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的作用和优势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的作用和优势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贡献力量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共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人民政协作为中国人民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同”和“异”的矛盾统一体,体现和追求的是一种和谐,在本质上是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一致的。人民政协要充分发挥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和独特优势,自觉承担起为和谐社会建设服务的历史责任,找准履行职能与服务构建和谐社会的结合点,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智慧和力量。
充分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为夯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贡献力量
和谐社会是一个经济繁荣、生活富裕的社会。古人云:“天下祥和在民富”,“天下可忧在民穷”。没有经济发展来支撑,和谐社会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民政协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就必须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履行职能的第一要务,围绕发展、关注发展、支持发展、服务发展、促进发展。人民政协素有“人才库”、“智囊团”之称,聚集着大批各行各业各阶层的优秀人才。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尽快把人才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鼓励和支持委员立足本职,建功立业,创优争先,多作贡献。围绕中心,多立科学发展之论;要拓宽思路,多献促进科学发展之策。以专委会为依托,以
课题为纽带,联合、组织各行各业的专家学者,围绕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选择党委政府重视、人民群众关心、政协又有条件做好的具有综合性、全局性、前瞻性的问题作为调研课题,组织委员多层次、多形式、多领域地开展专题调研、视察、民主评议活动,力求提出富有科学性、超前性、可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积极为发展建诤言献良策。
充分发挥求同存异、体谅包容的优势,为巩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基础贡献力量
一个社会是否和谐,取决于整个社会各个方面能否和睦相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要实现我国社会一致性和多样性的有机统一,达到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相互冲突。社会的和谐,依赖于政治的清明,而政治的清明,则得益于体制的合理。人民政协作为我国基本政治制度的一个载体,沟通了执政党、参政党、权力机关、执行机关的关系,从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体制。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根本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保障。政协组织要始终不渝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认真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把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巩固好、发展好;始终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充分调动委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拓宽政治参与的渠道,扩大有序的政治参与,推进民主决策和科学决策;始终保持和发扬人民政协的优良传统,努力营造谅解宽容、团结互助的良好风尚和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
充分发挥文化传播方面的比较优势,为丰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基础贡献力量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思文求知、文化内涵丰富的社会。历史经验证明,一个民族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个国家要长治久安,一个社会要稳定和谐,就必须继承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借鉴和吸收人类先进文化,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和精神支柱。人民政协汇聚了文化、教育、体育等社会各界精英,许多政协委员是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在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有着重要的比较优势。要注意发挥政协组织自身作为社会组织者的功能和影响力,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积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弘扬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促进全社会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的牢固确立;积极推动健康向上文艺作品的繁荣和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崇尚和谐的优秀文化传统,积极倡导团结互助、扶危济困的良好风尚,大力宣传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促进诚信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进一步形成,为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城市文明形象作出新的贡献。
充分发挥团结各界、联系广泛的优势,为扩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社会基础贡献力量
团结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是集中各方智慧、形成伟大力量的源泉。人民政协由各党派、团体、界别
组成,与各界群众有着广泛的、千丝万缕的联系,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在政协组织中,各界人士虽然在政治信念、宗教信仰、思想观念、经济利益和生活方式等许多方面存在差异,但在这一组织内部,各阶级、阶层、团体等政治力量,具有统一的政治基础、统一的利益要求、统一的奋斗目标。这就决定了人民政协可以实现广泛团结、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为扩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社会基础贡献力量。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人民政协团结的范围更为广泛,团结的任务更为繁重。要多形式、多渠道、多领域地开展工作,在共同政治基础之上,尽一切努力,把各方面力量团结起来、凝聚起来,做好包括新的社会阶层在内的全体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团结工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充分发挥政协组织联系广泛的优势,引导广大群众正确认识当前社会客观存在的不和谐因素,正确认识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和艰巨的任务;引导广大群众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统一起来。要把团结贯穿到各项工作中,充分听取各党派、各团体、社会各阶层的利益诉求,加强同港澳台同胞以及归侨、侨眷、海外侨胞的联系,积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广泛的力量支持。人民政协组织中的广大共产党员,要善于广交深交党外朋友,加强同各阶层、各方面人士的联系,形成肝胆相照、合作共事的良好局面。
充分发挥协商监督、民主议政的优势,为加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法治基础贡献力量
和谐社会是一个文明法治、公平正义的社会。民主法制是目标与手段的统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人民政协履行三大职能过程,既能促进党政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又有助于形成融洽和谐、良性互动的局面,对推动构建和谐社会起到直接的促进作用。要在政协的各种会议和活动中营造良好氛围,坚持民主协商、平等议事,鼓励讲真话、报实情,努力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要努力探索民主监督的实践形式,通过有效的监督,逐步消除实现公平和正义的政策性障碍以及人为性障碍。积极组织委员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提出提案,开展视察、民主评议和明查暗访,力促一些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促进社会稳定,确保构建和谐社会最基本的社会条件。充分发挥政协组织中拥有一批谙熟和精通法律知识的专家、学者的特殊优势,深入研究社会管理规律,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为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建诤言、献良策,努力为构建民主法治的和谐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充分发挥位置超脱、渠道畅通的优势,为增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群众基础贡献力量
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言路畅通、各得其所的社会。在我国的政治体制中,人民政协是唯一按界别组成的政治机构,体现了人民政协广泛的代表性和联系性,从某种程度上讲,政协就是各界人士利益表达和利益协调的一个平台,了解了各界别的意见就基本上了解了多数人的意见,掌握了各界别的情况就基本上掌握了全社会的情况。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利用政协组织特有的界
第二篇:凝聚力量 服务大局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去年以来,团的宣传思想战线紧紧围绕学习宣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学习宣传贯彻科学发展观,团结动员广大青年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的主线,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绩,呈现出很好的发展势头。青年理论武装工作不断深入,进一步在全团兴起了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贯彻中央
*号、**号文件精神,努力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办实事、办好事。特别是全面实施青年文化行动,产生了积极的成效,初步形成了青年文化建设蓬勃发展的局面。团中央联合有关部委和省市党委、政府,举办了纪念五四运动**周年“青春”主题晚会、青年文化周、青少年读书周、青年服装时尚周、欢乐节等一系列重点青年文化活动,产生了很好的影响。今年1月*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王兆国同志对团中央关于实施中国青年文化行动的报告作出重要批示,指出:“团中央实施中国青年文化行动在青年中产生了很好的效果。要认真总结经验,坚持数年,对培养具有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掌握现代先进知识,又有坚定理想和信念的一代青年接班人,有着深远的影响和重要意义。”同时,团属新闻出版单位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深化改革,加快发展,青少年活动阵地建设和管理取得了新发展。总体上看,2004年团的宣传思想工作方向明确,重点突出,工作扎实,成效显著,保持了团十五大以来良好的发展态势,为做好今后的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些成绩的取得,根本原因在于团的宣传思想战线始终很好地贯彻落实了中央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的要求,始终坚持服务大局、服务青年,这是我们最可宝贵的工作经验。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团的宣传思想战线全体同志顽强拼搏、共同努力的成果。在这里,我代表团中央书记处,向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问候!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宣传思想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中央关于新世纪新阶段宣传思想工作的总体要求、方针原则和主要任务非常明确,做好今年宣传思想工作的任务要求非常具体和明确,为我们切实做好团的宣传思想工作,更好地发挥党联系青年的桥梁纽带作用指明了方向。做好新形势下团的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坚定不移地把中央的要求贯彻好、落实好。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最近,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强调要在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扎扎实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共青团组织大有可为,共青团的宣传工作大有可为。各级团组织要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团结动员广大团员青年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工作,充分发挥出生力军作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积极贡献。团的宣传思想工作要大力宣传广大青年和各级团组织为和谐社会建设所做的工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应该看到,贯彻落实好中央关于宣传工作的要求,做好新形势下的宣传思想工作,面临的任务既光荣又艰巨。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判断形势,充分看到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有利条件和良好机遇,也要看到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始终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信心,努力为党做好新形势下的宣传思想工作。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团的宣传思想工作中有很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我们认真研究。比如,如何在更加开放的环境下做好青年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提高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如何在青年中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切实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如何进一步加强青年文化建设,不断满足青少年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如何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充分发挥青年和共青团的作用,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等一系列课题,都需要我们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我们在这些方面前些年已经做了一些探索,但总体上,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贯彻中央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的要求,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切实增强大局意识、政治意识、责任意识,认真总结经验,了解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把党的要求和青年的实际结合起来,把服务大局和服务青年结合起来,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不断开创团的宣传思想工作新的局面。
二、突出重点,切实做好今年团的宣传思想工作
今年,是完成“十五”计
划、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继续迈进的关键一年,也是共青团工作贯彻党的要求不断深化的一年。团的宣传思想工作面临的任务很重。赵勇同志将对今年团的宣传思想工作作出全面部署。这里,我重点强调三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要进一步加强青年思想政治工作。团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召开前,中央书记处在听取团中央工作汇报时,明确要求共青团组织要在贯彻
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大力加强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上狠下功夫,把青少年思想教育放在重要位置继续抓紧抓好。加强青年思想政治工作,培养“四有”新人,是团的宣传思想战线的根本任务。我们要按照中央要求,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进一步加强青年思想政治工作。加强青年思想政治工作,首要的任务是抓好青年理论武装工作,要坚持不懈地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团,教育青年,构筑青年一代的精神支柱。结合当前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和全团即将开展的团员意识教育,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贯彻不断引向深入。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帮助广大青年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要按照中央*号、**号文件要求,认真总结经验,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深入做好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工作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青年中大力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要在全国城乡广大青年中集中开展形势政策教育,组织形势报告会,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帮助青年认清形势,理解和拥护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要为青年树立一批体现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可亲可信可学的先进典型,加大宣传力度,引导激励青年立足本职岗位,建功成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贡献。今年是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周年和红军长征胜利**周年,要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抓住重要历史契机,加强引导,加大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力度。
第二,要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近年来,团属新闻出版事业发展迅速,各新闻出版单位改革也在进一步深化,在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引导青年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团的舆论阵地的扩大,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的任务更加繁重,对各级团组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正确的舆论导向,对于推进我国的改革建设事业,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改革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面临着错综复杂的情况,舆论导向的工作一刻也不能放松。各级团组织要贯彻中央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对所属报刊、出版、网站、影视单位的管理,把这项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始终绷紧正确的舆论导向这根弦,切实加强领导,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把好关,把好度,做到守土有责。团属舆论阵地要严守政治纪律和新闻宣传纪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对新闻宣传工作的要求,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当前第1页/共2页]<<上一页下一页>>
第三篇:充分发挥县级司法行政职能优势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努力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需要一个法治的社会环境。一个法治的社会环境,需要全社会来共同努力。在当前的社会发展形势下,由于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维护稳定的任务日渐繁重,社会矛盾交织爆发的深层次原因也日益复杂,这无形中给司法行政工作的质亢托侍岢隽烁叩囊蟆o丶端痉ㄐ姓棵湃绾卧谏缁嶂饕搴托成缁峤ㄉ柚蟹⒒幼陨碜饔茫胰衔饕且
锨逑丶端痉ㄐ姓ぷ鞯闹澳苡攀疲⒅胤⒒雍谜庑┯攀疲拍芨玫赝贫ぷ鞯南蚯胺⒄梗陨淼募壑狄驳啬芨玫氐玫教逑帧?
一、正确认识县级司法行政工作的职能优势
有人说,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管辖“千山万水”、服务“千家万户”、接触“千奇万怪”、解决“千难万愁”。其实,这4个“千万”真实地反映了县级司法行政的职能优势。我认为,当前县级司法行政工作有三个方面的职能优势。
一是县级司法行政工作预防性的职能优势。和谐社会是一个能够有效地化解矛盾冲突的社会,是一个拥有化解矛盾冲突机制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际上就是一个协调社会各阶层利益关系,整合社会资源,调处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过程。打击和预防是维护社会稳定的两个重要手段。打击是被动应付,是治标之举;而预防是主动出击,为治本之策。县级司法行政的法制宣传、法律服务两大职能特点,能够发挥其他部门不可替代的、预防性的职能作用。
二是县级司法行政工作基础性的职能优势。社会是由不同的利益集团组成的,而利益是诱发各种矛盾冲突的直接原因。法律是整个社会关系调节器的重心,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居于支配地位,起着关键作用。在我国现阶段,各种“不和谐”的社会现象依然存在,只有通过不断健全民主制度,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体现到社会各个方面,不断完善法治手段,才能使这些“不和谐”现象得到合理解决,才能促进社会的和谐进步。县级司法行政工作中的普法依法治理在提高公民法律素质、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律师、公证、基层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是实现司法公正,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的重要力量。这些基础性的职能优势发挥得好,可以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三是县级司法行政工作服务性的职能优势。经济基础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先决条件。经济水平决定着社会存在的状况。只有经济发展到一定的高度,物质生活资料相对丰富,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我们要建设的和谐社会,归根到底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让发展的成果为全体人民所共享,做到真正把人民群众放在社会主体的地位,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利益。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在促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这个方面,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经济利益体系中,能够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具有服务性的职能优势。
二、充分发挥好县级司法行政部门的职能优势
(一)切实抓好法制宣传教育的薄弱环节,提高全社会的法治意识。
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是县级司法行政最主要的工作之一,是司法行政工作的预防性、基础性和服务性三个职能优势的集中反映。
**的法制宣传教育,从“一五”到现在的“五五”普法,总体上说,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依法行使权力的机制初步建立,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普遍增强,依法行使权利和依法履行义务已经成为人民群众的共识,从机关到单位,从城镇到农村,全区社会各界的法制意识基本形成。那么,当前我们普法工作的薄弱环节在哪么呢?我个人认为有两个:
第一,是居住在边远偏僻山村的村民。这是法制宣传教育的重点。边远偏僻的山村,村民居住相当分散,真可谓是山一家水一家。上世纪80年代以后,土地承包到户,农户自种自吃的小农经济开始复活,由于其边远偏僻,居住分散,集中开会、集中普法难度较大。村民们平时基本与法律无缘,一遇矛盾纠纷,总会凭借感情用事,激化矛盾的事情就时常发生。在普法的方法方式上,传统的普法方式如在乡镇集市上摆摊设点发放宣传资料宣传、编排文娱节目演出宣传等,效果并不理想。这样,就决定了我们的宣传方式要创新。一是要利用好手机传媒。手机具有移动性强、覆盖面广、一般信息接收不排外等特点,近10多年来,边远偏僻的农村大量富裕劳动力外出务工,这些所谓的“农民工”使用手机在当下已经成为了常态,而农民工回乡过春节,是多数人的首选。使用手机短信的方式进行法律宣传,效果无疑是很好的。我局曾经在2008年春节期间用手机短信的方式对法律援助工作进行宣传,这种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地点、运用适当的方式进行宣传,效果十分明显。二是要运用好广播电视等信息化传媒进行宣传。这些地方没有闭路电视,可以利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项目中的远程教育网络进行普法宣传,同时,一些村寨安装的高音喇叭等方式也可以很好地利用。三是传统的有效的宣传方式也要改进。我区在今年初购置了一台四驱皮卡车辆,安装了宣传器
第四篇:深入实施青年志愿者行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深入实施青年志愿者行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贡献力量
http:///日期:2011-11-10来源:团中央
这次全团青年志愿者工作会议暨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二届四次理事会,是全团在春节以后召开的第一次重要会议。团中央书记处十分重视这次会议,此前专门听取了青年志愿者工作部的工作汇报,要求把会议组织好、服务好,通过这次会议进一步推进全团青年志愿者工作。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贯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部署,回顾去年的工作,部署今年的工作,把握大局,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推动青年志愿者行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立足新起点,把握新机遇,实现新发展,作出新贡献。
借此机会,我代表团中央,向各位理事在过去一年中给予青年志愿者工作的支持表示感谢,向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计划等志愿服务项目的共同实施单位、支持单位表示感谢,也向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对青年志愿者行动给予支持的单位表示感谢。
在下一阶段会议中,赵勇同志还要作工作报告,这里我想先讲两点意见。
一、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青年志愿者行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大意义
去年以来,青年志愿者行动紧紧围绕党政工作大局和群众需求,坚持“着眼发展,着力建设”的基本思路,求真务实,不断创新,取得了新的成绩。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等重点项目继续深入实施,引导更多青年参与其中,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计划取得实质性进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老挝参加东盟与中日韩领导人会议期间,亲切接见并看望了在当地服务的中国青年志愿者,并发表重要讲话。温家宝总理指出:“志愿者身上体现了中国人乐于助人、吃苦耐劳的精神”。温家宝总理的重要指示是对我们继续推进这项工作的巨大鼓舞和鞭策。在海外服务的中国青年志愿者素质很高,给中国青年和中国人民争了光。我在2003年访问老挝时,老挝领导人对我说,中国青年志愿者在老挝的服务受到了老挝党政领导、老挝人民、老挝青年的普遍欢迎。中国青年志愿者在老挝万象、在湄公河畔谱写了中老人民、中老青年新的友谊之歌。全国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志愿服务试点项目、“爱心助成长”志愿服务计划、“志愿服务与社会发展”论坛、“中国青年志愿者医疗扶贫万里长征”等项目和活动相继实施,志愿服务领域得到拓展。各地志愿服务工作机构逐步建立,志愿者队伍日益壮大,志愿服务理念得到更为广泛地传播,青年志愿者行动在全社会产生了越来越广泛的影响。在这里,我代表团中央书记处对同志们一年来所取得的成绩表示热烈祝贺,对大家为此付出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感谢。
当前,我国的改革与发展处在关键时期。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党的十六大在阐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时,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我们党的一个重要奋斗目标。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并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今年2月1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2月20日,中央政治局举行第二十次集体学习,胡锦涛总书记进一步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任务的提出,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对于正确应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所面临的国内新情况和国际环境的新变化,进一步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给共青团、给青年工作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也提供了新的机遇、新的舞台。青年志愿者行动秉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致力于扶贫开发、社区建设、环境保护、抢险救灾、大型活动等公益事业,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是一致的。近年来的有效实践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志愿服务可以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许多领域发挥积极作用。这里我着重谈四个方面。
1.志愿服务可以促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是促进社会公平的有效途径。
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要在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扎扎实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志愿服务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中,都可以发挥重要作用。这里我想围绕社会建设,强调志愿服务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公平是稳定和谐的基础,一个和谐的社会,首先必定是一个公平的社会。公平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取向,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诸如贫富差距、区域发展不平衡等现象。当前,我国社会存在一些困难群体,如数百万生活困难的城市职工,数千万农村贫困人口,还有困难老人、残疾人、孤儿等弱势群体。解决困难群体问题,首先需要政府建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同时也需要社会各个方面都来关心、帮助困难群众的生活生产问题。青年志愿者行动对于促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青年志愿者行动一直把弱势群体作为重要服务对象,在城市社区和农村广泛开展了扶贫帮困、助老助残等服务,在消除贫困、促进就业、改善教育状况、提供医疗服务和实施法律援助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对政府社会保障体系起到补充作用。当前,青年志愿者行动可以在促进老年人社会保障、农村公共卫生保障、贫困地区教育保障等诸多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2.志愿服务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是进行社会动员的有效方式。
共青团十五届二中全会提出要建立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共青团工作机制,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完善动员青年参与机制。青年志愿者行动是一种有效的动员方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包括广大青年在内的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参与。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志愿服务强调自觉自愿、力所能及,体现以人为本,注重了参与者的主体选择。同时,志愿精神得到社会普遍认同。因此,志愿服务具有内在的社会动员力。在计划经济时代,从前苏联开始的星期六义务劳动就是一种成功的动员方式。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经济全球化、社会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形势下,当代青年素质不断提高,选择日益丰富,仅仅靠计划经济时代的动员手段难以有效动员青年、吸引青年。青年志愿者行动非常符合青年人的参与愿望,能够充分调动青年人的热情,具有很强的吸引力。现在,不仅青年人愿意参加志愿服务,各个年龄段的人,都有参与志愿服务的强烈愿望。比如,西部计划实施以来,每年都吸引5万多名的高校毕业生踊跃报名,在广大青年学生中形成了到西部、到基层去的良好导向;“金晖行动”、“爱心助成长”志愿服务计划等,都吸引了大批老同志参与其中,他们通过志愿服务真正实现了老有所为。可以说,志愿服务以人文关怀帮助人,以共同理想感召人,以高尚事业凝聚人,正越来越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一种重要而有效的社会动员方式,吸引和带动着广大青年及公众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共同促进社会进步。
3.志愿服务具有深厚的精神内涵,是营造良好社会氛围的有效载体。
良好的社会氛围是社会和谐的重要标志,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志愿服务及其蕴涵的精神,既与中华民族扶贫济困、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一脉相承,又适应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追求主体自觉的道德要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广大青年参与志愿服务的过程,会潜移默化地感染被服务的对象、影响周围的群众,这本身就是一个文明传递的过程,可以发挥积极的示范导向作用,有助于推动平等友爱、融洽和谐人际环境的形成。这次获得青年志愿服务金奖的徐本禹同志,被中央电视台评为“感动中国2004年人物”之一,在全社会产生了很大反响。通过志愿服务的生动实践,广大青年可以更好地成长为既具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又具有基层工作经验并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人才,成为志愿精神的倡导者和实践者,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国青年志愿者已走出国门,成为传播中华文明、促进世界合作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成为推进世界青年事务发展、影响世界青年运动的一个重要途径和渠道。今年春节刚过,团中央联合有关部门组织了救捞志愿者赴泰国普吉岛开展救捞服务。中国青年志愿者不畏艰险,克服重重困难,很好地完成了任务,将中泰人民的友谊刻在了中泰两国人民、两国青年的心中,在服务国家外交大局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4.志愿服务可以促进资源的配置整合,是推动社会协调发展的有效手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依靠市场手段进行调节,同时也需要非市场手段。志愿服务就是推动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行之有效的非市场手段。志愿服务可以有效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实现资源的重新配置,促进资源的合理流动。西部计划、扶贫接
力计划等都促进了人才的东西互动、城乡互动,也带动了其他资源的区域流动,产生了较好的综合效益。西部计划既是一种人才支持、智力支持,也是一种财政支持,是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有效手段。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一直是志愿服务的重点领域。保护母亲河行动已动员了3亿多人次的青少年和社会公众参与到宣传、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中。近年来,志愿服务以其强大的动员能力、快速的反应能力、专业的服务能力,越来越成为社会应急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方面最充分的体现是在2003年抗击“非典”的斗争中。在抗洪、地震、火灾等重大灾害的抢险救灾过程中,青年志愿者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打牢基础,积聚力量,推动青年志愿者行动实现新发展
当前,党中央突出强调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为青年志愿者行动深入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我们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始终坚持“着眼发展、着力建设”的基本思路,牢牢抓住组织建设、队伍建设、项目建设、机制建设四个关键环节,进一步打牢发展的基础,进一步积聚发展的力量,推动青年志愿者行动实现新的更大的发展。我完全赞成今年作为志愿服务“项目建设年”的思路。结合今年的工作部署,我再着重强调三个方面。
第一,要着力深化。近年来,随着社会和群众需求的不断增长,志愿服务领域越来越广阔,志愿服务项目越来越丰富,这就要求我们正确处理规模和效益的关系,重在深化,重在实效。要有更多的地方项目。团中央项目更多的是起示范作用、引导作用。各地要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全面考虑项目实施的资金来源、志愿者服务结束后的就业情况等。要对近年来实施的全国项目、地方项目进行认真评估,为确保今后工作健康持续发展打好基础。要不断深化已有的重点项目。重点项目涉及面广,影响力大,牵动志愿服务发展全局。西部计划、扶贫接力计划、海外服务计划等都是志愿服务重点项目,经过多年探索和实践,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工作机制,要积极总结经验,树立品牌意识和精品意识,推动这些项目深入发展。新启动的项目要继续推进。全国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志愿服务试点项目、“爱心助成长”志愿服务计划等,都是去年底启动实施的项目,服务领域和服务方式也与以往项目有所不同,需要我们不断进行探索和创新,努力把这些项目做实做好,做出成效,防止虎头蛇尾。当然,在深化已有项目的基础上,要本着量力而行、注重实效的原则,紧密结合社会和群众需求,逐步拓展服务领域,逐步构建长期项目与短期项目结合、全国项目与地方项目互动、重点项目与一般项目共同发展的志愿服务项目体系。
第二,要加强管理和服务。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在探索建立确保志愿服务长期深入发展的长效机制。青年志愿者工作任务繁重,从志愿者的招募派遣到日常管理服务,工作量非常大,工作要求非常细,需要我们不断总结经验、加强管理,不断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从某种意义上讲,青年志愿者行动能不能深化,能不能取得更大成效,取决于管理和服务水平。要进一步规范动员招募、管理服务、考核评估、表彰激励等志愿服务项目运行机制,促进项目科学高效运转。逐步建立健全组织协调、政策法律、资金筹措等项目保障机制,为志愿服务事业健康持续发展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继续探索和完善“一助一”、“多助一”、“接力”等服务方式。既要从细微处着手,规范每一个具体项目、具体流程,又要从着眼全
局,注重志愿服务的制度建设。当前,我们尤其要注重完善西部计划的各项管理和服务制度,努力把志愿者日常管理和就业服务的各项政策和制度落实好。
第三,要提高能力。推进志愿服务事业发展需要不断加强团组织、青年志愿者协会组织的能力建设。一要进一步加强专门工作机构建设,加强对志愿者工作的领导,不断建立健全基层志愿服务站,扩大志愿服务基层组织的覆盖面,切实提高对志愿者工作协调指导的能力。要充分发挥共青团城市社区工作部、农村工作部的作用,把社区青年志愿者服务站同社区青年中心、农村青年中心的建设结合起来,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二要进一步加强协会建设,完善理事会和秘书处制度,充分调动社会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切实提高动员整合资源的能力。三要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通过志愿服务理念教育和志愿服务活动实践,切实提高把握大局、开拓创新的能力,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各级团组织要将青年志愿者工作摆在更重要的位置,切实加强对青年志愿者工作的领导,关心、支持青年志愿者工作队伍建设。四要进一步加强理论建设,加强对志愿服务发展规律的认识,切实提高指导实践的能力。
各位理事,同志们,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在这一进程中,青年志愿者行动大有可为,前景广阔。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推进青年志愿者行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智慧和力量。
第五篇:充分发挥服务职能 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终版]
充分发挥服务职能 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
维护经济社会秩序,维护公平正义,维护法律尊严,实现经济和社会健康协调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作为司法行政三大职能之一的法律服务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承担着更加艰巨的任务。因此,我们司法行政机关必须把服务于发展作为首要的工作任务,深入研究,大胆探索,全力做好“积极拓展和规范法律服务”这篇大文章,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全方位的法律服务。
一要加强监督管理,净化法律服务市场。进一步加大对法律服务市场的监管力度,保证法律服务行业的规范、健康、有序发展。畅通监督渠道,强化社会监督、行政和行业管理监督以及法律服务机构的自我监督,规范法律服务行为。建立完善投诉、调查、听证、处罚机制,加大对违法违纪人员的查处力度,依法严厉查处、坚决取缔非法从事法律服务的人员和机构。大力开展诚信建设,完善诚信服务考核档案,强化诚信考核,提高法律服务质量和社会公信度。
二要拓展领域,延伸法律服务的触角。律师工作要积极介入国有企业改革,围绕国企改革的热点、难点问题,将法律服务贯穿于企业破产、重组、联合、兼并等各个环节,确 保企业改制工作的依法有序进行。不断扩大企业法律顾问的覆盖面,为企业依法经营、依法管理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按照依法行政的要求,积极组织律师为各级政府依法对经济活动进行宏观调控提供法律服务,确保政府做出的各种决策合法、科学。继续把服务“三农”作为重中之重,重点帮助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和坑农、害农问题,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公证工作要介入各类建设项目,充分发挥公证服务职能,积极开展服务活动,围绕招商引资、对外贸易、金融市场、证券市场、劳务市场、技术市场、房地产交易市场等领域,在更大范围内、更高层次上为各类市场经济主体服务,防范市场风险,规范市场行为,促进经济发展。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要面向农村,面向群众,面向社区,以提供法律咨询、担任法律顾问、代写法律文书、办理诉讼非诉讼法律事务以及协办公证等服务手段为主,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基层群众法律服务需求。
三要大力开展法律援助工作,维护社会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不断加大《法律援助条例》和《意见》的宣传力度,积极争取政府对法律援助工作的领导与支持。对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要积极提供法律援助,切实维护社会弱势群体的切身利益;对于不属于法律援助范围的事项,对当事人要积极进行诉讼指导,做好疏导协调工作,杜绝矛盾激化。进一步加强法律援助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强化对法律援助工 作的管理和监督,严格法律援助案件办理程序,加强法律援助专项资金管理。
四要积极参与涉法信访案件工作和处置群体性事件工作。组织律师和基层法律服务人员,通过在信访部门设立接待窗口、坐班接访等形式,积极为上访群众解答法律问题,提供法律咨询意见,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协助有关部门对无理上访人员做好息诉工作,为党委、政府分忧,为人民群众解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