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十一五交通发展步伐为中部崛起当好先行

时间:2019-05-12 06:59: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加快十一五交通发展步伐为中部崛起当好先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加快十一五交通发展步伐为中部崛起当好先行》。

第一篇:加快十一五交通发展步伐为中部崛起当好先行

国家促进中部崛起,是我省加快发展的重要机遇。我省正处在我国中部地区的枢纽位置上,承东启西,接南进北,交通区位优势十分明显。作为交通主管部门,我们一定着眼全局,认清形势,准确把握交通发展在促进“中部崛起”中的定位,结合制定“十一五”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和建设重点,为加快我省“中部崛起”当好先行。

一、我省交通发展现状“九五”、“十五”以来,我们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把加快交通建设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群策群力,加大投入,埋头苦干,全省交通面貌发生了显著改观:一是公路总量大幅增长。到~年底,全省公路通车总里程达87875公里,其中二级以上公路为7091公里,高速公路1218公里,公路密度为41.5公里/百平方公里。除张家界、怀化和湘西自治州外,其他10个市已实现与省会长沙以高速公路连接。农村公路网络初步形成,通达深度逐步提高。全省公路通乡(镇)率为99.9%,通村率为87.7%。国道主干线与国省道及众多的县道、乡道相互交织,形成了以省会长沙为中心、向外辐射的外通相邻各省、内连各市(州)、县、乡,并与各种运输方式相衔接的公路运输体系。二是航道、港口、站场面貌明显改善。全省通航里程为11968公里,其中等级航道里程4215公里。以洞庭湖为中心,以湘江、沅水开发建设为重点,全省初步形成了干支直达的航运体系。在湘江二期工程的基础上滚动开发株洲航电枢纽,拓宽了“以电养航”的路子。至~年底,全省拥有汽车客货站场348个,其中客运站332个(一级客运站25个,二级客运站108个,三级以下客运199个),货运站16个。三是水陆运输业迅速发展。~年公路运输完成客运量99975万人,旅客周转量449.7亿人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10.6%和16.9%;完成货运量6.03亿吨、货物周转量513.5亿吨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17.9%和12.7%。水路运输完成客运量772万人,旅客周转量2.4亿人公里,同比下降2.6%和3.3%;完成货运量3986万吨,货物周转量162.2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0.7%和33.2%,已走出多年徘徊不前的低谷,开始恢复性增长。全省港口货物吞吐量4832万吨,集装箱吞吐量11.9万TEU,同比增长25.5%和77%。省际客运、旅游客运和农村客运蓬勃发展。在综合运输体系中,公路水路运输占客运总量的95%,货运总量的90%,承担了全社会客货运量的大头,有力地支持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为我省发挥中部地区综合优势,加速在全国区域经济板块中崛起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是,用科学发展观来审视发展现状,我省交通基础仍比较薄弱:

1、公路、航道技术等级总体水平偏低我省公路航道总里程在全国分别排名第五和第三,并不落后,但公路、航道的技术等级低,抗灾能力弱。到去年底,全省等级公路在公路总里程中所占比重仅为46.6%,等级航道所占比重也只有35.2%。因此,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同交通基础设施总量不足、质量不高的矛盾;交通建设能力的有限性同社会需求不断增长的矛盾,仍将是今后一个时期我省交通发展的主要矛盾。

2、站场布局不尽合理,滞后于公路建设部分城市汽车客运站远离市区,使旅客换乘次数和距离增加;部分老站设施设备陈旧、功能不全、管理落后,广大农村特别是偏远落后地区缺站少场问题比较突出。由于政府投入较少,融资渠道不畅,缺少相应优惠政策扶持等原因,站场建设滞后于公路建设。

3、一般国省道建设投入不足一方面,自1998年以来,高速公路作为公路建设的重中之重,抓住机遇乘势而上,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另一方面,由于党中央、xx对“三农”问题高度重视,农村公路建设投资在“十五”期也有了较大幅度增长,我省农村公路长期落后的面貌得到较大改变。但是作为高速公路与农村公路联系纽带、在公路网中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一般国道和省道的建设投资增长幅度相对较小,投资总量不足,制约了高速公路效益的发挥和整体公路网的协调发展。

4、交通建设资金与需求的矛盾依然十分突出我省“十五”期交通建设预计完成投资672.5亿元,前四年已完成527.5亿元,这是在贷款不断增加、面临的还贷压力逐年加重的情况下进行的,筹资压力相当大。交通建设资金与需求的突出矛盾依然是制约我省交通发展的主要因素。同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市县自筹资金往往难以到位,且超概现象比较突出,无形中加重了省投资压力,影响到项目进度。

二、加快“中部崛起”我省交通发展面临的形势交通运输是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先导性影响的基础行业,加快我省“中部崛起”,对交通运输在“十一五”乃至更长时期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1、继续推进“三化”进程,特别是加速推进工业化进程,是我省实现“中部崛起”的重要途径。随着“三化”进程尤其是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客货运输量将呈现大幅度增长,交通运输应继续扩大基础设施规模和能力,进一步调整优化结构,大力提高运输效益和效率。同时,“物流经济”、“跨国经济”等新型经济模式要求交通运输向高效和优质服务的方向发展。交通发展应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改善运输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提高信息化、智能化服务水平。

2、实施“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战略,要求我省加强与“泛珠三角”区域其他省市的交通运输发展协作,构建我省适应“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要求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加快实现交通运输一体化进程,进而推动“泛珠三角”区域优势互补、协调发展、互利共赢发展格局的形成。

3、我省“一点一线”、“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和“湘西地区开发”等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要求交通运输先行以适应区域经济的发展。加快“长株潭经济一体化”暨“一点一线”地区发展进程,要求建立沿“一点一线”地区便捷、对外畅通的现代化综合交通网络;而加快湘西地区的经济发展,则应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尽快消除交通运输对湘西地区发展的“瓶颈”制约,为湘西人民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创造坚实的基础条件。

4、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对交通运输在质量、时间和安全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有“安全、灵活、方便、快速、舒适”的现代化交通运输网络和服务体系与之相适应。交通发展必须全力提高运输服务水平。

5、走可持续发

展的道路,要求交通在加快发展的同时,注重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提高效率、保障安全,实现交通运输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

三、我省交通“十一五”发展思路和目标“十一五”期是我省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要从服务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入手,准确把握公路、水路交通的发展方向和总量,立足当前,谋求长远。

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我省公路水路交通提出的新要求,牢牢把握发展主题,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观;继续加强公路的基础地位,充分发挥水运的优势和作用,完善站场配套设施的建设;加快公路水路交通结构优化调整,促进现代化综合运输体系的协调发展;加快交通体制改革进程,强化交通行业管理,提高交通总体服务水平,推进我省交通运输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2、发展目标到2010年,我省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运输能力和总体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基本建立服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泛珠三角”区域合作要求的综合运输网络与运输市场体系,公路、水路运输紧张状况得到全面缓解,对国民经济的制约状况得到全面改善。

1、公路:至2010年,全部建成省境内三条国道主干线和一条西部开发省际公路通道,“五纵七横”高速公路网中的“三纵六横”初具雏形,加快国省道及重要经济干线公路建设,打通省际运输通道,积极实施农村公路通畅工程和通达工程。实现高速公路通达全省十四个市(州)政府所在地,二级以上公路连接全省各县(市、区),所有具备条件的乡镇通沥青(或水泥)路,所有具备条件的行政村通公路,70%的行政村通沥青(或水泥)路,国省道渡口全部改渡为桥。全省公路交通有效供给总量明显增加、结构明显改善、质量明显提高,公路技术等级全面提高,服务水平全面改善,基本形成东西连接、南北贯通的以高速公路为骨架的安全、高效运输网络系统。到2010年末,预计全省公路通车总里程达9500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000公里、一级700公里、二级9000公里、三级8000公里、四级40000公里、等外公路34300公里。等级公路所占比重由“十五”末的52.6%上升到63.9%,二级以上公路所占比重由9%上升到13.4%,公路面积密度达44.9公里/百平方公里。

2、水运:建设湘江、资水、沅水等水运主通道,加快港口结构调整步伐,建成全省集装箱、矿石、件杂、石油及液化气等专业化运输系统,适应水运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趋势。到2010年末,预计全省航道总里程达到11968公里,其中二级航道161公里、三级631公里、四级332公里、五级346公里、六级1524公里、七级1221公里、等外级7753公里;港口达到106个、泊位达到1645个。

3、汽车站:与我省高速公路发展相适应,充分发挥高速运输潜能,建立和完善高速运输服务网络,建设集仓储、停车、候车、服务于一体的物流中心。到2010年末,全省道路运输信息管理服务中心达到7个,县级以上一级客运站达到39个,二级客运站达到194个,农村客运等级站达到1000个。

四、加快我省交通发展的主要措施

1、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快发展步伐“九五”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省交通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但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要求相比,仍有相当差距。在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和“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中,我们将大视野、全方位地研究和编制公路水路交通发展蓝图,努力推进交通新的跨越式发展,使我省交通向高水平、全面、平衡发展转变。要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从我省交通发展实际出发,搞好“八个统筹”,即:统筹协调好加快发展与量力而行,主骨架建设与路网、农村公路建设,公路建设与航运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速度和建设质量,加快建设与加强管理养护,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输业同步发展,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环境保护,加快交通发展与加强职工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关系,实现交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2、拓宽融资渠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十一五”期我省交通建设投资规模大,估算总投资高达1072亿元,其中公路981亿元,水运58亿元,汽车站场33亿元。为确保“十一五”规划得以顺利实施,一是巩固交通规费和通行费征收专项治理成果,继续抓好交通规费和通行费的征收,提高融资能力;二是大力争取国家投资和国内外金融组织贷款;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民间资本,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缓解我省交通建设资金压力;四是盘活存量资产,变存量为增量,通过经营权转让等方式,筹集更多的建设资金;五是进一步发挥各级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办交通的积极性,狠抓市县配套资金的落实。在全省建立起“国家投资、地方筹资、社会融资、利用外资”和“贷款修路、收费还贷、滚动发展”的交通建设多渠道投融资机制。

3、逐步实现高速公路管理信息化、智能化在高速公路管理中最大限度地使人、车、路协调、融合,为用户提供可靠、安全、舒适、快捷的现代化运输环境。要充分利用现代数字信息处理手段,采用多功能复合监控、警戒、救助、显示、提醒等自动控制系统,逐步实现 “通信现代化、收费自动化、养护机械化、管理规范化”,提高高速公路运输效益。

4、降低工程造价,保护环境在公路建设中合理地选用技术指标,按照“安全、环保、舒适、和谐”的原则,实施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公路改建尽可能利用老路,达到有效控制工程造价、最大限度地保护自然环境的目的。

5、优化站场布局,实行站运分营充分考虑我省经济在产业结构、地区结构、城乡结构等方面的调整和变化,坚持“以人为本”,客运站的选址尽量减少换乘距离,方便旅客出行;加强物流中心建设,便于货物周转和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汽车站场全面实行站运分营和“一站一公司”,推行股份制运作,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6、实施科教兴交战略,增强科技创新能力随着我省交通建设不断向纵深推进,建设项目所处的自然条件越来越复杂,特别是山区高速公路建设所面临的技术难题,必须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我们要大力实施科教兴交战略,正确处理好科研和生产、科技开发与成果应用等关系。同时,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交通人才队伍,创新人才工作机制,拓宽用人渠

道,完善人才培养方式,加强培训和继续教育,使从业者能够随着交通事业的发展更新知识、理念,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五、政策建议

1、请求省委省政府继续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根据我省“十一五”交通发展规划,仅公路建设投资就高达600亿元(不含招商引资修建高速公路投资381亿元)。按资本金比例不得低于35%标准计算,项目资本金至少需要210亿元。据测算,我们尽最大努力能落实的资本金仅为106亿元左右,即省交通建设重点建设项目基金可筹集约36亿元,争取国家投资72亿元,通过转让经营权等方式可筹集4亿元,项目资本金缺口高达104亿元。资本金严重短缺,已成为制约我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最大难题。今年国家已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银行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信贷规模将有所紧缩,争取贷款及降息等优惠政策更加艰难。今后我省高速公路建设又主要是一些通往西部和边远地区的路段,建设成本高,车流量小,还贷能力差。公路建设争取银行贷款的空间越来越小,难度也越来越大。为此,我们请求省委省政府在实施“中部崛起”战略中,坚持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优先发展,加大省财政对路网建设、特别是对“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省份省际公路通道建设的投入;继续给予各项优惠政策,降低建设成本。

2、坚持科学发展观,严格控制规划外项目国家《公路法》和省委省政府、交通部都规定,交通建设要坚持“统筹规划、条块结合、分层负责、联合建设”和“握紧拳头保重点,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原则。高速公路建设以省为主,路网项目的建设以市(州)、县为主,省里视情况给予适当资金补助。请省委省政府明确规定:今后除根据经济发展需要调整公路建设规划外,年度计划严格按照规划进行编制,原则上不安排规划外项目;年初计划确定后,一般不做大的调整;省对地方项目的资金补助,应严格补助标准,不在计划范围内的项目不予补助;资金不落实包括贷款和地方配套资金不落实的项目,不予立项,不得开工建设;项目工可批准后,严格按资金构成执行,不得擅自提高标准、扩大规模,增大投资额度。项目严格按概算执行,不得突破,特殊情况需要调概的,必须严格按规定和程序办理,调概增加的资金按责筹措,不能由省统包。

3、建议省委省政府组织力量,着手研究防范交通债务风险问题到~年底,我省公路建设贷款余额已达332.86亿元,其中高速公路242.46亿元,普通公路90.4亿元。从~年开始,我们已进入还贷高峰期。到2010年的8年中,年平均还本付息额在30亿元以上。建设债务居高不下,已对我省交通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带来极大风险,对我们进一步做好筹融资工作构成极大压力。因此,建议省委省政府组织省委政研室、省政府综合调研室、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交通厅及其它相关部门,着手研究如何规避、防范交通债务风险问题。

4、建议省委省政府进一步改善优化交通发展软环境近几年来,为了缓解我省交通建设资金短缺的压力,我们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取得了明显成效。在~年的深圳湖南招商洽谈会上,我厅与境内外投资商签定引资项目合同、协议7个,引资146亿元。去年,我们通过积极努力,又在湘交会上与境外企业签定引资合同、协议7个,引资172亿元。招商引资需要一个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从我省情况看,交通建设和征费环境还差强人意。一方面,高速公路施工环境较差。一是一些地方强供地材、强行参运、偷盗施工物资甚至阻工等现象比较严重;二是少数地方处理问题不及时、不到位,对违法行为打击不力;三是高速公路沿线群众对涵洞、通道、天桥等构造物的设置要求过高、过密,由此引发很多矛盾和纠纷,直接影响工程质量、造价和进度。另一方面,要加强对交通规费和通行费征收的支持力度,严厉查处拖、逃、漏、欠缴交通规费行为,严肃处理强行冲关,甚至恶意堵塞收费站、打伤收费人员的行为。经济发展环境不改善,不仅影响湖南形象,更不利于招商引资和改革开放。建议省委省政府专题研究优化全省经济发展环境问题,并制定相关硬性整治措施。

第二篇:突破性发展文化产业 加快文化荆门跨越崛起步伐

突破性发展文化产业 加快文化荆门跨越崛起步伐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着重研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并作出重大决定,出台一系列新政策、新举措,这在党90年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根脉,也是一个地区、一个城市发展的深层动力。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社会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人民群众的热切愿望。韩国和日本都提出了文化立国的概念。深圳、郑州、长沙、邯郸、西安等城市都提出了文化立市的口号,并已得到了不错的成效。湖南省将文化产业列为战略性新资产业予以大力扶持。

一、以我市文化建设现状

近几年来,我市扎实推进“文化强市”战略,文化事业和文化体制改革有了很大的突破。

一是文化体制改革稳步推进。

二是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建设亮点纷呈。我市打造了“农家乐杯”文艺比赛、“群众赛歌会”、“社区文化节”三大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大型现代湖北花鼓戏《十二月等郎》先后荣获全国地方优秀剧目评比展演金奖第一名、第十届全国“五个一工程”优秀戏剧作品奖和第八届中国艺术节文华大奖;京山民歌《小女婿》获中国第八届艺术节群星奖大奖,入选全省100首“我最喜爱湖北民歌”,舞蹈《放鱼鹰》荣获群星奖;大型乐舞音画《钟聚祥瑞》荣获省“五个一工程”奖„„ 三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共建成和拥有群众艺术馆1个,博物馆3个,县级文化馆4个,公共图书馆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58个,村级文化活动中心769个,文化中心户794户,文艺表演团队(乐队)340个,建成农家书屋1331家,在建344家。全市100瓦以上电视转播发射台达到17座,实现了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目标;开展了中心城区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程,数字电视整体转换率57.49%,名列全省市州首位。

四是文化产业渐具规模。形成了以文化旅游、文化娱乐、印务、网络文化、体育竞赛、文体培训、彩票发行为主体的产业集群,培育和扶持了一批投资较大的文化产业项目;京山绿林文化游、沙洋楚文化游、钟祥明文化游、屈家岭历史文化游已逐渐成长为文化休闲旅游品牌。2010年,我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30.7亿元,占GDP的4.1%。这些成绩都是与市委、市政府领导注重经济与文化同步发展、协调发展分不开的。但也应看到我市相对于经济文化发达地区还有较大差距。

1、产业规模总量偏小。荆门文化旅游产业近几年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与经济社会发展相比,发展仍不充分,呈现出散、弱、小和社会化产业程度不高的状况,真正具有竞争力、集约化的大型文化产业运营企业只有极少数几家。目前全市共有文化市场经营单位1100余家,从业人员近5000人,平均每家还不到5人,规模远远低于发达地区,也低于省内其他地区。

2、产业结构层次不高。集中表现为传统文化产业比重较大,新兴的文化产业比重偏小,基本上以传统文化经营为主,以信息化、数字化为核心的新兴产业如软件业、影视业、会展业等发展缓慢,文化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不高,应用现代科技发掘改造传统的民族文化资源不充分。文化产业结构雷同,没有着力发展我市独特的文化产品项目,进行大手笔的资源整合,难以形成互通有无的文化产业链。

3、品牌开发力度不够。荆门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国古代南方文化和江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南北文化、东西文化交汇融合的富集地 带,楚文化、三国文化、绿林文化、象山文化、明文化、休闲文化等地域文化竞相辉映。但受产业规模小和集约化程度低的限制,对文化资源缺乏深入的挖掘和创新,没有能够围绕荆门特色,创建自己的文化品牌;对文化资源缺少经营性、开发性整合,缺少文化品牌的战略策划和运作,通过品牌的创建促进产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都较低;没有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品牌产品和品牌企业,导致发展后劲不足,使得文化资源和高新技术结合的高附加值和高回报的品牌文化产品难于批量涌现。

4、基础设施仍需加强。文化基础设施数量少、规模小、布局不合理,制约了我市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近几年虽然加大了投资,但公共基础文化设施总量仍显不足。此外,民营文化设施的投入不足,对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的补充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影响了我市文化产业的整体繁荣。

5、文化人才较为匮乏。人才素质决定文化产品。目前我市文化产业因为没有鲜明特色,规模较小、稳定性差,对专业人才缺乏吸引力,缺乏吸引专业人才的优惠政策和施展才华的有效平台。随着现代传媒、数字视听、出版发行、演艺娱乐、文化旅游、会展博览等新兴文化产业的迅速扩张,在这些方面人才匮乏问题凸显,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文化产业向广阔的新兴领域发展。同时,由于资金不足方面的原因,造成激励措施不到位,文化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高,人才流失和人才浪费同时存在。

1、大力培育文化企业,做大做强市场主体。一是要培育龙头企业,形成辐射带动作用。做大做强荆门日报传媒集团,加快推进广电传媒集团、文体产业集团的组建和企业化、产业化经营。二是要培育产业特色鲜明的文化企业,形成产业链。扶持荆门群艺数码、四季福传媒公司等一批产业关联度强、科技含量高的企业,形成企业集群。三是大力发展文化个体户,为消费者提供方便优质的文化娱乐服务。推动书报刊、音响制品、演艺、歌舞、茶楼等文化个体户健康快速成长。在全市形成既有顶天立地的大企业,又有铺天盖地的中小企业,结构多元、充满活力的市场主体,把文化产业打造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2、大力建设文化市场,扩大文化产品消费。市州一级文化产品的原创条件相对不够,如书刊出版,电影、电视剧制作等没有资质、人才、经费保障,主要是文化产品消费市场,所以,建设功能齐全、设施配套、健康繁荣的文化市场尤为重要。一是建设功能齐全的文化专业市场,我市文化市场缺项较多,与中等城市市民消费需求不相适应,如收藏品市场、艺术品市场、花鸟虫鱼市场、宠物市场等等,有市无场,即有市场需求,而无市场建设,因此需加大文化专业市场一条街、一条龙等规模聚集建设力度,满足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文化消费。二是建设与文化设施相配套的市场,如城市生态运动公园、明显陵等文化旅游地要建设配套市场,有市场才能聚集人气。京山惠亭水库景区,建设了高档次的餐饮、游乐、酒店、购物、游泳等配套市场,成为一处吸引人流的休闲娱乐场所,其做法值得借鉴。三是规范文化市场秩序,使正规的、正版的、合法的文化产品占领文化市场,让人民群众消费得放心,享受得安心。

3、大力引进文化产业项目,建设文化产业园区。一是引进重大文化旅游项目,打造知名旅游目的地。中心城区需要引进大投资合作伙伴建设大项目。建议整合城区旅游资源,重点打造“荆门山风景区”。荆门山自唐朝已有记载,荆门是因山而得名的,如果规划好、建设好、推介好荆门山,则荆门山会因城市而扬名。我们提出荆门山风景区概念,其范围南起荆门山、东宝山、象山、圣境山、仙居山,并涵盖漳河水库等旅游景点。荆门风景区文化生态旅游资源丰富,有一路(荆襄古道)、两水(漳河、龙泉)、三洞(千佛洞、香龙洞、黑山岩洞洞)、四园(龙泉公园、东宝山公园、城市生态运动公园、华夏艺林园,还可再建郭店楚简碑林 主题公园、关公及三国文化公园等)、五山(荆门山、东宝山、象山、圣境山、仙居山),还有众多名人古迹、道观寺庙、红色文化等等,可打造成以荆楚文化为特色的“十楚”文化名山,即走楚道、游楚水、登楚山、探楚洞、赏楚园、访楚庙、颂椘简、逛楚城、品楚食、观楚艺。二是引进标志性文化项目建设,打造城市文化客厅和产业园区。建议在象山东麓双喜村一片建设郭店楚简碑林主题公园、陆九渊、舒成龙纪念广场、老莱子孝子田孝亲体验园、博物馆、图书馆、会展中心以及创意工作室、设计室等文化名人高档聚集区,南与城市生态运动公园连接,北面从龙泉公园至福音堂、分路碑路打通公路通道,与中心城区连接,打造成为城市文化客厅和文化产业园区。三是引进成长性好的文化产业项目,形成特色文化产业链。如以李宁产业园为龙头,打造体育用品产业链等等。

5、大力实施文化品牌战略,增强文化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文化是地方的“脊梁”,城市的“符号”,但只有培育有品牌文化和产品,才能扩大地方和城市的知名度、美誉度。各地党委、政府要做到自觉树立精品意识,实施“一县一品”文化品牌战略,不断扩大文化产品的市场影响力。广泛和深入挖掘及利用民族历史源流、民族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红色文化、名人文化、流寓文化、重大历史事件、地域风情等系列历史文化资源,全面打造具有地域特色与风格的历史文化品牌、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品牌、现代文化艺术产品品牌、文学作品品牌、广播影视品牌、出版品牌、动漫和会展品牌,力求新精奇特优,形成知名的系列品牌,扩大了文化产品的市场影响力。

6、大力培养专业人才队伍,形成以人兴文的体制机制。人才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智力支撑。发展文化产业,人才是关键。进一步完善文化强市政策,制定出台关于文化产业领军人才的激励政策,在政治上、经济上、生活上等方面的待遇重点倾斜,为领军人物、拔尖人才、高技能人才脱颖而出提供平台,为他们干事创业提供舞台。进一步解放思想,广纳贤才,以优良的工作环境,极为实惠的政策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到荆门创业。重点建设好三支文化产业队伍,培养(引进)一支熟悉市场、会管理、善经营的文化企业家及经营人才队伍;一支高素质的文化创意、演艺创作人才队伍;一支有竞争力的文化经纪人人才队伍。

7、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一是强化专门机构职责,推动产业发展。二是建立和完善扶持政策体系。目前我市的文化产业政策体系还不完善,没有出台专门的、具体的文化产业政策。而周边许多城市已走在我市的前面,例如,十堰市从2010年起,市财政每年预算安排600万元文化发展专项资金,专门用于文化产业发展。襄阳市从2010年起,市财政从预算内每年安排500万元,并根据全市经济发展状况和文化发展情况逐年增长。建议市政府吸纳各地经验并结合我市实际,尽快研究制定较为系统、操作性强的文化产业发展政策。三是修订完善规划,扎实有力推进。建议政府制定文化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将文化产业真正放到支柱产业的战略地位,作为全市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荆门城市总体规划,统筹考虑、合理布局,提升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的层次。四是设立专项基金,成立文化产业投资公司。设立文化产业发展投资基金,使其以战略投资者的身份,以股权投资的方式参与骨干文化企业的组建和发展。尽快组建文化产业投资公司,像城建投资公司那样对基金进行管理和运作。同时,加大对文化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引导各类风险投资机构进入文化产业领域。成立文化产业风险投资公司、小额贷款担保公司以及风险担保公司,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采取政府引导、资本运作、扶优扶强的模式,进一步优化文化产业投资结构,解决文化企业融资难问题。

第三篇:为进一步加快我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步伐[推荐]

为进一步加快我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步伐,强化学校管理,规范办学行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持续健康和谐发展,根据区教育局《关于开展“教育管理年”活动的实施方案》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规范制度体系为主要内容,以创建管理规范、质量一流的和谐校园为主要目标,深入探讨新形势下学校管理的新途径、新方法,依法治教,规范管理,促进我校的教育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教育管理年”活动,进一步规范管理行为、提高管理效能,全面提升学校综合管理水平;进一步强化培训和职业道德建设,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进一步深化教学教研工作,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加强学校行风建设,全面提升我校的良好形象,努力创建管理规范、质量一流的和谐校园。

三、重点内容

教育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学校改革与发展的方方面面,必须统筹兼顾,协调推进。针对我校教育工作实际,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㈠加强思想建设,切实增强现代教育管理意识和理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观念决定发展的方向和速度。加快教育事业发展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的教育发展观,切实增强现代教育管理理念。要树立“四种意识”。一是机遇意识。教育引导广大教职工结合实际,分析寻找面临的新机遇,以“拼、抢、赶、超”的精神

状态,抢抓新机遇,谋求新发展。二是竞争意识。唯有竞争才有生机活力,才有发展进步。要正视各种压力和挑战,采取积极措施超前谋划、积极参与,在竞争中不断前进。三是危机意识。树立“不进则是退,小进也是退”的意识,增强危机感、紧迫感,确立更高的目标,拿出更加有效的措施,推动教育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四是创新意识。坚持以改革求发展,在管理机制、教学工作等各方面实施改革和创新,为加快教育事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㈡加强制度和机制体系建设,提高基础管理水平。制度和机制建设是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基础和重要保障。在加强民主管理、深化实施“健康工作三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工作理念的同时,进一步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按照导向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实效性相结合的原则,进一步健全完善涵盖学校教师管理、学生管理、安全管理、教学管理、行政管理等各方面的制度,进一步细化对各部门及其人员的工作流程管理,并建立详实的数据资料,以此作为奖罚的重要依据。进一步加大制度的执行力度,保证制度的严肃性,约束、引导教职工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逐步实现学校管理由法制约束跨入到精神上自制、行动上自觉的新境界,确保学校各项工作做到管理有制度,运行有秩序。

㈢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学校的健康可持续性发展,在于教师的发展。继续将师德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巩固和深化“师德建设年”活动成果,进一步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考核管理制度,积极探索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提高教师以德立教、依法治教的责任感与事业心。进一步建立健全与新课程标准相适应的教师个体评价标准,完善实施教师职务职级制,以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推动教学工作健康开展。积极创建教师发展的各种机制,搭建平台,让教师展示与交流。狠抓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及教

科研能力。狠抓骨干教师、青年教师的培养,树立榜样与典型,形成队伍的核心力量。

㈣加强教学教研管理,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一是进一步推进新课程改革。要继续在课堂教学中大力倡导和推行启发式教学、讨论合作式学习、研究性学习等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促进教与学方式的变革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二是发挥科研兴教作用。提高科研工作质量,注重课题过程研究,使教育科研与教学实际紧密联系,促进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三是落实教学常规,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及时反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研究,及时解决。四是充分利用好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在改善办学条件的同时,更要注重资源的利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好现有的现代信息技术、实验设备等教育教学资源在教学工作中的积极作用,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努力构建符合我校学生实际的创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㈤加强学校综合管理,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一是确保学校安全稳定。进一步完善安全稳定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定期开展安全稳定工作检查。进一步优化学校周边环境,健全学校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机制。二是加强学生管理。健全落实科学规范的学生管理制度,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和养成教育,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加强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和反邪教警示教育,有效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三是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大力开展校容校貌集中整治活动。积极开展学生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改进和完善校报校刊,进一步提高质量,提升校园文化品位,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四是加强教育行风建设。进一步规范教育收费,加强财务管理,建立教育收费公示制和财务监管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增强依法办学意识,规范办学行为。杜绝乱办班、乱招生、乱收费、乱发资料的“四乱现象”发生。五是加强校务公开和信息宣传工作。大力宣传教育政策法规和新经验、新做

法、新成绩;积极推行公开公示制,对晋级晋职、考核奖惩、重大项目建设等,严格按照公开程序运作,自觉接受广大职工和社会的监督,从而为学校事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四、方法步骤

㈠学习发动阶段(2007年1月30日-3月31日)。

1、成立学校“教育管理年”活动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和责任人。

2、制定活动实施方案和相关制度措施,召开动员会议进行动员部署。

3、通过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认真组织全体干部职工特别是管理人员学习《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省、市、区有关学校管理的各种规定办法等,增强管理意识,提高管理水平和参与学校管理工作的自觉性。

4、利用宣传栏、学习园地、校园网等多种形式,深入进行宣传发动,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

㈡自查自纠阶段(4月1日-7月31日)。

1、各责任处室在深入研讨学习的基础上,立足工作实际,深入查找梳理在学校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安全管理、教学管理等方方面面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原因,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整改方案于4月中旬交学校领导小组办公室,领导小组办公室于4月下旬撰写学校总的整改方案。

2、按照边查边改的原则,对能立即整改的立即整改。

㈢整改提高阶段(8月1日-10月31日)。

1、各责任处室根据自身存在的问题和制定的整改方案,逐项整改落实,突出解决学校管理各个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建立科学、规范、高效的学校管理运行机制。

2、各责任处室针对自身管理存在的薄弱环节,进一步修订和完善现行的规章制度、工作秩序以及各项管理措施等。进而修订完善各项管理规定,形成管理制度汇编。

3、从实际出发,注重活动创新,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如班级工作经验交流、听评课活动月活动、思想讨论、教育论坛、名优教师示范等,增强“教育管理年”活动的实效性,全面提高学校管理水平,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

㈣总结验收阶段(11月1日-12月31日)。

1、结合我校“教育管理年”活动的开展情况,各责任处室和领导小组办公室进行全面认真的总结评估,并写出书面总结材料。

2、各责任处室和领导小组办公室进一步整理活动材料,迎接区教育局的检查和考核。

3、对在“教育管理年”活动中表现突出的优秀个人和处室给予表彰和奖励,并推荐为上一级表彰和奖励的人选;对组织不得力、活动开展不积极的处室或个人予以通报批评。

五、保障措施

㈠加强领导。为加强对“教育管理年”活动的组织领导,确保此项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学校决定成立“教育管理年”活动领导小组。

河口一中“教育管理年”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宋卫忠

副组长:马永祥宋加月李清玲曹秀林

成员:李传山崔兴岭王新宝李若华黄汶民

崔利国张顺河何炳银裴泽安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教育管理年”活动的组织实施、协调调度和检查考核等工作。李传山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分工、责任人见附件1。具体工作安排由分管领导及责任人另行细化到人。

㈡加大宣传力度。通过会议、文件、校园广播、黑板报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教育管理年”活动的目的意义、重点内容和工作措施,进一步增强做好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和决心。积极利用各种宣传途径,对“教育管理年”活动开展情况及时进行宣传报道,并在校园网上开辟“教育管理年”专栏,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第四篇:以中医文化建设为核心加快医院发展步伐1

老百姓看一个医院的水平,既要看你能不能给患者治好病,也要看你对患者是否爱护、尊重,有没有同情心和责任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以‚技术水平‛和‚人文环境‛为体现的医院文化的社会反映。由此可见,医院文化建设是加快医院发展的推进剂,医院文化与经济的发展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市场经济发展中,‚文化力‛就是推动力、导向力、凝聚力;所以有人说‚昨天的文化就是今天的经济,今天的文化就是明天的经济。‛

作为新时期的基层中医医院,面对‚建院晚、底子薄、条件资金相对差‛的现状,医院要真正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提高的目标,使医院在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就要不断重视和加强医院文化建设,研究和塑造符合医院实际的先进中医文化体系,将医院文化融入到医院管理、经营发展之中,以先进的医院文化促进医院的改革和发展。现将我院在加强中医医院文化建设,促进医院管理和发展的做法与大家共同探讨交流一下。

一、坚持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促进中西医医疗技术合修双补

中医医院要发展就必须不断创新,保持原状就是后退,不思进取必然被无情淘汰。在中医医院的发展过程中,中医医院文化建设必然要随着医院管理的创新而不断丰富和充实新的内涵。中医医院文化建设要突出中医特色,技术和服务的创新是重点。作为祖国传统医药学的中医,现在已被全世界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中医简、便、验、廉的特点在治疗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和慢性病等方面所体现出的独特优势,被国人所青睐。中医医院承担着继承和发扬祖国传统医学的任务,理应坚持中医为主,失掉或消弱中医为主的内涵,中医的传统文化将不复存在。在这方面,我们充分发扬传统医学理论和思维方式,在重视整合互补的基础上,采取着眼宏观与微观、整体与局部结合的方法,利用‚循证医学‛检验临床实践,将临床医师个人经验变成科学的经验,用科学的设计来进行论证,正确评价疗效,拿出证据,变成一个标准化的模式加以推广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是加快中西医结合疗效研究。在对痔疮治疗上,我们在引导临床医师运用中医辩证加减施治的基础上,大胆融入西医的微创手术疗法,经临床不断的总结与完善,将痔疮的临床治愈率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病人康复出院周期由原来的1个月缩短到现在的1周,复发率降低到0.5%以下,在本地及周边地区享有较高的声誉。

二是注重总结提炼医院名老中医优秀的中医治疗方剂。成立邱氏皮外科研究所,组织医疗、药剂人员,对我院已故名老中医邱绪芝(人称邱二姑)外科疗法进行系统挖掘整理,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发行了《邱氏皮外科疗法》一书,目前该书已出版发行两次共计40000册。今年,我院的科研课题《邱氏珍珠散在体表溃疡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获得了湖北省重大科技成果奖。在为我国中医科研工作作出贡献的同时,提高了我院在全市兄弟中医院的知名度。

三是注重吸纳先进的中医技术。积极探索中风治疗的新方法,引进‚醒脑开窍‛治疗方法,引导临床医师,在运用中医辩证施治的基础上,配以西医的局部病证对症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总有效率达90%以上。

二、发扬爱岗敬业精神,坚持以人为本,积极地探索中医人文素质和政治理论教育工作的新思路

文化管理是继经验管理、科学管理之后最先进的管理理论。通过宣传医院的价值观和精神文化,在医务人员中倡导奉献精神,让员工把一切为了患者的理念化为自觉的行动,取得良好的效果。要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先进的典型鼓舞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天覆地载,万物俱备,唯贵于人‛(《素问〃宝命全形论》),中国传统文化历来以人为本,尊重人性,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通过爱岗敬业教育让员工知道无论多么平凡的工作岗位,都能做出不平凡的业绩。激发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关心集体,关心中医医院的发展,在工作中及时发现并反馈医疗质量、医院服务等各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1、坚持民主集中制,保持班子团结,发挥龙头战斗堡垒作用。团结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和保证。只有保持班子团结,才能威信高、形象好,有号召力;才能同心同德、步调一致,有战斗力。为此,我们非常珍视团结。首先,制定了党政议事规则,规范党政领导班子的民主决策程序。其次,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坚持重大问题集体研究决策,杜绝长官意志、一言堂。第三,班子成员相互支持、相互维护,坚持团结协调,分工合作,顾全大局,互相理解、信任,整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有效的发挥,决策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班子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不断增强。

2、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和职工队伍素质建设,重视强化党员干部的理论学习,提高理论素养。先后制定和完善了医院中心学习组学习制度、支部民主生活会学习制度、党日学习和医院每周一次的政治业务学习制度、医院干部职工学习培训办法等。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党员干部头脑,今年,我们在认真组织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精神,深刻领会其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的基础上,在全院开展了以立医为民为主题内容的‚医生为病人服务,卫生为经济服务‛的大讨论,让全院工作人员进一步明确了该院办院目的和医务工作者肩负的工作使命,使该院全体医务人员清醒认识到:医院是为病人办的,办院的目的是为患者解除病痛,医生的基本职能是为患者服务,而不是为自己谋利益。坚持干部党校培训制度,近年来,共选送了10名中层以上干部到市委党校学习,有9人参加了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有效地提高了各级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行政水平和管理创新能力。

3、引导各科室利用晨间交班会、支部生活会,每月两次组织党员、职工认真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宜城市中医医院医疗文明服务规范用语》、‚八条纪律‛、‚三条禁令‛和‚六不准规定‛等。学习采取以自学为主、集体学习为辅,边学习、边讨论,做好学习记录。同时将学习情况纳入医院质量考核,每月考核时查学习记录本和个人学习笔记本,力求做到有认识、有体会和有提高。

4、深入开展以‚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为主题的服务理念教育和‚荣辱观‛主题教育。一是组织医务人员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八荣八耻‛的讲话精神,讨论提炼制定了我院医务人员‚八荣八耻‛荣辱观。二是把教育活动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相结合,与学习贯彻党章相结合,教育医务人员分清是非,明辨荣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利益观和荣辱观。三是组织全体医务工作人员认真学习《执业医师法》、《药品管理法》等卫生法律法规,增强医务人员遵纪守法的意识。四是广泛开展先进典型、先进事迹主题教育,弘扬正气,用榜样来鞭策和激励医务人员。如2007年,我们开展了向陈海新同志学习活动,把陈海新同志的先进事迹和精神作为一种道德风范,一种思想楷模,一种行为准则,一种优良传统,在全院进行宣讲,从而在我院营造出一种崇尚医德、大力弘扬白求恩精神、争做‚杰出健康卫士‛的良好氛围。五是坚持警钟长鸣。与治理商业贿赂活动相结合,开展职工警示教育,防微杜渐,增强自律意识,筑牢思想道德防线,抵制了拜金主义等腐朽思想的侵蚀,纠正了医务人员中存在的‚唯外部环境论‛、‚心安理得论‛、‚侥幸心理论‛的错误思维定势。

三、建立科学管理体系,健全医院管理规章制度,狠抓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等建设

中医医院文化是一种管理文化。因此,开展中医医院文化建设,必须有一套科学的管理体系。中医医院管理体系应包括管理体制、医疗安全管理、医院形象、信息系统和医院组织及人力资源等内容。一个科学的中医医院管理体系不仅能够增强职工的向心力、凝聚力,增强职工的荣誉感、归属感,而且能够提高职工素质,引导职工树立健康的、积极向上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中医医院文化有它特定的精神和物质的内涵和功能,它的勃勃生机就在于它能够给医院管理带来真正的高效力。

1、深化制度改革。没有严格规范的管理制度,就没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为此,医院将制度建设做为工作重点来抓,完善各项规章制度。2005年1月在重新修订《医院行政管理制度》、《医院业务管理制度》等制度的基础上,经过实践,又分别于2006、2007和2008年,提交职代会讨论通过了《2006、2007年的行政管理制度补充规定》、《医院质量考核实施方案、考评标准》、《医院行政总值班制度》、《院科两级干部考核办法》、《

一、二级临床医师评定办法》、《护理人事制度改革方案》、《护士聘用管理办法》、《护理人事改革实施细则》、《增收节支管理规定》、《星级护理实施方案》、《医务人员夜间看望病人规定》、《参合农民就医管理规定》等制度。

2、严格实行职业道德建设责任制,建立和完善职业道德考核、投诉举报、激励和惩戒等管理制度。在以前制定的经过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一些制度的基础上,医院有针对性地进一步健全完善了‚精神文明和医德医风建设考核标准‛、‚职业道德考核办法‛、‚医德医风规范及实施办法‛、‚医德医风建设奖惩措施‛、‚药品、医疗器械、一次性材料购销管理制度‛、‚职工廉洁自律规定‛等符合实际、便于操作的制度和规定,形成了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长效机制。

3、建立各科室、医务人员医德医风档案。医院质量考核领导小组每月按照‚精神文明和医德医风建设标准‛对各科室和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和廉洁从业情况进行考核,将拒收或收受‚红包‛、回扣、‚吃请‛的情况、患者投诉的情况和其他有关职业道德建设、医德医风等方面的内容纳入考核范围,认真进行登记,并与个人效益工资挂钩。凡有违纪记录的科室和人员,在提职考察、职称评审、评先选优时,实行‚一票否决‛制。

4、实施医患关系零距离、医疗技术零缺陷、服务质量零投诉的‚三个零‛服务理念。要求干部职工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零距离接触病人,零距离服务病人,在服务中增加情感的含量,打造以人性化服务为核心的品牌。执行‚三米问询制‛,病人进入医院后,导医人员要眼尖心细,对需要帮助的病人,在三米距离内主动问询,主动提供帮助。工作人员接待病人不仅让微笑写在脸上,更要把微笑装进心里,以对待亲友的态度来对待病人,把感动病人、使病人满意作为最高服务目标。建立服务缺陷投诉必究制和举报有偿制,凡是服务态度不好,服务不到位和违反医德的行为,病人投诉一经查证落实,违反医德、服务不到位的当事人,不仅要受到经济处罚,还要向服务对象道歉。对私自收费、截留病人药品、收受红包的行为,一经查实,给予举报人十倍奖励。‚三个零‛服务理念把职工的思想统一到了‚发展壮大医院才能发展自己‛这个中心上来,增强了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和服务意识。

5、完善社会监督制约措施,加强行业作风建设。一是聘请市检察院吴涛同志、市纪委吴明国同志担任医院行风建设特邀监督员,定期对行业作风建设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二是公布投诉电话和院长投诉热线,设立意见箱6个,及时受理、处理群众的投诉。三是不定期组织各科病人、病人家属召开医院行风建设座谈会,征求意见建议并及时解决。

6、强化措施,规范流程,杜绝医院药品回扣,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利益不受侵害。在医院临床用药的购进上,我们在严格执行招标采购的同时,医院还结合实际,制定了严格的措施。一是设立新药进院价格门槛。凡是科室申报的新药,除专科专病所必需的品种以外,其价格一律控制在30元以下,坚决制止高价新药进院。二是适当降低进院新药购进价格。临床所申购的新药,必须在中标价格的基础上,降低10%作为进院价格,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尽量压缩新药的临床空间,杜绝商业贿赂现象的发生。三是从2006年4月份开始,对每月使用量前十名的品种,报襄樊市招标办备案,对前五名的品种实行降点结算,对一个品种连续两月用药金额第一名的药品作停止使用处理。四是斩断新药做临床的中间环节。处方统计是新药做临床的中间环节,为此,医院规定每天分上午十一点半、下午五点钟两个时间段派专人到药房收取当天处方进行封存管理,不留给处方统计的时间。五是部分单病种实行限价(对16项单病种实行了限价手术)。六是单处方单药品实行百元限价,凡是单处方单药品金额超过100元的,将对处方责任医生处以处方金额两倍的罚款;如病人确实需要,接诊医生必须让病患者在处方上签字后方可取药,如处方上无患者签字,药房划价发药后,将对划价发药人员处于和医生同等金额的罚款。七是药品、一次性卫生材料和医疗设备采购,均实行公开招标采购,坚持‚四定‛和‚质量高、价格低、售后服务好‛的原则,认真考察后集体商议决定。

7、积极推行院务公开制度,强化‚三个延伸‛,拓展公开范围。一是向就诊、住院患者延伸,实行‚住院费用一日清单制度‛,将与患者利益密切相关的重要事项作为重点实行公开。主要包括:医院收费项目名称、依据、标准、优惠政策和收费主体等患者关注的涉及自身利益的事项。二是向医院内部延伸,将医院改革发展的重大决策、规划、廉洁自律、人事调配、职称晋升、财务收支、大型设备购臵、基建项目招投标情况等涉及职工切身利益及职工关心的问题通过公示等形式让职工知晓。三是向社会公益事业延伸。注重将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公益事业和以开展单病种限价、‚济困病房‛、特困人群医疗救助及加大便民服务措施等为主要内容的惠民工程活动作为院务公开的延伸。为便于群众知晓,在医院设立了醒目的公开栏,同时在宜城中医网建立专门的院务公开网页,在医院局域网上设立专门栏目,不断加大网上公开力度;为方便群众办事,设立了导诊台,编印了《医院服务指南》、《健康教育手册》等,实行首诊负责制和公开门牌、桌牌、胸牌‚三牌‛;为便于群众参与,努力扩大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防止暗箱操作问题的发生。

8、始终坚持利民的办院方针,缓解病人看病难看病贵,积极开展为民办实事送温暖活动。2004年9月,我们建立了全市首个乡村医生培训体系,设立村医培训基地10个,现已培训村医2000余人次。2005年元月,我院率先启动流动医院,重点解决边远地区群众‚看病难‛问题,三年来巡回义诊70多次,受益群众近万人。2006年,为缓解病人‚看病贵‛,我院又在全省同行业中率先实施‚单病种限价‛、‚住院病人回访制度‛等制度,同年在全市设立了湖北省首家‚济困病房‛,向24000名困难群众发放了‚医疗救助惠民证‛,为大批特困患者解除了急难;在每年的‚助残日‛和单项疾病防治宣传日里,还组织骨干医护人员到城乡义诊,免费为患者治病、发放宣传资料、提供医疗咨询服务;截至目前,已为患者减免各种费用180多万元。2007年,为提高全市村医的技术水平,方便农民群众就近看病,我们又通过医院已设立的乡村医生培训体系,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推行中医治未病,提高村医中医理论水平。2008年,宜城首家‚党员爱心医院‛在我院设立,‚走进新农村,健康伴你行‛大型义诊在我院正式启动。

四、加快职工文化场地建设,丰富职工文化生活,塑造优秀中医医院形象,构建和谐中医文化

俗言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因地域、流派、历史渊源、乡情民风的不同,中医医院文化总是显示出独特的精神和鲜明的文化氛围。中医医院形象是指社会公众和职工对中医医院的整体印象和评价,就中医医院外部而言,就是中医医院在社会公众中树立起的较高的信誉和可依赖的形象,就中医医院内部而言,是全体员工同心协力、目标一致、奋发向上,共同致力于中医医院的发展提高。中医医院形象不仅是医院展现于社会公众面前的外部形象特征,更重要的是人们通过对中医医院各方面的了解和综合认识而形成的总体印象。正如江泽民同志所强调的:‚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1、加快职工活动阵地建设。装修职工活动室,购臵了高级音响、多媒体影像、桌椅等设施,修整了篮球场,购臵并安装了组合健身器材,装修了乒乓球、棋牌室,征订党报、党刊及业务杂志,使职工有文体活动及锻炼休闲的场所。

2、在组织开展各种文体活动时,医院和工、青、妇组织采取多层次、全方位、高格调的形式,特别注意选择健康有益、情趣盎然、思想性强、知识性强的活动,把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一是精心组织‚2006年中医之光庆元旦文艺晚会‛,并在市人民会堂进行演出,全市100余家单位进行了观看,得到了宜城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评价,展现了中医人的风采。二是2007年4月24日--28日,市总工会、市教体局主办,我院协办的‚宜城市‘中医杯’职工运动会‛取得圆满成功,卫生系统获总分第一。本次运动项目有乒乓球、跳绳、篮球、飞镖、自行车慢赛、围棋、象棋等,全市有100余个单位近1000余人参加了比赛。宜城市的市长朱慧同志,市委组织部长、市总工会主席鲁大全同志,分管文化教育卫生的副市长尚瑾同志等四大家领导到会祝贺,并在运动会开、闭幕式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三是精心组织庆5.1、5.4、5.12,迎铁人三项赛文艺晚会,并组织代表队参加了市纪委、监察局、文化局主办,我院协办的‚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86周年廉政文化建设文艺晚会‛,获得了市领导的高度评价。这些活动的开展,极大地丰富了职工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使他们在紧张的工作之余,锻炼了身体、陶冶了情操,增强了职工的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既振奋了全院职工的精神,又形成了人心思进、人心思上的良好文化氛围,有力地推动了医院的各项工作。

3、认真开展技能竞赛和先进评选活动。根据各科的精神文明建设、医护质量水平以及任务完成情况等,开展‚文明示范岗‛、‚卫生流动红旗‛、星级护士、十佳医生和十佳护士、五好家庭评选活动和护理人员操作技能竞赛等活动,进一步提高了职工的工作技能和工作质量,强化了职工团队意识、集体意识和竞争意识。

4、加强医院文化力建设。医院过去管理靠人管人,多头管理、越级管理的情况比较严重;现在规章制度成为了联结人与人之间的纽带。但制度难以解决人的思想问题,难以约束人的心灵,医院必须建设先进的文化,需要对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继承发展,对外来文化进行吸收,在此基础上创造出具有时代性、行业性、独特性的中医医院文化。为此,我们出台了医院文化创建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医院文化工作专班,从医院的经营理念、医院精神、品牌战略、医院形象(院训、院歌、院标、荣誉称号等)以及员工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道德观念等方面进行提炼升华,设计了医院的院徽、院旗,谱写医院院歌《用爱心托起生命的太阳》,完善医院视觉形象识别系统,制定和印发了《医院职工行为准则和语言礼仪规范》,并统一了医院的宣传用色。让全体员工形成一个共同的价值观念、医院精神,使大家从心灵上得到认同,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心甘情愿地去做事。

5、为病人营造温馨医疗环境,对输液大厅、住院部、门诊大楼进行改造装修,建设新病房大楼一栋,新建的住院病房整洁、靓丽、温馨,让病人在此接受康复治疗时有了家的感觉、舒适的体验和舒畅的心情。

五、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积极开展新业务、新技术、新方法,逐渐加快科技兴院的步伐

人才战略是中医医院发展战略的首要战略,因为医疗市场一切要素的竞争,无论是技术、服务,还是经营、管理,归根结底都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在如何配臵人才、吸纳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工作上,要求中医医院要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于人才管理的全过程,制定科学合理又富有创新的包括绩效考核制度、竞争激励制度、全员聘用制度等内容的一系列规章制度,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能上能下、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氛围,让人才充分感受到知识的价值和优胜劣汰的竞争法则。

1、深化人事制度的改革,合理提高优秀人才待遇。以业绩定薪酬,以薪酬给动力。我院医疗业务人员和后勤管理人员实行不同的工资标准和岗位津贴,建立按岗定酬、按任务定酬、按贡献定酬的劳动分配制度。在以前制定《深化劳动人事制度改革补充规定》的基础上,2006年底,通过职代会讨论又出台了《医院一、二级临床医师评定办法》、《医院护理人事制度改革实施细则》、《医院2007年经管实施方案》《医院护士聘用管理办法》、《医院院科两级干部考核办法》、《医院质量考核实施细则》。为进一步拉开收入差距,提高优秀人才的待遇,医院完善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任期考核与考核相结合,以绩效评价为核心,量化评价为基础的各类人员的评价体系。根据科研难易和管理岗位、工作任务难度和完成情况确定发薪比例和津贴数量,并实行考核结果与绩效津贴挂钩,职工收入差别达到了1-2倍。并通过在实践中不断修改完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广大干部职工起到了良好的激励作用。

2、完善奖励政策,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为了营造栓心留人、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充分调动各类型人才的积极性,医院相继出台了《科研表彰规定》等一系列奖励政策。鼓励多干事、多贡献、多受益;实行人才重奖政策,对有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员、开发创收人员和管理人员实行重奖;实行科技成果配套奖和论文发表奖,鼓励科技人员多出成果多发表论文,出高水平成果和高档次论文。通过出台奖励政策,促成了快出人才,多出成果。仅去年就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今年我院的科研课题《有机磷农药长期接触与高血压发病相关性调查研究和临床运用》获得了襄樊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3、注重学历教育,培养高素质的拔尖人才。鼓励支持中青年专业技术人参加医疗学历再教育,努力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学历层次。出台了《在职职工继续教育管理办法》,对攻读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员,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近年来,我院共有20余名专业技术人员通过函授及脱产学习等形式,取得了本科学历。

4、注重知识更新,培养高素质适用型人才。现今知识更新速度非常快,为了使我院职工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医院定期组织在岗人员脱产、不脱产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及时准确把握医学科技发展动态。两年来,共选派100余人次参加了包括医学科技知识、最新科技发展动态、经营管理、计算机技术等各类继续教育。

5、注重职称晋升工作,培养高档次的人才。一是认真制定医院高级职称岗位计划,确保具有高水平的专技人员能在高级职称岗位上快速成长;二是关心专业技术人员的成长,做好服务工作,准确理解把握职称评审方面的政策精神,精心组织职称申报工作;三是引导青年科研人员正确对待职称评定,鼓励他们潜心做好本职工作。两年来,通过省、市人事部门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的有8人,参加国家统考合格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50人,目前我院有在职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5名。

6、注重工人业务培训,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技工人才。积极组织工人学习基础理论、业务知识、专业技能,鼓励他们参加职业技能考试,使技工管理工作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近年来,有1人考取了技师,12人考上了高级工,7人考上了中级工。

总之,只有在积极推进医院内部体制改革的同时,不断重视和加强医院文化建设,以医院文化建设促进医院改革的深化,才能真正提高医院的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才能抵御市场经济的风险,树立区域名牌,形成区域优势,才能把医院做大做强!

第五篇:为进一步加快我县职业教育的发展步伐服务三农

在全县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为进一步加快我县职业教育的发展步伐服务三农,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必须狠抓落实,使我县教育的“两个拳头“齐头并进,为“普十二”打下坚实的基础。职业教育关呼民生,有其自身特点。目前广大群众尚未从传统升学观念中转变过来,教育局及各中学必须大力宣传,齐抓共管,通力合作。

一、招生工作

(一)、成立组织机构,建立保障机制

教育局、职教中心要立领导小组,成员由教育局、职教中心和各中学校长组成。教育局派出专人负责招生工作。明确各自职责,职教中心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制作各种宣传资料,各中学利用适当时间进行宣传动员,有针对性的做好规划,做到物尽所用。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潜能,为他们 的成才铺平道路,不能让学生初中毕业就缀学在家或盲目外出打工,一定要让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将他们培养成有文化、有技术的高素质人才。

(二)、层层落实责任

为加大宣传力度,县人民政府将招生工作任务纳入乡镇年终考核,与乡镇签订责任状,教育局与各中学签订责任状,学校与职教中心签订责任状。

(三)、控制外来招生,杜绝有偿招生

近几年来,由于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加大,受经济利益驱使,部分中学的老师和社会闲散人员,不顾学生前途,非法组织学生

到不规范的学校和企业读书和就业,各学生和家庭造成很大损失,引起社会非议,使群众对职业学校失去信心,鉴于此,教育局和乡镇政府及各中学应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对组织有偿招生活动的老师进行通报批评或调岗使用,在师德考核、评先选优和晋职竞岗扣除一定分值。对社会闲散人员组织有偿招生活动的,乡镇政府要制定出切实可行措施,将其活动杜绝在萌芽中。对正常招生的学校,教育局要把好办学资质关,不得直接进校宣传,不得张贴布切实际的招生广告,宣传时间必须在中、高考结束后,以免影响我县的教育教学质量。

(四)、招生措施

1、每年3月中旬布置任务(根据学校毕业生人数按比例定任务),5月底各中学向教育局汇报完成情况。对完成任务好的学校给予表彰和奖励,对未有行动的学校予以批评,主要负责人到教育局单独汇报。

2、由职校制作字幕广告,文体广播电视局长期播放。

3、制作宣传横幅悬挂于各乡镇醒目处。

4、制作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赶集天到各乡镇发放。

5、制作永久性招生简章贴于各乡镇中心地段和乡镇中学校园内。

6、成立专门招生小组进村入户宣传职业教育优惠政策。

7、加大师资培训力度。

(五)、招生困难的原因分析

1、高校扩招的影响

高校的连年扩招,人才的“高消费”现象是影响中职学校生源的直接因素。高校的扩招,“普高”的连续升温,就业的“白领情结”

和用人的“唯学历是重”的普遍现象,导致了更多的人选择“读高中——上大学——就业”这条道路,使本来就不太受高分学生认可的职校生源质量大幅度下降。一些用人单位盲目追求学历,大量技能型岗位与中职生擦肩而过,出现了本科生当仓库管理员、销售人员、甚至大学生竞聘环卫工人的人才高消费现象,中职教育越来越被逼到死角。

2、传统思想的束缚

历史遗留下来的传统思想,使许多初中毕业生不愿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孔子“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重视脑力劳动、轻视体力劳动的儒家思想,深深扎根在广大中国老百姓的心中,他们对专门培养在生产一线从事较多体力劳动的中等技术人才和中等职业学校不屑一顾,不愿送子女就读中等职业学校。

3、“民工荒”现象

目前,各企业、厂矿大量招工,厂家甚至不惜血本,高薪“买”员工,使得一些初三毕业生和在校就读的中职生,看重眼前利益匆忙外出务工。

4、有偿招生现象的存在尽管教育行政部门三令五申禁止有偿招生,但由于受利益驱使,一些学校老师暗自大肆进行有偿招生,严重影响了我校今年的生源。

5、学校自身问题

专业特色不明显,技能型师资力量薄弱,办学水平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需求等诸多学校自身问题,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校的招生工

作。

总而言之,尽管我校今年的招生工作启动早、措施也较为得力,但由于职业教育观念依旧未深入人心,加之我校办学条件有限,特别是一些乡镇中学教师受省外学校经济利益驱使而违背招生纪律,擅自组织不少学生前往省外学校,使得我校今年的招生工作陷入困难境地。但我们不会就此放弃,我们任然继续采取措施,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动员学生入学,努力完成上级下达的招生任务。

XXX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2011年7月9日

下载加快十一五交通发展步伐为中部崛起当好先行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加快十一五交通发展步伐为中部崛起当好先行.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