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茶陵县建设局行政执法违法责任追究制度
茶陵县建设局行政执法违法责任追究制度
依法行政是对行政执法机关及其执法人员的总要求。因此,所有的行政执法人员都必须依法办事。为了增强行政执法人员的责任心,提高行政执法效率,确保办案质量,按照上级机关对建设行政执法的要求,结合本局行政违法案件查办的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负有管理职能的站、办、室、股、处及其工作人员(包括受托单位
执行人员)应当及时、主动、全面履行好各自的职责,尽可能使违法违章行为在最短时间内发现和查处。如发生自己管区内的违法违章行为没有被发现,造成严重后果,负有管理职责的人员应当承担相应责任,按照工作失职的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
二、行政执法人员应公正执法。如发生弄虚作假、徇私舞弊,应当管理的不管理,应当查处的不查处;或者是故意扩大事实,颠倒黑白,加重处罚,造成严重后果的,有关人员除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外,情节严重的,报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三、行政执法案件错案追究。如发生行政处罚案件在终局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中败诉的,或者通过与相对人协商处理予以赔偿的,相关人员按下列原则承担责任:
1、行政案件的败诉,是由于调查证据不真实,不充分的原因造成的,由案件的调查人员承担相应的责任。
2、行政案件的败诉,是由于定性不准、适用法律法规错误或法律依据不足造成的,则由法规人员承担相应责任。
3、行政案件的败诉,是由于执法程序的错误造成的,如果是调查取证阶段造成的,由调查人员承担相应责任;如果是处罚执行程序的错误,则由法规人员承担相应责任。
4、行政案件的败诉,尽管是由于证据或法律依据的不足造成的,但调查人员或法规人员在讨论处罚的会议上或向有关领导已经说明存在问题而又难以解决的情况,局领导或局务会议仍然决定进行的行政处罚,则由作出处罚决定的领导或组织承担相应责任。
5、如发生行政错案,造成了经济财物损失的,负有相应责任的人员应承担直接经济损失的40,并取消当年的评先评优资格。
[1]
在百度搜索:茶陵县建设局行政执法违法责任追究制度
第二篇:运政执法违法和错案责任追究制度
内蒙古·锡林浩特
运政执法违法和错案责任追究制度
第一条 为加强对道路运政执法中的执法违法和错案责任追究工作,保护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各级道路运政管理机构依法行政、依法治运,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所称执法违法和错案是指道路运政管理机构及其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因故意或过失作出的违法或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并对行政管理相对人造成损害的案件。
第三条 本制度是指运政管理部门对作出错案和执法违法的单位或有关责任人员追究其行政和经济责任的制度。
第四条 本制度遵循以下原则:
实事求是,有错必究;重证据,重调查研究;错案追究与加强行政执法相结合;惩处与教育相结合。
第五条 执法违法的认定:
(一)运政执法中不符合法定的职责权限;(二)运政执法中适用法律、法规、规章不正确;(三)运政执法中认定事实不准确;(四)运政执法中证据不足或伪造证据;(五)运政执法中执法文书填写不规范;(六)运政执法中不符合法定程序;(七)运政执法中显失公正或处理不当:(八)运政执法中不履行法定职责或义务;(九)运政执法中有其他违法行为。
内蒙古·锡林浩特
第六条 错案的认定:
(一)经过行政诉讼,被人民法院判决认定其为错案的;(二)经过行政复议,复议机关作出决定认为是错案的;
第七条 责任的承担:
(一)由于案件承办人执法违法造成公民、法人或者其他 组织财产损失或使违法者逃避行政处罚的,执法违法和错案责任由承办人负主要责任;
(二)案件承办人办案正确,而主管领导予以否决的案件,由主管领导承担责任;
第八条 究责方式:
(一)情节较轻、造成较轻危害后果的,可由盟处建议所 属机构对执法违法和错案责任人依法给予行政处分;(二)情节较重、造成较重危害后果的,盟处将根据情况 建议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给予取消行政执法资格、缴销其交通行政执法证、调离执法岗位或解聘处理;
(三)给行政管理相对人造成经济损失的,赔偿义务机关 赔偿损失后,按规定将责令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负有主要责任人和连带责任人,分摊全部或部分赔偿费用。
第九条 被认定为执法违法和错案的道路运政管理机构,应当在被认定为执法违法和错案的当日,向盟处报告。重大执法违法和错案应随时上报盟处,逐级上报有关部门。
第三篇:对行政执法违法责任思考
——兼评检验检疫行政执法及执法责任
关键词:行政执法违法责任 过错责任 检验检疫执法责任
摘 要:本文首先简单分析了行政机关在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及?因;然后就如何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杜绝这些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最后,结合自己的工作,就检验检疫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完善检验检疫行政执法责任进
行了探讨。
行政权是由国家宪法、法律赋予行政机关执行法律、实施行政管理的权力,是国家权力的组成部分。行政权是行政法的核心,是行政法治的关键,鉴于法治是“在法律规束住了国家权力和政府后而使权利在人和人之间得到合理配置的社会状态”①。因此,规范行政权无疑是规束国家权力的重点和难点,而行政执法责任的追究也就成为有效规束行政权的重要内容和手段。行政执法既是行政机关的职权,也是其职责。但现阶段我国行政执法的情况还存在一些问题,许多地方的违法现象还比较多,有些违法行为没有得到及时制止而引发冲突事件。如何完善行政执法违法责任追究机制,改善执法状况、提高执法水平,切实推进依法文明行政,建设和谐社会,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
一、行政机关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因
行政机关行政执法违法的主要问题有:事实依据错误,指行政机关在行政执法中作出没有事实依据的行政行为;适用法律错误,如应当适用此类法律、法规,但却适用了彼类法律、法规;程序违法,在我国一直存在重实体轻程序的传统,导致许多行政行为在形式上或步骤上有缺陷,甚至导致行政行为的无效;超越职权,指超越法定的权力及其限度而作出了不属于自己职权范围内的行政行为;滥用职权,个别执法人员凭借职权,徇私枉法,弄权勒索受贿,贪污私分罚没的财物;不履行或拖延履行法定职责,即依法执法不力,消极执法,该作为的不作为,任意放弃法定职责,相互推诿,放纵违法行为;滥用自由裁量权,在行政执法实践中有的执法人员凭个人感情好恶及人情关系,随意裁量、明显违背常理;不履行或拖延履行法定职责,即依法执法不力,消极执法,该作为的不作为,任意放弃法定职责,相互推诿,放纵违法行为。②
我国行政执法中存在的上述种种问题,究其?因主要有:法律不完善,目前,我国关于行政方面的专门法律只有行政诉讼、行政复议、行政处罚、行政许可等法律,其中关于行政执法责任的规定更是少之又少。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若干意见》中对行政执法责任的规定不具有严格意义上法律效力;法治观念μ薄,由于历史和社会的?因,我国行政队伍中权大于法的“人治”观念远未绝迹,依法执法的观念较μ薄,特别是少数领导干部还存在以言代法、权大于法的“人治”思想,严重干扰了行政执法;制约机制滞后,由于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正处在转变时期,行政执法内外各种监督之间的关系还没有理顺,各种监督主体存在监督权限、方式、程序、范围不够明确等问题,执法违法责任追究机制不健全。
二、构建并完善行政执法违法责任制
要解决上面提到的问题,需要从许多方面做工作。其中,构建行政执法违法责任制就是非常重要和有效的一方面。行政执法违法责任,指的是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对其在行使行政权力,处理行政事务时违反行政法规的行为及其后果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依法行政要求行政执法应当权责统一,行使权力时要承担义务和责任,履行职责时要受到监督。即,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而行政执法违法责任追究制正是通过权责统一的形式来发挥作用从而达到上述要求的一种有效制度。那么,如何构建行政执法违法责任追究制度呢?笔者提出自己的一些浅见。
首先,应当确立行政执法违法责任追究的归责?则。这是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基本制度之一,是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关键。其实行的情况直接关系到行政执法责任制的成败和政府机关依法行政能否实现的大问题。笔者以为,应当以过错?则来确定是否违法,即确立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是指在行政执法中因故意或重大过失而出现的执法过错行为,依法追究责任的一种制度。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的推行,既有利于加快民主政治进程和加强依法治国、依法行政,也有利于人民群众对领导干部的监督,促进廉政建设。同时,过错责任?则的确立,保护了行政执法人员的切身利益,有利于执法人员打消顾虑、严格执法、忠于职守。
其次,应当明确行政执法违法责任追究的相关因素。在行政执法过程中,什么样的行为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应当以什么样的方式追究什么人的什么责任,这些在当前法律中还没有统一标准。笔者认为要正确确定行政执法中的法律责任应当明确以下几个因素:行政执法行为主体、客体,行政执法责任追究主体、责任承担主体,责任追究范围、程序、违法行政执法行为的情节、后果、因果关系等。
最后,关于行政执法违法责任追究的形式。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行政机关承担方式主要为:撤销违法行政行为、履行法定行政义务、返还权益、恢复?状、赔礼道歉、恢复名誉、消除影响纠正不当、赔偿损失。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要承担的责任主要有:道义责任、行政责任、?济责任、刑事责任。
目前,绝大部分政府部门都建立了相应的行政执法违法追究的相关规定,但也存在问题,使得行政执法违法责任追究制流于形式。在此,笔者就行政执法违法责任追究制的完善提出几点建议。
一是要努力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法制观念,营造良好的行政执法环境。要消除行政主体对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推行与完善的抵触的行为,就要加强对行政执法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法制知识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制观念,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完善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对中国依法行政和依法治国的实现的重要意义、积极地去推行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并在实践中努力完善,营造良好的行政执法环境。
二要明确职责,分清责任。在目前,党政之间、不同层级之间、正副职之间、执法人员与非执法人员之间的责任如何确定,还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难题,③这个难题要突破就必须理清责任。各行政部门要制定明确的岗位职责,详细规定承担行政责任、?济责任、政治责任、法律责任的各种情形,有多少责任就追究多少责任,绝不能以追究一种责任了事而不追究其他的责任。该?承担责任就追究?的责任,绝不能包庇纵容。
三要完善行政执法责任追究的程序。程序是否合法是衡量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完善的重要尺度。目前,关于行政执法责任追究的程序,各地、各部门的行政机关都作了规定,大都参照我国行政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包括立案、调查取证、作出处理决定、执行等环节。笔者认为,在作出处理决定的环节前应有由负责追究责任的部门在立案、调查取证后提出处理建议、听取当事人陈述、申辩等环节,这样才能保证行政执法责任追究程序更加公开、透明、完善、合理,也才能使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做到公正、公平。
四要提高执法责任追究制的操作性。如前文所述,要提高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的操作性,完善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就必须对行政执法责任追究的具体情形进行具体的规定。包括:一是对什么情形下承担行政责任、?济责任、政治责任、法律责任以及它们的何种种类都要具体规定;二是对什么情形下从轻、减轻承担责任和从重承担责任都须作出具体的规定;三是对什么情形下是个人责任、单位责任以及领导责任、工作人员的责任须作明确的规定等。
五要加大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的执行力度,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从大力提高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入手,从根本上建立起行政执法过错预防机制。④
三、检验检疫行政执法及执法(过错)责任探析⑤
检验检疫执法过错责任是指国家质检总局、各级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质量技术监督局的工作人员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违法执法、不当执法或者不履行法定职责,给国家或者行政相对人的利益造成损害的行为应承担的责任。⑥
检验检疫执法过错责任从广义上来讲,包括检验检疫执法人员在检验检疫行政执法过程中违法执法、不当执法或者违反法定职责而应承担的责任,包括行政法律责任和刑事法律责任。
在检验检疫工作中正确实施检验检疫执法过错责任的确认和追究,不仅是依法行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新形势下进一步提高依法施检水平、加强检验检疫行政管理、维护外贸进出口企业合法权益的迫切需求。国家质检总局对此问题十分关注,专门制定了《质量监督检验检疫行政执法监督与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为具体落实此项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苏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为深入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贯彻落实工作,进一步规范检验检疫执法行为,预防和减少过错行为发生,促进依法行政,根据有关法律和规定制定了《?苏检验检疫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对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范围、追究主体、责任承担主体追究程序、追究方式等做了详细规定。笔者对此不再赘述,只是结合自己的工作对检验检疫行政执法、检验检疫部门在构建与完善检验检疫执法过错责任时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和如何改进提出自己的浅见,以促进检验检疫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完善,推进检验检疫部门依法施检、依法执法。
1、法律法规不健全。这可以说是当前实施检验检疫执法职责甚至是检验检疫部门依法行政所要面对的首要问题。通过与其他法律法规相比较,检验检疫的法律法规普遍存在着概念重、线条粗、操作难、不符合新形势的问题。比如说作为检验检疫部门依法行政之基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1989年制定,2002年做了修正,但还是在许多方面存在立法空白。即使是2005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实施条例》,仍对许多问题规定的不完备、不够细化。作为专业性比较强的法律,没有权威的司法部门对其中比较模糊的问题做出明确的解释,这就给执法人员的工作带来非常大的疑惑与困难。并且,不同地方的执法部门,甚至同一地方的不同执法人员会因为不同的理解对相同的事实做出不同的处理,这样对当事人来说是不公平的(同在一片蓝天下,受同样的法律约束,同样的行为为何会有不同的结果)。并且也会影响法律的尊严、有损检验检疫部门的形象。对执法人员来说,对违法行为不认定违法是失职,对不是违法行为认定违法进行处罚是渎职,执法人员往往会无所适从。在这种情况下,要对执法人员进行责任追究就有失公允。
笔者建议:一是要完善立法,组织检验检疫专业的专家与法律专家(特别是有着多年检验检疫行政执法?验的专业人员)共同讨论,按法定程序修订现有的法律及实施条例或者出台立法解释。二是要对法律规定比较模糊的地方出台司法解释。在我国,修改法律或进行立法解释过程比较漫长和繁琐,但出台司法解释对争议问题做出权威解释则相对容易。遗憾的是,笔者至今还未见到有关检验检疫方面的司法解释。虽然现在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释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实施条例释义》,但这只是学理解释,而不是立法或司法解释,《释义》的权威性与效力还存在疑问,而其他检验检疫的法律法规更是连《释义》都没有,给检验检疫工作带来极大不便。所以,出台司法解释对模糊及存在争议的问题进行权威认定是检验检疫事业稳定有序发展的保障,也为检验检疫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奠定了基础。
2、重实体轻程序。长期以来,我国都存在着重实体、轻程序的观念,将程序置于实体之附庸的地位,认为不论实体决定是如何形成的,也不论形成实体决定的过程是否公正,只要实体正确了,一切问题也就ó刃而解。甚至“程序违法是否需要追究法律责任”都曾是理论界争论的一个热点问题。在检验检疫执法处罚中,也有部分单位和执法人员只注重处罚的实体规定,而对程序规定不加在意。如今,程序具有独立于实体的价值的认识为越来越多的中国学者所接受,并对我国的立法逐渐产生影响,程序违法也要承担法律责任的认识渐渐浮出水面。“程序违法的法律责任是行政程序法应当规定的一个重要内容。科学地设定并有效地落实行政程序违法的法律责任,对于增强人们的程序观念,推进行政法治,保护公民、组织的合法权益,实现行政程序法的价值具有重要意义。”⑦《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三条第二款明确规定:“没有法定依据或不遵守法定程序的,行政处罚无效”;《?苏检验检疫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第六条也明确规定:“执法部门或执法人员做出的行政执法行为,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行政执法过错责任:
(一)??
(三)违反法定程序的??”。所以,行政执法人员不改变过去那种重实体轻程序的传统观念,故意或重大过失违反法定程序的,就要被追究过错责任。
笔者建议:一是要加强对行政执法人员的教育,转变重实体轻程序的观念。二是尽快制定《行政程序法》。虽然,国家质检总局在2005年制定了《出入境检验检疫行政处罚程序规定》,但它只是对检验检疫的行政处罚程序做了规定,并不全面。并且,《规定》也仅仅是部门规章,而不具有法律那样高的效力。从当今世界那些行政程序法比较发达和完善的国家的情况来看,《行政程序法》是政府行政管理公开化和程序化的基本法律保障,政府行政管理的公开化和程序化正是通过制定行政程序法而得以实现的。为适应wto规则要求,消除行政权力在其行使过程中的神秘性和无序性,防止行政权力的不规则运行所造成的不公正和混乱局面,保障市场?济健康有序地发展,有必要制定统一的《行政程序法》,以保障各项法律、法规、规章的统一、公正、合理地实施。可预期的是,随着统一的《行政程序法》的制定,将有利于统一、规范行政程序,使行政程序标准化,提高行政效率,更重要的是统一的行政程序法的存在,本身就宣告了人们对程序公正的追求,是对现代社会公民在行政权力运行中的主体地位的肯定,体现了行政的民主、公开,有助于提高全社会的程序公正意识,也为预防和减少程序违法现象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三是完善检验检疫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的程序规定。正如前面所说的,没有程序的公正就没有实体的公正,执法过错责任追究也是如此。如果仅仅规定了在什么情况下要追究怎样的责任,而对如何追究的程序没有规定或规定的不完善的话,行政执法责任制就很难有好的效果。
3、执法环境复杂。在过去的20年里,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检验检疫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法制建设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积累了一些成功的?验和做法,从而使行政执法的质量和水平得到提高。同时,我国的依法行政能力也有一定进步。检验检疫系统执法责任制的大氛围也逐步形成,这对进一步提高依法施检、依法行政水平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是我们应当看到检验检疫与进出口贸易、地方利益的关系错综复杂,在一定程度上阻°了行政执法的推行。在一些地方,为了招商引资的需要,地方政府干预检验检疫执法的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今年以来,我国宏观调控、货币政策的调整,劳动力及各种?料成本的增加,企业面临的困难更多,违法现象更多,大环境给检验检疫行政执法带来的压力就更大,给我们检验检疫部门的行政执法带来严峻的考验。如何应外部环境的压力,如何应对考验是我们所面临的新的课题。
笔者建议:坚持?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正确处理好把关与服务的关系。适应我国加入wto和依法治国、依法行政、依法施检、依法处罚工作的全面推进,我们要既忠于法治精神、坚持依法办事,又要为企业着想、为企业服务,为企业排忧解难,充分发挥检验检疫部门把关与服务的双重作用。将法律?则性与具体情况灵活地结合起来,将履行好检验检疫职责与落实好检验检疫执法责任制工作较好地结合起来。
4、理论研究不够。与其他执法单位相比,检验检疫执法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对于专门进行行政处罚的工作人员来说,只懂得法律是远远不够的,何况我们现在的法律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这就需要我们对检验检疫的法律及相关的专业背景进行全面细致的理论研究。而现实是,检验检疫执法工作一直处于边实践、边研究的状态,且理论研究相对滞后,使得在执法的细节问题上没有成熟的?验可以借鉴,没有完备的规则可以遵?。由于缺乏理论成果的支持,责权没有完全统一,执法过程中容易出现偏差。一方面,有的执法人员不敢放手去做、不敢大胆执法;另一方面,有的执法人员利用法律的不明确,大胆执法、胡乱执法。
笔者建议:一要加强对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律及业务背景的培训工作,提高执法人员的法律素质。改善和提高行政管理和业务执法水平,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是依法行政、依法施检的重要基础。加大对《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 “四法三条例”、《出入境检验检疫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等法律法规的学习。通过深入学习,使检验检疫工作人员熟练地掌握和运用与检验检疫相关的法律依法施检、依法处罚。二要加强理论研究,为检验检疫业务发展提供支持。当务之急,要结合法律和业务,对检验检疫所依据的法律法规中不明确、有争议的地方进行讨论、研究、界定。三是进行理论创新。在新的发展阶段,要结合实践的发展大胆地进行理论创新。法律先天就是滞后性的,不可能对后来新出现的事情做出完备的规定。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检验检疫部门实施了电子监管、快速核放制度,加快了通关速度,降低出口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检企双赢。但一部分不诚信企业申报后直接发货,货物一旦被拦截后最多再把货物à回来检验,严重扰乱了检验检疫秩序。但这种情况下又不能对企业进行处罚,因为企业只是还未获得检验检疫证单(现行法律规定不如实报检的,只能取得证单后才能处罚)。这样,企业的违法成本就很低(货物的来回运费,并且被电子拦截的概率还比较小),企业就会乐此不彼了。因此,在不能违反现行法律的情况下,对此种新情况做深入细致的研究来制止这种行为,也就是理论创新,就非常有必要。
5、检验检疫依法执法观念不强、服务意识μ薄,执法责任追究制度不健全。有的检验检疫执法人员将依法行政错误地理解为以法治企、以法管企,服务意识μ薄。导致思想和行动脱节,很少考虑企业的权益,倾听企业的申辩。在贯彻检验检疫执法责任制上,一些单位落实不力,没有建立相关制度。或者流于形式,没有把执法责任追究制度切实加以贯彻执行。
笔者建议:加强对各级检验检疫领导干部的宣传教育工作,使各级检验检疫部门要牢固树立依法行政、依法施检的意识,增强法制观念,增强对贯彻实施检验检疫执法责任制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增强为企业服务的意识。如李长?局长说的那样,质检部门的职责归纳起来就是两个,一个是把关,一个是服务。质检工作千头万绪,无不体现在“把关”与“服务”这两个方面。⑧作为检验检疫部门的工作人员一定要依法把关、热情服务,为国家安全、企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各地检验检疫部门要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建立和健全责任明确、程序规范、措施具体、监督有力奖罚分明、内容o盖检验检疫执法活动各个环节的执法责任制。强化行政执法监督,促进依法行政、依法施检工作的深入发展。加大监督力度、广度和深度,完善监督约束机制,把法律监督、局内监督社会监督结合起来,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和指导,促进检验检疫执法责任制工作的健康发展。⑨
需要明确的是,我们建立和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度,并不是为了要追究执法人员的责任,而是为了督促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自觉严格依法行政,避免因不当执法而被追究责任。行政执法责任制度是行政执法体制的重大发展,是把行政执法与行政执法监督有机结合起来的体制。它的核心在于强调职权法定、责任落实、权责一致。因此,行政执法责任制度对于提高行政执法效率和行政执法水平、监督和规范行政法活动、推动依法行政具有重要的作用。行政执法责任制度的完善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它需要广大的领导干部、执法人员与法律研究工作者的长期共同努力才能逐步完善。通过建立与完善行政执法违法责任追究制度,实现行政执法主体合法化、执法权限法定化、执法责任明晰化、执法程序公开化、执法行为规范化、监督机制完善化,改善行政执法状况、促进依法行政,实现法制社会、和谐社会。
第四篇: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
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
为进一步落实执法岗位目标责任,强化行政执法监督机制,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和效能,切实保障国家、企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制定本制度。
一、执法岗位责任制度
(一)行政执法部门责任
1、对本部门负责执行或配合有关部门实施的法律、法规、规章负有贯彻执行的责任。
2、有计划地安排本部门工作人员参加法制教育和执法业务培训,使行政执法人员熟悉本部门负责执行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
3、实施行政处罚和行政许可,采取行政强制措施,必须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权限进行,不得失职、渎职、越权和滥用职权。
4、实施执法公示制,公开执法依据、执法程序、执法权限、办事期限。对本部门职权范围内符合法定条件的各项申请,应当及时办理,不得拒绝和推诿。对不属于本部门职权范围或不符合法定条件不能办理的事项,应当向当事人说明情况或移送有关部门办理。
5、严格执行罚缴分离制度,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不得对行政执法人员规定罚款指标,不得将罚没收入与执法部门的奖金和经费挂钩。
6、严格按照法定执法权限、执法范围、执法责任、执法程序执法,使用规范的法律文书,并按法定期限送达。
7、在查处行政违法案件时,发现涉嫌构成犯罪的,应当及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不得以罚代刑。
(二)行政执法人员责任
1、必须具备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具有胜任本职工作的文化知识和法律知识。
2、必须经过专门培训,经政府法制办审查考核后,领取行政执法证件,方可上岗执法。
3、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执法原则,秉公执法、文明执法。
4、执行公务时必须出示有效的执法证件,并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
5、在执法中不得有下列行为:
(1)、散布有损于国家声誉的言论,泄露国家秘密。
(2)、贪污受贿、徇私枉法。(3)、隐瞒、伪造证据。
(4)、违反法定程序执法。
(5)、滥用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6)、利用职权为自己或他人谋取私利。(7)、其他违法乱纪行为。
二、组织领导制度
成立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领导小组,(一)领导小组
1、全面负责对全县卫生领域行政执法工作的指导、监督、管理,组织制定行政执法工作计划。
2、负责对全县卫生行政执法工作中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建立执法人员学习、培训、考核等制度。
3、负责协调相关部门共同进行全县卫生行政执法工作,解决执法工作中所遇到的重大和疑难问题。
4、负责全县卫生行政执法人员的队伍建设,做到廉政、勤政,爱岗敬业,秉公执法。
5、讨论和依法处理重大行政处罚、行政诉讼等案件。
6、针对执法情况,实施奖惩和责任追究。
(二)业务科室
1、具体承办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领导小组交办的工作。
2、承办行政执法案件的行政处罚、行政赔偿和行政诉讼的应诉、处理等相关事务,做好执法文书的归档管理。
3、组织行政处罚听证,参与执法工作,参与重大行政处罚案件的讨论、决策工作。
4、负责有关卫生法律、法规的宣传与实施。
(三)执法人员 在职责范围内:
1、贯彻落实全县商务行政执法工作的专项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做到依法行政。
2、承办全县卫生行政执法案件,协助做好卫生政策法规的宣传工作。
3、负责全县卫生行政执法案件的调查取证。
4、负责处罚案件材料整理归档。
三、评议考核制度
(一)评议考核具体事项
1、行政执法责任制考核评议工作由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办公室承担考核评议的具体工作。
2、执法责任制评议考核每年一次。
3、评议考核的内容
(1)、对各项规定的贯彻落实情况。
(2)、行政处罚实施情况及准确率、结案率(包括处罚案件数量、处罚种类、罚没及上缴情况)。
(3)、行政许可行为审批情况及准确率(包括审批的件数、批准率与驳回率)。
(4)、采取行政强制措施情况。
(二)奖惩
1、经过考核,成绩显著的执法人员分别予以表彰。
2、执行不力,产生不良后果的执法人员,予以通报批评,并责令改进。
3、考评结果作为评选先进个人的主要依据。
4、工作中有故意或重大过失,以及徇私舞弊、枉法裁决、玩忽职守等违法违纪行为的,除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外,还要按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考核时间
每年的12月或次年1月,结合公务员考核进行。
第五篇: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
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
为促进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效能,保证卫生计生行政执法人员正确、及时、公正、高效实施行政执法,防止和纠正行政过错行为,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定,建立卫生计生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
第一条 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坚持实事求是、有错必究、惩处与责任相适应、教育与惩处相结合的原则。在对责任人做出处理前,应当听取当事人的意见,保障其陈述和申辩的权利。按照职责及管理权限,市卫生计生局负责追究行政执法责任人的行政执法责任。
第二条 行政执法责任追究范围
(一)卫生计生行政执法人员在实施行政许可管理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行政执法责任:
1、对符合规定条件的行政许可申请不予受理的;
2、不在办公场所公示依法应当公示的材料的;
3、在受理、审查、决定行政许可过程中,未向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履行法定告知义务的;
4、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不全、不符合法定形式,不一次性告知申请人必须补正的全部内容的;
5、未依法说明不受理行政许可申请或者不予行政许可理由的;
6、依法应当举行听证而不举行听证的;
7、索取或收受他人财物或者谋取其他利益的;
8、擅自收费的;
9、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准予行政许可或者超越法定职权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
10、对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不予行政许可或者不在法定期限内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
11、依法应当根据有关规定和程序择优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未经或者不根据有关规定和程序择优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
12、违法委托其他组织和个人代行许可管理权的;
13、对涉及不同部门的许可,不及时主动协调,相互推诿或拖延不办,或者在本部门许可事项完成后不移交或拖延移交其他部门的;
14、其他违反行政许可规定,贻误行政许可工作或损害许可申请人合法权益的。
(二)卫生计生行政执法人员在实施行政检查管理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行政执法责任
1无法定依据实施检查的;
2无正当理由、事项、内容实施检查的; 3不出示有效资格证件实施检查的; 4不按法定程序、时限实施检查的;
5不按法定权限或超越法定权限实施检查的; 6放弃、推诿、拖延、拒绝履行检查职责的; 7对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行为隐瞒、包庇、袒护、纵容,不予制止和纠正的;
8损害被检查对象合法权益的;
9其他违反行政检查工作规定的。
(三)卫生计生行政执法人员在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实施行政处罚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行政执法责任 不具备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实施行政处罚的; 2 违法委托实施行政处罚的; 没有法律和事实依据实施行政处罚的;
4擅自设定行政处罚或者改变行政处罚种类、幅度的; 5 违反法定行政处罚程序的;
6符合听证条件,行政相对人要求听证,应予组织听证而不组织听证的;
7不使用罚款、没收财物单据或者使用非法定部门制发的罚款、没收财物单据的; 违反《行政处罚法》规定自行收缴罚款的; 9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或者收受他人财物,收缴罚款据为已有的;
10应当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而不移交,以行政处罚代替刑罚的;
11玩忽职守,对应当依法予以制止和处罚的违法行为不予制止、处罚,致使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公共利益和公共秩序遭受损害的;
12其他违法实施行政处罚的。
(四)卫生计生行政执法人员在实施行政征收管理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行政执法责任
1无法定依据实施征收或未经法定程序批准,擅自设立征收项目的; 未按法定范围、时限实施征收的; 3 截留、私分或擅自开支征收款的; 4 实施征收不开具合法票据的; 5 其他违反征收规定的行为。
(五)卫生计生行政执法人员在履行行政职责的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行政执法责任
1违法摊派费用或者违法要求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履行其他义务的;
2依法应当履行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保护其合法权益等法定职责而拒绝履行的;
3侵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经营自主权的,以及损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人身权、财产权的其他违法执法行为。
4未在办理场所明显位置悬挂办事示意图和公开办事流程图的,不涉密的服务内容、办事程序、承诺时间、收费标准、监督渠道、办事结果未公开的;
5面向社会直接受理业务的窗口单位,工作期间空岗的; 6卫生计生行政执法人员上岗未按规定佩带工作牌、穿着制服的;
7对服务对象不理睬、不答复的,属于职责范围内的事项推诿、拖延不办的;
8对来文、来电,未按规定签收、登记、审核、提出拟办意见,无正当理由未按规定时限报送领导批办的,对不属于本单位职权范围或不宜由本单位办理的事项,不说明、不请示、不转送,置之不理的;
9公文办理中遇有涉及其他部门职权的事项,不与有关部门协商或协商不能取得一致意见,未报请上级领导或机关裁决,擅作决定的; 未严格执行保密和文件管理规定,致使文件、档案、资料泄密、损毁或者丢失的,制发公文,未严格核对文种、文号、格式、文字及加盖印章,导致发生严重后果的; 未经领导审定签发擅自发文的,未按规定时限发文的,未按规定使用单位印章的;
12对执法行为内部稽查工作和意见不配合、不落实、不到位、不执行的; 其他违反内部行政管理制度,贻误行政内部事务管理工作的。
(六)卫生计生行政执法人员应当履行管理职责而拒绝履行、无故拖延履行的,应当追究行政执法责任。
第三条 行政执法责任划分与承担
(一)行政执法责任分为:直接责任、领导责任。
(二)责任承担。单位或科室负责人为批准人,具体承办事务的工作人员为承办人。承办人未按规定经批准人批准,直接作出具体行为;弄虚作假、徇私舞弊,致使批准人未能正确履行批准职责;虽经批准人批准,但承办人不依照 5 批准事项实施具体行为,导致过错发生的,承办人负直接责任。承办人提出意见有错误,批准人应当发现而没有发现,或者发现后未予纠正,导致过错发生的,承办人负直接责任,批准人负领导责任。批准人不采纳或改变承办人正确意见,导致过错发生的,批准人负直接责任。未经承办人拟办,批准人直接作出决定,导致过错发生的,批准人负直接责任。
(三)责任追究。过错分为一般过错、严重过错。情节轻微,给服务对象造成损害后果和影响较小的,属一般过错;情节严重,给服务对象造成损害后果严重、影响较大的,属严重过错。根据过错情节给予限期整改、通报批评、取消评比先进资格、离岗培训、调离执法岗位、取消执法资格等处理。情节严重,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四)过错责任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从重处理:1年内出现2次以上应予追究过错情形的;干扰、阻碍、不配合对其过错行为进行调查的;对检举人或责任追究承办人员打击报复的;在履行职责过程中有徇私舞弊行为或收受当事人财物、接受当事人宴请、参加当事人提供的休闲活动的。
(五)行政执法责任人主动发现并及时纠正错误,未造成重大损失或不良影响的,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予追究行政执法责任。
第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不追究卫生计生行政执法人员的行政执法责任
(一)因适用的法律、法规、规章规定不明确而出现认识理解偏差的;
(二)结案后发现新的证据,使原认定事实和案件性质发生变化的,但故意隐瞒或因过失遗漏证据的除外;
(三)因行政相对人弄虚作假,致使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无法作出正确判断的;
(四)因不可抗力因素致使行政过错情形发生的;
(五)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五条 因行政过错造成承担国家赔偿责任,除依照本制度规定追究过错责任外,还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的有关规定,向有关责任人员追收部分或全部赔偿费用。
第六条 行政执法责任追究组织和程序
(一)行政执法责任追究,依照人事管理权限和行政处分审批权限的有关规定办理。设立行政执法责任追究组织,由局领导班子成员、有关科室、市卫生计生监督处负责人、稽查人员共同组成,主要履行下列职责
(二)决定是否进行调查;
(三)组织调查并拟定调查报告;
(四)建议处理决定;
(五)有关调查、处理的意见和建议报市卫生计生局负责人审批。
第七条 调查处理行政过错行为实行回避制度。行政过错追究组织成员和调查人员与行政过错行为有利害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的,应当实行回避。
第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进行调查,以确定实施该行政行为的人员是否应当承担行政执法责任
(一)经行政诉讼,被人民法院判决撤销或部分撤销、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或者变更、责令履行的;
(二)经行政复议,被复议机关决定撤销或部分撤销、变更具体行政行为、确认具体行政行为违法或者责令履行的;
(三)在上级或同级人大、政府或上级政府部门行政执法监督检查中,被认定错误,要求调查处理的;
(四)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投诉、检举、控告的;
(五)上级机关要求调查追究的。
第九条 对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投诉、检举、控告,行政执法责任追究组织应当在7日内审查是否有事实依据并决定是否受理。经审查有事实依据的,应当受理;没有事实依据的,不予受理。有明确投诉人、检举人、控告人的,应当告知不受理理由。
第十条 决定进行调查的案件,应当在决定受理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调查处理完毕。情况复杂的,经市卫生计生局负责人批准,可再延长15个工作日办理。但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一条 投诉人、检举人、控告人对不受理决定不服,或认为不便向作出行政行为的机关提出投诉、检举、控告的,可向监察机关提出。
第十二条 对行政执法责任人的处理决定,有明确投诉人、检举人和控告人的,应当告知投诉人、检举人和控告人。
第十三条 行政执法责任人有陈述权和申辩权。行政执法责任人对处理决定不服的,可自收到处理决定之日起15日内向市卫生计生局提出复核或申诉。
第十四条 本制度与国家、上级部门有关规定相冲突的,或未作具体规定的,服从国家、上级部门有关规定。
第十五条 本制度自印发之日起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