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州镇城郊农业发展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2 07:07: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肃州镇城郊农业发展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肃州镇城郊农业发展调研报告》。

第一篇:肃州镇城郊农业发展调研报告

肃州镇城郊农业发展调研报告

肃州镇是敦煌市城郊的农业大镇,多年来为城乡一体化建设做了积极贡献,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取得了较为辉煌的成绩。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后,如何在当前形势下进一步促进全镇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快发展城郊农村经济,成为肃州镇亟需思考的问题。根据要求,通过对肃州镇城郊农村经济发展情况进行调研,现汇报如下:

一、肃州镇基本情况

肃州镇位于敦煌市西郊,东连市区沙州镇,西连青海石油管理基地,南靠敦七公路开发区,北与黄渠乡接壤,敦煌城区主干道阳关路横穿东西,新城区古城路南北贯通,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全镇总面积约6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2万亩。辖祁家桥、魏家桥、板桥、武威庙4个城郊村,5826户,2.1万人,2011年全镇社会总产值达到3.95亿元,农业增加值 1.75亿元,增幅5 %,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8411元,增幅13%,预计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138元。

二、城郊农业发展现状

(一)、肃州镇农业产业发展情况

近年来,我镇始终坚持调整结构、优化布局,不断夯实各项服务措施,抓示范促带动、抓培训促服务,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1、优质林果产业。按照集中连片、规模发展的思路,采取宣传发动、政策拉动、科技推动的强力措施,大力推进以葡萄为主的优质林果产业,目前全镇栽植葡萄11434万亩、枣树2990亩。投资635万元建成了肃州镇设施葡萄园区,被列为酒泉市级农业园区,建成了肃州庙、孟家桥、河州堡3个百亩葡萄土地流转示范片。

2、优质瓜菜产业。肃州镇地处城郊,因特殊的地理位置,历年来有种菜、种瓜的传统,涌现出我市“辣椒大王”祁兴基,瓜棉套种状

元王宏等,截止目前,已形成祁家桥、魏家桥、武威庙、孟家桥、河州堡、肃州庙6个200亩以上示范片,完成大棚蔬菜300亩,新建日光温室150亩,全镇种植瓜菜面积达到13000亩以上。

3、养殖产业。立足镇域优势,通过建点示范、政策引导、算账对比等措施,建成高标准设施养殖示范小区2个,五年来新增肉羊

1.8万只,新增规模养殖户200户,调引种公羊50只,新增肉牛300头,目前全镇畜禽饲养量达到了17.8万头(只),户均畜禽饲养量达

8.5头(只)。

4、二三产业。充分利用地域优势,努力创造发展环境,积极构筑发展平台,重点在祁家桥、魏家桥、板桥等村大力发展商贸、餐饮、宾馆服务业,使全镇二三产业实现增加值6585万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5.6%。

(二)、肃州镇加快城郊经济发展的一些做法

近年来,我镇在快速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和提炼,在发展城郊经济上形成了一些适合自身发展的思路。

按照“科学布局、扩张规模、完善功能、彰显魅力”的总体思路,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在城郊的祁家桥、魏家桥、板桥等村发展以住宅、商贸、娱乐、餐饮为主的商贸服务业,助推城郊经济快速发展。一是在祁家桥村一组开发建设高标准出租公寓和配套设施,为外来经商务工人员提供优良的生活环境,规划建设外来人口生活服务区和劳务市场。二是依托沿党河风情线和湿地公园优势,在祁家桥村、高台堡村发展以农家客栈、农家餐饮、田园采摘为主的农家旅游观光区。三是依托北外环线和敦格铁路过境及铁路货站建设,大力发展以专业市场、矿产流通、物流中心为主的仓储物流集散区。四是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打通镇域内“四纵四横”的交通网络,打造“四纵四横”的产业框架。

(三)、存在的问题

1、种植业比重偏大。虽然经过了四、五年的调整,但种植还是

很单一,主导产业仍以棉花为主,特色产业不明显,种植业收入不够稳定。农民收入的增减,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受农产品市场价格来决定。所以在调整中,应在不断增加种植业产值的前提下,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优良品种种植面积和特色产业种植面积,并注重农业生产的标准化问题。

2、林业比重偏低。林业是基础产业,重在对农业及社会发挥生态效益,要克服重经济轻生态的倾向,加大种草植树力度,加快其产业及生态两大体系建设步伐,在提高其生态效益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增大经济效益。

3、畜牧业比重应继续提高。为不断满足社会有效需求和不断扩大市场空间,畜牧业比重应继续提高,以提供更多优质畜禽产品。

4、产业结构不合理。一是重点产业产品结构单一,科技储量低,低水平下的结构性、地区性生产过剩。二是粮经草比例仍然不太合理。粮食面积稳中有增,经济作物尤其是棉花大面积增加,草料种植面积有所减少,致使棉花增产不增收,草畜不配套。三是农户在自身利益最大化目标驱使下,进行自主决策和经营,造成市场上农产品供求总量与结构的失衡。

5、科技推广示范滞后。目前大部分乡镇的农技推广站、科技示范点,由于缺乏资金投入,科技人员分流等原因,处于瘫痪状态,在良种引进示范、新技术、新模式示范推广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致使农业生产信息不畅,科技服务断档,科学技术对农业的贡献率较低,农民利用科学技术增收缓慢。

6、特色不明显,草畜产业效益低。特色产业本应是拉动经济增长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但由于引导不够、销售不畅等多种原因,农户在生产经营决策时无法准确地把握市场行情,只能靠自己的经验判断,进行小而全的生产,难以形成具有地区特色的生产经营格局,造成农产品的地区性雷同和农产品的相对过剩;草畜产业方面,由于草畜产业市场定位偏差,重数量,轻质量,市场需求

不旺,效益低下,没有带动起畜产品加工业发展,农民增收缓慢。

三、近五年及2012年城郊农业发展目标和定位

(一)、今后五年的发展思路与对策

今后五年的发展思路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建设一区四基地、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思路,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为根本,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支撑,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努力实现全镇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1、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重点,加快建设“四大基地”

一是推进以葡萄为主的优质林果基地建设。依托土地资源优势和设施葡萄示范园区的带动效应,按照集中连片、规模发展的要求,不断壮大以葡萄为主的优质林果产业。力争到2015年,以葡萄为主的优质林果面积达到3万亩,建成沿河沿路40里葡萄长廊。特别是以河州堡村为中心,辐射带动武威庙、杨家堡等村发展设施葡萄1000亩,建成酒泉市最大的设施葡萄生产基地。二是推进以温室蔬菜种植为主的无公害瓜菜生产基地建设。依托东临市区、西临油田基地的区位优势,借助我镇种植蔬菜的传统优势,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社作用,不断壮大以温室蔬菜为主的无公害蔬菜产业。力争到2015年,瓜菜面积达到1.5万亩,温室大棚面积达到2500亩,建成祁家桥、板桥、武威庙、河州堡、姚家沟5个瓜菜生产专业村。特别是以武威庙村为重点,在现有温室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无土栽培农业,建成千亩瓜菜温室基地。三是推进以肉羊养育为主的优良畜禽养殖基地建设。依托滩多地广的优势,坚持以大场大户为支撑、专业村组为重点,主攻设施规模养殖,狠抓品种改良和饲喂技术更新,不断壮大以肉羊养育为主的优良畜禽养殖产业。力争到2015年,沿滩靠边的姚家沟村、杨家堡村、高台堡村、肃州庙村和河州堡村规模养殖户占到总户数的20%以上,畜禽饲养总量达到35万头(只),使我镇成为全市畜禽养殖重点乡镇之一。四是推进劳务输转基地建设。

依托人口资源优势,坚持市场引导培训、培训促进就业,开展较高层次的劳动技能培训,进一步提高农民工的整体素质,实现由体能型向技能型转变,不断壮大劳务输转产业。力争到2015年,年输转劳动力5000人以上,将我镇建成全市劳务输转大镇。

2、以城乡一体化为重点,加快建设二三产业发展示范区

按照“科学布局、扩张规模、完善功能、彰显魅力”的总体思路,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在祁家桥、魏家桥、板桥等村发展以住宅、商贸、娱乐、餐饮为主的商贸服务业,助推二三产业快速发展。一是在祁家桥村一组开发建设高标准出租公寓和配套设施,为外来经商务工人员提供优良的生活环境,规划建设外来人口生活服务区和劳务市场。二是依托沿党河风情线和湿地公园优势,在祁家桥村、高台堡村发展以农家客栈、农家餐饮、田园采摘为主的农家旅游观光区。三是依托北外环线和敦格铁路过境及铁路货站建设,大力发展以专业市场、矿产流通、物流中心为主的仓储物流集散区。四是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打通镇域内“四纵四横”的交通网络,打造“四纵四横”的产业框架。到2015年,争取二、三产业产值在“十一五”末的基础上翻一番。

(二)、2012年农业发展的目标和定位

按照“一特四化”的发展要求,立足镇域优势和产业基础,认真谋划产业布局,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效益,努力构筑农民增收新框架。一是着力扩大产业规模。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坚定不移地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形成“林果、瓜菜、养殖”多元增收结构。大力发展林果产业,制定产业发展扶持政策,通过政府引导、干部推动、农户落实的工作模式,按照沿路沿河、集中连片的发展思路,新植葡萄5000亩、枣1500亩,使全镇以葡萄为主的优质林果面积达到17934亩。做精做强温室产业,不断扩大日光温室种植面积,积极扶持发展塑料拱棚,在武威庙建成200亩拱棚瓜菜示范点,通过加强技术服务、提升管理水平、引进种植技术,提高瓜菜

种植效益。稳步发展养殖产业,以发展设施养殖为目标,新增规模养殖户90户,新增肉羊9000只,全镇畜禽饲养总量达到23万头(只)。二是着力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完善葡萄质量管理体系,制定客商管理制度、经纪人管理制度等,对葡萄生产的全过程进行标准化生产干预,督促引导农户按技术规程准化生产。以培育示范点为抓手,全面落实葡萄标准化技术措施。三是着力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积极招商引资,加快建设农产品贮藏和深加工项目,有效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农户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以销售、技术和信息服务为重点,加快培育各类葡萄协会和合作社,积极开拓农产品销售市场,逐步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四是着力加快劳务输转步伐。依托我镇人口资源优势,继续把劳务输转作为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加大培训资源整合,强化培训方式创新,进一步加大家政服务、旅游管理、电焊维修、计算机等实用技能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农民的劳动素质和就业技能,实现技能培训600人次,输转劳动力5100人,其中有组织输转2500人,收入达到5000万元以上。

第二篇:果园乡城郊农业发展调研报告1

关于果园乡城郊农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农业产业化是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大战略举措。我乡以建设“产业大乡、经济强乡、文化名乡、和谐新乡”为目标,坚持以新农村建设为主线,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提升三业一转(制种、蔬菜、畜乳三大支柱产业),实施三项工程(万元增收工程、安居示范工程和先锋带富工程),建设三个园区(农业科技园、土地流转园、综合养殖园),强力推进“2+2”示范乡进程,加快我乡“产业大乡、经济强乡、文化名乡、和谐新乡”建设步伐,推动我乡经济社会全方位、多层次、跨越式发展。为从总体上把握和摸清我乡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为领导完善决策部署提供服务,现对我乡农业产业化发展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乡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果园乡共6个行政村,45个村民小组,3695户,13620人,耕地面积29778亩,人均耕地面积 2.2亩。近年来,我乡主要以农民增收为主线,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形成了以日光温室、精细蔬菜、规模养殖、高效制种、高效园区,初步构建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新体系,农民收入稳步增加,在全区设施农业发展中起到了先导、示范和带动作用,全乡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一)优势主导产业初具规模。一是温室产业,果园乡党委、政府为了扬长避短,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菜篮子”工程的号召,先后经历了“政府投资打建、专业化布局打建、合作社组织打建和农户自发打建”四个发展阶段。经过历年的发展,截止目前建造高闸沟日光温室小区、原北闸沟日光温室小区、中所沟日光温室小区、原屯庄堡日光温室小区、西沟日光温室小区等;合计面积 1046 亩,日光温室片区内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5%来自于日光温室种植,日光温

室产业已成为我乡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二是规模养殖,小坝沟综合养殖示范园区规划占地面积400亩,园区建设以乡党委“万元工程”为抓手,分猪鸡养殖区、肉羊养殖区、肉牛奶牛养殖区,和仓储加工区4个区。以探索农户集中居住后发展设施养殖、培育万元养殖户为重点,采取“政策引导,项目带动,畜种改良,科技服务”等措施,由村委会和合作社牵头,引进大场、大户先行投资,统一建设标准化圈舍,逐步引导农户由分散无序的畜禽养殖向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生产转变,计划利用3年引进大场、大户40户,建设农户标准化养殖小区3个,打破村组界限入驻养殖农户60户以上,圈舍建筑面积达到13万平方米,绿化面积达到 1.2万平方米。三是高效制种产业。主要围绕以东方公司等制种公司,在果园沟村建成百亩高效制种小区一个,集中示范推广网室制种品种,尤其近两年来,网式制种面积稳中有增,农民种植收入稳步提高。2010年全乡网式制种面

积534.4亩(比上年增加92亩),全乡网式制种收入212.4万元。

(二)农副产品流通运输水平滞后。由于受到传统“重生产、轻流通”思想的影响,我乡农副产品流通渠道、方式、体系建设一直处于落后的局面,农副产品流通水平低于平均水平。在流通渠道方面,导致渠道间成员的依赖关系呈现出多种形态,从而影响流通渠道的效率。总体来看,一是受市场价格的影响,一些作为蔬菜产业的拳头产品出现增产不增收的现象。比如洋葱、冬瓜,就今年来看,只是收回成本而已。二是城郊蔬菜基地建设的区域特色不明显,专业化程度不高,主导产品布局分散,没有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格局,仍然是“小而全”。有的村组乃至农户,虽然蔬菜种植面积极大,但样样都种,样样都形不成规模,很难进入大市场、大流通。本乡蔬菜龙头企业少、规模小,缺乏带动力,对外开拓市场,对内联接基地、带动农户的能力不强,企业与农民没有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四是科技

推广力度不大。蔬菜科技推广人员缺乏,蔬菜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工作落后于粮食,一些拳头产品,由于品种退化、栽培水平不高,导致质量下降,直接影响了农副产品销售。

(三)土地流转规模化经营缺乏,随着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出台,特别是全面取消农业税后,我乡农村土地流转显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土地流转形式多样。我乡土地流转涉及面广,从流转土地受让对象来看,主要是农户和农户之间、农户和企业之间、农户和发包方之间的流转,截止目前全乡流转面积为3331亩(其中以租赁形式流转于各企业的是1402亩,农户之间转包的是829亩,以其它形式流转的1100亩),占农村耕地面积的11%,涉及农户726户,占全乡农户总数的19%。二是土地流转的动机发生了变化。前几年,一些村级组织和农户为了完成税费上缴任务或避免土地撂荒受罚,把土地无偿甚至倒贴转包给它人,土地使用不仅没有收益,反而成为一种负担。近年来,乡村加快了结构调整和土地流转步伐,土地产出效益明显提高,不论是村组集体组织流转,还是农户自主进行流转,动机都是为了增加收入,二者的行为由被动变为主动,土地流转的积极性提高。三是土地流转的范围不断拓宽。取消农业税后,农民种田的成本有所降低,其惜地意识提高。流转的土地由当初主要是荒地扩展到了耕地等整个农用地。土地流转的对象由原来的本村内进行,扩展到外村、外乡,经营内容从种粮为主转向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和农业产业以龙头企业。

(1)土地流转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流转行为不规范。土地承包纠纷隐患较多。从调查情况看,土地流转的随意性和不稳定性较明显,许多流转户都没有建立稳定的流转关系,流转期限较短,除农户之间的互换和少数企业租赁开发为长期外,其他流转形式一般为1-3年,双方口头约定,没有协议的不在少数。在签订的书面合同中,也还存在很多不规范的地方,有的业主流转合同绕开农户与村社签定;有的流转合同标的不明,没有流转期限和违约补偿办法;有的对承包户、经营户、村集体三方的权利、义务界定不明,一旦发生纠纷,调解缺乏依据;这些都是将来产生土地承包纠纷的根源。造成土地撂荒无法复耕等。二是土地流转范围较小。规模化经营程度不高。我乡土地流转主要发生在本村村民、企业之间,多数以村内流转为主,向科研单位和村外人员流转不足10%。而且流转50亩以上的规模经营户仅有5户,不到流转面积总量的1%。总的来说,我乡土地流转还处在一个自发的、分散的、无序的小规模状态,大多数农户还没有因为土地流转而获得更多的收益,还没有因土地流转实现土地、资金、技术和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臵,不能很好地适应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新要求。三是土地流转的纠纷大幅度增加。形成土地流转纠纷的主要原因:一是当初土地流转时双方没有签订流转合同或合同条款不完备,随着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实施,流转的一方受利益驱动单方面撕毁合同;二是村集体组织当初为了完税或免税,组上为逃税把一部耕地未登记在册,有的耕地没通过农户的书面同意,将荒地、机动地、小农场户的承包地转包给第三方经营,这部分农户现在要求收回已转包的土地而引发纠纷。

(四)水利设施资源配臵,我乡水利资源配臵除丁家闸和西沟村为河灌区,其余四个村均为井灌区,四个村共修建完善农田水利“U”型渠35公里,截止上年有效灌溉面积达到29778亩。膜下滴灌、喷灌等节水技术通过几年来的不断推广示范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近年来新打建的高校日光温室全部投入膜下滴灌、喷灌等节水技术,充分对水利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二、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乡农业产业化通过多年的发展,面对新时期健康顺利发展正面临着许多深层次的问题。

1、农民耕地分散承包经营成为制约产业化规模发展的瓶颈。农业产业化发展当中,农户零散经营方式已然不适合现代农业发展要求,而现代农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和产业化发展上。由于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较低,对现行的土地依法流转,集约化效益及多种经营形式理解不深。因此,农户耕地分散经营导致的产业化规模发展难度增大,成为制约我乡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瓶颈。

2、基础设施配套滞后是影响农业产业提质增效的主要因素。由于资金短缺,温棚建设分散等因素,日光温室基地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还有所欠缺,影响了正常的生产和效益发挥。另外,2000年以前建造的1000余座一代日光温室规划设计滞后、温棚质量差、产量效益低导致规模优势不明显、全乡发展不平衡。

3、农副产品缺乏规模,流通能力低下。除我乡小坝沟村冬瓜及西沟村洋葱产业、啤酒花等规模较大的产业外,其余农副产品均为农户散种,销售主要靠城区各大超市、菜市场进行批发零售,缺乏大的种植面积及需求商,农民普遍文化程度低,导致接受新品种及种植模式推广困难,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低。农户只注重短期利益,同时产品质量也无法保证。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缺乏强有力的组织,合作社的运行规范程度也较低,农户的切身利益得不到维护,降低了市场竞争能力。

三、解决问题的办法与建议

(一)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全面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

利用各种集会,“三下乡”活动等平台,采取举办培训班、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加大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

1、大力宣传《农民土地承包法》。使农民更深层次的了解农村土地的经营主体和各种流转方式,建立健全土地扭转体系等制度,搭建土地扭转交易平台,鼓励农户进行土地依法流转,解决产业化规模发展土地难集中的瓶颈问题。

(二)争取资金,增加投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改善农副产业硬件设施。为提升我乡农副产品质量品质打好基础。

1、抢抓机遇,积极争取国家水利资金投入。

2、积极争取国家改造项目和农机补贴资金。

3、规范合作社,运行提高市场竞争力,切实保护农民利益。

四、保障措施

1、抓农民教育管理

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和平台,大力宣传相关法律法规,教育农民知法守法,深刻认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教育农民如何利用新技术、新品种提高农产品增产,增加收入。

2、抓农产品生产设施

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通过项目资金与自筹资金充分完善硬件设施狠抓蔬菜产量品质,为我乡农业发展保驾护航,保证我乡农业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3、抓市场流通建设

以已形成的冬瓜、啤酒花、洋葱基地区域优势,培养一批有能力,有实力,讲诚信,高素质的流通经纪人,鼓励其创办服务企业,拓展销售市场,提高服务能力,带领群众致富。

4、抓农业科技推广

农业科技综合服务中心创新服务机制,提高技术人员业务技能,利用所学专业技术知识,围绕产业发展开展优质服务,引进试验,示范推广一批新品种,新技术,有效地促进产业科技水平的提升。

五、建议

一是坚持发展与探索合理的土地流转模式,调整农副产业结构,形成农副产品规模,拓展销售市场。

二是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

三是加大推广示范名优新特品种力度,拓宽商品流通渠道。

第三篇:农业发展调研报告

农业发展调研报告

农业发展调研报告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分析总结2015年现代农业发展情况,谋划“十三五”农业规划及2016年农业发展思路、目标和重大措施,从11月11日开始,由县委杨宝文副书记带队,县人大、政府、政协分管领导参加,各涉农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调研组,先后深入到李俊等5个乡镇的32个现代农业发展基地和重点项目现场,通过实地查看、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推进现代农业稳中提速,实施品牌战略,壮大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促进三产融合,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及各乡镇2016年工作思路和重点项目进行了调研。现就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县委、政府及涉农部门和各乡镇高度重视现代农业发展,始终坚持以服务“三农”为总揽,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全力稳定粮食生产基础,大力实施设施农业提质增效工程,以现代农业和“三精农业”发展为目标,以深化农村改革为动力,以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为方向,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主动研究应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积极培育农业品牌,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农村经济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预计到年末,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5亿元,增长10%,其中:农业总产值26.8亿元,增长5%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345元,增长12%。

(一)农业生产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现代农业发展基础不断巩固。一是粮食生产基础牢固。积极开展粮食创高产活动,全县粮食播种面积50.03万亩,完成粮食总产量22.8万吨;建设粮食高产示范方7个,总面积15.52万亩。有机水稻总面积达4.5万亩,申报有机(转换)产品认证2.1万亩。积极实施自治区冬牧70“一年两熟制”种植示范项目,示范推广“冬牧70+籽粒玉米”、“冬牧70+青贮玉米”等技术模式2200亩。二是林果业迅猛发展。以小任、董洋果业范基地和胜利金沙万亩水果园区为引领,全县林果发展达到4.2万亩,实现产值7315元;完成造林0.69万亩,占任务的77%。其中:生态林0.4万亩(含黄河护岸林800亩);完成以酿酒葡萄为主的经济林0.29万亩(葡萄0.19万亩,苹果及其他小杂果0.1万亩),正在建设葡萄酒庄两个。三是畜牧业生产规模化、标准化扎实推进。以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为目标,围绕闽宁镇建设万亩草畜示范园区,扩大优势特色产业规模,三家规模养殖场已基本建成(其中:星科耀肉羊养殖场建设标准化圈舍9栋,圈舍面积12624㎡,存栏肉羊9600只;xxxx县毅诚农业专业合作社建设标准化圈舍8栋,圈舍面积13112㎡,存栏肉牛500头;银川市闽楠养殖有限公司建设标准化圈舍10栋,圈舍面积10961.6㎡,存栏肉羊5000只)。预计全年实现畜牧业总产值2.3亿元。

(二)特色农业迅速发展,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逐步形成。县委、政府始终把发展特色农业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主攻方向,加快由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的调整,提高了农业经济效益,优化了产业发展格局。全县新建二代节能温室794亩,新建大、中拱棚981亩,旧棚改造1600亩,提升改造标准化设施园区1个140栋520亩,新增供外蔬菜3461亩。全县园艺产业总面积达18.42万亩,其中:露地瓜菜面积6.78万亩,设施农业8.84万亩,供外蔬菜2.8万亩。建设设施永久性蔬菜基地30个,面积15300亩,安装智能温控系统770套。初步建成了以望远为重点的大棚蔬菜生产基地;以胜利为重点的枸杞芽菜、山药种植基地;以杨和为重点的跃夏番茄种植基地;以望洪、李俊为重点的露地蔬菜种植基地。基本形成了以“粮、果、菜”为主导,以大棚瓜菜、鲜食葡萄和中药材种植为辅的多元化现代农业发展格局,实现农业转型升级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重点项目稳步实施,现代农业发展后劲十足。坚持将发展重点项目作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先后引进了青岛光伏集团、昊鑫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投入1.2亿元发展我县现代农业。先后建成了粮食银行、农机作业公司、青岛昌盛光伏大棚等重点项目,为我们发展现代农业树立了标杆。同时,各乡镇充分立足区位和资源优势,积极谋划新项目,上大项目,依托中心村建设,已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为出发点,建设李俊王团千亩油用牡丹基地、东方苗木繁育中心及甘草分检基地、宁化千亩蓄草种植基地;望洪沿东部水系葡萄观光种植基地;杨和黄河大桥生态观光园区、惠丰千亩蓄草种植基地;胜利千亩枸杞芽菜示范基地、山药种植、花卉繁育及农旅联盟现代农业示范区;望远政台现代农业(华夏河图)生态观光区、上河聚水湾生态观光度假区等项目。以上项目规模大,起点高,必将成为示范带动我县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载体和核心力量,为推动全县农业产业化持续健康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四)现代农业合作组织引领作用明显增强,农业产业经营体制不断创新。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创建规模化产业为重点,积极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健康发展,效果明显。全县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 10家,累计达到771家,覆盖了种、养、加、储运、农机、中介等行业和粮、菜、果等多个产业,注册会员9335人,辐射带动周边从事相关产业农民9528户,农业产业标准化体系日渐完善。以基地为依托,着力培育和发展大场大户,推动区域内主导产业的优化升级,以板桥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为代表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行党支部+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经营模式生产,带动了周边60多农户发展现代农业,直接解决了200多人的就业问题。袁东彪的有机水稻等优良品种在增岗村建立高产示范基地,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五)现代农业科技水平继续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推广步伐不断加快。一是以“三创”为核心,突出智能信息化、物联网、电商、生物工程、节水及农业机械化装备技术的应用,整合优化县域农业科技资源,在全县各乡镇开展“十个一”建设水平提升工作,培育农业产业科技示范园(点)9个,引进、试验、示范新品种60多个,新技术、新设备20多项,培育科技示范户510户。二是开展各类培训116场(次),培训技术骨干4000人次,培训农民3.7万人次。三是围绕“四个全覆盖”,定点、定向派驻科技特派员发挥帮带作用,重点指导生态移民地区葡萄产业、肉牛养殖、菌草培育、农村信息化等工作。为生态移民地区争取区、市科技特派员创业项目3项,新建科技信息服务点1处。四是新建12个科技信息服务站点,配套完善原有服务站点的网络设施,进一步强化农业科技110信息站点的规范化管理,农户通过互联网发布和查询各类信息1000多条。

(六)农村改革全面深化,助推农业农村加快发展。一是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和数据库建设全面完成,并通过自治区确权办和银川市国土资源局检查验收。完成12个行政村9166宗的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加快进行,目前全县55个行政村已有24个村完成土地承包合同签订和地籍图签字确认工作,完成签订合同土地面积147292.26亩,签订农户19031户。土地经营权证书打印工作全面开始。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共确权集体林木面积0.59万亩,确权率达100%,确权到户率93.2%。“xxxx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和“xxxx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闽宁分中心”于5月份正式挂牌成立,目前正在积极与金融部门协调,筹备启动农村产权抵押融资工作。六个乡镇的“三资”管理信息化平台全部建成,并纳入到自治区农经综合管理平台进行管理。结合农村土地产权确权登记,对全县70个行政村的村集体资产、资源进行进一步核实登记,起草了全县统一的农村专项承包合同,有效防止了村集体资产和资源的流失。开展农村集体资产股权量化试点。目前已完成试点选址(上河村、永红村)、“三资”情况摸底及考察调研等工作,正在制定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实施方案。二是推进粮食银行和农机作业服务公司建设。粮食银行的原粮库、交易中心主体工程完工,两家营业网点已开始成品粮兑换工作。2家农机作业服务公司全面投入运营,在服务进村(中心村)农民停机和乡镇秋季农田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新增的2家农机作业服务公司正在加紧建设。三是推进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制定了《xxxx县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方案》,成立了县水管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目前已完成境内小型水利工程调查摸底、登记建档和分类定性工作。四是推进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点。争取国家专项建设基金支持4个项目31.16亿元;探索设立欣荣城乡发展有限公司、葡萄产业发展基金、闽宁镇村级互助担保基金等融资平台,先后撬动银行和产业融资33亿元,解决了城乡基础建设、产业发展、群众生活等方面资金不足的问题。村级互助担保基金试点完成方案制定、合作协议签署、人员业务培训等前期工作,担保贷款正在发放中。

二、存在的问题

(一)群众对现代农业产业化认识不清,参与积极性不高。由于现代农业产业化投资周期长,收益慢,群众科技知识贫乏、综合素质较差,长期受传统小农意识的影响,对参与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被动接受多,主动创业少。

(二)资金、建设用地等要素的短缺成为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瓶颈问题。由于现代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周期长、投入大、周转慢,各级扶持资金有限,许多在建项目资金缺口较大,进展缓慢。信贷政策不宽松,担保条件比较苛刻,贷款的投放面和投放额还难以满足农业生产的资金需要。同时,能够争取上级扶持的农业项目较少,进入农业领域的社会资金和工商资本也比较少。加之我县设施农业建设用地供给不足,致使许多农业企业因地却步,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三)现代农业服务体系不健全,实用新技术普及较慢。目前,我县农技推广单位技术人员较少,不能满足全县农业发展的需要。同时,农业技术人员的管理体制不顺,技术人员“专而不干、干而不能”的问题显现,县、乡、村三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还不健全,无法及时宣传惠农政策,推广农业技术,影响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四)农民合作组织发展体制仍不健全,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依然明显。随着现代农业产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数量逐年增加,但是规模小、数量少仍是其主要特点,农民专业合作社仍存在管理体制不健全,运作不规范,作用发挥不大等问题。

三、几点建议

(一)加强宣传培训,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行动先导。要结合我县发展实际,重点宣传群众身边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成功事例(列如:史健文、袁东彪、曹东、黄彪、苏涛、杨海兰、索进林等),让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坚定他们发展现代农业的信心。同时,深入开展“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工程”,扎实推广普及常规实用技术,重点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等实用技术,切实提高群众的作务水平。

(二)加大投入力度,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有力支持。要牢牢抓住国家加大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大好机遇,千方百计多渠道争取资金,切实加强灌排体系畅通、减少农村面源污染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同时,进一步优化农业投资环境,吸引民间资本、社会资本和信贷资本更多地投向农业,形成发展大农业的投资氛围。

(三)破解融资和建设用地难题,推进现代农业集约化发展。尽快组建全县农村融资和土地流转交易平台,制定农业发展融资实施细则,加大对农村信贷政策的宣传力度,引导和鼓励农户采取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等多种形式融资。促进土地连片流转,稳步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四)注重科技创新,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人才技术保障。在稳定现有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的基础上,加快完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健全县、乡、村三级农技推广网络,使农技推广有平台、有阵地。同时继续实施人才战略,重视以政策吸引人才,用项目聚集人才,靠环境留住人才,建机制激励人才,造就一支具有现代科技知识和经营创新才能的农业科技人才队伍。

(五)充分发挥农民经济合作组织的桥梁作用,全面提升辐射带动能力。结合现代农业发展特点及市场需求,对现有农业经济合作组织进行专业培训和技术指导,充分发挥其市场链接作用和技术服务职能,为群众提供购销渠道、传递市场信息、指导农民科学选定项目,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帮助农民解决生产难题,不断加快优势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推进传统农业向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农业加速转变。

(六)抓好节水示范工程,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在抓好田间工程配套建设和水资源综合利用的基础上,以高效设施农业为支撑,大力推广以膜下滴灌、垄膜沟灌、全膜覆盖为主的农田节水技术,将工程节水、农艺节水、管理节水有机结合,发展高效经济作物、特色优势作物、优质林果等节水设施农业,不断提升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农业节水工作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七)强化务工技能培训,全面提高农民素质。大力推进人才强农、科技兴农战略,多渠道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经营主体,依托“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和“阳光工程”,强化农民农业科技培训,全面开展绿色证书、专业技术和乡土人才等培训和开发,着力培育科技种养业能手、产业带头人和专业大户。整合县内技术力量和培训场所,系统开展村组干部、专业合作社、大户及种养能手培训,真正把村组干部培训成科技能人和“土专家”。狠抓移民管理、教育和培训,充分利用各类会议、培训等多种形式,促使移民群众牢固树立加快生产发展的思想认识,不断提高移民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树立劳务品牌意识,按照“短期务工促增收,常年务工促就业”的思路,大力推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培训。

(八)加快农村综合改革,推动农业经济转型。依托土地流转政策,健全土地流转程序,规范合同文本,完善土地流转作价评估、流转补偿、合同签证等管理制度,积极动员农民采取转让、转包、租赁等方式加快土地流转步伐,引进经营能力强、资金实力厚的种养大户根据当地发展要求进行产业开发,实行规模化、标准化、工厂化经营,通过土地流转,由专业大户、龙头企业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加速农民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就业。鼓励和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积极投资建设生产基地,就近吸纳部分富余劳动力,变农民为产业工人或职业农民,实现劳动力的就地转移。

四、2016年的农业发展重点和工作思路

总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中央、区、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以全面深化改革为突破,以提高居民收入为核心,按照“稳粮增收、提质增效、创新驱动”的总要求,着力优化升级优势特色产业,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提升民生保障和服务水平,为建设“四个xxxx”,率先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力争实现农业生产总值增长4.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

(一)围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继续推进优质粮食生产。

全县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50万亩以上,其中:小麦11万亩,玉米24万亩,水稻13万亩,秋杂粮2万亩。全县建设万亩高产示范区6个,建设李俊镇整乡制推进乡镇1个。控制规模,提高质量,全县有机水稻基地面积稳定在4.5万亩,有机产品(转换)认证2.5万亩。

(二)以园艺产业为重点,推进扩规提质增效。

稳步扩大园艺产业面积,新建、扩建、改造设施园艺2000亩。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拟建设标准化示范园区3个。推进“智慧农业”建设,示范推广温室智能控制设备1000套。新发展露地瓜菜5000亩,全县供外(港)蔬菜面积稳定在3万亩。继续抓好永久性蔬菜基地建设项目。全县落实永久性蔬菜基地6000亩,配套应用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日光温室、大棚配套安装日光温室自动无人操作卷帘系统和智能化通风设备。实施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示范项目。建设水肥一体化示范点2个。推广冬牧70技术模式2200亩。2016年5月中旬收获完成后播种籽粒玉米、青贮玉米。

(三)结合产业扶贫,加快草畜产业发展,加大草畜产业节本增效技术示范推广力度。全县奶牛存栏2万头,肉牛、肉羊、生猪及家禽饲养量分别达到14万头、65万只、20万头、370万羽,适水产业面积稳定在2万亩以上,稻蟹生态种养面积1万亩,计划新建2个稻田养蟹展示中心,增殖放流3期。围绕闽宁镇园艺万亩草畜示范园区,建设大型光伏及综合养殖场,力争把闽宁镇建成宁夏肉牛第一镇,实现“肉牛养殖—粪污无害化处理—有机肥生产—农田消纳—秸秆综合利用”封闭式生态农业生产的循环链,建立生态种养循环模式,打造全区生态循环农业示范镇。加强壹泰牧业繁育扩群补栏、扶贫托管,推动晓鸣禽业、金顺友等畜禽产品的品牌建设,扩建金顺友、星科耀等肉牛养殖园区,加快闽宁镇“整村推进项目,2016年完成圈舍改造200户。

(四)健全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动农机社会化服务进程。

积极争取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全县农机总动力达48万千瓦,主要粮食作物综合农机化水平90%以上。完成机耕80万亩、机播42万亩、机收36万亩。完成秋翻地23万亩、机深翻13万亩、秋施肥10万亩、秸秆还田10万亩。继续深入开展农机免费管理工作,开展为民服务创先争优示范窗口建设活动,拟建设全程农机化示范园区2个。完善望洪永清宏利、高渠宏源达、宁化安丰农机作业公司建设,实现xxxx县农机社会化服务全覆盖。

(五)完善基础配套和管理机制,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

抓好以公路为重点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黄河大桥连接线工程建设。建立乡镇、住建、城管、环保、用水、用电等部门的沟通协调联动机制,搭建高效、便捷处置小城镇中心村管理问题的有效通道。推进城乡精细化管理,完善小城镇、中心村教育、文化、医疗、金融等公共服务设施,加速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均等化。大力培育农村主导产业,发展家庭农场、农产品加工、商贸物流、中介服务和劳务产业,引导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积极推进农村综合治理,探索实施村改居、财政专项资金补贴农村治理、农村居民社会保障、就业医疗、土地户籍等一系列制度,全面提升小城镇中心村治理和保障水平,打造全区统筹城乡发展的示范区、“四化”同步的先行区。

(六)提升生态文明水平,建设美丽xxxx。

以“五城同创”工作为契机,全面推进黄河大桥连接线工程建设,确保按期完工。加强对西部水系绿化工程、观平路、许黄路、109国道等重点绿化工程的管护工作,全面提升县城、小城镇及中心村绿化品位和管理水平,创建全国园林绿化县城,为推进全县生态文明和城乡一体化建设夯实基础。

(七)创新协作发展方式,打造移民扶贫新样板。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和区市闽宁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三个坚持、四个样板”的要求,凝聚力量,加速推进移民扶贫示范镇建设。继续争取区、市扶贫资金,在我县移民村开展互助资金项目、千村信贷项目和金额扶贫担保项目。继续实施“双到”建档立卡贫困户精准扶贫项目,对于剩余537户未脱贫农户,争取区、市扶贫资金,按照每户4000元标准进行扶持。继续支持青岛昌盛光伏企业在闽宁镇原隆村建设300兆瓦光伏农业项目,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能有承包大棚,开展自主创业。

(八)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激发“三农”发展活力。

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鼓励农民以承包经营权入股发展产业化经营。成立农村土地仲裁委员会,监管协调土地确权、交易、流转工作。积极探索以土地、温棚等农村资产为抵押,进行融资,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大力发展家庭农场。探索建立农民自愿永久退出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补偿机制,推行承包经营权和流转经营权证“两证制度”。探索创新城乡一体化服务机制,完善农村居民社会保障、就业医疗、土地户籍、农机作业服务、粮食银行等一系列制度,逐步实现小城镇中心村基本公共服务与县城均等化。继续推进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等工作。抓好供销合作社改革、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以及闽宁镇村级互助担保基金试点工作。

(九)着力提升基层干部引领改革发展和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进一步加大农村青年技能性干部培养、选拔和使用力度,加强农村干部综合培训,不断提升干

部队伍的政策理论水平和为民服务能力。巩固提升电商产业园,加快推动家庭服务业发展,完善机制,鼓励各种民间资本投资兴办家庭服务企业。积极探索完善“联合党委”模式,理顺党组织隶属关系,加强在村级党委领导下、以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党组织为补充的共富联合体建设,加快中心村向社区化转型,通过“两推一选”、机关下派、“双竞承诺”、“双培养一加强”等方式,培养基层中坚力量,进一步提高农村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大力推进农村各项事业,加强和规范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全面提升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推动文化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提高依法治理水平。

第四篇:城郊镇环境卫生和村容村貌整治调研报告

城郊镇环境卫生和村容村貌整治调研报告

2011-05-13 08:59

来源:干部二科(点击数:)

临夏市城郊镇人民政府副镇长 王泽恩

城郊镇位于临夏市城乡结合部,是上级各部门进入市区的必经之所,也是临夏市对外的一个展示窗口。为美化镇容镇貌,展示社会经济发展面貌,今年以来,镇党委、镇政府把全镇卫生整治工作做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采取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层层负责的办法,由党政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镇、村干部齐参与,在环境卫生整治、清理卫生死角、整治乱摆摊设点、疏通河道、净化亮化道路等方面,进行了拉网式的清理整治。并结合实际情况,采取集中整治和长效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努力提高卫生综合管理水平,使卫生面貌发生较大的改观。

一、基本情况

城郊镇目前主要管理七条重要路段的环境卫生,总长约13.5公里。由于这些路段车流量大、群众文明卫生意识不强,垃圾乱堆乱放、占道经营、马路市场、店外经营等现象非常严重。针对这种现状,除安排城管办公室工作人员专门负责整治管理环境卫生外,还安排了十三名保洁员分别在各路段进行保洁,并负责清运垃圾。具体人员安排为:瓦窑头广场至州农科所安排了3名清洁员,邓家桥至瓦窑广场安排了2名,州农科所至七院2名,临大路2名,刘临路2名,环城东路1名,瓦窑头广场1名清洁员。

清洁员工资按照路段长度、卫生状况及工龄时间每月为330元-500元,工资平均为350元,清洁员工资主要依靠镇政府拨款,每月镇需拨付清洁员工资4550元。2010年卫生整治工作中支出经费22余万元,其中包括清洁员工资、清渠、拉运垃圾等费用。

二、主要做法

1、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为了确保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让全镇人民有一个干净、整洁、优美的生活环境,镇上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马培云为组长,镇长贾林辉、镇人大主席马占英为副组长,班子其它成员和各村支部书记为成员的城郊镇环境卫生和村容村貌整治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武装部部长孙泽民任办公室主任,城管办主任马瑗任副主任,工作人员从城管办和各股所抽调,具体负责落实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

2、狠抓各项措施,集中整治取得明显效果

一是制定环境卫生、村容村貌整治实施方案,为了使环境卫生村容村貌整治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建立了环境卫生整治的长效机制。为了实现“村容整洁”的新农村建设要求,构建和谐社会,制定完善了《城郊镇环境卫生、村容村貌整治实施方案》。

二是加大宣传力度。全镇大力开展环境卫生和村容村貌整治的宣传工作,采取有线广播、黑板报、发放宣传资料、悬挂横幅等形式,激发群众自觉参与环境卫生整治的热情和积极性,努力形成户户齐参与、人人都珍惜的良好气氛。截止目前共发放宣传资料1000多份,举办黑板报1期,各村悬挂横幅各1条。

三是明确责任,任务到人。根据辖区内环境卫生区域进行了人员分工,做到了人员、时间、措施的“三落实”和定地段、定人员、定任务、定责任“四定”原则。并要求全镇干部职工提高认识,明确任务,根据各自工作任务坚守岗位。各村紧密配合、齐心协力,保质保量完成这次整治任务。

四是明确整治重点。镇上把整治的重点放在了刘临路、临大路、兰郎路、环城东路延伸段等城市入口重点路段,瓦窑、木场广场等公共场所,明确了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的针对性。

三、环境卫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随着城市化进程步伐的加快,城管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经费的严重不足和管理中执法资格的限制严重制约着城市化管理工作。主要表现在:

一是环卫经费投入无法满足环卫整治工作的需要。环境卫生治理区域大、面积广,环境卫生治理和灌溉水渠清淤及垃圾清运上压力大、任务重,而且大部分路段环卫标准已经按照城市标准执行,虽然在2010年环境卫生整治中投入经费达23万多元,但仍不能满足环境卫生治理的需要。清洁人员工资低,但清扫的路面长,每个清洁员平均要清扫超过1公里的路段,同时托运垃圾的任务量非常大,工作量是城管局清洁公司清洁员的五倍之多,相比之下工资却要低得多。以至于清洁员难找、难留、难管理。尽管如此,还是在镇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尽最大努力保证了清洁员每年7万多元的工资和3万多元的垃圾清运费,并在村容村貌整治工作中投入9万多元的经费拉运垃圾、整治渠道。村容村貌整治一直是一项重点工作,但是经费不足目前已成为做好这项工作的一个重大制约。

二是部分路段已成为城市主干道,环卫整治要求按照城市标准执行,但是大部分商贩对环境卫生工作不支持,甚至有些商贩恶意破坏环卫成果,门店经营、乱摆乱放、乱倒垃圾、乱泼污水的现象十分严重,虽然城管办人员制定了“门前五包责任书”进行管理,但由于没有执法资格,根本无法约束这些破坏行为,造成在环境卫生整治和长期环卫保洁工作上难度大、压力重,为此希望市爱卫办协调市城管部门在加大配合管理的基础上,将瓦窑广场至邓家桥、瓦窑广场至水管所、刘临路校场口至师范门、前河沿路延伸段至滨河路纳入市城管局管理范畴,并在相应路段安装垃圾桶30个。

三是城管办人员和清洁人员在环境卫生整治和长期保洁工作上,还存在着工作方法单一,工作力度不强等问题,希望市上将我镇城管办人员和清洁人员纳入市城管局管理,进行业务指导和业务培训,让城管办与城管局管理接轨,将镇城管办改为城管局城管中队,发放统一服装、配套经费,实行统一管理。

四是9个村均在城乡结合部,农村村民和城市居民混居,渠道成为城市居民和农户的临时垃圾点,每年春秋两季渠道清理是一项艰巨的工作任务,由于渠道大、渠道多,清理垃圾和垃圾拉运是一笔巨大的开支。在2010年,在七院门河渠清理清淤开支3万多元,兰郎路清淤2万余元,环东二路、毛园渠清运垃圾费2.3万元,刘临路沿线清运垃圾费1.2万元,年清淤开支共计8.5万元。为切实解决这一问题,增设、购置垃圾点、垃圾箱、垃圾清运车迫在眉睫,希望市上尽快配备一套垃圾投放、清运设备,完善环卫保洁的长效机制,全面提升环境卫生整体水平。

关于农村社区环境卫生整治的调查与思考——来自烽火乡农泉社区的民情调查

报告

来源:

湖南常德民政 时间:

2012-04-27 15:37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公益事业建设的推进,农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质量不断改善,但与之难以适应的是农村环境卫生的建设与管理相对滞后,村居环境存在“脏、乱、差”的现象。近段,笔者深入烽火乡农泉社区,通过实地查看,亲自参与,走访干部、党员和普通群众,形成了调查报告。

一、主要问题

1、新扔垃圾随处可见。一是生产垃圾乱扔的多。表现在农药袋、农药瓶乱扔在田埂上、沟渠里和堰塘内,残存的汁液污染了水源,造成人畜饮水不卫生;耕整机作业完毕后,将依附的泥巴一片狼藉地脱落在公路上,影响了人们出行。二是生活垃圾乱丢的多。表现在腐乱的菜叶、菜皮和果物乱丢,造成细菌滋生,蚊叮虫咬;废弃的饮料瓶、酒瓶、方便面桶、烟盒、食品袋等乱丢,造成虫蛆乱窜。特别是有的村民在办红白喜事后,将垃圾乱扔在屋场前的道路边,足有数米之高,过往行人无不掩鼻狂奔而过;牛、狗、鸡等动物粪便等没有及时被清扫,臭气熏天。

2、陈旧垃圾处理不善。捡拾的垃圾倒在垃圾池内万事大吉,没有及时收运、焚烧和填埋,任其腐乱变质,任其狂风乱舞,任其狗拖鼠咬。

3、建筑材料乱堆乱放。无论是在建房前,还是在建房中和建房后,村民将建筑材料随处堆放在路边,既影响了村容村貌,又阻碍了交通,增加了发生交通事故的风险。

二、原因分析

1、卫生意识缺乏。由于受传统习惯和落后观念的影响,村民的公共卫生意识普遍较差,存在“党员、干部忙得汗流浃背、普通村民不为所动”的情况,突出表现为“四多”、“四怕”,“四多”一是嘲讽挖苦的多。有的村民认为“党员、干部扫垃圾发了辛苦费”;有的认为“党员、干部身份不同应该干”;有的认为“党员、干部没事做找罪受”;有的认为“党员、干部不干正事、不干实事,把精力浪费在扫垃圾上,不值得”;还有的认为“党员、干部没本事只会扫垃圾”等等。二是漠不关心的多。哪怕干部在其眼皮底下,哪怕干部在其房前屋后搞卫生,有的村民视若无物,岿然不动。三是我行我素的多。存在“田土各包各,生活各自过,垃圾都在扔,我不扔谁扔?”的情况,往往干部在前面扫,有的村民随即就在后面扔,令人气愤。四是坐等观望的多。有些村民有公德心,但欠缺主动性。“四怕”一是怕丑。有的村民认为“扫垃圾低三下四,低人一等,没面子”。二是怕脏。有的村民害怕垃圾的臭气,甚至在夜晚空无一人时,悄悄将屋前路边新修的垃圾池推倒。三是怕亏。有的村民经济利益至上,认为扫垃圾白花力气和时间,只有付出,没有收益。四是怕烦。有的村民感到随意扔垃圾顺手,有的甚至将垃圾倒在相距咫尺之遥的垃圾池旁边,令人无奈。

2、宣传教育不够。一是精神贯彻不够。环境卫生整治的精神只停留在文件上,党员会议上,资料里,记录本里,没有深入到田间地头,家家户户。二是缺少宣传设施。社区广播大多聋子的耳朵—摆设,没有发挥应有的舆论导向作用。三是宣传方法简单。社区干部对群众的公益素质信心不足,懒于宣传,纵然宣传,也是寥寥数语,出现了“对面相见似不识,欲抱琵琶半遮面”的现象。

3、资金投入不足。虽然社区公路的硬化使村民的“行路难”问题得到缓解,村民出行环境得到改善,但县、乡两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对社区环境卫生整治缺乏应有的资金扶持,加之社区集体经济基本是空壳经济,对卫生设施、保洁器具所需的资金难以投入,导致设施修建数量少,标准低,垃圾清运不及时,处理不当。

4、运行机制缺失。一是人员管理机制缺失。仅仅依靠社区干部和党员搞环境卫生,人单力薄,苦于应付,效果不佳,而对普通村民缺乏必要的管理约束。二是垃圾清运机制缺失。存在只收不清运、只收不填埋、只收不焚烧等情况,任垃圾在垃圾池内散发难闻的臭味,污染了公共环境。三是工作激励机制缺失。没有一个科学的量化考核评价指标和奖优罚劣的激励机制,干好干坏一个样。

三、对策建议

村容整洁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是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群众幸福生活指数的必要举措。为彻底改变农村脏、乱、差的现状,建设清洁文明家园,特提出以下建议:

1、典型示范引路。一是党干引路。社区干部和党员要带头搞好家庭卫生,对重要路段的公共卫生,要实行社区干部和党员义务管护;二是先进示范。组织“文明村民”、“文明家庭”的评选,把清洁卫生作为评选的刚性指标,发挥示范户的样板作用;三是义务带动。把每周星期五定为“义务劳动日”,由社区干部、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共青团员、门面经营户等义务清扫,逐步带动群众自觉参与,从而建立和壮大义务清扫的志愿队伍。

2、宣传教育发动。社区环境卫生整治,村民是主体。空间上,社区干部要到组到户深入宣传;时间上,要天天讲,时时讲,做到家喻户晓;方法上,要实行点面结合、奖惩结合、疏管结合;形式上,要利用社区村务公开栏、广播等设施,发放宣传单、乡政府派出流动宣传车等方式宣传,形成立体宣传攻势,消除死角死面,让群众每天看到的、听到的、手里拿着的都是环境卫生整治的有关知识,教育引导村民增强卫生意识和环保意识,自觉革除陋习,养成文明卫生习惯,倡导文明新风,营造“讲究卫生、人人有责”,“爱护环境、人人有份”的良好氛围。

3、拓展资金渠道。建立财政补一点、职能部门扶一点、村集体经济挤一点、受益群众出一点、社会各界捐一点的“五个一点”资金筹措机制,修建环卫设施,购置保洁器具,提供工作经费等。

4、强化激励举措。按照地域和责任,社区村委会要与组签订公路、渠道、堰塘等公益设施卫生保洁责任书,要与耕整机主签订道路卫生保洁责任书,要与门面经营户签订“门前三包”卫生保洁责任书,要与农户签订房前屋后卫生保洁责任书,并组织开展清洁卫生责任评比,评选“样板路”、“样板渠”、“样板塘”;对耕整机主,要跟踪监督,一旦出现道路不卫生的情况,要及查及罚;对门面经营户,要收取卫生责任费,定期或不定期地巡查;对普通农户,要评选最清洁户、清洁户、不清洁户三个档次,要将评选结果公诸于众,接受广大农民群众的监督。对最清洁户、清洁户要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对不清洁户,要在社区村务公开栏上公示,弄清原因,由社区干部和党员结对帮扶,共同进步。

5、建立清运机制。一是户聚。各家各户在门前要设置简易垃圾桶、垃圾箱或垃圾篓,将每天的生活垃圾用塑料袋装好放在桶内、箱内或篓内;二是社区收。由党员按居住区域划分责任地段,规定时间收集垃圾,集中放在垃圾池;三是乡运。乡政府要购置垃圾运输车,确定垃圾填埋场,向各社区预提运费和垃圾填埋费,统一运送。

6、规范制度约束。县级,要制定《乡村环境卫生管理办法》,乡级,要因地制宜制定实施细则,各农村社区,要制定《社区村规民约》、《社区卫生公约》,形成社区环境卫生整治的长效机制。

7、实行安全饮水。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水库、堰塘要禁投,净化水面,确保水源清洁,实现乡自来水户户通,全覆盖,确保群众的身体健康。

8、层层责任考核。县、乡两级政府要定期召开会议,经常研究,分析情况,解决实际问题。要层层建立目标责任制,采取明查暗访、互查互访等多种方式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综合考核挂钩,推动社区环境卫生整治工作长期有效开展。(

第五篇:肃州镇2014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汇报

肃州镇2014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汇报

今年以来,肃州镇在市纪委的正确指导下,认真贯彻中央、省、市纪委工作会议精神,结合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围绕镇党委、镇政府中心工作,以党员干部为重点,以完善制度为抓手,以强化监督为保证,明确反腐倡廉责任,推进廉政文化建设,为全镇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治环境。

一、加强廉政教育,保证党员干部高效廉洁

加强教育是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的重要环节。自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我镇围绕中央、省、市纪委工作会议精神的宣传贯彻,通过知识讲座、专题辅导、座谈交流、演讲比赛等形式,认真组织党员干部学习了总书记系列讲话,学习了新《党章》《廉政准则》《农村基层干部廉洁从政若干规定》,累计开展专题学习教育30余次。通过学习教育,从根本上提高了广大党员干部的政治觉悟和拒腐防变的能力。

二、加强制度建设,保证权力运行阳光透明

为贯彻落实各项规定,镇纪委认真组织开展了效能风暴和机关作风整顿活动,进一步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坚持以制度管人、管事、管钱。按照“谁受理,谁处置,谁反馈”的原则,落实开门办公和首问责任制,随时处理日常事务,帮助群众解决各种问题,同时,通过落实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等,有效解决了干部作风不实、效率不高的问题,形成了良好的机关工作作风。

三、强化责任追究,实现党风廉政建设全覆盖

在认真分析市纪委工作安排和《党风廉政建设责

任书》的基础上,镇纪委按照“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的支持与参与”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制定了肃州镇2014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实施意见,并与各村、镇属各单位签订了《肃州镇2014年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领导班子成员、机关干部、村组干部分别签订了廉政承诺书,进一步明确了各党(总)支部、村委会以及镇政府职能部门在反腐倡廉建设中应承担的责任,通过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书签订,实现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无缝隙全覆盖。

四、强化风险防控,构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

通过认真学习省纪委三次全会精神,我镇以权力运行

为主线,分析岗位职责、业务流程、制度机制、外部环境等方面存在的风险,采取前期预防、中期监控、后期处置“三道防线”实施风险防控,对风险防控工作实施系统化、科学化管理,逐步形成了内部管理有制度、岗位操守有标准、事前预防有举措、综合考核有依据的风险防控管理体系。根据出现风险的可能性、危害性大小的不同情况进行了风险等级评定。按照查找出的风险点情况,开展了岗位廉政教育,制定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的防控措施,形成了以岗位为点、程序为线、制度为面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

全镇共评定一级风险科室1个(农经财政服务中心),二级风险科室2个(民政办、计生办);一级风险岗位8个,(党委书记、镇长、会计、出纳、政府办、财经服务所、司法所、综治办),二级风险岗位15个,(人大主席、党委副书记、副镇长、农牧站、林业站、党委办、计生办、集镇办、项目办、三禁办、文化站);个人岗位职责一级风险11人,(党委书记、镇长、会计4人、出纳1人、政府办主任、财经服务所所长、综治办主任、司法所所长),个人岗位职责二级风险15人。通过教育防控、制度防控、分权防控、监督防控等形式,纠正不当行为,避免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发展成违纪违规行为,使廉政风险防控真正成为了廉政预警线。

五、强化效能建设,不断完善工作督查机制

围绕镇党委工作安排,镇纪委按照年初的目标任务加

强督查,使镇党委、政府的各项决策在各村、各部门得到全面落实。一是加强对集体“三资”产权交易的监督管理,积极参与村组集体重大资产的处置,推动了全镇“三资”管理的规范化运行。二是督促村级财务公开、便民服务等日常管理工作,把党务、政务、村务、财务公开落到实处。强化公开的时间、形式和内容,增强党务、政务、村务工作的透明度。三是参与重大项目建设。在敦格铁路、215国道征地、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中心拆迁中,认真落实中央、省、市拆迁政策,积极开展跟踪督查,全镇拆迁工作形成 “党员干部带头拆迁、工作人员廉洁拆迁、人民群众支持拆迁”的良好局面,确保了重点工程的全面实施。

六、扎实开展廉政文化进机关活动

在廉政文化进机关工作中,我镇以教育党员干部树立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为根本,以艰苦奋斗、勤政廉政为主题,积极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机关廉政文化建设活动,把廉政文化建设活动与机关其他工作相结合,防止“空对空”、搞形式。主要抓好三个结合,落实三项举措。

“三个结合”是指将廉政文化建设与执政理念教育相

结合。在日常工作中,我们注重利用廉政文化的力量,引导广大机关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坚持为民、务实、清廉,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廉政文化建设与机关效能建设相结合。通过机关廉政文化建设活动,进一步提高机关工作效能,转变机关工作作风,规范行政行为,切实增强机关干部队伍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以良好的党风政风带动社会风气的好转;廉政文化建设与机关文化建设相结合。充分发挥先进文化的渗透、影响和制约作用,借助机关文化活动生动、灵活的形式,结合机关工作特点,有的放矢地开展乒乓球、羽毛球、篮球、书画、演讲比赛等各种文化体育活动,使广大机关干部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得到勤政廉洁的教育和熏陶。

“三项举措”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根据《2014年基层

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目标责任制》精神,制定下发了《关于推进廉政文化进机关建设的实施方案》,成立了廉政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形成了一把手负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明确了廉政文化建设的意义、任务、工作目标及责任分工和工作制度,为廉政文化进机关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和工作保障。二是明确工作目标。按照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总体要求,我镇廉政文化进机关工作以“五廉”为主题,积极开展机关廉政文化建设活动,为广大机关干部提供一个讲廉洁、讲诚信、守纪律,比工作、比干劲、比成效的良好环境,引导机关干部树立廉洁自律意识和积极向上、无私奉献的思想道德情操,增强机关干部的从政修养,自觉养成守法、诚信、自律的良好行为规范,抵制腐朽思想和不良风气的侵蚀,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三是丰富活动载体。在廉政文化建设的具体实践中,我们精心设计载体,丰富活动形式,开展了“八个一”的廉政文化活动,即:读一篇廉政文章、写一篇廉政心得、看一部廉政影视、画一幅廉政漫画、讲一堂廉政党课、做一个廉政课件、听一堂廉政讲座、演一个廉政节目。通过“读、写、看、画、讲、做、听、演”八个一活动的开展,推动了廉政文化与机关工作的有机结合。

下载肃州镇城郊农业发展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肃州镇城郊农业发展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迤车镇农业产业化发展调研报告

    迤车镇农业产业化发展调研报告 ——会泽县迤车镇野菜加工企业调研刘涛会泽县迤车镇总面积471平方公里,辖27个村委会,有人口79386人,由于地理位置优越,盛产多种山野菜,每年春天苦......

    龙池镇设施农业发展调研报告

    龙池镇设施农业发展调研报告设施农业就是运用现代工业技术成果和方法,用工程建设的手段为农产品生产提供可以人为进行控制和调节的环境和条件,使植物和动物处于最佳的生长状态......

    农业产业化发展调研报告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 农业产业化发展调研报告 为了全面了解我县农......

    农业种苗发展调研报告

    一、种苗生产供应的特点(一)种苗生产供应品种、树种多。据统计,今年用于各项造林绿化树种有30多个,特别是一些城市绿化树种、园林观赏树种增幅较大。根据市场需求和我县城市绿化......

    农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一、种苗生产供应的特点(一)种苗生产供应品种、树种多。据统计,今年用于各项造林绿化树种有30多个,特别是一些城市绿化树种、园林观赏树种增幅较大。根据市场需求和我县城市绿......

    博爱县农业发展调研报告(★)

    博爱县农业发展调研报告 (2018年5月25日)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七大战略之一。为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

    农业综合发展调研报告

    深切地感受到农业综合开发对我市的农村经济发展犹如开渠放水,通过这次调研。只要我全市上下合力同心,一起为农业综合开发多操一份心、多出一份力,使这条幸福渠通畅牢固,渠水丰......

    农业产业化发展调研报告

    关于东良乡农业产业化发展的 调 研 报 告 东良乡政府乡长肖五星 为了贯彻中央和省市农业改革的精神,按照县大讨论活动推进方案安排部署和县领导要求,近期我们利用半个月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