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为什么要事企、政事分开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为什么要“事企分开”“政事分开”
由政府兴办的教育、卫生、科学研究、文化、体育、技术服务、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等等组织,在中国统称为“事业单位”(公共机构Public Institutions或者公共服务单位 Public Service Unit)。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组织体系,在人事管理上亦体现了其特有的要求,因此建立一个符合事业发展特有要求的人事管理体系也正在探讨之中。
一、事业单位人员与企业人员管理的差别
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与企业不同,主要是其公共服务属性决定的。虽然企业并非没有公益性(比如药品、食品生产),但是企业的基本特性是“不做亏本的买卖”.而事业单位的设立原则在于社会必需而市场失灵的服务,属于公法调整的范围。比如基础教育、公共卫生、灾害预测、疫病控制、环境保护等等事业,一是这些事情很难或不能从消费者身上挣钱,但是整个社会发展又不能缺少;二是需要超远期的连续投资,需要大量的前期垫付,没有几个企业能够承受的;三是在政府没有或暂时缺乏有效监管手段的情况下,很难保证以利润为目标的企业不偷工减料。这些特点,决定了这些事情只能由政府安排,包括事业单位的设置、设备、技术和人员管理等等。这些特点决定了事业单位的非营利属性,也决定了企业的一些管理办法也并不完全适用于事业单位。比如企业的计件工资制,在公立事业单位就不能简单演化成医生看一个病人挣多少钱,教师教一个学生多少钱等等。忽视了
这些特点,片面追求利润,就很可能伤害公共利益,使社会服务的公平性受到破坏,带来不公平问题。我看到一个材料说世界卫生组织2000年对191个会员国卫生负担公平性排名,中国是倒数第4,据说这个组织在1969年的排名里,中国的排名是非常靠前的,尽管那时我们很穷。我不能判断这个排名是否准确,但是公益事业单位以挣钱为动力的方向肯定是大错特错的。
一个讨论,是关于公益事业单位可以不可以收费。
我的关注点不是收费与否,而是收费的用途。如果真的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而且有一个有效的监督机制来保障,比如“收支两条线”,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实际上政府也是可以收费的,不然政府财政开支从哪里来?但如果收的钱用于工作人员私分,就不行了。公益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是“公共人”,使用的是公共资源,为公众服务,这一点和政府公务员是同种属性。因此,由政府财政足额给付人员工资、津贴、奖金、福利等待遇,如果认为国家给付不足可以通过合法途径增长,但是不允许利用公共资源为个人谋取额外的经济利益,这样做是要蹲班房的!
另外一个讨论是关于经营性事业单位。
这类事业单位和企业的区别是在资源占有上是国家占有,属于国家资源而不是一般市场资源。由政府投资、指定任务、标准、价格,因此还要必须接受政府超过对一般企业监管的额外要求。比如公共图书馆、文物保护、博物馆、文化馆、基层农业服务、新闻出版、广播电视、专科医院、中介服务机构、文体设施、非义务教育、水利工程
维护等等。
和公益事业单位不同是这些单位做的事情,一是可以也应该从消费者身上挣钱;二是投资可以通过市场正常收回;三是这些单位一般具有一系列清晰的绩效指标可供政府定期评估监管。也就是说,从管理的角度看,这些性质和企业没有不同,是通过自主经营为社会公共利益需要提供公益产品和普遍服务。同时,又受使用国家资源限制必须接受政府规划和监管。在“管理上,–政府的主要作用是统筹规划、提供项目经费并加强监管,不再核定编制和工资。–本单位要建立自己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用人自主。–依照公共服务标准,按项目合同提供服务.同时,政府鼓励社会力量兴办。
还有一些事业单位的性质似乎界于上述两者之间,有人称为”准公益“事业单位.我认为凡是有经营性质的单位,都可以按项目管理,按合同追究法律责任.政府主要是管理两个目标,第一,完全管理纯公益事业单位,包括人、财和事;第二,完全管理财政出资的项目,但不管执行项目的组织内部事务.在组织管理上,要么由政府直接管理,要么按项目合同管理,不应该两个都是.标准多了就没有标准了,这是我们事业单位管理混乱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中间层次最多只是一种过渡形态.第三个讨论是关于民营化问题。从经济学的角度讲,不论公益性还是经营性事业单位,依靠国家出资或者社会资助是可以民营化的。但是从我国目前实践情况看,民营组织不论是服务能力还是服务信誉,都有很大差距,还远远不能成为公共事业的依靠力量,至少现在不行。从长远看,政府要扶持民营事业发展的方向没有什么不对,作为一种经营管理策略也并不简单地反对政府卖掉学校和医院,但是要有前提,要以对老百姓利益不受损、公共服务质量不下降为基本前提。
二、事业单位人员与公务员管理的差别
事业单位的公共服务属性和受公法调整的性质,与政府是相同的。从三次产业划分的性质看,事业单位与政府组织也是同属于第三产业构成的。所不同的,事业单位是公共服务的提供者,而政府是公共服务的保障者。在中国公务员制度建立以前,事业单位人员和公务员都是”干部",在管理上的差别也很小。实际上现在世界上仍然有许多国家没有区分,凡是拿固定财政俸禄的都叫公务员。但是,我们从事业单位的基本职能、服务方式、运行和管理方法上看,事业单位的管理是与政府机关是有明显差异的。
首先,政府的工作主要是公共服务的保障,比如医疗,政府的目标的是让每一位公民不论贫富都能够得到基本的救治,并不强调救治者是公立医院或者私人医院。医院提供的是医疗服务,医生的目标是对这个病人的救治,没有社会事务决策、执政的功能。病人直接接触的是医生,只有当病人对所提供服务不满(发生医疗纠纷)时,才与政府发生关系。政府的角度是多方面的利益关系协调,而事业单位一般只限于所提供服务的状况。
其次,由于存在公立和私营共存的情况,事业单位和政府机关的法人治理性质也不完全相同。在一个具体的服务或管理中,事业单位涉及私法的情况可能是难免的,但是在政府机关工作中就很少有这种
情况。比如财政资金的使用在中国各级政府管理中都是按照统一规定,但是在事业单位可能是按照项目管理的,有些有一定经营性,单位也有一定的分配自主权。
另外,事业单位管理职务和技术职务标准和管理方式,与公务员管理也有很大不同。从过去的实践看,用与管理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一样的办法管理事业单位人员,是造成事业单位缺乏活力,人浮于事,创新不足,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目标和制度导向
事业单位改革的目标是提高事业单位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医疗、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务的需求。人事制度改革的目标则是服务于这一目标,通过改革激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事业单位人员工作效率,最大限度保障事业单位发展的人才需求。
结论一,从上述目标看,事业单位的发展一要强调公平,就要采取与企业不同的管理方式,二要强调效率,就要采取区别于公务员的管理办法,才能使事业单位公平效率兼顾,走一条不断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的健康发展道路。
结论二,从上述目标看,事业单位缩减人员和开支与公平和效率问题并没有必然关系。改革的关键是提高体制的合理性,简单的减员和省钱,可能不但不能够有效解决问题,甚至会产生相反的作用。所以,目前一些把目光盯住事业单位人数和费用的“改革”,要小心走偏。
第二篇:为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
为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实现单位人员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做好岗位设置工作,根据闽委办[2011]7号和泉委办[2011]73号《泉州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试行)》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实施范围与对象
学校现有正式在册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人员,均适用本实施方案。(不含试用期教师)
二、岗位设置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事业单位推行岗位管理制度和人员聘用制度,创新管理体制,转换用人机制,整合人才资源,凝聚优秀人才,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转变,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二)基本原则
坚持科学设岗、宏观调控的原则;坚持优化结构,精简效能的原则;坚持按需设岗、合同管理的原则;坚持平稳实施、稳步推进的原则。
三、岗位设置与结构比例(一)岗位总量
学校现有编制105人,实有人员103人,设岗总数105个。(二)岗位类别及比例
1、学校岗位分为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三种类别。
2、根据岗位设置原则,专业技术岗位(100个)占主体,为岗位总量的95%。管理岗位(3个)占岗位总量的3%,工勤技能岗位(2个)占岗位总量的2%。
(三)岗位等级及结构比例
1、管理岗位
管理岗位3人,分为2个等级,兼专业技术课程,具有小中高专业技术职称。
2、专业技术岗位
专业技术岗位分为教师岗位和卫生岗位,教师岗位是专业技术岗位的主体。
专业技术岗位分为9个等级,包括高级岗位、中级岗位和初级岗位。其中副高级岗位五至七级;中级岗位八至十级;初级岗位十一级至十三级,十三(转载自本网http://www.xiexiebang.com,请保留此标记。)级是员级岗位。教师岗位名称:小中高教师岗位等级名称为小中高教师五级岗位、六级岗位、七级岗位;小高教师岗位等级名称为小学高级教师八级岗位、九级岗位、十级岗位;小学一级教师岗位等级名称为小学一级教师十一级岗位、十二级岗位,小学二级教师岗位等级名称为小学二级教师十三级岗位。
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内部结构比例:小中高教师五级、六级、七级岗位结构比例为2:4:4,小学高级教师八级、九级、十级岗位结构比例为3:4:3,小学一级教师十一级、十二级岗位结构比例为5:5。小中高设岗位数6个,其中五级岗位1个,六级岗位3个(含附设岗位1个),七级岗位2个。中级岗位设置55个,其中八级岗位17个,九级岗位17个,十级岗位21个。初级岗位40个,其中十一级岗位20个,十二级岗位20个。
3、工勤技能岗位
本单位设置工勤技能岗位2个,岗位等级为四级。
四、岗位职责与任职条件
1、三类岗位基本条件
(1)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学校规章制度。(2)具备良好的师德修养,教育思想端正,关心爱护学生,善于学习,敬业爱岗,团结协作,严于律己。
(3)岗位所需的专业、能力或技能条件。(4)适应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
管理岗位任职条件以德才兼备和业绩能力为导向。
专业技术岗位的基本任职条件按照现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及泉委办[2011]73号有关规定执行。
2、管理岗位职责与任职条件(详见各级岗位说明书)。管理岗位任职条件以德才兼备和业绩能力为导向。
3、专业技术岗位职责与任职条件(详见各级岗位说明书)。专业技术岗位的任职条件综合考虑学术资历、对学校贡献和学术影响等因素,体现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成就和贡献。
4、工勤技能岗位职责与任职条件。
工勤技能岗位任职条件详见岗位说明书。
五、岗位聘用
按照闽改办(XX)162号等有关文件规定的程序、形式予以聘用。(1)公布岗位
公布岗位设置实施方案、岗位及其岗位职责、聘用条件。(2)申请应聘
应聘人员向学校提出书面应聘申请,并按学校要求提交相关证明材料。(3)资格审核与考察评议
学校各学科岗位设置工作组对应聘人员的资格、条件进行初审,并对通过初审的应聘人员进行竞聘上岗考核,确定可聘用的岗位人选,报学校领导班子研究决定。(4)研究决定
学校岗位设置管理领导小组依据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各岗位入围人员的情况,集体讨论决定各岗位聘用名单。(5)结果公示
张榜公示聘用结果,公示期为7天。在公示期内有异议者,按程序进行复议,确属不当者,将予以重新审核。(6)签约上岗
校长与受聘人员签订岗位聘用合同。
六、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岗位设置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对各类各级岗位评定人员进行审定。
各学科组成立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组,负(转载自本网http://www.xiexiebang.com,请保留此标记。)责本学科组各级各类岗位的申报、推荐和初审。
七、实施步骤
学校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总体安排是:2011年11月底前完成岗位设置和聘用工作,具体分以下步骤实施: 1、2011年10月上旬,公布岗位设置实施方案,广泛听取教职工对实施方案的意见,由教代会或全体教师会集体讨论通过,报校长实施。2、2011年10月上旬~11月下旬,制定岗位说明书,组织教代会讨论。3、2011年12月底前,完成岗位设置和聘用工作,并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市人事局认定。
4、待主管部门和市人事局认定后,从下个月起兑现岗位等级工资。
八、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我校现有教职员工103人,其中:管理人员3人,(单位领导正职1人、副职2人),都是由专业技术人员兼任,而且都在具体的专业技术岗位上担任教学工作任务;专业技术人员总数101人(副高级6人,聘任6人;中级81人,聘任50人;初级14人,聘任44人);工勤技能人员2人(高级工2人)。
通江县瓦室镇中心小学 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方案
为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建立瓦室镇中心小学岗位设置管理制度,根据(有行业指导意见的在此加上行业指导意见文件名称和文号)《通江县人民政府办公室转达发〈巴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巴中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的通知》精神,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瓦室镇中心小学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岗位设置科学、运行管理规范、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改革方向,建立适合单位各类人员特点的岗位管理制度,逐步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调动各类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的原则;坚持精简效能、以编定岗、按需设岗、按岗聘用、按岗取酬的原则;坚持人岗相宜、责权明确、对口补岗、能上能下的原则;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依法办事的原则。
三、单位基本情况
㈠工作职能、职责:瓦室镇中心小学是一所全日制镇中心小学,成立于1955年,承担着对全镇教育教学工作的监督管理,属于财政拨款单位,全镇有五所初小、一所中心幼儿园, 现有教师54人
㈡人员结构:本单位现有在编在职工作人员共54人。⒈管理岗位10人。其中:中级职员10人。⒉专业技术岗位43人。其中:
⑴各等级专业技术职务情况:高级职称0人;中级职称28人,占单位岗位总量的52%;初级职称12人,占单位岗位总量的22%;员级3人,占单位岗位总量的6%。
⑵各系列专业技术及人数情况:A、主系列专业技术及人数情况43人(教师岗位),其中小学高级28人,小教一级12人,小教二级3人。⒊工勤岗位1人。其中:高级工1人。
四、岗位设置 ㈠内设机构及名称
根据县编办下达的机构编制方案,核定事业编制数48名,管理岗位3人,专业技术岗位44人,工勤技能岗位1人。㈡岗位设置总体方案
根据单位工作需要,共设置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共48个,以专业技术岗位为主。其中:管理岗位3个,占单位岗位总量的6%,专业技术岗位44个,占单位岗位总量的91%,工勤岗位1个,占单位岗位总量的2%。㈢管理岗位设置
1.单位领导岗位3个,其中:校长(中级职员)、副校长2个(级职员)。2.中层领导岗位0个。3.一般管理岗位0个。㈣专业技术岗位设置
主系列专业技术名称:如,中学高级教师、小学高级师、小学一级教师等等。辅系列专业技术名称:如,档案馆员、会计师等等。1.高级岗0个。
2.中级岗19个,其中:八级岗位5个,九级岗位9个,十级岗位5个。3.初级岗25个,其中十一级岗位13个,十二级岗位12个。
㈤工勤岗位等级设置1个,其中:二级岗位X个,三级岗位X个,四级岗位X个,五级岗位X个。
五、岗位条件(仅供单位参考,请按国家、省、市指导意见和单位实际情况增删)1.管理岗位: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具有一定的政策水平、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并具有一定的管理工作经验,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其中,六级(或七级、八级)岗位为单位领导,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有关规定和权限确定。
2、专业技术岗位:在具备岗位设置的基本任职条件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的基本条件及符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的有关规定的前提下,按照国家、省、市有关规定和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各岗位各级别在聘任时还应具有本岗位说明书所应具备的条件。
3、工勤技能岗位:二级、三级、四级、五级岗位须通过市人事局工考办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技术等级考试、考核,并具有本等级工作基本理论、岗位工作技能。
六、岗位补充
聘用工作人员应根据岗位的职责任务和任职条件,在岗位有空缺的条件下,按照公开招聘、竞聘上岗的有关规定择优聘用。新补充工作人员,应以工作需要为前提,以岗位设置条件为标准,按需聘用、对岗聘用。对在编在职人员的聘用按照相关政策和本单位《实施办法》(另行制订)的规定进行。
工作人员竞聘上岗后,应按照聘用制管理的有关规定与聘用的工作人员按照所聘岗位签订聘用合同。聘用合同期限内调整岗位的,应对聘用合同的相关内容做出相应变更,并及时签订聘用合同变更通知书。
七、岗位调整
根据单位事业发展和工作需要,经机构编制部门批准增减机构编制、调整领导设置等情况,需要对岗位设置方案作调整的,应按规定报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核准。需要对岗位设置实施方案作调整的,应经本单位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审议通过,并按管理权限审核同意后,组织实施。
八、时间安排
根据我县规定的时间制定出本单位、系统的详细安排。
九、组织领导
为了切实加强岗位设置管理的组织领导,单位成立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领导小组,单位主要领导任组长,单位其他领导人员任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日常工作由人事(政工)股长负责。
永嘉县桥头镇中心小学岗位设置实施方案
根据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温州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温委办发[2010]93号)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推行“转作风优环境”建设,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制度,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建立能上能下、能高能低、适合学校各类人员岗位特点的岗位管理制度,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充分调动学校各类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促进学校各项工作全面发展。
二、基本原则
遵循“科学合理、精简效能、动态管理”的原则,坚持公开平等、以人为本、依法办事、责权明确的原则,做到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我校岗位设置以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的编制员额为依据,实行岗位总量、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控制。
三、实施范围
全校在编在岗的正式工作人员,包括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技能人员,均纳入相应岗位设置管理。
四、政策依据
1、《浙江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办法(试行)》(浙委办[2009]138号)
2、《关于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有关问题的处理意见》(浙人社发[2010]37号)
3、《温州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实施意见》(温委办发[2010]93号)。
五、岗位基本情况说明
我校属于主要以专业技术提供社会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简称专业技术型事业单位,配事业编制110名,领导职数3个,内设机构5个。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比例设置为3%,97%,即3和107人。
六、岗位任职条件
1、基本任职条件
我校二类岗位(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的基本任职条件:
(1)遵守宪法和法律;
(2)具有良好的品行和职业道德;
(3)岗位所需的专业、能力或技能条件;(4)适应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
(5)考核合格以上;
(6)任职年限计算至2010年12月31日。
专业技术岗位的科技服务人员、病休人员,原则上按以下规定聘任:具有高级岗位任职资格聘任在七级岗位;具有中级岗位任职资格聘任在十级岗位;具有初级岗位任职资格聘任在十二级岗位或十三级岗位。
2、管理岗位的任职条件
管理岗位设置为3个等级,九级职员岗位。
(1)职员岗位一般应具有中专以上文化程度。
(2)岗位的任职条件:根据干部管理权限执行。
3、专业技术岗位基本条件
专业技术岗位包括高级岗位、中级岗位和初级岗位,分为13个等级。其中:高级岗位分7个等级,即一至七级,一至四级为正高级岗位,五至七级为副高级岗位;中级岗位分3个等级,即八至十级;初级岗位分3个等级,即十一至十三级,十三级为员级岗位。
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为4%:51%:45%,分别为4、56、50人。
(1)副高级岗位须具备条件
七级岗位,须具备副高级任职资料。
(2)中级任职条件
十级岗位,须具备中级职称。
九级岗位的任职条件(满足一项条件即可);
A、在十级岗位工作满3年;教育教学成绩显著。
B、在十级岗位工作满2年,荣获市学科带头人、三坛、名师、省教学骨干以上荣誉。
C、在十级岗位工作满2年,立项课题获市一等奖以上第一、二完成人。
D、在十级岗位工作满2年,近5年出版个人教育教学专著。八级岗位的任职条件(满足一项条件即可):
A、在十级岗位工作满6年,教育教学成绩显著。
B、在十级岗位工作满4年,荣获市学科带头人、三坛、名师、省教学骨干以上荣誉。
C、在十级岗位工作满4年,立项课题获市一等奖以上第一、二完成人。
D、在十级岗位工作满4年,近5年出版个人教育教学专著者。
E、具备中级职称,并取得博士学历者。
(3)初级任职条件
十三级岗位,须具备初级职称。
十二级岗位,须具备助理级职称。
十一级岗位的任职条件(满足一项条件即可):
A、在十二级岗位工作满3年;
B、在十二级岗位工作满2年,立项课题获县一等奖以上第一、二完成人;
C、在十二级岗位工作满2年,有个人教育教学专著出版者。
(4)补充说明:
1、男满57周岁,女满52周岁者优先考虑;
2、以任现职时间的先后为序,任现职时间相同以教龄长短为序,任现职教龄都相同的以获得县以上学科带头人、名师、三坛、教学骨干优先,以上都相同的考核组考核为准。
七、岗位聘用程序和形式
根据实施意见和核准的岗位设置方案,按照《浙江省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试行细则》(浙政办发[2004]117号)及有关规定,确定具体岗位,明确岗位等级,聘用工作人员,统一使用《浙江省事业单位聘用合同书》,签订聘用合同。
八、组织领导
设立岗位设置管理领导小组。岗位设置的日常事务由领导小组负责。
九、实施步骤、完成时限
2010年11月:编制设置方案。根据温委办发[2010]93号,结合本单位工作职责、目标任务、人员结构和事业发展需要等因素,编制岗位设置方案、岗位设置审核表。在核准的岗位总量、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限额内,制定岗位设置实施方案。
2010年11月中旬:核准设置方案。岗位设置方案经单位负责人员集体讨论通过后,填写《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审核表》,按规定报主管部门审核,县人事部门核准。
2010年11月下旬:编制岗位说明书。按照核准的岗位设置方案,编制岗位说明书,明确岗位的工作职责、目标任务、任职条件和绩效考核标准等主要内容,作为人员聘用与管理的主要依据。
2010年11月下旬:拟定、备案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拟定后,应在广泛征求职工意见的基础上,经职工大会审议,单位负责人员集体讨论通过,并在本单位公示5个以上工作日后,报主管部门审核,县人事部门备案。
2010年12月:组织实施及认定。按照核准的岗位设置实施方案,积极稳妥地组织实施。我校完成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工作后,填写《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实施情况认定表》,并提供《岗位设置和聘用综合报告》、《岗位聘用人员名册》等材料,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人事部门进行认定。
第三篇:为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
为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拓宽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渠道,根据《贵州省事业单位新增人员公开招聘暂行办法》(黔人发〔2006〕4号)、《贵州省教育厅关于督办全省代课人员工作座谈会有关要求的通知》(黔教人发〔2011〕307号)及《毕节地区事业单位新增人员公开招聘实施办法》(毕署人字〔2006〕131号)等文件精神,经县委、县政府研究,毕节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同意,决定面向社会公开招考中小学教师135名,具体方案如下:
一、招考岗位及人数
县级中学高中教师100名,村级小学教师35名。具体职位设置、资格条件等见职位一览表。
二、招考范围及报名条件
(一)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觉悟;
(二)遵纪守法,品行端正,无违法违纪行为;
(三)具有全面扎实的学科理论知识,具备招聘岗位要求的专业知识及工作能力,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敬业精神;
(四)身体健康、无传染性疾病和家庭精神病史,能坚持招聘岗位的正常工作;
(五)取得教师资格证;
(六)报考县级中学高中教师必须是全日制普通高校应往届师范类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本县在职在编机关事业单位正式工作人员不能报考),所学专业与报考学科一致或相近;
(七)年龄在35周岁以下(即1977年2月28日以后出生);2009年3月18日前在我县各公办中小学代课,现仍在教学岗位的代课人员,并取得教师资格证或具备教师资格条件(有专科及以上合格学历,教育学、心理学考试合格,普通话等级在二级乙等及以上)的,年龄放宽至45岁以下(即1967年2月28日以后出生);
(八)符合报考职位所需的年龄、学历、专业及其它资格条件。
三、以下人员不得报考
(一)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或受过劳动教养的人员;
(二)被辞退未满5年或被开除公职的人员;
(三)在各级公务员招考和事业单位招聘中被认定有舞弊等严重违反考试录(聘)用纪律行为的人员。
四、招考原则和程序坚持德才兼备和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实行公开条件、公开报名、公开考试、公开聘用、公开监督。按照编制招考计划、发布招考通知、报名及资格审查、笔试、面试、体检、考察、拟聘用人员公示、聘用程序进行。
五、报名及资格审查
(一)报名时间
1、村级小学教师职位报名时间:2012年3月5日至2012年3月8日;
2、县级中学高中教师职位报名时间:2012年3月15日至2012年4月2日(周末照常报名)。
(二)报名地点纳雍县教育局一楼法规股办公室。
(三)报考人员报名时须持以下证件和证明材料
1、有效居民身份证、教师资格证、毕业证书(应届毕业生凭毕业生就业推荐表报名)、近期一寸白底免冠彩照4张;
2、县外在职人员报考需提供原单位同意报考证明;
3、已婚人员提供户籍所在地县级以上(含县级)计生部门出具的签有“无违反计划生育政策”意见的证明;未婚人员提供由乡级计生部门或民政部门出具的未婚证明;
4、户籍所在地派出所出具的无违法犯罪的证明;
5、报名费100元。每个报考者只能报考一个职位。
(四)报名结束后,由招考领导小组办公室进行资格审查,经资格审查合格后发给准考证。村级小学教师职位准考证发证时间:2012年3月10日;县级中学高中教师职位准考证发证时间:2012年4月6日;报考人员凭本人身份证和报名收据领取准考证,发证地点为报名地点。如报名人数与招考计划达不到2:1,调整或取消该职位计划。
六、考试考试分笔试和面试。笔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面试成绩占30%。笔试、面试成绩和总成绩均按“四舍五入”法保留小数点后两位数字。报考者必须同时持有效居民身份证(含有效临时居民身份证)和准考证参加考试。
(一)笔试笔试为闭卷考试。笔试时间:
1、村级小学教师职位笔试时间:2012年3月11日上午 9:00-11:00;笔试内容为:专业知识和综合知识。专业知识以小学语文、数学教材内容为主。综合知识为:新时期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基本要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法律法规、2011年9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期间国内外重大时事等内容。其中专业知识占85%,综合知识占15%。
2、县级中学高中教师职位笔试时间:2012年4月7日上午 9:00—11:00;笔试内容为:所报学科的专业知识。笔试地点:见准考证。
(二)面试根据笔试成绩按比例折算后,乡级小学教师职位按招考职位计划数1:2,县级中学高中教师职位按招考职位计划数1:2的比例从高分到低分确定面试人员。如遇某职位进入面试人员末位笔试成绩并列的,同时参加面试。面试一律用普通话,面试采取说课方式进行,具体要求见《面试方案》。面试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七、体检、考察、聘用按照拟招考职位计划数1∶1的比例从高分到低分确定体检对象。如遇进入体检人员综合成绩末位并列的,以笔试成绩得分高的为体检对象。体检按《教师资格认定体检标准》(黔教人发〔2004〕10号)执行,体检费用由考生自理。不按时参加体检的,视为自动放弃。体检时间和体检医院另行通知。体检合格人员列为考察对象,考察的主要内容为德、能、勤、绩、廉、计划生育等方面。考察中若发现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取消聘用资格:
1、不能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在重大问题上不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的;
2、违反社会公德且造成严重影响的;
3、有犯罪前科和严重的违纪行为,或被司法机关确定为犯罪嫌疑人的;
4、有政治、经济和其它问题的;
5、发现有较严重疾病的;
6、组织纪律涣散,严重违反纪律的;
7、2012年8月31日前未提交报考职位所需的学历证明和教师资格证(应届毕业生)的。体检、考察不合格出现空缺,根据考试综合成绩按学科从高分到低分依次递补人员参加体检和考察。根据考试综合成绩及体检考察结果,确定拟聘用人员名单经招聘领导小组研究并公示,公示期为5天。公示期满无异议后按规定办理聘用手续。一经聘用,五年内不准调离聘用单位。不按规定时间到聘用单位报到的,取消聘用资格,提出放弃聘用资格的,今后五年之内不得参加我县事业单位招考。
八、纪律监督此次招考工作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按照政策规定、条件标准、工作程序严格把关,严守考试纪律,坚决杜绝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等。招考工作中如有违纪情况发生,是报考人员的取消其聘用资格,是参与组织招考工作人员的,将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整个招考工作接受人大、政协、纪检监察部门及社会监督。咨询电话:0857—3536723;监督电话:0857—3536024。
九、组织领导为确保招聘工作的顺利开展,成立纳雍县公开招考聘用中小学教师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郭华(县委副书记、县长)
副组长:雷光文(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
李涛(县委常委、县委组织部部长)
安永红(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
龙颖(县政府副县长)
成员:张习渊(县人大副主任、县政府办主任)
胡云超(县政府办副主任)
龙卫军(县编委办主任)
胡迅(县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
张升科(县委组织部副部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蒙文燕(县财政局常务副局长)
曾加勋(县人口计生局常务副局长)
何勇(县公安局副局长)
李瑜(县教育局纪检组长)
陈文香(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
赵勇(县教育局副局长)
何林森(县教育局副局长)
杨光友(县教育局局长助理)
张绍伦(纳雍一中校长)
杨明国(纳雍二中党支部书记)
蒋勇(雍安育才高级中学副校长)
龚红梅(纳雍职中副校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教育局,由李瑜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陈文香同志兼任办公室副主任,从县教育局抽人具体办公。
附件:
1、公开招考聘用教师职一览表2、2012招考聘用中小学教师报名表(表1)、2012年代课人员报考小学缺编教师资格审查表(表2)、2012招考聘用中小学教师已婚人员婚育状况审查表(表3)
第四篇: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是事业单位改革的难点和关键所在,也是事业单位改革的基础。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化,人事制度的改革体现了三个有利于,即有利于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建立分类管理的人事制度,有利于调动人才的积极性。
我国的事业单位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传统的事业单位与国家机关实行一体化的人事制度,其管理人员与专业技术人员同属于国家干部,执行与国家机关相同的干部人事制度;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任用关系、奖惩考核、工资分配、福利保障等方面基本相似。国家是事业单位的直接用人主体,国家规定统一的人事制度,确定事业单位编制,经费由国家财政统一供给或部分供给。随着改革进程的深入,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在某些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国法律规定所有的事业单位都不属于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没有被赋予行政主体的法律地位,其人员不具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身份,不适用国家公务员制度,因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是一种不同于国家公务员制度的特殊公职制度。它是事业单位运用特殊的手段和方式,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监控人事活动,促进和保障人与事的最佳联合,为实现组织目标提供有效的人力保障的制度总和。近年来,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改革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首先恢复了职称评审工作以后,推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逐步实行了聘用合同制和多种形式的聘任制度;其次进行工资分配制度的改革,改变过去单一的分配方式,实行“等级工资制”,提高工作人员的工资标准;第三,形成了事业单位人员分类管理制度,开展了科学合理的岗位设置工作,实现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第四,建立了事业单位社会保障体系,保障项目更加完善,管理体制逐步理顺,管理与服务的社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第五,人事监督制度逐步法制化,保障了事业单位聘用制的实施与推行,保障了单位和员工的合法权益。特别是2006年1月1日人事部发布了的《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是我国首次对事业单位的招聘行为制定统一规范,同年7月8日,人事部又先后颁布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和《<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实施意见》,走出了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转向岗位管理的重要一步,标志着我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全面展开,人事管理逐步走向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
回顾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发展历程,通过二十多年的基层工作经历,笔者认为包头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的改革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其一,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坚持了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坚持了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创新管理体制,转换用人机制,整合人才资源,来促进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的发展,而不是简单的通过减少人员以达到减轻财政负担的目的。其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符合了事业单位专业化公共服务和公益性公共服务的特点,建立了有别于党政机关和企业的人事管理制度,逐步形成了事业单位分类管理的体制。其三,兼顾事业单位的性质和职能、区域和层级的特点,实施了分类指导,把全面推行与分行业实施结合起来,做到了积极稳妥,逐步深化,使我市的人事制度改革平稳有序的推进。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化,人事法制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行政机关有《国家公务员法》,企业有《劳动法》,而事业单位还没有形成一套系统完整的人事管理法律法规体系,使得事业单位相对独立的人事制度处于“无法可依”的状态。在人员的录用方面,虽然实行公开招聘,录用时要面向社会公开,但是编制的核定,限制了人才的录用和流动,不利于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转换用人机制的任务还很艰巨。在人事管理上,虽然由身份管理转变为岗位管理,并且有了合法的依据,但是,聘用合同还没有真正成为确定人事关系的依据。在社会保障制度方面,以最重要的养老保险为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以前未曾参加过社会保险,没有交纳养老保险,“视同缴纳”的年限有可能会被从零算起,具体由哪级财政“买单”并无刚性规定。在改革发展方面,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力度和进度参差不齐,分配制度不完善,例如医疗卫生、教育系统实施了绩效工资,而其它事业单位迟迟未动,职称制度上也存在着平台现象以及系统间的人为差异,许多计划体制承继下来的制度制约着改革的深入。在人事监管上,缺乏对事业单位用人的监督管理手段,缺乏工作人员的保障激励机制,不利于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总之,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的改革要有利于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建立分类管理的人事制度,有利于调动人才的积极性,才能达到促进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壮大、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科学化、法制化的目的。
第五篇:浅谈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改革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的战略任务,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将成为继国有企业改革和党政机构改革之后我国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又一个新热点。今后五到十年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阶段。搞好全国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对于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任务,具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要把人事制度改革作为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关键措施。我们认为事业单位的机构体制与人事制度改革相结合进行,是一种比较完整、彻底、理想的改革方式。因此,在进行事业单位的机构体制改革的同时要进行人事制度改革。好范文版权所有1、2000年7月中共中央组织部、国家人事部联合发出《关于加快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中指出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管干部原则、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适应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要求,建立政事职责分开、单位自主用人、人员自主择业、政府依法管理、配套措施完善的分类管理体制;建立一套适合科、教、文、卫等各类事业单位特点,符合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工勤人员各自岗位要求的具体管理制度;形成一个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用人机制,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法制化、科学化。
2、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是:按照“脱钩、分类、放权、搞活”的路子,改变用管理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办法管理事业单位人员的做法,逐步取消事业单位的行政级别,不再按行政级别确定事业单位人员的待遇;根据社会职能、经费来源的不同和岗位工作性质的不同,建立符合不同类型事业单位特点和不同岗位特点的人事制度,实行分类管理;在合理划分政府和事业单位职责权限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自主权,建立健全事业单位用人上的自我约束机制;贯彻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引入竞争激励机制,通过建立和推行聘用制度,搞活工资分配制度,建立充满生机活力的用人机制。通过制度创新,配套改革,充分调动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优秀人才成长,增强事业单位自我发展能力,减轻国家财政负担,加速高素质、社会化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
3、建立以聘用制为基础的用人制度
(1)全面推行聘用制度。破除干部身份终身制,引入竞争机制,在事业单位全面建立和推行聘用制度,把聘用制度作为事业单位一项基本的用人制度。所有事业单位与职工都要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通过签订聘用合同,确定单位和个人的人事关系,明确单位和个人的义务和权利。通过建立和推行聘用制度,实现用人上的公开、公平、公正,促进单位自主用人,保障职工自主择业,维护单位和职工双方的合法权益。通过聘用制度转换事业单位的用人机制,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由单纯行政管理向法制管理转变,由行政依附关系向平等人事主体转变,由国家用人向单位用人转变。
建立解聘辞聘制度。事业单位可以按照聘用合同解聘职工,职工也可以按照聘用合同辞聘。通过建立解聘辞聘制度,疏通事业单位人员出口渠道,增加用人制度的灵活性,解决人员能进能出的问题。
加强聘后管理。通过建立和完善聘后管理,保证聘用制度的实际效果,调动各类人员的积极性。重点是完善考核制度,研究修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暂行规定》,把考核结果作为续聘、解聘、增资、晋级、奖惩等的依据。
(2)改革事业单位领导人员单一的委任制,在选拔任用中引入竞争机制。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改进管理方法,对不同类型事业单位的领导人员,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一定程序,可实行直接聘任、招标聘任、推选聘任、委任等多种任用形式。建立健全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任期目标责任制,加强对任期目标完成情况的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任用、奖惩挂钩。
(3)建立符合事业单位性质和工作特点的岗位管理制度。事业单位要科学合理设置岗位,明确不同岗位的职责、权利和任职条件,实行岗位管理。
对专业技术岗位,坚持按照岗位要求择优聘用,逐步实现专业技术职务的聘任与岗位聘用的统一。适应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需要,按照国际惯例,对责任重大、社会通用性强、事关公共利益、具备一定专业技术才能胜任的岗位,逐步建立执业资格注册管理制度,实行执业准入控制。通过深化职称改革,强化并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建立政府宏观指导下的个人申请、社会化评价的机制,把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权交给用人单位。
对管理岗位,要建立体现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业务能力、工作业绩、资格经历、岗位需要的等级序列,推行职员制度。
对工勤岗位,建立岗位等级规范,规范工勤人员“进、管、出”等环节的管理办法。
(4)建立选人用人实行公开招聘和考试的制度。要制定具体的招聘考试办法,从制度上规范事业单位选人用人的程序和做法,把优秀人才吸引到事业单位中来,提高事业单位各类人员的素质,把好选人用人关,防止通过各种非正当途径向事业单位安排人员。
(5)逐步建立固定与流动相结合的用人制度。改变现有单一的固定用人方式,有条件的单位应积极实行固定岗位与流动岗位相结合、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用人办法。鼓励和支持事业单位的人才流动,促进专业技术人才资源配置的社会化、市场化。
4、建立形式多样、自主灵活的分配激励机制
(1)贯彻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扩大事业单位内部分配自主权,逐步建立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形式多样、自主灵活的分配激励机制。
(2)进一步扩大事业单位内部分配自主权。对转制为企业的,实行企业的分配制度;对经费主要靠国家财政拨款的,在国家政策指导下,搞活内部分配;对国家逐步减少经费拨款的,经批准,逐步加大内部分配自主权;对经费完全自理的,允许自主决定内部分配。对有条件的事业单位,要试行工资总额包干制度,搞活内部分配,同时,积极探索试行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的办法。
(3)积极探索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改革。允许各地区、各部门选择有条件的事业单位探索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实现形式;允许事业单位在职务科技成果转化取得的收益中,提取一定比例,用于奖励项目完成人员和对产业化有贡献的人员;允许事业单位经批准高薪聘用个别拔尖人才,实行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报酬。对有重大科技发明、贡献突出的人才,根据有关规定,实行重奖。
(4)发挥工资政策的导向作用。对到艰苦边远地区事业单位和在特殊岗位工作的人员,继续在工资待遇上给予优惠政策。事业单位在制定内部分配办法时,对在关键或特殊岗位工作的人员,应适当给予倾斜。
5、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未聘人员安置制度
(1)坚持以内部消化为主的原则,实行多层次多形式的未聘人员安置制度。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实现精减冗员,鼓励竞争,促进流动,提高素质的要求,就要妥善安置未聘人员,这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环节。对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未聘人员,要以单位、行业或系统为基础,坚持以单位内部消化为主,探索多种形式给予妥善安置,为他们发挥作用创造条件。要注意采取先挖渠、后分流的办法,通过兴办发展新的产业、转岗培训等方式安置未聘人员;有条件的城市可以在行业内或行业间调剂安置,或通过人才流动服务中心对未聘人员进行托管。
(2)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引导鼓励未聘人员面向基层、农村和企业,使他们在新的领域发挥作用。对专业技术人员,要为他们提供创办或进入企业的优惠条件,引导他们把专业技术应用到社会生产中去,为社会创造新的财富。
(3)要为妥善安置未聘人员创造条件。事业单位的未聘人员为国家做出了很大贡献,他们具有的专业技术知识和经验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各部门、各单位要有专门的未聘人员安置指导机构,为妥善安置未聘人员提供信息、帮助指导、创造条件。
6、建立符合事业单位特点的宏观管理和人事监督制度
(1)加强对事业单位人事工作的监督。要保障单位和职工的合法权利,保证事业单位在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行使用人自主权。要发挥事业单位职工代表大会的作用,依法保障事业单位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
(2)事业单位人事工作的宏观管理制度。对主要靠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要建立健全工资调控体系,建立健全各类人员及职务结构比例的宏观管理办法,健全事业单位人员总量的调控体系,建立不同类型事业单位人员增长的调控办法。
(3)事业单位人事争议的处理工作。要推进人事争议立法,积极开展人事仲裁工作。要建立健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及时受理和仲裁人事争议案件,切实维护用人单位和职工双方的合法权益。
(4)健全和完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政策法规体系。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人事制度改革发展的需要,当前要抓紧研究制定以《事业单位聘用条例》为基础的政策法规,保障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
二、要把完善社会保险制度作为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必要保证。要在事业单位全面推行养老、失业保险,加快实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切实解决事业单位人员流动、转岗的后顾之忧。要重点做好事业单位改企转制人员的社会保障工作,原单位按企业标准一次性缴纳基本养老、医疗保险费用的职工,还可以由个人按事业单位的缴纳基数、缴费比例补足差额后,按事业单位办法计发养老金并享受事业单位医疗保险待遇。要高度重视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中的职工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工作,把职工的“两险”放在头等重要位置,并努力寻求多方筹集资金的办法,切实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
《浅谈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