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山中学《心声》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心声》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教学理念:提倡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提倡教师、学生和文本的平等对话;提倡编者意图、写作意图和学习意图的和谐会通,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教材分析:《心声》是语文版教材(七年级上)第四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是发表于80年代初期的反映教育问题的一篇小说。小说通过刻画感人肺腑的学生李京京形象,借主人公之口表达了众多受教育者的心声——呼唤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爱护,呼唤珍视学生的美好情感和独特体验。文章无论从主题的表达、人物形象地塑造、以及内容的现实性都极容易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但初一学生刚刚接触小说,在本单元的另一篇讲读课又是《三国演义》节选,因此它的重要无需多言。基于以上考虑,我将本课安排三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介绍小说的阅读知识,读课文,把握小说的情节;第二课时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多角度把握文章的主题,明确“心声”的含义;第三课时结合学生的习作《心声》,品评小说的语言及人物塑造的方法。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把握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辩证理解人物的社会意义,理解“心声”的深刻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角色朗读和对矛盾冲突的分析,运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深刻理解文章主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作者以“心声”为标题的深刻含义,引导学生学习主人公对美好生活的执著追求,促进健康师生关系的形成。
教学准备:完成第一课时教学任务。
1、梳理故事情节,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故事的开端:李京京朗读课文的请求遭到拒绝;故事的发展:李京京用真情和独特的体验朗读课文(1李京京在树林子里的朗读、体会和回忆;2李京京纠正同学的朗读遭到嘲笑);故事的高潮和结局:李京京勇敢举手,在公开课上朗读了课文。
2、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生活体验进行个性化片断朗读、分角色创造性朗读(根据朗读和表现需要自行取舍)
教学过程:
一、学生自主学习:①日记续写朗读,②读报,③推荐座佑铭。
师:通过上一节课的阅读学习,我们对《心声》一课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一节我们将继续学习黄蓓佳的《心声》一课。本节学习任务有二项:①通过对人物的分析,把握文章的主题。②理解心声的含义。师:首先,我们有请最后一组的同学为我们再现这堂特殊的公开课前后发生的故事。
生分角色朗读。
师:同学们注意黑板上的这几个字,刚才朗读的同学读音不准确。我们共同温习一下。
生(齐):擦(cā)害怕(hài pà)祷告(dǎo gào)(评:教师课前准备充分,强调基础知识及时准确)师:同学们认为谁读得最好?
生(齐):张--!师:为什么?
生1:声音洪亮,有感情。
师:是啊,声音洪亮,语句流畅,感情充沛,的确很好。还有谁比较好? 生2:张--!师:为什么?
生2:她模仿老师的语调特别逼真。师:有同感吗? 生(齐):有!
师:这组同学的表演还有什么优点吗?
生1:我觉得他们对课文进行的删减处理得好,既节省了时间又没丢情节。师:你听得很认真!这组同学创造性的处理课文的方法和做法值得我们学习。但是,大家发现没发现,这个小组的朗读有一个小问题呀? 生2:爷爷没说话。(笑)
师:可怜的“爷爷”没有说话的机会。看来,我们在准备分角色朗读前角色间读前充分的的沟通是很必要的。现在谁能给大家说说,下一次让你组织分角色朗读你会怎样做?
生:我首先选人,选朗读好的。(师生笑)然后,给合声音特点分工,然后按分好的角色试一遍,看看要多长时间,如果时间过长,就考虑删去一些内容,留下重要的,就像张--这组这样。(师生笑)要是时间太短,还得让平时写作文好的组员,给台词少、又挺重要的人物加几句话,然后再全体练几遍。保证万无一失。(师生再笑)
(评:对分角色朗读,有评价,有指导,引导学生做总结,既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又加深了学生对该项知识的认识)
师:看来受了这一组的启发之后,我们的同学足可以兼职当编剧和导演了。(学生笑)
好了,同学们,刚才这组同学帮我们回顾了课文的情节及人物形象,现在给大家几分钟时间,请以小组为单位,尝试用几个词语概括出你们对文中主要人物的印象,并说出你这样概括的依据。
(学生讨论,教师巡视,针对性点拨指导)
(评;学生讨论气氛热烈,不走形式,不走过场。讨论中,教师边巡视,掌握讨论进程,一边又选择的加以点拨。有效加深了学生对人物的思考)师:现在谁来先说说队李京京的印象?
生1:李京京:勇敢——在课文的第2和4自然段,他在公开课上,没有人敢举手朗读的情况下举起了手,表现他勇敢。师:嗯,不错。(教师板书)
生2:在课文的第20和59自然段,他每次读到这个故事就想起乡下的爷爷,这说明他铭记亲情, 渴望亲情。(教师板书)
师:京京读到这个故事时除了想起乡下的爷爷还想起谁了? 生3:想起了妮儿。师:这说明什么?
生3:他不仅渴望亲情,也渴望友情。师:很好。(教师板书)还有谁补充?
生4:他还天真率直——赵小桢读得不好,他当众指出来,一点也没考虑可能会得罪别人。师:同意吗?
生(全体):同意。(教师板书)师:还有补充吗?
生1:李京京还很固执。师:怎么知道的?
生1:当他第一次要求读课文被拒绝后,没有放弃,自己偷偷在树林里读,还听同学们读,而且诚恳地提出建议,被同学们奚落后,在公开课上,冒着可能被老师再次拒绝、被同学嘲笑的危险,再一次举手请求读课文。
师:你分析得很细,很好,但是从感情色彩上“固执”多用作贬义词,你能换一个褒义词,或中性词吗?
生1:„„坚持,不好。想不出来。师:其他同学帮他一下忙吧!生2:执著。
师:(向生1)怎么样? 生1:好!(教师板书)
(评:不包办代替,体现学生主体性,发展学生能力)师:李京京为什么对读这篇文章如此执著呢?
生1:李京京想在公开课上朗读这篇文章,是因为李京京与“万卡”经历相似,在感情上产生了共鸣,李京京理解“万卡”的内心感受,“万卡”想念爷爷,他也想念爷爷。李京京觉得文中的“万卡”就是自己。
师:你是根据什么得出这个结论的?
生:我是根据课文第19—24段中的叙述得出这个结论的。
师:很好。京京从第一次要求读课文被拒绝到最后成功,经历了几次小的转折,此间他的愿望始终没有动摇过,我们不能不被他执著追求的精神深深感动。
我们把目光再投向程老师,程老师为什么不同意让李京京在公开课上朗读课文呢?
生:因为李京京声音沙哑,程老师认为他读不好,会影响班级和学校的荣誉。
师:在我们看来问题似乎很简单,但原因真的如此简单吗?还有什么别的原因呢?请大家再读课文,找出依据。
生1:“一声呵斥”“程老师不满地盯住他”,说明在程老师眼中李京京是个“坏”学生。
生2:李京京要求在公开课上朗读他喜欢的课文,程老师干干脆脆的回答,“不行,„„念不好”,说明程老师不在乎学生的感受,对学生不信任、不尊重。
师:大家不仅目光如炬,而且很有勇气和见地。下面就让我们来评价一下程老师吧!
生1:对学生不信任、不尊重。弄虚作假,爱慕虚荣。(教师板书)生2:带有色眼镜看人,根本不懂教育。
师:好严厉的批评啊!看来大家是很难喜欢她了,是吗?(教师目光询问全体,有人点头。)
(评:有目的引导学生辩证的看待人或事物,并客观加以评价。)
生1:我认为这样评价程老师不公平? 师:为什么?
生1:在一所学校里,为什么选程老师上区公开课?说明她教得好,她有能力也有水平,是个好老师。课文第5段说她“一看就知道是个认真,好强又有点自信的人,”。还有公开课前,她认真的安排也说明她很认真好强,虽然弄虚作假了,那也是为了学校的荣誉呀!难道不值得原谅吗?(学生片刻沉默,教师以目光询问、等待)
生2:我也同意她的看法,我们对程老师太苛刻了。她并非不懂教育,公开课上,当她在无奈之下叫了李京京,并听了京京读完一段之后,她已经认识到自己错了,她让李京京把课文读完,正说明她要用这种方式表现对李京京的重新认识,并以此表达自己的歉意,这说明她是懂教育的。
生3:我也认为她知错就改,她仍然是个好老师。(教师完善板书)师:同学们的善良和宽容真的让为师感动,我相信在座的其他老师一定也像我一样,你们为我和老师们也上了一堂课,让大家受了一次深刻的教育。人无完人,老师也不是圣人,有时也会被名利困扰,犯下一些错误,甚至急功近利,忽视同学的感受,但是同学们的宽容和真诚的理解是最好的药方,足以根治爱繤虚荣的顽疾。程老师如此,我也是如此。作为老师的我,从程老师的这节课中,受了很大的教育,那么,同学们你们从李京京身上得到了哪些启示呢? 生1:要勇于追求,不怕失败。(师点头表示赞同)生2:要铭记亲情和友情。(师点头表示赞同)
生3:要给自己一个机会,要勇于展示自己的优点。生4:遇到挫折,不要轻言放弃。
师:是呀,同学们,人生的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难免遭逢逆境,当你纯真美好的愿望,被人拒绝、甚至招致嘲讽和奚落,你是选择放弃追求,从此灰心丧气,还是怀恨在心、伺机报复?李京京同学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我真诚的希望同学们在你未来的人生旅途上,在挫折和挑战面前,不气馁,不抱怨,以自己顽强的毅力和乐观向上精神为自己赢得成功的掌声。(评:由课文内容自然过渡到人生观、道德观教育,将德育渗透于教学环节之中)师:亲爱的同学们,这个故事虽然写于80年代,然而今天读来仍像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一般。从同学们的朗读到对人物的评价,无不渗透着你们对人物的爱憎,我想此时此刻对“心声”的含义,你们一定也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生1:是李京京想要在公开课上锻炼和展示自己的心声。
生2:是李京京渴望得到老师、同学的肯定、理解和尊重的心声。生3:是李京京想念爷爷、渴望父母和谐、家庭温暖的心声。
生4:是李京京渴望得到友谊、亲情的心声。
生5:还应该是全体学生的心声,是渴望老师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的心声。师:从我的角度来看,还有呼唤教育回归自然,呼唤理解和沟通的心声。以上的这些,恐怕连作者自己也不曾一一想到。带着对“心声”的独特理解,让我们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本文的主题吧!提炼小说的主题可以借鉴概括记叙文中心的方法。没有思路的同学可以参考黑板上老师给出的格式。
(评:利用填空形式,帮助学生把握小说的主题,既体现学法的指导,同时又因材施教,令基础薄弱的同学有所遵循,基础好的同学则可实现超越。)
生:本文通过区公开课上李京京执意要朗读课文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天真率直、渴望亲情友情、渴望被理解和尊重的学生形象,启示老师们应当尊重、爱护每一个学生。
生:本文通过李京京执着追求并取得成功的故事,塑了一个天真、率直、执着追求的学生形象,启示我们对自己的理想不要轻言放弃。师:真棒,我期待着你们的成功。
生:本文通过一堂公开课前后发生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弄虚作假。
师:太特别了,你突破了老师给定的格式,而且还从文中习得了一个对社会问题的认识,很有见地,也很有个性。
生:本文通过一个男孩在语文课上,渴望表达亲情和友情故事,启示我们要永远铭记亲情,也告诉父母和老师应该关心自己的孩子,避免他们受到心灵的伤害。师:你真是一个,细心而又有爱心的好孩子,同学们,当我们从不同角度和不同的人物去分析课文时,我们发现小说展示给我们的主题也不尽相同。一篇好文章犹如一颗七彩钻石从不同角度可以折射出不同的美丽,我们不能只将目光聚焦于文章的内容上,让我们用聪慧的眼睛去另觅文中的闪光之处。大家不妨交流一下。(学生小范围讨论,教师稍作巡视)
生1:本文表现人物时,用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心里活动,特别真实。师:请举个例子。
生1:文中第11段“京京在座位上不安地扭动着身子,眼巴巴地望着老师,仿佛想说什么”、第13段“京京脸一红,低下了头。”动作和神态描写生动表现了李京京想提出读课文的要求又担心被拒绝的心理。师:很好,很准确。
生2:文中对李京京的心里描写真实感人,如第17段“她多么喜欢这个故事啊!他真相念一段,哪怕是几行字的那么一小段呢!他准能念好。朗读课文难道一定要唱歌的嗓子吗?”
师:是呀!不知大家注意了没有?本文用了第三称来叙述故事,同时运用了多段心理描写,非但没有产生强加于人的感觉,反而让人觉得,真实自然,这种描写方法叫做内心读白。此法运用恰当,与第一人称的心理描写一样可以产生震撼人心的效果。
同学们,当我们带着对李京京的无限留恋与本文告别时,也许细心的你会发现,在自己的心中多了一面镜子。我从“程老师”这面镜子中看到了自己的不足,而你们更教会了我善良和宽容。我的心里萌生了一个愿望:让我们彼此用宽容和爱搭起真诚的沟通和理解之桥,携起手来迎接属于我们的明天。同学们,你们愿意吗? 生(全体):愿意!
师:今天让我们也以“心声”为题,写一篇400字左右的习作,将今天这堂课上的感受记录下来,将你想对老师或家长说的话记录下来,下一节课我们再来交流,好吗?
生(全体):好!没问题!
教学反思: 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教师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将在学生的眼底心中留下深刻印象。你给学生一个冷眼,收获的将是无数个轻蔑;你给学生一张笑脸,收获的将是无数个尊敬。上这样一节课的本身,对自己就是一次挑战和考验,学生会自然而然地拿任课教师与“程老师”作比较。但当自己聆听学生们对人物的理解时,我为自己的狭隘
感到羞愧。无论是平日里怎样淘气、怎样的不愿学习的学生,对他们心目中的老师都是宽容的,这种宽容不带有任何的附加条件,使教育者本身也深受教育。但是,与此同时我清醒地感觉到:他们对教师的尊敬不再是永久的,他们已经有能力对教师的工作能力及工作水平、职业道德作出较为公正的判断,紧紧依靠威严是不能让学生永远臣服的。特别是在新课改形势下,我们只有推倒心中那堵已并不牢实的“师道尊严”的篱笆,给每个学生以宽容和爱,才能真正让师生成为一对相互尊敬、“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陶行知语)!
教学效果评价:教师教学思维活跃,善于根据课堂活动及时调整预先设置的板书等教学内容,如在对人物性格的分析归纳中,对学生的意外之言、不期之语能灵活应变,从不同思路予以肯定和指正。在对“心声”多重含义及文章主题的挖掘中,教者循循善诱,适时点拨,使学生思维清晰化,大有拨云见日,水到渠成之感。教学中,注重学生分析能力与表达能力的培养,学生的雄辩恰恰说明平日功夫之深,可谓百花齐放。
从总体看,内容紧凑,安排合理,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体现了教师极强的教学能力和极高素质。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课堂教学展示。略显不足,教师教态稍显严肃,若能将更亲切的笑容展示给学生,更能锦上添花。
附录:
1、教案设计 课 题:《心声》
教 者:白 霞 时间:2004年11月 知识与技能:把握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辩证理解人物的社会意义,理解“心声”的深刻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角色朗读和对矛盾冲突的分析,运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深刻理解文章主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学习主人公对美好生活的执著追求,促进健康师生关系的形成。
教学重点、难点:深刻理解文章主题。教学设计:
一、组织教学(课前三项)
二、导入:情节——分角色朗读
三、讲授新课:
1、分角色朗读;学生、老师评价。
2、分组自由探究:
3、交流探究所得,概括人物性格,理解“心声”的含义。A李京京 B程老师
C“心声”的含义
4、概括主题
四、迁移:由内容—>写法
五、作业:习作《心声》 板书设计:
心声 —————— 含义
李京京 勇敢 执著
锻炼和展示自己
铭记、渴望亲情(友情)渴望肯定、理解和尊重
天真 率直 铭记、渴望亲情
渴望家庭温暖
渴望老师关心爱护
程老师 弄虚作假 渴望教育回归自然
爱慕虚荣
认真,好强、自信 渴望理解和沟通
知错就改
„
主题:本文通过 的故事,塑造了
形象。启示我们。
第二篇:《心声》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心声》第一课时课堂教学实录
华蓥市明月小学 雷厚国 联系电话*** 授课教师:雷厚国
授课对象:华蓥市明月小学初中2012级(1)班全体学生 授课依据:人教社九年级上语文第十二课教材第88页至第97页 授课时间:2009.10.17日上午第一节课 观摩教师:许乾忠、唐安宁、赵美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在我们的人生际遇中,随时都可能遭遇这样或那样的挫折,因挫折而产生这样或那样的期盼,这种种期盼隐藏于我们的心底,从而形成我们的心声。同学们,你们有过强烈表达自己心声的愿望吗?
生:有的答有,有的答没有。
师:看来,不同的人,对心声的表达需求也很不相同。那好,咱们今天就来学一学《心声》这篇课文,了解一下文中主人公李京京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心声。(反思:导入就应该这样:自然、亲切、简洁,绝不拖泥带水。)
二.目标协商
师:《心声》这篇课文是一篇小说,大家还记得学习小说需要掌握些什么吗? 生A:把握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和环境描写。师:你说的是要把握小说的三要素,对吧? 生点头。
师: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把握些什么呢? 生B:了解作者,掌握字词。
师:你说的是要积累字词和文学常识,对吧? 生点头。
师:还有同学需要补充吗?
生C:我们还应该把握小说的主题思想,学习人物和环境的描写方法等。师:很好!老师可不可以这样说,咱们学习《心声》这一课,就是要在积累字词和文学常识的基础上,把握小说三要素,弄清小说主题,学习人物、环境描写的方法啊?
生齐:可以!
师:那好,咱们就以这三个要求为本文学习的目标。不过老师还想问一句:你们准备怎样来实现这个目标呢?采取什么样的学习方式?
生齐:自学互帮!
师:那好!咱们就采用自学互帮的方法来学习这篇课文,达成我们的目标。现在开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学。
(反思:目标的提出方式多样,不仅只有老师提出这一种,也可以由师生互动协商确立。很明显,这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只有在相对科学、合理、明确的目标的统率之下,自学才可能得以有效展开。)
三.新授过程
第一环节:独立自学
师:在自学之前,老师有必要再提一提自学的方法和步骤。生:老师,你不必提了,我们都知道了。
师(意外):那行,我就不提了。现在就开始吧。
各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安静自学,教师巡视,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的自学问题。
(反思:自学必须辅以明确的学习目标、科学的方法、步骤。老师不放心,这情有可原。学生请老师不必再提,展示了他们的自信。老师放弃再提,也展示了老师的民主。)
第二环节:小组交流
师:好了,从我巡视的情况来看,我们同学已经完成了自学。但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因此自学的收获也一定不够丰硕。为了增产丰收,老师建议你们以小组为单位,汇报交流一下自学的成果。交流并组内形成共识之后,再在班级进行汇报交流,以扩大我们的收获、检验我们的学习。好,现在请各小组组长主持小组交流。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学成果。组长安排发言顺序,监督组员笔记,整理组员发言材料,预备班级交流。
(反思:小组合作学习,必须充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如组织领导作用——安排发言顺序;监督作用——监督组员笔记;还比如鼓励作用,协调作用等等。教师应该对组长进行必要的培养,这一点不能被忽略。)
第三环节:班级汇报 师:我发现我们的小组交流已经结束,那么,现在我们可以开始班级汇报了。咱们这堂课的学习目标很明确,就是要积累字词和文学常识,把握小说三要素,弄清楚小说的主题思想和掌握人物、环境描写的方法。现在我们开始汇报。第一步:字词和文学常识掌握情况检测,请各小组自由命题,对组员进行检测。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各小组成员相互给同伴命题进行检测。教师巡视。师:请各小组汇报检测情况。
各小组组长汇报检测情况,合格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
师:很好!同学们通过自学,很好地掌握了本人出现的生字词,对作者的了解也很准确。接下来开始第二步:小说三要素的把握。一,故事情节的概括,哪个组来汇报?
第一组:我们来!我们小组认为,《心声》这篇小说叙述了主人公李京京渴望在公开课上朗读课文,程老师不准,最后因为课堂出现意外而最终实现了朗读的愿望。
师:大家觉得他们概括得怎么样? 生:好。
师:有没有愿意补充的?
生:没有。
师:好!从其他组的放弃补充的情况来看,第一组同学对故事情节的把握是很到位的。其他组同学加油!现在我们汇报对环境的把握情况,哪个组先来?
第二组:这次我们先来。课本第90页第6段,描写了京京偷偷朗读课文时所处的自然环境,渲染了气氛,烘托了京京的心情。
师:渲染了怎样的气氛?烘托了怎样的心情?有愿意补充的吗?
第三组:渲染了寂静、空旷无声的气氛,烘托了京京急切朗读的心情。师:这样就完整多了!我们了解了环境描写的作用,你们注意到这里的描写方法了吗?
第二组:一是直接写树林子里很静,“树林子里静悄悄的”,一是间接写静,“远远近近都不见行人”。
师:很好!第二组的同学刚才答环境描写的作用时不够严谨,这次可算是扳回了一局,继续加油啊!我们知道,小说的环境分为两种,除了自然环境之外,还有一种叫作——(故意拉长声音,引导学生说出)
生:社会环境。
师:对。就是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包括时代背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本文我们似乎没看到关于时代背景的交代,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呢?有交代吗?
生:有。
师:那么自学时你们有研究吗? 生不言。
师:现在研究也不晚,各小组加把劲吧,老师等你们。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生A:老师不太关心京京。生B:同学不太喜欢京京。生C:父母也不太关心京京。
师:很好。正是在这样的人际关系中,可怜的京京才那么渴望表达自己的心声,对吗?
生:对!师:现在我们再来探讨京京这个人物。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先探讨他的性格,他的内心感受,留待下一节课来探讨。现在哪个组先来?
第四组:我们小组认为,京京是一个倔强的孩子。
师:你们肯定有你们的理由,对吧?为什么不把你们的理由说一说呢? 第四组:京京渴望朗读课文,老师不肯,同学也嘲笑,但他没有放弃,始终坚持,这不是倔强是什么?
师:他们反问我们了,这当然是倔强!还有其他性格特点吗?第五组,你们休息太久了,来说说看。
第五组:我们认为,京京很可怜。师:京京很可怜?为什么? 第五组:因为他在家里得不到父母的关心爱护,在学校里又得不到老师的重视,同学的帮助。
师:你们说得没错,不过,可怜属于性格范畴吗? 生:不属于!
师:第五组,加油哦!还有要补充的吗?第一组同学举手了。第一组:我们认为,京京倔强,真诚,渴望亲情和友情。
师:是吗?有例证吗?说说。
第一组:京京倔强,刚才第四组同学已经说了。京京真诚,他见同学读得不好,便指了出来。我们认为敢于指出别人的缺点和错误,是最大的真诚!
师:说得好啊,敢于指出别人的缺点和错误,确实算得上最大的真诚!还有呢?请继续!
第一组:他渴望亲情和友情。
生:老师,他说的是京京的心理吧?你刚才说了,这个下节课在探究。师:哦?看我都忘了!好吧,时间到了,咱们把未完的内容交给下节课来完成,现在剩点时间,一起来写写自己的心声,好吗?
生:好!
生写心声,下课铃响。
师:大家把自己的心声用最简洁的文字写出来,下节课咱们来展示!好,下课,同学们再见!
(反思:班级交流既是学生自学互帮学习成果的展示,反馈;也是老师及时补救的重要环节,教师必须在明确目标统率下,有条不紊地进行验收。对表现出色的小组和个人不失时机地给以鼓励,使其再接再厉;对表现稍欠的小组或个人及时提出要求,希望,促其进步。充分发挥评价机制的激励和勉励作用。)
教学反思:
这是一堂比较成功地体现了“自学互帮导学法”教学理念的阅读教学课。问答式导入,协商式目标确立,独立自学,小组合作交流,班级互动交流等等环节的设计,无不体现了“自学互帮”的理念。
很显然,这堂课在自学、互帮上做得很不错,但是,作为语文阅读教学,听了这堂课又始终觉得缺点什么?缺点什么?缺点情感渗透。
这是一篇小说,小说主人公李京京强烈地渴望能在公开课上朗读课文,以表达自己对亲情、友情的渴望,然而,整个课堂上却实在看不到这种强烈情感的渗透。这是为什么呢?一篇非常感人的小说,怎么会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显得如此平淡,几乎沦为写作手法、情节归纳、主题把握、性格分析„„等八股似的解剖呢?原因很简单,课堂上少了师生对文本的共同对话!——这,或许是“自学互帮导学法”用之于阅读教学时,情感渗透的硬伤吧?又或许是老师在情感目标确立上的重大疏失?
我不得而知。
我只能提醒自己:教有法,但无定法。自学互帮,只是一种理念,不是一种实用方法。课堂上应尽力的,是体现这种理念,而不是被这种方法所束缚。
第三篇:《心声》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心声》教学设计(第二时)
教学目标
1.品析小说题目“心声”的内涵,能正确理解、评价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生活。
2.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生活实际,把握形象的性格特征,并从中受到启迪和教育。
3.通过学习本文,掌握文学作品欣赏的基本方法。教学重点
1.理解题目的深刻涵义,把握小说主题。
2.引导学生在把握人物形象性格特征的过程中受到熏陶,形成积极乐观的心态。教学理念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平等对话的过程。教学策略及手段
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置学生于现实的阅读情境中,教会学生质疑、解疑、探究“心声”的内涵。
2.教师设计对文阅读过程起主导作用、支撑作用的问题,引发学生积极思考、讨论,有所感悟,受到熏陶,获得启迪。3.教师运用多媒体,创设有利于本学习的环境,让学生在一种想说、敢说、乐说的情境中诉说自我“心声”,加强语文学习与生活的联系。教学过程
一、出示首页,引发学生对小说情节的回顾 要求:
转换叙述的角度,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复述情节。鼓励学生加上自我生活体验,有创意地表达。
二、探究“心声”内涵 1.引导学生质疑
(1)抓住情节开端及结局的强烈反差,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提示:程老师先前拒绝李京京在公开上朗读文的请求,在公开上程老师却声音发颤地要求李京京把文读完。面对这一强烈的反差,同学们会产生怎样的疑问呢?
(2)引导学生将发散的问题进行整合,提出能关涉全篇的干问题。
明确:李京京为什么执意要阅读这篇? 他为什么能读好这篇?
2.师生探究、解疑,归纳“心声”内涵
(提示:人物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请同学们结合李京京所处的学校、家庭环境进行探究)
明确:在学校里,老师的忽视、同学的嘲笑,让李京京倍感孤独;家庭中,父母的不和更让他压抑、苦闷。现实生活的不如意,使他总沉湎于对乡下爷爷及儿时玩伴的怀念之中。小说中的万卡与李京京身世遭逢相似,在阅读万卡时,京京如遇知音,二人心灵碰撞交汇、融合,使得李京京感同身受地理解万卡,喜欢《万卡》,想读《万卡》,借以表达自我内心的渴望!
出示多媒体,小结“心声”的内涵:
三、组织讨论,深化主题(多媒体分步出示讨论题)1.你认为李京京是个怎样的孩子?请同学们结合自身生活实际想一想,我们应该从他身上学点什么? 要求:二人切磋后,自由发言。
(提示:李京京使你联想到自身生活中的哪些体验或见闻?)2.谈谈你对程老师安排公开的看法?
要求:四人小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结果。(提示:可以客观评价这一现象,也可以与文中的李京京、程老师进行换位思考,谈看法。)
3.从普通学生李京京声情并茂的朗读中,你得到了文学欣赏方面的哪些启示?
要求:师生讨论,引导学生结合实际自身阅读经验谈启示。明确:
四、小结主题思想
学生总结归纳,教师点评,多媒体出示主题思想。本文作者通过区公开上李京京执意要朗读文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天真、纯朴,特别是铭记亲情和渴望表达亲情的学生形象。启事教育工作者应当尊重、关爱每一个个体,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健康发展,同时也从一个侧面批评了我们教育上严重存在的追求形式,甚至是弄虚作假的不良风气。
五、拓展延伸、诉说心声(多媒体出示配乐画面,烘托气氛。)教师导言:同学们,成长的路上有阳光,就会有风雨;有关爱,就会有孤独。生活中,被老师误解、被同学误会、与家人隔膜、与集体对立……这样的事每天发生在我们的身边,让我们困惑、苦闷、彷徨……困惑中我们满含期待;苦闷中,我们充满渴望。今天,我们倾听了李京京的心声,那么让我们也敞开心扉,谈谈自己的心声吧!(学生诉说心声,师生随机点评。)
六、教师诉说心声,并作总结
沟通从“心”开始,倾听了同学们的心声,我深受感动和激励。作为老师,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捧着一颗真诚的爱心,与每位同学平等交流;也希望我们大家能用“心”对待身边的每个人、每事,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生活。教学后记
教学理念: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平等对话的过程。
1.教师应结合文体特点,想方设法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环境。
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合理运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便于学生进入阅读情境之中。
《心声》是一篇儿童小说,选材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备时紧紧抓住主人公李京京的身份特点,多次选用“换位思考”,置学生于真正的现实阅读情境中,确保对话的顺利进行。“换位”的方式可不拘一格,如:
复述小说情节时,让学生改换叙述的人称──与文本对话; 分析人物形象时,引导学生将自己与李京京对比──与主人公对话;
探究本文所反映的教育现象,让学生站在程老师、李京京的角度讨论──与作者对话;
通过诉说心声,引导学生从小说中走出来,重新认识生活、感悟生活,加强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2.教学中让人惊喜地发现学生思维的发散性、独特性不可低估:在探究李京京形象特点时,学生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如李京京没有妒忌心理、待人友善、勇敢、坚强、不怕挫折、不轻言放弃、执着、感情丰富等等,学生都能针对自己的某一缺点评价李京京身上的闪光点。让我意外的是有位同学大胆的提出了李京京性格中的弱点──孤僻,认为我们应该摈弃。这种独特的眼光和感受力,我们应该珍视,及时给予肯定和赞扬。3.学生的问题意识还很薄弱,探究性学习要启发学生发问,但怎样启发学生提问,这不是一蹴而就的,还有待于在实践中探索。
编辑短评:设计的内容很丰富,还有教学反思,可以看出作者对这篇小说的把握是到位的。“小说主题思想”这个环节可以取消,否则学生又可能把它当作标准答案给背下来,这就与初衷背道而驰了。(温立三)
第四篇:心声教学实录
心声
湖北省宜昌市外国语学校徐咏梅 教学依据
《心声》是一篇新课文,但它却悄悄传达着一个信号:曾几何时,那个一直被教育工作者、被全社会所忽视的问题已走到了我们的面前:教师——那个在传统意义上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重大职责的“绝对权威”的地位,正在新的背景、新的对象面前悄悄动摇着:社会生活如滚滚洪流,冲击着学生的心扉,他们带着自己对生活独特的经历与体验走进我们的课堂,他们对生活有着自己虽然稚嫩但却珍贵的思考与感受。
作家与常人的不同在于,他总是以独特的眼光审视人生。作者正是透过这节不同寻常的公开课向我们发出了沉重的质疑:“朗读课文难道一定要唱歌的嗓子吗?”“公开教学课难道是上台表演吗?嗓子不好的人,就只能躲在树林子里读他喜欢的课文吗?”她一次又一次借助细致的心理描写表达着李京京的心声,表达着她对教育问题的关注与思考。她是成功的!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而这一观点不正是作者力图通过她的作品告诉我们的吗?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们首先要关注作品的主人公李京京的形象,力求通过对李京京心理的分析挖掘出作品深刻的主题含义,进而结合实际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师生观。
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教师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将在学生的眼底心中留下深刻印象。你给学生二个冷眼,收获的将是无数个轻蔑;你给学生一张笑脸,收获的将是无数个尊敬。特别是在新课改下,老师,请推倒心中那堵已并不牢实的“师道尊严”的篱笆,给每个学生以宽容和爱,让师生成为一对相互尊敬、“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陶行知语)吧!教学设汁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学习本文,首先要求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整理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并在此基础上找出文中主要的矛盾冲突,体会和学习小说的艺术特色——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和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矛盾冲突的分析,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深刻理解文章主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作者以“心声”为标题的深刻含义,引导学生学习主人公对美好生活的执著追求,促进健康师生关系的形成。
●教学方式
尝试多种阅读方式: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能按每分钟不少于500字的速度速读;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复述情节,理清思路,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进而达到理解文章主要内容的目的。
培养表达的勇气和习惯:能对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与疑问;能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能适当地运用联想和想像表达丰富的内容。
发挥主体作用,引导合作探究: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通过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等形式将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灌输给学生,使学生获得终身受益的观念和方法。
■教学构思
导人新课,激发阅读表达的兴趣。
速读课文,感知情节,梳理结构。
小组讨论,由表及里:主要的矛盾冲突是什么?小说为什么命名为“心声”?
师生交流,阅读延伸:假如你是李京京,你最想对程老师说的一句话是什么?假如你是程老师,你会如何对待李京京这样的学生?
讲述故事,倾诉心声。
课堂实录
导入新课。激发阅读表达的兴趣
师:从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那天起,我们就心安理得地接受着来自父母的无微不至地呵护与关爱,可是随着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我们也渐渐发现:在享受这份关爱的同时,我们也经历了各种考验和困惑。成长中的你是否有些感慨想说给爸爸妈妈呢?能不能放下心中的顾虑,把心里的话说出来呢?
生l:我想对妈妈说:妈妈,女儿已经长大,请您松开您的手,让她自由地飞翔吧!
生2:我想对妈妈说:妈妈,我的成绩总是没有达到您希望的目标,请您不要伤心,我会继续努力的!
生3:我想对爸爸说:爸爸,那天我确实没拿您的钱,您应该信任您的儿子!
生4:我想对爸爸妈妈说:爸爸妈妈,我们很久都没坐在一起聊聊天了,你们能暂时放下手中的工作,轻轻松松地陪我吃顿饭吗?
师:(听取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感受)看来,面对人生,面对爸爸妈妈,成长中的我们有太多的话要说,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静静地聆听黄蓓佳阿姨的“心声”吧。
速读课文,感知情节,梳理结构
(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尽量记住主要情节。读后,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整理课文中的主要情节及情节发展的几个阶段)
师:通过阅读,你发现本文是一篇什么体裁的文章了吗?
生齐答:小说。
师:关于小说你知道些什么?(生举手回答)
生1:小说有三个要素,即人物、情节和环境。
生2:小说按篇幅长短可分为短篇、中篇、长篇和小小说。
生3: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
生4: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但人物描写必须具有典型性。
师:刚才大家说了那么多,看来大家对小说这种体裁并不陌生。下面我们一起来解决一个问题:本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请几个同学用简练的语言复述故事的主要内容,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他们的复述是否完整,是否有疏漏。
生:故事的主要内容是:教育局要到校听课,程老师为了学校的荣誉,对这节课进行了精心准备。她提前安排了几个同学朗读《万卡》这篇课文。李京京很想读,可程老师却毫不客气地拒绝了他。最后,在公开课上李京京面对突然发生的变故,勇敢地举起手朗读了这篇课文。
师:你认为这个同学对课文主要情节的复述完整吗?你觉得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内容吗?
生:小说写了李京京班上要上一节公开课,老师预先指定了六个她信任的学生朗读课文。李京京很想朗读这篇文章,因为李京京和课文《万卡》中的主人公有着许多相同的经历和感受。可老师却因为他声音沙哑,毫不客气地拒绝了京京的请求。李京京只好躲进小树林里去读这篇深深打动了他的文章;他情不自禁地为同学纠正不正确的朗读却遭到同学无端的嘲笑。公开课上,老师预先指定朗读的同学由于f去场没有站起来,京京却勇敢地举起手朗读了这篇文章,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师:比较两个同学的复述,我们发现有什么不同吗?
生:有。第二个同学的复述更完整,他补充了两个重要情节,一个是李京京在小树林里读课文,另一个是李京京纠正同学的朗读遭到嘲笑。师:很好,大家听得很仔细。的确,经过第二个同学的补充,故事的主要情节我们就基本上整理出来了。通常我们学习;小说,可以将小说情节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哪四个阶段?
生: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师:好!本文的开端是„„?
生:区教育局要在“我们班”组织一次公开教学课,李京京想朗读课文,可是遭到了程老师的拒绝。
师:故事的发展是„„?
生:李京京躲在小树林里朗读课文;李京京纠正同学的朗读遭到嘲笑。
师:故事的高潮和结局往往联系在一起,本文呢?
生:本文的高潮和结局是:李京京勇敢地举起手,在公开课上用真情朗读课文,打动了在场的每个人。
师:综观情节发展的全过程,你找到小说中的主要矛盾冲突了吗?
生:本文主要的矛盾冲突是李京京想在公开课上朗读课文,程老师却以李京京嗓子沙哑念不好为由不同意他读。
师:不错。一个想读,一个不让读,课文好像正是围绕这一矛盾冲突展开情节的。果真如此简单吗?那么,这个看似简单的冲突与课文标题“心声”有什么关系呢?作者以“心声”为标题究竟要表达什么深刻含义呢?
小组讨论。由表及里
师:请大家先思考两个问题:李京京为什么渴望有机会朗读这篇课文?程老师为什么不同意李京京读课文?请大家认真阅读课文,得出自己的结论,并将你的依据提供给大家。
(学生很快就找到了问题的答案,纷纷举手)
生:李京京想在公开课上朗读这篇文章,是因为李京京与万卡在感情上产生了共鸣,文章中万卡的经历与李京京相似,读《万卡》,李京京可以找到“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觉。
师:你是根据什么得出这个结论的?
生:我是根据课文第19—24段中的叙述得出这个结论的。
师:那么程老师为什么不同意让李京京在公开课上朗读课文呢?
生:因为李京京声音沙哑,程老师认为他读不好,会影响班级和学校的荣誉。
师:在我们看来问题似乎很简单,但原因真的如此简单吗?那么大家想到过另外一个问题吗?课文为什么被命名为“心声”?
(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充分讨论,得出自己的结论,并提供相关的依据。教师通过巡视,参与讨论,综合了解讨论的进程和倾向性的观点)
师:现在请各组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推荐一个发言人大胆陈述你们的见解。
生1:课文15段中“京京站起来,结结巴巴地说:‘老师,我能„„念一段吗?’表达了李京京想要在公开课上锻炼和展示自己的心声。
生2:课文32—41段写李京京纠正同学错误的朗读遭到同学嘲笑,表达了他渴望得到老师、同学的肯定、理解和尊重的心声。
生3:课文18—2l段,写李京京在小树林里读书,表达了李京京想念爷爷、渴望父母和谐、家庭温暖的心声。
生4:李京京与文章中的万卡有着相同的经历,而《万卡》正好道出了李京京渴望得到友谊、亲情的心声。
师:大家都能从阅读文本出发深入挖掘,形成自己的观点,很善于阅读。大家讨论过程中是否还注意了一个问题,你认为程老师不让李京京朗读课文真的就只是因为李京京嗓子沙哑吗?从程老师身上你看到了哪些问题?
生:不是。师:那么还有什么别的原因呢?请大家再读课文,找出依据。
(生选读相关叙述和描写后,抓住关键词语进行分析)
生1:“一声呵斥”“程老师不满地盯住他”,说明程老师对李京京是“另眼相看”的,持的是不平等的态度。
生2:李京京渴望在公开课上朗读他喜欢的课文,却遭到程老师的严词拒绝,“不行,„„念不好”,说明程老师在乎的不是学生的感受,对学生抱的是不信任、不尊重的态度。
生3:为了上好一节公开课,程老师不惜弄虚作假,表现出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关注的还是教师个人的表现、学校的荣誉,忽视学生的需要和发展。
生4:文中还有一个地方不是直接写程老师,可也看得出程老师教育的结果。课文38段,“你又不是老师,怎么知道我们读得不对?”39段:“对呀,只有老师才有资格说这个话。要是程老师说不对,那就是真的错了„„”,这说明在孩子心中老师就是绝对的权威,说明平时的教学就不是民主的教学,学生的思.
想感情从未得到关注和尊重,学生只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没有被老师当作有血有肉的生命个体。
师:说得多好啊!学生是有血有肉的生命个体,学生是有思想有感情的人,因此,学生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应该成为课堂教学应该关注的焦点。师生交流。阅读延伸
师:请结合课文,发挥想像,从下面两个问题中任选一题,用一句精练的话回答:假如你是李京京,你最想对程老师说的一句话是什么?假如你是程老师,你会如何对待李京京这样的同学?
生1:我最想对程老师说的一句话是:老师,请你离我们近些吧,请弯下身子来倾听我们的心声吧!
生2:我最想对程老师说的一句话是:老师,我们之间不仅需要知识的传递,更需要感情的交流。
生3:我最想对程老师说的一句话是:老师,请不要因为我们某一方面的缺点而否定我们,我们需要的是您无私的帮助!
生4:假如我是程老师,我会客观、公正地对待我的每一个学生,给每一个学生同等的机会。
生5:假如我是程老师,我的公开课一定和平时一样,我要让我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展示,绝不做秀!(生鼓掌)
师:是啊,作为受教育者,我们对教育有着许多切身的体会与感受,请用精练的语言,讲述你亲身经历的一件小事,表达你的心声。讲述故事。互诉心声
生:小学的时候,老师总是根据我们的考试成绩编排座位。于是全班很容易就被分成了两个阵营:好学生坐前面,后进生坐后面。有一次,我由于考试失误,也落人了“后进生”的行列。虽然坐在后面的时间不长,可那一次的经历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一阵,我始终抬不起头,仿佛满眼是老师鄙夷的眼光,满耳是同学窃窃的私语„„老师不是告诉我们说:胜败乃兵家常事吗?我想说,老师,在我失败的时候,请你伸出温暖的手拉我一把吧,因为我不是后进生!
师:说得多好啊,成绩可以用来检验我们一段时间学习的状态和效果,可它绝不应该成为判断好生、后进生的标准。
生:从小学到初中,我都是一个胆小的人。不要说上课举手发言我不敢,就是下课主动找老师请教问题我也不敢。所以语文成绩总是在80分左右徘徊。有一次,在老师的鼓励下,我终于鼓起勇气说出了自己的胆怯与逃避,没想到老师不仅没有批评我,反而对我甜甜地笑了。我觉得我心里的负担一下子没了。从那以后,我感到总有一双微笑的眼睛在注视着我。我好像突然开窍了,课堂上思维越来越清晰,回答问题也越来越自信。我很幸运,我碰到了这样一群好老师,我衷心地感谢他们!
师:看来,我们今天的这节课远比程老师的公开课精彩,我也远比程老师幸运!那么多同学敢于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见解,抒发自己真实的感受,老师谢谢大家!这些话是同学们发自内心的真情告白,是送给老师的最好礼物,老师一定把它们珍藏起来。今后的日子里,让我们再多一些心与心的沟通,让我们成为彼此尊重、彼此信任的好朋友,好吗?
生(齐答、鼓掌):好!教学反思
分析人物形象是小说教学的重要内容。解读过程中首先应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原文,整体感知课文,概括内容要点,理清结构层次;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读出自己的见解,与文本对话,理解文章深刻的主题。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才能真正发挥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明确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
通过分析、揣摩程老师的语言、神态描写和李京京的心理描写,领悟作者表达的意图,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评价教师、评价教育,才能促进良好健康的师生关系的形成。
通过速读、跳读、选读、品读等阅读形式,充分发挥读在现代文教学中的作用。
第五篇:《心声》教学实录
《心声》教学实录与自我评析
莱阳市照旺庄中心初级中学 秦小丽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正值人生的花季雨季,你们的青春是美丽而多彩的,然而也有许多青春的困惑和迷惘,需要倾听和诉说,今天,老师就为同学们提供这样一个机会,现在先让我们来欣赏一首歌曲<年轻人的心声>,今天,先让我们当一回忠实的听众,来倾听一位少年的心声.【自评】这样设计,是想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良好的学习氛围,为下面的课文学习埋好了伏笔。
二、自主阅读,体验感悟: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并根据小说三要素进行勾画批注,如果有疑问,请同学们记录下来.【自评】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学生自学比教师讲解更重要。我在这里没有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一来是因为这道题的难度本身就不大,学生的错误不会太多,靠同位俩的合作可以轻松解决。二来也节省了时间,解决了小组合作中的时间浪费问题。
三、情景再现:
预习课文时,老师布置过这样一道题目,分小组编排课本剧,梳理故事情节,感受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不知道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一展风采,成为今日课堂上的闪亮之星.谢谢同学们的精彩演出,你们是当之无愧的闪亮之星.【自评】:在这一环节中,我充分利用了学生学习能力上的差异,为他们创设了差异合作的小组学习氛围,各小组针对共同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合作学习,此前小组成员先进行自主学习,他们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这样充分尊重了他们的差异需求。他们在自主学习时,积极发挥自己的特长,在合作探究时,大家畅所欲言,才会收到今日课堂上同学们的最佳表现
四、合作探究
四人为一小组,解决一环节中留下的疑难: 1.李京京为什么那么渴望朗读课文呢? 2.小说主人公是谁? 3.程老师在小说中起什么作用? 【自评】:在这里,我给学生充分交流展示学习成果的机会。当然了,老师也不能只当个旁观者,教师也应参与到班级交流中,随时关注学生的差异发展。针对学生感悟不深的地方,相机引导一下,让他再深入一层。
五、让想象飞起来
同学们,如果你今后当了老师,你的班上会出现李京京这样的同学吗? ……
【自评】在这一环节中,同学们在抒发心声的同时获得人生感悟。同时也实现了学语文向用语文的过渡。
六、表露你真情,倾听你心声
成长中的你,定有些感慨对爸爸妈妈老师同学们说,那就请畅所欲言吧!希望我们大家都能做时间的主人,好好珍惜、努力学习,为国家,为社会多做有意义的事情,让我们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有声音,也有影子。
七、布置作业
自主选择你喜欢的作业,认真完成 1.以倾诉为话题写一篇随笔.2.牢记小说三要素.3.对语文老师说一句心里话.【自评】:在作业的设计上,我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需要设计了这样的作业,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作业,这样使得不同层次的孩子都有机会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后反思】
为了照顾到孩子的语文学习能力上的差异,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差异弥散”的教学方式,照顾到点与面的结合,使得每个孩子语文学习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地提高。
另外,教学时我坚持做到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出发,帮助学生感受执着追求的重要性,任何时候都不要轻言放弃。
当然,自己在这堂课中也有做的不到位的地方,那就是对学生个性化阅读习惯的培养显得不够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