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事业单位理论与务实学习心得
《事业单位的理论与实务》自学心得体会
——李思成《事业单位的理论与实务》 一书是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在总结近几年来我省事业单位培训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组织相关学科的专家编撰出版的一本作为云南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培训的专用教材。本书主要介绍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事业单位概述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概要;二是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应该具备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法律素质;三是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必须具备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服务能力、写作能力、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等基本工作技能和应当具备的职业道德;四是云南省的省情及人事政策法规。学习和掌握好本书的基本内容,有助于新聘用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提高个人的思想政治素质、法律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增强工作技能,为社会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事业单位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法人组织,门类齐全,种类繁多,广泛分布在中国的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和农林水利等领域,集中了我国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是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一支重要力量。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事业单位在改善人民生活、增加就业岗位、促进经济建设、维护社会稳定和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对《事业单位的理论与实务》一书第一章节的自学,我对事业单位的含义和基本特征、事业单位的范围及其同其他组织机构的区别、现阶段常见的事业单位种类的划分形式、设立事业单位应具备的基本条件以及事业单位的地位和作用有了初步的认识。
事业单位是我国特有的产物,它作为一种社会组织,产生于新中国建立之初,但当时还未称其为事业单位。新中国成立以来,对事业单位的定义曾进行过多次的表述,直到1998年国务院发布了《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才首次从法律上将事业单位界定为:“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2004年6月,国务院关于《修改<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的决定》再次重申了1998年的界定,从此明确了我国事业单位的概念,它同党政组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业相比,除在基本职能、活动方式和活动目的等方面不同外,其自身还有以下几个重要特征:服务性、公益性、知识密集性。
我国事业单位的范围涉及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各个行业部门和领域,其举办主体具有多元性,既有国家举办的,又有私人举办的,也有企业举办的,其举办的规模、社会功能和活动方式也各不相同。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事业单位可以有不同的类别划分。现阶段我国常见的事业单位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根据经费来源情况,可分为全额拨款、差额拨款、自收自支和企业化四种类型;二是根据经济成分,可分为国有、集体、私营、个体、联营、股份制、外资、合资等几大类;三是根据功能划分,可分为行政支持类、社会公益类和生产经营类;四是根据事业单位面向的行业领域的差异,可分为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新闻出版、弄农林渔牧、交通、气象等25个行业大类,100多个小类。这是一种传统的事业单位分类,一是最基本得分类。同时,也是事业单位分类管理中较为简单的一种,比较简单易行,利于管理。
通过对《事业单位的理论与实务》一书第二章、第三章的自学,我对我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基本思路和主要内容有了初步的认识。
我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管干部原则、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适应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要求,建立政事职责分开、单位自主用人、人员自主择业、政府依法管理、配套措施完善的分类管理体制;其目标任务是建立一套适合科、教、文、卫等各类事业单位特点,符合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工勤人员各自岗位要求的具体管理制度,形成一个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用人机制,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法制化、科学化。
我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是按照“脱钩、分类、放权、搞活”的路子,逐步取消事业单位的行政级别,不在按照行政级别确定事业单位人员的待遇;根据社会职能、经费来源的不同和岗位工作性质的不同,建立符合不同类型事业单位特点和不同岗位特点的人事制度,实行分类管理。
通过对《事业单位的理论与实务》一书第四章的自学,我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政治理论素质和思想素质有了一
定的了解。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长期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指导着党和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不断取得胜利。它根植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中,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典范,是全国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更是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必备的基本政治素质。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及其成果,有利于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事业管理和服务工作中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
现代管理理论认为,伦理关系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公共事业的本质特性要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具有科学的内化的伦理理论做指导,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公共利益,满足公共需求,更需要了解公共伦理的内涵,具备公共精神、公共责任意识等方面的思想素质。
通过对《事业单位的理论与实务》一书第五、第六章的自学,我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应该具备的法律素质有了初步了解
法律作为文明的产物,本身就凝结了人类追求理性、秩序的智慧,体现了民众追求公平、正义的道德理想。因此,遵纪守法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也是现代公民应具备的道德品质。通过对本章的自学,我对宪法、知识产权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劳动法等相关法律的主要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提高了自身法律素养。
现代公共事业的发展是靠法制来保障和维护的。没有健全的法律制度,没有工作人员法治素质的提高,就不可能维护正常的工作秩序,推进公共事业的发展和提高公共服务的水平。作为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在公共事业管理和服务过程中,不仅要掌握宪法的基本内容,还需 要学习和掌握与本职工作相关的专门法。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法律素质,在思想深处牢固树立并在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中切实践行“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这一荣辱观。要按章办事,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
通过对《事业单位的理论与实务》一书第七、第八章的自学,我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所必须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心理调适能力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应该操守的职业道德有了相应的认识。
学习能力是学习的总理、质量、流量和增量的综合效益。快速形成学习能力是提升素质的根本 所在。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创造能力、思考能力。因而主要的学习方式应该是解决问题的学习,即运用概念和规则来解决实际问题。在创建学习型社会中,增强学习能力不仅是每一个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一项紧迫任务,也是每一个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重要责任。当今社会知识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这就必然要求我们挤出时间充实自己,继续接受教育,勤奋刻苦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我们既要向书本学习,又要向他人学习,向社会学习,只有通过持续不断的学习才能实现自我的价值,才能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创新是人人具有的一种潜质,这种潜质的发挥和变为现实的具体行动,既不是凭空而来,也不是守株待兔的结果,而是需要有意思地
培养自身的创新精神,开发创新能力。
人是社会的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单独存在。人处于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同其他人之间必定存在沟通协调的关系。随着社会分工日趋细化和复杂化,社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心理调适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目前从事的工作是新农保保费收缴及基础养老金发放工作,是一项服务性工作,服务的对象普遍是文化水平偏低的群体,我们工作的方式方法更应该细致,不能带有急躁情绪,耐心与参保对象沟通,才能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
心理调适能力是时代发展的新要求。随之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人类心理负荷与日俱增。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这是因为在人的社会实践中,每个人都有雄心壮志,但是很难事事如愿,总是有成功或失败的时候。古往今来,人类成功的事业,无不遭遇各种逆境,经历各种挫折或失败。所以,不管是谁,如果他想获得成功,关键在于不惧怕挫折和失败,并在挫折和失败中培养自己的心理调适能力。这既是个人事业成功的要求,也是时代发展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提出的要求。
以上内容就是我在阅读了《事业单位的理论与实务》一书后的点点体会,虽然对本书的主要内容认识还很浅,了解还不透彻,但我相信,通过此次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初聘培训后,我一定会掌握好本书的主要内容,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各方面素质,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第二篇:事业单位理论与务实学习心得
《事业单位的理论与实务》自学心得体会
峨山一中
王露艳 参加工作转眼就有一年,在参加工作前我对事业单位的职能和特征也进行过了解和学习,但对事业单位理论的学习还很浅薄,刚刚领到培训教材后,我认真学习了该教材,对事业单位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事业单位的理论与实务》 一书是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在总结近几年来我省事业单位培训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组织相关学科的专家编撰出版的一本作为云南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培训的专用教材。本书主要介绍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事业单位概述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概要;二是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应该具备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法律素质;三是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必须具备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服务能力、写作能力、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等基本工作技能和应当具备的职业道德;四是云南省的省情及人事政策法规。学习和掌握好本书的基本内容,有助于新聘用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提高个人的思想政治素质、法律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增强工作技能,为社会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事业单位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法人组织,门类齐全,种类繁多,广泛分布在中国的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和农林水利等领域,集中了我国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是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一支重要力量。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事业单位在改善人民生活、增加就业岗位、促进经济建设、维护社会稳定和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对《事业单位的理论与实务》一书的自学,我对事业单位的含义和基本特征、事业单位的范围及其同其他组织机构的区别、现阶段常见的事业单位种类的划分形式、设立事业单位应具备的基本条件以及事业单位的地位和作用有了初步的认识。
事业单位是我国特有的产物,它作为一种社会组织,产生于新中国建立之初,但当时还未称其为事业单位。新中国成立以来,对事业单位的定义曾进行过多次的表述,直到1998年国务院发布了《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才首次从法律上将事业单位界定为:“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2004年6月,国务院关于《修改<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的决定》再次重申了1998年的界定,从此明确了我国事业单位的概念,它同党政组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业相比,除在基本职能、活动方式和活动目的等方面不同外,其自身还有以下几个重要特征:服务性、公益性、知识密集性。
我国事业单位的范围涉及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各个行业部门和领域,其举办主体具有多元性,既有国家举办的,又有私人举办的,也有企业举办的,其举办的规模、社会功能和活动方式也各不相同。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事业单位可以有不同的类别划分。现阶段我国常见的事业单位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根据经费来源情况,可分为全额拨款、差额拨款、自收自支和企业化四种类型;二是根据经济成分,可分为国有、集体、私营、个体、联营、股份制、外资、合资等几大类;三是根据功能划分,可分为行政支持类、社会公益类和生产经营类;四是根据事业单位面向的行业领域的差异,可分为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新闻出版、弄农林渔牧、交通、气象等25个行业大类,100多个小类。这是一种传统的事业单位分类,一是最基本得分类。同时,也是事业单位分类管理中较为简单的一种,比较简单易行,利于管理。
通过对《事业单位的理论与实务》一书的自学,我对我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基本思路和主要内容有了初步的认识。
我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管干部原则、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适应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要求,建立政事职责分开、单位自主用人、人员自主择业、政府依法管理、配套措施完善的分类管理体制;其目标任务是建立一套适合科、教、文、卫等各类事业单位特点,符合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工勤人员各自岗位要求的具体管理制度,形成一个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用人机制,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法制化、科学化。
我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是按照“脱钩、分类、放权、搞活”的路子,逐步取消事业单位的行政级别,不在按照行政级别确定事业单位人员的待遇;根据社会职能、经费来源的不同和岗位工作性质的不同,建立符合不同类型事业单位特点和不同岗位特点的人事制度,实行分类管理。
通过对《事业单位的理论与实务》一书的自学,我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政治理论素质和思想素质有了一定的了解。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长期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指导着党和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不断取得胜利。它根植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中,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典范,是全国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更是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必备的基本政治素质。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及其成果,有利于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事业管理和服务工作中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
现代管理理论认为,伦理关系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公共事业的本质特性要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具有科学的内化的伦理理论做指导,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公共利益,满足公共需求,更需要了解公共伦理的内涵,具备公共精神、公共责任意识等方面的思想素质。
通过对《事业单位的理论与实务》一书的自学,我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应该具备的法律素质有了初步了解 法律作为文明的产物,本身就凝结了人类追求理性、秩序的智慧,体现了民众追求公平、正义的道德理想。因此,遵纪守法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也是现代公民应具备的道德品质。通过对本章的自学,我对宪法、知识产权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劳动法等相关法律的主要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提高了自身法律素养。
现代公共事业的发展是靠法制来保障和维护的。没有健全的法律制度,没有工作人员法治素质的提高,就不可能维护正常的工作秩序,推进公共事业的发展和提高公共服务的水平。作为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在公共事业管理和服务过程中,不仅要掌握宪法的基本内容,还需 要学习和掌握与本职工作相关的专门法。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法律素质,在思想深处牢固树立并在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中切实践行“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这一荣辱观。要按章办事,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
通过对《事业单位的理论与实务》一书的自学,我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所必须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心理调适能力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应该操守的职业道德有了相应的认识。
学习能力是学习的总理、质量、流量和增量的综合效益。快速形成学习能力是提升素质的根本 所在。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创造能力、思考能力。因而主要的学习方式应该是解决问题的学习,即运用概念和规则来解决实际问题。在创建学习型社会中,增强学习能力不仅是每一个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一项紧迫任务,也是每一个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重要责任。当今社会知识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这就必然要求我们挤出时间充实自己,继续接受教育,勤奋刻苦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我们既要向书本学习,又要向他人学习,向社会学习,只有通过持续不断的学习才能实现自我的价值,才能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创新是人人具有的一种潜质,这种潜质的发挥和变为现实的具体行动,既不是凭空而来,也不是守株待兔的结果,而是需要有意思地培养自身的创新精神,开发创新能力。
人是社会的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单独存在。人处于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同其他人之间必定存在沟通协调的关系。随着社会分工日趋细化和复杂化,社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心理调适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目前从事的工作是新农保保费收缴及基础养老金发放工作,是一项服务性工作,服务的对象普遍是文化水平偏低的群体,我们工作的方式方法更应该细致,不能带有急躁情绪,耐心与参保对象沟通,才能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
心理调适能力是时代发展的新要求。随之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人类心理负荷与日俱增。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这是因为在人的社会实践中,每个人都有雄心壮志,但是很难事事如愿,总是有成功或失败的时候。古往今来,人类成功的事业,无不遭遇各种逆境,经历各种挫折或失败。所以,不管是谁,如果他想获得成功,关键在于不惧怕挫折和失败,并在挫折和失败中培养自己的心理调适能力。这既是个人事业成功的要求,也是时代发展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提出的要求。
以上内容就是我在阅读了《事业单位的理论与实务》一书后的点点体会,虽然对本书的主要内容认识还很浅,了解还不透彻,但我相信,通过此次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初聘培训后,我一定会掌握好本书的主要内容,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各方面素质,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第三篇:事业单位理论与务实学习心得
《事业单位的理论与实务》自学心得体会
——施丽琼
我是一名2013年新进的教师,通过2014年5月—7月在云南人才培训网自学《事业单位的理论与实务》后发现本书主要介绍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事业单位概述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概要;二是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应该具备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法律素质;三是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必须具备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服务能力、写作能力、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等基本工作技能和应当具备的职业道德;四是云南省的省情及人事政策法规。学习和掌握好本书的基本内容,有助于新聘用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提高个人的思想政治素质、法律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增强工作技能,为社会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在学习过程中我深切的感受到对于刚刚进入事业单位的新人员来说,我们现在有太多的东西还需要加紧学习,不仅仅是工作业务、岗位职责,还有文化素养需要提升,为人处事的方式方法需要慢慢改进。与此同时,我还认识到书本学习和实际工作是两码事情,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正如本书提到的信息可以共用,其中列举到英国作家萧伯纳所说的一句话:“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两人交换之后,每人仍然只有一个苹果;而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两人交换后,每人都有了两种思想”。学习能力是学习的总量、质量、流量和增量的综合效应。快速形成学习能力是提升素质的根本所在。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创造能力、思考能力,因而主要的学习方式应该是解决问题的学习,即运用概念和规则来解决实际问题。在创建学习型的社会中,增强学习能力不仅是每一个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一项紧迫任务,也是每一个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重要责任。当今社会
知识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这就必然要求我们挤出时间充实自己,继续接受教育,勤奋刻苦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我们既要向书本学习,又要向他人学习,向社会学习。人是社会的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单独存在。人处于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同其他人之间必定存在沟通协调的关系。随着社会分工日趋细化和复杂化,社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心理调适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当今现代公共事业的发展是靠法制来保障和维护的。没有健全的法律制度,没有工作人员法治素质的提高,就不可能维护正常的工作秩序,推进公共事业的发展和提高公共服务的水平。因此作为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在公共事业管理和服务过程中,不仅要掌握宪法的基本内容,还需要学习和掌握与本职工作相关的专门法。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法律素质,在思想深处牢固树立并在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中切实践行“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这一荣辱观。要按章办事,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法律素质是具体的、长期的、自觉的,要落实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要持之以恒,贯穿始终,要转化为自身的实际行动,提高自身法律素养,知法明纪,率先垂范。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应该营造一个学法懂法、增强法律意识的良好氛围,营造一个守法用法、严格依法办事的良好氛围,营造一个维护法律尊严、弘扬法治精神的良好氛围。本书除了涉及宪法的基本内容之外,还针对事业单位的工作性质,选择了知识产权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劳动法,这些都是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学法的主要内容。我作为事业单位职工队伍中的新一员,还需要关注当今世界每天日异月新的变化局势,与时俱进,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加强自身职业修养。每天工作之余我坚持读书看报,上网查看当天的实事政治,认真参加单位上组织的各项活动,学习优秀工作人员的先进事迹,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根据自己的认识立足岗位,深入群众,虚心调查了解情况,努力完成上级安排的各项任务。日常工作中注意总结实践经验,使自己的本职工作能够得心应手,思想理论素养和业务技能都能得到进一步提高。由于事业单位现行设置模式、管理方式、用人机制和分
配机制主要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逐步完善,事业单位在管理体制和运行体制上的矛盾越来越多地暴露出来。主要表现在:政事职责不清,布局结构不合理,社会化程度较低,用人、分配等机制不灵活,自身发展能力不强,直接影响了事业单位自身健康持续的发展,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越来越不相适应。实践证明,事业单位发展的动力在改革,活力在改革,根本出路在改革。国家改革能够改的是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运行体制,事业单位的人员素质、团队战斗力、服务水平还需要我们构成事业单位的每一份子共同努力提高,这样才能适应社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益服务需求。
以上内容就是我在阅读了《事业单位的理论与实务》一书后的点点体会,虽然对本书的主要内容认识还很浅,了解还不透彻,但我相信,通过此次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初聘培训后,我一定会掌握好本书的主要内容,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各方面素质,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第四篇:事业单位的理论与务实心得
《事业单位的理论与务实》心得体会 阅读了《事业单位的理论与实务》,我深刻了解到我们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时常自律自省,恪尽职守。正式进入新的单位工作以后,我发现新单位的领导都对我很照顾,尤其是我的直属领导,在工作上和生活上都教会了我很多东西,让我受益匪浅。在工作中,我发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要从多方面不断完善自己。接下来,我还将参加事业单位的培训。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必须重视自己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心理调适能力、服务能力、写作能力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学习能力是学习的总量、质量、流量和增量的综合效应。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人人具有的一种潜质。《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抛开旧的,创造新的。现代社会分工细化,竞争激烈,只有借助众人的力量,才能最大限度的实现自己的价值,创造辉煌的人生。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有较好的沟通协调能力来实现我们的团队精神目的。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这是因为在人的社会实践中,每个人都有雄心壮志,但是很难事事如愿,总是有成功或失败的时候。古往今来,人类成功的事业,无不遭遇各种逆境,经历各种挫折和失败。所以不管是谁,如果想获得事业的成功,关键在于不惧怕挫折和失败,并在失败和挫折中培养自己的心理调适能力。这既是个人事业成功的要求,也是时代发展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提出的要求。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必须要有较高的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人人都说学校就是一个小社会,随时会发生各种各样的突发性事件,所以我们必须要有较高的准备和应对能力。
看书期间,我的心灵一次又一次被震撼。我是单位的员工、也是一名人民教师、更是共和国的公民。我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位臵有着不同的责任和义务,我不再只属于我自己,而是属于全社会的,一旦我没履行这些责任和义务我将不再是我。
所以说我是社会的我,一个人只有把每一个属于自己的角色都做得出色,才能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存在。而如何去做好每一个角色,这不是件简单容易的事情,我还年轻,无论在为人还是做事很多东西都还很欠缺。但我明白一个道理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只要我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和积极的态度,一切的问题都会得到解决,俗话说的好“办法总比困难多”。
当今社会人们普遍感到一种浮躁,在这种环境下要时时保持一个积极良好的心态对于我来说是至关重要也是有一定困难的,所以要想达到这样的目的就要先认识人的本性特征。
心理家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本我按照快乐原则行事,急切地寻找发泄口,一味追求满足。本我中的一切,永远都是无意识的;自我处于本我和超我之间,代表理性和机智,具有防卫和中介职能,它按照现实原则来行事,充当仲裁者,监督本我的动静,给予适当满足。自我的心理能量大部分消耗在对本
我的控制和压制上。任何能成为意识的东西都在自我之中,但在自我中也许还有仍处于无意识状态的东西; 超我代表良心、社会准则和自我理想,是人格的高层领导,它按照至善原则行事,指导自我,限制本我,就像一位严厉正经的大家长。
一是统一思想,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不断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使自己在思想上、行动上和党组织保持高度一致。学习新知识,新技能,迅速适应现在的新岗位,摆正自己的位臵,虚心向每一位前辈学习,加强理论知识学习,切实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和水平,增强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是求真务实,扎实工作。在自已的工作岗位上严格要求自己,坚持原则,秉公办事,开拓进取。在公文写作方面,做到平时注意积累,多看一些与业务有关的文章和前辈写的文章,并虚心向其他同事学习,拓宽自己的写作思路,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帮助领导完成档案收集整理工作。
三是工作中的不足。由于是刚进单位,对业务方面的知识掌握的还不熟,还需要进一步了解。要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要记住领导交代的每一件事,平时做事要细心,不能确定的事要问领导,重要的文件一定要检查清楚,不能犯小错误,同时还要注意情商的提高。
所以只有当三个“我”和睦相处,保持平衡,人才会健康发展;对于本我和自我的关系,可以打这样的比喻:本我是马,自我是马车夫。
马是驱动力,马车夫给马指方向。自我要驾御本我,但马可能不听话,二者就会僵持不下,直到一方屈服。自我又像一个受气包,处在“三个暴君”的夹缝里:外部世界、超我和本我,努力调节三者之间相互冲突的要求,所以说自我是永远的矛盾产物。
所以在不同的情况下就会产生不同的自我,要有良好的心态首先要有良好的自我,什么才是良好的自我呢?普遍认为自我分三类:父母自我、成人自我、儿童自我。其中父母自我儿和儿童自我都当自我无法驾驭本我时才会体现出来的一种非良好的心态。如何才能时刻保证自己时刻都处在成人自我的范畴里,这对一个人的成功是很关键的。
要有一个良好的成人自我,首先要有远大的理想和切实可行的计划,一个没有远大理想的人就像一只没有翅膀的鸟,他是不会快乐的,而一个只有理想为没有计划的人,就像那木棚里的鸡,只能看着天空途胜悲伤;其次要有一颗淡然的心,非淡薄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要能将滚滚红尘看淡如清水,一颗心才能无坚不摧;然后我认为是有一颗宽容的心,非宽大无以兼覆,非慈厚无以怀众,遇事不叫斤斤计较、将心比心、换位思考,这样才能收到他人的认可和尊敬。最后也是很关键的一点是要有一个敢于承担责任的心,一颗不为困难迎难而上的心,只有心中无涯、心中无惧才能做到勇往直前,积极进取。
此书填补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培训专用教材的空白,指导性、实用性和简明性是这本书的三个大原则。学习《事业单位的理论与实务》
这本书,能使我们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法律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增强工作技能,对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大有好处。
第五篇:读《事业单位理论与务实》心得体会
《事业单位理论与实践》自学心得体会
通过对《事业单位的理论与实践》的学习,让我清楚的认识了事业单位的性质、作用。并了解到事业单位是我国特有的产物。具体来说,《事业单位的理论与实践》作为一本云南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培训专用教材,对事业单位性质、作用、发展趋势进行了概述,根据事业单位的特点结合省情及人事政策法规又对事业单位人事制度,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应具备的思想政治、法律素质,工作中必须具备的能力以及应当具备的职业道德一一展开了论述。事业单位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法人组织,门类齐全,种类繁多,分布在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集中了我国大部分专业技术人才,为国家政治 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提供具体服务,肩负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的双重责任,对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起着至关重要、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事业单位是我国整个组织机构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一支重要力量。
同时,在学习了《事业单位的理论与实践》这本书之后,我深切的感受到对于刚刚进入事业单位的新人员来说,我们现在有太多的东西还需要加紧学习,不仅仅是工作业务、岗位职责,还有文化素养需要提升,为人处事的方式方法需要慢慢改进。与此同时,我还认识到书本学习和实际工作是两码事情,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正如本书提到的信息可以共用,其中列举到英国作家萧伯纳所说的一句话:“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两人交换之后,每人仍然只有一个苹果;而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两人交换后,每人都有了两种思想”。学习能力是学习的总量、质量、流量和增量的综合效应。快速形成学习能力是提升素质的根本所在。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创造能力、思考能力,因而主要的学习方式应该是解决问题的学习,即运用概念和规则来解决实际问题。在创建学习型的社会中,增强学习能力不仅是每一个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一项紧迫任务,也是每一个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重要责任。当今社会知识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这就必然要求我们挤出时间充实自己,继续接受教育,勤奋刻苦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我们既要向书本学习,又要向他人学习,向社会学习。人是社会的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单独存在。人处于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同其他人之间必定存在沟通协调的关系。随着社会分工日趋细化和复杂化,社会竞 争压力越来越大,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心理调适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为事业单位职工队伍中的新一员,我需要关注当今世界每天日异月新的变化局势,与时俱进,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加强自身职业修养。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更需要进一步了解教师职业的神圣,使命的崇高,责任的重大。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于孩子们的成长和成才的作用举足轻重。古人对教师的职责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这其实只指出老师“教书育人”的职责中的教书的一面,而我们日常挂在口头上的“为人师表”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人格上的要求。作为培养未来人才的教师,其师道水准的高下,愈来愈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温家宝总理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关爱学生就是我们的道德底线,尽心尽责就是我们的基本态度,做“三满意”教师就是我们的终身追求。在此,我们还要要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作风。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迅猛发展的高新技术革命等带来的严峻挑战,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和大好机遇,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和把握。当前我们正处国际国内各种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并存的情况下,更应该发扬求真务实抓落实的精神,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新业绩。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对本阶段学习的心得体会。
一、教师要具有无限的爱生之心。
没有水就不成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把实际行动落实到“教书育人”这一历史使命上去,只有在自己的岗位上把本职工作做好,才能为培养更多的有素养的人才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干一行,爱一行”。严格要求学生是教师道德威信形成的根本保证,教师只有以良好的感情,崇高的道德去关爱学生,才会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力量,受到学生的尊敬与爱戴。如果教学中忽略了这种情感的关爱,就等于抽掉了教学的灵魂。教师在授课中的情感以及伴随而发的语言,不仅能激活学生听课的情绪,而且能增强说理性,可以收到感人至深的效果。只有用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去打动学生,感染学生。学生才会在情感上与教师产生共鸣,才会“亲其师,信其道”。
二、对待学生要温和、微笑、多赞扬。
微笑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热忱、关心和爱护,是“爱”的一种表现。实践也 证明,教师的微笑,能取得多方面的教育效应,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说,凡是教师寄予希望的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爱护和鼓励,他们就常常以积极的态度对待老师,对待学习和对待自己,但如果被教师冷淡或厌恶的学生,则势必走向反面。
三、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与学生心与心的交流。
情通才能理达,情不通则理不达。如果教师不讲情,就会把课讲得干干巴巴,枯燥无味,影响教学效果。一位心理学家说,青少年的心灵像一架多弦琴,其中有一根弦是和音,只要找到它弹一下,就会使其它弦一起振动,发生共鸣,协奏起来产生美妙的音乐。如果教师能用真情拨动这根弦,使它在学生心中产生共鸣,教学就会收到更好的效果,因此教师在教育学生时要讲实话、真话、要理论联系实际,这样学生就会感到亲切,不知不觉地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从而受到生动深刻的思想教育。未来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这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
四、更新育人观念,引导学生把做人放在首位。
只有学生的文明习惯形成了,精神面貌改变了,学习的积极性也就调动起来了,做人的问题解决好了,学生自然会有求知的渴望和内驱力。更新教育方法,让人人获得成功。面对班级里的学困生,老师要关心和爱护,要当作一种教育资源来加以开发和利用,从改进教学形式和方法入手,实行分层教学,分层达标,使每个学生都找到自己的位置,从而获得成功的满足,取得不断进取的力量。
加强自身学习、自我修养。这一学年来,我们不怕吃苦,不懈努力,争做模范,起好带头作用,发扬了奉献精神。“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努力践行诚信教育,终身学习的要求,相信教育的明天会更好!
五、求真务实地对待师德教育这一活动。
我校师德教育的形式多样、讲究实效。通过问题研,撰写体会,总结反思等多种形式进行学习。并采用个人学习与集中学习相结合,分段讨论交流与全校交流相结合,自学与辅导相结合等,从而保证了学习质量。在学习教育活动中,我校还组织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走访学生家庭,进一步了解学生学习、生活等情况,加强学校和社会的沟通和联系,及时地把学校的办学特色、招生、收费等基本情况向学生家长作一全面介绍说明。
六、求真务实地对待每一名学生。
在学校,大多教师转变了观念,树立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谋发展,求真务实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老师们不再向以前那样只重视尖子生,只重视文化课,而是本着“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各个方面,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办学宗旨,提高每个学生的素质,不放弃一个学生。我们在不放松文化课教学的基础上,对美术、体育、音乐有一定特长的学生进行重点培养,实现因材施教,让所有的学生都能看到希望,对未来充满信心,实现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学生,培养特长育人才。
作为年轻教师的我们,富有激情的年轻一代,要求真务实的对待自己,严格要求自己,在工作上要学着自己给自己施加压力,生活上相互给予温暖,帮助其他教师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想方设法让自己成长,让自己在成长过程中,尝到成功的喜悦。除此以外,我们还要充分尊重每一位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来。力争让教书是教师自己的职业的同时,也能让教书成为教师自己的事业,更进一步让教书成为教师自己的爱好。职业让我们不得不苦干,事业让我们勇于去苦干,而爱好才会让我们乐于去苦干。
和谐校园还包括和谐的师生关系。爱学生是这层关系的关键。我们尊重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学生也就会爱学校,爱班级,爱老师,他才会继续学下去。和谐校园里,自有正气在。大家都力争上游,还有什么办不好的事呢?
作为刚刚到来的新老师,在教学工作中,和其他有经验的老教师比起来,不管是在教育教学理论上还是在教学实践经验上,我们还是有很大差距的。所以,在新的学期里,我将更加努力,争取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为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坚持不懈地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