大革命开始前夕,机械检修厂成立,第一任厂长夏玉瑶,副厂长唐永发,我是指导员,副指导员任占才。

机械检修厂的诞生,是水到渠成。

忆农副二队的诞生

农副二队即现在林业局的轻工产品加工公司,它的诞生,要从火柴梗生产说起。

1974年末,局党委决定,各基层单位办家属队、青年队。此前,为了安置知识青年工作,局建立了青年队,给青年们办了一个火柴梗车间,约生产一年左右。在各基层单位办家属队、青年队中,原青年队解体,一时间火柴梗车间没有归属。汽车队家属队队长李永坤,对我说:火柴梗车间还没安排归属,听说做一个齿轮可以生产出口火柴梗,很有发展前途。我鼓励他:你争取把它要来,齿轮咱有办法。

火柴梗车间归车队后,求八五四农场修配厂给做了所需的齿轮,从此开始,迎春林业局的火柴梗走出了国门。

1975年12月,出口火柴梗在黑龙江省轻工产品展销会上展出,省委书记杨易臣看过后说:可以进一步生产火柴。局党委书记王雨林同志,抓住机遇,决定在火柴梗的基础上,建火柴厂。

1976年春,局决定由汽运处负责筹建火柴厂。为此,把检修厂家属队并入了汽运处家属队。

负责农副业生产的副主任李合永,带人出去考察后,认为建火柴厂,不是简单的事,汽运处难以承担。建议局应组织专人组建,局接受了建议。

同年12月初,合并后的家属队的矛盾显露出来:人多活少,你争我夺,人们都往火柴梗车间挤,家属、青年一时意见纷纷,特别是一时进不了火柴梗车间的检修厂的家属、青年,认为汽运处领导有偏向。

因为两队合并后,人员思想混乱,彼此争工作,12月的一天发生了事故!

修理工马玉泉同志见截木段用大肚子锯锯截,既笨重劳累,工效又低。他设计、制造一台电动截木段的元锯。这个工序由重活,变成了轻活。大家都争着到这道工序工作,结果一位家属工被元锯伤了手指!

此时,已进入冬运,一头是冬运一天比一天紧;一头是家属队的问题不断出现,让我这个汽运处主任,一时不知所措!想来想去,运材是主业、大头,动不得,必须从解决家属队入手,摆脱困境。

想好主意后,找局王书记建议:把生产队分开,不然摊子太大不好管理。陈述理由后,王书记让我与检修厂领导班子商量,如果他们同意,可以分开。与检修厂的领导同志商量,他们理解我的难处,同意分开。

局领导、检修厂领导同意了,家属生产队领导不同意!与他们商量两个晚上,商量不通。他们说:合,好合。分?怎么分?对家属、青年没法做工作,他们意见很大。原检修厂生产队的队长说:有的家属发牢骚说“这是卸磨杀驴”;原汽运处生产队长说:分开后检修厂家属、青年没活干。卡住了!

我又想出了一个主意,再找王书记建议:家属队独立,为场级单位,由局直接领导。王书记听后觉得也可以,但反问我:那干部从哪出?我说那就是你的事了。我们俩沉闷一会,他说:要独立,干部还得由你们处出,你看让谁去好?我说:建议是我提的,就我去吧。“你看让赵德祥去怎么样?”我说他还年轻,你别小瞧家属队,麻烦事不少。“你回去谈谈。”

回处向德祥同志谈了大体意思,他没吭声。没有深说,又去找王书记:请局党委就决定我去吧,把李合永、李树俊、王凯给我,我们一定把这个队建设好。

1976年末,局党委作出决定:机关生产队为农副一队,汽运处生产队为农副二队。二队的领导班子成员:副队长李树俊,支部书记是我,副书记王凯。李合永同志,经向局领导请求,加入了我们这个班子。1977年1月1日正式“营业”。

我在二队工作半年,主要做了一件事:决定将临街的火柴梗车间,卖给了商粮科,所得资金,在迎东菜地建火柴梗车间。目的是扩大生产,增加安置人员,消除两个生产队合并后,队员之间的矛盾;火柴梗车间临街,生产火柴梗的木材堆在街上,既不安全也没有发展空间。

迎东的火柴梗车间,是李树俊同志带领家属、青年建起来的。树俊同志早已作古了,在纪念建局五十周年之际,不能不想起他在建火柴梗车间时,抬房架子压肿的肩膀,不能不想起他流下的汗水……

农副二队的诞生,说明我们那一代的干部,工作有革命热情、干劲,但是,在热情之下决定事情,也常有盲目性。我们有个优点,那就是民主作风好。基层干部有意见和建议可以毫无顾虑的提出,局领导能认真听取和采纳基层干部的意见和建议。

农副一、二队的诞生,推进了迎春林区农副业和集体经济的发展。

忆汽运处千米车竞赛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到八十年代中期,是迎春林业局木材生产的鼎盛时期,每年产量10万立方米以上。1973年局给汽运处的运材任务是:运原条144000立方米,实际完成159052立方米(出材率平均80%)。这一年出现5台车月产千米(原条)的车辆,由此开始组织月产千米车竞赛活动。

竞赛条件是:安全、月运材千米、节约油材料。载量不准超过13立方米,超过13立方米的部分不计产量。达到要求的为先进车组,上光荣榜。开始时光荣榜用白纸公布,在车号上画一面小红旗,后来,给得奖车组挂红布制做的写有黄字“千米车”的三角形奖旗,进一步既挂旗又照相。发生事故、油材料超耗的车组,产量达到千米,也不授先进车组称号,不挂红旗。各车组你追我赶,竞赛热火朝天。

单车月产千米,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有一系列的事情。

当时双班作业,歇人不歇马,每位司机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吃住不回家。汽运处建立了司机休息室,配有叫班员,车回来后,叫班员叫醒接班司机接班。

要想创造千米车,双班司机必须团结,互相配合默契。每天必须保证运材35立方米以上(按每月30天计算)。如果第一班司机跑两趟,第一趟车回来,第二班司机即接班去卸车、加油、检查车,让第一班司机利用卸车的空隙时间,抓紧吃饭,稍事休息,以便接着跑第二趟。

要想创造千米车,必须把车保养好,才能保证出勤率,出勤率高才能保证运材进度,否则,千米车就告吹了。但也有特殊情况,为了完成千米,不得不让车“带病坚持工作”。有一个月末,段福乐同志就差不到10立方米,就到千米了,水箱有一点漏水,要平时就停车修理了,在这个特殊时刻,他用水桶提上水(冬天路上不便找水),又跑一趟,超额完成了千米。

要想创造千米车,必须行车安全,一旦出了事故,与千米车就无缘了。

车有故障,交接班司机共同修理。直到把车修好,交班司机才能休息。创千米的司机异常劳累。

汽运处的各行各业,各个工种紧密配合。修理所昼夜修车,对有故障的车辆,随到随修,白天不误时,晚上不过夜;食堂昼夜不离人,司机随到随吃;调度派车远近搭配,争取每台车能运材三趟以上;统计员每天公布单车运材进度、油材料消耗情况,使司机们对自己的运材进度和油材料消耗心中有数,便于处、队领导掌握生产情况;处、队领导昼夜执班、跟班,出现司机因事因病空缺时,支部书记、队长、副主任立即顶班。

在干部中最累的是运材队的支部书记和队长。他们既要组织好各车组的人员调配又要掌握每台车的技术状态,不论哪台车出了故障他们都要帮助抢修,他们的工作,常常昼夜连轴转。

千米车竞赛活动,最突出的一年,是1975——1976冬运,一月份,运材二队15台车,在支部书记丁梦海和队长欧维友的带领下,车车千米,满堂红。最突出的同志,是汽运处的副主任、老模范王宝祥同志,1975年冬运他带头搞单班运材试验,创造了单班作业月产千米的记录。

千米车竞赛活动,是汽运处全体同志一盘棋的有机活动,全处同志心往一想,劲往一处使。千米车竞赛活动,促进了汽运处的安全生产、车辆完好率和出勤率,促进了汽运处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忆汽运处从房建队到“四自己”

汽运处1972年前称汽车队。这个汽车队与其他汽车队不同,它既是汽车队又是房建队。汽车队建房是从1960年开始的。

1959年,由山东支边青年组建的房建队,为汽车队建了一栋条子加锯沫、双层铺的大宿舍。这时车队的家属,大部分已来到迎春,没处住,男男女女都挤在大宿舍里,一个床位就是一家人家。1960年,车队决心自己动手盖草泥拉合辫的房子。

什么叫草泥拉合辫的房子?即用元木、小杆立好房架,钉上横木,把草在泥里滚成泥绺,将泥绺搭在横木上拧成辫,排在房架两边,中间形成槽,槽里填土,夯实,外边抹泥。

建房所需的木料自己伐,草自己割,石头自己采,泥就地挖土和。

负责组织房建的是车队副指导员王永和同志(已调鹤北局),房建队由司机、助手、支边青年组成,队长叫张万银。这一年建了草泥结构的家属房、集体宿舍、办公室。在入冬前算一算,还有20户没处住,最后又抢建了一栋20户的家属房。后来,人们称这栋房为“20户”。当年的老同志,现在对它还记忆犹新。

建局之初是季节性生产,冬运结束后,汽车队除部分人员修车、保养车外,大多数人没有工作。1964年,局决定汽车队承担部分房建任务。当年承建的是以建车队食堂名义建的俱乐部,即现在的商场。除此,在现在的第一居民委处建家属宿舍七栋,还建了车队办公室,即现在商场西侧的住宅。

社教运动和“文化大革命”高潮时停了一段时间,1971年“重操旧业”。当时运材车三班作业,冬运结束后有部分运材任务,有些运材车改成了货车。人员仍有闲余。这一年全局开始大批建砖瓦结构住宅。汽车队决定三班变一班,抽下的人员组织起来建房。

那时候建材奇缺,砖瓦外买,沙石就地取材,自己开采。水泥很少,砌墙用迎春沙加黑土。迎春林业局没有松材,在完达山林业管理局革命委员会当过常委的韩国珍同志,与东方红局联系,支援我们几车红松原条,解决了门窗等用料。没有油毡纸,房板钉好后,抹泥挂瓦。这时建的房子,因陋就简。

这一年虽然建材奇缺,在同志们群策群力下超额完成任务。原定建16户,建成28户。

最好年份是1977年,创造了三天起一栋房框的建房速度记录,一时传为佳话。

这个汽车队的房建队,只有孙树本同志一位专职瓦工师傅,他不仅带头砌砖,还要作技术指导和带徒弟。在建房中成熟一批司机木瓦工。木工:王瑞平、于凤鸣 ;瓦工:王宝祥、李世元、马川金、李维万、张文庆……等等,这些同志都成了成手。建局大俱乐部时,汽车队房建队,担当一面。

迎春林业局汽运处的汽车司机,是多面手,冬春驾车运木材,夏秋拿起瓦刀、斧锯、和泥、抬砖的工俱建房,一年四季为国家、为迎春林区的社会主义建设,出大力,流大汗,直至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

汽运处由房子自己建,进一步延伸为:房子自己建、车自己修、路自己养、桥自己架的“四自己”。

车自己修。是大、中修。在机械检修厂组建前,汽车大、中修,送到虎林农垦局修配厂修,机械检修厂组建后,大中修由该厂承担。车自己修的好处是:一,免去了与修车单位的扯皮,进厂、出厂的诸多矛盾;二,修理及时,节约费用;三,司机随车进厂,参加修理,对修车既进行了质量监督,又学了技术。

路自己养。1971年车队建立了养路段,1975年,对皖峰至东风;团山至房山;南林至尖山林区的几条公路,进行大修。

丁梦海同志带领他的运材二队,在通往房山林场的公路上,架设过桥梁。

汽运处的建房及其发展的“四自己”,发扬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

忆汽运处开发光明青年点

为了安置知识青年,1974年末,局党委决定建立两个青年点,以种粮、种菜为主,发展农林牧副渔各项生产。以曙光原企业农副队土地、房舍、机械为基础,建立曙光青年点。主要安置局机关、贮木场、房建处、学校及曙光林场等各单位的青年。汽运处主动请缨,到光明、向阳林场之间开荒建光明青年点。主要安置汽运处、机械检修厂的青年

1975年春,副主任李合永,生产队长李永坤,带领部分青年进点。在公路北侧地势较高的荒地上,除草平地,搭起帐篷,生火立灶——光明青年诞生了。

进点第一个大问题,没水吃!距两个林场都有几公里,不便取水。创业者自有办法:就地挖坑汲水。但是所汲取的水,是地表水,既苦又涩还有小虫。建点立足之后,在青年队长王延林带领下,就地取材打出了第一眼井。

建点时生活十分艰苦,不仅没水吃,也没菜吃,只能用盐水煮大豆当菜。

第二个问题是开荒需要懂开荒的人。汽运处人才济济,汽车司机杨雄、李靖原来是拖拉机手,开过荒,他们俩成了开荒建点的主力,除自己驾机开荒外,还带徒弟。杨雄同志革新了开荒大犁,大大提高了开荒效率。

为了建好这个青年点,汽运处作出了巨大的付出。该处副书记赵德祥、副主任李合永、王宝祥、王凯轮流在点上与青年们同吃、同住、同劳动,他们每天第一个起床,最后一个上床,随时解决开发青年点中的问题。他们不仅带领青年们建点创业,更要做青年的榜样,带作风,传精神。

全处各行各业大力支持,需要人出人,需要东西,只要有的,立即付给,开荒机械出了故障,修理所随到随修。众人拾柴火焰高,使青年点的开发如火如荼,当年开荒千余亩,部分开荒地种植了大豆。

创业不仅艰难,也出事故。1976年5月的一天,一位局领导和几位科长,下场检查工作,路过青年点也下车看看。我和王宝祥同志陪同并汇报建点情况。在边走边谈中,宝祥请示:有片荒地想烧一烧开出来。说了两遍,领导们没人吭声,既没人说同意,也没人说不同意。见势我耍了小聪明:领导不好表态,你看哪天没风,你就烧吧。结果烧荒时,跑荒了!多亏附近林场及时主动帮助打火,没造成森林大火。当时我见到了带人打火的永丰林场王副主任,十分感激。在处理火灾调查时,物资科吕世福科长,如实证实了我们的请示经过。对这次跑火事故,领导承担了责任,我没受到处分。

小聪明耍不得!耍不好要出大事!

转眼之间,开发青年点已经过去38年了。38年过去,弹指一挥间。1975、1976年,进点的青年,年纪最小的也年过半百了,不少的青年已经做爷爷、做奶奶了。青年点在历史上起了重要作用,当时高中毕业后即到青年点劳动,青年点成为青年们的第二所学校,使他们没有在社会上散漫,有益于社会安定,促进了青年的健康成长。

据《迎春林业局志》记载,光明青年点,从建点到1987年,共开荒10605亩;到1980年,共建集体宿舍560平方米,食堂430平方米,仓库238平方米;到1988年,共生产粮豆448.25万公斤,向国家交售粮豆193.25万公斤。

光明青年点的开发,增加了林区职工的收入,改善了职工生活。青年点开发后,从1976年起,每年免费向汽运处、检修厂的职工赠送部分面粉、豆油和大豆。光明青年点的开发,为农副二队——轻工产品加工公司的建立和发展,打下了基础,为迎春5号杨的栽培、实验创造了条件。

1983年,有感青年点的发展,写了一首诗,抄录于下:

青 年 点

我们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青年点是我们亲手开辟的地方,从老主任带领我们踏荒开始,屈指已是八年时光。

土地一年年熟化,我们渐渐成长,我们一步步成熟,青年点一天天变样——沿着第一行脚印,修起了平整的公路;图纸上圆圈圈儿,已经变成了村庄;

图纸上的黑点点儿,已是杨柳成行;

昔日没人的小叶章草,已化成千顷麦浪;

水库里凫着鹅鸭,山坡上滚动着牛羊……八年岁月,热汗流淌,换得一派兴旺。

我们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青年点是我们亲手开辟的地方,我们在这里创业,我们在这里成长。

2013年6月6日

第五篇: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军博观后感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记动科094班参观军事博物馆

庄严而肃穆,巍峨而壮观,中国军事博物馆以其博大恢宏的气势、深沉凝重的氛围直观形象地再现了中国军事历史的宏伟画卷,当我们动科094班的同学踏上这片神圣的土地时,一种强烈的祖国自豪感、民族责任感油然而生,因为在这里我们感受到了祖国的力量!

一、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10月11日,在庆祝祖国成立60周年的日子里,我和我的动科094班同学来到了中国军事博物馆进行参观和学习。漫步于展厅,我们仿佛置身于金戈铁马的洪流之中,于兵家智谋、刀枪剑戟、战争风云中处处可见民族文化的精粹和社会历史的变迁。在这里,我们看到了成吉思汗弯弓射雕的威武身影和横扫亚欧大陆的蒙古铁骑;领略康熙大帝三战雅克萨的非凡风采和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民族豪情;铭记列强侵略的罪行和鸦片战争失败的惨痛历史教训;体味孙中山先生开创革命事业的艰辛和南昌起义第一枪响的震撼;赞叹工农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的惊世壮举和中华儿女艰苦卓绝的抗战历程;叹服毛泽东等老一代革命家在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丰功伟绩;感受“三大战役”空前紧张的决战气氛和百万雄师过大江的恢宏气势……而新开放的建国阅兵式展厅中,我们看到了我国军事力量的强大,军事发展的迅速,这让我们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看着一幅幅古代和近现代的历史图片,以及保存下来的珍贵物品,我的脑海中闪过了一幕幕壮烈的情景。忆往昔,我们怎能忘记杨振宇“头颅不惜抛掉,鲜血可以喷洒”、张思德“群众至上,舍身为民”、刘胡兰“生的光荣,死的伟

大”……那些革命烈士“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深深冲击了我们的心灵,那是一种精神,一种让人肃然起敬的精神,一种震撼于天地的精神,一种超脱于世俗的无私的精神!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我曾经深深喜欢这首《长征》(七律),为毛主席气势恢弘的文笔所震撼。今天,我终于明白,不是文字的绝唱,而是长征的伟大的壮举而让我深深折服,这首饱含中国共产党的万般豪情壮志的历史诗篇中将旷古铄金,流传永世!

二、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参观过后,我和我的同学感慨颇深,心情久久不能平复,我们学到的东西真的是很多很多!历史是一面镜子。古人云: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中蕴藏着规律,浩瀚而宝贵的历史知识,既是人类总结昨天的记录,又是人类把握今天、创造明天的向导。在中国共产党执政的88年里,中国从一个受凌辱,受压迫的国家走向了东方的超级大国,中华民族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耀眼辉煌。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身上肩负着创新国家的使命与责任,我们每个人都应继承民族精神的优良传统,通过自己所学的知识文化,提升国民素养,不断壮大自己的祖国,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有力后备军团!我和我的同学都坚信着,以我们自身的民族信仰,当代大学生的文化素养以及每个人的爱国情怀,中国会发展的更为迅速!

祝福祖国,繁荣昌盛;

祝福人民,幸福安康!

下载忆往昔,井冈山峥嵘岁月稠word格式文档
下载忆往昔,井冈山峥嵘岁月稠.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建党伟业》观后感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建党伟业》观后感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为此献礼的《建党伟业》这部电影已经公映数日。青春在沃组织全体队员观看电影《建党伟业》,我满怀崇敬......

    《毛泽东: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导学案学生

    相同的青春,不一样的叛逆 ——《毛泽东: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导学案【学生版】 【学习目标】 1、了解“自传”的特点和写法。 2、学习本文选择典型材料表现传主精神品质的写法......

    《毛泽东: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教案[共五篇]

    《 毛泽东: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教案2013/3/13 教学目的: 1、把握文章的主要情节。 2、了解和体会领袖伟大的使命感、坚毅的革命信念、睿智的哲思,以及对旧制度的批判精神。 教......

    《毛泽东: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导学案教师

    相同的青春,不一样的叛逆 ——《毛泽东: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导学案【教师版】 【学习目标】 1、了解“自传”的特点和写法。 2、学习本文选择典型材料表现传主精神品质的写法。......

    峥嵘岁月稠

    峥嵘岁月稠流水逝去,日月更替。辗转在历史的年轮里,那些红色的,光辉的岁月被磨砺得越发的光亮。——题记 追忆共产党走过的这些流年,那些璀璨的往事如昨日般重现在眼前:在马克思......

    忆往昔峥嵘岁月

    忆往昔峥嵘岁月,追未来光辉前程 中国共青团是在中国共产党及其三代领导集体的关怀下发展的。1920年8月,上海共产主义小组首先在上海创建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在此之后,其他地方的......

    忆往昔峥嵘岁月

    忆往昔峥嵘岁月《一》少年遭遇 八岁入学,16岁高中毕业。三年中师学业,八年抗战,史称“土八路”勤工俭学,自力更生,每周只能学习两三天,其他时间都在山上“农业学大寨”或者上山挖......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观影片《建党伟业》有感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观影片《建党伟业》有感 201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的日子,作为向这重大历史时刻献礼的影片,豪华巨制《建党伟业》从辛亥革命开始,一直演到中国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