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主导产业形成临海战略型产业集群

时间:2019-05-12 07:08: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围绕主导产业形成临海战略型产业集群》,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围绕主导产业形成临海战略型产业集群》。

第一篇:围绕主导产业形成临海战略型产业集群

围绕主导产业 形成临海战略型产业集群

发布处室:综合处发布时间:2005-5-19 9:59:41

我省面临大海,海岸线全长3324公里,从北到南分布着众多天然海湾。充分发挥福建的沿海港口优势,大力发展电子、机械、石化等临海战略型产业,更多、更好、更快地把地缘优势转化为区域经济优势和产业融合的优势,对福建经济实现跨跃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的若干意见(试行)》明确提出,要围绕主导产业,做大做强临海战略型产业集群。电子信息产业要着力发展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和网络软件、数字视听及家用电器、通讯终端设备、手机及配件、显示器及新型元器件等产业集群。机械制造业要重点发展福州轿车轻型汽车及零部件、厦门客车及其零部件、工程机械、船舶修造、输变电设备、福安电机电器等产业集群。石油化工业要重点抓好湄洲湾和海沧石化工业基地建设,形成湄洲湾石化产业集群和海沧石化产业集群。

自2000年我省确立电子、机械、石化三大产业为主导产业,予以重点扶持、优先发展以来,三大产业发展速度加快,对福建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2004年我省三大主导产业累计完成工业产值3001.37亿元,比增27.5%,对全省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49.3%,以三大主导产业为主的临海战略型产业已呈规模化、集群化发展态势。

电子信息领域,目前我省福厦沿海(包括福州、厦门、漳州、莆田、泉州5个设区市)已初步形成了投资环境较好、配套较为完善、有一批龙头骨干企业的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基本形成了显示器产业集群、移动通信产业集群、计算机及其外设产业集群、数字视听产业集群和软件产业集群,涉及到的骨干企业有34家,5个集群的产值约占全行业的80%。

——福州显示器产业集群。目前福州市基本形成了以冠捷电子为龙头、以华映光电为核心的一条比较完整的独具特色的显示器产业链。冠捷电子的上游核心配套厂家是华映光电,华映光电显示管的主要配套件及其厂商有:偏转线圈(由JVC配套)、荫罩(由LG配套)、玻壳(由NEG配套)、电子枪(由华映光电自行配套)、防爆钢带(由允有电子配套)以及显示管的零配件加工、拆除、回收、包装材料等。逐步形成了显示屏、主控板、升压板、转轴、轴芯、铝电解电容器、印制板、注塑、模具等聚集了40多家企业的显示器产业集群。2004年该产业集群实现工业总产值约498亿元。

——厦漳视听产品产业集群。目前,我省数字视听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形成了以厦华、夏新、万利达等企业为龙头,以专用印刷线路板、注塑、喷涂、机壳、面板、遥控器、电源组件、模具、塑胶、机箱、机芯、线材、包装等为配套的厦漳视听产品产业集群。2004年该集群实现工业总产值约153亿元。今后我们要重点抓好等离子显示屏、数字电视机顶盒、液晶投影仪、高密度光学头等配套项目的建设,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综合竞争力。

机械制造领域,2004年福建省机械工业共有“规模以上”企业1531家,当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003亿元,同比增长20.1%。目前,福州(青口)汽车、厦门工程机械、福安电机电器已基本形成产业集群,由金龙旅行车和金龙联合汽车及其配套企业组成的厦门客车旅行车制造业也呈现出产业集群的雏形。据初步统计,这四个产业集群2004年共实现工业总产值246亿元。

——福州(青口)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该集群由闽台合作的东南汽车和110余家多层次的零部件配套企业组成,其中“规模以上”的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47家,目前已形成年产汽车12万量(包括轿车和轻客)和主要总成零部件的生产能力。其中福建省名牌产品东南轻型客车在同类产品中排名第2位。2004年,该集群产值约113亿元。今后我们要在引进戴-克、三菱研发、制造和管理技术对汽车城进行改造提升的前提下,建立汽车研发机构,实现产品的自主开发,同时协调促进集群产业链的延伸,努力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海峡西岸重要汽车工业制造基地。

——福安电机电器产业集群。位于闽东福安市的电机电器产业,现有以民营企业为主,多种所有制结构、多层次并存的企业600余家,产品有400多个品种。产品销往欧、美、非洲、东南亚、中东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及国内各省市。2004年,该产业集群共完成工业产值约48亿元,产值上亿元的企业有11家、5000万元以上企业30多家,完成出口交货值20.67亿元。今后我们要推动建立技术开发支撑体系,构筑为整个集群服务的公共平台,促进产品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力争到2010年实现产值超过100亿元。石油化工领域,我省石油和化学工业主要集中在泉州、厦门两地,其占全行业总量的68.01%。目前泉州泉港石化产业集群和厦门海沧石化产业集群已初步形成。

——泉州泉港石化产业集群。泉港石化基地为国家规划建设的大型石化工业基地,也是福建省发展石油和化学工业的最重要的基地。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发展,目前已集聚了福建炼化公司、湄洲湾氯碱工业有限公司、泉港海洋聚苯树脂有限公司、福建华星石化有限公司等一批初具规模的石油和化学工业企业。2004年该集群工业总产值约338亿元。今后我们要以建设 “炼化一体化”和45万吨/年聚氯乙烯、16万吨/年烧碱等项目带动集群发展。

——厦门海沧石化产业集群。厦门海沧目前已集聚了翔鹭石化(厦门)有限公司、柯达(中国)股份有限公司、厦门正新橡胶股份有限公司、厦门世佳化工有限公司、青上化工(厦门)有限公司、厦门中坤化学有限公司、翔鹭涤纶纺纤(厦门)有限公司等一批石化中下游加工企业,成为福建省石油和化工发展中具有特色的重要企业和地区。2004年该集群实现工业总产值约123亿元。海沧石化产业集群从后加工开始,发展空间很大。2007年“炼化一体化”投产后,上游原料的规模化生产将新一轮有力地从上游推动下游快速发展。

第二篇:围绕农业产业化形成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集群

围绕农业产业化 形成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集群

发布处室:综合处发布时间:2005-5-26 15:38:05

福建地处南、中亚热带,是地球上同纬度地区的一块“风水宝地”,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基础较好,资源、区位优势显著,市场潜力大,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要求,对解决好“三农”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为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我省要把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与培育产业集群结合起来。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的若干意见(试行)》明确提出,要培育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集群。要着重提高深加工水平,降低药物残留,更新品种,发展沿海水产加工产业集群;加强合作,开拓市场,发展以闽南为主的果蔬加工、蘑菇罐头产业集群,以闽西北为主的笋加工产业集群;因地制宜,培育品牌,发展食用菌产业集群;发挥龙头企业带动效应,集聚广大农户,发展以闽北、闽西为主的畜禽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发挥我省茶叶生产量大,品牌效应逐步显现的优势,发展以乌龙茶、绿茶、花茶为代表的茶业产业集群。

近年来,我省十分重视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目前农产品加工领域产业集聚进一步加快,沿海水产加工、以闽南为主的果蔬食用菌加工、以闽西北为主的笋加工和以乌龙茶、绿茶、花茶为代表的茶业产业集群已初现端倪,带动了大批农户就业、致富。

——厦漳闽台合作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厦漳闽台合作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得天独厚,区域内的漳州是国家级外向型农业示范区、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和中国绿色食品开发单列管理市,已建设了水果、食用菌等八大农产品基地,水果、蔬菜人均拥有量居全国前列,食用菌、花卉产量分别占福建省的三分之一和二分之一。厦门是我国重要的外贸基地和果蔬食用菌加工业基地,有着享有中国名牌的“银鹭”、“惠尔康”及“鹭芳”等一批上规模、品牌化的果蔬食用菌加工龙头企业。厦漳在果蔬食用菌加工业上的产业融合,使厦漳闽台合作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在资源供应、产品加工、品牌创建、质量检验、市场开拓等方面具有了较强的优势。

目前厦漳闽台合作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拥有果蔬食用菌基地575万亩,年产各类果蔬食用菌500万吨,共有果蔬食用菌加工业规模企业400多家,其中亿元以上企业28家,现主要产品有罐头50万吨、饮料32万吨、八宝粥10万吨、速冻果蔬产品40万吨,产品60%出口,其中,蘑菇罐头年出口量约占全国的80%,芦笋、竹笋、荔枝罐头年出口量约占全国的50%。集群拥有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2家,带动农户15万户。2004年,漳厦果蔬食用菌加工业产业集群加工业总产值达到130亿元,需用果蔬食用菌原料160吨,拉动的原料产值达到70亿元。

——沿海水产加工产业集群。福建沿海有海岸线3324公里,居全国第二位,渔业总产值约800亿元,主

要品种有鳗鱼、大黄鱼、罗非鱼、南美白对虾及贝类、藻类,是我国的渔业大省。近年来,随着福建渔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化,沿海水产加工产业集群也迅速发展。该集群主要由漳、厦、泉的闽南群体和福州、宁德的闽东群体组成。目前沿海水产加工产业集群已有水产加工企业1200多家家,加工产量145万吨,加工产值131亿元,产值居全国第2位,其中,烤鳗加工业处于全国领先地位,有烤鳗企业34家,生产线38条,出口烤鳗3万吨,出口货值2.5亿美元,约占全国烤鳗出口量、出口货值的70%。

以市场为导向,以深加工为重点,实施龙头企业带动和名牌产品开发是沿海水产加工产业集群的发展战略。目前,沿海水产加工产业集群拥有水产龙头企业48家,产值5000万元以上企业近百家,43家企业68个产品获得省部级名牌产品称号,20个产品通过了绿色食品标志认证,这些企业生产设备先进,管理规范,并已初具规模,是沿海水产加工产业集群进一步发展壮大的核心力量。

——安溪茶业产业集群。安溪县是名茶铁观音、黄金桂的发源地,茶业产业集群发展已初具规模,涵盖农业、加工业、包装业、运输业、旅游业等多种行业,目前有茶叶精制加工企业400多家,其中规模加工企业50多家,涉茶人员达70万人以上。外销市场已由东南亚扩大到日本、欧美,并拓展至俄罗斯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年外销7000多吨,创汇近3000万美元,居全国首位。安溪现有茶园面积30万亩,年产茶叶3万吨,茶叶年交易额达30亿元,占全国乌龙茶产量近一半,被誉为“中国乌龙茶之乡”。

安溪茶业产业集群有生产优质铁观音的自然条件,产业文化和技术设备优越,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兴建的中国茶都——安溪全国茶叶批发市场,占地10万平方米,投资1.4亿元,是我国目前规模大、投资多、品位高,集茶业贸易、信息、茶文化、旅游、科研为一体的茶业新都市,年交易额达5亿元。2004年,安溪铁观音被批准实施原产地域保护,将大大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壮大。

——泉州休闲食品业产业集群。泉州休闲食品业历史悠久,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产品,如绿豆糕、衙口花生,已延续几百年。上世纪90年代后,泉州休闲食品业开始迅速发展,家庭作坊式的食品厂逐渐被淘汰,加工制造逐步走向机械化、规模化生产。泉州休闲食品业产业集群现有规模以上企业近百家,拥有金冠、雅士利、蜡笔小新、福马、亲亲、喜多多等一批著名品牌,主要生产烘烤食品、糖果、蜜饯、方便食品等产品,产量位居全国休闲食品第7位,2004年产值达到132亿元。

泉州休闲食品业产业集群具有较强的市场开拓能力,除西藏、青海外,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都有泉州休闲食品的经销网点和办事处。在晋江SM广场举办的三届全国糖酒食品(晋江)交易会上,商品交易总额达42.8亿元;投资2800万元兴建的晋江市罗山社店食品市场,拥有店面近200家,年交易额可达3亿元;电子商务也已开始应用,许多规模企业都建有自己的网站,并与国内多家知名网站进行链接,常年对外发布产品信息,开展业务洽谈和网上订货。

第三篇:培育主导产业 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培育主导产业 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沁北产业集聚区紧紧围绕“创建全省一流产业集聚区,打造全国知名产业,培育超百亿企业群体”的战略目标,按照“四集一转”的工作要求,不断优化发展环境,狠抓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努力做好各种要素保障,强力推进集聚区建设,有力地促进了产业集群发展。主要做法:

一是建设一个新载体。在沁北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一个面积达6000亩的化工工业园(包括氯碱化工园、氯氢精细化工园和复合材料工业园)和一个面积达4000亩的铝工业园,引导相关企业入园发展,实现集约经营。新规划园区与沁北产业集聚区连成一片,共享公用设施和公共服务。首先,以昊华氯碱化工为依托,规划建设一个面积达1500亩的氯碱工业园,开展产业链招商,引进龙头企业、关联企业,带动全区中小化工企业形成产业集群;以申报省级特色园区为手段,鼓励现有玻璃钢企业改造工艺,提升产品质量,成为支撑能源化工产业发展的新载体和新的增长极。其次,以沁澳铝业和广东兴发为支撑,大力发展有色金属制品及相关产业,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实现两大产业规模的扩张和产品的上档升级。

二是打造一批名优品牌。重点打造“中国〃沁阳玻璃钢制品”区域品牌,引领区域产业发展。大力推进区域品牌、产业品牌建设,以重点骨干企业、优势产品为重点培育对象,引导企业不断提高技术、质量、营销能力,争创一流品牌,扩大市场占有率。截至目前,园区创建中国名牌或驰名商标2个(件),省级名牌产品3个、著名商标8个。通过实施品牌带动战略,提升了产业发展水平。

三是培育一批骨干企业。实施产业升级、技术改造、技术创新战略,重点培育一批具有知名品牌、规模效应的龙头企业,以龙头带动辐射,壮大产业集群。截至目前,培育规模以上化工企业30余家,铝及铝加工企业10余家,其中:培育年销售收入5亿元以上的化工制品企业9家、年销售收入5亿元以上的铝及铝制品企业4家。积极引导和培育骨干企业(或集团)上市融资。重点支持永威集团、思可达和尚宇公司等企业整合资源,申报上市融资。利用资本市场开拓并购重组,做大做强企业规模。

四是实施一批重点项目。

(1)广东兴发10万吨高档铝型材项目,计划投资10亿元;

(2)广东兴发铝业幕墙门窗项目,计划投资5亿元;

(3)河南神火10万吨铝板带项目,计划投资10亿元;

(4)北京金隅100万吨水泥项目,计划投资5.2亿元;

(5)思可达公司4×700万平方米太阳能封装玻璃项目,计划投资5亿元;

(6)河南启瑞年产15万吨高性能增朔剂项目,计划投资5.2亿元;

(7)永威集团年产5800万平方米阻燃装饰板项目、计划投资6.6亿元;

(8)河南尚宇10万吨三氯氢硅项目,计划投资3亿元;

(9)泓盛精细化工年产1万吨系列化工产品、河南焯威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年产3000吨间苯二甲酸-5-磺酸钠、海世鸿工贸有限公司年产8万吨氯化石蜡-52生产装置和鼎泓工贸有限公司年产5万吨氯化石蜡生产装置等项目,总投资12亿元。

(10)山西晋煤集团煤化工项目,计划总投资25亿元,建设“1830”项目。

新建重点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可实现新增产值180亿元以上。

五是建设一系列服务平台。完善行业协会和商会建设,增强玻璃钢制品企业商会等社会中介机构的综合服务功能。加强沁阳市玻璃钢制品企业商会建设,加强会员企业之间以及会员企业与国内外同行业之间的交流与沟通,组织会员企业参加国内外举办的产品推介会、展销会活动,促进玻璃钢制品和其它制品企业与外界的信息资源共享和经济技术交流合作,提升商会的服务能力。扶持行业公共信息化建设。加强政府的引导、协调和服务职能,营造良好的企业信息化发展环境。发挥行业协会和中介机构的作用,扶持行业公共

信息化建设。加强信息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提供产品研发、检测和质量认证、信息技术支持、教育和培训、电子商务等服务,建立企业间的分工协作体系。办好中国(沁阳)耐腐蚀制品博览会。按照“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原则,把博览会打造成为国内外知名的高端行业展会,为企业提供产品展示、交流、营销平台,提升玻璃钢制品产业集群的整体影响力和竞争力。同时,组织参加国内外名优产品经贸活动,引导、帮助企业开拓市场;定期举办产品发展研讨会、座谈会等活动,为企业发展探索新路子。加快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引导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大力开展产品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攻关,积极扶持培育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加快技术中心建设。努力促进高等院校和社会科研机构为区内企业提供技术服务;解决企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难题;鼓励企业推进信息化建设,不断推进自主创新成果转化,运用先进适用技术提升传统产业,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不断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和新产品,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鼓励大企业的科技研发机构向社会化方向发展,发挥技术人才、装备等优势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创新服务。

六是培养一批技术人才。充分发挥我市现有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院)等教育培训基地的作用,开办各种加工技术专业培训班,为企业培养技术专业人才。积极利用省内外大专院校、研究所的力量,把引进人才与引进项目、重大课题

研究和重点产业发展结合起来,推进项目、人才、智力引进一体化。加强技术员工在职培训。坚持特殊工种持证上岗、重点工种定期培训和工程技术人员再教育制度。以技能培训、岗位培训为主,开展员工在职培训活动。保护员工的民主权利、工资报酬、医疗保健、安全卫生等方面的合法权益,形成了一支稳定的、训练有素的劳动力队伍。

存在问题:一是两大主导产业原料和市场为“两头在外”,对外依存度极高,容易受国际国内市场波动的影响;二是两大主导产业在产品质量、技术进步和争创品牌方面还处于初级阶段;三是企业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四是技术标准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竞争力,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方面的能力不足。

第四篇:许昌市产业集群形成和制约因素分析

许昌市产业集群形成和制约因素分析

许昌学院城市与环境学院07地理科学

张永庆

摘 要: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区域中,具备竞争与合作关系,且在地理上集中,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金融机构、相关产业的厂商及其它相关机构等组成的群体。差别产业集群的纵深程度和复杂性相异。代表着介于市场和等级制之间的一种新的空间经济社团形式。

关键词:产业集群、许昌市、制约因素

产业集群是近几十年来备受国内外经济地理学界关注的经济活动空间社团征象。世界上那个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都把培育产业集群,促进产业集群发展作为提升国家或者区域经济发展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政策手段。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社团、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也踊跃地鞭策产业集群战略和着呢观测在发展中国家地方大众政策中的实践。[1]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区域中,具备竞争与合作关系,且在地理上集中,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金融机构、相关产业的厂商及其它相关机构等组成的群体。差别产业集群的纵深程度和复杂性相异。代表着介于市场和等级制之间的一种新的空间经济社团形式。

[2]许昌市经过近年来的发展,初步形成了“一带九区若干产业集群”的工业集群经济体系,并已成为鞭策许昌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

1、许昌市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许昌市产业集群诞生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即所谓的“块状经济”。近30年来,产业集群发展已成为动员许昌发展的重要力量,产业集群彼此渗透、彼此融合为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1.1从发展阶段看,许昌市产业集群依然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

产业集群是企业之间自发社团或有社团的综合体,而不是无社团的混合体。有些地区将产业集群简单地理解为企业“扎堆”,认为只要通过招商引资,把相类似的企业放在一个区域就是产业集群。从理论和实践意义上讲,地理自然“扎堆”的或者同享基础举措措施的若干同类企业,不是界定产业集群的基本标准,产业集群应是能够发挥有机整合、动员及辐射效用的产业聚集体。许昌市产业集群大多只有10-30年的时间,有的处于起步阶段,有的处于成长期,大多数初步完成了产业的集中历程,基本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

1.2从产业布局看,许昌市产业集群主要集中在装备打造和加工业。

目前,许昌市具备一定规模的工业产业集群3一个,主要工业产业集群漫衍的情况为:市区的000加工业集群、市区及长葛市的电力电器及电子信息产业集群、长葛市的金刚石及其制品产业集群、有色金属冶炼加工业产业集群、农用机械及配件加工业集群、长葛、禹州、许昌县、襄城县等农副产物加工业产业集群;禹州、襄城县的煤炭采选及煤化工能源产业集

群、禹州钧瓷陶加工业产业集群、铸造加工业产业集群;许昌县、禹州的发制品加工业产业集群、许昌县豆制品加工业产业集群、传动轴配件加工业产业集群、玻璃工业聚集区等;鄢陵县棉短绒、棉纺织产业集群,鄢陵县、长葛市、许昌县的板材加工业产业集群等;魏都区的造纸及纸制品加工业产业集群等主要工业产业集群。

1.3从发展标准样式(或形成历程)看,原有产业集群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新兴产业集群民营企业迅速发展。

许昌市产业集群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得益于区位优势、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及政策影响等。从形成历程看,大致有4种类型:

1.3.1“市场型”或独立预设劳动密布型产业集群。有传统的手工业配景或劳动密布型工业为主的中小企业集聚而成的产业集群,集群内的企业具备一定的独立预设能力,企业之间的关系是以平等市场交易为主,各出产企业以水平联系来完成产品的出产。[3]它的兴起往往与某些区域资源、产业基础、人力资源、传统观念、历史文化积淀等要素紧密联系,如禹州钧瓷陶加工业产业集群、许昌县、禹州的发制品加工业产业集群、许昌县豆制品加工业产业集群等属于此类。

1.3.2 “镶嵌型”或引进外资形成的产业集群。这类产业集群的兴起与本地文化、历史、自然禀赋并无直接关系,基本是由于搬迁改造或引进外来投资,在专业化分工和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上发展壮大起来的。[4]如许继电器集团是最具典型的此类产业集群。

1.3.3通过培育一批创业、吸纳劳动力而形成的产业集群。许昌市的产业集群绝大多数为劳动密布型产业,吸纳劳动就业人员多,20个产业集群吸纳30万人就业,占全数工业从业人数的47.5%。如瑞贝卡、传动轴、裕丰等一批龙头企业属于此类。

1.3.4通过综合利用资源、发展循环经济形成的产业集群。由于产业集群的集聚规模和产品链条的拉长,逐步形成了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和循环利用的经济增加体式格局。如长葛市大周的有色金属加工集群属于此类。目前,该产业集群已成为我国最大的废旧有色金属回收利用基地,拥有色金属加工企业14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65家,资产规模近30亿元,从业人员3.2万余人,已初步形成由废旧金属从各处买进→熔炼→锭材→线材、板材、管材、铸件→回收再利用的较为完整的废旧有色金属产业链。

2、许昌市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制约因素

许昌市是最典型的产业集群标准样式经济,近30年来,产业集群发展已成为动员许昌发展的重要力量。许昌市产业集群互相渗透、融合加速,产业集群的出产网络化加速,产业集群的国际化进程加速,产业集群的创新节奏加速,品牌建设步伐加速。但与国内外已成熟的产业集群相比较,许昌的产业集群总体上处于低端成长阶段,产业集群价值链附带加上值偏低、产业发展后劲不足、竞争力不强等问题。[5]

2.1集群发展中产业链条短,产业配套能力衰

产业集聚的最大竞争优势在于集聚区内专业化分工大大降低企业的交易用度。目前许

昌市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大部分产业集群内部企业存在着产业链条短,下游企业少,粗略的加工产品多,或“有产无链”,如许昌市的纺织工业大都已初级的纺织为主,缺乏彼此配套的产业,存在上游企业多,下游企业少的问题。2007年,该集群实现产值近70亿元,而许昌市的服装、鞋帽打造业的产值仅为其1/10,大量的纺织品需要外销,很容易成为发达地区的原质料基地。再如钧瓷陶产业集群,由于缺乏必要的配套产业,每一天需要的包装箱就达50多吨,但集群内缺乏相应的包装箱出产企业,使企业出产经营成本加大。另一方面,从许昌市的发制品产业集群中可以看到,瑞贝卡、龙正等发制品企业产品相似或相近,没有形成一条产业链,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的协作关系不紧密,产品关联度较低,配套能力不强,单个企业“孤军作战”、同类企业“彼此竞争排斥”的征象依然存在。

2.2出产要素供给不足,造成集群扩张难

在地盘供需方面,许昌市由于地盘存量少,后备耕地相对稀缺,而国家收紧地盘供应“闸门”,地盘供求矛盾突出,项目落地困难。在人才供给方面,目前集群内企业从业人员存在两个紧张问题:一是文化素质偏低;二是流动频繁,队伍不稳定,影响了技术水平和劳动熟练程度的提高。又因为一方面每一年有不少大学毕业生因专业分歧错误口或工作不符合本人的志愿而没有就业,另一方面大量企业又招聘不到需要的人才。由于认识上的偏差,很多大学毕业生不把到私营企业和股分合作企业就业看作真正的就业,或者担心到这些企业就业受到社会的不平等看待,致使这些企业难以吸引到所需要的人才。

2.3当局指导力度不够,大众服务不够完美,造成产业发展后劲不足

一方面部分当局部门服务意识不够强,另一方面全市对产业整体规划的理念尚未形成,缺乏科学有力的指导机制。另外还存在基础举措措施建设滞后和环境污染的问题。七十二行的开发中心、预设中心、质量检测中心、培养训练中心和中试基地缺乏,由于缺乏大众服务平台支持,配套服务业发育滞后,中介机构不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欠缺,难以协调产业集群内企业间的产业联系,难以形成各类能够鞭策企业有效互动和彼此促进的大众机制,各大产业集群普遍存在开发成本和用度过高问题,造成产业发展后劲不足。

2.4科技水平较低,技术创新能力不强

许昌市的产业集群内企业多兴起于20世纪八十年代,大部分企业属个人投资,受“小农意识”和“家族管理”的影响,大多数企业在发展中将升级改造的精力和重心放到了建立自我内部循环的“私有产业链”上,而一些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太少,再加上流动资金短缺,导致企业缺乏自立技术创新的敏锐性,大部分产业产品技术含量低,装备水平不高,开发能力较弱,大多停留在简单的粗略的加工水平,产品缺乏竞争力。多数产业集群品牌优势不较着;高技术含量、高附带加上值的产品数量少,利润空间有限。如瓷陶产业集群,由于部分企业没有进行技术改造,出产的瓷陶茶杯有的价格仅在0.3元左右,出产的很标致的花插产品价格仅在1元左右,产品档次低,价格连续走低,使企业利润空间不断压缩。

三、对许昌市发展工业产业集群的一些提议

打造优势产业集群,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是摆在咱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针对许

昌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特对发展许昌工业产业集群提出如下提议。

3.1加大基础举措措施、劳动力素质和专业性出产要素的投入力度。

根据产业发展需要进行职业技术教育,加强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为产业的升级储蓄高素质的员工队伍。踊跃实施人才战略,踊跃引进和培育人才。

3.2加速转变经济增加体式格局。

经济增加体式格局转变是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升级的底子出路。长期以来,粗放型经济增加体式格局带来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对资源环境造成极大的压力。必须加速转变经济增加体式格局,从主要依靠出产要素投入主导经济增加的粗放型向主要依靠要素出产率提高主导经济增加的集约型、循环型发展标准样式转变,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鞭策产业向高级化和适度重型化发展。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并以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产业向产业价值链高端转移;加速发展电子信息产业、装备打造、临港等产业,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门路,解决经济加速发展的制约,实现向先进打造业的跨越。

3.3加强集群发展的软环境建设,提供各类优惠政策,促进集群快速发展。

一是抓紧建立同行商人团体或企业协会,踊跃发展中介机构,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二是当局各职能部门也要做好协调,加强社团管理工作,对产业集群中企业面临的共性的问题,牵头社团解决。三是构建市场营销、物流、信息交流和服务平台。

3.4完美社会化服务体系,重视和改善产业集群创业和发展环境

产业集聚区要不断完美自身环境,增强招商引资吸引力,加强协调服务,提供及时有效的全方位服务,推行踊跃的资金扶持政策,探索招商引资的新标准样式。当局技改资金及科技扶持资金应有意识地向产业集群倾斜,指导产业集群的发展;同时鼓励、指导金融部门增加对集群发展的资金支持。鼓励外商和外部资金投资发展产业关联配套能力强的重点产业集群项目,解决融资难问题。

3.5加强市场营销管理服务,开拓产业集群发展空间,做大、做强特色产业。

不断鞭策产业集群发展壮大,发挥集群效应,拉长产业链条,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充分依靠科技的进步,对集群内产业、产品进行工艺流程创新、产品创新、产业功能创新和链条升级创新。

参考文献:

[1] 王缉慈.涉及地方产业集群研究的几点提议[J].经济经纬,2004.2:53-57.[2] 迈克·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7.[3] 黄伟林,余秀江.中小企业群落的内涵及类型研究[J].企业经济,2003,(5).[4] 黄伟林,余秀江.中小企业群落的内涵及类型研究[J].企业经济,2003,(5).[5] 河南省统计局.工业产业集群体系鞭策许昌经济快速发展.

第五篇:围绕四大主导产业 大力推进重点产业人才队伍建设

围绕四大主导产业 大力推进重点产业人才队伍建设

为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在重点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集群发展中的核心作用,章丘市严格落实人才发展“四优先”要求,围绕交通装备、机械制造、精细化工、食品饮料四大主导产业,扎实推进重点产业人才队伍建设,为全市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提供智力保证。

坚持分类培养,造就高端人才队伍。立足于破解重点产业发展人才“瓶颈”,重点造就三类关键核心人才。一是培养造就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实施“重点产业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工程”,采取到重点高校集中学习、到知名培训机构专题培训、到大型企业顶岗锻炼等方式,培养一支具有全球战略眼光、市场开拓精神和管理创新能力的优秀企业家和高水平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二是培养造就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积极开展“企业人才'十百千’提升工程”、“2520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等重点工程,通过学校培训与实践锻炼相结合,直接任职、科研合作、技术入股与投资兴业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引进一批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急需人才和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提升重点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三是培养造就高级技能人才。依托3所职业中专,针对重点产业需求,每年培养技能人才4000

余名。引导辖区企业与驻地13所高校通过订单培养、项目育才等方式,合作培养各类技能人才。依托重点企业建设了交通装备、机械制造、电子信息、医药化工等四个公共实训基地,每年培训技能人才15000余人次。同时,扎实开展“名师带徒”活动、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建立首席技师、特聘教师制度,引导各类技能人才不断提高技术水平。

完善平台载体,助推人才创新创业。为充分发挥各类人才在“转方式、调结构”和重点产业集群发展中的积极作用,着力打造三大平台。一是打造重点产业科技研发平台。由经信局、科技局牵头,引导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共同组建产学研战略联盟,建立工程技术中心,使企业成为技术研发、科技投入、科研成果转化的主体。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产学研基地156处。二是打造高端人才创业发展平台。依托明水经济开发区建设建成省级生产力促进中心1处、济南市级生产力促进中心1处、重点科技孵化基地2处,吸引了大批高层次人才和创业企业入驻。三是打造人才发展公共服务平台。依托市经济发展服务中心、人力资源市场和乡镇、园区创业服务中心,建立覆盖全市的重点产业人才服务网络。近年来,先后建成重点产业人才创业服务中心、分中心30个,初步建立起一

套功能齐全、配套完善的重点产业人才创业平台。去年以来,为各类人才提供就业岗位9820个,解决创业资金7000万元。

健全激励机制,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建立健全与重点产业发展紧密联系、体现人才价值、激发人才活力和维护人才权益的重点产业人才激励机制。一是建立健全人才管理评价机制。出台优秀企业家、优秀技能人才等重点人才《评选管理办法》,组织重点产业人才积极参加各级各类人才评选活动,先后有多人荣获济南市级以上优秀企业家、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等称号。二是建立健全经费保障机制。建立重点产业人才发展专项资金,每年市财政专门拨付300多万元,在全市三级干部会、工业大会上,对作出突出贡献的重点产业企业家、优秀人才给予表彰奖励。同时,引导企业建立规范年薪制、协议工资制以及股权激励等制度,激发重点产业人才的工作动力。三是建立健全关爱帮扶机制。大力实施人文关怀,研究细化重点产业人才在居留、薪酬、医疗、社保、购房、税收、子女入学、配偶安置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和服务措施,妥善解决重点产业人才在生活方面的困难问题,解除其干事创业的后顾之忧。

“高精尖”人才的聚集,推动了重点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涌现出一批济南市级以上优秀企业家,先后引进一批掌握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家学者到我市创业发展,带动了圣泉集团、博科生物等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做大做强。截至目前,全市重点产业人才总量达到4.5万人,占从业人员总量的58%;大专以上学历的1.57万人,占20%;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0.81万人,占10%,其中,3人当选山东省优秀企业家,2人入选济南市“百千万”引才工程,济南市级以上首席技师、突出贡献技师达到48人。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76家,建成国家级技术中心1家、济南市级以上技术中心40家,先后获得“中国铸造之乡”、“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山东省炊事机械之乡”等荣誉称号。

下载围绕主导产业形成临海战略型产业集群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围绕主导产业形成临海战略型产业集群.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产业集群是发展小企业的战略途径

    产业集群是发展小企业的战略途径 在小企业发展中有一种现象值得高度关注,即产业集群内的小企业虽然通常规模较小,但同集群外的小企业相比,其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都很强,多数小企......

    产业集群:我国经济发展的一种战略方式

    更多请登录淘学谷在线学习网 谁在支撑中国产业集群的兴起 ?我国产业集群出现的历史颇为久远,有1400多年历史的景德镇就是一个陶瓷产业集群,但其真正发展却始于改革开放,并于上......

    北京CBD产业集群发展的战略思考

    北京CBD产业集群发展的战略思考 1.在集群发展过程中,注重政府导向角色的平衡。产业集群是市场竞争和通过市场配置资源的结果,同时,它的形成和发展也会涉及大量社会、文化、制度......

    论政府对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作用

    论政府对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的作用邱卫东根据理论研究和实践,政府在促进地方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方面起以下作用: 一、根据地方经济的比较优势,提出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规划 政......

    对发展县域产业集群的战略思考(合集五篇)

    随着经济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全国许多地方产业集群急速发展,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种战略方式。国内外理论和实践表明 ,产业集群是培育区域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作为正在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