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市建设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意见

时间:2019-05-12 06:11: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玉溪市建设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玉溪市建设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意见》。

第一篇:玉溪市建设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意见

玉溪市建设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意见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创新机制、调整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建立事业单位新型的管理体制和用人机制,积极稳妥地推进我市建设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充分发挥全体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根据中组部、人事部、建设部、省建设厅有关建设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精神和《中共玉溪市委、玉溪市人民政府关于玉溪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玉发〔2002〕18号),结合我市建设事业单位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和原则

1、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管干部和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及德才兼备的原则,以优化城市建设人才资源配置,提高城市建设管理水平为核心,理顺政事职能,引入竞争机制,搞活用人制度和分配机制,为推进我市城市建设改革和促进城市建设事业发展提供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

2、改革的目标:力争用3—5年或更长一点时间,逐步建立起符合城市建设管理工作特点的政事职能分开,政府依法监督,单位自主用人,人员自主择业,科学分类管理,配套措施完善的管理新体制。在2003年6月30日以前,全市所有城市建设事业单位基本建立和推行聘用制度,实现单位用人向社会用人转变。建立一套适应城市建设管理事业单位特点、符合专业技术人员、管理职员和工勤人员各自岗位要求的具体管理制度。

3、改革的原则: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标准;坚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坚持按劳分配和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二、改革的内容

(一)改革管理体制

1、城市建设管理事业单位要以市编委核定的人员编制为依据,根据业务工作需要,合理调整内部机构,科学设置业务科室(国家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的除外),对职能相近相似,工作量不足的要精简合并。

2、城市建设管理事业单位继续实行并完善院(站)长负责制。逐步建立和完善任期目标责任制,明确院(站)的责权利。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监督保证作用,依靠职代会实行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建立有效的监督保障机制。逐步取消事业单位行政级别,根据单位的性质、规模和岗位责任,实行职员等级序列管理。

3、内部岗位设置,要重点保证专业技术岗位的比例,岗位职责界定要贯彻“对事不对人”的原则,明确岗位责任、任职条件、聘用期限以及相应的选聘、奖惩制度,做到职责明确,权限清晰,条件合理。

4、按照事业单位不同的经费来源及管理情况,分步进行改革。财政全额供给和差额补助单位要盘活各类人才,节约经费开支。

5、领导干部的任用,应改革单一的委任制,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实行聘任、选任、考任、委任等多种形式选拔任用干部。要加大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的力度,创造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环境。

6、单位行政副职,在民主推荐的基础上可由正职提名,实行公开竞争上岗聘任;单位科室及中层干部的产生,可采取公开竞争上岗的方法,也可由行政领导提名聘任;单位党组织负责干部和工青妇等群团组织负责干部的选拔任用,按党章和有关规定选举产生。主管部门要按照单位建设和业务发展的任务目标和工作要求,实行聘期目标管理。对不胜任工作,完不成年度聘期任务,或在聘任期内出现违法违纪行为及重大责任事故的,主管部门可根据其性质及造成的影响解除其聘任职务并追究有关责任;对政绩突出的要给予奖励,并可连任。

7、完善事业单位行政领导负责制,明确行政领导的责、权、利,建立和完善任期目标

责任制。实行聘期制,每届任期不超过五年。现已任用的领导,要经过考核后制定任期目标,进一步明确责、权、利;今后单位领导班子出现职位空缺或新增职位时,一律采取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的办法选拔任用。

8、事业单位领导干部竞争上岗,由建设局组织,政府人事部门参与指导,监督实施。开展竞争上岗前,应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内容包括竞争职位数额、资格条件、竞争范围、竞争方式、组织领导等内容。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监督保证作用,依靠职工实行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建立有效的监督保障机制。严格执行离任审计制度。

9、积极推进事业单位后勤社会化的改革,逐步将后勤部门从事业单位中剥离出来,形成面向社会的独立经济实体。暂不具备条件的后勤部门要实行单独核算、自收自支、自负盈亏,相对集中的单位可联合组建后勤服务实体。

(二)改革用人制度

1、城市建设事业单位实行全员聘用制。单位根据岗位设置情况,按照公开招聘、择优聘用、协商一致的原则签订聘用合同。明确单位与被聘人员的责、权、利等人事关系,确保双方的合法权益。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由单纯行政管理向法制管理转变,由行政依附关系向平等人事主体转变,由国家用人向单位用人转变。聘用的具体规定和程序按照《玉溪市事业单位全员聘用制度实施意见(试行)》(玉政办发〔2002〕147号)文件的规定执行。总的原则是要打破行政职务、专业技术职务终身制。实行聘用制以后,事业单位聘用人员打破干部与工人的身份界限,统称为工作人员,实行能上能下,竞争上岗,按岗位享受待遇。专业技术职务的聘任要实行评聘分开,淡化评审,强化聘任,并可实行高职低聘,待遇与聘任职务挂钩,最终达到由身

份管理到岗位管理的转变。

对新进人员实行公开招聘和人事代理制度。各事业单位在补充人员时,应公布缺员岗位的用人条件和职责,实行公开招聘。招聘采取考试与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择优聘用。应聘专业技术岗位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学历或规定的资格条件,非专业技术人员不得参加应聘进入专业技术岗位工作,已在专业技术岗位的必须转岗。

凡新招聘的人员全部实行人事代理,按照“新人新办法”的原则,严格执行聘用(聘任)合同管理规定,在聘期内双方履行规定的权利和义务,聘期满后双方可根据自愿的原则续聘或不再续聘。

试用期间或聘用合同期内因违反合同或工作表现不好而终止聘用合同的人员以及合同期满未被续聘的人员,与聘用单位聘用关系随即一并解除,被终止合同人员可自愿申请将其人事档案关系委托人才服务中心托管,进入人才服务中心自主择业。

2、各单位要在编制、人事部门批准的编制数额和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限额内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单位业务开展及发展方向,坚持精简高效的原则,科学合理地自主进行定岗、定员、定责,防止“因人设岗”,并根据单位自身承担的任务,自主确定高、中、初级专业技术岗位的设置,单位业务科室的设置不强求统一。

3、一部分特殊岗位和技术骨干可采用公开招聘和单位之间协商的办法,聘用部分兼职人员,聘用兼职人员需经所在单位同意,未经单位同意,私自到外单位兼职者,一经发现,单位可解除聘用合同。

4、各事业单位要积极做好改革中的思想政治工作,妥善做好未聘人员的分流安置工作。未聘人员要以内部消化为主,采取多种方式妥善安置。一是鼓励和支持未聘及待岗人员从事个体私营经济。二是安排转岗前进行必要的岗前培训,熟悉和掌握新的工作技能,调换到空缺工种岗位。三是组织和支持未聘人员以各种形式开展服务工作;通过转岗、移交人才服务中心托管等方式分流安置未聘人员。同时,积极探索各种有效的社会化安置方式。

未聘人员的转岗、待聘期为6个月,单位对待聘人员至少提供两次上岗机会,6个月内

单位未提供两次上岗机会的,延长未聘人员待聘期6个月。待聘期间由单位发放不得低于当地最低生活标准的生活费。待聘期满未被聘用上岗的人员,由单位将其转入托管期,托管期为12个月,期间由人才服务中心保管人事档案,发给生活费,所需费用由单位承担。托管期满后单位与其终止关系,待聘人员进入市场自谋职业。

5、建立和完善岗位考核制度,加强聘后管理。各项考核必须以单位的设岗定责和聘约规定的内容为依据,量化考核指标,定性与量化相结合,建立健全适合各类人员的简便、易操作的考核评价体系。坚持客观、公平、公正的原则,认真进行平时考核、年度考核和任期考核。按照谁聘任谁考核的原则,事业单位主要领导由主管部门考核,其他人员由单位进行考核,把考核结果作为续聘、晋级、分配、奖惩和解聘的主要依据。

6、事业单位可以按聘用合同解聘职工,职工也可以按照聘用合同辞聘。畅通出口,促进人员流动(解聘、辞聘办法按《玉溪市事业单位全员聘用制度实施意见(试行)》执行)。

(三)改革工资分配机制

1、各事业单位工资分配制度的改革,要按照按劳分配和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原则,结合城市建设管理的特点,在逐步推进管理体制改革的条件下,进一步搞活内部分配,扩大各事业单位的分配自主权,根据按岗定酬、按任务定酬、按业绩定酬的精神,建立起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自主灵活的分配激励机制。

要建立单位分配约束监督机制。单位内部分配方案,应广泛征求职工意见,经单位职代会讨论通过,报主管部门审定,人事、财政部门审批。并自觉接受财政、税务、审计等部门的监督。

改革工资分配制度要同“全员聘用、竞争上岗”相结合,在完成岗位设置和明确岗位责任后,各单位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客观、科学、便于操作的各类岗位分配考核指标和考核办法。

要正确处理单位发展与职工收入的关系,首先要满足单位发展资金,要在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前提下搞活内部分配,使工资分配制度改革健康发展。

2、主要依靠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财政拨款单位),结合经费自给率和财政能力,实行工资总额包干、工资含量包干和工效挂钩等办法,增人不增工资总额,减人不减工资总额。财政全额供给单位要对活的工资部分进行重新分配;有条件的单位或差额补助单位可将创收中用于个人分配的部分与工资总额捆起来搞活内部分配;经费完全自理的事业单位要通过工资含量包干、工效挂钩等办法,坚持工资总额增长幅度低于经济效益增长幅度,职工实际平均工资增长幅度低于本单位劳动生产率增长幅度原则的前提下,自主确定工资分配办法。

3、积极探索新的分配机制。积极开展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改革试点。根据不同岗位的责任、技术劳动的复杂和承担风险的程度、工作量的大小等不同情况,将管理要素、技术要素、责任要素等分配因素,结合本单位的特点,自主决定不同形式的分配方法。可将科技成果创新取得的效益按规定提取一定比例,用于奖励项目完成人。对有重大科技发明创造、贡献突出的杰出人才实行重奖机制。

4、建立事业单位档案工资管理办法。实行新的内部分配办法后,工作人员的工资按单位新聘岗位和内部分配办法执行,国家规定调资晋级时,要及时为其办理档案工资调整、申报、审批手续,并作为事业单位人员计发退休费和人员流动时的依据。

5、完善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制度改革。按照国家、单位、个人之间三方共同负担的原则,逐步形成基本社会保险、单位补充保险、个人储蓄保险相结合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既体现事业单位特点,又与机关、企业保险制度相协调的养老、失业、工伤、医疗、女职工生育保险相配套的社会保险制度。

三、加强组织领导,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

城市建设管理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城市

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各单位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先抓试点,逐步推广。要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确保安定团结。主管部门应及时协调解决改革中出现的争议,依法保护双方合法权益,保障改革的顺利进行。

第二篇:玉溪市体育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意见(写写帮整理)

玉溪市体育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意见

为积极稳妥地推进我市体育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根据《中共玉溪市委、玉溪市人民政府关于玉溪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玉发〔2002〕18号)文件精神,结合行业特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体育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基本路线、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坚持党和国家的体育工作方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通过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推动我市体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身体素质。通过理顺政事职能、下放管理权限、引入竞争机制、搞活用人制度和分配制度、优化体育人才资源配置,努力提高体育事业单位的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改革的目标:逐步建立科学合理、灵活高效、服务完善的体育事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构规范有序、团结协作的体育事业用人机制,增强体育事业发展的活力,充分调动体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优秀体育人才,推动体育事业的发展和繁荣,逐步建立起符合体育事业单位发展方向的政事职责分开、单位自主用人、人员自主择业、政府依法管理、配套措施完善的管理新体制。在玉溪市体育事业单位基本建立和全面推行聘用制度,实现单位用人向社会用人的转变。

(三)改革的原则:执行国家人事制度改革政策,坚持党和国家体育工作方针,结合体育部门自身实际,遵循体育行业自身发展规律和市场规律,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坚持政事分开,精简高效,平稳推进的原则;坚持公开平等、民主公正、竞争择优的原则;坚持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坚持以单位和行业内部消化为主,妥善安置未聘人员的原则。

二、体育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内容

(一)管理体制改革

1、体育事业单位要以人事编制部门核定的人员编制为依据,根据行业特点和本单位实际,合理设置内部机构,以重点保证专业岗位为前提,科学设置内部岗位,并明确岗位职责。对不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或任务已完成、失去存在价值和工作量不足的岗位要精简合并。

2、体育事业单位继续实行并完善校(馆)长、中心主任负责制。要建立和完善任期目标责任制,明确校(馆)长、中心主任的责任权利。取消事业单位行政级别,根据单位的性质、规模和岗位责任,实行职员等级序列管理。

3、内部岗位设置,要重点保证专业技术岗位的比例,岗位职责界定要坚持“对事不对人”的原则,依据“因事设岗、精简高效、结构合理、群体优化、竞争激励”的原则设岗聘人,明确岗位责任、任职条件、聘用期限以及相应的选聘、奖惩制度,做到职责明确,权限清晰,条件合理,把对各类人员的身份管理转变为岗位管理。

4、领导干部的任用,应改革单一的委任制,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实行聘任、选任、考任、委任等多种形式选拔任用干部。要加大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的力度,创造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环境。

5、单位行政副职,在民主推荐的基础上可由正职提名,报主管局考察审核后,实行竞争上岗或由行政正职聘任。单位科室及中层干部的产生,可采取公开竞争上岗的方法,也可由行政领导提名聘任;单位党组织和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的负责人,按照《党章》以及党内有关规定和工青妇有关章程选举产生。主管部门要按照单位建设和业务发展的任务目标和工作要求,实行聘期目标管理。对不胜任工作,完不成聘期任务,或在聘任期内出现违法违纪行为及重大责任事故的,主管部门可根据其性质及造成的影响解除其聘任职务并追究有关

责任;对政绩突出的要给予奖励,并可连任。

6、完善体育事业单位行政领导负责制,明确行政领导的责、权、利,建立和完善任期目标责任制。实行聘期制,每届任期不超过五年,但需经考核合格以上者,方可续任。现已任用的领导,要经过考核后制定任期目标,进一步明确责、权、利;今后单位领导班子出现职位空缺或新增职位时,一律采取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或考聘的办法选拔任用。

7、市直体育事业单位中层领导干部竞争上岗,由主管部门和单位组织,人事部门参与指导,监督实施。开展竞争上岗前,应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内容包括竞争岗位数额、资格条件、竞争范围、竞争方式、组织领导等内容。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监督保证作用,依靠职工实行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建立有效的监督保障机制,严格执行离任审计制度。

8、积极推进事业单位后勤社会化的改革,逐步将后勤部门从事业单位中剥离出去,采取承包经营、出租等方式,形成面向社会的独立经济实体。

(二)用人制度改革

1、体育事业单位全面推行聘用制,取消行政级别、专业技术职务终身制,打破干部身份终身制和平均主义分配方式。单位根据岗位设置情况按照公开招聘、择优聘用、协商一致的原则与职工签订聘用合同。明确单位与被聘人员的责、权、利等人事关系,确保双方的合法权益。聘用的具体规定和程序按照《玉溪市事业单位全员聘用制度实施意见(试行)》的规定执行。按照岗位职责要求,实行竞争上岗或“双向选择”,按岗位享受待遇。专业技术职务的聘任要按照结构比例管理的原则实行评聘分开,待遇与聘任职务挂钩,最终达到由身份管理到岗位管理的转变。

2、对新进人员实行公开招聘和人事代理制度。体育事业单位在补充人员时,要公布空缺岗位的用人条件和职责,实行公开招聘。招聘采取考试与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择优聘用。应聘体育专业岗位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学历或规定的资格条件,非体育专业人员不得参加应聘进入体育专业岗位工作。特殊岗位和高级教练员、高级体育管理人才,如在本单位聘任不到,可向省内外公开招聘或经协商后聘用部分兼职人员。单位要与受聘人签定聘约,明确聘期、聘期目标和双方的权利、义务等。

人事制度改革后,凡新招聘的人员全部实行人事代理,按照“新人新办法”的原则,严格执行聘用(聘任)合同管理规定,在聘期内双方履行规定的权利和义务,聘期满后双方可根据自愿的原则续聘或不再续聘。

试用期满和聘用合同期内因违反合同或工作表现不好而终止聘用合同的人员以及合同期满未被聘的人员,与聘用单位聘用关系随即一并解除,被终止合同人员可自愿申请将其人事档案关系委托人才服务机构托管,进入人才服务中心自主择业。

3、体育局各直属事业单位要在人事编制部门批准的编制数额和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限额内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单位业务开展及发展方向,坚持精简高效的原则,科学合理地自主进行定岗、定员、定责。

4、体育事业单位要积极做好改革中的思想政治工作,妥善做好未聘人员的分流安置工作。未聘用人员要以内部消化为主,采取多种方式妥善安置。一是安排转岗前进行必要的岗前培训,熟悉和掌握新的工作技能,调换到空缺岗位。二是组织和支持未聘人员以各种形式开展服务工作;通过转岗、移交人才服务中心托管等方式分流安置未聘人员。同时,积极探索各种有效的社会化安置方式。

未聘人员的转岗、待聘期为6个月,单位对待聘人员至少提供两次上岗机会,待聘期间由单位发放不得低于当地最低生活标准的生活费。待聘期满未被聘用上岗的人员,由单位将其转入托管期,托管期为12个月,期间由人才服务中心保管人事档案,发给生活费,所需费用由单位承担。托管期满后单位与其终止关系,待聘人员进入人才市场自谋职业。

5、建立和完善岗位考核制度,加强聘后管理。各项考核必须以单位的设岗定责和聘约

规定的内容为依据,量化考核指标定性与量化相结合,建立健全适合各类人员的简便、易操作的考核评价体系。坚持客观、公平、公正的原则,认真进行平时考核、考核和任期考核。按照谁聘任谁考核的原则,事业单位主要领导由主管部门考核,其他人员由单位进行考核,把考核结果作为续聘、晋级、分配、奖惩和解聘的主要依据。

6、事业单位可以按聘用合同解聘职工,职工也可按照聘用合同辞聘。畅通出口,促进人员流动(解聘、辞聘办法按《玉溪市事业单位全员聘用制度实施意见(试行)》的规定执行)。

(三)分配制度改革

1、体育事业单位工资分配制度的改革,要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坚持按劳分配和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多种方式,结合体育工作的特点,在逐步推进管理体制改革的条件下,进一步搞活内部分配,扩大各事业单位的分配自主权,根据按岗定酬、按任务定酬、按业绩定酬的精神,建立起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自主灵活的分配激励机制。

要建立单位分配约束监督机制。单位内部分配方案,应广泛征求职工意见,经单位职代会或职工大会讨论通过,报主管部门审定,人事、财政部门审批,并自觉接受财政、税务、审计等部门的监督。

改革工资分配制度要同“全员聘用、竞争上岗”相结合,在完成岗位设置和明确岗位责任后,各单位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客观、科学、便于操作的各类岗位分配考核指标和考核办法。

要正确处理单位发展与职工收入的关系,首先要优先积累单位发展资金,要在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前提下搞活内部分配,使工资分配制度改革健康发展。

2、体育事业单位要结合经费自给率和财政能力,实行工资总额包干、工资含量包干和工效挂钩等办法,增人不增工资总额,减人不减工资总额。财政全额供给单位要对活的工资部分进行重新分配;有条件的体育馆、少体校可将创收中用于个人分配的部分与工资总额捆起来搞活内部分配。

3、积极探索新的分配机制。积极开展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改革途径。根据不同岗位的责任、技术劳动的复杂和承担风险的程度、工作量的大小等不同情况,将管理要素、技术要素、责任要素等分配因素,结合本单位的特点,自主决定不同形式的分配方法。可将体育产业开发中取得的效益按规定提取一定比例,用于奖励先进工作者。对体育工作贡献突出的杰出人才实行重奖机制。

4、建立事业单位档案工资管理办法。实行新的内部分配办法后,工作人员的工资按单位新聘岗位和内部分配办法执行,国家规定调资晋级时,要及时为其办理档案工资调整、申报、审批手续,并作为事业单位人员计发离退休费和人员流动时的依据。

5、完善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制度改革。按照国家、单位、个人之间三方共同负担的原则,逐步形成基本社会保险、单位补充保险、个人储蓄保险相结合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既体现事业单位特点,又与机关、企业保险制度相协调的养老、失业、工伤、医疗、女职工生育保险等相配套的社会保险制度。

三、加强组织领导,保证人事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

体育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体育事业改革的关键环节,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到广大体育工作者的切身利益,市直各体育事业单位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既要积极,又要稳妥。要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确保安定团结。要及时协调解决人事制度改革中出现的人事争议,依法保护双方合法权益。认真研究和解决改革中遇到的问题,促进体育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

第三篇: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意见

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组织部、人事部《关于加快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的意见〉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我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提出以下意见。

一、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和事业单位特点的人事制度,推进事业单位用人机制的转换,充分调动事业单位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事业单位活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为实现“两个率先”目标提供强有力的人事人才保证。

基本原则:贯彻落实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切实维护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保证事业单位选人用人的公开、公平、公正;坚持积极稳妥、统筹规划、平稳推进的原则。

总体目标:以转换事业单位用人机制和搞活用人制度为重点,以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主要内容,在我市基本建立起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事业发展要求,符合事业单位人才成长规律、权责明确、机制灵活、监管有力的人事制度,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科学化、法制化。

二、改革的范围及对象

市、区各级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制度管理的事业单位及工作人员除外),与其建立人事关系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人员。

事业单位党群组织专职工作人员,在已与单位明确了聘用关系的人员范围内,按照各自章程和法律规定产生、任用。

三、改革的主要内容

1、全面推行聘用合同制度。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的意见〉的通知》精神,全面推行聘用合同制度,把聘用合同作为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基本依据,建立起以合同管理为基础的用人机制。事业单位各种形式的用人都要签订聘用合同。实行长期聘用与短期聘用相结合、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用人办法。探索采用项目聘用、人才派遣等新型用人方式,搞活用人机制。对关键岗位、骨干人才可按有关规定实行长期聘用,以保持队伍的相对稳定。对在本单位工作已满25年或者在本单位连续工作已满10年且年龄距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已不足10年的人员,可订立聘用至该人员退休的合同。

2、建立健全岗位管理制度。岗位管理是事业单位新型用人制度的基础,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工勤人员都要实行岗位管理,用岗位管理取代身份管理,逐步打破职务终身制。

管理岗位实行职员制度。根据我市事业单位实际,建立五级职员序列,分别为:二级职员(副)、三级职员(正)、三级职员(副);四级职员(正)、四级职员(副);五级职员;六级职员。在国家规定的干部人事管理权限范围内,根据工作需要、岗位职责、任职条件等,实行竞争上岗,择优聘任。

专业技术岗位实行职称评聘分开制度。专业技术职称(资格)评定与实际专业技术职务岗位聘任相分离。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实行竞聘上岗。单位专业技术职务岗位要按照政府人事部门核定的高、中、初级结构比例,科学合理配置。

工勤岗位实行岗位(等级)聘任制度。按工勤岗位技术含量分别设普通工岗位和技术工岗位。普通工只设岗位,不设等级;技术工岗位在国家规定的工种范围内,设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五个等级。按照工作需要和岗位技术要求,根据工勤人员职业工种、技术等级、实际能力等条件,实行竞争上岗、择优聘用。完善工勤岗位考核办法,进一步规范工勤人员进、管、出等环节的管理。

3、改革领导人员选拔任用制度。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引入竞争机制,改进管理办法,建立与聘用制度相适应的事业单位领导人员选拔任用方式,逐步改变单一的委任制,根据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不同职务的性质和要求,实行竞聘上岗、公开招聘、民主选举等多种形式的任用制度。建立健全事业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成员任期目标责任制。

4、实行公开招聘制度。各事业单位新进人员,一般都要面向社会实行公开考试、严格考核、择优聘用。公开招聘要打破地域、身份等限制,在公开、公正的基础上,创造平等竞争的环境。通过全面实行公开招聘制度,严把事业单位人员进口关,确保新进人员素质。事业单位新进人员实行人事代理,逐步实现事业单位“用人”与“管人”相分离。

5、推行竞聘上岗制度。竞争上岗是事业单位内部人员选拔任用的主要方式,是事业单位实行岗位管理的重要内容。推行竞聘上岗制度,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坚持考试与考核相结合,坚持双向选择。要以岗位要求为基础,采取多种方式开展竞争上岗,按照能力和业绩择优聘用。竞争上岗过程中,要规范程序,提高透明度,增强公信力。竞聘实行职业资格准入控制的岗位,必须持有相应的资格证书。通过竞争上岗,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岗位能上能下。

6、健全考核奖惩制度。改进事业单位人员考核办法,建立健全以聘用合同和岗位职责为依据的考核制度。要把工作能力、业务水平以及服务对象的满意程度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重点考核工作实绩。将考核结果作为人员使用、晋升、奖惩、收入分配以及续聘、解聘的基本依据。建立符合事业单位特点的奖惩制度,规范奖惩程序和条件,充分发挥奖惩在人事管理中的激励和惩戒作用。

7、妥善安置改革中的未聘人员。推行聘用制度中,签订聘用合同时未被聘用的编制内职工属未聘人员。未聘人员安置坚持内部消化为主、多种渠道安置、不能简单推向社会的原则,在解决养老等社会保障问题的基础上,逐步探索扩大社会接纳的渠道和办法,事业单位应根据未聘人员的实际情况实行转岗培训、自谋职业、托管、内部待聘等方式给予安置。单位应积极为未聘人员提供上岗机会,并保证其基本生活。有条件的单位或部门可对未聘人员在系统或行业内调剂安置。

8、建立事业单位人事监督制度。遵循依法监督、按章实施、有利改革、促进发展的原则,加强对事业单位在改革过程中执行人事政策法规、履行人事管理职能等方面的监督,完善事业单位和职工的权益保障机制,健全民主管理制度,充分发挥事业单位职工代表大会和工会的职能作用,发挥社会舆论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保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公开、公正、公平。

四、推行聘用合同制度步骤及时间安排

全市事业单位推行聘用合同制度工作从现在开始,到*年底基本结束,共分两个阶段进行。

1、进行试点(*年3月至*年12月)。选择市文化、卫生系统事业单位作为我市事业单位推行聘用合同制度的试点单位。各区和各系统可选择下属事业单位开展改革试点工作。教育系统要继续贯彻落实皖人发[2003]90号文件精神,进一步深化和完善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

2、全面实施(*年1月至*年12月)。在总结试点单位经验基础上,在我市事业单位全面推行聘用合同制度。各区和各系统主管部门于*年11月底前上报本区、本系统事业单位推行聘用合同制度实施方案,*年1月开始组织实施。

五、几点要求

1、统筹规划,稳步实施。各区、各系统主管部门和有关单位要深入调查研究,摸清基本情况,紧密联系实际,研究制定改革实施方案。方案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经职工大会或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并报经市事业单位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后实施。当涂县可参照本意见制定本县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防止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主动接受群众和上级的监督,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和单位的用人自主权。要广泛宣传事业单位改革的法律法规,认真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干部群众积极支持和参与改革,积极稳妥地把我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不断引向深入。

2、明确职责,加强协调。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在市事业单位改革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进行。事业单位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对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进行政策指导和牵头协调,审核改革实施方案;各区和各系统主管部门的职责是对本区、本系统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进行领导和组织实施。各区、各系统和事业单位要牢固树立服从改革、服从大局的意识,严格执行改革政策,严肃工作纪律,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和配合,齐心协力地推进改革。

3、加强领导,精心组织。为加强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综合协调,各区、各系统主管部门也应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和工作机构。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各级组织、人事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对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宏观管理和业务指导,并同各系统主管部门密切配合。要认真研究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妥善解决改革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保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

第四篇: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是事业单位改革的难点和关键所在,也是事业单位改革的基础。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化,人事制度的改革体现了三个有利于,即有利于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建立分类管理的人事制度,有利于调动人才的积极性。

我国的事业单位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传统的事业单位与国家机关实行一体化的人事制度,其管理人员与专业技术人员同属于国家干部,执行与国家机关相同的干部人事制度;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任用关系、奖惩考核、工资分配、福利保障等方面基本相似。国家是事业单位的直接用人主体,国家规定统一的人事制度,确定事业单位编制,经费由国家财政统一供给或部分供给。随着改革进程的深入,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在某些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国法律规定所有的事业单位都不属于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没有被赋予行政主体的法律地位,其人员不具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身份,不适用国家公务员制度,因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是一种不同于国家公务员制度的特殊公职制度。它是事业单位运用特殊的手段和方式,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监控人事活动,促进和保障人与事的最佳联合,为实现组织目标提供有效的人力保障的制度总和。近年来,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改革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首先恢复了职称评审工作以后,推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逐步实行了聘用合同制和多种形式的聘任制度;其次进行工资分配制度的改革,改变过去单一的分配方式,实行“等级工资制”,提高工作人员的工资标准;第三,形成了事业单位人员分类管理制度,开展了科学合理的岗位设置工作,实现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第四,建立了事业单位社会保障体系,保障项目更加完善,管理体制逐步理顺,管理与服务的社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第五,人事监督制度逐步法制化,保障了事业单位聘用制的实施与推行,保障了单位和员工的合法权益。特别是2006年1月1日人事部发布了的《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是我国首次对事业单位的招聘行为制定统一规范,同年7月8日,人事部又先后颁布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和《<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实施意见》,走出了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转向岗位管理的重要一步,标志着我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全面展开,人事管理逐步走向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

回顾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发展历程,通过二十多年的基层工作经历,笔者认为包头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的改革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其一,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坚持了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坚持了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创新管理体制,转换用人机制,整合人才资源,来促进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的发展,而不是简单的通过减少人员以达到减轻财政负担的目的。其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符合了事业单位专业化公共服务和公益性公共服务的特点,建立了有别于党政机关和企业的人事管理制度,逐步形成了事业单位分类管理的体制。其三,兼顾事业单位的性质和职能、区域和层级的特点,实施了分类指导,把全面推行与分行业实施结合起来,做到了积极稳妥,逐步深化,使我市的人事制度改革平稳有序的推进。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化,人事法制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行政机关有《国家公务员法》,企业有《劳动法》,而事业单位还没有形成一套系统完整的人事管理法律法规体系,使得事业单位相对独立的人事制度处于“无法可依”的状态。在人员的录用方面,虽然实行公开招聘,录用时要面向社会公开,但是编制的核定,限制了人才的录用和流动,不利于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转换用人机制的任务还很艰巨。在人事管理上,虽然由身份管理转变为岗位管理,并且有了合法的依据,但是,聘用合同还没有真正成为确定人事关系的依据。在社会保障制度方面,以最重要的养老保险为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以前未曾参加过社会保险,没有交纳养老保险,“视同缴纳”的年限有可能会被从零算起,具体由哪级财政“买单”并无刚性规定。在改革发展方面,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力度和进度参差不齐,分配制度不完善,例如医疗卫生、教育系统实施了绩效工资,而其它事业单位迟迟未动,职称制度上也存在着平台现象以及系统间的人为差异,许多计划体制承继下来的制度制约着改革的深入。在人事监管上,缺乏对事业单位用人的监督管理手段,缺乏工作人员的保障激励机制,不利于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总之,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的改革要有利于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建立分类管理的人事制度,有利于调动人才的积极性,才能达到促进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壮大、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科学化、法制化的目的。

第五篇:浅谈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改革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的战略任务,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将成为继国有企业改革和党政机构改革之后我国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又一个新热点。今后五到十年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阶段。搞好全国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对于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任务,具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要把人事制度改革作为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关键措施。我们认为事业单位的机构体制与人事制度改革相结合进行,是一种比较完整、彻底、理想的改革方式。因此,在进行事业单位的机构体制改革的同时要进行人事制度改革。好范文版权所有1、2000年7月中共中央组织部、国家人事部联合发出《关于加快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中指出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管干部原则、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适应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要求,建立政事职责分开、单位自主用人、人员自主择业、政府依法管理、配套措施完善的分类管理体制;建立一套适合科、教、文、卫等各类事业单位特点,符合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工勤人员各自岗位要求的具体管理制度;形成一个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用人机制,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法制化、科学化。

2、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是:按照“脱钩、分类、放权、搞活”的路子,改变用管理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办法管理事业单位人员的做法,逐步取消事业单位的行政级别,不再按行政级别确定事业单位人员的待遇;根据社会职能、经费来源的不同和岗位工作性质的不同,建立符合不同类型事业单位特点和不同岗位特点的人事制度,实行分类管理;在合理划分政府和事业单位职责权限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自主权,建立健全事业单位用人上的自我约束机制;贯彻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引入竞争激励机制,通过建立和推行聘用制度,搞活工资分配制度,建立充满生机活力的用人机制。通过制度创新,配套改革,充分调动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优秀人才成长,增强事业单位自我发展能力,减轻国家财政负担,加速高素质、社会化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

3、建立以聘用制为基础的用人制度

(1)全面推行聘用制度。破除干部身份终身制,引入竞争机制,在事业单位全面建立和推行聘用制度,把聘用制度作为事业单位一项基本的用人制度。所有事业单位与职工都要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通过签订聘用合同,确定单位和个人的人事关系,明确单位和个人的义务和权利。通过建立和推行聘用制度,实现用人上的公开、公平、公正,促进单位自主用人,保障职工自主择业,维护单位和职工双方的合法权益。通过聘用制度转换事业单位的用人机制,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由单纯行政管理向法制管理转变,由行政依附关系向平等人事主体转变,由国家用人向单位用人转变。

建立解聘辞聘制度。事业单位可以按照聘用合同解聘职工,职工也可以按照聘用合同辞聘。通过建立解聘辞聘制度,疏通事业单位人员出口渠道,增加用人制度的灵活性,解决人员能进能出的问题。

加强聘后管理。通过建立和完善聘后管理,保证聘用制度的实际效果,调动各类人员的积极性。重点是完善考核制度,研究修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暂行规定》,把考核结果作为续聘、解聘、增资、晋级、奖惩等的依据。

(2)改革事业单位领导人员单一的委任制,在选拔任用中引入竞争机制。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改进管理方法,对不同类型事业单位的领导人员,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一定程序,可实行直接聘任、招标聘任、推选聘任、委任等多种任用形式。建立健全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任期目标责任制,加强对任期目标完成情况的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任用、奖惩挂钩。

(3)建立符合事业单位性质和工作特点的岗位管理制度。事业单位要科学合理设置岗位,明确不同岗位的职责、权利和任职条件,实行岗位管理。

对专业技术岗位,坚持按照岗位要求择优聘用,逐步实现专业技术职务的聘任与岗位聘用的统一。适应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需要,按照国际惯例,对责任重大、社会通用性强、事关公共利益、具备一定专业技术才能胜任的岗位,逐步建立执业资格注册管理制度,实行执业准入控制。通过深化职称改革,强化并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建立政府宏观指导下的个人申请、社会化评价的机制,把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权交给用人单位。

对管理岗位,要建立体现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业务能力、工作业绩、资格经历、岗位需要的等级序列,推行职员制度。

对工勤岗位,建立岗位等级规范,规范工勤人员“进、管、出”等环节的管理办法。

(4)建立选人用人实行公开招聘和考试的制度。要制定具体的招聘考试办法,从制度上规范事业单位选人用人的程序和做法,把优秀人才吸引到事业单位中来,提高事业单位各类人员的素质,把好选人用人关,防止通过各种非正当途径向事业单位安排人员。

(5)逐步建立固定与流动相结合的用人制度。改变现有单一的固定用人方式,有条件的单位应积极实行固定岗位与流动岗位相结合、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用人办法。鼓励和支持事业单位的人才流动,促进专业技术人才资源配置的社会化、市场化。

4、建立形式多样、自主灵活的分配激励机制

(1)贯彻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扩大事业单位内部分配自主权,逐步建立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形式多样、自主灵活的分配激励机制。

(2)进一步扩大事业单位内部分配自主权。对转制为企业的,实行企业的分配制度;对经费主要靠国家财政拨款的,在国家政策指导下,搞活内部分配;对国家逐步减少经费拨款的,经批准,逐步加大内部分配自主权;对经费完全自理的,允许自主决定内部分配。对有条件的事业单位,要试行工资总额包干制度,搞活内部分配,同时,积极探索试行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的办法。

(3)积极探索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改革。允许各地区、各部门选择有条件的事业单位探索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实现形式;允许事业单位在职务科技成果转化取得的收益中,提取一定比例,用于奖励项目完成人员和对产业化有贡献的人员;允许事业单位经批准高薪聘用个别拔尖人才,实行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报酬。对有重大科技发明、贡献突出的人才,根据有关规定,实行重奖。

(4)发挥工资政策的导向作用。对到艰苦边远地区事业单位和在特殊岗位工作的人员,继续在工资待遇上给予优惠政策。事业单位在制定内部分配办法时,对在关键或特殊岗位工作的人员,应适当给予倾斜。

5、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未聘人员安置制度

(1)坚持以内部消化为主的原则,实行多层次多形式的未聘人员安置制度。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实现精减冗员,鼓励竞争,促进流动,提高素质的要求,就要妥善安置未聘人员,这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环节。对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未聘人员,要以单位、行业或系统为基础,坚持以单位内部消化为主,探索多种形式给予妥善安置,为他们发挥作用创造条件。要注意采取先挖渠、后分流的办法,通过兴办发展新的产业、转岗培训等方式安置未聘人员;有条件的城市可以在行业内或行业间调剂安置,或通过人才流动服务中心对未聘人员进行托管。

(2)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引导鼓励未聘人员面向基层、农村和企业,使他们在新的领域发挥作用。对专业技术人员,要为他们提供创办或进入企业的优惠条件,引导他们把专业技术应用到社会生产中去,为社会创造新的财富。

(3)要为妥善安置未聘人员创造条件。事业单位的未聘人员为国家做出了很大贡献,他们具有的专业技术知识和经验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各部门、各单位要有专门的未聘人员安置指导机构,为妥善安置未聘人员提供信息、帮助指导、创造条件。

6、建立符合事业单位特点的宏观管理和人事监督制度

(1)加强对事业单位人事工作的监督。要保障单位和职工的合法权利,保证事业单位在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行使用人自主权。要发挥事业单位职工代表大会的作用,依法保障事业单位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

(2)事业单位人事工作的宏观管理制度。对主要靠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要建立健全工资调控体系,建立健全各类人员及职务结构比例的宏观管理办法,健全事业单位人员总量的调控体系,建立不同类型事业单位人员增长的调控办法。

(3)事业单位人事争议的处理工作。要推进人事争议立法,积极开展人事仲裁工作。要建立健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及时受理和仲裁人事争议案件,切实维护用人单位和职工双方的合法权益。

(4)健全和完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政策法规体系。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人事制度改革发展的需要,当前要抓紧研究制定以《事业单位聘用条例》为基础的政策法规,保障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

二、要把完善社会保险制度作为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必要保证。要在事业单位全面推行养老、失业保险,加快实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切实解决事业单位人员流动、转岗的后顾之忧。要重点做好事业单位改企转制人员的社会保障工作,原单位按企业标准一次性缴纳基本养老、医疗保险费用的职工,还可以由个人按事业单位的缴纳基数、缴费比例补足差额后,按事业单位办法计发养老金并享受事业单位医疗保险待遇。要高度重视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中的职工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工作,把职工的“两险”放在头等重要位置,并努力寻求多方筹集资金的办法,切实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

《浅谈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

下载玉溪市建设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意见word格式文档
下载玉溪市建设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意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加快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

    关于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的通知 人发〔2000〕7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组织部,人民政府人事(人事劳动)厅(局),党中央各部门和国务院各部委、......

    关于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2011

    关于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和......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3-5

    事业单位改革的发展方向 乔世珊 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十六大精神,必须认真贯彻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规定》,坚......

    街道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总结

    街道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总结 街道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总结 文章标题:街道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总结 根据___市宁江区委办公室、宁江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范文模版)

    近年来,我市根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按照国家和省关于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要求,积极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各县(市)区、各系统按照市政府《印发〈关于在全市事......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3-2(模版)

    事业单位是我国教育、科研、文化、卫生等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和骨干力量,在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2-1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问题与路径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滞后性及问题 干部人事制度是我国政治体制的组成部分,改革干部人事制度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改革开......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1-1

    过去二十多年的事业单位改革,始终围绕财政来源而扩张、缩减。在财政补助(全额或差额)和经费自理的原则性区分下,单位内部的创收则往往与拨款混同一块。而“公共服务”这个基本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