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万事民为先--记某镇党委书记事迹
万事民为先--记某镇党委书记事迹
作为镇党委书记,党的基层组织领导,XX认为,有爱民之心,尽为民之责,具安民之才,办利民之事,谋富民之策,是一个共产党员、镇党委书记的职责,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自1999年任XX镇党委书记以来,XX上高山,下村社,进田园,到地头,始终以一颗赤子之心念着他的“爱民富民经”:历尽千辛万苦,跑遍千山万水,动员千家万户,排除千难万险,迎来千红万紫又一春。
兴镇富民头等事
镇情民意,千头万绪,兴镇富民乃是首要。细微之处体现爱民之心,率领全镇人民脱贫致富,发展壮大镇域经济,更是顺民意之举。发展是永恒的主题,也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
XX常说,“发展XX,富民强镇,是我的责任。”从1999年任XX镇党委书记以来,XX一颗质朴的心,带领一班人干的是一件件实实在在的事,于天时地利中求人和,抓住经济大环境发展的天时,借城郊区交通区位优势明显之地利,集中精力,明晰思路,寻求镇域经济发展突破口。在他任职时期,也是XX镇发展最快、变化最大、成绩最显著的时期。在1999年—2002年这3年间,全镇工业总产值由8000多万元增加到3.43亿元,农村人均纯收入由1850元达到2257元,全镇财政收入由85万元增加到158.9万元,新修了XX小集镇,完善了城镇设施,改善人民的生活。
1999年上任初始,接过前任的接力棒,他带领党委一班人经过调研,察镇情,求良策,明确了走“工业强镇、农业产业化富民、第三产业兴镇”之路。他带领一班人一门心思围绕建设XX这片热土做文章,有步骤、有计划地打了几场硬仗。
发展工业经济是第一仗。在XX眼里,镇域经济发展工业是重头戏。为此,他按照“抓大扶小”的要求,与大家一道,切实抓好对大企业的扶持和对小企业的帮助工作,千方百计做大做强工业经济。新民村支书袁辉深有感触地说,在2001年XX瑞麦在新民村征占用地建厂时,很多村民与企业发生了分歧,古书记知晓后,便召集村、社干部、社员代表和公司代表同志一起,本着既符合有关政策,不亏老百姓利益,又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原则进行商谈,经多次协商,做群众工作,终于达成了共识,圆满完成了征地工作。在发展工业经济中,古书记十分重视招商引资工作,他要求机关干部要积极为投资者服好务,要以优惠的政策、优美的环境、优质的服务吸引投资者前来开发建设XX镇,而今,良好的投资环境,真诚周到的服务,XX赢得了投资者的信赖。都英及新开元羽绒厂、川东玻璃公司、瑞丰饲料、旺旺集团XX瑞麦……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企业相继落户XX,为镇域经济注入新鲜的血液,迎来镇、企共荣的良性发展时期。
农业结构调整是第二仗。在抓工业企业发展的同时,XX带领一班人稳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三年多来,全镇共调整土地2000多亩,大力发展水果、麻竹等经济林,在农业结构调整中,以业主开发为突破口,以项目为载体,以种植、鱼鸭混养、生猪为重点,积极推行订单农业和业主式经营,通过典型带动基地建设,逐步发展为规模经营。先后引进业主10多户成片开发近1000亩,重点发展以蔬菜、水果、花草苗木、笋材两用竹为主的经济作物,突出发展水禽、生猪、鱼鸭混养、水产养殖,农业结构逐步趋于合理,目前,全镇粮经比例达到60:40。
发展二、三产业是第三仗。XX镇有1.9万农业人口,人均耕地不足1亩。劳力富裕,耕地有限,转移劳力,另谋出路,势在必行。XX认为,要使农民真正走上富裕路,大家都守着这点土地不行,必须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出去,投入到二、三产业中。坚持向外输出和就地转移相结合,劳务输出和引导外出打工者回乡创业相结合,仅2002年就转移劳力4200人,有效地增加了农民收入。
真心爱民总关情
在XX镇,老百姓都说:“XX是个爱民的好书记。”
工作中,古书记养成了一个习惯,无论走到哪里,都要询问群众的生活情况,了解群众有什么困难。在他的民情日记本上,记载着他帮助贫困户的情况。如何让这部分人也走上致富路,是他的心愿。
古书记常说的一句话,“老百姓再小的事也大。”是的,他在工作中也是这么做的。要说起这句话,还真有一段来历:一天,一位老实巴交的老农找到XX,衣袋中取出一包香烟,颤抖着撕开拴在烟盒上的金丝带,说道:“古书记,我不会抽烟,烟又不好,请莫嫌弃,我修房子占土地的事,就请你帮帮忙……”望着眼前这位饱经岁月风霜的农村老人,XX一阵心酸,当即表态:一定按政策很快给他办下来。这是一件小事,但却深深地刺疼了这位镇党委书记的心。他向全镇党员、干部提出:“老百姓找我们办的事再小也是大事”。
牵挂特困户。帮扶贫困人员,心系于民,走共同富裕之路,关心弱势群体,是XX书记经常讲到的话。如今,XX的老百姓绝大多数都富裕了,但由于天灾人祸等原因,仍有个别农户处于极贫状态。对这部分人,XX更是时时刻刻记挂在心中。他经常深入群众,走访慰问、调查研究,深入到困难户家中问寒问暖,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同时,他十分重视扶贫工作,对扶贫资金的发放重点倾斜,尽最大努力争取资金,共投入13.5万元为无房户建房15处,500平方米,安排机关党员53人各联系一户贫困党员和贫困户,他自己也联系了2户贫困党员和2户贫困农户。为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帮助寻致富的“点子”,找脱贫的“票子”,为他们找到了生产项目,使他们能够尽快脱贫致富,目前,经他联系、帮扶的贫困党员和贫困农户都已经走上了致富之路。
和平村二社的沈忠孝在今年4月份刚丧父,家里十分穷,又是孤身一人,唯一的几间房子已经是破灿不堪,墙体倾斜裂缝面临跨塌。古书记得知这一情况后,马上拍板将沈忠孝的房屋立即拆除重建,各方筹资、投劳。直到日前,当了解到沈忠孝的四间新房已经建好,XX一颗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
一枝一叶总关情。古书记在带领一班人搞好经济建设的同时,积极为群众办好事、实事。全镇有9个村,部分村级公路路况较差,一逢下雨便坑坑洼洼,连较大的货车都过不了,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XX在调查了解情况以后,经过实地察看,制定出相应的整治方案。下定决心大搞公路建设,积极组织、发动群众投资投劳,镇上挤出资金20多万元,对全镇村级公路进行全面的整治维修,新修了村级公路10多公里,新修石板路14.5公里,方便了全镇60的村民通行,农民生产出来的产品再也不用肩挑背驮了。曙光村4社的肖体忠说:“路修好了,拉肥料,交公粮,修房造屋运砖瓦就方便多了。”
古书记的爱民之心还体现在:每年春节、“七一”前夕,XX都要率队到全镇的50余户贫困户和40多户贫困党员家中慰问,送去党和政府的温暖;处理突发事件;帮助解决农民生活、生产中的具体困难,比如贷款、技术、信息等。
善谋兴镇富民大局,关爱百姓冷暖忧乐。XX把“权力”与XX的发展连在一起,把责任同百姓甘苦融为一体。群众说,古书记的爱民之心,大伙心中有杆称。
勤政为民公仆心
在XX群众的眼里,XX从来就不像个“官”;在同志们的眼里,古书记工作起来像一台不知疲倦的机器。XX则说,党和人民把他放在这个位置,只有把自己的一切献给这片热土,才不愧于“人民公仆”这极具份量的称号。
“XX是个勤政为民的好干部。”这是群众对古书记评价较多的一句话。
镇党委成员们说:“古书记最讨厌大家坐在机关里当‘老爷’,他要求我们要转变机关作风,要带头到田间地头,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平时,XX总是尽量抽出时间深入基层调研,体察民情。他下基层,常常是一个人去,最多再加上一个一般干部。下去之前,他一般不给村、社干部打招呼,不张扬。他说,这样做才能听到群众的心声,才能了解到基层的真实情况。三年多来,他和镇干部们的足迹,印满了全镇9个村、111个社的每一个角落。
打铁先要自身硬。要使经济发展,人民富裕,必须要有一个团结务实的领导班子。他常说的一句话是:“只有建一流的班子,才能带出一流的队伍,从而创出一流的业绩。”因此,他十分重视班子的建设。一流的班子从何来?来自班子勤政、廉洁、高效的作风,来自群众的信任和拥护。在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作风建设上,古书记要求党委一班人必须带头转变工作作风,积极开展创建“四好班子”活动,实行了干部首问责任制和记民情日记制度。强化工作纪律,较好地杜绝迟到早退、溜岗旷工、闲耍打牌等现象,提高了工作效率。实行党政机关干部联系村社责任制度。全面贯彻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干部德才兼备原则。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对资金管理、业务接待等实行严格审签制度。
刹住“吃喝风”,管住干部的嘴。为了“管住嘴”,古书记决定建立镇机关食堂,严格公务接待标准,取消各种形式的租车费;在财务管理上,全镇所有部门的资金全部纳入财政统一管理,镇干部自己掏钱在食堂就餐已成规矩,大大节约了开支,刹住了吃喝风,改变了形象。刹住“走读风”,管住干部的腿。为了“管住腿”,建立健全了领导干部住镇、24小时值班制度,严格考勤制度,他带头值班、住镇。农忙、抗旱、防汛期间,镇干部纷纷放弃双休日,深入田间地头,切实为农民解决具体问题。加强组织建设,提高队伍素质。古家用富书记十分重视镇村社干部的培养、培训,每年都会组织村社干部进行集中培训2次以上。同时适时调整充实村级班子,为农村建设注入新鲜血液和活力。
知民情、解民忧、顺民意、兴镇富民尽心力。在XX心中,基层干部是党和群众之间的桥梁,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者,要带好班子,找好路子,挑好担子,来不得半点花拳绣腿。群众的利益,XX的发展,只能靠每个党员干部的“公心”、“党心”,实打实的工作,心贴心的服务,心中装着群众,为群众谋划致富之策,带领群众走致富之路,扑下身子抓落实,才能真正实践“三个代表”,赢得民心,求得发展。
第二篇:万事礼为先(本站推荐)
万事礼为先
——观《开学第一课》有感在9月1日当晚,中央一套频道播出了大型节目《开学第一课》,里面主要讲了“孝、爱、礼、强”四个方面。当看完了这套节目,我也感受至深。
孝是中华传统美德之一,它是子女应对父母尽的职责;爱,它也是一种神奇的力量能绝望之中看到奇迹;但礼也是如此。礼,有些人可能忽视了它但同时他们也不知道礼有多么重要。像节目中容祖儿所说的有礼节有礼貌的人才会受欢迎,只有懂得礼仪,以礼待人的人才会被社会容纳。
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礼,万事之根本,从古到今不都是如此吗?
一次,美国总统奥巴马会见日本天皇时一个小小插曲却体现了奥巴马的以礼相待。在抵达天皇的住处时天皇与天后在门外迎接,当奥巴马在下车后,鞠了一个九十度的躬,还亲切的与天皇天后握手。有人认为奥巴马有“卑躬屈膝”之嫌,但我认为这不是体现了奥巴马对当地利益的尊重与遵守吗?难道奥巴马就不是一个懂礼、守礼的人吗?
当代的一国之首是这样,那么我们中国古代汉高祖刘邦的军师张良亦是如此。那是张良开始还是一名逃犯。在下邳时遇见一位老者,张良不断地为老者捡他故意仍掉的鞋,还替老者穿上,打动了老人。他与老者约好五天后在这桥见面,老者会送他一本书。但老者每次都来的比张良早,所以张良每一次都比前一次起得早,后来终于拿到了那本书——《太公兵法》最终成就了他一生的荣耀,一世的英明,让他名垂青史。但如果张良当初没有那么做,对那位老者没有那么恭敬他还会有后来的荣华富贵吗?由此可以看出礼,这是多么重要。平时,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可以体现出这个礼字。一句脏话,一个不文明的举止,看上去是小事,但实际却表明了你是个不懂礼仪,不讲文明的人,其实礼也很容易的,一句委婉的话,一次简单的谦让等等。这些微不
足道的事,却可以让你变成一个文明守礼的人。幻想一下如果世上的人讲究礼仪那么世界会多美好;相反,如果每个人都很粗鲁,半点礼仪都不讲那又会怎样?谈到这里,我也想起了我曾经哪些不文明,没礼仪的举止,真是后悔不已,惭愧不已!所以,从现在开始我要做一个懂礼守礼的人,因为礼可以体现一个人的品行性格这难道不重要吗?
第三篇:万事民为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演讲稿)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演讲稿
万事民为先
去年春夏之交的那场“非典”阴影已逐渐淡去,但我们党在抗击“非典”斗争中“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生动形象仍清晰地铭刻在人们心中。当突如其来的“非典”幽灵肆虐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时候,我们党始终站在抗击“非典”的最前线。哪里疫情严重,哪里有抗击“非典”的战场,哪里就有共产党员的身影,就有各级领导干部的现场指挥。从“非典”到历年的各类自然灾害,为什么我们党能够如此完全彻底、富有成效地“为民”解难?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我们党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和利益放在心上,心中有民。
唐太宗的把民比做水,把官比做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但是说归说,真正把人民群众当作载舟之水者,始终做到心中有民、执政为民的只有我们党。我们党以自己的执政实践,生动地证明了生机勃勃的社会主义事业是由人民群众自己创立和建设的,人民群众是主宰历史发展方向和进程的根本力量。执政者要想执好政并在推动历史进步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就必须做到心中有民、执政为民。不然的话,1
就只能被人民所推翻,为历史所抛弃。
心中有民,就要常怀民之忧。“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古今一切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志士仁人所共有的品质。邓小平曾语重心长地告诫广大领导干部要“忧民”,要关心群众疾苦,“深入群众倾听他们的呼声”。强烈的爱民、忧民意识,使我们党在制定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时,总是把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忧民之所忧,才会有高度的责任感,才能制定出体现人民群众意愿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心中有民,万事民为先,应该有一种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人心换人心,感情换感情。我们共产党人只有情为民所系,才能在群众心里有位置,才能有好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百姓夸奖,金杯银杯不如百姓口碑”。对一个执政党来说,只有坚持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旨归,才能被人民视为真正的代表,才能真正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得到群众的真诚拥护和爱戴。上个世纪60年代,县委书记焦裕禄的模范事迹曾传遍神州大地,90年代,地委书记孔繁森无私奉献的宝贵精神,再次在党员干部中产生了强烈的震撼。我们的优秀领导干部郑培民同志也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模范。他不论是担任市、州委书记,还是担任省委副书记,他始终信奉“老
百姓比天还大”,坚持把“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作为行为准则。湘江大地,苗家山寨,哪里的群众有困难,哪里就有他的身影。正因为有无数像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这样的优秀党员干部,我们党才牢固地建立起了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也正因为他们对人民群众那种血肉相连的深厚感情,得到了人民群众永远的拥戴和怀念。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的精髓所在,做为党员干部,我们应该切实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去,时时将人民群众装在心中,万事以民为先,才能无愧于人民,无愧于祖国,无愧于时代,无愧于社会!
谢谢大家!
(袁畅昌撰稿)
第四篇:廉政楷模 一腔正气 万事以民为先
四廉政楷模,一腔正气,万事以民为先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继承优良传统,弘扬新风正气,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中纪委后续发了《关于开展“加强作风建设、促进廉洁从政”主题教育的通知》,要求在党员队伍、干部队伍,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队伍中开展这一活动,党员领导干部要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带头遵守和执行党纪国法,增强自律意识,做到生活正派、情趣健康,在群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并号召广大党员向廉洁从政的优秀代表同志学习。
河南省兰考县委书记焦裕禄,对党对人民忠心耿耿,在改变考兰自然面貌的斗争中鞠躬尽瘁。他身患重病,但共产党人的理想和信念支撑着他拖着病体,跑遍兰考的120多个村庄,规划出改造兰考的蓝图,取得了治沙、治水、治碱的巨大胜利,他的一生,一心为民、两袖清风,被誉为“县委书记的好榜样”
1994年11月28日,西藏阿里地区地委书记孔繁森在赴新疆考察边贸的途中因车祸以身殉职,年仅50岁。噩耗传来,仅有4000多人的阿里地区所在地狮泉河镇,几乎人人落泪。一副挽联,道出了孔繁深一生轨迹:“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视名利安居淡如狮泉河水;两离桑梓,独恋雪域,置民族团结重如冈底斯山。”孔繁森生前每次下乡都身背药箱,自费购药,义务为群众治病。
河南省新乡县七里营乡刘庄村党委书记史来贺带领群村奔小康,1994年刘庄人均收入3400元。史来贺在发展村办经济的同时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并以身作则,为政清廉,被群众誉为一身正气的共产党员。
王书田是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检察院副检察长。从事检查工作7年来,他始终牢记共产党和人民检察官的神圣使命,始终心系人民群众,对检察事业高度负责,满腔热情、秉公执法、清廉严明,以良好的工作作风和崇高的职业道德,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
湖北省鄂州市监察局副局长佘太和,是一位普通而坚强的“反腐战士”。对人民群众,他赤子丹心,满腔热诚;对腐败分子,他嫉恶如仇,刚直不阿;对家人亲属,他两袖清风,安贫乐道。在基层几件岗位上,他始终坚守反腐防线的铜墙铁壁。图为2007年6月15日,佘太和荣获“全国纪检检查先进工作者标兵”称号,牛玉儒曾任包头市委副书记、市长,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呼和浩特市委书记等职,2004年8月14日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51岁。牛玉儒在3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在经济建设、改革开放、关心群众生活等方面开拓创新,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竭尽全力为群众多办事、办实事、办好事,为各族干部树立了较好的公仆形象。
四川省简阳市反贪局副局长刘惠琼,攻克贪污贿赂等大案、要案、难案,在反贪战线干了10年,她经办的案子超过200件,但是从2005年开始,她患上了两种晚期癌症。不过这位“不办案子,手心痒痒”的反贪局长,至今还在一线拼命工作。图为与死神赛跑的反贪局长——刘惠琼在办公室查阅案件资料。
在江苏省丹阳市原市委副书记、市纪委书记王健的办公桌上,有一把红色把柄的剪刀,10年来,王建每天用它剪拆人民来信,耐心与来信来访那个群众沟通,5年来,丹阳市纪委共立案查处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696件,镇局级领导干部案件36件,为国家、集体挽回经济损失5000余万元。王健和她领导在丹阳市纪委成为丹阳百姓心中的“不倒的红旗”图为2007年7月,王建(右一)在热情接待来访群众。
2009年4月9日,最高人民检察院授予河北承德市检察院副检察长李永志“全国模范检察官”称号。李永志从事检查工作十余年来,吧“有没有一片丹心、能不能以人为本、是不是一身正气、会不会一尘不染”作为激励自己奋发向上的“四把戒尺”,先后组织查办了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贪污贿赂犯罪大案要案。图为李永志在办公室查阅资料。
中共四川省南江县原县委常委、纪委书记王瑛以对党和人民的赤胆忠心书写了短暂而壮丽的人生。她在工作中创造性地提出纪检监察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五个零”工作方达,营造处风情正气的经济发展软环境;她一生正气、秉公执纪,牵头办理疑难案件、大要案件50余件,曾获中央纪委、人事部、监察部授予的“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先进工作者标兵”称号;2008年11月27日,王瑛因劳累过度导致病情恶化,在前往医院治疗的途中不幸去世。
第五篇:十 佳 爱 警 市 民——记看镇党委书记爱警事迹
十 佳 爱 警 市 民
____记看镇党委书记吴爱民爱警事迹 看镇党委书记吴爱民,1967年11月出生,1991年入党,2005年1月任看镇政府镇长以来,带领看镇全镇党员干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全力支持并积极协助公安机关维护社会稳定和治安安定,为公安民警分忧解难,协助打击犯罪,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社会的和谐作出自己的贡献。
科学谋划 创新社会治安管理模式
看镇地处靖安县城,治安复杂,纠纷隐患多、发案多、群众反映多,2011年4月吴爱民走上看镇党委书记岗位后,他主动破解这一社会管理难题,通过两周深入社区调研,深思在每个社区组建一个专职巡防队。队员从社区招聘政治素质较强、水平较高、了解社情民情、会做群众工作的社区单位退休干部、下岗工人。队员每天负责在人口集中街道、居民生活小区、学校周边等处巡防,掌握治安信息,参与纠纷调解。为加强巡防队的管理,由一名警员带2—3名巡防员,负责巡防员的政治思想教育和治安业务知识培训,一个社区由5个巡防小分队组建一个巡防中队,中队队长由社区主任兼任、教导员由分局副职兼任,全镇四个中队组成一个大队,由分局局长兼任大队长、镇分管政法领导兼任教导员,最后由镇主要领导负总责。全镇自下而上形成由义务巡防员到镇党委、政府“塔型”城区立体防控管理模式。该模式运行半年来,全镇共受理可防性刑事案件177起,与去年同期276起,下降35.9%。
现在,他在巩固“塔型”城区防控体系的基础上,又着手整合民政、劳保、建设、城管等社会管理资源,以解决突出民生问题为抓手,改善“窗口”服务水平,提高办事效率,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从源头上理顺群众的情绪,有效地防止了治安案件的发生。
全力支持 改善警局办公条件
在看公安分局大院里,经常可以看到吴爱民的身影,他来不仅是指导工作,而且每次会帮看分局解决一些实际困难。2009年1月,当他看到办案民警在查找案件资料,电脑总死机,当天下午就叫工作人员买了两台电脑给分局送去。
他总是这样默默地关心民警工作和生活,2010年7月,他在分局部署安排工作,当看民警坐在办公室里办公,汗流夹背。回镇后,他立即召集镇党政班子成员研究,拔款3万元给分局安装7台空调。难怪民警杨丽会经常说道:刘书记不光是看镇群众贴心人,还是我们民警的贴心人。
近年来,不管镇财政多么困难,只要镇公安分局提出的正规化建设和基层治安网络建设的资金有困难,他都会给予大力支持;从2006年起,为抓好派出所正规化建设和社区警务室建设,镇政府先后共拨款20万多元,给派出所和社区警务室装修了房子,配备了电脑、空调、铁皮档案柜、办公桌椅等设施,更新了办公用品,彻底改善了办公条件。无论从看分局局办大楼,还是到社区警务室,办公条件是靖安县一流的。
亲力亲为 帮警分忧解难
他扎实坚守工作第一线,从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做起,重视人民调解工作,一直把健全本镇人民调解组织机构建设工作放在首位来抓,从而使大量的社会纠纷在镇里就得以有效解决和稳控。同时,他还积极宣传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疏导少数群众对公安工作认识上的误区。全力支持公安分局,做好治安、安全、禁赌、禁毒等各项基础工作,2007年11月亲自带着镇村干部配合公安机关严厉打击河北村塔上“地下六合彩”等违法犯罪活动,为公安工作和人民群众的平安、幸福做出重大贡献,确保本镇治安秩序良好。
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有高度的正义感和责任感,协助公安机关及时化解了多起群体性苗头事件,2008年6月,看镇大桥村菜园组村民在县自来水公司取水坝洗澡,发生两人弱水死亡,由村民向县自来水公司要求赔偿未受理,大桥村菜园组200多村民围攻县自来水公司,当时吴爱民积极配合公安民警和上级领导耐心地做好村民的思想工作,为防止事态扩大,并废寝忘食地坚守在事发地,苦口婆心地劝说前去闹事的村民,直到事态平息为止。
2009年10月1日,马尾山三峡移民刘久禄与当地群众发生纠纷,引起100名三峡移民集聚要械斗,当吴爱民得到消息后,放弃在家休息,飞速赶往现场,对事发点纠聚的村民进行疏散,积极配合公安做好两方的调解安抚工作,连续二天二晚在镇会议室调解,想方设法做好双方工作,最终事情得到圆满解决,防止一起械斗事件发生。
近年来,他带领全体干部在看镇平安和谐上下苦功夫,收到了良好效果,形成了一幅警爱民、民拥警的和谐图景。身为镇党委书记的吴爱民更是在和谐警民关系,支持公安干警的工作上做出了突出贡献。现在的看镇,老百姓安居乐业,镇经济不断壮大。吴爱民说:“拥警、护警是我的责任,更是我们全社会的责任。今后我将发动身边更多的人爱警、护警,为社会的安定、和谐作贡献,为建设和谐看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