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桉例分析》考点解析
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案例分析》考点解析1、3E原则:工程技术对策、教育对策、管理对策防止事故发生。
2、反馈原则认为反馈是控制过程中对控制机构的反作用。错误:监督原则认为为使安全生产法得到落实应设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3、动态相关性原则告诉我们:如果管理系统的各要素都处于静止状态,就不会发生事故。
4、安全生产是为了使生产过程在符合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防止发生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等生产事故,消除或控制危险有害因素,保障人身安全与健康,设备和设施免受损坏,环境免遭破坏的总称。
5、要做到安全第一,就必须实行安全优先的原则。
6、我国现行工伤事故统计中,按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工伤事故分20类。
7、安全和危险均是相对的概念
8、安全管理必须要有强大的动力,并正确应用动力,从而激发人们保障自身和集体安全的意识,自觉积极地搞好安全生产工作。这种管理原则是人本原则中的“激励原则”
9、海因希里法则事故后果为严重伤害、轻微伤害和无伤害的事故件数之比为1:29:30010、危险源的构成要素有:潜在危险性、存在条件、触发条件。
1、海因希里因果连锁理论认为企业安全工作的中心是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防物的不安全状态。
2、安全生产检查的方法:仪器检查法、常规检查法、安全检查表法。
3、股份制企业合资企业安全生产投入资金由董事会保证。
4、单位对新职工应进行***48小时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危险性较大的行业和岗位教育培训时间不少于***48小时。
5、安全检查五查“思想、管理、隐患、整改、事故处理”
6、国家规定对非矿山企业强制性检查的项目:特种设备、作业场所有毒有害物质
7、征收工伤保险费实行差别费率和浮动费率相结合是事故预防的主要机制。
8、常用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方法有直观经验法和系统安全分析方法。
9、特种作业的批准机构为
10、职业病共10大类115种
1、安全标志分四类:禁止、警告、命令、提示
2、从长远观点来看,低成本高收益的预防措施是减少事故损失的关键。
3、安全教育培训的方法:讲授法、实际操作演练法、案例研讨法、读书指导法、宣传娱乐法。
4、劳动防护用品三证: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安全鉴定证。
5、编制安措计划原则:必要性和可行性、自力更生与勤俭节约、轻重缓急与统筹安排、领导和群众相结合。
6、安措计划应与同年度的生产技术财务供销计划同时编制。总工审批、厂长下达。
7、主要负责人培训内容: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规章规程规范标准、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知识方法与安全生产技术行业安全生产专业知识、重大事故防范应急救援措施调查处理方法重大危险源管理与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原则、国内外先进安全生产管理经验、典型事故安全分析。矿危建48/16学时其他24/8时
8、特种作业人员离开岗位6个月,需重新进行实际操作考试合格后上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每两年复审一次,连续工作10年经用人单位进行知识更新教育后每4年复审一次。
9、安全检查的程序:策划-实施-分析-纠正。
10、劳动保护用品选用原则:符合性、防护性、适用性、舒适性;用人单位责任:按法规选用、三证一书定点购买、教育、报废、制度档案
1、使用劳保用品的一般要求:检查;不超限使用、合格产品、不能代替;按说明书使用
2、安全评价包括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安全现状综合评价和专项安全评价。
3、安全预评价根据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危险及有害因素识别、危险度评价和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4、安全验收评价在建设项目竣工试生产运行正常后、正式投产前进行。设备设施装置实际运行状况检测考察找出项目投产后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和建议。运用系统安全工程原理和方法。
5、安全现状综合评价:针对某一单位总体或局部生产经营活动的安全现状进行评价。
6、专项安全评价是针对某一活动或场所,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的安全评价。剧毒化学品获得营业执照必须。
7、安全评价的程序:准备、危险辨识、定性定量评价、安全对策措施、结论及建议、编制报告
8、危险有害因素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共分6大类37项: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心理生理性、行为性、其他。参照事故类别进行分类,共20类。
9、危险有害因素常用的辨识方法:直观经验分析法(如对照、经验法和类比法)和系统安全分析法(如事件树、事故树等)
10、危险控制顺序:消除-预防-减少-隔离-联锁-警示
1、重大危险源:长期或临时地生产、使用、搬运或储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其临界量的单元(包括设施和场所)
2、评价单元一般以生产工艺、工艺装置、物料的特点和特征与危险有害因素的类别、分布有机结合进行划分。
3、常用的安全评价方法有:定性(安全检查表、专家现场询观察问法、因素图分析法、事故引发和发展分析、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危险可操作性研究等)、定量(分为概率风险、伤害范围、危险指数评价法)
4、安全预评价报告格式:封面、预评价资质证书影印件、著录基、目录、编制说明、前方、正文、附件、附录。
5、安全验收评价(为企业服务,为政府服务),报告格式同上。
6、安全现状评价报告格式:前言、目录、项目概述、程序和评价方法、危险性预先分析、危险度与危险指数分析、事故分析与重大事故的模拟职业卫生现状评价、对策与建议、评价结论共8章
7、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GB18218-2000适用:危险物質生产、使用、贮存和经营企业或组织,不适用:核设施和加工放射性物质的工厂、军事设施、采掘业、危险物质的运输。
8、重大危险源的评价依据是物质的危险特性及其数量。
9、单元是指一个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工厂的眀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10、分类: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和贮存区重大危险源两种。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分为四类(爆炸性物质、易燃物质、活性化学物质、有毒物质)142种。
(1)事故调查处理:(◎调查组织、◎调查的原则程序、◎调查组职责、◎成员条件、◎成员规范、◎调查取证、◎调查的技术方法、◎调查报告、◎事故处理方法、◎事故处理的原则、◎《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总局32号的规定)
1)调查组织(政府、安监局、有关部门、监察机关、公安机关、检察院、工会、专家)
2)调查的程序(成立调查组、事故调查、事实材料收集、事故鉴定、事故分析)
3)调查组职责(经过伤亡损失、原因和性质、责任处理建议、措施建议、调查报告)
4)成员规范(一视同仁、对事不对人、事实证明、查明事实情况、遵守纪律保密)
5)调查取证(现场处理、物证、事实材料、人证材料、摄影拍照、示意图、受害者位置图)
6)调查方法(故障树、变更分析法、影响分析法)
7)事故处理的原则(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四不放过、公正公开、分级管理)
8)事故处理程序(抢救伤员、保护现场、组织调查组、现场勘察、分析事故原因、责任者、预防措施、处理建议、调查报告、事故结案、材料归档)
9)事故调查处理的内容(确定事故性质;认定事故责任,处理建议;总结教训;防范整改措施;责任追究)
10)事故报告内容(单位概况、时间地点现场情况、简要经过、伤亡人数经济损失、采取措施、其他情况)
11)事故调查报告内容(单位概况、发生经过和救援情况、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事故原因和事故性质、责任认定和处理建议、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成员签字)
12)直接经济损失(人身伤亡费、善后处理费、财产损失费)
13)间接经济损失(停产损失价值、工作损失价值、资源损失价值、环境污染费、员工培训费)
(2)事故分析:(◎《事故伤害损失工作日标准》(GB/T15499-1995)、◎伤亡事故的分类按《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火灾统计管理规定》、◎事故性质的认定按《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安全生产法》、◎注意事项(1、区分事故的性质,2、确定事故的责任者,3、事故的分析步骤)、◎事故责任分类(直接、主要、领导)◎事故原因分析、事故责任分析、事故处理的规定、预防措施的制定。)
1)伤亡事故分类(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
2)事故责任分类(直接责任者、主要责任者、领导责任者)
3)事故性质认定(责任事故、非责任事故,内容:类型、原因、责任、性质、损失分析)
4)事故责任分析(分析造成事故原因的责任,确定事故责任者。有直接因果关系的,为直接责任者,负有领导责任的,为领导责任者,在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中,起主要作用的,为主要责任。)
5)原因分析步骤(整理调查材料、伤害方式分析、确定直接原因、间接原因、事故的责任者)
6)原因分析内容(机械物质环境状态、人行为、技术教育、身体管理、直(间)原因分析)
7)直接原因(机械物质环境、设备工具缺陷、防护用品、人行为、安全装置、安全设备)
8)间接原因(设计缺陷、教育培训、劳动组织、检查指导、防范措施、规程制度)
9)预防措施的制定(根据事故原因,提出有针对性措施,考虑技术经济上可行,防止事故的重复发生)
10)事故管理内容(设备故障、管理或操作失误、未遂事故、火灾事故、爆炸事故、伤亡事故)
(3)事故追究:(◎按《安全生产法》、《刑法》、《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生产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对行政部门的追究、对中介机构、单位及负责人的追究、对从业人员的追究)
1)对行政部门的追究(行政处分、降级撤职、开除公职、刑事责任)
2)对中介机构、单位及负责人的追究(行政处分、罚款、撤销资格、撤职处分、停产停业、刑事责任)
3)对从业人员的追究(行政处分、罚款、刑事责任)
(4)事故教训:(◎落实安全法规标准、◎制定安全制度、◎制定安全技术防范措施、◎制定安全管理防范措施、◎安全教育安全意识到位、◎安全监督检查到位、◎负责人是否重视安全、◎三同时是否落实、◎制定应急预案、◎隐患是否整改)
1)落实法规标准()
2)制定安全制度(责任制、安全规程、教育培训制度、检查制度)
3)制定技术措施(防火防爆、机械电气、防毒)
4)制定管理措施(管理制度、组织机构人员配置、安全投入)
5)安全教育意识到位(负责人、管理人员、从业人员、特种作业人员)
6)安全监督检查到位(安监局、煤监局、技监局、企业、中介、检测机构)
7)负责人是否重视安全()
8)三同时是否落实(同时设计施工使用、预评报告审批、制定预案、竣工验收)
9)制定应急预案(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控制减少事故损失)
10)隐患是否整改(定时间、定措施、定负责人)
(5)整改措施:(◎安全管理措施、◎安全教育培训、◎电气安全技术措施、◎机械安全技术措施、◎厂内运输安全措施、◎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建立机构和人员配置、◎安全投入、◎负责人和管理人员培训、◎从业人员培训、◎特种作业人员培训)
1)技术管理措施(直接间接、管理制度、组织机构人员配置、安全投入)
2)安全教育培训(负责人(安管员):一般32-
12、高危:48-16,新员工:一般
24、高危72-20,安全资格证书)
3)防火防爆技术措施(防止可燃可爆系统形成、消除控制火源、有效监控)
4)机械技术措施(本质安全措施、安全防护装置措施、符合人机工程学原则、安全信息的使用)
5)电气技术措施(保护接零、保护接地、漏电保护、绝缘、电气隔离、安全电压、屏护和安全距离、连锁保护)
6)厂内运输安全措施(厂内机动车道、车间运输)
7)建立安全管理制度(责任制、安全规程、教育培训制度、检查制度)
8)建立机构和人员配置(安全管理机构、专兼职人员)
9)安全投入(防护用品、安全设施设备、培训教育)
10)负责人(管理人员)培训(法律法规、管理技术、事故处理、经验案例)
11)从业人员培训(三级、入厂教育、日常教育、特殊教育)
12)特种作业人员培训(专业知识、操作、操作资格证书)
(1)危险危害因素的产生(◎能量有害物质、◎失控)
1)能量有害物质(伤亡、损失)
2)失控(设备、人员、管理、环境)
(2)危险危害因素的分类(◎直接原因分类《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92)、◎类别分类《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86)、◎《职业病规定》分类)
◎直接原因分类(物理、化学、生物、心生理、行为、其它)
1)物理(设备防护、电噪振辐射、运动、火、高低温、粉尘、环境、信号标志)
2)化学(易燃易爆、自燃、有毒、腐蚀、其他)
3)生物(微生物、传染病、动物、植物)
4)心生理(负荷、健康、禁忌、心理、辨识)
5)行为(指挥、操作、监护、其他)
6)其它危险因素(搬举、作业空间、工具、标志不清)
◎类别分类(打击伤害、触淹灼火、高坍冒透、放炮爆炸、中毒其他)
1)打击伤害(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
2)触淹灼火(触电、淹溺、灼烫、火灾)
3)高坍冒透(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
4)放炮爆炸(放炮、火药爆炸、瓦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
5)中毒其他(中毒和窒息、其它伤害)
◎职业病范围规定(粉尘、毒物、噪声、振动、高温、低温、辐射、其他)
种类:(尘肺、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职业中毒、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眼病、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职业性肿瘤、其他职业病),共10类115种
(3)危险危害因素辨识的内容(◎厂址布置、◎建筑物、◎工艺设备、◎粉尘毒物、噪声振动◎辅助设施)
1)厂址(地质、地形、环境、交通)
2)平面布置(总图、分区、危险品、风向、间距、道路、码头)
3)建筑物(防火、防爆、朝向、运输、通道、间距、火灾危险、耐火)
4)工艺是否符合(粉尘毒物、消除、淘汰、预防、减少、连锁、标志)
5)设备是否符合(本质安全、资质许可、噪声振动、防护装置、安全附件、报警)
6)辅助设施()
(4)危险危害因素控制的内容(◎事故预防要求、◎事故预防原则、◎技术措施、◎对策的针对、可操作、合理性、◎控制因素的对策措施)
1)事故预防要求(预防、排除、处置、连锁、自救)
2)事故预防原则(消除、预防、减弱、隔离、连锁、警告)
3)技术措施(直接、间接、指示、规程标准、个人防护)
4)管理措施(制度、机构人员、投入)
5)对策的针对可操合理性(特点具体、危害后果、经济技术可行、合理)
6)控制危险因素(事故)对策措施(机械自动、安全装置、机械强度、电气安全、维护保养、场所布局、防护用品)
7)事故预防3E对策(技术、教育、法制)
(5)重大危险源(◎《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辨识方法(经验法、系统安全分析法))
1)《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生产搬运、使用储存、危险品、临界量、特征数量)
2)《指导意见》(56号文)(贮罐区、库区、场所、管道、锅炉、容器、煤矿、矿山、尾矿库)
3)辨识方法(经验法(对照法、类比法)、系统安全分析法(故障树、事件树、影响分析法))
4)重大危险源管理(辨识申报、评价分级、监测控制、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应急预案主要内容及编制方法、◎应急救援预案的文件结构、◎应急培训与演习、◎应急管理、◎急预案的评审和改进)
1)预案主要内容(总则、组织职责、预警预防、响应保障、后期处置、附则附录)
2)编制方法(组建队伍、危险应急分析、预案编制、评审发布、预案实施)
3)文件结构(总预案、程序文件、说明书、记录)
4)培训演习内容(报警、疏散、火灾培训、不同专业水平培训)
5)培训演习类型(基础、专业、战术、自选科目、桌面演练、功能演练、全面演练)
6)应急管理(预防、准备、响应、恢复)
7)预案6个核心要素(方针原则、策划、准备、响应、恢复、评审改进)
8)评审和改进(不足项、整改项、改进项)
9)预案的原则(以防为主、防救结合)
第二篇: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管理考点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管理考点
第一章 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理论
安全生产管理:主要是突出人的作用。亊故---是绝对的;安全---是相对的。事故特性:
1.规律性;2.绝对性;3.周期性;4.偶然性。事故隐患: 一、一般隐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的);
二、重大隐患(主要是指设计上存在重大缺陷的)。
可能导致亊故发生:
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危险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事故隐患一定是危险源。
危险是相对的,危险跟安全是互补的。若危险是60%那安全就是40%
风险控制:1.主动降低;2.被动控制。海因里希法则:
1次伤亡(死亡+重伤)+29次轻伤+300次不安全行为。危险源(可能存在、危险根源): 第一类:能量、物质;第二类:载体。本质安全:
1.失误---安全功能;2.故障---安全功能。
四个原理:
1.系统原理;2.人本原理; 3.预防原理;4.强制原理。
系统原理的原则: 1.动态相关性原则; 2.整分合原则; 3.反馈原则; 4.封闭原则。
人本原理的原则:
1.动力原则(个体); 2.能级原则;
3.激励原则(群体); 4.行为原则。预防原理的原则: 1.偶然损失原则; 2.因果关系原则;
3.三E原则(1.工程技术对策;2.教育对策;3.法制对策。)4.本质安全化原则。强制原理的原则:
1.安全第一原则;2.监督原则。(牢记14个原则)
事故致因理论:
1.事故频发倾向理论;2.海因里希因果连锁理论; 3.能量意外释放理论;4.系统安全理论;
5.轨迹交叉理论(基本原因→间接原因→直接原因→亊故→伤害)。海因里希亊故连锁理论(防止事故发生的最有效手段:斩断事故链):
遗传及社会环境→人的缺点→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事故→伤害。
能量意外释放屏蔽措施:
1.用安全能源代替不安全能源;2.限制能量;3.防止能量蓄积;4.控制能量释放;5.延缓能量释放;6.开辟能量释放的渠道;7.设置屏蔽措施;8.在人、物与能源之间设置屏障;9.提高防护标准;10.改变工艺流程;11.修复或急救。
系统安全理论的主要观点:
1.改变了只注重操作人员的不安全行为而忽略硬件的故障,考虑如何通过改善物的系统可靠性来提高复杂系统的安全性;
2.没有绝对的安全,仼何事物中都潜伏着危险因素;
3.不可能根除一切危险源,应考虑减少总的危险性而不是只彻底去消除几种选定的风险; 4.危险源不是一成不变的,有的可能暂时未认识到,有的会因某种原因而产生。
安全生产方针:
安全生产法: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消防法: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职业病防治法: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第二章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
安全生产标准化概念:
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仼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要求,人、机、物、环处于良好生产状态,并持续改进,不断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分为:
一级、二级、三级,一级为最高(三年一审)。
-般要求:
1.PDCA动态偱环模式;
2.建立并保持安全生产标准化系统;
3.自我检查査、自我纠正和自我完善; 4.建立安全绩效持续改进的安全长效机制。
检查和改进:
主要负责人应对绩效评定工作全面负责。
企业要毎年至少-次对本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实施情况进行评定,验证各项安全生产制度措施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检查安全生产工作目标、指标的完成情况。
企业安全文化定义:
被企业组织的员工群体所共享的安全价值观、态度、道德和行为规范的统一体。企业安全文化主要功能:
1.导向功能;2.凝聚功能;3.激励功能;4.辅射和同化功能。建立安全文化建设的操作步骤:
1.建立机构;2.制定规划;3.培训骨干4.宣传教育。评价指标:死亡事故、重伤事故、违章记录。
组织机构规范要求:
1.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2.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重大危险源:
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储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重大危险源:
单元内存在的危险化学品的数量根据处理危险化学品种类的多少。(实际存在量÷临界量≧1或单元内多种化学品相加≧1)重大危险源辨识方法:
1.主要指可导致火灾、爆炸、毒物泄露后果严重的危险物质;
2.边缘距离小于500米以内的一个或几个装置、设置或场所内的危险物质; 3.客观存在的,以所规定的临界量为标准;
4.危险物质分易燃、爆炸性、活性化学物质和有毒物质6大类9小类共78种; 5.不含核设施、军亊设施、采掘业、危险物质的运输等;
6.判断是否重大危险源用公式(q实际存在量;Q危险物质临界量:单位为都吨)一种物质时:q/Q≧1;多种危险物质为多品种时:q1/Q1+q2/Q2+q3/Q3…≧
1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三大目的:
1.法定责任;2.重要保障;3.重要手段。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原则: 1.主要负责人原则(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是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职责。);2.系统性原则;3.规范化和标准化原则。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管理(八大流程):
1.起草(安全部门);2.会签或公开征求意见(工会);3.审核(法律顾问);4.签发(1.综合:主要负责人;2.技术:主管领导。);5.发布;6.培训(员工);7.反馈;8.持续改进
(每年制定规章制度制定、修订计划、并公布现行有效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清单。每3-5年应进行一次全面修订。)
高危行业:矿山、建筑施工、危险物品、金属冶炼、道路运输必须配备机构、专人。
其他行业从业人员超过100人(原300人)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从业人员在100人(原300人)以下的,应当配备专职或兼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安全投入(风险抵押金):
1.股份制:董事会;2.个企:投资人;3.国企:主要负责人。
风险抵押金使用归定(罚款:可以用。使用后下年不是补齐,而是重新核算投入): 1.为处理本企业安全生产事故而直接发生的抢险、救灾费用支出; 2.为处理本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善后亊宜而直接发生的费用支出。
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空间是防止;时间是减少): 1.消除危险源;2.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3.隔离;
4.故障---安全设计(防止措施);5.减少故障和失误(个体防护、技术措施、减少)。
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措施:
1.隔离;2.设置薄弱环节(安全阀、);3.个体防护;4.避难与救援。
安全预评价:
建设项目在进行可行性研究时,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分别对其安全生产条件进行论证和安全预评价。验收评价:
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竣工或者试运行完成后,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对安全进行验收评价,并出具验收评价报吿。
特种设备: 1.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元件的境外制造单位应当取得国家质检总局颁发的相应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
2.电梯、起重机械、大型游乐设施、客运索道、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的同类首台产品,应当由该产品的国內代理商报请特种设备型式试验机构型式试验合格; 3.特种设备安全质量性能和能效指标符合中国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强制性标准的有关规定;
4.附有相关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设计文件、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安装及使用維修说明、检验证书等中文出厂文件。
特种设备检验到期:提前报备:设备1个月;人员2个月;企业证照3个月前。
特种设备:
1.在投入使用前或投入使用后30天内,生产经营单位应向直辖市或设区的市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登记。
2.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制造单位、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使用維修说明等文件以及安装技术资料要建立安全技术档案。
3.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制定亊故应急专项预案,并定期进行应急演练。
4.特种设备存在严重事故隐患,无改造、维修价值或者超过安全技术规范规定使用年限,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及时予以报废。
安全教育培训:
一、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高危人员48小时、非高危人员32小时。)
1.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每年再培训16小时、12小时。)
2.具备与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3.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仼职。
二、岗位操作人员(高危72小时、非高危24小时、全员20小时。):
1.对岗位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生产技能培训未经安全教育或培训考核不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2.新入厂(矿)人员“三级”安全教育,“四新”人员,转岗、离岗人员安全教育,特种作业资格。
特种作业人员:
电工作业、焊接与热切割作业、高处作业、制冷与空调作业、煤矿 安全作业、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作业、石油天然气安全作业、冶金(有色)生产安全作业、危险化学品安全作业、烟花爆竹安全作业、安全监督总局认定的其他作业(电梯操作工:不是)。“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厂、车间、班组)
1.厂级:重点是生产经营单位安全风险辨识、安全生产管理目标、规章制度、劳动纪律、安全考核奖惩、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权利和义务,有关事故案例等; 2.车间级:本岗位工作及作业环境范围内的安全风险辨识、评价和控制措施、典型事故案例、岗位安全职责、操作技能及强制性标准、自救互救、急救方法、疏散和现场紧急情况的处理、安全设施、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和维护。
3.班组级:重点是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岗位之间工作衔接配合、作业过程的安全风险分析方法和控制对策、事故案例等。
安全检查:
1.定期检查;2.经常性检查;3.季节性及节假日检查;4.专业(项)检查。检查内容:
对于危险性较大、易发事故、事故危害大的生产系统、部位、装置、设备等应加強检查。重点: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剧毒品、锅炉、压力容器、起重设备、运输设备、冶炼设备、电气设备、冲压机械、高处作业、易引起工伤、火灾、爆炸的设备、工种、场所及作业人员,职业中毒、职业病尘毒、重要危险点、有害点等。1.非矿山企业:
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高压医用氧舱、起重机、电梯、自动扶梯、施工升降机、简易升降机、防爆电器、厂內机动车辆、客运索道、游艺机及游乐设施等,作业场所的粉尘、噪声、振动、辐射、高温低温和有毒物质浓度等; 2.矿山企业:
矿井风量风质、风速及井下温度、湿度、噪声;瓦斯、粉尘;矿山放射性物质及其有害物质;露天矿山边坡;尾矿坝;提升、运输、装载、通风、排水、瓦斯抽放、压宿空气和起重设备;各种防爆电器、电器安全保护装署;矿灯、钢丝绳等;有毒有害物质检测仪器、仪表;自救器;救护设备;安全帽;防尘口罩或面罩;防护服、防护鞋;防噪声耳塞、耳塞。
检查方法:
1.常规检查(依靠经验和能力);
2.安全检查表法;3.仪器检查(专项)。检查工作程序: 1.检查工作准备;
2.实施安全检查(听、看、测、问、记)。隐患排查治理:
一般隐患(谁发现、谁整改); 重大隐患(报告主要负责人)。重大隐患治理方案:
治理的目标和仼务;采取的方法和措施;经费和物资的落实;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治理的时间和要求;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
承包商协议内容:
责任主体:生产经营单位(总包:承担责仼;分包:连带责仼)
1.承包商必须按照生产经营单位要求提供相关材料,接受安全资质和条件审查; 2.承包商不得擅自将工程(主体工程不得转包)转包、分包、返包;
3.承包商在施工过程中不得擅自更换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安全管理人员及关系 到施工安全质量的特殊工种人员,特殊情况需要换人时须征得发包单位同意,并对新参加工作人员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培训和考核,合格后方可使用。
管理:
1.同一工程项目或同一施工场所有多个承包商施工的,生产经营单位应与承包商签订专门的安全管理协议或者在承包合同中约定各自的安全生产职责,发包单位对各承包商的安全生产工作统一协调、管理;
2.承包商施工队伍严重违章作业,导致设备故障等严重影响安全生产的后果,生产经营单位可以要求承包商进行停工整顿,并有权决定终止合同的执行。
第三章 安全生产监管监察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网格化管理模式)体制:
综合管理与行业监管相结合、国家监察与地方监管相结合、政府监督与其他监督相结合的格局。综合管理与行业监管形成(网格式)监管体系。
特征:权威性、强制性、普遍约束性。
基本原则:
“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预防为主;行为监察与技术监察相结合; 监察与服务相结合;教育与惩罚相结合。
监察方式:
事前监察管理;
事中监察管理:行为监察、技术监察(三同时); 事后监察管理。
煤矿安全生产监察体制:
垂直管理、分级监察。煤矿监察机构负责煤矿安全监察工作。
煤矿监察人员职责:
参于煤矿建设工程安全设施的设计审查和工程竣工验收;发现危及职工生命安全的紧急情况时,可决定采取临时处置处施,或根据具体情况下达停产通知书,责令停止作业,撤出人员,事后报告煤矿安全监察机关对事关煤矿安全的违法行为,依照有关规定做出行政处罚或提出处罚意见,对有关责仼人员提出处理建议。
煤矿安全监察方式:
日常监察(常规监察);重点监察(偏管理类);专项监察(偏技术类);定期监察(定期组织)。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
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
安全监察制度:
市场准入制度;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验、修理、改造7个环节全过程一体化的监察制度。
第四章 安全评价 安全评价:
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安全现状评价。
安全验收评价:
建设项目竣工、试生产运行正常之后(正式生产运前或工业园区建设完成后)。
安全评价程序:
1.危险源辨识;2.风险评价;3.风险控制。
危险有害因素分类 人的因素:
1.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负荷超限;健康状况异常;从亊禁忌作业;心理异常;辨识功能缺陷;其它心理、生理性风险危害因素。2.行为性危害因素:指挥错误;操作失祦;监护失误;其他失误;其它行为性风险和有害因素。
物的因素:
一.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设备、设施缺陷;电危害;噪声危害;振动危害;电磁辐射;运动物危害;明火;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信号缺陷;标志缺陷;其他物理性风险和危害因素。
二.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易燃易爆性物质;自燃性物质;有毒性物质;腐蚀性物质;其他化学性风险、危害因素;
1.爆炸品;2.压缩气体;3.易燃液体;4.易燃固体、自然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5.氧化物和有机过氧化物;6.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7.放射性物品;8.腐蚀品。
三.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致病微生物;传染病媒介物;致害动物;致害植物;其他生物性风险、危害因素。环境因素:室内作业场所环境不良;室外作业场所环境不良;地下(含水下)作业环境不良;其他作业环境不良。
危险因素分类:
一个打击:(物体打击);四个伤害:(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其他伤害);四个煤矿:(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瓦斯爆炸);四个爆炸:(火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四个常见:(触电、火灾、高处坠落、坍塌);两个不常见:(淹溺、灼烫);一个意外:(中毒和窒息)共20类。
职业健康分类:
生产性粉尘、毒物、噪声与振动、高温、低温、辐射(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其他危害因素等10大类。
安全评价方法
定性安全评价方法:
根据经验和直观判断能力对生产系统的工艺、设备、设施、环境、人员和管理方面的状况进行定性分析,如检查表、询问观察、LEC法、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等,评价结果是一些定性的指标。
定量安全评价方法:
1.概率风险评价法;2.伤害(或破坏)范围评价法;3.危险指数评价法。
安全预评价报告:
1.目的;2.评价依据;3.概况;4.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与分析;5.评价单元的划分;6.安全预评价方法;7.安全对策措施建议; 8.安全预评价结论。
安全验收评价报告:
1.目的;2.评价依据;3.概况;4.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与分析;5.评价单元划分;6.评价方法的选择;7.安全对策措施建议; 8.评价结论。(安全预评价和验收评价不能选同一机构)
第五章 职业危害预防与管理
职业危害因素按来源可分三类(职业病10大类:132种)
一、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
1、物理因素:不良气象条件如高温、低温、高湿、高低主压等,噪声→噪声聋、爆声聋(1.空气动力噪声→风机、空气压缩机、风动工具、喷气发动机、汽轮机等; 2.机械性噪声→车床、电锯、电刨、球磨机、砂轮机、织布机等;
3.电磁噪声→电磁式振动台和振荡器、大型电动机、发电机和变压器等)、振动→手臂振动病、电离辐射(各种天然放射性核素和人工放射性核素、X线机等)→引起肿瘤和至癌、非电离辐射(1.高频作业、微波作业等;2.红外线→白内障;3.紫外线→热辐射;4.激光)等;
2、气体的形态存在;
3、生物因素: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虫如霉菌、真菌、布氏杆菌、森林脑炎病毒等;
二、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劳动组织与作息制度不合理,作业时间过长、作业强度过大、长时间单调或不良体位劳动、劳动负荷过重、夜班作业等;
三、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自然环境中的因素(1.中署;2.减压病→高气压;3.高原病→低气压)、作业场所设计缺陷因素。跟职业有关的疾病(高血压、冠心病、消化性溃疡病等)。
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劳动者职业史;职业危害接触史;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和职业病诊疗等有关个人健康资料。
生产性粉尘:
一、无机性粉尘:1.矿物性粉尘:煤尘、硅石、石棉、滑石等;2.金属性粉尘:铁、锡、铝、铅、锰等;3.人工无机性粉尘:水泥、金刚砂、玻璃纤维等。
二、有机性粉尘:1.植物性粉尘:棉、麻、面粉、木材、烟草、茶等;2.动物性粉尘:兽毛、角质、骨质、毛发等;3.人工有机性粉尘:机械料、炸药、人造纤维等。
三、混合性粉尘:上述各种粉尘混合存在。尘肺:主要有矽肺、煤工尘肺、铸工尘肺。
生产性毒物及其危害:
1.自吸性有毒气体;2.刺激性有毒气体。职业危害评价:
1.性质:经常性(日常)职业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和建设项目职业危害评价; 2.分类:职业危害预评价、控制效果评价、运行期间的现状评价。职业危害因素的检测与评价: 职业危害因素的检测每年至少一次。职业病危害控制:
1.技术措施;2.个体防护措施;3.组织管理措施。评价方法:
1.检查表法;2.类比法;3.定量法。评价内容:
1.建设项目职业危害预评价;2.建设项目职业危害控制效果评价;3.建设项目运行中的现状评价。
职业危害申报:
1.生产经营单位的基本情况;2.产生职业危害因素的生产技术、工艺和材料的情况;3.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种类、浓度和强度的情况;4.作业场所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人数及分布情况;5.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及个人防护用品的配备情况;6.对接触职业危害因素从业人员的管理情况;7.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资料。申报有关要求:工艺变化、法人变化(15日内申报)。
第六章 应急管理
预警机制:
预警机制是指能灵敏、准确告示危险前兆,并能及时提供警示,使机构能采取有关措施的一种制度。其作用在于超前反馈、及时布置、防风险于未然,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所造成的损失。
预警管理体系要素:
1.外部环境预警系统:由自然环境突变预警、政策法规变化预警、技术变化的预警构成; 2.内部管理不良预警系统:由质量管理预警、设备管理预警、人的行为活动管理预警构成; 3.亊故预警系统:主要仼务是当事故难以控制时,做出警吿和对策建议,因此其业务隶属预警管理信息系统;
4.预警信息管理系统:是集计算机技术与专家系统技术为-体的智能化系统,它以管理信息系统为基础,完成信息收集、处理、辨识、存储和推断等任务。预警系统:
由预警分析系统(包括监测系统、预警信息系统、预警评价
指标系统、预测评价系统);预控对策系统根据具体警情确定控制方案。一级预警:表示安全状况特别严重,用红色表示; 二级预警:表示受到事故的严重威胁,用橙色表示; 三级预警:表示处于事故的上升阶段,用黄色表示; 四级预警:表示生产活动处于正常生产状态,用蓝色表示。
安全警示:红色:静止;黄色:警告;绿色:提示;蓝色:指令遵守。
亊故应急救援:
立即组织营救受害人员,组织撤离或者采取其它措施保护危害区域内的其它人员;2.迅速控制事态,并对事故造成的危害进行检测、监测、测定事故的危害区域,危害性质及危害程度;3.消除危害后果,做好现场恢复;4.查清事故原因,评估危害程度。亊故应急理论:
1.预防(在设计阶段完成);2.准备(跟应急有关);3.响应(紧急处置 和救援工作);4.恢复(最容易发生二次伤害)。
亊故应急救援体系的基本构成:
一、组织机构(1.管理部门;2.功能部门;3.应急指挥;4.救援队伍。);
二、运作机制(属地为主强调“第一反应”的思想和以现场应急、现场指挥为主的原则);
三、法制基础;
四、保障系统(1.信息通讯系统:保证预警、报警、警报、报告、指挥等活动的信息交流快速、顺畅、准确、以及信息资源共享;2.物资装备:保证有足够的资源,保证快速、及时供应到位;3.人力资源: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志愿者和其他人员的培训教育;4.经费财务:建立专项应急科目,如应急装备、应急资金等。)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建设原则:
1.统一领导,分级管理;2.条块结合,属地为主;3.统筹规划,合理布局;4.依托现有,资源共享;5.一专多能,平战结合;6.功能实用,技术先进;7.整体设计,分布实施。事故应急预案体系:
一个综合预案(整体预案,总体阐述应急方针、政策、组织机构及职责、总体思路等);多个专项预案(针对特定紧急情况的应急而制定的、对机构、活动等进行更具体的阐述);若干个现场处置方案(在专项预案基础上针对具体场所而制定的)。事故应急预案体系响应的程序:
1.接警与响应级别确定:接到事故报警后,对警情做岀判断,初步确定响应级别:能被一个部门正常可利用的资源处理的为三级紧急情况;需要两个或多个部门响的为二级紧急情况;必须利用所有有关部门及一切资源或者需要各个部门同外部机构联合起来处理且通常要宣布进入紧急状态的为一级紧急情况。如果事故不足以启动应急救援体系则响应关闭; 2.应急启动:按响应级别确定应急程序,如人员到位、信息联络、调配资源、成立现场指挥部等;
3.救援行动:迅速开展事故侦测、警戒、疏散、人员救助、工程抢险等。若控制不力,则请求实施更高级别的应急响应;
4.应急恢复:救援行动结束后,进入临时应急恢复阶段。该阶段包括现场清理、人员清点和撤离、警戒解除、善后处理和事故调查等; 5.应急结束:由事故总指挥部宣布应急结束。
事故应急预案编制程序:
1.成立工作组:单位主要负责人领导; 2.资料收集:收集预案所需各种资料;
3.危险源与风险分析:确定本单位的危险源、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和后果; 4.应急能力评估:对应急装备、应急队伍能力进行评估; 5.应急预案编制:注重全体人员的参于和培训;
6.应急预案的评审与发布:评审包括内部评审和外部评审,并由主要负责人签署发布; 7.预案的实施:包括应急预案宣传、教育和培训,落实应急资源,应急演练和训练等。
应急演练的类型:
一、按组织方式分类:1.桌面演练;2.实战演练。
二、按演练内容分类:1.单项演练;2.综合演练。
三、按演练目的和作用分类:1.检验性演练;2.示范性演练;3.研究性演练。编制计划:
演练目的需求、目标、类型、时间、地点、演练准备实施进程安排、领导小组构成、预算等。演练总结:
演练目的、时间和地点、参演单位和人员、演练方案概要、发现的问题与原因、经验和教训、以及改进有关工作的建议、改进计划、落实改进责仼和时限等。应急救援预案体系框架核心要素:
一、应急预案概况;
二、亊故预防:1.危险分析;2.资源分析;3.法律法规要求。
三、应急准备程序:1.机构与职责;2.应急设备、设施与物质;3.应急人员培训;4.预案演练;5.公共教育;6.互助协议。
四、应急响应:1.预警与通知;2.现场指挥与控制;3.警报系统与紧急通告;4.通讯;5.亊态监测;6.警戒与治安;7.人员疏散与安置;8.医疗与卫生服务;9.公共关系;10.应急人员安全;11.抢险与救援;12.危险物质控制。
五、现场恢复;
六、预案管理与评审改进。
第七章 生产安全事故调查与分析
生产安全事故分级: 一、一般事故: 1.造成1-2人死亡;
2.一次造成1-9人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
一次造成100万元-1000万元直接经济损失的。
二、较大事故:
1.造成3-9人(含3人)死亡;
2.一次造成10-49人(含10人)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 3.一次造成1000万元-50000万元直接经济损失的。
三、重大事故:
1.造成10-29人(含10人)死亡;
2.一次造成50-99人(含50人)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 3.一次造成5000万元-1亿元直接经济损失的。
四、特别重大事故:
1.造成30人以上(含30人)死亡;
2.一次造成100人以上(含100人)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 3.一次造成1亿元以上(含1亿元)直接经济损失。事故报告内容(火灾、交通7人,其它30天补报):
一、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二、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亊故现场情况;
三、亊故的简要经过;
四、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情况;
五、已经采取的措施。事故调查组的组成和职责:
事故调查组由有关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行业主管部门、监察机关、公安机关以及工会派人组成,并应当邀请人民检察院派人参加。事故调查组可以聘请有关专家参与调查。职责:
一、查明事故发生的经过;
二、查明事故发生的原因(直接原因:机械设备;间接原因:管理方面的。);
三、人员伤亡情况;
四、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
五、认定事故性质和事故责任分析
(责任:直接责任→员工;主要责任→主要领导;非责任:自然灾害、技术亊故。)事故报告及调查报告批复:
事故现场有关人员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
负责人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每级向上报告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一般事故:报至设区的市级;较大事故:逐级上报至省、自治区、直辖市;
特别重大事故:逐级上报至安监总局、国务院)。
事故补报: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道路交通、火灾事故7日内。
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应当自收到亊故调查报吿之日起15日内作出批复;
特别重大事故30日内;特殊情况,可延长30日内。事故现场处置:
1.亊故发生后,应全力救护受伤害者,采取措施制止亊故蔓延扩大; 2.认真保护事故现场,凡与事故有关的物体、痕迹、状态,不得破坏; 3.为抢救受伤者需要移动的现场某些物体时,必须做好现场的标志;
4.保护事故现场区域,仔细对现场进行标记记录或拍照、录像并保持记录的准确性。事故分析:
一、整理和阅读调查材料;
二、分析伤害方式(1.受伤部位;2.受伤性质;3.起因物;4.致害物;5.伤害方式;6.不安全状态;7.不安全行为);
三、确定亊故的直接原因;
四、确定亊故的间接原因;
五、确定事故责任者。事故报告:
1.亊故发生单位概况;
2.亊故发生经过和事故救援情况; 3.亊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 4.亊故发生的原因和事故性质;
5.亊故责任的认定以及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6.亊故防范和整改措施。
第八章 安全生产统计分析
统计资料类型:
1.计量资料;2.计数资料;3.等级资料。职业卫生常用统计指标:
1.发病(中毒)率:某病发病率(中毒率)=(同期内新发生例数÷观察期内可能发生某病(中毒)的平均人口)×100%
2.患病率:某病患病率=(检查时发现的现患某病病例总数÷该时点受检人口数)×100% 3.病死率:某病病死率=(同期因该病死亡人数÷观察期内某病患者数)×100% 4.粗死亡率:
粗死亡率=(同年死亡总数÷某年平均人口数)×1000‰ 千人死亡率=(死亡人数÷从业人员数)×10的3次方 千人重伤率=(死亡人数÷从业人员数)×10的3次方
百万工时死亡率=(死亡人数÷实际总工时(250天×8小时×总人数))×10的6次方 百万吨死亡率=(死亡人数÷实际产量(t))×10的6次方 重大事故率=(重大亊故起数÷事故总起数)×100% 特大事故率=(特大亊故起数÷事故总起数)×100% 伤亡事故经济损失计算方式:
一、直接经济损失:人身伤亡、善后处理支出、毁坏财产价值;
二、间接经济损失:导致产值减少、资源破坏和受事故影响而造成的其它经济损失;
三、直接经济损失的统计范围:
1.人身伤亡后所支出的费用(医疗费用(含护理);丧葬及抚恤费用;补助及救济费用;歇工工资。)
2.善后处理费用(包括事故罚款和赔偿费用); 3.财产损失价值。
四、间接经济损失的统计范围: 1.停产、减产损失价值; 2.工作损失价值; 3.资源损失价值; 4.处理环境污染的费用; 5.补充新职工的培训费用等。调查方法:
1.普查;2.抽样调查;3.典型调查。抽样方法:
1.单纯随机抽样;2.系统抽样;3.整群抽样;4.分层抽样。抽样误差:
整群抽样≧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
千人经济损失率=(全年内经济损失,万元÷企业平均职工人数,人)×1000 百万元产值经济损失率=(全年内经济损失,万元÷企业总产值,万元)×100
第三篇:2012年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生产管理知识》考点评析
2012年安全工程师考试《生产管理知识》考点评析 1、3E原则:工程技术对策、教育对策、管理对策防止事故发生。
2、反馈原则认为反馈是控制过程中对控制机构的反作用。错误:监督原则认为为使安全生产法得到落实应设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3、动态相关性原则告诉我们:如果管理系统的各要素都处于静止状态,就不会发生事故。
4、安全生产是为了使生产过程在符合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防止发生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等生产事故,消除或控制危险有害因素,保障人身安全与健康,设备和设施免受损坏,环境免遭破坏的总称。
5、要做到安全第一,就必须实行安全优先的原则。
6、我国现行工伤事故统计中,按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工伤事故分20类。
7、安全和危险均是相对的概念
8、安全管理必须要有强大的动力,并正确应用动力,从而激发人们保障自身和集体安全的意识,自觉积极地搞好安全生产工作。这种管理原则是人本原则中的“激励原则”
9、海因希里法则事故后果为严重伤害、轻微伤害和无伤害的事故件数之比为1:29:300
10、危险源的构成要素有:潜在危险性、存在条件、触发条件。
11、海因希里因果连锁理论认为企业安全工作的中心是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防物的不安全状态。
12、安全生产检查的方法:仪器检查法、常规检查法、安全检查表法。
13、股份制企业合资企业安全生产投入资金由董事会保证。
14、单位对新职工应进行***48小时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危险性较大的行业和岗位教育培训时间不少于***48小时。
15、安全检查五查“思想、管理、隐患、整改、事故处理”
16、国家规定对非矿山企业强制性检查的项目:特种设备、作业场所有毒有害物质
17、征收工伤保险费实行差别费率和浮动费率相结合是事故预防的主要机制。
18、常用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方法有直观经验法和系统安全分析方法。
19、特种作业的批准机构为 20、职业病共10大类115种
1、安全标志分四类:禁止、警告、命令、提示
2、从长远观点来看,低成本高收益的预防措施是减少事故损失的关键。
3、安全教育培训的方法:讲授法、实际操作演练法、案例研讨法、读书指导法、宣传娱乐法。
4、劳动防护用品三证: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安全鉴定证。
5、编制安措计划原则:必要性和可行性、自力更生与勤俭节约、轻重缓急与统筹安排、领导和群众相结合。
6、安措计划应与同的生产技术财务供销计划同时编制。总工审批、厂长下达。
7、主要负责人培训内容: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规章规程规范标准、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知识方法与安全生产技术行业安全生产专业知识、重大事故防范应急救援措施调查处理方法重大危险源管理与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原则、国内外先进安全生产管理经验、典型事故安全分析。矿危建48/16学时其他24/8时
8、特种作业人员离开岗位6个月,需重新进行实际操作考试合格后上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每两年复审一次,连续工作10年经用人单位进行知识更新教育后每4年复审一次。
9、安全检查的程序:策划-实施-分析-纠正。
10、劳动保护用品选用原则:符合性、防护性、适用性、舒适性;用人单位责任:按法规选用、三证一书定点购买、教育、报废、制度档案
11、使用劳保用品的一般要求:检查;不超限使用、合格产品、不能代替;按说明书使用
12、安全评价包括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安全现状综合评价和专项安全评价。
13、安全预评价根据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危险及有害因素识别、危险度评价和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14、安全验收评价在建设项目竣工试生产运行正常后、正式投产前进行。设备设施装置实际运行状况检测考察找出项目投产后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和建议。运用系统安全工程原理和方法。
15、安全现状综合评价:针对某一单位总体或局部生产经营活动的安全现状进行评价。
16、专项安全评价是针对某一活动或场所,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的安全评价。剧毒化学品获得营业执照必须。
17、安全评价的程序:准备、危险辨识、定性定量评价、安全对策措施、结论及建议、编制报告
18、危险有害因素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共分6大类37项: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心理生理性、行为性、其他。参照事故类别进行分类,共20类。
19、危险有害因素常用的辨识方法:直观经验分析法(如对照、经验法和类比法)和系统安全分析法(如事件树、事故树等)20、危险控制顺序:消除-预防-减少-隔离-联锁-警示。
1、重大危险源:长期或临时地生产、使用、搬运或储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其临界量的单元(包括设施和场所)
2、评价单元一般以生产工艺、工艺装置、物料的特点和特征与危险有害因素的类别、分布有机结合进行划分。
3、常用的安全评价方法有:定性(安全检查表、专家现场询观察问法、因素图分析法、事故引发和发展分析、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危险可操作性研究等)、定量(分为概率风险、伤害范围、危险指数评价法)
4、安全预评价报告格式:封面、预评价资质证书影印件、著录基、目录、编制说明、前方、正文、附件、附录。
5、安全验收评价(为企业服务,为政府服务),报告格式同上。
6、安全现状评价报告格式:前言、目录、项目概述、程序和评价方法、危险性预先分析、危险度与危险指数分析、事故分析与重大事故的模拟职业卫生现状评价、对策与建议、评价结论共8章
7、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GB18218-2000适用:危险物質生产、使用、贮存和经营企业或组织,不适用:核设施和加工放射性物质的工厂、军事设施、采掘业、危险物质的运输。
8、重大危险源的评价依据是物质的危险特性及其数量。
9、单元是指一个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工厂的眀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10、分类: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和贮存区重大危险源两种。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分为四类(爆炸性物质、易燃物质、活性化学物质、有毒物质)142种。
11、风险评价是重大危险源控制的重要内容。
12、燃烧爆炸性危险物质可为7类:爆炸性物质、气体燃烧性物质、液体、固体、自燃、遇水易燃、氧化性物质。
13、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由以下组成:重大危险源的辨识、评价、管理、报告、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14、我国重大危险源监控为4级。
15、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建立重大危险源宏观监控信息网络,实施重大危险源的宏观监控与管理。
16、重大危险源的监督管理工作主要由区县一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进行。
17、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抢救受害人员、迅速控制事态、消除危害后果恢复现场、查清事故原因评估危害程度。
18、事故应急救援的特点:不确定性、突发性、复杂性、后果影响易猝变激化放大。
19、事故应急管理包括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4个阶段。
20、准备阶段:应急体系建立、有关部门和人员职责的落实、预案编制、应急队伍建设、应急设备与物资准备维护、预案的演练、与外部应急力量的衔接。
1、响应阶段:报警与通报、人员疏散、急救与医疗、消防和工程抢险措施、信息收集与应急决策、外部求援。
2、恢复阶段:事故发生后进行。首先使事故影响区域恢复到相对安全的基本状态然后逐步恢复到正常状态。
3、应急体系由组织体制、动作机制、法制基础和应急保障系统4部分组成。
4、组织体制:管理机构、功能部门、应急指挥、救援队伍。
5、动作机制:统一指挥、分组响应、属地为主、公众动员。
6、法制基础:法律(紧急状态法)、规章(应急管理条例)、政府令、标准
7、保障系统:信息通讯、物资装备、人力资源、经费财务
8、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应根据事故的性质、严重程度、事态发展趋势和控制能力实行分级响应机制。响应级别通常分3级:一级紧急情况:利用所有部门一切资源;二级:两或更多部门响应;三组:一个部门
9、应急响应程序:接警、响应级别确定、应急启动、救援行动、应急恢复和应急结束。
10、现场指挥系统模块化结构由指挥、行动、策划、后勤、资金/行政5个核心应急响应职能组成。
11、事故应急预案的作用:明确应急救援范围和体系、有利于及时响应、成为各类突发重大事故应急基础、超过应急能力便于与上级应急部门协调、利于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12、应急预案可为3个层次:综合预案、专项预案、现场预案(含单项预案——大型公众聚集活动)
13、预案基本结构1+4:一个基本预案加上应急功能设置、特殊风险管理、标准操作程序和支持附件。
14、一个完整的应急预案的文件体系可包括预案、程序、指导书、记录等,是一个4级文件体系。
15、编制过程:成立编制小组-危险分析和应急能力评估-编制预案-评审与发布-实施
16、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还应确保预案的批准、实施和维护。
17、重大事故应急预案核心要素共6个一级要素:方针与原则、应急策划、应急准备、应急响应、现场恢复、预案管理与评审改进。
18、应急策划包括危险分析、资源分析、法律法规要求。
19、应急准备包括:机构与职责、应急、教育训练与演习、互助协议。
20、应急响应的核心功能和任务:接警与通知、指挥与控制、警报和紧急公告、通讯、事态监测与评估、警戒与治安、人群疏散与安置、医疗与卫生、公共关系、应急人员安全、消防和抢险、泄漏物控制。
1、预案演练的类型:桌面演练、功能演练和全面演练。
2、桌面演练:按预案及标准工作程序,讨论紧急情况时采取行动。仅限于有限的应急响应和内部协调。事后口头评论形式收集参演人员建议,并提交简短的书面报告。
3、功能演练:针对某项应急响应功能或其中某些应急响应行动。检验应急人员以及应急体系的策划和响应能力。事后除口头评论外,还应向地方提交有关演练活动的书面汇报,提出改进建议。
4、全面演练:针对应急预案中全部或大部分应急响应功能,检验评价应急组织应急运行能力。事后除口头评论、书面汇报外,还应提交正式的书面报告。
5、应急演练的参与人员共5类:参演人员、控制人员、模拟人员、评价人员、观摩人员。
6、建立应急演练策划小组是成功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工作的关键。参演人员不得参加策划小组,更不能参与演练方案的设计。
7、综合性应急演练过程可划分为:准备、实施、总结3阶段。
8、演练结果评价:不足项、整改项、改进项。
9、不足项:应急准备缺陷、可能导致事件发生时不能确保组织体系有能力采取合理应对措施保证公众安全健康。应在规定时间内予以纠正。
10、整改项:应急准备缺陷、单独不可能造成影响。在下次演练前予以纠正。
11、改进项:应急准备过程上应予改善的问题。不会对人员安全与健康产生严重影响,视情况予以改进,不必一定要求纠正。
12、职业危害因素分类:按来源分为生产工艺过程、劳动过程、生产环境;按性质分为环境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与职业有关的其他因素、其他因素。
13、职业性危害因素: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过程中、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害从业人员健康的因素。
14、法定职业病共10类115种。10类:尘肺、职业性放射性疾病、化学因素所致职业中毒、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眼病、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职业性肿瘤、其他职业病。
15、生产过程中生产或使用的有毒物质称为生产性毒物。
16、非电离辐射:射频辐射、红外线、紫外线、激光。电离辐射:X线
17、白内障:红外线;电光性眼炎:紫外线;白血病:电离辐射。
18、异常气象条件:高温作业、高温强热辐射、高温高湿;其他异常气象条件指低温作业、低气压作业等。
19、成年妇女禁忌参加连续负重,禁忌每次负重超过20kg,间断负重超过25kg.20、禁止安排女职工从事矿山、井下、国家规定的第IV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其他禁忌从事的劳动。
1、危险化学品登记注册工作由国家化学品登记注册中心承担。
2、职业病发生与生产过程和作业环境有关,还受个体的特性差异影响。
3、职业病取决条件:有害因素的性质、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量、人体的健康状况。
4、职业卫生调查分为职业卫生基本情况调查、专题调查和事故调查3类。
5、职业性危害因素接触评定是通过询问调查、环境监测与生物监测等方法,对接触职业性危害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
6、职业性危害因素的危险度评定是对危害因素的危害作用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和认定,多大剂量下、何种条件下可能对接触者健康造成损害,并估测在一般条件下可能对接触者健康造成损害的几率和程度。
7、职业接触限值是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限制量值,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过程中长期反复接触对机体不引起急性或慢性有害健康影响的容许接触水平。化学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可分为: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最高容许浓度、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三类。
8、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8小时工作日的平均容许接触水平。
9、最高容许浓度:工作地点、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均不应超过的有毒化学物质的浓度。
10、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一个工作日内,任何一次接触不得超过15分钟时间加权平均的容许接触水平。
11、建设项目分为一般职业病危害建设项目和严重职业病危害建设项目。
12、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分为:预评价、控制效果评价、防护设施设计卫生审查。
13、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组根据6项指标:急性毒性、致密性、容许浓度、急性中毒发病状况、慢性中毒患病状况、慢性中毒后果。常见毒物有56种。
14、生产性粉尘危害程度分级指标: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工人接触时间肺总通气量,粉尘浓度超标倍数。II级以上危害级别的作业场所,要求做出改进计划,限期整改甚至停产。
15、粉尘引起的职业病危害有全身中毒性、局部刺激性、致癌性、变态反应性、尘肺等疾病。
16、露天矿作业防尘措施:湿式钻孔或干式捕尘、确保全面通风的主风扇连续运转、加强对司机室的防护。
17、井下防尘措施:保证作业面足够的通风量、湿式凿岩、入风巷道回风巷道设水幕。
18、职业癌有8种:石棉、联苯胺、苯、氯甲甲醚、砷、氯乙烯、焦炉逸散物、络酸盐所致癌症。
19、高温作业分级按工作地点WBGT指数(湿球黑球温度)和接触高温作业的时间将其分为4级,级别越高强度越大。WBGT>或=25℃为高温作业。
20、高温作业:工作场所胡生产性热源,其散热量大于23W/㎡.h或84kJ/m3.h的车间;或当室外实际出现本地区通风室外计算温度时,工作场所的气温高于室外2℃或2℃以上的作业。
1、建设项目竣工后,在试运行期间应当对职业病防护设施运行情况和工作场所危害因素进行监测,并在试运行6个月内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2、有害作业分级评价是对环境接触水平与影响危害产生的主要接触条件进行的综合评价。目的是对有害作业进行监督管理及时有效地采取预防措施,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
3、决定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健康影响的主要有接触水平和接触时间。
4、多数有毒物质的卫生标准限值以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和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规定。
5、毒物危害程度级别分为四级:极度危害、高度、中度、轻度危害。有毒作业分级为5级:0级(安全作业)1-4级(轻、中、高、极度危害作业)
6、噪声作业危害级别为为5级(同毒物作业)接触噪声超过115dB(A)的作业无论时间长短均为IV级。
7、影响噪声对机体作用的因素中最重要的是声压级大小。
8、作业环境监测依据国家发布的各类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采样与检测规范进行。
9、职业健康监护内容:职业卫生教育与培训、职业健康检查、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从业人员健康监护信息管理。
10、在卫生行政部门中建立职业病危害项目的申报制度。
11、职业病危害职业病危害申报要求:用人单位在新改扩项目竣工验收之日起30日内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后因工艺技术材料等变更导致所申报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相关内容改变的应在变更后30日内向原申报机关申报变更内容;终止生产经营时应向原申报机关办理申报注销手续。
12、申报内容:用人单位基本情况、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产生危害因素的生产技术工艺材料、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应急求援设施。
13、用人单位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卫生行政部门收到申报材料后5日内出具回执。
14、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负责。职业病报告实行以地方为主逐级上报的办法,一律由所在地区的卫生监督机构统一汇总上报。
15、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指为建立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和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所制定的一系列相互联系或相互作用的要素。包括影响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的重点活动与职责以及绩效测量的方法。
16、体系的运行模式系统思想最主要的是PDCA概念(策划、实施、评价、改进)
17、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基本要素(据ILO-OSH2001导则):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组织、计划与实施、检查与评价、改进措施。
18、组织的目的是要求生产经营单位为正确有效地实施与运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及其要素而确立和完善组织保障基础。组织的内容:机构与职责、培训及意识与能力、协商与交流、文件化、文件与资料控制、记录与记录管理。
19、计划与实施包括:初始评审、目标、管理方案、运行控制、应急预案与响应。
20、初始评审过程主要包括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两项工作。
1、改进措施主要包括纠正与预防措施和持续改进两方面。
2、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必须包括:承诺守法、承诺持续改进职业健康安全绩效和事故预防、保护员工健康安全。
3、管理者代表的职责:建立实施保持和评审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定期向最高管理层报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绩效、推动企业全体员工参加管理活动。
4、管理方案应阐明做什么事、谁来做、什么时间做。
5、应急预案与响应的目的是确保生产经营单位主动评价其潜在事故与紧急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应急的需求,制定相应的应急计划、应急处理的程序和方式,检验预期的响应效果,并改善其响应的有效性。
6、开展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活动时应考虑:常规与非常规活动、所有进入作业场人员的活动、作业场所内所有设备。
7、检查与评价的目的是要求生产经营单位定期或及时地发现体系运行过程或体系自身存在的问题,并确定问题产生的根源或需要持续改进的地方。检查与评价主要包括:绩效测量与监测、事故事件与不符合的调查、审核、管理评审四项。
8、绩效测量包括主动与被动测量两个方面。主动测量应做为一种预防机制。
9、通过绩效测量与监测,得到事故、事件、不符合的信息。
10、管理评审时间的确定:生产经营单位的最高管理者依据自己预定的时间间隔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进行评审。
11、生产经营单位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审核的主要对象:自身的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程序及作业场所的条件和作业规程,适用的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12、持续改进是指不断消除降低或控制各类职业健康安全危害和风险。
13、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包括:学习与培训、初始评审、体系策划、文件编写、体系试运行、评审完善。
14、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审核是指依据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及其他审核准则,对用人单位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符合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的活动,以便找出受审核方管理体系中存在的不足,使受审核方完善其体系,从而实现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的不断改进,达到对工伤事故及职业病的有效控制的目的,保护员工及相关方的安全和健康。
15、体系审核分为内部审核和外部审核两种,内部审核又称为第一方审核,外部审核又分为第二方审核及第三方审核。
16、第一方审核:由用人单位的成员或其他人员以用人单位的名义时行。自我检查、自我纠正、自我完善,主要依据自身的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
17、第二方审核:由与其有利益关系的相关方审核
18、第三方审核:由与其无利益关系的第三方机构依据特定的准则,按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以认证为目的为认证审核„„
19、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程序:申请及受理、审核的策划及审核准备、审核的实施、纠正措施的跟踪与验证、证后的监督与复评。20、证后监督包括监督审核和管理。
1、安全生产监察的各类:一般、专门监察。
2、一般监察是对企业日常生产活动常规的全面监察。方式:不定期、按安全生产检查考核标准进行系统的检查和评定、根据举报。基本内容:安全管理、安全技术、安全教育培训、隐患治理、伤亡事故调查、职业危害管理。
3、专门监察针对专项问题进行,包括:三同时、特种设备、劳动防护用品、特种作业人员、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严重有害作业场所。4、1999年12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成立。垂直管理、分级监察。
5、煤矿安全监察体制的特点:加强执法监督,由国家对煤矿安全实行监察;政企分开,按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改革现行煤矿安全监察体制;把安全管理和安全监察分开实行垂直管理。
6、煤矿安全监察方式:视时监察、重点监察、一般监察、特殊监察。
7、煤矿安全监察的内容:查思想、制度、安全设施、事故隐患、事故处理(五查),看被监察的企业是否符合有关法律法规标准的规定要求。
8、特种设备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超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等。
9、我国对特种设备实施安全监察制度,特点:强制性、体系性、责任追究性。内容: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管理体制、行政许可、监督检查、事故处理和责任追究等。10、2003年2月19日《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件》颁布。是一部全面规范特种设备的生产(含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使用、检验检测及其安全监察的专门法规。
11、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体制:综合监督管理与专项安全监察相结合的工作体制。
12、条例中称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是指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及各级地方质量技术监督局。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内设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局(处、所)
13、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法规体系:“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相关标准及技术规定”5个层次。法律:安全生产法、劳动法、产品质量法和商品检验法;行政法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14、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制度:特种设备市场准入制度和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查制度。实施从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验、修理、改造7个环节全过程一体化的监督检查。
15、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的方式与内容:
16、行政许可制度,特种设备实施市场准入制度和设备准用制度。
17、监督检查制度,手段:通过检验发现其在设计制造安装维修改造中影响产品安全性能的质量问题;通过分析事故发生情况和定期检查发现的问题,用行政执法的手段纠正违法违规行为;通过广泛宣传提高全社会的安全意识和法规意识;发挥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加大对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
18、事故应对措施,做好事故预防同时,将危机处理机制的建立作为安全监察工作的重要内容。危机处理机制包括:事故应急处理预案、组织和物资保证、技术支撑、人员的救援、后勤保障、建立与舆论界可按的互动关系等。
第四篇:2017年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事故案例分析考点总结
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事故案例分析经典总结
1、物体打击
2、车辆伤害
3、机械伤害
4、起重伤害
5、触电
6、淹溺
7、灼烫
8、火灾
9、高处坠落
10、坍塌
11、冒顶片帮
12、透水
13、放炮
14、火药爆炸
15、瓦斯爆炸
16、锅炉爆炸
17、容器爆炸
18、其它爆炸
19、中毒和窒息
20、其他伤害 幻灯片3
二、事故预防对策的基本要求:
1、预防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险有害因素; 2、排除工作场所的危险和危害因素;
3、处置危险和危害物并降低到国家标准规定的限值内; 4、预防生产装置失灵和操作失误产生的危险和危害因素; 5、发生意外事故时,为遇险人员提供自救和施救条件。
三、选择预防对策原则: 针对性、可操作性和经济合理性。
四、事故预防优先原则: 消除、预防、减弱、隔离、连锁、警告
五、控制危险、危害因素的对策: 1、改进工艺过程、机械化、自动化; 2、设置安全装置; 3、预防性的机械强度试验; 4、电气安全对策;
5、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和计划检修; 6、工作地点的布置与整治; 7、个人防护用品。幻灯片4
六、报告事故的内容: 1、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2、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 3、事故的简要经过;
4、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5、已经采取的措施; 6、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七、事故调查的程序: 1、成立事故调查组; 2、事故现场抢救、处理; 3、事故有关物证的搜集; 4、事故事实材料搜集; 5、事故人证材料的搜集; 6、事故现场摄影、录像; 7、事故现场图的绘制; 8、事故原因分析; 9、编写事故调查处理报告; 10、事故调查处理结案归档。幻灯片5
八、事故分析
直接原因:物的不安全状态 1、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缺陷; 2、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 3、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缺少或有缺陷; 4、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 直接原因:人的不安全行为: 1、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 2、造成安全装置失效; 3、使用不安全设备; 4、手代替工具操作; 5、物体存放不当; 6、冒险进入危险场所; 7、攀、坐不安全位置; 8、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
9、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查、调整、焊接、清扫; 10、有分散注意力的行为; 11、未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12、不安全装束;
13、对易燃易爆等危险品处理错误。间接原因:
1、技术和设计上有缺陷; 2、教育培训不够; 3、劳动组织不合理;
4、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和指导错误; 5、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健全;
6、没有或不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 7、其它。幻灯片6
九、事故教训:
1、是否贯彻落实了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
2、是否制定了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
3、是否制定了合理的安全技术措施;
4、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防范措施执行是否到位;
5、安全培训教育是滞到位,职工安全意识是否到位;
6、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是否到位;
7、企业负责人是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
8、是否存在官僚和腐败现象;
9、是否落实了有关三同时的要求;
10、是否有合理有效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和措施。幻灯片7 经典答案
问题一 事故原因(事故性质的原因)
1、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不落实整改措施,不重视安全工作,忽视安全管理; 2、违章指挥、违章操作; 3、人员未经专业培训; 4、作业现场混乱;
5、有关部门未督促企业落实整改措施; 6、设备未经检验。问题二 事故责任
1、主管生产负责人、违章指挥;
2、操作人员无证上岗(或未经专业培训或违章作业);
3、安全负责人未制止违章行为(发现违章行为者未制止违章行为); 4、法定代表人没有认真履行职责,对事故隐患没有认真整改。幻灯片8 经典答案
问题三 整改防范措施(教训)
1、加强安全生产管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2、杜绝违章指挥、违章操作; 3、加强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 4、有关部门加强安全生产监管;
5、采取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措施加大投入(换成经典答案五); 6、制定并落实应急预案。幻灯片9 经典答案 问题四
参照GB16441-1986分析存在的危害因素及存在于哪个作业中? 九大类(红字+蓝字)
其他伤害:滑倒、摔伤、摔伤等。
问题五
为杜绝或减少事故的发生,应该采取哪些有效的安全对策措施:? 1、应选用本质安全性能好的相关装备; 2、在设备上安装安全防护装置; 3、工人应严格执行XX操作规程;
4、配备防止XX事故伤害的必要的防护用品;
5、加强对设备的检查、维护、保养工作,发现设备有问题及时进行维修; 6、加强员工的安全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7、制定针对XX事故的应急预案。幻灯片10 经典答案
问题六
应配备的救援设备
1、通讯设备 2、报警设备 3、个体防护设备
4、相关数据及所需技术资料 5、各种急救和救援设备
问题七
应急程序应用包括哪些内容 1、可能出现的灾害各类; 2、明确可能发生灾害的装置、设备或场所及灾害的后果; 3、重点预防部位的防灾器材配备相关数据及所需技术资料; 4、灾害应急机构及有关人员的职责; 5、灾害初起时立即采取的措施; 6、对内警报、对外通报和联络; 7、疏散组织不同风向时的疏散路线; 8、重要记录和设备的保护及危险物品的处理; 9、救灾过程中应急人员应佩戴的防护用品;
10、应急期间的必要信息、装置布置图、危险物质数据、作业指导书、联络电话号码等。幻灯片11 经典答案
问题八
应急准备的不足 1、员工应急教育不够或培训不足; 2、预案应急演练不足;
3、应急救援器材不足或防毒面具不够或防护面具不足;
4、未确保应急救援器材有效或应急救援器材不好使、陈旧不好用; 5、应急组织权限不明确或没有统一指挥或部门职责分工不明确。问题九
事故中人员紧急疏散、撤离应包括的内容 1、撤离的方式、方法;
2、抢救人员在撤离前、撤离后的报告;
3、周边区域的单位社区人员疏散的方式、方法或事故现场人员清点或非事故现场人员紧急疏散的方式、方法; 幻灯片12 经典答案
问题十
事故调查取证中主要资料和证据 1、发生事故单位名称和发生时间;
2、肇事者和受伤害者的自然情况(如姓名、性别、年龄、健康状态、身份证),技术背景资料、安全教育及考核记录; 3、事故发生当天肇事者和受伤害者工作情况; 4、事故发生地点内设备、物料位置图; 5、设备损坏情况,现场残留物,破损部件描述;
6、肇事者和受伤害者受伤情况描述,现场采取的救护(或应急)措施; 7、肇事者和受伤害者所在岗位安全操作规程(或作业规程、操作规程),相关 安全管理制度。
问题十一
技术上的问题和措施
1、摘录题干,去掉杂物,罗列条目;
2、将上述罗列条目取反。问题十二
事故报告内容
问题十三
该厂应针对哪些重大事故风险编制应急救援预案 答案:九+六
(红字+蓝字)幻灯片13 经典答案
问题十四
指出该厂在编制和预案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五个答题技巧 1、审清题目,明确考点;明确问的是什么,关键词:并、性质、与
注意隐蔽的含义:有关责任人的错误事实。
2、涵盖要点,有的放失
关键词:故意、责任、之内。3、避重就轻,合理用时;
先看问题,再看题干。4、宁滥勿缺,查遗补漏;
5、字迹工整,卷面整洁。幻灯片14 单项选择题的答题技巧
本技巧只适用于不会答或不明确的情况:
1、如果四个条案中有三个与安全无关,只有一个有关,那么答案就是这个有关 的; 2、数字题:一般不是最大值和最小值;
3、四个答案中三个长,一个短取短的;三个短,一个长,取长的;
4、选项中有三个很熟悉,一个不熟悉,又无法确定熟悉的是不是答案,取不熟 悉的; 5、选项中有三个不很熟悉,一个很熟悉,又无法断定不熟悉的不是答案,取不 熟悉的; 6、选项中有三个是通用术语,一个是安全术语,取安全术语; 7、四个答案都很长,通常在前两个里;
8、大多数题目都完成以后,个别实在不会,可以考虑观察项的大致分布,曲线 分布; 最后的办法:猜
切记:不要空着不答。幻灯片15 案例分析新思维
案例题,熟记以下内容,没有东西可写时可先把下列内容合适的部分写在试卷上。
1、事故类型分析 :记住 GB6441-86 的20类。以下口诀是为了帮助记忆,并非 严格的分类!
一个打击(物体打击)
三个伤害(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四个煤矿(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
五个爆炸(火药爆炸、瓦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它爆炸)五个常见(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一个中毒和窒息 一个其他伤害 幻灯片16
2、事故性质分析 :责任事故和非责任事故
3、事故原因分析 : 1)直接原因(人、物、环)
2)间接原因(技术、教育、管理、人的身体、精神)
3)主要原因(对事故发生起主要作用的原因,可能是直接原因,也可能是间接 原因)
4、事故责任分析 :
1)直接责任者(一般来讲“三违”者,都属于直接责任者)
2)领导责任者(一般来讲违反《安全生产法》第17条的内容者属于领导责任者)3)主要责任者(一般来讲,谁离事故越近,谁就是主要责任者)
在实际案例分析中,往往还会用到以下描述责任者的词语(因为以上分类并不能概括所有责任者):
重要责任者、次要责任者、一般责任者,可将这几个词语用在以上三类责任者的前面,例如:重要领导责任。
5、事故教训分析 :从3E的角度分析。即:
1)安全工程技术 2)安全教育 3)安全法治(或安全管理)
第五篇:2015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试题解析汇总
好学教育:http://www.xiexiebang.com/UVHbBB
更多精品备考资料及资讯好学-安全工程师交流群:345656170 一.单项选择题
1.【2013年真题】复杂分解爆炸类可爆物的危险|生较简单分解爆炸物稍低,其爆炸时伴有燃烧现象,燃烧所需的氧由本身分解产生。下列危险化学品中,属于这一类物质的是()。A.乙炔银 B.可燃性气体 C.叠氮铅 D.梯恩梯 【答案】D。
【解析】危险化学品的爆炸可按爆炸反应物质分为简单分解爆炸、复杂分解爆炸和爆炸性混合物爆炸。复杂分解爆炸类可爆物的危险性较简单分解爆炸物稍低。其爆炸时伴有燃烧现象,燃烧所需的氧由本身分解产生。例如梯恩梯、黑索金等。
2.【2012年真题】《常用化学危险品储存通则》(GB 15603--1995)规定,危险化学品露天堆放,应符合防火、防爆的安全要求,爆炸物品、一级易燃物品和()物品不得露天堆放。A.强氧化性 B.遇湿易溶 C.遇湿燃烧 D.强腐蚀性 【答案】C。
【解析】危险化学品露天堆放,应符合防火、防爆的安全要求,爆炸物品、一级易燃物品、遇湿燃烧物品和剧毒物品不得露天堆放。
3.【2013年真题】关于化学品火灾扑救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扑救爆炸物品火灾时,应立即采用沙土盖压,以减小爆炸物品的爆炸威力 B.扑救遇湿易燃物品火灾时,应采用泡沫、酸碱灭火剂扑救
好学教育 – 用户体验最好的O2O学习的平台
好学教育:http://www.5haoxue.net
C.扑救易燃液体火灾时,往往采用比水轻又不溶于水的液体用直流水、雾状水灭火 D.易燃固体、自燃物品火灾一般可用水和泡沫扑救,只要控制住燃烧范围,逐步扑灭即可 【答案】D。
【解析】特殊化学品火灾扑救的注意事项如下:①扑救气体类火灾时,切忌盲目扑灭火焰,在没有采取堵漏措施的情况下,必须保持稳定燃烧。②扑救爆炸物品火灾时,切忌用沙土盖压,以免增强爆炸物品的爆炸威力。③扑救遇湿易燃物品火灾时,绝对禁止用水、泡沫、酸碱等湿性灭火剂扑救。④扑救易燃液体火灾时,比水轻又不溶于水的液体用直流水、雾状水灭火往往无效,可用普通蛋白泡沫或轻泡沫扑救;水溶性液体最好用抗溶性泡沫扑救。⑤扑救毒害和腐蚀品的火灾时,应尽量使用低压水流或雾状水,避免腐蚀品、毒害品溅出;遇酸类或碱类腐蚀品最好调制相应的中和剂稀释中和。⑥易燃固体、自燃物品火灾一般可用水和泡沫扑救,只要控制住燃烧范围,逐步扑灭即可。
4.【2012年真题】人体吸入或经皮肤吸收苯、甲苯等苯系物质可引起刺激或灼伤。苯、甲苯的这种特性称为危险化学品的()。A.腐蚀性 B.燃烧性 C.毒害性 D.放射性 【答案】A。
【解析】强酸、强碱等物质能对人体组织、金属等物品造成损坏,接触人的皮肤、眼睛、肺部和食道等时,会引起表皮组织坏死而造成灼伤。内部器官被灼伤后可引起炎症,甚至会造成死亡。
5.【2012年真题】有些危险化学品可通过一种或多种途径进入人体内,当其在人体累积到一定量时,便会扰乱或破坏肌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性或持久性的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预防危险化学品中毒的措施有多种,下列措施中,不属于危险化学品中毒事故预防控制措施的是()。A.替代 B.联锁 C.变更工艺 D.通风 【答案】B。
【解析】目前,危险化学品中毒事故采取的主要措施是替代、变更工艺、隔离、通风、个体防护和保持卫生。
好学教育 – 用户体验最好的O2O学习的平台
好学教育:http://www.5haoxue.net
6.【2013年真题】某石油化工企业在A省B市C县一天然气生产矿井发生井喷。井喷后作业人员应急处置不当。含有H:S的有毒气体向下风向扩散,造成周围群众13人死亡,105人急性中毒。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493号),负责组织此次事故调查的是()。A.国务院 B.A省人民政府 C。B市人民政府 D.c县人民政府 【答案】A。
【解析】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含30人)死亡,或者100人以上(含100人)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或者1亿元以上(含1亿元)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逐级上报至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较大事故逐级上报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一般事故上报至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特别重大事故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分别由事故发生地省级人民政府、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负责调查。
7.【2012年真题】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下列关于生产安全事故调查组的人员构成、主要工作程序与任务、责任和权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事故调查实行“政府领导、专家负责”的原则 B.事故调查组的职责应包括事故防范措施的落实 C.必要时,调查组可以直接组织专家进行技术鉴定 D.较大事故调查组的成员组成应包括事故发生单位技术人员 【答案】C。
【解析】生产安全事故调查组的人员构成、主要工作程序与任务、责任和权力:①事故调查工作实行“政府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②特别重大事故以下等级事故,事故发生地与事故发生单位不在同一个县级以上行政区域的,由事故发生地人民政府负责调查,事故发生单位所在地人民政府应当派人参加。③事故调查组履行的职责包括:查明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人员伤亡情况及直接经济损失;认定事故的性质和事故责任;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总结事故教训,提出防范和整改措施;提交事故调查报告。④事故调查中需要进行技术鉴定的,事故调查组应当委托具有国家规定资质的单位进行技术鉴定。必要时,事故调查组可以直接组织专家进行技术鉴定。
8.【2012年真题】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下列关于生产安全事故调查组的人员构成、主要工作程序与任务、责任和权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事故调查实行“政府领导、专家负责”的原则 B.事故调查组的职责应包括事故防范措施的落实 C.必要时,调查组可以直接组织专家进行技术鉴定
好学教育 – 用户体验最好的O2O学习的平台
好学教育:http://www.5haoxue.net
D.较大事故调查组的成员组成应包括事故发生单位技术人员 【答案】C。
【解析】生产安全事故调查组的人员构成、主要工作程序与任务、责任和权力:①事故调查工作实行“政府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②特别重大事故以下等级事故,事故发生地与事故发生单位不在同一个县级以上行政区域的,由事故发生地人民政府负责调查,事故发生单位所在地人民政府应当派人参加。③事故调查组履行的职责包括:查明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人员伤亡情况及直接经济损失;认定事故的性质和事故责任;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总结事故教训,提出防范和整改措施;提交事故调查报告。④事故调查中需要进行技术鉴定的,事故调查组应当委托具有国家规定资质的单位进行技术鉴定。必要时,事故调查组可以直接组织专家进行技术鉴定。
二、多项选择题
1.【2010年真题】作业场所监督检查是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一种重要形式,作业场所监督检查的内容一般包括()。A.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B.安全培训和持证上岗 C.职业危害和劳动保护 D.党风廉政和效能监察 E.安全管理和事故处理 【答案】ABCE。
【解析】监督检查用人单位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标准的情况。检查有关许可证的持证情况,有关会议记录,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安全管理人员配备情况,安全投入,安全费用提取等
2.【2013年真题】某民爆企业发生乳化炸药爆炸事故,造成厂房倒塌,设备损毁,多人伤亡。在对该起事故进行调查处理过程中,下列收集现场有关物证的做法中,正确的有()。A.收集现场破损部分件及碎片 B.标注残留物、致害物的位置 C.清理有害物质时采取保护证据措施 D.清除物证粘附的危险介质 E.收集证人证言 【答案】ABC。
【解析】《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规定,现场物证包括:破损部件、碎片、残留物、致害物的位置等。在现场搜集到的所有物件均应贴上标签,注明地点、时问、管理者。所有物件应保持原样,不准冲洗擦拭。对健康有危害的物品,应采取不损坏原始证据的安全防护措施。
3.【2012年真题】某年4月12日,施工队长王某发现提升吊篮的钢丝绳有断股,要求班长张某立即更换。次日,班长张某指派钟某更换钢丝绳,继续安排其他工人施工。钟某为追求进度,擅自决定先把7名工人送上6楼施工,再换钢丝绳。当吊篮接近4层时钢丝绳断裂,造成3人死亡。下列安全生产事故责任认定
好学教育 – 用户体验最好的O2O学习的平台
好学教育:http://www.5haoxue.net
中,正确的有()。A.钟某是事故直接责任者 B.王某负有事故的领导责任 C.王某是事故直接责任者 D.张某是事故直接责任者 E.钟某负有事故的领导责任 【答案】AB。
【解析】施工队长王某负责工地的领导工作,造成事故应负事故的领导责任。钟某为追求进度,擅自的决定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所以钟某是事故的直接责任者。
4.【2010年真题】我国实行特种设备安全全过程一体化监察制度,该制度包括()等环节的监察。A.设计和制造 B.安装和使用 C.检验和修理 D.登记和备案 E.回收和报废 【答案】ABC。
【解析】目前,对特种设备的安全监察,主要建立两项制度:①特种设备市场准人制度;②从设计、制造、安全、使用、检验、修理、改造7个环节全过程一体化的监察制度。
5.【2011年真题】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从伤亡事故性质方面认定,生产安全事故可分为()。A.自然事故 B.技术事故 C.责任事故 D.管理事故 E.意外事故 【答案】AC。
【解析】通过事故调查分析,对事故的性质要有明确结论。其中对认定为自然事故(非责任事故或者不可抗拒的事故)的可不再认定或者追究事故责任人;对认定为责任事故的,要按照责任大小和承担责任的不同分别认定直接责任者、主要责任者、领导责任者。
6.【2012年真题】某钢厂在出钢水过程中,由于钢包内有雨水,熔融的钢水在进入钢水包后,发生了剧烈爆炸,造成8死5伤的严重后果。该爆炸属于()。A.物理爆炸 B.化学爆炸 C.气相爆炸
好学教育 – 用户体验最好的O2O学习的平台
好学教育:http://www.5haoxue.net
D.液相爆炸 E.气液两相爆炸 【答案】BD。
【解析】物理爆炸现象是容器内高压气体迅速膨胀并以高速释放内在能量。化学爆炸现象是容器内的介质发生化学反应,释放能量生成高压、高温,其爆炸危害程度往往比物理爆炸现象严重。气相爆炸包括可燃性气体和助燃性气体混合物的爆炸、气体的分解爆炸和液体被喷成雾状物在剧烈燃烧时引起的爆炸。液相爆炸包括聚合爆炸、蒸发爆炸以及由不同液体混合所引起的爆炸。例如硝酸和油脂、液氧和煤粉等混合时引起的爆炸;熔融的矿渣与水接触或钢水包与水接触时,由于过热发生快速蒸发引起的蒸汽爆炸等。
好学教育 – 用户体验最好的O2O学习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