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 《赤壁赋》读后感

时间:2019-05-12 08:25: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学语文 《赤壁赋》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学语文 《赤壁赋》读后感》。

第一篇:大学语文 《赤壁赋》读后感

《赤壁赋》读后感

苏轼在政治上是一个失意的人,谪迁伴随着他的一生,直到被发配到海南——这个在宋朝确实是“天涯海角”的地方。最后虽逢大赦,却客死在北归的路上,一代文豪的悲惨命运令后人哀叹不已。也许是穷而后工的原因吧,苏轼虽然命途多舛,却留下了那一篇篇富含哲理的文章,令后人称赞。《赤壁赋》就是这样的一篇蕴含哲理的佳作。

起初,朋友相陪在江上游乐,景致很好。但是朋友吹和的箫曲却带来了痛楚和凄凉。朋友认为,人的一生过于短暂,英雄豪杰也不过享有一时的名声和地位,何况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我们的追求、希望是毫无意义的。所以朋友“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这种人生感慨是非常痛苦的,也是消极的。

说到赤壁,说到曹操,让我也想到了《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临江仙》,细细地想来,其实这阕词的内容和情感与《赤壁赋》似有异曲同工之妙。滚滚长江向东流,一去不再回头,多少英雄豪杰像浪花般消逝,是非成败,都是短暂的,只有青山依然存在,每天日升日落。江上白发渔翁,早已习惯四时的变化,和朋友难得见了面,痛快的畅饮,古今往事,都成了笑谈。

这阕词的上阕也表达了一种对英雄豪杰、功名伟业消逝的叹息,唯一长久的只有自然的江河,与《赤壁赋》中客人的话有些相似。但是下阕情感转折,它纵观历代兴亡盛衰,以英雄豪杰的成败得失抒发感慨,表现出一种旷达超脱乃至“大彻大悟”式的历史观和人生观,这与《赤壁赋》中苏轼回答客人的话观点又有些相近。

下文中苏轼认为客人的观点太消极,站在历史的和变化的立场看问题,人生当然是非常短暂的,但是站在不变的立场看问题,我们和万物同在,最重要的是,我们不能有太过分的要求,“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苏轼的遭遇和冤屈令我们同情,但是他的那种豁达的胸襟更值得我们叹服。人不管在怎样的环境里,都应该乐观的面对人生、充分地享受生活。像苏轼那样,既不用羡慕长江没有穷尽,也不用哀叹人生的短促。人生是短暂的,那么我们就应该珍惜这短促的人生。“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不管我们曾经取得过多么辉煌的成就,最终都不会摆脱死亡的命运,这是自然的规律,强求只会成为笑柄,唯一能做的也就是曹操曾经写的“养怡之福,可得永年”,长生不老是不可能的,这曹操早已经看透。

既然死亡不可避免,人生起伏不可避免,我们要做的就是豁达的对待,在巅峰的时候保持清醒的头脑,在低谷的时候平静心态,寻找摆脱的道路。人生苦短,年华易逝,纵使最终殒落,也要立志来创立像曹孟德一样的丰功伟绩。曹操是豁达的,在赤壁大败后回北方继续发展经济,为后来晋武帝的统一奠定了雄厚的基础;苏轼也是豁达的,在屡次的发配中仍想着造福一方百姓,心怀天下。人生就应该这样,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精彩地走着人生的路程。

第二篇:赤壁赋读后感

赤壁赋读后感

篇一:赤壁赋>读后感

苏子前《赤壁赋》依在下看来,说明了两点:一是对稀缺性资源,或竞争性资源,或有物权的资源,其一,不能去争,因为或力有不逮,争之枉然,或得罪于人,引祸上身;其二,不应去争,或得不偿失,或得而复失,或得之又如何?!二是公共资源,或非稀缺性、竞争性资源,或尚未明确物权的资源,应该多而且不灭(或曰永恒),如山水与明月,你可以尽情地多看几眼,多呼吸几口,或者说只要你愿意,简直可以岔着搞,这是不会有什么非异的,也不会招致怨恨的。不过值得说明的是,山水如今已成稀缺性、竞争性和有物权的资源了,欣赏是要付费的,而且所费不低;但在宋时,大抵是free的,可以尽情享用。以此看来,我们现在生活水平的提高,并不完全是什么宣传的——全面提高啊。以上两点,很有些于世无争、与人方便,居高临下、超然物外的意思,很高、很雅、很潇洒!

苏子之《赤壁赋》,无论是从文学艺术上,还是从哲学思想上,那都冇得说,前人的分析与夸赞已汗牛充栋了,我也没必要狗尾续貂了,但现实生活里,是欣赏者众,笃行者无(而不是少),即使是佛道,乃至作赋者本人,概莫能外。难道是作为最高级、最智慧动物的人,愚钝而不开化吗?非也。问题的关键恰恰是,除了最高级、最智慧限定语之外,人就一动物(这简直俗不可耐,但也是没办法的事)。是动物就要生存,而生存是要资源的,这些资源除了免费、开放性质的非稀缺性、竞争性资源之外,绝大部分都是要钱、甚至要命的稀缺性、竞争性资源啊!明月毕竟只可怡情,而不能饱肚矣。这决定了人往往是“被”型的,而非自我的。更何况,人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活得好一点!佛不是还要争一柱香吗?所以,即使象苏子这样美轮美奂之赋,大概也无法智人于既昏、救民于水火啊!

篇二:赤壁赋读后感

(赤壁赋》是一篇怎样的作品呢?初读它的人,会为其文辞华美而打动;再读它的人,会为其体现的哲学人生观而打动。但假如读者能再多一些知识,懂得运用孟子“知人论世”的方法,就会进一步为苏东坡的人格而折服。

写《赤壁赋》时,苏轼正处于他一生多次贬官生涯之初:因为反对王安石变法中一些不利于百姓的措施而贬官黄州。事实上,苏轼和王安石是好朋友。但是,正如夫子所言,“君子群而不党”,苏轼就不愿加人“新党”,并且由于新法实施中出现诸多弊病,他抗言直谏,就被贬了官。(不过,后来新党倒台,司马光等旧党上场,召回苏轼,而苏轼又因为反对旧党全废新法而再度被贬?到海南食芋饮水去了。真不知王安石对此作何感想。)贬了官的人应该很郁闷啊,但是苏轼不,他又是吟诗又是吊古,又为百姓做了不少实事,丝毫不以处江湖之远为苦。(赤壁赋》就是他第一次游赤壁时写下的。虽然大家现在都说这个赤壁搞错了、真正的赤壁应该在哪儿哪儿,可苏东坡不知道呀,他也不必知道,只要有这份心情,哪里都可以是赤壁。

于是苏子就这样与客泛舟于“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赤壁之下了。风月无边,他觉得自己仿佛如渡江一般,羽化登仙则是道家的说法。此情此境中,苏轼既达到了“离形去知,同于大道”(《庄子》)的境界,又有了释家“体无”的体会。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什么呢?听起来像《离骚》。“望美人兮天一方”,这就说到自己贬官的处境了,难怪客人吹洞箫以和之,而作凄怨之声。但这并不是东坡的本意。他抒发的是良辰美景中淡淡的优郁,而不是对人生无常的悲叹。针对客人“哀吾生之须臾”的虚无的人生观,他提出:“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这又令人想起(庄子·大宗师》里河伯见海神的一段。苏轼不是没有体会到个人的渺小,但他是将渺小的自我同于无,而通于道,与自然同化,而追其生于永恒。这样的人生观,是释、道两家人生观的核心,有这样的处世态度,苏东坡才不会拘泥于个人境遇之得失,处江湖之远而不改其乐也。

苏轼的身上,体现的是中国知识分子的理想人格。他乐观而不圆滑,人世而不拘泥,用世而不苟且;身处政治漩涡中而不结党不营私,保持自己的独立品格;贬滴蛮荒之地而不伤不怨,不自怜自叹,坚持自己的道德修养。胸襟豁达,如光风界月。他身上融会贯通了儒、释、道三家精神,千古之下,依然具有人格魅力。

我们现在总是说要建立知识分子的道德准则,要保持知识分子人格的独立性,苏轼就是最好的榜样。只是保持独立人格,谈何容易,要做好两边不讨好的心理准备。这就不但要有苏轼的胸襟。更要有他的>勇气!

篇三:赤壁赋读后感

这是一篇由北宋着名文学家苏轼写的文章。根据提示便知文章是由作者感情的变化为贯穿全文的内在线索,先写因泛舟江上而生遗世独立之乐,再写听到萧声呜咽而兴人生无常之悲,最后经过相互辩驳,认识归于一致,终于“喜而笑”,精神得到了解脱。而并非是人们所认识的三国时期的赤壁。

我们知道,苏轼一生宦海沉浮,历经坎坷,思想上常有出世与入世的矛盾,失意时每能以适意自然达观自解,并始终保持进取有有的精神。作为中国两千多年的文人中,要知旷达心胸属他最高!几经坎坷的命运并没有让这个让人永传诵的文人失去对人生的热爱,这也都是因为他有着旷达的情怀。任何事都能一笑而过,让自己的人生活得潇洒、活得自如!

读过苏轼《前赤壁赋》的人都知道,文章极其优美,让人赏心悦目,心中豁然开朗,知道原来世间万物不可强求。是一种正确的人生态度,教会你如何面对生活。作者用辨证的对比的手法为我们讲述了他是如何从乐---悲---乐的心理过程。

学习了《前赤壁赋》,看到这样一个文人的胸襟,旷达的情怀、处世的态度。让人不禁感慨“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应常思其一二。”我们无法改变命运的安排,但是我们可以顺应它的到来。对于世间万物,虽然我们不能占有,但是我们却能够享有它,犹如明月和山水风景等。试问何乐而不为呢?面对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人们应当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它,因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第三篇:《赤壁赋》读后感

《赤壁赋》读后感6篇

《赤壁赋》读后感 篇1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此是的东坡不是一个春风得意,有着“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兴致的人,他现在正经历着人生的艰难时期,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自己的政治抱负得不到实现,却还遭到小人诬陷,被贬黄州。其实我刚才是想说他不是那个怎样怎样得意的他,但一想他好像没有特别得意的时候,也许是我知识的不足,也许是我太过肤浅。反正我是不知道,但我知道他不在乎,以前不在乎,现在不在乎,将来也不会在乎。“纵使万般寻路无,不堕野地随人居”这是他的自勉之言。多么无奈呀!却又多么清高呀!这就是他,一位出世的仙人。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那么,你现在在天宫吗?

这样失意的他,泛舟于赤壁之下。你以为他会看到波涛汹涌而遮住了月亮的光华吗?如果你那样想,你就错了。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多么大气的景象啊!只有这么大气的人才写得出来。他的确是个大气的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是我对他最真实的评价。真的,我觉得我做不到他那样。超出世外,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化作彩云飘去。只有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他孤独吗?也许不,有江上清风和山间明月与他作伴。但我觉得他孤独,孤独如幼童的灵魂。我该怎样才能与这灵魂接近?逝者如斯,我希望你来世仍作这么旷达的人,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边云卷云舒。

《赤壁赋》读后感 篇2

苏轼的这篇赋可谓构思巧妙,先写了游之“乐甚”,然后笔锋一转引出“客之三悲”,再有“苏子二论”来收尾。而精骇得“苏子二论”也不由得使我产生了一些感想……

先谈谈苏子的“何羡论”吧,我认为“何羡论”给我一种看待问题的新角度—辩证。的确,事务应被分为而来看待,这样一来,你往往会发现一些令你欣悦的东西,既能安慰自己,又能激励自己,提醒自己,给自己全新的动力,可谓好处多多。

再说苏子的“共适论”,“共适论”则向我们揭示了一种既简单又复杂,既浅显又深奥,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人生哲理,那就是:是自己真正感到快乐的东西并不是那些有形的身外物,而应是那些这可以回。不可言传的无形之物,

而这些无形之物又往往不被人们所重视,原因就在于他们太普通了,普通到就如“山间明月,江上清风”一般,而这些看似普通的东西却偏偏就能像春风一样牵动你的新,焕发出无限的美感与快然,而这种在大多数人看来“微不足道”的快乐又是可遇不可求的。

因为在这个充满竞争、充满欲望,充满忙碌的社会中,有谁愿意普通的风与月儿停下脚步呢?

有谁愿为江面上传来的笛声而凝神静听呢?这样的人实在太少了,也正因如此,人们不知自己究竟失去了多少美好的时光,然而人们在付出了这样巨大的代价子后就能得到满足自己欲望的东西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人的欲望是无穷的……

或许苏子旷达的人生态度只适用于他一人吧。

《赤壁赋》读后感 篇3

赤壁者,昔孙刘计施祝融败强曹之所也。其确然所在,古来众说不一。东坡居士二游之文词,光绝千古,然或曰是处也,非真赤壁。呜呼!然则真也假也,又何妨焉?得享妙文佳句,即实所咏者乃庭中石山,又何憾乎?人有穷推苦测者,乃舍本逐末,惑矣。又有自命不凡者,以己之慧目鉴人之得失,嗤笑不已,殊不知有识之士反讥之矣,夫复何言?

少时吟诵东坡之前赤壁赋,如杭一苇于流水之上,随波转折,任意西东,进退无不宛转如意,疑乃御风。文章佳妙,字字如珠如玑,如檀如麝,见之忘俗,读之解忧,清音不绝,齿颊余香。沐江上之清风,玩山间之明月,乐趣无穷,吾心欣欣然,虽千载也,亦得共享造化之无尽藏也。

数载间复吟前赋,方其稍悟东坡真义所在。又读后赋,始茫茫然,隐有栗栗之感。明月不改,山川依旧,然心之所见,浑不若前。前赋得一清字,后赋得一寒;前文妙在逸,后文佳于虚。清拔轻逸固难为,正是翩翩少年之态。然由实转虚,自明月远箫至山谷长啸,寒意弥满,木叶萧萧,窥桓宇之秘奥,悟天地之真宗。然莫可名状,无以言传,一鹤蹁跹,缟衣玄裳。君得之否?此东坡之仙笔,东坡之谐谑,亦东坡之真趣矣。

予今夏亦曾往赤壁一游,是时江流疾速,芳草青青,夕阳在山,暮霭满天,绝壁千寻,静立无语。正乃“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争不教人心生岁月无情,人生若梦之叹?漫天愁绪,袭面而来,一时无端。风霜渐历,年岁已长,再吟前赋,无复少时飞扬之感。少年心性,吾思之甚矣!呜呼!江边一望楚天长,征鸿飞杳杳,流水去茫茫。

《赤壁赋》读后感 篇4

暑假,一直教我们《论语》的宋老师又带着我们学习了《赤壁赋》。我喜欢这篇文章,它讲述的是苏轼与朋友在赤壁游玩之事,全文十分流畅,读起来特别舒服。

苏轼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以前我们还学过他的《题西林壁》、《饮湖上初晴后雨》、《惠崇春江晓景》和《赠刘景文》等诗。《上下五千年》中讲到苏轼多才多艺,一生留下来四千多首诗,他还是个大名鼎鼎的书法家和很有成就的画家。

在一个明月当空的夜里,苏轼在黄州(今湖北黄冈)约了几个朋友乘着小船,来到长江边上的赤壁。他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千古名篇《赤壁赋》。我觉得文中的景色描写很好:“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短短几句话,概括出了周围的一切景象,使读者有了身临其境之感,同时语句长短结合,朗朗上口。

文章结尾时,讲到了世间万物各有主宰,如果不是属于自己所有的,即使一丝一毫也不能占为己有。只有江上的清风和山间的明月,和耳朵听到的声音、眼睛看到的美景,这些都是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取用它们是没有禁止的,而且永远享用不完。这些话给我的启示是,“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未取”——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才能体会到“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才能倍感“造物者之无尽藏”之美好,才会更加珍惜生命,去学习无穷尽的知识 这样才无悔自己的一生!

《赤壁赋》读后感 篇5

《核舟记》讲,苏轼此文中“赤壁”为赤鼻矶,因此得名“文赤壁”,而三国“赤壁”为“武赤壁”。所以说这篇文章中“客”理论是建立在虚无的基础上。“客”与“苏子”未曾发现,而是误认,但我们如今在意的是文章本身的价值,所以这一点可不必在意。

另一点。客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于怀,望美人兮天一方。”措辞颇有些古韵,不过我的关注点在“美人”。注释说“指他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若联系下文,感叹“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何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以我浅薄的认识,可以理解为自己所追求的离自己尚远,曹孟德那种枭雄都未能实现统一,更何况自己只是“山野村夫”呢?

后面苏轼的话令人有些费解。按我的意思,下面该是“安贫乐道”,在自己的现状允许的情况下,做一个优雅的隐士,“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类的鸡汤。一看苏轼的回答,这才发觉客人是在感叹生命短暂。不过生命短暂又与曹孟德何关。细想大概是感叹如此枭雄也留不住常胜,保不住命。苏轼的回答却是又让我懵了:“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天地在变化,人亦变。可天地也不变化,人却还在变化啊?江水流,可大江仍在;月阴晴,月亮也还在。只是人在时时变化、变更罢了。苏轼却认为若从江月不变的角度看,人亦不变。他的观点可是定格一瞬?不知。

最后却是十分好的。听之声,看之景,取之不尽,共同享有,不亦乐乎?苏子的境界,实在是吾辈不及的啊。

《赤壁赋》读后感 篇6

夜读《前赤壁赋》,反复咀嚼,不能入睡,叹服于苏子的见解和境界。古往今来,人们追求“大、久、美”的精神境界而不可得,无奈于生命的短暂,哀叹于人生的虚无,“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昔曹孟德横槊赋诗,何其慷慨?一战败于孔明周郎,何其惨烈?一世之雄,而今安在?想到这里,心中不免生出一股沮丧和凄凉,“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认为,万物都有表象和实质,如水,“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又如月,“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表象虽千变万化,而其背后作为本质的“道”却是是永恒无尽的。“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人生寿命的长短、功名、富贵也都是相对的,因而短暂虚无,唯有道是绝对的,遵从道、顺应道、享受道才能达到“大、久、美”;另外“天地之间,物各有主”,不可强求,亦不可贪得,即使强求而苟得,也不可能长久,“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有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尽,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故而人生只有淡薄名利,化解执著,顺其自然,天人合一,才可享受生命“大、久、美”之至高境界。

道不孤,必有朋,明人杨慎在《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中这样写道:“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与苏子这篇《前赤壁赋》所见略同,可谓异曲同工,遥相辉映,虽历经千古,苏子之道亦不寂寞矣!

第四篇:大学语文读后感

大学语文读后感

------教育院 应用心理学 马媛萍

书目:《女心理医生》《手机》《我叫刘跃进》《黄金时代》《动物庄园》《唐璜》

《人生》《活着》《嫁给风的女孩》《红与黑》

一.《女心理医生》陈玉春

这本书的作者陈玉春女士的作品多以女性题材和社会敏感边缘问题为主。而这本小说也是她的代表作之一。这部小说的主人公奉安安是一家大医院的心理医生,而他的丈夫王刚患有多年的抑郁症,而且为人十分吝啬,多疑,对安安百般挑剔,最终离婚!偶然的机会,安安结识了与初恋男友长相极为相似的大二男生阿坚!在与阿坚的交往中,安安逐渐放下心结,对婚姻的恐惧逐渐褪去„„就在两人准备开始幸福生活的时候,王刚冲上门来,想杀了安安,结果被阿坚挡下,最终阿坚死了,王刚也自杀了,安安深感抑郁症的危害,最终在医院成立心理干预中心。安安的好友陈菲尔任区主任,一直想成为副市长,她拜托报社小记者许晖出版自己的作品巴结上司!最后在出卖了自己的肉体之后却没有达到目的,于是告发了上司„„小记者许晖患有严重的抑郁症,经历的一场痛苦的恋爱之后自杀,后被安安救下并治愈,最终恢复正常也收获了美满的爱情!

这部小说以主人公安安的生活为线索,刻画了三个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女性,她们性格迥异,有时也会对生活失去希望,但最终都能重拾信心,迎接美好生活!同时,这部小说也写到了近年来由于社会压力增加,抑郁症越来越多,却不被关注的事实!抑郁症并不可怕,只要患者有治疗的意识,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一定能够治愈。作者在文中有这样一段话,“也许生活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艰难,但是只要往前走一步,总有一天会在这段旅程中找到另外一种幸福!”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怀着希望走在人生的旅途上,这样你会发现,往前走本身就是幸福!

二.《手机》刘震云

这部小说讲述了某电视台“有一说一”著名主持人严守一的故事。严守一的父亲不爱说话,和朋友老牛一起卖葱为生,后来两人发生一些不愉快就散伙了。后来外村的吕桂花嫁给严家庄的牛三斤,和严守一一群孩子要好。镇上装了第一部电话,吕桂花和严守一去镇上打电话,这段短暂的童年经历令他印象深刻。严守一成为主持人之后,偶然酒席上认识了话里有话的大学教授费墨,两人成为朋友,之后和不爱说话的于文娟结婚,和爱说脏话的伍月出轨被发现,由此与于文娟离婚,后来又和年纪小,爱说傻话的沈雪相识相恋,带她去见爱说真话的奶奶,又因为伍月的短信就此结束。小说第三章讲述了严守一爷爷严白孩那个年代,因为捎口信而引发的一段故事。

这部小说重在刻画一群失去真实的现代人,我们利用着手机这样便捷的通讯工具,却沉浸于各种各样的谎言之中。小说的主人公严守一最后说“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是个卑鄙的人”,但同时,他也是一个孤独的人,在这样一个浮躁的社会,人们价值观发生扭曲,严守一内心的孤独是这个社会社会的产物,甚至我们每个人都是孤独的。小说中费墨一段话说的在理,“还是农业社会好哇”,“那个时候,一切都靠走路。上京赶考,几年不归,回来你说什么都是成立的。”“现在„„近,太近,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刘震云先生的小说话语一贯诙谐幽默,简单却又耐人寻味,而这部小说也是之一。

三.《我叫刘跃进》刘震云

这是一个离奇的故事。在工地上做厨子的民工刘跃进人生的奋斗目标便是在北京赚点钱,回老家开一家小饭馆。有一天,倒霉的刘跃进在街上装大款,结果包被抢了,包里有四千多块钱,还有一张离婚证,离婚证里有一张六万块钱的欠条。四千块钱是他所有的积累,离婚证里的欠条是他用老婆换来的,那是他彻底改变命运的希望。为了找到自己的包,刘跃进跟踪深夜入室抢劫的小偷青面兽杨志,没有找到自己的包反而拣到一只包。结果第二天便有人找到刘跃进要找丢失的包,包里有一只U盘,U盘里藏着天大的秘密,牵涉到上流社会的几条人命。自此,刘跃进的身边出现各式各样奇奇怪怪的人,而他们的目标都是为了那只U盘,刘跃进的生活因为这只U盘居然变得精彩起来„„

刘跃进像一只无辜的羊,意外地闯入了狼群,他自认倒霉却不悲观。问题在于,世界上所有的狼,都把自己打扮成羊,和蔼可亲,俗话说,“披着羊皮的狼”;而世界上所有的羊,又在装大尾巴狼,装腔作势。刘跃进做人没有问题,但偏偏造化弄人,一切都让他始料未及。刘震云用异常冷静的口气,向人们讲述了这个玩笑。不过,你可能当时没有笑,在合上书的时候笑了,过后想起又笑了,这种独特的“刘氏幽默”,在《我叫刘跃进》中达到了极致。刘震云的小说大都塑造社会上的农民和普通小市民的形象,他们都狡猾,爱计较,耍小聪明,但在面对重大道德问题时,他们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就像这里的刘跃进,爱耍小聪明,但在发现U盘里的之后反而变得真正小心谨慎。

四.《黄金时代》王小波

这部小说是王小波最经典的作品。小说主人公王二被安排到云南一个偏远的村落插队,饱受“领导”排挤。偶然去诊所认识了“破鞋”陈清扬,两人逐渐了解成为朋友,陈清扬极力向大家澄清自己不是“破鞋”,但大家都不理会她。后来她和王二发生性关系,并且一起跑到山里生活了一段时间。回来之后,两人被组织批斗,并被要求写材料澄清两人的错误,王二百般无奈,只好在材料中描述两人做爱的过程,但组织组织没有停止批斗他们。最后,陈清扬写了一份材料上交之后,组织释放了他们,王二百思不得其解,之后两人甚少见面联系。多年以后,两人偶然重逢,在重温当年“伟大友谊”的时候,王二得知当年陈最后的材料中承认自己的错误是爱上了王二。

在我看来,这部小说有两大亮点,第一个是关于性这一话题的提出和描写。这部小说成书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人经历文革的思想压迫的阴影还没有从群众心头散去,在这样一个文化环境中,王小波大胆提出性爱这一话题,为当时的文坛注入一种强烈的新鲜气息。第二个是对于中国人心理的刻画。陈清扬一开始并没有与其他人有不清不楚的关系,但被人们叫做破鞋,反而在她将自己的所谓罪名落实之后,反倒没有人去再叫她破鞋,作为看客群体的中国人,这种心理特点描写的很出彩。小说的文笔也带着一种黑色幽默,别具一格!高中时代提起小说,多数人很推崇王小波,但当时真的不知道他是何人,何种风格,在上次看了老师放的纪录片之后,对他产生了极大兴趣,是因为他的自我介绍,“大家好,我是王小波,以前是教书的,现在是写小说的。”简单的一句话透漏出他对于人生的参悟,简简单单。于是去读了这本书,王二虽然受到各种折磨与不公的对待,但最终不免感叹,“那是我的黄金时代”,一种对于人生的豁达穿透纸面,扑面而来。五.《动物庄园》乔治.奥威尔

农场里的一头猪老少校(Old Major)在提出了“人类剥削牲畜,牲畜须革命”的理论之后死去,若干天后,农场里掀起了一场由猪领导的革命,原来的剥削者——农场主斯密斯被赶走,牲畜们实现了“当家作主”的愿望,尝到了革命果实的甘美,农场更名为“动物庄园”并且制定了庄园的宪法──七诫。但不久领导革命的猪们发生了分裂,一心为庄园出谋划策的猪雪球被宣布为革命的敌人,此后,获取了领导权的猪拿破仑拥有了越来越大的权力和越来越多的特别待遇,逐渐脱离了其他动物,最终蜕变成为和人类完全一样的牲畜剥削者,动物庄园的名字也被放弃,动物们的生活又回到了受剥削和压迫的农场主时代。

奥威尔一生的写作都与政治密切相关,在后来总结自己的写作时,他坦然:“过去的十年中,我最想做的,就是把政治性写作变成一种艺术。”读奥威尔的作品——政治寓言体小说——角色的个性特征很明显,比如说农场里任劳任怨的拳师和苜蓿,他们对于猪上校提出的理论积极支持响应,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为农场解放做出了很大贡献,象征着广大的无产阶级劳动人民。小说的故事情节虽然简单的额像一部童话故事,但其中映射的却是对于社会主义发展过程的种种历史事件。我对于社会主义的发展史并不熟悉,但这部作品从多个方面介绍社会主义社会之下的有限的自由,公平,到最后变形,深入浅出,意义深刻,值得思考。

六.《唐璜》拜伦

原以为唐璜是一部无聊的长诗,但从诗的第一章起,就被她的故事吸引。主人公唐璜是西班牙贵族青年,16岁时与一贵族少妇发生爱情纠葛,母亲为了避免丑事远扬,迫使他出海远航。唐璜在海上遇到风暴,船沉后游抵希腊一小岛,得到海盗女儿海蒂的相救。两人一见倾心,坠入爱河,正当两人准备举行婚礼时,海盗归来,阻止他们结婚,并把唐璜当作奴隶送到土耳其市场出卖,后被卖入土耳其苏丹的后宫为奴,逃出后参加了俄国围攻伊斯迈城的战争,立下战功后被派往彼得堡向女皇叶卡捷琳娜报捷,得到女皇的青睐,成为宠臣。后来因他在后宫中放荡不羁而致病,医生劝他外出旅行,于是女皇派他访问英国,进入英国上流社会,他的美貌与才干为他博得许多贵妇的青睐。当他正在一个英国乡村 经历着浪漫奇遇的时候,故事戛然而止。

阅读这本书是因为之前读《红与黑》的时候,部分章节的之前引用了《唐璜》的句子,被吸引,真正读这本书的时候,也深有体会。本书通过唐璜的冒险、艳遇和各种经历,广泛地描绘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社会的现实生活。对此,由于我对当时的欧洲历史知之甚少,所以只从文字方面赏析。首先文中大量娴熟引用了古希腊神话神话中的典故,足见作者之才。其次,文中作者长于运用句子前后反差,使得文章读起来别有趣味,比如在第一章中,描述唐璜父亲之死,“情感和自尊心逼得他无可奈何不是离婚就是死——他选择了后者。”最后,全文字里行间都有种别样的美感,作者有着睿智的眼光和极强的表达力,创作出极富哲理性的诗句,例如,“不羡慕别人,这是我所知道的唯一快乐或者保持快乐的方法”,“只在初恋时,女人爱她的恋人这以后,她所爱的就只是爱情”。

七.《人生》路遥

故事发生在一个农村青年高加林身上。高加林是是一个有思想的新青年,高中毕业以后成为村里小学的一位教师,至此,虽然心有不甘,但他已经对生活充满了希望。然而好景不长,他就被有权有势的大队书记高明楼的儿子顶替了,他重新回到了土地。正当他失意无奈,甚至有些绝望的时候,善良美丽的农村姑娘刘巧珍闯进了他的生活,刘巧珍虽然没有文化,但是却真心真意地爱上了高加林这个“文化人”,她的爱质朴纯真,给了高加林无限的慰藉。而当机遇再次降临到了高加林身上,他终于重新回到了城市,并重新遇到了他的同学黄亚萍。与巧珍相比,黄亚萍无疑是位现代女性,她开朗活泼,俩人文化背景相似,经常一起讨论国家大事,这时高加林开始在巧珍和黄亚平之间选择。与黄亚平相比,没有文化的巧珍让高加林感到巨大反差,他最终委婉拒绝了巧珍,被伤透了心的她回到了村里嫁为人妇。但生活总是充满意外,高加林托关系到县城工作的事被揭穿,他又回到了土地,原以为乡亲们会嘲笑他,但迎接他的是家乡人亲切的安慰,善良的为他争取做教师的资格„„最后他跪在土地上嚎啕大哭。

小说以高加林回到土地,重新进城,最终回到土地为线索,讲述了农村青年高加林的一段人生,但那何尝不是我们的人生!人生总是充满各种意外,有风霜雨雪,也有阳光彩虹。高加林极力融入城市的生活,最终输给了现实。他敢于向命运挑战,勇敢勤劳,同时有着伟大抱负,但现实总是与他的理想背离。农村中像高加林这种类型的人物尽管有时带有好胜虚荣的个人动机,并不是—种完人,但他们却是特定时代对农村落后惰性的一种冲击力量,是能推动这个时代变革的—个因子。正是都市文明和乡村的落后、愚昧对立中产生的矛盾才造就了高加林这样的边缘人物。

八.《活着》余华

小说讲述了一个人一生的故事,小说的叙述者“我”在年轻时获得了一个游手好闲的职业——去乡间收集民间歌谣。在夏天刚刚来到的季节,遇到那位名叫福贵的老人,听他讲述了自己坎坷的人生经历:地主少爷福贵嗜赌成性,终于赌光了家业一贫如洗,穷困之中福贵因母亲生病前去求医,没想到半路上被国民党部队抓了壮丁,后被解放军所俘虏,回到家乡他才知道母亲已经过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带大了一双儿女,但女儿不幸变成了哑巴。真正的悲剧从此才开始渐次上演。家珍因患有软骨病而干不了重活;儿子因与县长夫人血型相同,为救县长夫人抽血过多而亡;女儿凤霞与队长介绍的城里的偏头二喜喜结良缘,产下一男婴后,因大出血死在手术台上;而凤霞死后三个月家珍也相继去世;二喜是搬运工,因吊车出了差错,被两排水泥板夹死;外孙苦根便随福贵回到乡下,生活十分艰难,就连豆子都很难吃上,福贵心疼便给苦根煮豆吃,不料苦根却因吃豆子撑死……生命里难得的温情将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只剩得老了的福贵伴随着一头老牛在阳光下回忆。

这是一个历尽世间沧桑和磨难老人的人生感言,是一幕演绎人生苦难经历的戏剧。读完这部小说时,内心十分激动(舍友是哭着读完了这本书)。生活留给富贵的是苦难与孤独,当他学会如何真正去生活的时候,苦难接踵而来。活者便成了生者唯一的念想。当福贵和牛坐在阳光下讲述他的故事的时候,活,就是最后的追求。活着本身很艰难,延续生命就得艰难的活着,正因为异常艰难,活着才具有深刻的含义。没有比活着更美好的事,也没有比活着更艰难的事。

九.《嫁给风的女孩》 莉莲安·古戎

小说描述了一段美丽而又坎坷的爱情长跑。普罗旺斯的阳光少女路易丝与吉普赛流浪艺人约什卡一见钟情!约什卡是个天才的小提琴演奏家,他的琴声使所有人如痴如醉。只是,习惯了流浪的约什卡不会停留,他就像是一阵风,不停地离开;而路易丝则是嫁给风的女孩,只能用绝望而绵长的爱来等待,坚守心中的爱。浪荡不羁、酷爱自由的约什卡因为轻率给路易丝带来了厄运,并且遭受了牢狱之灾。她在狱中为约什卡生下一个男孩。所有这一切,约什卡都不知道。在身心遭受了巨大折磨之后,路易斯选择逃避,她决定忘记约什卡。虽然,此时的约什卡正成为国际乐坛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约什卡终于回来找到了她,于是两人开始了辗转各地的爱情奔波。约什卡演出不断,路易斯一直陪着他,他们又有了两个孩子。直到老年,他们一起安居在群山怀抱,过着安静满足而幸福的生活。

《嫁给风的女孩》被誉为罕见的爱情经典,它所拥有的爱的力量,让我们坚定面对此生,让每个人都从容相信真爱。这一段绵延半生的爱情落下帷幕之后,留给读者的只有对于爱情的倾慕和对爱的力量的震撼。小说的文笔细腻,对于主人公心思的刻画也极为精致,将两个恋人内心因相爱却不能相守的痛苦表达给读者,让我们也随他们一起难过,又因为他们的相守而幸福。小说中约什卡对路易斯说,“可是亲爱的路,我是风,风吹过你的身子,毫不停留。”短短一句,印象却十分深刻。

十.《红与黑》 司汤达

《红与黑》的故事比较简单,主人公于连是小业主的儿子,凭着聪明才智,在当地市长家当家庭教师时成为市长夫人的情人,事情败露后逃离市长家,进了神学院。经神学院院长举荐,到巴黎给极端保王党中坚人物拉莫尔侯爵当私人秘书,很快得到侯爵的赏识和重用。与此同时,于连又与侯爵的女儿有了私情。最后在教会的策划下,市长夫人被逼写了一封告密信揭发他,使他的飞黄腾达毁于一旦。他在气愤之下,开枪击伤市长夫人,被判处死刑,上了断头台。而德磊纳夫人,在于连死后的第三天,抱吻着她的儿子,也离开了人间。

《红与黑》在心理深度的挖掘上远远超出了同时代作家所能及的层次。它开创了后世“意识流小说”、“心理小说”的先河。后来者竞相仿效这种“司汤达文体”,使小说创作“向内转”,发展到重心理刻画、重情绪抒发的现代形态。心理描写是小说的一个重要特色,同时也占据了大量的篇幅,这使得主人公的形象更加立体化。从表面上看,于连蔑视当时法国社会的一切道德规范。但他所践踏的,却是在那个腐败社会中,人们仅仅挂在口头上、谁也没有意愿真正遵守的虚伪的道德信条。于连是一个大胆的说谎者,但这是因为欺骗和谎言已经成为那个腐败社会中人人借以谋生的手段。他公然宣称自利是人的本性,但那些高官显贵们正是在“为社会服务,为公众献身”的招牌下,为自己及家族肆无忌惮地谋取私利。最后被收入监牢时,他明明可以选择活,但是当他知道德雷纳夫人是被逼迫写下给爵侯的信揭发他的时候,他和德雷纳夫人彼此饶恕。最终于连拒绝上诉,也拒绝做临终祷告,以示对封建贵族阶级专制的抗议。

第五篇:大学语文读后感

读《大学语文》感受

上了大学,我们还要学习大学语文。我的专业是英语,主修是旅游英语。因此,母语功底要好。

在接触这门课之前,以为在大学不是中文专业的学生不用学大学语文,尤其是我们主修外语专业的更是认为高中毕业后就不会再课堂上学习语文课。因此,在得知我们要学习大学语文时大家都很惊讶。

汉语是我们的母语,只有熟练地掌握我们的母语才能很好地与人交流。汉语是世界上重要的语言之一,是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学好汉语显得相当重要。与中小学学习汉语不同,中小学学习语文多少带点为应付考试的目的,而大学里学习的语文课完全是纯粹的提高自我修养,是读者们完全以提高自我的目的去学,不像中小学时学语文是为高考服务,学习心态的不同也会影响对这门课的学习成效。另外,中小学所学的是以打基础,而大学生学语文是要提高个人修养。

在中国大学里,有些专业的学生很悠闲,除了上课,课外基本上没有什么科研活动,大部分同学用电脑上网聊天打发时间,或是玩网络游戏,整天泡在电脑前。大学图书馆一般都建设的很漂亮,但走进去你会发现,在里面看书的没有多少人,只有临近期末,大家才为不挂科而“强迫”自己去图书馆复习。学校专开这门课,使我们再次接触并学习我们的母语、我们的文化,从这点来说对我们大学生而言是相当重要。学习语文,让我们以学习民族文化代替网络游戏,以读书代替浪费时间。

我很荣幸能在大学期间再次有机会学习语文,这也让我想起以前学过的一篇文章《最后一课》说的是法国沦陷时,纳粹德国对法国文化的控制,作者描述表达对母语的热爱之情。当然,我们是幸运的,我们现在生活于和平年代。但我们更应该努力学习我们的语言。大学语文于我这个主修旅游专业的学生很重要。大学语文课本里所选要的文章涉及很多方面,这对我们来说是拓展知识面,更是从德才兼备教育角度选用。上这门课我们都感觉很轻松,不仅因为他是我们的母语,更重要的是课文里的文章都很有教育意义,也很吸引人。从这能看出本书编辑者付出很大精力去选材料。

《大学语文》中所言对我最具有影响的是曾国藩的两封家书,从文章里我感受到了那份真挚的父爱,以及一个父亲希望自己的子女在学问上要有所成就。这是父辈对子女教育最好的模范,从他身上我们可以学到很多关于对子女教育的经验。一个重视教育的家长可以培养出一个出色的孩子。这个家庭将充满兴旺发达。小至一个家庭,大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这都是我们应该学习并要坚持的。

以前读书是按老师的要求去学习语文,要背书中的内容,这是为应付升学考试需要,完全没有认认真真去思考、去领悟书中作者所要带给读者的真正思想内涵。而《大学语文》中学培根的《论读书》再次提醒我们大学生读书的意义,以及如何读书等……很多人并不是学不好知识,而是根本不会学。当我们学得不好,学习没有效率的时候,我们是否该思考思考:我是否该转变我的学习态度,改变我的学习方法? 总之,《大学语文》于我们很重要,不管是从掌握母语运用能力,还是启迪我们思考人生问题,学会做人,学会做学问等都很重要。我们要认真学习它,吸取书中所能授予我们的知识。

下载大学语文 《赤壁赋》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学语文 《赤壁赋》读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前赤壁赋》读后感(合集)

    《前赤壁赋》读后感5篇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前赤壁赋》读后......

    《赤壁赋》读后感(5篇可选)

    《赤壁赋》读后感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赤壁赋》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苏轼赤壁赋读后感

    赋是介乎韵文与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从战国时荀卿的《赋篇》创其名开始,先后出现了宏篇巨制的汉赋、骈偶讲究的骈文,苏轼赤壁赋读后感。这篇《前赤壁赋》是韵文,从头至尾换了十二......

    前赤壁赋读后感

    前赤壁赋读后感篇一:前赤壁赋读后感"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 "这几天,爸爸迷上了苏东坡的文章,于是让我也一起背。他的爱好经常变,一会是这个,一会是那个......

    《赤壁赋》读后感(共五则)

    《赤壁赋》读后感3篇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赤壁赋》读后感,欢迎大......

    《前赤壁赋》读后感[大全五篇]

    《前赤壁赋》读后感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领悟呢?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前赤壁赋》读后感,欢......

    《前赤壁赋》读后感(5篇)

    《前赤壁赋》读后感(5篇)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前赤壁赋》读......

    前赤壁赋_读后感(五篇材料)

    透过看苏东坡 -----读有感读过苏轼文章和诗词的,少有能不被他诗词中的气魄所震撼的,不被他文章中的情怀所触动的.他的诗词就如同浩浩的大河,奔流在这一片黄土地上,永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