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市城市经济和项目建设调研报告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近期,我们组织发改委、商务局、招商局、老市区管委会、开发区管委会、玉门东镇政府等相关部门和单位,分项目建设、工业经济发展、工业园区建设、经济体制改革、非公经济发展和企业改制方案落实等6个专题,对“十五”以来全市城市经济发展和项目建设情况进行了系统调研,掌握了近年来城市经济发展和项目建设情况,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明年及今后五年我市城市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措施,并就“十一五”期间城市经济发展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城市经济发展和项目建设情况
(一)城市经济发展情况
“十五”期间是我市工业经济发展不平凡的五年。随着石油企业下山和市政府驻地迁址工程的实施,我市工业支柱产业少、经济结构不合理、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社会负担沉重等矛盾集中暴露出来。面对这种举步维艰的困境,市上紧紧依托玉门地域特色和资源优势,大力实施“工业强市”和“项目带动”战略,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全力扩大招商引资,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和发展步伐,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着力构筑地方工业经济新体系,城市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从这几年发展的整体情况来看,我市城市经济发生了质的变化。一是工业经济总量加快扩张。据统计,全市现有工业企业259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4户(中央驻玉企业7户、省驻玉企业11户、酒泉驻玉企业4户、市属企业32户),规模以下企业205户。至今年10月份,全市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元,增加值()元,比去年分别同期增长%、%。预计“十五”期末,全市工业企业可完成工业总产值110亿元、增加值33.6亿元,每年以15%的速度递增。其中市属工业可完成总产值6.9亿元、增加值2.1亿元;市属规模以上工业可完成工业总产值2.82亿元、增加值0.83亿元,实现利税1230万元。二是工业经济结构得到优化。加大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调整力度,进一步优化所有制和企业规模结构,主攻电力、农副产品加工、选矿冶炼、建材产业,培育形成了石油化工、金属冶炼、农产品加工、建筑化工四大产业群落。三地方工业经济新体系初步构建。立足资源和区位优势,坚持走“整合、扩张、共建”的工业发展路子,规划、建设了高新技术、石化、建化三大工业园区,采取“政府投资推动,部门投资助动,项目投资拉动”的多元化投资渠道,投资5000万元配套建设了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项目入驻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园区规模聚集效应、产业辐射带动作用、整体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逐步形成了以电力、农产品加工、矿冶、建材为主导产业,多元产业并举的地方工业经济新体系。四是工业园区已成为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载体。高新技术工业园区以农业产业化龙头项目为导向,依托独特的风力水利资源优势和周边的矿石资源,建成了洁源风电场和16座梯级水电站,新上选矿冶炼项目8个,引进和开发了大业草业、莫高麦芽、酒花浸膏等一批科技含量高、综合效益好的农副产品、轻工产品加工项目。建化工业区充分挖掘闲置资产优势,内引外联上项目,30万吨干法水泥、鑫隆冶炼、山东鲁青肥料、石灰石矿粉加工、10万吨选铁生产线等8个工业项目已落户园区,为今后园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石化工业区通过加快技术改造等措施,新上了热电技改、10万吨甲醇和炼油催化改扩建项目,盘活闲置资产,引进建设了浙川炉料、聚馨麦芽、机械制造项目,拉动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日益显现。十五”期间,三大工业园区共入驻各类工业企业252家,其中亿元以上的项目达到了14个,千万元以上的项目达到了68个,项目投资额达到31.9亿元。五是非公经济发展迅速。坚持“结构调整、产业升级、项目带动、市场支持、做大做强”的发展思路,坚持正确引导,优化融资渠道,不断扩大市场准入范围,鼓励各类人员,大力兴办、帮办个体私营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质量和规模得到了明显提高。“十五”期末,全市非公经济企业户达到264户,完成工业增加值6045万元,上缴税金1280万元。个体工商户达到3290户,注册资金达到3681万元,从业人员达到4498人,上缴税金783万元。六是完成了工商企业改制任务。通过股份制改造和破产重组、经营者持大股、推行业主制三个阶段,先后完成了41户工商企业的改革任务,城市工业连续五年保持了稳定增长的势头。工商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2.1亿元、增加值6500万元、上缴税金106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30.1%、29.7%和32.5%。七是是企业历史遗留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为了加快推进企业历史遗留问题,规范企业运行,在继续深化企业业主制改革的基础上,我们根据六个方面的内容,对全市生产经营正常的30户业主制、公司制企业改制方案内容的落实情况进行了督查和“回头看”,对11户历次改革方案得到基本落实但存在个别问题、7户落实改革方案差距较大的企业,提出了整改办法,并派驻帮扶工作组督促企业进行了整改,目前有8户企业已按照改革方案全面完成了改制任务,并妥善解决了职工医疗保险、两金发放、伤残补助等企业历史遗留问题,4户企业的改制工作和历史遗留问题正在解决,基本保持了工商企业的整体稳定。
(二)项目建设情况
近年来,我市牢固树立“项目为纲”的主导思想,坚持把发展抓项目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不断拓宽发展抓项目的思路,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重点项目领导包挂责任制,每年确定10项“市长工程”和30项市级领导包挂项目,市级四大班子领导亲自抓项目,充分调动了各方面抓项目的积极性,在全市领导干部中形成“不抓项目是失职、抓不好项目是不称职”的责任意识,发展抓 项目已成为全市上下各级领导干部的共识。在每年年初召开项目工作暨环境建设交流汇报会,专门研究部署项目工作,进一步明确落实项目工作任务和优化建设环境的具体措施,全市上下围绕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产业化建设“三大领域”,主攻产业龙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能源、生态环境、农村小康、社会事业六个重点”,全面提高项目前期运作水平,加强项目建设的规范化目标管理,努力构建多元化投融资体制,新、续、扩、改建了一大批重点建设项目,项目建设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有力地拉动了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30万吨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鑫隆生铁冶炼一期工程、大业草业茎叶分离生产线、3万吨铁精粉生产线、15万吨富锰渣生产线等8个项目已建成投产,大唐风电、疏勒河昌马渠首电站、热电技改、10万吨甲醇、绿地生物制品等项目已全面开工建设。据统计,五年来全市共完成新、续、扩、改项目278项,完成投资47.2亿元,年均增长18.1%和21.3%。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亿元,拉动全市GDp增长7.4个百分点,拉动财政收入增长0.8个百分点。仅20005年,全市建设的86个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25.9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5.8亿元,至10月份,86个重点建设项目开工建设81项,完成投资6.59亿元,有40个项目建成或完成了年度建设任务,是历年来建设规模最大、数量最多、投资额度最大的一年。为确保项目建设顺利实施,我市按照“大开放、大招商、大发展”的思路,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的方针,适时组织人员赴经济发达地区和周边县市考察学习,拓宽视野,丰富思路,积极实施开放带动战略,深入开展“学温州经验、创宽松环境、促玉门发展”主题研讨活动,积极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和政府部门服务承诺,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通过网上招商、以商招商、节会招商等形式,签约了一大批招商引资项目,招商引资已成为我市解决资金瓶颈问题的主渠道。“十五”期间,我市借助信息网络和各种节会,共成功签约招商引资项目109项,签约金额达43.42亿元,争取国债、中央扶持资金2.25亿元,引进外资740万美元。2005年1至10月,全市共完成签约项目33项,签约总金额达9.89亿元,至目前,已有30个招商引资项目开工建设,项目履约率达91%;引进到位资金2.35亿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城市经济结构严重失调,以石油化工、机械制造为主导的资源型产业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增长后劲明显不足,市属工业经济总量明显不足,第三产业发展基础还相对薄弱,对全市经济发展的影响较小。
2、大部分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动力不足,生产经营均属于原材料加工,产品技术含量不高,直接为重工业和基本建设服务的产品比重大,市场覆盖面大、附加值高、转化增值能力强的轻工产品比重过小。
3、工业园区没有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园区管理体制不顺,基础设施不完善,环境不够优化,园区对项目承载和聚集的能力较弱,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辐射和带动作用还不十分明显。
4、受投融资体制的影响,项目资金投入不足,民间投资渠道不宽,项目靠国债投资受政策的影响较大,靠新的融资方式投建项目还没有真正破题。项目考核、奖惩机制还不够完善科学,激励作用还不够明显。
5、项目运作水平还处在较低层次上,特别是能够增加地方财税、能够增强区域经济产业竞争力、拉动全市经济快速增长的大项目、好项目还比较少,在产业和行业跨度大、科技含量高的新兴产业上兴上项目没有重大突破。
6、受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创业环境、创业条件等因素的影响,绝大多数企业对政府及优惠政策的依赖程度大,创业的动力和劲头不足,全社会各类创业主体竞相创业的氛围还不浓。
三、2006年城市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
(一)总体思路:以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围绕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牢固树立大工业理念,大力实施“工业强市”和“项目带动”战略,统筹地企协调发展、新老市区协调发展,突出工业园区建设和发展,加大项目建设和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全方位扩大招商引资,扩大城市经济总量,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加快构筑地方工业经济新体系。继续深化各项改革,着力解决企业历史遗留问题,落实各项优惠扶持政策,深入实施全民创业工程,加快发展非公经济,促进全市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发展目标:2006年全社会力争完成工业总产值125亿元以上,完成工业增加值38亿元以上,较2005年的110亿元和33.6亿元年均增长13%以上。其中,市属工业总产值完成8.1亿元,工业增加值完成2.5亿元,同比均保持20%以上的增长;市属规模以上工业力争完成工业总值3.5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1亿元,增副保持20%以上,实现利税1800万元。完成全市确定的94个项目的年度任务目标,重点抓好30个工业项目建设,力争完成全社会20亿元、市属9亿元的固定资产投资任务。
(三)重点工作任务和措施
1、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努力扩张城市经济总量。依托风力、水力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风电、水电等清洁能源电力项目,扩大产业规模。水电方面,重点建设1.5万千瓦昌马新渠首电站和5000千瓦疏勒河昌马渠首电站,提高昌马总干梯级水电站综合效益,使水电装机容量达到10万千瓦以上;风电方面,重点抓好洁源风电三期工程、大唐4.9万千瓦风电场,使风电场总装机规模达到15万千瓦以上,加快推进昌马百万千瓦风电项目建设,协助油田企业做好水电场热电技改项目,使电力产业规模达到25万千瓦以上,年发电量达到9亿千瓦时以上。依托酒花、大麦、紫花苜蓿等特色农产品和牛、羊养殖,重点抓好400吨酒花浸膏、5万吨麦芽、大业茎叶分离草颗粒生产线、牛羊屠宰、绿地生物番茄酱生产、奶牛养殖及乳汁品加工、果蔬粉加工等龙头项目,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提高效益,增产增值。利用优势电力资源和铁、铅、锌、钼、金等矿产资源,重点做好齐鲁6万吨选矿生产线、三泰15万吨铁精粉球团生产线、20万吨氧化球团生产线、鑫隆21万吨生铁锭生产线、金普利6万吨铁精粉生产线、东镇20万吨选矿、康达公司10万吨选铁生产线、浙川炉料硅锰、铬合金和电石生产项目等矿产加工项目,扶强扶壮电冶企业上规模,使矿产品采选加工能力达到40万吨,电冶能力达到4.5万吨。积极发展新型干法水泥、粉煤灰加汽砌块、石塑产品等新型墙体材料和环保轻型装饰材料,利用高新技术加大对传统建材企业的技术改造力度,提高建材产业发展规模和效益。
2、加快项目建设步伐,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继续实施“市长工程”和市级领导包挂项目责任制,落实部门帮扶措施,拓宽融资渠道,加强银企合作、扩大招商引资、吸纳民间资本、积极向上争取、财政资金扶持等,加大资金筹措力度,加快项目建设步伐。2006年主要落实全市计划建设的94个重点项目的年度建设任务,其中包括21项农林水电项目、21项工业项目、9项交通能源项目、14项社会发展项目、4项商贸流通项目、12项基础设施项目、4项公检发台司项目和其它9个项目的建设,特别是要抓好投资3.8亿元的洁源风电三期工程、投资4.6亿元的大唐4.9万千瓦风电场、投资1.3亿元的5万吨麦芽、投资1.25亿元奶牛养殖及乳汁品加工、投资2.35亿元的10万吨甲醇项目、投资1.02亿元的1.5万千瓦昌马新渠首电站等6个投资过亿元的项目和疏勒河昌马渠首电站、绿地生物番茄酱生产线、鑫隆21万吨生铁锭生产线、东镇20万吨选矿、三泰15万吨铁精粉球团生产线等43个投资千万元以上的项目,力争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亿元。
3、着力解决制约园区发展的突出问题,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和发展。在对工业园区发展进行科学、系统调查论证的基础上,科学编制园区规划,重点提出工业园区五年发展规划和各园区详细规划,合理划分产业小区区域和范围,为园区建设和发展提供可靠依据。尽快建立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理顺园区管理体制,明确职责,赋予职权。按照“精简、统一、快捷、高效”的原则和实际工作需要,设立精干的办事机构、办事窗口和配备精干的工作人员,对园区实行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开发建设、统一管理服务。园区管委会协调市直各职能部门按照“管理就是服务”的原则,落实服务措施,帮助、指导入园企业加快发展。尽快启动新市区水厂,加快建设污水处理厂,解决如莫高麦芽厂等高新技术工业园区供水和排水问题;协调广电局架通通往高新技术工业园区的电视传输主网,保证园区内闭路电视收看;玉门东镇政府应拿出铁路园林和水库包的管理意见,闲置土地的处理意见,由市委、市政府协调铁路部门解决东镇建化工业园区供水价格过高、土地管理机制不顺的问题;老市区管委会拿出老市区闲置资产管理处理意见,由市委、市政府协调油田企业解决好石化工业园区闲置资产处置权的归属、招商项目用地等问题。
4、进一步落实企业改制方案,深化体制改革。继续深化企业改革,继续对改制企业进行“回头看”,督促改制企业进一步落实改制方案的,保持工商企业的整体平稳。对有基础、有条件、职工愿意实行业主制经营的股份制企业,积极支持指导,力争完成业主制改革。对目前仍实行经营者持大股和职工人均持投经营的其它公司制企业(如泰昌百货、天商商贸、神草医药、隆基建筑)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帮助企业克服各种困难和阻力,广泛吸收各类资本,努力创造条件,推行业主制改革。对深化改革难度大,难以维持正常生产经营的企业(如大禹水利、金辉物资公司),采取清产核资、盘活变现存量资产的方法,妥善安置企业职工,实行关停解散。对经营效益不佳,但地处老市区黄金地段,拥有部分优势资产的商业企业,采用盘活优势资产、分立重组的办法,分块改制,部分搞活(如华鑫五金、泰昌百货)。彻底解决企业历史遗留问题。对全市企业改制中的各类历史遗留问题,不回避,不推诿,进一步明确市级领导和包挂部门的任务和责任,想方设法彻底解决佳利饮服、兴康食品、医药公司、金辉物资、华鑫五金、泰昌百货等企业职工身份置换金、欠交“两金”伤残补助金、职工股金等问题。三是加快推进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改革步伐。在去今两年完成改革任务的基础上,按照市上制定的《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改革实施方案》的要求,将剩余的黑沙窝良种场、电视台、热力公司、电影公司、市汽车站、玉门镇汽车站、下东号苗圃、房地产开发公司等8户单位的改革工作全面推开,力争在2006年全面完成我市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改革任务。
5、落实发展政策,优化城市经济发展环境。建议实施“工业强市”战略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我市工业经济发展大计,研究解决项目建设中和工业经济运行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尽快设立工业发展基金,启动运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落实重点技改项目贴息扶持政策,逐步完善工业发展体系。建议尽快出台《加快工业发展的考核奖励办法》,着重对工业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等指标进行分项和综合考核,对引进建成固定资产投资在千万元以上的项目的乡镇和部门进行重奖,形成上下一心谋项目、聚精会神抓项目的良好氛围。下大力气协调各部门不折不扣地落实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各项政策,以建立服务型政府为目标,切实纠正一些部门利益至上、办事搬教条、收费拉虎皮的现象,为加快工业园区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的发展环境。
6、大力实施全民创业工程,促进非公经济快速发展。继续实施非公经济发展“353”工程,加大宣传力度,大力树立典型,开展“创业之星”评选活动,市上每年树立30个创业之星,50户优秀企业和300名创业带头人,建制镇每年推出50名创业者,并对“创业之星”进行表彰奖励。根据《实施全民创业工程的意见》,完善落实全民创业优惠政策,建立健全扶持体系,加大资金扶持和奖励力度,鼓励、支持、引导创业者竞相创业;建立创业培训和就业指导实践基地,定期开展培训,培养创业主体,鼓励、支持、引导创业者自主创业;创宽创优创业环境,全面落实部门服务承诺,落实扶持政策,鼓励机关单位工作人员带头创业;成立联合服务大厅,推行阳光政务,简化行政审批程序,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放宽创业条件,实行一站式、一条龙服务,鼓励、支持、引导创业者大胆创业。
四、关于“十一五”期间城市经济发展和项目建设的建议
“十一五”是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综合考虑未来五年我市发展的趋势和条件,要做好“十一五”规划,实现城市经济质量和效益大幅度增长,保持项目建设强劲的发展势头,城市经济发展和项目建设要以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牢固树立大工业理念,以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实现经济发展最优化为目标,以工业园区为依托,突出项目建设,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体制创新,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节约经济,统筹协调发展,走科学、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路子,提高城市经济对全市经济发展的支撑带动力,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主要发展目标是:到2010年,全市工业总产值力争达到177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53亿元,销售收入达到180亿元,实现利税30亿元。其中:市属工业总产值11.2亿元、工业增加值3.5亿元;市属规模以上工业力争完成工业总产值4.54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1.4亿元,实现利税1974万元。力争全市建成重点项目300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亿元,实现在“十五”基础上翻一番的目标。现就“十一五”期间城市经济发展及项目建设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1、做大做强特色产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依托玉门境内风、石、水、土、光、油等资源,积极培育发展以石油炼化、原油开采、风电水电能源开发利用、绿色农产品精深加工、矿产品采选冶炼加工和综合利用等为主导的特色产业,支撑带动城市经济加快发展。
2、优化整合区域资源,实施经济一体化发展战略。坚持走地企共建、资源共享、共同联合发展的路子,将县域内一切有效资源充分整合起来,纳入县域经济发展总体规划之中,让各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优化配置、形成互动互补、互惠双蠃的良好格局。加强与玉门油田、中核四0四厂、省疏管局、农垦团场等中央、省属大中型企业合作,不断拓展合作领域,扩伸发展外延,追求更深层次的合作,共同开发建设一批大项目好项目。
3、转变管理方式,稳步提高企业运行质量和效益。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企业主导”的运行体制,支持引导全市工业企业转变投融资方式、扩大生产规模、增加品种、节能降耗,不断创新经营方式,增加科技含量,提高生产率,增强核心竞争力;建立抵御市场风险机制,指导企业在实施人才战略、科技创新、内部管理上大胆改革,大力提高经营管理绩效。
4、加大项目建设力度,持续保持固定资产强劲的增长势头。坚持发展抓项目不动摇,着力实施炼化扩容改造、10万吨甲醇、奶牛养殖及乳汁品加工、瓜果饮料、10万吨棉纺、风力发电设备规模开发、百万吨生铁合金冶炼、风电场扩建、通乡公路、热电联供等“十大过亿元项目”;围绕资源优势、主导产业、骨干企业和名牌产品,重点引进和培育一批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工业项目和农业产业化项目、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公益性项目和社会发展项目,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同时要制定鼓励和引导外来客商扎根玉门、建设玉门的相关优惠政策,让客商永久为建设玉门做贡献。
5、加快园区建设与发展,夯实工业经济发展实力。重点解决三大工业园区的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体制问题,尤其要制定出台一系列鼓励和吸引项目入园的更加优惠、更加宽松的政策措施,创造各类生产要素和资源共享、自由流动、相互关联的新体制,增强园区的聚集带动功能,形成功能齐全、结构合理、特色鲜明、技术领先、服务配套的良好格局,使园区成为形成工业经济新体系的重要战略载体。
6、创新机制和体制,增强经济发展活力。转变政府职能,完善招商引资政策,加大投融资体制、项目运作、考核奖励机制等方面的创新力度,出台扶持政策,正确引导投资主体向二、三产业延。建立生态环境的有偿使用制度和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强制淘汰制度,促进企业改革工艺、革新技术,提高科技含量,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7、大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促进非公经济快速发展。坚持政府“适当无为、高效有为、严管乱为”的原则,最大限度地放开放宽放活经营领域,建立健全社会扶持体系,不折不扣地落实优惠政策,进一步完善创业和就业服务机制,加强市场监管和服务(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形成有效促进非公经济快速发展的宽松环境和保障体制。
8、加快投资体制改革,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按照“谁投资、谁决策、谁收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确立企业投资主体地位,合理界定政府投资职能,加强和改善投资宏观调控,进一步强化投资监督,积极稳妥地推进投资体制改革;继续深化企业和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改革,积极引导股合制企业、公司制企业向规范化有限责任公司过渡,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实现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积极稳妥地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对具备市场化条件的经营性事业单位,以明晰产权为突破口,进行人事、用工、分配、保障等制度改革,促使企业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方向迈进。
第二篇:全市城市经济和项目建设调研报告二
全市城市经济和项目建设调研报告二
文章来源
w w
w.1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近期我们组织发改委、商务局、招商局、老市区管委会、开发区管委会、玉门东镇政府等相关部门和单位分项目建设、工业经济发展、工业园区建设、经济体制改革、非公经济发展和企业改制方案落实等6个专题对“十五”以来全市城市经济发展和项目建设情况进行了系统调研掌握了近年来城市经济发展和项目建设情况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明年及今后五年我市城市经济发展的基本思、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措施并就“十一五”期间城市经济发展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城市经济发展和项目建设情况
(一)城市经济发展情况“十五”期间是我市工业经济发展不平凡的五年。随着石油企业下山和市政府驻地迁址工程的实施我市工业支柱产业少、经济结构不合理、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社会负担沉重等矛盾集中暴露出来。面对这种举步维艰的困境市上紧紧依托玉门地域特色和资源优势大力实施“工业强市”和“项目带动”战略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全力扩大招商引资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和发展步伐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着力构筑地方工业经济新体系城市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从这几年发展的整体情况来看我市城市经济发生了质的变化。一是工业经济总量加快扩张。据统计全市现有工业企业259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4户(中央驻玉企业7户、省驻玉企业11户、酒泉驻玉企业4户、市属企业32户)规模以下企业205户。至今年10月份全市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增加值()比去年分别同期增长%、%。预计“十五”期末全市工业企业可完成工业总产值110亿、增加值33.6亿每年以15%的速度递增。其中市属工业可完成总产值6.9亿、增加值2.1亿;市属规模以上工业可完成工业总产值2.82亿、增加值0.83亿实现利税1230万。二是工业经济结构得到优化。加大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调整力度进一步优化所有制和企业规模结构主攻电力、农副产品加工、选矿冶炼、建材产业培育形成了石油化工、金属冶炼、农产品加工、建筑化工四大产业群落。三地方工业经济新体系初步构建。立足资源和区位优势坚持走“整合、扩张、共建”的工业发展子规划、建设了高新技术、石化、建化三大工业园区采取“政府投资推动部门投资助动项目投资拉动”的多化投资渠道投资5000万配套建设了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项目入驻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园区规模聚集效
应、产业辐射带动作用、整体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逐步形成了以电力、农产品加工、矿冶、建材为主导产业多产业并举的地方工业经济新体系。四是工业园区已成为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载体。高新技术工业园区以农业产业化龙头项目为导向依托独特的风力水利资源优势和周边的矿石资源建成了洁源风电场和16座梯级水电站新上选矿冶炼项目8个引进和开发了大业草业、莫高麦芽、酒花浸膏等一批科技含量高、综合效益好的农副产品、轻工产品加工项目。建化工业区充分挖掘闲置资产优势内引外联上项目30万吨干法水泥、鑫隆冶炼、山东鲁青肥料、石灰石矿粉加工、10万吨选铁生产线等8个工业项目已落户园区为今后园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石化工业区通过加快技术改造等措施新上了热电技改、10万吨甲醇和炼油催化改扩建项目盘活闲置资产引进建设了浙川炉料、聚馨麦芽、机械制造项目拉动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日益显现。十五”期间三大工业园区共入驻各类工业企业252家其中亿以上的项目达到了14个千万以上的项目达到了68个项目投资额达到31.9亿。五是非公经济发展迅速。坚持“结构调整、产业升级、项目带动、市场支持、做大做强”的发展思坚持正确引导优化融资渠道不断扩大市场准入范围鼓励各类人员大力兴办、帮办个体私营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质量和规模得到了明显提高。“十五”期末全市非公经济企业户达到264户完成工业增加值6045万上缴税金1280万。个体工商户达到3290户注册资金达到3681万从业人员达到4498人上缴税金783万。六是完成了工商企业改制任务。通过股份制改造和破产重组、经营者持大股、推行业主制三个阶段先后完成了41户工商企业的改革任务城市工业连续五年保持了稳定增长的势头。工商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2.1亿、增加值6500万、上缴税金1060万同比分别增长30.1%、29.7%和32.5%。七是是企业历史遗留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为了加快推进企业历史遗留问题规范企业运行在继续深化企业业主制改革的基础上我们根据六个方面的内容对全市生产经营正常的30户业主制、公司制企业改制方案内容的落实情况进行了督查和“回头看”对11户历次改革方案得到基本落实但存在个别问题、7户落实改革方案差距较大的企业提出了整改办法并派驻帮扶工作组督促企业进行了整改目前有8户企业已按照改革方案全面完成了改制任务并妥善解决了职工医疗保险、两金发放、伤残补助等企业历史遗留问题4户企业的改制工
作和历史遗留问题正在解决基本保持了工商企业的整体稳定。
(二)项目建设情况近年来我市牢固树立“项目为纲”的主导思想坚持把发展抓项目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不断拓宽发展抓项目的思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重点项目领导包挂责任制每年确定10项“市长工程”和30项市级领导包挂项目市级四大班子领导亲自抓项目充分调动了各方面抓项目的积极性在全市领导干部中形成“不抓项目是失职、抓不好项目是不称职”的责任意识发展抓项目已成为全市上下各级领导干部的共识。在每年年初召开项目工作暨环境建设交流汇报会专门研究部署项目工作进一步明确落实项目工作任务和优化建设环境的具体措施全市上下围绕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产业化建设“三大领域”主攻产业龙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能源、生态环境、农村小康、社会事业六个重点”全面提高项目前期运作水平加强项目建设的规范化目标管理努力构建多化投融资体制新、续、扩、改建了一大批重点建设项目项目建设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有力地拉动了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30万吨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鑫隆生铁冶炼一期工程、大业草业茎叶分离生产线、3万吨铁精粉生产线、15万吨富锰渣生产线等8个项目已建成投产大唐风电、疏勒河昌马渠首电站、热电技改、10万吨甲醇、绿地生物制品等项目已全面开工建设。据统计五年来全市共完成新、续、扩、改项目278项完成投资47.2亿年均增长18.1%和21.3%。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亿拉动全市GD增长7.4个百分点拉动财政收入增长0.8个百分点。仅20005年全市建设的86个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25.9亿计划投资15.8亿至10月份86个重点建设项目开工建设81项完成投资6.59亿有40个项目建成或完成了建设任务是历年来建设规模最大、数量最多、投资额度最大的一年。为确保项目建设顺利实施我市按照“大开放、大招商、大发展”的思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的方针适时组织人员赴经济发达地区和周边县市考察学习拓宽视野丰富思积极实施开放带动战略深入开展“学温州经验、创宽松环境、促玉门发展”主题研讨活动积极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和政府部门服务承诺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通过上招商、以商招商、节会招商等形式签约了一大批招商引资项目招商引资已成为我市解决资金瓶颈问题的主渠道。“十五”期间我市借助信息络和各种节会共成功签约招商引资项目109项签约金额达43.42亿
争取国债、中央扶持资金2.25亿引进外资740万美。2005年1至10月全市共完成签约项目33项签约总金额达9.89亿至目前已有30个招商引资项目开工建设项目履约率达91%;引进到位资金2.35亿。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城市经济结构严重失调以石油化工、机械制造为主导的资源型产业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增长后劲明显不足市属工业经济总量明显不足第三产业发展基础还相对薄弱对全市经济发展的影响较小。
2、大部分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动力不足生产经营均属于原材料加工产品技术含量不高直接为重工业和基本建设服务的产品比重大市场覆盖面大、附加值高、转化增值能力强的轻工产品比重过小。
3、工业园区没有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园区管理体制不顺基础设施不完善环境不够优化园区对项目承载和聚集的能力较弱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辐射和带动作用还不十分明显。
4、受投融资体制的影响项目资金投入不足民间投资渠道不宽项目靠国债投资受政策的影响较大靠新的融资方式投建项目还没有真正破题。项目考核、奖惩机制还不够完善科学激励作用还不够明显。
5、项目运作水平还处在较低层次上特别是能够增加地方财税、能够增强区域经济产业竞争力、拉动全市经济快速增长的大项目、好项目还比较少在产业和行业跨度大、科技含量高的新兴产业上兴上项目没有重大突破。
6、受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创业环境、创业条件等因素的影响绝大多数企业对政府及优惠政策的依赖程度大创业的动力和劲头不足全社会各类创业主体竞相创业的氛围还不浓。
三、2006年城市经济发展的基本思、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
(一)总体思:以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围绕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牢固树立大工业理念大力实施“工业强市”和“项目带动”战略统筹地企协调发展、新老市区协调发展突出工业园区建设和发展加大项目建设和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全方位扩大招商引资扩大城市经济总量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加快构筑地方工业经济新体系。继续深化各项改革着力解决企业历史遗留问题落实各项优惠扶持政策深入实施全民创业工程加快发展非公经济促进全市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发展目标:2006年全社会力争完成工业总产值125亿以上完成工业增加值38亿以上较2005年的110亿和33.6亿年均增长13%以上。其中市属工业总产值完成8.1亿工业增加值完成2.5亿同比均保持20%以上的增长;市属规模以上工
业力争完成工业总值3.5亿完成工业增加值1亿增副保持20%以上实现利税1800万。完成全市确定的94个项目的任务目标重点抓好30个工业项目建设力争完成全社会20亿、市属9亿的固定资产投资任务。
(三)重点工作任务和措施
1、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努力扩张城市经济总量。依托风力、水力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风电、水电等清洁能源电力项目扩大产业规模。水电方面重点建设1.5万千瓦昌马新渠首电站和5000千瓦疏勒河昌马渠首电站提高昌马总干梯级水电站综合效益使水电装机容量达到10万千瓦以上;风电方面重点抓好洁源风电三期工程、大唐4.9万千瓦风电场使风电场总装机规模达到15万千瓦以上加快推进昌马百万千瓦风电项目建设协助油田企业做好水电场热电技改项目使电力产业规模达到25万千瓦以上年发电量达到9亿千瓦时以上。依托酒花、大麦、紫花苜蓿等特色农产品和牛、羊养殖重点抓好400吨酒花浸膏、5万吨麦芽、大业茎叶分离草颗粒生产线、牛羊屠宰、绿地生物番茄酱生产、奶牛养殖及乳汁品加工、果蔬粉加工等龙头项目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提高效益增产增值。利用优势电力资源和铁、铅、锌、钼、金等矿产资源重点做好齐鲁6万吨选矿生产线、三泰15万吨铁精粉球团生产线、20万吨氧化球团生产线、鑫隆21万吨生铁锭生产线、金普利6万吨铁精粉生产线、东镇20万吨选矿、康达公司10万吨选铁生产线、浙川炉料硅锰、铬合金和电石生产项目等矿产加工项目扶强扶壮电冶企业上规模使矿产品采选加工能力达到40万吨电冶能力达到4.5万吨。积极发展新型干法水泥、粉煤灰加汽砌块、石塑产品等新型墙体材料和环保轻型装饰材料利用高新技术加大对传统建材企业的技术改造力度提高建材产业发展规模和效益。
2、加快项目建设步伐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继续实施“市长工程”和市级领导包挂项目责任制落实部门帮扶措施拓宽融资渠道加强银企合作、扩大招商引资、吸纳民间资本、积极向上争取、财政资金扶持等加大资金筹措力度加快项目建设步伐。2006年主要落实全市计划建设的94个重点项目的建设任务其中包括21项农林水电项目、21项工业项目、9项交通能源项目、14项社会发展项目、4项商贸流通项目、12项基础设施项目、4项公检发台司项目和其它9个项目的建设特别是要抓好投资3.8亿的洁源风电三期工程、投资4.6亿的大唐4.9万千瓦风电场、投资1.3亿的5万吨麦芽、投资1.25亿奶牛养殖及乳汁品加工、投资2.35亿的10万吨甲醇
项目、投资1.02亿的1.5万千瓦昌马新渠首电站等6个投资过亿的项目和疏勒河昌马渠首电站、绿地生物番茄酱生产线、鑫隆21万吨生铁锭生产线、东镇20万吨选矿、三泰15万吨铁精粉球团生产线等43个投资千万以上的项目力争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亿。
3、着力解决制约园区发展的突出问题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和发展。在对工业园区发展进行科学、系统调查论证的基础上科学编制园区规划重点提出工业园区五年发展规划和各园区详细规划合理划分产业小区区域和范围为园区建设和发展提可靠依据。尽快建立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理顺园区管理体制明确职责赋予职权。按照“精简、统一、快捷、高效”的原则和实际工作需要设立精干的办事机构、办事窗口和配备精干的工作人员对园区实行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开发建设、统一管理服务。园区管委会协调市直各职能部门按照“管理就是服务”的原则落实服务措施帮助、指导入园企业加快发展。尽快启动新市区水加快建设污水处理解决如莫高麦芽等高新技术工业园区水和排水问题;协调广电局架通通往高新技术工业园区的电视传输主保证园区内闭电视收看;玉门东镇政府应拿出铁园林和水库包的管理意见闲置土地的处理意见由市委、市政府协调铁部门解决东镇建化工业园区水过高、土地管理机制不顺的问题;老市区管委会拿出老市区闲置资产管理处理意见由市委、市政府协调油田企业解决好石化工业园区闲置资产处置权的归属、招商项目用地等问题。
4、进一步落实企业改制方案深化体制改革。继续深化企业改革继续对改制企业进行“回头看”督促改制企业进一步落实改制方案的保持工商企业的整体平稳。对有基础、有条件、职工愿意实行业主制经营的股份制企业积极支持指导力争完成业主制改革。对目前仍实行经营者持大股和职工人均持投经营的其它公司制企业(如泰昌百货、天商商贸、神草医药、隆基建筑)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帮助企业克服各种困难和阻力广泛吸收各类资本努力创造条件推行业主制改革。对深化改革难度大难以维持正常生产经营的企业(如大禹水利、金辉物资公司)采取清产核资、盘活变现存量资产的方法妥善安置企业职工实行关停解散。对经营效益不佳但地处老市区黄金地段拥有部分优势资产的商业企业采用盘活优势资产、分立重组的办法分块改制部分搞活(如华鑫五金、泰昌百货)。彻底解决企业历史遗留问题。对全市企业改制中的各类历史遗留问题
不回避不推诿进一步明确市级领导和包挂部门的任务和责任想方设法彻底解决佳利饮服、兴康食品、医药公司、金辉物资、华鑫五金、泰昌百货等企业职工身份置换金、欠交“两金”伤残补助金、职工股金等问题。三是加快推进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改革步伐。在去今两年完成改革任务的基础上按照市上制定的《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改革实施方案》的要求将剩余的黑沙窝良种场、电视台、热力公司、电影公司、市汽车站、玉门镇汽车站、下东号苗圃、房地产开发公司等8户单位的改革工作全面推开力争在2006年全面完成我市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改革任务。
5、落实发展政策优化城市经济发展环境。建议实施“工业强市”战略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我市工业经济发展大计研究解决项目建设中和工业经济运行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尽快设立工业发展基金启动运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落实重点技改项目贴息扶持政策逐步完善工业发展体系。建议尽快出台《加快工业发展的考核奖励办法》着重对工业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等指标进行分项和综合考核对引进建成固定资产投资在千万以上的项目的乡镇和部门进行重奖形成上下一心谋项目、聚精会神抓项目的良好氛围。下大力气协调各部门不不扣地落实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各项政策以建立服务型政府为目标切实纠正一些部门利益至上、办事搬教条、收费拉虎皮的现象为加快工业园区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的发展环境。
6、大力实施全民创业工程促进非公经济快速发展。继续实施非公经济发展“353”工程加大宣传力度大力树立典型开展“创业之星”评选活动市上每年树立30个创业之星50户优秀企业和300名创业带头人建制镇每年推出50名创业者并对“创业之星”进行表彰奖励。根据《实施全民创业工程的意见》完善落实全民创业优惠政策建立健全扶持体系加大资金扶持和奖励力度鼓励、支持、引导创业者竞相创业;建立创业和就业指导实践基地定期开展培养创业主体鼓励、支持、引导创业者自主创业;创宽创优创业环境全面落实部门服务承诺落实扶持政策鼓励机关单位工作人员带头创业;成立联合服务大厅推行阳光政务简化行政审批程序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放宽创业条件实行一站式、一条龙服务鼓励、支持、引导创业者大胆创业。
四、关于“十一五”期间城市经济发展和项目建设的建议“十一五”是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综合考虑未来五年我市发展的趋势和条件要做好“十一五”规划实现
城市经济质量和效益大幅度增长保持项目建设强劲的发展势头城市经济发展和项目建设要以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牢固树立大工业理念以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实现经济发展最优化为目标以工业园区为依托突出项目建设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体制创新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节约经济统筹协调发展走科学、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子提高城市经济对全市经济发展的支撑带动力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主要发展目标是:到2010年全市工业总产值力争达到177亿工业增加值达到53亿销售收入达到180亿实现利税30亿。其中:市属工业总产值11.2亿、工业增加值3.5亿;市属规模以上工业力争完成工业总产值4.54亿完成工业增加值1.4亿实现利税1974万。力争全市建成重点项目300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亿实现在“十五”基础上翻一番的目标。现就“十一五”期间城市经济发展及项目建设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1、做大做强特色产业走新型工业化道。依托玉门境内风、石、水、土、光、油等资源积极培育发展以石油炼化、原油开采、风电水电能源开发利用、绿色农产品精深加工、矿产品采选冶炼加工和综合利用等为主导的特色产业支撑带动城市经济加快发展。
2、优化整合区域资源实施经济一体化发展战略。坚持走地企共建、资源共享、共同联合发展的子将县域内一切有效资源充分整合起来纳入县域经济发展总体规划之中让各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优化配置、形成互动互补、互惠双蠃的良好格局。加强与玉门油田、中核四0
四、省疏管局、农垦团场等中央、省属大中型企业合作不断拓展合作领域扩伸发展外延追求更深层次的合作共同开发建设一批大项目好项目。
3、转变管理方式稳步提高企业运行质量和效益。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企业主导”的运行体制支持引导全市工业企业转变投融资方式、扩大生产规模、增加品种、节能降耗不断创新经营方式增加科技含量提高生产率增强核心竞争力;建立抵御市场风险机制指导企业在实施人才战略、科技创新、内部管理上大胆改革大力提高经营管理绩效。
4、加大项目建设力度持续保持固定资产强劲的增长势头。坚持发展抓项目不动摇着力实施炼化扩容改造、10万吨甲醇、奶牛养殖及乳汁品加工、瓜果饮料、10万吨棉纺、风力发电设备规模开发、百万吨生铁合金冶炼、风电场扩建、通乡公、热电联等“十大谠钅俊保晃谱试从攀啤⒅鞯疾怠⒐
歉善笠岛兔撇罚氐阋团嘤慌婺4蟆⒖萍己扛摺⒕眯б婧玫墓ひ迪钅亢团┮挡祷钅俊⒒∩枋┙ㄉ柘钅俊⒐嫘韵钅亢蜕缁岱⒄瓜钅浚迪志眯б婧蜕缁嵝б娴挠谢骋弧M币贫ü睦鸵纪饫纯蜕淘衩拧⒔ㄉ栌衩诺南喙赜呕菡撸每蜕逃谰梦ㄉ栌衩抛龉毕住?br>
5、加快园区建设与发展夯实工业经济发展实力。重点解决三大工业园区的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体制问题尤其要制定出台一系列鼓励和吸引项目入园的更加优惠、更加宽松的政策措施创造各类生产要素和资源共享、自由流动、相互关联的新体制增强园区的聚集带动功能形成功能齐全、结构合理、特色鲜明、技术领先、服务配套的良好格局使园区成为形成工业经济新体系的重要战略载体。
6、创新机制和体制增强经济发展活力。转变政府职能完善招商引资政策加大投融资体制、项目运作、考核奖励机制等方面的创新力度出台扶持政策正确引导投资主体向二、三产业延。建立生态环境的有偿使用制度和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强制淘汰制度促进企业改革工艺、革新技术提高科技含量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7、大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促进非公经济快速发展。坚持政府“适当无为、高效有为、严管乱为”的原则最大限度地放开放宽放活经营领域建立健全社会扶持体系不不扣地落实优惠政策进一步完善创业和就业服务机制加强市场监管和服务(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络.com查看)形成有效促进非公经济快速发展的宽松环境和保障体制。
8、加快投资体制改革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按照“谁投资、谁决策、谁收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确立企业投资主体地位合理界定政府投资职能加强和改善投资宏观调控进一步强化投资监督积极稳妥地推进投资体制改革;继续深化企业和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改革积极引导股合制企业、公司制企业向规范化有限责任公司过渡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实现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积极稳妥地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对具备市场化条件的经营性事业单位以明晰产权为突破口进行人事、用工、分配、保障等制度改革促使企业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方向迈进。文章来源
w w
w.1相关公文:
按照市委的安排,我们组织发改委、商务局、招商局、老市区管委会、开发区管委会、玉门东镇政府等相关部门和单位,分项目建设、工业经济运行、工业园区建设、非公经济发展和企业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等专题,对我市城市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掌握了“十五”以来城市经济发展和项目建设基本情况,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明年发展的基本思路、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并就做好“十一五”期间城市经济工作提出了相关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城市经济发展和项目建设情况
(一)城市经济发展情况
玉门因油建市,上世纪末,因石油资源一度匮乏和油田企业内部的改制、改组,配套服务油田的市属企业受到了强烈冲击,失去了生存空间,原有的地方工业体系被打破,工业支柱产业少、经济结构不合理、企业运行质量不高、改革包袱沉重等矛盾和问题集中凸现。面对这种举步维艰的困境,我市立足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放松,突出工业战略主导地位,立足区域特色和资源优势,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着力培育和发展接续替代产业,加快地方工业新体系构建步伐,进一步深化各项改革,优化投资发展环境,工业经济逐步走出低谷,并由稳步回升走向快速发展,为未来五年城市经济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一是工业经济总量加快扩张,企业运行质量和效益全面提升。围绕扩大规模、改善质量、节能降耗和提高生产率,各工业企业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创新经营机制,以项目建设促增量扩张,以技术改造抓存量提升,企业数量和规模逐步扩大,运行效益稳步提高,工业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全市现有工业企业259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4户,其中市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32户。2004年,全市工业实现总产值106.8亿元、增加值31.53亿元,分别比2003年增长24.9%、29.1%,工业增加值对全市GDp的贡献率达到69.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品销售收入83.47亿元,实现利税3.01亿元,是2000年的1.8倍。预计2005年,全市工业企业可完成总产值123亿元,增加值3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5%、14.3%。二是支柱产业协调发展,工业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2004年,全市实现地方生产总值45.49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例达到6:78:16,其中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1.5亿元,占全市地方生产总值的69.2%,股份制企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53.7%,非公有制经济对工业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逐步显现。随着工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石油的开采冶炼、水电风电、农副产品加工、矿产品加工、建筑建材等工业支柱不断壮大。三是园区建设发展步伐加快,地方工业经济新体系初步构建。立足资源和区位优势,整合园区发展要素和资源,不断完善和园区编制和规划,建设了高新技术、石化、建化三大工业园区,共规划工业园区面积120平方公里,投资5000多万元配套建设了水电、道路、通讯、宽带网等基础设施,培育形成了石油化工、选矿冶炼、风电水电、农产品加工、建筑化工等五大产业群落,园区规模聚集效应、产业辐射带动作用、整体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高新技术工业园区以农业产业化龙头项目为导向,依托独特的风力水利资源优势和周边的矿产资源,建成了洁源风电场和16座梯级水电站,新上选矿冶炼项目8个,引进和开发了大业草业、莫高麦芽、酒花浸膏等一批科技含量高、综合效益好的农副产品、轻工产品加工项目,今年园区新入驻工业企业12户。建化工业区充分挖掘闲置资产优势,内引外联上项目,30万吨干法水泥、鑫隆冶炼、山东鲁青肥料、石灰石矿粉加工、10万吨选铁生产线等8个工业项目落户园区,园区工业企业总户数达到了9户,为今后园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石化工业区通过加快技术改造等措施,新上了热电技改、10万吨甲醇和炼油催化改扩建项目,利用盘活闲置资产,引进建设了浙川炉料、聚馨麦芽、机械制造项目,园区共落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户,拉动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日益显现。“十五”期间,三大工业园区共落户各类工业项目25个,其中,新建亿元以上的工业项目5个,千万元以上的项目14个,工业园区已成为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载体。四是地企联系协调机制逐步完善,区域工业经济一体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利用驻玉大企业多的优势,以积极务实的态度,正确处理与中央、省属驻玉企业的关系,先后与玉门油田、饮马农场、省疏管局、省洁源公司、八0三电厂等驻玉单位合作,建成了油田助剂、麦芽加工、干法水泥、梯级电站、风电开发等一批重大项目,形成了互动互补、互惠双赢的良好发展格局。在地方与油田企业的共同发展上,建立了每年召开两次联系协调会议的制度,并在促进区域经济共同发展、维护玉门共同利益、建立新型地企关系方面达成了共识,油田更多地考虑了地方工业的发展,在项目建设、发展第三产业、劳务用工、下游产业和产品的开发利用上为地方工业经济留下了一定的发展空间。市上也坚持“双轮驱动、两翼发展”的新老市区一体化的发展思路,不断加大老市区配套基础设施的投入改造力度,进一步整合盘活闲置资产,全力服务油田的开发建设,巩固石化工业的主导地位,使工业经济发展与油田建设实现了良性互动,区域工业经济一体化发展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五是企业改革逐步深化,推进了企业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经过股份制改造和破产重组、经营者持大股、推行业主制三个阶段,先后完成了全市41户工商企业的改革任务,城市工业连续五年保持了稳定增长的势头。2004年以来,为了进一步规范企业运行,加快解决企业遗留问题,针对企业改革不够彻底的问题,在继续深化企业业主制改革的基础上,对全市30户业主制、公司制企业改制方案内容的落实情况进行了督查和“回头看”,对11户历次改革方案得到基本落实但存在个别问题、7户落实改革方案差距较大的企业提出了整改办法,并派驻帮扶工作组督促企业进行了整改,妥善解决了职工医疗保险、两金发放、伤残补助等企业历史遗留问题,基本保持了工商企业的整体稳定。
(二)项目建设情况
近年来,全市上下牢固树立“项目为纲”的主导思想,始终把项目建设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紧紧围绕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市政迁址两大系统工程,坚定不移地实施“项目兴市”战略,以项目促投资,以投资促发展,通过明确目标、落实措施、跟踪督查等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全市项目建设进程,整个项目工作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发展抓项目已成为各级领导干部的共识。全市各级通过学习先进地区的先进经验,不断拓宽发展抓项目的思路,牢固树立了“不抓项目就是失职,不会抓项目就是不称职”的意识,“抓项目、促发展”的观念进一步增强,广开渠道,主动出击争取项目资金已经成为全市上下的共识。二是项目的管理责任机制初步建立。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重点项目领导包挂责任制,每年确定10项“市长工程”和30项市级领导包挂项目,市级四大班子领导亲自抓项目,各级领导都把包挂项目作为自己的重点工作,督促落实项目建设各个环节的具体任务,积极 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初步建立了市委政府推动、市场化运作、企业主体到位的项目形成和运作机制,调动了各方面抓项目的积极性,对全市项目建设总体工作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三是项目工作任务措施得到了有效落实。近几年,我们每年年初召开项目工作暨环境建设交流汇报会,专门研究部署项目工作,进一步明确落实项目工作任务和优化建设环境的具体措施,着力提高各级领导抓项目的本领,突出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产业化建设三大领域,主攻产业龙头、城市基础设施、交通能源、生态环境、农村小康、社会事业六个重点,新上了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有效推动了工业化、城市化、农业产业化进程,有效拉动了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五年来,全市共完成新、续、扩、改项目278项,完成投资47.2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8.1%和21.3%,其中共建成各类工业项目50项,总投资达到9.5亿元,新增工业生产能力8.9亿元。近五年是我市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增长最快的时期,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4.4亿元,比“九五”期间翻了1.16番,拉动全市GDp增长7.4个百分点,其中市属累计完成28.3亿元,年均增长40.8%。2005年全市确定的86个重点建设项目计划投资15.8亿元,至10月底已开工建设81项,开工率91%,完成投资6.59亿元,占投资计划的35.6%,共有40个项目建成或完成计划任务。四是招商引资解决了项目建设资金短缺的瓶颈问题。我们按照“大开放、大招商、大发展”的思路,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的方针,积极实施开放带动战略,适时组织人员赴经济发达地区和周边县市考察学习,深入开展“学温州经验、创宽松环境、促玉门发展”主题研讨活动,拓宽视野,丰富思路,积极落实开放开发优惠政策和部门服务承诺,进一步优化了项目建设环境。通过实行政策一次给、手续一次办、收费一次清、检查一家批、特事一事一议的“五个一”的招商项目服务流程等措施,积极开展网上招商,以商招商、节会招商等项目推荐和外出招商活动,引进了一批资金、技术和人才,签约和落实了一大批招商引资项目,有效缓解了项目建设资金短缺的压力。2000年来,全市市共成功签约招商引资项目109项,签约金额达43.42亿元,引进外资740万美元。2004年全市共落实招商引资项目38项,签约金额20.3亿元,引进到位资金4.6亿元,是近年来招引项目最多、签约金额最大、引进到位资金最多的一年。今年1至10月底,全市共完成签约项目33项,签约金额达9.89亿元,引进到位资金2.35亿元。
二、城市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地方工业经济基础薄弱。国有企业和股份制企业单位数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74.1%,经济总量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而市属工业经济总量和规模明显不足;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与升级速度缓慢,部分新兴产业层次低、竞争力弱、附加值低,拉动经济发展的后劲不足。民营经济受观念、机制、资金、技术等方面的限制,发展壮大困难重重。
2、工业园区的规划、管理、建设明显滞后。一是管理体制不顺。经济管理主体分散,职能交叉重叠,开发区管委会、老市区管委会、玉门东镇对园区管理有名无实,在新上项目的土地征用、建设规划、水电架设、税收办照等方面不具有相应的职责职能,无法实现“一揽子”办理,不利于客商入驻园区投资建设项目。二是发展规划滞后。全市工业没有长期发展规划,特别是园区至今没有科学、完整的整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给企业和项目入驻带来了盲目性。三是基础设施建设不配套。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不能完全达到“七通一平”的基本要求,水电、供暖、道路、通讯,甚至是资源、政策等方面的管理和服务缺位,挫伤了外商投资发展的积极性。突出表现在:高新技术工业园区因水厂和污水处理厂不能尽早投入使用,企业用水只靠绿化管线维持,不能满足企业用水需求,莫高麦芽公司每天约300吨污水无法排放;石化工业园区供水供电都由油田企业控制,建化工业园区水电、道路、排污等基础建设滞后,不能适应新上项目和企业发展的需要。
3、项目带动作用还不够明显。尽管每年全市都能引进建设一批产业项目,但真正能够增加财税,从根本上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大项目、好项目还比较少;部分项目前期工作进展缓慢,特别国家、省、市投资项目,因投资计划不能及时下达,导致工程不能迟迟开工,直接影响了项目施工进度。已经建成的部分项目,因为市场、资金、技术、基地建设等因素的制约,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未能直接产生效益。项目整体规模、水平和档次不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偏低,难以发挥作为新经济增长点的辐射带动作用。
4、产业发展的水平不高,产品结构不合理。全市大部分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均属于原材料加工,精深加工及转化增值能力不强;传统产业在全市工业中依然占据主导地位,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的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严重不足。产品结构不尽合理,表现为“三多三少”:即初级产品比重大,工业制成品比重小;农副产品比重大,以非农产品为主的轻工产品比重小;直接为重工业和基本建设服务的产品比重大,市场潜力大、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轻工产品比重小。
5、解决企业历史遗留问题的难度较大。一部分企业没有将改革方案的内容完全落实,而是仍按照自己的意愿有选择地实施改革方案,致使职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目前仍实行持大股经营的公司制企业普遍经营困难,负担沉重,加之这些企业职工人数多,股金量大,企业班子成员不愿收购职工股金,给解决企业历史遗留问题带来了一定困难。
6、投融资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区域内部企业繁殖和资金来源不足,民间投资渠道不宽不畅,国债投资受政策的影响较大,靠新的融资方式投建项目还没有真正破题。小额贷款信用担保中心未能正式启动运行,银行及非金融机构提供给非公企业的“金融产品”的品种比较单一,难以满足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企业的需求。
7、全民创业的环境还不够宽松。部门以自身利益为重,服务承诺落实不到位,受思想观念、体制机制、政策环境、创业条件等因素的影响,绝大多数企业对政府及优惠政策的依赖程度大,企业自身创业的动力和劲头不足,全社会各类主体竞相创业的氛围还不浓。
三、2006年城市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
(一)总体思路:以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围绕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牢固树立大工业理念,大力实施“工业强市”和“项目带动”战略;统筹地企协调发展、新老市区协调发展,走地企共建的工业发展路子,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突出工业园区建设和发展,加快发展支柱产业,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加快构筑地方工业经济新体系;加大项目建设和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全方位扩大招商引资,扩大城市经济总量;坚持开发与保护并举,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创新发展,继续深化各项改革,着力解决企业历史遗留问题;深入实施全民创业工程,加快发展非公经济,促进全市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发展目标:一是工业经济总量进一步扩张。2006年全社会力争完成工业总产值125亿元以上,完成工业增加值38亿元以上,较2005年的110亿元和33.6亿元年均增长13%以上。其中,市属工业总产值完成8.1亿元,工业增加值完成2.5亿元,同比均保持20%以上的增长;市属规模以上工业力争完成工业总产值3.5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1亿元,实现利税1800万元,增幅保持20%以上。二是项目工作有新的突破。到2006年底,完成全市确定的94个重点项目的建设任务,重点抓好30个工业项目建设,力争完成全社会20亿元、市属9亿元的固定资产投资任务。三是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继续落实企业改制方案,妥善解决改制企业遗留问题,力争完成剩余9户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改革任务。
(三)重点工作任务和措施
1、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努力扩张城市经济总量。依托风力、水力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风电、水电等清洁能源产业,重点建设1.5万千瓦昌马新渠首电站和5000千瓦疏勒河昌马渠首电站,提高昌马总干梯级水电站综合效益,使水电装机容量达到10万千瓦以上;抓好洁源风电三期工程、大唐4.9万千瓦风电场,加快推进昌马百万千瓦风电项目建设,协助油田企业做好水电场热电技改项目,使电力产业规模达到30万千瓦以上,年发电量达到9亿千瓦时以上。依托酒花、大麦、棉花、紫花苜蓿等特色农产品,重点抓好400吨酒花浸膏、5万吨麦芽、棉花加工、大业茎叶分离草颗粒生产线、牛羊屠宰、绿地生物番茄酱生产、奶牛养殖及乳汁品加工、果蔬粉加工等产业化龙头项目,延伸产业链条,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利用优势电力资源和矿产资源,重点做好齐鲁6万吨选矿生产线、三泰15万吨铁精粉球团生产线、20万吨氧化球团生产线、鑫隆21万吨生铁锭生产线、金普利6万吨铁精粉生产线、东镇20万吨选矿、康达公司10万吨选铁生产线、浙川炉料硅锰、铬合金和电石生产项目等矿产加工项目,延伸矿产品加工业链条,扶强扶壮电冶企业上规模,使矿产品采选加工能力达到40万吨,电冶能力达到4.5万吨。依托石化主导产业,大力发展石油下游产业,重点抓好10万吨甲醇项目、油田助济等项目。积极发展新型干法水泥、粉煤灰加汽砌块、石塑产品等新型墙体材料和轻型环保装饰材料,利用高新技术加大对传统建材企业的技术改造力度,提高建材产业发展规模和效益。
2、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项目建设步伐。大力宣传玉门的优势资源、良好环境、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引进项目、资金、技术、人才以及先进发展理念和经营经验。继续实施“市长工程”和市级领导包挂项目责任制,落实部门承诺帮扶措施,积极向上争取,加大资金筹措力度,加快项目建设步伐。2006年主要落实全市计划建设的94个重点项目的建设任务,抓好21个工业项目建设,特别是要抓好投资3.8亿元的洁源风电三期工程、投资4.6亿元的大唐4.9万千瓦风电场、投资1.3亿元的5万吨麦芽、投资1.25亿元奶牛养殖及乳汁品加工、投资2.35亿元的10万吨甲醇项目、投资1.02亿元的1.5万千瓦昌马新渠首电站等6个投资过亿元的项目和疏勒河昌马渠首电站、绿地生物番茄酱生产线、鑫隆21万吨生铁锭生产线、东镇20万吨选矿、三泰15万吨铁精粉球团生产线等43个投资千万元以上的项目,力争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亿元。
3、科学规划和管理,加快园区建设和发展。尽快制定我市工业区域布局、产业发展、工业园区发展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并严格按照规划进行开发与管理,为园区建设和发展提供可靠依据。尽快建立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理顺园区管理体制,明确职责,赋予职权;按照“精简、统一、快捷、高效”的原则和实际工作需要,设立精干的办事机构、办事窗口和配备精干的工作人员,对园区实行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开发建设、统一管理服务。园区管委会协调市直各职能部门按照“管理就是服务”的原则,落实服务措施,帮助、指导入园企业加快发展。尽快启动新市区水厂,加快建设污水处理厂,解决高新技术工业园区企业的供水和排水问题;协调广电局架通高新技术工业园区的电视传输主网,保证园区内闭路电视收看;东镇政府、老市区管委会拿出铁路园林和水库包管理、闲置土地资产处理意见,由市委、市政府协调解决园区供水、招商项目用地、闲置资产处置归属等问题。
4、进一步落实企业改制方案,妥善解决企业历史遗留问题。继续深化企业改革。对有基础、有条件、职工愿意实行业主制经营的股份制企业,积极支持指导,力争完成业主制改革。对目前仍实行经营者持大股和职工人均持投经营的泰昌百货、天商商贸、神草医药、隆基建筑等公司制企业,广泛吸收各类资本,努力创造条件,推行业主制改革。对深化改革难度大、难以维持正常生产经营的大禹水利、金辉物资公司采取清产核资、盘活变现存量资产的方法,妥善安置企业职工,实行关停解散。进一步明确市级领导和包挂部门的包挂任务和督办责任,督促改制企业进一步落实改制方案内容,彻底解决佳利饮服、医药公司、金辉物资、华鑫五金、泰昌百货等企业职工身份置换金、欠交“两金”伤残补助金、职工股金等问题,使职工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障。对改革方案内容完全落实到位的业主制企业进行认证,进一步明确权利义务,促其轻装上阵,壮大发展。
5、完善政策机制,优化城市经济发展环境。加强对工业经济的领导,突出工业战略主导地位,实施“工业强市”战略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我市工业经济发展大计,研究解决项目建设中和工业经济运行过程中的重大问题。逐步完善工业发展体系,尽快设立工业发展基金,启动运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落实重点技改项目贴息扶持政策。尽快出台《加快工业发展的考核奖励办法》,着重对工业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等指标进行分项和综合考核,对引进建成固定资产投资在千万元以上的项目的乡镇和部门进行重奖。转变政府服务职能,进一步清理行政审批和收费事项,全方位服务工业发展。凡涉及为外来投资企业服务的财政、审计、环保、国土、税务等部门,应根据各自职能,建立“四公开一承诺”政策公开制度,即公开办事政策、办事内容、办事程序、办事人员和承诺服务时限。把改善投资发展环境和落实部门服务承诺纳入政府目标管理考核,下大力气协调各部门不折不扣地落实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各项政策,以建立服务型政府为目标,切实纠正一些部门利益至上、办事搬教条、收费拉虎皮的现象,为加快工业园区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的发展环境。
6、大力实施全民创业工程,促进非公经济快速发展。根据市委《关于实施全民创业工程的意见》,通过宣传思想发动、制定优惠政策、强化服务引导、放宽投资领域等措施,大力激发全民创业热情,培育新的创业主体,拓宽融资渠道,加强银企合作、吸纳民间资本,推动全民创业工程顺利实施。结合劳务输转基地、就业实践基地,在玉门镇、老市区管委会、花海镇建立三个创业基地,定期开展培训,培养创业主体,鼓励、支持、引导创业者自主创业。全面落实部门服务承诺,落实扶持政策,鼓励机关单位工作人员带头创业。成立联合服务大厅,推行阳光政务,简化行政审批程序,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放宽创业条件,实行一站式、一条龙服务,鼓励、支持、引导创业者大胆创业。继续实施非公经济发展“353”工程,即按照小的做多、大的做强、强的做优,促进升级换式,提升质量档次的思路,从政治上、政策上、服务上、资金上扶强扶壮30户私营企业;筛选有一定资金实力、有经营头脑的50户个体私营大户升级换代,促进其上规模、上档次;扶持有一定发展潜力,经营讲诚信,发展业绩优的各行各业的300户个体经营户,进行经营指导和培训,使他们不断扩大经营规模,产生积极的辐射带动作用,繁荣我市城乡市场。设立全民创业奖励基金,开展“全民创业之星”评奖活动,建制镇争取每年培育推出50名以上创业者,其他乡镇每年培育20名以上的创业者,通过奖励,发挥创业的辐射带动作用。
7、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多渠道筹措社会保障资金,扩大社会保险的覆盖面,提高统筹层次,逐步提高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的关系,大力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强化就业服务,积极推进再就业培训和技能人员培养工作,增强再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的针对性、时效性。督促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想方设法分流安置社会失业人员,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
四、关于“十一五”期间城市经济发展和项目建设的建议
“十一五”是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综合考虑未来我市发展的趋势和条件,要做好“十一五”规划,实现城市经济质量和效益大幅度增长,保持项目建设强劲的发展势头,就是要以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大工业理念,统筹地企协调发展、新老市区协调发展;以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实现经济发展最优化为目标,以工业园区为依托,突出项目建设,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体制创新;深入实施全民创业工程,放开创业领域,落实创业政策,推动民营经济加快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节约经济,走科学、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路子,提高城市经济对全市经济发展的支撑带动力,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按照这个发展思路,“十一五”期间,我市城市经济的发展目标是:到2010年,全市工业总产值力争达到177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53亿元,销售收入达到180亿元,实现利税30亿元,其中,市属工业总产值11.2亿元,工业增加值3.5亿元。市属规模以上工业力争完成工业总产值4.54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1.4亿元,实现利税1974万元;建成重点项目300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亿元,实现在“十五”的基础上翻一番的目标。根据以上发展思路和目标,现就“十一五”期间城市经济及项目建设提出如下建议:
1、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依托区位优势和特色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石油采炼、清洁能源开发利用、绿色农产品精深加工、矿产品采选加工等五大特色产业,并向扩张规模、深度开发、综合利用方向发展,力争到“十一五”末,将我市的能源开发利用产业做大做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积极开发可再生能源,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耗竭性开采与利用,大力发展低投入、高产出、少污染的高新技术产业,拓展新的发展空间,拉长产业链条,实现由粗放到集约、由传统的单向线型发展向循环发展的方向转变,着力建立低消耗、高产出、少排放、能循环的新型工业体系;建立生态环境的有偿使用制度和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强制淘汰制度,促进企业改革工艺、革新技术,提高科技含量,增强竞争力,提高科学发展的能力。
2、优化整合区域资源,实施一体化发展战略。牢固树立大工业的发展理念,彻底打破“地企分割,各自为政”的局面,坚持走“地企共建、资源共享、联合发展”的路子,将县域内一切有效资源充分整合,纳入县域经济发展总体规划,让各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优化配置,形成互动互补、互惠双蠃的良好格局。加强与玉门油田、中核四0四厂、省疏管局、农垦团场等中央、省属大中型企业合作,不断拓展新的合作领域,扩伸发展外延,追求更深层次的合作,形成一体化发展强大合力,促进玉门经济新一轮的快速增长。
3、加大项目建设力度,持续保持固定资产强劲的增长势头。坚持发展抓项目不动摇,准确把握国家的产业政策和投资趋势,抓住包括西部大开发、中东部产业梯度转移和市政迁址等各种机遇,以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特色产业发展为重点,着力实施炼化扩容改造、10万吨甲醇、奶牛养殖及乳汁品加工、瓜果饮料、10万吨棉纺、风力发电设备规模开发、百万吨生铁合金冶炼、风电场扩建、通乡公路、热电联供等“十大过亿元项目”;围绕资源优势、主导产业,骨干企业和名牌产品,重点引进和培育一批规模大、科技含量高、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在引进外来项目的同时,既要考虑到所引来的项目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又要权衡所上的项目之间原料、技术等方面的关联度和给本地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适当设置“绿色门槛”,抬高“技术门槛”,坚决将影响生态环境,破坏资源的项目拒之门外。
4、加快园区建设与发展,形成独具地方特色的工业经济新体系。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统筹兼顾、突出特色”的思路,加大园区投入力度,整合园区资源,聚集生产要素,制定出台一系列鼓励和吸引项目入园的优惠政策,优化发展环境,着力解决工业布局、产业发展和工业园区发展规划的制定实施和理顺管理体制等问题;选择若干带动性强、关联度大、市场前景广阔的支柱产业进行合力扶持,增强园区的聚集带动功能,形成功能齐全、结构合理、特色鲜明、技术领先、服务配套的良好格局,逐步把园区建设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招商引资的载体、优化服务的阵地和加快发展的平台。
5、创新机制和体制,增强经济发展活力。把发展的眼光更多地盯向外面,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完善招商引资目标考核责任制,发挥特色产业和本地资源优势,采取委托代理招商、以商招商、网上招商、成立招商队伍外出招商等方式,尽可能延长招商触角,扩大招商引资成果;进一步加强与周边中央、省属驻玉企业的经济协作,盯住对方今后几年规划建设的一批大项目,主动寻求合作,组织配套生产和技术嫁接,延长产业链条,拓宽经济发展空间;加大地企、银企合作,创新投融资体制,制定民间资本参与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扩大投融资领域;构建人才培养、引进、使用、评价和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效益。创新项目运作和考核奖励机制,提高项目建设质量和运作水平;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最大限度地放权于企业,让企业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自我发展。
6、大力优化创业环境,促进非公经济快速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城乡统筹、全民参与、多业并举和适当无为、高效有为、严管乱为的原则,放开放宽放活经营领域,落实各类优惠政策,建立健全社会扶持体系,加强市场监管和服务,进一步完善创业和就业服务机制,形成有效促进非公经济快速发展的宽松环境和保障体制。
7、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创新发展动力。按照“谁投资、谁决策、谁收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确立企业投资主体地位,合理界定政府投资职能,加强和改善投资宏观调控,进(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一步强化投资监督,积极稳妥地推进投资体制改革;继续深化企业和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改革,积极引导股合制企业、公司制企业向规范化有限责任公司过渡,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着力培育企业家队伍,创新经营体制,壮大企业实力,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8、切实加强对工业经济的领导,增强全市经济综合实力。突出工业在全市经济工作中的主导地位,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充分调动、引导、保护好各方面发展工业的积极性,大力营造重视工业、大办工业的良好氛围。把重点放到产业规模的扩张、资源配置的优化、综合创新能力的提高和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上,提高我市工业经济综合竞争力,做强做大工业经济。
第四篇:城市经济板块调研报告
构建“都—独”城市经济板块的调查与思考
“都(匀)—独(山)”城市经济板块是中央黔南州委、黔南州政府提出的“951”发展格局中五大经济板块之一,通过对都匀市构建“都—独”城市经济板块的基本情况及主要措施进行调查研究,提出加快构建“都—独”城市经济板块的对策建
议。
一、都匀市基本情况
都匀市地处贵州南部偏东地区,是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首府,贵州南部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贵州省积极培育的黔中经济区县(市)之一,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十大名茶——“都匀毛尖”之乡,东与丹寨、三都县相连,南与独山、平塘县接壤,西与贵定县毗邻,北与麻江县交界。地域辖都匀经济开发区、5个办事处、10个镇、8个乡(其中3个水族乡)、109个村、1172个村民小组、17个社区居民委员会。总面积2274平方公里,总人口48.14万,有35个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69.78%。年平均气温16.1℃,年平均降水量1431毫米,平均海拔938米。耕地总面积1.3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54.03%。黔桂铁路纵贯全境,有厦蓉高速公路、贵新高等级公路、321国道、210省道等公路184条,总里程1259公里。
都匀自然生态良好,气候温暖湿润,山川秀丽,风景优美,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是大西南出海通道上的节点城市,厦蓉公路、贵新高速公路、黔桂铁路纵贯全境,贵广快速铁路已开工建设,另有321国道、210省道等公路多达180余条,快捷的交通网络辐射周边各县市。
都匀境内矿产丰富,已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有煤2700多万吨,铁矿石650多万吨,铅锌矿50多万吨,硅石1亿多吨。
都匀市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斗篷山—剑江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青云湖公园是国家森林公园。市内还有剑江、文峰园、东山公园、石板古街、尧林溶洞、西山公园、四方潭风景区及螺丝壳高山草场、风啭河漂流区、九龙湖(茶园水库)等众多景点。名胜古迹有文峰塔、百子桥、东山奎星阁、西山九龙寺、遇仙桥、南明永历皇帝陵、明古建筑——石板街等。民族风情景点有坝固坡脚苗寨、小围寨大河下寨布依寨、奉合乡榔木水寨等。
近年来,都匀市先后荣获了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全国流通领域现代物流示范城市、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市、中国最关注民生县(市)、中国毛尖茶都、全国文化先进市、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贵州省文明城市、省级园林城市等一系列国家级、省部级表彰称号。
2013年,都匀市预计国民生产总值完成126.61亿元(含都匀经济开发区),同比增长15.9%,财政总收入完成21.62亿元(含都匀经济开发区),同比增长28.30%,规模工业增加值完成24亿元(含都匀经济开发区),同比增长21.8%,农业增加值完成8.71亿元,同比增长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1.03亿元,同比增长10.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9.8亿元,同比增长14.08%,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110亿元,同比增长43.7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1350元,同比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333元,同比增长12.1%,小康实现程度预计达91%以上。
二、都匀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都匀市经济总量不大,发展速度不快,产业发展缺乏大项目支撑,后劲不足;地方财仍属“吃饭财政”,自我投入和发展能力不足,对国家投资的依赖性较高。
二是土地问题是当前制约产业园区建设最大的瓶颈。因土地供应指标不足等因素影响,产业聚集区用地报批困难,引进项目落地困难,落地项目建设推进速度慢。
三是基础设施不完善,城镇规模小,城镇化水平低。地方财力有限,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城镇建设速度慢。
四是工业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工业项目总量少,生产技术水平相对滞后,中小企业信贷供需矛盾突出;工业园区建设仍处于探索阶段,管理运作体系和模式尚待规范和健全。
五是农村经济发展矛盾依然存在,农业产业化进程相对滞后,农产品组织化程度低,规模效益不明显,农民增收缓慢。扶贫开发投入不足,获得资金项目的额度不大,贫困人口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
三、推进“都—独”城市经济产业板块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构建“都—独”城市经济产业板块,要始终坚持以增强城市区域竞争力为目标,以产业聚集区建设为平台,大力实施工业强市、城镇化带动战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发展工业经济和特色农业,扎实推进“三化同步”,努力提升城市的区域影响力。针对当前我市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我们建议:
一是充分发挥
黔桂铁路、贵新高速公路的作用,打破地域限制,将都匀与独山连成一线,把都匀和独山的产业发展、城市规划布局等统筹考虑。按照都匀建设贵州南部区域中心城市和物流商贸中心的要求,需要重点加强城市对外快速通道、城市干道、重要经济路和通县、通乡、通村公路建设,进一步完善本地交通运输网络,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规划建设都匀—凯里、都匀—福泉城际快速
干道和轻轨。根据城市建设和洛邦—大坪产业聚集区、甘塘物流基地发展需要,规划建设都匀—甘塘等铁路支线。
二是狠抓工业经济。重点是大力支持产业园区发展。特别是在放宽土地政策,简化土地报批程序,在产业园区项目建设用地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扩大县(市)一级项目审批权限,放宽民资准入条件,加大鼓励优秀人才来西部创业工作力度等方面有针对性地给予政策放宽。出台更加优惠的政策,以财政贴息、专项补助和税收优惠等政策积极支持地方发展。我市是老工业基地,工业发展有良好的基础,建议州委、州政府对我市老工业基地项目开发评审,实行优先受理、优先评审、优先安排资金规模的支持政策,对老工业基地的重大项目,贷款利率可适当下浮,支持我市的装备制造业、建材行业、化工行业、冶金行业、医药行业、农产品加工业等加快技术进步和转型升级。帮助地方设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建立与非公有制企业贷款需求特点相适应的信贷管理制度,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
三是大力发展都匀毛尖茶等地方特色产业。我市的都匀毛尖茶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在我省有“北有仁怀茅台、南有都匀毛尖”之誉,是我市特色优势产业,2011年州委、州政府开发打造的每斤售价1万以上的都匀毛尖茶“特制珍品”在省内外强烈的反响,都匀毛尖茶市场前景广阔。
四是抓好城市建设。要把加快城镇化进程作为加快“都—独”城市经济板块发展的重要途径,大力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一手抓新城开发,一手抓旧城改造,以州府所在地都匀的城市规划建设为中心,大力推进独山城镇与产业园区建设,提高城镇的吸纳能力和辐射功能,促进人口、资金、资源的集聚,提高城镇的规模档次,发挥城镇对市域经济支撑点的作用,以工业化推进城镇化,以城镇化带动工业化更快发展,最终形成城镇规划、城镇建设、城镇管理、城镇经营和城镇经济发展五位一体的发展格局,使城市发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在城市规划上既要向发达地区看齐,又要彰显黔南民族的个性与特色,将自然山水、民族风情、历史文化等与现代化建筑巧妙结合,塑造独具黔南风采的城市特色与风貌。
第五篇:项目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xxxx年4月19日由县政协副主席许爱荣带队一行十人对xxxx棚改项目建设进行了调研,听取该项目综合办公室主任xxxx同志工作回报,参观了现场,使我们感受到此项目任务艰巨,从事这项工作的同志认真负责,不怕吃苦,善于动脑筋,敢于碰硬,在建设和拆迁工作中取得很大进展。
一、项目基本情况
xxxx棚改项目位于定远县城北部,占地面积655亩,涉及房屋征收1057户、人口3475人,建筑面积约75万m2,总投资21亿元,是安徽省861重点项目工程。该项目由铜陵市圣宇投资集团投资兴建,是县委办公室xxxx9年招商引过来。该项目建设主要包括综合大市场、商业开发和安置房三大功能区,采取整体规划,分期建设方式,力争用五年的时间建成一座规模大、档次高、设施先进、宜商宜居的综合性大市场和园林式居住区。项目建成后,将彻底改变定远县城北部的城市面貌,极大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和居住条件,构造全新的北部新城。(1)综合大市场。位于鲁肃广场以北、鲁肃大道西侧,占地231亩,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以三层园林式建筑为主。市场分为农副农资农机、城北菜市场、购物休闲娱乐风情街和办公服务等区域,另建设一座28层的星级酒店。(2)商业开发。位于鲁肃大道东侧,永康路以北,占地321亩,建筑面积43万平方米,以现代化建筑为主,有别墅、多层和高层建筑,配套建设园林式景观和会所、幼儿园、商业街等。(3)安置区。位于鲁肃大道东侧,能仁路北侧,占地130亩,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以多层建筑为主,建设部分小高层,配套建设居民休闲会所、幼儿园等,主要用于被拆迁居民的回迁安置。
二、项目建设情况
该项目已建设近三年。工作进展较快,20个工作组也非常努力,不论白天黑夜,积极做群众思想工作,排除一切困难,见缝插针,推动工作开展。
1、房屋征收协议签订情况。项目拆迁涉及房屋征收1057户,分二期实施,目前累计完成房屋征收协议签订727户、占任务的70%。其中:一期鲁肃大道以东涉及房屋征收395户、完成协议签订304户、占任务的77%;二期鲁肃大道以西共涉及房屋征收662户,完成协议签订422户、占任务的64%。
2、三项资金发放、搬家及房屋拆除进度。截止目前共发放三项资金637户,搬家525户,拆迁房屋447户。
3、土地出让工作。安置地块:取得1个批次25亩的安置用地。该宗地涉及房屋征收39户,目前已全部完成协议签订、搬家和房屋拆除工作。商业开发地块:共取得2个批资的商业用地,第一批资45.9亩,涉及房屋征收41户,房屋已全部拆除;第二批次35亩,涉及房屋征收157户,截止目前完成房屋征收协议签订94户、占任务的60%。
4、首期安置房建设。首期安置房计划建设11栋、约5万m2。现9#、13#、14#、17#等4栋安置楼和幼儿园、地下车库已全面开工,其中:14#三层主体正在建设,9#、17#、幼儿园、地下车库基础开挖已基本结束,正在进行基础施工。
5、首期商业开发。首期商业开发建设7栋、约3.6万m2。现3#、9#基础施工已结束,4#、10#正在进行基础施工,18#正在进行基础开挖。
6、东扩征地。项目东扩共涉及征收西周和小陈2村民组66户、379亩土地,现丈量、公示已结束,土地补偿款正在发放中。
三、问题有所显现
尽管项目的各级领导和同志进行了很大努力,付出艰辛劳动。但仍有一些问题存在,阻碍了工作开展。
1、工作进展不平衡。目前,各包保责任单位均高度重视,深入一线,强化举措,强力推进,房屋征收取得一定成效,但进展不平衡。一期进度快的农机局工作队已完成任务的91%,慢的队才完成任务的49%;二期进度快的工商联工作队已完成任务的77%,慢的工作队才完成任务的43%。
2、群众补偿愿望高。在征地拆迁工作中,群众提出不合理要求,漫天要价,得不到目的故意阻挠,导致征地拆迁工作进展缓慢。如:鲁肃大道以西被征户要求就地安置;定斋路临路房要求置换商业用房;老户人家要求分配宅基地;部分老户人家要求土地、房屋捆绑洽谈等。
3、房屋征收补偿政策收紧。合蚌路一、二期改造时房屋征收补偿政策标准高于xxxx棚改项目补偿标准,群众存在攀比现象,难以接受目前xxxx棚改安置补偿政策,抵触情绪大,房屋征收协议难以签订。
4、执行政策标准不一致。该项目房屋丈量登记由20支工作队完成,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因补偿标准把握不一,造成群众相互攀比。
5、项目正式投资协议未签订、资金拨付不到位。该项目正式投资协议至今没有签订,资金管理办法也没有出台,造成资金流转不畅,影响项目建设进展。给群众补偿款县财政未拨到位,群众不能及时领到补偿款,综合办已报告上级,但资金还未到位,是导致进度慢的主要原因。
6、综合大市场进度缓慢。该项目环评至今没有通过,项目建设前期各项手续难以办理,影响项目建设进度。给人印象是房地产开发,没看到建大市场,必须同步建设,以市场为主,商品房为辅。
7、部分安置房建设受阻。一是安置区部分房屋征收协议没有签订,房屋不能及时拆除,影响工程施工。二是安置区少数群众不愿领土地补偿款,钉子户、难缠户多,以各种理由和借口阻挠工程开工。
四、工作几点建议
根据调研实际情况,面对现实,分析剖析,我们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工作入手:
1、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大督查调度力度,确保项目如期完成。各级领导要充分认识此项工作重要性,是省861重点工程。同时,加大督查的力度和调度的频率,增强工作队的责任心和紧迫感。进一步摸排重点房屋征收户的社会关系,实行单位对口包保责任制。对下剩的房屋征收户倒排序时、紧逼重压,强力推进房屋、土地征收协议签订工作,确保各工作队均按序时进度完成目标任务,把土地整平交给开发公司。
2、坚持以人为本,保障群众合法利益。坚持以人为本,保证群众利益是征地拆迁工作快速推进的根本。征地拆迁过程说到底是利益调整和分配的过程,涉及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在工作中,既要坚持依法征收、按政策办事,也要把握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要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维护群众切身利益,以达到人性化征收。充分考虑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一套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制度,切实保护群众利益,争取群众理解和支持。
3、实行阳光操作,确保标准一致。启动房屋征收时,抽调专业人员,组成专业队伍,专门负责项目区所在房屋的登记、丈量和拆情户卡的建立,做到“三统、三公”,即:统一人员丈量、统一执行政策、统一尺度把关,确保拆情户卡的建立公平、公正、公开,张榜公布。另外,要严格遵守政策,始终坚持一个标准,保证政策的连续性,减少或避免因执行标准不一而引发矛盾,阻碍进度。
4、加强过程监管,确保稳定有序。要把监管工作贯彻到房屋征收的全过程。首先,对入户调查的情况进行随机调查,实行监督审核,强化调查人员的责任心,提高调查工作的质量,确保调查的情况与事实相符,得到群众认可。其次,对洽谈、协议签订情况进行监督,把握政策执行在面上的相对平衡性和合法公平性,避免干部腐败,以维护群众合法利益、维护社会稳定。
5、加大宣传教育,严厉打击违建和非法阻工行为优化发展环境。坚决按政策办事,宣传政策,使群众了解政策,做到家喻户晓,成人皆知,对不讲道理难缠户,要严厉打击,严厉打击违法建设和非法阻工行为,实施保护性施工,全面保障安置房和商业开发建设,确保项目建设按序时进度有力、有序、高效推进。
6、优化组合队伍,提供坚强保障。征收拆迁队伍的优化组合是征地拆迁工作快速推进的保证,所以在抽调人员组合上,要充分考虑工作扎实、不怕吃苦、善于做群众思想工作的人,也要考虑业务熟悉、素质较高的人,单位一把手要负总责。同时,还要进一步强化队伍作风建设,实行严格的调度和适当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积极性,确保拆迁工作的稳定有序推进。
7、抓紧签好合同,按时拨付资金。据调查投资项目正式合同未签订,仅签了投资框架协议,要迅速签订好正式合同。我们算账折迁补偿款还得1500万元左右望县政府要及时把款项拨付到位,以保障签订了协议,及时发放补偿款,这样才能加速工作进度。
8、加快综合大市场规划环评。严把综合大市场环评关,决不能影响城北水库饮用水源。要把综合大市场打造为定远的精品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