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黑龙江省公安交通警察执法培训考试简答题
(一)人民警察如何对待上级的决定和命令?
答:人民警察必须执行上级的决定和命令。人民警察认为决定和命令有错误的,可以按照规定提出意见,但不得中止或者改变决定和命令的执行;提出的意见不被采纳时,必须服从决定和命令;执行决定和命令的后果由做出决定和命令的上级负责。人民警察对超越法律、法规规定的人民警察职责范围的指令,有权拒绝执行,并同时向上级机关报告。
(二)请简要回答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
答:1.依法治国。依法治国的基本内涵包括:人民民主、法制完备、树立宪法法律权威和权力制约。同时,应当坚持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三个至上”原则,即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的原则。“三个至上”的提出,从政治体制、阶级本质和法治特征三个方面概括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精神实质,划清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资本主义法治理念的原则界限,标志着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认识进一步深化。2.执法为民。执法为民的基本内涵包括:(1)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本。(2)保障人权。执法机关必须牢固树立宪法观念和法律观念,严格遵守法律,切实尊重和保障人权(3)文明执法。文明执法是执法为民的本质要求和外在体现。3.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根本目标,也是立法、执法、司法工作的生命线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公平正义的基本内涵包括: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合法合理、程序正当、及时高效。4.服务大局。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法治工作的经验总结。其基本内涵包括:把握大局,围绕大局,立足本职。5.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由于党的先进性所决定的,也是人民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艰苦性背景下的正确选择。其基本内涵包括:党对社会主义法治的思想领导,党对社会主义法治的政治领导,党对社会主义法治的组织领导。特别注意(1)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发展道路。(2)要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
(三)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应当回避的情形有哪些? 答:(1)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是当事人的近亲属的。(2)本人或者他的近亲属和本案有利害关系的。(3)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4)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案件的。(5)接受当事人及其委托的人的请客送礼,违反规定会见当事人及其委托的人的。
(四)宪法规定的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有哪些?
答:
1、政治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2、政治自由:公民的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示威和游行的自由。
(五)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不执行治安拘留的对象有哪些?
答:1.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2.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初次违反治安管理的。3.70周岁以上的4.怀孕或哺乳自己不满一周岁婴儿的
(六)人民警察不得使用武器的情形?
答:根据《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理》第10条规定,人民警察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使用武器:
(1)发现实施犯罪的人为怀孕妇女、儿童的,但是使用枪支、爆炸剧毒等危险物品实施暴力犯罪的除外
(2)犯罪分子处于群众聚集的场所或者存放大量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等危险物品的场所的,但是不使用武器予以制止,将发生更为严重危害后果的除外。
(七)停止使用武器的情形?
答:根据《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第11条规定,人民警察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立即停止使用武器:
(1)犯罪分子停止实施犯罪,服从人民警察命令的。(2)犯罪分子失去继续实施犯罪能力的。
(八)人民警察义务?
答:第二十条 人民警察必须做到:
(一)秉公执法,办事公道;
(二)模范遵守社会公德;
(三)礼貌待人,文明执勤;
(四)尊重人民群众的风俗习惯。根据第二十一条 人民警察遇到公民人身、财产安全受到侵犯或者处于其他危难情形,应当立即救助;对公民提出解决纠纷的要求,应当给予帮助;对公民的报警案件,应当及时查处。人民警察应当积极参加抢险救灾和社会公益工作。
(九)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
答:(1)合法行政;(2)合理行政;(3)程序行政;(4)高效便民;(5)诚实守信;(6)权责统一。
(十)公安行政案件需要调查的内容?
答:《程序规定》第34条 对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需要调查的案件事实作了明确的规定。
(1)违法嫌疑人的基本情况。(2)违法行为是否存在。(3)违法行为是否为违法嫌疑人实施。(4)实施违法行为的时间、地点、手段、后果以及其他情节。(5)违法嫌疑人有无法定从重、从轻、减轻以及不予处罚的情形。
(6)与案件有关的其他事实。
(十一)刑事赔偿法范围?
答:根据《国家赔偿法》第17条、18条的规定,公安刑事赔偿范围具体包括:(1)违反《刑事诉讼法》规定的规定对公民采取拘留措施的,或者依照《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对公民采取拘留措施,但是拘留时间超过《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时限,其后决定撤消案件、不起诉或者判定宣告无罪终止追究刑事责任的。(2)刑讯逼供或者以殴打、虐待等行为或者放纵他人以殴打、虐待等行为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3)违法使用武器、警械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是指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在行使刑事侦察权时,违法使用武器、警械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4)违法对财产采取查封、扣押、冻结、追缴等措施。
(十二)不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
答:《刑事诉讼法》第15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消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终止审理,或者宣告无罪:(1)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2)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
(3)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4)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6)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
(十三)被监视居住的应遵守哪些规定?
答:监视居住,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在刑事诉讼过程中责令被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一定期限内不得离开指定的区域,并对其行动加以监视和控制的一种强制措施。
根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94条和《公安机关执法细则》第19-01条的规定,对已立案侦察的犯罪嫌疑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监视居住:(1)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的;(2)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监视居住,不致发生社会危害性的;(3)应当逮捕的犯罪嫌疑人患有严重疾病,或者是正在怀孕、哺育自己未满1周岁的婴儿的妇女;(4)对拘留的犯罪嫌疑人,证据不符合逮捕条件的;(5)提请逮捕后,检察机关不批准逮捕,需要复议复核的;(6)犯罪嫌疑人被羁押的案件,不能在法定期限内办结,需要继续侦察的(7)符合取保候审条件的犯罪嫌疑人即不交纳保证金,又无保证人担保的。
(十四)犯罪构成的4个要素?
答:犯罪构成是指刑法所规定的,决定某一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以及成立犯罪所必须具备的一切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的有机整体。犯罪构成包括犯罪客体、犯罪客观要件、犯罪主体、犯罪主观要件。
1、犯罪客体,是指刑法所保护的,而为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注意社会关系。
2、犯罪客观要件,是指刑法所规定的,构成犯罪所需要的在客观活动方面必须具备的要素。
3、犯罪主体,是指实施了犯罪行为,并且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和法人。
4、犯罪主观要件,又称主观方面,是指行为人对自己的危害行为及其危害结果抱有的故意或者过失的心理态度(即主观犯罪过),又包括犯罪故意与犯罪过失。
(十五)机动车所有人必须申请变更登记的情形有哪些?
答:1改变车身颜色的2更换发动机的3更换车身或者车架的4因质量问题更换整车的。5营运机动车改为非营运机动车或者非营运机动车改为营运机动车等使用性质改变的。6机动车所有人的住所迁出或者迁入车辆管理所管辖区域的。(十六)适用简易程序处罚的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可以由一名交通警察作出。并应当按照怎样程序实施? 答:
1、口头告知违法行为人违法行为的基本事实、拟作出的行政处罚、依据及其依法享有的权利。
2、听取违法行为人的陈述和申辩,违法行为人提出的事实、理由或者证据成立的,应当采纳;
3、制作简易程序处罚决定书;
4、处罚决定书应当由被处罚人签名、交通警察签名或者盖章,并加盖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印章;被处罚人拒绝签名的,交通警察应当在处罚决定书上注明;
5、处罚决定书应当当场交付被处罚人;被处罚人拒收的,由交通警察在处罚决定书上注明,即为送达。交通警察应当在二日内将简易程序处罚决定书报所属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备案。(十七)申请机动车注册登记,应当提交的证明或凭证有哪些?
答:申请注册登记的,机动车所有人应当填写申请表,交验机动车,并提交以下证明、凭证:1机动车所有人的身份证明。2购车发票等机动车来历证明;3机动车整车出厂合格证明或者进口机动车进口凭证;4车辆购置税完税证明或者免税凭证;5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凭证;6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在机动车注册登记时提交的其他证明凭证。(十八)同车道行驶的机动车,不得超车的情形有哪些?
答:(1)前车正在左转弯、掉头、超车的;(2)与对面来车有会车可能的;(3)前车为执行紧急任务的警车、消防车、救护车、工程救险车的;(4)行经铁路道口、交叉路口、窄桥、弯道、陡坡、隧道、人行横道、市区交通流量大的路段等没有超车条件的。(十九)证据种类及特征?
答:第四十二条 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都是证据。证据有下列七种:(一)物证、书证;(二)证人证言;(三)被害人陈述;(四)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五)鉴定结论;(六)勘验、检查笔录;(七)视听资料。以上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特征:客观性、关联性、合法性。
第二篇:黑龙江省公安交通警察执法培训考试案件分析
(十一)2011年3月2日下午2点30分,万某驾驶车牌为皖A38652的大型货车有超载嫌疑,民警刘某对万某直接开具了罚款300元的简易程序处罚决定书后,并将万某放行。问题:民警刘某的处理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
1、不正确。
2、理由如下(1)民警应当对车辆的核定载质量、车辆装载重量和超载量进行核实。(2)处以300元罚款,应当适用一般程序。(3)核定结果为超载,应当责令当事人消除违法行为。当事人表示可立即消除违法状态,依法处罚,待违法状态消除后放行车辆当事人拒绝或者不能立即消除违法状态的,制作行政强制措施凭证,扣留车辆。
(十二)2011年5月11日上午10时,民警张某在路上执勤时查获王某驾驶的擅自改变车辆外形车辆,遂拟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其进行了处罚。王某不服,向其进行申辩,说自己并未对车辆外形进行改造。但张某不予理睬,填写了简易程序处罚决定书,罚款500元并现场收缴了王某的罚款。问题:民警张某的执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
1、不正确。
2、民警张某的错误之处:(1)民警应当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或者证据成立的,应当采纳。民警没有听取当事人申辩的行为错误;(2)处以200元以上罚款的,应当适用一般程序,民警当场应当开具行政强制措施凭证。民警张某适用简易程序当场对王某进行处罚的行为错误;(3)张某现场收缴罚款违反了罚缴分离规定。
(十三)2011年4月30日,民警A使用自己的私家车与协管员B携带车载移动测速设备上路执勤,A负责开车,B使用测速设备监测出车牌为晋C5R607的桑塔纳轿车超速行驶。
问题:
1、案例中民警A的行为是否正确,为什么?
2、协管员B的行为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
1、否。使用车载移动测速设备的,应当使用制式警车。民警A使用私家车携带移动测速设备错误;
2、否。使用移动测速设备测速的,应当由交通警察操作。B是协管员,不具有操作移动测速设备的资格。
(十四)2010年11月8日下午3点01分,民警王某在某市区道路巡逻时,在裕华路与阳光大街交口向西100米路南停放着一辆白色本田轿车,造成严重的交通堵塞。于是王某便下车进行拍照,然后准备开具违法停车告知单。正要填写时,车主李某从旁边的便利店里跑了出来,说:“不好意思,我刚进去买包烟,我马上开走。”王某回答:“已经晚了。”并继续填写完毕,将告知单贴到本田车的侧门玻璃上,自行离去。李某揭下告知单,发现违法时间一栏写的是“2010年11月8日3点01分”,违法停车地点一栏写的是“裕华路与阳光大街交口附近”。
问题:
1、民警王某开具违法停车告知单是否合法?为什么?
2、违法停车告知单填写有无不规范之处?
答:
1、合法。李某违反机动车停放规定,造成严重的交通堵塞,应当予以处罚;
2、有。一是违法时间填写错误,造成违法事实不清;二是停车地点填写不详细,应当填写详细的违法地点,不应使用“附近”这样的模糊词汇。
(十五)2011年2月7日上午9时,民警刘某在路上执勤时,发现一辆丰田轿车未投保交强险。仔细检查两证后,刘某口头告知轿车司机违法行为的基本事实、拟作出行政强制措施的种类、依据及其依法享有的权利,扣留了车辆和司机的驾驶证但未出具任何手续,轿车司机知道自己违法,申辩无用便自行走了。问题:刘某的行为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
1、不正确。
2、刘某行为的错误之处:(1)机动车未投保交强险不应当扣留机动车驾驶证,扣留机动车驾驶证的行为违法。(2)扣留车辆或者扣留机动车驾驶证,应当开具行政强制措施凭证,民警未开具的行为违法。
(十六)2011年3月27日上午9时30分,民警李某在某路段执勤,使用移动测速设备测得一银色现代轿车车速达到90公里/小时,而此路段最高限速为80公里/小时,于是李某通知前方民警段某查获该车。9时33分,段某查获该车,并适用简易程序,对司机做出了罚款100元的决定。该司机不服,说自己并没有超速。段某不耐烦地说:“说你超速就超速,哪那么多话。到时候去交罚款就行了。”随后,将简易程序处罚决定书和驾驶证、行驶证甩给了司机。
问题:请指出上述案例中李某执法有无不规范之处如果有应当怎么做?段某执法有无不规范之处如果有,应当怎么做? 答:
1、李某执法没有不规范之处。
2、段某执法有不规范之处。(1)应当向当事人出具利用交通技术监控记录的违法资料(2)民警应当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3)交还被核查当事人的相关证件时,应该文明礼貌,方便当事人接取。(十七)2011年5月1日晚10时,民警匡某在某路段查获酒后驾驶的王某,使用酒精呼吸测试仪测试结果为
82mg/100ml。遂按照酒驾处理程序开具了行政强制措施凭证,扣留了机动车和机动车驾驶证。最后对王某处以暂扣6个月驾驶证,1000元罚款的处罚,记12分。问题:民警对王某的处理是否恰当,如不恰当,应该如何处理?
答:不恰当。
1、王某已达到醉驾的呼气标准,应该将采取强制措施检验其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并将其约束至酒醒,认定醉驾后,按照醉驾的处理程序办理;
2、王某醉酒驾驶机动车,应当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十八)2011年5月28日上午10时,民警王某在某路口执勤。发现一辆红色本田轿车在进入路口直行导向车道后,穿越禁止标线到驶入右转车道,险些与后方来车相撞。于是王某要求其靠边停车进行处理,在告知驾驶员李某违法行为后,拟做出罚款100元的处罚。李某不服,说“我没有违章,你诬赖我”。王某很是气愤,说“你再无理取闹,我就罚你200”。李某不服,继续争辩。王某遂把罚款额变更为200元。问题:王某执法有无不当之处,为什么?1
答:
1、有。
2、王某应当听取当事人有权进行陈述和申辩。认为当事人提出事实、理由或者证据成立的,应当予以采纳。不得因当事人的申辩而加重对其的处罚。王某没有认真听取当事人的申辩理由,并加重处罚是错误的。
(十九)2010年10月8日晚10时,某交警支队事故科接到报警,在穿过该市的某国道上发生交通事故,有人受伤。5分钟后,事故科年轻民警李某和王某到达现场,发现一辆桑塔纳出租车与一辆小型货车发生追尾事故,出租车司机被挤在车里,满脸是血,呼吸急促。李某赶紧跑上前去,试图将他拉出来。王某准备到前方适当位置设置警示装置。但李某突然喊住他:“先别去,过来赶紧把他拉出来,他快不行了。”王某马上跑过来帮忙,这时,一辆急速行驶的载满货物的大型货车刹车不及,从后边撞了上来,导致两名民警身受重伤,出租车司机死亡。
问题:
1、案例中造成二次事故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交通警察到达事故现场后,应该首先进行哪项工作? 答:案例中造成二次事故的主要原因是事故前方没有设置警示装置。
交通警察到达事故现场后,应该首先划定警戒区域。在安全距离位置放置发光或者反光锥筒和警告标志,确定专人负责现场交通指挥和疏导,维护良好道路通行秩序。
(二十)2010年8月23日,李某到暂住地交管部门申请机动车驾驶证考试,拟考取C1驾驶证。民警发现体检表上写着,身高148cm,左眼矫正视力5.0,右眼矫正视力4.9;左手正常,右手拇指缺失;左腿因幼儿时患小儿麻痹症丧失活动功能,右腿正常。问题:
1、李某能否申领C1驾驶证?为什么?
2、李某能够申领哪类驾驶证?为什么?
答:
1、不能。左腿丧失活动功能,不符合申领C1驾驶证的申请条件。
2、C2。根据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申领驾驶证,右手拇指缺失的,可以申请小型汽车、小型自动挡汽车准驾车型的机动车驾驶证;,可以申请小型 自动挡汽车准驾车型的机动车驾驶证。
第三篇:公安执法培训发言稿
公安执法培训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战友们:
为期十天的执法大培训就要结束了。在市局党委的精心安排下,我们全体学员度过了紧张而又充实,并且意义非凡的十天。在此,我代表参训的34名高平学员向各位领导、授课老师以及在培训基地辛勤付出的工作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
定期开展学习培训是推动各项公安工作顺利发展的有力保障。通过学习培训,使人民警察能切实有效的担负起政治社会责任,能达到“苦练技能战术,打造过硬队伍”的目的,使培训学员进一步增强“打击敌人,保护自己”的意识,使其向着“打得赢、说得过、追得上”这一目标不断迈进。学习培训战训结合,贴近实战,是造就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高素质人民警察队伍的重要途径。面对当前公安工作的严峻性、复杂性、危险性,我们真正认识到:做一名合格的人民警察,必须具有专业的法律知识,过硬的实战技能,要善于在工作和训练中不断提高自身职业能力。十天中,我们重点接受了执法培训,系统学习了《公安机关执法细则》、《警察法》、《国家赔偿法》等基本法律知识,认真研讨了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及处置、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保卫等理论知识,同时还学习了单警装备的熟练取放,警棍、催泪瓦斯等装备的规
范使用。这十天的封闭培训锻炼让我们收获很多,从跑步出操到学习警务技能,从学习理论课程到提高实战本领,我们不仅收获了强健的体格、必备的警务实战技能;而且还收获了丰富的精神食粮,为以后更好地从事公安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十天的学习训练,我们更好地掌握了必备的法律知识,法执勤工作中的基本能力和技巧,同时也使我们的规范执法意识和自我防范意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
这十天是我们警营生涯中重要的十天,学习培训是一个洗刷灵魂的过程、是一个净化心灵的过程、更是一个铸造警魂的过程。十天中,我们在政治思想上有了新的进步,能力素质上有了新的提高,作风养成上有了新的改进,工作目标上有了新的定位,切实增强了为民服务的决心以及经受锻炼、不畏艰苦、献身公安事业的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这次培训,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人民警察所肩负的责任,同时,也发现了自身存在的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坚持不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在学习中进步,以这次培训作为一个开端,努力提高工作能力的方法,全面增强个人综合素质,当组织需要时,我们将竭尽所能圆满完成组织交给的各项任务,不辜负领导的信任和重托。
最后,请允许我代表参训人员向各位领导、各位授课老师致以崇高的敬意。敬礼!
第四篇:交通警察执法人性化之我见
交通警察执法人性化之我见
执法人性化是党和政府以及人民群众对行政执法人员提出的新要求、高标准,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体现了社会的进步方向。下面就执法人性化问题谈几点浅见。
一、路面执法人性化的必要性
依法行政是党和政府对所有行政执法单位和人员提出的基本要求,是依法治国的核心,而执法人性化是党和政府以及人民群众对行
政执法人员提出的新要求、高标准,是依法行政的最高境界。2005年,黄山区交警大队在处理一起交通事故的过程中,用人性化执法感动了皖北人,使得5个来自皖北的同乘一辆拼装农用三轮车,从安徽的最北端萧县来到安徽的最南端黄山区的农村妇女,在感受到了黄山市公安局黄山分局交警忠于法律、忠于人民的真诚情怀,感受到了黄山区党员民警先进性的具体体现以后,由在交警大队的大院里“住”了两天,最后一致同意将车报废解体、返回原籍,并感动地和交警们一一握手,由衷地说:谢谢大兄弟!通过这个执法案例,使我们看到了交通警察执法人性化的威力,从而也引发了我们谈谈交通警察人性化执法的有关问题。
在公安队伍中,交通民警由于行政执法相对人几乎涉及所有交通参与人,是与群众接触最多的警种之一。而在交通警察所有的行政执法活动中,路面执法与群众接触最直接,交通警察在路面执法的量占整个公安机关行政执法的比例最高。因而交通管理路面执法程序的合法性,执法行为的合理性、执法行为的人性化与否直接关系到公安机关声誉和公安民警的形象,绝不可掉以轻心。但在实际的交通管理工作中,路面执法确实存在着一些距离人性化要求颇远的现象。
1、纠正交通违法执法无序。主要表现为或者是对过岗的交通违法行为视而不见,助长了交通参与人实施违法行为的侥幸心理;或者是坚持了违法不过岗,但是不注意时间、地点、场合,执法效果没有达到。诚然,见违必纠是我们应该长期坚持并大力提倡的,但在现实路面执法中,因纠正交通违法行为不注意时间、地点、场合而造成或顾此失彼、或得不偿失,警民对立的情况屡见不鲜。
2、重处罚轻教育。在路面执法中,重处罚轻教育的趋势比较明显,基本上是违法必罚,交通法规中的警告条款运用得很不够或者是基本上没运用;同时在路面执法中,罚款已交而交通违法照旧的现象突出,长此以往,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交警为了罚款而纠正交通违法的普遍认识,从而得不到公众的认可和支持。
3、路面执法情绪化。交警也是人,是人就有情绪,作为交警应该控制其情绪,但个别民警在心情不好时,特别是长期在恶劣工作环境中工作时,火气大、情绪差,对驾驶员训斥的现象时有发生。同时在处理交通违法行为时,部分民警方式方法欠妥,语言不规范,说服不到位,造成不少驾驶员对其交通违法行为被处罚无异义,但对交警的执法态度有看法。
4、路面执法中随意现象仍然存在。如在路面执法中或多或少地存在着特权车、关系车、熟人车不处罚或降格处罚的情况,同一种违法在不同民警中有不同的处理结果,容易造成执法的不公平和不公正现象。
5、执法水平不高。部分民警对相关的交通法规了解仅仅停留在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上,纠正交通违法在执法程序上、在法律文书的使用上存在着不少错误的认识,对于交通管理相关的其它法律法规如《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公路法》、《安全生产法》等、基本上没有什么概念,也很少涉及。
6、对交通违法行为实施人缺乏人性化关怀。主要表现为不自觉地把行政相对人当作自己的对立面,从而在人格上不尊重当事人、在处理上不考虑当事人的合理要求、在语言上不注意文明用语、在行动上处处体现了行政执法人员的特权感和自我优越性。
二、如何提高路面执法人性化水平
1、路面交通管理应以人为本。《道路交通安全法》已经实施一年了,它有一个鲜明特点,就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中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因此,交通警察在日常交通管理工作中,要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中心,一切交通管理措施都要适应以“生命至上”为最高目标,要通过人性化管理,体现整个社会对公民权益、生命安全的关注和重视,把思想、立场调整到保护和实现最大多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更好地树立队伍形象上来。
2、增强依法行政的观念。路面执法既要坚持依法办事,严格、公正、文明执法,更要讲究执法效率,讲求人性化执法,追求执法效果,坚决克服执法中的随意性。要坚持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服务对象一律平等,对交通管理的各类对象一视同仁,与此同时,要注重自身法律意识的提高,法律知识的学习。
3、坚持执法人性化。作为交通警察,在处理交通违法行为时,要掌握适度,体谅群众。掌握适度,实际上也是《行政处罚法》对实施行政执法行为提出的基本原则之一。处理交通违法行为,有三个问题必须掌握好。一是罚得对不对,二是罚得当不当,三是罚得是否承受得了。交通民警如何正确使用自己手中的处罚权,除了需要熟练掌握国家的法律法规外,还要明
确两点:第一,执罚者与受罚者都是“人”。除开那些穷凶极恶的犯罪分子外,是人就有人性,也就是说人的本性都有崇善嫉恶的一面,绝大多数人主观愿望上不想违法,更不愿受到处罚和指责。第二,交通参与人的违法行为,多数都是人民内部矛盾,是可以通过调解消化处理的。所以,我们在处理交通违法行为时一定要注意合法、适度、量情的原则。所谓“合法”就是以事
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体现处罚法定原则。所谓“适度”就是根据当事人的违法情节在法律规定的处罚幅度内确定适当的处罚数量,不能轻违重罚,或者重违轻罚。所谓“量情”,就是作处罚决定时,一定要体察民情,不要超出他们承受不了的限度。所以,对于交通违法的初犯者和情节轻微者一般以教育为主,不施罚款。对严重违法行为的当事人采取教育和处罚并举的方法,要让他们罚得心服口服。
4、热心助人为乐。要认真落实“有困难找警察”的承诺。交警部门的服务对象主要是车主、驾驶员及所有交通参与者。我们提出的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实际上是一个群众观念问题,说到底是一个人本理念问题。交通警察通过帮助人民群众排忧解难,体现了人民警察为人民的根本宗旨,也可以进一步密切警民关系,改善执法形象。
5、加强修养、提高心理素质。主要是在两个方面。一是在闻听群众过激言论时,要心胸袒荡,谅解群众。遇到这种情况,交通民警一定要头脑冷静,耐心教育,以理服人,不与他们计较。因为我们是警察,心胸要宽广。由于人的素质不齐,良莠并存,社会的落后面一下子不可能消除,自由主义、不服管理、或者希望法律只管别人,不管自己的人在一定时期还是存在的,但他们毕竟还是人民群众。所以,对待这些人,从情感上要谅解他们,从道义上要征服他们。遇到说不清,讲不明的情况,也不能操之过急。二是在遭遇不公正指责的时候,要勇于自责,理解群众。当前,我们的执法工作确实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再加上群众对改革不理解、对发展有看法、对政府工作有意见,往往会借题发挥。因而,交通警察常常会受到一些不公正的指责,有口难辨。怎么应对这种情况?首先要勇于自责,承认自己不足,然后再作解释,辨明真相,弄清是非。即使你本人做得很好,也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虚心接受意见,提高群众满意率。
6、尽可能落实从优待警。在强调交通警察执法要人性化的同时,我们不能忘记交通警察也是人,他们以需要人性化的管理。交警是一种比较辛苦的职业,特别是路面执法的民警,工作环境恶劣,随着道路、车辆的逐年增加,堵塞、废气、噪声等将长期考验着民警的身体和意志。在这种情况下,应对一线岗位进行人、财、物的倾斜。要不断改革勤务体制,不断探索勤务运行的新方法、新思路,使路面执法走上良性的、相对固定的运行模式,从而促使交通警察在执法时向人性化的高标准迈进
第五篇:交通警察执法人性化之我见
交通警察执法人性化之我见
执法人性化是党和政府以及人民群众对行政执法人员提出的新要求、高标准,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体现了社会的进步方向。下面就执法人性化问题谈几点浅见。
一、路面执法人性化的必要性
依法行政是党和政府对所有行政执法单位和人员提出的基本要求,是依法治国的核心,而执法人性化是党和政府以及人民群众对行政执法人员提出的新要求、高标准,是依法行政的最高境界。2005年,黄山区交警大队在处理一起交通事故的过程中,用人性化执法感动了皖北人,使得5个来自皖北的同乘一辆拼装农用三轮车,从安徽的最北端萧县来到安徽的最南端黄山区的农村妇女,在感受到了黄山市公安局黄山分局交警忠于法律、忠于人民的真诚情怀,感受到了黄山区党员民警先进性的具体体现以后,由在交警大队的大院里“住”了两天,最后一致同意将车报废解体、返回原籍,并感动地和交警们一一握手,由衷地说:谢谢大兄弟!通过这个执法案例,使我们看到了交通警察执法人性化的威力,从而也引发了我们谈谈交通警察人性化执法的有关问题。
在公安队伍中,交通民警由于行政执法相对人几乎涉及所有交通参与人,是与群众接触最多的警种之一。而在交通警察所有的行政执法活动中,路面执法与群众接触最直接,交通警察在路面执法的量占整个公安机关行政执法的比例最高。因而交通管理路面执法程序的合法性,执法行为的合理性、执法行为的人性化与否直接关系到公安机关声誉和公安民警的形象,绝不可掉以轻心。但在实际的交通管理工作中,路面执法确实存在着一些距离人性化要求颇远的现象。
1、纠正交通违法执法无序。主要表现为或者是对过岗的交通违法行为视而不见,助长了交通参与人实施违法行为的侥幸心理;或者是坚持了违法不过岗,但是不注意时间、地点、场合,执法效果没有达到。诚然,见违必纠是我们应该长期坚持并大力提倡的,但在现实路面执法中,因纠正交通违法行为不注意时间、地点、场合而造成或顾此失彼、或得不偿失,警民对立的情况屡见不鲜。
2、重处罚轻教育。在路面执法中,重处罚轻教育的趋势比较明显,基本上是违法必罚,交通法规中的警告条款运用得很不够或者是基本上没运用;同时在路面执法中,罚款已交而交通违法照旧的现象突出,长此以往,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交警为了罚款而纠正交通违法的普遍认识,从而得不到公众的认可和支持。
3、路面执法情绪化。交警也是人,是人就有情绪,作为交警应该控制其情绪,但个别民警在心情不好时,特别是长期在恶劣工作环境中工作时,火气大、情绪差,对驾驶员训斥的现象时有发生。同时在处理交通违法行为时,部分民警方式方法欠妥,语言不规范,说服不到位,造成不少驾驶员对其交通违法行为被处罚无异义,但对交警的执法态度有看法。
4、路面执法中随意现象仍然存在。如在路面执法中或多或少地存在着特权车、关系车、熟人车不处罚或降格处罚的情况,同一种违法在不同民警中有不同的处理结果,容易造成执法的不公平和不公正现象。
5、执法水平不高。部分民警对相关的交通法规了解仅仅停留在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上,纠正交通违法在执法程序上、在法律文书的使用上存在着不少错误的认识,对于交通管理相关的其它法律法规如《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公路法》、《安全生产法》等、基本上没有什么概念,也很少涉及。
6、对交通违法行为实施人缺乏人性化关怀。主要表现为不自觉地把行政相对人当作自己的对立面,从而在人格上不尊重当事人、在处理上不考虑当事人的合理要求、在语言上不注意文明用语、在行动上处处体现了行政执法人员的特权感和自我优越性。
二、如何提高路面执法人性化水平
1、路面交通管理应以人为本。《道路交通安全法》已经实施一年了,它有一个鲜明特点,就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中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因此,交通警察在日常交通管理工作中,要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中心,一切交通管理措施都要适应以“生命至上”为最高目标,要通过人性化管理,体现整个社会对公民权益、生命安全的关注和重视,把思想、立场调整到保护和实现最大多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更好地树立队伍形象上来。
2、增强依法行政的观念。路面执法既要坚持依法办事,严格、公正、文明执法,更要讲究执法效率,讲求人性化执法,追求执法效果,坚决克服执法中的随意性。要坚持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服务对象一律平等,对交通管理的各类对象一视同仁,与此同时,要注重自身法律意识的提高,法律知识的学习。
3、坚持执法人性化。作为交通警察,在处理交通违法行为时,要掌握适度,体谅群众。掌握适度,实际上也是《行政处罚法》对实施行政执法行为提出的基本原则之一。处理交通违法行为,有三个问题必须掌握好。一是罚得对不对,二是罚得当不当,三是罚得是否承受得了。交通民警如何正确使用自己手中的处罚权,除了需要熟练掌握国家的法律法规外,还要明确两点:第一,执罚者与受罚者都是“人”。除开那些穷凶极恶的犯罪分子外,是人就有人性,也就是说人的本性都有崇善嫉恶的一面,绝大多数人主观愿望上不想违法,更不愿受到处罚和指责。第二,交通参与人的违法行为,多数都是人民内部矛盾,是可以通过调解消化处理的。所以,我们在处理交通违法行为时一定要注意合法、适度、量情的原则。所谓“合法”就是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体现处罚法定原则。所谓“适度”就是根据当事人的违法情节在法律规定的处罚幅度内确定适当的处罚数量,不能轻违重罚,或者重违轻罚。所谓“量情”,就是作处罚决定时,一定要体察民情,不要超出他们承受不了的限度。所以,对于交通违法的初犯者和情节轻微者一般以教育为主,不施罚款。对严重违法行为的当事人采取教育和处罚并举的方法,要让他们罚得心服口服。
4、热心助人为乐。要认真落实“有困难找警察”的承诺。交警部门的服务对象主要是车主、驾驶员及所有交通参与者。我们提出的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实际上是一个群众观念问题,说到底是一个人本理念问题。交通警察通过帮助人民群众排忧解难,体现了人民警察为人民的根本宗旨,也可以进一步密切警民关系,改善执法形象。
5、加强修养、提高心理素质。主要是在两个方面。一是在闻听群众过激言论时,要心胸袒荡,谅解群众。遇到这种情况,交通民警一定要头脑冷静,耐心教育,以理服人,不与他们计较。因为我们是警察,心胸要宽广。由于人的素质不齐,良莠并存,社会的落后面一下子不可能消除,自由主义、不服管理、或者希望法律只管别人,不管自己的人在一定时期还是存在的,但他们毕竟还是人民群众。所以,对待这些人,从情感上要谅解他们,从道义上要征服他们。遇到说不清,讲不明的情况,也不能操之过急。二是在遭遇不公正指责的时候,要勇于自责,理解群众。当前,我们的执法工作确实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再加上群众对改革不理解、对发展有看法、对政府工作有意见,往往会借题发挥。因而,交通警察常常会受到一些不公正的指责,有口难辨。怎么应对这种情况?首先要勇于自责,承认自己不足,然后再作解释,辨明真相,弄清是非。即使你本人做得很好,也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虚心接受意见,提高群众满意率。
6、尽可能落实从优待警。在强调交通警察执法要人性化的同时,我们不能忘记交通警察也是人,他们以需要人性化的管理。交警是一种比较辛苦的职业,特别是路面执法的民警,工作环境恶劣,随着道路、车辆的逐年增加,堵塞、废气、噪声等将长期考验着民警的身体和意志。在这种情况下,应对一线岗位进行人、财、物的倾斜。要不断改革勤务体制,不断探索勤务运行的新方法、新思路,使路面执法走上良性的、相对固定的运行模式,从而促使交通警察在执法时向人性化的高标准迈进。
警察为什么要人性化执法
随着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不断推进,那种认为法律是单纯的惩罚工具的立法思维正在被法律的权利保护思想所代替。现代法制理念告诉我们,执法的终极目标是更好地为民众服务。而人性化执法是执法者在执行法律过程中的一种行为艺术,它要求执法者在行使职权时,给予公民柔性的人文关怀,尊重其人格,维护其利益,体恤其要求,顾及其感受,求得“刚”性法律与“柔”性执行相结合的最佳统一。
具体到警察的人性化执法,就是警察在执法过程中,在依法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前提下,依照法定的职权和法定的程序,改变执法观念和执法方式,以人为本,实现执法公正的一项专门活动。
有人认为,我们对警察执法已经有明确的要求,就是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这一要求已经很全面了,没有必要再要求人性化执法。甚至有人还认为,要求人性化执法会妨碍执法的严格、公正。那么,人性化执法与严格、公正、文明执法是一种什么关系?警察到底为什么要人性化执法?
首先应该说的是,人性化执法与严格、公正执法并不矛盾:一方面,提倡人性化执法并不意味着放弃严格、公正执法;另一方面,并不是执法活动严格、公正了就必然不人性化。严格、公正与人性化完全可以并行不悖。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性化执法恰恰还就是建立在严格、公正执法基础上的。
其次应该说,人性化执法与文明执法也是一脉相承的,或者说,它是一种更高要求的文明执法。很多人把文明执法仅仅理解为对执法的外在态度的一种要求,如语言文明、举止礼貌等,实际上,文明执法最重要、最核心的要求并不是这些,而是人性化。那么,警察到底为什么应该人性化执法呢?
其一,人性化执法是现代社会人文关怀的基本要求。人文关怀就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怀,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对人类的解放与自由的追求。一句话,人文关怀就是对人本身的关注、尊重和重视,就是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就是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毫无疑问,在现代社会中,人文关怀是不可或缺的。尤其是我们现在追求的目标是构建和谐社会。在一个和谐的社会中,人文关怀应该蕴涵在各种社会活动之中。警察的执法活动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活动,理所当然也应该体现出深刻的人文关怀。而人性化执法则是体现这种人文关怀的主要途径。
其二,人性化执法有助于推进警察执法理念的变革。人性化执法是对执法者思想、理念的一次大的变革与更新。应该说,我们的警察队伍中,还有不少人的执法理念不能适应现代法治社会的要求。推行人性化执法,有助于使广大警察树立宪法至上的意识,确立人民权利至上的信念,正确认识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的关系,加强程序公正意识。
其三,人性化执法是确保执法工作取得最大效益的有效手段。毋庸置疑,在执法过程中,每个人都渴望受到人性化的对待。警察以人性化的态度去对待其当事人,也是确保执法工作顺利进行、取得最大效益的一种有效手段。警察进行积极的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体会、把握执法对象的思想、要求,其平等、民主的观念和行为,会赢得执法对象发自内心的尊重,可以有力地促进执法工作的顺利进行,保证法律的公正、准确、有效实施。
其四,人性化执法是推进法制现代化进程的需要。法律从它产生开始,就是以保护公民权利、维护公平与正义为己任,以惩罚用非人性的方式对待他人为使命。人性化执法,是执法者遵循法律的具体规定,在尊重当事人合法权利的基础上,采取正当的程序进行非歧视性的、理性化的执法活动。因此,警察人性化执法乃法律自身原有之意。开展人性化执法,使每一个公民能通过一个个与自己有关的具体案例,以及一个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