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钢琴魔咒读后感
《钢琴魔咒》读后感
08021706 徐晓萍
我见证了几对相爱的的情人由快乐走向悲剧的过程,因为我,他们相爱相惜,也因为我,他们错过了彼此。
——钢琴很久没有静下心来看书了,之前去上海时朋友赠送了贝拉的新书《魔咒钢琴》,于是趁闲暇时间阅读起来。光看书名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动画片里的有趣的故事情节,其实不然。名为《魔咒钢琴》,仿佛书中真有魔咒一样,我本是一个不怎么爱看书的人,然而却一口气将三百来页的书看完了。
《魔咒钢琴》是围绕一架老式的黑钢琴徐徐展开故事情节的,这架系连了琼斯、珍妮等许多人的过往情事,从美国飘洋过海到了新西兰的钢琴,又辗转到了波兰犹太裔钢琴家亚当•乌里扬斯基手里之后,依然葆有着神秘的气息,释发着神奇的魔力。它在亚当那里,既生成着美妙撩人的音乐,又生发着动人至深的恋情。亚当依凭着这架非同寻常的钢琴,在流亡无定的生活中“放飞着想象的翅膀”,更经由它与留学的中国少女李梅营造了超然的“二人世界”:由共同谱写四手联奏钢琴曲《降D大调第八号浪漫曲》,从心的默契、情的融合到身的绞缠,一切就自然而然地发生了。然而,就在亚当沉浸于与李梅的忘情热恋,准备与妻子薇拉离异并与李梅结婚时,强势的德军开始入侵苏联,无处逃身的亚当听从李梅的建议,与一群避难的犹太人经由远东逃到了中国上海。在上海,亚当在难民营里参加了犹太人乐团,而李梅则奔赴苏北抗日,演奏音乐成为他们寄托思念的唯一形式,时续时断的恋情成为可望不可即的“地下工作”;这种战乱离情直到亚当战后移居美国,只留下那架历尽沧桑的旧式黑钢琴;而当李梅的孙女无意中拆开琴板发现亚当当年的留言时,已是半个世纪之后,一切已经逝去,只有那“泛黄”的留言条,在诉说着无尽的思念和幽深的挚恋„„
期间看到动人处,眼泪也不自觉地落下来,书中情景也在脑中不断显现。饥渴地看完最后一个字,合上书页,浮现在眼前的是那架具有悲情史诗般的黑钢琴,缭绕在耳际的是那具有生命力的辉煌音乐。无论是喜悦还是忧郁,无论是憧憬还是绝望,在文字所描写的音乐中都这样的摄人魂魄,他征服了主人公,也征服了我—— 一个渺小的读者。
战争的苦难,诗性的思想,神圣的信仰,悲剧的力量,人性的光辉——这些元素都在这部作品中深深沉淀。在普通人的生活中,高尚这个词大概是比较遥远的。但看着那一个个流动的文字,我的的确确从主人公的言行谈吐、坎坷生世中读出了人性的伟大,读出了博爱和坚贞。那一次次的生死离别,那一回回的翘首期盼,那一种发泄,那一种真诚——我想,即使神也会在它的眼前肃然起敬,因为这是一种最纯净的东西。对于我们的存在,又有谁能不怀着一颗感恩之心呢?
我虽不怎么喜欢看书,但是一旦进入一本自认为好看的书就会沉迷其中,阅读完后还会恋恋不舍其中的感受。这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常常有那么些好的书让我沉迷,让我的心灵和它一起跌宕沉浮,体味最美丽的人生,虽然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平常人。
即使是不喜看书的人,实在无聊的时候也可以去翻翻书,文字的世界有时更加精彩,更能让我们体味人生。
第二篇:魔咒钢琴读后感
魔咒钢琴读后感
《》是女作家贝拉的作品。贝拉本名沈镭,生于上海。早年留日,浸染于东洋乐海光影;后远游世界,饱览天下名胜奇观;今居北美,回归于湖光海岛。通琴棋书画,晓数国语言。
《魔咒钢琴》一书,深受主流媒体推崇,溢美之辞颇多。
《魔咒钢琴》以二战时期上海犹太人的苦难命运为背景。在二战中,德国纳粹的反犹浪潮滚滚,几乎全世界的国家都向犹太人关上了大门。这时一个关于中国的上海是犹太人的“诺亚方舟”的传说纷纷在犹太人中传开。他们背井离乡来到上海。而同样在苦难中挣扎的中国人,敞开胸怀接纳了他们。绝望中的犹太人得到了上海市民的冒险援助。
发生与1945年7月17日午后的这场美军空袭日军据点和电台的行动,由于误炸造成大火,足足烧了三天三夜,谁也说不清楚死了多少人。有记录的32个犹太人,300多个日本人和4000个中国人。大火烧掉了隔离犹太人和上海难民的围墙,于是这条马路上,出现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幕:中国人和犹太人不分你我、民族和贫富,他们互相救援,互相搀扶。中国人负责担架、烧饭、从废墟中扒人;犹太人负责包扎、治疗、抢救伤员......他们默默工作,又互相谦让。
小说作者贝拉被主流媒体誉为“新浪漫主义文化代言人”。在此之前她原是个纯情小说作家,一直以自己柔弱的声音和浪漫主义情调呼唤人间真诚的爱。《魔咒钢琴》一书时间跨度较长,达大半个世纪。要对这期间人与事作精微的把握,确实也有一定的难度,任何丝毫偏差都将大大降低此书的人文价值。贝拉自己说:“我是一个白日梦者,一个爱情至上主义哲学的信奉者,正是通过编织各种乌托邦式的梦境,把一个中国女人‘爱的宗教’传递出来。”可见她自己远比一些评论者清醒得多。
大屠杀幸存者罗莎曾经说过:“我们犹太《圣经》上说,拯救一个生命就是拯救了整个世界,我想说上海就像拯救了宇宙一样。”
我想如果此作定位于上海犹太人的命运和当地普通平民之间的关系,容纳更多的历史真实,还原当时的现实处境,在有限的时间跨度内,作更纵深的开掘,必将更能感动人。当然,这已经不是《魔咒钢琴》了,就此打住
第三篇:沉睡魔咒读后感
沉睡魔咒读后感
(一)很感谢朋友,邀我看了《沉睡魔咒》这本书。是根据童话《睡美人》改编的。不说大片的视觉震撼,不说安吉丽娜的霸气,但是改编已经让人觉得“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故事讲述的是玛琳菲森(安吉丽娜·朱莉 Angelina Jolie 饰)曾是一个美丽纯洁,拥有翅膀能够飞翔的年轻仙子,生长于宁静祥和的森林王国。然而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王国突遭人类军队侵袭,玛琳菲森在战斗中逐渐成长为这片森林的守护者,同时也遭受到了恋人无情的背叛,从此她的心灵开始变得冷酷,脑海只剩复仇的念头。为了报复,她给恋人国王的女儿爱洛公主施下恶咒,爱洛16岁时,将会被纺锤刺中,然后沉睡不醒,除非她得到真爱之吻;然而随着爱洛的成长,玛琳菲森生命中的善良被孩子的纯真唤醒,玛琳菲森后悔了,想解除魔咒,却无能为力。于是,她想到真爱之吻。这世上有真爱之吻吗?一面之缘的王子,一见钟情的王子对公主有真爱吗?和童话不同的是王子没能吻醒睡美人,而当玛琳菲森在爱洛的额上烙下忏悔之吻的时候,奇迹出现了,爱洛醒了。这是真爱之吻。
故事告诉我们什么?男女之间没有真爱?父母对孩子的爱是真爱?不,所有的真爱都得历尽岁月的洗礼才能得到,所有的真爱都是一天一天相处才能得到。爱洛和王子一见钟情,可也只是情而已,因为没有相濡以沫,没有细水长流,所以,不是真爱。爱洛与玛琳菲森呢,虽然没有血缘关系,可是在爱洛的成长中,玛琳菲森一直关注着,付出着,也得到了爱洛的对她母亲般的信任与依恋,这是一种真爱。
真爱是什么?真爱不是激情四射,不是惊涛骇浪,而是日复一日,跟你在一起,心情一片宁静。对于我们中年人是这样,可对于年轻人呢?他们不会相信的。这也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谁都不会是生活的预言家,就这样,这就是生活。
沉睡魔咒读后感
(二)《沉睡魔咒》书本里讲的是一个古老的童话故事,仿佛在我的小时候就听过了。一个公主在出生的时候被一个女巫施了魔咒,魔咒让公主十六岁生日的时候被纺锤刺破手指而沉睡终生,除非有一个真爱的吻才能使她苏醒过来。在结尾的时候,我记忆里的情节和书本里的情节对不上号了。记忆里是王子吻了公主以后,公主苏醒嫁给了王子。但是书本里却是一个王子路过这里,虽然也吻了公主,但是公主却没有苏醒。恰恰是给公主施了魔咒的女巫的一个吻让公主苏醒了。看完这个书本,明白了书本海报里那句话说的是对的:绝对不要相信童话。
看完书本以后我马上发信息推荐给了我十四岁的女儿,这个书本值得一看。从安吉丽娜朱莉这个演员来讲,首先是演技非常高超,长的也非常性感迷人。()尤其是患乳腺癌后,生性坚强的她主动要求切除双乳,术后却并不失女人魅力而且并没有退出影视圈。在担任了联合国亲善大使后世界各地会经常出现他的身影,或者是和非洲的儿童在一起,或者是和老人拉手谈笑风生,依然给人们带来欢乐和美好。
从书本的情节上来看,出乎人们的意料,带给观众的是呼唤一种人性的善良。包括即使受到了伤害的女巫也有善良的一面。虽然公主在出生的时候就被她施了魔咒,但是在公主成长的十六年中,时时刻刻都有女巫关爱公主成长的身影。在魔咒即将生效的那一刻,女巫焦急的心情可见一斑。当然,也是小公主的可爱和天真打动了她,使她仿佛找回了从前的自己。因为女巫在以前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善良的仙子。书本的结局是中国人喜闻乐见的非常圆满的结局,也为这部书本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沉睡魔咒读后感
(三)玛琳菲森曾是一个美丽纯洁,拥有翅膀能够飞翔的年轻仙子,生长于宁静祥和的森林王国。然而大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森林王国突遭人类军队侵入,玛琳菲森在战斗中逐渐成长为这片森林的守护者,同时也受到了挚爱的人的无情背叛,史密斯为了当上国王,趁玛琳菲森睡觉时用铁链去掉了她的那对翅膀,为了报复,心肠歹毒的女巫玛琳菲森找借口说因为没有被邀请参加国王举办的奥罗拉公主的生日宴而一怒之下诅咒奥罗拉公主在16岁生日那天会被纺锤刺死,还好善良的紫丁香仙女及时出来阻止,用魔法避免了奥罗拉的死,只是让公主从此陷入沉睡之中,直到有一个真爱之吻才能令她苏醒,然而随着爱洛的成长,玛琳菲森才逐渐意识到这位小公主不仅能给两个世界带来和平,也许还能给自己带来真正的快乐。他知道要想找到真爱之吻根本不可能,玛琳菲森曾试着多次解除魔咒,可她立下魔咒时说过这会持续到永远,到最后悲剧还是发生了,奥罗拉知道身上被她一直崇拜的神仙教母玛琳菲森下了诅咒,玛琳菲森也把这件事的来龙去脉都告诉了奥罗拉,一气之下,她独自跑到王宫里问国王,但却迷了路,不知不觉来到国王烧纺锤车的地方,可是明明烧毁的纺锤车竟然自动复原了,好奇地奥罗拉摸了一下纺锤车上的针,便昏睡过去,仆人马上发现躺在地上的奥罗拉公主。玛琳菲森知道后立刻找来对公主一见钟情的那位王子,王子亲吻了公主,可还是没有醒来,玛琳菲森痛哭,这让她痛彻心扉,她后悔莫及,当初怎么会有这么蠢的想法,玛琳菲森在奥罗拉的脸颊上轻轻的亲吻一下,哦!奇迹发生了,奥罗拉苏醒过来了,他们依旧要好,可史密斯不肯放过玛琳菲森,调动了几万大军与她对抗,奥罗拉找到了玛琳菲森的翅膀,让她重获飞翔。后来,依旧如此,玛琳菲森变回了纯真善良的姑娘。
善良的人们总有很好的结局,所以我们都努力去做一个好人一个善良的人。这部书本精彩的百看不厌,所以极力推荐大家去看哦!
第四篇:读后感——谋杀中国经济的文化魔咒
对《谋杀中国经济的文化魔咒》的一点看法
一、文章观点提取
(一)当前中国的几点悲哀
(1)中国人付出沉重代价生产出来的物美价廉的商品,不但动辄被贸易制裁,还永远得不到尊重。
(2)30年来在庞大内需市场中艰难培养出来的企业,罕有让世界和国人心服口服的。
(3)中国人和中国企业家很少静下心来好好想一想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二)中华文化的魔咒造成了这种悲哀
(1)大爱具有潜藏性。
(2)中华文化具有三种劣根性:浮躁、投机取巧的态度和僵化的思维。
(3)文化劣根性表现为四种茫然:
1、茫然地赚钱,为了赚钱可以没有任何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感;
2、茫然的自闭,对外面的世界缺少真正的理解,有也只是浮躁地停留在表面;
3、茫然地关注外界看法,而不去思考这些看法背后的根源在哪里;
4、茫然地面对自身缺点,缺乏深刻的认知和反省。
(三)树立正确的高科技理念,打破文化魔咒
(1)所谓科研就是积累和传递。
(2)所谓科研就要遵守规律。
(3)所谓科研就是加强对错误的测试和验证。
(4)失败就是控制和管理的失误。
二、个人观点
(一)悲哀存在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1)浮躁
现阶段的中国确实存在一股浮躁之风,不仅弥漫于经济领域,社会生活中亦是如此。大学本是青年人沉思苦读、集聚能量之地,但在中国,却已变了样。这可以说是当前中国社会出现的浮躁之风的最好说明。大学里的学术气息变淡了许多,做学问、求真知的学生和学者也越来越少。从满大街铺天盖地的广告看,商家在产品宣传上费尽了心思,在优惠促销中不遗余力,却不知他们是否真正愿意下工夫提高产品本身质量。在电影方面,动辄上亿元的大制作,还有豪华演员阵容、高科技的绚丽画面,票房成了首要目标,然而,欠缺的却是有深度的剧本。许多地方以建设为由大兴土木,却忽略了管理,马路越来越宽,堵车却越来越严重;楼越来越多,买不起房的人也越来越多。绝大多数年轻人,甚至孩童都幻想着发财、升官或成名„„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有一股与和谐发展不符的浮躁之风。
事实上,浮躁并非中国的专利。美国人也是出了名的心浮气躁,美国作家诺里斯曾用“镀金鸟笼”,来形容美国商业文化中的主体心理模式,即金钱成为人们的微型心理监狱,人们所有的欲望、情感、行为总是封锁在这种物质化的囚牢之中,难以逃脱其束缚。
(2)投机取巧
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社会只相信成功者,于是有了大批投资大腕的诞生。在许多人的第一桶金当中除了太多的艰辛苦涩之外也夹杂着投机取巧甚至道德的沦丧。然而虽然生存和发展环境没有太大的改变,但市场需求却在急速的增长,自身的胃口也在疯狂地膨胀,原始资本积累时的武功套路显然已经远远不能应付自如。但中国企业家们凭借着深厚的功力继续演绎着企业发展的神话,于是有了南德倒卖飞机的精彩,有了华晨打造汽车的传奇,有了德隆整合产业的创想,有了中航油敢于到国际上玩期货的悍举。大腕们不仅功力深厚而且招数新奇,海外上市、国内造系、信用证贴现、期货倒仓、炒卖楼花等等,已经达到使人眼花缭乱和渐入谜局的境界。
(3)思维僵化 思维僵化确实是中国传统和当今社会都存在的想象,也是中国与西方存在差距的主要原因所在。以教育为例:自古以来,中国的文论很多是一些断论和定论。多数情况下不去说明结论是如何得来的,不论证其是否合理。教育中除了死记硬背结论外,很难学到得出结论的方法,因而难以发展,所以就没什么批判和首创精神。古中国传统中的很多东西都是一种刻板的说教,不容易叫人信服。
而西方的传统多是告诉我们事情的因果关系和来龙去脉。西方文化重视理性分析,讲究使用各种工具增强对世界的明晰的认识,探究各个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告诉人们结论和结果是如何得出来的,能讲清楚用何种方式,过程是什么,根据是什么。因此,探究事物的方法很容易被延展和扩大,人们很容易用同样的方法去演绎、探究别的事物。
(二)中华文化的本来面目
郎咸平教授所论述的种种悲哀确实广泛而真实地存在于社会当中,然而造成悲哀的真正原因是否来源于中华文化却有待商榷。
(1)浮躁?
佛家言: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道家言: 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儒家言: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中国文化真的是一种浮躁的文化吗?我倒是不以为然。从上述代表性学派可以看出,中国的经典文化崇尚沉静、淡定,深入思考本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为外物所役。真的是如此的文化导向培养出了浮躁的国民?
且从郎咸平的例证来反驳。他以岳飞和屈原的悲剧形象为例,批判中国人不去深究悲剧身后的深层原
因,由此引出崇拜悲剧英雄的民族都是浮躁的民族,只看事情的表面而不去思考实质,而我们正是这样一个崇拜悲剧英雄的民族。我并不认同崇拜悲剧英雄与民族的浮躁心态之间存在着因果联系,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没有自己的国民偶像,其崇拜程度可能更甚,难倒这些人民都是浮躁的人吗?
再者说,岳飞和屈原的悲剧原因,我们真的没有认真思考过吗?恐怕不是。谁都明白岳飞冤死的多重原因,昏君奸臣、本人缺少政治敏感度、历史趋势的不可抗拒性等等。我们崇拜岳飞,崇拜的是他那种精忠报国的精神,这种精神对培养国人的爱国情怀有益无害;我们崇拜屈原是因为屈原的那种“举世混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特立独行,这种高洁的品质这些才是人们所崇拜的,它们超越了事件的本身。(2)投机取巧?
佛家言:立业建功,事事要从实地着脚,若少慕声闻,便成伪果;讲道修德,念念要从虚处立基,若稍计功效,便落尘情。
道家言: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儒家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由上可知,中国自古推崇“愚公移山”、“铁杵磨成针”的脚踏实地、持之以恒的精神。有趣的是,郎咸平教授既批判以“愚公移山”、“铁杵磨成针”为代表的僵化思维,又声称有着如此精神的民族喜爱投机取巧。
郎教授说中国人推崇的是“四两拨千斤”,为什么不推崇“千斤压四两”呢,后者不是更有获胜的把握吗?这不是投机取巧是什么!且看“四两拨千斤”的具体含义:
1.以柔对刚。避敌之锐,不以硬对硬,在顺化随和中抓住有利瞬间击倒对方。
2.借力。机由己发,力从人借,擎起彼身借彼力。
3.引进落空。欲要引进落空,先要舍己从人,知己知彼,触之则旋转自如。
4.用意不用力,充分运用人的智慧而不是拙力。彼有力我亦有力,我力在先;彼无力我亦无力,我意仍在先。
可以看出四两拨千斤是中国文化中相当有突破力的部分,没有这种勇气和技巧,井冈山上的星星之火谁来燎原?这是一种智慧,面对强势力量应该发挥的智慧。
郎教授又说中国人投机取巧最好的证明是《三国演义》,赤壁之战全系诸葛亮借东风,如果借不到东风怎么办?那么三军将士就将全军覆灭,这是拿人们的性命来赌博;又说空城计,如果当天司马懿直接冲进去怎么办?这些都是最好的例证。其实仔细一想这两个疑问是不存在的,且不论真实的历史上赤壁之战的主角是诸葛还是周瑜,且以小说论小说,诸葛亮精通天文地理,早已料得是日必起东风。真如果借不到东风,那么些许赤壁之战肯定另有他计,因为诸葛乃神人也。如果郎教授真要批判,着手点也应该在中国人的神力崇拜上,而非投机取巧。
(3)僵化?
佛家言:士人有百折不回之真心,才有万变不穷之妙用。
道家言: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儒家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若说僵化,可以说是中国人自古有之的通病,尽管经典文化倡导为学日新、为人日省,中国人仍然走上了僵化的道路。且以古代科举取士的举子为例。如果你为真理是什么?大部分中国人会说:这个问题老早已经由圣人解答了。谁能熟记这套圣人之言,谁就是真理的代言人。科举制度作为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要服从于封建政治统治的需要。儒家学说一直被历代封建王朝统治阶级奉为修身治国的经典理论,所以始终在科举考试中处于中心地位。从唐代开始,贴经、经义、墨义等儒家经文考试就是科举的主要考试内容,到了明末,科举几乎是对经义记背程度的考察,达到了“非圣人之言不言,非经中之语不用”的地步。这些简约化了的处事原则渐渐导致中国人懒于思考社会结构及变化的多样性,也懒得对伦理行为的相对性等问题作深入的反省。国人依赖的常常是诸如《朱子治家格言》一类的教条。毫无疑问,相信权威的生命态度逐渐塑造了中国人的权威性格。
而这种权威人格渗入到国人的日常生活习惯中,无孔不入,逐渐导致了中国人的思维僵化。
(三)悲哀产生的真正原因
(1)高科技和信息产业的发展导致人们浮躁心态。因为高科技强调一个快字,人们不能再像过去一样,白发渔樵江渚上,贯看秋月春风。人们追求速度,效率和解决方法的捷径。在追求这些的同时,人们往往忽略了耐心和等待,甚至不惜代价地投机。最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少,变得越来越自我和独立,而造成了一定程度上人与人之间的不和谐因素,笼统归为浮躁的心态所致。
(2)激烈的竞争与工作压力。如果说高科技只是一个间接原因,一个诱因。那压力与竞争便是浮躁的直接原因。竞争促使优化,优化意味着给个人更多的要求。人们不能坐以待毙,不能守株待兔,不能坐享其成,凡事都要靠自己的双手去争取,去获得。这是个很现实的问题。所以,冷漠也好,残酷也罢,都是浮躁的心态所导致的不良后果。
(3)畸形的快餐文化。太多理财投资类书,太少净化心灵的读物。动不动畅销读物,排行榜,音乐小说。用新奇的标题,离奇的情节,夸张的形式,眩目的色彩夺取本已无太多抵抗力的人们。人们在物欲涌动的今天,人们对这些快餐文化变得束手无策,只能选择默默的接受。
综上所述,所谓的浮躁、投机取巧是由时代所造成的,具有历史的局限性,大跃进是浮躁的,文革是浮躁的,现代企业中普遍存在的进入世界500强是浮躁的,但是也应该看到,这些浮躁的背后是外国的封锁而迫切的自力更生,是中国“被现代化”下的不得不面对的困境。当然,在经济学领域,像郎咸平教授等人如果在批判的基础上能够提出更多建设性的意见那将是中国之幸。
07人力1班吴春瑾070701053
第五篇:《钢琴小精灵》读后感
《钢琴小精灵》读后感
《钢琴小精灵》读后感1
上次妈妈从图书馆里给我借来了一本书,名叫《钢琴小精灵》,这本书我才看了一点点,可是我感觉这本书很有趣。故事里讲的是:一个小女孩,她的名字叫丹尼尔,她跟我一样不喜欢弹钢琴,已经有很多天没有练琴了,爸爸严肃地叫她去练琴,练琴时,突然她弹错了一个音,所以她很愤怒,于是她就用两只手用力地打钢琴的琴键,她听到了“哎呀”一声,这下让她好奇了,她又砸了一下,“哎呀!”又是这个声音。她惊奇地打开了钢琴的盖子,发现里面坐着一个非常矮小的小男孩,像手指那么一丁点大,丹尼尔问道:“你是谁呀?”矮小的小男孩回答道:“我是钢琴精灵。”丹尼尔又问道:“你怎么会在这里啊?”小男孩说:“中午,我在工厂的一台钢琴里睡觉,然后就被搬到了这里。”我大概就看到这里。
今天晚上吃完饭后,妈妈叫我去练琴,我激动地想:我的钢琴里会不会也有一个钢琴小精灵呢?以前我练琴的`时候,我手指头都发软,弹琴的声音都不响,今天我为了把小精灵震出来,我的手指力量比以前要大一万倍。以前练琴的时候我是嘟噜着脸,很不喜欢的,今天我认真地把琴快速地练完,之后,我把钢琴的盖子打开来,我想找找看钢琴小精灵有没有被我震出来,结果,我真的看到了一个亮晶晶的小点点,我觉得好神奇哦。以后我要像我姐姐那样认真练琴,小精灵和我熟悉了,就会来见我了。
《钢琴小精灵》读后感2
在暑假里,我看了好几本书,我最喜欢的一本书就是《钢琴小精灵》了。
里面的主人公有:能体贴别人的女孩丹尼尔、总自以为是的卡斯帕、不会认字读书的提莫和钢琴小精灵克雷琛多。
其中我最喜欢的片段是:丹尼尔、卡斯帕和提莫帮助克雷琛多找到家人的经历。他们找到了郊区的一所别墅。一开始,别墅里的仆人不准他们进来,他们就翻墙进去。卡斯帕被仆人发现之后就围着花园一圈一圈的跑,而仆人就一圈一圈地追卡斯帕。原来这是卡斯帕的调虎离山计,丹尼尔和提莫就快速地找到了别墅里的那架钢琴,打开钢琴,发现了克雷琛多的家人。他们把钢琴小精灵们全部带回了家,克雷琛多终于与他的家人团聚了。
我觉得这段非常搞笑而且丹尼尔他们也非常聪明。我觉得那个仆人很傻,她跟着卡斯帕跑,是不可能追上卡斯帕这个一级足球队员的。
在给克雷琛多寻找家人的.过程中:丹尼尔的父母也改变了想法,让丹尼尔学她真正喜欢的萨克斯管;而克雷琛多和他的家人们,也来到了真正喜欢弹钢琴的里斯特先生家里,为他矫正错音。
从这本书里,我明白了:做自己真正喜爱的事情,就能全身心投入,进步很快。
《钢琴小精灵》读后感3
这个暑假,我认真地读完了《钢琴小精灵》这本书。它是由德国的作家洛特·金仕可菲写的,主要讲述了小姑娘丹妮尔在自家的钢琴里发现了一个小精灵,他可用一种方法阻止错误的音发生,让演奏者表演得更加流畅。可是,钢琴小精灵是吃音乐的小人儿。这可让不爱弹钢琴的丹妮尔吃了不少苦头,她必须天天练习钢琴,这让她的父母大吃一惊。丹妮尔慢慢得知了小精灵的来历:他在其它钢琴上玩耍时与家人分离了。丹妮尔便决定要找到小精灵的家人,让他们一家团聚。最后,她不仅找到了小精灵的家人,还为小精灵的家人们找到了很好的归宿。
这本书中我印象最深的地方是:小姑娘丹妮尔在发现钢琴小精灵以后,为了用音乐喂饱小精灵,每天都主动练琴,而且是一有时间就练习,结果钢琴老师上课后一天一直在说“奇迹呀!奇迹呀……”丹妮尔不仅喂饱了小精灵,也改变了自己。看到这里我觉得很好玩,虽然连小精灵听了这件事也哈哈大笑,但是他内心还是很寂寞。因为他想回家。
这本书的`作者想象力很丰富,他在写钢琴小精灵的时候,多次写到他想家。小精灵的想家之情止也止不住。这也从侧面写出了钢琴小精灵对家的依恋,他对亲人的思念,写出了一个道理:不管是谁,都会想家,家不一定是什么地方,但要是自己的亲人在的地方。亲人在哪,哪就是家。只要有亲人在身旁,四海为家都不会孤单、寂寞。这正印证了一句话:家是最温暖的港湾。
《钢琴小精灵》读后感4
书,是一盏照亮我人生前行道路的明灯。
书,又是一位教我读书做人的良师益友。
我是一个十足的“书呆子”,有时甚至连饭也不吃,睡觉都不想睡。
在书的世界里,我结识了很多文学界名人,有:但丁、泰戈尔、莎士比亚、鲁迅、安徒生、巴金、金波、老舍、卧龙生、史蒂文森、奥斯特洛夫斯基……
每每沉醉于书中,‘醒’来后,都会暗暗赞叹作家那布满灵气、聪明的脑子。
当然,望了这么多的书,肯定有一本心中最好的书。在我心中,好的书有良多,最好的一本是——《钢琴小精灵》。
《钢琴小精灵》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小姑娘丹妮尔在自己家的`钢琴里发现了一个钢琴小精灵。为了喂饱这个以音乐为食的小人儿,不爱弹钢琴的丹妮尔不得不每天训练钢琴,让丹妮尔的父母大吃一惊。通过聊天,丹妮尔得知钢琴小精灵由于入进她的钢琴而与家人失散,丹妮尔决定匡助钢琴小精灵找到家人。在弟弟卡斯帕和钢琴制造师儿子提莫的匡助下,终于帮钢琴小精灵找到了家人,并为他们找到了很好的回宿。
书中,情节环环相扣,想象力丰硕,让我在绝情阅读的同时也随着丹妮尔他们一行人一起匡助钢琴小精灵寻找家人,还写出了小姑娘丹妮尔善良、乐于助人的特点。
书,我与您骨肉相连!
《钢琴小精灵》读后感5
我最近读了一本书叫《钢琴小精灵》,读了这本书以后,我就渐渐地爱上了钢琴,它就像我的知心朋友,我去弹它时,就是在向它倾诉我的心声。
这本书就像一个美好的梦一样,我也很希望事情能和故事中一样,只要努力地练习钢琴,就可以体会到音乐的乐趣,就会遇上一个小矮人,那就是钢琴小精灵克雷琛多了。
我每天晚上练钢琴时,都会想同一个问题,那就是:故事中的钢琴小精灵真的存在吗?如果存在那就太美妙了,那如果不在呢,事情又会怎样?
我希望克雷琛多真的存在,那样我每天只要刻苦练琴,他就会吃得饱饱的,然后他会跳到键盘上和我说话,这样我练习钢琴就不会太枯燥了。但如果他不存在的话,我也会常常安慰自己,我并不孤单,因为还有动听的音符陪在我身边。我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而一个优秀的人是应该亲近文学的。亲近文学的方式当然就是阅读喽。阅读那些经典和杰作,在故事中猎取无穷无尽的智慧,理解和体会人生的`道理,而且还可以得到和世俗不一样的艺术享受。睁开眼睛,看看世界,看看周围,音乐就像是一本书,好好去体会、品味,也会尝出不一样的惊喜。
《钢琴小精灵》这本书让我明白,只要用心去感受我们就能享受到来自音乐的美,而生活中的一些细节也需要我们去体会。好书是一个好老师,好书也能帮助我们打开认识世界的另一扇窗。我很喜欢这本书——《钢琴小精灵》!
《钢琴小精灵》读后感6
书不仅能帮助我们学到知识,而且可以让我们有开阔的视野。如果你问我最喜欢哪一本书,那就非《钢琴小精灵》莫属了。
《钢琴小精灵》,这本书的作者是洛特.金仕可菲,她出生于德国雷根斯堡附近,在对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布伦塔诺的哲学理论研究中获得博士学位。洛特.金仕可菲笔下的“微型世界”充满了幽默和神奇色彩,令人赏心悦目。
《钢琴小精灵》,这本书的主人公是丹尼尔、克雷多、卡斯帕、提莫。
丹尼尔是个勇敢、善良的女孩,她为了帮克雷多小精灵找到父母、姐妹、兄弟,作出了呕心沥血的创造,只为能让克雷多尽快回家找到亲人。
克雷多是个有礼貌、懂得怎样安慰他人的小精灵,它们虽然微小脆弱,但他们有足够大的胸怀,足以用上“君子宽以待人,严责于己。”
卡斯帕是个优秀的足球运动员,他坚持自己的理想,努力改变别人对他的看法,即使是个胖子,也要持之以恒的减肥。
提莫是一名出色的钢琴制造者的'儿子,但他并不喜欢钢琴,直到遇见了克雷多,让他认识到不是只有人类才有情感的,动物有,微生物也有。
是书,开阔了我的眼界;是书,启迪了我的智慧;是书,带给我无穷的乐趣。书,我的无声老师,我的甜蜜挚友,谢谢你帮我插上梦想的翅膀,让我勇敢飞向美好的未来……我爱这本书!
《钢琴小精灵》读后感7
一天晚上,我一口气看完了老师发下来的书。这本书叫《钢琴小精灵》。这是一本想像力丰富的好书,我非常喜欢!
《钢琴小精灵》讲述的是一个一波三折的故事:小姑娘丹尼尔在自己家的钢琴里发现了一个钢琴小精灵。为了喂饱这个以音乐为食的小人儿,不爱弹钢琴的丹尼尔不得不天天练习弹琴,这可让丹尼尔的父母大吃一惊。通过聊天,丹尼尔得知钢琴小精灵因为进入丹尼尔的钢琴而与家人分离,她决定帮助钢琴小精灵回到家人的身边。丹尼尔在弟弟和钢琴制造师的孩子的帮助下,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最后终于帮助小精灵找到了家人,并且为小精灵们找到了很好的归宿。
看完了这本书,我也很好奇我们家的.钢琴里会不会有一个钢琴小精灵呢?我趁妈妈不注意偷偷地把钢琴后盖打开了。我看遍了每一个地方,感到很失望,没有钢琴小精灵的痕迹。这时,妈妈走了过来,对我说:“傻孩子,这只是一本想像出来的书,真实世界里是不存在钢琴小精灵的!”我这才如梦初醒。
读了这本书后,我认为丹尼尔为了钢琴小精灵而克服困难,练起了自己所讨厌钢琴,还有帮小精灵找到家人那执着的精神,令我震撼。我要向丹尼尔学习!
《钢琴小精灵》读后感8
读了《钢琴小精灵》这本书,我的感受很深。
《钢琴小精灵》讲述的是小姑娘丹妮尔在自己家的钢琴里发现了一个钢琴小精灵,为了喂饱这个以音乐为食的小人儿,不爱弹钢琴的丹尼尔不得不天天练习弹钢琴,这可让丹尼尔的父母大吃一惊。通过聊天,丹尼尔得知钢琴小精灵因为进入丹尼尔的钢琴而与家人分离,她决定帮助小精灵回到家人身边。丹尼尔在弟弟和朋友的帮助下,经过不懈努力,终于使小精灵找到了家人,并且为小精灵的家人找到了很好的归宿。
我喜欢文中的丹尼尔。为了使小精灵“吃”饱饭,为了使小精灵找回家人,为了使小精灵家有一个好的归宿,丹尼尔凭着一颗善良的心和持之以恒的精神,最终使一切成为现实,同时也让自己的钢琴技艺有了很大的提高。
通过读这本书,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是在帮助自己,只要坚持有爱,一切奇迹皆有可能发生。生活中也有这样的点点滴滴滴,一个父母双亡的小姑娘得了重病,没有亲人照管,小姑娘的朋友们便捐款为她治病,鼓励她与疾病作斗争。小姑娘在朋友们的爱心照料下,最终战胜病魔,并顽强地生活下去。
朋友们,只要我们常怀一颗爱心,随时伸出友爱之手,我坚信,我们的世界会变得更加美好!
《钢琴小精灵》读后感9
最近,老师让我们读了国际大奖小说《钢琴小精灵》,我感触很深。
《钢琴小精灵》主要讲述了小姑娘丹妮尔在自己家的钢琴里发现了一个钢琴小精灵。为了喂饱这个以音乐为食的小人儿,不爱弹钢琴的丹妮尔不得不天天练习弹钢琴,这可让丹妮尔的父母大吃一惊。通过聊天,丹妮尔得知钢琴小精灵因为进入丹妮尔的钢琴而与家人分离,丹妮尔决定帮助小精灵回到家人的'身边。丹妮尔在弟弟和钢琴制造师的孩子的帮助下,终于帮助小精灵找到了家人,并且为小精灵的家人们找到了很好的归宿。
丹妮尔 凭着一颗善良的心和持之以恒的精神,最终 帮助小精灵找到了家人 。作为一名当代的小学生 , 有着良好的生活和学习条件 , 但自身缺乏的东西还很多。因此,这篇文章给我最大的启示是:
一、要正确地对待困难,每个人一生中都会遇到困难。遇到困难时,不要害怕退缩,而要想方设法地将困难克服,战胜困难的过程也正是自己进步的过程。
二、尽力地完成每一件事。做一件事、坚持一天很容易,坚持二天也很容易,但天天做到却很难。因为这不仅需要恒心,还需要坚韧不拨的毅力。
三、要乐于助人,有一颗 善良的心 。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是在帮助自己。别人快乐我也会快乐。
《钢琴小精灵》读后感10
《钢琴小精灵》这本书是德国洛特·金仕可菲写的,书的名字让感到很好奇,所以我才选了这本书,它主要讲了:小姑娘丹妮尔在自己的钢琴里发现了一个钢琴小精灵。为了喂饱这个以音乐为食物的小人儿,使不爱弹钢琴的丹妮尔不得不天天练习弹琴,这可让丹妮尔的爸爸妈妈大吃一惊。通过和小精灵的聊天,丹妮尔才知道原来小精灵因为进入了丹妮尔的钢琴而与家人分离了,它找不到自己的.家人了。于是丹妮尔决定要帮助小精灵找到他的家人和朋友。
丹妮尔在弟弟和钢琴制造师的孩子提莫的帮助下,终于找到了小精灵的家人和朋友,当五个钢琴小精灵都坐在丹妮尔的妹妹床上时,除了克雷琛多胖胖的,其它的四个都很消瘦。为了要养活钢琴小精灵一家当然是是要很多练习的,于是丹妮尔就在其它几个小精灵找到了他们的归宿,小精灵们也为自己找到了很好的主人而高兴。
读完这个故事,使我明白了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和爱护,有了大家的帮助什么问题都可以解决。我想每个孩子都想在自己的钢琴里找到这样的小精灵朋友,包括我,不管在自己的乐器上有没有像这样的小精灵我们都要好好学习,为自己增加音乐细胞,提升自己的修养。
《钢琴小精灵》读后感11
学任何东西都是不容易的,需要付出,才能收获。故事中的丹妮尔不热爱父母要她学的钢琴,而对萨克斯管情有独钟。但随着钢琴小精灵克雷琛多的到来,丹妮尔不得不担负起“养育”他的责任,每天都以音乐来喂饱他,并建起了深厚的友谊。最终,丹妮尔与朋友们一起帮助克雷琛多找到了失散的家人。
“谁要是能充满激情和满怀兴趣地去弹奏,就一定比那些只会毫无表情地弹练习曲的人更有音乐成就。”“另外,充满爱弹奏出来的音乐可以让人吃得很饱。”克雷琛多这深刻的精典语录让我们明白,弹琴需要带着满腹情怀、激情与爱去演奏,这样,才能让你家钢琴里的小精灵吃得很饱哟!
流动的旋律,跳跃的.音符,让任何人都为之陶醉;灵巧的手指充满感情地敲打着黑白键盘,宛如在做一个漂浮于碧波之上美丽烂漫的梦。钢琴,多么富有诗意的乐器,美妙动人的音乐从中流出。踏上漫漫学琴路,那里充满了挫折与困难,当你战胜了它们,迈入成功的大门,你会发现,那儿是一座多么梦幻的音乐花园!
《钢琴小精灵》读后感12
在我钢琴四级考完的时候,我也读完了德国作家洛特.金仕可菲的《钢琴小精灵》,这真是一本非常好的小说,获得了德国青少年文学奖。
读完这本书我认识了丹妮尔,一个和我一样弹钢琴的女孩,她在自己的钢琴里发现了克雷堔多之前,一直都不喜欢弹钢琴。克雷堔多是一个以音乐为生的钢琴小精灵。为了喂饱克雷堔多,丹妮尔每天都要想尽办法制造音乐,或弹琴、或吹萨克斯、或唱歌,这可真让丹妮尔的父母惊喜。
后来丹妮尔和弟弟以及钢琴制造师的儿子提莫一起又想办法为钢琴小精灵找到了家人。但是丹妮尔养活不了一家的小钢琴精灵啊,她制造不了更多的音乐。最后她们找到了钢琴家李斯特,一个最需要钢琴小精灵,又有足够能力喂饱钢琴小精灵的'人。这样钢琴小精灵就可以奔跑忙碌在钢琴家的音乐里为他消错音,使钢琴家的乐曲更加美妙。
读着这本书,我就想我的钢琴里如果有只这样的钢琴小精灵该多好啊!我一定每天都练琴来喂饱小精灵。有钢琴小精灵的陪伴,我想练琴也就不会是件枯燥的事情了,它就会变得有趣而又有意义。通过阅读这本书我还体会到像丹妮尔一样去帮助别人自己也会得到快乐!我要做个快乐女孩,也要做个能经常帮助别人的人!
《钢琴小精灵》读后感13
最近,我刚读完了一本国际大奖小说——《钢琴小精灵》。它的作者是德国的洛特?金仕可菲。
这本书的情节非常精彩:女孩丹妮尔在一次弹钢琴的时候,竟然发现了一个叫克雷琛多的钢琴小精灵,他和家人走散了,并且他以音乐为食。于是,善良的丹妮尔不得不每天疯狂地练习钢琴去喂饱这个可爱的钢琴小精灵。最后,不仅丹妮尔的琴技进步神速,而且还帮助钢琴小精灵找到了他的家人。
看完这本书,我也多么想在我的钢琴里也住着这样一个可爱的钢琴小精灵啊!
有一次钢琴课时,钢琴老师给我布置了一首非常美妙的曲子——《小夜曲》。当我第一次在家练习的时候,美妙的旋律被我弹得断断续续、疙疙瘩瘩,与老师给我弹的“判若两曲”,我看着五线谱上密密麻麻的“小蝌蚪”,有些灰心,不想再弹了。就在这时,我想到了钢琴小精灵,我应该像丹妮尔一样继续坚持练习,钢琴小精灵会阻止我弹错的.。于是,我又有了信心,在接下来的练习中,我一次比一次认真,一次比一次有进步!就这样我每天都坚持练习,终于在下节钢琴课之前熟练地弹出了那美妙的旋律!这在之前是不可能被我完成的“任务”。
难道,我的钢琴里也住着一个钢琴小精灵吗?这显然是不可能的!我想,这个钢琴小精灵应该是坚持不懈的努力!
是啊!只要付出坚持不懈地努力,那么奇迹就会发生!
《钢琴小精灵》不仅是一本引人入胜的书,而且是一本让我受益匪浅的书,真不愧是一本国际大奖小说,我一定要好好珍藏这本书。
《钢琴小精灵》读后感14
曾经我读过一本叫《钢琴小精灵》的书,今天,我又翻开了这本书的第一章。这本书讲的是小姑娘丹妮尔在自己家的钢琴里发现了一个钢琴小精灵——克雷琛多。有了这个以音乐为食的、能够把弹错的音纠正过来的钢琴小精灵后,从前讨厌弹钢琴的丹妮尔开始对钢琴有了全新的热情。通过聊天,丹妮尔得知,克雷琛多因为进入了她的钢琴而与家人分离,最后在丹妮尔的帮助下,他们一家人终于团聚了。
突然,我的心里有了个这样的愿望——我想要5个“萨克斯小精灵”!我想:这不仅是我个人的心愿,也是大家的心愿,毕竟谁不想在书本里找出一个书本小精灵,让自己有好的'成绩;谁不想在毛笔里找出一个书法小精灵,让自己的字写得更好……如果我真的能实现愿望的话,我一定会把他们喂得饱饱的——天天长时间地练习萨克斯。这样的话,我肯定能在每次萨克斯比赛中取得很好的成绩,成为一个所向披靡的萨克斯演奏者。既然他们帮了我,那我一定要让他们在我家过得好好的——我要为他们做一张娃娃床,给他们做一台小电风扇,让他们在夏天里不觉得炎热;请妈妈给他们织一条厚厚的毯子,帮他们度过寒冷的冬天;在百花齐放的春天,我要带着他们去踏青;在果实累累的秋天,我要带他们去山上野炊,和他们一起体验大自然的美好……
如果,可爱的萨克斯小精灵看到了我的心愿,就请你们快快来我家吧!
《钢琴小精灵》读后感15
丹妮尔的钢琴里有一个小精灵,他靠吃音乐维持生命。
为了使小精灵不受饥饿的折磨,丹妮尔每天唱歌为他解渴,每天练琴为他充饥。
小精灵很聪明,他不但帮助丹妮尔在钢琴上获得了巨大的进步,还支持丹妮尔去学习她喜爱的萨克斯管。
小精灵说:“谁要是能充满激情和满怀兴趣地去弹奏,就一定比那些只会毫无表情地弹练习曲的人要有音乐成就。”
小精灵很懂事,他很快地明白了丹妮尔说得话:“朋友意味着我为你做些事,你也要为我做些事情。我们彼此都为对方着想,谈天说地,一起笑,或是有时候一起伤心。”他让丹妮尔有时间和自己朋友一起玩,有注意力在上课时不分神,他成了丹妮尔的真正的朋友。
小精灵非常想念离散的亲人,为了使小精灵全家团圆,丹妮尔和弟弟以及弟弟的'朋友策划了一个X 计划,他们和小精灵一起历尽挫折,终于找到了小精灵的家里人。
每当我独自躺在阳台上的小床上睡觉时,我会感到孤单,我会想念远离我的父母! 我渴望有‘钢琴小精灵’一样的伙伴来陪伴! 每当我一个人呆在家里的时候,我会感到寂寞,我多么希望有一个‘钢琴小精灵’一样的朋友一起玩耍!
我爱《钢琴小精灵》,因为他是我心灵中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