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记事作文教学
三、解读范例
上节课时同学们都分享了自己记忆深刻的事,有的同学还写得非常好,表达非常清楚有条理。其实呀,我们写记事作文非常简单,把自己想说的话有条理地组织起来,写出来就行了。
不过,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可能就有些难度了,到底怎样写记事作文呢?有不有同学谈谈自己的看法?(给学生两分钟时间发表看法)好,同学们说得也非常在理,那现在,我们一起先去看看别人是怎么写记事作文的。
范例:
四封书信
上课铃响了。
赵老师走上讲台,对迟到的同学说道:“进来,以后要注意。”赵老师清了清嗓子,接着又说:“今天早上我从咱们班的信箱里看到这样一封信,是给孟云同学写的,寄信人地址是‘本班’。像这样的信我已经看到四封,没盖邮戳。前三封信一直扣留在我这,没交给孟云同学。这四封信笔迹相同,显然是出自一人之手。我想大家一定知道这是什么信。同学们呀,家长对你们抱有多大的希望啊,你们可不能这么小就„„现在请这个人自觉站起来。”接着下面一阵窃窃私语。
“老师,你这样做是不礼貌的,是违法行为!”王宇站起来。“那么你说应该怎么办?”
“把信还给孟云。”
“坐下!”赵老师没有再和他讲下去。
“一定是王宇干的!”有一个人小声嘀咕道。
“好了,总之我希望那个人自觉站起来,当着大家的面承认错
误,我就不追究了。孟云一向成绩优秀,若是发生那样的事情,会影响学习,有百害而无一利。所以我请那个人自觉地站起来。”
“不要侮辱别人!”孟云哭着站了起来,“请把信还给我!”“孟云,老师知道你是个好学生,不要难为情,这--你也不知道要发生这样的事情。”
“是我写的!”一个响亮的声音盖住了窃窃私语。大家迅速把目光都投向了他--秦锐。
“请把信还给孟云,你没有权利扣留别人的信件,这是极不道德的!”老师被这几句话惊呆了。他茫然若失地看着秦锐,秦锐像一头被激怒了的狮子,眼睛中似乎还含着泪花。
秦锐一个箭步跨过去,夺过老师手中的信,用力拆开其中的一封大声读道:“谢谢你的关心,孟云同学。你说给我补课,好意我领了,但是我没有心思补课。说实话,我受不了,受不了„„受不了,这突发的事。我的爸爸,他„„”他哽咽了,没有往下读,迅速地收起书包,搭在肩上一溜烟跑了,只有那四封信平静地躺在桌上。
分析:
1、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选材:写了发生在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一场误会,一件极平常的小事。)
2、文章是怎样来叙述这件事的?(文章采用了顺叙的方法,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叙述事件,并用了大量的语言描写和细节描写,表现出了人物的心理变化。)
3、文章写完了吗?为什么小作者没有单独写一段来结尾?(写完了。小作者以事情的结束来结束自己的叙述,自然而完整。给读者留下无限回味思考的空间。)
4、读完文章,你有什么感受?(自由作答。)
总结:从刚才的范文中,我们可以知道,写记事作文可以从生活中选取一些很小的事例来写,叙述事情的经过时可以按照事情发生的顺序
来写。还可以通过语言描写和细节描写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使文章既生动又形象!
四、讲解写作技巧
刚刚我们学习了范文,那么到底怎样才能写好记事文章呢?现在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记事作文的写作方法。其实上节课老师都讲过,现再来总结一下。
首先,一定要先想好写什么,也就是选好题材。
不要急着动笔,就好像放学回家,爸爸妈妈问在学校有没有发生什么有趣的事,要你说来听听,这个时候,你就要先思考一下了,学校里发生那么多事情,哪件最有趣呢?哪件最好讲呢?一样的道理,再动笔写作之前,一定要先想一想,发生过那么多事,我写哪件比较好?哪件比较符合题目要求?哪件比较容易写?
接着,想好了写什么,就要想一想怎么写,也就是如何把这件事情叙述清楚。写作文不过是用文字的形式代替口头语言而已,所以先想一想我应该怎么说才讲的清楚。那么,如何叙述一件事情的经过,上节课老师也讲过,这里我们再简单复习一下:
1、要交代清楚事情发生的地点、时间;要把事情的经过、因果写明白。一件事,总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等6个方面的内容,因此,只有把这些方面写清楚了,才能使别人明白你写了一件什么事。
然而,交代这6个方面内容不应该呆板,要根据文章的需要灵活掌握。时间、地点也并不是非要直接点明不可的,有时候可以通过描述自然景物的特征及其变化,将它们间接表示出来。如“鸡喔喔叫了起来”,就是指天将亮了;“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指的是傍晚,等等。
2、要把事情经过写具体,并做到重点突出。在记叙文6个方面的内容中,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构成事情最主要的环节。为了把事情写得清楚、明白,在记叙中一定要写好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特别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给人留下完整而深刻的印象。
3、记叙的条理要清晰。一件事都有发生、发展和结果的过程,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文章的条理就会清楚明白。
确定记叙的顺序以后,还要安排好段落层次。适当地分段,可以使文章眉目清楚。要做到记叙条理分明,必须在动笔之前,仔细地想一想文章应该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把记叙的轮廓整理出来。写记叙文,必须考虑哪些先写、哪些后写,安排好记叙的顺序,否则就会头绪杂乱,条理不清。
根据刚刚我们讲的,老师再给大家看一篇例文,加深一下印象。例文:一件让我内疚的事
一个人总会有许多回忆,每当我想起这件事,脸就会红到耳根。那一次,妈妈带我去“蓝天浴室”洗澡,她帮我出好钱后,我拿着衣服便进去洗澡了。
浴室里弥漫着阵阵雾气,人头攒动。“嘿,人挺多的。”我感叹道。这时,我看见一个老爷爷,饱经风霜的脸上长满了皱纹,他洗完澡后在穿衣服,一不小心把兜里的钱全部掉了出来,只见他艰难地弯下腰,小心翼翼地把钱捡了起来,可他还是遗漏了一枚硬币。待他走后我快速地走过去,把钱踩到了脚底,并把钱捡了起来,放进了口袋,我的心怦怦直跳,还时不时地往四处望了望,见没人发现,心中的石头终于落了地。
我洗完澡出去后,把这件事告诉了妈妈,妈妈听后大发雷霆,把我狠狠地训了一顿。可我却反驳道:“不就一元钱吗,用得着发那么大的火吗?”妈妈听后更是如火上浇油,气得暴跳如雷:“你不知道农民工挣钱很不容易吗?炎炎夏日,他们热得大汗淋漓,冬天,他
们手都快冻僵了,他们就是为了要把挣来的这些钱养活自己,养活家人!这些钱可以说是他们的‘血汗钱’!可你到好,非但没有把钱还给老爷爷,竟然还占为己有,你这种行为说难听点就是偷窃!”我听后,惭愧地低下了头。
虽然只是一元钱,可它却在我的心里抹下了一个洗不去的污点,这件事,真让我内疚。
问题:
1、分析:
1、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选材:一件极平常的小事。)
2、文章是怎样来叙述这件事的?(文章采用了顺叙的方法,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叙述事件,并用了大量的语言描写和细节描写,表现出了人物的心理变化。)
3、文章写完了吗?为什么小作者没有单独写一段来结尾?(写完了。小作者以事情的结束来结束自己的叙述,自然而完整。给读者留下无限回味思考的空间。)
4、读完文章,你有什么感受?(自由作答。)
第二篇:教学记事
工作在恰哈乡中学
2012-12-6 我的实习生涯快结束了,其中的滋味五味俱全。我是在一所中学实习,本以为边疆地区的孩子应该很会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因为他们的父母大部分是住在高山上的农民,主要靠着几亩庄稼地或者替别人打工生存。他们的日子本来就很艰难,虽然这里已经是九年义务教育免费地区,可生活还是很艰苦。可是,让我意想不到的是,这边的学风很不浓厚,大部分学生不是爱贪玩就是没心思读书,即使老师在课堂上讲得滔滔不绝甚至口干舌燥还是只有很少的几个在认真听课。刚开始我原以为是我讲课不精彩,后来才发现他们是在掌握了老师们的秉性,越和善的老师就越闹得厉害。而且越是高年级的学生就越难教,八年级一班的学生总体来说还可以,面对新老师们还是有点惧怕,但九年级的学生就比较皮了对于这些学生,我有点失望。但是我还是尽自己所能地教导他们,我想或许有些学生会因为我的一番教导从此努力学习了呢。
这次的教师节本不属于我,可是恰好在我的实习期间,而且还收到了学生的祝福和小礼物,这让我激动不已。我这段时间的努力得到了他们的认可,所以以前的所有辛苦都是值得的,这是我最大的欣慰。曾经总以为当一名教师很简单,只要努力把课上好就够了。经过这次实习,我发现远远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简单,除了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外还得学会管理学生,与学生多交流。此外,和同事领导的关系也是很重要的。有些教师教书不怎么样但是他们八面玲珑,左右逢源,一下子就窜到了高位。可是有些教师却一辈子默默无闻,虽然他们受到学生的爱戴,可是永远领着那么一丁点工资艰难度日。
当我渐渐进入角色,发现自己有一群可爱的学生、开始觉得教书也是件挺有趣的事时,实习也结束了。通过这次实习,我了解了老师的酸甜苦辣,也了解了老师的伟大,我也从实习中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我们不能只从书本上看“教学”,而也要在实际中“教书”,面向实际。它使我的教学理论变为教学实践,使虚拟教学变为真正的面对面的教学。让我具备了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创新的教学理念。两个半月的实习生活让我获益匪浅,使我真正体会到做一位老师的乐趣,并使我爱上了教师这一光荣的职业。实习,不仅是我人生中一段珍贵的记忆,更是我另一段人生的起点,我相信在未来的路上我会做的很好。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师范生,我将会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时刻为成为一个好老师而努力着。
第三篇:教学记事
教学记事
活用教材,让孩子们好学,乐学
张立国
兴趣是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的内在动力。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把学习当作一种乐趣,变过去的“要我学”为“我要学”。新教材已经关注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我们如何利用好新教材,让孩子们乐学数学、会学数学呢?
一、以“动”促学
1.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做数学”的乐趣
数学的实践活动,可以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同时还可以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有创意地设计贴近实际生活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近生活、走出课本、走出课堂、自我设计、自我评价,体验数学与他们的生活经验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切切实实地感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对“做数学”产生兴趣,体会数学的价值。
例如在学习四年级上册“多少”这一部分时,出现了“把同样多的方糖放入水量不一样的水杯中,问哪杯水最甜?”的问题,学生的回答有分歧,我并没有马上对学生的回答作出判断,而是让孩子们回家做一做实验。第二天,孩子们的汇报精彩极了:“生1:我回家用4个杯子装了水,一个杯子最多,一个杯子少一点,一个杯子再少一点,一个杯子最少。然后放一样多的糖。我发现水最少的甜。生2:我拿了两个杯子,一个装多一点水,一个装少一点水,每个杯子放一块糖,然后我尝了一下,发现水少的那一杯甜。生3:我拿了两个大杯子,一个水多,一个水少,每个杯子都放了一样多的糖,我尝了一下,结果都不怎么甜,我后来在电脑上查了一下,最后我还是知道了结果,应该是水少的甜。生4:我在家里没有找到糖也没有找到盐,最后我是用醋来做的实验,我发现水少的那一杯很酸……”这样,学生在生活中做数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让学生对数学感兴趣。
2.在操作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空间与图形”的内容涉及现实世界物体的形状、大小及其位臵关系。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空间观念的形成是一个难点,需要丰富的表象积累,借助空间想像形成空间观念。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细致地观察,通过摸一摸、摆一摆、剪一剪、做一做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逐渐认识几何形体,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在整个知识的建构过程中,学生可以得到成功的体验。
例如,“认识物体”,教师设计摆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玩具的儿童乐园,教师先让学生分一分,再让学生摸一摸、看一看,对各种形体的物品进行感知,学生们摸到一种积木平平的地方有6个,尖尖扎手的地方有8个;有一种积木摸上去有两个平面,直直的,弯曲的地方可以向两边滚动;有一种可以滚来滚去的这是球,这些都是学生对几何体的体验。教师再与学生一起给不同的形体取名字,从学生的表情可以看出他们已经体会到自己很棒,再通过“找朋友”“数一数、填一填”等练习活动,不断丰富学生的表象积累。学生又发挥空间想像,找到生活中许多属于这几种体的物体。这时学生成功的体验越来越明显,他们对几何体的表象就更加明朗。当让他们用这些几何体搭一个自己喜欢的物体时,学生的热情更高了,都想发挥自己的最高水平,拼出最漂亮的东西。学生的思维闸门已经打开,一泻千里,很快搭出了各种漂亮有创意的物体。
寓活动于教学中,在活动中学生可以学到很多知识,如果将活动融于数学课堂教学,数学这门抽象的、单调乏味的学科一定会生动起来,使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轻而易举地获得知识。
二、以“问”诱学
新教材重视问题的探索性,题材丰富多彩,信息的呈现形式多样,这正符合小学生好奇、好思的心理特点。为了在课堂教学中使学生的学习心理达到最佳状态,我以讲故事、实验等方式向学生提供新信息,使之与原有知识结构产生矛盾,并及时抓住学生渴求知识、渴求解除困惑的时机,从而使学生在心理上由最初的“有趣”到产生学习兴趣,进而发展到求知的欲望、学习的需要,从“我想学”到“我要学”的愉悦状态中。
1.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的参与动机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过程。小学生对故事、动画非常感兴趣,因此,我把教材中一幅幅反映问题情境的画面编成故事、做成动画,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主动地探究、思考、发现问题,形成悬念,从而激发学生求知欲,引发参与动机。
例如,在教学“前后”时,我用电脑课件演示小动物们参加“森林运动会”的情境,马上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当演示到小动物进行赛车比赛时,要求提出问题,同学们提出了许多不同的数学问题,当一个学生提出“4号车在哪里”的问题时,一下子把学生的情绪推向高潮,并诱发了他们解决问题的兴趣,有的说4号车坏了,有的说4号车没有参加,有的说4号车已经到了终点,有的说4号车就在1号车的后面。
2.结合实际问题,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新教材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理解和发展数学,使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看待和处理日常生活、社会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教材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在编排上选择了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实际为内容,如:“可爱的校园”“高矮”“轻重”“小明的一天”等。在教学过程中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现实问题数学化,把数学知识生活化。如学完“分类”以后,我引导学生结合实际说一说现实生活中在哪些地方用到过分类,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整理一下自己的房间。一位家长在《家校手册》上写到:我的孩子学了分类以后,把书柜进行了整理,带她去商场买东西时,她也知道看导购图了。可见孩子们已经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从而增进了学生学好、用好数学的意识。
3.鼓励大胆质疑,增强学生的探索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学生不满足课本中的方法、根据自己的观点提出质疑的现象,质疑的提问不同于其他定向回答的设问,问题不是预先定向的,而是必须经过深入思考才能“发现”的,这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表现,也是训练发散思维的大好时机。因此,教师应适时地对学生的质疑加以鼓励、引导,促使学生不断迸发出创造的火花。北师大版数学实验教材为我们设计了许许多多这方面的问题,如“试一试、练一练”中的“你能提出哪些问题”“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等,这为同学们质疑问难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教师应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加以整理、概括和选择,再把必须在课堂上解决的问题交给学生思考、议论,引导学生进行析疑、解疑。提问题的同学就会有一种成就感,同时学生的主动性得以激发,主体意识得到了培养,主体作用得到了发挥。如:在教学新教材一年级上册“捆小棒”时,教师要求学生在计数器上拨1至9中自己喜欢的数,正当学生拨得开心的时候,一个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我想拨11,怎么拨呢?”我马上把这个问题交给学生。这时,学生一下子讨论开了,有的说在十位上拨1,个位上拨1;有的说在十位上拨10,个位上拨1。我听了学生的讨论后并没有急着下结论,而是给学生发言的空间,让学生自己说一说理由,最后“在十位上拨1”的一方说服了对方,他们认为“十位上的一颗珠子就是表示一个十”。真是太好了,孩子们的思维不再像以前那样被老师牵着走,只要有不明白的地方他们就会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我感觉到孩子们的素质在提高,这就是创新,这就是课堂质疑的作用。异常活跃的课堂气氛,学生兴趣盎然,积极主动探索,主体意识得到了真正的培养。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问才能启发学生探索,才能使我们的数学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制造悬念、巧设疑问,增强学生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敏锐感,培养他们质疑和答疑的能力,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以“情”辅学
在课堂中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基础。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曾经说过:“学生只有在紧密、融洽的师生关系中,才能对学习产生安全感,并能真实地表现自己,充分地展示自己的个性,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对每一个学生倾注满腔的爱,才能让学生充满信心,积极地去学习数学。教师一句信任的鼓励、一个充满爱心的眼神,都会博得学生的信赖和爱戴。如在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当学生在说8+8的口算方法时,一个不太爱说话的学生举手问到:“为什么8分成2和6,2和6不能组成26呢?”听了这个同学的发言,我没有流露一点责怪的眼神,而是对他的大胆提问表示赞赏,然后再把这个问题交给学生,其他学生也很乐意地帮忙解决了这个问题,这个学生的疑团解开了,他的自信心也得到了保护。可见,教师只要懂得去欣赏每一个学生,保护他们的质疑意识,关注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就会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真正转化角色,把学生看成是“发展中的人”,使学生高高兴兴地进入数学乐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变“我要学”为“我乐学”。
第四篇:教学记事
教学记事
今天在13班上课时,我说了句很生气的话“听了你的这个答案,我真想从楼上飞下去。”这是一节新课讲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整节课的核心应该是“生态系统”这个概念。围绕这个概念举例子具体分析它的组成以及各成分之间的关系来加深对这个概念的理解,反复强调关键地方。想着应该已经没有问题了,可是在做题时找一个学生起来举个生态系统的例子,结果她的答案是:花园的草。她的漫不经心的回答真让我失望至极。但很快我就又专门把她犯得错误拿出来让大家分析,找出错误的原因,从反面加强了对概念的理解。从这件事上,我仔细分析了原因,可能是学生太小她的接受能力确实有限,还有就是她本身学习不经大脑大而化之,你分析的她根本没有很快理解转化成她自己的东西,还有就是这个概念本身太过抽象不易理解。从我自身而言,我可能是高估了学生的学习理解能力,低估了知识的本身难度。对于这些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以后要注意讲的更全面些帮助他们降低知识本身的难度。对于有抽象概念,难理解的内容,讲课的同时,配以必要的习题帮助其理解内化巩固,而不是只停留在语言上,以至于虽然都讲到了,学生的心却没有到,出现老师讲的火热学生却沉默跟不上的状况。
在长期的教学中发现,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能力和我们估计的往往有偏差。有时候其实不需要讲很多高,大,全的东西,只需要把一些简单的重要的东西弄清楚已经是不易,节奏放慢点可能会好些。
第五篇:记事作文教学设计
《记一件小事》作文教案设计
教情与学情分析
本次习作为记事文体,这对已经有习作基础的六年级学生来说不是个很难的话题。我会在学生交代完事件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在对人物描写的语言,动作描写上。与此同时,结合我们农村小学生的特点,重在让他们大胆的使用普通话将自己的习作读出来。教学目的要求
1.通过选择辨析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提高学生认识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能力,加强德育渗透。
2.了解写一件小事要选材真实,内容具体,能够体现文章的中心。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构思和准确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在记叙一件事时,如何“把文章的内容写具体”是这次习作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
教学内容
1.作文题目:记一件小事
2.选材范围:日常生活中的小事
3.习作要求:选材真实、内容具体、体现中心
教具准备
为了直观形象地使学生认识事物,浓缩课堂密度,提高效率,所以这次习作需准备放像机、电视机、幻灯机等教具。
课堂教学 1.表演导入
请三位同学现场表演一个小节目,教师引导学生归纳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2.指导审题
(l)通过题目,同学们可以看出对文章所写的内容有什么要求?(写一件事,必须是小事)
(2)理解什么叫小事。(不大的、平凡的、普通的事)
3.明确选材
(l)指导选材:请同学们观看录像,看看发生在我们小主人公萌萌身边的小事,同时思考每段录像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是什么,然后回答。
(2)教师小结:通过大家的观察、发言,我们明确了这次作文的写作范围,既可以写发生在学校里的小事,又可以写发生在家庭里的小事,还可以写发生在社会上的小事;不但可以写正面的,也就是好的方面的小事,还可以写反面的,不好的事;能写自己亲身经历的小事,也能写你看到的、听到的小事,但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同学们选择的材料一定要真实,希望同学们做到心中有事可说,有事想说,有事要说,有事敢说。
(3)讨论发言,开拓思路,指导选材。
4.写作指导
(1)出示幻灯,简介内容。
(2)出示例文,师生评析。
A.例文
为了代表学校参加全市的足球比赛,放学后,兵兵在校园里练习射门动作,不小心把教室的玻璃打破了一块。第二天,来到学校后,老师问兵兵是谁打的,他说不知道,反正不是自己打的。在老师的耐心教育和帮助下,兵兵才承认了错误。B.同学们看了例文后觉得好不好?为什么?再加些什么就好了?
C.引导学生明确怎样才能把文章内容写具体的方法,记叙一件事,总离不开一定的人物活动、细致的人物描写,能通过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和心理,使作文内容更加具体。
5.练习写作
(1)给学生5分钟的准备时间,运用教师教给大家的方法,把自己的一件小事口述下来。
(2)请学生说说自己的一件小事,大家一起评析。
6.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记一件小事》这篇作文,要注意只能记一件并且还是小事,选材要真实,文章的内容要写具体,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文章的中心。教师的这篇例文,只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课后希望同学们能认真写好自己的《记一件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