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云南政法干警文化综合备考:亚洲地理要点集合
2014云南政法干警文化综合备考:亚洲地理要点集合 为方便广大考生备考2014云南政法干警考试,中公教育特整理了相关的知识热点供大家参考。
【考点1】亚洲的位置和范围(2010年真题考点)
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在东半球的东北部,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北临北冰洋,西与欧洲陆地接壤。
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为界;东北以白令海峡与北美洲为界;
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
南面隔海与大洋洲相望。
【考点2】亚洲的分区和主要国家
按地理方位,通常把亚洲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北亚(俄罗斯境内的西伯利亚等地区)和中亚6个地区。
【考点3】亚洲东部的岛弧
亚洲东部有一系列岛屿组成的岛弧,即千岛群岛、日本群岛、台湾岛、菲律宾群岛等。东部岛弧是由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碰撞形成。
【考点4】亚洲南部的三大半岛(2010年真题考点)
亚洲南部有三大半岛: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
【考点5】以山地和高原为主的地形
亚洲的地形起伏很大,高原和山地面积很广,约占全洲面积的3/4。全洲平均海拔约950米。
第二篇:2014政法干警文化综合备考——地理备考指导
2014政法干警考试申论热点:文明看球 理性狂欢 政法干警申论热点是我们考生复习的重点所在,对于热点作答,你的答题思路是什么?是否能够标准的表述出来,下面中公政法干警考试网针对世界杯热点进行讨论,希望大家能够好好掌握。
【背景链接】
2014年世界杯足球赛于6月13日凌晨2点再次在巴西点燃战火。许多球迷热衷于一边喝啤酒一边观看比赛,正是这种看似惬意的享受,无形中埋下了酒驾醉驾隐患。巴西世界杯开赛以来,公安部交管局部署各地开展集中整治行动,严查酒后驾驶等交通违法行为。开赛后三天内,全国共查处酒后驾驶5200余起、醉酒驾驶570余起。
2014年世界杯期间,先是大连51岁的老球员李明强在观看西荷大战时心脏病突发,抢救无效去世,之后又传出苏州一名25岁男青年在收看智利对阵澳大利亚的比赛时猝死。看球搭上了性命,世界杯变成了世界悲!
2014年6月14日晚的世界杯C组首战,日本队以1:2遭对手科特迪瓦队逆转。赛后,日本球迷冒雨捡看台垃圾的照片在社交网络上疯狂传播,媒体报道称“此举颇得人心”。有评论称,尽管输球了,但日本球迷的魅力赢得了脸面。
【标准表述】
[别让视觉盛宴变成“灾难”]
世界杯足球赛激情四射,能够吸引来自全世界的目光,已成为现代人类狂欢的盛典,引发了人们无限的激情与梦想,早已超越体育本身的意义。观看顶级球赛是种享受,观看四年一度的世界杯,更是机会难得,谁也不会错过。
然而,世界杯期间,不少地方的球迷只顾自己尽情享受和狂欢,完全不顾家里人、周边人以及社会人的感受,将原本难得的视觉盛宴演变成了一场“灾难”。他们观看球赛通宵达旦、大声喧哗、酗酒狂欢,垃圾遍地,甚至设局赌球、打架斗殴,其种种野蛮行为不仅严重干扰了人们的正常生活,还严重影响了社会正常秩序,完全违背了举办世界杯足球赛的本意初衷。
世界杯,是一个狂欢的日子。同样,这也是一个体验各种规则的日子,更是体现着每个人素质的日子。世界杯是足球比赛,更是体育文明的竞赛,观看世界杯不仅是一种精神的愉悦,更是一种文明的净化与提升。对于每个人来说,如何观看世界杯却是一个重要的人生课题。在这样的过程中,人们不能够仅仅局限于行使自己的自由而忽视了自己的素质的提升,更不能在行使自己的自由的过程中侵犯了其它人的基本权利。从自己做起,身体力行地做文明看球人也是每一位球迷应该履行和遵守的社会公德。
[争做文明看球人]
文明看球,不要伤身。各位狂热的球迷要注意身体,合理安排看球时间;千万不要接连熬夜看球,更不要过量饮酒、酗酒闹事,以免乐极生悲。
球迷要提高自身素质。球迷深夜看球赛要自律,尽量调低电视机的音量,在一个私密的空间里观看足球。公共场所看球要注意控制音量,不要打扰周围居民。随手将垃圾带走,保持环境整洁。
环保、城管、居委会、小区物管等相关部门应有所作为。尽可能把工作做在前面,如利用各辖区内宣传栏、电子显示屏、短信、微信群发等宣传途径,提前在辖区内宣传相关控制噪音、噪声扰民的政策法规,向社区球迷倡导理智、文明看球。
相关部门要加强执法。执法人员要“沉”下去,加强街面巡查,对部分酒吧、咖啡吧、大排档等场所严格监控,提醒店主在夜间营业期间,尽量避免噪音扰民。
第三篇:2014政法干警“文化综合”备考策略
2014年湖南常德政法干警考试培训课程
常德2014湖南政法干警专栏
政法干警文化综合考试考查考生对歷史、地理、政治等叁门中学课程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整体把握和运用知识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根据往年文化综合科目考试大纲,文 综考试时间为150分鐘,满分150分,其中歷史、地理和政治各佔50分。题目类型为35道单选题,其他试题是主观题。文综注重的是基础知识的掌握,下面 我们来详细分析如何有效快速的备考文化综合!
一、历史
历史板块分为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5部分。其中,中国史的重要性高于世界史,近、现代史的重要性高于古代史。
中国古代史復习时,考生应该注意纵横结合,既要按朝代梳理知识点,也能按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主线来串各个朝代的成就。
中国近代史的两条主线是列强侵华史和中国人民反抗斗争史。
中国现代史可以归结为社会主义改造变革史和新中国的不同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的成就。
世界近代史和世界现代史,因为考察的知识点并不多,可以放在一起总结。既要以地理国别来区分,也要以歷史阶段来界定。
着名歷史人物和重大歷史事件常考主观题,分值较大,所以考生对其标志要非常熟悉,对其塬因、意义要从辩証唯物主义出发,在復习阶段就做好总结,考场上从容应对。
二、政治
政治板块分为哲学常识、经济常识、政治常识、时事政治4部分。哲学常识、经济常识、政治常识要形成体系理解。
其中,重难点、易错点是哲学常识中的普遍联系和永恆发展和实践论,经济常识中的商品、货币、价值规律。
因为政治容易理论联系实际,所以哲学常识、经济常识、政治常识与时事政治、社会热点(上年7月——当年6月的国际国内重大时事)紧密结合的知识点,会成为出题点。
三、地理
地理是叁个板块中唯一一个偏理科的板块,比起歷史政治,它在记忆的基础上,有很多需要消化理解的部分。
需要掌握的知识被分为地球和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人文地理4部分。其中,世界地理、中国地理的復习有一定规律,可以按地理特征、地区差异、经济、人文要素等主线,来做记忆復现。
而地球地图和人文地理,是需要重点理解、分析和判断的。需要考生掌握判读和填绘地图的基本技能,并能运用各种分布图、等值线图、剖面图、示意图、各种统计资料图表等分析说明地理问题。
这些部分肯定是会出主观题的,不理解就无法判断,应该说是所有题中难度和区分度最高的。
第四篇:2014政法干警考试文化综合备考指南
无忧考网携手中公教育独家解析:
2014政法干警考试文化综合备考指南
文化综合是政法干警专科起点必考的专业课,在笔试总成绩中占据较大比重。对于考生而言,文化综合成绩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考生能否进入面试,其所涉及的学科有政治、历史、地理,难度不大但范围较广。对于如何备考,中公教育专家有以下建议:
一、面面俱到与有所侧重
文化综合部分考查的知识面十分广泛,涉及哲学、经济、政治、时事政治、中国史、世界史、中国地理、世界地理、人文地理等方方面面,对于考生知识储备的广泛性要求很高。但是它并不是毫无章法可循的,这就需要考生认真钻研历年真题,通过历年真题把握考试的重点与常考点。因而考生在备考时尽量面面俱到,同时必须有所侧重。
二、窗外事与圣贤书
近些年文化综合的考察方式也体现了生活化的特点,与当下热点社会现象的结合日益密切,所以考生在备考时一定要注意关注时下热点社会事件,以此为切入点,联系热点背后的理论知识进行复习准备,把窗外事和圣贤书进行良好的结合。例如从上海自贸区切入关注自由贸易区的相关经济知识点。
三、一条线与一大片
文化综合近些年的考题已经开始改变单一领域考察的方式,往往一道题目里面会涉及多个学科,常见的学科组合为政治与经济,历史与地理。所以要求考生备考环节里脱离一条线的单一领域备考方式,要进行不同学科知识点的联系和迁移,发散思维。
以上三点能帮助考生有效备考,中公教育专家预祝大家都能考出好成绩,实现自己的理想。
第五篇:2014年六安政法干警备考之文化综合
2014年六安政法干警备考之文化综合政法干警考试文化综合考试主要分为历史,地理,政治三大部分,考察中学课程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整体把握和运用知识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看起来比较抽象,不好理解,尤其是历史方面的知识点数量较多,很难记忆,下面中公政法干警考试网就为大家总结了文化综合考试中中国古代史的重要知识点,希望对大家的备考提供帮助。
一、原因(根源)因素 关键 条件
1.造成北京人过群居生活的主要原因 生产能力低下
2.私有制产生的直接原因 生产的发展使产品有了剩余
3.出现私有制的根本原因 生产力的发展
4.氏族公社由母系发展为父系的主要原因 男子在生产中取得支配地位
5.夏朝出现“家天下”局面的根本原因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6.春秋时期是我国社会发生剧烈变化时期的根本原因 生产力显著提高
7.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
生产力的发展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产生
8.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霸主的主要原因 实行管仲改革,齐国经济实力强大
9.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开展变法运动的根本原因 封建土地私有制的产生与发展
10战国时期,战争不断,而社会经济仍得以发展的根本原因 封建生产关系确立
11.战国时期,封建之取代奴隶制的直接原因 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改革
12.法家思想在战国受到统治者重视的主要原因 有利于统治者加强统治
13.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最根本原因 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
14.秦国之所以能够统一中国的最主要原因 经济实力最强
15.迫使陈胜等人在大泽乡起义的主要原因 法律严酷、误期当斩
16.楚汉相争中刘邦取胜的主观原因 争取民心归顺,军事策略正确
17.汉高祖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客观原因 社会十分贫困
18.汉初统治者采取宽舒政策的直接原因 秦王的教训
19.西汉初年统治者实行“和亲”政策的最主要原因 经济军事力量薄弱
20.西周和汉初实行分封制都出现“事与愿违”的现象,其根本原因在于
生产力提高,经济发展,诸侯势力增强
21.汉武帝能实行“大一统”的根本原因 封建经济的发展
22.东汉黄巾起义的根本原因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政治黑暗
23.东汉末年开始出现军阀集团割据局面的根源 封建的自然经济形态
24.曹操能够统一北方地区的决定性条件 注重农业,保证军粮供应
25.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取胜的最主要原因 孙刘结盟抗曹
26.三国鼎立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 三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区域发展成均势
27.东吴时代江南文化发展的主要原因 中原战乱,北方人士南迁
28.东汉到西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的主要原因 中原文化先进
29.西晋时期能够形成统一局面的主要原因 北方经济恢复和发展,实力增强,南方衰落
30.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成风,佛道盛行,造成这一现象最重要的原因 社会动荡不安
31.西晋统一为时短暂的根本原因 腐朽的门阀掌权,皇族争权夺利
32.北魏孝文帝改革中推行了许多汉化政策,这些政策能够推广的根本原因
北方出现民族大融合的趋势
33.祖逖北伐收复中原努力失败的主要原因 朝廷没有给予有力支持
34.司马睿能够在江南建立东晋的主要原因 得到士族地主的支持
35.淝水之战前秦战败的最重要原因 前秦统治不得人心
36.前秦败于淝水之战的主观原因 军心离散,缺乏斗志
37.祖逖北伐、淝水之战都未能完成统一的共同原因 缺乏统一的经济基础
38.对淝水之战的胜负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人心的向背
39.导致北魏实行均田制的根本原因 先进经济形态的影响
40.形成陶潜田园诗风格的思想根源 对现实不满
41.东晋至南朝末,朝代更替频繁,政局不稳的最主要原因 大将拥兵夺权
42.公元5世纪晚期,北方农民的生产和生活较为稳定的最主要原因政府大力推行均田制
43.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农业迅速发展的最主要原因 北方劳动人民南迁
44.中国古代民族融合的基本原因 各族人民长期的经济文化交流
45.隋朝开凿大运河最重要的客观原因 江南地区经济日益重要
46.隋唐以来的历朝统治都沿袭使用科举制度,其根本原因在于 科举制度有利于巩固****地位
47.隋唐时期,中华文化光辉灿烂,光照四邻,这时文化发达的最根本原因 国家强盛,经济繁荣
48.唐太宗能够纳谏的主要原因 接受隋亡教训
49.唐朝对外关系出现前所未有盛况的根本原因 经济、文化世界领先
50.促使唐朝扬州繁荣至极的直接原因 交通枢纽地位
51.唐朝中期,均田制无法实行的主要原因 封建大土地所有制经济发展
52.唐朝中期以后土地兼并严重,政府五田可授,其根源在于 封建经济得到发展
53.唐朝募兵之取代府兵制的根本原因 均田制的破坏
54.唐朝中期藩镇权力过大的根本原因 军事制度的缺陷
55.安史之乱之前,唐朝政府****的直接原因 唐玄宗不理政事,重用坏人
56.唐朝爆发安史之乱的最根本原因 均田制破坏导致军事制度缺陷
57.唐朝两税法得以实施的最主要原因 它适应了封建庄园经济的发展
58.两税法是我国古代赋税制度重大变化,其主要原因在于 它改变了征税标准
59.唐末和东汉末农民起义的相同原因 宦官专权
60.导致唐朝灭亡的直接原因 藩镇割据
61.导致贞观之治出现最主要的经济条件 农民有一定的土地和生产时间
62.“文景之治”和“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最主要的原因 轻揺薄赋,重视农业
63.中国古代经济重心逐渐自北向南转移的主要原因 北方多次战乱
64.形成五代十国分裂局面的根源 唐末潘镇割据的延续
多信息查看安徽人事考试网 安徽政法干警考试网 政法干警考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