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二教学总结

时间:2019-05-12 15:34: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地理必修二教学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地理必修二教学总结》。

第一篇:地理必修二教学总结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 时间飞快,这学期就要结束了,所有工作进入了最后阶段,回首这一学期,收获颇多,现将这学期的教学做个总结,既是对过去经验教训的整理,也是对未来的提醒。现将一学期的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

在教学中,要更多的体现学校的“三多五基本”教学原则,在课堂上贯彻“五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要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时刻注意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帮助学生通过熟悉的现象理解所学地理知识。如城市化进程的特点,什么时候城市化,农业的区位因素等等。让学生知道地理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科学试验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和信心。除了联系实际以外,还通过读图、学生练习和课堂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应用地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在讨论中,教师要做必要的讲解。做练习时,要求学生弄清地理事实,独立思考,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能对所得结果进行分析、判断。

二、积极认真参与教研活动与备课活动

每周星期二第三节的教研和备课活动,大家共同探讨教学策略,研究教学效果,反思学生情况,组织练习工作,交流各自的教学进度,安排下一阶段的教学任务。有目的,定时定量的活动让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得以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协调统一顺利地开展下去,同时也使我获益不少,每经一次活动就成长一次。

三、虚心学习,提升自身的课堂教学能力

一个教师最先被要求的往往是他的教学能力。教学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们的健康成长。是做一个成功的教师,还是成了一个误人子弟的教书匠?我毫不犹豫地选择前者。多次的听学校各位老师的公开课,听本学科教学组长的课,让我有了学习观摩的机会,取其之长,补己之短;多次的组内教研活动,各成员相互评课听课,使我受益匪浅。

四、认真做好教学反思

作为新教师,对教学情况的掌握还不够熟悉,这就需要不断的做好教学反思。不仅对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情况进行反思,还要积极深入学生群体,了解教学效果,接受学生反映情况,做得好的坚持,做不好的改进。教学是一种双向的过程,是双方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一方做得好能促使另一方做好,从而使整个教学效果得到不断加强,反之,则不断减弱,最后可能导致学生对该学科失去信心,因此,教学反思必不可少。学生成绩提不上来,问题出在哪里?今后的教学应注意哪些问题?经过反复思量,寻找自身存在的问题和学生存在的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努力做到:

1、以学生为主体,注意基础知识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加强教学改革,引入新的教学模式,体现学校的“三多五基本”教学原则,在课堂上贯彻“五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重视地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方法;

4、重视地理知识的应用;

5、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

总之,我要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更好的完成地理教学工作。查找不足,向前辈学习经验,提高自己教学技能和教学业务水平,学人之长补己短。同时用心探究地理教学方法,并应用于课堂教学实践,在不断地实践中提高教学能力和理论水平,取得更好的成绩。

2015年7月7日

第二篇:地理必修二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 人口的变化

2、回顾历史,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总趋势是不断增长的,最根本原因是

3、世界人口增长的最快速时期是

4、目前各大洲人口数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

5、目前各大洲人口增长速度由快到慢的顺序是

6、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

7、二战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快速的主要原因是8、20世纪70年代以后,人口增长缓慢的原因

9、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甚至出现负增长,这会带来什么问题

10、自然增长率

11、人口增长模式的三类型(按发展顺序)

12、原始型的特点 自然增长率;传统型的特点 率、自然增长率;现代型的特点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13、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模式为;我国的人口增长模式;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处于阶段

14、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

15、人口迁移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可分为16、19世纪以前,国际人口迁移的总特点是;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

17、二战后,由人口迁入地变为人口迁出地

18、我国人口迁移,80年代中期以前的特点,方向80年代中期以后的方向,原因。

19、新中国成立后,始终是人口迁出地的省份

20、人口迁移对迁出地的影响人口迁移对迁出地的影响

21、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22、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因素中,是主要因素

23、我国古代出现三次人口南迁,主要原因与

24、环境对人口的容量是有限度的,这种限度可以用表示,重要指标是

25、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与环境人口容量成正比的是,与环境人口容量成反比的是

26、“木桶效应”揭示,决定一个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数量是最的资源

27、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叫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1、城市形态的形成与是;重庆地处和交汇处,城市形态为

2、城市内部因

3、城市中最广泛的功能分区是。中高级住宅主要分布在城市的,在内城和工业区附近一般是住宅区的分布地。

4、商业区多位于,主要为或

5、中心商务区不但是中心还是

6、工业区的布局原则

7、在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叫

8、在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中,9、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每块土地用于哪一种活动,主要取决于。影响土地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有。

10、一般情况下,由市中心到郊区的功能区分布

11、城市等级通常是以

12、小城市提供的服务种类、级别,服务范围级别,服务范围;等级较高的城市数目,等级较低的城市数目;等级较高的城市相距,等级较低的城市相距。就整个区域而言,不同地国际的城市的服务范围是。

13、城市化的标志。

14、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可以用来表示。它体现了。

15、城市化发展的推力有拉力有等。

16、城市化进程可分出现郊区城市化的是出现逆城市化的是阶段。城市化速度最快的是阶段,城市化水平低、发展较慢的是阶段,城市化水平高、发展缓慢甚至停滞的是阶段。

17、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化的区别

18、城市化带来的主要问题

19、人们在城市化中引入了生态的概念,提出建设和发展的目标。

一方面,另一方面。

1、农业区位的含义:一是;二是

2、农业区位选择就是

3、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4、农业地域的形成,是、5、混合农业主要是和

6、既是世界小麦主要供应国,还是世界最大的羊毛生产国和出口国。

7、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的类型

8、分布在亚洲季风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9、世界最大的稻米生产国是

10、亚洲发展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地形气候;人口

11、水稻种植业的生产特点:

12、商品谷物农业是一种

13、国外的商品谷物农业的经营方式是;我国东北和西北也有商品谷物农业,但经营方式是

14、商品谷物农业的作物以为主

15、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谷物生产国是,这里有世界上最发达的农业生产。

16、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

17、美国农业的特点:化、化、化

18、商品谷物农业的基本特征:、19、大牧场放牧业是一种,牧牛为主有,牧羊为主有

20、大牧场放牧业主要分布在21、大牧场放牧业具有、22、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23、乳畜业是随着的产品是。

24、乳畜业发达的地区主要分布在25、乳畜业的饿分布地区,大多紧邻,世界上许多大城市都有奶牛农场分布在26、西欧乳畜业的形成因素

27、有商品谷物农业、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的国家是

28、影响下列农业的主要因素:江南丘陵的茶树,海南的天然橡胶,横断山脉的立体农业,29、商品谷物农业、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的共性是

30、美国商品谷物农业和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的共同发展条件

31、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属于农业。

1、与农业相比,工业对自然条件的依赖

2、工业区位选择的目的是

3、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5、鞍钢区位;宝钢区位

6、科技对工业布局的影响力,交通对工业布局的影响力或减弱),原料、燃料对工业布局的影响力(增强或减弱),劳动力数量对工业布局的影响力(增强或减弱),劳动力素质对工业布局的影响力(增强或减弱),信息通达性对工业布局的影响力(增强或减弱)。

7、钢铁工业区位的变化

8、空气污染型工业的布局原则

水污染工业的布局

9、工业集聚、工业联系、工业地域、工业城市四者之间的关系

10、工业联系的种类

11、工业积聚的原因:

12、自发形成的工业地域以基础,以目的 规划形成的工业地域主要是(哪种工业联系)

13、我国的钢城、石油城

14、工业分散的原因

15、传统工业区,例如,是在基础上,以、、、、等传统工业为主,以企业为核心,逐渐发展起来的工业地域。

16、传统工业目前普遍面临、17、德国鲁儿区兴起的条件:

18、鲁儿区衰落的原因

19、鲁儿区综合整治的措施(主要方面)、、、20、新兴工业区是以、、21、意大利新兴工业区,以

22、美国硅谷兴起的区位因素

24、美国硅谷是以工业为主导

25、从环保角度看,水泥厂的布局原则化工厂的布局原则印染厂的布局原则钢铁厂的布局原则

第五章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2、交通运输方式正在向、、方向发展。

3、集装箱运输的出现,标志交通运输向

4、交通运输网中的是交通运输发生的基本要素

5、对南昆铁路建设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有

6、南昆铁路建设的重要意义:

7、交通条件对聚落的影响很大,表现在往往沿交通干线扩展

8、我国“火车拉来的城市”

9、一个地区商业网点分布的密度,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10、山区的商业网点的密度平原商业网点密度。

11、商业网点建在市区环路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是以为原则; 商业网点建在市中心,符合原则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1、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就必须解决的矛盾,促进人类与环境统一

2、历史上出现了以下一些人地关系思想,按时间顺序排列:改造自然、崇拜自然、征服自然、人地协调

3、人类还不能正确认识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只能机械的进行迁移,以逃避自然的惩罚,是

4、人类对人地关系有了科学的萌芽,是时期

5、玛雅文明消失的主要原因是

6、人地关系全面呈现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是时期

7、当时,便会出现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等问题。

8、资源短缺是社会发展的瓶颈,短缺的主要资源有等

9、生态破坏的表现在等

10、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废弃物具有的容纳和清除能力叫

11、环境污染的形成12、环境污染的发生,与]

13、发达国家走过的道路的教训是惨痛的14、全球性环境问题有、15、城市面临的环境问题主要是;乡村面临的环境问题主要是

16、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主要体现在带来的环境问题

17、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较严重的原因

18、环境问题的实质是中产生,必须在19、可持续发展的定义20、可持续发展是在1987年《》报告中提出的,1992年6月的《》

标志着可持续发展从理论探讨走向实际行动

21、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内涵中,是基础,是条件,是目的22、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原则、、23、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24、全球第一部国家级的《21世纪议程》,是(国家)制订的。

25、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重点是、26、27、循环经济以为手段,以以方式利用经济资源和环境资源,实现经济活动的化

28、工业经济结构调整中,实现循环经济的饿基本途径是

29、在农业经济调整中,我国大力推行,以实现循环经济。

30、清洁生产可以带来很好

第三篇:地理必修二教学计划

高一地理必修二教学工作计划

本学期主要学习湘教版地理必修二,这部分内容是立足必修一的基础,选取了与人类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几方面社会经济活动,探讨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特点及与社会因素、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从而逐步树立起“人地协调发展”的思想。与此同时,掌握地理问题思考、分析的方法,特别是能够对“城市与环境”“区域产业活动”中涉及到现实生产、生活中地理现象、地理问题有深入的认识,做到学有价值、学以致用。

一、指导思想

地理学是研究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科学。地理课是高中学生必修和选修的课程。学习高中地理课程有助于学生观察和理解整个世界,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适应未来的生存和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做到学有价值、学以致用。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使学生获得比较完备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和参加,乐于探究。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和发展观。教会学生阅读和分析运用地理图表、地理数据、地理事实材料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运用能力。

三、教材内容分析

本学期所学内容为必修二,侧重于人文地理。人文地理涉及的内容很多,包括经济、人口、聚落、旅游、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地理》(必修二)只选择了四个主题:人口、聚落中的城市、经济活动中的农业、工业与交通、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理论。

四、学生情况分析

高一学生在初中基本没有学习地理,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非常差,而初中地理知识又是进一步学习高中地理知识的基础,这也就是造成高一学生感觉地 1 理难学和高中地理教学困难比较大的主要原因。所以,在教学中要针对以上具体问题,适当放慢教学进度,适度补充与高中地理知识相关的知识,以便于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充与高中地理知识相关的知识,以便于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

五、具体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和课程标准,掌握教学重点。

2、继续加强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努力钻研教育教学技能,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3、认真备课,备教学目标、备教学环节、备教学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备教法和学法、备板书设计等。

4、通过地理故事、地理趣闻、地理谜语、地理新闻以及与地理教学相关的课外知识等,增强学生地理学习兴趣。

5、针对地理教学的特点,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如实验、观察、测量、参观、制作教具、多媒体教学等),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6、加强课堂教学管理,按学校教学思路,认真上好每一堂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及时写好每一节课的教学反思。

7、加强对学生作业的监督与管理,提高作业的实效性。对课堂教学的例题、习题和学生作业题做到精选精改,注重效率。

8、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地理社会实践活动以及研究性学习,运用所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去认识、分析、解决实际中的问题。

9、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当堂检查、反馈和巩固所学知识。

10、加强对学困生的关心,对学困生做到心中有底,教学时要分层次教学,利用课余时间对学困生进行个别辅导,经常与学困生谈心,鼓励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只要他们有所进步,就给予肯定和鼓励。

六、教学进度

教 学 进 度 课时安排 第1章 人口的变化

第1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1课时)第2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1课时)第3节 人口的合理容量(1课时)问题研究 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1课时)第2章 城市与城市化

第1节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2课时)第2节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1课时)第3节 城市化(2课时)问题研究 从市中心到郊区,你选择住在哪里(1课时)中段考试及试卷分析

第3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1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1课时)第2节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2课时)第3节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2课时)问题研究 龙游的农业区会是什么样(1课时)第4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1节 工业的区位选择(1课时)第2节 工业地域的形成(1课时)第3节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2课时)问题研究 煤城城市出路何在(1课时)第5章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第1节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1课时)第2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1课时)问题研究 中国的自行车是多了还是少了(1课时)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发展

第1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2课时)第2节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2课时)问题研究 绿色食品知多少(1课时)期末总复习(2课时)

第四篇:地理必修二试题_参考

地理必修二试题篇一:

卷I(选择题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下列各题每题有四个选项,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选出,填在答题卡内)

读“台湾省人口金字塔图组”图1,完成1-2题。

11.图示过程能够明显反映台湾省()

A.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B.人口死亡率不断下降

C.人口死亡率不断上升D.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上升

2.预测到2031年台湾省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A.人口增长速度快B.人口老龄化程度高

C.就业压力太大D.性别结构严重失衡

2011年12月23日,广州市公布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广州市常住人口为1270.19万人:预计到2020年末常住人口控制在1500万内,这“1500万”是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读图2“广东省部分地区人口分布表”和“广东省人口年龄结构及变化条形图”,回答3题。

23.广州提出的“1500万”被称为“临界点”,“1500万”是指()

A.环境人口容量B.人口合理容量C.环境承载力D.土地承载力

4.下图(图3)为“甲、乙两个地区的人口年龄组成示意图”。若甲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a,乙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b,那么a与b的数量关系是

甲乙

3A.a>b

B.a<bC.a=bD.a≈b

图4为“我国2008年某市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状况图”,图5为“我国不同阶段人口增长状况图”,读图回答5~7题。

图4图

55.关于图4所示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B.高出生率、低死亡率

C.人口数量呈下降趋势D.人口数量增长较缓

6.图4所示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状况最接近图5中的:

A.Ⅰ阶段B.Ⅱ阶段C.Ⅲ阶段D.Ⅳ阶段

7.今后该城市在人口工作中应:

①加强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工作②大力鼓励生育提高少年儿童比例

③大量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④继续保持较低的人口生育水平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

8.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着城市化进程,“世界城市化水平趋势图(图6)”表明21世纪:

100城发达国家市80化水60世界平均平40(发展中国家)20

***20

A.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化进程更快图6)世界城市化水平趋势图(B.发达国家城市化发展速度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C.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速度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D.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更高,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更快

图7种植期出苗、分枝期开花期灌浆期收割期9.该作物:

A.种植期的早晚取决于气候条件B.灌浆期的早晚取决于成土母质

C.收割期的早晚取决于农业政策D.一个生产周期至少为8个月

10.该作物处于开花期时,正值:

A.赤道正午太阳高度最大B.地中海沿岸炎热干燥

C.中国东北平原昼长夜短D.潘帕斯草原草木茂盛

读图8,阴影部分为四个农业区,完成14~15题。

11.甲、乙、丙、丁的主要经济作物依次是:

A.茶叶、咖啡、棉花、橡胶B.甘蔗、棉花、柑橘、葡萄

C.棉花、黄麻、香蕉、可可D.花生、大豆、茶叶、棉花

12.四地的农业地域类型均属于:

A.自给型农业B.混合型农业C.热带种植园农业D.集约型农业

美国东北部大城市带(亦称波士华城市带)是世界上形成最早、发育最为成熟的大城市带。下图为“1970~2008年波士华城市带五个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增长率变化和城市带人口增长率曲线示意图”(图9)。完成13~14题。

费城华盛顿0纽约

巴尔的摩波士顿城市带人口增长率发展阶段图9

13.关于波士华城市带城市化进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Ⅰ阶段各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减少,出现逆城市化

B.Ⅲ阶段与Ⅱ阶段相比,波士顿市的中心城区人口增多

C.Ⅳ阶段后,各中心城区人口负增长状况得到有效抑制

D.Ⅳ到Ⅴ阶段,巴尔的摩市的人口逐渐向中心城区集聚

14.影响Ⅳ—Ⅴ阶段波士华城市带各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交通状况B.产业结构C.人口政策D.自然环境

房价问题一直是城市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影响房价的因素很多。读“我国某城市住宅小区平均房价等值线分布示意图”,图10中数字为平均房价(单位:元/平方米),回答15题。

15.图中P处房价明显偏低,其原因可能是

A.邻近风景区,环境优美

B.附近公路干线交会处,交通便捷

C.接近高等院校,文化氛围浓郁

D.地势平坦,工厂林立图10

随着商品房价格上升,城市中住宅区的付租能力也在提高,图11中住宅区的付租能力由实线变为虚线。

16.若只考虑这一种因素,住宅区的界线A、B将图1

1A.A、B点都向C方向移

B.A点向O方向移、B点向C方向移

C.A、B点都向O方向移D.A点不动,仅B点向C方向移

下图1

2为南亚某城市主要功能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7~18题。

图12

17.图中甲、乙、丙对应的功能区正确的是

A.甲—商业区乙—工业区丙—住宅区B.甲—住宅区乙—工业区丙—商业区

C.甲—商业区乙—住宅区丙—工业区D.甲—工业区乙—商业区丙—住宅区

18.关于该城市规划及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处适宜规划建设高级住宅区——地价较低

B.②处适宜规划建设化工厂——交通便利

C.③处适宜规划建设绿化带——减少污染

D.④处适宜规划建设食品加工厂——靠近水

下图13为“甲、乙、丙三个服务中心的服务范围示意图”,读图,完成19~20题。

图1

319.下列商业部门与图中服务中心甲、乙、丙的服务职能依次对应正确的是()

A.汽车销售、珠宝商行、星级宾馆B.高档电器、早点铺、星级宾馆

C.星级宾馆,家用电器、早点铺D.早点铺、星级宾馆、家用电器

20.对图中甲、乙、丙三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租水平:乙>甲>丙

B.在该区域范围内,类似甲的城市数量最多

C.乙处最可能布局居民区

D.据图中显示的条件,乙地服务范围和功能有增大的趋势

2014年3月31日福建省人大常委会正式对外发布公告,公布《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关于

修改〈福建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决定》,并于当日开始施行。这也意味着福建省正式施行“单独两孩”政策。读“1980—2007年福建省人口自然变动曲线图14”回答21-22题。

图1

421.2007年该省人口增长模式为()。

A.原始型B.传统型C.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D.现代型

22.该省“单独两孩”政策的实施,不会造成的影响是()。

A.未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增加

B.未人口老龄化趋势有所缓解

C.未对医院、幼儿园、学校等公共资造成一定压力D.未人口规模迅速增加

201x年4月9日《京华时报》报道:今年年底前,北京市中心城区车辆使用政策将出台,同时研究电子车牌技术,为收取交通拥堵费提供技术支撑。据此完成23题。

23.市中心收取交通拥堵费有助于()。

A.消除城区大气污染B.扩大居民出行范围C.缓解城市交通问题D.加快城市化的进程

201X年3月5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加强环渤海及京津冀地区经济协作,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加快走出一条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路子。读“京津冀地区城市分布图”图15,回答24--25题。

图1

524.北京周边的唐山、廊坊、保定等十余个区县快速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有()。①紧邻北京②交通便利③人口稠密④经济发达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25.该京津冀地区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①北京市的服务范围包含其它城市的服务范围

②等级低的城市数量多、相距较远

③河北唐山市比北京市的服务种类少、级别低

④各级城市间相互独立、互不联系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地理必修二试题篇二:

考生注意: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6页。第一卷4页,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B.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单选共60题,占60分;第二卷2页,综合题共5题,占40分。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选择题:(共60分)

(本大题共60小题,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题选对得1分,多选、不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人口金字塔结构图是反映人口年龄和性别结构的示意图。横坐标表示各年龄组的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百分比。中间的纵坐标表示人口年龄分组,左边表示男性人口,右边表示女性人口。图1是X、Y两国人口年龄金字塔结构图,回答1~3题。

1.Y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

C.低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D.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2.造成X、Y两国人口再生产类型的根本差异是

A.经济水平B.教育水平C.历史条件D.自然条件

3.属于Y类型的国家有

A.尼日利亚B.印度C.泰国D.日本

人口迁移和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的重要现象。近年我国流动人口逐渐增加,2001年我国流动人口超过1.2亿。读图2和图3并回答4~5题。

4.2001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向是

A.从人口稠密地区流向地广人稀地区B.从城市流向农村

C.从经济发达地区流向经济欠发达地区D.从中西部地区流向东部地区

5.近年来我国东部大城市出现的“民工潮”现象表明

A.乡村城镇化速度加快B.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化不足

C.大城市人口老化问题严重D.影响我国近年来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国家政策的指引

2004年10月,中国超级杂交稻第三期目标现场实测结果表明:稻谷结实率达95%以上,每亩高产847公斤,并筛选出适合华南地区种植的两个中国新型香米新品种。这一结果标志着中国超级杂交稻育种研究继续领跑世界。回答6~7题。

6.水稻种植业的区位因素最主要的是

A.地形B.气候C.

壤D.农业技术

7.从材料的分析可知,我国推广超级高产杂交水稻的重要意义是A.提高粮食总产量B.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

C.发展农业技术D.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地位

读右图4回答8~10题。

8.如果图示曲线表示城市化速度,则A.A曲线可表示发达国家城市化过程B.A曲线所代表的国家城市化速度快C.B曲线所代表的国家会出现逆城市化现象D.B曲线所代表的国家城市化水平高

9.如果图示曲线表示传统工业和新工业发展速度,则

A.曲线A代表新工业的发展过程B.曲线A所代表的工业往往要求分散分布

C.曲线B所代表的工业产品特点是“轻、薄、短、小”D.曲线B所代表的工业多是接近原料产地或动力基地10.下列工业地域中,可作为曲线B所示工业的典型代表的是

A.德国鲁尔区B.日本神户、C.中国攀枝花D.美国“硅谷”

右图是铁路、水运、公路、管道四种运输方式的示意图,回答11~

12题。

11.表示水运运输方式的是

A.XB.YC.ZD.W

12.宜采用铁路运输的距离区间是

A.①B.②C.③D.④

20xx年12月30日,中国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西气东输工程正式投入商业运营,结合下图我国“西气东输”主干管线示意图,回答13~14题。

13.“西气东输”管道线路的走向所考虑的主要经济因素是A.地形类型B.人口分布C.城市分布D.交通线路

14.“西气东输”管道的开通,对西部地区的好处有

A.变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B.拉动相关产业,激活沿途钢铁、水泥土建、机械、电子等工业的发展

C.提供大量劳动力和资金,带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D.解决西部能源紧张状况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轿车越来越多地进入家庭。据此回答15~17题。

15.家庭轿车的大量使用能够

A.降低燃油消费B.提高交通效率C.扩大居民出行D.节省城市用地

16.对大城市来说,大量使用家庭轿车有利于

A.缓解道路交通压力B.提高道路运行能力

C.城市连片发展D.降低中心常住人口密度

17.家庭轿车的大量使用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是

A.在城市上空形成臭氧层空洞B.大范围的水体污染

C规模的酸雨危害D.城市大气质量下降

图7为某地生态园的生产体系示意图,读图7回答18~20题。

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生产体系的主导企业污染大气严重B.该生产体系的主导企业靠近消费市场

C.该图中的农业地域类型属混合农业D.图中的农业按投入的多少属于密集型农业

19.该生态园

A.实现了生产的完全无污染物排放B.促进了甘蔗种植的企业化进程

C.摆脱了生产季节性和地域性D.生产重点

转向对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20.循环经济是21世纪发展的新亮点,该生态园的生产方式是循环经济模式的重要实践。”按照可持续发展观的要求,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可以解决的两大难题是

①庞大的人口数量②生态恶化③资源超常规利用④经济超常规增长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下图为世界人口增长转变图,据图回答21~23题。

人口转变曲线示意图

21.在①②③④四点中,能代表工业革命至20世纪70年代期间世界人口增长状况的是

A.①B.②C.③D.④

22.“十五”计划中要求我国人口控制在13.3亿,我国应采取的人口增长模式是

A.①B.②C.③D.④23.为了缓和人口压力,我国应采取下列人口增长模式中的24.下列属于人口超过1亿且政府仍然大力推广鼓励生育政策的国家是

A.日本B.中国C.印度D.英国

25.二战后,下列地区为由人口迁入地区变为迁出地区的是

A.欧洲B.拉丁美洲C.西亚和北非D.北美

26.下列各组国家中,都属于典型移民国家的是:

A.美国、德国B.南非、埃及C.日本、澳大利亚D.加拿大、新西兰

地理必修二试题篇三: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人口增长模式的三项指标是

A.出生率、死亡率、生育率B.出生率、生育率、自然增长率C.死亡率、生育率、自然增长率D.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2.下列关于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口容量是指目前地球上所有的人口总数B.人口容量可随生产力的发展而无限扩大

C.正确估计人口容量,有利于合理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D.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合理容量一定大于发达国家

3.下图是我国20世纪50~70年代的人口迁移示意图,当时我国人口迁移的方向和年龄构成是

①城市迁往农村②农村迁往城市

③人口稠密地区迁往人口稀疏地区④人口稀疏地区迁往人口稠密地区⑤主要迁出人口是中青年⑥主要迁出人口是老年人

A.②③⑥B.①③⑤C.①④⑤D.②④⑥

4.2004年,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户籍总人数为245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78万人,按户籍人数计算,该地区城市化水平约为

A.27.7%B.57.6%C.67.5%D.72.3%

珠江三角洲曾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桑蚕和蔗糖基地,但这些已成为历史。传统的“桑基鱼塘”变成“杂基鱼塘”,基面改种蔬菜、花卉、水果,大量的农田变成了果园、花卉基地、无公害蔬菜基地、特种禽畜渔业养殖场。据此回答5~6题:5.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属于:

A.混合农业B.乳畜业C.水果园艺业D.商品谷物农业

6.珠江三角洲传统的“桑基鱼塘”转向“杂基鱼塘”,这种变化主要是:

A.农业技术改进C.市场需求的变化

B.劳动力的转移D.自然条件改变

读“伦敦的城市规划和布局”示意图,回答7~8题:

7.伦敦城市地域结构模式属于A.同心圆模式B.扇形模式C.多核心模式D.块状模式

8.为改善伦敦的城市环境质量,下列措施正确的是

A.增加伦敦的城市职能B.在城市周围建设新城和卫星城C.禁止使用私人小汽车D.选择新址,建新首都

9.下图为工业区位选择模式示意图,各选项中所列工业部门依次与模式

一、模式

二、模式

三、模式四对应正确的是

A.精密仪表、电子装配、水果罐头、家具

B.集成电路、甘蔗制糖、粮食加工、印刷

C.普通服装、水产加工、炼铝厂、纺织D.飞机制造、面包食品、啤酒厂、制鞋10.鞍钢和宝钢区位选择的不同,说明了()

①原料地对工厂区位的影响逐渐加强②原料地对工厂区位的影响逐渐减弱③市场对工厂区位的影响正逐渐加强④市场对工厂区位的影响正逐渐减弱A.①④

B.①③C.②③D.②④

2003年,世界第一条磁悬浮列车商业运行线在上海开通,该线自上海龙阳路至浦东国际机场,全长30千米。我国计划新建上海至杭州磁悬浮列车专线业已提上议事日程,2006年中、德就磁悬浮列车技术转让合作问题进行了艰苦谈判。据此回答11-12题:11.磁悬浮列车的商业运行说明了现代交通的特点是

A.网络化B.高速化C.专业化D.科技化12.中、德就上海至杭州磁悬浮列车进行的技术合作谈判说明了

A.中国是德国的最大贸易伙伴B.中国与德国经济存在高度相互依赖性C.发达国家正大规模向发展中国家转移高新技术D.世界主要的高端技术产品被发达国家所垄断

下图是某城市1966~1996年发展示意图,回答13-14题。

13.图中反映出城市化的主要表现是A.城市人口比重减少B.公园绿地面积增加

C.城市用地规模扩大D.城市道路网密集

14.影响图中大型批发市场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A.市场最优B.交通最优

C.服务最优D.环境最优

15.我国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0%的人口,面对日益增长的人口,今后要进一步提高粮食总产量。目前,我国切实可行的措施是

A.大力开垦草原,扩大耕地面积B.缩小经济作物面积,改种粮食

C.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单位面积的粮食产量D.增加机械设备的投入

16.北京中关村“电子一条街”兴起的主要区位条件是

A.附近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B.附近有许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关C.附近有大型发电厂,电力稳定D.附近有颐和园和圆明园,环境优美

17.下列有关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①工业地域形成: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工业地域②工业城市形成:橡胶厂→发动机厂→汽车制造厂③工业城市形成:面粉厂→糕点厂→糕点城④工业城市形成:钢铁厂→钢铁工业区→钢铁城市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传统经济是由图甲所示方式构成的物质单向流动的经济,而现在倡导的循环经济是如图乙所示的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回答18题。

18.在“循环经济”模式下,可能产生下列哪种生产方式

A.全球化生产B.信息化生产C.集聚生产D.清洁生产

随着人们生态价值观的改变及对自己生活环境质量的关注,“绿色”作为一个概念成为一个很时尚的名词。“绿色食品”“绿色能源”“绿色消费”是当今的热门话题,据此回答19~20题。19.下列对“绿色消费”的理解,错误的是:

A.要求人们购买、使用带有绿色的物品B.尽量使用对环境不造成污染的食品C.尽量减少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D.尽量使用可再生物品20.为了生产“绿色食品”,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

①使用低毒农药防治病虫害②引进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③在面粉等食品中添加增白剂④利用作物病虫的天敌防治虫害

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60分)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5小题,满分60分)

21.读“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表”,回答下列问题:(12分)

(2)1949年—1957年,我国人口死亡率迅速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1975年以后,我国人口死亡率的变化有何特点?

(4)1965年后,我国的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其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22.读下面的“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回答问题。(10分)

第五篇:高一地理必修二教学工作计划

2015-2016学下学期高一地理教学工作计划

教师:xxx 本学期我们主要学习人教版地理必修二,这部分内容是立足必修一的基础,选取了与人类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几方面社会经济活动,探讨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特点及与社会因素、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从而逐步树立起“人地协调发展”的思想。与此同时,掌握地理问题思考、分析的方法,特别是能够对“城市与环境”“区域产业活动”中涉及到现实生产、生活中地理现象、地理问题有深入的认识,做到学有价值、学以致用。

二、情况分析

1、课标分析:

课程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表述,这三个维度在实施过程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2、教材分析:

(1)本学期高一地理采用人教版教材,高一下学期教学内容是地理必修2,是人文地理部分,主要介绍人地环境的基础知识、人文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要求学生能独立或合作进行人文社会的分析和调查;

(2)掌握阅读、分析、动用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技能。全册六大单元。

(3)新教材每节课的知识容量都非常大,教师必须学会处理好教材与课标的关系、学生活动与完成教学任务的关系,特别是人文数据、理论的不断更新,更需要老师认真备课,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

3、学生分析:存在的学习问题:

(1)高一学生由于初中对地理课不够重视,无论学科知识、学科能力都较薄弱,新课程以专题的方式进行学习,对他们来说会存在较大困难。

(2)学生对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会有较大的兴趣,但专题式的探究学习,部分学生会感到有困难,不易把握知识点。

三、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教学措施:

1.备课时重点研究教材和学生,圈出难点、重点,把知识分为了解层次、识记层次、掌握并运用层次,针对学生的现有知识结构做到有的放矢,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掌握重点,记住常识。

2.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上。要做到先管后教,以提高学生兴趣和积极性为主,运用多媒体和直观教学手段,以及学生所见所闻的现有知识,激发其学习热情,启发其积极思维,开拓其动脑、动手能力。

3.课堂练习应紧扣课堂讲解的内容,从易到难,深入浅出,循序渐进,以中低档题目为主,做到有梯度有层次地推进教学,使学生能在识记、听懂课堂内容的前提下就能做对,从而达到消化课堂内容,体验成功的感觉。

4.作业批改时教师应做好总结,把那些学生得分率低的地方记录下来,以利于改进教学方法,总结教学经验,查漏补缺。同时,教师要做到认真批改,对那些掌握得好的学生不吝表扬,差等生鼓励支持,中等生促进加油提高,批示时注意语言的感召力,起到潜移默化的激励作用。

5.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抓好“记忆改变学习计划”,开展班级竞争,激发其学习动力,最大限度地调动其积极性,教师应通过适当的知识竞赛让学生参与竞争,达到成绩总体提高的目的。

6、教学进度的安排。由于新课程内容设计新而多,且教学时数少,故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压缩,对教学进度抓紧抓好,力争在期末考前一周(第19周)以前结束上课,以保证期末考的复习备考时间。教学计划进度表:

周次

教学内容

课时 一周1.1人口的数量变化

(2课时)二周1.2人口的空间变化

(1课时)

1.3人口的合理容量

(1课时)三周问题研究: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

复习、测验

(1课时)四周2.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2课时)五周2.2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2课时)六周2.3城市化

(2课时)七周复习,测验

(1课时

3.1农业区位的选择

(1课时)八周 3.2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2课时)九周 3.3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2课时)十周 期中考试复习

(1课时)十一周 期中考试

十二周 期中考试卷分析

(1课时)十三周4.1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

十四周 4.2工业地域的形成4.3传统工业区与新兴工业

十五周复习,测验

5.1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十六周5.2交通运输变化的影响,复习,测验十七周 6.1人类关系思想的演变

6.2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十八周章末复习

十九周测验评讲

二十周期末考复习期末考试

(2课时)(1课时)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2课时)(1课时)

(1课时)

1课时)1课时)2课时)

((((

下载地理必修二教学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地理必修二教学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地理必修二复习提纲(5篇材料)

    在地理这门学科上,你想要学好就要学会总结知识点,总结的知识点在考前其实就是最好的复习提纲,那么你知道地理必修二复习提纲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

    地理必修二《人文地理》模块检测

    内蒙古师范大学附属盛乐实验学校期中考试复习一(人文地理必修二部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25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下图是我国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某新兴城......

    地理必修二学习方法指导

    学法指导: 地理学习方法指导一、学会阅读理解地理教科书 1.抓“概念”重“消化”。在学习地理时,要重视概念的学习,要对所有的地理概念一一消化、理解、吸收,不留夹生饭。只有概......

    湘教版地理必修二教学计划

    高一下学期地理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按照学校新学期的工作计划,紧紧围绕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围绕提高教学质量以及学生可持续发展工作 高一地理必修2教学以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为......

    高一地理必修二教案

    一、教材在上节内容中,我们已经对宇宙中的地球进行了初步学习,为学习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奠定了基础。“万物生长靠太阳”,在本节内容中,我们要学习与地球以及人类生存、生活密切相......

    地理必修二必背题

    必修二思考题 第一章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 1、人口增长的三大模式的特点、成因、主要分布地区、人口问题及其措施 ①高高低模式:特点: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

    高一地理下学期(必修二)教学计划

    高一地理(必修二)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按照学校新学期的工作计划,紧紧围绕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中心,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高一地理必修二教学以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为主线,......

    高中必修二地理知识点[五篇范文]

    让我们共同努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胸怀梦想,珍惜时间,发奋学习,立志成才,让青春载着梦想飞扬!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中必修二地理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中必修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