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案例分析福临汽车配件有限责任公司人事制度改革

时间:2019-05-12 07:22: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力资源管理案例分析福临汽车配件有限责任公司人事制度改革》,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力资源管理案例分析福临汽车配件有限责任公司人事制度改革》。

第一篇:人力资源管理案例分析福临汽车配件有限责任公司人事制度改革

案例分析---福临汽车配件股份有限公司的人事纠纷

福临汽车配件股份有限公司位于珠江三角洲,是它的董事长兼总经理乔国栋于十年前创办的,专门生产活塞、活塞环、汽门之类产品,为华南的汽车制造与修理业服务。

乔国栋本来在北万一家国有大型汽车制造厂的销售部门工作,20世纪80年代初他毅然辞职南下,在一家中外合资汽车制造公司仍搞销售工作。干了近10代年觉得自己干销售得心应手,又已建立了一个不小的用户联络网,并攒了一笔钱,觉得与其给洋老板打工,不如自己于。于是他拉了从北方一起南下的老同事傅立朝一起,辞去现职,办起了一家一共才10人的福临汽车修配站。老傅懂技术,有手艺,乔国栋自己管公关,干供销,生意红火,很快发展起来了。三年多过后,又拉了一位会计出身的女强人关迪琼人伙办起了这家汽车配件股份有限公司,乔、傅、关各占股本的40%,30%和30%。乔国栋是董事长兼总经理。但干营销是他的拿手戏,所以坚持自己又兼营销副总,关迪琼任财务副总,傅立朝任生产副总,他手下还有位生产厂长,叫刘志仁,是老傅自己找来的。事实上,创业之初,厂区布局、车间设备、工艺、质量标准,直至四位车间主任人选,全由老傅包揽,连第一批生产工人中不少人也是他招考进来的。老乔并未全力关注公司发展的全局和战略,至少四分之一的精力花在他爱干也擅长的营销、采购和公关上了。好在当时公司规模不大,市场也有利,这么干下来,效益相当不错。

从一开始,公司的做法就是大胆放权,各车间主任和科室负责人都各自包下自己单位的人事职能,对自己手下的人,从招聘、委派、考核、升迁、奖惩都由他们自己说了算,公司领导基本不过问。

经过七年发展,公司规模扩大到340多人,业务也复杂起来。乔总发现当初那几年全公司“一个和睦大家庭”的气氛消退了,近两年员工士气在不断下降。班子开会研究,一致决定,该专门设一个管人事的职能办公室了。但这办公室该设在哪一级,班子意见光是不一致的。争辩再三,才决定设在生产厂长之下,办公地点在生产厂进门左边一间小房间内。该办公室有主任一名,并配一名秘书。

公司财务科有位成本会计师,叫郭翰文。他六年前从北方一所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经他的父亲、乔总的一位亲戚推荐,来公司财务科工作。那时公司还小,工作分工不细,他聪明能干,科长让他管成本控制,不久就熟练了。他的工作使他跟生产与营销两方面的人都多有接触,人缘甚佳。乔总和傅总都觉得这小伙子工作自觉,受到大家喜爱。但他常说,我并不喜欢干财会,我其实爱搞人事工作,跟人打交道,不爱跟数字打交道。他那天在食堂,正巧跟总经理秘书小周同桌吃饭,从小周那里听到公司要设“人事办”的消息。于是他闻风而动,马上递上书面申请,要求当这“人事办”主任,又分头向乔、傅、关“三巨头”口头汇报,软磨硬

缠,终于如愿以偿,当上了“人事办公室主任”了。上任前,乔总关照他说:“你这人事办公室干得好坏,对全厂工作很重要。”

郭主任新官上任三把火,上任伊始,他就向各车间主任发出书面通知说:“为适应公司的扩展,公司领导决定对全厂员工的人事管理实行集权。为此成立本办公室,今后各车间一切人事方面的决定,未经本主任批准,一概不得擅自执行。”

通知下发后,各车间主任们对此政策变化的不满便接踵而至,都说“小郭这小子太狂了,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手太长了”。厂长开始听到主任们的抱怨,说:“工人们已经跟刚招来时不同,难管多了。”厂长有一回见到一位车间主任,问为什么生产下降了,主任答道:“我手脚给捆住了,还怎么管得了工人。如今奖励、惩罚、招聘、辞退,我都没了权,叫我怎么控制得了他们?怎么让他们出活?”

有一天,有位女工闯进人事办公室气冲冲地说,她被车间主任无缘无故地辞退了。郭主任说:“别急,让我先搞清楚情况。”就给那车间主任挂了电话:“喂,三车间张主任吗?我是郭翰文。你们车间林达芬是怎么回事?”“我炒了她就鱼。”“这我知道,但为什

么?”“很简单,我不喜欢她。”“你知道,没有人事办批准,你是不能随便辞退工人的。”“是嘛?可是我已经辞退她了。”“老张,你不能这么办。你总得有个站得住的理由才„„”“我不喜欢她——这就够了。”电话到此给挂断了。

郭主任把这事向刘厂长作了汇报。最后是刘厂长做了不少工作,并坚持让小林复职,这事才平息下来。但主任们关于招的工人素质差,自己没有人事权,管不了的抱怨却有增无减。主任们主张人事办应当管的事越少越好,这事终于闹到老傅那里去了,但乔总出差去走访用户去了。刘厂长对傅总说,看来,现在这厂的规模还不算大,用不着设一个专门的人事职能部11。他建议还是用行之有效的老办法,去让各车间主任自己管本单位人事工作。郭主任还是回他财务科去做原来的成本会计为好。

老傅左思右想,觉得恐怕只好按刘厂长意见办了。但他说还是等几天乔总回来后,请示了再定。

问题:

1.福临公司是怎么同意把人事权下放给各车间主任的?为什么看来这套办法还算有效? 答:(1)在创业初期,其高层领导缺乏科学的管理思想,也没有明确的管理体系,没有人力资源管理意识,没有从战略的高度来设计、规划企业的未来发展,于是出现了长达7年之久的人事权下放。(2)在创业初期,公司规模不大,人事管理简单,把人事权下放给车间主任,一来可以优化人员配置,可以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二来可以让基层干部心里上有一种成就感和责任心和积极性,团结员工,使公司上下一心,不断使公司发展与壮大。车间主任面向基层,对生产工作流程理解清晰、明确,可以第一时间对员工进行调整,在企业规模不大的情况下,有助于提高部门凝聚力及战斗力。

2.你认为该公司这样处理人事职能恰当吗?若恰当,为什么?不恰当,又为什么?

答:在具体实践过程中,福临公司认识到:企业发展到一定的规模,人事管理职能化、专业化、规模化是必然的,增设人事部门的初衷和出发点是正确的;只是在具体实践过程中由于对人力资源缺乏足够的认识和正确理解,导致人事管理部门设置不恰当,管理混乱。

3.郭翰文改行去请求干人事,是否正确?为什么说正确,或为什么说不正确?

(1)不恰当,郭翰文对人事的理解也是非常传统的,没有认清人事管理的宗旨是服务于组织的,以自我为中心,各种事项都是凭感觉来做,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应该从最最基层干起,不断学习这方面的知识而得于发展﹐或者将其安排作为副手﹐待经过一段时间的锤炼后再作评估﹑提升或委任。

(2)但人事权下放过火,时间太长,会为企业以后的发展埋下隐患;无形地在公司内部形成一种组织文化,并为员工所认同。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业务的复杂,必然导致人事制度的改革,这种组织文化就会阻碍改革的进程。(3)这个时候,董事长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加强人事主任权威, 忽略了人力资源的真正职能与改革目标。

下策:撤掉郭,外聘一位从事人力工作的职员,对企业中层进行内训,实行“破冰”政策,打破他们内心对于职场习惯的“坚冰”。

4.你若是乔总,回来听了老傅的汇报,会怎样决定?为什么?

(1)请三位总监召开员工大会,说明设立人事部门的重要性,引起大家的重视。

(2)制定并完善相关公司制度。

(3)把人事职能提升到厂长的级别,但不会把人事权全部交给人事处去做。要人事处做的事就是初步建立与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车间主任选人与人事处选人并用。

(4)人事处要配合各级领导对公司里的员工进行绩效考核、培训、提拔、组织学习与激励。从而,提高公司的效益。让全厂员工对人事处的认同,并在公司内部树立一种威信,从而形成一种新的组织文化。

(5)最后,再慢慢的把人事权交由人事处办理,再由人事处渐渐地把人事权收回。最终达到集权的目的,适应公司的战略发展。

5.福临公司实行的是传统人事管理还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你从这案例的研讨中得到些什么教益?

答:传统人事管理。从这一案例可以看出:人力资源管理对一个企业的重要性,人力资源管理出了问题,必然会影响到企业整体效益。

(1)传统人事管理对于企业成长的伤害,企业做大做强必须要推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法来管理人事。

(2)人事权下放车间主任本身并没有错,事实上车间主任做为员工直接领导,对员工的走留有绝对话语权,公司应该从制度上面对这种权力加以制约,避免任人唯亲、任人唯熟,凭个人喜好

(3)公司规章制度应不断完善,职责划分要清楚,且领导的管理理念需要培养,提高领导层次的整体素质。

第二篇:人力资源管理课后作业福临汽车配件股份有限公司的人事制度改革

案例分析---福临汽车配件股份有限公司的人事制度改革

问题:

1.福临公司是怎么同意把人事权下放给各车间主任的?为什么看来这套办法还算有效?

答:(1)①当时公司规模不大,而且市场有利,下放人事权影响不大。②公司经理缺乏科学的管理思想,没有明确的管理体系与意识,没有好好规划企业的未来发展。

(2)①当时公司规模不大,人员较少易于管理,把权利下放给车间主任,有利于对人员的录用与委派做最后的决定。

②确保人与事的良好匹配,让车间主任心里有一种成就感、责任心以及积极性,能更好地团结员工,使公司更好地发展与壮大。

③车间主任对于生产工作流程熟悉,可以第一时间对员工的工作进行调整,在公司发展初期有助于提高部门的凝聚力和斗力。

2.你认为该公司这样处理人事职能恰当吗?若恰当,为什么?不恰当,又为什么?

答:在具体实践过程中,福临公司认识到:企业发展到一定的规模,人事管理职能化、专业化、规模化是必然的,增设人事部门的初衷和出发点是正确的;只是在具体实践过程中由于对人力资源缺乏足够的认识和正确理解,导致人事管理部门设置不恰当,管理混乱。

3.郭翰文改行去请求干人事,是否正确?为什么说正确,或为什么说不正确? 答:(1)我们小组认为郭翰文该去干人事工作是不恰当的做法。

(2)因为,① 他的本职职业是一名成本会计师,虽然聪明能干,人缘甚佳,但是

终究没有从事过人力资源相关事宜的管理,所以,在面对人事时,做法显得十分传统与偏执,只是按照自己的理论感觉做,并没有从大局出发考虑公司全局利益;② 并且,在专业知识方面,郭翰林也十分欠缺,例如并没有弄清楚人事管理的宗旨和实质,没有基础理论支撑的实践效果显得格外空洞;③ 再且,人力资源这一工作管理,应从最基础开始学起操干,不能急于求成,新官上任三把火等。

(3)固综上所述,我们组认为解决现状的最好方式是:

重新外聘以为专门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职员,调节企业内部矛盾与冲突,重新规划企业进程与发展,壮大企业。

4.你若是乔总,回来听了老傅的汇报,会怎样决定?为什么?

答:如果我是乔总,我会首先分析本企业的现状,本企业人事管理并不成熟,人事管理方面缺乏经验。郭翰文虽是个人才,但他本人不适合做人事部主管,对于这一职位,需重新聘请专业人才。从公司的长远发展来看,设立人事管理部是很重要的,并充分人事管理部发挥相应的职能,对公司的发展是有促进作用的。所以,我决定: ①提高人事部的地位。召开全体员工大会,发表讲话,说明强调人事管理 职能的重要性,并且将人事部主任上升为与厂长同级职位。

②人力资源战略要符合公司经营战略。公司规模在不断地扩建中,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对公司的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员工参与决策有利于提高员工的士气,所以可以采取参与战略。

③完善人事部的管理制度。明确规定人事部的职能:人力资源规划、员工的招聘、培训工作、绩效考核、薪酬和福利等,从而提高公司的整体效益。人事部职能主管与其他直线主管的职能要明确各自的分工,人事部并不代表着能主掌一切人事方面的决定。

5.福临公司实行的是传统人事管理还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你从这案例的研讨中得到些什么教益?

答:(1)

传统人事管理的特点:

1、以事为重心。为人找位,为事配人。

2、战术性管理,着眼于当前,就事论事。缺乏长远的人才战略规划。

3、照章办事,按计划办事,无科学性创新性.只重视数量不重视质量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

1、以人为重心,把人作为第一资源加以开发,重视以事择人、为人设事。人力资源被提高到了战略地位上来。

2、动态管理,将人力资源作为劳动者自身的财富,强调人员的整体开发

3、理性与感情化的管理并重,以人为本。多激励,少惩罚,多授权,少命令,追求创新性的科学方法。

4、直接参与计划和决策,是企业最主要的高层决策部门之一,把人的开发、利用、潜能开发作为重要内容。

5、强调管理的系统化、规范化及管理手段的现代化,突出管理诸要素之间互动及管理活动与内外环境间的互动。

福临公司人事管理的主要表现:

1.公司领导层职能过于分散。乔国栋身为董事长兼总经理,没有执行好其管理职能,没有做到统筹管理,过于注重自身兴趣。

2.各车间主任和科室负责人都各自拥有自己单位的人事职能,自主进行招聘、委派、考核、升迁、奖惩。公司领导基本不过问。

所以:

人事管理的特点是大胆放权的分散式管理模式——传统的管理

(2)福临公司自创业为止改革前实行的是大胆放权的管理模式,没有明确各个管理层职责,忽略了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虽然公司经过一定发展,领导班子虽然意识到其重要性,但是没有正确理解人事管理,贬低了人事管理的功能。郭翰文的错误执行方式也使得公司人事管理没有明确的职能,使得领导和员工对人事工作有错误的理解和认知。

第三篇:福临汽车配件公司的人事管理

福临汽车配件股份有限公司

福临汽车配件股份有限公司位于珠江三角洲,是董事长兼总经理乔国栋于10年前创办的,专门生产活塞、活塞环、气门之类的产品,为华南的汽车制造与修理业服务。

乔国栋本来在北方一家国有大型汽车制造厂的销售部门工作,20世纪80年代初他毅然辞职南下,在一家中外合资汽车制造公司仍搞销售工作。干了近10年后,他觉得自己干销售得心应手,又建立了一个不小的用户网络,并攒了一笔钱,觉得与其给洋老板打工,不如自己干。于是他拉了从北方一起南下的老同事傅立朝一起辞去现职,办起了一家一共才10个人的福临汽车修配站。老傅懂技术,有手艺,乔自己管公关,干销售,生意红火,很快发展了起来。三年多后,又拉了一位会计出身的女强人关迪琼入伙办起了这家汽车配件股份有限公司,乔、傅、关各占总股本的40%、30%和30%。乔国栋是董事长兼总经理。干销售是他的拿手本领,坚持自己兼任销售副总,关迪琼担任财务副总,傅立朝是生产副总,他手下还有位生产厂长,叫刘志仁,是老傅自己找来的。事实上,创业之初,厂区布局、车间设备、工艺、质量标准,直至四位车间主任人选,全由老傅包揽,连第一批生产工人中不少也是他招考进来的。老乔并未全力关注公司发展的全局和战略,至少1/4的精力花在他爱干也擅长的营销、采购和公关上了。好在当时公司规模不大,市场也有利,这么干下来,效益相当不错。

从一开始,公司的做法就是大胆放权,各车间主任和科室负责人都各自包下自己单位的人事职能,对自己手下人,从招聘、委派、考核、升迁、奖惩都有他们自己说了算,公司领导基本不过问。

七年发展,公司规模扩大到340来人,业务也复杂起来。乔总发现当初那几年全公司“一个和睦大家庭”的气氛消退了,近两年员工士气在不断下降。班子开会研究,一致决定,该专门设一个管人事的职能办公室了。但这个办公室该设在哪一级,班子意见起先是不一致的。争辩再三,才决定设在生产厂长之下,办公地点在生产厂进门左边一间小房间内。该办公室有主任一名,并配一名秘书。

公司财务科有位成本会计师,叫郭翰文。他六年前在北方一所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经他的父亲,乔总的一位亲戚推荐,来公司财务科工作。那时公司还小,工作分工不细,他聪明能干,科长让他管成本控制,不久就熟练了。他的工作使他跟生产和营销两方面的人都多有接触,人缘甚佳。乔总和傅总都觉得这个小伙子工作自觉,受到大家喜爱。但他常说,我不喜欢干财会,其实我爱搞人事工作,跟人打交道,不爱跟数字打交道。有一天在食堂,正巧跟总经理秘书小周同桌吃饭,从小周处听到要设“人事办”的消息。于是他闻风而动,马上递上书面申请,要求当这“人事办”主任,又分头向乔、傅、关“三巨头”口头汇报,软磨硬缠,终于如愿以偿,当上了“人事办公室主任”。上任前,乔总关照他说:“你这人事

办公室干的好坏,对全厂工作很重要。”

郭主任新官上任三把火,上任伊始,他就向各车间主任发出书面通知书说:“为适应公司的扩展,公司领导人决定对全厂员工的人事管理实行集权,为此成立本办公室。今后各车间一切人事方面的决定,未经本主任批准,一概不得擅自执行。”

通知发下后,各车间主任们对此政策变化的不满便接踵而至,都说“小郭这小子太狂了,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手太长了。”厂长开始听到主任们的抱怨,说:“工人们已经跟刚招来时不同,难管多了。”厂长有一回见到一位车间主任,问为什么生产下降了,主任答道:“我手脚给困住了,怎么管得了工人。如今奖励,招聘,辞退,我都没有权,叫我怎么控制得了他们?怎么让他们出活?”

有一天,有位女工闯进人事办公室气冲冲的说,她被车间主任无缘无故的辞退了。郭主任说:“别急,先让我搞清楚情况。”就给那车间主任打了电话:“喂,三车间张主任吗?我是郭翰文。你们车间林达芬是怎么回事?”“我炒了她鱿鱼。”“这我知道,但为什么?”“很简单,我不喜欢她。”“你知道,没有人事办的批准,你是不能随便辞退工人的。”“是嘛?可我已经辞退她了。”“老张,你不能这么办。你总得有个站得住的理由„„”“我不喜欢她——这就够了。”电话到此给挂断了。

郭主任把这件事向刘厂长作了汇报。是刘厂长做了不少工作,并坚持让小林复职,这事才平息下来。但主任们关于招的工人质量差,自己没有人事权,管不了的抱怨却有增无减。主任们主张人事办应当管得事情越少越好,这事终于闹到老傅那里去了,但乔总出差去走访用户了。刘厂长对傅总说,看来,现在这厂的规模还不算大,用不着设一个专门的人事职能部门。他建议还是用行之有效的老办法,让各车间主任自己管本单位的人事工作,郭主任还是回他的财务科去做原来的成本会计好了。

老傅左思右想,觉得恐怕只好按刘厂长的意见办了。但他说还是等几天乔总回来后,请示了再定。

思考题

1、福临公司是怎么同意把人事权下放给各车间主任的?为什么看来这套办法还算有效?

2、你认为该公司这样处理人事职能恰当吗?为什么?

3、郭翰文请求改行去做人事,是否正确?为什么说正确,或为什么说不正确?

4、你若是乔总,回来听老傅的汇报,会怎样决定?为什么?

5、福临公司实行的是传统人事管理还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你从这个案例的研讨中得到什么教益?

第四篇:人力资源管理案例分析——摩托罗拉公司

摩托罗拉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分析

一、公司简介

摩托罗拉公司的英文名为MOTOROLA,INC, 创立于1928年。1947年,摩托罗拉创始人保罗·高尔文将公司改名为“摩托罗拉公司”,并将多种无线电产品注册“摩托罗拉”商标,总部地址在美国伊利诺斯州。摩托罗拉是美国最大的电子公司之一,世界财富百强企业,是全球通讯行业的领导者,在手提电话和无线电寻呼机领域领先全世界。公司借助良好的管理和正确的方针政策,在许多美国公司走下坡路的同时,一直增长迅速,成为美国电子公司中的领导企业和可与日本电子公司抗衡的支柱公司。摩托罗拉2005年的销售额为368亿美元。公司现任董事长是爱德华·詹德、首席执行官是Greg Brown。公司在管理体制上主要分七大分部,通讯产品部、半导体产品部、通用系统集团、信息系统集团、汽车与工业电子集团、政府电子集团以及新企业部。

摩托罗拉公司于1987年进入中国,首先在北京设立办事处,于1992年在天津注册成立摩托罗拉(中国)电子有限公司,目前主要产品有手机、对讲机、无线通信设备等,产品销售到中国和世界其他市场。梁念坚先生任摩托罗拉(中国)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瑞彬任总裁。

目前,摩托罗拉在中国大陆有1家控股公司、3家独资公司、5家合资企业、16个研发中心和25家分公司,员工10,000多人。截止2005年12月底,摩托罗拉公司在中国投资总额约为36亿美元,是中国最大的外商投资企业之一。其中,研发投入超过6亿美元。

二、人力资源管理分析

(一)人员招聘:本土化原则和返聘制度

摩托罗拉目前被认为是在华企业中本土化程度最高的跨国公司,公司的成功可以说是人才的成功。摩托罗拉公司一直信奉“最佳员工来自本地”,因此力求从中高级管理层到员工全面实现本土化。摩托罗拉(中国)公司的员工90%以上是中国人,管理层中72%是中国人。他们还有一个规定:中层管理人员基本雇佣本地员工,并计划在5年之后实现高层人员中只有10%是外国人的目标。摩托罗拉的本土化表现在:从文化上与中国社会相融合,人才队伍充分本地化;从业务沟通及行事做事的方式方法上与中国文化融合,将中国建成全球的研发基地,研发更接近本土需求的产品;对本地人才的培养与重视,为他们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公司另一点人才聘用的特点是返聘制度。摩托罗拉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创新人力资源管理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并充分应用了“回聘”这种非常“人性化”的制度。摩托罗拉不会对辞职员工有成见,一定问清楚他们为什么辞职,如果自己内部有问题,一定会以此为戒。与此同时,摩托罗拉的“回聘”制度鼓励主动辞职的员工“好马要吃回头草”,尤其是欢迎所谓“核心人才”的前雇员回公司。因为前雇员已经熟悉企业文化、公司业务,较之新进员工降低了不少招聘和培养成本。很多重返摩托罗拉的员工往往还会受到公司的重用,原因之一是摩托罗拉认为他们在离开摩托罗拉期间转换了公司与工作岗位,会带给摩托罗拉更多的新经验和做法,摩托罗拉公司多元化的企业文化欢迎不同的经验分享与贡献。

(二)人员开发和保留:女性占主导地位,鼓励终生职业

在人才的发展上,作为一家大型的跨国公司,摩托罗拉强调多元化,认为不同的性别、文化、才能等背景的多元化人才会给公司带来更多的创造力。其中特别推出了性别多元化项目,倡导职业女性的发展,吸引和保留优秀女性人才。摩托罗拉十分注意发挥女性在公司中的作用,管理层中女性的比例都远远高于其他同类公司。这在大型跨国公司中是不多见的。据一项调查表明,女性在管理中往往能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比如更加人性化,更加细腻。可见摩托罗拉在中国的成功是有依据可循的,敢于打破玻璃天花板,可以窥见摩托罗拉对于人才方面独到的眼光和过人的胆识。摩托罗拉在公司内部实行“工作轮换制度(job rotation)”,从而使员工得到多方面的锻炼。

摩托罗拉人力资源管理另一项制度让很多人羡慕,那就是一旦进入摩托罗拉,你可以把这里当作终生职业。但这并不代表摩托罗拉是个“养人”的地方,它的招聘程序非常严格,而应聘者一旦成为正式员工,摩托罗拉就与他(她)签订无限期合同,这意味着除非员工犯有重大错误或公司经营情况发生突变,番则一般不会被解雇。摩托罗拉不轻易解雇员工只是他对员工负责的点滴体现,这不但增强了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责任心,更使企业可以对员工在技术上和管理上进行长期投资。

(三)员工培训

为了确保员工具备从事相应工作、履行自己承诺所必备的知识、技能和促进人才的发展,建立一支具备专业知识、具有创新能力的世界一流员工队伍,摩托罗拉要求每位员工每年至少参加40小时的培训和学习。为此,摩托罗拉大学开发了针对专业技术和管理与领导能力的各种系列培训项目,例如 技术工商管理硕士项目、摩托罗拉管理基础项目、中国管理强化项目、六西格玛黑带培训项目等,帮助不同层次的员工不断提高,为未来的业务需求提供学习方案,使公司

在行业中保持领先地位。

(四)绩效考核:强制分布法和“个人承诺制”

摩托罗拉对员工的尊重体现在它不轻易解雇员工上。摩托罗拉力求把人才的流失率保持在一个正常的水平,认为8%~10%的人才流失率才是正常的,低于这个比率则公司缺乏新员工的更新,会导致机体缺乏活力。按照工作业绩,摩托罗拉将员工分成最优秀的20%,中间的70%,表现欠佳的10%三类。对于最差的10%,摩托罗拉会逐一作出分析,某些人可能是其工作岗位与之所学或特长不相吻合,通过更换工作职位可以实现它的价值。但公司每年还是会有一定比例的员工被淘汰掉。

员工的个人绩效管理遵从“个人承诺制”,这一系统要求员工地根据公司、部门的经营战略和目标设定自己的工作目标,并通过与经历对话确定下来,作为自己对公司的“承诺”,成为指导日常工作、发展能力、进行业绩检查和评价的行动准则。

(五)薪酬管理

适应变革的薪酬。在摩托罗拉,薪水的标准从职位入手,同一个职位可能会有差距,因为要看工作业绩。有些特殊能力的人,可能要从国外招聘,薪水跟国际市场挂钧。摩托罗拉的工资水平在市场中处于中间档次。以前摩托罗拉的薪水一大部分是基本工资,占的百分比很大,还有年终奖金。后来摩托罗拉意识到固定工资也有好有坏,2000年摩托罗拉的工资结构有所变化,增加了工资中的可变动部分,并将以前每年一次的奖金改为每季度发放。以前奖金与全球市场挂钧,2000年以后以一个国家单元的业绩作为奖金发放的主要依据。

科学调节薪酬。如果员工对自己的薪酬不满,可以向人力资源部提出来,摩托罗拉会对其进行市场调查,如果真的比市场平均水平低,摩托罗拉会普调工资。在摩托罗拉刚刚开始工作时,学历上的差别会在工资中体现出来,例如研究生和本科生会有差别。但在工作一段时间之后,本科生比研究生工资水平更高也是常见的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老员工可能经过几年涨工资,基数变得很大,那么应届毕业生的涨幅就会比老员工高。除此之外,对有创造性的员工,摩托罗拉会破格调级。

大家都有奔头。摩托罗拉将其经理的级别划分为 : 初级经理、部门经理、区域经理(总监)、副总裁(兼总监或总经理)、资深副总裁。在摩托罗拉,中专毕业的工人也有达到部门经理的。在摩托罗拉技术人员可以搞管理,管理人员也有做技术的,做管理的和做技术的在工资上有可比性。在许多企业大家都看着职业经理人的位置,因为拿钱多,在摩托罗拉做技术的和做经理的完全可以拿一样多的工资。摩托罗拉对许多职能部门都有专业职称评定,例如在法律部、人力资源部可以评经济师、副教授、教授等,这样的职称与其薪酬相挂钧。摩托罗

拉现在共有 1377 名具有内部职称的专业人员,分布在 8 个不同的事业部。

三、案例评价

摩托罗拉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充分体现了它对员工的尊重和负责。拿回聘制度来说,俗话说“好马不吃回头草”,很多企业容易对辞职过的员工抱着一种偏见,在员工想要返回原公司工作时持有一种心理优势,会有一种傲慢的态度。而员工也会在这种压力下产生一种心理劣势,即使被重新录用了也可能在工作和与同事相处的时候畏畏缩缩,这样对人员的能力是一种不小的限制。有些优秀的员工因某种原因辞职后,由于这方面的原因而不再考虑回到原公司,这对本公司来说也是一种损失。摩托罗拉独特的“好马请吃回头草”制度,公开宣扬鼓励主动辞职的优秀员工回到公司,在公司中建立起这样一种氛围和习惯,减弱雇员和雇主双方的心理定式,打破常规,有利于优秀人才的保留,更有利于完善公司本身,促进公司不断进步,在竞争中保持不败之地。

而摩托罗拉推崇的“终生职业制”在许多公司看起来似乎也值得推敲。摩托罗拉一般不轻易解雇员工,而希望通过培训、轮岗等方法,尽量使每一个招进来的员工都能在公司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各尽其能。很多人认为人才要流动起来才有活力,也有人认为企业运作的关键架构合理、管理到位,这样即使人来人往也不会影响公司营运。虽然这两种观点按理说都没错,但一个良好而具有持久力、凝聚力的公司需要浓厚的企业文化的支持,很多公司的企业文化因为过于频繁的人员流动受到稀释或冲击,更忽略了员工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这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十分不利。人都需要安全感,虽然竞争和压力能一定程度上激发员工的动力,但企业如果不能给员工一个合理的未来规划和必要的福利保障,员工便会缺乏对企业的忠诚度。毕竟朝不保夕的日子谁都不想过。在这一点上摩托罗拉充分站在员工的角度考虑,设身处地的为雇员着想,提升了员工的忠诚度,也是保证了企业自身健康而长久的发展。

所谓人力资本,就是“将员工价值加以量化,从而直观的看出人才对组织在财务方面的影响”。据调查,每有一个员工离职,企业花费的成本将是支付给该员工年薪的1.5到3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必将演变成人才之间的竞争。由此看来,对人才的吸收、保留和有效利用的能力便成为了企业能否长久发展的关键问题。摩托罗拉公司在人才的“保留和再吸收”这个问题上的优秀经验,值得越来越多的公司和企业的借鉴和学习。

第五篇:人力资源管理案例分析

人力资源管理案例分析

——以Google和富士康为例

12级经管法 范宁宁 1211853

一、Google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及分析

如今,Google已成为所谓“最成功的互联网公司”的代名词。Google的成功的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其独特的人力资源管理,用CEO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的话说,就是“份额第一,收入第二”。Google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企业成功的战略计划、不断增加更新的核心能力、高效的企业绩效与薪酬管理、严格的人力资源招聘、培训、广泛的人力资源外包。下面将从六个方面探讨Google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特点并进行分析。

(一)Google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与核心能力

美国康奈尔大学的Snell教授在对知识经济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中,基于企业的核心能力的理论提出了“战略—核心能力—核心人力资本”的模型即Snell模型。Google公司的核心能力来源于五个方面:一是建立了适合企业特点的公司治理结构和企业理念,二是高效的管理团队,三是独特的企业价值观,四是建立了一套成功的商业模式,五是能够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结合Snell模型不难发现Google公司核心能力的培养是要求整合企业内部的知识,同时提高企业为客户创造价值的能力相互结合来实现的。在此基础上,通过针对不同类型的人力资源,开发分层分类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具体包括招聘、培训、工作设计、报酬和绩效评价等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可以通过机制来实现对企业核心能力支撑。

Google还有一个特点是企业的日常流程与人力资源管理的紧密联系。一个成功的企业除了具有技术性和价值性,还需要有可扩展性和持续性,企业流程在其中起了很大的作用。Google公司在成立不久后就制定了一套成功的商业模式,一部分是简单实用、容易记忆的技术,另一部分就是运营成本的节省。Google通过大量的免费服务来赢得他们的客户,在打响知名度以后才开始了对于一些VIP服务的收费,但仍然不影响其他大部分客户的使用,没有人能和免费竞争,免费的市场最有效率。所以Google靠这样的商业模式与客户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它的企业战略无疑是成功的。在这同时Google结合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组织资本的存量来支撑企业的日常流程。

(二)Google公司人力资源战略规划

首先,Google通过人力资源战略规划职位能实现企业战略与人力资源的有效衔接,使人力资源规划成为企业战略落得的工具之一。其次,Google通过有效的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使人力资源管理具有前瞻性与战略性,使人力资本优先投资和开发,基于战略进行人才储备,以满足Google高速成长和未来发展需要。最后,因为人力资源规划是一门技术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人力资源专业职能,Google公司通过人力资源规划技术的创新,提高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三)Google公司职位分享与职位评价

职位分析对企业的战略的落地与组织的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职位分析可以实现战略传递、明确职业边际、提高流程效率、实现权责对等、强化职业化管理。Google公司通过许多职位分析法对企业人力资源进行管理,其中使用最多的便是通用职位分析法。Google使用通用职位分析法因为它具有灵活性强、易操作、适用范围广等显著点。一般Google在职位分析中主要使用问卷法、访谈法、观察法、SME、会议法。而SME会议法是最具有代表性的。Google常常会召集许多与职位相关的员工,大家在一起集思广益,在SEM是会议之后,还负担最终职位分析成果、并加以推广运用的重要职能。

职位评价是职位分析所获取的信息最为重要的运用途径之一,在以职位为基础的人力资源体系中,职位评价可以建立职位价值序列、设计薪酬体系、解决劳资纠纷。Google公司职位分级法对某人的各项工作在组织中所取得成就中的相对价值或贡献为基础,对职位从高到低进行排序。比如,较高贡献较大相对价值较高的雇员评价也会较高,反之则不同,通过这样的方法对人员进行有效的评价划分,为薪酬分配作为依据。

(四)Google公司企业绩效管理及薪酬管理

Google具有非常完善的、基于团队的员工绩效考核机制。员工每个季度都有自己明确的工作目标,而且因为互联网公司都有自己的网络管理平台,比如,工程师每周的项目做到了什么程度对对所有员工都是透明的,这为员工的绩效考核提供了很好的管理工具。

Google的考核分不同的等级,对排在末位的员工有相应的帮助措施,特别重视排名最靠后的5%的员工,公司将集中找出原因,发现问题,建立信心,帮助他们赶上来,但也不排除会将一些人淘汰出局。而对最好的5%~10%的员工,每年都会得到充分的奖励和荣誉。Google的人才流失率一直低于行业水平,用相关人士的话说,就是“前所未有的低。”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Google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上的创新是卓有成效和颇具特色的。

有资料显示,2010年,Google向所有员工发放了1000美元的假日津贴,并将2011年工资水平全员提高10%以上。调薪将于2011年1月1日生效。此外,Google还将按照每名雇员的奖金上调其薪资,并根据个人表现发放绩效奖励。1000美元的假日津贴为税后收入,即Google将承担相关税费。目前,Google拥有20000名雇员,这笔津贴的总额将达2000万美元。Google的薪资总规模达200亿美元,其中工资约占一半。上调工资10%,意味着每年要增加10亿美元的支出。该公司的一份内部文件显示,这些成本将由股票红利和职工优先认股权的削减而抵消。Google的CEO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在一封内部邮件中宣布了这一决定。在Google的薪资结构中,工资最为重要,超过了股票红利或股权奖励。

而Google公司的薪酬管理制度也别具一格:

1、薪酬与绩效挂钩。

2、合理的薪酬层次。

3、平衡好薪酬结构。

4、激励性质的员工福利的设置。

5、注重员工奖励。

6、适当的给予员工“隐性薪酬”。

(五)Google的招聘流程

“我们只雇佣最聪明的人。”既反映出Google对于人才的高标准要求,也折射出苛求完美的人才理念。“从公司出现职位空缺,到招聘到适合的人才,一般需要三个月的时间,我们的理念是宁缺毋滥。”在美国总部,公司创办的初期,Google的两位创始人会参与所有人的面试,后因公司规模不断壮大而放弃,但即使到了今天,Google两位创始人仍然会审查招聘委员会每周的工作情况,并对一些应聘者的资格提出意见。

有资料显示,最终获得Google工作职位的应聘者平均需要通过6.2次面试。参与面试的面试官,除了人力资源部和岗位需求部门,也会邀请跨部门甚至跨区域的人员参与面试,如此严谨的招聘流程,是为了确保最终进入Google的员工真正适合Google。“跨部门、跨区域的人员参与面试,一方面考察面试人员的协作能力,另一方面也考察其是否愿意与应聘者共事,同时还考察应聘者是否符合公司的文化,最后每个面试者写下评语,每个人的评语都有可能影响应聘者是否会被录取。”相关人士介绍说。

Google非常鼓励内部员工推荐应聘者,“员工对于公司文化非常了解,我们认为,员工推荐的人才更适应公司文化。”如果员工推荐的人才最终被Google录用,公司会对员工进行奖励。在美国总部,奖金高达2000美元在中国的奖金数额也颇有吸引力。据有关人士说,“现在,Google内部的员工有大约45%是通过员工推荐来的,事实证明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招聘方式。”

公司会向新员工提供相应的企业文化,尤其对职业经理人,很多职业经理人因为经验和思维的原因,并不能很快适应Google开放、民主的工作氛围,“职业经理人很容易因以往的工作形成习惯,我们在招聘时会注意寻找既符合公司文化又是善于学习的人,如果你有经验,不善于学习,不善于改变自己,将很难在Google成功,因为Google和任何一家公司都不一样,这就要求进入Google的职业经理人要非常善于挑战自己,学习能力要很强。职业经理人进入Google后,我们会对他们进行系统的培训,会引导他们适应Google的文化。”

(六)Google公司人力资源外包

人力资源外包是只将原来由企业内部人力资源部承担的工作职能,包括人员招聘、工资发放、薪酬方案设计、保险福利管理、员工培训与开发等,通过招标的方式,签约付费委托给专业从事相关服务的外包服务商的做法。Google作为全球竞争中的成功者已经学会把精力集中在经过仔细挑选的少数核心本领上,也就是集中在那些使他们真正区别于竞争对手的技能与知识上。通过业务外包——即把一些重要但非核心的业务或职能交给外面的各行业的专家去做,Google把自己的制造,和一部分开发项目都外包给专门的公司,自己则研究其核心领域。

总之,Google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比较成功。其不仅得益于企业科学的招聘、培训、绩效、薪酬、人才发展战略,更重要的是企业对于人力资本的重视。Google的文化光芒是人性,充分尊重人性,结果自然是会吸引和留住更多人才,创造出最顶尖的技术,持续获得最高价值收益,成为互联网世界最有价值品牌。

二、富士康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及分析

(一)“金字塔型”人力资源组织结构

富士康集团的组织结构和发展战略决定了其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通过军事化管理保持成本的竞争优势。以公司的整体架构为基准,富士康建立了大致分为三层的金字塔形组织结构。富士康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根据预期目标规定个人的的主要职责范围,按照等级制度实行任务分配。

(二)员工职责范围

(1)公司的中高级管理者

中高层管理者重点参与公司整体战略的制定与实施,并协调中层各个职能部门,将降低成本的目标分解到各个环节。通过以低于竞争对手的价格接订单,在严格的高压式管理基础上,合理安排生产过程,提高机器设备的使用率,同时实现“利润率”和“营业额”两个目标。

(2)中级干部以及研发的业务骨干

中级干部以及研发的业务骨干主要担任务的分发过程、细节制定与实施。生产线主管则严格执行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系统等各个管理系统,并进行产能预测与生产计划的制定。

(3)底层员工

严格的管理和监督体系,使底层员工能够快速完成相应工作,并保证很高的良品率。在军事化的管理模式下,严格的目标管理体系使得最底层的员工能够迅速掌握生产经验。

(三)薪酬结构和激励机制

为了服从整体的发展战略,富士康对于不同级别额的员工,也采取不同的薪酬结构和激励机制。

(1)公司的中高级管理者

富士康在对待中高级管理者上,非常的慷慨,股权激励是其最重要的部分,重点培养他们的事业心。

(2)中级干部以及研发的业务骨干

在富士康公司内部,中层干部主要以“陆干”为主,提供有竞争力的福利保障,培养他们对企业的高度忠诚和奉献精神。例如:富士康在生产基地周围和内部都建立了许多休闲设施,并制定了兴建供中高级管理人员使用的高尔夫球场计划。为了留住处于企业核心位置的中层干部和研发人才,富士康还推出了“138分房计划”。

(3)底层员工

富士康的员工中75%具有中专左右学历,其年龄在16至24岁之间,因此他们的工资水平相对较低。招聘工作经验和技术要求比较低的员工作为底层员工,降低用工成本,并采用“目标管理”的方式严格将奖惩机制与收入挂钩。富士康一直实行严格的军事化管理,在这种模式下,有严格的等级制度,下级必须服从上级。有极度强调执行力的“目标管理”,对员工有严格的奖惩机制。同时,这种高强度的压力自上而下地传导。在过去二十多年里,这样的管理方式一直行之有效,为富士康创造了高效益的生产神话,但也存在很多问题。

(四)富士康管理现状分析及存在的问题

富士康的竞争优势依赖于“制造技术”和中国较低的劳动力成本。随着《劳动法》的实施以及监管力度的加强,富士康的用工成本不断上升,核心能力受到较大威胁。

高压式的准军事化管理体制虽然服从于公司的整体战略,但是与现代化的企业管理体系不相符合。如“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等一系列认证,都要求把社会责任作为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富士康的中层雇员起到重大的压力传导作用,由于他们的压力过大等一些问题,员工跳槽不断增加,对企业的整体发展颇为不利。在富士康的底层员工中,也存在着很大的不满情绪。郭台铭对于富士康的强势管理模式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郭台铭的领导力难以渗透至底层,造成底层员工与中层之间的冲突,进而影响企业的社会形象。郭台铭强势的管理方式使其下属承受很大的压力,但是高级管理人员的压力可在一定程度上藉由优厚的回报和对于郭台铭的忠诚得到缓解。而对于中低级管理人员,其承受的压力则只有通过采取高压手段继续向下传导,这可能会造成底层员工对中低级管理人的不满。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富士康底层员工的不满情绪很容易通过网络、媒体为外界所知。并对富士康的企业形象产生负面影响。新一代员工并不能够适应富士康这种严苛管理、缺乏尊重和个体关怀的工作环境。高压式的准军事化管理体系虽然服从于公司的整体战略,但与现代化的企业管理体系已经不相符合。这样导致的后果是,中层员工跳槽不断增加,底层员工中会存在很大的不满情绪。主要表现为:

1、招聘制度不完善

员工招聘是企业入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它是企业成败的关键。对新成立的企业来说,如果招募不到合乎企业需要的员工,企业的物质、资金、时间上的投入就会成为浪费,完不成企业最初的员工配备,企业就无法进入运营”。2009富士康遭遇了金融危机以来的最大挑战,2009年上半年该公司亏损1787.9万美元,为富士康历史上首度出现亏损。在这样的背景下,富士康对一线工人的需求并不旺盛。

(1)对招聘的目标、程序、对象不能根据招聘制度进行很好的控制。招聘人才时主要凭招聘者个人的经验判断,而招聘主管没有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知识或用人部门专业知识,难以对聘入人员的素质和技能进行全面评价,找到合格人才的可能性比较小,很难保证质量。

(2)招聘缺乏计划性,招聘是一种应急行为。其招聘往往呈现出“现用现招”的特点,结果往往是招聘者多次重复性地到人才市场上去寻求企业所需要的人才,这样既费时又费力,也造成了招聘成本过高。

(3)招聘程序不严格不科学,导致招聘中容易出现失误。有时候人力资源部直接决定录用,或者总经理直接决定,用人部门不参与招聘过程等现象经常发生。

(4)招聘针对性不强,缺乏招聘效果考核制度的约束,可能使招聘到的人并不能完全符合要求。总之,招聘制度不完善,招聘工作随意性强,人员的引进常凭个人好恶与私人关系决定,招聘中存在照顾关系户的现象,导致人力资本质量降低。

2、绩效管理体制不科学

绩效评估工作是人力资源管理链条中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缺乏有效的考核基础,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将失去真实性和有效性。富士康员工尤其是中下层员工对内部的绩效管理满意度非常低。究其原因,富士康的绩效管理机制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之处:

(1)绩效管理体系不完整。从绩效目标的确定和制定相应的绩效计划,到绩效实施过程中的督导和改进指导,再到最后的绩效评估和绩效结果应用,绩效管理形成一个封闭的管理系统。而封闭的管理系统才是可靠的、可控的和能够不断提升的管理系统。但是,在富士康的绩效管理理体系中,只看到绩效计划和绩效评估两个环节,看不到绩效的持续改进计划和对绩效结果的有效应用,甚至于在没有达成绩效目标的情况下,绩效责任人也没有受到相应的处罚和调整。

(2)考核标准设计不科学。一是考核指标。对员工的绩效考评由于缺乏较为完备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和操作规程,而且考核指标主观性强,不能被量化,不能全面、真实地衡量考评者的业绩、能力和态度,考核的结果有失客观、公正;有些考核指标没有针对性,以不相关的指标来对被考核者进行考评,易导致不全面、不客观、不公正的判断。例如富士康在新干班违约条例中存在三条非常不合理的条款:

1、招募成本和综合培训成本共计4000元;

2、违约损失5000;

3、从事代理费按每年1200计算。

二是绩效评估标准。考核标准比较模糊,没有一个可以客观评分的标尺,使被考核者只是根据自己的主观判断,得出一种主观印象或感觉,不够客观;工作绩效评价标准可操作性差或主观性太强,从而评价者可以随意给个分数或者考核结果,这样的标准所得的考核结果就失去了意义。

3、薪酬体系不合理

薪酬制度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问题,通过建立合理的薪酬,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内在潜力和工作积极性,最终达到员工的个人目标和企业的组织目标的实现。对富士康来说,薪酬是激励的最主要的方式,薪酬体系合理与否是人力资源管理关键所在。

(1)薪酬结构不完善。薪酬是员工付出一定劳动所得的报酬,因此,薪酬必须要与员工创造的价值密切联系起来。目前富士康的薪酬体系设计思路主要是以职务、职称、学历等为依据,只要职务等一致,员工不管在什么岗位,不管业绩有多少,工资基本是固定的。薪酬只有固定部分没有浮动工资,明显不能起到激励的效果;此外,长时间加工、工资低、缺乏保障以及福利制度不完善及缺少整体规划,使员工感觉缺少安全感,长期利益没有保障。“富士康的员工其实在内心都有一种不平衡,那就是我们生产的是全世界最好的产品,但却拿着差不多最低的待遇。”(《21世纪经济报道》4月12日)

(2)存在“歧视性待遇。富士康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不仅是高压管理,还存在歧视性待遇问题。在富士康的管理队伍中,由台湾派驻到大陆的干部被称为“台干”,在大陆本土培养的干部则为“陆干”。在富士康,台干属于当家的强势一方,陆干不容易被提拔,长期弱势受压。一个数据是,当富士康内地员工达到45万名之时,经理以上的陆干也仅有80名。在待遇方面,更是天渊之别。

(3)薪酬体系没有与考核挂钩。由于缺乏科学的考核制度,富士康员工薪酬收入和个人的业绩表现不能有效衔接,经常有大锅饭的现象存在,所以员工感觉不公平,薪酬制度执行后,达不到预期效果,有时还适得其反。从而导致员工对收入缺乏良好的预期,积极性不高,人员稳定性差等。

4、缺乏人性化管理

据报告称,2007年,富士康在中国大陆的员工有75万人之多;其中75%具有中专左右学历,其年龄在16岁到24岁之间。也就是说,富士康生产线的普通员工75%以上是“80后,90后”,而这样的员工主体对富士康过于强调军事化和执行效率的管理模式提出了重大“挑战”。

总之,富士康严格的军事化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其带来的负面影响为企业的发展设置了极大的障碍,富士康亟需改善现有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实行更加科学、公平、人性化的管理方式。

下载人力资源管理案例分析福临汽车配件有限责任公司人事制度改革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力资源管理案例分析福临汽车配件有限责任公司人事制度改革.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力资源管理案例分析

    美国西南航空公司“以人为本”的经营战略 许多成功公司的共同点是:建立一套“以人为本”的企业价值,激发员工隐藏的能力,使其成为竞争考无法模仿的优势。美国西南航空公司(Sout......

    《人力资源管理》案例分析归纳

    《人力资源管理》案例分析归纳 2007年7月 实例:天龙航空食品公司的员工考评 罗芸在天龙航空食品公司担任地区经理快一年了。他分管10家供应站,每站有1名主任,负责向一定范围内......

    人力资源管理案例分析

    中国科技大学 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战略中的作用 ——“SAP:少了自负,多了成功”案例分析报告院系:管理学院 课名:人力资源管理 任课教师:黄攸立 班级:中国科大MBA1003班 学号:SM102......

    人力资源管理案例分析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作业题 案例1:这家企业为什么留不住人? (1)该企业在激励方面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2)应该如何解决? 问题(1)解析:该企业在激励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公司内部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案例分析

    五、案例分析 (一)某铝业公司该如何进行员工的供求平衡? 1.如果你是该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你将采取哪些对策来保持员工的供需平衡?(10分) 一方面铝业公司要求生产技术水平较稳定的员......

    案例分析-人力资源管理

    案例分析题 案例分析题(本题15分) 1.有关绩效管理的一次对话 (差五分钟下班,客服经理王明正收拾整理一天的文件,准备下班后去幼儿园接孩子, 吴总走了进来) 吴总:王明,你现在不忙......

    人力资源管理经典案例分析(推荐)

    人力资源管理经典案例分析 人力资源管理, 经典 求职招聘在线投稿 经管百科三人行网 我也想创建词条赚积分 案例分析题1、实例: 一家中小型企业最近拟出了自己的一套奖金方案......

    人力资源管理案例分析

    名称: 人力资源案例分析报告 姓名: 学院: 专业: 学号: 案例背景 “我觉得公司肯定有问题,但是不是很清楚问题出在那儿?”H公司的总经理伍先生说。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