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0年安全工程师考点解析
2010年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考点解析
1、改进措施主要包括纠正与预防措施和持续改进两方面。
2、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必须包括:承诺守法、承诺持续改进职业健康安全绩效和事故预防、保护员工健康安全。
3、管理者代表的职责:建立实施保持和评审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定期向最高管理层报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绩效、推动企业全体员工参加管理活动。
4、管理方案应阐明做什么事、谁来做、什么时间做。
5、应急预案与响应的目的是确保生产经营单位主动评价其潜在事故与紧急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应急的需求,制定相应的应急计划、应急处理的程序和方式,检验预期的响应效果,并改善其响应的有效性。
6、开展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活动时应考虑:常规与非常规活动、所有进入作业场人员的活动、作业场所内所有设备。
7、检查与评价的目的是要求生产经营单位定期或及时地发现体系运行过程或体系自身存在的问题,并确定问题产生的根源或需要持续改进的地方。检查与评价主要包括:绩效测量与监测、事故事件与不符合的调查、审核、管理评审四项。
8、绩效测量包括主动与被动测量两个方面。主动测量应做为一种预防机制。
9、通过绩效测量与监测,得到事故、事件、不符合的信息。
10、管理评审时间的确定:生产经营单位的最高管理者依据自己预定的时间间隔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进行评审。
11、生产经营单位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审核的主要对象:自身的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程序及作业场所的条件和作业规程,适用的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12、持续改进是指不断消除降低或控制各类职业健康安全危害和风险。
13、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包括:学习与培训、初始评审、体系策划、文件编写、体系试运行、评审完善。
14、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审核是指依据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及其他审核准则,对用人单位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符合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的活动,以便找出受审核方管理体系中存在的不足,使受审核方完善其体系,从而实现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的不断改进,达到对工伤事故及职业病的有效控制的目的,保护员工及相关方的安全和健康。
15、体系审核分为内部审核和外部审核两种,内部审核又称为第一方审核,外部审核又分为第二方审核及第三方审核。
16、第一方审核:由用人单位的成员或其他人员以用人单位的名义时行。自我检查、自我纠正、自我完善,主要依据自身的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
17、第二方审核:由与其有利益关系的相关方审核
18、第三方审核:由与其无利益关系的第三方机构依据特定的准则,按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以认证为目的为认证审核„„
19、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程序:申请及受理、审核的策划及审核准备、审核的实施、纠正措施的跟踪与验证、证后的监督与复评。
20、证后监督包括监督审核和管理。
1、审核的策划及审核准备主要包括:确定审核范围、组成审核组、制定审核计划、编制审核工作文件。
2、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审核通常分为两个阶段,即第一阶段审核和第二阶段现场审核。第一阶段审核又由文件审核和第一阶段现场审核组成。
3、现场审核的重要结果是发现受审核方的职业健康安全重审体系存在的不符合事项。
4、认证证书有效期为3年,期满可通过复评获得再次认证。
5、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文件的结构,多数情况下采用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的方式。
6、审核活动需要建立并保持程序。
7、安全生产监督监察的基本特征:权威性、强制性、普遍约束性。
8、我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基本原则: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则、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预防为主、行为监察与技术监察相结合、教育与惩罚相结合。
9、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是国务院主管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的直属机构,也是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的办事机构。下设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10、工矿商贸企业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实行分级管理、分级负责。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负责管理的工矿商贸企业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并承担相应的行政监管责任,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地区工矿商贸企业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并承担相应的行政监管责任。
11、公安、交通、铁路、民航、水利、建设、国防科技、邮政、信息产业、旅游、质检、环保等国务院部门负责本行业和领域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并承担责任。
12、特种设备的安全监督管理、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考核、特种设备事故的调查处理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负责。
13、烟花爆竹安全监督管理: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负责监督烟花爆竹生产经营单位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情况,负责烟花爆竹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条件审查和生产安全许可证、销售许可证的发放工作,组织查处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单位,组织查处烟花爆竹安全生产事故;公安部负责烟花爆竹运输通证发放和烟花爆竹运输路线确定工作,管理烟花禁放工作,实施烟花爆竹厂点四邻安全距离等公共安全重审,侦查非法生产、买卖、储存运输、烟花爆竹的刑事案件,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拟订烟花爆竹的行业规划、产业政策和有关标准规范。
14、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负责作业场所的职业卫生的监督检查工作,组织查处职业危害事故和有关违法行为。卫生部负责拟订职业卫生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职业病的预防、检查和救治,负责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认定和职业卫生评价及化学品毒性鉴定工作。
15、安全生产监察人员职责:宣传、监督检查单位执行法律法规情况、发现违法行为有权制止责令改正停产停业整顿、重大事故隐患职业危害严重单位提出整改意见并报告、参加应急求援与事故调查处理、忠于职守坚持原则秉公执法、其他。
16、安全生产监察程序:监察准备、调查用人单位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标准的情况、调查作业现场、提出意见或建议、发出《安全生产监察指令书》或《安全生产处罚决定书》
17、安全生产监察方式:行为监察、技术监察。
18、行为监察主要包括监督检查用人单位安全生产的组织管理、规章制度建设、职工教育培训、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实施等工作。
19、技术监察是对物质条件的监督检查,包括三同时监察;用人单位现有防护措施与设施完好率、使用率的监察;个人防护用品质量配备与作用的星空对危险性较大的设备、危害性严重的作业场所和特殊工种作业的监察等。
20、技术监察多从设备的本质安全入手。
1、安全生产监察的各类:一般、专门监察。
2、一般监察是对企业日常生产活动常规的全面监察。方式:不定期、按安全生产检查考核标准进行系统的检查和评定、根据举报。基本内容:安全管理、安全技术、安全教育培训、隐患治理、伤亡事故调查、职业危害管理。
3、专门监察针对专项问题进行,包括:三同时、特种设备、劳动防护用品、特种作业人员、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严重有害作业场所。4、1999年12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成立。垂直管理、分级监察。
5、煤矿安全监察体制的特点:加强执法监督,由国家对煤矿安全实行监察;政企分开,按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改革现行煤矿安全监察体制;把安全管理和安全监察分开实行垂直管理。
6、煤矿安全监察方式:视时监察、重点监察、一般监察、特殊监察。
7、煤矿安全监察的内容:查思想、制度、安全设施、事故隐患、事故处理(五查),看被监察的企业是否符合有关法律法规标准的规定要求。
8、特种设备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超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等。
9、我国对特种设备实施安全监察制度,特点:强制性、体系性、责任追究性。内容: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管理体制、行政许可、监督检查、事故处理和责任追究等。10、2003年2月19日《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件》颁布。是一部全面规范特种设备的生产(含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使用、检验检测及其安全监察的专门法规。
11、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体制:综合监督管理与专项安全监察相结合的工作体制。
12、条例中称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是指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及各级地方质量技术监督局。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内设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局(处、所)
13、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法规体系:“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相关标准及技术规定”5个层次。法律:安全生产法、劳动法、产品质量法和商品检验法;行政法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14、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制度:特种设备市场准入制度和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查制度。实施从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验、修理、改造7个环节全过程一体化的监督检查。
15、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的方式与内容:
16、行政许可制度,特种设备实施市场准入制度和设备准用制度。
17、监督检查制度,手段:通过检验发现其在设计制造安装维修改造中影响产品安全性能的质量问题;通过分析事故发生情况和定期检查发现的问题,用行政执法的手段纠正违法违规行为;通过广泛宣传提高全社会的安全意识和法规意识;发挥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加大对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
18、事故应对措施,做好事故预防同时,将危机处理机制的建立作为安全监察工作的重要内容。危机处理机制包括:事故应急处理预案、组织和物资保证、技术支撑、人员的救援、后勤保障、建立与舆论界可按的互动关系等。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十大关系
安全生产管理是一项国家级的话题,上至党中央、国务院和有关部门下到企业班组施工第一线都在关注、过问。但是要做好这项工作决非易事,涉及方方面面。安全管理和劳动保护已经形成了一门新兴综合性学科。探索安全管理与相关工作的关系,对于把握安全管理,促进安全法规落实,揭示安全管理工作规律不无益处。笔者根据多年对建筑施工管理的体会,认为做好安全工作管理应处理好十大关系。建设工程教育网
1施工安全与企业信誉的关系
信誉是一种隐形效益,是企业多年经营后所获得的社会对企业的评价。施工安全是企业信誉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一个高信誉的企业必定是个安全工作做得完善的企业。因为信誉高是企业综合素质的反映,当然包括在安全方面的出色管理。建筑企业欲在当今市场中求发展,做好施工安全管理是极其重要的一环。创造信誉得靠人为,人的安全无保证,怎能去创信誉。企业要获得信誉,先要保证开创信誉人的安全。施工现场危机四伏,事故丛生,对内构成安全威胁,对外则自毁信誉。所以,企业领导在决策创信誉时必须重视安全工作。企业信誉是大局,而施工安全事关人命是大局的大局,二者不可偏废,更不可割裂。
2施工安全与效益的关系
施工企业存在的目的是要创效益,不创效益的企业必然走向倒闭。然而效益是人创造的,不维护好人的安全何谈效益,人不安全谁去创效益?人是世界上第一可宝贵的,是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而建筑施工安全就是要维护人的正当、正常、正确的生产劳动,进而创造效益。施工现场发生事故有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直接损失往往是看得见的,而间接损失是一种潜在的常常是情绪化了的,不仅将影响企业创效益,而且由此又可能引发祸不单行的恶性循环。
诚然,实现建筑施工安全不仅要订制度、抓管理,更重要的是要有一定的资金投人。一些项目经理对安全的资金投人容易视为额外负担,影响创效益。这是一种错觉。“防患于未然”是最简单的道理。建筑施工是人与材料、机械反复交往的过程。施工人员需要活动,每时每刻都有可能出现事故,除了要提高人的安全意识外,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是不可少的。须知必要的投人可以换来安全,可以换来队伍的稳定及顺利施工的局面,短期行为、得过且过的观念则会留下隐患,酿成事故。
安全施工的资金投人与创效益看似对立,实则统一,是为了更好地创效益。没有施工安全的先期投人,就不会有稳定的施工秩序,创效益将是一句空话。聪明的项目经理及企业管理人员必然将安全投人看成是生产上的必需,是维护企业效益的必然投人。
3施工安全与企业法人的关系
企业法人是第一责任者。在我们走向依法治理国家的形势下,建筑安全也将走向依法治理的轨道,因此,企业法人对本企业的安全负有全盘责任。根据“谁主管谁负责”的安全管理原则,企业法人对员工的生命安全负全责,在经营决策上必须顾及安全,把安全摆到企业运作的非常重要的位置。企业法人要明确自身的法律责任,这种法律责任意识的高低取决于法人本身素质的高低。建筑企业法人不仅要有相关的业务知识、学历、技能,而且要通晓依法管理企业的责任,在施工企业的申办程序中,一定要增加对企业法人法律意识的考察和制约力度。对国有施工企业法人采用任免制时,也要对任用法人的法律知识予以关注。企业虽然有主管安全的副经理、副厂长及安技部门,但依据法律来讲,法人作为第一责任人是任何人都替代不了的。
4施工安全与社会稳定的关系
社会稳定离不开政权稳定和人民生活的安定。这里暂不论及国家政权怎样稳固,只谈人民生活安定一则。生活安定包括人们在生产活动中的安全,这是构成社会稳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所以安全生产的社会意义是十分明显的。一项重大伤亡事故的出现必然会波及影响一个不小的群体的正常生活秩序,而频频出现事故,或是数人乃至多人出现伤亡事故,特别是重大伤亡事故,影响之大是难以估量的。如新疆克拉玛依某剧场的一场大火,数以百计的少年儿童葬身火海,在一个时期内影响了当地人民的正常生活秩序,波及方方面面,对当地社会的稳定无疑是一种负效应。一个地方政府的父母官或是一个企业的当家人在这种恶性事故面前如何妥善处理,就不是一纸公文所能解决得了的。所以安全工作事关人们身家性命,也事关国家大政方针的贯彻执行,关系人民是否能安居乐业。保证安全就是保护生产力,就是维护社会稳定。社会不稳定,国家就不安全;国家不安全,人民生活、企业发展的一切一切都将是一句空话。
5施工安全与企业职工的关系
职工是企业的主体,是企业赖以存在的支柱。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企业的职工代表大会对企业的人事任免、经营体制改革等方面负有一定的职责。这其中也包括职代会对企业的安全管理的职责。取代会有权对生产经营中的不安全状况提出意见直至监督整改。劳动法规定:“各级工会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劳动法还规定:“用人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劳动安全卫生制度,严格执行国家劳动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减少职业危害”。这些条款不仅是对职工的保护,也是职工维护自身安全的有力武器。企业职工要善于运用两种方式保护自身的安全。第一要正确运用法律;第二要用好安全防护设施。职工自身首先要提高生产中的安全意识,正确认识企业职工的主人翁地位。主人翁地位不仅是政治上的权益,也包括必备的安全防护技能和知识,不能妄自菲薄。在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的新时期,安全防护设施也在发展,职工正确使用安全防护设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对于职工也存在着不断丰富知识,适应新的技术发展的需要。新的机械设备、工具的出现也给操作工人提出了安全操作问题。安全与职工关系的重要环节是如何做好班组的安全管理工作。现代化生产往往是群体作业,按工种和工序编制班组。班组的安全管理优劣体现在工序实践中,决定于每个职工本身。所以,对企业来说,全面提高每个职工安全意识,做好每个职工的安全教育是促进企业安全管理的关键所在。这里有必要强调工程安全与职工安全的关系。只有职工安全了,创出安全工程才更有保障,这是一种互为因果的关系。从职工本身看要提高自身防护能力,如安全培训,健全各工种及特种工种考核培训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措施。
6施工安全与安全管理人员的关系
自从安全提到了施工生产、企业管理的议事日程后,施工工地、生产车间便设立了安全管理人员。安全员是企业安全的监督者,无论是兼职安全员还是专职安全员其责任都很重大,这个岗位与职工安全密切相关。安全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技术能力及安全管理的经验、责任心对所辖的范围关系重大,是落实、执行国家安全法规、企业安全制度、各工种工序的行为规范最具体的管理和监督层。安全管理人员必须是安全生产方面的行家里手,亦是执行法规、法纪的模范,还是遏止违章作业、蛮干、乱指挥的关口。企业选派基层安全管理人员不仅要从专业素质考核、认定,更重要的还要从企业发展的政治高度来考察确认。安全管理人员的政治、政策水平很重要,因为在安全人员实施管理中涉及到的内容很多,其中大量的工作是与操作员工、施工生产指挥人员打交道,有关领导应授予安全员有维护安全法规、法律的裁决权、制约权。生产管理上,目前有很多现场存在轻长远重眼前、轻安全重效益现象,这是一种畸形的管理思维,首先要在施工生产指挥人员中彻底解决。安全管理人员是安全生产的监督者和生产指挥人员的参谋和助手,需要从安全管理机制上予以调整,确保企业生产运作长治久安,持续发展。因此,企业领导对安全管理人员的选定是企业安全决策中的重要一环,从建筑施工角度讲,“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触电电击”等四大伤害是主要的危害,如果安全管理人员缺乏应有的知识,没有准确的预见性就可能为施工现场留下隐患。安全员可称之为安全战线的哨兵,对他们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
7施工安全与安全思想认识的关系
任何认识都来源于实践。实践有的是直接的,有的是间接的。聪明者要善于接受别人的教训。安全认识的提高不能也不必都通过自身事故的实践。只要认真接受别人的经验教训,间接借鉴有关事故案例,就足以提高人们的认识。故此,认识与教育相联系。
安全与安全认识涉及企业的三个层次。一个企业要形成安全工作长治久安,有三个层面的安全认识要提高,即领导层、管理层、劳务层。三个层次的安全认识要能同步提高,无论是宏观决策还是微观管理,都要有正确、深刻的认识,不单是认识事故的危害性,还要认识安全的必要性。领导要认清自身责任,管理层要认识管理的重要性,操作员工要认识安全给个人及全家所带来的益处。都要认识执行法纪、法规的重要性。提高认识要通过教育,其中包括安全事故案例分析,举办各类培训班、安全展览教育、事故现场会、政策法规学习等。要因人而教,有针对性,不同层次的人施以不同内容、不同方法的教育。笔者认为,提高企业全体员工对安全工作的认识是实现企业生产安全的前提。认识提高了,政策法规就可以落实,安全制度就能执行。这是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的一种循环,是安全工作的基础性工作,是企业做好安全工作最佳切人点。安全生产话题之所以常议常新,有探索不尽的内容也在这里。所以,企业领导人对安全工作应该高屋建瓴站在宏观理论高度来决策,如是,其他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8施工安全与狠抓落实的关系
各项法规、规章、规定、制度、措施等等如不落实都等于零。这里讲的落实是指落实安全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然而安全工作在某些单位却是“说起来必要,忙起来不要”,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领导未能狠抓落实。须知任何完美、健全的条文,制度不落实只是一纸空文,无任何意义,只有将其放在一定的位置上去落实,才能产生相应效果。国务院(1993)发布50号文明文规定了我国现行安全管理体制是‘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中央还下发了包括劳动卫生安全内容的《劳动法》;各省市、各企业也都针对本行业、本企业特点制订一些制度、纪律等。这些都是来自实践的总结,落实这些条款是保证企业生产安全必不可少的条件。
抓好安全法规的落实取决于领导的决心。可以是一级抓一级,也可以是一竿子插到底地落实。方法各异,目的一个,从领导开始,就应毫不走样地去贯彻、落实。决心大,落实的内容就多,就能保安全,反之则不然。建筑施工企业承担的有重点工程、一般工程,有高层建筑,也有一般住宅工程,在抓安全规范落实中要有所区别,有不同的针对性。所以在狠抓落实中要讲究方法和策略。“抓而不紧,等于不抓”、讲了几十年,在落实安全法规中依然适用。各级领导既要看到安全法规落实的艰巨性,也要看到落实的可行性、必要性。诚然,狠抓落实是会遇到阻力,这主要是看领导如何对待;领导是否依法狠抓安全法规落实是对其综合素质的考验。所以,是否狠抓安全工作落实是考察主管领导的重要内容。
9施工安全与加强领导的关系
一个企业、一个单位、一个班组,一把手都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者,加强领导即把与安全生产有关的责权利、人财物给以综合考虑,并付诸实施。在我们日常工作中,凡某项工作一时不得力时便通过“加强领导”来增加力度,实现某一方面工作的突破,不如此,工作不好推,任务职责落实不了;惟有加强领导,工作才能见成效。加强领导首先在领导层要有法制观念,要有责任感,无推诿
心。其次,加强领导,要统一思想、统一意识,保证领导机构的权威性和法规的严肃性。第三,领导本身要身体力行,凡要求员工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以身作则带动员工模范执行国家的政策法规。第四,领导本身要明确本单位、本部门安全管理工作的薄弱环节,有目的地去开展工作,减少盲目性。第五,要依法管理安全,查处伤亡事故铁面无私,坚决贯彻“三不放过”。要在领导层形成这样的共识:不能保一方平安的领导不是称职的领导
10施工安全与文明施工的关系
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文明施工是近十年来叫得很响且在建筑业使用很频繁的称谓。文明施工包括很宽泛的内容,其中有现场布局,材料堆放,工地整洁程度,生活区面貌,以及职工风貌,企业文化等等;其实,很多都是以安全为前提条件的。安全对文明施工是一件惟此惟大的事情,只有作好安全工作,文明施工才能得以真正实施。反过来说,文明施工搞得好又可以促进安全。施工现场布局要从实用、安全角度去安排;消防设施的设置,动力电源线及闸箱的安装,配备无不与安全规范相联系。工程安全首先是施工质量要保证,工程不保质量怎么谈保安全。所以文明施工促进现场安全,而现场的安全工作也提高了文明施工程度。近年来施工现场的文明施工在一些地区已经形成了规范,这将大大有利于安全管理工作。建筑施工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实现投资者的预定目标。在施工过程中,企业行为必须保证的是安全和文明施工。作为项目经理,抓紧、抓好文明施工创造一个安全施工氛围,不仅促进了施工效率的提高,而且将有助于企业形象的塑造。从这个意义上说,文明施工带动安全,安全保证了文明施工,文明施工又将有利企业信誉提高,这种因果连带作用说明了施工安全与文明施工不可分的关系。所以,施工现场文明程度对安全施工有制约作用,故此,施工现场应严格按规范,调度有章法,施工讲效率,定规矩,将现代文明融于传统的施工管理中。
井架物料提升机安装使用安全监理细则
一、监理依据
1、《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2、《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
3、《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
4、《龙门架及井架物料提升机安全技术规范》JGJ88-92;
5、已批准的《监理规划》;
6、施工组织设计。
二、井架监理控制要点:
(一)、一般规定
1、井字架出厂时应有产品合格证,并附有该型号规格的检验报告、生产许可证副本及随机资料;
2、安装拆卸前应有经过审批的技术方案,安装拆卸人员应经过书面的安全技术交底;
3、所有安装拆卸及操作人员必须是经过培训合格,取得上岗证书,并接受过进场安全教育;
4、安装拆卸人员应遵守高处作业规范,佩戴安全帽、安全带、穿软底鞋,并设立警戒区禁止人员和车辆进入;
5、安装拆卸作业中,应通过设置临时缆风绳或支撑确保架体的稳定,架体自由高度不得超过2个标准节(一般不大于8m),作业时严禁抛掷物件;
6、井字架安装完毕,必须经过验收后方可投入使用;
7、施工单位应根据井字架的类型制订操作规程,建立管理制度及检修制度,并对每台井字架建立设备技术档案。
(二)、地基
1、低架(安装高度在30米及其以下):地耐力不应小于80Kpa,浇注C20混凝土,厚度300mm,基础表面应平整,水平度偏差不大于10mm;
2、高架(安装高度30米及其以上):基础应有设计计算书,其埋深与做法应符合设计和井字架出厂使用规定;
3、基础应有排水措施。距基础边缘5m范围内,开挖沟槽或有较大震动施工时,必须有保证架体稳定的措施;
4、基础中应预埋安装井字架底座的地脚螺栓预埋件,螺栓直径与长度应根据产品说明书规定或设计计算。
(三)、架体
1、架体底座应安装在地脚螺栓上,并用双螺帽固定;
2、架体垂直偏差不应超过3‟,并不得超过200mm;
3、井架截面内,两对角线长度公差不得超过最大边长的名义尺寸的3‟;
4、架体搭设时,采用螺栓连接的构件,不得采用M10以下的螺栓,每一杆件的节点及接头的一边螺栓数量不少于2个,不得漏装或以铅丝代替;
5、架体外侧除上、卸料口外须使用小网眼安全网防护,不得使用阻碍视线或增加风荷载的材料;
6、架体上应设立楼层表示标牌,在架体外明显处应挂有标准样式的产品标牌;
7、架体上不得挂设增加风荷载的物件;
8、架体顶部自由端不得大于6米。
(四)、附墙架和缆风绳、地锚
1、井字架架体的稳固:低架可采用缆风绳稳固,高架必须采用附墙架稳固;
2、附墙架应按产品说明书规定设置,其间隔一般不宜大于9m,且在建筑物的顶层必须设置一组; 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
3、附墙架材质应与架体材质相同,附着角度应符合产品说明书要求,如超过距离和角度应有设计计算书;
4、附墙架与建筑物及架体之间均应采用刚性连接,并形成稳定结构,但不得直接焊接在架体结构件上(如立杆);
5、缆风绳应选用圆股钢丝绳,直径不得小于9.3mm.提升高度在20m及以下时,不少于1组;提升高度在21~30m时,不少于2组; 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
6、缆风绳应在架体四角有横向缀件的同一水面上对称设置,应采取措施防止钢材对缆风绳的剪切破坏;
7、缆风绳与地面夹角不应大于60,不得利用树木电杆或堆放构件等作地锚;
8、地锚应根据土质情况及受力大小设置,并应经过计算。
当地锚无设计计算规定时,可采用脚手钢管(Φ48)或角钢(L75×6),不小于2根并排设置,间距不小于0.5m,打入深度不小于1.7m,桩顶部应有缆风绳防滑措施。地锚的位置应满足缆风绳的设置要求,地锚与缆风绳的连接必须是匹配的钢丝绳,禁止使用钢筋。
第二篇: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桉例分析》考点解析
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案例分析》考点解析1、3E原则:工程技术对策、教育对策、管理对策防止事故发生。
2、反馈原则认为反馈是控制过程中对控制机构的反作用。错误:监督原则认为为使安全生产法得到落实应设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3、动态相关性原则告诉我们:如果管理系统的各要素都处于静止状态,就不会发生事故。
4、安全生产是为了使生产过程在符合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防止发生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等生产事故,消除或控制危险有害因素,保障人身安全与健康,设备和设施免受损坏,环境免遭破坏的总称。
5、要做到安全第一,就必须实行安全优先的原则。
6、我国现行工伤事故统计中,按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工伤事故分20类。
7、安全和危险均是相对的概念
8、安全管理必须要有强大的动力,并正确应用动力,从而激发人们保障自身和集体安全的意识,自觉积极地搞好安全生产工作。这种管理原则是人本原则中的“激励原则”
9、海因希里法则事故后果为严重伤害、轻微伤害和无伤害的事故件数之比为1:29:30010、危险源的构成要素有:潜在危险性、存在条件、触发条件。
1、海因希里因果连锁理论认为企业安全工作的中心是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防物的不安全状态。
2、安全生产检查的方法:仪器检查法、常规检查法、安全检查表法。
3、股份制企业合资企业安全生产投入资金由董事会保证。
4、单位对新职工应进行***48小时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危险性较大的行业和岗位教育培训时间不少于***48小时。
5、安全检查五查“思想、管理、隐患、整改、事故处理”
6、国家规定对非矿山企业强制性检查的项目:特种设备、作业场所有毒有害物质
7、征收工伤保险费实行差别费率和浮动费率相结合是事故预防的主要机制。
8、常用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方法有直观经验法和系统安全分析方法。
9、特种作业的批准机构为
10、职业病共10大类115种
1、安全标志分四类:禁止、警告、命令、提示
2、从长远观点来看,低成本高收益的预防措施是减少事故损失的关键。
3、安全教育培训的方法:讲授法、实际操作演练法、案例研讨法、读书指导法、宣传娱乐法。
4、劳动防护用品三证: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安全鉴定证。
5、编制安措计划原则:必要性和可行性、自力更生与勤俭节约、轻重缓急与统筹安排、领导和群众相结合。
6、安措计划应与同的生产技术财务供销计划同时编制。总工审批、厂长下达。
7、主要负责人培训内容: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规章规程规范标准、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知识方法与安全生产技术行业安全生产专业知识、重大事故防范应急救援措施调查处理方法重大危险源管理与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原则、国内外先进安全生产管理经验、典型事故安全分析。矿危建48/16学时其他24/8时
8、特种作业人员离开岗位6个月,需重新进行实际操作考试合格后上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每两年复审一次,连续工作10年经用人单位进行知识更新教育后每4年复审一次。
9、安全检查的程序:策划-实施-分析-纠正。
10、劳动保护用品选用原则:符合性、防护性、适用性、舒适性;用人单位责任:按法规选用、三证一书定点购买、教育、报废、制度档案
1、使用劳保用品的一般要求:检查;不超限使用、合格产品、不能代替;按说明书使用
2、安全评价包括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安全现状综合评价和专项安全评价。
3、安全预评价根据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危险及有害因素识别、危险度评价和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4、安全验收评价在建设项目竣工试生产运行正常后、正式投产前进行。设备设施装置实际运行状况检测考察找出项目投产后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和建议。运用系统安全工程原理和方法。
5、安全现状综合评价:针对某一单位总体或局部生产经营活动的安全现状进行评价。
6、专项安全评价是针对某一活动或场所,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的安全评价。剧毒化学品获得营业执照必须。
7、安全评价的程序:准备、危险辨识、定性定量评价、安全对策措施、结论及建议、编制报告
8、危险有害因素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共分6大类37项: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心理生理性、行为性、其他。参照事故类别进行分类,共20类。
9、危险有害因素常用的辨识方法:直观经验分析法(如对照、经验法和类比法)和系统安全分析法(如事件树、事故树等)
10、危险控制顺序:消除-预防-减少-隔离-联锁-警示
1、重大危险源:长期或临时地生产、使用、搬运或储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其临界量的单元(包括设施和场所)
2、评价单元一般以生产工艺、工艺装置、物料的特点和特征与危险有害因素的类别、分布有机结合进行划分。
3、常用的安全评价方法有:定性(安全检查表、专家现场询观察问法、因素图分析法、事故引发和发展分析、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危险可操作性研究等)、定量(分为概率风险、伤害范围、危险指数评价法)
4、安全预评价报告格式:封面、预评价资质证书影印件、著录基、目录、编制说明、前方、正文、附件、附录。
5、安全验收评价(为企业服务,为政府服务),报告格式同上。
6、安全现状评价报告格式:前言、目录、项目概述、程序和评价方法、危险性预先分析、危险度与危险指数分析、事故分析与重大事故的模拟职业卫生现状评价、对策与建议、评价结论共8章
7、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GB18218-2000适用:危险物質生产、使用、贮存和经营企业或组织,不适用:核设施和加工放射性物质的工厂、军事设施、采掘业、危险物质的运输。
8、重大危险源的评价依据是物质的危险特性及其数量。
9、单元是指一个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工厂的眀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10、分类: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和贮存区重大危险源两种。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分为四类(爆炸性物质、易燃物质、活性化学物质、有毒物质)142种。
(1)事故调查处理:(◎调查组织、◎调查的原则程序、◎调查组职责、◎成员条件、◎成员规范、◎调查取证、◎调查的技术方法、◎调查报告、◎事故处理方法、◎事故处理的原则、◎《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总局32号的规定)
1)调查组织(政府、安监局、有关部门、监察机关、公安机关、检察院、工会、专家)
2)调查的程序(成立调查组、事故调查、事实材料收集、事故鉴定、事故分析)
3)调查组职责(经过伤亡损失、原因和性质、责任处理建议、措施建议、调查报告)
4)成员规范(一视同仁、对事不对人、事实证明、查明事实情况、遵守纪律保密)
5)调查取证(现场处理、物证、事实材料、人证材料、摄影拍照、示意图、受害者位置图)
6)调查方法(故障树、变更分析法、影响分析法)
7)事故处理的原则(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四不放过、公正公开、分级管理)
8)事故处理程序(抢救伤员、保护现场、组织调查组、现场勘察、分析事故原因、责任者、预防措施、处理建议、调查报告、事故结案、材料归档)
9)事故调查处理的内容(确定事故性质;认定事故责任,处理建议;总结教训;防范整改措施;责任追究)
10)事故报告内容(单位概况、时间地点现场情况、简要经过、伤亡人数经济损失、采取措施、其他情况)
11)事故调查报告内容(单位概况、发生经过和救援情况、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事故原因和事故性质、责任认定和处理建议、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成员签字)
12)直接经济损失(人身伤亡费、善后处理费、财产损失费)
13)间接经济损失(停产损失价值、工作损失价值、资源损失价值、环境污染费、员工培训费)
(2)事故分析:(◎《事故伤害损失工作日标准》(GB/T15499-1995)、◎伤亡事故的分类按《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火灾统计管理规定》、◎事故性质的认定按《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安全生产法》、◎注意事项(1、区分事故的性质,2、确定事故的责任者,3、事故的分析步骤)、◎事故责任分类(直接、主要、领导)◎事故原因分析、事故责任分析、事故处理的规定、预防措施的制定。)
1)伤亡事故分类(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
2)事故责任分类(直接责任者、主要责任者、领导责任者)
3)事故性质认定(责任事故、非责任事故,内容:类型、原因、责任、性质、损失分析)
4)事故责任分析(分析造成事故原因的责任,确定事故责任者。有直接因果关系的,为直接责任者,负有领导责任的,为领导责任者,在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中,起主要作用的,为主要责任。)
5)原因分析步骤(整理调查材料、伤害方式分析、确定直接原因、间接原因、事故的责任者)
6)原因分析内容(机械物质环境状态、人行为、技术教育、身体管理、直(间)原因分析)
7)直接原因(机械物质环境、设备工具缺陷、防护用品、人行为、安全装置、安全设备)
8)间接原因(设计缺陷、教育培训、劳动组织、检查指导、防范措施、规程制度)
9)预防措施的制定(根据事故原因,提出有针对性措施,考虑技术经济上可行,防止事故的重复发生)
10)事故管理内容(设备故障、管理或操作失误、未遂事故、火灾事故、爆炸事故、伤亡事故)
(3)事故追究:(◎按《安全生产法》、《刑法》、《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生产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对行政部门的追究、对中介机构、单位及负责人的追究、对从业人员的追究)
1)对行政部门的追究(行政处分、降级撤职、开除公职、刑事责任)
2)对中介机构、单位及负责人的追究(行政处分、罚款、撤销资格、撤职处分、停产停业、刑事责任)
3)对从业人员的追究(行政处分、罚款、刑事责任)
(4)事故教训:(◎落实安全法规标准、◎制定安全制度、◎制定安全技术防范措施、◎制定安全管理防范措施、◎安全教育安全意识到位、◎安全监督检查到位、◎负责人是否重视安全、◎三同时是否落实、◎制定应急预案、◎隐患是否整改)
1)落实法规标准()
2)制定安全制度(责任制、安全规程、教育培训制度、检查制度)
3)制定技术措施(防火防爆、机械电气、防毒)
4)制定管理措施(管理制度、组织机构人员配置、安全投入)
5)安全教育意识到位(负责人、管理人员、从业人员、特种作业人员)
6)安全监督检查到位(安监局、煤监局、技监局、企业、中介、检测机构)
7)负责人是否重视安全()
8)三同时是否落实(同时设计施工使用、预评报告审批、制定预案、竣工验收)
9)制定应急预案(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控制减少事故损失)
10)隐患是否整改(定时间、定措施、定负责人)
(5)整改措施:(◎安全管理措施、◎安全教育培训、◎电气安全技术措施、◎机械安全技术措施、◎厂内运输安全措施、◎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建立机构和人员配置、◎安全投入、◎负责人和管理人员培训、◎从业人员培训、◎特种作业人员培训)
1)技术管理措施(直接间接、管理制度、组织机构人员配置、安全投入)
2)安全教育培训(负责人(安管员):一般32-
12、高危:48-16,新员工:一般
24、高危72-20,安全资格证书)
3)防火防爆技术措施(防止可燃可爆系统形成、消除控制火源、有效监控)
4)机械技术措施(本质安全措施、安全防护装置措施、符合人机工程学原则、安全信息的使用)
5)电气技术措施(保护接零、保护接地、漏电保护、绝缘、电气隔离、安全电压、屏护和安全距离、连锁保护)
6)厂内运输安全措施(厂内机动车道、车间运输)
7)建立安全管理制度(责任制、安全规程、教育培训制度、检查制度)
8)建立机构和人员配置(安全管理机构、专兼职人员)
9)安全投入(防护用品、安全设施设备、培训教育)
10)负责人(管理人员)培训(法律法规、管理技术、事故处理、经验案例)
11)从业人员培训(三级、入厂教育、日常教育、特殊教育)
12)特种作业人员培训(专业知识、操作、操作资格证书)
(1)危险危害因素的产生(◎能量有害物质、◎失控)
1)能量有害物质(伤亡、损失)
2)失控(设备、人员、管理、环境)
(2)危险危害因素的分类(◎直接原因分类《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92)、◎类别分类《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86)、◎《职业病规定》分类)
◎直接原因分类(物理、化学、生物、心生理、行为、其它)
1)物理(设备防护、电噪振辐射、运动、火、高低温、粉尘、环境、信号标志)
2)化学(易燃易爆、自燃、有毒、腐蚀、其他)
3)生物(微生物、传染病、动物、植物)
4)心生理(负荷、健康、禁忌、心理、辨识)
5)行为(指挥、操作、监护、其他)
6)其它危险因素(搬举、作业空间、工具、标志不清)
◎类别分类(打击伤害、触淹灼火、高坍冒透、放炮爆炸、中毒其他)
1)打击伤害(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
2)触淹灼火(触电、淹溺、灼烫、火灾)
3)高坍冒透(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
4)放炮爆炸(放炮、火药爆炸、瓦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
5)中毒其他(中毒和窒息、其它伤害)
◎职业病范围规定(粉尘、毒物、噪声、振动、高温、低温、辐射、其他)
种类:(尘肺、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职业中毒、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眼病、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职业性肿瘤、其他职业病),共10类115种
(3)危险危害因素辨识的内容(◎厂址布置、◎建筑物、◎工艺设备、◎粉尘毒物、噪声振动◎辅助设施)
1)厂址(地质、地形、环境、交通)
2)平面布置(总图、分区、危险品、风向、间距、道路、码头)
3)建筑物(防火、防爆、朝向、运输、通道、间距、火灾危险、耐火)
4)工艺是否符合(粉尘毒物、消除、淘汰、预防、减少、连锁、标志)
5)设备是否符合(本质安全、资质许可、噪声振动、防护装置、安全附件、报警)
6)辅助设施()
(4)危险危害因素控制的内容(◎事故预防要求、◎事故预防原则、◎技术措施、◎对策的针对、可操作、合理性、◎控制因素的对策措施)
1)事故预防要求(预防、排除、处置、连锁、自救)
2)事故预防原则(消除、预防、减弱、隔离、连锁、警告)
3)技术措施(直接、间接、指示、规程标准、个人防护)
4)管理措施(制度、机构人员、投入)
5)对策的针对可操合理性(特点具体、危害后果、经济技术可行、合理)
6)控制危险因素(事故)对策措施(机械自动、安全装置、机械强度、电气安全、维护保养、场所布局、防护用品)
7)事故预防3E对策(技术、教育、法制)
(5)重大危险源(◎《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辨识方法(经验法、系统安全分析法))
1)《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生产搬运、使用储存、危险品、临界量、特征数量)
2)《指导意见》(56号文)(贮罐区、库区、场所、管道、锅炉、容器、煤矿、矿山、尾矿库)
3)辨识方法(经验法(对照法、类比法)、系统安全分析法(故障树、事件树、影响分析法))
4)重大危险源管理(辨识申报、评价分级、监测控制、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应急预案主要内容及编制方法、◎应急救援预案的文件结构、◎应急培训与演习、◎应急管理、◎急预案的评审和改进)
1)预案主要内容(总则、组织职责、预警预防、响应保障、后期处置、附则附录)
2)编制方法(组建队伍、危险应急分析、预案编制、评审发布、预案实施)
3)文件结构(总预案、程序文件、说明书、记录)
4)培训演习内容(报警、疏散、火灾培训、不同专业水平培训)
5)培训演习类型(基础、专业、战术、自选科目、桌面演练、功能演练、全面演练)
6)应急管理(预防、准备、响应、恢复)
7)预案6个核心要素(方针原则、策划、准备、响应、恢复、评审改进)
8)评审和改进(不足项、整改项、改进项)
9)预案的原则(以防为主、防救结合)
第三篇:考点解析施工安全管理
【历年真题】
(2011年真题)
1.建设工程项目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目标能否达到的关键是()。
A.建设单位安全管理的投入是否到位
B.施工企业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是否到位
C.监理单位对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
D.政府部门对项目施工安全监管是否到位
【答案】B。本题考核的是施工安全保证体系的含义。能否达到这一施工安全管理的工作目标,关键问题是需要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来保证。
2.下列施工安全的制度保证体系中,属于日常管理制度的是()。
A.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B.安全生产奖惩制度
C.安全生产值班制度
D.安全生产检查制度
【答案】D。本题考核的是施工安全保证体系。日常管理制度包括:应急救援设备和物资管理制度,机械、设备、工具和设施的供应、维修、报废管理制度,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安全生产验收制度,安全生产交接班制度,安全隐患处理和安全整改工作的备案制度,异常情况、事故征兆、突然事态报告、处置和备案管理制度,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处置、分析和备案制度,安全生产信息资料收集和归档管理制度。
3.对全国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的部门是()。
A.国务院技术监督管理部门
B.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C.国务院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
D.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答案】B。本题考核的是施工安全监督管理的机制。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国的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实施统一的监督管理。
4.施工安全技术交底要求做好“四口”、“五临边”的防护设施,其中“四口”指()。
A.通道口
B.楼梯出入口
C.楼梯口
D.电梯井口
E.预留洞口
【答案】ACDE。本题考核的是施工安全技术交底的主要内容。做好“四口”、“五临边”的防护设施,其中“四口”为通道口、楼梯口、电梯井口、预留洞口。
(2010年真题)
1.项目经理部应根据工程特点和规模设置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其第一责任人是()。
A.专职安全员 B.总工程师
C.技术负责人
D.项目经理
【答案】D。本题考核的是施工安全管理机构的设置。公司应设置以法定代表人为第一责任人的安全管理机构,并根据企业的施工规模及职工人数设置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部门并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项目经理部是施工现场第一线管理机构,应根据工程特点和规模,设置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的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其成员由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专职安全员、工长及各工种班组长组成。施工班组要设置不脱产的兼职安全员,协助班组长搞好班组的安全生产管理。
2.施工安全管理目标策划中,施工现场应实现各类人员的安全教育,并要求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和操作人员三级安全教育率分别达到()。
A.95%,95% B.95%,100% C.100%,95% D.100%,100%
【答案】D。本题考核的是施工安全管理目标。及时消除重大事故隐患,一般隐患整改率达到的目标不应低于95%;扬尘、噪声、职业危害作业点合格率应为100%;施工现场实现全员安全教育,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达到100%,操作人员三级安全教育率100%;安全生产达标合格率100%,优良率80%以上。
3.施工现场安全“五标志”中,“佩戴安全帽”属于()标志。
A.指令
B.禁止
C.警告
D.提示
【答案】A。本题考核的是安全文明施工措施。施工现场安全“五标志”,即:指令标志(佩戴安全帽、系安全带等),禁止标志(禁止通行、严禁抛物等),警告标志(当心落物、小心坠落等),电力安全标志(禁止合闸、当心有电等)和提示标志(安全通道、火警、盗警、急救中心电话号码等)。
【同步练习】
1.属于施工现场准备阶段的安全技术措施是()。
A.总包单位及分包单位都应持有《施工企业安全资格审查认可证》,方可组织施工 B.施工洞口的防护方法和主体交叉施工作业区的隔离措施
C.电气线路、配电设备符合安全要求,有安全用电防护措施
D.根据基坑、基槽、地下室开挖深度、土质类别,选择开挖方法,确定边坡的坡度和采取防止塌方的护坡支撑方案
2.对于特殊工程而言,施工阶段应指定的安全技术措施为()。
A.详细调查拆除工程的结构特点、结构强度、电线线路、管道设施等现状,制订可靠的安全技术方案
B.冬期进行作业,应有防风、防火、防凉、防滑和防煤气中毒等措施
C.针对采用的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结构制订专门的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D.安全技术措施中应注明设计依据,并附有计算、详图和文字说明
3.施工安全技术措施的审批管理中,一般工程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在施工前必须编制完成,并经过()负责人审核。
A.项目经理部的技术部门
B.计划管理部门
C.合同管理部门
D.安全监督部门
4.大规模群体性工程,总承包人不是一个单位时,由()向各单项工程的施工总承包单位作建设安全要求及重大安全技术措施交底。
A.咨询单位
B.监理单位
C.建设单位
D.设计单位
【答案】1.C2.D3.A4.C
更多造价工程师精品资料:http://kaoshi.china.com/erjian/wangxiao/ 造价工程师学习:http://edu.21cn.com/kcnet2000/
第四篇:2018安全工程师安全管理考点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管理考点
第一章 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理论
安全生产管理:主要是突出人的作用。亊故---是绝对的;安全---是相对的。事故特性:
1.规律性;2.绝对性;3.周期性;4.偶然性。事故隐患: 一、一般隐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的);
二、重大隐患(主要是指设计上存在重大缺陷的)。可能导致亊故发生:
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危险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事故隐患一定是危险源。
危险是相对的,危险跟安全是互补的。若危险是60%那安全就是40%
风险控制:1.主动降低;2.被动控制。海因里希法则:
1次伤亡(死亡+重伤)+29次轻伤+300次不安全行为。危险源(可能存在、危险根源): 第一类:能量、物质;第二类:载体。本质安全:
1.失误---安全功能;2.故障---安全功能。四个原理:
1.系统原理;2.人本原理;3.预防原理;4.强制原理。
系统原理的原则:
1.动态相关性原则;2.整分合原则;3.反馈原则;4.封闭原则。
人本原理的原则:
1.动力原则(个体);2.能级原则;3.激励原则(群体);4.行为原则。预防原理的原则:
1.偶然损失原则;2.因果关系原则;3.三E原则(1.工程技术对策;2.教育对策;3.法制对策。)4.本质安全化原则。强制原理的原则:
1.安全第一原则;2.监督原则。(牢记14个原则)
事故致因理论:
1.事故频发倾向理论;2.海因里希因果连锁理论;3.能量意外释放理论;4.系统安全理论5.轨迹交叉理论(基本原因→间接原因→直接原因→亊故→伤害)。
海因里希亊故连锁理论(防止事故发生的最有效手段:斩断事故链):
遗传及社会环境→人的缺点→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事故→伤害。能量意外释放屏蔽措施:
1.用安全能源代替不安全能源;2.限制能量;3.防止能量蓄积;4.控制能量释放;5.延缓能量释放;6.开辟能量释放的渠道;7.设置屏蔽措施;8.在人、物与能源之间设置屏障;9.提高防护标准;10.改变工艺流程;11.修复或急救。
系统安全理论的主要观点:
1.改变了只注重操作人员的不安全行为而忽略硬件的故障,考虑如何通过改善物的系统可靠性来提高复杂系统的安全性;
2.没有绝对的安全,仼何事物中都潜伏着危险因素;
3.不可能根除一切危险源,应考虑减少总的危险性而不是只彻底去消除几种选定的风险;
4.危险源不是一成不变的,有的可能暂时未认识到,有的会因某种原因而产生。安全生产方针:
安全生产法: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消防法:预防为主、防消结合。职业病防治法: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第二章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
安全生产标准化概念:
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仼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要求,人、机、物、环处于良好生产状态,并持续改进,不断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分为:
一级、二级、三级,一级为最高(三年一审)。-般要求:
1.PDCA动态偱环模式2.建立并保持安全生产标准化系统;3.自我检查査、自我纠正和自我完善;4.建立安全绩效持续改进的安全长效机制。检查和改进:
主要负责人应对绩效评定工作全面负责。
企业要毎年至少-次对本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实施情况进行评定,验证各项安全生产制度措施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检查安全生产工作目标、指标的完成情况。企业安全文化定义:
被企业组织的员工群体所共享的安全价值观、态度、道德和行为规范的统一体。企业安全文化主要功能:
1.导向功能;2.凝聚功能;3.激励功能;4.辅射和同化功能。建立安全文化建设的操作步骤:
1.建立机构;2.制定规划;3.培训骨干4.宣传教育。评价指标:死亡事故、重伤事故、违章记录。组织机构规范要求:
1.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2.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重大危险源:
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储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重大危险源:
单元内存在的危险化学品的数量根据处理危险化学品种类的多少。(实际存在量÷临界量≧1或单元内多种化学品相加≧1)
重大危险源辨识方法:
1.主要指可导致火灾、爆炸、毒物泄露后果严重的危险物质;
2.边缘距离小于500米以内的一个或几个装置、设置或场所内的危险物质; 3.客观存在的,以所规定的临界量为标准;
4.危险物质分易燃、爆炸性、活性化学物质和有毒物质6大类9小类共78种; 5.不含核设施、军亊设施、采掘业、危险物质的运输等;
6.判断是否重大危险源用公式(q实际存在量;Q危险物质临界量:单位为都吨)一种物质时:q/Q≧1;多种危险物质为多品种时:q1/Q1+q2/Q2+q3/Q3…≧
1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三大目的:
1.法定责任;2.重要保障;3.重要手段。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原则:
1.主要负责人原则(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是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职责。);2.系统性原则;3.规范化和标准化原则。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管理(八大流程):
1.起草(安全部门);2.会签或公开征求意见(工会);3.审核(法律顾问);4.签发(1.综合:主要负责人;2.技术:主管领导。);5.发布;6.培训(员工);7.反馈;8.持续改进(每年制定规章制度制定、修订计划、并公布现行有效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清单。每3-5年应进行一次全面修订。)
高危行业:矿山、建筑施工、危险物品、金属冶炼、道路运输必须配备机构、专人。
其他行业从业人员超过100人(原300人)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从业人员在100人(原300人)以下的,应当配备专职或兼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安全投入(风险抵押金):
1.股份制:董事会;2.个企:投资人;3.国企:主要负责人。
风险抵押金使用归定(罚款:可以用。使用后下年不是补齐,而是重新核算投入): 1.为处理本企业安全生产事故而直接发生的抢险、救灾费用支出; 2.为处理本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善后亊宜而直接发生的费用支出。
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空间是防止;时间是减少): 1.消除危险源;2.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3.隔离;
4.故障---安全设计(防止措施);5.减少故障和失误(个体防护、技术措施、减少)。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措施:
1.隔离;2.设置薄弱环节(安全阀、);3.个体防护;4.避难与救援。
安全预评价:
建设项目在进行可行性研究时,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分别对其安全生产条件进行论证和安全预评价。验收评价:
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竣工或者试运行完成后,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对安全进行验收评价,并出具验收评价报吿。
特种设备:
1.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元件的境外制造单位应当取得国家质检总局颁发的相应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
2.电梯、起重机械、大型游乐设施、客运索道、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的同类首台产品,应当由该产品的国內代理商报请特种设备型式试验机构型式试验合格;
3.特种设备安全质量性能和能效指标符合中国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强制性标准的有关规定;
4.附有相关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设计文件、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安装及使用維修说明、检验证书等中文出厂文件。特种设备检验到期:提前报备:设备1个月;人员2个月;企业证照3个月前。
特种设备:
1.在投入使用前或投入使用后30天内,生产经营单位应向直辖市或设区的市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登记。2.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制造单位、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使用維修说明等文件以及安装技术资料要建立安全技术档案。3.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制定亊故应急专项预案,并定期进行应急演练。
4.特种设备存在严重事故隐患,无改造、维修价值或者超过安全技术规范规定使用年限,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及时予以报废。
安全教育培训:
一、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高危人员48小时、非高危人员32小时。)
1.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每年再培训16小时、12小时。)
2.具备与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3.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仼职。
二、岗位操作人员(高危72小时、非高危24小时、全员20小时。):
1.对岗位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生产技能培训未经安全教育或培训考核不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2.新入厂(矿)人员“三级”安全教育,“四新”人员,转岗、离岗人员安全教育,特种作业资格。特种作业人员:
电工作业、焊接与热切割作业、高处作业、制冷与空调作业、煤矿 安全作业、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作业、石油天然气安全作业、冶金(有色)生产安全作业、危险化学品安全作业、烟花爆竹安全作业、安全监督总局认定的其他作业(电梯操作工:不是)。
“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厂、车间、班组)
1.厂级:重点是生产经营单位安全风险辨识、安全生产管理目标、规章制度、劳动纪律、安全考核奖惩、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权利和义务,有关事故案例等;
2.车间级:本岗位工作及作业环境范围内的安全风险辨识、评价和控制措施、典型事故案例、岗位安全职责、操作技能及强制性标准、自救互救、急救方法、疏散和现场紧急情况的处理、安全设施、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和维护。3.班组级:重点是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岗位之间工作衔接配合、作业过程的安全风险分析方法和控制对策、事故案例
安全检查:
1.定期检查;2.经常性检查;3.季节性及节假日检查;4.专业(项)检查。
检查内容:对于危险性较大、易发事故、事故危害大的生产系统、部位、装置、设备等应加強检查。重点: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剧毒品、锅炉、压力容器、起重设备、运输设备、冶炼设备、电气设备、冲压机械、高处作业、易引起工伤、火灾、爆炸的设备、工种、场所及作业人员,职业中毒、职业病尘毒、重要危险点、有害点等。
1.非矿山企业:
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高压医用氧舱、起重机、电梯、自动扶梯、施工升降机、简易升降机、防爆电器、厂內机动车辆、客运索道、游艺机及游乐设施等,作业场所的粉尘、噪声、振动、辐射、高温低温和有毒物质浓度等; 2.矿山企业:
矿井风量风质、风速及井下温度、湿度、噪声;瓦斯、粉尘;矿山放射性物质及其有害物质;露天矿山边坡;尾矿坝;提升、运输、装载、通风、排水、瓦斯抽放、压宿空气和起重设备;各种防爆电器、电器安全保护装署;矿灯、钢丝绳等;有毒有害物质检测仪器、仪表;自救器;救护设备;安全帽;防尘口罩或面罩;防护服、防护鞋;防噪声耳塞、耳塞。
检查方法:
1.常规检查(依靠经验和能力);2.安全检查表法;3.仪器检查(专项)。检查工作程序:
1.检查工作准备2.实施安全检查(听、看、测、问、记)。隐患排查治理:
一般隐患(谁发现、谁整改)重大隐患(报告主要负责人)。重大隐患治理方案:
治理的目标和仼务;采取的方法和措施;经费和物资的落实;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治理的时间和要求;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
承包商协议内容:
责任主体:生产经营单位(总包:承担责仼;分包:连带责仼)
1.承包商必须按照生产经营单位要求提供相关材料,接受安全资质和条件审查; 2.承包商不得擅自将工程(主体工程不得转包)转包、分包、返包;
3.承包商在施工过程中不得擅自更换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安全管理人员及关系 到施工安全质量的特殊工种人员,特殊情况需要换人时须征得发包单位同意,并对新参加工作人员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培训和考核,合格后方可使用。管理:
1.同一工程项目或同一施工场所有多个承包商施工的,生产经营单位应与承包商签订专门的安全管理协议或者在承包合同中约定各自的安全生产职责,发包单位对各承包商的安全生产工作统一协调、管理;
2.承包商施工队伍严重违章作业,导致设备故障等严重影响安全生产的后果,生产经营单位可以要求承包商进行停工整顿,并有权决定终止合同的执行。
第三章 安全生产监管监察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网格化管理模式)体制:
综合管理与行业监管相结合、国家监察与地方监管相结合、政府监督与其他监督相结合的格局。综合管理与行业监管形成(网格式)监管体系。
特征:权威性、强制性、普遍约束性。基本原则:
“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预防为主;行为监察与技术监察相结合;监察与服务相结合;教育与惩罚相结合。
监察方式:
事前监察管理;事中监察管理:行为监察、技术监察(三同时);事后监察管理。
煤矿安全生产监察体制:
垂直管理、分级监察。煤矿监察机构负责煤矿安全监察工作。
煤矿监察人员职责:
参于煤矿建设工程安全设施的设计审查和工程竣工验收;发现危及职工生命安全的紧急情况时,可决定采取临时处置处施,或根据具体情况下达停产通知书,责令停止作业,撤出人员,事后报告煤矿安全监察机关对事关煤矿安全的违法行为,依照有关规定做出行政处罚或提出处罚意见,对有关责仼人员提出处理建议。
煤矿安全监察方式:
日常监察(常规监察);重点监察(偏管理类);专项监察(偏技术类);定期监察(定期组织)。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
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
安全监察制度:
市场准入制度;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验、修理、改造7个环节全过程一体化的监察制度。
第四章 安全评价 安全评价:
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安全现状评价。
安全验收评价:
建设项目竣工、试生产运行正常之后(正式生产运前或工业园区建设完成后)。
安全评价程序:
1.危险源辨识;2.风险评价;3.风险控制。
危险有害因素分类 人的因素:
1.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负荷超限;健康状况异常;从亊禁忌作业;心理异常;辨识功能缺陷;其它心理、生理性风险危害因素。2.行为性危害因素:指挥错误;操作失祦;监护失误;其他失误;其它行为性风险和有害因素。
物的因素:
一.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设备、设施缺陷;电危害;噪声危害;振动危害;电磁辐射;运动物危害;明火;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信号缺陷;标志缺陷;其他物理性风险和危害因素。
二.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易燃易爆性物质;自燃性物质;有毒性物质;腐蚀性物质;其他化学性风险、危害因素; 1.爆炸品;2.压缩气体;3.易燃液体;4.易燃固体、自然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5.氧化物和有机过氧化物;6.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7.放射性物品;8.腐蚀品。
三.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致病微生物;传染病媒介物;致害动物;致害植物;其他生物性风险、危害因素。
环境因素:室内作业场所环境不良;室外作业场所环境不良;地下(含水下)作业环境不良;其他作业环境不良。
危险因素分类:
一个打击:(物体打击);四个伤害:(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其他伤害);四个煤矿:(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瓦斯爆炸);四个爆炸:(火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四个常见:(触电、火灾、高处坠落、坍塌);两个不常见:(淹溺、灼烫);一个意外:(中毒和窒息)共20类。
职业健康分类:
生产性粉尘、毒物、噪声与振动、高温、低温、辐射(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其他危害因素等10大类
安全评价方法
定性安全评价方法:
根据经验和直观判断能力对生产系统的工艺、设备、设施、环境、人员和管理方面的状况进行定性分析,如检查表、询问观察、LEC法、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等,评价结果是一些定性的指标。
定量安全评价方法:
1.概率风险评价法;2.伤害(或破坏)范围评价法;3.危险指数评价法。
安全预评价报告:
1.目的;2.评价依据;3.概况;4.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与分析;5.评价单元的划分;6.安全预评价方法;7.安全对策措施建议; 8.安全预评价结论。
安全验收评价报告:
1.目的;2.评价依据;3.概况;4.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与分析;5.评价单元划分;6.评价方法的选择;7.安全对策措施建议; 8.评价结论。
(安全预评价和验收评价不能选同一机构)
第五章 职业危害预防与管理
职业危害因素按来源可分三类(职业病10大类:132种)
一、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
1、物理因素:不良气象条件如高温、低温、高湿、高低主压等,噪声→噪声聋、爆声聋(1.空气动力噪声→风机、空气压缩机、风动工具、喷气发动机、汽轮机等;
2.机械性噪声→车床、电锯、电刨、球磨机、砂轮机、织布机等;
3.电磁噪声→电磁式振动台和振荡器、大型电动机、发电机和变压器等)、振动→手臂振动病、电离辐射(各种天然放射性核素和人工放射性核素、X线机等)→引起肿瘤和至癌、非电离辐射(1.高频作业、微波作业等;2.红外线→白内障;3.紫外线→热辐射;4.激光)等;
2、化学因素: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等工业毒物,以粉尘、烟尘、雾气、蒸汽或气体的形态存在;
3、生物因素: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虫如霉菌、真菌、布氏杆菌、森林脑炎病毒等;
二、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劳动组织与作息制度不合理,作业时间过长、作业强度过大、长时间单调或不良体位劳动、劳动负荷过重、夜班作业
三、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自然环境中的因素(1.中署;2.减压病→高气压;3.高原病→低气压)、作业场所设计缺陷因素。跟职业有关的疾病(高血压、冠心病、消化性溃疡病等)。
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劳动者职业史;职业危害接触史;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和职业病诊疗等有关个人健康资料。
生产性粉尘:
一、无机性粉尘:1.矿物性粉尘:煤尘、硅石、石棉、滑石等;2.金属性粉尘:铁、锡、铝、铅、锰等;3.人工无机性粉尘:水泥、金刚砂、玻璃纤维等。
二、有机性粉尘:1.植物性粉尘:棉、麻、面粉、木材、烟草、茶等;2.动物性粉尘:兽毛、角质、骨质、毛发等;3.人工有机性粉尘:机械料、炸药、人造纤维等。
三、混合性粉尘:上述各种粉尘混合存在。尘肺:主要有矽肺、煤工尘肺、铸工尘肺。生产性毒物及其危害:
1.自吸性有毒气体;2.刺激性有毒气体。职业危害评价:
1.性质:经常性(日常)职业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和建设项目职业危害评价;2.分类:职业危害预评价、控制效果评价、运行期间的现状评价。职业危害因素的检测与评价: 职业危害因素的检测每年至少一次。职业病危害控制:
1.技术措施;2.个体防护措施;3.组织管理措施。评价方法:
1.检查表法;2.类比法;3.定量法。评价内容:
1.建设项目职业危害预评价;2.建设项目职业危害控制效果评价;3.建设项目运行中的现状评价。
职业危害申报:
1.生产经营单位的基本情况;2.产生职业危害因素的生产技术、工艺和材料的情况;3.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种类、浓度和强度的情况;4.作业场所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人数及分布情况;5.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及个人防护用品的配备情况;6.对接触职业危害因素从业人员的管理情况;7.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资料。申报有关要求:工艺变化、法人变化(15日内申报)。
2.第六章 应急管理 预警机制:
反馈、及时布置、防风险于未然,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所造成的损失。预警管理体系要素:
1.外部环境预警系统:由自然环境突变预警、政策法规变化预警、技术变化的预警构成; 2.内部管理不良预警系统:由质量管理预警、设备管理预警、人的行为活动管理预警构成;
3.亊故预警系统:主要仼务是当事故难以控制时,做出警吿和对策建议,因此其业务隶属预警管理信息系统; 4.预警信息管理系统:是集计算机技术与专家系统技术为-体的智能化系统,它以管理信息系统为基础,完成信息收集、处理、辨识、存储和推断等任务。预警系统:
由预警分析系统(包括监测系统、预警信息系统、预警评价
指标系统、预测评价系统);预控对策系统根据具体警情确定控制方案。一级预警:表示安全状况特别严重,用红色表示; 二级预警:表示受到事故的严重威胁,用橙色表示; 三级预警:表示处于事故的上升阶段,用黄色表示; 四级预警:表示生产活动处于正常生产状态,用蓝色表示。
安全警示:红色:静止;黄色:警告;绿色:提示;蓝色:指令遵守。亊故应急救援:
1.立即组织营救受害人员,组织撤离或者采取其它措施保护危害区域内的其它人员;2.迅速控制事态,并对事故造成的危害进行检测、监测、测定事故的危害区域,危害性质及危害程度;3.消除危害后果,做好现场恢复;4.查清事故原因,评估危害程度。亊故应急理论:
1.预防(在设计阶段完成);2.准备(跟应急有关);3.响应(紧急处置 和救援工作);4.恢复(最容易发生二次伤害)。亊故应急救援体系的基本构成:
一、组织机构(1.管理部门;2.功能部门;3.应急指挥;4.救援队伍。);
二、运作机制(属地为主强调“第一反应”的思想和以现场应急、现场指挥为主的原则);
三、法制基础;
四、保障系统(1.信息通讯系统:保证预警、报警、警报、报告、指挥等活动的信息交流快速、顺畅、准确、以及信息资源共享;2.物资装备:保证有足够的资源,保证快速、及时供应到位;3.人力资源: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志愿者和其他人员的培训教育;4.经费财务:建立专项应急科目,如应急装备、应急资金等。)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建设原则:
1.统一领导,分级管理;2.条块结合,属地为主;3.统筹规划,合理布局;4.依托现有,资源共享;5.一专多能,平战结合;6.功能实用,技术先进;7.整体设计,分布实施。事故应急预案体系:
一个综合预案(整体预案,总体阐述应急方针、政策、组织机构及职责、总体思路等);多个专项预案(针对特定紧急情况的应急而制定的、对机构、活动等进行更具体的阐述);若干个现场处置方案(在专项预案基础上针对具体场所而制定的)。
事故应急预案体系响应的程序:
1.接警与响应级别确定:接到事故报警后,对警情做岀判断,初步确定响应级别:能被一个部门正常可利用的资源处理的为三级紧急情况;需要两个或多个部门响的为二级紧急情况;必须利用所有有关部门及一切资源或者需要各个部
门同外部机构联合起来处理且通常要宣布进入紧急状态的为一级紧急情况。如果事故不足以启动应急救援体系则响应关闭;
2.应急启动:按响应级别确定应急程序,如人员到位、信息联络、调配资源、成立现场指挥部等;
3.救援行动:迅速开展事故侦测、警戒、疏散、人员救助、工程抢险等。若控制不力,则请求实施更高级别的应急响应;
4.应急恢复:救援行动结束后,进入临时应急恢复阶段。该阶段包括现场清理、人员清点和撤离、警戒解除、善后处理和事故调查等;
5.应急结束:由事故总指挥部宣布应急结束
事故应急预案编制程序:
1.成立工作组:单位主要负责人领导; 2.资料收集:收集预案所需各种资料;
3.危险源与风险分析:确定本单位的危险源、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和后果; 4.应急能力评估:对应急装备、应急队伍能力进行评估; 5.应急预案编制:注重全体人员的参于和培训;
6.应急预案的评审与发布:评审包括内部评审和外部评审,并由主要负责人签署发布; 7.预案的实施:包括应急预案宣传、教育和培训,落实应急资源,应急演练和训练等。
应急演练的类型:
一、按组织方式分类:1.桌面演练;2.实战演练。
二、按演练内容分类:1.单项演练;2.综合演练。
三、按演练目的和作用分类:1.检验性演练;2.示范性演练;3.研究性演练。编制计划:
演练目的需求、目标、类型、时间、地点、演练准备实施进程安排、领导小组构成、预算等。演练总结:
演练目的、时间和地点、参演单位和人员、演练方案概要、发现的问题与原因、经验和教训、以及改进有关工作的建议、改进计划、落实改进责仼和时限等。应急救援预案体系框架核心要素:
一、应急预案概况;
二、亊故预防:1.危险分析;2.资源分析;3.法律法规要求。
三、应急准备程序:1.机构与职责;2.应急设备、设施与物质;3.应急人员培训;4.预案演练;5.公共教育;6.互助协议。
四、应急响应:1.预警与通知;2.现场指挥与控制;3.警报系统与紧急通告;4.通讯;5.亊态监测;6.警戒与治安;7.人员疏散与安置;8.医疗与卫生服务;9.公共关系;10.应急人员安全;11.抢险与救援;12.危险物质控制。
五、现场恢复;
六、预案管理与评审改进。
第七章 生产安全事故调查与分析
生产安全事故分级: 一、一般事故:1.造成1-2人死亡;2.一次造成1-9人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3.一次造成100万元-1000万元直接经济损失的
二、较大事故:1.造成3-9人(含3人)死亡;2.一次造成10-49人(含10人)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3.一次造成1000万元-50000万元直接经济损失的。
三、重大事故:1.造成10-29人(含10人)死亡;2.一次造成50-99人(含50人)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3.一次造成5000万元-1亿元直接经济损失的。
四、特别重大事故:1.造成30人以上(含30人)死亡;2.一次造成100人以上(含100人)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 3.一次造成1亿元以上(含1亿元)直接经济损失。事故报告内容(火灾、交通7人,其它30天补报):
一、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二、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亊故现场情况;
三、亊故的简要经过;
四、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情况;
五、已经采取的措施。事故调查组的组成和职责:
事故调查组由有关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行业主管部门、监察机关、公安机关以及工会派人组成,并应当邀请人民检察院派人参加。事故调查组可以聘请有关专家参与调查。职责:
一、查明事故发生的经过;
二、查明事故发生的原因(直接原因:机械设备;间接原因:管理方面的。);
三、人员伤亡情况;
四、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
五、认定事故性质和事故责任分析
(责任:直接责任→员工;主要责任→主要领导;非责任:自然灾害、技术亊故。)事故报告及调查报告批复:
事故现场有关人员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
负责人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每级向上报告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一般事故:报至设区的市级;较大事故:逐级上报至省、自治区、直辖市; 特别重大事故:逐级上报至安监总局、国务院)。
事故补报: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道路交通、火灾事故7日内。
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应当自收到亊故调查报吿之日起15日内作出批复; 特别重大事故30日内;特殊情况,可延长30日内。事故现场处置:
1.亊故发生后,应全力救护受伤害者,采取措施制止亊故蔓延扩大; 2.认真保护事故现场,凡与事故有关的物体、痕迹、状态,不得破坏; 3.为抢救受伤者需要移动的现场某些物体时,必须做好现场的标志;
4.保护事故现场区域,仔细对现场进行标记记录或拍照、录像并保持记录的准确性。
事故分析:
一、整理和阅读调查材料;
二、分析伤害方式(1.受伤部位;2.受伤性质;3.起因物;4.致害物;5.伤害方式;6.不安全状态;7.不安全行为);
三、确定亊故的直接原因;
四、确定亊故的间接原因;
五、确定事故责任者。事故报告:
1.亊故发生单位概况;
2.亊故发生经过和事故救援情况; 3.亊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 4.亊故发生的原因和事故性质;
5.亊故责任的认定以及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6.亊故防范和整改措施。
第八章 安全生产统计分析
统计资料类型:
1.计量资料;2.计数资料;3.等级资料。职业卫生常用统计指标:
1.发病(中毒)率:某病发病率(中毒率)=(同期内新发生例数÷观察期内可能发生某病(中毒)的平均人口)×100% 2.患病率:某病患病率=(检查时发现的现患某病病例总数÷该时点受检人口数)×100% 3.病死率:某病病死率=(同期因该病死亡人数÷观察期内某病患者数)×100% 4.粗死亡率:
粗死亡率=(同年死亡总数÷某年平均人口数)×1000‰ 千人死亡率=(死亡人数÷从业人员数)×10的3次方 千人重伤率=(死亡人数÷从业人员数)×10的3次方
百万工时死亡率=(死亡人数÷实际总工时(250天×8小时×总人数))×10的6次方 百万吨死亡率=(死亡人数÷实际产量(t))×10的6次方 重大事故率=(重大亊故起数÷事故总起数)×100% 特大事故率=(特大亊故起数÷事故总起数)×100% 伤亡事故经济损失计算方式:
一、直接经济损失:人身伤亡、善后处理支出、毁坏财产价值;
二、间接经济损失:导致产值减少、资源破坏和受事故影响而造成的其它经济损失;
三、直接经济损失的统计范围: 1.人身伤亡后所支出的费用(医疗费用(含护理);丧葬及抚恤费用;补助及救济费用;歇工工资。)2.善后处理费用(包括事故罚款和赔偿费用); 3.财产损失价值。
四、间接经济损失的统计范围: 1.停产、减产损失价值; 2.工作损失价值; 3.资源损失价值;
4.处理环境污染的费用; 5.补充新职工的培训费用等。调查方法:
1.普查;2.抽样调查;3.典型调查。抽样方法:
1.单纯随机抽样;2.系统抽样;3.整群抽样;4.分层抽样。抽样误差:
整群抽样≧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
千人经济损失率=(全年内经济损失,万元÷企业平均职工人数,人)×1000 百万元产值经济损失率=(全年内经济损失,万元÷企业总产值,万元)×100
第五篇: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管理考点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管理考点
第一章 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理论
安全生产管理:主要是突出人的作用。亊故---是绝对的;安全---是相对的。事故特性:
1.规律性;2.绝对性;3.周期性;4.偶然性。事故隐患: 一、一般隐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的);
二、重大隐患(主要是指设计上存在重大缺陷的)。
可能导致亊故发生:
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危险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事故隐患一定是危险源。
危险是相对的,危险跟安全是互补的。若危险是60%那安全就是40%
风险控制:1.主动降低;2.被动控制。海因里希法则:
1次伤亡(死亡+重伤)+29次轻伤+300次不安全行为。危险源(可能存在、危险根源): 第一类:能量、物质;第二类:载体。本质安全:
1.失误---安全功能;2.故障---安全功能。
四个原理:
1.系统原理;2.人本原理; 3.预防原理;4.强制原理。
系统原理的原则: 1.动态相关性原则; 2.整分合原则; 3.反馈原则; 4.封闭原则。
人本原理的原则:
1.动力原则(个体); 2.能级原则;
3.激励原则(群体); 4.行为原则。预防原理的原则: 1.偶然损失原则; 2.因果关系原则;
3.三E原则(1.工程技术对策;2.教育对策;3.法制对策。)4.本质安全化原则。强制原理的原则:
1.安全第一原则;2.监督原则。(牢记14个原则)
事故致因理论:
1.事故频发倾向理论;2.海因里希因果连锁理论; 3.能量意外释放理论;4.系统安全理论;
5.轨迹交叉理论(基本原因→间接原因→直接原因→亊故→伤害)。海因里希亊故连锁理论(防止事故发生的最有效手段:斩断事故链):
遗传及社会环境→人的缺点→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事故→伤害。
能量意外释放屏蔽措施:
1.用安全能源代替不安全能源;2.限制能量;3.防止能量蓄积;4.控制能量释放;5.延缓能量释放;6.开辟能量释放的渠道;7.设置屏蔽措施;8.在人、物与能源之间设置屏障;9.提高防护标准;10.改变工艺流程;11.修复或急救。
系统安全理论的主要观点:
1.改变了只注重操作人员的不安全行为而忽略硬件的故障,考虑如何通过改善物的系统可靠性来提高复杂系统的安全性;
2.没有绝对的安全,仼何事物中都潜伏着危险因素;
3.不可能根除一切危险源,应考虑减少总的危险性而不是只彻底去消除几种选定的风险; 4.危险源不是一成不变的,有的可能暂时未认识到,有的会因某种原因而产生。
安全生产方针:
安全生产法: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消防法: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职业病防治法: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第二章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
安全生产标准化概念:
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仼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要求,人、机、物、环处于良好生产状态,并持续改进,不断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分为:
一级、二级、三级,一级为最高(三年一审)。
-般要求:
1.PDCA动态偱环模式;
2.建立并保持安全生产标准化系统;
3.自我检查査、自我纠正和自我完善; 4.建立安全绩效持续改进的安全长效机制。
检查和改进:
主要负责人应对绩效评定工作全面负责。
企业要毎年至少-次对本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实施情况进行评定,验证各项安全生产制度措施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检查安全生产工作目标、指标的完成情况。
企业安全文化定义:
被企业组织的员工群体所共享的安全价值观、态度、道德和行为规范的统一体。企业安全文化主要功能:
1.导向功能;2.凝聚功能;3.激励功能;4.辅射和同化功能。建立安全文化建设的操作步骤:
1.建立机构;2.制定规划;3.培训骨干4.宣传教育。评价指标:死亡事故、重伤事故、违章记录。
组织机构规范要求:
1.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2.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重大危险源:
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储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重大危险源:
单元内存在的危险化学品的数量根据处理危险化学品种类的多少。(实际存在量÷临界量≧1或单元内多种化学品相加≧1)重大危险源辨识方法:
1.主要指可导致火灾、爆炸、毒物泄露后果严重的危险物质;
2.边缘距离小于500米以内的一个或几个装置、设置或场所内的危险物质; 3.客观存在的,以所规定的临界量为标准;
4.危险物质分易燃、爆炸性、活性化学物质和有毒物质6大类9小类共78种; 5.不含核设施、军亊设施、采掘业、危险物质的运输等;
6.判断是否重大危险源用公式(q实际存在量;Q危险物质临界量:单位为都吨)一种物质时:q/Q≧1;多种危险物质为多品种时:q1/Q1+q2/Q2+q3/Q3…≧
1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三大目的:
1.法定责任;2.重要保障;3.重要手段。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原则: 1.主要负责人原则(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是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职责。);2.系统性原则;3.规范化和标准化原则。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管理(八大流程):
1.起草(安全部门);2.会签或公开征求意见(工会);3.审核(法律顾问);4.签发(1.综合:主要负责人;2.技术:主管领导。);5.发布;6.培训(员工);7.反馈;8.持续改进
(每年制定规章制度制定、修订计划、并公布现行有效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清单。每3-5年应进行一次全面修订。)
高危行业:矿山、建筑施工、危险物品、金属冶炼、道路运输必须配备机构、专人。
其他行业从业人员超过100人(原300人)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从业人员在100人(原300人)以下的,应当配备专职或兼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安全投入(风险抵押金):
1.股份制:董事会;2.个企:投资人;3.国企:主要负责人。
风险抵押金使用归定(罚款:可以用。使用后下年不是补齐,而是重新核算投入): 1.为处理本企业安全生产事故而直接发生的抢险、救灾费用支出; 2.为处理本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善后亊宜而直接发生的费用支出。
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空间是防止;时间是减少): 1.消除危险源;2.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3.隔离;
4.故障---安全设计(防止措施);5.减少故障和失误(个体防护、技术措施、减少)。
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措施:
1.隔离;2.设置薄弱环节(安全阀、);3.个体防护;4.避难与救援。
安全预评价:
建设项目在进行可行性研究时,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分别对其安全生产条件进行论证和安全预评价。验收评价:
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竣工或者试运行完成后,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对安全进行验收评价,并出具验收评价报吿。
特种设备: 1.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元件的境外制造单位应当取得国家质检总局颁发的相应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
2.电梯、起重机械、大型游乐设施、客运索道、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的同类首台产品,应当由该产品的国內代理商报请特种设备型式试验机构型式试验合格; 3.特种设备安全质量性能和能效指标符合中国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强制性标准的有关规定;
4.附有相关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设计文件、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安装及使用維修说明、检验证书等中文出厂文件。
特种设备检验到期:提前报备:设备1个月;人员2个月;企业证照3个月前。
特种设备:
1.在投入使用前或投入使用后30天内,生产经营单位应向直辖市或设区的市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登记。
2.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制造单位、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使用維修说明等文件以及安装技术资料要建立安全技术档案。
3.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制定亊故应急专项预案,并定期进行应急演练。
4.特种设备存在严重事故隐患,无改造、维修价值或者超过安全技术规范规定使用年限,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及时予以报废。
安全教育培训:
一、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高危人员48小时、非高危人员32小时。)
1.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每年再培训16小时、12小时。)
2.具备与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3.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仼职。
二、岗位操作人员(高危72小时、非高危24小时、全员20小时。):
1.对岗位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生产技能培训未经安全教育或培训考核不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2.新入厂(矿)人员“三级”安全教育,“四新”人员,转岗、离岗人员安全教育,特种作业资格。
特种作业人员:
电工作业、焊接与热切割作业、高处作业、制冷与空调作业、煤矿 安全作业、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作业、石油天然气安全作业、冶金(有色)生产安全作业、危险化学品安全作业、烟花爆竹安全作业、安全监督总局认定的其他作业(电梯操作工:不是)。“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厂、车间、班组)
1.厂级:重点是生产经营单位安全风险辨识、安全生产管理目标、规章制度、劳动纪律、安全考核奖惩、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权利和义务,有关事故案例等; 2.车间级:本岗位工作及作业环境范围内的安全风险辨识、评价和控制措施、典型事故案例、岗位安全职责、操作技能及强制性标准、自救互救、急救方法、疏散和现场紧急情况的处理、安全设施、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和维护。
3.班组级:重点是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岗位之间工作衔接配合、作业过程的安全风险分析方法和控制对策、事故案例等。
安全检查:
1.定期检查;2.经常性检查;3.季节性及节假日检查;4.专业(项)检查。检查内容:
对于危险性较大、易发事故、事故危害大的生产系统、部位、装置、设备等应加強检查。重点: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剧毒品、锅炉、压力容器、起重设备、运输设备、冶炼设备、电气设备、冲压机械、高处作业、易引起工伤、火灾、爆炸的设备、工种、场所及作业人员,职业中毒、职业病尘毒、重要危险点、有害点等。1.非矿山企业:
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高压医用氧舱、起重机、电梯、自动扶梯、施工升降机、简易升降机、防爆电器、厂內机动车辆、客运索道、游艺机及游乐设施等,作业场所的粉尘、噪声、振动、辐射、高温低温和有毒物质浓度等; 2.矿山企业:
矿井风量风质、风速及井下温度、湿度、噪声;瓦斯、粉尘;矿山放射性物质及其有害物质;露天矿山边坡;尾矿坝;提升、运输、装载、通风、排水、瓦斯抽放、压宿空气和起重设备;各种防爆电器、电器安全保护装署;矿灯、钢丝绳等;有毒有害物质检测仪器、仪表;自救器;救护设备;安全帽;防尘口罩或面罩;防护服、防护鞋;防噪声耳塞、耳塞。
检查方法:
1.常规检查(依靠经验和能力);
2.安全检查表法;3.仪器检查(专项)。检查工作程序: 1.检查工作准备;
2.实施安全检查(听、看、测、问、记)。隐患排查治理:
一般隐患(谁发现、谁整改); 重大隐患(报告主要负责人)。重大隐患治理方案:
治理的目标和仼务;采取的方法和措施;经费和物资的落实;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治理的时间和要求;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
承包商协议内容:
责任主体:生产经营单位(总包:承担责仼;分包:连带责仼)
1.承包商必须按照生产经营单位要求提供相关材料,接受安全资质和条件审查; 2.承包商不得擅自将工程(主体工程不得转包)转包、分包、返包;
3.承包商在施工过程中不得擅自更换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安全管理人员及关系 到施工安全质量的特殊工种人员,特殊情况需要换人时须征得发包单位同意,并对新参加工作人员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培训和考核,合格后方可使用。
管理:
1.同一工程项目或同一施工场所有多个承包商施工的,生产经营单位应与承包商签订专门的安全管理协议或者在承包合同中约定各自的安全生产职责,发包单位对各承包商的安全生产工作统一协调、管理;
2.承包商施工队伍严重违章作业,导致设备故障等严重影响安全生产的后果,生产经营单位可以要求承包商进行停工整顿,并有权决定终止合同的执行。
第三章 安全生产监管监察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网格化管理模式)体制:
综合管理与行业监管相结合、国家监察与地方监管相结合、政府监督与其他监督相结合的格局。综合管理与行业监管形成(网格式)监管体系。
特征:权威性、强制性、普遍约束性。
基本原则:
“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预防为主;行为监察与技术监察相结合; 监察与服务相结合;教育与惩罚相结合。
监察方式:
事前监察管理;
事中监察管理:行为监察、技术监察(三同时); 事后监察管理。
煤矿安全生产监察体制:
垂直管理、分级监察。煤矿监察机构负责煤矿安全监察工作。
煤矿监察人员职责:
参于煤矿建设工程安全设施的设计审查和工程竣工验收;发现危及职工生命安全的紧急情况时,可决定采取临时处置处施,或根据具体情况下达停产通知书,责令停止作业,撤出人员,事后报告煤矿安全监察机关对事关煤矿安全的违法行为,依照有关规定做出行政处罚或提出处罚意见,对有关责仼人员提出处理建议。
煤矿安全监察方式:
日常监察(常规监察);重点监察(偏管理类);专项监察(偏技术类);定期监察(定期组织)。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
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
安全监察制度:
市场准入制度;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验、修理、改造7个环节全过程一体化的监察制度。
第四章 安全评价 安全评价:
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安全现状评价。
安全验收评价:
建设项目竣工、试生产运行正常之后(正式生产运前或工业园区建设完成后)。
安全评价程序:
1.危险源辨识;2.风险评价;3.风险控制。
危险有害因素分类 人的因素:
1.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负荷超限;健康状况异常;从亊禁忌作业;心理异常;辨识功能缺陷;其它心理、生理性风险危害因素。2.行为性危害因素:指挥错误;操作失祦;监护失误;其他失误;其它行为性风险和有害因素。
物的因素:
一.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设备、设施缺陷;电危害;噪声危害;振动危害;电磁辐射;运动物危害;明火;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信号缺陷;标志缺陷;其他物理性风险和危害因素。
二.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易燃易爆性物质;自燃性物质;有毒性物质;腐蚀性物质;其他化学性风险、危害因素;
1.爆炸品;2.压缩气体;3.易燃液体;4.易燃固体、自然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5.氧化物和有机过氧化物;6.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7.放射性物品;8.腐蚀品。
三.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致病微生物;传染病媒介物;致害动物;致害植物;其他生物性风险、危害因素。环境因素:室内作业场所环境不良;室外作业场所环境不良;地下(含水下)作业环境不良;其他作业环境不良。
危险因素分类:
一个打击:(物体打击);四个伤害:(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其他伤害);四个煤矿:(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瓦斯爆炸);四个爆炸:(火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四个常见:(触电、火灾、高处坠落、坍塌);两个不常见:(淹溺、灼烫);一个意外:(中毒和窒息)共20类。
职业健康分类:
生产性粉尘、毒物、噪声与振动、高温、低温、辐射(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其他危害因素等10大类。
安全评价方法
定性安全评价方法:
根据经验和直观判断能力对生产系统的工艺、设备、设施、环境、人员和管理方面的状况进行定性分析,如检查表、询问观察、LEC法、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等,评价结果是一些定性的指标。
定量安全评价方法:
1.概率风险评价法;2.伤害(或破坏)范围评价法;3.危险指数评价法。
安全预评价报告:
1.目的;2.评价依据;3.概况;4.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与分析;5.评价单元的划分;6.安全预评价方法;7.安全对策措施建议; 8.安全预评价结论。
安全验收评价报告:
1.目的;2.评价依据;3.概况;4.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与分析;5.评价单元划分;6.评价方法的选择;7.安全对策措施建议; 8.评价结论。(安全预评价和验收评价不能选同一机构)
第五章 职业危害预防与管理
职业危害因素按来源可分三类(职业病10大类:132种)
一、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
1、物理因素:不良气象条件如高温、低温、高湿、高低主压等,噪声→噪声聋、爆声聋(1.空气动力噪声→风机、空气压缩机、风动工具、喷气发动机、汽轮机等; 2.机械性噪声→车床、电锯、电刨、球磨机、砂轮机、织布机等;
3.电磁噪声→电磁式振动台和振荡器、大型电动机、发电机和变压器等)、振动→手臂振动病、电离辐射(各种天然放射性核素和人工放射性核素、X线机等)→引起肿瘤和至癌、非电离辐射(1.高频作业、微波作业等;2.红外线→白内障;3.紫外线→热辐射;4.激光)等;
2、气体的形态存在;
3、生物因素: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虫如霉菌、真菌、布氏杆菌、森林脑炎病毒等;
二、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劳动组织与作息制度不合理,作业时间过长、作业强度过大、长时间单调或不良体位劳动、劳动负荷过重、夜班作业等;
三、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自然环境中的因素(1.中署;2.减压病→高气压;3.高原病→低气压)、作业场所设计缺陷因素。跟职业有关的疾病(高血压、冠心病、消化性溃疡病等)。
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劳动者职业史;职业危害接触史;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和职业病诊疗等有关个人健康资料。
生产性粉尘:
一、无机性粉尘:1.矿物性粉尘:煤尘、硅石、石棉、滑石等;2.金属性粉尘:铁、锡、铝、铅、锰等;3.人工无机性粉尘:水泥、金刚砂、玻璃纤维等。
二、有机性粉尘:1.植物性粉尘:棉、麻、面粉、木材、烟草、茶等;2.动物性粉尘:兽毛、角质、骨质、毛发等;3.人工有机性粉尘:机械料、炸药、人造纤维等。
三、混合性粉尘:上述各种粉尘混合存在。尘肺:主要有矽肺、煤工尘肺、铸工尘肺。
生产性毒物及其危害:
1.自吸性有毒气体;2.刺激性有毒气体。职业危害评价:
1.性质:经常性(日常)职业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和建设项目职业危害评价; 2.分类:职业危害预评价、控制效果评价、运行期间的现状评价。职业危害因素的检测与评价: 职业危害因素的检测每年至少一次。职业病危害控制:
1.技术措施;2.个体防护措施;3.组织管理措施。评价方法:
1.检查表法;2.类比法;3.定量法。评价内容:
1.建设项目职业危害预评价;2.建设项目职业危害控制效果评价;3.建设项目运行中的现状评价。
职业危害申报:
1.生产经营单位的基本情况;2.产生职业危害因素的生产技术、工艺和材料的情况;3.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种类、浓度和强度的情况;4.作业场所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人数及分布情况;5.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及个人防护用品的配备情况;6.对接触职业危害因素从业人员的管理情况;7.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资料。申报有关要求:工艺变化、法人变化(15日内申报)。
第六章 应急管理
预警机制:
预警机制是指能灵敏、准确告示危险前兆,并能及时提供警示,使机构能采取有关措施的一种制度。其作用在于超前反馈、及时布置、防风险于未然,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所造成的损失。
预警管理体系要素:
1.外部环境预警系统:由自然环境突变预警、政策法规变化预警、技术变化的预警构成; 2.内部管理不良预警系统:由质量管理预警、设备管理预警、人的行为活动管理预警构成; 3.亊故预警系统:主要仼务是当事故难以控制时,做出警吿和对策建议,因此其业务隶属预警管理信息系统;
4.预警信息管理系统:是集计算机技术与专家系统技术为-体的智能化系统,它以管理信息系统为基础,完成信息收集、处理、辨识、存储和推断等任务。预警系统:
由预警分析系统(包括监测系统、预警信息系统、预警评价
指标系统、预测评价系统);预控对策系统根据具体警情确定控制方案。一级预警:表示安全状况特别严重,用红色表示; 二级预警:表示受到事故的严重威胁,用橙色表示; 三级预警:表示处于事故的上升阶段,用黄色表示; 四级预警:表示生产活动处于正常生产状态,用蓝色表示。
安全警示:红色:静止;黄色:警告;绿色:提示;蓝色:指令遵守。
亊故应急救援:
立即组织营救受害人员,组织撤离或者采取其它措施保护危害区域内的其它人员;2.迅速控制事态,并对事故造成的危害进行检测、监测、测定事故的危害区域,危害性质及危害程度;3.消除危害后果,做好现场恢复;4.查清事故原因,评估危害程度。亊故应急理论:
1.预防(在设计阶段完成);2.准备(跟应急有关);3.响应(紧急处置 和救援工作);4.恢复(最容易发生二次伤害)。
亊故应急救援体系的基本构成:
一、组织机构(1.管理部门;2.功能部门;3.应急指挥;4.救援队伍。);
二、运作机制(属地为主强调“第一反应”的思想和以现场应急、现场指挥为主的原则);
三、法制基础;
四、保障系统(1.信息通讯系统:保证预警、报警、警报、报告、指挥等活动的信息交流快速、顺畅、准确、以及信息资源共享;2.物资装备:保证有足够的资源,保证快速、及时供应到位;3.人力资源: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志愿者和其他人员的培训教育;4.经费财务:建立专项应急科目,如应急装备、应急资金等。)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建设原则:
1.统一领导,分级管理;2.条块结合,属地为主;3.统筹规划,合理布局;4.依托现有,资源共享;5.一专多能,平战结合;6.功能实用,技术先进;7.整体设计,分布实施。事故应急预案体系:
一个综合预案(整体预案,总体阐述应急方针、政策、组织机构及职责、总体思路等);多个专项预案(针对特定紧急情况的应急而制定的、对机构、活动等进行更具体的阐述);若干个现场处置方案(在专项预案基础上针对具体场所而制定的)。事故应急预案体系响应的程序:
1.接警与响应级别确定:接到事故报警后,对警情做岀判断,初步确定响应级别:能被一个部门正常可利用的资源处理的为三级紧急情况;需要两个或多个部门响的为二级紧急情况;必须利用所有有关部门及一切资源或者需要各个部门同外部机构联合起来处理且通常要宣布进入紧急状态的为一级紧急情况。如果事故不足以启动应急救援体系则响应关闭; 2.应急启动:按响应级别确定应急程序,如人员到位、信息联络、调配资源、成立现场指挥部等;
3.救援行动:迅速开展事故侦测、警戒、疏散、人员救助、工程抢险等。若控制不力,则请求实施更高级别的应急响应;
4.应急恢复:救援行动结束后,进入临时应急恢复阶段。该阶段包括现场清理、人员清点和撤离、警戒解除、善后处理和事故调查等; 5.应急结束:由事故总指挥部宣布应急结束。
事故应急预案编制程序:
1.成立工作组:单位主要负责人领导; 2.资料收集:收集预案所需各种资料;
3.危险源与风险分析:确定本单位的危险源、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和后果; 4.应急能力评估:对应急装备、应急队伍能力进行评估; 5.应急预案编制:注重全体人员的参于和培训;
6.应急预案的评审与发布:评审包括内部评审和外部评审,并由主要负责人签署发布; 7.预案的实施:包括应急预案宣传、教育和培训,落实应急资源,应急演练和训练等。
应急演练的类型:
一、按组织方式分类:1.桌面演练;2.实战演练。
二、按演练内容分类:1.单项演练;2.综合演练。
三、按演练目的和作用分类:1.检验性演练;2.示范性演练;3.研究性演练。编制计划:
演练目的需求、目标、类型、时间、地点、演练准备实施进程安排、领导小组构成、预算等。演练总结:
演练目的、时间和地点、参演单位和人员、演练方案概要、发现的问题与原因、经验和教训、以及改进有关工作的建议、改进计划、落实改进责仼和时限等。应急救援预案体系框架核心要素:
一、应急预案概况;
二、亊故预防:1.危险分析;2.资源分析;3.法律法规要求。
三、应急准备程序:1.机构与职责;2.应急设备、设施与物质;3.应急人员培训;4.预案演练;5.公共教育;6.互助协议。
四、应急响应:1.预警与通知;2.现场指挥与控制;3.警报系统与紧急通告;4.通讯;5.亊态监测;6.警戒与治安;7.人员疏散与安置;8.医疗与卫生服务;9.公共关系;10.应急人员安全;11.抢险与救援;12.危险物质控制。
五、现场恢复;
六、预案管理与评审改进。
第七章 生产安全事故调查与分析
生产安全事故分级: 一、一般事故: 1.造成1-2人死亡;
2.一次造成1-9人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
一次造成100万元-1000万元直接经济损失的。
二、较大事故:
1.造成3-9人(含3人)死亡;
2.一次造成10-49人(含10人)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 3.一次造成1000万元-50000万元直接经济损失的。
三、重大事故:
1.造成10-29人(含10人)死亡;
2.一次造成50-99人(含50人)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 3.一次造成5000万元-1亿元直接经济损失的。
四、特别重大事故:
1.造成30人以上(含30人)死亡;
2.一次造成100人以上(含100人)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 3.一次造成1亿元以上(含1亿元)直接经济损失。事故报告内容(火灾、交通7人,其它30天补报):
一、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二、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亊故现场情况;
三、亊故的简要经过;
四、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情况;
五、已经采取的措施。事故调查组的组成和职责:
事故调查组由有关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行业主管部门、监察机关、公安机关以及工会派人组成,并应当邀请人民检察院派人参加。事故调查组可以聘请有关专家参与调查。职责:
一、查明事故发生的经过;
二、查明事故发生的原因(直接原因:机械设备;间接原因:管理方面的。);
三、人员伤亡情况;
四、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
五、认定事故性质和事故责任分析
(责任:直接责任→员工;主要责任→主要领导;非责任:自然灾害、技术亊故。)事故报告及调查报告批复:
事故现场有关人员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
负责人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每级向上报告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一般事故:报至设区的市级;较大事故:逐级上报至省、自治区、直辖市;
特别重大事故:逐级上报至安监总局、国务院)。
事故补报: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道路交通、火灾事故7日内。
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应当自收到亊故调查报吿之日起15日内作出批复;
特别重大事故30日内;特殊情况,可延长30日内。事故现场处置:
1.亊故发生后,应全力救护受伤害者,采取措施制止亊故蔓延扩大; 2.认真保护事故现场,凡与事故有关的物体、痕迹、状态,不得破坏; 3.为抢救受伤者需要移动的现场某些物体时,必须做好现场的标志;
4.保护事故现场区域,仔细对现场进行标记记录或拍照、录像并保持记录的准确性。事故分析:
一、整理和阅读调查材料;
二、分析伤害方式(1.受伤部位;2.受伤性质;3.起因物;4.致害物;5.伤害方式;6.不安全状态;7.不安全行为);
三、确定亊故的直接原因;
四、确定亊故的间接原因;
五、确定事故责任者。事故报告:
1.亊故发生单位概况;
2.亊故发生经过和事故救援情况; 3.亊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 4.亊故发生的原因和事故性质;
5.亊故责任的认定以及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6.亊故防范和整改措施。
第八章 安全生产统计分析
统计资料类型:
1.计量资料;2.计数资料;3.等级资料。职业卫生常用统计指标:
1.发病(中毒)率:某病发病率(中毒率)=(同期内新发生例数÷观察期内可能发生某病(中毒)的平均人口)×100%
2.患病率:某病患病率=(检查时发现的现患某病病例总数÷该时点受检人口数)×100% 3.病死率:某病病死率=(同期因该病死亡人数÷观察期内某病患者数)×100% 4.粗死亡率:
粗死亡率=(同年死亡总数÷某年平均人口数)×1000‰ 千人死亡率=(死亡人数÷从业人员数)×10的3次方 千人重伤率=(死亡人数÷从业人员数)×10的3次方
百万工时死亡率=(死亡人数÷实际总工时(250天×8小时×总人数))×10的6次方 百万吨死亡率=(死亡人数÷实际产量(t))×10的6次方 重大事故率=(重大亊故起数÷事故总起数)×100% 特大事故率=(特大亊故起数÷事故总起数)×100% 伤亡事故经济损失计算方式:
一、直接经济损失:人身伤亡、善后处理支出、毁坏财产价值;
二、间接经济损失:导致产值减少、资源破坏和受事故影响而造成的其它经济损失;
三、直接经济损失的统计范围:
1.人身伤亡后所支出的费用(医疗费用(含护理);丧葬及抚恤费用;补助及救济费用;歇工工资。)
2.善后处理费用(包括事故罚款和赔偿费用); 3.财产损失价值。
四、间接经济损失的统计范围: 1.停产、减产损失价值; 2.工作损失价值; 3.资源损失价值; 4.处理环境污染的费用; 5.补充新职工的培训费用等。调查方法:
1.普查;2.抽样调查;3.典型调查。抽样方法:
1.单纯随机抽样;2.系统抽样;3.整群抽样;4.分层抽样。抽样误差:
整群抽样≧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
千人经济损失率=(全年内经济损失,万元÷企业平均职工人数,人)×1000 百万元产值经济损失率=(全年内经济损失,万元÷企业总产值,万元)×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