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

时间:2019-05-12 06:22: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篇: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

生活与哲学 唯物论:

1.与自然和谐相处。

2.【】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所以我们既要承认绝对运动,又要承认相对静止。

3.【(1)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所以我们要尊重规律,尊重规律事半功倍,违背规律受到惩罚。(2)人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成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4.【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1)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前提。(2)尊重客观规律,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3)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1)【坚持一切才能更实际出发,是主观与客观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反对主观主义。

(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所以我们要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意识,反对错误意识。(小考点: ①意识能够让人能动的认识世界,意识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②意识对于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丧失斗志。)辩证唯物认识论

6.【(1)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所以我们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做到理论和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和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和科学理论将把实践引入歧途。所以我们要重视科学理论,形成正确认识。

7.【】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有它使用的条件与范围,有它特定的发展过程,真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没有终结的真理。所以我们应在实践的基础上,认识与发现真理,检验与发展真理。

8.【圈是的循环运动,而是波浪式的前进或是螺旋式的上升。要求我们在实践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检验和发展真理。唯物辩证法: 联系

9.联系具有普遍性,事物之间有联系,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有联系,整个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所以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又要看到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

10.【,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所以①从事物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②人在联系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11.【】联系具有多样性,世上事物千差万别,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所以应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1

条件为转移。

12.【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所以我们应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

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13.【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所以必须重

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14.【方法,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注重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系统内部结

构的优化趋向,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一条小知识点:当部分以合理顺

序排列时,整体的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所以要注重内部的结构优化趋向>发展:

15.【】事物是普遍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

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所以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静止的观点看问

题,树立创新意识。

16.【事物发展的趋势】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是前进性和

曲折性的统一。所以对待新事物既要有信心,又要走曲折的路。

17.【】事物发展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

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所以①我们要注重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②我们要抓住时机,促进质的飞跃。﹤两条小知识点:

①构成事物的成分在排列顺序发生变化,也会引起质变。所以要注重事物内部的结构优化,实现质变;②当我们要保持事物性质时,要把量变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坚持适度原则。﹥ 矛盾:

18.【们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②我们要承认矛

盾,分析矛盾,用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方法解决矛盾。

19.【 矛盾据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0.【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相互联

结,相互转化。所以我们要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坚持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两条小知识点:①矛盾既对立又统一,二者不可分割。所以应在对立

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②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所以要创

造条件,向有利条件转化,趋利避害。﹥

21.【 ①在复杂事物中,主要矛盾居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所以我们应集中力量,抓住主矛,解决主要矛盾。②在复杂事物

中,次要矛盾对主要矛盾有影响,主次矛盾可以相互转化。所以在集中力量解决

主要矛盾时,不忽视次要矛盾,学会统筹兼顾。

22.【】 ①再简单事物中,矛盾的主要方面居于

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所以在认识事

物时,学会抓主流。②在简单事物中,矛盾的次要方面对矛盾的主要方面有影

响,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所以我们在抓主流时,不忽视支流。

23.【】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

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创新:

24.【辩证的否定观】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是发展的环节,是联系的环节,其实质是“扬弃”。所以我们应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我们既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又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25.【革命的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革命的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既有肯定的理解,又有否定的理解,它不崇拜任何东西。所以我们应树立创新意识,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创新的作用: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历史唯物主义:

26.【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②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推动社会存在的发展,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所以我们应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

27.【】⑴ 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②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反之则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所以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状况。⑵ 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②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时,它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反之,则会对经济基础的发展起阻碍作用。所以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解决:改革的性质: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目的是是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作用: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28.【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所以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的人民的根本利益;也要坚持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

29.【】人既是价值的创造着,又是价值的享受着,人生在于贡献和索取,对一个人价值的评价主要看他的贡献,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所以要努力实现人生价值,为社会作贡献(怎样实现人生价值:⑴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⑵在个人与社会统一中实现价值;⑶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②努力发挥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③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价值观的指引)。30

【价值观】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指导作用,可以影响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对人生道路选择具有重要导向作用。所以我们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第二篇:《哲学生活》知识点总结(二)

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点

1、发展的普遍性: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2、发展的实质(什么是发展):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3、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前途光明,道路曲折。)

(1)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因为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2)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因为新事物战胜旧事物必然经历一个漫长和曲折的过程。

(3)方法论: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鼓励、支持、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又要准备走曲折的路,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和考验。

4、量变和质变的辨证关系(原理)

(1)量变和质变的含义。

(2)量变和质变的辨证关系:◇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2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3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返,不断前进。

方法论:○1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2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3反对两个极端:急于求成和优柔寡断。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观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1)矛盾既对立统一的关系

(2)矛盾的同一性:相互依赖;相互贯通、渗透,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3)矛盾的斗争性:相互排斥、对立

(4)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对立是同一的前提,没有对立,矛盾双方就不能依存和贯通;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同一体的存在。

2、矛盾的普遍性原理: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方法论:坚持一分为二的分析方法,两点论、两分法;

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都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3、矛盾的特殊性原理: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矛盾的特殊性的表现:○

1、○

2、○3。

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地位: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重要性:◇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问题的关键。

4、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辨证关系原理:

(1)二者相互联结。普遍性离不开特殊性;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2)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5、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辨证关系原理:

(1)区别: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矛盾,其中必有一种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这就是主要矛盾。其他矛盾处于被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这就是次要矛盾。

(2)联系: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3)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同时,又要统筹兼顾,处理好次要矛盾。

6、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辨证关系原理:

(1)区别:一个矛盾有两个方面,其力量是不平衡的。其中,必有一方处于支配地位、起

着主导作用,这就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另一方处于被支配地位,是矛盾的次要方面。

(2)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3)联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4)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

7、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论。

(1)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哲学依据: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辨证关系原理;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辨证关系原理。

(2)两点论和重点论的联系:两点之中有重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

(3)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反对一点论和均衡论。

8、什么是矛盾分析的方法?

矛盾分析的方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主要是:

(1)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两点论、两分法。(2)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善于把握重点和主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第十课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1、辨证否定观与创新意识:

(1)什么是辨证的否定?

1辨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2辨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3辨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之中,它总是汲取、保留、改造旧事物中的积极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4辨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辨证的否定,既不是肯定一切,也不是否定一切;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保留又克服;克服的是旧事物中的过时、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的积极、合理的因素。)

(2)、辨证否定观的要求(方法论):

○1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惟书、不惟上,只惟实。(即要求我们,不仅要尊重书本、尊重权威;更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这是我们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关键。)

○2要求我们,要有革命批判的精神。(既不能肯定一切,也不能否定一切。)

2、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是密切相连的。

(1)要创新,就必须有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2)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必然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即要求我们,关注变化发展的实际,敢于突破成规陈说;注重研究新情况,提出新问题,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3)辩证法的本质,是批判的、革命的、创新的。

3、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因为:

(1)创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原因:创新更新了人们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开辟出更广阔的劳动对象,进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例如:技术创新。)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例如: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创新推动人类思维方式和文化的发展。

(2)创新推动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原因: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使得人类的认识对象和范围日趋广阔使得人类思维的性质和水平不断更新和发展。

(3)创新推动文化的发展。(了解“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内涵,P80)

(4)结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

永葆生机的源泉。

第11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历史唯物主义)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2)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落后的社会意识阻碍社会的发展;先进的社会意识促进社会的发展。

(3)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2)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3、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2)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4、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2)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3)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强大动力。结论(图示):

人类 实践(解决)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

5、群众史观: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表现:(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方法论: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ⅰ 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相信群众,服务群众,对人民负责,向人民学习。

ⅱ 群众观点的要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ⅲ 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ⅳ群众路线的地位:它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ⅴ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重要性:

它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成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第12课 实现人生的价值

1、什么是人的价值? 人的价值有两个方面:

1)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人的价值就在于为社会创造价值)2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2、如何评价一个人的价值?

(1)评价一个人的价值,主要看他的贡献。(2)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3)在今天,就是看他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了什么。

3、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反作用,对人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表现如下:

(1)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导向作用。(正确的价值观,会使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取得成功;错误的价值观,会使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遭到失败)。

(2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导向作用。寻找正确的价值观,就是寻找人生的真谛

4、如何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1)必须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2)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5、如何正确处理个人、他人、社会三者利益的关系?

(1)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要紧、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

(2)利益发生冲突时,怎么办?

当个人利益和人民利益发生冲突时,要自觉站在人民的立场上进行选择;当个人利益和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要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利益,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当选择。

(3)利益没有冲突时,怎么办?

把个人他人社会三者利益的统一,作为自己选择的标准,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

6、如何创造和实现人生的价值?

(1)根本途径:劳动和奉献。(要求: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2)客观条件: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即人的价值,只能在社会中实现。(要求: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3)主观条件:(要求: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实现人生的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7、个人与社会的统一(原理)

(1)社会发展是个人发展的基础。(个人离不开社会)

(2)社会发展也离不开个人发展。(社会离不开个人)

(3)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

(4)、方法论: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的价值。

第三篇:生活与哲学 必修4知识点总结

必修4生活与哲学

1.1了解哲学是世界观的学说

1、哲学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学习哲学的意义: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与实践,正确对待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正确对待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正确对待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3、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4、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5、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6、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2.1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

7、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意识)与存在(物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①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唯物主义;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义。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①承认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的是可知论;②否认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的是不可知论。

8、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

(1)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2)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3)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历史形态: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4)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①主观唯心主义;②客观唯心主义。

(5)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是:①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②辩证法和形而上学。(②从属于①)

3.1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9、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基础:①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②自然科学基础(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③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10、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②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③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实践性)。

1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1)毛泽东思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贯穿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2)邓小平理论:①社会主义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②“三个有利于”(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①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②本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4)科学发展观:①第一要义是发展;②核心是以人为本;③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④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4.1理解世界的物质性

12、物质的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13、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①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②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4.2理解运动是有规律的14、哲学上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的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15、物质和运动的关系:①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和主体。(注意两种错误的倾向:①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②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

16、辩证唯物主义所讲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①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②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17、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暂时的、有条件的。

18、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19、规律的特征:①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②规律是普遍的。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客观规律,不能违背规律。

20、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关系:①规律是客观的,要求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和前提;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规律、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5.1理解意识的作用

21、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22、意识的能动作用: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23、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①物质决定意识;②意识能够认识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正确的意识对物质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物质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24、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含义: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2)哲学依据: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3)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①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②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6.1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25、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26、实践的特点:①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②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③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27、实践的基本形式:①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这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②变革社会的实践。③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

28、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2)认识反作用于实践:①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的发展;②错误的认识阻碍实践的发展。

29、影响认识形成的因素:①立场、观点和方法的不同;②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

6.2了解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30、真理:人的认识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认识就是真理。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31、真理的特点:①真理是有条件的;②真理是具体的。

32、认识的特点:①认识具有反复性②认识具有无限性。③认识具有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7.1理解世界是普遍联系的33、联系的含义: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34、联系的特点:①联系具有普遍性(有条件的);②联系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③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35、联系是客观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7.2理解事物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36、整体与部分的统一:(1)区别:①内涵不同: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②地位、作用和功能不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部分处于被支配地位,服从和服务于整体。(2)联系:①二者不可分割。②相互影响:A、整体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B、部分制约整体,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会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

作用。(3)方法论:①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②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37、系统优化的方法:(1)含义:系统就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2)基本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3)系统优化方法:①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使各个部分以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实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②把各个部分、要素联系起来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

8.1理解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38、发展的普遍性:①自然界是发展的;②人类社会是发展的;③人的认识是发展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39、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40、发展的趋势: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1)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①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前途;②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无可比拟的优越性;③在社会历史领域中,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了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要求,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2)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①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②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有一个过程;③旧事物总要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3)方法论:要求我们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幼芽,促使其成长壮大,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和考验。

41、发展的状态: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1)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是指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2)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①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③事物的发展就是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3)方法论:①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积极做好量的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②在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原有的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9.1理解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42、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43、矛盾的统一属性就是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①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②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44、矛盾的对立属性就是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45、矛盾的普遍性:①含义: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②方法论: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观点)看问题。

46、矛盾特殊性:①含义: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②三种情形:A、不同事物有不同矛盾;B、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矛盾;C、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③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

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47、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1)相互联结:①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也就没有普遍性;②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48、重要性: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9.2学会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49、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①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②次要矛盾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③主、次矛盾的关系: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④方法论:A、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B、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

50、在某一个矛盾中:①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②矛盾的次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③矛盾主次方面的关系:相互排斥、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④方法论:分清主流和支流,不能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

51、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①两点论: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②重点论: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③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10.1了解辩证的否定观,树立创新意识

52、辩证的否定观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53、辩证的否定观是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

54、辩证否定观的实质是:“扬弃”。

55、方法论:①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②既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又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56、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①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技创新);②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③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11.1理解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57、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最主要、最根本的内容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

58、关系:(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①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②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2)社会意识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①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②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59、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60、贯穿人类社会的普遍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11.2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61、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历史的创造者:①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62、党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63、群众观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们群众学习。

64、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65、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意义:①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②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12.1理解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认同正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基本要求 66、价值观:是指人们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67、导向作用:驱动、制约、导向。①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②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68、正确价值观的标准:①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②是否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69、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①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价值);②社会对个人的承认与满足(自我价值)。(简称贡献和索取)。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12.2理解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70、价值的创造:①在劳动中创造价值;②在奉献中创造价值。71、实现价值:(1)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①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②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2)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主观条件):①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②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③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确价值观的引导。

第四篇:生活与哲学总结

《生活与哲学》哲学原理及其方法论总结

一、辩证唯物论(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五课 把我思维的奥秘)

1.自然界客观性原理及方法论:唯物论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成分。这要求我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利用自然。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2.意识能动作用原理及方法论:辩证唯物论认为: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这要求我们要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3.物质决定作用原理及方法论:辩证唯物论认为: 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这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实事求是,反对主观主义、经验主义

4.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要求我们既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又要重视意识的反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5.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辩证唯物论认为: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即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要求我们既承认规律的客观性,按规律办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6.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的关系原理:辩证唯物论认为:尊重客观规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要求我们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7、如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实事求是。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①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③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 ④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⑤从整体的、全面的、变化发展的实际出发 ⑥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原理及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认

识论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这要求我们注重实践,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2、实践的特征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有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我们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3.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正确指导作用。这要求我们注重实践,又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4.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及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这要求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5.真理的客观性原理(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人们对同一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只能有一个真理。真理与谬误的界线不容混淆。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这要求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6.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原理及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如果超出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和过程,真理就会变成谬误。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这要求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三、唯物辩证法(第七、八、九、十课)(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1)联系观(辩证法的基本观点之

一、总特征之一)(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1.联系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唯物辩证法认为: 联系具有普遍性。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这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具体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

2.联系客观性原理及方法论: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具有客观性,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要求我们 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反对主观臆造的联系。

3.联系的多样性原理及方法论:唯物辩证法认为: 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求我们

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4.整体和部分原理及方法论: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整体具有部分所没有的功能。这要求我们要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唯物辩证法认为:部分制约整体,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甚至会对整体的发展起决定作用。当各部分以合理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就会大于部分之和。当部分以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就会损害整体功能的发挥。我们要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5.系统与要素的关系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系统具有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性。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2)发展观(辩证法的基本观点之一、总特征之一)(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1.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及方法论:唯物辩证法认为: 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这要求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发展的实质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这要求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树立创新意识。

3、事物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原理及方法论:(发展的途径)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要求我们既要看到光明的前途,对未来充满信心。至此新事物成长壮大,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敢于接受挫折和考验。

4、量变和质变相互关系原理及方法论:(发展的状态)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这样循环往复,不断前进。这就要求我们 ① 要重视量的积累,为质变创造条件。②在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③坚持适度原则,控制量变的限度

5、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原理及方法论:唯物辩证法认为: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固有属性。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要求我们在物质运动中把握事物。

6、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之中,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要求我们认识事物既要看到绝对运动,又要承认相对静止。

(3)矛盾的观点(根本观点实质与核心)(第九课 唯

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原理及方法论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具有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贯通,在一定的条件相互转化。矛盾具有斗争性,矛盾双方既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这就要求我们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2.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同一性与斗争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3.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具有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始终。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这要求我们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4、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及方法论: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都各有其特点,矛盾具有特殊性,这要求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5.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相互联结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二者在不同的场合还可以相互转化。要求我们学会科学的工作方法:坚持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抓好典型;掌握从特殊到一般到特殊的科学的认识秩序。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国情结合起来。

6.主次矛盾相互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办事情”专用】唯物辩证法认为: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主、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学会统筹兼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关键词:重点、中心、关键、核心、中心环节、第一要务、重中之重、首位、突出地位)

7.矛盾主次方面相互关系原理及方法论【“看问题”,“判定性质”专用】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排斥、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要求我们看问题是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关键词:主流、方向、大局、性质、主体、实质、优劣、利弊、好坏、分析形势)

8.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关系原理)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关系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两点论和重点论是统一的,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论,重点论是看到两点中的重点。坚持两点论,就是认识复杂事物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认识一个矛盾是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

1、方面。坚持重点论,就是认识复杂事物时要这种住主要矛盾,认识一个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主流。反对一点论和均衡论。

(4)辩证的否定观和创新意识(第十课 创新意识和社会进步)

1、辩证的否定观原理及其方法论唯物辩证法认为: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是联系的环节。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2、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神的原理及其方法论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创新是对既有理论、实践的突破,要创新就要有批判和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3、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科学的本质是创新,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各个方面的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第五篇:哲学与生活易错知识点总结参考答案

哲学与生活知识点总结参考答案

1、哲学是以整个世界为研究对象,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

2、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离开具体科学,哲学就会“干涸”和“枯萎”。

3、只有真正的哲学才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4、哲学基本问题还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提供依据。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区分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5、该观点把哲学中的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庸俗化,其根本区别在于根本观点的不同。

6、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也是哲学的一个对子,另一个对子是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7、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哲学区别在于它的三个特征。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

辩证法的历史观的统一;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8、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9、意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世界,是客观的,意识的反映形式却是主观的。

10、物质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本题的观点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11、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此人们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消灭规律,但是人们可以发挥主观

能动性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造福人类。

1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人们可以认识利用规律,改造世界,造福人类。

13、物质决定意识,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不能说客观符合主观。

14、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大脑不等于人脑。

15、人脑对事物的反映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不仅能反映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不仅能反映当前对象,而且能追溯过去、推测未来。

16、意识能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的作用是间接地,不是直接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

17、客观规律性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但是主观能动性不能制约客观规律。

18、规律具有客观性,不能被创造和消灭,但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为人类造福。

19、认识的唯一来源是实践,要将认识的来源和获得认识的途径区别开来。20、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1、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的客观性说明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但是真理还具有条件性和具体性,所

以真理不是永恒的。

22、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但是单个人的认识是有限的。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

23、联系具有普遍性,但不是说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因为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24、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25、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当部分以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大于各部分功

能之和。

26、事物是运动变化的,但是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只有那些上升的前进的运动、变化才是发展。

27、量变只有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事物的质变。

28、事物的发展从量变到质变并不代表事物发展的终结,质变又会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

上开始新的量变。

29、哲学上的矛盾概念是对立统一,既有对立性又有统一性。因此要把哲学中的矛盾概念与现实生活中的矛盾

区别开来。

30、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31、含义不同、外延不同、方法论要求不同。主次矛盾的原理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

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矛盾主次方面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

32、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辩证否定观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把

辩证否定的实质与辩证否定的要求混为一谈是错误的。

33、社会发展总趋势是前进行的上升的,发展道路是曲折的。因此社会发展趋势是前进行与曲折性的统一。

34、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基本矛盾是生产

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35、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历史的创造者。

36、人民群众的主体是劳动群众,人民群众的范围广泛,人民群众是个历史范畴。

37、人生价值是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体。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38、价值观作为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反作用,正确的价值观指导人们实践,促进社会发展,错误的价值观

则阻碍社会发展。

39、人们对事物的客观状况及其本质属性、发展规律作出判断仅仅是事实判断,而价值判断需要在此基础上进

一步对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的程度作出判断。40、正确的价值判断要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

41、个人利益是指个人生活、工作和发展的物质文化需要。它与个人主义根本不同。个人主义是一种一切以个

人为中心,一切从个人出发,为了满足个人的需要、愿望而不惜损害他人利益的思想体系。我们应当尊重每个人的正当利益,反对个人主义。

42、人生价值实现既需要社会提供客观条件,又需要全面提升自身的素质,主要依靠自身的努力。

下载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哲学与人生 知识点总结

    哲学与人生 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 1. 客观实际: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永远在运动变化发展,按照本身特有的规律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

    高中政治哲学与生活三单元知识点总结(五篇材料)

    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原理: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方法论:联系的普遍性原理要求我......

    哲学与生活知识点(政治必修4)

    必修4的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前言 1.生活和实践的观点应该是哲学的重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2.哲学上讲的世界包括三部分,一是自然界,二是人类社会,三是人的意识......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点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1、哲学智慧的产生与起源:(1)哲学源于生活。①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②在一定意义......

    《生活与哲学》原理总结

    《生活与哲学》原理与方法论归纳整理 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4.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①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

    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总结

    高二政治 《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 生活智慧与哲学精神 1、哲学与我们的生活的关系 (1)哲学的智慧不是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凭空产生的,而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的活动中,......

    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与归纳整理(知识主干)

    《生活与哲学》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1、生活处处有哲学:①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②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③哲学总是自觉或不自觉的地影响......

    修改版: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汇总

    【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 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不是世界观,而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说。哲学有正确错误之分,哲学可能是科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