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疲劳 研究性学习 读后感(共5篇)

时间:2019-05-12 08:15: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生死疲劳 研究性学习 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生死疲劳 研究性学习 读后感》。

第一篇:生死疲劳 研究性学习 读后感

论《生死疲劳》中动物所具有的时代意义及象征

研究人:邱泓铖 姚寒晔

指导老师:刘伟

2012年最有名的作家是谁?莫言!我们有幸拜读了莫言的代表作——《生死疲劳》。书中描绘了主要人物西门闹的多次转世经历,分别变成了驴、牛、猪、狗、大头婴儿蓝千岁,这深深地吸引了我们,在感慨莫言在情节上的构思的同时,我们不禁在想,作者为什么选择了这几种动物作为转世的对象呢?他们都对各自的时代有什么意义?因此,我们决定深入探讨这四种动物代表的时代精神,并以此作为我们这次探究活动的主题。本书以动物视角描述了中国从1950年至2000年间发生的巨变,四种动物分别在以新中国刚成立,组建人民公社,毛主席号召大力养猪,以及90年代的中国的大背景下出现,并与当时的人们发生关系。

在第十二章《大头儿说破轮回事 西门牛落户蓝脸家》中莫言写道:“看着他脸上那些若隐若现的多种的动物的表情,——驴的潇洒与放荡,牛的憨直于倔强,猪的贪婪与暴烈,狗的忠诚与谄媚。”因此我们便以以上四种动物分说。

Part1: 驴的潇洒与放荡

在西门闹第一道轮回转世成为驴时,他妻妾嫁人、被挨斗,而他的儿女也跟着母亲白迎春和西门闹以前的长工蓝脸结合成了一家。这在伦理上不是特别讲的过去。故事便这样用较为抑郁的语境中展开。

而驴的脾气也成了小说中蓝脸的的主要性格特点——倔强,在今后社会的动荡与转变里,蓝脸固守于自己的土地,坚持己见,不轻易屈服。

在西门闹死前妻妾兼有,为了延续蓝家血统,才会娶妻子的丫头迎春,最终有了孩子。他死后转世成驴,却仍贪恋美色,与自己的 “心上驴”激战一夜,生下二崽,却母子俱亡,它终被许宝阉割下一个睾丸做下酒菜。即便“色欲”是人的一种天性,但也要懂得用理性去节制。当时,社会上很多人为了革命而抛弃自己的家庭。蓝脸就骂金龙的心像一块铁,为了他的“革命”,什么都干得出来。西门闹原来的小妾秋香为了表示自己的思想进步不落后,不惜诬蔑地主丈夫强奸民女。而西门驴在得知母驴花花怀孕后,却不离不弃,花花说: “女人为了信仰,可以舍弃她们的儿女,但母驴做不到。”动物也知道家庭的珍贵,而当时的人却被革命冲昏了头脑,像驴一样的倔。当时的社会正处于公社期间。

书中的这一时期人们的表现是这样描写的:

“蓝脸,你这是向人民公社示威吗?”“不敢,”我的主人说,“我跟人民公社是井水不犯河水。”“可你走在人民公社的大街上。”洪泰岳低手指指地,抬手指指天,冷冷地说,“可你还呼吸着人民公社的空气,还照着人民公社的阳光。”“没有人民公社之前,这条大街就有,没有人民公社之前,就有空气和阳光。”我的主人说,“这些,是老天爷送给每个人、每个动物的,你们人民公社无权独占!”我的主人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在街上跺跺脚,仰脸被太阳晒着,说,“好空气,好阳光,真好!”他拍拍我的肩膀,说,“老黑,你大口喘气,死劲踏地,让阳光照着。” “蓝脸,不怕你嘴硬,有你服软的时候!”洪泰岳道。

对于人民公社,有这样的评价:

农村人民公社,是在高级农业生产社的基础上联合起来组成的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的经济组织。成立初期,生产资料实行过单一的公社所有制,在分配上实行过工资制和供给制相结合,并取消了自留地,压缩了社员家庭副业,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影响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是我国在建国后的一次错误。(摘自百度百科)

理所当然,最终的结果是悲剧的,他被众人残杀分成肉吃了。

因此,驴有两层含义:1.蓝脸不加入公社的倔强,单干的潇洒。2用来反衬当时人们为革命而抛弃家庭的不负责任。

.Part2: 牛的憨直与倔强

到了牛的这部分,视角有了一个转变,是由蓝解放叙述的。然而在他眼里,那头牛是“自由”的象征。关于为什么作者会选择在这个时候让主角变成牛,我认为,牛是那个时期的象征,驴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生活上的需要了,人们农耕的主要工具是牛。这一段中写了蓝解放一家对入社的不同看法,入社与不入社形成了一种矛盾。蓝解放希望牵着牛一起入社,可牛拒绝给人民公社犁地,哪怕是毒打和火烧都不能让它屈服,这是牛对自由的渴望,不屈服于压迫。就在快被折磨死时,牛站了起来。蓝脸对这一情况形容说:“作为一头完全摆脱了人类奴役羁绊的自由之牛站立起来。”(第20章)体无完肤的牛摇摇晃晃,一步步“走出了人民公社的土地,走进全中国唯一的单干户蓝脸那一亩六分地里,然后,像一堵墙壁,沉重地倒下了”。

这头牛留在我们印象当中的形象是倔强,它不屈不挠,死得英勇壮烈。原本可以选择低下它那高傲了头颅,放弃自己心中的自由,苟且求生,但是它认为比生命更重要的是那颗追求自由的心。他也许不知道自己还会托生转世,但他不希望失去自由的活着。相比之下,周围的人就显得懦弱、驯服多了。这也象征着一种人,那些坚持追求自由的人,这些人是有思想的,有自己的判断,就像是第一批发财的人是个体户,他们坚持到了自由,不屈服于随波逐流的形式,靠着自己的判断去发家致富,然而社会的大背景下,他们的肉体会受到摧残,就像那头牛一样,但他们的精神尚在,这就是牛精神。

Part3:猪的贪婪与暴烈

猪的这部分占了全书的近四分之一,可见其描述之详尽。在当时的社会背景是毛主席发出“大养而特养其猪”的号召后,全国人民紧急行动起来,掀起了一个又一个养猪的高潮。毛主席提出“一人一猪”,也就是猪头要向人头看齐,在纠正“鸡头鸭头不能超过人头”的极左观念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文革期间,有户五口之家养了五头猪,资本主义的尾巴可以割,猪的尾巴却不可以割。猪的地位空前地提高了。1975年9月16日中共中央甚至专门发出《关于大力发展养猪

业》的通知。以中央的名义通知养猪,这是十分罕见的举动。(摘自)

因此,西门猪生的非常是时候,在那时,它被当成了整个公社的宝贝,再加上它是公社里的种猪,它就更受重视了。当然,种猪的工作就是配种,它看上了一只叫小花的猪。

此时,猪圈里又来了一只叫叼小三的猪,要与西门猪争夺猪王的称号,并且谁赢了谁就可以霸占小花。西门最终获得了胜利,所有母猪向它献来了殷勤,在第29章《猪十六大战刁小三 草帽歌伴奏忠字舞》中,莫言这样描写道:“江山就这样打下来了吗?就这样称王称霸了吗?„„我用硬鼻拱了一下蝴蝶迷的屁股,示意已经选定了它做第一个临幸对象。它娇声娇气地哼哼着:大王啊„„大王,妾身终于盼到这一时刻„„。母猪互相咬着尾巴,围成一个圆圈,在草帽之歌的伴奏下,围着我和蝴蝶迷跳舞。”谁拥有了权力,谁就拥有了一切。表现出当时人们对政府的迷信,对权威虚伪的服从,同时通过对小花的描写也讽刺了某些攀龙附凤的人。在这里,有必要介绍下忠字舞和草帽歌。忠字舞是“文革”时一种狂热地表示对毛泽东忠心、忠诚的一种集体舞蹈。《草帽歌》是日本电影《人证》(1977)的主题歌。该电影是毛去世后最早被引进中国的日本电影之一,在中国引起极大轰动。因为那描述人性的电影,与人们以往看的革命电影和样板戏太不一样了。(资料来源于百度百科)忠字舞象征着中国人几千年来封建统治思想的遗留,而草帽歌则代表了新时代的开始。

西门猪称王不久后,毛泽东去世,其他人哭得如天打雷劈,昏天暗地,蓝脸却一滴泪不掉,别人说他不忠于毛泽东,他却说最爱毛主席的,其实是他,不是他们这些孙子。而其他人并没有反驳他,足见其他人的虚伪。

事实上蓝脸是爱毛泽东的,因为毛泽东没有硬性让人民加入公社,只是提倡。因此毛算是他的恩人。

西门猪这样感慨道“在人类的历史上,猪的地位从来没有如此高贵,猪的意义从来没有如此重大,猪的影响从来没有如此深远,将有成千成亿的人,在领袖的号召下,对猪顶礼膜拜。”(第二十三章 《猪十六乔迁安乐窝 刁小三误食酒馒头》)人们养猪,听政府号召,可风头一过,猪圈物是人非。

猪象征的不仅是一个时代的风潮,更是那个时代人们虚伪内心的佐证。

Part4: 狗的忠诚与谄媚

关于狗这一段,已经很贴近我们现在的生活了。西门闹不但当成了狗,还当了狗协会的会长,管着上万只狗。狗,此时已经是地位很高的动物了,他们成了人们的宠物,直接由人类去呵护。狗们享受着主人吃剩下的各种珍奇名贵食品。它们经常举行派对,吃喝玩乐之外,还有什么“快闪”的配对儿游戏。这看似无忧无虑的生活,其实在抨击那些整天花天酒地,过着无聊的生活,奢侈品乱飞的人们。这个时代充满了迂腐与奢侈,一些人们生活的像狗一样“吃喝玩乐”,他们的生命的价值何在?作者也是用人们最直接接触的动物——狗,来象征那些人们,用以讽刺那种无聊、奢侈的生活。

狗在人们印象中是忠诚的象征,忠于家庭,忠于自我的信仰,人们之所以打

狗作为我们人类的朋友,也是因为他的忠诚,所以在这本书中,狗的存在应该是作为一种忠诚的代表,但是这一形象与另一个角色蓝解放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蓝解放却抛下自己的家庭,去追求所谓的爱情,这也是在伦理上说不通的。他不忠于家庭,不忠于妻子,更不如一条狗能忠于自己的主人。反衬出了当时人们奢靡的风气。

当时狗的社会里也是花天酒地,书中这样描写道:“我们将瓶嘴插进嘴巴,双爪抱着酒瓶,咕嘟咕嘟往里倒。不断地有狗上前来敬酒,我来者不拒,身后很快有了一堆啤酒瓶子。一个白色小京巴,头上扎着小辫儿,脖子上扎着蝴蝶结,叼着一根肉联厂生产的火腿肠,像个毛球儿似的滚过来。它身上散发着夏奈尔5号香水的淡雅气味,洁白的长毛像银子一样光洁。”狗白天生活在主人家中,从他们夜晚的表现也足以看出他们主人生活奢靡华贵。其实,如果乍一看,这些还是狗的行为么?作者以狗的视角,向大家展示的是当时这个社会上的人们业已失范的心态。

在中国民间的语言中,骂人是狗就是说那人没主见,只会一味跟随别人的意见。我们也可以这样认为,之所以作者用狗的形象来代表那些的人。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时候和先前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之前的人们勤劳勇敢,他们的本性是善良的,而在社会物质资源不断丰厚之后,人们的观念与精神生活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开始崇尚物质和金钱。当下,人们工作的脚步没有减慢,反而是比之前更忙了,但是这种盲目的工作,带给了人们什么意义价值?人们只是像狗一样没日没夜的工作着,他们就像狗抢骨头一样在抢着金钱、资源以及社会地位。

Part5大头儿的象征意义

公元2000年,一个婴儿出生,他便是蓝千岁。他是近亲生下来的一个畸形大头儿,还患有血友病,本来医生说没救了。但他全靠蓝互助的神奇头发炙成灰烬调制的牛奶活了下来。大头儿的诞生,是我们自己不愿看到的,婴儿是未来,代表了希望。然而这一切事情的发生,都是必然的。我们试想,如果没有西门闹和蓝脸这两个形象,还会有接下来的故事吗?这就是我们的国家必定会经历的过程,我们是无法逃避的,而历史总是相似的,每个国家所发展的过程是一定的。蓝千岁正代表了中国的未来。如此一个体弱多病的婴儿,怎能不让我们担心而时时刻刻去呵护与爱惜他呢?

另外:

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驴是被众人蚕食而死,牛是因誓死不入公社而杀身成仁,猪是因奋不顾身救儿童而舍生取义,一次比一次死得有价值,一次比一次死得正义。说明西门氏对世界的怨恨越来越少了。难怪佛曰:“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书中有这样一段描写。一只德国黑盖狼狗对中国人的描述说:“五十年代的人是比较纯洁的,六十年代的人是十分狂热的,七十年代的人是相当胆怯的,八十年代的人是察言观色的,九十年代的人是极其邪恶的。”在狗的眼中,这个社会在不断的退步,大不如从前了。人们最本真的美在一天天减少,想想这个时代,为什么会出现老太太摔倒没人敢扶的现象?为什么会有室友投毒案?不得不说,现在的时代,我们需要的是正能量,要摒弃那种扰乱我们心灵的东西,要知道我们为了什么而去努力,去拼搏。虽然作者只是在写2000年以前的历史,但这些道理,我们现在也可以用,也可以去反思。

每一个动物都代表了中国某一个时期的发展与现状,他经历了驴一般的倔强,牛一般的向往自由,猪一般的贪婪与暴烈,狗一般的无趣生活,再到看似令人担忧的大头儿一般的未来。这种魔幻现实般的手法,批判了曾经人们的无知,也让我们开始注意我们的问题。写到大头儿之后,故事戛然而止了,不禁让我们反思,我们的未来到底会是什么样?大头婴儿一般让人担忧的未来吗?肯定不是,因为我们有了莫言,有了这本《生死疲劳》,我们还有机会去反思我们自己,不断努力去让我们的国家走上一个正确的道路。我们未来的路,就是这本《生死疲劳》的续写,而今后会是哪一种动物来象征我们这个时代?这要靠我们去书写!

第二篇:《生死疲劳》读后感

追寻心灵的召唤

——读《生死疲劳》有感

《生死疲劳》是莫言的力作,他诺贝尔文学家奖获得者的身份无疑是吸引我阅读的原因之一,当然,这本书还有两大看点:《生死疲劳》洋洋洒洒40余万字,莫言仅用43天就完成了,其速度令人瞠目;章回体的形式,在现代作家的作品中真是不常见,阅读这篇作品也是对曾经盛极一时的章回体王朝的缅怀。

《生死疲劳》将六道轮回这一东方想象力草灰蛇线般隐没在全书的字里行间,写出了山东高密东北乡西门屯里几代农民对生命、对土地的无限执着和歌颂。

莫言的文笔,一如既往地采用魔幻现实的方法,一如既往地乡土,一如既往地嬉笑怒骂。主人公西门闹开篇就被一火炮轰碎了脑袋,转生为驴,而且是自己生前院子里的驴,看到自己的妻妾离散,朋友背叛,一切想像不到的都已发生,真是树倒猢狲散,风水轮流转。在自己以驴的隐蔽身份眼观世间百态后,非但没有化解前世的恩怨,反倒积怨重深,乃至再次转生为牛时,喝了奈何桥头的孟婆汤也无济于事。而后,随着自己继续转生为猪、狗、猴时候,才看透红尘,化解抑郁,心怀坦荡,重新做人。

正如扉页佛语:“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现在生存压力很大,疲劳、困顿之感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也许贪婪是其原因之一,贪婪是今人的通病,各行各业,各色人等几乎都是病入膏肓,无药可救。

身为教师的我,扪心自问,自己贪婪吗?当然贪婪。我想,贪婪也未必不好,还要辩证看待。

对物质生活的追求方面,还是知足常乐为好。这不是自嘲,更不是吃不着 1

葡萄说葡萄酸。我挣钱不多,但温饱足矣,孩子健康聪明,夫妻恩爱体贴,家庭幸福美满,这些我都发自内心的珍惜、自豪。至于,豪车名宅,富甲一方,我现在不曾拥有,就算硬要给我,我也要思考我能否驾驭,看到、听到了财富带来的负面影响太多、太多,与其选择“有得必有失”,我更愿意选择“有失必有得”,不富裕没关系,温饱的日子简单、快乐,足以让我享受一生。

对于精神生活,我觉得还是要贪婪一点为好。若要无为无欲,非老不可,而年青之时,必要丰富自我。责任感、事业心是每个年轻人必要的修习课程,这门课程成绩的好坏,是对年轻人幸福与否的最好的衡量标准,所以,努力、尽心、执着、能干是我至今努力的方向。把心态摆正,把课备好,让每一个学生记得自己曾经对他的一份关心就是我的心愿;简单、充实、有存在感,就是我所要的生活。

书中的轮回之存在与玄妙,无人能解通,除非自己亲历几次,恐怕才能摸到其中门道。我不想探讨什么人生轮回,对于我,只要做好今生,多善不恶,避免蹉跎,在安然走过人生旅途之末,以一颗澄澈透明的心灵,去面对生活,面对工作,只要不留遗憾。

这种精神的富足也就是心灵的召唤,我没有多高尚,只想活得明白一点,活得快乐一些,仅此而已。

生活容易,坚守不易,且行且努力!

第三篇:《生死疲劳》读后感

勉借荒诞叙庄严

死生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佛语

生化学院化学102班徐康莉10630121

读莫言的《生死疲劳》,最鲜明的函授是那海阔天空的想象,那份精妙的语言,数不清的暗喻名言,读完后令人心潮起伏,联想翩翩。

小说叙述的是1950年到2000年中国农村50年的历史。围绕土地这个沉重的话题,阐释了农民与土地的种种关系,并透过生死轮回的艺术图像,展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民的生活和他们顽强、乐观、坚韧的精神。

小说的叙述者,是土地改革时被枪毙的一个地主,他认为自己虽有财富,并无罪恶,因此在阴间里他为自己喊冤。在小说中他不断地经历着六道轮回,一世为驴、一世为牛、一世为猪、一世为狗、一世为猴„„每次转世为不同的动物,都未离开他的家族,未离开这块土地。小说正是通过他的眼睛,准确地说,是各种动物的眼睛来观察和体味农村的变革。地主最后终于又转生为一个带着先天性不可治愈疾病的大头婴儿;这个大头婴儿滔滔不绝地讲述着他身为畜牲时的种种奇特感受,以及地主西门闹一家和农民蓝解放一家半个多世纪生死疲劳的悲欢故事。小说透过各种动物的眼睛,观照并体味了五十多年来中国乡村社会的庞杂喧哗、充满苦难的蜕变历史。

从另一个侧面来说,莫先生是以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给读者讲述了一个关于“生死疲劳”的故事。让读者在故事情节的起承转合之中,一悲一喜。反观自身,我们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上,从孩提时期的至真至纯,到而立之年的圆滑世故,再到白发添鬓的稀松平常,这之间的每一步,都是我们用岁月注脚一个章节。我们用时间去辨认自己留下的笔记,我们用眼瞳去感知自己以外的一切。贪嗔痴怨,爱恨情仇,我们在亦生亦死之间,体会到自身存在的价值。面对回忆这本充斥着喜怒哀乐的厚重笔记,当我们闲下来,悉心整理时,我们会发现:“疲劳”对于每个人的意义并非雷同。我这才发现,所谓的生死疲劳实际上包含两层含义。一是生死,二为疲劳。生死是一个过程,疲劳只是一种对过程的反馈。天地万物,各循其道,存在即是合理。而佛家所云:多欲为苦,生死疲劳,由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代表其一派生活态度值得尊重,却不一定需人人效法。每一个

人,对生活总有其独特的理解方式,我谓之合理。

人生活着,太多的爱,太多的怨,太多的悲,太多的喜,太多的满足,太多的遗憾。以至于人生走下来,校对笔记时,才发现无从着手。其实每一个情节,每一种情感,都无可替代。而如主人公一样,带着上辈子的谜和怨转生之后,重读自己身边的世界时,才发现那些故事仍在继续,仍在和自己的命运息息相关。而对于这一切我们却无法参与。

所以就像每一滴酒回不了最初的葡萄,我回不了年少。只能回忆年少,而这之中的百转千回,就是我乐见的生死疲劳,我渴望着疲劳。

莫言用佛教六道轮回的观念杂糅魔幻写实的笔法,以独特的形式呈现了中国乡土近半个世纪的蜕变与悲欢。“变”构成了现当代历史的隐喻。他以笑谑代替呐喊与彷徨,对土地的眷恋,对社会众生的悲悯,对记忆与以往的辩证。《生死疲劳》相较于其他一些以传统的史诗性结构来重塑中国当代历史的小说而言,是非常与众不同的。莫言坚持一种接近历史的方式,通过精神病般的呓语狂言式叙述达到历史真实。佛说:“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第四篇:生死疲劳读后感

读《生死疲劳》有感

生死疲劳,生死疲劳,生和死都很疲劳。

依然是一部极具莫言特色的小说,徘徊于玄幻和现实之间,巧妙的语言把每个人的特点娓娓道来,沉重的历史事件在巧妙地描述风格和独特的描述角度,形象的展现在人民面前,让人感到发笑,又让人不禁去反思那个历史的疯狂。

历史要学会辩证的看,舆论宣传的力量让人扫除迷信又树立了新的“迷信”。“黄世仁”“周扒皮”的地主形象深入人心,“西门闹”是个另类,他勤俭持家,宅心仁厚,乐善好施,也有着正常男人的爱好,逢灾遇难体恤乡亲,共度难关,但到了以身份决定命运的年代,他就是“黄世仁”,就是“周扒皮”,贪婪、自私、嫉妒的狭隘面在革命的助长下愈加的疯狂,曾经接受施舍的弱势群体,全然忘记了“西门闹:”的善行,只听到了“黄世仁”的贪婪和“周扒皮”的残暴,然后西门闹就身首异处了。我们不禁对那段历史充满了不屑和鄙夷,似乎所有的地主土豪富绅都是冤死的“西门闹”。看看当下,“黄世仁”多还是“西门闹”多?大众就是那么容易被舆论所吸引。尤其是在社会差距加大的时候,在勤劳不一定致富,投机倒把,强买强卖反而高高在上的时候,一点煽风点火,群众中的极端分子就会成燎原之势。革命的熊熊烈火不会无缘无故燃起,当然也会无缘无故啊的烧伤无辜。最希望革命的是无牵无挂的数来宝、蹭吃蹭喝的乞丐、无所顾忌心理扭曲的光棍。大风扬起带起的风沙加剧了大风的危害。做一个好人难,做一个有名的好人难,做一个乱世中的好人难。

靠得住与靠不住,靠得住的人有白氏、迎春、蓝脸,靠不住的人有“儿子”、“亲儿子”、小

三、你曾经施舍的人。正房妻子白氏,明媒正娶,貌不惊人,通情达理,善解人意,即使在丈夫遇难之后,也没有落井下石以求自保,忍受了各种身体和心理上的侮辱,让人为之动容。迎春,白氏之前的丫鬟转为妾,给前夫生了双胞胎,土改后默默地选择了跟前夫的长工蓝脸过日子,既不诋毁前夫,也不抱怨世道,默默地将前夫的子女带大,安稳的过日子,是一个好女人。同样是身为小妾的吴秋香在丈夫被打倒后,迅速反咬一口,血口喷人,活脱脱一个变色龙。金龙的表现让人难以忍受,作为“儿子”,本身出身问题就是一个知名的缺陷,因为蓝脸得到了身份上的解脱,最后他的疯狂狠狠的洒在了他的爹身上,“大义灭亲”,疯狂的年代,疯狂的人啊。蓝脸一个敢于跟时代、跟主流、跟政府对抗的人,一个被那个时代硬硬的整成精神错乱的人,一个让人佩服的人,一个纯朴坚守己见的人。**的年代,人都想苟活,活得方式不同,一个品德败坏的人能活下去,能活的风光、盛气凌人,注定是一个畸形的社会,是社会本身的问题,我们可以用道德来批判他们,却实在是无法阻挡他们求生、求虚荣的本能,社会环境导致的。白氏、迎春、蓝脸还是值得我们的尊重和怜悯,到好的时代他们配得上幸福、美满。像敢于向这个社会的不公对抗的人致敬,也不能指望每个人都对社会提出他们的想法,他们只是想生存下去。

“莫言”这小子喜欢自嘲,自嘲的让人觉得他的玄幻小说如此的真实,爱憎分明却又含而不说,留给我们想象的空间,历史就是这么残酷,我们又难逃历史的轮回。

这本书让我有了对历史的重新认识,有了历史中人性的错杂的重新认识,自信的面对人生,自信的去面对生活,历史就是由普普通通得一幕去上映。

2014-5-

5再读《生死疲劳》有感

世界杯期间莫言又被企鹅网站特邀出来,前往巴西现场观看世界杯的几场关键比赛,莫言的小说作品读着确实不错,只是莫言与传统文学大师坚守清贫、深入简出风格不同,经常参加一些商业活动。至此期间,读完了莫言的《生死疲劳》,这一次是图书馆的藏书,比较正版,而且读打印版的就是比电子版的让人舒服。

这次读的是主人公变猪、变狗、变人的主要章节,随着时间延续这些情节,发生在了文革后期、改革开放初期、改革深入时期。

似乎读出来一些基因决定论的感觉,西门闹的儿子,西门金龙(兰金龙),在社会稳定,像他的爹一样,又成了富豪,呼风唤雨,名极一时,而靠打土豪分田地过程中壮大起来的一些根红苗正的贫下中农,依然是原地踏步,甚至不断地倾家荡产,难以维持生计。本身就是一出闹剧。

书的后期已经到了90年代的事情,读起来让人觉得很熟悉,熟悉的社会环境,让人读起来有些索然无味,有些就是这样,越是熟悉的东西越不会引起人的注意,反而是时间久远的事情让人兴趣盎然,在书中,莫言比较直白的描述了社会的腐败、人心的冷漠,或许是就是当下,莫言没有写出太多感情的成分,莫言也真是个“识时务”的人,由此可见他经常抛头露面也就可以理解了。

读的很压抑,因为面对社会现状我们似乎很无力,我们只能默默顺从,无论你又多大的能耐,都只能是这个社会的附庸,金龙处事机敏灵活,敢想敢做,强行与女县长做了男女之事,异想天开的相处了旅游城的概念,女县长,敢于勾结商人,满足私欲。小角色中,敢于尝试的人做起了小商人、小工业者,也在经济发展中占得了先机。有智不如趁势,成功者总是自然而然的顺应时代的潮流。

最后,暴发户金龙死了,女大官也被判刑了,没有人太过忧伤,没有人太过欢喜,读者也是这种感觉,在一个社会价值导向如此混杂的时代,有谁还和自己过不去,还和钱过不去,这个社会疯子太多了,太多想不到,太多无下限了。莫言你让人默默的思考了太多了。

思想高度专制之后是各种疯狂思想的肆意增长,是人心的散乱,是各种不信任的蔓延,是各种极端思想的滋生,是各种冷漠的增长。整个社会充满浮躁、虚假,私欲横行,我们只是泱泱大海中的一滴水,难免逃脱世俗的浸染,但是我们依然要自强,努力去感染周围的人,做点实事,做点好事!

生活还要继续,保持一份活力。

马拉多磊

2014-7

第五篇:生死疲劳读后感

《生死疲劳》读后感

信息工程系张梦醒

有朋友曾戏言这部小说是一本魔幻现实主义的“变天账”,这虽有些戏谑,却可谓一个精准的概括,魔幻现实主义指其艺术风格,“变天账”则指其思想意识,相对于《创业史》、《艳阳天》的思想意识,这本书自然可称为“变天账”,但显然这些小说都走向了极端,如果说《创业史》、《艳阳天》的出现有当时的局限,那么《生死疲劳》则还局限在80年代的主流意识形态之中,没有正视90年代以后农村中出现的新问题。

与《生死疲劳》相比,贾平凹的《秦腔》没有回避这些问题,甚至没有回避自身的矛盾,这在当代作家中是难能可贵的。在贾平凹的眼中,改革开放后仍坚持合作化的夏天义并不仅仅是一个被嘲笑的对象,而是一个失败的悲剧人物,他也展示了另一种可能的未来;而坚持市场利益的夏君亭虽然在现实中有着生机与活力,却也有着重重危机,并不一定有前途。小说中有着对革命与改革的双重反思,同时也是贾平凹的自我反省。在这里,贾平凹并未给我们提供一个明确的答案,但他对现实的体验与思考,对土地的贴近,对人物内心的把握,却能给我们以广阔的思考空间,让我们了解到当下农村的破败景象和农民的命运,农民的心灵。《生死疲劳》给我们展现的,则是一些破碎的家族故事,越到最后,小说越偏离土地,或者说土地已经成为了一种象征之物。

《生死疲劳》,更像是描写六道轮回这一观念的作品,作者从抽象的观念出发,以之剪裁生活与素材,构成了一个故事,在这里作者并没有去探讨轮回对农民的影响,所谓“东方想象资源”只成为了作家的框架,只成为了“剪裁”的一把剪刀,而与现实生活无关,与农民的命运、农民的心灵无关。或许这仍延续了作者“魔幻现实主义”的追求,小说中“种的退化”的隐性结构,结尾处残疾人大头儿的出现,都显示了《百年孤独》的深刻影响,莫言多年来对马尔克斯的学习与模仿已受到了不少批评,其实学习也并非不可以,但如何将之融化为自身的血肉,还需要更多的功夫,莫言曾表示托尔斯泰、巴尔扎克现实主义作品的高度已无法逾越,故而选用了现在的写法,但马尔克斯不同样是不可逾越吗?仅仅是“东方”的思想资源就能区别或赶上马尔克斯吗?何况莫言并未深入到思想对当下民众影响的层面,在这方面,贾平凹对民间巫术、风水等神秘事物的描写似乎更胜一筹,更有东方的特色。

小说当然也有精彩的地方,流畅奔放的语言,丰富细腻的感觉,狂欢的情节,这些具有莫言特色的艺术仍不逊于以前的小说,其中对动物与人意识交汇处的描写颇见功力,西门牛夜巡、西门狗对味道的敏感等一些细节,也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小说前半部对小讨厌鬼“莫言”的描绘中既有调侃,又有挖苦,但不乏可爱之处,可以见出作者心态的放松、自然,可惜到后来这一形象也模糊了。小说可圈可点之处还有很多,但总体让人觉得华丽而苍白。以我们善意的理解,精彩之处当然是莫言的功力之所在,至于华丽而苍白,毕竟这56万字的作品是42天写出的,也情有可原,但我们也会有疑问,为什么不花一些时间,多思考、多修改一下呢?这自然是庸人的问题,或许“大师”会不屑一顾的吧。

《生死疲劳》是一部向中国古典小说和民间叙事的伟大传统致敬的大书。在这次神圣的“认祖归宗”仪式中,小说将六道轮回这一东方想象力草灰蛇线般隐没在全书的字里行间,写出了农民对生命无比执著的颂歌和悲歌。

下载生死疲劳 研究性学习 读后感(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生死疲劳 研究性学习 读后感(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生死疲劳读后感

    夜读《生死疲劳》 许多年前,晚饭后没事时,总喜欢在星空下偎在爷爷奶奶身边,听他们讲过去的悲惨生活,又好奇又暗自庆幸自己生活在一个平和的年代。现在成年了,离开家了,也许是大学......

    生死疲劳 读后感

    读《生死疲劳》有感 莫言,今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也是我国第一位真正意义上获得该奖的第一人。莫言的获奖让我重燃随着繁琐生活早已失去的对文学的那份热度,一连4天一口气读......

    生死疲劳读后感

    《生死疲劳》读后感这本作者只用了四十多天和50支笔写就的浩浩荡荡气势磅礴的大作,最终感动我的竟然是一句“掌柜的,你也去吧。”——全中国唯一的单干户对主人公西门闹的第四......

    《生死疲劳》读后感(★)

    《生死疲劳》读后感莫言得诺奖了,粉丝一下陡增,自己也不自觉成了莫粉,11月3日在新华书店购得《生死疲劳》,零零碎碎花了一个月时间,终于看完了,感受尤深的是,这本书耐看,莫言对解放后......

    生死疲劳读后感

    《生死疲劳》读后感 借着诺贝尔的热乎气,用三分钟热度搞了一本莫言的生死疲劳,并用两周的时间也在三上(欧阳公为马上、厕上、枕上,咱们就只好车上了)上看完了;确实有些意思!相比于......

    《生死疲劳》读后感(共5篇)

    《生死疲劳》读后感 篇一 读莫言的《生死疲劳》,不会让人打瞌睡,莫言这部小说里有两句话,这两句话就在紧紧相邻的两章中。第一句出自第三十章:“但我清楚地知道,它是一个勉从猪......

    生死疲劳读后感(精选五篇)

    残忍的天真 ——读《生死疲劳》有感 2012年,莫言摘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桂冠。随后,全国上下掀起了汹涌的“莫言热”。当时高二的我正备战高考,故而虽然校门口的书店里莫言的作......

    《生死疲劳》读后感(5篇范文)

    《生死疲劳》读后感2012年圣诞节前,我读完2012年若贝尔奖得主莫言的代表作《生死疲劳》这本书。先说明,此书,我只看了一遍。因为,我还要读莫言的,另一本代表作《酒国》,这里写的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