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声》教学实录(写写帮推荐)

时间:2019-05-12 07:18: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心声》教学实录(写写帮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心声》教学实录(写写帮推荐)》。

第一篇:《心声》教学实录(写写帮推荐)

《心声》教学实录

该课获2007年北京市初中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

王 健/执教、整理

一、检查预习情况

师: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黄蓓佳的小说《心声》。先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哪位同学能说一说《心声》写了什么内容?

生1:李京京非常想在公开课上朗读《万卡》,但是遭到了老师的拒绝和同学的嘲笑。一个偶然的原因,李京京得到了朗读《万卡》的机会。他充满感情的朗读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师:昨天布置预习的时候,我发给了大家一份学案。学案的第一部分是“链接材料”——契诃夫的小说《万卡》。谁能说一说《万卡》与《心声》这两篇小说有什么联系?

生2:我觉得两篇小说的主人公都处在自己不是特别喜欢的环境中。万卡被送去当学徒,受尽折磨。李京京生活得并不好,跟万卡的境遇很像。他和万卡一样都想离开这个地方,去寻找自己的爷爷。

生3:《心声》写的这个故事是由《万卡》引起的。

二、体验人物情感,探究“心声”含义

1.李京京为什么读《万卡》读得那么好?

师:两篇小说的故事到底有哪些联系,我们先把这个问题放一放。大家想一想李京京为什么能把《万卡》读得那么好?

生1:因为他们有非常相似的生活经历。

师:嗯,生活经历相似。你能不能从文章中找出一句话来说明这一点。

生1:92页24段第一句话,“哦,多叫人怀念的事,跟万卡信里写的多像多像啊!”

师:“多像多像啊”说明了李京京与万卡有相似之处。相似之处除了生活经历之外还有什么? 生2:情感经历相似。

师:对。这两个方面的相似导致李京京与万卡发生了共鸣,使得他把《万卡》朗读得那么感人。

2.找出李京京朗读的《万卡》中的段落。

师:请具体说说李京京与万卡有哪些相似之处。我们来看学案的第二部分“体验探究”,共同完成表格。首先请大家找一找李京京一共朗读了几段《万卡》中的文字。

生1:一共有5段,19、22、26、54、56段。

3.说说这些文字引起了李京京的哪些心理活动。填写学案中的表格。

师:我们先来看李京京朗读的第1段。首先看表格的第一部分“读万卡”,概括一下李京京朗读的这一段的内容。

生1:万卡给爷爷写信,想到自己没爹没娘。这一段交待了万卡的身世。第一个空应该填万卡的身世。

师:第二项“读自己”。李京京在朗读这一段的时候产生了很多联想,他都想到了什么?概括一下。

生2:回忆乡下慈祥的爷爷和现在并不和睦的生活。

师:接下来我们来看第三项:李京京读这一段的时候用的是什么样的语调和语气?

生3:他非常想读,可是因为声音沙哑,老师不让他读。他怕同学嘲笑,只能在小树林里轻声地读。

师:李京京非常想朗读这篇课文,从文章哪些句子中看出来?

生4:89页11段,“京京在座位上不安地扭动着身子,眼巴巴地望着老师,仿佛想说什么。”“不安地扭动着身子”是通过动作描写写出他内心深处的矛盾,既想朗读这篇文章,又担心被拒绝。“眼巴巴地望着老师”是通过眼神描写传递出李京京心中的渴望。

师:对。虽然写的是动作,反映的却是人物的心理。从哪些地方还能看出李京京的心理活动呢?

生1:90页17段,“京京垂下头。他多么喜欢这个故事啊!他真想念一段,哪怕是几行字的那么一小段呢!他准能念好。朗读课文难道一定要唱歌的嗓子吗?”哪怕几行字的一小段都能让李京京满足,说明他非常渴望。

生2:90页18段,“京京心跳起来,忍不住倚在一棵树上,又从书包里拿出那份讲义。讲义是新近印出来的,油墨味儿还是那么浓,那么香,真好闻。”“忍不住”,觉得油墨味儿都是香的,这些都能说明京京想读。

生3:90页15段,“京京站起来,结结巴巴地说:‘老师,我能„„念一段吗?’”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后,终于鼓足勇气明确提出要求,说明京京想朗读。

生4:89页7段,“这个故事他喜欢极了。那个穷苦的、可怜的小人儿万卡,不知怎么,总是缠在他心上,弄得他一整天都有点儿神情恍惚。”一个“缠”字,还有“神情恍惚”,都能看出京京多么喜欢这篇文章。

师:一个“缠”字,太妙了。“剪不断,理还乱”,写出了京京欲罢不能的感觉。李京京这么渴望朗读《万卡》,程老师却干干脆脆地拒绝了他。原因是什么呢?

生(众):京京嗓子沙哑。

师:仅仅是嗓子沙哑呀,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原因。你们可以想一想,李京京那么渴望朗读课文,却被程老师干干脆脆地拒绝了,心里会是什么滋味?

生(众):很难受,很委屈。

师:一个人在心中委屈,又无处倾诉的时候,他朗读的声音应该是很轻、很低的。这是李京京朗读这一段时语气、语调“轻轻地”的一个原因,另外一个原因同学们已经发现了,李京京是在放学后一个人躲在小树林里读,他怕别人听见,尤其是怕同学听见,遭到嘲笑,所以只能是轻轻地读。

“亲爱的爷爷康斯坦丁·玛卡里奇„„”

(师轻轻地、充满感情地范读这一段。)

4.课堂交流,探究“心声”含义。

(1)交流表格所填内容。

师:李京京还朗读了另外四段,你喜欢哪一段呢?选一段完成这个表格。

(生完成表格。师巡视。)

(2)朗读李京京读的几段文字。

师:现在假如你就是李京京,你能不能选一段给大家读一读,读出相应的语气、语调?(一生试读。)

师:读得好不好?

(生纷纷点头。)

师:万卡是在哭诉呀。读得很到位。

(生再读。)

师:你为什么这次要这么处理?

生1:我觉得万卡是在老板出去的时候偷偷写的信,他怕被老板发现,不敢哭,只能是轻轻地。

(3)探究“心声”的含义。

师: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感情读出了李京京的心声。我们还回到刚上课时的那个问题:《万卡》与《心声》有什么联系?大家在读学案“链接材料”时可能已经发现,我从小学语文课本上复印下来的《万卡》和李京京朗读的《万卡》并不一样,它们有什么区别呢? 生2:李京京朗读的《万卡》里面有一段小学课文中没有,是写奥尔迦的这一段。

师:这是因为《万卡》原文较长,在编入小学语文教材时删掉了一部分。可能小学语文教材的编者认为这一段并不重要,所以删掉了。那么黄蓓佳为什么一定要把它写入《心声》呢? 生3:如果没有这一段就不能写出京京对友情的渴望。

师:你能说说李京京还有什么其他的渴望吗?

(师板书:渴望、友情。)

生3:他渴望亲情,还渴望得到一种平等的机会。

(师板书:亲情、平等。)

生4:还有同学们的尊重和理解。

(师板书:尊重、理解。)

师:李京京所有的渴望加在一起就是他的——

生(众):心声。

三、转换角色,倾吐心声

师:刚才我们通过朗读走进了李京京的内心世界,理解了他的心声。我想此时此刻你一定有很多心里话要说。现在假如你就是李京京或者是赵小桢,也可以是林蓉、周海,也可以是程老师,你最想对谁说一番什么样的话,请把它写下来与同学们交流。

(课件展示。)

要求:

①选好一个角色。你可以是李京京,也可以是赵小桢,或者是林蓉、周海、程老师。②选好倾诉的对象。

③符合人物性格,倾吐真情实感。

(生思考,写出自己的心声,完成后全班交流。)

生1:我选择的人物是程老师,倾诉的对象是李京京。这一堂公开课,我上得非常有意义。并不是这节课我上得有多么好,而是你让我明白了自己以前的错误。我要为我以前对你的态度感到抱歉。感谢你让我懂得了怎样做一位好老师。以后我将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师:非常好,我觉得这应该就是程老师的心声。

生2:我选择的是赵小桢,倾诉的对象是李京京。李京京,你真是我学习的榜样。你说的没错,我之前读得确实不对。听了你的朗读后,我万分感慨。你把我们仿佛也带进了万卡的世界。我明白无论什么人提出的意见都是应该得到认真对待的。我应该理解你,尊重你的看法。我希望咱们以后能一起快乐地探讨问题。

师:大家写得很好。其实我最希望大家以两种角色来倾吐心声,一个是李京京会在课下对程老师说些什么,因为这涉及到我们如何评价程老师的问题。程老师是一个坏老师吗?我觉得不能这么说。程老师是一个有缺点的好老师,虽然她的缺点很明显。但她毕竟在课上让李京京读完了全文,而且请大家注意课文中的描写,她是过了很长时间,才走到李京京面前,用颤抖的声音让他把课文读完的。这也就说明程老师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同时大家也不要忘记小说的开头是怎么描写的,程老师多大年龄?二十多岁。同学们犯了错误之后,如果家长、老师跟你没完没了,你会很反感吧。因为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必然要犯这样那样的错误,家长、老师应该给我们一个更广阔的成长空间。一位老师,她是从走出大学校门、登上讲台的那一刻起,就是一个优秀的老师吗?绝对不是。优秀老师不是天生的,也需要我们每一位同学给她一个成长的空间,让老师一步步地走向优秀,走向完美。所以我最想听的是大家以李京京的身份对程老师说话。

另外,有没有以林蓉、周海的角色倾吐心声的?(有些学生微微地笑了,轻轻地摇摇头。)应该没有吧?好像这是两个很次要的小配角,有点像戏剧中的路人甲、路人乙一样,仅仅是一个名字、一个符号。但是你不要忘了在李京京纠正赵小桢朗读受到嘲笑后,李京京走出教室很远,后面还传来嘲笑的声音。这声音不仅仅是赵小桢一个人发出的吧?还有谁呀?有林

蓉,有周海。他们也在无意中伤害了一颗幼小的心灵。我们在生活中有没有无意中伤害过其他的同学呢?(生在沉思。)所以我真诚地希望每一个同学能够带着思考走出今天的课堂,思考一下我们在生活中应该怎样对待我们身边的“李京京”、我们身边的“赵小桢”、我们身边的“程老师”。

四、布置作业

下课之后,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李京京写给爷爷的信又会写上哪些内容?依据文本,发挥自己的想象,完成李京京给爷爷的信。

附:板书设计

心 声

渴 望

亲情 友情平等 理解 尊重

情动于中,发乎于外

王 健

语文是一门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的学科。在教学实践中,我感觉到体验式阅读是一种符合新课程理念,可以很好地体现语文学科特点的教学方式。

一、借助体验式阅读,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真正转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还要求我们注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这些要求的宗旨是呼唤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呼唤在教学中倡导体验式教学。

但是目前语文课堂教学却存在着一个难以解决的顽疾,那就是长期以来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重教师讲析轻学生解读、重理性分析轻学生体验的“把持式”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扼杀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束缚和压制着学生的个性体验、创造思维和学习动力,直接影响了语文阅读教学的实际效果。

以《心声》一课来说,教师在处理这样的文章时往往以理性分析为主,把课堂的着重点放在分析文章的情节结构、人物形象、文章主旨上,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一般以教师讲授为主,即使教师对新课程理念运用较好,也不过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组织学生去一步步地分析,最终还是不能摆脱理性分析的窠臼。学生的理性分析能力固然重要,但对于《心声》这样相对浅显的儿童小说来说,如果只是侧重理性分析,常常会使学生学起来索然无味,课堂气氛变得死气沉沉。于是就出现了语文教学中经常出现的怪现象,一篇文章学生自己读起来津津有味,经过教师一讲,不但未能进一步体会文章的奥妙所在,引发更深入的思考,反而觉得味同嚼蜡,索然无味了。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尝试以体验式阅读的方法,通过学生与文本的对话,用学生自己的感悟完成自我感动,实现心灵的撞击。充分发挥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整节课始终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内容和人物形象的理解,对小说反映的问题有自己的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

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认真思考如何对待自己身边的“李京京”与“程老师”,享受到阅读小说带来的审美乐趣。

二、情动于中,发乎于外,培养学生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的语文基本能力

学生阅读一篇小说或者是散文这类以记叙为主的文章,首先应该立足于对作品内容、形象、语言的感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读懂文章。《心声》这样看似浅显,实际内涵丰富的小说,学生如果不能用心去感悟,所得必然是肤浅的、表面的,只有把自己的情感投入到阅读之中,让自己的心与小说中的人物一起跳动,才能真正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东西。

学生仅有内心的感悟还远远不够,语文教学的任务也仅仅是完成了一半。我们要通过语文教学把学生培养成有思想、有感情、会表达、会交流的人。深刻的思想、丰富健康的感情来自于学生对作品的感悟,良好的表达与交流能力则需要教师进行有效的训练。不可否认,有些时候学生对作品的感悟确实是“只可意会,不能言传”,妙处尽在不言中。但是不能每一篇都是这样,否则就是语文教学的失败。《心声》一课在学生有了内心的感悟后,还需要他们表达出自己对人物形象、小说主题的理解。表达的形式则可以是多样的,可以通过朗读,可以通过口头表达,也可以通过写作。在这节课中,我首先采取了朗读的方式让学生表达出对文章的理解与感悟。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说明他们已经深入到文章之中,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之中了。尤其是一位女生朗读了一段之后,欲罢不能轻轻抽泣的举动更是已经与作品发生共鸣的最好注脚,而她饱含感情的朗读则很好地传递出她对文章的理解与感悟。

课堂的第三个环节,“转换角色,倾吐心声”,以及最后布置的作业,课下完成李京京给爷爷的信,这两个环节运用写作的方式把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感悟外化为具体的语言文字,实现了对学生表达交流能力的培养。尤其是这节课的第三个环节“转换角色,倾吐心声”,我特别强调要选好一个角色,选好倾诉的对象,让学生明白表达首先要弄清表达对象是谁,然后去选择适合的表达方式,安排相应的内容,这样做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是有较好效果的。在课后作业的设计上,我要求学生课下完成李京京给爷爷的信。在巩固这节课教学效果的同时,又一次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想象能力。

三、合理确定体验对象,适时引导,师生交流,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体验式阅读要给学生一个“抓手”,一个指向,也就是说教师应该确定一个供学生体验的对象,并采取一定的方法帮助学生完成体验。一篇文章,学生阅读之后往往会从不同的角度引发联想,投入自己的情感体验。如果没有教师预先设定的体验对象,学生关注的可能只是一些细枝末节,甚至可能对作品产生错误的解读。体验式阅读固然是一种个性化的东西,“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实属正常,但也要读出的是“哈姆雷特”才行,决不能把“哈姆雷特”读成林黛玉、孙悟空或是罗密欧。在《心声》一课中我运用了学案,设计了“李京京的朗读”这样一个表格作为学生进行体验的“抓手”,使学生能够有的放矢,提高了课堂效率。

体验式阅读也需要引导。体验式阅读与个性化阅读是密不可分的,教学实施的关键在于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经验。学生已有经验既包括已有知识储备,已经形成的语文能力,也包括学生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但是这些东西体现在学生身上是千差万别的,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调动已有经验就是决定教学效果的关键。引导不充分,学生则无法充分体验,尤其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些难点问题更是如此。

学生体验不到的并不排除“直给”。有些东西尽管教师给以学生适时的引导,学生也未必能体验出其中的奥妙。课堂教学中出现这种情况,教师往往陷入尴尬的境地,尤其是在公开课上更是如此。其实有些东西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强求学生。比如说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名句“高处不胜寒”,学生很难有那种人在高处寂寞孤独的人生体验,想让学生体会其中滋味,常常是任你如何引导也是无济于事的。自幼生活在山中的我读《庄子·逍遥游》中“其翼若垂天之云”一句,觉得这句除了描写了鲲鹏翅膀之大外,并没有觉得有何传神之

处。直到有一天来到大山之外,一个夏日的傍晚,独自漫步于农村广袤的原野之上,看到西天夕阳映照下的周天而覆的云彩,方才体会到庄子语言的神妙。所以,当引导之后学生也无法产生相应体验时,教师不妨说说自己的体验,与学生交流。有些东西学生可能一时无法理解,但让他们带着思考走出课堂,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效果。

(北京市顺义区沙岭学校;101309)

第二篇:心声教学实录

心声

湖北省宜昌市外国语学校徐咏梅 教学依据

《心声》是一篇新课文,但它却悄悄传达着一个信号:曾几何时,那个一直被教育工作者、被全社会所忽视的问题已走到了我们的面前:教师——那个在传统意义上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重大职责的“绝对权威”的地位,正在新的背景、新的对象面前悄悄动摇着:社会生活如滚滚洪流,冲击着学生的心扉,他们带着自己对生活独特的经历与体验走进我们的课堂,他们对生活有着自己虽然稚嫩但却珍贵的思考与感受。

作家与常人的不同在于,他总是以独特的眼光审视人生。作者正是透过这节不同寻常的公开课向我们发出了沉重的质疑:“朗读课文难道一定要唱歌的嗓子吗?”“公开教学课难道是上台表演吗?嗓子不好的人,就只能躲在树林子里读他喜欢的课文吗?”她一次又一次借助细致的心理描写表达着李京京的心声,表达着她对教育问题的关注与思考。她是成功的!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而这一观点不正是作者力图通过她的作品告诉我们的吗?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们首先要关注作品的主人公李京京的形象,力求通过对李京京心理的分析挖掘出作品深刻的主题含义,进而结合实际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师生观。

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教师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将在学生的眼底心中留下深刻印象。你给学生二个冷眼,收获的将是无数个轻蔑;你给学生一张笑脸,收获的将是无数个尊敬。特别是在新课改下,老师,请推倒心中那堵已并不牢实的“师道尊严”的篱笆,给每个学生以宽容和爱,让师生成为一对相互尊敬、“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陶行知语)吧!教学设汁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学习本文,首先要求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整理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并在此基础上找出文中主要的矛盾冲突,体会和学习小说的艺术特色——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和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矛盾冲突的分析,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深刻理解文章主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作者以“心声”为标题的深刻含义,引导学生学习主人公对美好生活的执著追求,促进健康师生关系的形成。

●教学方式

尝试多种阅读方式: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能按每分钟不少于500字的速度速读;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复述情节,理清思路,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进而达到理解文章主要内容的目的。

培养表达的勇气和习惯:能对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与疑问;能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能适当地运用联想和想像表达丰富的内容。

发挥主体作用,引导合作探究: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通过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等形式将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灌输给学生,使学生获得终身受益的观念和方法。

■教学构思

导人新课,激发阅读表达的兴趣。

速读课文,感知情节,梳理结构。

小组讨论,由表及里:主要的矛盾冲突是什么?小说为什么命名为“心声”?

师生交流,阅读延伸:假如你是李京京,你最想对程老师说的一句话是什么?假如你是程老师,你会如何对待李京京这样的学生?

讲述故事,倾诉心声。

课堂实录

导入新课。激发阅读表达的兴趣

师:从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那天起,我们就心安理得地接受着来自父母的无微不至地呵护与关爱,可是随着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我们也渐渐发现:在享受这份关爱的同时,我们也经历了各种考验和困惑。成长中的你是否有些感慨想说给爸爸妈妈呢?能不能放下心中的顾虑,把心里的话说出来呢?

生l:我想对妈妈说:妈妈,女儿已经长大,请您松开您的手,让她自由地飞翔吧!

生2:我想对妈妈说:妈妈,我的成绩总是没有达到您希望的目标,请您不要伤心,我会继续努力的!

生3:我想对爸爸说:爸爸,那天我确实没拿您的钱,您应该信任您的儿子!

生4:我想对爸爸妈妈说:爸爸妈妈,我们很久都没坐在一起聊聊天了,你们能暂时放下手中的工作,轻轻松松地陪我吃顿饭吗?

师:(听取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感受)看来,面对人生,面对爸爸妈妈,成长中的我们有太多的话要说,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静静地聆听黄蓓佳阿姨的“心声”吧。

速读课文,感知情节,梳理结构

(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尽量记住主要情节。读后,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整理课文中的主要情节及情节发展的几个阶段)

师:通过阅读,你发现本文是一篇什么体裁的文章了吗?

生齐答:小说。

师:关于小说你知道些什么?(生举手回答)

生1:小说有三个要素,即人物、情节和环境。

生2:小说按篇幅长短可分为短篇、中篇、长篇和小小说。

生3: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

生4: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但人物描写必须具有典型性。

师:刚才大家说了那么多,看来大家对小说这种体裁并不陌生。下面我们一起来解决一个问题:本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请几个同学用简练的语言复述故事的主要内容,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他们的复述是否完整,是否有疏漏。

生:故事的主要内容是:教育局要到校听课,程老师为了学校的荣誉,对这节课进行了精心准备。她提前安排了几个同学朗读《万卡》这篇课文。李京京很想读,可程老师却毫不客气地拒绝了他。最后,在公开课上李京京面对突然发生的变故,勇敢地举起手朗读了这篇课文。

师:你认为这个同学对课文主要情节的复述完整吗?你觉得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内容吗?

生:小说写了李京京班上要上一节公开课,老师预先指定了六个她信任的学生朗读课文。李京京很想朗读这篇文章,因为李京京和课文《万卡》中的主人公有着许多相同的经历和感受。可老师却因为他声音沙哑,毫不客气地拒绝了京京的请求。李京京只好躲进小树林里去读这篇深深打动了他的文章;他情不自禁地为同学纠正不正确的朗读却遭到同学无端的嘲笑。公开课上,老师预先指定朗读的同学由于f去场没有站起来,京京却勇敢地举起手朗读了这篇文章,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师:比较两个同学的复述,我们发现有什么不同吗?

生:有。第二个同学的复述更完整,他补充了两个重要情节,一个是李京京在小树林里读课文,另一个是李京京纠正同学的朗读遭到嘲笑。师:很好,大家听得很仔细。的确,经过第二个同学的补充,故事的主要情节我们就基本上整理出来了。通常我们学习;小说,可以将小说情节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哪四个阶段?

生: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师:好!本文的开端是„„?

生:区教育局要在“我们班”组织一次公开教学课,李京京想朗读课文,可是遭到了程老师的拒绝。

师:故事的发展是„„?

生:李京京躲在小树林里朗读课文;李京京纠正同学的朗读遭到嘲笑。

师:故事的高潮和结局往往联系在一起,本文呢?

生:本文的高潮和结局是:李京京勇敢地举起手,在公开课上用真情朗读课文,打动了在场的每个人。

师:综观情节发展的全过程,你找到小说中的主要矛盾冲突了吗?

生:本文主要的矛盾冲突是李京京想在公开课上朗读课文,程老师却以李京京嗓子沙哑念不好为由不同意他读。

师:不错。一个想读,一个不让读,课文好像正是围绕这一矛盾冲突展开情节的。果真如此简单吗?那么,这个看似简单的冲突与课文标题“心声”有什么关系呢?作者以“心声”为标题究竟要表达什么深刻含义呢?

小组讨论。由表及里

师:请大家先思考两个问题:李京京为什么渴望有机会朗读这篇课文?程老师为什么不同意李京京读课文?请大家认真阅读课文,得出自己的结论,并将你的依据提供给大家。

(学生很快就找到了问题的答案,纷纷举手)

生:李京京想在公开课上朗读这篇文章,是因为李京京与万卡在感情上产生了共鸣,文章中万卡的经历与李京京相似,读《万卡》,李京京可以找到“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觉。

师:你是根据什么得出这个结论的?

生:我是根据课文第19—24段中的叙述得出这个结论的。

师:那么程老师为什么不同意让李京京在公开课上朗读课文呢?

生:因为李京京声音沙哑,程老师认为他读不好,会影响班级和学校的荣誉。

师:在我们看来问题似乎很简单,但原因真的如此简单吗?那么大家想到过另外一个问题吗?课文为什么被命名为“心声”?

(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充分讨论,得出自己的结论,并提供相关的依据。教师通过巡视,参与讨论,综合了解讨论的进程和倾向性的观点)

师:现在请各组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推荐一个发言人大胆陈述你们的见解。

生1:课文15段中“京京站起来,结结巴巴地说:‘老师,我能„„念一段吗?’表达了李京京想要在公开课上锻炼和展示自己的心声。

生2:课文32—41段写李京京纠正同学错误的朗读遭到同学嘲笑,表达了他渴望得到老师、同学的肯定、理解和尊重的心声。

生3:课文18—2l段,写李京京在小树林里读书,表达了李京京想念爷爷、渴望父母和谐、家庭温暖的心声。

生4:李京京与文章中的万卡有着相同的经历,而《万卡》正好道出了李京京渴望得到友谊、亲情的心声。

师:大家都能从阅读文本出发深入挖掘,形成自己的观点,很善于阅读。大家讨论过程中是否还注意了一个问题,你认为程老师不让李京京朗读课文真的就只是因为李京京嗓子沙哑吗?从程老师身上你看到了哪些问题?

生:不是。师:那么还有什么别的原因呢?请大家再读课文,找出依据。

(生选读相关叙述和描写后,抓住关键词语进行分析)

生1:“一声呵斥”“程老师不满地盯住他”,说明程老师对李京京是“另眼相看”的,持的是不平等的态度。

生2:李京京渴望在公开课上朗读他喜欢的课文,却遭到程老师的严词拒绝,“不行,„„念不好”,说明程老师在乎的不是学生的感受,对学生抱的是不信任、不尊重的态度。

生3:为了上好一节公开课,程老师不惜弄虚作假,表现出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关注的还是教师个人的表现、学校的荣誉,忽视学生的需要和发展。

生4:文中还有一个地方不是直接写程老师,可也看得出程老师教育的结果。课文38段,“你又不是老师,怎么知道我们读得不对?”39段:“对呀,只有老师才有资格说这个话。要是程老师说不对,那就是真的错了„„”,这说明在孩子心中老师就是绝对的权威,说明平时的教学就不是民主的教学,学生的思.

想感情从未得到关注和尊重,学生只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没有被老师当作有血有肉的生命个体。

师:说得多好啊!学生是有血有肉的生命个体,学生是有思想有感情的人,因此,学生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应该成为课堂教学应该关注的焦点。师生交流。阅读延伸

师:请结合课文,发挥想像,从下面两个问题中任选一题,用一句精练的话回答:假如你是李京京,你最想对程老师说的一句话是什么?假如你是程老师,你会如何对待李京京这样的同学?

生1:我最想对程老师说的一句话是:老师,请你离我们近些吧,请弯下身子来倾听我们的心声吧!

生2:我最想对程老师说的一句话是:老师,我们之间不仅需要知识的传递,更需要感情的交流。

生3:我最想对程老师说的一句话是:老师,请不要因为我们某一方面的缺点而否定我们,我们需要的是您无私的帮助!

生4:假如我是程老师,我会客观、公正地对待我的每一个学生,给每一个学生同等的机会。

生5:假如我是程老师,我的公开课一定和平时一样,我要让我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展示,绝不做秀!(生鼓掌)

师:是啊,作为受教育者,我们对教育有着许多切身的体会与感受,请用精练的语言,讲述你亲身经历的一件小事,表达你的心声。讲述故事。互诉心声

生:小学的时候,老师总是根据我们的考试成绩编排座位。于是全班很容易就被分成了两个阵营:好学生坐前面,后进生坐后面。有一次,我由于考试失误,也落人了“后进生”的行列。虽然坐在后面的时间不长,可那一次的经历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一阵,我始终抬不起头,仿佛满眼是老师鄙夷的眼光,满耳是同学窃窃的私语„„老师不是告诉我们说:胜败乃兵家常事吗?我想说,老师,在我失败的时候,请你伸出温暖的手拉我一把吧,因为我不是后进生!

师:说得多好啊,成绩可以用来检验我们一段时间学习的状态和效果,可它绝不应该成为判断好生、后进生的标准。

生:从小学到初中,我都是一个胆小的人。不要说上课举手发言我不敢,就是下课主动找老师请教问题我也不敢。所以语文成绩总是在80分左右徘徊。有一次,在老师的鼓励下,我终于鼓起勇气说出了自己的胆怯与逃避,没想到老师不仅没有批评我,反而对我甜甜地笑了。我觉得我心里的负担一下子没了。从那以后,我感到总有一双微笑的眼睛在注视着我。我好像突然开窍了,课堂上思维越来越清晰,回答问题也越来越自信。我很幸运,我碰到了这样一群好老师,我衷心地感谢他们!

师:看来,我们今天的这节课远比程老师的公开课精彩,我也远比程老师幸运!那么多同学敢于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见解,抒发自己真实的感受,老师谢谢大家!这些话是同学们发自内心的真情告白,是送给老师的最好礼物,老师一定把它们珍藏起来。今后的日子里,让我们再多一些心与心的沟通,让我们成为彼此尊重、彼此信任的好朋友,好吗?

生(齐答、鼓掌):好!教学反思

分析人物形象是小说教学的重要内容。解读过程中首先应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原文,整体感知课文,概括内容要点,理清结构层次;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读出自己的见解,与文本对话,理解文章深刻的主题。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才能真正发挥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明确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

通过分析、揣摩程老师的语言、神态描写和李京京的心理描写,领悟作者表达的意图,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评价教师、评价教育,才能促进良好健康的师生关系的形成。

通过速读、跳读、选读、品读等阅读形式,充分发挥读在现代文教学中的作用。

第三篇:《心声》教学实录

《心声》教学实录与自我评析

莱阳市照旺庄中心初级中学 秦小丽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正值人生的花季雨季,你们的青春是美丽而多彩的,然而也有许多青春的困惑和迷惘,需要倾听和诉说,今天,老师就为同学们提供这样一个机会,现在先让我们来欣赏一首歌曲<年轻人的心声>,今天,先让我们当一回忠实的听众,来倾听一位少年的心声.【自评】这样设计,是想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良好的学习氛围,为下面的课文学习埋好了伏笔。

二、自主阅读,体验感悟: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并根据小说三要素进行勾画批注,如果有疑问,请同学们记录下来.【自评】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学生自学比教师讲解更重要。我在这里没有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一来是因为这道题的难度本身就不大,学生的错误不会太多,靠同位俩的合作可以轻松解决。二来也节省了时间,解决了小组合作中的时间浪费问题。

三、情景再现:

预习课文时,老师布置过这样一道题目,分小组编排课本剧,梳理故事情节,感受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不知道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一展风采,成为今日课堂上的闪亮之星.谢谢同学们的精彩演出,你们是当之无愧的闪亮之星.【自评】:在这一环节中,我充分利用了学生学习能力上的差异,为他们创设了差异合作的小组学习氛围,各小组针对共同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合作学习,此前小组成员先进行自主学习,他们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这样充分尊重了他们的差异需求。他们在自主学习时,积极发挥自己的特长,在合作探究时,大家畅所欲言,才会收到今日课堂上同学们的最佳表现

四、合作探究

四人为一小组,解决一环节中留下的疑难: 1.李京京为什么那么渴望朗读课文呢? 2.小说主人公是谁? 3.程老师在小说中起什么作用? 【自评】:在这里,我给学生充分交流展示学习成果的机会。当然了,老师也不能只当个旁观者,教师也应参与到班级交流中,随时关注学生的差异发展。针对学生感悟不深的地方,相机引导一下,让他再深入一层。

五、让想象飞起来

同学们,如果你今后当了老师,你的班上会出现李京京这样的同学吗? ……

【自评】在这一环节中,同学们在抒发心声的同时获得人生感悟。同时也实现了学语文向用语文的过渡。

六、表露你真情,倾听你心声

成长中的你,定有些感慨对爸爸妈妈老师同学们说,那就请畅所欲言吧!希望我们大家都能做时间的主人,好好珍惜、努力学习,为国家,为社会多做有意义的事情,让我们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有声音,也有影子。

七、布置作业

自主选择你喜欢的作业,认真完成 1.以倾诉为话题写一篇随笔.2.牢记小说三要素.3.对语文老师说一句心里话.【自评】:在作业的设计上,我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需要设计了这样的作业,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作业,这样使得不同层次的孩子都有机会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后反思】

为了照顾到孩子的语文学习能力上的差异,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差异弥散”的教学方式,照顾到点与面的结合,使得每个孩子语文学习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地提高。

另外,教学时我坚持做到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出发,帮助学生感受执着追求的重要性,任何时候都不要轻言放弃。

当然,自己在这堂课中也有做的不到位的地方,那就是对学生个性化阅读习惯的培养显得不够充分.

第四篇:《心声》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心声》第一课时课堂教学实录

华蓥市明月小学 雷厚国 联系电话*** 授课教师:雷厚国

授课对象:华蓥市明月小学初中2012级(1)班全体学生 授课依据:人教社九年级上语文第十二课教材第88页至第97页 授课时间:2009.10.17日上午第一节课 观摩教师:许乾忠、唐安宁、赵美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在我们的人生际遇中,随时都可能遭遇这样或那样的挫折,因挫折而产生这样或那样的期盼,这种种期盼隐藏于我们的心底,从而形成我们的心声。同学们,你们有过强烈表达自己心声的愿望吗?

生:有的答有,有的答没有。

师:看来,不同的人,对心声的表达需求也很不相同。那好,咱们今天就来学一学《心声》这篇课文,了解一下文中主人公李京京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心声。(反思:导入就应该这样:自然、亲切、简洁,绝不拖泥带水。)

二.目标协商

师:《心声》这篇课文是一篇小说,大家还记得学习小说需要掌握些什么吗? 生A:把握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和环境描写。师:你说的是要把握小说的三要素,对吧? 生点头。

师: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把握些什么呢? 生B:了解作者,掌握字词。

师:你说的是要积累字词和文学常识,对吧? 生点头。

师:还有同学需要补充吗?

生C:我们还应该把握小说的主题思想,学习人物和环境的描写方法等。师:很好!老师可不可以这样说,咱们学习《心声》这一课,就是要在积累字词和文学常识的基础上,把握小说三要素,弄清小说主题,学习人物、环境描写的方法啊?

生齐:可以!

师:那好,咱们就以这三个要求为本文学习的目标。不过老师还想问一句:你们准备怎样来实现这个目标呢?采取什么样的学习方式?

生齐:自学互帮!

师:那好!咱们就采用自学互帮的方法来学习这篇课文,达成我们的目标。现在开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学。

(反思:目标的提出方式多样,不仅只有老师提出这一种,也可以由师生互动协商确立。很明显,这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只有在相对科学、合理、明确的目标的统率之下,自学才可能得以有效展开。)

三.新授过程

第一环节:独立自学

师:在自学之前,老师有必要再提一提自学的方法和步骤。生:老师,你不必提了,我们都知道了。

师(意外):那行,我就不提了。现在就开始吧。

各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安静自学,教师巡视,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的自学问题。

(反思:自学必须辅以明确的学习目标、科学的方法、步骤。老师不放心,这情有可原。学生请老师不必再提,展示了他们的自信。老师放弃再提,也展示了老师的民主。)

第二环节:小组交流

师:好了,从我巡视的情况来看,我们同学已经完成了自学。但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因此自学的收获也一定不够丰硕。为了增产丰收,老师建议你们以小组为单位,汇报交流一下自学的成果。交流并组内形成共识之后,再在班级进行汇报交流,以扩大我们的收获、检验我们的学习。好,现在请各小组组长主持小组交流。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学成果。组长安排发言顺序,监督组员笔记,整理组员发言材料,预备班级交流。

(反思:小组合作学习,必须充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如组织领导作用——安排发言顺序;监督作用——监督组员笔记;还比如鼓励作用,协调作用等等。教师应该对组长进行必要的培养,这一点不能被忽略。)

第三环节:班级汇报 师:我发现我们的小组交流已经结束,那么,现在我们可以开始班级汇报了。咱们这堂课的学习目标很明确,就是要积累字词和文学常识,把握小说三要素,弄清楚小说的主题思想和掌握人物、环境描写的方法。现在我们开始汇报。第一步:字词和文学常识掌握情况检测,请各小组自由命题,对组员进行检测。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各小组成员相互给同伴命题进行检测。教师巡视。师:请各小组汇报检测情况。

各小组组长汇报检测情况,合格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

师:很好!同学们通过自学,很好地掌握了本人出现的生字词,对作者的了解也很准确。接下来开始第二步:小说三要素的把握。一,故事情节的概括,哪个组来汇报?

第一组:我们来!我们小组认为,《心声》这篇小说叙述了主人公李京京渴望在公开课上朗读课文,程老师不准,最后因为课堂出现意外而最终实现了朗读的愿望。

师:大家觉得他们概括得怎么样? 生:好。

师:有没有愿意补充的?

生:没有。

师:好!从其他组的放弃补充的情况来看,第一组同学对故事情节的把握是很到位的。其他组同学加油!现在我们汇报对环境的把握情况,哪个组先来?

第二组:这次我们先来。课本第90页第6段,描写了京京偷偷朗读课文时所处的自然环境,渲染了气氛,烘托了京京的心情。

师:渲染了怎样的气氛?烘托了怎样的心情?有愿意补充的吗?

第三组:渲染了寂静、空旷无声的气氛,烘托了京京急切朗读的心情。师:这样就完整多了!我们了解了环境描写的作用,你们注意到这里的描写方法了吗?

第二组:一是直接写树林子里很静,“树林子里静悄悄的”,一是间接写静,“远远近近都不见行人”。

师:很好!第二组的同学刚才答环境描写的作用时不够严谨,这次可算是扳回了一局,继续加油啊!我们知道,小说的环境分为两种,除了自然环境之外,还有一种叫作——(故意拉长声音,引导学生说出)

生:社会环境。

师:对。就是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包括时代背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本文我们似乎没看到关于时代背景的交代,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呢?有交代吗?

生:有。

师:那么自学时你们有研究吗? 生不言。

师:现在研究也不晚,各小组加把劲吧,老师等你们。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生A:老师不太关心京京。生B:同学不太喜欢京京。生C:父母也不太关心京京。

师:很好。正是在这样的人际关系中,可怜的京京才那么渴望表达自己的心声,对吗?

生:对!师:现在我们再来探讨京京这个人物。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先探讨他的性格,他的内心感受,留待下一节课来探讨。现在哪个组先来?

第四组:我们小组认为,京京是一个倔强的孩子。

师:你们肯定有你们的理由,对吧?为什么不把你们的理由说一说呢? 第四组:京京渴望朗读课文,老师不肯,同学也嘲笑,但他没有放弃,始终坚持,这不是倔强是什么?

师:他们反问我们了,这当然是倔强!还有其他性格特点吗?第五组,你们休息太久了,来说说看。

第五组:我们认为,京京很可怜。师:京京很可怜?为什么? 第五组:因为他在家里得不到父母的关心爱护,在学校里又得不到老师的重视,同学的帮助。

师:你们说得没错,不过,可怜属于性格范畴吗? 生:不属于!

师:第五组,加油哦!还有要补充的吗?第一组同学举手了。第一组:我们认为,京京倔强,真诚,渴望亲情和友情。

师:是吗?有例证吗?说说。

第一组:京京倔强,刚才第四组同学已经说了。京京真诚,他见同学读得不好,便指了出来。我们认为敢于指出别人的缺点和错误,是最大的真诚!

师:说得好啊,敢于指出别人的缺点和错误,确实算得上最大的真诚!还有呢?请继续!

第一组:他渴望亲情和友情。

生:老师,他说的是京京的心理吧?你刚才说了,这个下节课在探究。师:哦?看我都忘了!好吧,时间到了,咱们把未完的内容交给下节课来完成,现在剩点时间,一起来写写自己的心声,好吗?

生:好!

生写心声,下课铃响。

师:大家把自己的心声用最简洁的文字写出来,下节课咱们来展示!好,下课,同学们再见!

(反思:班级交流既是学生自学互帮学习成果的展示,反馈;也是老师及时补救的重要环节,教师必须在明确目标统率下,有条不紊地进行验收。对表现出色的小组和个人不失时机地给以鼓励,使其再接再厉;对表现稍欠的小组或个人及时提出要求,希望,促其进步。充分发挥评价机制的激励和勉励作用。)

教学反思:

这是一堂比较成功地体现了“自学互帮导学法”教学理念的阅读教学课。问答式导入,协商式目标确立,独立自学,小组合作交流,班级互动交流等等环节的设计,无不体现了“自学互帮”的理念。

很显然,这堂课在自学、互帮上做得很不错,但是,作为语文阅读教学,听了这堂课又始终觉得缺点什么?缺点什么?缺点情感渗透。

这是一篇小说,小说主人公李京京强烈地渴望能在公开课上朗读课文,以表达自己对亲情、友情的渴望,然而,整个课堂上却实在看不到这种强烈情感的渗透。这是为什么呢?一篇非常感人的小说,怎么会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显得如此平淡,几乎沦为写作手法、情节归纳、主题把握、性格分析„„等八股似的解剖呢?原因很简单,课堂上少了师生对文本的共同对话!——这,或许是“自学互帮导学法”用之于阅读教学时,情感渗透的硬伤吧?又或许是老师在情感目标确立上的重大疏失?

我不得而知。

我只能提醒自己:教有法,但无定法。自学互帮,只是一种理念,不是一种实用方法。课堂上应尽力的,是体现这种理念,而不是被这种方法所束缚。

第五篇:《心声》课堂教学实录1

《心声》课堂教学实录

课 题:《心声》(人教版九年级上第12课)授课班级:四川省平昌中学九年级 12班 授课时间:2013年10月24日 执 教 者:四川省平昌中学 马晓东 授课课时:第1课时 教学内容:儿童小说 教学目标:

1.品析小说题目“心声”的内涵,学习主人公对美好生活的执著追求。

2.理清情节,借助于情节和人物描写分析人物形象。3.提高概括课文并用口语表达的能力

4.教学方法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适时加以点拨。

执教者简介:马晓东,男,生于1967年9月,汉族,西华师范大学中文本科。现为四川省平昌中学语文高级教师,语文教研组长,平昌县教育学会理事长。

名师视点:本课重在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小说,而小说的核心任务是把握人物形象。由于本课的内容与学生学习生活非常贴近,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所以教学这篇小说时重在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体验读出自己的见解,与文本对话,把学生的情感体验注入课堂,是这节课的重点所在。★课堂实录

一、导入新课。(激发阅读表达的兴趣)

师:同学们,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有不同的遭遇,不同的想法,不同的人生,当你遭受困难和挫折时,你会怎么办?当你看到一篇文章,文章中主人公经历跟你类似时,是否很容易就引起你的共鸣呢?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课文《心声》,一起去静静地聆听黄蓓佳阿姨的“心声”吧。

生:好(拍手)。

二、读一读,倾听心声(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师:通过阅读,你们发现本文是一篇什么体裁的文章了吗? 生齐答:小说。

师:你们能谈谈小说这种文体知识吗?(生举手回答)生A:小说有三个要素,即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

生B: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

生C:小说的故事情节发展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个阶段。

生D:小说按篇幅长短可分为短篇、中篇、长篇和小小说。按时间可分为古典小说、现代小说„„

师:大家对小说体裁知识说得非常对。下面我们一起来看小说《心声》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请同学们用简练的语言复述故事的主要内容。

生E:《心声》写的是区教育局要到校听课,程老师为了学校的荣誉,对这节课进行了精心准备。她提前安排了几个同学朗读《万卡》 这篇课文。李京京很想朗读这篇文章,因为李京京和课文《万卡》中的主人公有着许多相同的经历和感受。可程老师却毫不客气地拒绝了京京的请求。李京京只好躲进小树林里去读这篇深深打动了他的文章。第二天放学后,他情不自禁地为赵小桢纠正朗读错误却遭到同学无端的嘲笑,他感到很委屈。最后,在公开课上李京京面对突然发生的变故,勇敢地举起手朗读了这篇课文,他的朗读感动了所有的人。

师:很好,大家听得很仔细。E同学把故事的主要情节叙述清楚了吗?

生齐答:很清楚。

师:通常我们学习小说,可以将小说情节的发展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个阶段。本文的开端是„„? 生F:区教育局要在“我们班”组织一次公开教学课,李京京想朗读课文,可是遭到了程老师的拒绝。

师:故事的发展是„„? 生G:李京京躲在小树林里朗读课文。

生H:李京京纠正同学的朗读遭到嘲笑也是故事的进一步发展。师:正确。那故事的高潮是„„? 生I:本文的高潮和结局是联系在一起的:在公开课上李京京勇敢地举起手,用真情朗读课文,打动了在场的每个人。

师:同学们对情节把握得非常好。综观情节发展的全过程,你找到小说中的主要矛盾冲突了吗? 生J:本文主要的矛盾冲突是李京京想在公开课上朗读课文,程老师却以李京京嗓子沙哑念不好为由拒绝了他。

师:找得对。李京京想读,程老师不让读,课文好像正是围绕这一矛盾冲突展开情节的。果真如此简单吗?那么,这个看似简单的矛盾冲突与课文标题“心声”有什么关系呢?作者以“心声”为标题究 竟要表达什么深刻含义呢?

三:议一议,解读心声

师:请大家先思考两个问题:李京京为什么渴望有机会朗读这篇课文?程老师为什么不同意李京京读课文?请大家认真阅读课文,得出自己的结论,并将你的依据提供给大家。

(学生很快就找到了问题的答案,纷纷举手)生K:李京京想在公开课上朗读这篇文章,是因为李京京与万卡在感情上产生了共鸣,李京京的经历与文章中万卡相似,读《万卡》,李京京有“同是天涯沦落人”惺惺相惜的感觉。

师:你的依据是什么? 生L:课文第19—24段叙述了李京京对往事的回忆。

师:那么程老师为什么不同意让李京京在公开课上朗读课文呢? 生M:因为李京京声音沙哑,程老师认为他读不好,会影响班级和学校的荣誉。

师:在我们看来问题似乎很简单,但原因真的如此简单吗?那么大家想到过另外一个问题吗?课文为什么被命名为“心声”?(学生充分研读课文,共商找出答案,并提供相关的依据。教师巡视,参与讨论)师:课文题目是《心声》,那么读了这篇文章,你觉得写的是谁的心声?

生齐答:李京京的心声。

师:那谁能告诉我李京京的心声是什么? 生N:李京京的心声是想朗读《凡卡》这篇课文。师:李京京的“心声”仅仅是为了读课文吗?

生N:不是,在读课文的同时,李京京想要在公开课上锻炼和展 示自己的心声。

生O:课文写李京京在小树林里读书,表达了李京京想念爷爷、渴望父母和谐、家庭温暖的心声。

生P:课文写李京京纠正同学错误的朗读遭到同学嘲笑,表达了他渴望得到老师、同学的肯定、理解和尊重的心声。

生Q:李京京与文章中的万卡有着相同的经历,而《万卡》正好道出了李京京渴望得到友谊、亲情的心声。

师:很好,大家都能从阅读文本出发深入挖掘出李京京的“心声”到底是什么。“心声”的第一层含义就是:李京京深埋心底地亲情、友情。“心声”的第二层含义是:李京京非常想表达自己内心的感情和愿望。题目“心声”还有其它的含义吗?(静默)

师:大家讨论过程中是否认为程老师不让李京京朗读课文真的就只是因为李京京嗓子沙哑吗?从程老师身上你看到了哪些问题? 请大家再读课文,找出依据。

(生选读相关叙述和描写后,抓住关键词语进行分析)生R:“一声呵斥”“程老师不满地盯住他”,说明程老师对李京京是“另眼相看”的,持的是不平等的态度。

生S:李京京渴望在公开课上朗读他喜欢的课文,却遭到程老师的严词拒绝,“不行,„„念不好”,说明程老师在乎的不是学生的感受,对学生抱的是不信任、不尊重的态度。

生T:我觉得李京京还希望得到老师的关心和帮助。因为李京京虽然声音沙哑,可是他也有权利朗读课文呀。

师:同学们很善于阅读。太好啦,T同学说出了“心声”的更深一层的含义,那就是:作者想借主人公呼吁老师(即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要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的愿望和感情的心声。

(生给予鼓掌)师:可后来为什么程老师又让李京京读课文,而且还用“发颤”的声音请他把课文全部读完呢?

生U:因为当时除了李京京外,程老师指定的赵小桢没有举手,其他同学也没有举手。

师:李京京读得怎么样?

生V:他读得很感人,在场的人都被感动了,连李京京都掉眼泪了,“两颗晶亮的泪珠从京京眼睛里涌出来”。

师:李京京为什么能把课文读得如此感人? 生W:因为他的遭遇和凡卡相似,他同情凡卡。

生X:因为他能理解凡卡的心情,他知道凡卡心里是怎么想的。生Y:因为他遭受了不公平的待遇。在学校,老师不喜欢他,同学嘲笑他:在家里,父母经常吵架,母亲还经常打她,他感受不到友爱,母爱,这样就更想念乡下的爷爷,所以才会在读课文时眼泪都流出来了。

(学生掌声)

师:很好。既然这样,李京京的泪是什么样的泪? 生Z:是感动的泪。生A1:是悲伤的泪。生B1:是同情的泪。

师:不错,经过同学们的讨论,对这篇文章的理解还是有一定深度的。

四:说一说,感悟心声

师:请结合课文,发挥想像,从下面两个问题中任选一题,用一句精练的话回答:假如你是李京京,你最想对程老师说的一句话是什么?假如你是程老师,你会如何对待李京京这样的同学? 生C1:我最想对程老师说的一句话是:老师,请你离我们近些吧,请弯下身子来倾听我们的心声吧!生D1:我最想对程老师说的一句话是:老师,我们之间不仅需要知识的传递,更需要感情的交流。

生E1:我最想对程老师说的一句话是:老师,请不要因为我们某一方面的缺点而否定我们,我们需要的是您无私的帮助!生F1:假如我是程老师,我会客观、公正地对待我的每一个学生,给每一个学生同等的机会。

生G1:假如我是程老师,我的公开课一定和平时一样,我要让我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展示,绝不做秀!(生鼓掌)师:是啊,作为受教育者,我们对教育有着许多切身的体会与感受,请用精练的语言,表达你的心声。

生H1:我来自乡下,我希望爸爸妈妈能让我些农活,不要把我宠得像“小皇帝”一样。

生I1:我希望爸爸妈妈能为我买台电脑,这样老师布置的上网查资料的作业,就不用到爸爸的单位去查了。

生J1:我在老师的眼里不是一个很好的学生,可我也特别想改变,希望老师能给我机会。

生K1: 我的“心声”是爸爸春节能回家来过年。爸爸是一名军人,常年在外,一年难得看上他几回。更别说吃年夜饭了。

生L1:我希望爸爸妈妈不要再吵架了,不要再像课文里李京京的爸爸妈妈一样,虽然妈妈很少打我,但是他们吵架时,我的心里难受极了,又不知道怎么劝才好。

„„

师:我们今天的这节课远比程老师的公开课精彩,那么多同学敢 于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见解,抒发自己真实的感受。这些话是同学们发自内心的真情告白,是送给老师的最好礼物。在今后的日子里,让我们再多一些心与心的沟通,让我们成为彼此尊重、彼此信任的好朋友,好吗? 生齐答:好!(鼓掌„„)

名师点评:本课执教者在教学这篇小说时重在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小说,而小说的核心任务是把握人物形象。课文篇幅较长,但情节清楚,线索分明,所以让学生先整体感知,把握情节,理清思路,然后揣摩“心声”深刻含义,之后联系生活实际,探讨小说的现实意义。教学中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真正发挥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把学生的情感体验注入课堂,是这节课的重点所在,这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感情,发展情感、价值观是大有好处的。

点评者简介:杨廷茂,四川省平昌中学高中语文特级教师。

下载《心声》教学实录(写写帮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心声》教学实录(写写帮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山中学《心声》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心声》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教学理念:提倡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提倡教师、学生和文本的平等对话;提倡编者意图、写作意图和学习意图的和谐会通,促进学生语文素养......

    《心声》教学设计范文

    教学目的:1.把握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理解“心声”的深刻意义,学习主人公对美好生活的执著追求。2.体会和学习小说的艺术特色──插叙手法、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结构上的双线交织......

    《心声》教学设计

    《心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简要复述小说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2)分析和评价小说人物形象,理解“心声”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 课前预习课文,整体感知:......

    《心声》教学反思

    我的这节公开课是安排在了一个普通班级,《心声》教学反思。授课的内容为黄蓓佳的《心声》,目的是让学生把握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理解“心声”的深刻意义。学习本文通过心理描写......

    心声教学设计

    心声教学设计 心声教学设计1 《心声》是一篇儿童小说,当代女作家黄蓓佳的作品。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叫“李京京”的小男孩,因为和万卡有着相似的人生遭遇,要求在语文公开课上朗......

    心声教学设计

    心声教学设计 心声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要求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整理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并在此基础上找出文中主要的矛盾冲突,体会和学习小说的艺术特色......

    心声教学反思

    心声教学反思 心声教学反思1 在把握小说情节这一环节,我引导学生抓住文中关键性语句把握文章结构,关键性语句一般表现为首尾句、中心句以及表示时间、地点转换的句子等,这篇小......

    心声教学设计

    《心声》教 学设计 赵棚镇初级中学赵桂蓉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2课。 【教材分析】:《心声》是发表于80年代初期的一篇儿童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