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培育产业集群 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

时间:2019-05-12 07:08: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力培育产业集群 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力培育产业集群 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

第一篇:大力培育产业集群 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

当前世界产业发展集群化趋势日益明显,产业集群已成为产业升级的客观要求。如何发展产业集群,打造区域核心竞争力,已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一个地区产业综合竞争优势,集中反映为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强弱。一个地区产业发展的生态环境是产业集群,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是发展壮大一个地区产业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市纺织、建材、林竹等产业已有相当的规模,也具备产业集群的一些特征,但如何通过产业集群发展战略,加快纺织、建材、林竹等产业的发展,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产业集群的内涵及特征 产业集群的内涵,是指同一产业的企业以及该产业的相关产业和支持新产业的企业,在相对狭小的地理位置上的集中。集群的对象,包括处于产业链上下游的供应商、研究机构、金融机构、行业协会以及配套的其它中介组织。产业集群并非大量企业的简单聚集,是在一个相对狭小区域内,通过某个附加值的生产链而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企业网络。国内外产业集群现象大量存在,如在广东东莞聚集了一批计算机生产加工企业,计算机整机所需的95%以上零部件均可在方圆5公里范围内的生产企业获得。产业集群的主要特征具体表现在:一是具有整体大于局部之和的协同环境。集群内的单个企业没有较大的市场影响力,但所有的企业都按专业化原则构建核心竞争力,将这些核心竞争力进行整合后,就形成了整体大于局部之和的特有的协同环境。二是企业间关联性高。集群区内企业,包括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它们不是简单的集中,而是以某种附加值的生产链关联在一起,从而形成一个既有分工又有协作的共同体。三是区域竞争力强。集群内的企业既分工又协作,既竞争又合作,分工与合作互为条件,促进了整个区域内的服务能力、基础设施、信息交换、创新精神、市场机制、交通运输、信用等级等竞争力的提高。四是生产要素流动快。产业化所需要的知识、技术、人才、资本、信息等要素因为具备“超流动性”特征。集群区内要素快速流动,能够在很短的时间里迅速聚集并组合起来,使产业化的效率随时按照市场的需要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五是中小企业密集。分散经营的组织形式是一个地区主导产业的重要发展模式。中小企业具有需求波动适应性和经营战略灵活性的特点,比大企业更依赖于这种创新和分散的环境,从而在集群区内形成了中小企业密集现象。六是供应渠道畅通。企业在地理上的集中,能够使得厂商更有效率地得到供应商的服务;快速物色到符合自己意图的雇员;及时得到本行业竞争所需要的市场信息;容易获得配套的产品和服务,从而达到行业信息、买者意向和配套机构与设施的相对集中。

二、我市产业集群的现状和问题近几年来,我市按照依托资源求发展、依托城市求发展、依托大企业求发展的“三个依托”,实现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联动、国有经济与非公经济联动、地方经济与驻永企业联动的“三个联动”,壮大纺织、林竹、旅游“三个产业”的发展思路,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积极培育区域特色产业,促进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提升。从而使我市的纺织、林竹、建材三大产业得以快速发展,逐步向产业集群方向发展。据统计,2003年全市共有纺织、建材、林竹企业214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9家,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的一半以上。纺织、建材、林竹三大产业实现工业产值30.2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66.2%。——纺织业。2003年全市纺织业实现产值12.7亿元,比增33.6%;年产纱23100吨、布3468万米,分别比增34.4%和28.5%。目前,全市各类纺织企业达70家,从业人员6767人,年纱锭生产能力达20万锭,居全省第五位,各种织布机2247台,针织机37台。主要产品有棉纱、涤棉纱、涤纶纱、无纺布、涤纶布、PU革、牛仔布、梭织布及针织布等。拥有福建化纤纺织集团、升汇公司、宝华林公司、兴发公司、方圆公司、田龙工贸公司等一批实力较强的纺织企业;京朋纺织、中珂纺织、英汉纺织、锦辉纺织、川龙纺织等一批纺织企业正在筹建之中,预计到2008年全市纺织业产值将超过30亿元,年均增长30%以上。——林竹业。2003年全市林竹业实现产值15.4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8.8亿元,比增16.1%;年产强化木地板150万平方米、中纤板12万立方米、木胶合板3万立方米、竹地板44万平方米、竹胶板4万立方米。目前,全市各类林竹企业106家,从业人员5000多人。拥有永林股份公司、吉通公司、亨雅公司、永欣公司等一批上规模的林竹加工企业,其中永林股份公司为全国首家以森工资源为主的上市公司。今后随着我市的“两个百万亩”(百万亩速生丰产林基地和百万亩毛竹林基地)和“两个中心”(全省的木材人造板生产中心和竹材高效利用生产中心)的建设,预计到2008年全市林竹总产值将超过30亿元,年产中纤板50万立方米、强化木地板500万平方米、竹地板150万平方米。——建材业。2003年全市建材工业实现产值8.7亿元,比增12.3%;年产水泥336万吨,商品熟料62万吨。目前,我市建材工业主要以水泥生产企业为主,共有水泥企业38家,其中建福水泥股份公司为上市公司,水泥企业从业人员6630人。去年来,我市按照上大挤小

第二篇:大力培育产业集群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

当前世界产业发展集群化趋势日益明显,产业集群已成为产业升级的客观要求。如何发展产业集群,打造区域核心竞争力,已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一个地区产业综合竞争优势,集中反映为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强弱。一个地区产业发展的生态环境是产业集群,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是发展壮大一个地区产业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市纺织、建材、林竹等产业

已有相当的规模,也具备产业集群的一些特征,但如何通过产业集群发展战略,加快纺织、建材、林竹等产业的发展,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产业集群的内涵及特征产业集群的内涵,是指同一产业的企业以及该产业的相关产业和支持新产业的企业,在相对狭小的地理位置上的集中。集群的对象,包括处于产业链上下游的供应商、研究机构、金融机构、行业协会以及配套的其它中介组织。产业集群并非大量企业的简单聚集,是在一个相对狭小区域内,通过某个附加值的生产链而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企业网络。国内外产业集群现象大量存在,如在广东东莞聚集了一批计算机生产加工企业,计算机整机所需的95%以上零部件均可在方圆5公里范围内的生产企业获得。产业集群的主要特征具体表现在:一是具有整体大于局部之和的协同环境。集群内的单个企业没有较大的市场影响力,但所有的企业都按专业化原则构建核心竞争力,将这些核心竞争力进行整合后,就形成了整体大于局部之和的特有的协同环境。二是企业间关联性高。集群区内企业,包括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它们不是简单的集中,而是以某种附加值的生产链关联在一起,从而形成一个既有分工又有协作的共同体。三是区域竞争力强。集群内的企业既分工又协作,既竞争又合作,分工与合作互为条件,促进了整个区域内的服务能力、基础设施、信息交换、创新精神、市场机制、交通运输、信用等级等竞争力的提高。四是生产要素流动快。产业化所需要的知识、技术、人才、资本、信息等要素因为具备“超流动性”特征。集群区内要素快速流动,能够在很短的时间里迅速聚集并组合起来,使产业化的效率随时按照市场的需要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五是中小企业密集。分散经营的组织形式是一个地区主导产业的重要发展模式。中小企业具有需求波动适应性和经营战略灵活性的特点,比大企业更依赖于这种创新和分散的环境,从而在集群区内形成了中小企业密集现象。六是供应渠道畅通。企业在地理上的集中,能够使得厂商更有效率地得到供应商的服务;快速物色到符合自己意图的雇员;及时得到本行业竞争所需要的市场信息;容易获得配套的产品和服务,从而达到行业信息、买者意向和配套机构与设施的相对集中。

二、我市产业集群的现状和问题近几年来,我市按照依托资源求发展、依托城市求发展、依托大企业求发展的“三个依托”,实现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联动、国有经济与非公经济联动、地方经济与驻永企业联动的“三个联动”,壮大纺织、林竹、旅游“三个产业”的发展思路,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积极培育区域特色产业,促进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提升。从而使我市的纺织、林竹、建材三大产业得以快速发展,逐步向产业集群方向发展。据统计,2003年全市共有纺织、建材、林竹企业214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9家,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的一半以上。纺织、建材、林竹三大产业实现工业产值30.2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66.2%。——纺织业。2003年全市纺织业实现产值12.7亿元,比增33.6%;年产纱23100吨、布3468万米,分别比增34.4%和28.5%。目前,全市各类纺织企业达70家,从业人员6767人,年纱锭生产能力达20万锭,居全省第五位,各种织布机2247台,针织机37台。主要产品有棉纱、涤棉纱、涤纶纱、无纺布、涤纶布、PU革、牛仔布、梭织布及针织布等。拥有福建化纤纺织集团、升汇公司、宝华林公司、兴发公司、方圆公司、田龙工贸公司等一批实力较强的纺织企业;京朋纺织、中珂纺织、英汉纺织、锦辉纺织、川龙纺织等一批纺织企业正在筹建之中,预计到2008年全市纺织业产值将超过30亿元,年均增长30%以上。——林竹业。2003年全市林竹业实现产值15.4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8.8亿元,比增16.1%;年产强化木地板150万平方米、中纤板12万立方米、木胶合板3万立方米、竹地板44万平方米、竹胶板4万立方米。目前,全市各类林竹企业106家,从业人员5000多人。拥有永林股份公司、吉通公司、亨雅公司、永欣公司等一批上规模的林竹加工企业,其中永林股份公司为全国首家以森工资源为主的上市公司。今后随着我市的“两个百万亩”(百万亩速生丰产林基地和百万亩毛竹林基地)和“两个中心”(全省的木材人造板生产中心和竹材高效利用生产中心)的建设,预计到2008年全市林竹总产值将超过30亿元,年产中纤板50万立方米、强化木地板500万平方米、竹地板150万平方米。——建材业。2003年全市建材工业实现产值8.

7亿元,比增12.3%;年产水泥336万吨,商品熟料62万吨。目前,我市建材工业主要以水泥生产企业为主,共有水泥企业38家,其中建福水泥股份公司为上市公司,水泥企业从业人员6630人。去年来,我市按照上大挤小,整合提升水泥工业水平的思路,加大旋窑水泥建设力度。两个年产100万吨水泥的谋诚旋窑水泥和金银湖新旋窑水泥已相继动工兴建,年

产150万吨水泥的柯埔水泥磨粉厂和年产200万吨安砂旋窑水泥正在做前期工作,预计到2008年全市旋窑水泥生产能力将超过500万吨,建材工业产值20亿元以上。由于我市产业集群发展尚处在起步阶段,因此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有:

(一)产业集聚程度较低。具体表现为:一是企业在空间布局较为分散。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许多乡镇在创办企业时遵循的仍然是“就地办厂”、“离土不离乡”的布局原则,使企业在地理空间上处于离散状态。如我市纺织产业只有20多家纺织企业布局在尼葛高新技术开发区及其周围,其它大量的纺织企业都分布于各乡镇。二是企业间产业关联度低。由于各企业间的专业协作差,无法做到资源共享、利益共均,造成部分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的情况。如地处我市的福建化纤纺织集团生产的纺织原料不能为我市的纺纱企业所用,主要销往江渐和我省的沿海地区,而我市的纺纱企业却从江渐一带购买原料;三是各产业的产业链太短。我市各企业的产品基本都是处于产业链的中间产品,终端产品少。四是园区规模太小。我市最大的尼葛园已开发的面积尚不足1000亩,其它园区可想而知,这样就难以做到企业的大规模聚集。

(二)产业集群发展的生态环境较差。一是政策环境不够宽松。企业在用地、融资、税收等方面仍有不少问题,以纺纱企业为例,我市企业税收约为4元/锭·月,而沿海企业仅为2元/锭·月。过高的税赋,既制约企业进一步积累做大,又阻碍民间资本再投入。二是中介机构等职能发育不全。我市纺织、建材、林竹等都有自己的行业协会,但是这些行业协会由于行政色彩过浓,所起的作用不大。三是中小服务体系尚不健全。我市在包装、仓储、物流、信息、融资担保等方面的服务企业还相当少,而且服务能力很有限,如我市仅有的一家担保公司注册资金只有362万元,仅能提供总额为1810万元的担保额度。四是市场服务体系不配套。

(三)企业整体竞争力较弱。一是能够牵动整个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少。企业规模普遍偏小、资本薄弱、人才缺乏、经营粗放、抗风险能力低。二是技术装备水平低。许多企业主要生产设备大部分为中低档设备或已近淘汰的设备,如整个水泥行业目前只有一条日产1600吨新型干法旋窑生产线,其它皆为已近淘汰的立窑或半干法旋窑生产线。三是企业产品比较单

一、档次低。虽有一定的销售市场,但多数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无优势而言。四是产品结构不合理。存在“三多三少”现象,即中间产品多,终端产品少;粗加工产品多,精加工产品少;低档产品多,高档产品少。大多数企业在新产品开发应用、市场开拓、市场预测等方面工作比较薄弱,只求产量而忽视产品结构的调整和产品质量的提高,产品大路货多、仿制品多;五是品牌意识不强。全市只有“双轮”牌聚乙烯醇、“双轮”牌短纤、“双轮”版绦纶长丝、“宝华林”牌无纺布,“永林蓝豹”强化复合地板、“企鹅”牌木质胶合板、“建福”牌水泥、“一支花”尿素等9个省级名牌产品。

三、加快发展产业集群的对策和建议1.与时俱进,整合资源,调整好各类园区的发展规划。没有与时俱进的规划,就不可能有产业的持续发展。要正确估价##在全省经济乃至全国经济价值链中的作用,要以产业集群的发展思路,根据##支柱产业的发展要求,调整好各类园区的发展规划。并着重把握以下几个“有利于”:一是要围绕国内外市场需求,有利于构筑本区域的产业体系;二是要改善投资环境,通过企业聚集,带动技术、产品和服务等的配套,有利于形成具备一定发展规模的产业链;三是要有利于形成有##特色的产业,实施品牌战略;四是要有利于形成比较优势明显、具备市场竞争优势的产业,与周边地区形成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态势。尼葛高新技术园区等##北部的园区着重发展纺织工业,曹远、大湖乡镇工业小区等##西北部的园区着重发展建材工业,吉山和洪田乡镇工业小区等##西南部的园区着重发展林产工业,桃源洞、天宝岩、安贞堡等##东部地带着重发展旅游产业。要加快速度做大我市各类园区特别是尼葛高新工业园区的规模,引导布局分散的中小企业逐步集中到专业园区,加快生产要素的集聚。2.政府调控与市场运作相结合,改善产业集群形成的环境。要加强宏观调控,强化政策干预力度,制止产业发展资源的进一步分散化趋势,以非均衡的市场化手段为主推动产业基地的形成与发展。通过筛选和规划,确定一批高成长性的项目,从资金、用地、政策和服务等多方面重点扶持,创造产业链上下配套的产业环境。我市纺织业目前已经具备产业链条化的条件,要积极开发纺织后续产品,延伸产业链条,力争突破服装加工。实施品牌战略,加快培育产业龙头企业和各类产业集群。强化市场运作力度,产业集群是环境的造化和市场的产物,并不是人为造成的,它还需要利用市场机制,优胜劣汰,培育壮大产业集群的竞争力。3.围绕大企业进行配套,加快中小企业向集聚式方向发展。产业集群在发展初期往往依赖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围绕大公司配套是区域主导产业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要鼓励大企业将关联的中小企业纳入整体发展体系中。大企业要对为其配套的小企业给予技术、信息、资金、市场网络等支持,使小企业在专业化分工和社会化竞争中得到稳定发展。我市纺织工业要充分发挥福建纺织化纤集团、升汇公司、宝华林公司、田龙工贸公司等龙头企业的作用,建材工业要以福建水泥股份公司为龙头,林产工业要以永林股份为龙头,机械工业要围绕##机械厂、##轴承公司作好配套工作。4.发挥中介组织的作用,改善产业集群环境。从企业集群到产业集群的过程,就是从资源投入的增加转向对现有的资源运用能力进行整合的过程。要想达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系统协同效应,需要与产业集群活动相关的各种中介自律机构,特别的行业协会的服务和协调。为适应区域产业集群的发展,要通过纺织、建材、林竹等行业协会,统一规范、统一价格,反对不正当竞争等,不断解决自身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自我约束、自我发展”,改善产业集群的生态环境,提高整个区域的产业集群竞争能力。5.加快融资步伐,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发展产业集群需要大量的资金。要千方百计,利用各种形式、各种渠道筹集资金。要面向国内外招商引资,实现融资多元化,特别要利用好永林股份上市公司资源,加快发展林竹产业集群。要放宽眼界参与产业结构调整,充分利用好沿海企业、转移上下游产业的机会,围绕主导产业,选好项目,“重拳”出击,吸引高新技术企业和研发机构入驻本地,形成区域产业集群的新优势。作者为##市人民政府市长

第三篇:产业集群与产业竞争力提升

产业集群与产业竞争力提升

程丽霞杨洁

1(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 吉林长春 130012)

[内容摘要]产业集群作为一种组织形式,它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近年来引起了经济理论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分析了产业集群理论的主要流派和产业集群的内涵和概念,重点阐述了产业集群对产业竞争力提升的影响,并论述了产业集群理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词]产业集群产业竞争力集群效应

随着全球化经济和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产业的竞争方式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产业由单纯追求成本领先,逐步转变为品种差异化和地域集中化战略。近年来,人们也发现,在全球市场上真正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往往都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如意大利北部的制鞋业、美国加州的葡萄酒业、我国温州的制鞋、日本汽车产业、德国南部的汽车工业、好莱坞的娱乐影视业、硅谷的半导体和信息产业等,其竞争优势似乎都与所处区域有着密切的联系。人们还能看到,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其企业往往是在同一区域内群居在一起。产业竞争力似乎于区位、与区域内产业集群因素有关。

一、产业集群理论的发展

产业集群理论研究主要有三大流派:外部经济理论、集群经济理论和新竞争优势理论。外部经济理论是马歇尔(A﹒Marshall)首先提出的不同的经济学家有不同的定义。马歇尔在1890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中提出两个重要的概念“内部经济规模”和“外部经济规模”。他认为,内部经济规模是由单个企业内部的资源、组织和经营效率形成的规模经济;外部经济是由众多相互联系的企业集中在特定的地方所产生的规模经济。他用外部规模经济说明中产业集群为什么存在,他认为生产和销售同类产品的企业或存在产业关联的上中下游企业集中于特定的地方会使用专门人才、专门机构、原材料产生很高的使用效率,而这种使用效率是处于分散状态下的企业所不能达到的,这种高效率形成外部规模经济,从而促进企业集中在一起,形成了产业集群。他把专业化产业集群的特定地区称作“产业区”(industrydistrict)。

集群经济理论是由工业区位经济学家韦伯(A..Weber)首先提出的。继马歇尔从经济学角度对集群现象作出解释后,韦伯又从工业区位的角度对集群进行了深入研究,并首次提出了集群经济概念。在1909年出版的《工业区位论》一书中,把区位因素分为区域因素和集群因素。他认为,集群因素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仅通过企业自身的扩大而产生集群优势,这上初级阶段;第二个阶段是各个企业通过相互联系的组织而形成的地方工业化,这就是最重要的高级集群阶段。这种高级阶段的集群就是我们说的产业集群。韦伯从集群因素造成的经济性---

(1)“一般经济开支成本”降低来研究集群产生的动因。

迈克尔·波特(M﹒E ﹒Porter)把产业集群理论推向了新的高峰,他从组织变革、价值1程丽霞,女,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讲师、博士研究生

杨洁,女,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研究生,河北理工学院教授。

(1)郑健,吴晓波:中小企业集群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因[J]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京2002﹒3﹒31~3

3链、经济效率和柔性方面所创造的竞争优势角度重新审视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和价值。

1990年他的一篇《论国家的竞争优势》(哈佛商业评论)1990年第2期,该论文是波特的一个庞大的研究成果中最核心的部分,同年波特以同样的题目出版了一本很厚的著作。从经济学的研究范式看,也许波特的这篇文献还不能算是纯理论的经济理论文章,但他提出的一些重要命题和判断是具有开创性的,如集群对规模经济的作用、对要素改变的影响,政府的作用与聚集经济的关系等。1998年发表了《集群与新竞争经济学》一文,系统地提出了新竞争经济学的产业集群理论。在波特看来,产业集群是集中在特定区域内的,在业务上相互联系的一群企业和相关机构,包括提供零部件等上游的中间商,下游的渠道与顾客,提供互补产品的制造商,以及具有相关技能、技术或共同投入的属于其它产业的企业。此外,包括政府或非政府机构。

二、产业集群的内涵和特征

产业集群(Industry Cluster)是指在特定领域中,一群在地理上临近、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和相关法人机构,并以彼此的共通性和互补性相联结。1这里的相关的产业活动这一界定非(常重要,可以说是产业集群的核心内容。波特认为,产业集群具有许多不同的形式,其复杂性也不尽相同。但每一个集群都是由有产业关联的企业集群在一起而组成的。这些企业包括:最终产品或服务的厂商,专业元件、零部件、机器设备以及服务供应商、金融机构以及相关产业的厂商。产业集群还包括下游产业的成员(如销售渠道、顾客),互补性产品制造商,专业化基础设施供应商,政府和其它提供专业化训练、教育、信息、研究和技术支援的机构(如大学、思想库、职业训练机构),以及制定标准的机构。对产业集群有重要影响力的政府机关,也是集群的组成部分。最后,产业集群还包括同业公会和其他支持产业集群成员的民间团体(2。

经济学家发现产业集群现象大量存在许多地区,不仅发达国家有,如美国存在的典型的制造业集群现象,而发展中国家也普遍存在着这种现象。另外不仅制造业有产业集群现象,服务业也有明显的集群现象,如金融业在某个城市的聚集。相比之下,制造业的集群更为典型,也更容易用经济学的语言和工具(计量模型)来解释和分析。因此,当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是研究制造业和工业的集群现象。

由此可知产业集群的主要特征是:

(1)集群具有专业化的特征。其成员企业包括上游的原材料、机械设备、零部件和生产服务等投入供应商;下游的销售商及其网络、客户;侧面延伸到互补产品的制造商、技能与技术培训和行业中介等相关企业、基础设施供应商等。

(2)地理集群的特征。产业关联及其支撑企业、相应支撑机构,如地方政府、行业协会、金融部门与教育培训机构在空间上集群,是一种柔性生产综合体,往往代表着区域的核心竞争力。

三、产业集群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

产业竞争力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对于该国或该地区资源禀赋结构(比较优势)和市场环境的反映和调整能力。同一产业相关的企业群居在一起,相互竞争和协作,对提高产业的竞争力有很强的促进作用。现代组织理论认为,产业集群是创新因素的集群和竞争能力的放大。(1)(2)迈克尔·波特著:《竞争论》中信出版社,2003年版,第210~221页

波特教授认为,产业在地理上的集聚,能够对产业的竞争优势产生广泛而积极的影响。从世界市场的竞争来看,那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其产业内的企业往往是群居在一起而不是分散的。产业集群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一)产业集群提高了产业的整体竞争能力

集群加剧了竞争,竞争是产业获得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动力。竞争不仅仅表现在对市场的争夺,还表现在合作上。同居一地,同行业的相互比较有了业绩评价的标尺,也为产业中各企业带来了竞争的压力。绩效好的企业能够从中获得成功的荣誉,而业绩差的企业因此会感到压力。同时,由于地理位置接近,产业集群内部的竞争自强化机制将在集群内形成“优胜劣汰”的自然选择机制,刺激企业创新和企业衍生。

首先,产业内的竞争迫使产业内的各企业不断降低成本,改进产品及服务,追赶技术变革的浪潮。企业群居一地,竞争对手就在眼前,企业永远不能满足,必须不断进去,产业内各个企业的不断创新,提高了整个产业的竞争能力;其次,产业内竞争能够使得产业内的其它企业在竞争中获得更好的地位。表现在:竞争对手可以吸收周期性的需求波动,从而使企业能够更充分地利用生产能力;竞争对手作为企业产品价值比较的标准,能够提高企业自身“标新立异”的能力;竞争对手优化了整个产业的结构。如增加了产业的需求,提高产品的知名度;提供第二或第三方货源;第三,企业接近员工和元件。企业坐落在产业集群内,更有机会接近优异的、低成本的最佳专业化元件,包括零部件、机器、企业服务与人力资源。因此当本地供应商竞争激烈时,产业集群代表一种先天上更有效、且更有效率分配资源的组织形式;第四,产业内各企业可以在新产品或新兴产业中协作开发市场,事实上是产业内各企业一起分担市场开发成本;竞争对手的存在降低了买方风险,还有助于推进技术标准化。

(二)产业集群加强了集群内企业间的协作

产业内部形成的专业分工和协作,降低了交易成本,创造了外部经济和集体效率。首先,向产业集群内部成员寻求资源(当地采购),远比到远地采购的交易成本低。它会使库存需求降至最低、遏止供应尚哄抬价格、违约背信的投机行为,并使活动透明化;在集群内采购,使沟通更方便,也可减少修改成本,并使辅助性和支援性的合作更方便容易;降低了远距离元件输入成本,供应商会提供更好的价格,厂商也能使用更有效率的送货方式;其次,提高了协作效率。人们早就发现,许多工作只有在聚集一起的时候才能完成。如将一个重物搬到车上,需要4个人同时花费10分钟的劳动,从成本上来说,耗费劳动时间是40分钟,但决不是说一个人花费40分钟就能完成;第三,开拓合作竞争或协作竞争的新局面。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也是合作经济和协作经济。没有竞争就没有合作、没有协作就没有活力,但没有合作、没有协作,竞争也无从谈起。正因为如此,提出“合作竞争”是值得重视的。国外人写了一本书《合作竞争大未来》,书中说“真正的企业变革,指的是组织之间应以团结合作、合力创造价值的方法来产生变化;公司开发出新的合作经济方法,协助企业取得前所未有的利益与竞争。” 企业集群在一起虽然加剧了竞争,但竞争并不排斥合作。竞争并不仅仅表现为市场上的争夺,而更多地表现为追求卓越的心理压力。在不断出现的技术创新过程中,没有一家公司能够独立地完成一件产品的研究与开发,同时,企业要应付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也必须与其它企业结成网络,共同解决问题。与竞争的同行交流合作,共同分享本行业的知识与信息,这不仅是可能的,也是必须的。现代组织理论语言,产业内企业联合的形式很可能是未来的潮流,它将取代公司之间一对一的竞争,供应商、客户,甚至竞争者将走到一起,共同分享技能、资源,共担成本。

(三)产业集群增加区域与企业的创新能力

首先,在产业集群内,企业通常能够更清楚、更迅速地察觉到新客户的需求。这是因为企业得利于诸多集中的同业拥有的客户知识与关系、相关产业中平行发展的企业、集中而专业化的信息机构,以及精明的客户。由此使产业集群内的企业比单打独斗的竞争对手更能迅速认清顾客的要求和愿望;其次,在感受可能的新科技、经营或送货方式等方面,产业集群提供了优势。产业集群的成员会及早而持续地学到有关发展中的技术、零部件、机械设备可能性、服务与营销的概念等,这是因为与集群内其他实体持续的关系、互访的便利性、经常面对面接触,都有助于此种学习过程;第三,产业集群拥有感受创新需求与机会上的潜在优势。在产业集群内,企业能更快速地掌握到新元件、服务、机器和其他执行创新上所需要的元素。当地供应商和伙伴能够在创新过程中,紧密地合作,才能确保所提供的材料能满足企业的需要;第四,竞争压力促使企业不断创新。如同行竞争、持续性比较竞争等,这些压力都会出现在地理上集中的集群内。基本环境的相似(如劳动和设备成本)以及多个竞争对手的存在,迫使厂商必须以有创意的方式使自己有别于他人。创新压力节节生高,在产业集群内,个别企业很难长期保持领先,但是许多企业比其他地点的企业进步更快。

(四)产业集群发挥了资源共享效应

产业集群具有地理集聚的特征,因此,产业关联企业及其支撑企业、相应辅助机构,如地方政府、行业协会、金融部门与教育培训机构都会在空间上相应集聚,形成一种柔性生产综合体,构成了区域的核心竞争力。此外,集群的形成使政府更愿意投资于相关的教育、培训、检测和鉴定等公用设施;另外,这些设施的设立又明显地促进了集群内企业的发展。公共物品共享使资源在产业集群内具有更高的运用效率,而区域品牌共享大大增强了集群内企业的比较竞争优势。值得指出的是:集群效应产生的前提是集群内企业围绕关联产业和产业链形成有机的分工与协作关系,而这正是产业集群发展中应给予高度关注的地方。

四、产业集群理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产业集群可以带来区域竞争力

在全球竞争的挑战下,成功的区域与成功企业一样,往往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区域的核心竞争力表现为地方特色产业集群上,这就是大量相关企业空间集群所形成的本地化的产业气氛,它是其他区域最难以模仿的。

在我国,经济相对发达的省份正是靠产业集群取得了经济的极大成功。在广东,浙江等省企业集中的行业有玩具、食品、服装、电子、家电和陶瓷等。广东南海的盐步镇是内衣生产基地内衣生产企业60多家,从业人员15万人;沙溪镇是全国最大的休闲服生产基地,企业410家,从业人员3万人。还有宁波市的服装产业集群,绍兴县的纺织面料生产产业集群,海宁市的皮革皮件生产产业集群,温州的皮鞋、服装、低压电器、标牌标徽、纽扣、打火机和灯具等

(产业集群。1浙江义乌,正是产业集群带来了义乌模式,它依靠劳动密集型的小商品,形成了三种专业化产业集群,分别是:小商品的生产产业集群、小商品贸易的产业集群以及区域外联系的联托运产业集群。在每一个产业集群内部,企业与企业之间是一种竞争合作关系。三个产业集群之间实际上形成了一个大的产业集群。

正是产业集群可以发挥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作用,所以,我们搞开发区或工业区,尽量搞特色产业,引导同一行业的不同企业集群在一起,实行分工协作,减少交易费用,发挥集群效应。对于产业集群的类型,既可以是高新技术方面的也可以是传统产业的,可以是农业,也可以上工业,小到纽扣,大到活动房,只要是人类需要,只要能够创造财富,都可以发展成为产业集群来获得区域竞争优势。

(二)产业集群的形成是内生的前面的理论告诉我们,产业集群形成机制基本的方向是自发的,或者说是市场的,因此,在缺乏产业经济基础和创新的社会文化基础的地方,不可能在短期内人为地生出产业集群来。但是完全靠自发形成而没有人为的努力,也不能使产业集群健康地持续地发展。所以,我国各种形式的产业集群的形成要遵循这个规律。

联想到我国的各种开发区,有一些开发区的确尊重了这种内生性,考虑了开发区周围的各种资源禀赋及原有的基础。但有一些开发区则没有尊重这种内在性,一味依赖政府的号召力与政策的作用,这样的开发区就算政府花钱建起了基础设施等配套设施,最后能否发挥作用就很难说了。

(三)发展产业集群,营造区域创新环境

产业集群可以提高区域竞争力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产业集群有利于信息和知识的流动和新思想的创造。在这种情况下区域被赋予了新的含义----知识不断积累和流通的场所。为了得到这种效应,政府要积极营造这种区域创新环境。区域创新环境又称创新网络,它是由区域内的经济网络(行为主体间非正式的经济合同)共同构成的。要营造这种区域创新环境,产业集群需要具备产业发展所需要的硬环境与软环境。硬环境是指现代化的基础设施、便利的交通通讯、配套的生产服务设施等。软环境是指网络系统,即建立在区域内企业之间以及企业与科研机构间长期合作基础上的稳定关系。这种软环境包括三个层次:(1)介质环境,包括人们的文化水平、心理素质、价值观念、社会风气等内容。(2)机构环境。包括各种为区域内创新主体之间建立联系的机构和制度。例如,为资金服务的银行等金融机构,为劳动力流动服务的人才交流中心,为加强同业人员交流合作而成立的行业协会等。(3)调控环境。指政府发挥宏观调控作用,使多个相关创新主体发生协作效应。

主要参考资料

1.迈克尔·波特著:《竞争论》高登第 李明轩译,中信出版社,2003年版

2.德]杜能:《农业和国民经济中的孤立国》,中文版,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3. 石忆邵:企业群落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实践[J],同济大学学报,社科版(沪),2001.4.41~46,62

4.郑健,吴晓波:中小企业集群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因[J]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京)2002﹒3

﹒31~33(1 石忆邵:企业群落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实践[J],同济大学学报,社科版(沪),2001.4.41~46,62)

5.石忆邵:企业群落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实践[J],同济大学学报,社科版(沪),2001.4.41~46,62

6.张元智:基于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产业集群观点[J]人文杂志(西安),2001.4.72~77

作者简介:程丽霞,女,(1973-)黑龙江哈尔滨人,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讲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产业经济学、制度经济学方向研究。

第四篇:基于产业集群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论文

[摘要]培育区域性产业集群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战略,是提高区域产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本文在分析产业集群对区域产业竞争力作用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地方政府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产业竞争力的提升策略。

[关键词]产业集群区域产业竞争力作用机理提升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竞争战略大师迈克尔?波特认为:“国家(区域)之间的经济竞争实质上是各国(区域)产业发展能力的竞争”。而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却较为普遍地存在着产业集中度低、产业结构层次低、创新程度低、产业配套能力低、产业国际竞争能力低的一系列问题。为此,克服产业发展中的“五低”障碍,从理论上认清产业集群的本质尤其是产业集群对区域产业竞争力的作用机理,对于区域经济管理层的公共经济政策选择无疑是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相关概念概述

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领域中(通常以一个主导产业为核心)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经济现象。它是一种介于市场与科层组织之间的中间产业组织形态;区域产业竞争力是一个综合性的动态概念,是由区域内产业的资源、技术、管理、机制等一系列要素有机融合而形成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主导优势。

三、产业集群对区域产业竞争力的作用机理

从作用机理上看,产业集群对区域产业竞争力的提升作用主要是通过以下途径实现的。

1.竞争合作途径。在一个产业集群中,大量相关企业间存在着一种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通过竞争能提升集群成员的竞争力和整个集群的效率。同时,集群企业间又开展着如联合研发、联合采购、联手建设区域品牌、联合开拓市场、联合融资、共同打造产业链的各种层次的合作。

2.规模经济途径。规模经济的实现过程中总会遇到以下两种挑战:其一,规模不经济问题,即企业规模有一个合理的内部边界,若超越这一边界,往往因规模过大导致组织失灵、管理成本上升;其二,遭遇法律壁垒问题。而通过发展产业集群这一中间产业组织形态,可以在避开上述壁垒的同时获取规模效益,实现低成本竞争优势。

3.创新激励途径。通过发展产业集群来提升区域产业整体创新能力效果显著。一方面,集群企业的独立创新可以为企业提供一种良好的创新氛围。另一方面,集群企业的集体创新,可以通过联合各自的研发力量与资源共同开展创新工作,成员企业的研发资源能够在更大的范围和更高的层次上进行有效配置,减少重复性投入,共担研发成本与风险,提高创新效率。

4.区域品牌途径。产业集群的区域品牌效应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区域品牌的辨识促销效应,一旦建立了知名的区域品牌,就有利于购买者对该产品的辨识,区域品牌产品就可以凭借良好的品牌认知来扩张市场,由此可以明显节约营销成本;二是区域品牌的品牌伞效应,一旦区域品牌建立起来,群内企业就可以以这一品牌为支撑,以技术创新为动力,壮大集群产品队伍,丰满优势产品线,甚至实施相关多元化发展战略,新产品就可以在区域品牌的大伞荫蔽之下减少市场开拓的成本投入与可能风险

5.资源集聚途径。无论是何种类型的产业集群都具有资源集聚效应。一旦集群形成,以集群的早期发端企业为核心,就会吸引群外与产业有直接联系的高等要素如资本、技术、企业家等加入到集群中,壮大集群实力。

四、区域产业竞争力提升策略

针对当前我国区域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基于产业集群思路提升区域竞争力的基本对策。

1.明确地方政府在产业集群发展中的角色定位。国内外成功的集群实践表明,完全靠市场机制自发作用无法保证集群的健康成长,适度的政府参与是必要的。这就需要明确地方政府在集群发展中的角色,尊重产业集群的内生机制,以“引导、扶持、服务”为己任,是地方政府在产业集群发展中正确的角色定位。地方政府可以通过以下工作来发展产业集群:通过制度与政策安排,支持集群中龙头企业,使其发挥带动作用;与成员企业共同打造区域品牌,创造品牌资产;提供质量监管、信用监督、知识产权保护等服务,以促进集群成员间相互信任与相互合作关系的建立;建立公共服务平台,为产业集群提供信用担保、组织会展、市场信息、咨询服务;鼓励科研机构、学校与企业广泛合作;引导产业集群转型升级,提升集群的国际竞争力。

2.科学地制定区域性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对一个具体区域而言,很难做到产业发展上的均衡,地方政府应根据本地产业发展的特点和优势,科学地选择具有地方特色的区域性主导产业,并进一步形成以主导产业为中心的产业集群,在刺激自发产业集群不断出现的同时,突出产业链整体设计和战略联系,注重引导产业集群内部专业化分工和横向配套协作,切实避免以“堆”代“群”,并尽可能地创造一些本地不可移动的生产要素,促进区域性产业集群健康有序发展。

3.加快技术进步,加强区域创新系统建设。我国区域产业布局中主导产业技术含量还比较低,因此,在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上,还应注重加大技术投入力度,增加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比重。同时,要注重区域创新系统建设,通过创新系统主体构成有效的网络,互动创新,加速形成产业集群。

4.明确产业集群战略在区域经济政策的应有地位。区域产业竞争力的源泉在于区域产业的低成本或差异化优势,而这种低成本与差异化要持久就必须依仗产业整体创新能力与产业价值链的竞争力。因而,发展产业集群,培育区域创新体系,打造产业价值链,是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为此,各地区应将产业集群战略放在区域经济规划的重要地位,科学制定产业集群发展规划,以此引导区域资源的合理配置,解决依靠传统产业政策无法解决的产业发展中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

[2]郑胜利:论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J].当代经济研究,2004,(3)

[3]梁文玲:基于产业集群发展的区域产业竞争力提升策略[J].生产力研究,2007,(16)

第五篇:大力发展产业集群,提升城市经济竞争力

市政协城市竞争力调研二组

城市经济竞争力的基本力量是聚集力,其高级的表现形式就是产业集聚。“九五”以来,东南沿海地区经济之所以能够超常规发展,皆得益于产业集群的有效聚集和著名的“区块经济”。如苏州的IT业、宁波的服装、温州的制鞋、无锡的电器等。诚然,市情不同,发展产业集群的道路势必也不同。据此,委员们就我市发展产业集

群进行了深入的调研。

一、如何看待我市的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一个最显著的特点是集中性,即在一定区域内集中发展一个优势产业,而这个优势产业在全行业的市场份额和本区域经济中所占比重较大。从我市来看,钢铁产业不仅聚集了包括采矿、选矿、炼铁、炼钢、轧钢等领域的大量企业以及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而且生产实现了专业化分工和生产链条,具备了产业集群的基本特性。而装备制造、纺织、矿产品加工、箱包、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由于产业规模小,市场份额少,聚集性差,关联度低,竞争力弱,只能定位于产业集群的萌芽或成长阶段。(由图可见)产业集群另一个显著特点是竞争合作性,即通过市场竞争形成一个较大规模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群体。从企业角度看,我市除钢铁产业独大外,其它产业不仅规模小,而且规模企业少。如2005年我市“三大”支柱产业完成工业产值的总和为251.4亿元,所占比重不到30,而且竞争力较强的规模以上企业十分有限。从产品角度看,产业集群的品种多元化以及高、中、低端产品并存的形态在我市多数产业表现不够明显。如纺织业虽然拥有纺织、印染、服装等100多家企业,但产品多处于中低档水平,竞争优势很不明显。从产业链角度看,相关企业相互配套不够,现有园区企业只是空间形态上的集聚。如装备制造业多处于各自为战状态。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一是说明我市对发展产业集群认识较晚,政策引导不够;二是说明我们在城市竞争中处于劣势,尤其是没能通过大量引进外资来实现产业集聚和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

二、如何发展我市的产业集群

委员们认为,发展我市的产业集群首先在观念上要有所更新。即在制定产业集聚规划中不求“大而全”,而求“专精特”;在强调可持续发展中注重应用高新技术,着力研发再循环、再利用的二次能源接续产业;在指导原则上坚持总量扩张与质量提升相结合,集群带动与产业链延伸相结合,突出特色与错位发展相结合,市场引导与政府推动相结合。具体来说,就是要切实解决好产业定位、政府角色以及配套服务三个方面问题。

1、关于产业定位问题。

结合产业集群地域性、专业性和规模性的发展要求,应聘请省内外产业相关部门和专业人士,对我市发展产业集群进行重新规划。如在开发利用我市自然资源方面,打破城乡和行政区域界限,科学合理地搞好我市的矿产品开发与加工产业的发展规划,明确矿产品发展模式,对小规模低技术的矿点开采区进行压缩整合,对同类项目实施集约化、规模化投资,以提升我市矿产品开发与加工产业的可持续竞争优势。以此类推,纺织产业应以海城纺织工业园、西柳轻纺工业园、感王纺织工业园为重点,鼓励支持域内外优势企业参与园区建设,壮大纺织产业集群规模;装备制造产业应提高产业综合配套能力,加快形成冶金设备、矿山设备、环保设备、工程机械、特种汽车等产业集群;对具有潜在发展优势的饲料、重机、金属制品、家具等一批产业,应按照产业集群发展规律,进行引导、扶持;对农副产品业,应以“产业特色化、产地集约化、产品绿色化、企业龙头化”的原则发展产业集群;创造条件,引进资金和技术,逐步培育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精细化工等接续产业。

2、关于政府角色问题。在发展产业集群过程中,各级政府和部门所起的作用至关重要,应切实转变观念,找准位置,把全部精力投入到落实政策和改善产业集群发展环境上来。如制定优惠的市场准入政策,降低门槛,鼓励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向集群聚集;研究土地使用办法,灵活运用土地出让、征用、租用和流转等方式,解决用地难问题;对各类园区进行优化整合,搞好分工协作;鼓励龙头企业采用多种方式,对其上下游配套企业进行重组、改造,发挥龙头企业的集聚带动效应;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引进一批名牌大学、科研院所来我市设立研发中心、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和服务中心,抓好企业技术中心和行业技术中心建设;建立以刺激创业者创业动力的贡献与报酬相对称的经济激励制度,吸引优秀人才并有效地刺激他们的创新和创业热情,建立研发新科技、名牌产品和商标的财政奖励资金,激励企业自主创新积极性。

3、关于配套服务问题。首先,积极探索构建产业信息和企业诚信网络平台,给企业提供产品和原材料需求信息、提供新技术、新产品开发信息及行业发展技术动态信息。加强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由行业协会牵头,以集群内部企业为会员,组织成立信用担保机构,为集群内部企业提供

信贷资金的担保,同时将其纳入全市信用担保机构建设总体规划之中,重点予以支持。其次,积极打造两个技术创新平台,即全社会的公共研发平台和产业集群技术平台。主动创造时机为产业集企业与科研院所(校)牵线、搭桥。建立重点产业技术创新基金,运用财政贴息、税收返还等政策手段,引导产业集群的企业增加发投入,推进技术创新,促动产业升级。第三,加强社

会服务体系建设。采取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大力发展出口代理、技术信息、质量检测、创业服务等中介机构,尽快形成多主体、多层次、全方位的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资产评估、技术支持、人才培训、市场开拓、创业辅导等多方面服务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下载大力培育产业集群 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力培育产业集群 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湖北产业集群与区域竞争力提升研究

    湖北产业集群与区域竞争力提升研究 2009-10-13 17:37:15 集群;一种是政府行政色彩浓厚的产业集群,主要是政府出土地出政策,吸引相关企业落户,也称为嵌入型产业集群;一种是地区自......

    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比较研究

    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比较研究1导言 1.1研究背景和选题依据1.2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1.3研究内容和逻辑框架 1.4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1.5有关概念的界定 2产业集群研究理论综述 2.1产业......

    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产业集群效应研究

    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产业集群效应研究 2012-07-09 内容摘要:产业集群既是工业化过程中的普遍现象,也是产业间相互关联且向纵深发展的集中表现,产业集群的发展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

    产业集群与区域竞争力提升探讨的论文[合集五篇]

    摘要:从区域经济活动实践看,元论是世界经济活动还是中国经济活动都呈现强烈的空间集聚趋势,产业集群已经成为经济活动的普遍法则,其重要性也愈发显著。在了解产业集群的基本理论......

    产业集群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

    产业集群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 1、产业集群提高了产业整体的竞争能力 一般说来,当产业集群形成后,将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如降低成本、刺激创新、提高效率、加剧竞争等,提升整个区域......

    培育产业集群 促进转型升级

    培育产业集群 促进转型升级 耿海斌 发展产业集群是迅速提升经济总量和质量、优化经济结构的现实路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半岛高端产业区的建设为蓬莱市的“转方式、调结......

    培育主导产业 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培育主导产业 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沁北产业集聚区紧紧围绕“创建全省一流产业集聚区,打造全国知名产业,培育超百亿企业群体”的战略目标,按照“四集一转”的工作要求,不断优化发展......

    县域如何培育发展产业集群(精选五篇)

    县域如何培育发展产业集群产业集群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正成为我省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为了探寻我省培育发展县域产业集群的路径,省政府经济研究信息中心、省出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