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地理必修二《人文地理》模块检测
内蒙古师范大学附属盛乐实验学校期中考试复习一(人文地理必修二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25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下图是我国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某新兴城市人口增长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
8.引发图中所示的城市人口流动,最主要的动机是()
A.政治因素B.环境因素C.经济因素D.文化因素 读某地区人口分布示意图,回答9—11题。
***200
******98年
1.1992年至1993年,该城市的人口增长率是:
A .16.7%B.14.3%C.0.9%D.1.2%
2.1991年至1998年,该城市人口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出生率高B.人口死亡率低C.大量人口迁入D.原有人口基数小 3.该城市人口迅速增长,近期可能导致的主要问题是:
A.人口老龄化突出B.城市经济缺乏活力C.社会劳动力不足D.城市用地压力增大
读“我国部分省区的人口承载状况(某地实际人口密度与理论人口密度之比)及20世纪末人口流动示意图”,完成4~6题。
4.影响一地环境人口容量的最主要因素是()A.对外开放程度B.消费水平
C.科技发展水平D.资源的丰歉程度
9.此图说明该地区()A.城市化水平高B.城市人口为2500万C.大约10%的人口在郊外居住D.人口密度较大 10.形成上述国家这种人口状况的根本原因是()A.受国家政策的影响B.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C.城市经济发展需要大量劳动力D.居民生活以消费动物性食品为主
11.图示人口状况可能产生的问题是()①城市环境污染,交通拥挤②农村劳动力减少,农业产值下降③城市住房困难,失业人口增加④农村人口增长减缓,出现负增长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读我国某地农业调整示意图,完成12~14题。
湖
江 5.图示区域单位面积环境人口承载力最大的 是()
A.四川B.福建C.湖南D.广东 6.引起图中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原因是
()
海
A.经济发展水平差异B.人口分布差异C.自然环境差异D.消费水平差异
下面是不同城市间的人口流动趋势示意图(图22),据此
回答7—8题。
7.符合图中所示人口流动趋势的国家和地区是()
A.20世纪60年代的中国
B.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C.20世纪90年代的欧洲D.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
12.读图A,属于该地所在区域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的是()
A.机械化水平高B.商品率高
C.科技水平高D.单产高,劳动生产率低
13.读图B,若在①、②、③、④处布局大棚蔬菜、有机茶、花卉、饲料作物,下列安排合理的是()
A.①大棚蔬菜②有机茶③饲料作物④花卉 B.①有机茶②花卉③大棚蔬菜④饲料作物 C.①饲料作物②大棚蔬菜③有机茶④花卉 D.①花卉②饲料作物③有机茶④大棚蔬菜 14.该地农业结构发生变化的原因不可能是()
A.区域城市化水平的提高B.交通的发展
C.技术水平的提高D.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 北京大白菜的丰收给菜农带来的是烦恼。由于去年白菜销售行情较好,今年的白菜种植面积明显扩大,北京周边地区播种面积也比去年增加了15 % 到17 %,使得大白菜上市量大、质量好,价格却降到了几年来的最低点。回答15~16题。
15.两年间大白菜种植规模和市场销售价格的变化,体现了()
A.农业技术的进步B.农业政策的改变C.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 D.交通运输的改善 16.为进一步做好北京市蔬菜供应工作,可以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A.调整蔬菜的种植结构B.大规模削减白菜的种植面积 C.大力发展白菜的深加工D.由政府决定种植面积和品种 读“我国某乡农业产业结构规划图”,回答17~19题。
17.该地区可能位于()
A.江汉平原
B.东北平原
C.宁夏平原
D.成都平原
A.共用基础设施
B
.加强相互间的交流与协作
C.靠近原料产地D.降低能源消耗和运输费用
24.从第一代产业园区发展到第二代产业园区,当地逐渐失去的优势是()A.管理经验B.资金C.科技D.廉价劳动力 25.读图,根据工业布局原理,各工业区的布局相对合理的是()
A.①微电子工业②纺织工业③食品工业④化学工业B.①纺织工业②化学工业③食品工业④微电子工业C.①食品工业②化学工业③微电子工业④纺织工业D.①食品工业②纺织工业
③化学工业④微电子工业
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鲜活农产品运输和销售工作,充分发挥覆盖31个省份、全长2.7万千米的“五纵两横”高效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网络的作用。结合下图,回答26~27题。
26.“绿色通道”鲜活农产品最合理的运输方式是()
A.公路B.海运C.铁路D.管道 27.“绿色通道”开通的意义为()①大幅度提高农产品的外销数量,有利于农民增产增收
18.该乡农业产业结构关系符合可持续发展的()
A.公平性原则C.持续性原则
B.共同性原则D.地域性原则
19.该乡农业产业结构有利于()
A.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B.推动农业地域专业化生产 C.促进乡村城市化的整体发展D.形成良性发展的农业生态系统
读“我国东部沿海某工业地域生产流程示意图”,完
成20~22题。
②不利于农业结构的调整
③增加了交通流量,加剧了交通紧张状况
④切实改变农产品的流通环境,促进商品农业进一步发展
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 读“某区域人地关系示意图”,完成28~30题。28.该区域反映的人地关系思想是()A.崇拜自然B.改造自然C.征服自然D.谋求人地和谐协调发展
29.图示人类活动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主要是()
20.该工业地域形成的主导因素是()A.动力 B.交通C.市场D.技术 21.该工业地域联系主要表现为()
A.商贸联系B.生产协作联系C.科技联系D.信息联系 22.该工业地域的突出优点是()
A.共享基础设施,生产规模大B.资源的利用率高,节能减排效果好
C.集中处理污染物,环境优美D.配套协作条件好,交通运输成本低 深圳产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兴建产业园吸引企业入驻;第二阶段:原有产业逐步置换为高端产业。读图判断23~24题。
23.各企业集聚在第一代产业园区的主要原因是()
第一代产业园区
(筑巢引凤)
第二代产业园区
(腾巢换鸟)
①草原退化②水土流失
③酸雨危害④环境污染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30.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体现在我国()
A.自然资源种类多,总量大,类型全B.计划生育成绩显著,人口增速减慢C.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依然十分严重D.人地关系日趋和谐,生态环境优美
二、综合题(共5题,共55分。)
31.读人口增长模式类型转变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1)图中两条曲线分别表示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斜线部分表示,计算方法是。(2分)(2)图中处于人口增长过渡模式阶段的是(填字母);目前按经济发展水平
2分)
(3)图中人口出生率显著下降的阶段是(填字母),它的根本原因是。(2分)(4)图中人口年龄结构呈老年型,世代更替缓慢的是(填字母)。(1分)
(5)我国人口增长已接近“填字母)阶段转变的过程。(3分)
(6)在E阶段人口死亡率有所上升的原因是。(1分)32.读“我国华北地区某中等城市信息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的处,选择理由是。(4分)
(4)图中数字代表的城市功能分区,正确的是(选择填空)。(1分)A.5——大型超市B.6——小麦种植C.7——飞机场D.8——钢铁厂
33.下图为“我国农业生产潜力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2分)
(1)影响图中不同地区农业生产潜力的主要区位因素是________。(1分)
(2)图中A地区农业生产潜力大,但近年来已不再是商品粮基地,为什么?(4分)
(3)B、C两地都位于青藏高原,但农业生产潜力差异较大,分析其主要原因。(3分)
(4)E地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试分析影响该农业地域类型的自然区位因素。(4分)
(1)图中a—e表示小麦种植业、花卉与乳牛业、工业、商业、住宅用地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的情况,请将字母填入表中。(4分)
34.下图所示为印度乔塔那格浦尔工业区和中国的沪宁杭工业区,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2)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城市每一块土地的用途主要取决于各种活动愿意付的高低。读图可知,在距离市中心公里范围内,最有可能形成住宅区。(2分)(3)根据地租水平的高低,综合考虑环保等因素,化工厂应选择在1、2、3、4四处中
(1)“三通”后,海峡两岸的旅客,一般多选择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货物运输多选用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3分)
(2)台南的新鲜水果、花卉运到上海,宜选用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__。(1分)(3)未直航前,台湾和大陆间的人员和货物往来,需经香港转口。与直航相比,转口香港有哪些局限性?(3分)
(4)台湾首航的各大陆港口中,属于内河港口的是____________,试分析其成为重要内河港口的区
(1)根据图中信息,比较两个工业区的工业区位条件的相同点和不同点。(4分)
(2)乔塔那格浦尔工业区作为一个形成较晚的传统重工业区,为了避免出现德国鲁尔区曾出现过的衰落现象,应当采取哪些主要措施?(答出三点即可)(3分)
(3)沪宁杭工业区针对发展中的主要制约因素,近年来采取了哪些解决措施?(3分)
35.根据海协会与海基会台北会谈达成的协议,两岸海运直航、空运直航、直接通邮于2008年12月15日全面启动。下图是两岸开放的港口和台湾首航船只的运输路线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
位条件。(4分)
地理必修二《人文地理》模块检测(答案)
一、选择题
1——5ACDDD6——10ADCAB 11——15 CDCDC16——20ABCDA 21——25 BBADD26——30ABBAC
盾,腹地广阔,经济发达。不利条件:位于长江河口地区,河流沉积作用强烈,容易造成泥沙淤积。
二、综合题
31.(1)自然增长率 出生率减去死亡率(2)C D发展中
(3)C生产力水平提高(4)E
(5)现代DE(6)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口死亡率高。
(2)租金12—20公里
(3)2此处远离市区,地租较低;临近河流,水源充足;位于河流下游,避免对城市造成水污染;位于盛行风的垂直方向,避免对城市造成大气污染。(4)A
33.答案:(1)气候
(2)A地区为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地价上涨,劳动力价格上升,粮食生产成本提高;农业逐步转向以蔬菜、花卉和乳畜产品的生产为主,以满足城市居民的需要,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3)B地位于雅鲁藏布江谷地,C地位于青藏高原内部地区(藏北高原),B地海拔较C地低,热量条件较好;B地受到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影响,降水量较C地多;B地位于雅鲁藏布江沿岸,灌溉水源充足。
(4)商品谷物农业 有利区位因素:地形平坦广阔,土壤肥沃;夏季高温多雨;水源充足。不利区位因素:热量相对不足。
34.(1)相同点:有发达的铁路系统和海港条件,交通运输十分便利;地势平坦,水源充足,自然
条件优越。不同点:乔塔那格浦尔工业区有丰富的煤炭、铁矿等资源;沪宁杭工业区矿产资源和能源短缺。
(2)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调整工业布局,保证各行业平衡发展;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发展科技,繁荣经济;消除污染,美化环境。(答出三点即可)
(3)通过建设西气东输工程、扩建秦山核电站、从国外大量进口铁矿资源等措施,缓解沪宁杭工业区能源、资源短缺的问题。调整产业结构(通过大力发展技术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的高新技术产业等);提高能源利用率等。(合理即可)35.[答案](1)航空运输 航空运输速度快 海运(2)航空运输
(3)增加了中转环节,易造成运输物资的损耗;延长了运输时间,降低了运输的时效性;拉长了运输路程,提高了运输费用。
(4)太仓 区位条件:位于长江下游地区河流的右岸,江阔水深,有利于船舶的通行和停泊;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势平坦,有利于筑港和货物的装卸;有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作后
第二篇:地理必修二教学计划
高一地理必修二教学工作计划
本学期主要学习湘教版地理必修二,这部分内容是立足必修一的基础,选取了与人类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几方面社会经济活动,探讨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特点及与社会因素、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从而逐步树立起“人地协调发展”的思想。与此同时,掌握地理问题思考、分析的方法,特别是能够对“城市与环境”“区域产业活动”中涉及到现实生产、生活中地理现象、地理问题有深入的认识,做到学有价值、学以致用。
一、指导思想
地理学是研究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科学。地理课是高中学生必修和选修的课程。学习高中地理课程有助于学生观察和理解整个世界,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适应未来的生存和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做到学有价值、学以致用。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使学生获得比较完备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和参加,乐于探究。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和发展观。教会学生阅读和分析运用地理图表、地理数据、地理事实材料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运用能力。
三、教材内容分析
本学期所学内容为必修二,侧重于人文地理。人文地理涉及的内容很多,包括经济、人口、聚落、旅游、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地理》(必修二)只选择了四个主题:人口、聚落中的城市、经济活动中的农业、工业与交通、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理论。
四、学生情况分析
高一学生在初中基本没有学习地理,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非常差,而初中地理知识又是进一步学习高中地理知识的基础,这也就是造成高一学生感觉地 1 理难学和高中地理教学困难比较大的主要原因。所以,在教学中要针对以上具体问题,适当放慢教学进度,适度补充与高中地理知识相关的知识,以便于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充与高中地理知识相关的知识,以便于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
五、具体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和课程标准,掌握教学重点。
2、继续加强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努力钻研教育教学技能,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3、认真备课,备教学目标、备教学环节、备教学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备教法和学法、备板书设计等。
4、通过地理故事、地理趣闻、地理谜语、地理新闻以及与地理教学相关的课外知识等,增强学生地理学习兴趣。
5、针对地理教学的特点,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如实验、观察、测量、参观、制作教具、多媒体教学等),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6、加强课堂教学管理,按学校教学思路,认真上好每一堂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及时写好每一节课的教学反思。
7、加强对学生作业的监督与管理,提高作业的实效性。对课堂教学的例题、习题和学生作业题做到精选精改,注重效率。
8、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地理社会实践活动以及研究性学习,运用所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去认识、分析、解决实际中的问题。
9、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当堂检查、反馈和巩固所学知识。
10、加强对学困生的关心,对学困生做到心中有底,教学时要分层次教学,利用课余时间对学困生进行个别辅导,经常与学困生谈心,鼓励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只要他们有所进步,就给予肯定和鼓励。
六、教学进度
教 学 进 度 课时安排 第1章 人口的变化
第1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1课时)第2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1课时)第3节 人口的合理容量(1课时)问题研究 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1课时)第2章 城市与城市化
第1节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2课时)第2节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1课时)第3节 城市化(2课时)问题研究 从市中心到郊区,你选择住在哪里(1课时)中段考试及试卷分析
第3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1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1课时)第2节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2课时)第3节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2课时)问题研究 龙游的农业区会是什么样(1课时)第4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1节 工业的区位选择(1课时)第2节 工业地域的形成(1课时)第3节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2课时)问题研究 煤城城市出路何在(1课时)第5章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第1节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1课时)第2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1课时)问题研究 中国的自行车是多了还是少了(1课时)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发展
第1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2课时)第2节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2课时)问题研究 绿色食品知多少(1课时)期末总复习(2课时)
第三篇:地理必修二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 人口的变化
2、回顾历史,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总趋势是不断增长的,最根本原因是
3、世界人口增长的最快速时期是
4、目前各大洲人口数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
5、目前各大洲人口增长速度由快到慢的顺序是
6、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
7、二战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快速的主要原因是8、20世纪70年代以后,人口增长缓慢的原因
9、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甚至出现负增长,这会带来什么问题
10、自然增长率
11、人口增长模式的三类型(按发展顺序)
12、原始型的特点 自然增长率;传统型的特点 率、自然增长率;现代型的特点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13、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模式为;我国的人口增长模式;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处于阶段
14、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
15、人口迁移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可分为16、19世纪以前,国际人口迁移的总特点是;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
17、二战后,由人口迁入地变为人口迁出地
18、我国人口迁移,80年代中期以前的特点,方向80年代中期以后的方向,原因。
19、新中国成立后,始终是人口迁出地的省份
20、人口迁移对迁出地的影响人口迁移对迁出地的影响
21、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22、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因素中,是主要因素
23、我国古代出现三次人口南迁,主要原因与
24、环境对人口的容量是有限度的,这种限度可以用表示,重要指标是
25、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与环境人口容量成正比的是,与环境人口容量成反比的是
26、“木桶效应”揭示,决定一个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数量是最的资源
27、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叫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1、城市形态的形成与是;重庆地处和交汇处,城市形态为
2、城市内部因
3、城市中最广泛的功能分区是。中高级住宅主要分布在城市的,在内城和工业区附近一般是住宅区的分布地。
4、商业区多位于,主要为或
5、中心商务区不但是中心还是
6、工业区的布局原则
7、在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叫
8、在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中,9、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每块土地用于哪一种活动,主要取决于。影响土地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有。
10、一般情况下,由市中心到郊区的功能区分布
11、城市等级通常是以
12、小城市提供的服务种类、级别,服务范围级别,服务范围;等级较高的城市数目,等级较低的城市数目;等级较高的城市相距,等级较低的城市相距。就整个区域而言,不同地国际的城市的服务范围是。
13、城市化的标志。
14、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可以用来表示。它体现了。
15、城市化发展的推力有拉力有等。
16、城市化进程可分出现郊区城市化的是出现逆城市化的是阶段。城市化速度最快的是阶段,城市化水平低、发展较慢的是阶段,城市化水平高、发展缓慢甚至停滞的是阶段。
17、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化的区别
18、城市化带来的主要问题
19、人们在城市化中引入了生态的概念,提出建设和发展的目标。
一方面,另一方面。
1、农业区位的含义:一是;二是
2、农业区位选择就是
3、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4、农业地域的形成,是、5、混合农业主要是和
6、既是世界小麦主要供应国,还是世界最大的羊毛生产国和出口国。
7、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的类型
8、分布在亚洲季风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9、世界最大的稻米生产国是
10、亚洲发展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地形气候;人口
11、水稻种植业的生产特点:
12、商品谷物农业是一种
13、国外的商品谷物农业的经营方式是;我国东北和西北也有商品谷物农业,但经营方式是
14、商品谷物农业的作物以为主
15、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谷物生产国是,这里有世界上最发达的农业生产。
16、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
17、美国农业的特点:化、化、化
18、商品谷物农业的基本特征:、19、大牧场放牧业是一种,牧牛为主有,牧羊为主有
20、大牧场放牧业主要分布在21、大牧场放牧业具有、22、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23、乳畜业是随着的产品是。
24、乳畜业发达的地区主要分布在25、乳畜业的饿分布地区,大多紧邻,世界上许多大城市都有奶牛农场分布在26、西欧乳畜业的形成因素
27、有商品谷物农业、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的国家是
28、影响下列农业的主要因素:江南丘陵的茶树,海南的天然橡胶,横断山脉的立体农业,29、商品谷物农业、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的共性是
30、美国商品谷物农业和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的共同发展条件
31、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属于农业。
1、与农业相比,工业对自然条件的依赖
2、工业区位选择的目的是
3、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5、鞍钢区位;宝钢区位
6、科技对工业布局的影响力,交通对工业布局的影响力或减弱),原料、燃料对工业布局的影响力(增强或减弱),劳动力数量对工业布局的影响力(增强或减弱),劳动力素质对工业布局的影响力(增强或减弱),信息通达性对工业布局的影响力(增强或减弱)。
7、钢铁工业区位的变化
8、空气污染型工业的布局原则
水污染工业的布局
9、工业集聚、工业联系、工业地域、工业城市四者之间的关系
10、工业联系的种类
11、工业积聚的原因:
12、自发形成的工业地域以基础,以目的 规划形成的工业地域主要是(哪种工业联系)
13、我国的钢城、石油城
14、工业分散的原因
15、传统工业区,例如,是在基础上,以、、、、等传统工业为主,以企业为核心,逐渐发展起来的工业地域。
16、传统工业目前普遍面临、17、德国鲁儿区兴起的条件:
18、鲁儿区衰落的原因
19、鲁儿区综合整治的措施(主要方面)、、、20、新兴工业区是以、、21、意大利新兴工业区,以
22、美国硅谷兴起的区位因素
24、美国硅谷是以工业为主导
25、从环保角度看,水泥厂的布局原则化工厂的布局原则印染厂的布局原则钢铁厂的布局原则
第五章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2、交通运输方式正在向、、方向发展。
3、集装箱运输的出现,标志交通运输向
4、交通运输网中的是交通运输发生的基本要素
5、对南昆铁路建设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有
6、南昆铁路建设的重要意义:
7、交通条件对聚落的影响很大,表现在往往沿交通干线扩展
8、我国“火车拉来的城市”
9、一个地区商业网点分布的密度,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10、山区的商业网点的密度平原商业网点密度。
11、商业网点建在市区环路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是以为原则; 商业网点建在市中心,符合原则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1、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就必须解决的矛盾,促进人类与环境统一
2、历史上出现了以下一些人地关系思想,按时间顺序排列:改造自然、崇拜自然、征服自然、人地协调
3、人类还不能正确认识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只能机械的进行迁移,以逃避自然的惩罚,是
4、人类对人地关系有了科学的萌芽,是时期
5、玛雅文明消失的主要原因是
6、人地关系全面呈现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是时期
7、当时,便会出现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等问题。
8、资源短缺是社会发展的瓶颈,短缺的主要资源有等
9、生态破坏的表现在等
10、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废弃物具有的容纳和清除能力叫
11、环境污染的形成12、环境污染的发生,与]
13、发达国家走过的道路的教训是惨痛的14、全球性环境问题有、15、城市面临的环境问题主要是;乡村面临的环境问题主要是
16、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主要体现在带来的环境问题
17、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较严重的原因
18、环境问题的实质是中产生,必须在19、可持续发展的定义20、可持续发展是在1987年《》报告中提出的,1992年6月的《》
标志着可持续发展从理论探讨走向实际行动
21、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内涵中,是基础,是条件,是目的22、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原则、、23、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24、全球第一部国家级的《21世纪议程》,是(国家)制订的。
25、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重点是、26、27、循环经济以为手段,以以方式利用经济资源和环境资源,实现经济活动的化
28、工业经济结构调整中,实现循环经济的饿基本途径是
29、在农业经济调整中,我国大力推行,以实现循环经济。
30、清洁生产可以带来很好
第四篇:地理必修二试题_参考
地理必修二试题篇一:
卷I(选择题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下列各题每题有四个选项,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选出,填在答题卡内)
读“台湾省人口金字塔图组”图1,完成1-2题。
图
11.图示过程能够明显反映台湾省()
A.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B.人口死亡率不断下降
C.人口死亡率不断上升D.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上升
2.预测到2031年台湾省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A.人口增长速度快B.人口老龄化程度高
C.就业压力太大D.性别结构严重失衡
2011年12月23日,广州市公布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广州市常住人口为1270.19万人:预计到2020年末常住人口控制在1500万内,这“1500万”是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读图2“广东省部分地区人口分布表”和“广东省人口年龄结构及变化条形图”,回答3题。
图
23.广州提出的“1500万”被称为“临界点”,“1500万”是指()
A.环境人口容量B.人口合理容量C.环境承载力D.土地承载力
4.下图(图3)为“甲、乙两个地区的人口年龄组成示意图”。若甲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a,乙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b,那么a与b的数量关系是
甲乙
图
3A.a>b
B.a<bC.a=bD.a≈b
图4为“我国2008年某市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状况图”,图5为“我国不同阶段人口增长状况图”,读图回答5~7题。
图4图
55.关于图4所示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B.高出生率、低死亡率
C.人口数量呈下降趋势D.人口数量增长较缓
6.图4所示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状况最接近图5中的:
A.Ⅰ阶段B.Ⅱ阶段C.Ⅲ阶段D.Ⅳ阶段
7.今后该城市在人口工作中应:
①加强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工作②大力鼓励生育提高少年儿童比例
③大量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④继续保持较低的人口生育水平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
8.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着城市化进程,“世界城市化水平趋势图(图6)”表明21世纪:
100城发达国家市80化水60世界平均平40(发展中国家)20
***20
A.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化进程更快图6)世界城市化水平趋势图(B.发达国家城市化发展速度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C.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速度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D.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更高,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更快
图7种植期出苗、分枝期开花期灌浆期收割期9.该作物:
A.种植期的早晚取决于气候条件B.灌浆期的早晚取决于成土母质
C.收割期的早晚取决于农业政策D.一个生产周期至少为8个月
10.该作物处于开花期时,正值:
A.赤道正午太阳高度最大B.地中海沿岸炎热干燥
C.中国东北平原昼长夜短D.潘帕斯草原草木茂盛
读图8,阴影部分为四个农业区,完成14~15题。
11.甲、乙、丙、丁的主要经济作物依次是:
A.茶叶、咖啡、棉花、橡胶B.甘蔗、棉花、柑橘、葡萄
C.棉花、黄麻、香蕉、可可D.花生、大豆、茶叶、棉花
12.四地的农业地域类型均属于:
A.自给型农业B.混合型农业C.热带种植园农业D.集约型农业
美国东北部大城市带(亦称波士华城市带)是世界上形成最早、发育最为成熟的大城市带。下图为“1970~2008年波士华城市带五个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增长率变化和城市带人口增长率曲线示意图”(图9)。完成13~14题。
费城华盛顿0纽约
巴尔的摩波士顿城市带人口增长率发展阶段图9
13.关于波士华城市带城市化进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Ⅰ阶段各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减少,出现逆城市化
B.Ⅲ阶段与Ⅱ阶段相比,波士顿市的中心城区人口增多
C.Ⅳ阶段后,各中心城区人口负增长状况得到有效抑制
D.Ⅳ到Ⅴ阶段,巴尔的摩市的人口逐渐向中心城区集聚
14.影响Ⅳ—Ⅴ阶段波士华城市带各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交通状况B.产业结构C.人口政策D.自然环境
房价问题一直是城市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影响房价的因素很多。读“我国某城市住宅小区平均房价等值线分布示意图”,图10中数字为平均房价(单位:元/平方米),回答15题。
15.图中P处房价明显偏低,其原因可能是
A.邻近风景区,环境优美
B.附近公路干线交会处,交通便捷
C.接近高等院校,文化氛围浓郁
D.地势平坦,工厂林立图10
随着商品房价格上升,城市中住宅区的付租能力也在提高,图11中住宅区的付租能力由实线变为虚线。
16.若只考虑这一种因素,住宅区的界线A、B将图1
1A.A、B点都向C方向移
B.A点向O方向移、B点向C方向移
C.A、B点都向O方向移D.A点不动,仅B点向C方向移
下图1
2为南亚某城市主要功能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7~18题。
图12
17.图中甲、乙、丙对应的功能区正确的是
A.甲—商业区乙—工业区丙—住宅区B.甲—住宅区乙—工业区丙—商业区
C.甲—商业区乙—住宅区丙—工业区D.甲—工业区乙—商业区丙—住宅区
18.关于该城市规划及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处适宜规划建设高级住宅区——地价较低
B.②处适宜规划建设化工厂——交通便利
C.③处适宜规划建设绿化带——减少污染
D.④处适宜规划建设食品加工厂——靠近水
下图13为“甲、乙、丙三个服务中心的服务范围示意图”,读图,完成19~20题。
图1
319.下列商业部门与图中服务中心甲、乙、丙的服务职能依次对应正确的是()
A.汽车销售、珠宝商行、星级宾馆B.高档电器、早点铺、星级宾馆
C.星级宾馆,家用电器、早点铺D.早点铺、星级宾馆、家用电器
20.对图中甲、乙、丙三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租水平:乙>甲>丙
B.在该区域范围内,类似甲的城市数量最多
C.乙处最可能布局居民区
D.据图中显示的条件,乙地服务范围和功能有增大的趋势
2014年3月31日福建省人大常委会正式对外发布公告,公布《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关于
修改〈福建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决定》,并于当日开始施行。这也意味着福建省正式施行“单独两孩”政策。读“1980—2007年福建省人口自然变动曲线图14”回答21-22题。
图1
421.2007年该省人口增长模式为()。
A.原始型B.传统型C.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D.现代型
22.该省“单独两孩”政策的实施,不会造成的影响是()。
A.未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增加
B.未人口老龄化趋势有所缓解
C.未对医院、幼儿园、学校等公共资造成一定压力D.未人口规模迅速增加
201x年4月9日《京华时报》报道:今年年底前,北京市中心城区车辆使用政策将出台,同时研究电子车牌技术,为收取交通拥堵费提供技术支撑。据此完成23题。
23.市中心收取交通拥堵费有助于()。
A.消除城区大气污染B.扩大居民出行范围C.缓解城市交通问题D.加快城市化的进程
201X年3月5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加强环渤海及京津冀地区经济协作,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加快走出一条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路子。读“京津冀地区城市分布图”图15,回答24--25题。
图1
524.北京周边的唐山、廊坊、保定等十余个区县快速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有()。①紧邻北京②交通便利③人口稠密④经济发达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25.该京津冀地区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①北京市的服务范围包含其它城市的服务范围
②等级低的城市数量多、相距较远
③河北唐山市比北京市的服务种类少、级别低
④各级城市间相互独立、互不联系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地理必修二试题篇二:
考生注意: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6页。第一卷4页,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B.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单选共60题,占60分;第二卷2页,综合题共5题,占40分。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选择题:(共60分)
(本大题共60小题,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题选对得1分,多选、不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人口金字塔结构图是反映人口年龄和性别结构的示意图。横坐标表示各年龄组的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百分比。中间的纵坐标表示人口年龄分组,左边表示男性人口,右边表示女性人口。图1是X、Y两国人口年龄金字塔结构图,回答1~3题。
1.Y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
C.低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D.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2.造成X、Y两国人口再生产类型的根本差异是
A.经济水平B.教育水平C.历史条件D.自然条件
3.属于Y类型的国家有
A.尼日利亚B.印度C.泰国D.日本
人口迁移和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的重要现象。近年我国流动人口逐渐增加,2001年我国流动人口超过1.2亿。读图2和图3并回答4~5题。
4.2001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向是
A.从人口稠密地区流向地广人稀地区B.从城市流向农村
C.从经济发达地区流向经济欠发达地区D.从中西部地区流向东部地区
5.近年来我国东部大城市出现的“民工潮”现象表明
A.乡村城镇化速度加快B.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化不足
C.大城市人口老化问题严重D.影响我国近年来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国家政策的指引
2004年10月,中国超级杂交稻第三期目标现场实测结果表明:稻谷结实率达95%以上,每亩高产847公斤,并筛选出适合华南地区种植的两个中国新型香米新品种。这一结果标志着中国超级杂交稻育种研究继续领跑世界。回答6~7题。
6.水稻种植业的区位因素最主要的是
A.地形B.气候C.
土
壤D.农业技术
7.从材料的分析可知,我国推广超级高产杂交水稻的重要意义是A.提高粮食总产量B.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
C.发展农业技术D.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地位
读右图4回答8~10题。
8.如果图示曲线表示城市化速度,则A.A曲线可表示发达国家城市化过程B.A曲线所代表的国家城市化速度快C.B曲线所代表的国家会出现逆城市化现象D.B曲线所代表的国家城市化水平高
9.如果图示曲线表示传统工业和新工业发展速度,则
A.曲线A代表新工业的发展过程B.曲线A所代表的工业往往要求分散分布
C.曲线B所代表的工业产品特点是“轻、薄、短、小”D.曲线B所代表的工业多是接近原料产地或动力基地10.下列工业地域中,可作为曲线B所示工业的典型代表的是
A.德国鲁尔区B.日本神户、C.中国攀枝花D.美国“硅谷”
右图是铁路、水运、公路、管道四种运输方式的示意图,回答11~
12题。
11.表示水运运输方式的是
A.XB.YC.ZD.W
12.宜采用铁路运输的距离区间是
A.①B.②C.③D.④
20xx年12月30日,中国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西气东输工程正式投入商业运营,结合下图我国“西气东输”主干管线示意图,回答13~14题。
13.“西气东输”管道线路的走向所考虑的主要经济因素是A.地形类型B.人口分布C.城市分布D.交通线路
14.“西气东输”管道的开通,对西部地区的好处有
A.变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B.拉动相关产业,激活沿途钢铁、水泥土建、机械、电子等工业的发展
C.提供大量劳动力和资金,带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D.解决西部能源紧张状况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轿车越来越多地进入家庭。据此回答15~17题。
15.家庭轿车的大量使用能够
A.降低燃油消费B.提高交通效率C.扩大居民出行D.节省城市用地
16.对大城市来说,大量使用家庭轿车有利于
A.缓解道路交通压力B.提高道路运行能力
C.城市连片发展D.降低中心常住人口密度
17.家庭轿车的大量使用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是
A.在城市上空形成臭氧层空洞B.大范围的水体污染
C规模的酸雨危害D.城市大气质量下降
图7为某地生态园的生产体系示意图,读图7回答18~20题。
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生产体系的主导企业污染大气严重B.该生产体系的主导企业靠近消费市场
C.该图中的农业地域类型属混合农业D.图中的农业按投入的多少属于密集型农业
19.该生态园
A.实现了生产的完全无污染物排放B.促进了甘蔗种植的企业化进程
C.摆脱了生产季节性和地域性D.生产重点
转向对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20.循环经济是21世纪发展的新亮点,该生态园的生产方式是循环经济模式的重要实践。”按照可持续发展观的要求,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可以解决的两大难题是
①庞大的人口数量②生态恶化③资源超常规利用④经济超常规增长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下图为世界人口增长转变图,据图回答21~23题。
人口转变曲线示意图
21.在①②③④四点中,能代表工业革命至20世纪70年代期间世界人口增长状况的是
A.①B.②C.③D.④
22.“十五”计划中要求我国人口控制在13.3亿,我国应采取的人口增长模式是
A.①B.②C.③D.④23.为了缓和人口压力,我国应采取下列人口增长模式中的24.下列属于人口超过1亿且政府仍然大力推广鼓励生育政策的国家是
A.日本B.中国C.印度D.英国
25.二战后,下列地区为由人口迁入地区变为迁出地区的是
A.欧洲B.拉丁美洲C.西亚和北非D.北美
26.下列各组国家中,都属于典型移民国家的是:
A.美国、德国B.南非、埃及C.日本、澳大利亚D.加拿大、新西兰
地理必修二试题篇三: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人口增长模式的三项指标是
A.出生率、死亡率、生育率B.出生率、生育率、自然增长率C.死亡率、生育率、自然增长率D.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2.下列关于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口容量是指目前地球上所有的人口总数B.人口容量可随生产力的发展而无限扩大
C.正确估计人口容量,有利于合理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D.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合理容量一定大于发达国家
3.下图是我国20世纪50~70年代的人口迁移示意图,当时我国人口迁移的方向和年龄构成是
①城市迁往农村②农村迁往城市
③人口稠密地区迁往人口稀疏地区④人口稀疏地区迁往人口稠密地区⑤主要迁出人口是中青年⑥主要迁出人口是老年人
A.②③⑥B.①③⑤C.①④⑤D.②④⑥
4.2004年,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户籍总人数为245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78万人,按户籍人数计算,该地区城市化水平约为
A.27.7%B.57.6%C.67.5%D.72.3%
珠江三角洲曾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桑蚕和蔗糖基地,但这些已成为历史。传统的“桑基鱼塘”变成“杂基鱼塘”,基面改种蔬菜、花卉、水果,大量的农田变成了果园、花卉基地、无公害蔬菜基地、特种禽畜渔业养殖场。据此回答5~6题:5.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属于:
A.混合农业B.乳畜业C.水果园艺业D.商品谷物农业
6.珠江三角洲传统的“桑基鱼塘”转向“杂基鱼塘”,这种变化主要是:
A.农业技术改进C.市场需求的变化
B.劳动力的转移D.自然条件改变
读“伦敦的城市规划和布局”示意图,回答7~8题:
7.伦敦城市地域结构模式属于A.同心圆模式B.扇形模式C.多核心模式D.块状模式
8.为改善伦敦的城市环境质量,下列措施正确的是
A.增加伦敦的城市职能B.在城市周围建设新城和卫星城C.禁止使用私人小汽车D.选择新址,建新首都
9.下图为工业区位选择模式示意图,各选项中所列工业部门依次与模式
一、模式
二、模式
三、模式四对应正确的是
A.精密仪表、电子装配、水果罐头、家具
B.集成电路、甘蔗制糖、粮食加工、印刷
C.普通服装、水产加工、炼铝厂、纺织D.飞机制造、面包食品、啤酒厂、制鞋10.鞍钢和宝钢区位选择的不同,说明了()
①原料地对工厂区位的影响逐渐加强②原料地对工厂区位的影响逐渐减弱③市场对工厂区位的影响正逐渐加强④市场对工厂区位的影响正逐渐减弱A.①④
B.①③C.②③D.②④
2003年,世界第一条磁悬浮列车商业运行线在上海开通,该线自上海龙阳路至浦东国际机场,全长30千米。我国计划新建上海至杭州磁悬浮列车专线业已提上议事日程,2006年中、德就磁悬浮列车技术转让合作问题进行了艰苦谈判。据此回答11-12题:11.磁悬浮列车的商业运行说明了现代交通的特点是
A.网络化B.高速化C.专业化D.科技化12.中、德就上海至杭州磁悬浮列车进行的技术合作谈判说明了
A.中国是德国的最大贸易伙伴B.中国与德国经济存在高度相互依赖性C.发达国家正大规模向发展中国家转移高新技术D.世界主要的高端技术产品被发达国家所垄断
下图是某城市1966~1996年发展示意图,回答13-14题。
13.图中反映出城市化的主要表现是A.城市人口比重减少B.公园绿地面积增加
C.城市用地规模扩大D.城市道路网密集
14.影响图中大型批发市场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A.市场最优B.交通最优
C.服务最优D.环境最优
15.我国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0%的人口,面对日益增长的人口,今后要进一步提高粮食总产量。目前,我国切实可行的措施是
A.大力开垦草原,扩大耕地面积B.缩小经济作物面积,改种粮食
C.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单位面积的粮食产量D.增加机械设备的投入
16.北京中关村“电子一条街”兴起的主要区位条件是
A.附近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B.附近有许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关C.附近有大型发电厂,电力稳定D.附近有颐和园和圆明园,环境优美
17.下列有关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①工业地域形成: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工业地域②工业城市形成:橡胶厂→发动机厂→汽车制造厂③工业城市形成:面粉厂→糕点厂→糕点城④工业城市形成:钢铁厂→钢铁工业区→钢铁城市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传统经济是由图甲所示方式构成的物质单向流动的经济,而现在倡导的循环经济是如图乙所示的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回答18题。
18.在“循环经济”模式下,可能产生下列哪种生产方式
A.全球化生产B.信息化生产C.集聚生产D.清洁生产
随着人们生态价值观的改变及对自己生活环境质量的关注,“绿色”作为一个概念成为一个很时尚的名词。“绿色食品”“绿色能源”“绿色消费”是当今的热门话题,据此回答19~20题。19.下列对“绿色消费”的理解,错误的是:
A.要求人们购买、使用带有绿色的物品B.尽量使用对环境不造成污染的食品C.尽量减少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D.尽量使用可再生物品20.为了生产“绿色食品”,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
①使用低毒农药防治病虫害②引进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③在面粉等食品中添加增白剂④利用作物病虫的天敌防治虫害
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60分)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5小题,满分60分)
21.读“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表”,回答下列问题:(12分)
(2)1949年—1957年,我国人口死亡率迅速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1975年以后,我国人口死亡率的变化有何特点?
(4)1965年后,我国的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其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22.读下面的“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回答问题。(10分)
第五篇:高中物理必修二自我检测
高中物理必修二自我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红蜡块可以在竖直玻璃管内的水中以速度为v0匀速上升,玻璃管从AB位置由静止开始沿水平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红蜡块同时从A点开始匀速上升。则红蜡块的实际运动轨迹可能是图中的()A.直线P B.曲线Q
C.曲线R D.无法确定
2.一辆卡车在丘陵地匀速行驶,地形如图所示,由于轮胎太旧,途中爆胎,爆胎可能性最大的地段应是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3、已知下面的数据,可以计算出地球的质量M(万有引力常数G为已知)的是()
A.月球绕地运行的周期T1,及月球到地球中心的距离R
1B.地球同步卫星离地面的高度
C.地球绕太阳运行的周期T2,及地球到太阳中心的距离R2
D.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行速度v和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
4.如图所示,a、b、c三个相同的小球,a从光滑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自由下滑,同时b、c从同一高度分别开始自由下落和平抛.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它们的落地时间相同 B.运动过程中重力做的功相等 C.它们的落地时的动能相同 D.它们落地时重力的瞬时功率相等
5、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为m的子弹以速度0沿水平方向射中木块,并最终留在木块中与木块一起以速度运动.已知当子弹相对木块静止时,木块前进距离L,子弹进人木块的深度为s.若木块对子弹的阻力列关系式中不正确的是()
Ff视为恒定,则下A.FfL1112M2Ff(Ls)m0m222B.1112m0(Mm)2Ffsm2222 D.C.Ffs
6、在平直公路上,汽车由静止开始作匀加速运动,当速度达到某一值时,立即关闭发动机后滑行至停止,其v-t图像,如图所示.汽车牵引力为F,运动过程中所受的摩擦阻力恒为f,全过程中牵引力所做的功为W1,克服摩擦阻力所做的功为W2,则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A、F:f=1:3
B、F:f=3:1
C、W1:W2=1:1
D、W1:W2=1:3
7、如图所示,内壁光滑的圆锥筒的轴线垂直于水平面,圆锥筒固定不动,两个质量相同的小球A和B紧贴着内壁分别在图中所示的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则()
A.球A的角速度一定大于球B的角速度
B.球A对筒壁的压力一定大于球B对筒壁的压力
C.球A的运动周期一定小于球B的运动周期
D.球A的线速度一定大于球B的线速度
8.如图所示,A、B、C三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mA=mB A.线速度大小关系:vA B.加速度大小关系:aA>aB=aC C.向心力大小关系:FA=FB D.周期关系:TA>TB=TC 9.质量为m的汽车,启动后沿平直的路面行驶,如果发动机的功率恒为P,且行驶过程中受到的摩擦阻力恒定,汽车速度能够达到的最大值为v,那么当汽车的速度为v/4时,汽车的瞬时加速度的大小为() A.P/(mv)B.2P/(mv)C.3P/(mv)D.4P/(mv) 10.如图甲所示,轻杆一端固定在O点,另一端固定一小球,现让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半径为R的圆周运动.小球运动到最高点时,杆与小球间弹力大小为N,小球在最高点的速度大小为v,其N-v2图象如图乙所示.则() aRA.小球的质量为b RB.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b C.v2=c时,在最高点杆对小球的弹力方向向上 D.v2=2b时,在最高点杆对小球的弹力大小为2a 二、计算题 11.已知“天宫一号”在地球上空的圆轨道上运行时离地面的高度为h.地球半径为R,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万有引力常量为G。求:(1)地球的密度为多少? (2)“天宫一号”在该圆轨道上运行时速度v的大小; 12.如图所示,让质量m=5.0kg的摆球由图中所示位置A从静止开始下摆,摆至最低点B点时恰好绳被拉断。已知摆线长L=1.6m,悬点O与地面的距离OC=4.0m。若空气阻力不计,摆线被拉断瞬间小球的机械能无损失。(g取10 m/s2)求:(1)摆线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T;(2)摆球落地时的动能。 13、如图所示,一根长为3l,可绕O轴在竖直平面内无摩擦转动的细杆AB,已知OA=2l,OB=l,质量相等的两个球分别固定在杆的A、B端,由水平位置自由释放,求轻杆转到竖直位置时(1)两球的速度分别为多大?(2)由水平位置自由释放,求轻杆转到竖直位置过程中杆对小球B做多少功? 14、如图所示,粗糙弧形轨道和两个光滑半圆轨道组成翘尾巴的S形轨道。光滑半圆轨道半径为R,两个光滑半圆轨道连接处CD之间留有很小空隙,刚好能够使小球通过,CD之间距离可忽略。粗糙弧形轨道最高点A与水平面上B点之间的高度为h。从A点静止释放一个可视为质点的小球,小球沿翘尾巴的S形轨道运动后从E点水平飞出,落到水平地面上,落点到与E点在同一竖直线上B点的距离为s。已知小球质量m,不计空气阻力,求:(1)小球从E点水平飞出时的速度大小;(2)小球运动到半圆轨道的B点时对轨道的压力;(3)小球沿翘尾巴S形轨道运动时克服摩擦力做的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