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乳品行业存在的战略问题研究

时间:2019-05-12 06:07: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国乳品行业存在的战略问题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国乳品行业存在的战略问题研究》。

第一篇:我国乳品行业存在的战略问题研究

乳品安全产生问题有四大主因

当前我国乳品质量安全工作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有四个:

一是乳品质量安全意识不强,难以适应奶业健康发展的要求;

二是生产经营水平较低,难以适应奶业标准化生产的要求;

三是有些企业自律性不强、诚信度较低;

四是法规和标准体系建设滞后,不利于实施对乳品质量安全的有效监管。

从政府层面上讲,一是抓立法工作,解决立法滞后问题;

二是抓执法;

执法是解决监督、管理的落实问题,要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从企业层面看,包括乳品加工企业、原料奶生产企业、乳制品营销企业以及奶农必须讲究科学和诚信。以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态度保证产品质量安全。诚信是企业对社会、对消费者的责任。需要强调的是,企业之间也要讲诚信,原料奶紧俏时,生产者不掺杂使假;乳制品积压时,不能违反合同压价收购原料奶。企业之间缺乏诚信,互相的利益都将受到损害,最终是两败俱伤,影响到整个奶业的发展。

对于如何确保乳品质量安全问题,乳品质量安全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政府、企业、行业协会、消费者四个层面。在确保乳品质量安全问题上,作为协会,在行业自律上应紧紧抓住不放,使害群之马无立足之地。同时,消费者也要了解一些科学饮奶和消费维权的基本知识。

近期发生的婴幼儿奶粉事件是一起重大的食品安全事件,不仅给婴幼儿的生命健康造成损害,给社会稳定和国家形象带来负面影响,更使我国奶业发展陷入严重的困难和危机。这起事件的发生,暴露了我国乳品质量管理和监管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入分析,则是我国奶业发展中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的集中反映。一是在奶业快速发展过程中,存在只求数量、忽视质量的倾向;

二是对乳品质量监管存在严重缺失,标准体系不完善,监测和管理制度不健全,对生产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存在漏洞;

三是乳制品生产企业盲目发展,产能过剩,争抢奶源,无序竞争,缺乏社会责任感;

四是对奶站的监管缺失,对掺杂使假、压级压价等行为打击不力,致使奶站运营管理混乱;

五是奶牛养殖方式落后,规模化、标准化水平低,奶农与乳制品生产企业的利益关系不合理;

六是法制建设滞后,行业指导不适应形势发展需要。

第二篇:我国乳品行业竞争战略

企业战略管理论文

我国乳品行业竞争战略

1、当前我国乳品行业的发展趋势

1.1、从复苏转向持续增长

由于三聚氰胺事件的影响,我国乳制品行业一再受到强烈打击,乳制品销量一直大幅度下滑。但从2010年1-10月份的相关数据看,各大品类的消费量确实呈现出复苏的态势,即便个别品类仍然下滑,总体上还是向好的方向发展。对于乳品行业来看,就在2009年经济最困难的时期,也没有看到过于明显的萧条,由此可以判断,如果在2011年没有什么大事件再次席卷这个行业,那么到2012年时,乳品消费会从“复苏”进入“持续增长”的轨道。

1.2、液态奶成为乳品行业竞争热点

在当今的我国乳品加工生产中,许多企业都把目光盯在了生产液态奶上,靠液态奶抢市场、打天下。液态奶已成为我国乳品加工企业的竞争热点。

争夺北方奶源基地成为我国乳品加工企业竞争的焦点异地并购成为我国乳品企业液态奶打入外埠市场的重要方式。上海光明已分别在北京、西安、武汉、南京、杭州、无锡等地设立分公司,河北三鹿、内蒙古伊利、蒙牛也以并购、托管等方式向外地市场渗透。

伴随着我国乳品加工企业液态奶的竞争,企业间的液态奶生产分工已显露雏形。目前,我国城市型、城郊型乳品企业以生产巴氏消毒奶、保鲜奶为主,实现“以鲜取胜”;基地型企业则以生产超高温灭菌奶为主,如内蒙古伊利、蒙牛公司等,顺应“以奶代粉”的消费趋势,利用低价优质奶源的优势,大力发展超高温灭菌奶。

2、发展趋势下的乳品行业竞争战略

2.1、引领新品类

中国乳业虽然经历了多年的飞速发展,但仍然处于成长期。一个行业处于成长期的典型特点是什么呢?确保高速发展的同时,品类开始分化。

从营销的角度看,一个品类每一次分化就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谁要是抓住这个机会,谁就会有创造销量、赢得利润,乃至创建品牌的机会。对中国乳业来讲,这种机会仍然存在。

在乳品行业,奶茶从来都没有被成为任何企业的主流产品。最早,伊利做蒙古奶茶,但也只是副业。后来,蒙牛也开始做奶茶,但也只是停留在蒙古奶茶。后来,居然一个小小的民营企业香飘飘突然推出“杯装奶茶”,对这个品类带来了分化。

这是个一个很好的尝试,更是一个很好的出路,中国的中小企业,应该向人家学习,在品类的创建上大胆探索,大胆创新,为自己的发展寻找出路。

2.2、做高端产品

产品高端化是中国乳业再明显不过的趋势了,现在还没有高端产品的品类,就有开发高端产品的机会。因为,从营销的角度看,任何产品都有做高端产品的机会。像蒙牛“特仑苏”、伊利“金领冠”、光明“优倍”等品牌的高端探索都可以证明这一点。

如果说最没有可能做高端的品类,那就是乳饮料了。但蒙牛的“真果粒”和“奶特”恰恰在这个看似“不可能”的领域进行了探索。

2.3、纵向渗透

如果以上三个机会都抓不住,那采取这个措施:纵向渗透。也就是说,现在的生产设备、技术装备水平一点都不动,还是原来的产品、原来的设备和技术,只是往下复制,要渗透到三四线城市,乃至农村市场。

目前,随着三四线城市及中西部地区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那里的奶制品消费量和消费结构有望快速提升,可以带动整个乳制品行业强劲增长。

3、企业竞争同时莫忘内功修炼

3.1、产品开发能力

从技术设备上来讲,对于大型企业而言,具备强大的产品开发能力不是问题。但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就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从市场营销的角度来说,卓越的产品开发能力却成为任何企业的挑战。因为,有些产品并不是有技术就能搞定的,而需要专业的消费者需求研究。而在这一点,大企业也不见得多么优秀。就拿以产品创新闻名的蒙牛来说,它也在此犯过很多错误。比如,它早期的“心情二次方”、“晚上好奶”等。因此,一个完整产品的研发能力必将会成为所有乳品企业必须要面对的挑战。

3.2、渠道管控能力

渠道管理通常有12字真经,叫:纵向渗透,精耕细作,决胜终端。对于中国乳品行业而言,尤其对常温奶、酸奶和奶粉品类而言,做好渠道拓展和有效管理,离不开这12字方针。

拿一线城市来说,渠道的渗透率可能做得差不多了,没有什么提升的空间了,但在“精耕细作”方面就大有可为,很多城市都有很大空间去提升促销费用的利用率以及消费者购物效率。

如果说二三线城市,那挑战就更大了,不仅把向下渗透的经销商队伍要建设好,还要搞定终端层面的“数值铺货率”和“加权铺货率”,而且必须在鱼龙混杂的环境中搞好你的促销活动。这需要人力,更需要财力,一般的企业就会很乏力。

常温奶和奶粉还相对好一点,更加让人头疼的是低温奶以及酸奶。因为,它必须在冷链的支持下才能铺下去,而且需要生产基地和物流配送的双重保障。所以,越是向下渗透的市场,在渠道管控能力上的挑战就越大,但是目前的发展形势将可能把企业的人海战术拉到农村,让企业不得不为止付出巨大代价。

3.3、品牌传播能力

相比之下,品牌传播似乎显得轻松自如。但是,一个卓越的品牌传播能力仍然会成为所有企业的挑战。因为现在的市场已经不是10年前的市场,没有像“开发产品,合理定价,搞定渠道,做好广告”那么简单,多数品类完全从产品驱动转向渠道驱动,甚至有些品类已经进入消费者驱动,需要更加专业的传播能力。

一个专业的品牌传播,其使命在于如何强化品牌定位,如何建立消费者情感联系,又如何有效进行品牌转换以及培育消费者忠诚。如果你不专业,就在这几句话里,随便一扔,好几个亿的钱就会化为泡影,且见不到半点回声。

3.4、奶源保障能力

专家认为,这个措施至少要包括三大内容:奶源布局建设,奶源安全建设和奶源成本控制。

奶源基地的建设,是最典型的圈地运动,一旦被哪家企业所控制,就会有巨大的排他性。这会限制不少企业的发展。在战略上,我们可以找到绝妙的创意,但执行上却会遇到难以跨越的“奶源”瓶颈。因此,找到一个能够支撑战略的奶源布局就是巨大的挑战。

再说,中国乳业刚刚经历那么多危机事件,安全建设不得不进一步强化。因为,中国乳业真的经不起再一次折腾。然而,中国多数乳品企业的奶源经营模式,存在巨大隐患,奶源基地的安全建设,已经成为所有乳品企业最为棘手的难题。

另外,雪上加霜的是,原奶价格的不断上涨对生产成本造成巨大的压力。如果原奶的价格控制不好,就会引发一系列的企业问题,乃至社会问题,后果不堪设想。

4、乳品企业竞争应做到

4.1、切勿盲目跟随,牢记自身特色

当一个企业不做自我分析,不做自我定位,一味模仿别人的战略,无论在什么样的市场环境中,都不可能真正胜利。

我们来分析三元牛奶为什么会亏损。原因就在于“跟随”战略,没有持续精耕自己所擅长的巴氏奶,跟随大企业的模式,进入自己毫无优势的利乐包、利乐枕牛奶,还有婴儿奶粉、豆奶粉、核桃露和八宝粥等领域,试图成为一个庞大的“食品品牌”。结果,人家赚钱的产品,它不赚钱;人家打开的市场,它打不开;亏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三元应该采用“小规模奶源,小规模工厂,小规模市场,大规模复制”的模式,站在伊利和蒙牛模式的对立面,就像挖土豆一样,以北京为中心,向外一圈一圈地扩大市场,一个一个城市地占领市场,以“小细胞,大繁殖”的方式,把“巴氏、新鲜”的定位坚持到底,要成为“都市人身边的牧场”。

三元完全可以把伊利和蒙牛定位到“利乐奶”、“常温奶”、“不新鲜的奶”,然后通过公关活动、事件营销活动以及口碑传播方式,营造一种“都市牧场”兴起的氛围。还可以与光明进行战略联盟,进一步强化“新鲜就是价值”,“小牧场,大安全”、“农民喝常温奶,市民喝巴氏奶”、“巴氏奶,南有光明,北有三元”等认知,两家企业并驾齐驱,“双马拉车”,我相信至少比现在的处境要好很多。不过,遗憾的是,他们早在10年前这么也许还行,现在多少有些为时已晚。

所以专家呼吁,尽早要形成自己独特的发展战略和经营模式,不要在模仿的道路上浪费美好时光。

4.2、忘记做大、牢记做精

2010年上半年,飞鹤营业额近10个亿,居然报出亏损。利润都到哪儿去了?专家认为,都到扩张上去了。

飞鹤的第一个错误是,在婴儿奶粉领域还没有建立强势地位,就开始全线出击,试图形成品牌系列化,从婴儿到儿童,从学生到孕妇,从女士到老年,从全脂到高钙,几乎在奶粉领域的所有品类上谋求发展。这种快速扩张不得不吞噬它的利润。

第二个错误是,不仅在奶粉领域全线出击,还向豆奶粉、核桃粉、保健品、稀奶油、黄油、工业粉等诸多领域扩张,试图成为“无所不能”的超级英雄。

专家的建议是,其首要任务是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在婴幼儿奶粉领域的地位,聚焦于一个鲜明的功能诉求和情感诉求生,进而成为这个诉求的第一品牌。而不是急着要横向发展。

第二条建议就是,当你在一个细分市场成为“第一品牌”之前,最好忘记“扩张”二字,老老实实地聚焦在一个领域。

4.3、“本分”竞争

安全事件和外资品牌的进入,使中国乳品企业在信任与竞争上陷入两难境地,看上去要把中国乳品企业,尤其中小企业活生生地逼向死路。

不过,这一切都不是一夜间造成的,这是我们历来形成的“侥幸”心理所带来的副作用。也许由于国情的缘故,我们的企业过于浮躁,不够本分,总是在“浑水”中“摸鱼”。结果,一次又一次的“侥幸”与“擦边球”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变成危机。

如果我们的企业老老实实地牢记教训,总结经验,尊守规则,讲求诚信,在自己的分内做事,其实很多危机就可以迎刃而解。就算由于一些不可控因素引发行业危机,消费者也不会断然放弃你。

希望乳品企业在竞争的同时,像“做人”一样“做品牌”,本本分分做好每件事情,才会有更加美好的前途。

第三篇:我国乳品行业现状

中国乳品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公布的行业数字显示,2009年,全国规模以上乳制品企业工业总产值累计1650.2亿元,同比增长12.38%,乳制品总产量1935.1万吨,同比增长12.88%。

4月26日,中国乳业龙头伊利股份发布2010年一季报称,其营业收入达到70.14亿元,增幅37%;净利润达1.25亿元。此前不久,北京三元交出了全面接手三鹿后的首份成绩单,虽然因为整合三鹿资产后市场投入急剧增加而导致亏损1.28亿元,但其营业收入达到23.8亿元,较去年同期14.1亿元增加9.7亿元,增幅高达68.3%。光明乳业的年报显示,去年实现营业收入79.43亿元,同比增8%,其中主营业务收入77.2亿元,同比增7.2%;净利润1.89亿元,实现扭亏为盈。而在2008年,受行业危机影响,光明乳业亏损达3.19亿元。

中国的乳业已度过三聚氰胺所造成的行业危机,进入快速恢复发展期。

蒙牛乳业是我国最大的乳制品企业之一,主营产品包括液态奶、冰淇淋等。目前,国内高档冰淇淋市场被外国品牌占据,蒙牛乳业的冰淇淋业务毛利率远低于国际行业巨头。我们分析蒙牛乳业2009报告,着重分蒙牛乳业的冰淇淋业务,探索我国乳制品企业发展冰淇淋业务的策略。

一、蒙牛乳业财务分析

2009年蒙牛乳业实现营业收入23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净利润12.2亿元人民币,上年净亏损9.24亿元。2009年蒙牛乳业的毛利率27%,比上年提高7个百分点。蒙牛乳业已经走出2008年三聚氰胺奶品事件的阴影,恢复正常生产经营状况。2009年蒙牛乳业的销售费用占营业收入的18%,比上年降低1个百分点。

2009年,蒙牛乳业88%的营业收入来自液态奶,冰淇淋收入仅占10%;液态奶业务的毛利率为7.23%,冰淇淋业务的毛利率为1.08%。2006年蒙牛乳业的液态奶业务和冰淇淋业务的毛利率相差无几,此后,二者之间的毛利率差距越来越大。

2009年,蒙牛乳业主推“随变”和“冰+”两大冰淇淋品牌。其中,“随变”品牌打造“勇于改变”的品牌形象,配合“蒙牛随变谁敢开唱歌——K歌达人全国巡回挑战赛”,提高目标消费者——新生代时尚年轻人群对该品牌的偏好度。“冰+”品牌以“冰+水果,快乐+我”为品牌宣传口号,建立夏季冰类产品市场的竞争优势。

近几年,蒙牛的冰淇淋产品的毛利率逐年下降,2009年下降到1.08%,其主要原因是蒙牛的冰淇淋大多为低端产品,单价在人民币3元以下,附加值小,且受季节影响较大。

国内市场中,高档冰淇淋品牌的毛利率比蒙牛要高出很多,例如,Dairy Queen(冰雪皇后)、Haagen-Dazs(哈根达斯)、Cold Stone(酷圣石)等冰淇淋企业的产品毛利率超过30%。

蒙牛乳业在二零零八年年报中写道:“本集团对冰淇淋产品结构作出重组,打造成五大副品牌未来,本集团计划围绕五大副品牌进行产品充实,开发更多口味及提升包装,在控制产品品种的基础上,增加高端、高附加值产品的比例,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清晰蒙牛品牌形象。”

蒙牛乳业以内蒙古总部为最主要生产基地,向外呈辐射状分布,距离内蒙古较近的省份生产基地较多,其中尤以河北省体现的最为明显。在一些奶制品的消费大省,例如山东省,辽宁省,湖南省等,蒙牛乳业的生产基地只有1到2家,甚至没有生产基地。蒙牛乳业的生产基地除了在内蒙古总部之外,其余的十几个生产基地大多分布在东北和华北地区,东南沿海和西北内陆等地区生产基地布局较少。

中国乳品行业现状浅析

一、消费量和普及率大幅上升

牛奶,曾几何时,仅仅与中国人的孩提时代有过亲密接触,中国人传统的饮食结构中并不包括这一有些西化的营养食品。奶粉,在计划经济时代,也是凭票供应的紧俏商品。之后市场经济来临,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必然伴随着饮食质量的提升。牛奶产品渐渐走入了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牛奶的普及率并没有大幅度的提升。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保健食品风靡一时,人们热衷于购买补钙、补铁的营养品,却对身边随处可见的奶制品视而不见。近几年,随着保健品市场由无序竞争转入平稳发展期,同时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对自身健康更加关心,牛奶的消费量呈现大幅度增长的趋势。特别是1998年以后,中国奶业消费经历了一个“爆发性增长期”,牛奶的普及率大幅度提升,北京、上海等很多大中城市的消费者每周饮用一次以上纯鲜牛奶的比例已达到70%以上。另外所有包装形式的纯鲜牛奶的消费季节性都不强。由此多数人都将其作为一种日常食品饮用。纯/鲜牛奶的消费者背景与全部人口的结构状况越来越接近也说明了牛奶普及率的稳步提升。据统计,2000年我国奶产量为919万吨,2001年奶产量超过1000万吨,增幅超过10%,但消费量增长速度更快,大致在20%至30%。

二、成长空间仍很巨大

中国作为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目前年人均奶类消费量仅为7.2公斤,不到全球年人均奶类消费量100公斤的8%。据悉,国家有关部门提出,2005年全国人均奶类占有量达到10公斤,2010年人均饮奶量则要提高到16公斤。另外,随着学生饮用奶计划在全国的实施,我国奶制品的消费空间将非常巨大,如果我国2亿学生中有20%的学生每天喝奶,这个消费量是不可想象的。农村消费市场也不可轻视,统计资料显示,近几年奶粉消费量有所增长,以前出现的奶粉积压现象基本缓解,主要是农村的消费量增大。这也充分说明,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我国对牛奶的需求量将持续增加,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三、竞争日趋激烈

巨大的市场潜力,使中国的乳业近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并涌现出一大批乳品加工企业。

随着国内粮食生产受挫,各地在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时,努力发展奶牛业,使国内出现了“养牛热”;乳业巨大的利润吸引了各行各业的投资商,他们利用资本优势,或转产或兼营乳业;国外乳品企业看好了中国巨大的乳品市场潜力。早在加入WTO的谈判过程中,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就在乳品上反复降价,致使中国乳品进口关税降低,为它们的乳品打进中国市场争取到了有利条件。

中国乳品企业竞相扩大生产能力抢占市场,一些非乳品行业也开始转向乳业,中国乳业已形成了竞争态势。实力雄厚的内蒙古伊利和蒙牛集团、黑龙江完达山集团、上海光明集团、北京三元集团、石家庄三鹿集团等快速发展。它们在技术改造的基础上,趁机扩大生产能力,抢占乳业市场。光明在山东组建了鲜奶生产基地,兼并了武汉海口乳品厂等多家企业;三元一方面在呼伦贝尔建起了奶源基地,另一方面南下深圳、厦门、福州等地寻找合作者;内蒙古伊利集团公司先后整合了上海、天津以及东北的乳品企业,使全集团公司冰淇淋和液态奶销量持续上升。面对日益看好的乳业市场,中国一些资金雄厚的食品、房地产、饲料等企业,也纷纷将资金投向乳业。浙江娃哈哈集团、宁夏新华百货公司和四川希望集团等,先后转行进入了乳品行业。国外金融业与实业也开始携手打入中国乳品市场。据悉,瑞士银行澳大利亚分行已派员协同澳洲驻杭州领事馆官员,与浙江的一家乳品企业商谈合作,拟在当地出资建大型乳品厂,条件是全部用进口澳洲奶粉作原料。

此外,随着关税下调,国外乳品企业也大量进入中国市场。从1995年至今,目前世界排名前20位的乳业品牌全都进入中国市场,目前在我国的45家外商投资乳品企业则几乎涵盖了所有国际知名跨国公司。国际乳业巨头中已有4家在中国建厂。跨国公司如瑞士雀巢、日本森永、意大利帕玛拉特等,都先后在黑龙江建立了自己的奶源基地和生产基地,通过合资、收购、租赁、委托加工等形式间接控制当地奶源。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去年三资乳业的产值已占到中国乳业产值的三分之一左右,利税总额占40%以上。据了解,为了抢占中国乳品市场,澳大利亚、新西兰已将奶粉价格从去年每吨2800元,降至现在的1500元。中国的乳品市场正在进行着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四、市场竞争有待规范,企业管理水平有待改进

在中国乳业日趋激烈的竞争态势中,乳品市场和国内乳品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弱点和企业开发市场能力的缺陷也相应地暴露出来。

首先,在消费品市场为买方市场的大环境下,乳品企业的激烈竞争导致奶价呈现不断下降趋势,乳品的利润空间逐渐缩小。光明、伊利、蒙牛三大全国性品牌依赖其品牌和规模优势,不断扩张;而北京三元、成都菊乐等地方品牌凭借其价格和销售渠道优势与全国品牌相抗衡。四川希望集团在收购华西之后宣布:让老百姓喝奶象喝水一样普通。乳品市场的价格竞争正进行得如火如荼。

其次,概念炒作方兴未艾。从去年开始的“无抗奶”**也说明乳品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由几年前对奶源的争抢变为了现在争相进行自我宣传造势的一种局面。如果企业都用“有抗”、“无抗”这种概念化的东西来对中国牛奶进行简单的质量评判,从而造成了消费者在购买牛奶时的恐慌,这势必会影响到中国奶业市场的进一步发展。由于受到饮食习惯等方面的影响,我国的乳品业一直处于艰难前行的状态。虽然经过这几年的努力,中国奶业好不容易有了比较大的发展,但现在闹得沸沸扬扬的“无抗奶”**却极有可能在还没有完成行业整合的情况下,就因为消费者的大量流失而使整个乳品市场更加低迷,从而造成中国乳业市场的大滑坡。这次由于国内企业的自我炒作所引起的对本行业的震动是一种内耗,更无异于一种自杀行为。在中国加入WTO之后,国内乳业的当务之急是做强做大,现在这种纠缠于细枝末节的盲目跟风炒作,并不利于产品真正走向国际。要想在市场中获得真正的胜利,乳品加工企业应该把注意力放在企业管理和检测手段上,放在严把奶源环节上,因为乳业制造真正要达到的是无公害,而不是单纯的“无抗”。这不仅将有利于引导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还终将有利于中国乳业同国际品牌的竞争。

再次,利用消费者的错觉扩大乳饮料的销售。乳饮料以其酸甜解渴、方便饮用的特性倍受年轻人的青睐,已成为乳品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现在市场上乳饮料名目繁多,虽然国家出台了相关规定,但很多企业仍在乳饮料的外包装上以明显的“酸奶”字样故意混淆二者的区别,在消费者乳品知识不很丰富的情况下故意诱导消费者购买。随着理性消费者的增多和乳品消费知识的普及,单靠外包装去诱导消费者的做法无异于杀鸡取卵。乳品企业应尊重市场经济规律,深入研究乳饮料目标消费群的特点,有的放矢地开展营销活动。

第四,饲养管理水平很低,主要是奶牛的单产水平低。目前中国成年奶牛的平均产奶量每头约为3500公斤,远低于世界平均单产5500公斤的水平。乳品企业在成本较高而奶价总体下调的同时为追求高利润,利用奶粉还原液态奶,这种产品在市场上比用鲜奶生产的液态奶价格低一倍以上,造成恶性竞争。这种做法将严重扰乱乳业的正常发展。

第五,非乳品行业进入乳业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在不具备奶源基地、牛奶及时加工、牛奶保质等条件下,仅靠资金投入是不够的,还需要一定的准备时间。企业应充分做好硬件和软件准备,避免造成一哄而上,短时间内全面崩盘的局面。

尽管存在着诸多问题,但不可否认,在过去的几年间,中国乳品业在奶源基地建设和奶源质量管理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几大乳品企业在共同把市场做大的过程中自身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提高。但是我们同时也清楚地看到,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国内乳制品生产企业面临着来自国内外竞争对手的巨大压力。面对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依靠什么立足市场,取胜市场呢?

中国的乳品业市场从发育、成长到形成一定的规模发展到今天,目前可以说是进入了黄金时期,乳品业成为名副其实的朝阳产业。在如此前景广阔的市场条件下,乳品生产企业必须保持对产品质量求新求变的强烈意识,才能成为永远的赢家。对于乳品消费者而言,乳品的内在品质(新鲜、质量好、口感好)、卫生(卫生安全、生产日期和不含防腐剂)、口味营养和绿色食品(天然的,不含抗生素)是决定是否购买的最重要的因素。因此,只有拥有高品质的奶源,严格的卫生管理机制和高水平地保鲜技术,乳品企业才能稳固占领市场。只有依靠高科技,不断完善和提高乳品质量,才能不断的把乳品市场做大。同时必须提高科学的饲养管理水平,完善中国乳业法规,制止恶性竞争。外行业进入乳业,应采取合作的方式,避免盲目性。

第四篇:我国快递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快递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电子商务的日益繁荣,我国的快递业飞速发展,产业规模已经很大,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产业内的竞争十分激烈,服务态度,信息技术和规范管理有待改善。在结合我国快递业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一点建议。

【关键词】快递;发展;对策

一、快递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014年我国快递揽件量达140亿件,同比增长51.9%,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并且快递行业已经连续4年保持年均增长幅度超过50%;2015年上半年,全国快递服务业企业量累计完成84.6亿件,同比增长43.3%,在电商的积极推动下,快递行业呈现出稳中有进、快速发展的态势。快递行业已然成为拉动消费、促进就业、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力量。不过,其高速发展的背后存在着不少问题:

(一)行业管理标准落实不到位

考虑到快递行业自由发展的无序性,国家陆续出台了新《邮政法》和《快递市场管理办法》,试图对快递市场进行规范管理。但是这些未能对快递行业的具体业务、市场监管、延误损坏的赔偿细节等进行明确的规定,标准针对性不够强且在执行过程中较难落实,直接导致出现业务纠纷时消费者利益受损,维权困难,较为被动。

(二)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较低

快递企业大多采用家族管理模式,缺乏现代的管理技术,管理水平较低。由于我国一些快递企业投入资金不足,快递系统之间兼容性、协调性较差,严重制约了我国快递企业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的提高。还有一些快递主要采取加盟模式进行管理,加盟模式虽然十分有利于快递网络的建设,但在管理方面却存在着一些问题。在加盟模式下,加盟商需要缴纳加盟费以共享企业的系统平台。但如果加盟商订单量不多或者经营不善,很容易影响其服务,甚至会发生卷款跑路的情况。最明显缺陷是各网点之间营业收入效益不均衡,导致地区间服务质量参差不齐,一旦遇到问题,加盟形式形成的公司应对冲击能力也较低。此外,加盟门槛过低,爆仓等事件不断被曝光。

(三)专业人员素质偏低,缺乏高端管理人员

现阶段我国快递企业主要以粗放型为主,从业人员流动性大,员工文化水平层次较低,大多未经过正规的就职培训,再加上较高的流动率使得整体的专业素质较低,不能为公司树立专业正规的形象。我国物流人才缺乏,尤其是高素质的快递业管理人才比较匾乏。快递行业的一些员工为了牟取私利,在网上倒卖用户的个人信息,这不仅给个人隐私安全带来危害,也严重影响了整个快递行业的发展和电子商务的正常交易。

(四)缺乏科学管理,延误件、丢件、霸王条款频现

我国快递企业虽然数量众多,但大都规模较小,操作及管理水平有限。大部分企业在包装、分拣、装卸、搬运等环节上还是采取手工作业,这就容易因工作人员的疏忽而造成邮件的编号错误、录入不及时、中转站之间沟通不畅、派件人员派送时间长、邮件损坏丢失现象频繁出现。快递业务中的霸王条款也频繁损害消费者的利益。虽然面对激烈的行业竞争很多快递企业都喊出了上门服务、当场拆检的服务口号,但这样的口号往往是空喊的。很多快递公司派件人员在送件时只是把快递送到某一指定地点,并未兑现上门服务的承诺,给客户带来不便。再有,顾客在收到邮件时应该先拆件检查,确定邮件无破损缺失后再进行签收的,但快递公司往往规定客户不签收就不给邮件,一旦客户签收了,邮件的一切损坏也就与之无关了,这一系列的霸王条款都严重损害了客户的利益。

(五)非法快递公司扰乱市场

目前,一些小型或私人快递公司一方面在抢夺快递市场份额,另一方面扰乱了市场的秩序。这些小公司有相当一部分是没有营业执照的非法快递公司。据估计,目前仅北京、上海、天津、广州四地就有非法快递公司3000多家。这些非法的快递公司仅有三五个人,几辆自行车,到处揽活。他们以价格便宜、送件灵活而穿梭于城市中的楼宇间,他们在给人们送去方便的同时,也给消费者的利益带来了巨大的隐患。

二、发展对策

(一)树立品牌意识,提高服务质量、赢得消费者信任

调查发现,消费者对快递服务的意见主要集中在投递和售后服务两方面。我国快递企业本身竞争力就弱,只有在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上有较大提升,才能消除消费者对民营快递企业的信任危机,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快递过程中偶尔会出现货物损坏或者货物丢失等令人不满的情况,当顾客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进行投诉时,服务员对投诉问题的处理能让顾客感到满意的情况并不是很乐观。这揭示了我国快递在发展过程中对于服务这一块的管理还没有完全跟上来。在扩张规模和服务范围的同时,快递企业要提高自己的服务意识,树立诚信服务理念和构建优质服务体系。在手续的办理上、货物的运输包装上、售后服务环节上提高效率,重视客户的要求,提高企业的形象;并与商家或买家合作,规范验货程序;妥善解决客户的索赔和投诉等问题。通过优化快递服务产品和延伸快递服务领域,实现快递服务的规范化和差异化,积极自创业务服务品牌,发挥自主品牌效应,打造具有现代服务意识和核心竞争力的品牌快递企业。

(二)提高信息化服务水平、促进快递企业的信息化发展

今后快递企业应重点加强售后和投递等后端服务,提升快递服务总体水平。提高运营设备和信息处理系统的科技含量,建立与顾客良好的互动与信息沟通模式,使货物传递的全过程处于更加透明的状态。能够提供及时、准确的货物跟踪与查询服务,加强客户信息服务,提高快递后续服务水平。

(三)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

21世纪的竞争最终体现在人才的竞争上,无论任何行业都是如此。快递业务作为终端物流服务人员要直接面对面地与客户打交道,人员综合素质的高低对企业开拓新客户、巩固老客户无疑至关重要。快递企业要想拥有符合企业需要的人才,则需要走引进与培养并重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比如申通快递深谙此道,一方面特别关注行业内高级人才的动态,强化内部的激励机制,采用多种手段引进稀缺人才;另一方面,从企业战略的层面出发,高度重视从业人员的培训,从员工的行为、仪表、品德、职业素养到接待客户的礼仪、用语等方面,都要形成了比较细致、完善的规范和流程,从而全面提升从业人员素质,树立快递企业的良好形象,提高客户的忠诚度。

参考文献:

[1]李睿.我国快递行业发展问题研究[J].企业导报,2014(16)

[2]孙先强.国际快递企业发展对我国民营快递业的启示[D].苏州大学东吴商学院,2011

[3]郭法霞,李少蓉.浅谈我国民营陕递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北交通科技,2010(06)

[4]王丽莉.民营快递业现状及发展对略[J].经济研究,2011(05)

[5]张亚军.我国民营快递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物流技术,2012(12)

第五篇:我国电线电缆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2.3 我国电线电缆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电线电缆产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突出的问题,困扰着行业的健康发展,比如集中度低、产能过剩、低水平重复投资、产品同质化、低价恶性竞争、偷工减料、人才缺乏、科研投入不足、新产品开发受制于新材料的制约,新的管理体制没有建立等等。

电线电缆行业存在的共性问题:

1、行业管理缺乏,协会作用难以发挥

我国在解放后的前30年中,按照计划经济的模式,基本建立了完整的行业管理体制,一直延续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电线电缆行业国有企业逐步退出,乡镇集体企业转制,大量民营企业涌现,原有的行业管理体制无法适应新的形势而自动退出,但是新的管理体制并没有跟上,目前整个行业处于无人管理的现状,虽然有行业协会,但其在经济社会活动中的法律地位并没有明确,它的管理是粗放型的,目前只能提些建议或善意的提醒或劝告,无法实行强制性的行业管理和处罚。

从这些年电线电缆行业发展的历程看,在行业的规范管理与治理方面,仍存在大量的、与行业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如对待行业无序的价格竞争,政府的法律法规缺乏可操作性、市场优胜劣汰配置资源的机制难以发挥作用、协会企业的自律缺乏手段和法律依据、诚信意识以及商业道德规范约束力不强,导致对不正当价格竞争、假冒伪劣产品、恶意拖欠货款等不规范、不合法的经营行为等缺乏有效的防范或制约机制,市场上不诚信的机会主义行为盛行状况不能得到有效制止。

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离不开有效的行业管理和经济治理。政府通过宏观政策、法律法规对市场进行调控,企业按照市场规律以及市场竞争的法则进行经营活动。但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政府不是万能的,市场也不是万能的。在政府、市场、企业间如果缺失了行业协会组织的沟通、协调、管理的作用,行业的发展也难以健康、有序的进行。

当前阻碍行业协会发挥作用的障碍主要有:政府在体制改革中对行业协会的放权、授权不到位;在相关法律上未给行业协会组织明确的地位;特别是在市场经济和以民营企业为主的环境下,在行业管理上政府该做什么?行业协会该做什么?没有明确的分工,实际上行业管理目前处于真空地带。

同时,由于行业协会法律地位的缺失和作用难以发挥,企业对协会的认可度比较低,参与性不积极,行业协会自身的组织建设也难以推进,由此阻碍了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2、行业缺失准入条件

由于电线电缆行业产值高,各地政府为了确保GDP的年增长率,盲目招商引

资,加上缺乏行业的准入条件和行业管理,因此,各地政府大量引进和建立电线电缆生产企业,造成电线电缆企业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甚至还有部分家庭作坊式企业存在。

据统计到2008年末,全国规模以上的电线电缆厂家4290家,如果将小企业全部算上的话,中国电线电缆企业绝对超过1万家,这直接导致了中国电线电缆产业的集中度非常之低,中国最大的电线电缆生产企业市场占有率也只有2%左右,虽然有部分产值超百亿的企业,但是基本上都是“大而不强、不精”,产品质量、企业管理、技术水平和综合能力上都无法在行业内起到引领作用。上海也不例外,至今没有一个能引领行业的龙头企业。

上海市2009年末电线电缆厂家344家,产值319.09亿元,平均产值每家企业不到1亿元,而前十名企业的产值也仅占20%的份额。上海已远远落后于国内同行,其产值约占国内线缆总产值的5%左右。

而美国前十名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达到67%,日本前六名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达到65%,法国前五名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达到90%,以上事实,决定了中国电线电缆行业国内市场竞争的激烈和国际市场竞争的乏力。

3、观念落后、盲目扩张

电线电缆行业目前民营企业占据绝大多数,多数企业家都是农民出身,喜欢单打、独斗、独大,至使不少民营企业发生裂变,一个企业拆分成两个,甚至更多的企业。民营企业大多数缺乏合作意识,互相攀比,生产规模盲目扩张,造成行业重复投资现象越来越严重,产能严重过剩。绝大部分企业的设备利用率都在30~50%之间。甚至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的设备安装调试后,根本就没有生产过一根电缆。以高压交联电缆为例,目前全世界已生产和在建的立塔交联电缆生产线约有70多条,其中,在中国就有60多条,而产能利用率平均仅为30~40%。

4、缺乏创新意识和动能

电线电缆行业高端产品长期依赖进口或引进技术,企业根本不注重在引进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消化吸收,行业普遍存在严重的“空心化”现象,高端产品主要生产设备和主要绝缘材料完全依赖进口,必然造成国外的设备和原材料,按照国外(IEC)的标准,在中国生产的“依赖”陷阱,名曰“国产化”。由此国内线缆产品同质化越来越严重,超低价的恶性竞争愈演愈烈,相当一部分企业为了生存,不惜牺牲产品质量,铤而走险,在导体材料上偷工减料以及使用劣质绝缘护套材料等不诚信的经营行为层出不穷,到了见怪不怪的地步,并且已经演变成整个社会现象和信用问题了。

行业应用性基础研究长期难以有效、系统地开展,许多制约技术水平提高的瓶颈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使得国内电线电缆企业只能在加工制造上获取微薄的收

益,而在研发和服务等高附加值领域难以有大的作为。

这些差距使得我们行业在经历了十多年高速发展后的今天,仍难以提升水平、转变增长模式、实现新的突破。

5、企业管理混乱、落后

总体上国内企业在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手段等方面停留在落后的、粗放的水平上。尤其在主要工艺环节和关键质量控制点的管理上根本不到位,甚至于根本没有管理制度。

线缆行业至今没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绝大部分民营企业都实行家族式管理体制,所有权、决策权、经营权和管理权高度集中在家族手中,人治色彩非常浓厚,企业关键岗位一般都由亲族控制,对引进人才缺少信任,优秀的人才难以在这种企业文化的氛围中发挥作用,造成行业内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流动非常频繁。

6、人员素质低下,人才缺乏,质量每况愈下

整个行业严重缺少技术人才,甚至于连熟练工人也十分匮乏。目前上世纪60年代毕业的大学生大部分已经70多岁,而在第一线工作的技术骨干主要是70年代的工农兵大学生和职工大学(7.21)的毕业生,80~90年代培养的大学生能在线缆企业坚持工作的已经寥寥无几了,由于无人进行技术指导和培养,以及新产品研制的缺乏,其技术水平也每况愈下。再加上企业大量裂变和繁衍,目前整个行业各类人才缺乏,到了僧多粥少,后继无人的地步,从而加剧了企业之间相互挖人,造成技术、管理、技能人才的加速流动和年薪的飞涨,这样企业更不愿意在培养各类人才方面进行投入,许多企业大量聘请兼职工程师,小企业甚至连技术人员也没有。操作工人基本上以农民工为主体,招来即用,都没有进行过正规的职业培训,又没有老师傅的带教,由此造成整个行业产品质量每况愈下。

7、销售模式亟待改革创新

销售环节是企业与市场及用户之间独特、重要的纽带,决定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但是,由于当前各企业主要依靠社会化销售队伍或无底承包方式,对现有销售人员素质及构成缺乏有效地组织保障,他们普遍以推销产品为主、与电缆生产企业基于买卖而不是组织隶属关系的特殊运作模式,使其常以追求销售利润为最大目标,面对不同企业之间的价格竞争,使得社会化销售人员手持订单游离在不同企业、不同地区之间,这种弱组织、软约束形态,带有极强的趋利“游击性”,最终造成了行业内部的低价竞争和偷工减料、假冒伪劣产品的盛行。

8、缺乏新型材料,关键材料仍需进口

电线电缆专用材料是电缆行业发展的基础。原材料新技术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将直接关系到电线电缆行业的生存和发展。

电线电缆工业的发展主要是由市场需求拉动,而电线电缆产品的创新,取决

于材料的发展与供给,因此,新材料、新工艺装备的应用与产品结构的更新是推动电线电缆行业技术进步和发展的主要动力,电线电缆行业牵涉到许多高新技术和高端材料,目前制约行业新产品发展的瓶颈主要是高端材料,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低碳经济、新能源、物联网以及智能化的深入发展,电线电缆企业必须制造适合这些要求的电线电缆新产品,但是由于原材料主要是新型高端绝缘材料国内基本上都不能生产,主要依靠进口,供应商主要是陶氏化学、北欧化工等。电线电缆高端新产品的脖子被无情的卡住了,目前国内高端绝缘材料绝大部分只能依靠进口,这样既浪费宝贵的外汇,又拖了国家支柱产业的快速发展。同时,由于材料开发的滞后,已经严重影响了电线电缆产品的结构调整、创新和发展。

9、资金短缺,融资困难

电线电缆行业属于料重工轻、资金占用量非常大的行业,主要原材料是铜,由于电线电缆企业购买原材料必须用现金支付,而电线电缆下游企业则按10:80:10的比例支付货款,而且还经常拖欠,资金被客户大量占用,造成电线电缆企业资金周转困难,影响到企业的正常运营。

2.4近期国内外电线电缆产业的发展趋势

电线电缆产业近期有以下几个比较明显的趋势:

(一)产业进行战略性并购和重组,注重产业集中度和产品规模化生产

(二)产业从欧美往亚洲转移,从大城市往乡镇、小型城市转移

(三)紧跟新兴产业需求,注重环保产品研发和技改投入

(四)专业化生产,差异化发展,配套化供货

(五)重视吸引人才、培养人才、保持队伍稳定

2.5 国外电线电缆产业优势

(一)(二)(三)(四)(五)(六)(七)产业集中度高

竞争力强,基本占领了世界电线电缆高端市场 研发投入巨大,创新能力强

具有极强的品牌意识,产品专业化分工明确,独占专用产品市场 利用专利和技术,全面掌控高端新型绝缘材料的开发和应用 先进的企业管理和规范的市场竞争 行业协会具有绝对权威

下载我国乳品行业存在的战略问题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国乳品行业存在的战略问题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基于“五力”模型的我国乳品行业分析

    基于“五力”模型的我国乳品行业分析 摘要 本文旨在运用波特的“五力模型”帮助各乳品企业正确分析当前的行业形势,构建自己的竞争优势即打造核心竞争力,从而保证企业长远健......

    我国乳品行业发展情况分析及趋势预测

    我国乳品行业发展情况分析及趋势预测 国内乳品行业经过2000年以来的快速成长期以及三聚氰胺事件带来的倒退及恢复期,行业基本已经进入稳定增长期。目前城镇居民对鲜奶人均消......

    我国陶瓷行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国陶瓷行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资料整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陶瓷工业随着经济复苏得到迅猛发展,如今已名副其实成为世界上陶瓷生产大国、消费大国。中国生产的日用陶瓷产量占全......

    我国城管执法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城管执法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内容摘要:城市作为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承载空间形式之一,在现代社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保障城市的良性发展,城管执法应运而生,但在实际的执法......

    我国个人所得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引 言 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居民收入迅速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明显的改善和提高,市场将在资源配置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市场......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信贷业务是商业银行的主体业务,信贷业务的管理在银行经营管理中居于重要的地位。整体上来讲我国商业银行在取得快速发展的同时,......

    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存在问题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cn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存在问题研究作者:张 鑫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7年第06期[摘要]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建立有效的公......

    我国公共管理学研究存在的问题探讨

    我国公共管理学研究存在的问题探讨 【论文摘 要】 经过近三十年的不懈努力,我国公共管理学研究取得巨大的历史性进步,逐步成长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同时缩小了与西方发达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