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06.19当前经济运行情况
灌云县今年以来经济运行情况汇报
(2009年6月19日)
今年以来,面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困难和挑战,全县上下紧紧围绕“主攻一个重点,强推三大产业,实施五项工程”的重点任务,沉着应对,主动作为,积极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一系列扩内需、保增长的政策措施,经济发展态势发生了积极的变化。预计1-5月份,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7.5亿元,同比增长30.1%,其中工业投资36.6亿元,增长32.1%;财政总收入9.053亿元,增长31.9%,其中一般预算收入3.69亿元,增长30.2%;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480元,增长15.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48元,增长42.0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4亿元,增长16.6%。从主要经济指标看,除了实际利用外资外,其他指标都保持了两位数的增幅,运行情况好于预期。
一是重抓企业帮扶,工业经济运行逐步回暖。面对金融危机对工业经济的持续冲击,把加大企业帮扶、促进工业经济提速增效作为头等大事,召开了全县深入优化发展环境暨强力推进工业经济提速增效动员大会,组织开展“全县机关作风暨经济发展环境集中整治月”和帮扶重点工业企业“投产达效争先赛”活动,进一步加大发展环境整治和企业指导帮扶力度,确保实现执行政策零折扣、部门服务零距离、生产经营零干扰、处理问题零缺位
— 1 —的“四零”目标,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促进企业尽快走出困境。同时,加大信贷投入力度,成立泰和投资担保公司,积极牵线搭桥,为银企合作搭建平台,预计1-5月份,累计投放工业贷款1.99亿元,是去年同期的2.2倍,惠及了全县70多家企业,取得了明显成效。预计1-5月份,完成规模以上现价产值46亿元,同比增长36.1%,较1-4月增幅提高3.8个百分点。完成利税4.3亿元,同比增长35%。
二是扩大有效投入,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紧紧抓住国家省市加快实施刺激经济增长一揽子计划的政策机遇,投资信心稳步增强,把投入的重点放在二、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力度明显加大。预计1-5月份,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7.5亿元,同比增长30.1%,其中工业投资36.6亿元,增长32.1%。强势推进项目建设,抽调精干力量组件成立两个专业招商局,今年以来,全县新开工5000万元以上项目47个,其中超亿元项目43个,超10亿元项目3个。深入开展“投产、达产、达效年”活动,进一步完善项目考核机制,把考核重点向投产达效倾斜,促进企业加大投入、加快投速,全县新开业5000万元以上项目40个,其中超亿元项目30个。快速启动城市建设,强势推进在建工程,今年以来,新开工城建重点工程23项,结转27项,已完成投入23.2亿元,开发建筑面积69.1万平方米,新增绿地54.8万平方米。不断优化投资结构。积极引导企业加大技改投入,从工业投资用途构成看,用于技术改造和新产品扩能的投资占70%。这充分说明了占市场、保增长、调结构、提高竞争力、增强发展后劲,成— 2 —
为当前全县工业企业应对金融危机扩大有效投入的主流。
三是增加群众收入,城乡居民消费稳步回升。突出抓好就业技能培训,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极大失业、下岗人员就业帮扶力度,完善就业创业配套政策,及时兑现公务员阳光工资,切实提高群众收入水平。预计1-5月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48元,增长42.05%,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480元,增长15.7%。在群众收入增长的有力刺激下,城乡消费稳步回升,有效拉动了全县的经济增长。从房地产走势来看,1-5月份,全县实际销售商品房面积25.6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07.21%,其中销售商品住房面积19.9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23.84%,位居四县第一;5月份,当月销售商品房6.23万平方米,环比增长33.57%,其中商品住房面积5.77万平方米,环比增长138.72%,商品住房销售环比增幅位居四县第一,房地产市场开始逐步复苏企稳。加快实施家电下乡等惠民政策,从家电及汽车、摩托车下乡补助情况看,通过实施家电下乡等补助政策,到目前为止,已兑现家电下乡补助994台、22.91万元,直接拉动销售340.95万元。
四是抢抓政策机遇,高效农业规模加快扩张。紧紧抓住上级出台的惠农政策机遇,扎实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继续保持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良好态势。加快优化农村金融环境,按照“合作共赢、市场运作、诚实守信、创新服务、培育扶持”的原则,初步探索出了政府、银行、担保公司、贷款人“四方联动”的联合运作模式。制定出台《关于鼓励高效农业发展的奖惩办法》,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为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合作社等提供
贷款贴息和担保费用。与江苏银行连云港分行签订“金豆豆•三保三推”小额担保贷款合作协议,由县政府出资500万元作为担保基金,江苏银行灌云县支行按照1:10的比例发放小额担保贷款,有力地促进了我县高效农业发展、农民创业就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组织实施新一轮高效农业三年发展规划,全面启动沿宁连高速、沿海高速和324省道三条高效农业产业带建设,今年以来,全县新扩设施栽培面积2.3万亩,新流转花卉苗木土地1万亩、已建成6500亩,已申报无公害农产品4个。其中,宁连高速沿线已流转土地2万亩,建成日光温室大棚、花卉苗木1.2万亩,建成经济果林2000亩,新扩陡沟芦蒿基地1万亩、侍庄鲜切花基地1000亩。
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我们将进一步继续抢抓机遇,坚定信心,突出重点,克服困难,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增长。重点抓好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壮大产业规模,促进集群发展。近年来,全县通过新上一批体量较大、层次较高的项目,初步形成了船舶制造、金属制品、精细化工、机械制造、纺织服装等工业主导产业框架。下一步,着力推进实施“5个产能超百万级的拳头产品、30个纳税超千万元的规模企业、2个销售超百亿元的经济板块”工业扩张计划,力争到“十一五”末,建成100万吨以上载重量的造船、100万千瓦以上的风电、200万台套以上的汽车轮毂、500万双以上的旅游鞋、600万米以上的毛绒纺织;建成入库税金超千万元的工业企业30个以上,其中过亿元的5个以上;临港产业区销售
收入超300亿元,经济开发区销售收入超200亿元,今年两大园区销售收入要力争分别达到200亿元和100亿元。
二是狠抓项目建设,增加有效投入。06年以来,全县累计新开业工业企业386个,这些新开业企业绝大部分都运行正常,但也有部分企业受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没有达到预期的投入产出,还没有真正成为新的增长点。下一步,将继续深入开展“投产、达产、达效年”活动,把更多的精力投放到培育和壮大新的增长点上,力争新开业一个企业就能够达产达效一个,新投产一个企业就能够形成一个规模企业,确保年内新开业投产企业100家,新增列统企业100家。同时,强化专业招商,积极引进对产业扩张具有较强带动能力的重大项目。确保全年新开工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150个,其中过亿元的90个,超10亿元的10个。
三是提高服务效能,营造良好环境。针对宏观环境的新变化,进一步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大力推进服务企业工程,积极创新和完善服务企业机制。县四套班子领导挂钩服务1-2个重点企业,每月召开一次经济运行分析调度会、银企合作推进会、重点企业现场会办会,协调解决具体问题,帮助企业度过难关。建立和完善重点企业日报制度,加强动态监控和政策调控。全面落实扶持企业发展壮大的政策规定,对重点企业在融资、技改贴息、减免和缓缴有关规费等方面给予倾斜扶持,努力为企业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
第二篇:当前煤炭经济运行走势
当前煤炭经济运行走势
中国煤炭市场网发布时间:2014-02-20 09:4
4中国煤炭运销协会信息处处长冯雨应邀参加2014(首届)横琴煤炭交易商洽谈会,并发表主题演讲。以下是演讲实录。
一、煤炭工业发展概况
煤炭仍是世界重要能源。在全球已探明的化石能源中,煤炭占54.65%,远高于油气资源。
尽管全球使用化石能源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世界各国为应对气候环境变化,力求减少煤炭消费,但尚未找到大规模利用新能源的途径,加之煤炭具有的资源丰富、分布广泛、供应可靠、价格低廉等特点,在过去32年中,煤炭在全球一次能源中消费比重由1990年的27.38%提高到2012年的29.90%。
目前这种态势仍在延续:
美国上半年煤炭消费同比增长8.8%;德国、英国等欧洲部分国家煤炭进口保持增长态势;亚州地区印度煤炭需求继续增长,日本关闭核电机组重启煤电,燃煤需求增加,前10个月进口量同比增长1.5%;韩国经济持续向好,煤炭进口需求强劲,前10月进口增长4%。
世界经济复苏或将拉动全球煤炭需求增长。可以预计,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随着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特别是现代煤化工技术的深入发展,煤炭仍将是人类生产生活无可替代的重要能源。
煤炭作为我国基础能源地位短期内不会改变。煤炭资源总量占我国已查明化石能源的94%以上。预测的远景资源量超过5.6万亿吨(全国资源潜力调查初步数据);2012年查明的资源储量1.4万亿吨。能源禀赋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决定今后一个时期内我国能源还将以煤为主。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煤炭需求强度或将降低。预测未来30-50年, 煤炭在一次能源中仍将占据半壁江山。
新中国成立到2012年的63年间,全国累计生产煤炭576.56亿吨。其中,1990年-2012年的22年间生产煤炭423.44亿吨,占全部生产总量的73.44%。支撑了我国GDP以每年10%(10.2%)以上速度增长;煤电6.5倍的增长,年发电量超过
3.5万亿千瓦时;钢铁10.9倍的增长,年粗钢产量突破7.2亿吨;水泥10倍以上的增长,年产量超22亿吨;铁路运输
2.6倍以上增长(占铁路货运总量60%);港口吞吐能力13.85倍的增长(占港口吞吐量20%以上)。国际能源署的一位专家曾经说,煤炭造就了中国的经济奇迹。
煤炭产量和消费量比重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煤炭生产和消费国。2012年煤炭产量36.5亿吨,消费量35.15亿吨。占我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比重的76.6%和67.1%;占世界煤炭生产总量的47.5%和消费总量的50.2%。日均生产与消费量。我国平均每天生产原煤1000万吨,消费商品煤935万吨。人均消费。2012年我国人均消费煤炭2.696吨/年。
产业组织结构
煤矿数量与产能。2012年底,全国有采矿许可证煤矿14407处,总产能超过40亿吨。其中,大型煤矿844处,产能23.4亿吨,平均单井规模280万吨,目前产量占全国的65%以上(年产千万吨以上的煤矿47处,产能超过6亿吨)。中型煤矿1480处,产能10亿吨左右,平均单井规模70万吨。小型煤矿10149处,产能10亿吨左右,平均单井规模
9.9万吨,其中9万吨以下煤矿数量7500多个。
企业结构
规模以上企业7869个。其中,大型企业90家;产量超亿吨的8家,产量占全国37%左右;前4家企业产量占全国煤炭总产量的25%左右。
行业规模
从业人员526.6万人;资产总额4.85万亿;年主营业务收入3.24万亿元;神华、冀中能源、山东能源、山西煤销、山西焦煤、河南能源、阳煤、开滦、潞安、同煤、晋煤等11家煤炭企业进入了世界500强;32家企业进入中国企业500强。
二、当前煤炭经济运行情况
当前煤炭经济运行的特点:产量增加,消费回落;发运回升,进口增加;库存高位,价格下降;投资减少,效益下降。
(一)产量小幅增加。据快报,2013年全国煤炭产量完成37亿吨左右。煤炭产量由前10年年均增加2亿多吨,首次降至5000万吨左右。
(二)消费增幅回落。初步测算,2013年全国煤炭消费量36.1亿吨左右。煤炭消费增幅由前10年年均增长9%左右下降到2.6%左右。
(三)发运量回升。
1、铁路运输。2013年全国煤炭铁路发运量自6月份以来出现正增长。全年铁路发运煤炭23.2亿吨,同比增加5810万吨,增长2.6%。2014年1月份全国铁路发运煤炭2.15亿吨,同比增加1030万吨,增长5%。
2、港口发运。2013年主要港口发运煤炭6.69亿吨,同比增长7.9%。
(四)进口增加。2013年,全国进口煤炭3.27亿吨,出口751万吨,净进口量3.2亿吨左右,比2012年增加4000万吨左右。2014年1月份,全国进口煤炭3591万吨,同比增长17.5%;出口煤炭68万吨,同比下降6.8%;净进口煤炭3523万吨,同比增长18.1%。
(五)库存持续处于高位。2013年12月底,煤炭企业存煤约8400万吨,同比增加70万吨,比2011年同期增加约3000万吨;重点发电企业存煤8159万吨,同比增加46万吨,增长0.6%,平均可用19天。进入2014年以来,主要电厂及港口库存明显增加。2月10日重点发电企业存煤7959万吨,可用23天;2月16日北方主要港口(秦皇岛、曹妃甸、京唐、天津)存煤2178万吨,比年初增加785万吨,增长56%。
(六)市场价格下降。全国煤炭价格在2013年以来经历了大幅下滑、10月份后小幅回调和近期回落的过程。从中国煤炭价格指数(全国综合指数)变化看,价格指数由年初的170.7下降到9月末的157.8(年内低点),10月上旬后略有回升,12月27日达到161.8,比9月末(年内低点)累计上升4点,比年初仍下降8.9点,比2011年高点下降41.2点。2014年2月14日降至159.2点,比年初下降2.6点。
动力煤价格。5500大卡市场动力煤2013年末在山西北部大同地区上站价440-455元/吨,比年初下降60元/吨;秦皇岛港平仓价630-640元/吨,与年初基本持平,环渤海下水动力煤价格指数为631元/吨,全年指数平均为591元/吨;广州港提货价为715-725元/吨,比年初上涨10-15元/吨。2014年2月12日环渤海动力煤指数为571,比年初下降60元/吨,秦皇岛港5500大卡市场煤价565-575元/吨,下降65元/吨。
炼焦煤价格。在2013年4到6月份价格出现连续下调,8-9月份部分地区价格小幅上升,幅度为60-90元/吨,但仍比年初下降约160元/吨,10月中旬后基本保持平稳。2014年2月份价格下跌了30-50元/吨。
(七)投资减少。2013年全年煤炭固定资产投资5263亿元,同比下降2%,10年来出现首次下降;其中民间投资2964亿元,同比增长1.6%。
(八)效益下滑。收入减少,2013年规模以上煤炭企业(以下同)主营业务收入3.24万亿元,同比下降2.6%;成本增加企业主营业务成本同比增长3.43%;应收账款增长,年末企业应收账款3256.71亿元,同比增长11.08%;利润下降,全年企业利润总额2370亿元,同比减少1202亿元,下降33.7%;亏损企业,亏损额457亿,同比增长72.62%。
三、影响煤炭经济运行的主要因素
五大因素影响煤炭经济运行:需求增速放缓、产能建设超前、进口继续增加、能源格局变化和市场心理变化。
(一)需求增速放缓。近10年,煤炭消费量持续增长,增幅随宏观经济发展速度和经济结构变化上下波动。其中,2003年-2011年煤炭消费年均增长8.4%。2012年消费增长2.3%,2013年增长2.6%左右。
四大因素影响市场需求:
1、经济增长速度。在非煤能源供给条件一定的情况下,会对煤炭需求产生重大影响。
2、经济增长结构。投资拉动型的增长必然拉动钢铁、水泥、有色金属等高耗能产业发展。
3、环境约束。全球气候变化和国内持续大面积的雾霾天气的压力,使人们发展理念发生变化,政府行政措施加大。
4、能源结构的变化。(详细资料附
后)
(二)产能建设超前。2006-2013年间,煤炭采选业固定资产累计投资2.8万亿元,新增产能超过22亿吨,而且在建规模超过11亿吨。2012年全国颁发采矿许可证煤矿证载产能40.7亿吨;已经划定矿区范围的能力超过7亿吨(不含各省数据)。据国家统计数据,近两年年均新增煤炭产能都在4亿吨左右,其中2011年新增产能4.16亿吨,2012年新增产能3.985亿吨。上述这些信息都反映了我国煤矿产能建设大幅超前。
(三)进口持续增加。2008年以前,我国出口大于进口,特别是2003年我国出口煤炭9403万吨,当年净出口8293万吨;2009年成为净进口国,当年13187万吨,比上一年增加了9146万吨,净进口10947万吨;以后逐年增加,增速加快,2012年净进口27923万吨,成为世界第一大煤炭进口国。2013年净进口进一步增加。影响煤炭进口增加的因素,价值规律在发挥基础作用。煤炭是市场化程度很高的产品,市场在配置资源中起决定性作用。一是国际煤炭价格竞争优势依在。国际煤炭市场供给宽裕,供大于求态势明显。二是国内市场供应格局。东南沿海与煤炭主产地逆向分布,煤炭运输距离远,运输成本高。
(四)能源结构变化。
1、非化石能源发电比例提高。2013年底全国发电装机达到12.5亿千瓦,其中火电装机8.62亿千瓦,占比69%(其中煤电(含煤矸石)7.86亿千瓦、气电4309万千瓦),自1986年以来首次降至70%以下,水电2.8亿千瓦,并网风电7548万千瓦,并网太阳能发电1479万千瓦,核电1461万千瓦,可再生能源装机在发电装机总容量中所占比例接近30%。
2、跨区送电能力提高。
3、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第二产业用电由2010年的74.7%,逐步回落至2013年的73.5%,下降1.2个百分点(少用2800万吨煤炭);第三产业用电由10.73%,增长到11.79%,上升了1.06个百分点;居民生活用电由12.22%,上升到12.77%,增长了0.55个百分点。
(五)市场心理。
煤炭供求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多变,市场敏感度增强,一些细微因素的变动就可能对市场带来重大变化。煤炭现货市场、期货市场与生产者、消费者的市场心理发生变化,并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放大了市场供求关系变化信号,产生“蝴蝶效应”。我国工业企业有32.56万家,买涨不买跌的心理对煤炭市场影响很大。
归纳:
从我国经济发展大的背景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事实:
10年的快速发展,煤炭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远远超过全国工业平均水平,煤炭行业资产总额、利润总额、主营业务收入分别增长了8倍、108倍和20倍,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高出工业行业1倍以上。目前,我国煤炭工业利润仍处在全国工业的平均水平。前10个月全部工业企业成本费用利润率为5.5%,煤炭采选业为5.4%,略低0,1个百分点。煤炭需求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工业增速放缓,前10年我国工业增速大多在18-19%之间,现在放缓至9-10之间,煤炭价格下跌和行业利润利润下降符合经济规律的合理回归。必须高度关注的是今后一个时期的煤炭经济走势。
四、今后一个时期煤炭工业发展走势
(一)2014年煤炭市场走势预测
煤炭需求小幅增加,市场供求将继续呈现总量宽松的态势。
从需求分析,预计2014年我国经济将保持7%以上的增速,煤炭需求将进一步增加;同时国家加大大气污染治理力度,控制京津冀鲁、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地煤炭消费,将抑制煤炭需求的过快增长;石油、天然气替代煤炭能力有限,可再生能源发展还需要时间。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煤炭需求还将继续保持小幅增长。
从供给分析,目前全国煤炭供应能力40亿吨以上。一方面,国内产能释放压力较大,但受资源环境和需求的约束,煤炭产量将呈现小幅增长态势,预计全年产量38亿吨左右。另一方面,全球煤炭市场产能过剩的压力依然存在,进口煤仍具有一定的成本优势,我国的煤炭进口仍将保持较大规模,初步预计全年净进口还将在3亿吨以上。
从目前情况预测,2014年上半年全国煤炭市场供需总量宽松、结构性过剩的态势还难以改变,全社会库存维持高位,企业经营仍将面临较大的困难和风险。下半年,煤炭供给或将趋于总体平衡,行业经济运行或将有小幅回升,但仍
面临着很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经济运行的压力依然存在。另外也不排除个别煤种、部分时段会出现供应稳中趋紧的情况。
(二)国家政策有利于行业健康发展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重点、优先顺序、主攻方向、工作机制、推进方式和时间表、路线图,并重点提出了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为进一步推进煤炭市场化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指明了改革发展方向。
自2012年9月份以来,国务院连续出台了四个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文件,对今后一个时期煤炭工业发展做出重大决策和部署,随着这些政策措施效果逐渐显现,将有力地促进煤炭行业深化改革、科技创新、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1、煤炭税费负担重问题得到重视。针对煤炭产业税费负担重的问题,《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煤炭行业平稳运行的意见》(国办发[2013]104号)文件中明确提出要对重点产煤省份煤炭行业收费情况进行集中清理整顿,坚决取缔各种乱收费、乱集资、乱摊派,切实减轻煤炭企业负担,并要求清理涉煤收费与资源税改革同步推进,这将有助于企业税费负担重问题的逐步解决。
2、煤炭企业分离社会职能步伐加快。国务院办公厅[2013]104号文件中明确提出要着力解决老矿区、老企业历史遗留问题。对原国有重点煤矿承担的办社会职能中,已分离转移至地方的学校、公安等机构的运转费用,按相关政策规定纳入当地财政预算;尚未分离的职能,地方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快移交。落实相关政策,解决原国有重点企业破产煤矿遗留的离退休人员医疗保障及社会化管理、社会职能移交等问题。这将有助于解决原国有煤炭企业的历史遗留问题,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3、研究建立完善煤矿退出机制列入议程。国务院办公厅[2013]104号文件中提出了要建立完善煤矿退出机制,对资不抵债且扭亏无望的煤矿,要依法及时关闭破产。这将有利于推进煤炭结构调整,提高煤炭经济运行质量。
4、煤炭多产业融合发展将得到支撑。国务院办公厅[2013]104号文件提出要支持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一批煤电一体化项目,将有利于煤炭企业发展与煤电、煤焦化、煤化工和以煤为主的现代物流产业,延伸煤炭产业链条,提高产业附加值。
5、煤炭市场体系建设步伐加快。加快构建公开、透明的煤炭交易体系,通过市场发现价格,规范交易行为,节约全社会交易成本。并明确要求地方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根据煤炭市场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完善企业考核机制。树立煤炭市场全国一盘棋的思想,不得出台限制煤炭正常流通的地方保护措施。这将有助于加快全国煤炭市场交易体系建设,约束地方政府行为,从机制上不断消除煤炭产能盲目扩张的动力,限制地方保护主义。
6、行业自律意识不断增强。在国家煤炭市场化改革相关政策措施的推动下,企业市场主体意识和用用户合作共赢的理念不断增强。企业依法生产、保障安全生产,按需求组织生产经营的理念进一步强化。煤矿生产布局优化,采掘关系合理,持续稳定生产能力增强。企业提高内控管理和安全生产水平能力不断提高。
判断一:从长期趋势看,煤炭供需紧平衡仍是常态。
能源供给将是制约世界经济发展主要约束条件。现阶段我国对能源需求增长是刚性的,并呈现上升趋势。煤炭作为我国主要能源,在可以预见的期间内,需求强度或将降低,但其主体地位是不可能改变的,煤炭需求仍将继续保持一定速度的增长。我国煤炭资源人均资源少,与经济发展逆向分布,禀赋条件差,开发困难,加之人口众多、经济总量大,地域辽阔、自然灾害频发,对煤炭安全稳定供给提出了挑战,煤炭长期供给不足的问题值得高度关注。高度重视煤炭开发和利用问题十分重要。
判断二:我国煤炭需求增速将更加理性。
国家采取一系列防止经济增长滑出可控区间的政策措施逐步显现,发展预期将会对煤炭市场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我国工业经济发展总体处于平稳状态,将保持中高发展速度,其增长速度不会有大的变化。
近期,宏观经济企稳回升,煤炭需求将继续保持平稳增长。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特别是国家加大环境保护工作力度,治理大气污染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煤炭消费弹性系数将有所降低。
判断三:短期内煤炭供应能力将进一步提高。
煤炭进口将保持高位。全球煤炭市场总体上供大于求。预计今后几年我国煤炭进口仍将维持一定规模,但受国内价格、需求等因素影响增幅可能有所回落。消化产能任务繁重。国家加大煤矿安全生产监察力度,打击违法建设,禁止超能力生产,煤矿产量增长将趋于平稳。但,国家煤炭产业政策效应显现需要时间。去库存的压力依然存在。煤炭产能将继续释放,一些煤炭企业或将继续“增产保效”,全社会库存将保持一个时期的高位。
结论:
短期内全国煤炭市场供大于求问题突出,长期安全稳定供给值得高度关注。煤炭工业发展面临重大调整,强自律,控总量、调结构、促转型是当前的主要任务。
第三篇:当前本市产业经济运行情况和下一步工作思路
当前本市产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吴志琦
今年以来,在工信部的关心和指导下,在兄弟省市的帮助和支持下,本市工业和信息化系统按照市委市政府“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的要求,大力培育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产业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具体情况如下:
一、当前本市产业经济运行情况
1、工业增加值增速快于产值。一季度,受汽车、医药等高附加值行业拉动,本市工业增加值可比增长6.1%,快于产值2.1个百分点,快于去年同期1.1个百分点,成为近三年来最好开局。预计上半年工业增加值增长5%左右。
2、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速快于全市工业。一季度,本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增速高于全市工业5.5个百分点。主要领域中,新能源恢复性增长18%;生物医药增长14.6%,1 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增速超过10%。
3、生产性服务业投资快于工业投资。一季度,本市产业投资增长3.3%,生产性服务业增长5.4%,快于工业投资2.6个百分点。生产性服务业投资中总集成总承包、专业中介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1.9倍和41%。
4、出口降幅收窄。一季度,本市工业出口交货值继续下降,但降幅已有所收窄。本市海关出口下降2%,其中附加值较高的一般贸易出口增长5.6%,快于加工贸易16.4个百分点。
5、信息服务业快速增长。一季度,全市信息服务业经营收入预期达到120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左右,其中软件产业增速18%左右,互联网增速30%左右。互联网金融高速增长,网络游戏和网络视听、医疗应用软件、工业软件等保持较快增长。
6、资源、能源供需总体平稳。一季度,本市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4.0%,保持下降态势。工业度电产值达到41.8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9%。开发区工业用地平均产出为67.6亿元/平方公里,保持较好水平。
7、重点行业运行情况。从六个千亿级行业看,汽车行业保持两位数增长,机械、轻工行业加快增长。钢铁、船舶行业由负转正。石化、电子、纺织行业出现回落。
汽车行业一季度生产增长15.0%,主要是中高端车型新帕萨特、途观等市场销售良好拉动。机械行业延续2013年四季度以来的回升势头,一季度生产增长6.9%,增速加快,其中,电梯制造、机器人制造、电机制造等行业增长均超过20%。
轻工行业增长6.2%,其中,工艺美术品制造业受金饰品旺销带动,增长46.4%;日化用品行业受家化股份、伽蓝股份、妮维雅等品牌企业带动,增长19.4%。钢铁行业比2013年四季度有所回升,增长5.8%,一季度全市钢材产量同比增长4.0%,宝钢在沪钢材产量与去年基本持平。
石化行业受原油加工量减少、部分装置检修影响,生产小幅下降1.7%,其中,受总部计划控制和石油管线限流整改影响,一季度原油加工量同比下降6.7%。电子行业生产下降6.7%,其中,电子器件制造业快速增长16.5%,主要是中芯国际等集成电路企业订单旺盛;计算机制造业受英顺达、昌硕等代工企业产能外移影响,下降15.3%。
二、本市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主要做法
近年来,本市持续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一方面注重“调上”,加快“四新”经济培育发展和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另一方面注重“调下”,持续推进落后产能的结构调整,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1、加快培育发展“四新”经济。围绕“规划、主体、载体、项目、投融资、环境”等六要素,梳理“四新”发展导向,建立四新“十百千”监测体系,加强产业链研究,组织金融与产业政策对接,并梳理相关政策瓶颈。在新产业方面,加快推进工业机器人、卫星导航、新型有机发光显示等
具有成长性的产业发展;在新技术方面,落实国家工信部发布的《产业关键共性技术指南(2013版)》,结合上海实际,大力推进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在新模式方面,组织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工程,推进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新能源汽车等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相结合;在新业态方面,围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专业服务业发展,加大对新兴业态的典型引导和支持力度。
2、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有序推进重点项目,轻工、纺织等行业加快服务化转型,钢铁、石化等行业向新材料领域延伸产业链,汽车、装备等行业突破关键技术瓶颈。加强金融与产业对接,建立产业项目与风投机构对接平台,形成风投机构与政府互动机制。深入实施技术改造,推动汽车、装备制造、新材料、轻工、电子信息等领域涌现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作用强的技术改造项目。在外环沿线开展乡镇老工业区转型升级试点,对104区块外重点工业企业实施目录管理。分类指导存量工业用地二次开发,推进研发总部类用地试点区域转型升级。
3、加快推进落后产能结构调整。聚焦重点行业,淘汰高能耗、高污染、高风险行业和资源利用效率低行业(三高一低),压减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型、低效用地型企业;聚焦重点区域,加大对桃浦、南大、吴泾等区域以及水资源保护区内企业调整;聚焦重点企业,推动宝钢、高桥石化布
局调整。同时,围绕“引逼堵疏”,进一步创新工作举措,对限制类行业、淘汰类产品、工艺和装备,实施负面清单目录管理,严格新增项目准入条件;拓展差别化电价、产能减量置换、土地要素调节等市场化机制;健全评估与服务体系,并加强监督考核。
三、关于新形势下经济运行工作的思路
经济运行工作要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市场能够解决的留给市场,市场失灵的要由政府作为,具体打算如下:
1、针对新情况,建立新机制。
(1)调动各方资源。一是联合委办,目前我委牵头的服务企业办公室已经涵盖全市26个委办局。二是依托区县,全市17个区县、200多个街镇的经济运行队伍十多年来始终保持完整体系,不散不乱,这是我们开展工作的根本抓手。三是协同处室,坚持定期召开委内运行分析例会,与相关专业处室联合开展工作、共同调研,做好企业服务。四是对接中介,首先是对接协会,通过协会引导行业内企业自治、自律、协商,并向政府部门提出政策建议;第二是对接基金,我们最近通过基金推荐,挖掘和服务“四新”经济企业,成效显著;第三是对接资本市场,与证交所、期交所、银行等对接,促进产业发展。
经济运行工作定位要与发改委和统计局系统有所区分,要比发改委更“实”,比统计局更“活”,做到有观点、有数
据、有案例、有成效、有问题、有建议,体现经信系统经济运行工作价值。
(2)积极服务企业。一是做到虚实结合,既要实事虚做,如企业反映的税收、融资难等全局性问题,只能向国家反映,摇旗呐喊;同时也要虚事实做,如服务企业减负每年要解决1-2件实事,如我委2010年推动出台的第三方支付差额征税、今年针对大宗商品交易市场推动印花税减免等政策。二是做到点面结合,每年要有1-2个新思路,面上分析深、广、厚(深度、广度和厚度),点上分析短、平、快,关注热点,分析专题。
2、找准工作着力点,紧抓“一源、二率、四链、四服务”。
“一源”是资源。资源具有稀缺性,经济运行要做资源整合者,让市场对配置资源从效率低的部门向效率高的部门流动。资源概念很广,领导也是资源,要争取领导多关心经济运行工作、多开会、多推动;工作精力也是资源,要分配好工作重点。产业转型和结构优化更要关注资源,让土地指标、资金、人才、研发等资源向重点产业方向倾斜,才能实现产业结构的根本转变。
“二率”是劳动生产率、经济运行效率。经济运行要注重效率的提升。上海土地、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只有劳动生产率增速快于商务成本增速的产业和企业才能在上海扎
根发展。经济运行效率高的行业、企业是重点发展和支持的方向。
目前,我国在效率方面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仍有不小差距,不少领域普遍存在“二八现象”,如国外银行业盈利80%靠创新增值服务,只有20%靠存贷差,而国内银行业80%靠存贷差,只有20%靠创新服务;国外加油站经营利润80%靠非油品服务,20%靠加油业务,而国内加油站80%靠加油业务,20%靠非油品服务。
“四链”是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创新链。运行分析要一手抓产业链分析,一手抓“四新”产业的监测、培育,围绕创新链和价值链,打通供应链。从产业链看,前期已完成汽车产业链研究,对研发、零部件制造、整车制造、汽车销售、汽车使用、汽车回收等环节开展了分析,上海汽车制造产值5000亿元,服务业营收10000亿元,产业链规模合计达15000亿元,得到领导肯定。目前正开展钢铁、航空、化工、船舶、通讯、智能制造等产业链分析,进一步突出服务业环节。从创新链看,对接市场化的投资机构,发展“四新”产业,促进创新链上的各种创新要素集聚。从供应链和价值链看,对煤电油运协调保障,要创新工作方法,坚持推进煤矿、公路、电厂、港口、船厂等供应链多方的长期协作,共担风险,实现整条供应链效率提高、价值链提升,最终共赢发展。
“四服务”是服务企业、服务产业、服务转型、服务发展。要不分所有制、不分地域加以服务。同时,要注意转变工作思路,如中小企业融资难是全世界难题,但是可以解决融资渠道难的问题,多对接直接融资市场,开放企业债、集合票据,开放民营银行,开放投资银行,推动银行可以对企业持股,形成不同层次的资本市场和金融机构,畅通企业直接融资的渠道。
3、经济运行工作要出好主意,当好参谋。
经济运行是窗口、龙头,对上要反映经济运行特点、亮点、问题,出好主意、提好建议、当好参谋;对下要提供信息,咨询,反映和解决企业的呼声和诉求。
(1)要有预见性、长期性、互动性。要比区县、比企业看得远、看得早,企业才会跟着政府的政策调整。宏观政策要提前释放预期,如美国美联储的政策都是提前向市场释放,等到政策出台,政策效果已经实现,而不是临时出台政策。
(2)要有精准性、区别性。宏观调控政策最好做到精准刺激,从“铁、公、机”等硬投资到光纤宽带、智能电网、信息消费等软的投资;从关注地上转向关注地下,如共同沟、排水、停车库、救灾中心、人防设施等城市地下基础设施建设;从全面投资刺激转向中高端投资刺激,如军工(美国IBM、辉瑞、波音、可口可乐等大集团都是靠军工拉动实现崛起)、10 高铁、大装备等;从点上专项资金支持改为面上减税普惠机制;从介入市场竞争项目到政府托底项目保障,如安居房、医疗设施、养老设施等。
(3)做大减负,改善软环境。减负工作不仅要整治乱收费、吃拿卡要、四乱(乱收费、乱评比、乱培训、乱检查)等问题,更要对企业融资做好服务,缩短开工周期等,减少隐性成本。上海一年1300亿投资,晚一年开工投产,企业直接成本就是80亿元,加上错失的市场机会收益,达到200亿元左右。政府部门要有机会成本、机会收益和社会成本的概念。
4、经济运行工作要有具体工作抓手。
(1)借助经济运行监测网平台,做好月度监测分析,季度汇报亮点,半年研讨思路。
(2)定期开展调研,一手抓大(龙头企业),一手抓小(专精特新等潜力企业)。
(3)坚持服务企业办公室、减轻企业负担办公室等服务企业联席会议制度,以及煤炭四方会议等机制。
(4)发挥研究机构的智囊作用。如依托上海质量协会开展的转型指标体系研究,对各区县转型情况进行评价。
(5)加强新闻宣传,多发声音,掌握话语权、发挥影响力。如做好税收百强信息与分析发布;借助“上海经信委发布”微信平台,做好对“四新”企业的宣传。
11(6)加强服务企业工作。如针对企业上市,做好海关违规记录查询;通过网上直通车平台和服务企业办公室机制,将企业诉求单发各委办协调推进。同时,结合企业生命周期,对于企业的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开展针对性服务,尤其要关注初创期和成长期企业的需求,做好服务。
第四篇: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
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
发布时间:2011-8-30 作者: 来源:国家发改委网站 编辑:江苏省中小企业网 http://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总体是好的。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仍然突出,国际环境和国内经济运行中又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增加了形势的复杂性和调控的艰巨性。
从国际看,世界经济继续保持复苏,但复苏的进程很脆弱、很不平衡,全球经济增长出现放缓迹象。美国经济一、二季度环比折年率分别增长0.4%和1%,均明显低于去年四季度3.1%的增幅;欧元区经济增长乏力,日本经济颓势仍将持续;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速有所回落。与此同时,刺激经济复苏政策的负面影响进一步凸显,通胀压力持续加大,主权债务问题日趋严重。不仅新兴市场经济体价格涨幅持续处在高位,发达经济体通胀水平也整体走高;不仅欧元区部分国家主权债务问题仍在恶化蔓延,美国、日本债务问题也日渐严重。一些国家在刺激经济复苏与治理通胀、防范财政风险等方面的决策面临两难,甚至陷入困境。此外,西亚北非政局持续动荡,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高位震荡,特别是近期标准普尔公司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事件引发全球金融市场剧烈波动。这些问题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使得全球经济复苏充满变数,不确定性、不稳定性上升,并将从不同渠道、不同层面影响我国经济发展。
从国内看,一些体制性、结构性矛盾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发展方式依然粗放,投资与消费、工业与服务业比例关系仍不合理,资源环境约束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能力亟待提高,这些都严重制约着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同时,影响当前经济稳定运行的不利因素也不少:一是价格总水平仍可能高位运行。从趋势看,全球流动性宽松的局面短期内难以改变,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仍处高位,输入性通胀影响没有明显减弱;国内生产成本上涨压力依然存在,资源要素价格矛盾比较突出;再加上自然灾害、舆论炒作等因素都可能增强通胀预期,增加了完成全年预期目标的难度。二是实现农业稳定增产的不确定性仍然较强。尽管夏粮、早稻获得丰收,但秋粮是全年粮食生产的大头。目前正值产量形成的关键期,部分地区旱情较重,后期还存在发生自然灾害的可能性,稳定秋粮生产仍面临较大不确定性。近几个月生猪存栏量虽有所回升,但总体水平还不高。三是节能减排形势十分严峻。目前,高耗能行业依然保持旺盛增长势头,前7个月增幅达到12.8%,钢材、氧化铝、水泥、铁合金等产品产量分别增长13%、18.9%、19.2%和21.9%。同时,由于高耗能行业增长较快、机动车保有量增加较多,以及脱硝脱氮工程尚未大规模开展等,使得减少氮氧化物、氨氮等污染物排放的进展情况不尽理想。一些企业违法排污屡禁不止,重金属污染、水污染等重大环境事故呈多发高发态势。四是部分企业生产经营面临不少困难。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增长41.6%,增幅比一季度提高 13.8个百分点。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反映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的问题比较突出。
与此同时,一些城市房价仍然较高,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压力很大;有的企业受利益驱动,在食品生产中违法违规使用添加物的问题比较突出;近一段时间,一些地方接连发生道路、交通、煤矿、非煤矿山事故和建筑物、桥梁垮塌事件,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对此社会反映强烈。
第五篇: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情况及未来预测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情况及未来预测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情况及未来预测 新华社经济分析师 孙琦峰
10月末,国家统计局相继公布了前三季度我国宏观经济数据,从已经公布的数据来看,前三季度我国经济总体向好,短期内我国经济将继续保持高位平稳运行态势,预计2007年GDP增速在11%左右。未来4-5年受国际因素影响GDP增速可能会逐年回落,但中长期我国经济会继续快速增长。
一、我国经济存在由偏快转向过热风险
(一)GDP高位平稳增长,人均GDP已完成目标四成
进入新世纪,我国GDP累计增长率开始重新加速,并从2002年一季度开始加速增长,到2003年一季度达到10.65%的高峰。此后再次进入相对平稳增长状态,2003年一季度到2006年一季度基本保持在10.3%左右,2006年上半年开始再次进入加速增长状态,2006年上半年到2007年三季度增长率分别为10.9%、11.1%、11.1%、11.9%、11.5%。第三季度的增速回落,我们认为这是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在起作用,但经济由偏快转向过热风险犹存。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2006年我国GDP总量按现行汇率计算达到26847亿美元,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排在美国、日本和德国之后列第四位,今年有可能超过德国进入三甲。根据世界银行购买力平价方法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计算,我国GDP总量更是超过10万亿美元,仅居美国之后。我国已名列世界经济大国之列。
但我国人均国民财富排名却十分靠后,在100位之外,按现行汇率折算人均财富,2006年我国排名在129位,按购买力平价排名,也只位列第102名。人均指标的落后,说明我国经济发达水平和国民富裕程度依然较低。
我国人均GDP自1980年至2000年年均提高8.5%,累计提高4.1倍。2006年我国人均GDP超过16000元(当年价),按可比价格计算,已比2000年提高69%,年均提高9.1%,已经完成了20年人均GDP翻两番任务的42.3%。
图1:我国人均GDP增长速度趋势预测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新华社多媒体数据库
(二)投资增速趋于平稳
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在1993年上半年达到72%的高峰后,一路下滑,到2000年一季度跌落到1.5%的谷底。此后投资增速恢复上升趋势,在2004年一季度达到47.8%的新高峰。当时为了防止经济出现类似1993年的严重“过热”现象,政府在2003年10月份以后出台了一系列力度很大的紧缩性政策措施,包括提高以后准备金率、暂停建设性用地审批、控制向钢材、房地产等过热行业的投资等。在这一系列紧缩性措施的影响下,投资增速大幅度回落,从2004年一季度的47.8%回落到2005年一季度的25.3%,此后一直维持在25%左右,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2007年前三季度增速为25.7%,比上半年略有下降(上半年25.9%),但从2007年3-9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基本维持在26%左右的情况看,四季度投资增速将保持平稳增长态势,与三季度基本相当。图2:1992年一季度到2007年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波动情况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新华社多媒体数据库(三)外贸顺差又创新高,外汇储备超过1.43万亿美元
海关统计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15708.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长23.5%,增速比前8个月放慢0.5个百分点。其中,出口8782.4亿美元,增长27.1%;进口6925.9亿美元,增长19.1%。目前中国的出口增速已经连续4个季度保持下降,如果未来人民币指数的升值加快,加之主要出口对象美国的经济减速,出口增速很可能会继续下滑。
图3:近三年中国进出口、贸易顺差变化情况 单位:%,亿美元
数据来源:新华社多媒体数据库
前三季度累计贸易顺差为1856.5亿美元,比前8个月的贸易顺差增幅减缓2.1个百分点。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和国家宏观调控两方面因素影响中国的贸易顺差增速减慢,但前三季度1856.5亿美元的顺差已经超过2006年全年1775亿美元,看来今年贸易顺差将再创新高,估计全年贸易顺差将在2500亿美元左右。
2007年9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14336亿美元,同比增长45.11%。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今年前三季度国家外汇储备增加3673亿美元,同比多增1983亿美元。9月份外汇储备增加250亿美元,同比多增91亿美元。我们认为,外汇储备的屡创新高,是造成基础货币增长加速的主要因素,而究其根本原因还是人民币升值幅度过小。这一方面导致贸易顺差的居高不下,还引发了人民币升值预期的长期持续,以及相应外汇热钱的长驱直入。
(四)CPI拐点已现,但通胀压力依然巨大
根据统计数据,食品价格大涨造成通货膨胀上扬,但通胀拐点已现,四季度将放缓。2007年第三季度CPI同比增幅达到6.1%,高于二季度的3.6%和一季度的2.7%,带动1-9月份CPI达到4.1%。我们认为,本轮通胀主要是受食品价格推动,1-9月CPI的4.1%涨幅中,食品价格贡献了3.5%(占比85%),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肉禽、蔬菜、油脂等食品;作为对比,非食品通胀则一直保持在1%以下的低位,根本原因在于人口红利尚未衰竭前,中国单位商品劳动力成本依然呈下降趋势,有效抑制了价格上涨压力。我们通过对于影响食品价格的农产品供给、天气因素等的分析,认为通胀将很快见顶回落,CPI季度还会放缓,逐步回落到5%以下,预计今年全年CPI在4.5%左右。
图4:CPI拐点已现
资料来源:新华社多媒体数据库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五)消费需求增速不断提高
我国国内消费增速在经过1995-1998年持续下降、1998-2000年低速增长(平均增速约为6%)和2000-20043年的稳定增长(平均增速约为10%)之后,从2004年开始不断提高,2006年3月份以后进入加速增长阶段,增速由2006年4月的13.6%提高到2007年9月份的17.0%。其中2007年1-9月,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达到63827亿元,同比增长15.9%,是1997年以后最高的名义增长率。图5:2005年以来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变化情况
资料来源:新华社多媒体数据库
(六)M1、M2增速加快,信贷过多问题没有得到控制
2007年9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39.31万亿元,同比增长18.45%;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14.26万亿元,同比增长22.07%;市场货币流通量(M0)余额为2.90万亿元,同比增长13.01%。今年1-9月累计净投放现金1958亿元,同比多投放302亿元。图6:M2和贷款变化图
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新华社多媒体数据库
前三季度外汇各项存款减少22亿美元,同比多减105亿美元(去年同期增加83亿美元)。9月份外汇各项存款减少34亿美元,同比多减36亿美元(去年同期增加2亿美元)。可见股市赚钱效应令银行存款持续流向股市的趋势并没有改变。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9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5.90万亿元,同比增长17.13%,增幅比上季度末高0.65个百分点,比上月末高0.11个百分点。以往每年的短期贷款都逐季递减,反映了商业银行对管理层行政调控的配合,主动采取了早放贷早收益的模式。然而今年第三季度的短期贷款不减反增,说明行政调控的影响在日渐式微。我们注意,中长期贷款稳定在6500亿以上的规模,表明央行的利率政策至今为止作用仍十分有限。尽管屡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想达到调控信贷的目的,但是央行在发行央票、卖出特别国债等数量型工具的运用力度不足以匹配外汇涌入的加速,因此基础货币投放较快,使得近期货币供应仍在高位。
二、未来我国经济情况及相应对策分析
(一)经济增速将略有放缓,结构失衡得到改善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经济与世界主要经济体密切相关。我们预计2007年GDP增长会超过11%,2008年有所放缓但依然保持在10%左右,减慢的主要原因是受世界经济总体放缓的影响外部需求放缓。2008 年,美国受房市拖累,消费和经济将放缓,而全球经济增速也会有所下降,这将对中国出口增速产生抑制。我们认为,以人民币计算,中国出口增速在2008年将下降5%左右;2007年CPI涨幅将控制在4.5%左右,2008年全年CPI涨幅在3.5%左右,比2007年有所回落。如果我国保持现有利率不动,实际利率明年也会有所上升,对经济活动产生一定影响,但我们预计四季度可能还会有1次加息。在结构上,经济失衡现象将略有改善:出口增速下降一定程度上改善了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贸易失衡问题;而居民收入和消费需求保持高增长,企业利润增速受出口增速放缓和实际利率提高影响将有所下降,因此国内消费与投资增速的差距也将缩小。
(二)人均GDP翻两番目标将会提前实现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2002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累计增长61.8%,年均增长超过10%,经济实力大幅攀升。考虑到今年国民经济继续高速增长,之后几年我国的GDP增速将有所放缓,预计2007年人均GDP将超过17500元,今后十几年的人均GDP增长速度会较大地低于改革开放以来近三十年的平均速度,更低于过去几年的平均速度。但今后13年只要人均GDP年均增长6%左右就能完成翻两番目标。
图7:我国人均GDP提高轨迹(当年价和可比价)
资料来源:新华社多媒体数据库
(三)货币政策继续紧缩,人民币加速升值
由于货币信贷增速依然偏快,同时通胀尽管有所放缓,但短期内仍将处于高位,因此货币政策将仍以紧缩为主,央行将加强使用发行央票、卖出特别国债等数量型工具对冲外汇涌入,同时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利率工具也会继续使用,由于美联储刚刚降息0.25个百分点至4.5%,我们判断我国央行加息空间已经非常有限,如果CPI年内没有回头迹象则还会加息一次,上调27—54个基点,如果CPI10月出现拐点则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央行可能暂不加息而采用其他方法对冲流动性。我们认为央行应更加注重汇率政策的使用。回顾过去3年的货币政策,2005以来央行以数量型工具对冲为主,2007年则以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加息为主,但效果均不佳,原因在于,在汇率缺乏灵活性、外汇涌入不断加速的局面下,央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捉襟见肘。有消息认为,IMF可能在今年11-12月份判定人民币汇率水平严重脱离基本面,客观上也将给美国贸易保护主义者对中国施压提供借口。人民币升值可以增强货币政策有效性,同时降低输入型通胀,我们预计人民币升值幅度将加快,2007年整体升值将突破6%,2008年升值在7%左右。随着经济增速放缓和企业利润增速的下降,明年存款搬家现象有所缓解;而特别国债的发行提供了成本相对较低的货币对冲工具,且实际利率和实际有效汇率也将明显上升。因此总体而言,明年货币条件将偏紧,对资产价格有抑制作用。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