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质监局食品质量安全年度工作总结
食品质量安全工作总结
根据年初的工作计划,我局严格食品市场准入,不断整顿和规范乳制品、黄酒、小麦粉、食醋等行业,严厉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违法行为,按照上级的具体要求,我们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
一、严格把关,不断推进食品市场准入工作。
我们进一步将全市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和食品加工小作坊进行
排队,对具有一定食品市场准入必备条件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和食品加工小作坊主动进行帮扶,督促其改善厂房条件、完善生产设施、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全年共帮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和食品加工小作坊40家,其中,37家企业领取食品生产许可证(其中:新领证12家,到期换证25家)。目前为止,全市米、面、醋、黄酒等28大类食品企业共有141家(157个单元产品)领取了食品生产许可证,占全市食品加工企业经济总量85%以上。
同时,我们对列入市场准入制度的食品生产企业,分为a、b、c、d四类实施质量安全监管,建立了《丹阳市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对卫生许可证和营业执照齐全的食品加工小作坊,上报市政府下发了《丹阳市允许暂时存在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产品目录》,对生产加工茶叶(分装)、豆制品、糕点、粗制植物油、黄酒、烧酒等产品限区销售。
二、加强领导,开展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行动。
按照整治工作的总体部署,我局制定整治工作方案,成立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组织企业自查自纠,召开食品生产许可证企业动员大会,宣贯有关法律法规和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整治工作效果明显。
我局把黄酒、小麦粉、饮料、肉制品、乳制品作为重点产品进行监督检查,由食品科牵头,稽查大队和质检所配合,共出动执法人员300多人次,对重点企业进行突击检查,根据gb2760以及卫生部发布的第一、第二批名单,检查其有无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添加剂现象,监督其食品添加剂使用情况,查阅食品添加剂使用台帐,并检查食品标识是否规范,同时加大日常巡查力度,密切关注其食品添加剂使用情况。共检查企业64家,添加剂重新备案42家,发出整改通知书9份,规范使用食品添加剂以及标识标注27家,查处违法滥用添加剂造成产品不合格的5家。
三、精心组织,开展对乳制品企业专项检查验收工作。
根据苏质技监发[]396号文件要求,1月上旬在市局的统一领导下,成立了乳制品企业核查组、督查组,在企业完成自查自纠的基础上,依据乳制品审查细则和《关于加强乳制品生产许可工作的通知》精神,对我市2家乳制品生产加工企业进行全面检查。
核查组、督查组听取了企业负责人的整顿情况汇报,实地查看了原辅料库、生产车间,查阅了企业台帐资料。检查中发现,乳制品专项整顿以来,2家企业均对原有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修订,制定了符合要求的《质量安全管理制度》,明确了责任主体及各部门各阶段的质量安全负责人;企业一把手领导均参加了省、市两级的《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宣贯会议,并组织员工进行了宣贯;较好地落实了四项制度要求,对乳制品生产实施从原料进厂到成品出厂的全过程质量控制,保证了出厂乳制品安全。此外,2家企业的三聚氰胺检测设备和检测人员按规定的时间和要求规范到位,并多次加强对检验人员的能力培训,现已具备自行检测三聚氰胺的能力。
检查中未发现企业存在违法行为。核查结论中未出现严重不合格项,与企业自查自纠结论基本一致,2家企业均通过核查。
四、紧密协作,开展对饮用纯净水等食品的专项检查。
5月份,我局与丹阳卫生局、教育局联络,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对学校医院用饮用纯净水情况进行检查的通知》,按照检查方案,联合开展对全市103家学校(幼儿园)和29家医疗卫生机构使用纯净水情况进行大检查。通过检查进一步规范了群体集中使用纯净水质量安全行为。
全年,根据上级局的要求,先后开展了对乳制品、淀粉制品、蔬菜加工、芽麦加工、绵白糖水溶液抛光、食品添加剂使用等十多项专项检查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五、宣贯《食品安全法》,全面推进食品安全专项整顿工作。
6月12日,我局组织召开宣贯《食品安全法》暨食品安全专项整顿推进工作会议。会上薛处长结合我市食品企业现状和食品安全形势重点解读了《食品安全法》在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相关的法律条款。欧阳局长布置了今后一段时期我市食品安全专项整顿工作,针对主要存在的问题,提出的工作要求。本次会议参会人员达126人,到会率达90%以上。
六、加强监管,落实食品质量安全工作各项制度。
围绕食品质量安全长效监管机制的建立,我局按照《食品质量安全区域监管》、《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巡查》、《重大食品质量安全事故责任追究》、《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考核评价》等工作制度,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工作计划,采取有效措施,不断规范区域监管、日常巡查、市场暗察、年度报告、添加剂
第二篇: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质监局)
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
食品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我公司(厂)作为食品生产企业,将自觉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对生产的食品质量负责,并郑重承诺:
一、自觉遵守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及规章,承担食品安全主体责任;
二、生产食品的设备、工艺、环境条件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有关要求。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要求生产食品。
三、不在食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不以不合格食品冒充合格食品。
四、不伪造食品产地,不伪造或冒用他人的厂名、厂址和认证标志等质量标志。
五、不使用有毒有害、非食用的原辅材料和回收过期食品加工食品,不超范围和剂量使用食品添加剂。
六、不使用受污染、不清洁的包装材料、容器、工具和设备储存、运输和装卸食品。
七、不雇用身体不健康、患传染性疾病的人员从事食品生产加工工作。
八、确保具备必要的质量检验和计量检测手段,不断提
高检验检测水平。
九、严格把好原辅料进货、过程质量控制、出厂检验三个关口,保证不合格的食品不出厂门。
十、及时、如实填写进货查验记录、出厂检验记录、销售记录、食品添加剂记录等。
十一、积极参加食品安全法规和标准的培训。
十二、主动配合监管部门的巡查、监督抽样和行政执法工作,并如实反映本企业质量安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十三、经常性对本企业质量安全保障必备条件进行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如违背以上承诺,不按法定条件、要求组织生产,发生质量安全问题,本企业将承担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
承诺企业(企业公章):
法入代表签字:
二〇年月日
第三篇:食品质量安全工作总结
2012年是第十个五年计划关键的一年,也是我县改革发展积极的一年,食品安全工作显得特别重要。在州局、县委、县政府和县食品安全委员会的正确领导下,我局的食品安全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现将一年的工作情况作工作总结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围绕省、市局部署的中心工作,配合市场经济秩序的整顿和规范,在市局、县委、县政府和食品安全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进一步发挥社会各界对食品安全工作的指导和协助作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对质监工作提出的要求,坚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对质监工作提出的要求,坚持落实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对质监工作提出的要求,坚持全面履行食品卫生监管职能对质监工作提出的要求。
二、主要成绩
(一)源头质量监管工作取得进展。我局在巩固工业企业质量普查建档工作成果和加强对企业进行动态监管的同时,强化对食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全力推进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先后按权限协助上级主管部门和帮助企业完成“老五类”、“新十类”食品的市场准入制度工作,并为“后十三类”食品的市场准入作了充分的基础准备工作,如帮助陆金茶厂做好“后13类”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现场审查示范点的准备工作即是其中最典型之例。
(二)加强食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根据福贡县境内的食品生产企业(实际是个体工商户)的产品品种少、规模小,达不到申证条件的实际,通过签订《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的形式与全县15家生产加工米线、蛋糕的个体工商户签定了承诺书。
(三)积极做好节假日的食品安全检查工作。每逢假日,我局均组织人员参加县委政府统一安排的联合大检查,全年共组织人员参加联合大检查5次,出动执法人员30人次,车辆5台次,共检查600多种各类食品,重点检查了学校食堂和各食品加工小作坊的食品安全状况,确保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第四篇:新右旗质监局两节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总结
新右旗质监局两节
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总结
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元旦、春节两节期间,新右旗质监局深入开展了节日期间食品安全专项执法检查,采取有效措施保障人民群众过上健康、祥和的节日,现总结如下:
为切实从源头把住食品质量关,堵住不合格食品流入市场的渠道,执法人员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及小作坊的原材料,添加剂,生产工艺流程,质量保证能力,产品等进行了全面检查,同时对商场、超市销售的大米、面粉、食用植物油、酱油、方便食品、白酒、罐头等30多个品种的食品进行了监督检查。
检查中,执法人员在食品企业和商场、超市未发现食品质量安全事故隐患,食品质量状况总体较好。对于检查中发现的少数食品小作坊存在的进销货台账不规范等问题,执法人员已责令其限期整改。
为了加强节日期间的食品投诉举报、突发事件应急等处理工作,建立工作责任制,我局建立了元旦、春节值班工作制度,做到及时报送“两节”期间值班情况,保障通讯、信息渠道畅通,确保应急机制高效运转。节日期间,新右旗食品生产加工领域没有发生一起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较好地保证了节日期间的食品安全。
新右旗质量技术监督局 二0一一年二月十四日
第五篇:质监局食品质量与安全信息通报和报告制度(推荐)
***县质量技术监督局
食品质量安全事故通报与报告制度
县局建立、健全重大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报告制度。明确产品安全突发事件报告、通报时限及责任主体。
一、报告单位或人员
报告单位或人员可以是来自各级质量技术监督局、企业、检验机构、科研院所等产品质量突发事件发生(发现)单位或个人等。
二、报告范围
(1)已经造成公众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损害的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2)对公众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构成潜在威胁,可能引发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情况;
(3)消费者、新闻媒体、社会团体、专家、企业等对某类产品质量安全提出质疑,已经或可能造成较大社会影响的情况。
三、报告内容
报告内容视初步掌握的情况而定。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产品名称、数量、批次、检测结果、初步掌握的流向、已经产生的危害程度或社会影响、事故发生原因的初
步判断、事故发生后的紧急措施、控制情况、可能的发展与变化以及事故报告单位、报告时间、联系人员和方式等。
四、报告时限
事件发生地质监部门应在知悉重大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后1小时内作出初次报告;根据事件处理的进程变化或者上级的要求随时作出阶段报告;在事件处理结束后10日内作出总结报告。
五、报告程序
重大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发生(发现)后,事件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告单位负责人,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向当地政府、质监部门及有关部门报告。地方质监部门接到重大产品质量安全事件报告后,应当立即向上级人民政府和上级质监部门报告,并在2小时内报告至省级质监部门。
六、报告要求
(1)初次报告。应尽可能报告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危害程度、伤亡人数,事件报告单位及报告时间、报告单位联系人员及联系方式,事件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事件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件控制情况等,事件的简要经过和处置意见、建议。
(2)阶段报告。根据突发事件处置的进展变化或者上级的要求随时作出阶段报告。既要报告新发生的情况,也要对
初次报告的情况进行补充和修正。包括事件的发展与变化、处置进程、事件原因等。
(3)总结报告。在突发事件处置结束后l0日内作出总结报告。包括产品质量突发事件鉴定结论,对事件的处置工作进行总结,分析事件原因和影响因素,提出今后对类似事件的防范和处置建议。
七、建立举报制度
市局应建立健全产品质量安全事故举报制度,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市质监局举报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和隐患,以及相关责任部门、单位、人员不履行或者不按规定履行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监管职责的行为。市局接到举报后,应当及时组织或者通报有关部门,对举报事项进行调查处理。
***县质量技术监督局
二〇〇九年十月二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