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企业人才队伍建设
企业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是最宝贵、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是企业未来发展的最重要的核心资源之一。所以如何吸引最好的人,选择最好的人,培养最好的人和保留最好的人就成为了人力资源管理中一非常重要的工作职责,也是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和实施的主体内容,为此,公司建立了人才引进体系、用人体系、绩效考评体系、人才整合体系。如下:
一、建立科学的人才引进培育体系,全面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由重数量向重层次、重质量转变。首先,企业应该通过不断打造企业硬件和软件设施,通过品牌能力来使得能够吸引社会上优秀的人才。在人才培养上,首先要针对各类人才的不同特点和成长规律,进行分类指导和培养,使人才各尽其能。对于优秀人才要能吸引,还要用得好,留得住,同时还需要注重应届毕业生的引进,通过自己的培养,为企业的建设和发展做贡献。
二、建立合理的用人体系,创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人才的活力取决于机制和环境,企业要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具体来讲,一是要创造人才有所值的新环境。大力改善人才的生活、工作条件,实施高强度的激励手段,高度重视解决人才待遇问题。建立竞争性的报酬体系,使能力工资或效益工资数倍于基本工资。鼓励人才大胆创新,追求新技术,创造高效益。实施对突出人才特殊分配和奖励办法,稳定关键人才队伍,推行实实在在的举措,解决其后顾之忧。在人才激励与保障措施方面,要本着量力而行、兼顾一般的原则,适当拉开人才尤其是有专长、有绝招的特殊人才与普通员工的收入差距,体现能者多劳、能者多得。二是创造事业留人的新环境。包括给人才提供足够的用武之地,构建先进的企业文化,给人才以坚定的信念支撑等。企业领导要从企业发展大局着眼,甘做引路人,勇当铺路石,做人才成就事业的导师。三是创造感情留人的新环境。企业领导要把稳定人才队伍作为工作的重点来抓,要与人才队
伍加强沟通,架起感情桥梁,凝结起感情纽带,做广大人才的贴心人,创造留人拴心的良好环境。
三、建立绩效考评体系,强化对人才的激励措施完善以市场机制为内核的用人机制,必须注重深化人才使用的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增强人才“有作为才有地位”的观念。要根据企业的实际,制定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将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结合起来。同时,要结合企业的用工制度,建立起有效的晋升、晋级制度与灵活的激励机制,体现公平与公正原则,使奖励、晋升发挥应有的激励作用。考核体系必须全面分析人才行为和工作成果的特点。绩效考评必须注意“公正、公开、公认”的要求,考评标准本质上应该是统一的,但必须对不同的职务和工作设计出有针对性的考评项目。必须建立合理的、相对稳定的制度和规范的操作程序,才能使绩效管理持续有效地开展下去。在绩效考评的基础上,建立企业人才信息库,为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提供依据。通过建立科学的员工薪酬制度、绩效考核制度形成企业特有的人才激励机制。
四、建立人才整合体系,提升团队综合竞争力人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归根到底是为了企业的发展,是为了提升企业团队的综合竞争力。因此,必须在发挥人才个体效能的同时,形成人才团队的合力,这样才能做到优势互补。为此,要倡导团队精神,做好人才的有机搭配,形成工作合力。
第二篇:企业人才队伍建设
公司一直以来以“创新发展”为发展战略积极健康快速的发展。而公司年轻而富有活力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是企业贯彻发展战略,实现企业发展规划并并于市场不败的法宝。其中人才队伍建设是根本要素。
目前,公司现有员工**人,其中管理人员**人,其中各类技术人员**人。公司现有大专以上学历**人,其中硕士研究生**人,大学本科**人、大专**人。
近年来,公司在推进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已经并将继续采取多方面的措施,不断积累经验,以期实现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目标:
一、转变观念,深化认识,增强做好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1.牢固树立了“人力资源是企业最大的资源”的人才理念。人才是第一资源,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是增强企业生命活力的一个重要途径。真正树立人才是竞争之本、发展之源的思想,这是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基础和前提。2.牢固树立了人才重在经营的理念。
二、建立了科学的人才引进培育体系,全面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由重数量向重层次、重质量转变。公司每年均要招聘大学毕业生作为后备人才进行培养。同时,对老员工,公司以“服务理念新思维、服务方式新举措、服务特色新拓展、服务技能新提高”为主线进行岗位服务技能系列练兵活动。通过“树典型、学先进、比技能”,以“传帮带”的形式带动全员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及服务水平。
三、建立了绩效考评体系,强化对人才的激励措施完善以市场机制为内核的用人机制,必须注重深化人才使用的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增强人才“有作为才有地位”的观念。
四、建立激励机制,挖掘企业的人才潜力。一是精神激励挖掘人才。公司对人才进行管理、培养,帮助解决生活、工作中的困难。二
是建立现代企业薪酬制度留住人才。企业实行按任务、岗位、业绩定酬的分配办法,充分体现人才、知识的市场价值,以岗位的技术含量、关键程度、贡献大小、效率高低等指标合理划分岗位等级,以岗定薪。
五、建设企业文化凝聚人才。企业文化体现一个企业的发展潜力,企业文化体现一个企业的人才面貌。公司每年开展丰富多彩的企业文化活动,构建企业文化灵魂,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让企业文化的魅力感染人、凝聚人、留住人,使人才在企业有“家”的感觉,忠心诚意地为企业服务。
第三篇:企业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战略”助力企业发展
善南街道浩然包装制品有限公司人才队伍建设浅谈
善南街道浩然包装制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是从事各种包装制品的股份制企业,主要生产HDPE、LDPE、LLDPE等各种型号的包装袋和包装膜,是鲁西南最大的包装企业。现有职工600余人,工程技术人员30余人,管理人员30余人,年产值1.5亿元,企业连续多年被评为“重合同守信用企业”。该企业借鉴先进企业管理经验,结合企业发展实际,重点在“人才战略”上求突破,以人才战略助推企业发展,实施人才规划、人才激励等措施,逐步形成了一套规范、有序的生产经营管理机制。截至目前,该公司20%的员工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30%的员工具有7年以上工龄,人才队伍的稳定和素质的不断提高,为企业不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组织和人力资源保证。
待遇留人。按照“以岗定薪、以能定级、以绩定奖”的基本原则,确定员工的薪酬和福利待遇,按照职务和级别,购买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流动性较强的岗位员工工作1年半以上,也为其购买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建立工资增长机制,对在本企业工作年限长、经验丰富的老员工,定期升级加薪。刘严虎在该企业工作已经8年,算得上是元老级的技术职工,他的月平均收入达到4000多元。
事业留人。帮助员工制订清晰的职业规划,让员工在企业有明确的发展方向,与企业一起成长,一起发展,既可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又可让员工为自己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而不愿离开企业,企业帮助每一位新进员工制订两份职业规划,一份短期工作目标,一份长期职业规划。短期目标以个人素质提升为主,一般通过努力会在半年或一年的时间内实现,让员工有一种成长的自我满足感;长期职业规划根据员工的个人素质和技术才能,因才制定个人职业规划,激励员工认真工作,不断努力,追求职业远景。5年前的张秀卫还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职工,经过不断的努力,现在已成为该公司中层管理干部。
感情留人。一直以来,该企业都努力给每名员工充分的信任和尊重,尽量为员工创造良好的生产环境。“三夏”时节,企业聘请消防专业人员对车间消防设施进行了全面检查,组织每个车间员工进行消防演练,大力优化员工工作环境,为每名员工配备一台电风扇,车间及时供应消暑绿豆汤,适度调整作业时间,避开高温时间段,每月为每名员工发放100元防暑费,企业通过系列温情活动,留住了一大批技术骨干,近年来,企业基本上没有人才流失现象发生。
制度留人。企业将效益与个人业绩、待遇相挂钩,完善产品质量控制标准,以产品数量和质量为基础,实施产品质量控制激励机制,以对人的科学管理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
健全完善培训制度,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教育,每年聘请专家为员工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和各类讲座20余场次,帮助员工快速成长,实现企业发展和员工素质提升的双赢。
发展留人。企业投资1000余万元,建设产品研发中心,研发中心建成使用后,将实现产品的自主研发,并将与中科院签订合作协议,聘请院士对企业技术研发人员进行长期指导培训,通过合作开发、聘请顾问、委托帮带等方式,为企业培养科研人才,为企业持续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新建车间4000平方米,计划新上吨包生产线10条,项目建成后年产值可达9600万元,安排就业360余人。
越来越多的企业不仅意识到人才对企业的决定性影响,也意识到人才队伍建设、人才储备的重要性。善南街道也立足于各类人才的引进、培养和激励,突出企业人才资源开发,积极探索为企业留住人才的新路子、新举措、新办法,努力提升企业打造稳定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的水平。(滕州市善南街道宣传科赵红艳)
第四篇:浅析邵武企业人才队伍建设
浅析邵武企业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推动企业发展的源动力。面对当前的新形势,邵武能否抢抓机遇,形成人才优势,推进科技创新,对于促进企业发展和产业优化升级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近日,我组成调研组走访了部分重点企业,总体掌握了全市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基本状况,分析了存在问题和成因,并就加强我市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措施提出建议。
一、基本状况
至2011年底,全市规模工业企业达223家,亿元企业42家,初步形成林产加工、纺织服装、精细化工“三大”主导产业和食品加工、旅游、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通过调研我们感受到,绝大多数企业都牢固树立了“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充分认识到了人才在企业产业创新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把人才的引进、使用、培养和管理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对人才工作的资金投入也逐年增加,企业人才工作取得较好成效。主要呈现三方面特点:
1、自主引才成为企业引才的主渠道。企业作为人才引进的主体地位已经确立,不等不靠,不找政府找市场,根据需要,自主引才,已成为企业的共识。以鑫森炭业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近年以来通过网上招聘、人才市场招聘、熟人介绍等方式引进人才74人,其中硕士1人,本科10人,大专43人,中专20人,具有高级职称的2人,中级职称的5人,初级职称的16人。普遍采用以下几种引才形式:一是市场招聘:主要招聘对象为中初级管理和技术人才,面向大中专、技校和职业高中毕业生者居多。主要载体是市人力资源市场和政府有关部门举办的企业用工专场招聘会。二是院校招聘:一些企业行业性强,所需人才专业要求比较高,通过人才市场招聘往往不能满足企业需求,于是直接寻找对口学校、对口院系,参加学校举办的毕业生就业招聘会,引进人才。三是网络招聘:由于招聘成本低廉,形式简便,可供挑选的面较宽,越来越多的企业青睐于网上招聘这一形式,定期在邵武在线人才栏目等发布觅才求才信 1
息,主要招聘对象为初、中级管理和技术人才。四是熟人介绍或行业挖才:重点是行业内专家型的中高级管理人才、科研人才和技能人才。主要对象是中青年技术骨干和即将退休或已退休的中高级技术人员。这些人才引进后,企业一般都给予比较优厚的待遇,积极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2、人才培养随着企业的成长得到不断加强。人才的继续教育和自主培养是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调研中发现,企业对人才培养都很重视,但由于企业规模、产业层次、业主理念的不同,企业在人才培养上呈现不同的特点:一是部分优秀企业的培训工作已常规化和全员化。如福建省杜氏木业有限公司等把人才的培养作为企业常规性工作,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与企业人才需求相适应的培训机制,培训形式丰富,培训面较宽,从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到一线技术工人都有相应的培训。二是大部分企业注重重点培训。偏向于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和操作培训。业务培训的方式比较多样化,有的是企业熟练工人带徒弟,有的请专家来企业培训授课,有的是派到总公司实习等。这些培训对专业技术人员提高技术水平、科研能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三是部分企业业主越来越注重自我培训。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竞争和现代企业管理,部分企业业主有意识参加各种层次的培训进修,申报更高一级的职称。持续的进修“充电”,使一批本土企业家实现了脱胎换骨,成功地转型为具有市场经济理念和国际视野的现代企业家。业主自我培训的提高,也带动了对企业人才培训的重视,他们在追求利润的同时,更加重视企业整体品位的提升,在企业文化建设、人才培养等各个方面都取得较好成效。
3、人才待遇和激励政策不断提高和完善。得人才难,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更难。在提高人才待遇、完善激励政策,做好“拴心留人”工作方面,企业政策种类较多。一是人才待遇不断提高。我市企业人才薪金水平逐年提高,而且总体上比较均衡。企业中层管理和技术人才年平均工资在3-6万元左右,熟练技能人才年平均工资在3-5万元左右,职业经理人、主要技术骨干、高技能人才多采用年薪制,从5万元至15万元不等,有的甚至更高。中竹纸业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工资加技术津贴后的收入最高 2 的可超过中层管理人员,甚至相当于公司副总的薪酬。在工资结构的设置上,各企业做法不一,但基本构成要素还是学历、岗位、技术熟练程度、工作年限等几个方面。二是激励政策形式较多。除正常的工资报酬以外,企业也出台了很多激励政策。这些激励政策,在稳定人才队伍、增强企业凝聚力等方面也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物质奖励方面,这是激励政策的最主要形式,具体为年终奖金、红包、重大项目完成后的特别加奖等等,视贡献大小而定。除现金奖励外,有的企业对引进的人才采取了奖励公司股份的方式;有的企业还有一定的福利政策,例如定期组织体检旅游等。精神鼓励方面,企业根据不同的岗位设置不同奖项,一年一评,对获奖的员工张榜表扬,同时辅之以一定的物质奖励,较好地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优化环境方面,企业重视改善工作生活条件,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不断优化企业环境。很多企业为员工提供了设施齐全、条件优越的食宿条件,组织各种娱乐和休闲活动,丰富员工生活。在加强硬件设施的同时,一些企业还构建了特色鲜明的企业文化,宣传企业理念,注重上下沟通,鼓励创造、宽容失败,为人才提供愉快的、人性化的发展空间,用事业吸引人才,用感情留住人才。
二、存在问题和成因
1、公共服务不够到位。政府对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导向和推动作用力度还不够,举措不多,没有建立一个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的人才公共服务平台;没有专业化程度较高、功能比较完善的人才市场,目前只停留在劳动力市场的低水平上;没有建立较专业的邵武人才网,浙江及我省沿海等地的人才网站建设比较成熟,企业可以方便地查询到具体的供求信息,而我市没有政府部门主办的人才网,现有的人才网信息量不足,对象和专业分类不细,浏览量不大,知名度不高。此外,对高层次人才的待遇、安置和人才工作成绩突出的企业、个人的鼓励激励还不够。
2、大部分企业和员工对职称评定不够重视。全市大部分企业对员工是否有职称不够关注,员工的职称与工资待遇没有直接挂钩,使企业专技人才普遍忽视职称评定。企业员工对职称评定的方式不适应,目前职称评定条件注重理论水平、论文发表等,3
而企业员工更注重技术操作。此外,一些企业主担心,员工获得更高职称后,有的会提出加薪的要求;有的会思想不稳定,容易跳槽,难以留住人才。
3、少数企业的人才培训工作还比较零散。少数企业主主要精力在关注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对培训的关心和重视程度不够,停留于被动培训。每年仅按照质监、安全等相关部门的要求组织3—5次特殊工种的应知应会培训。主要原因在于部分企业还不稳定,尤其是新建企业。此外,加强培训也增加了企业成本。
4、企业人才总量不足,结构欠优。主要表现在:企业平均拥有的人才数量偏低。高层次人才较少,全市企业中高级职称人才仅17人,缺少行业内有较大影响的“领军”式企业家和创新创优专家。以鑫森炭业为例,从业人员总数394名,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仅12名,占职工总数的3%;大专学历49名,占职工总数的12.44%;高中(中专)及以下学历333名,占职工总数的84.52 %,其中工人岗位314人全部是高中(中专)及以下学历,人才整体素质偏低;拥有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26名,其中高级职称3名,中级职称5名,初级职称18名,人才总量明显不足。国泰沙利公司紧缺微生物、理化高工方面的技术人员。华龙饲料、现代家用紧缺专业技术职称人员。
5、企业人才分布不均衡。行业分布不均衡。专技人才主要集中在精细化工、林产加工、纺织服装等三大传统行业,食品加工、商贸物流、旅游等新兴产业人才不足。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年龄偏大,接班人问题较突出。
6、企业人才队伍不够稳定。由于我市的工作、生活环境与沿海发达地区或一些大中城市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部分高校毕业生到我市企业工作一段时间后,流向外地发达地区就业。而且,近年来,邵武籍的大学专科以上毕业生回归率很低,只占4%左右;邵武各职业学校培养的技术人才85%流向邵武市以外地区。此外,本市同行业各企业之间,存在互挖墙角现象。
三、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建议
当前,经济发展已进入转型时期。区域的竞争,越来越体现为科技和人才的竞争。我市要在“十二五”期间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必须高度重视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应 4
着重加强以下六方面工作:
1、建立一个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的人才公共服务平台。把政府为企业人才服务的内容项目通过这个平台实现,把企业人才方面的问题通过这个平台解决,向企业人才提供政策宣传和咨询服务,形成人才“一站式”服务。建立邵武市人才网,网上人才市场已经逐渐成为人才流动的主要媒介,根据我市区位、规模等实际情况,有形市场可依托古城路劳动力市场,重点要加强无形市场,即邵武人才网建设,形成适应发展要求的完善便捷的人才信息网络。此外,提供平台,组织退居二线领导干部与企业充分对接,发挥余热,有效利用人才资源。
2、充分挖掘邵武在外人才潜力促进企业发展。在调研中,部分企业反映,针对邵武作为山区县(市)引进外来人才难度较大的,而邵武在外人才中,部分有相关专业技术的现状,可以通过技术入股、聘用、兼职、聘请顾问、技术咨询等方式,邀请一批邵武在外高层次人才为我市企业服务,帮助解决产业优化升级中遇到的技术、人才等方面的瓶颈问题。一是建立健全在外人才信息库。可以按照各乡(镇)、街道组织调查摸底,邵武在外建立的各种同乡联宜会、商会等方式收集,建立健全邵武在外人才信息库,其中设立专业技术类人才库。二是积极开展企业需求调查。由各工业园区和乡镇(街道)对园区和辖区内企业进行需要调查,摸清各企业对专业人才、技术合作、政策咨询等方面的需求,统一汇集到市人才服务中心。三是主动对接服务企业需求。市人才服务中心按照企业需求,通过我市人才信息库寻求相关人才和合作单位进行对接;通过电子邮件、在外商会等方式发布企业需求给我市在外人才,吸引在外人才以技术入股、聘用、兼职、技术咨询等方式,也可以请我市在外人才帮助寻求相关人才和合作单位进行对接。组织开展“科技帮扶企业、促进转型升级”邵武在外人才专家教授服务邵武企业活动,邀请一批邵武在外高层次人才到我市参观指导,帮助解决企业科研攻关、生产管理和市场营销等方面的难题。
3、加强企业人才培训。要按照“政府引导、行业指导、社会参与、企业自主、个人自愿”的思路,建立健全种类齐全、层次多样的人才培养体系。一是针对我市企 5
业现状,要大力推进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特别是“接班人”队伍的培养。要充分发挥工商联、青联、企业家联谊会等各类社会团体的作用,鼓励优秀青年企业家加强定期交流和沟通。二是要加强在职职业教育,以职业学校、成教中心、技工学校为载体,广泛开展适应产业、企业、职工需要的在职培训,为企业提供实用、对口、丰富的培训机会。如我市木竹加工企业多,没有木工方面的专业培训,员工工伤现象较多,可深化校企合作,开设木工等类专业的培训。三是组织开展各类型的技能竞赛,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
4、多方面引导提高企业和员工重视职称评定。一是政府出台有关政策鼓励企业及员工注重职称评定,如对企业员工取得高级职称以上的,在缴纳社保、医保方面给予一定比例的补助,降低个人和企业的缴纳比例。二是引导企业改革工资结构,把收入与人才的职称、职级相挂钩,使考职、考级成为员工的自觉行为,推动人才的不断升级。三是有关职能部门要加强与行业组织、产业协会的合作,多种方式开展技能认定。
5、用适当待遇吸引人才到企业服务。一是落实《邵武市鼓励全日制普通高校本科及以上毕业生服务重点民营企业试行办法》,积极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到我市重点企业工作。二是留住本市培养的技术人才。我市的企业,大部分科技含量不高,对初级技术人才的需求量大,但是我市各职业学校培养的技术人才85%流向邵武市以外地区,建议参照高校毕业生服务重点民营企业试行办法,制定相关政策,提高待遇,留住本市培养的技术人才。三是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引导本行业企业之间达成协议,不在人才上互挖墙角、无序竞争,规范用人秩序。
6、加大宣传力度,落实现有的人才政策。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制定《关于加强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促进工业经济跨越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政策,但部分企业对相关政策不够了解,造成现有的人才政策不能真正落到实处,充分发挥作用。如这次调研中,有的企业有咨询,对《关于促进工业经济跨越发展的若干意见》规定的,民营企业引进的非股东高级技术和高层管理人才,且年所得在12万 6
元以上的,其已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市本级留成部分,从市工业发展基金中按同等额度给予奖励不知如何办理。为此,要通过各种宣传方式,让企业了解现有的人才政策,享受相关政策,引进和留住人才。
第五篇:关于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意见
关于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意见
按照“十六”大提出的“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为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施人才战略,充分发挥人才在企业中的作用,根据全国、全省、全州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就如何加强企业技术创新人才(指从事技术创新活动的科技人员、技能性人才、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经营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提出以下贯彻意见:
一、建立、完善人才使用机制,提高企业技术创新人才的拥有量
(一)企业对来单位工作的本科以上学历毕业生提供一定数额的安家补贴。鼓励科研单位的科技人员、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生加入企业技术创新人才队伍。
(二)对愿意到企业工作的硕士、博士、留学回国人员和其他高层次紧缺急需人才,企业要按其意愿协助解决户口、档案管理、职称、子女上学、家属就业等问题。对从事技术创新项目工作的人才,企业要给予相应的科研或工作经费。对以项目合作形式引进的人才,企业应协助其申领“四川省引进人才工作证”,并享受相关待遇。
(三)企业可采取以设立常年的“特聘工程师”、“特聘研究员”、“特聘技师”等岗位,或者以项目为载体等多种方式,吸引、使用企业外部人才为企业服务,企业按约定或以协议给予特聘人员相应
1的工作报酬。
(四)企业要重视培养一支专心致志干实业、具有创新精神的技术骨干队伍,对在企业技术创新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除正常工资外还应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
(五)对以上
(一)、(二)、(三)、(四)条中从事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人才,企业要将其工资(工作报酬)等计入技术创新项目费用,并计入企业成本。
(六)政府应重视企业技术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对在企业技术创新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应当给予重奖,够条件的授予光荣称号或享受劳动模范待遇。
二、建立企业技术创新人才从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的机制
(一)2008年前,有条件的重点工业企业应建立企业技术中心。企业可积极参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基础类研究项目。企业以项目(技术创新项目、技术改造项目)为载体,通过公开竞争、招聘方式聚集人才。鼓励企业与外部专家个人开展“虚拟研制”活动,加快研制成果的产业化。
(二)积极组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技术人员对我县支柱产业发展的共性、关键性技术开展联合攻关。组织、鼓励和推动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新产品、技术装备等为龙头,进行技术集成或开发。
(三)建设职业经理人才队伍,进一步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大力支持和引进民营经济发展,建立企业经营者职业化、市场化机
制(实行经营者资格测评认证和培训制度,经营管理人员向社会公开选聘,实行以经济效益为主要指标的考核制,逐步实现薪酬市场化等)。建立经营管理人员业绩档案,推广完善行业准入制度。加快推进以企业及其主要经营管理人员信用为主要内容的“诚信”企业建设。
(四)改革企业内部分配制度,积极探索按劳动、资本、技术、贡献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办法和途径,建立适合本企业重业绩、重技术、重贡献的分配激励机制。鼓励企业职工和其他社会自然人以技术发明、专利技术入股企业并参与分配。对有贡献的科技骨干人员和实施成果转化的主要技术人员可按新增利润的一定比例奖励股份。还可对科技骨干实行股份期权等激励办法,逐步形成以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新的企业分配体系。
(五)企业要努力做好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人才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工作,不得在专业技术职务聘任中将这部分专业技术人员作为辅助后勤人员予以安排。企业可根据有关政策,制定符合自身实际需要的岗位设置、岗位聘用的职称管理办法。
三、加强培训,促进企业人才队伍成长
建立企业技术创新人才基地,对企业技术创新带头人和技术骨干、青年科技人员、技术工人、经营管理人员等进行项目管理、专业知识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定期培训。建立学校、企业、个人多层次的人才培训体系。形成“终身学习”的企业文化氛围。企业当年用于职工教育和培训的经费,不得低于职工工资总额的2.5%。企业
要通过适当补助,鼓励通过自学或参加继续教育取得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的技术创新人才。组织企业技术创新人才出国、出省考察、学习、交流,大力推动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加强外经贸人才的教育、引进、培训工作。
在做好企业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的同时,企业还应根据生产急需,做好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采取送培、自培和以师带徒、技术练兵等办法,有计划地组织职工参与相关专业高层次的职业技能培训,力争经过5年时间,使技术工人尤其是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的数量和比重有明显增加,技能素质不断提高,适应性人才大幅度增长,使我县高技能的操作人员、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稀缺程度逐步得到缓解,与经济发展的需求基本相适应。
四、完善配套服务体系,营造良好的企业技术创新人才环境
(一)建立产业政策导向指南,由有关部门定期发布我县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等信息,企业积极投入必要的人才、物质资源。
(二)对企业的产学研项目,优先予以立项和经费资助支持。
(三)凡国家、省、州和县已出台的有关鼓励企业技术开发和对企业技术创新人才的奖励的优惠政策,有关部门和企业都要积极、主动地贯彻落实。
二OO四年七月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