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年榆林市经济运行分析
2011年榆林市经济运行分析
2011年,榆林市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各项宏观调控政策,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着力优化经济结构,努力转变发展方式,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全市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的势头,总体呈现出“农业平稳发展、工业高速增长、三产发展强劲、投资增幅加快、财政增量扩大”的运行态势,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全年生产总值2292.26亿元,同比增长15.0%,增幅比上年回落3.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1.91亿元,增长6.0%;第二产业增加值1629.66亿元,增长16.3%;第三产业增加值550.68亿元,增长13.5%。
一、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大部分产品产量、价格双增长
今年以来,榆林市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和谐稳定为目标,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力度,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发展的内外环境得到大力提升,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87.06亿元,可比价增速6.4%。
种植业喜获丰收。今年种植业生产气候适宜,春、夏、秋三个季节雨水适时,伏天降雨量是近年来最充足的一年,农业生产基本没有遭遇大的自然灾害,种植业喜获丰收,主要农产品产量大幅增长,成为榆林历史上的又一个丰收年。2011年种植业产值92.78亿元。全年粮食播种面积 699.4万亩,粮食总产量142万吨,其中:秋粮播种面积672.3万亩,产量137.2万吨。全市蔬菜产量56.4万吨,受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蔬菜价格一直高位运行,蔬菜种植效益提高。红枣种植面积增加,挂果是近年来最密集的一年,预计总产量48.8万吨,增长57.2%,是历史上的丰收年。
畜牧业生产稳步发展。从今年二季度开始,猪、羊养殖补栏量陆续增加,存栏、出栏量逐渐增加。全年羊子饲养量927.22万只,同比增长2.79%,其中存栏588.17万只,增长
4.3%;出栏339.05万只,增长0.2%。猪饲养量227.58万头,增长3.6%,其中存栏96.59万头,增长0.1%;出栏130.99万头,增长6.3%。家禽饲养量1004.68万只,增长13.3%,其中存栏535.18万只,增长10.0%;出栏469.50万只,增长17.3%。肉、奶、蛋产量分别为16.45万吨、8.3万吨、4.8万吨,同比分别增长6.4%、1.5%、14.6%。全年实现畜牧业总产值82.34亿元,可比价增速29.9%。
农牧业产品价格大部分上扬。受市场需求不断扩大的影响,主要农产品价格除洋芋、绿豆的价格下跌外,其它农产品的价格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玉米、杂粮等农产品价格偏低,蔬菜、水果价格全年一路走高,洋芋、绿豆的价格回归常态。猪肉、羊肉、牛肉以及羊绒、羊毛等畜产品价格不断上涨,特别是猪肉价格的高位运行,一度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农牧业产品价格大部分上涨,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牧业生产效益提升,经营户收入增加。
林业、渔业、服务业生产发展良好。全年林业总产值4.27亿元,可比价增速27.2%;渔业总产值0.75亿元,可比价增速42.9%;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6.92亿元,可比价增速7.6%。
二、工业生产快速增长,支柱行业支持作用明显
2011年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2661.55亿元,同比增长37.3%;实现工业增加值1597.96亿元,同比增长16.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2556.85亿元,同比增长38.6%,实现工业增加值1563.70亿元,增长16.7%。全年工业增长呈前高后低、逐步回稳态势。其中产品价格上涨是产值高速增长的主要原因,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大宗工业产品产量增速回落是增加值增速下滑的主要因素。
支柱行业增势强劲。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天然气开采业、石油加工炼焦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供应业作为榆林工业的五大支柱行业,其产值全面快速增长,占总产值的比重达到95%以上。
重工业主体地位显著。全市规模以上重工业企业完成产值2528.8亿元,同比增长39.4%,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98.9%;轻工业完成产值28.1亿元,同比下降6.9%。
地方企业发展迅速。35户中省企业完成产值1475.4亿元,同比增长36.2%,占规模以上工业的58.7%;500户地方企业完成产值1081.4亿元,增长42.1%,增幅比中省属企业快
5.9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的41.3%。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加,价格上涨。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均实现增长,但增速有所下滑,其中原煤、原油增速明显回落。
受供需关系影响,煤炭、石油等主要工业产品的价格上涨,助推了工业产值较快增长。2011年全市原煤价格平均每吨420元,同比每吨上涨51元;兰炭价格平均每吨770元,同比每吨上涨40元;长庆原油价格平均每吨5206元,同比每吨上涨1400元。其它主要工业产品价格均有不同程度上涨。
工业企业效益较快提升。我市规模以上工业直报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93.32亿元,同比增长37.9%;实现利税781.94亿元,增长40.6%,其中利润总额549.66亿元,增长39.4%。全市规模以上直报工业企业亏损100户,亏损企业户数同比减少8.26%。亏损企业亏损额11.81亿元,同比减少17.06%。
三、工业企业能耗控制在预定范围。今年全市强力推进节能降耗措施,预计完成年度目标任务。201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2005.91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15.9%。其中,直报企业1734.40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16.5%;反馈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271.51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12.1%。全社会用电量为169.70亿度,同比增长28.1%。
四、建筑业平稳发展,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加快
建筑业平稳发展。2011年全市资质以上建筑业完成总产值125.1亿元,同比增长14.92%,与上年同期增长25.1相比,增速回落10.2个百分点。其中,建筑工程产值119.6亿元,同比增长17.86%。建筑业增加值31.7亿元,同比增长6.2%。房屋建筑施工面积651.39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60万平方米,与上年同期持平。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加快。从7月开始,全市加大了在建项目推进力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明显加快,今年施工项目达到1328个,同比增长6.2%。其中亿元以上项目389个,同比增长4.3%;10亿元以上项目78个,同比增长11.4%;50亿元以上项目17个,同比增长
6.3%;100亿元以上项目9个,同比增长28.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78.73亿元,同比增长32.1%。其中,跨市区投资159.32亿元,同比增长29.3%;固定资产投资1189.08亿元,同比增长32.0%;农户投资30.33亿元,同比增长54.0%。在固定资产投资结构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27.38亿元,同比增长24.0%,占固定资产投资的2.3%;第二产业完成投资758.81亿元,同比增长50.4%,占固定资产投资的63.8%,其中工业投资完成684.16亿元,同比增长53.7%;第三产业完成投资402.89亿元,同比增长29.0%,占固定资产的33.9%。民间投资增长较快。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中民间投资524.08亿元,增长39.7%,占固定资产投资的44.1%。
自筹资金快速发展。全年到位资金达1270.19亿元,同比增长45.3%,其中自筹资金931.55亿元,同比增长66%,占本年到位资金的73.3%。
五、消费市场需求旺盛
今年以来,在扩大内需、活跃经济的宏观调控措施的持续作用下,消费品市场表现活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2.25亿元,同比增长18.4%。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153.6亿元,增长33.1%。
从区域看:城乡居民消费热情高涨,城乡消费品市场繁荣。1-12月,农村消费品市场零售额实现71.51亿元,同比增长10.8%,城镇消费品市场实现160.75亿元,同比增长22.0%。从消费类别看:一是基本生活消费品增长较快。在限额以上批零企业中,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零售额预计实现4.26亿元,同比增长34.7%;二是家具相关类商品热销。限额以上企业家用电器音像器材类预计实现零售额6.52亿元,同比增长46.0%;三是金银珠宝类商品销售红火。受节庆、价格上涨、收藏增值等因素影响,各种金银首饰热销。限上批零业中金银珠宝类零售额0.77亿元,同比增长66.5%;四是汽车类销售保持快速增长。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实现56.67亿元,同比增长31.4%;五是石油及制品类销售旺盛。随着全市私家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和成品油价格持续上涨等因素影响,限额以上企业石油及制品类实现零售额29.74亿元,同比增长39.8%。
六、外贸出口增长较快
随着榆林海关的批准设立,全市对外贸易环境优化,口岸经济启动,外贸业绩提升。截止今年11月底全市外贸进出口总值达到9612万美元,同比增长36.8%。其中出口总值7114万美元,同比增长10.3%,出口货物中农产品占出口额比重近1/3。进口总值2498万美元,同比增长328.5%。
七、物价高位运行
2011年全市物价处于高位运行状态,一方面是由于全市经济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需求拉动物价上涨;另一方面是由成本推动造成物价上涨,包括原材料价格上涨、农民工工资上涨、环境治理成本上涨以及管理成本上升等。2011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上涨6.6%,商品零售价格上涨5.1%,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2.2%。物价总体水平较往年同期偏高。
八、金融运行稳健,贷款稳中有升
全市金融机构认真贯彻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合理把握信贷投放总量、节奏,大力优化信贷结构,加大了对“三农”及中小企业的信贷投放,有力支持了地方经济发展,全市存贷款保持稳步增长,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11年,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844.51亿元,同比增长27.0%;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179.39亿元, 同比增长31.3%。其中,短期贷款634.62亿元,同比增长37.1%,中长期贷款526.23亿元,同比增长23.7%。
九、财政收入增幅快、增量大
2011年全市财政总收入558.16亿元,同比增长39.2%,增加157.3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80.25亿元,同比增长43.6%,增加54.71亿元。
十、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长
今年全市调整增加了全市机关事业单位职工津补贴(绩效工资),工资性收入较快增长。民营和私营经济发展处于不断壮大阶段,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经营性收入快速增长,再加上城镇房租高涨,民间投资和借贷活跃,以及政府提高城镇社会养老保险金、离退休金和最低生活保障金标准,使城镇居民收入大幅增长。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721元,同比增长18.1%。居民家庭总收入21211元,同比增长17.6%。其中工资性收入13018元,增长18.0%;经营净收入2485元,增长19.8%;财产性收入2532元,增长21.8%;转移性收入3177元,增长11.5%。
随着全市企业用工需求增长,农民工工资不断上涨;生猪、羊子等畜产品价格从年初开始上涨,农民出售农牧业产品的收入增长,同时农民从事二、三产业的经营收入不断增加;农业生产的各种补贴和一系列支农惠农资金的落实到位,低保补贴范围扩大标准提高等,使全市农民收入大幅增加。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520元,同比增长27.5%。其中,工资性收入2264元,增长23.5%;家庭经营纯收入3442元,增长26.7%;财产性纯收入279元,增长68.9%;转移性纯收入537元,增长34.9%。
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大宗农产品销售难,严重影响农民增收。去年是榆林历史上的丰收年,特别是洋芋、红枣产量大增,超过历史最高产量。但进入10月下旬以来,价格不断大幅下跌,而且低价难销,致使多数农户亏本,没有增收。
二、工业经济运行压力大。从全年工业经济运行情况看,呈前高后低、逐步回落的态势,其原因是:
1、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的增速下滑,其中煤炭下滑最大,原油、天然气增速小幅下降,导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下滑。煤炭增速下降主要有四个原因,一是去年增速高;二是煤矿整合技改影响了产能;三是今年新投产煤矿少;四是横山煤矿多数停产。
2、停产企业多。全年有近30户企业一直未生产,停产行业多集中在煤炭、兰炭、电石、热电。停产的原因主要是煤炭资源整合技改及村矿矛盾、化工企业盈利困难、热电企业检修及企业季节性停产等因素影响。
3、中小企业资金短缺。国家实行货币紧缩政策,中小企业贷款难,流动资金短缺,影响企业正常生产。民间借贷增大,影响企业利润的提高。
三、建筑企业资质低,竞争能力弱。我市一级资质建筑业企业仅有8户,榆林多数重大项目由于资质低和专业技术差而被外来专业建筑企业中标,挤占本地企业中标,使部分企业转包少量工程,部分企业停产。
四、物价高位运行,通胀压力较大。12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7.1%,1-12月累计上涨6.6%,居全省首位,比全省平均水平高0.9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2个百分点,通胀压力较大。
第二篇:经济运行分析
2010年前三季度经济运行分析
发布时间:2010-10-19 13:00:5
5今年以来,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加快发展、转型升级、谋求新跨越”工作主题,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加快步伐调结构促转型。前三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40亿元(预计数),同比增长16%。完成全口径财政收入136.16亿元,一般预算收入50.5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3.3%和29%,增幅均列苏州五县市之首。
一、前三季度经济运行主要特点
1.工业经济高开稳走。前三季度实现工业总产值1376.26亿元,同比增长26.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1088.73亿元,同比增长30.0%。规上工业一季度以36.8%的增速高开之后,上半年和三季度的增速均维持30%以上的高位增长。规上工业占比提高,达到79.1%,比上年末提高1.9个百分点,比上半年提高了0.3个百分点。高新产业贡献加大,实现产值203.25亿元,同比增长36.9%,较规上工业增速高出6.9个百分点,高新占比18.7%,较上年同期提高3.1个百分点。主导行业加快增长,石油制品、机械、金属加工行业同比增幅均超50%,高于规上工业平均增幅20多个百分点。工业效益快速提升,前八月全市规上工业实现利税、利润分别为82.42亿元和62.0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0.8%和68.3%,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222.8%,较上年同期提高19.3个百分点。
2.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获得“中国现代服务业投资环境十佳区县”称号。预计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14亿元,同比增长24.2%,占GDP比重达39.6%,较上年同期提高1.5个百分点。服务业对税收贡献提高,共实现地方税收15.27亿元,同比增长36.8%,占地方税收的比重达56.6%,同比上升了3.6个百分点。现代物流业加快发展。集装箱三期、万方件杂货码头投入运行,玖龙纸业件杂货泊位开工建设;新辟南美西远洋等航线7条;太仓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59.15万标箱,同比增长47%,超去年全年集装箱吞吐量总和,完成货物吞
吐量5771.51万吨,同比增长62%,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1973.61万吨,同比增长131%;新增四家国家3A级物流企业,隆兴物流跻身中国最具竞争力50强物流企业前20强,主营业务收入超15亿元。服务外包强势发展,105家服务外包企业实现接包合同额1.37亿美元,离岸执行额0.46亿美元,同比增长66.4%和16.8%;4家企业获得国际资质认证。地方金融稳健发展,光大银行、民生银行太仓支行开业投运,9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存额805.89亿元,比年初增长26.3%,贷款余额678.78亿元,比年初增长20.6%。消费市场持续繁荣。全市实现消费品零售额98.09亿元,同比增长17.6%。市场建设大力推进,粮油批发市场规模扩大,成交额达5.59亿元,同比增长27%,森茂汽车城创新经营模式引领汽车消费产业化;月星家得乐居家生活连锁太仓店盛大开业。旅游业大力拓展,沙溪古镇河南街促织馆开馆,依托金仓湖、郑和公园等旅游景点成功举办太仓国际旅游文化节等各类系列活动,吸引各地游客144万人次,同比增长78.8%,星级酒店客房入住率高于去年同期30多个百分点,多家经济型连锁酒店入驻。房地产市场保持活跃,商品房销售84.78万平方米,销售额46.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4%和30.5%,实现地税收入7.81亿元,同比增长83.4%,占地税总量的28%。
3.新兴产业规模壮大。126家新兴产业企业实现产值278.42亿元,同比增长48.3%,增速高出规上工业18.3个百分点,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25.6%。其中25家重大装备制造企业完成产值45.48亿元,同比增长176.7%,9家新能源企业完成产值41.12亿元,同比增长67.2%。产业招商力度加强,前8月引进外资新兴产业项目18个,注册资金3亿美元,到账外资1.2亿美元,占全市23.5%和21.1%;前三季度引进内资新兴产业项目18个,注册资金13.7亿元。高新技术产业投资高速增长,完成投资30.89亿元,同比增长186.3%,占工业投资的比重为22.9%,其中电子通讯设备投资21.25亿元,同比增长521.3%,医药制造投资
5.51亿元,同比增长218.5%。
4.自主创新不断突破。新区入选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为苏州五县市首家;
市政府与南通大学签订全面合作协议;健雄学院联合8所国内知名高校成功组建联合研究院。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增强。新申请高新技术企业26家,高新技术产品66个,省民营科技企业36家,全市累计拥有高新技术企业41家,软件企业6家,高新技术产品222只,省民营科技企业226家;前8月共申请专利2517件,同比增长7.1%,专利授权2001件。名品名标工作着力推进,新增申报中国驰名商标2件、省著名商标5件、苏州知名商标7件、省名牌21个。人才结构不断优化。全市人才总量达86618人,每万人拥有人才1858人,高于苏州全市平均水平;拥有各类高层次创新人才8250名,其中博士以上48名、硕士以上1171名、海外归国人员208名。
5.固定资产投资持续较快增长。前三季度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6.25亿元,同比增长19.1%。工业投资动力增强,完成工业投资134.79亿元,同比增长39.7%,增速列五县市之首,较上年同期提高43.4个百分点,占全社会投资比重达57.1%,较上年同期提高了8.5个百分点。开发区引领增长,完成工业投资82.76亿元,同比增长45.9%,占全部工业投资的61.4%,其中港区完成投资57.02亿元,同比增长114.6%。房地产投资放量增长,完成投资40.19亿元,同比增长66.7%,占服务业投资的39.6%,占比高于上年同期15.8个百分点,其中新区完成22.37亿元,同比增长106.8%。新批项目快速增长,共批项目438个,计划总投资538.86亿元,同比增长98%,其中民营工业项目占据主导,209个项目计划总投资119.85亿元,占工业项目的78.7%。重点项目着力推进。66个重点项目,开工57个,完成投资75.78亿元,占全社会投资的32.1%。省重点项目太仓港三期通过通航安全验收,为长江流域最高等级的集装箱码头。耐克物流、奥特斯维太阳能一期等项目顺利竣工。
6.招商引资量质并举。利用外资强劲回升。1~8月,全市累计批准外资项目98只,累计完成注册外资12.56亿美元,同比增长41%,超序时进度11.3个百分点;实际到帐外资5.65亿美元,同比增长32.1%,超序时进度3.6个百分点。两项指标增幅均列五县市之首。外资项目质提量升。单个项目的平均注册外资为1281.81万美元,超千万美元项目46
个(含增资1000万美元项目6个),其中超三千万美元的8个,包括注册资金3000万美元艺康化工和注册资金1亿美元的宝洁日用品等500强项目。引进了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项目18家,注册外资3亿美元,占总量的24%;到帐外资1.2亿美元,占总量的21%。欧美和台资表现凸出。引进美国项目7个,注册外资12752万美元;引进德国直接投资项目12个,注册外资3327万美元;引进加拿大项目3个,注册外资9727万美元;引进台湾直接投资项目22个,注册外资17554万美元。服务业利用外资发展较快。1~8月,服务业批准外资项目31只,注册外资和到帐外资累计分别完成2.93亿美元和1.99亿美元,分别增长107.5%和222.4%。引进内资成效显著。1~9月份共引进内资项目807个,新增注册资本71.06亿元,同比增长55.1%,完成年计划的142.1%。内资项目规模扩大。5000万元以上项目18只,注册资金41.75亿元,占比58.8%,比去年同期提高了3.2百分点。成功引进奥特斯维能源(太仓)有限公司、太仓四方友信制桶有限公司、华东环球商贸物流域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绿地集团(太仓)置业有限公司等大型项目。两区效应突出。两区共引进内资项目401只,注册资本41.04亿元,占全市总量比重57.8%。粤闵项目占比提高。广东、福建地区引进内资占比达35.1%,较上年同期提高了15.1百分点。
7.对外贸易恢复增长。实现进出口总额61.96亿美元,同比增长57%,其中进口和出口额分别为32.75亿美元和29.21亿美元,增幅分别为70%和45%,增幅均居苏州各县市前列。加工贸易增长快于一般贸易,实现进出口22.8亿美元,同比增长54.8%,增幅高于一般贸易12.9个百分点。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保持较高增速,分别实现出口额13.89亿美元和1.28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42.3%和61.2%。主要出口市场整体回暖,对欧盟和日本的贸易保持高增长,增幅达72.8%和34.2%,对东盟和台湾的贸易总量实现快速突破,分别实现进出口额6亿美元和4.3亿美元,同比增长69.9%和140%。
需要特别关注的是对照全年工作目标,工业产值、服务业增加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等一些主要经济指标还稍有脱幅。
二、下阶段工作重点建议
1.确保完成及“十一五”目标任务。各级各部门要全面总结盘点今年各项目标任务完成和“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对主要指标任务要逐项对照,找短板、寻难点、破难题,下功夫弥补薄弱环节,确保今年和“十一五”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和超额完成。特别要加强对工业经济运行的协调,在确保质量和效益的前提下,充分挖掘企业的增长潜力,释放优势特色产业产能,下大力促进工业稳定增长。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年内力争多开工、早开工一批重点项目,并认真谋划一批重大项目,做实做细前期工作,为明年扩大投资和新上项目打好基础。切实抓好重点项目和实行工程项目建设,按计划完成工作量。坚持招选并重的原则,切实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在引进“污染少、消耗低、科技含量高”与我市产业关联性强、带动作用大的国内外知名企业上下功夫见成效。
2.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抓基地、育集群,扶龙头、建体系,抓技改、促转化,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抓好产业集聚区建设,推进开发区转型升级,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全力抓好节能减排工作,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3.抓好“十二五”规划编制和重大项目谋划工作。要加大工作力度,确保按时间进度高质量完成“十二五”规划编制任务,同步推进区、镇的发展规划及16个专项规划。各部门、各单位要切实提高认识,以高度负责的态度,根据本地区、本行业领域的实际情况,认真研究、深入思考、科学论证,梳理和提炼一批符合“十二五”规划的重大项目。要立足本地特色和国家产业政策,集思广益,力求“十二五”规划的重大项目更具针对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切实做到国家政策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的有机对接,确保我市经济社会在今后一个时期持续较快发展。
第三篇:经济运行分析
今年以来, 全县上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抢抓国家各项政策机遇,按照年初确定的工作思路和目标,奋力拼搏,扎实工作,全县国民经济继续保持了快速健康发展。
一、经济运行基本特征
前三季度,全县经济运行总体形势较好,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工业经济稳步回升,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商贸旅游繁荣活跃,财政收入较快增长,人民生活质量稳步提高。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较上年同期增长12.6%,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7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亿元,增长9%;第二产业增加值6亿元,增长13.6%;第三产业增加值9.4亿元,增长12.8%。
(一)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前三季度,全县共完成农作物播面99.5万亩,较上年增长4.9%,其中:粮食作物播面60万亩,同比增长0.9%;蔬菜播面30万亩,增长16.6%。全年粮食总产量达12.6万吨,较上年增长3.8%。共推广种植全膜玉米10.7万亩、优质洋芋26.2万亩、优质豆类和中药材5.4万亩,新建果园2万亩、养殖小区6个、规模养殖场9个。输转劳务
9.3万人(次),创收8.5亿元。交通道路、节水改造、梯田建设、安全饮水、农村沼气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顺利推进。扶贫开发、新农村和城乡一体化建设进展良好。
(二)工业经济增速稳步回升。受天水祁连山水泥有限公司生产、销售好转的带动,全县工业经济增速继续回升。1-3季度全县7家规模企业预计实现工业增加值1.89亿元,同比增长17.8%,较1-8月份提升1.2个百分点。实现工业总产值6.1亿元,增长24.5%,实现销售产值6亿元,增长21.6%,利税总额4836万元,下降26.3%。工业主要产品水泥产量70万吨,下降25.5%。规模企业生产用电量累计达到8689万度,同比下降9.1%。
(三)项目工作成效显著。前三季度,全县共组织实施各类在建项目137项,总投资23亿元。争取到国家投资项目69项,总投资6.9亿元,其中国家投资4.7亿元。在项目建设的强力带动下,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了快速增长。全县预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4.3亿元,同比增长43.7%,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83%。其中500万元以上城镇投资26.6亿元,增长1.2倍;房地产投资3亿元,增长23.1%;500万元以上农村非农户投资2.8亿元,增长21.7%;农户投资2亿元,增长16.9%。
(四)消费市场活跃旺盛。前三季度,共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3亿元,增长26.6%,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70%。其中限额以上批发业商品销售额2280万元,同比增长43%;限额以上零售业商品销售额4007万元,增长47.9%;限上住宿业实现营业额923万元,增长46.5%;限上餐饮业实现营业额509万元,增长54.2%。
(五)财政金融运行平稳。前三季度,全县实现大口径财政收入1.47亿元,同比增长30.5%,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95.5%。财政支出达9.2亿元,同比增长39.9%。1-8月份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7亿元, 同比增长24.7%,其中个人储蓄存款余额24.2亿元,同比增长18%。贷款余额为19.6亿元, 同比增长57.6%,存贷比首次达到53.2%,较1-7月份提升1.2个百分点,金融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六)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前三季度,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完成9154元,同比增长24%,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83%;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完成2940元,增长21.4%,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91%。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前三季度,全县经济在面临诸多困难的形势下,仍然保持了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但是,受内外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式科学发展的压力仍然很大,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农村发展基础脆弱,自然灾害对农业发展造成较大影响,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难度仍然较大。二是工业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对重点企业的依赖程度较高,前三季度工业增加值仅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2%,占第二产业增加值的50%。三是保持固
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困难较大。因统计方法制度改革,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只统计500万元以上城镇、农村非农户项目和农户投资,将500万元以下城镇、农村非农户投资项目不再纳入统计范围,保持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存在较多困难。四是第三产业对经济发展支撑不够。另外,在财源培植、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民生问题改善等方面还有不少欠账。
三、做好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建议
(一)认真学习贯彻县第十三次党代会和县第十六届人代会第一次会议精神。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贯彻落实县第十三次党代会和县第十六届人代会第一次会议精神,正视当前及今后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充分认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优势和机遇,明确今后全县工作的目标任务和重点,以及县委、县政府对今后五年工作的总体安排部署,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推动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二)全面完成今年重点工作重点项目任务。县委、县政府年初确定的65项重点工作重点项目,是今年全县的中心工作。要充分利用剩余时间,查漏补缺,加快进度,严格按照要求,保证按期完成任务。一要抓好农业和农村工作。抓好蔬菜主导产业发展,集中力量搞好国家级渭河川道10万亩设施蔬菜生产示范区渠路配套、科技示范园土地流转和洛门蔬菜批发市场改扩建三项工作。抓好秋季造林,完成1.5万亩果园建设。抓好全膜玉米地块预留,力争完成3万亩秋季覆膜任务。加快农村安全饮水、农村沼气和梯田建设进度,确保全面完成当年建设任务。继续搞好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和城乡一体化试点等农业农村重点工作。二要抓好城镇经济发展。继续支持重点企业加快发展,保证企业生产经营顺利开展。加强联系与洽谈,全力争取祁连山水泥异地迁建项目早日启动。加快县工业园区建设进度,力争10月底前园内道路和部分项目开工建设。加快发展商贸旅游经济,搞好商贸市场建设,积极落实各项刺激消费政策,进一步扩大全县消费规模。打好“五色旅游”品牌,加快发展旅游经济,重点抓好景区景点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和宣传推介。抓好财政金融工作,力争全面完成今年财政收入任务,保持全县金融平稳运行。三要全力抓好项目工作。要抓好已上报项目的争取工作,加强与省、市的沟通衔接,力争项目尽快下达投资计划。要加快在建项目建设进度,力争项目尽快建成并发挥效益。对已下达投资计划还未开工建设的项目,要加快前期项目工作进度,抓紧办理各项手续,积极落实各项开工条件,力争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并形成较多的实物工程量。四要抓好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完成大城区总体规划修编,做好区域建设详细规划。加快武山大道、红峪河桥改造、污水处理厂等重点工程进度,启动建设火车站新区和渭河人行桥。加快公安、司法、人社等15个单位业务用房建设步伐。抓好供热点延伸、配套设施建设和设备检修,确保今冬按期高质量供热。认真搞好小城镇二轮开发改造。五要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工作措施,全面完成教育、卫生、计生、社保、就业、文化文物和广播电视等各项建设任务。
(三)抓好省市目标管理责任书任务和民生实事落实。全面完成经济社会发展、依法行政、节能工作、计划生育、国土资源、环境保护、生产安全、产品药品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机构编制等市上与我县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精心准备好年底省市的验收,确保验收取得较好名次。同时,要全面完成城乡就业、扶贫贴息贷款、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性住房建设、农村危房改造、城区供热增容改造、交通道路建设、教育项目、堤防建设、整村推进和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群众文化活动中心设施配套、社会福利、提高干部职工住房公积金比例等今年县政府承诺的十二件实事办理,向人民群众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四)做好今年工作总结和明年工作的谋划准备。全面总结今年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查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分析研究全县经济运行规律,针对薄弱环节,采取应对措施,提前做好明年工作计划。特别是要按照国家投资政策和县上需要急缓程度,提前做好2012年项目的谋划工作,做好与省、市的联系,多方掌握和了解投资信息,提前做好项目可研编制等前期工作,积极主动做好项目申报工作,力争有更多项目能够列入到省市2012年计划盘子,为明年项目争取打好基础。
第四篇:2011全县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全县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顺利实施的开局之年,全县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翻两番创强县”目标,以深化“四比四看”(乡镇比发展、看谁争先进位步伐快,部门比服务、看谁优质服务评价高,企业比贡献、看谁做大做强纳税多,干部比作为、看谁干事创业本领强)、主动“四找四定”(找标杆,定追赶目标;找潜力,定主攻方向;找差距,定缩小措施;找难点,定破解之策),瞄准先进、正视差距、突破自我、奋力赶超活动为抓手,齐心协力,攻坚克难,苦干实干,全县经济社会保持了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势头。
一、上半年全县经济运行情况
(一)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初步预计,上半年全县可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35亿元,占计划的51%,同比增长 18%。其中三次产业增加值可分别完成15亿元、66亿元和69.5亿元,分别增长8.7%、20.5%和32%。
(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按照农业产业化的要求,大力发展现代园区农业,促进农业农村经济转型升级。面上重点抓了诸葛镇上古村苹果现代农业园区、马站镇珠江中和花都苗木花卉园区等7个园区,使之初步具备了现代农业园区的雏形。截止目前,新建、续建畜禽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场区80处。新开工环保养殖场7家,其中生物环保养猪场5家。发展果业园区面积9240亩,其中,发展1000亩以上果业园区2处,500亩以上6处,200亩以上14处。发展杨树丰产林4.7万亩,发展林下经济3979.3亩;积极探索创新工程造林模式,严格按照招投标程序开展造林,完成荒山造林1.36万亩。以着力打造北方常绿阔叶花木第一县和北方常绿阔叶花木交易中心为目标,共规划苗木花卉面积9415亩。同时,积极稳妥地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高度重视重视美国白蛾防控工作。共移栽烤烟面积达到49122亩,其中,100亩以上的连片113处,面积29829亩,规划建设了1.85万亩的上海中华沂城特色优质烟叶基地单元。全县共落实优质农产品基地57个,核心区面积20452亩,已完成播种或定植优质农产品基地51个,核心区面积17410亩;新增农业观光园区4处,“三品”认证和商标注册14个,有影响力的农产品品牌3个。加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按照示范社创建标准对24家专业合作社进行了提升规范。农村新型能源建设步伐加快,新发展一池三改户用沼气1500户,秸秆气化站2处。全县收获小麦面积44.2万亩,由于持续干旱,夏粮丰收面有所减产。
(三)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工业生产增长迅速,生产大幅增长,效益同步跟进。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361 户。1-5月份,完成工业总产值224.68亿元,增长32.4%;实现利税19.6亿元,其中利润12.18亿元,分别增长34.7%和31.2%,呈现出产值、收入和效益同步提高的良好局面。工业用电量持续增长,1-5月份全县完成工业用电量5.9亿千瓦时,增长32.09%;企业技术改造步伐明显加快,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六大产业集群优势凸显,经济效益稳步提高。全县共实施工业技改项目50万元以上的56个,总投资规模78.74亿元。园区规模不断提升。实施了“一区多园”战略,先后设立了滨河、开发区二期、庐山、城北、河西、四十里、城东等项目区,实际规划控制面积达到了119平方公里,截至目前,入园企业已达到138家,总投资226亿元,初步形成了电子、纺织服装、机械、化工、食品、板材家具等九大产业体系。企业改革继续深化,民营企业有了新的发展。坚持把工业民营经济作为“立县之基、强县之本、富县之源”,在不断扩展规模、膨胀总量的同时,以产业聚集、骨干支撑为方向,通过技术改造、自主创新、品牌争创、企业上市等措施,全力优化产业结构,努力提升发展水平,工业民营经济迈上了新的台阶。全县民营企业累计达到2094户,1-5月份,全县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完成产值330亿元、收入325亿元,1.4%、1.99 %,预计总产值完成270亿元,增长32.4%。
(四)服务业发展势头增强。继续围绕打造国家级优秀旅游目的地,以实现“五个一样”为目标,把沂水作为一个大景区来营建,“沂水旅游模式”内涵有了新的深化与提升。今年以来,全县旅游项目规划投资9.6亿元,已完成投入1.6亿元;实施续建项目8个,老景区改造提升项目7个,新开发建设项目4个,分别是佟家庄旅游接待服务中心、中和花都酒店、香港国际影视城、马站镇珠江花卉基地。目前,全县共建成开放景区11处。1-5月份,接待游客18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6.2亿元。现代物流发展迅速,目前有三家较为规范的物流企业,7家货物运输企业,单一的货物配载业户50家,拟新建的高起点、高规格、高质量、高标准的“县物流分拨中心”,乡镇物流站计划投资5000万元,形成镇镇有中心(依托交管所物流站)、村村有网点的农村现代商品流格局,使“服务三农”真正落到实处,城乡市场的进一步建立健全,促进了社会消费的增长。在繁荣全县经济、扩大就业渠道、保障服务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重点建设得到加强。全县共实施固定投资项目253个,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2.4亿元,增长58.4%。其中:城镇项目195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5.1亿元,同比增长58.5%;农村项目58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3亿元,同比增长57.1%。房地产开发公司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028万元,同比增长60.7%。五月份,我县共实施规模以上(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253个,完成投资41.3亿元,同比增长58.1%。其中,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100个,完成投资25.4亿元。今年新开工5000万元以上项目23个,三月份集中奠基开工的项目有9个(分别是众科液压、京普太阳能、大宇机械、富仕特食品、阳都商贸、清沂山石化、道一石化、腾飞创业园和兴龙创业园)。市重点办共为我县确定了市级重点项目15个,总投资54.1亿元,今年计划投资27.45亿元,这些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前五个月完成投资10.3亿元。15个项目中过5亿元的项目2个,分别是投资5亿元的鲁洲化工项目和投资5.18亿元的鼎铭铝业项目,10亿元的项目2个,分别是投资10.7亿元的池窑拉丝项目和投资10亿元的清沂山石化项目。这些项目涉及各个产业和多个重点建设领域,包括新材料行业的宝隆生物、天舜环保、安顺钙业,新能源产业的唐王山风电二期,生物制药的易联医药等项目。
(六)消费出口保持良好状态。1-5月份,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7亿元,增长26.17%。招商引资扎实推进。以石油化工、机械制造、医药、新材料、食品、矿产品深加工等行业为主攻方向,着力招引产业层次高、科技含量高、投资强度高、财政贡献度高、经济社会效益高、低碳环保的“五高一低”项目,同时实行最严格的项目评审机制,切实提高招引落地项目的质量和拉动带动能力。1-5月份,预计全县进出口总额17680万美元,同比增长64.5%。其中出口12065万美元,同比增长72.1%。境外投资有了新的突破。新批境外项目1个,合同利用境外资金92.9亿元,实际到位外资项目2个,境外资金实际到位1178万美元,同比增长583%,完成承诺的90.6%。利用外资有了新的发展。合同利用县外资金92.9亿元,实际到位上报数27.9亿元。
(七)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以建设“山水灵秀、生态宜居”新沂水为目标,大力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城乡居民生活环境持续改善,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今年以来,全县共组织实施城市道路建设、城区环境综合整治、公共配套设施、旧城片区改造4大类、62项城建重点工程,由47个指挥部负责组织实施。目前,各重点工程进展顺利,道路交通建设实施顺利,长深高速公路沂水段已累计完成工程建设投资已完成多半;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沂水段各重点工程已全部开工建设,按工期节点有序推进。全县计划新建农村公路桥梁19座,改造危桥4座,大中修改造工程6条46.7公里,其中2条已开工;县乡公路整治已完成29.3公里。农田水利建设快速推进,跋山水库灌区节水改造已完成总工程量的95%,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寨子山水厂已正式通水;在四川国土系统的援建下,共建设应急抗旱水源浅机井1000余眼、深井20眼,最大限度地为春灌、春播提供了水源保障;小型水库移民扶持基金工程已完成总工程量的70%。
(八)财税金融稳定增长,社会民生建设得到加强。1-5月份,实现地方财政收入5.2亿元,增长24%;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91.5亿元,比年初增加19.5亿元,贷款余额1104.9亿元,比年初增加了10.1亿元。预计一季度财政收入6.3亿元,增长24%。城乡低保和残疾人事业进一步加强,困难群体基本生活得到较好保障。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水平进一步提高。食品药品监管全面加强,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得到较好保障。扎实做好人口计生工作,合法生育率继续保持稳定。认真执行耕地保护基本国策,坚持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提高了土地资源利用效益。严格落实环境保护责任制,加大节能减排力度,“两型”社会建设步伐加快。严格落实《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责任追究暂行规定》,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犯罪分子,群众安全感进一步增强。认真落实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积极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和治理,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严格执行信访稳定“一岗双责”和责任追究制,认真办理群众来信来访,维护了社会稳定。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深入,县政府政务大厅有序运转,今年以来共受理各类行政审批事项19574件,已办结19394件,按期办结率100%,行政效能不断提高。
二、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今年以来,在市委的领导下,经过全县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全县经济健康发展,社会事业稳步推进,为完成全年各项任务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工作中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产业结构性矛盾仍较为突出,运行质量有待提高,转方式、调结构的任务依然繁重而艰巨;土地、资金制约瓶颈依然存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的难度加大;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等工作面临较大压力,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水平需进一步提高;和谐社会建设仍存在薄弱环节,社会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等等。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下步,我们将继续围绕年初确定的工作思路和任务目标,进一步落实责任,自我加压,真抓实干,确保圆满完成全年的各项工作任务,促进全县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努力加快强县争创步伐。
第五篇:三季度经济运行分析
前三季度,全县经济总体运行平稳,继续保持好的趋势、好的态势、好的气势,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今年以来乾县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1—9月,我县预计实现GDP74.43亿元,同比增长13.5%,增速高与上半年0.5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回落4.1个百分点。总量预计完成市目标任务的68.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预计实现增加值411.559亿元,同比增长6.1%。第二产业预计实现增加值33.682亿元,同比增长21.9%,第三产业预计实现增加值29.189亿元,同比增长9%。
前三季度经济运行的基本特点是:
1、工业生产高位较快增长,工业生产增幅小幅回落。受当前国际国内经济环境日趋复杂影响,前三季度工业生产增速呈现小幅回落。1—9月,全县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66.14亿元,同比增长32.92%,与上半年、一季度、相比,增幅分别回落5.21个和2.63个百分点。规模工业预计实现增加值24.187亿元,同比增长28%,增幅同比上升10个百分点。其中轻工业完成44.62亿元,同比增长32.46%,重工业完成21.52亿元,同比增长33.88%。工业销售产值完成64.16,产销率达97%。1—9月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65.9 亿元,同比增长47.6%.2、消费市场日趋活跃,前三季度消费品市场呈现稳定的增长态势,预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44亿元,增长16%,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 2.8个百分点,比上半年回落1个百分点,比一季度高2.22个百分点.3.物价上涨压力依然较大。前三季度,CPI比上年同期上涨3.1%,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上涨3%,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上涨4.6%。
4、投资快速长
今年以来,我县狠抓项目工作,采取一切积极措施督促项目备案、审批、开工等环节,取得较好成效。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62.4亿元,同比增长24.8%,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3.9亿元,同比增长16.3%。
5.城乡居民收入均保持适度快速增长。前三季度,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73.8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增幅低于上年同期0.6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现金收入预计达到9466元,同比增长17%。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支出8743元,增长8%。工资性收入是城镇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城镇居民工资性收入增长16%,所占比重达80%;社会保障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使转移性收入增长%,所占比重为9%;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分别增长16%。
二、存在的问题
消费缺乏新的增长点。一方面由于我县消费品市场运行质量不高,随着消费品价格持续上涨,影响居民消费的积极性,缺乏拉动消费的新增长点,导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量不大和增幅不高。另一方面由于城乡市场基础设施差,商业网点布局不尽合理,城市中心商业圈短期内难以形成,商气不浓。
通胀形势不容乐观,9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3.1%,涨幅较上季度回落0.6个百分点。全县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分别上涨3%、4.6%。物价的持续上涨,大大削弱了居民的购买力,降低了群众生活尤其是城乡低收入人群的生活质量。
企业生产成本上升压缩利润空间。受原辅材料、人工成本、资金使用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影响,企业的利润空间受到挤压严重下滑,企业经营困难加深,不稳定性增多。
新兴产业发展滞后,工业经济主要依靠纺织等传统行业。前三季度乾县纺织业实现产值 万亿元,同比增长19.9%,增量占全县规模以上 下步工作打算
1、重点抓好统计工作。通过全面清查、摸排筛选,对少报、不报、漏报、瞒报销售数据的企业做好思想工作,加强业务指导。同时认真梳理所承担的目标任务,明确当前进度与全年目标之间的差距,对,搞好与上级主管部门的沟通,确保全年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努力实现目标位次在全市处于先进行列。
2、加强投资后劲。投资带动经济增长仍将是我县经济增长主要动力。加大项目投资协调、服务力度,紧扣项目进度,确保投资大幅增长。
3.开展服务企业工作 深入了解企业困忧。认真贯彻“工业立县”的精神,深入细致分析企业面临的项目土地、资金、原材料、用水、用电、用工困难和问题,想方设法帮助他们加以解决,梳理相关政策,让企业用足用活政策,充分挖掘发展潜力、提升经营理念;引导企业技改创新、调整产品结构,发展新兴产业,开发并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全力为企业做好服务,形成利于企业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推动全县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