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人力资源会计的发展

时间:2019-05-12 07:26: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人力资源会计的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人力资源会计的发展》。

第一篇:浅谈人力资源会计的发展

浅谈人力资源会计的发展 看到人力资源会计,首先想到的是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中,处于劳动年龄、未到劳动年龄和超过劳动年龄但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之和。或者表述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人口中减去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口之后的人口。接着就会想到会计,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运用专门方法对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经济活动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地核算和监督,提供会计信息,并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逐步开著预测、决策、控制和分析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人力资源会计是会计学一个崭新的分支,是鉴别和计量人力资源数据的一种会计程序和方法,其目标是将人力资源无限变化的信息提供给企业和有关人士使用。

一、人力资源会计的产生

1、人力资本理论基础。

为了获得能力而花费的费用可以被看作是在员工身上固定的已经实现的资本。萨伊指出,由于人的技艺和能力的形成需要花费成本,并可以提高工人的劳动生产率,因此,可以将其视为资本。马歇尔在其著名的《经济学原理》一书中指出:“所有资本中最有价值的是对人本身的投资。”费雪在1906年发表的《资本的性质和收入》一书中首次提出人力资本概念,并将其纳入经济分析的理论框架。美国密苏里大学的斯科特(Scott)认为经过训练的技术人员永远是一项有价值的资产。20世纪中期以来,人力资本理论得到快速的发展。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西奥多·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源是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但是并非所有的人力资源都是重要的财富,只有那些通过一定方式的投资掌握了知识和技能的人力资源才是一切生产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他通过对农业问题的研究得出结论:促使美国农业生产量迅速增加和农业生产率显著提高的重要因素,已不再是土地、劳动者数量和资金投入量的增加,而是人的知识、能力和技术的提高。舒尔茨提出的人力资本理论,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并为人力资源会计方法的产生提供了理论基础。人力资本理论将资本划分为物资资本和人力资本两种形式,前者是指体现在物质形式上的资本,后者是指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资本,由劳动者的知识、技能、健康状况等构成,它是通过教育、保健、劳动力迁移等支出所表现的人力资本投资形成的。随着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发展和理论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只有对各项人力资源管理和发展活动进行准确的计量与核算,才能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经济效果和效率做出合理的分析与评价。因此人力资源会计就逐渐产生。人力资源会计正是经济学理论、会计理论和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发展相互融合的结果。

2、人力资本紧缺

会计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它的存在是由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无限性之间的矛盾所决定的。会计存在着一种内在的要求,即要把稀缺的资源纳入自己的核算范围,从而帮助人们对其进行管理和资源配置。二战前,人们主要看重物质资源,发展也以财富为中心,人成了机器的附属品、会说话的工具以及增加财富的手段。由于历史环境并没有对人力资源的实际核算和计量提出现实的要求,因此但是经济学家并没有对人力资源会计进行深入的研究。而且传统的理论也不赞成将人当作资本和财富,所以过去人们也普遍反对把人力资本作为资本来分析。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在社会发展以及企业变迁的过程中,人力资源尤其是智力资本变得越来越稀缺,人力资源作为一种稀缺性资源进入会计学领域符合会计发展基本规律。

3、企业的全面发展

20世纪60年代以前,由于人力资源地位较低,往往得不到企业契约其他方的重视,所以传统的财务会计只站在非人力资本投资者的角度,仅反映企业的财务资源。伴随着人力资源在企业契约中地位的不断上升,人力资源的价值越来越得到企业各方的关注,会计不仅需要反映企业的非人力资源状况,同时还要反映企业的人力资源状况,只有这样才能全面真实的反映企业的资源状况,这就推动了人力资源会计的产生。

4、社会环境变化

尽管经济学中很早就提出了人力资本的思想,但是人力资源管理于会计学的融合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开始出现。人力资源会计的出现有着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二战后,美国经济开始由重视工业生产向重视技术服务转变,在这一过程中,劳动力所从事的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比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到60年代,这一转变的速度加快,随之而来的是企业劳动力的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员工素质的要求普遍提高。随着知识密集与技术密集经济的发展,企业对员工教育程度的要求也有了提高,同时还需要对员工进行各种专门的技能训练。要招聘和培养能够适应企业需要的员工必须花费大量的投资,这使企业的资本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过去相比,企业在员工招聘、日常管理、培训和员工发展等方面花费的资金大大增加,在某些企业甚至超过了对固定资产的投资。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会计方法遇到了严峻的挑战。例如,小型电子计算机在会计账务上是作为投资并计列为资产,而高级技术或管理人员的招聘费用,则计列为本期费用,并与当期收入配比,其结果必然歪曲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所反映的企业财务状况的经营成果。同时也会使劳动力结构不同的企业之间的资产、权益和财务比率等会计信息缺乏可比性。

二、人力资源会计的发展过程

严格意义上的人力资源会计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迄今为止,其发展过程可以被划分为4个阶段。

1、初创阶段(1964-1970年)。1967年,在美国俄亥俄州哥伦布室的巴厘公司的年终结算中,为了精确地估计经历人员的价值,把每位经理人员的费用划分为以下5个账户:招募核录用费用、正式的职前教育核就业后的培训费用、非正式的职前教育和在职培训费用、实践费用和发展费用。然后将每位经理人员的总费用按照他预计的工作期间进行分摊(离职经理的费用要剔除)。于是,就可以用在培养一个管理人员过程中所发生的历史成本来衡量公司对管理人员的投资。这种方法被称为人力资源会计的资产模式,其主要缺点是没有衡量人力资源投资的收益。另一种方法是衡量管理人员的活动的价值,被成为人力资源会计的费用模式。它着重研究经理人员的缺勤、离职和工作绩效等因素在经济上的后果,并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在这一阶段中,在相关理论基础上形成了人力资源会计的基本概念,人们对人力资源会计开始关注,出现了相关的论著。

2、发展阶段(1971-1976年)。在这一阶段中,有大量的关于如何计量人力资源的价值、如何将人力资源会计纳入传统的会计体系的文章在许多国家发表。

美国会计学会人力资源委员会陆续发表了有关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报告。密西根大学的研究人员在美国巴里公司进行了人力资源会计的应用试点,并于1973年首次发表了包含用历史成本法核算的人力资源资产的财务报表。许多企业纷纷尝试进行人力资源会计核算与报告,显示企业界对人力资源会计的极大兴趣。1974年,弗拉姆赫兹出版了《人力资源会计》一书。此外还有许多学者提出了一些核算人力资源价值的模型。

3、短暂的停滞阶段(1977-1980年)。在这一期间,相对比较简单的关于人力资源会计的初步理论研究已经结束,人力资源会计在实际的应用中又遇到了

很大的困难。主要问题是人力资源会计发展的初始阶段提出的模型都非常复杂,所需要的资料收集也很困难,对数据的解释也很繁复,所以会计学家和管理学家对人力资源会计的兴趣都减少了。同时,企业试行人力资源会计需要花费很大的成本,但是又无法确知是否能够得到相应的回报,所以企业界的积极性也降低了。再加上经济衰退的影响,人们将研究的重点转移到更加现实和更加紧迫的问题上。

4、恢复活力阶段(1981年至今)。虽然前一阶段,美国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有明显的下降趋势,但是并没有完全停顿。由于美国海军研究署出资建立一个研究海军人力资源管理方面问题的项目,上述低落的情况逐渐有所好转。此后出现这些现实情况使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开始复苏:第一,美国政府要求研究增加劳动生产力的手段,人力资源会计研究的潜在贡献,对研究该课题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第二,美国的竞争对手日本对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与重视,促使美国管理部门又转向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第三,美国服务业的迅速发展。这些都是使人力资源会计复苏的原因。80年代后许多企业都开始重视人力资源会计的应用,如美国银行、美国海军研究署、美国金融机构、美国航天公司等等都开始应用人力资源会计。这时人力资源会计的学术研究和实践工作都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潮。

三、人力资源会计的作用

1、为企业的决策者提供信息。人力资源是企业的重要资源,如果不能正确地计量人力资源的成本和价值,不能对企业在人力资源方面的投资和收益情况进行客观的反映,就无法合理、高效地开展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人力资源会计所提供的信息,可以促使企业管理当局重视人力资源投资,进行合理的人力资源经营管理决策,克服企业短期行为,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

2、有利于正确反映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传统会计将企业在人力资源方面的支出不加区别地看作成本,因此在企业的人力资源投资比较多时企业会表现出比较低的会计收益;而在大量消耗前期的人力资源投资时却表现为比较高的会计收益。这与增加人力资源投资投入使企业的未来获利能力提高,而消耗人力资源使企业未来获利能力降低的事实相违背,因此无法正确地反映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人力资源会计则能正确地区分人力资源的投资与消耗,使企业在人力资源方面的成本和收益之间建立起更加合理的配比关系,因而能够提供真正符合企业真实情况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信息。

3、有利于人力资源的管理。建立人力资源会计,一方面,管理人员能够提

高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并运用人力资源会计信息制定具体的管理政策,创造一种珍惜爱护人才的良好气氛,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活力。另一方面,员工可以从人力资源会计信息中了解自己在企业中的价值,了解企业在自己身上的付出,从而增强自己对企业的责任感。促进员工自觉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四、人力资源会计的前景

当前,人们对人力资源会计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重要作用已经没有异议,但是对人力资源会计的应用还没有完全取得共识。理论学术界对人力资源会计的反对意见主要有两种:第一种观点是从伦理角度出发,认为资产是为人服务的,将人当作资产和财富是对人格的贬低,因此反对将人作为资产对待。第二种观点是从会计学角度出发,认为将人作为资源无法满足现行的资产定义要求,同时也因为还没有一个有效计量人力资源的核算体系。因此将人力资源作为企业的资产对待不合适。事实上,人力资源会计的反对者提出的两个理由正是人力资源会计进一步发展面临的两个主要问题。由于人力资源确实不像实物资产那样容易处理,而且对某一既定时间的企业人力资源的价值进行精确的计量也确实存在着困难,因此人力资源会计的发展和应用必然要克服很多难题。

第二篇:新型会计发展--人力资源会计

新型会计发展--人力资源会计

【摘要】当前,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管理已成为我们国家发展的关键因素,而人力资源会计是一种针对人力资源的价值管理方法,其目标是将人力资源变化的信息提供给相关的管理人员使用。企业的投资者越来越关注人力资源的成本应该通过会计报告来合理地反映,这就使得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成为必然。本文就人力资源会计的基本内容、我国人力资源会计的现状、推行的必要性和推行的初步办法等作了些浅显的分析和论述。

【关键词】人力资源会计,必要性,面临问题,解决方法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高新技术进步,已把世界经济的发展从自然资源竞争、资本资源的竞争推向人力资源的竞争,作为培养各类人才的摇篮和知识创新的策源地,越来越受到重视,人才已成为了当代最主要的战略资源。21世纪是人才竞争的世界,人力资源已成为当代的战略资源,所有的人、财、物构成了全部资产,缺少任何一个方面,所形成的会计信息都是不完整的。本文从实行人力资源会计的概念、意义以及注意的几个问题等做了初步的探讨。

一、人力资源会计

人力资源会计是20世纪80年代初传入中国的,目前国内尚处于介绍国外研究成果、结

合我国实际探讨其学科内涵及实用论证阶段。人力资源会计20世纪60年代起源于美国,赫曼森第一次提出“人力资源会计”的概念,开始在实践中被尝试,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力资源会计理论有了较大的发展,设计出了人力资源的程序和方法,如历史成本法和现行成本法,并广泛应用到不同的行业中。人力资源会计是从传统会计学中分支出来的,专门对经济组织人力资源进行反映和监督的会计。在人力资源会计研究中,由于目前研究的出发点和侧重点不同。研究者对人力资源会计给出了不同的定义。笔者认为,人力资源包括是由科研人员、党政管理人员、后勤管理人员及校办产业人员组成,而人力资源会计是指在现行财务会计系统中,人力资源作为人力资产对其成本和价值进行确认、计量和记录,对其供给和需求进行预测,对其投资效益进行分析并将其结果报告给各有关方面的会计管理方法。

二、我国推行人力资源会计的必要性

人力资源会计所提供的信息具有广泛的意义,既可以为企业内部的管理机构在决策时使

用,也可以为企业外部的相关机构(如劳动保障部门)使用。因此,在我国推行人力资源会

计,对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无论从宏观、微观亦或是改革发展的角度看,都是非常必要的。首先,从宏观角度看,推行人力资源会计是国家对人力资源全面调控的需要。随着我国

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和发展,人力资源的弹性增大、质量提高,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增长,使得人力资源具备了更多的经济特征,企业界对人才重要性的认识也空前提高,要求确认、计量和记录人力资源的成本和价值,对人力资源开发的经济效益进行科学分析的呼声高涨。国家要对全国的人力资源进行宏观调控,收集企事业单位提供的人力资源会计报告,在政策保障和信息引导上要有前瞻性,确保人力资源合理流动,促进人力资源供需平衡,发挥我国人力资源绝对丰富的优势,建立健全适合市场经济发展的人力资源优化配置格局。其次,推行人力资源会计是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人力资源的权益应该是人力资源会

计研究的核心部分,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运用人力资源会计将经营者、管理者和劳动者的贡献分别量化入账,体现出人力资源成本与收益比率,并依此参与企业利润的分配,可以改善员工关系,稳定员工队伍,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和稳定性,也可以更快地解决困扰国有企业的开工不足、人员富余、社会负担过重等问题。

最后,推行人力资源会计是克服传统会计局限性的需要。传统会计不能单独或集中地提

供人力资源投资及其变动的完整情况,使得人力资源投资的经济效益以及人力资源的经济价值等信息无法及时满足对人力资源投资和人力资源价值进行科学分析的需求,而这正是人力资源会计应该研究和解决的。

综上所述,推行人力资源会计是非常必要的,可以及时地揭示和披露人力资源现状,可以利用现有的和不断变化的会计信息,为企业管理层进行人力资源投资决策和更有效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使投资者、合作方能对企业的资源状况进行有效的评估、比较、预测,也能为国家、行业提供人力资源宏观信息,克服传统会计的不足之处。

三、人力资源会计核算特点

人才首先应被视为企业具有特殊价值的经济资源,尤其是它对企业带来的服务,能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以人才的服务潜力带来的经济价值为依据,将人才的价值量化为企业的一项资源要素,在会计信息系统中以合理的方式予以适当反映和披露,是对人力资源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

1会计对象的特定性。核算对象是企业控制的人力资源,也就是一个会计主体反映和控制的劳动力资源,而且是可以用价值计量的资源。

2不断投入性。人力资源会计是把企业控制的人力资源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资源。人力资源的投资是构成人力资源资产的成本,是在人力资源的使用过程中长期创造价值的源泉,但未来收益具有不确定性,因而它具有不断投入的特点。

3计量单位的多样性。人力资源会计仍以货币作为主要的计量单位,但由于人力资源价值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人力资源的许多特性如技能的提高、工作态度等因素,则非货币计量所能表示。因此,人力资源会计还要采用其他的一些计量单位(如自然单位、逻辑单位、百分比单位、该采用历史成本的计量原则,否则将会引起会计核算的混乱。以历史成本为原则,可使人力资源的成本和收益的计量客观真实。

4、单位核算原则。由于计量单位具有多样性及个体差异性的特点,因而对个体核算不具有累加性。在人力资源的基本状况信息中,虽然存在同等学历、同工龄的情况,但因为业务能力、工作态度、业务技能、实践经验、身体状况等诸多因素给企业贡献所产生的效益不一致,因此不能简单地累加核算。

四、实施人力资源会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与人力资源会计相关的事业单位会计法规、制度等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为人力资源会计的推行提供法律保障。

在会计披露问题上,一直存在争执:会计信息披露是不是越多越好?按照觉得有用观,为利益相关者提供人力资源相关信息.有利于相关人员综合评价,作出客观判断和决策,是符合财务会计目标的,但现今的人力资源会计尚不能纳入财务会计信息系统中来。人力资源会计制度与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有相当程度的差异,没有制度规定,财务人员无法也不敢将人力资源信息列入对外报表的。

(二)、财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人力资源会计管理着人力资源,需要高素质的会计人才来进行操作,人力资源会计与传统财务会计相比,它的核算方法复杂,技术要求高,这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目前,相当一部分财务人员对人力资源会计不是很熟悉,我们要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学习人力资源会计的概念、科目处理、问题的分析判断和正确认识人力资源的价值,有效的反映信息,形成共识,互相配合做好这项工作。

(三)、人力资源计量问题

在实行人力资源会计时,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正确的计量方法,成本法比较直观,价值法侧重于潜在的人才价值。另外,根据会计核算原则,针对不同的情况,在一个事业单位

里应采用同一计量方法。

五、对人力资源会计面临问题的解决方法

(一)、加强人力资源市场的建立和完善

人力资源市场是为用人单位和求职者相互选择而提供中间介绍和社会化服务的中介组织。我国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尽管发展的速度很快,但离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管理目标还有较大差距。据业内人士分析,目前国内人力资源中介机构的现状是规模较小,资源分散,各自为政,具有浓厚的行政色彩。无论是资金实力、管理机制、经营方法,还是运作模式,都难以与发达国家的人才中介机构相比。另外,在人才引进和使用上,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的保护主义都非常严重,条条框框限制,互相排挤,显得非常混乱。在允许人力资源可自由流动方面,也缺少一定的法律法规保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和用人单位是一种契约关系,聘用合同是双方平等协商形成的,契约是有一定期限的,一旦期满,双方就可解除聘用关系,人才可以重新进入人才市场,用人单位也可以改聘其他人,这便构成富有流动性和开放性的人才市场。与此同时,还应该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起规范的人才注册中心。该中心可大量收集人才的原始信息资料,形成人才市场的参数,定期向社会公布,为企业的人才决策提供依据,也可以避免人才流动的盲目性。各类用人部门通过采用人才市场公布的人员信息,进而以市场化的、公开的、公平的和完全双向的选择方式进行各类人才的招聘和录用,在此基础上进行人力资源成本核算,误差会小得多。

(二)、完善对人力资源的会计计量

人力资源会计是以“人”作为直接对象的,人力资源价值的许多特性是货币指标所无法表现的。实现对人力资源合理适当的计量,是人力资源会计得以运用的关键之一。然而,人力资源价值的大小要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很难进行准确的计量;另外,人力资源价值的大小最终要通过其所生产产品的交换价值或业务价值来实现,存在着时空上的滞后性。因此,在运用精确的货币计量方法的同时,须辅之以非货币的模糊计量方法,也就是要将人力资源会计与相关的管理会计方法相结合。

(三)、加强人力资源会计的科学管理

传统会计当中,企业在人力资源的投资方面,如人事管理部门的员工招聘、培训等多数费用的支出,通常都是作为当期费而入账的。这违背了权责发生制的基本原则,因为人力资源的收益往往超过一个会计期间以上,属于资本性支出,应先予以资本化,然后再分期摊销。另外,将人力资源支出费用化,会造成各期的亏报告不实,使当期净利润不能如实反映。在发生裁员或人员大量流失时,尚未摊销的人力资源投资支出部分应作为人力资源流动损失而计入当期费用。但现行会计不能反映出这种损失,不利于经营者的决策,这种状况在人力资源规模较大的企业表现更加明显一些,所以可以通过以下办法加强科学管理。

(四)、完善人力资源会计的法律保障

人力资源会计的管理对象应该是人力资源的价值。就企业而言,人力资源的占有形式表现为“人力资产”,来源形式表现为“人力资本”。因此,对于企业拥有的人力资源,要用法律法规加以确认,对其交换要进行规范管理。虽然从法律上讲,人力资源的所有权属于个体,但是在被聘用期间,必须服从企业的集体管理,企业对其有合理使用权。对于这一点,应该在现行有关会计法规及会计准则中明确规定,以确定人力资源会计的权威性。在企业中,还必须有健全的劳动用工合同制度。企业通过与劳动者签订劳动用工合同,使服务于企业的劳动者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保证企业的“人力资产”符合会计上“资产”的定义。劳动合同中还应该明确劳动报酬、用工期限等,以确保入账的“人力资产”价值的准确性。合同中还应规定违约条款,为今后员工离职时进行会计核算提供依据。另外,现代企业理论认为,市场经济中的企业是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特别合约。人力资本是财产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除了其不可转让性外,与“物力资本”一样,是可以流动和交换的。对于这类交换,国家要出台相应的法律予以支持,保证其规范化。

六、结束语

人力资源会计从理念的构建到真正进入实际操作的层面,肯定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有许多基础工作需要做。但笔者相信,随着人力资源会计理论的完善及逐步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也将得到改进和提高,并为时代的发展和人才培养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三篇:浅论人力资源会计

浅论人力资源会计

【主题词】人力资源会计 人力资源成本会计 人力资源价值会计 确认 计量 报告 无形资产 基本内容 建立条件

【摘要】本文从人力资源会计的定义、在我国建立的必要性、其基本内容、建立条件等几方面对人力资源会计进行了全面的论述。对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和人力资源价值会计的关系,人力资源会计属于无形资产等问题作了一些探讨。

所谓人力资源会计是指对组织的人力资源成本与价值进行计量和报告的一种会计程序和方法。它是会计学科发展的一个新领域,是人力资源管理学与会计学相互渗透形成的新型会计理论,自从1964年,美国密西根大学的郝曼森首次提出人力资源会计这个概念之后,通过一大批会计学者的坚持不懈的研究,到今天,人力资源会计已逐步建立起一套较完善的理论体系,特别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更为人力资源会计的推广创造了历史性的契机。本文拟就人力资源会计在我国建立的必要性、其基本内容、建立的条件等方面内容加以讨论。

一.我国建立人力资源会计的必要性。

1.财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人力资源的因素对企业经营成败的影响越来越大,投资者对人力资源信息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这是人力资源会计得以存在与发展的最根本的动因。

2.内部管理的需要。现行会计将人力资源投资支出计入当期费用,不单独提供有关人力资源投资及其变动的情况、人力资源投资的经济效果以及人力资源的经济价值等方面的信息,因而也就无法满足人力资源的管理和控制对信息的需求。

3.国家宏观调控的需要。通过人力资源会计所提供的信息,政府可以了解整个社会的人力资源维护与开发情况;同时,政府还可以运用税收等手段鼓励企业加大人力资源投资的力度,以保持社会经济发展的后劲。

4..财务会计核算原则的要求。事实上,单从会计核算原则来考虑,现行会计对人力资源的处理也有诸多不妥,一方面,将人力资源投资计入当期费用,违背了权责发生制的原则。企业在人力资源投资上的投资支出,其收益期往往超过一个会计期间以上,属于资本性支出,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应先予以资本化,然后在各收益期内分期摊销,而现行会计的做法却是将其全部费用化,作为当期费用入帐。这样的做法在工业经济时代还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在工业经济时代一方面人力资源会计投资在数额上占总投资的比重太小,人力资源的重要性难以体现;另一方面,人力资源投资支出的受益期不一辨别,其受益程度更是难以计量。但在知识经济时代即将到来,人力资源投资比重日益增大的今天,再将人力资源支出全部计入当期费用,势必导致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另一方面,将人力资源投资支出费用化,必然使各期盈亏报告不实,导致决策失误。将人力资源支出全部作为当期费用,必然导致低估当期盈利,造成决策失误;同时,当企业大量裁员时,尚未摊销的人力资源投资支出应作为人力资源流动的损失,计入当期费用,但现行会计并不能反映出这种损失,不利于经营者进行正确决策。所以,从遵循会计原则的角度而言,实行人力资源会计也很有必要。

由此可见,无论从满足信息需求者的要求而言,还是从维护会计核算原则而言,人力资源会计的实施都势在必行。

二.人力资源会计的内容。

(一)人力资源会计的确认

所谓企业的人力资源,就是指能够推动整个企业发展的劳动者的能力的总称。人力资源会计与传统会计最本质的区别就在于人力资源会计将人力资源投资视作了资产。所以要谈论人力资源会计,首先就要涉及到人力资源投资能否予以资本化!这一点历来是会计学者争论的焦点。尽管有关这一问题的论述已经相当的多,但在其论述上,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为这一问题是关系到人力资源会计能否存在的关键,所以,笔者认为仍有加以论述的必要。

所谓资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可以带来未来经济收益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下面我们根据资产的定义的要点,逐个分析人力资源投资是否可以资本化:首先,人力资源是可以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收益的经济资源。人力资源是指人的劳动能力,而非劳动者本身,而劳动者的这种劳动能力显然是可以带来未来受益的,这一点毋庸置疑。有些学者认为人力资源对企业所提供的未来利益难以像固定资产那样加以合理的预计与确定,所以人力资源不是资产。我们认为,“提供的未来利益的确定性”并非是一项经济资源被确定为资产的必要条件,事实上无形资产所带来的经济利益就无法事先准确的确定,但我们仍将其视作资产,那么对人力资源为何就不能同等对待呢?其次,人力资源是可以用货币加以计量的。这是因为企业花费在人力资源上的投资如招聘费、培训费、保险费、工资及福利费等各项支出本身都是以货币形式反映的,这就使得以货币来相对客观的计量人力资源的价值成为可能。最后,人力资源也是企业可以实际控制的。对人力资源资本化持反对意见的学者认为:人力资源是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其所有权归劳动者所有,而企业无法拥有对劳动者的所有权,从而也就无法拥有和控制人力资源。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事实上,有关这一点,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早有论述,马克思认为资本家用货币从市场上雇佣了劳动者之后,在事实上获得了对未来劳动者一段时间内劳动力的使用权,而且这种权力是以契约的形式固定下来的,资本家购买的是劳动力而非劳动者,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而言,一旦劳动者被资本家所雇佣,他的劳动力就已经事实上为资本家所控制(因为在劳动契约解除以前,劳动者是不能再自由的向他人出售劳动力的),而同时资本家并不需要拥有对劳动者人身的所有权。所以,人力资源是可以为企业所拥有和控制的。

综上所述,企业在人力资源的载体——人身上的投资是企业付出的可以用货币计量的投资,是可以取得预期收益的权力,是企业能够控制和利用的,因而可以定义为会计资产。

特别应该指出的是,笔者认为人力资产是一种无形资产。这是因为,我们知道所谓无形资产是指不具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资产,其具有以下特征:(1)不具有实物形态(2)用于生产商品或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为了行政管理而拥有的资产(3)可以在一个以上的会计期间为企业提供经济效益(4)所提供的未来经济效益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对应无形资产的定义与特征,我们可以发现人力资产的特征与无形资产的定义和特征是相当吻合的:首先,人力资产不具备实物形态,企业员工虽具有实物形态,但人力资产是指员工的服务潜力,这种潜力是没有实物形态的,切不可把人力资产的的载体——人与人力资产本身混为一谈;其次,人力资产是能用于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用于行政管理的资产,人力资产能带来未来经济效益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再次,人力资产的受益期通常是一个会计期间以上,服务期低于一个会计期间的员工的工资等支出一般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而不予资本化;最后,人力资产所提供的经济效益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这是因为:一方面,人力资产到底能带来多大的效益是很难估计的;另一方面,由于人

才的流动性很大,使人力资产的受益期事实上也很难确定,所以人力资产所提供的经济效益带有极大的不确定性。

基于上述原因,我认为人力资产应属于无形资产。

(二)人力资源会计的核算

人力资源会计的核算主要涉及人力投资的核算,人力资源成本的汇集分配、人力资产的摊销、人力资产损失的确认等几部分。按照上述要求,应设立以下几个基本账户:

(1)“人力资产”账户,总括反映人力资产的增减变动情况。其借方反映人力资产的增加,贷方反映人力资产的减少,余额一般在借方,反映现有人力资产的历史成本和重置成本,本账户按职工类别设置明细账户。

(2)“人力资产累计摊销”账户,其贷方反映按一定的摊销率计算的人力资产摊销额,借方反映因退休、离职等原因退出企业的职工之累计摊销额,余额表示现有人力资产的累计摊销额,本账户应按照对应的人力资产明细账户设立相应的明细账户。

(3)“人力资产取得成本”账户和“人力资产开发成本”账户,这两个账户是成本计算性质的过渡账户,用以分类汇集企业在人力资产上的投资,借方反映投资支出的实际数额,贷方反映转入“人力资产”账户的金额,期末余额在借方,表明对尚处于取得和培训阶段的职工的投资。

(4)“人力资本”账户,该账户用来反映当从有关方面无偿调入职工时,作为“人力资本”的对应账户,反映投资来源。当职工离开企业是,应将“人力资本”账户相应的数额转入“营业外收入”账户。

特别应指出的是,“人力资本”账户应属所有者权益类账户,可用“资本公积”账户代替。有一种看法认为该账户既非所有者权益类账户,又非负债类账户,在资产负债表上列示于负债与所有者权益之间,这一部分权益应属职工所有,当职工离开企业时,要同时转出。这种看法是错误的,他其实是股份制改革初期“企业股”的翻板,事实上,企业内部除了所有者权益和债权人权益之外不存在第三种权益。

(三)人力资源会计的计量

将人力资源资本化,就涉及到人力资产的计价问题,而对人力资产的计价主要有下面两种流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对人力资产应按照其获得、维持、开发过程中的全部实际耗费人力资源投资支出作为人力资产的价值入帐,因为这些支出是实实在在存在的,籍此入帐,既客观又方便,这种方法称为成本法,成本法又分为按历史成本入账、按重置成本入账及按机会成本入账三种方法;另一种方法认为对人力资产应按照其实际价值入账,而不应按其耗费支出入账,因为企业获得、维持、开发人力资源的过程中的支出往往与人力资产的实际价值不符,这是由于对人力资源的支出相当的一部分往往由政府以公共支出的形式负担,企业并不负担这一部分成本,所以这一观点的支持者认为,成本法反映的会计信息是不真实、不全面的,对人力资产应按照其实际价值入账,故该方法称为价值法,价值法按照不同的计量模式又可分为群体价值模式和个人价值模式。上述两种观点都有各自的道理,经过多年发展逐步形成了人力资源会计的两大分支——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和人力资源价值会计,下面对这两大分支分别加以介绍:

1.人力资源成本会计

人力资源投资支出是一个会计实体为了取得、维持和开发人力资源所发生的全部支出,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1)取得人力资源支出。指会计实体为了获取某一项人力资源所发生的各项支出,具体包括:招工支出,指为了网罗吸引求职人员所发生的费用,如招工广告费,中介机构手续费,因招工而发生的差旅费、接待费、材料费等;选拔支出,指从应招人员中挑选理想员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如面试时支出的费用,体验费,从事招聘工作的人员的工资、奖金等;定岗支出,将录用的职工安排到适当的工作岗位所发生的各项一次性的支出,如搬迁费、注册费、接待费等,特别应指出的是,还应包括特定职工工作所需的特殊设备支出,这是因为这些特殊设备往往是应个人的要求,量体裁衣所定购的,一旦这一员工离开企业,其他人可能将根本不能利用该设备,故应计入人力资源取得支出。(2)维护人力资源支出,指企业为将职工留在企业工作所发生的各种经常性支出,包括工薪及奖金支出、劳动保健支出,医疗保健支出、社会保险支出、人事管理部门的支出。(3)开发人力资源支出,指企业为提高员工素质而发生的各项支出,包括上岗前培训支出,是指为了使职工具备完成特定工作所需要的技能,适应特定工作岗位的要求而发生的各项支出,如见习费用、培训费用等;在职培训支出,是指职工达到熟练程度以前发生的各项支出;脱产培训支出,是指脱产学习,以提高员工素质,使之能适应新工作的要求而发生的支出,如教员工资,学员培训期间应发的工资,材料费、差旅费、住宿费、学费等。

上述的各项支出,并非要全部计入人力资源的成本予以资本化的,只有那些受益期超过一年以上的费用才能予以资本化。一般说来,我们通常将人力资源取得支出和开发支出予以资本化,而维护支出则按照传统财务会计的做法计入当期损益,但对数额较大的一次性维护支出,也可计入待摊费用,分期计入损益。

如上所述,现行会计不问支出的性质,将人力资源支出一律计入当期损益的做法,显然是不合理的,人力资源会计正是要改变这一做法,是会计信息更具真实性、相关性。

尽管人力资源投资支出资本化就是将上述支出予以资本化即可,但是实务中依据计价标准的不同,又可分为三类,历史成本法、重置成本法和机会成本法。历史成本法是将上述的获得、维护、开发费用按其实际发生额资本化,较为客观和方便;重置成本法,是指在现时重新获得与原来相同的人力资产所要花费的成本,该方法提供的信息更具决策上的相关性,但由于对什么是相同的人力资产、重置成本到底有多大等问题的确定标准,主观性过强,从而限制了其应用范围;机会成本法,是以企业职工离职时使企业所蒙受的经济损失,作为企业人力资产计价的依据,优点是机会成本较接近人力资产的实际经济价值,但该方法使用面太窄主要适用于一些拥有专业技术能力的重要员工,对于一般员工不适用(因一般员工的离职往往不会带来太大的经济损失,即使有,也与员工的实际价值严重不符,不能籍此入账)。

此外,人力资源既然是一种资产,自然涉及到摊销的问题,我认为人力资产的摊销应采用加速法摊销,摊销期可以按劳动合同期摊销,期末无残值。之所以采用加速法,主要是因为人力资产流动性较大,未来收益不确定性大,从稳健原则角度出发,采用加速法摊销(即前期多摊,后期少摊)应比较可取。其具体的摊销方法类似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法,采用年数总和法,双倍余额递减法等均可。

2.人力资源价值会计

有关人力资源价值的计量模型大体分为两类:群体价值计量模型和个人价值计量模型,下面分述之:

(1)群体价值计量模型。主张该模型的人认为人力资源的价值是指人力资源会计在组织中的价值,作为组织中的一员,人力资源会计离开了组织就无法衡量其价值,而且,个人价值的总计不一定等于组织的价值,所以,他们认为人力资源价值会计所计量的应是群体的价值,而非个人的价值,为此他们提出了用非

购入商誉法和经济价值法测定群体价值的方法:非购入商誉法,该方法认为企业获得的超过行业平均水平的超额利润,应一部分或全部看作人力资源的贡献,人力资源的价值就是这部分超额利润资本化的结果,(人力资源的价值=超额利润/全社会平均投资报酬率);经济价值法,该法认为人力资源的价值应是将企业未来盈余折现后,按人力资源投资占总投资数额的比例,将盈余现值总额的相应部分资本化的结果。

(2)个人价值计量模型。主张该模型的人认为,组织的人力资源是个人价值的总和,只有先求出个人的价值,才有可能求得组织的价值,而且企业的许多决策都是以个人为中心的,取得个人价值的信息对企业的决策更具相关性。该模型常用的方法有未来工资报酬折现调整法,该方法认为,人力资源价值=未来工资支付额的现值×平均效率比率,未来工资支付额现值=∑〔Si/(1+r)∧i〕,平均效率比率=∑〔(i×RFi/REi)÷∑i〕,以上两式中,Si代表第i年的工资额,RFi为第i年的企业投资报酬率,REi为第i年的本行业平均投资报酬率;指数法,是根据基期人力资源的价值,按照某一指数,推算以后的企业的人力资产价值。应该指出的是,群体价值计量模型和个人价值计量模型是相互补充的,群体价值计量模型主要是用于对群体人力资源价值的评价,如班组、车间等;而个人价值模型则适用于单个员工的价值评价,各有侧重而已。

上面分别介绍了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和人力资源价值的基本内容,那么他们在会计实务中的相互关系到底是怎样的呢?我个人认为,通常情况下对人力资源的资本化应采用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方法,这是因为,一方面,市场经济条件下,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所以通过公平市场竞争所形成的人力资源的价格能最大程度的贴近反映人力资源的价值,所以将实际支出成本化的方法不会造成人力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其实际价值的严重背离;另一方面,成本法数据的获取较为方便,获取的数据也较为客观,能防止经营人员利用处理方法的主观性篡改数据,粉饰报表;再者,尽管成本法未能涵盖全部成本,如政府支出等,但其未涵盖的部分主要是一些公共产品,对任何一个企业来说,这一部分成本均不需支出,换言之,这一部分对企业来说是无成本资源,如同阳光、空气一样,企业人力资源会计对此没有反映的必要。所以,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应是人力资源会计帐务处理的主流。但人力资源价值会计也并非一无用处,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无偿转入人力资源时,这时若选用成本法,人力资源的实际支出成本与人力资产的实际价值差别过大,而采用价值法则更具客观性、真实性,此时的分录为: 借:人力资产

贷:人力资源取得成本(记录人力资源的实际支出)

人力资本(记录人力资产与人力成本之间的差额)

另外,人力资源价值会计在财务评价、企业经营决策中的用途,较之人力资源成本会计也更为广泛。

(四)人力资源会计的报告

对于人力资产的报告,我们认为应当分两部分:对内报告与对外报告,下面分述之。

1.对外报告。一方面,在资产负债表中,应于无形资产项下单独列示人力资产有关情况,包括人力资产原值、摊销值、净值等数据。另一方面,应在附注中,从动态和静态两个方面详细揭示人力资源的状况,从动态方面,应揭示报告期内追加的人力资源投资总额、投资方向、占本期总投资的比重等数据;从静态方面,应报告人力资源占企业总资产的比率,企业员工的学历构成,职称等情况,以展现企业人力资源的全貌。

2.对内报告。内部报告的内容应分两部分,一部分是非货币信息,主要是企业现在的人力资源组成,分

配及利用情况,特别对于一些高成本引入的重要人才,应重点揭示。另一部分是货币信息,主要是企业各责任中心人力资源的现值;人力资源投入产出比;对于一些高成本引入的重要人才,应单独分析其成本与其创造的效益,以确定其投资收益率。

三.人力资源会计在我国建立的条件

中国人力资源会计的全面实施除了要进一步加强理论研究,完善人力资源会计的理论体系以外,还应具备下列条件:

1.人力资源法制化。对企业拥有的人力资源,要用法律法规加以确认,对其交换也应有一定的法律规范,确保企业对所雇佣的职工的劳动力的所有权;对中途违约离职的职工也应有相应的处罚,以保证企业人力资源的相对的稳定性。

2.大力发展完善人力资源市场。人力资源市场对人力资源会计的发展,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一个完善的人力资源市场才能提供一个合理的人才的市场价格,从而为会计核算提供依据;另一方面,一个完善的人力资源市场的存在,使人才能自由流动,企业可自由获取其所需的人才,只用在这时,社会才可能产生对人力资源信息的真正的现实的需求,人力资源会计也才有了其存在的社会基础。目前,我国的人才市场、劳务市场虽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仍很不完善,而企业家市场几乎不存在,尽快建立并完善人力资源市场是当务之急。

3.开展试点工作,为人力资源会计的大面积铺开做准备。试点可以选择学校、医院、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科研单位、高科技类型的企业等人力资源密集的单位,积累经验,既推动理论的向前发展,又为人力资源会计的全面实施做准备。

目前,我国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理论上尚未完善,大部分理论来源于对西方论著的翻译,与国情联系不够紧密,人力资源会计的全面实施更是任重道远,这将需要理论工作者与实务工作者共同的不懈努力。

第四篇:中国人力资源会计的发展

中国人力资源会计的发展

【摘要】人力资源会计是会计学的一个新兴的重要分支学科。它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本文先对人力资源概况进行论述,说明人力资源发展存在的问题。最好阐述了在我国建立人力资源会计的必要性。

【关键词】人力资源会计、存在问题

人力资源会计是会计学的一个崭新的分支,是鉴别和计量人力资源数据的一种会计程序和方法,其目标是将人力资源诬陷变化的信息提供给企业和有关人士使用。自从1964年,美国密西根大学的郝曼森首次提出人力资源会计这个概念之后,通过一大批会计学者坚持不懈的研究,到今天,人力资源会计逐渐建立起一套较完善理论体系,特别是知识经济时代的的到来,更为人力资源会计的推广创造了历史性的契机。

人力资源会计的概况

(一)含义

什么是人力资源会计,目前尚无统一的定义。依据美国会计学会的理解,“人力资源会计是鉴别和计量人力资源数据的一种会计程序和方法,其目标是将企业人力资源变化的信息,提供给企业和外界有关人士使用。” 人力资源会计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人力资源会计包括社会人力资源会计和企业人力资源会计。社会人力资源会计是从社会的角度对人力资源所进行的确认、计量、记录、报告和管理,它属于社会会计的范畴,可以将其称作为人才资本会计。企业人力资源会计是从企业的角度对人力资源所进行的确认、计量、记录、报告和管理。通常所说的人力资源会计,是指企业人力资源会计,即狭义的人力资源会计。企业人力资源会计又有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和人力资源价值会计之分。前者主要对企业为取得、开发、保全人力资产使用价值所耗费的投资成本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分摊和报告,后者主要是对人力资源的经济价值进行确认、预测、计量、记录和报告。由于计量手段和方法上的原因,会计上对人力资源的经济价值进行确认、预测与计量,“目前依然困难重重”。因此,结合我国的会计研究现状和会计所处的环境,应该以人力资源成本会计作为研究的重点。

(二)产生背景

“人力资本”一词在很早就被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在《国富论》中,他将全体国民后天获取的有用的能力,全部算作资本的一部分,第一个系统论述了劳动价值论。并相继被很多经济学家确认。但是,传统会计却一直只承认实物资本而不承认人力资本,因而在传统的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中也因此而只记录和反映会计主体的实物资本。而对人力资本不作记录和反映。直到本世纪六十年代,人力资本才被会计学界认可。并开始研究人力资本会计问题,其标志当数密歇根大学的赫曼森(B.H.Hermanson)所著《人力资产会计》一文的发表。之后人力资源会计开始在一些小型工业企业的会计实务中运用,并且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得到了进一步的传播。尤其是80年代以后,讨论人力资源会计的文章不断出现,还有许多企业(如美国海军研究所,美国电话和电信公司,德克萨斯仪器公司,美国通用电话和电气公司,梅特罗银行,加拿大格林菲尔德航空工业公司等)将人力资源会计广泛地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和决策等方面。至此,人力资源会计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会计实务中都得到了广泛的、迅速的发展。[

其实就事实上来说,我国的人力资源会计实际应用从明朝就开始了。当时的晋商中间流行一种“人身股”制度,这一制度从明清直到民国初年晋商衰落,前后历时四五百年。在“人身股”制度下,职工凭借“人身股”与股东的资本股一起参与分红。这种“人身股”实际上就是现代企业制度中的“劳动力入股”。晋商以“人身股”为基础,建立起了一套包括人力资源会计在内的近代的人力资源的核算制度,在当时有力的促进了晋商的发展。这一史实对我国现在发展人

力资源会计甚至是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改革都有重要的借鉴与启示意义。

中国人力资源会计的发展

一、人力资源会计的发展过程

严格意义上的人力资源会计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迄今为止,其发展过程可以被划分为4个阶段。①

1、初创阶段(1964-1970年)。1967年,在美国俄亥俄州哥伦布室的巴厘公司的年终结算中,为了精确地估计经历人员的价值,把每位经理人员的费用划分为以下5个账户:招募核录用费用、正式的职前教育核就业后的培训费用、非正式的职前教育和在职培训费用、实践费用和发展费用。然后将每位经理人员的总费用按照他预计的工作期间进行分摊(离职经理的费用要剔除)。于是,就可以用在培养一个管理人员过程中所发生的历史成本来衡量公司对管理人员的投资。这种方法被称为人力资源会计的资产模式,其主要缺点是没有衡量人力资源投资的收益。另一种方法是衡量管理人员的活动的价值,被成为人力资源会计的费用模式。它着重研究经理人员的缺勤、离职和工作绩效等因素在经济上的后果,并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在这一阶段中,在相关理论基础上形成了人力资源会计的基本概念,人们对人力资源会计开始关注,出现了相关的论著。

2、发展阶段(1971-1976年)。在这一阶段中,有大量的关于如何计量人力资源的价值、如何将人力资源会计纳入传统的会计体系的文章在许多国家发表。

美国会计学会人力资源委员会陆续发表了有关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报告。密西根大学的研究人员在美国巴里公司进行了人力资源会计的应用试点,并于1973年首次发表了包含用历史成本法核算的人力资源资产的财务报表。许多企业纷纷尝试进行人力资源会计核算与报告,显示企业界对人力资源会计的极大兴趣。1974年,弗拉姆赫兹出版了《人力资源会计》一书。此外还有许多学者提出了一些核算人力资源价值的模型。

3、短暂的停滞阶段(1977-1980年)。在这一期间,相对比较简单的关于人力资源会计的初步理论研究已经结束,人力资源会计在实际的应用中又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主要问题是人力资源会计发展的初始阶段提出的模型都非常复杂,所需要的资料收集也很困难,对数据的解释也很繁复,所以会计学家和管理学家对人力资源会计的兴趣都减少了。同时,企业试行人力资源会计需要花费很大的成本,但是又无法确知是否能够得到相应的回报,所以企业界的积极性也降低了。再加上经济衰退的影响,人们将研究的重点转移到更加现实和更加紧迫的问题上。

4、恢复活力阶段(1981年至今)。虽然前一阶段,美国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有明显的下降趋势,但是并没有完全停顿。由于美国海军研究署出资建立一个研究海军人力资源管理方面问题的项目,上述低落的情况逐渐有所好转。此后出现这些现实情况使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开始复苏:第一,美国政府要求研究增加劳动生产力的手段,人力资源会计研究的潜在贡献,对研究该课题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第二,美国的竞争对手日本对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与重视,促使美国管理部门又转向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第三,美国服务业的迅速发展。这些都是使人力资源会计复苏的原因。80年代后许多企业都开始重视人力资源会计的应用,如美国银行、美国海军研究署、美国金融机构、美国航天公司等等都开始应用人力资源会计。这时人力资源会计的学术研究和实践工作都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潮。

二、发展前景

当前,人们对人力资源会计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重要作用已经没有异议,但是对人力资源会计的应用还没有完全取得共识。理论学术界对人力资源会计的反对意见主要有两种:第一种观点是从伦理角度出发,认为资产是为人服务的,将人当作资产和财富是对人格的贬低,因此反对将人作为资产对待。第二种观点是从会计学角度出发,认为将人作为资源无法满足现行的资产定义要求,同时也因为还没有一个有效计量人力资源的核算体系。因此将人

力资源作为企业的资产对待不合适。事实上,人力资源会计的反对者提出的两个理由正是人力资源会计进一步发展面临的两个主要问题。由于人力资源确实不像实物资产那样容易处理,而且对某一既定时间的企业人力资源的价值进行精确的计量也确实存在着困难,因此人力资源会计的发展和应用必然要克服很多难题。

人力资源会计的作用

1、为企业的决策者提供信息。人力资源是企业的重要资源,如果不能正确地计量人力资源的成本和价值,不能对企业在人力资源方面的投资和收益情况进行客观的反映,就无法合理、高效地开展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人力资源会计所提供的信息,可以促使企业管理当局重视人力资源投资,进行合理的人力资源经营管理决策,克服企业短期行为,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

2、有利于正确反映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传统会计将企业在人力资源方面的支出不加区别地看作成本,因此在企业的人力资源投资比较多时企业会表现出比较低的会计收益;而在大量消耗前期的人力资源投资时却表现为比较高的会计收益。这与增加人力资源投资投入使企业的未来获利能力提高,而消耗人力资源使企业未来获利能力降低的事实相违背,因此无法正确地反映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人力资源会计则能正确地区分人力资源的投资与消耗,使企业在人力资源方面的成本和收益之间建立起更加合理的配比关系,因而能够提供真正符合企业真实情况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信息。

3、有利于人力资源的管理。建立人力资源会计,一方面,管理人员能够提高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并运用人力资源会计信息制定具体的管理政策,创造一种珍惜爱护人才的良好气氛,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活力。另一方面,员工可以从人力资源会计信息中了解自己在企业中的价值,了解企业在自己身上的付出,从而增强自己对企业的责任感。促进员工自觉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我国建立人力资源会计的必要性

世界高新技术革命的浪潮,已经把世界经济的竞争从物质资源竞争推向人力资源的竞争,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将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信息,必然离不开人力资源会计。在人口众多,而人口素质相对较差的我国,推行人力资源会计更具有必要性。

1、是科学技术进步和生产力发展的需要。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推动着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在世界经济发展到知识经济时代,在我国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的今天,一个企业是否具有竞争力,是否具有发展前景,决定因素已不仅仅局限在其经营规模的大小,财产物质的多少,而是取决于其是否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是否持续地对人力资源投资。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人力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也越大,人才成为经济资源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企业财富的真正象征和源泉。因此,将人力资源作为企业的资产,运用会计的方法对其加以确认、计量和报告,以满足企业管理者和企业外部有关人士对企业信息的需求成为时代的必然要求。

2、国家宏观调控的需要。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使人力资源有更多的经济特征,要求确认人力资源的成本和价值。对人力资源开发的经济效益进行研究分析,通过人力资源会计报告,国家可以掌握各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维护现状,从而采取相应的宏观调控手段,促进人力资源的供求平衡,确定人力资源开发方向,引导人力资源合理流动,在宏观上优化人力资源的配制。

3、是企业提高效益的需要。市场经济下,谁争取到合理的高素质人才,谁就会在市场经济中立于不败之地。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为了获得更好的人才,加大了人力资源投资,包括提高物质待遇、改善人际关系、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提供在职培训等。而投资的效益如何,这是企业管理当局所关心的问题,相应地就要求会计上对人力资源的收益与成本进行核

算,考察其经济效益。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用人制度的不断完善,这种对人力资源进行核算的动力将会逐渐加大。

4、财务会计核算原则的要求。事实上,单从会计核算原则考虑,现行会计对人力资源的处理也有诸多不妥。一方面,将人力资源投资计入当期费用,违背了权责发生制的原则。企业在人力资源投资上的投资支出,其收益期往往超过一个会计期间以上,属于资本性支出,应先予以资本化,然后在分期摊销,而现行会计却是将其全部作为当期费用入帐。另一方面,将人力资源支出费用化,必然使各期盈亏报告不实,导致决策失误。同时,当企业大量裁员时,尚未摊销的人力资源投资支出应作为人力资源流动的损失,计入当期费用,但现行会计并不能反映出这种损失,不利于经营者进行正确决策。所以,从遵循会计原则的角度而言,实行人力资源会计也很有必要。

力资源会计的必要

参考文献:

刘仲文著《人力资源会计》,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中国会计学会主编《人力资源会计专题》,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第五篇:人力资源会计综述

人力资源会计综述

 2006-08-07摘 要:人力资源会计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本文简述了人力资源会计的重要性及其概念,对人力资源会计的不同计价方法和模型进行综述,借以展示了人力资源会计在印度的研究和应用现状,对资对我国有所借鉴。

近几年来,人力资源会计(简称HRA,下同)在不同的组织机构中显得很有名。现在,各一个组织相关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已经得到很好的认识。人力资源可能是熟练型或非熟练型的。如果一个组织的人力具有诚实和有效的品质,无论它的人力资源类型如何,和其他组织相比,也必然具有竞争力,加拿大一位著名的管理学教授哈里·达斯博士说:“成功的组织都有积极的人不足为奇了。人力资源是一个公司真正能够拥有的最有价值的资源。”人力资源对于任何一个组织的也能通过下面的表述来揭示“目前,人力资源看作是一个组织最有价值的产。一个成功的商业组织是建立在那些能把其知识、技能、天赋创造力以及能力发挥到极限并富有成效的雇员身上。”里科特(1967),约翰逊和开普兰(1987)曾说过:人力资源不作为一项资产在资产负责表中反映,损害了权责发生制下的充分披露原则,低估服企业的净价值和本期收益,因此没有反映该组织的真实和公允的观点。

一、HRA的重要性

无论是对管理层来说,还是对分析家甚至雇员来讲,HRA都有很大的重要性,它能帮助管理者在组织内部更好地对人力资源进行使用、规划和管理。对于分析者来说,它能为其提供有关组织内部力量的信息和帮助他在组织做出关于长期投资的决策。同时,雇员的议价能力和业绩也常受到它的影响。但是,尽管具有如此的重要性,几年内,对一个组织人力资源的研究都没有引起管理思想家的足够重视。即使今天,在这个领域内已进行了大量工作之后,不幸的是,无论是对于人力资源的计价,还是在帐簿中进行记录以及通过不同的报告进行信息披露都仍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型或一般公认的方法,尽管所有的问题依然存在,也有一些组织正在对他们的人力资源进行计价并且在他们的总报告中给予人力资源一席之地。但是,从这一方面来看,我们面临一个问题,就是何时才能对两个组织的人力资源进行比较研究,因为不同的组织可能并不遵循一致的人力资源计价方法。在下面的研究中,我们试图触及HRA的几个方面并总览人力资源的几种计价方法。

二、HRA概念的演进当我们谈起人力资源的计价,一般都是指货币计价。从HRA演进的历史中也可看出,大部分重要的工作是在过去二、三十年中所做的,然而,几年前,许多思想家在这一领域都有所努力和尝试。但直到1960年以后,也就是行为研究方法出现以后,考虑将人力资源作为一项资产的实质性工作才得以真正开始。许多思想都提出了不同的模型,其中有舒尔茨(1960),威廉.C.派尔(1961),布鲁梅特等(1969),弗来姆浩兹(1971,1972,1973),劳和舒尔兹(1971),吉

伯斯和罗宾逊(1972),莫斯(1973),杰盖和劳(1974),肯尼斯.森克莱尔(1978)等等。从这一点上说,相关的还应包括两位印度人:S.K.查克拉勃教授(1976)和M.达斯古教授(1978)所做出的贡献。但是,威廉.配弟(1691)可能被看作是第一位主张将人力资源包含在国家。财富估价中的人。威廉.法(1853),厄奈特.恩格尔(1883)可能被看作是在这个主题上做出进一步努力的人。HRA的基本目标在于人力资产的计价。事实上,计价问题在这个问题在这个概念的发展道路中成为主要障碍。这一障碍在于:不同的思想家有不同的人力资源计价方法,不仅在方法学上,而且,在概念都有很大差异。迄今尚无一般公认的人力资源计价方法。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些计价方法。在货币性计量和非货币性计量两者中,前者具有相关性且和会计目标相吻合。并且,如果一个人试图对人力资源进行估价,他可以考虑货币计价的两个方面:成本和价值。

(一)历史成本法

最初,人力资源的计价任务一般都分配给会计师。他们采用历史成本进行计价,感觉方便且符合惯例。这种方法首先由布鲁梅特、弗莱姆浩兹和普尔提出。历史成本包含招聘成本、选择、雇佣、培训、开发等成本。进而言之,历史成本还可以分成获得成本和学习成本两种类型。其中招聘成本、选择成本、雇佣成本以及安置成本属于前者,而培训成本和研究开发成本则属于后者。这种方法最大的优点是计算简便,并且在这种方法下,人力资源被看作是实物资产,记录和披露人力资产并不十分困难。任何一项由于上述项目所引致的成本都将增加人力资产的价值。人力资产也可以相似的方式进行分期摊销。尽管有些优点,这种方法也存在一些局限性,诸如没有考虑雇员们潜在服务的整体价值,并且由于分期摊销,人力资产的价值持续减少,但在实务中,其价值应该随着时间的推移、经验的增加而增加。

(二)重置成本法

这种方法和历史成本法有很多共性,是由伦塞斯。里科特和埃利克。费莱姆浩兹提出的。在这种方法下,他们考虑在重置具有相同效率和经验的雇员时所发生的成本。一般来说,重置成本包含获得、培训及研究开发等成本。重置成本法有以下两种类型:

(1)职务重置成本:这种方法下,雇员和其替代者具有适合某一特定职务的相同天赋和经验。

(2)个人重置成本:这种方法下,雇员和其替代者具有适合所有雇员可能适应的职务的相同天赋和经验。既然这种方法和历史成本存在共性,它必然也带有历史成本所承受的缺陷。

(三)标准成本法

这种方法是大卫.瓦森特提出的,在这种方法下,招聘、雇佣、培训和开发的标准成本针对每一级别的雇员进行累计。但是,这种方法仅适合用于控制目的和差异分析,它也具有分期摊销的缺陷。

(四)机会成本法

这种方法是由哈克迈恩斯和琼斯于1967年提出的。在这种方法中,他们曾倡导“竞争性招标价格”,其意指一个雇员或一个部门中一群雇员的机会成本是以其他部门对这些雇员提出的标价为基础进行计算的。因此,人们资源的价值根据单个雇员在可替用途中所具有的价值来决定。这种方法最大的缺陷是它没有考虑那些作为一项资产并非稀缺的雇员们,并且一个仅擅长干一项工作而对所替换工作一无所知的雇员其价值将会是零,这个问题可能会误导根据整个组织收集的信息。

(五)已调整现值法

这种是由何满森在其《人力资产会计》一书中最先提出来的(1964)。根据这种方法,未来五年内雇员/雇员们的工资和薪金将用折现率折算为现值,而这个现值学要用一个叫“平均效率比例”的因素去乘。这个效率因素可通过采用一个公司的投资收益对该行业投资收益的加权平均数之比率来进行计算。即:效率因素=公司的投资收益/行业投资收益。对于记录和披露来说,何满森建议未来应付工资的数量反映为负责,而人力资源则作为资产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这种方法的主要缺陷在于计算效率比例方法的客观性。在计算效率比例时,何满森确信公司的业绩完全取决于雇员的努力而不存在外部因素,但是如果确有任何一种方法能消除这些外部因素影响的话,何氏的方法将反映人力资源的一些近似价值。下面对几种模型作一简述(译者加)劳和舒瓦兹模型(1971)这一模型被普遍称为“未来收益现值”。根据这一模型,人力资源的价值在下列公式的帮助下可获得:Vr=∑〖DD(〗T〖〗t=r〖DD)〗I(t)/(I+R)这里,Vr=一位r岁雇员的价值;I(t)=直到退休时雇员的年收益t=退休年龄;R=折现率尽管这个模型很著名并且正在被不少组织广泛应用,它也有一些严重缺陷。基本的缺点是它假定一个雇员的报酬和其价值相等。这个模型也忽视了雇员早期离开的可能以及资历、议价能力、技能、经验等等。实际上,在实务中一个人的薪金并不能显示上述特征。因此,这也是为什么将一雇员的薪金当作其真实价值的说法并不符合实际。弗莱姆浩兹模型(1971)这一模型被普遍称为“奖金计价模型”或“个人预期可实现价值”。根据弗莱姆浩兹,组织内的个人价值可以被定义为其在组织内的整个期内预期可提供的一整套服务的现在弗氏同时暗示个人的价值也是如下两个事物的功能。其一是个人的有条件价值,这一价值同时也是能力和活动水平的功能;其二是这个人留在组织内的可能性,同时也是工作满意程度、组织承诺和激励等相同变量的功能,然而,这个模型有关雇员流动更为实际的观点,也承受了未来收益现值模型大部分的缺陷,同时,在每一个预期服务阶段,获得雇员贡献的可靠数据

也比较困难,杰盖和劳(1974)对上述模型作了修改补充,并且建议以团体(小组)而不是个人为基础。莫斯模型(1973)他的模型普遍称为“净利益模型”,莫斯说明人力资产的价值可以用下述方法来确定:利用折现率把净利益折现为所提供服务的最大总价值,然后看这个总价值超过预期在未来直接或间接支付价值的差额,派肯。奥甘于1976年对莫斯的净利益进行了延伸,他引入了一概率因素,用它去乘雇员的净利益,然后得出人力资源的计价方法。查克拉勃是模型(1976)S.K.查克拉勃提教授建议通过把雇员分成管理型和非管理型两种类型,然后将小组的平均表现力和他们的平均薪水相乘来计算人力资源的价值,这样获得的价值按照预期在平均表现力期间内的平均选择、开发和培训成本作为递延收益支出,对于披露,他建议组织的资产负责表应该含有上述支出的不同部分,而不是注销;将人力资产置于主要投资之下,如放在固定资产不将会产生折旧、资本利得和损失等问题。达斯古普塔模型(1978)这个模型被普遍称为“全部成本概念”,M.达斯古普塔教授参加了一些不同且广泛的讨论,根据他所说,个人在组织内达到某个职务时所引致的全部成本都应当看作这个人的价值,并且这个价值要根据他的智力水平作进一步调整。因此计算所得的价值要根据年龄、业绩、经验和其他能时时进行调整修订。

[印度]阿述托史·库玛;编译:王洪信

下载浅谈人力资源会计的发展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人力资源会计的发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力资源会计探讨(精选五篇)

    人力资源会计探讨  2006-08-07一、人力资源会计有关理论探讨(-)人力资源会计的几个基本概念1、人力资源。广义上是指一定范围内的人口总体所具有的劳动力的总和。在人力资源会......

    酒店人力资源会计初探

    〔摘 要〕人力资源会计正是基于人力资源的价值管理方法,特别是对居于第三产业中的酒店管理来说,作用十分明显。因此,在我国人力资源会计进入广泛应用的发展阶段,从酒店管理着手......

    人力资源会计复习题

    *** 名词解释:(重点记忆) 1. 人力资源会计 2. 人力资源的离职成本 3. 经验公式 4. 人力资本 5. 人力资产*** 论述题: 1.企业应如何制定以人力资本战略管理为主要特征的人力资源......

    论人力资源会计

    论人力资源会计  2006-08-07作为影响当今世界大趋势之一的知识经济正在蓬勃兴起。而会计人员作为社会经济利益的鉴证人和协调者,在知识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曾经和正在发挥着重要......

    人力资源会计教案

    人力资源会计 第1章人力资本理论 学习目标 掌握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的含义及其关系 了解人力资本理论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认识人力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掌握人力资本计......

    对人力资源会计研究的发展思考5篇

    对人力资源会计研究的发展思考 摘 要:人力资源会计是一种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法,近年来,我国对人力资源管理高度重视,已经取得这一方面研究的突破。但如何将多种理论应用到实践当......

    人力资源发展简要规划

    人力资源发展简要规划集团公司“三年赶上老局现有水平,六年处于工程总公司第一集团,十年进入企业先进行列”总体战略目标的提出,为集团公司人力资源的开发和人才队伍的建设指出......

    会计事务所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人事管理工作,保证正常的工作秩序,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天津凤城有限责任会计师事务所(以下简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