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墨河街道琅墩社区司法行政工作站人民调解工作实施方案
社区司法行政工作站人民调解工作
实 施 方 案
为贯彻落实街道综治办相关文件精神,充分发挥基层人民调解在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体系中的基础性作用,化解矛盾纠纷,维护一方稳定,深化“平安墨河”和“平安琅墩”创建工作,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根据上级有关精神要求,现就进一步加强我社区人民调解工作,提出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及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在社区党支部的领导下,认真学习法律法规知识,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增强驾驭民调工作能力,牢固树立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思想作风。
二、基本原则
调防结合、预防为主原则。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防止矛盾纠纷激化,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
合理合法、自愿平等原则。在双方当事人自愿平等的基础上,依据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和社会公德进行调解。
综合施策、调解优先原则。坚持尊重当事人的诉讼权利,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疏导等方法,依法、及时、就地解决矛盾纠纷。
三、完善制度
为切实发挥人民调解作用,建立、健全和完善人民调解管理制度,加强人民调解组织建设,使人民调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
四、主要任务
1、深入开展群众性的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利用黑板报、宣传栏、标语和举办培训班等多种形式组织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广大群众的法制观念。
2、以各自然村组为单位设立纠纷信息员,及时准确掌握纠纷信息,做到处理纠纷果断及时,大矛盾不出村、小矛盾不出片。防止民转刑案件的发生。
3、加强人民调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采取请进来,送出去集中学习的方式,组织对民调工作人员法律、法规知识,业务知识的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工作水平。
4、成立帮教小组,了解掌握刑释、解教人员情况,采取结对子帮教等多种方式,积极做好对刑释解教人员的帮教工作。
5、定期做好对刑释解教人员的月访和季度考核,及时掌握思想动态,尽可能地解决他们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家庭的困难,预防重新犯罪。
第二篇:顺河北路社区司法行政工作制度
顺河北路社区司法行政工作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社区法制服务工作,切实抓好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全面推动地区司法行政工作实现新突破,特制定本工作制度:
一、社区司法工作范围:
1、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
2、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工作。
3、社区矛盾排查工作。
4、社区矫正人员“五种人”工作。
5、法律援助工作。
6、依法治理普法工作。
7、法制宣传、讲座、培训工作。
8、综合工作。
二、认真做好报表、信息、典型案例的报送
1、《月报表》每月18日前必须将(刑释解教、矛盾排查、人民调解、社区矫正、法律援助)月报表加盖公章,上报办事处司法所。报送时请在收文薄上签字,空表不报但必须在签字薄上注明。
2、《信息》每月上报一份信息,及时反映上去动态情况、内容各异、尊老爱幼、助人为乐、喜闻乐见和工作中调解纠纷、化解矛盾等事宜均可报送,全年不得少于6篇。
3、《典型案件》各社区必须在全年内有一起典型案件,民事、刑事均可。
三、人民调解、矛盾排查工作
积极调解社区发生的各类矛盾纠纷,开展创“四无”活动,调解率达100%,成功率达95%以上,纠纷激化率控制在3%以内。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组织作用,充分利用人民调解庭开展社区人民调解工作,力争实现平安社区,达到无民转刑案件发生,把基层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
四、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
认真落实社区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根据刑满释放人员通知书和劳动教养人员通知书的地址、姓名逐一落实,均不可疏忽大意、敷衍了事。经核实人户不一致的,社区出据证明退回办事处司法所。
对回归社会的刑释解教人员进行安置帮教工作。要积极为他们想办法,办事处的再就业劳动服务保障平台及管区的企业为他们谋职生存,解其后顾之忧。做好思想教育工作,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给他们,使之安居乐业,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同时,要认真填写刑释解教人员的基本情况,每月进行一次谈话,做好案卷整理,跟踪服务。
五、社区矫正工作
社区矫正工作是开展基层司法工作的一个全新课题,各社区要认真做好摸底调查工作,并积极地与有关部门配合,对矫正对象进行各种矫正帮教工作,纠正社区矫正对象心理不良倾向和行为的恶习,使其顺利回归社会,对生活充满希望,要建档上卷。
六、法律援助工作
努力做好贫、困、残等社会弱势群体的法律援助工作,社区居委会要挂牌服务。根据当事人提出的申请,社区做到初步审查,凡是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要直接、方便、快捷地提供法律援助服务。有疑难、复杂的案件由社区及时与办事处、司法所、法律服务所取得联系,为其做好法律援助工作,满足弱势群体的要求。
七、依法治理“五五”普法工作
2012年是“六五”普法开局之年,一定要总结“五.五”普法验收的基础上要开好头、起好步,全面开展法律进农村、法律进社区活动,不断提高广大社区居民的法律意识,协助办事处党工委等部门办好法制宣传工作及举办3-5期法律教育培训班讲座。
八、综治工作
1、各社区在如何开展司法工作中要提出新意见和建
议,相互交流,促进基层司法工作迈上新台阶。
2、确保参加办事处综治办、司法所组织的政治学习、业务学习和工作例会。
3、积极完成上级部署的各项工作任务。
第三篇:关于加强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衔接联动构建大调解工作的实施方案
关于加强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衔接联动构建大调解工作的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全区司法行政会议精神,切实发挥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相互衔接、互为补充的综合调解优势,根据《关于加强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行政调解衔接联动构建大调解工作的安排意见》文件精神,现就我街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的衔接联动工作提出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化解基层矛盾纠纷坚持调解优化的原则。建立健全在党委、政府领导下,以街道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为依托,以街道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办公室为中枢的大调解工作新机制,充分发挥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成员单位、行政执法机关和审判机关在大调解体系中的工作作用,努力实现“三个下降”、“三个提高”、“三个防止”(民转刑案件下降,民事诉讼案件下降,涉法涉诉和越级上访下降;人民调解成功率提高,民事诉讼调解率提高,行政诉讼案件调解率提高;防止恶性事件发生,防止重大民转刑案件发生,防止赴京、赴省、赴市上访案件发生)的工作目标,为我街的平安建设、和谐稳定作出贡献。
二、整合行政调解工作资源,以人民调解手段妥善化解矛盾纠纷,力争实现以调促和。
充分发挥信访、司法、公安、民政、国土资源、劳动与社会保障、农业、卫生、城建、环保、工商、税务等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成员单位的职能作用,将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两种矛盾纠纷化解方式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调处化解矛
盾纠纷的合力。每个成员单位需设立一名固定的工作联络员,县、街道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统一受理的案件,原则上根据受理矛盾纠纷的性质类别和区域管辖,可以《矛盾纠纷移交单》的形式分流指派有管辖权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和成员单位的联络员组织进行调解。街道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办公室对调解案件办理情况实行检查督办,对调解成功的案件在履行期限结满后进行跟踪回访。对成员单位调解的纠纷案件成功与否都要以《矛盾纠纷报告函》的形式提交到街道,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对末调解成功的案件,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办公室通过召开联系会议集体讨论解决,确需联合调解处理的矛盾纠纷,要协调相关部门进行联合调处。对现场处理,交办转办,提交会办的案件,当事人不接受处理的,均进行登记中时告诉当事人正确的救济途径和诉讼程
序。
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衔接的案件主要包括医患纠纷、劳资纠纷、征地拆迁、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矛盾纠纷,司法所与派出所、调委会与村(社区)警务配合联动调解工作机制,积极参与各司法所辖区社会热点、难点纠纷化解工作,从源头上防止和减少治安案件和民转刑案件的发生。要积极拓展人民调解与工会、妇联等组织的工作对接,发挥工会、妇联在调处劳资纠纷、婚姻家庭纠纷方面的优势和作用。
三、加强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对接联系,推进人民调解工作关口前移,努力做到减纷息诉。
加强与区人民法院的协调联系,积极开展民事审判诉前、诉中与人民调解的对接工作。人民法院要设立一名工作联络员,对于常见、多发性的简单民事纠纷,在当事人起诉时或立案前,可以引导当事人通过人民调解解决矛盾纠纷,并负责做好与各辖区的调解组织的对接联系工作。对于进入诉讼程序的民事案件,在征得当事人的同意后,可以委托人民调解组织对案件进行调解。
对刑事自诉案件和其他轻微刑事案件,可以根据案件实际情况,参照民事调解的原则和程序,尝试委托当事人和解,尝试委托调人民调解组织调解,并负责做好与人民调解组织的对接联系工作。针对上述三种类型案件,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办公室可统一接办受理,并按照归口调解的原则分流到基层调解组织(行政调解或人民调解)进行调解,调解组织在结案后将《委托人民调解反馈函》连同《人民调解协议书》一并移送人民法院备案。基层调解组织调解不成的应当将《委托人民调解反馈函》连同相关证据材料移送人民法院,由人民法院进行审理。
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衔接的案件主要以简明的离婚、追索赡养费、扶养费、继承、邻里矛盾纠纷和小额的债务、损害赔偿、宅基地、土地承包纠纷以及民事权利义务关系明确、标的小的民间借货、借用、租赁等一般合同纠纷案件为主。与人民法院协商将设立“人民调解窗口”或“人民调解工作室”,人民法院可邀请诉讼当事人辖区的调解组织共同调解,调解组织与人民法院开展对接联系工作。
四、建立衔接联动机制,提高调解效能。
(一)建立行之有效,能互为约束的衔接联动机制,规范指派分流、协调调度、监督检查、考核等具体工作运行程序。街道矛盾纠纷排查中心办公室要从完善衔接机制、明确工作职责、落实联动责任入手,建立健全必要的联系会议制度、联络员制度、重大矛盾纠纷会诊制度、信息反馈制度、案件移送制度、调查取证协作制度、案件监督回访制度和档
案管理制度等。与司法调解衔接还要建立对应的调解协议书确认制度、协助执行制度等。要以制度抓落实,切实实现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行政调解根本意义上的衔接联动。要立足长远建立健全考核奖惩等长效机制,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工作不负责的要对相关部门或责任人予以处罚;对造成恶劣影响或严重后果的按综治维稳责任的有关规定严肃追究责任,坚决杜绝衔接联动过程中推诿、扯皮等问题发生。
(二)举办人民调解员培训班。街道党委、政府组织举办调解员培训班,就调解工作程序、方式、方法进行培训,提高调解技能和水平。
(三)人民法院聘请调委会的调解员为人民陪审员,鼓励人民调解员积极参与案件审理,保证“三调”联动工作的实效性。
五、工作要求。
各成员单位、各部门特别是 ”一把手"要积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认真分析调解工作的实际特点,以推进人民调解与公安、信访、法院、民政、国土、劳动、建设等矛盾纠纷相对比较集中的部门和机关的衔接联系为切入点,将社会矛盾纠纷纳入大调解工作体系,深入开展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组织网络和工作机制建设,积极参与社会热点难点、群体性上访等重大疑难矛盾纠纷调解处理,严格按工作进度表的责任分解和日程安排,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抓好落实,各村、各单位“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街道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将开展督查工作。
我街将在全街范围内全面开展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工作,各村、成员单位要尽快选派业务水平高、协调
能力强的领导负责的具体实施工作,边总结、边推进,有步骤、有实效的抓好各项具体工作措施的落实。县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将不定期对各乡镇、成员单位的此项工作进行督查。各乡镇、各成员单位在开展此项工作的同时要做好信息报送工作,将阶段性、经验性、总结性的各类信息及时报送县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办公室。
二〇一〇年二月二十七日
第四篇:关于加强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衔接联动构建大调解工作的实施方案
关于加强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衔
接联动构建大调解工作的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全区司法行政会议精神,切实发挥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相互衔接、互为补充的综合调解优势,根据《关于加强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行政调解衔接联动构建大调解工作的安排意见》文件精神,现就我街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的衔接联动工作提出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化解基层矛盾纠纷坚持调解优化的原则。建立健全在党委、政府领导下,以街道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为依托,以街道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办公室为中枢的大调解工作新机制,充分发挥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成员单位、行政执法机关和审判机关在大调解体系中的工作作
用,努力实现“三个下降”、“三个提高”、“三个防止”(民转刑案件下降,民事诉讼案件下降,涉法涉诉和越级上访下降;人民调解成功率提高,民事诉讼调解率提高,行政诉讼案件调解率提高;防止恶性事件发生,防止重大民转刑案件发生,防止赴京、赴省、赴市上访案件发生)的工作目标,为我街的平安建设、和谐稳定作出贡献。
二、整合行政调解工作资源,以人民调解手段妥善化解矛盾纠纷,力争实现以调促和。
充分发挥信访、司法、公安、民政、国土资源、劳动与社会保障、农业、卫生、城建、环保、工商、税务等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成员单位的职能作用,将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两种矛盾纠纷化解方式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调处化解矛
盾纠纷的合力。每个成员单位需设立一名固定的工作联络员,县、街道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统一受理的案件,原则上根据受理矛盾纠纷的性质类别和区域管辖,可以《矛盾纠纷移交单》的形式分流指派有管辖权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和成员单位的联络员组织进行调解。街道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办公室对调解案件办理情况实行检查督办,对调解成功的案件在履行期限结满后进行跟踪回访。对成员单位调解的纠纷案件成功与否都要以《矛盾纠纷报告函》的形式提交到街道,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对末调解成功的案件,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办公室通过召开联系会议集体讨论解决,确需联合调解处理的矛盾纠纷,要协调相关部门进行联合调处。对现场处理,交办转办,提交会办的案件,当事人不接受处理的,均进行登记中时告诉当事人正确的救济途径和诉讼程
序。
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衔接的案件主要包括医患纠纷、劳资纠纷、征地拆迁、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矛盾纠纷,司法所与派出所、调委会与村(社区)警务配合联动调解工作机制,积极参与各司法所辖区社会热点、难点纠纷化解工作,从源头上防止和减少治安案件和民转刑案件的发生。要积极拓展人民调解与工会、妇联等组织的工作对接,发挥工会、妇联在调处劳资纠纷、婚姻家庭纠纷方面的优势和作用。
三、加强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对接联系,推进人民调解工作关口前移,努力做到减纷息诉。
加强与区人民法院的协调联系,积极开展民事审判诉
前、诉中与人民调解的对接工作。人民法院要设立一名工作联络员,对于常见、多发性的简单民事纠纷,在当事人起诉时或立案前,可以引导当事人通过人民调解解决矛盾纠纷,并负责做好与各辖区的调解组织的对接联系工作。对于进入诉讼程序的民事案件,在征得当事人的同意后,可以委托人民调解组织对案件进行调解。
对刑事自诉案件和其他轻微刑事案件,可以根据案件实际情况,参照民事调解的原则和程序,尝试委托当事人和解,尝试委托调人民调解组织调解,并负责做好与人民调解组织的对接联系工作。针对上述三种类型案件,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办公室可统一接办受理,并按照归口调解的原则分流到基层调解组织(行政调解或人民调解)进行调解,调解组织在结案后将《委托人民调解反馈函》连同《人民调解协议书》一并移送人民法院备案。基层调解组织调解不成的应当将《委托人民调解反馈函》连同相关证据材料移送人民法院,由人民法院进行审理。
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衔接的案件主要以简明的离婚、追索赡养费、扶养费、继承、邻里矛盾纠纷和小额的债务、损害赔偿、宅基地、土地承包纠纷以及民事权利义务关系明确、标的小的民间借货、借用、租赁等一般合同纠纷案件为主。与人民法院协商将设立“人民调解窗口”或“人民调解工作
室”,人民法院可邀请诉讼当事人辖区的调解组织共同调解,调解组织与人民法院开展对接联系工作。
四、建立衔接联动机制,提高调解效能。
(一)建立行之有效,能互为约束的衔接联动机制,规范指派分流、协调调度、监督检查、考核等具体工作运行程序。街道矛盾纠纷排查中心办公室要从完善衔接机制、明确工作职责、落实联动责任入手,建立健全必要的联系会议制度、联络员制度、重大矛盾纠纷会诊制度、信息反馈制度、案件移送制度、调查取证协作制度、案件监督回访制度和档
案管理制度等。与司法调解衔接还要建立对应的调解协议书确认制度、协助执行制度等。要以制度抓落实,切实实现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行政调解根本意义上的衔接联动。要立足长远建立健全考核奖惩等长效机制,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工作不负责的要对相关部门或责任人予以处罚;对造成恶劣影响或严重后果的按综治维稳责任的有关规定严肃追究责任,坚决杜绝衔接联动过程中推诿、扯皮等问题发生。
(二)举办人民调解员培训班。街道党委、政府组织举办调解员培训班,就调解工作程序、方式、方法进行培训,提高调解技能和水平。
(三)人民法院聘请调委会的调解员为人民陪审员,鼓励人民调解员积极参与案件审理,保证“三调”联动工作的实效性。
五、工作要求。
各成员单位、各部门特别是 ”一把手"要积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认真分析调解工作的实际特点,以推进人民调解与公安、信访、法院、民政、国土、劳动、建设等矛盾纠纷相对比较集中的部门和机关的衔接联系为切入点,将社会矛盾纠纷纳入大调解工作体系,深入开展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组织网络和工作机制建设,积极参与社会热点难点、群体性上访等重大疑难矛盾纠纷调解处理,严格按工作进度表的责任分解和日程安排,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抓好落实,各村、各单位“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街道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将开展督查工作。
我街将在全街范围内全面开展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工作,各村、成员单位要尽快选派业务水平高、协调
能力强的领导负责的具体实施工作,边总结、边推进,有步骤、有实效的抓好各项具体工作措施的落实。县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将不定期对各乡镇、成员单位的此项工作进行督查。各乡镇、各成员单位在开展此项工作的同时要做好信息报送工作,将阶段性、经验性、总结性的各类信息及时报送县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办公室。
二〇一〇年二月二十七日
第五篇:奇台县司法行政系统人民调解和社区矫正知识点测试题及答案
奇台县司法行政系统人民调解与社区矫正知识点 测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40空,共20分)
1.人民法院裁定撤销缓刑、假释或者对暂予监外执行罪犯决定收监执行的,()应当及时将罪犯送交监狱或者看守所,公安机关予以协助。
监狱管理机关对暂予监外执行罪犯决定收监执行的,()应当立即赴羁押地将罪犯收监执行。
公安机关对暂予监外执行罪犯决定收监执行的,由()将罪犯收监执行。
2.司法所应当根据社区矫正人员个人生活、工作及所处社区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等措施及时掌握社区矫正人员的活动情况。
3.社区矫正人员每月参加教育学习时间不少于()小时。社区矫正人员每月参加社区服务时间不少于()小时。
4.县级司法行政机关社区矫正机构对社区矫正人员进行();司法所()社区矫正日常工作;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在社区矫正机构的组织指导下()社区矫正工作;有关部门、村(居)民委员会、社区矫正人员所在单位、就读学校、家庭成员或者监护人、保证人等社区矫正机构()进行社区矫正。
5.受委托的司法行政机关应当根据委托机关的要求,对被告人或者罪犯的()、()、()、()、居住地村(居)民委员会和被害人意见、()等进行调查了解,形成评估意见,及时提交委托机关。
6.司法所应当为社区矫正人员制定矫正方案,在对社区矫正人员()、()、()、()和()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估的基础上,制定有针对性的监管、教育和帮助措施。根据矫正方案的实施效果,适时予以调整。
7.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建立()处置机制,发现社区矫正人员()、()、()的,应当立即与公安机关等有关部门协调联动、妥善处置,并将有关情况及时报告上级司法行政机关和有关部门。
8.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为社区矫正人员建立社区矫正()档案,包括适用社区矫正的(),以及()、()、()、()、()等有关社区矫正执行活动的法律文书。
9.当事人申请确认调解协议,应当向人民法院提交()、()和(),以及与调解协议相关的()等证明材料,并提供双方当事人的送达地址、电话号码等联系方式。
10.人民调解,是指人民调解委员会通过()等方法,促使当事人在()基础上()达成调解协议,解决民间纠纷的活动。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10题,共15分)
1.人民调解委员会是()设立的调解民间纠纷的群众性组织。
A.自主B.审批C.依法D.选举
2.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委员由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居民会姓名:单位(所在司法所):
议()产生。
A.选举B.推选C.应聘D.聘任
3.根据《刑法修正案八》的规定,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属于应当宣告缓刑的情形是()。
A.不满十八周岁的人B.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C.哺乳的妇女D.怀孕的妇女
4.根据《刑法修正案八》的规定,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有以下情形的不适用宣告缓刑()。
A.惯犯B.故意犯罪C.主犯D.累犯和犯罪集团首要分子
5.人民法院依法作出确认决定后,一方当事人拒绝履行或者未全部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作出确认决定的人民法院申请()。
A.自动执行B.依申请执行C.强制执行D.重新判决
6.社区矫正人员应当自人民法院判决、裁定生效之日或者离开监所之日起()内到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报到。
A.7日B.3日C.10日D.15日
7.社区矫正人员因就医、家庭重大变故等原因,确需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旗),在()以内的,应当报经司法所批准。
A.10日B.3日C.7日D.一个月
8.案外人认为经人民法院确认的调解协议侵害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益被侵害之日起()内,向作出确认决定的人民法院申请撤销确认决定。
A二年B半年C五年D一年
9.人民法院应当自受理司法确认申请之日起()内作出是否确认的决定。
A.7日B.3日C.10日D.15日
10.居住地同级司法行政机关向原裁判人民法院提出撤销缓刑、假释建议书并附相关证明材料,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之日起()内依法作出裁定。
A.15日B.一个月C.60日D.180日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共20分)
1.根据《刑法修正案八》的规定,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可以宣告缓刑。
A.犯罪情节较轻;B.有悔罪表现;C.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D.有立功表现的;E.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2.社区矫正人员应当参加()等教育学习活动,增强法制观念、道德素质和悔罪自新意识。
A.公共道德B.劳动技能C.法律常识D.时事政策F.公序良俗
3.社区矫正人员矫正期满,宣告事项应当包括()方面?
A.宣读对社区矫正人员的鉴定意见
B.对宣告缓刑的,宣布缓刑考验期满,原判刑罚不再执行
C.宣读对社区矫正人员的评估意见
D.对判处管制的,宣布执行期满,解除管制
E.宣布社区矫正期限届满,依法解除社区矫正
F.对裁定假释的,宣布考验期满,原判刑罚执行完毕
4.调解协议书可以载明()事项?
A.当事人的基本情况B.当事人的请求C.纠纷的主要事实、争议事项
D.各方当事人的责任E.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的内容,履行的方式、期限
5.人民法院可以根据犯罪情况,禁止判处管制、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管制执行期间、缓刑考验期限内接触以下一类或几类人员:()
A.未经对方同意,禁止接触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
B.未经对方同意,禁止接触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
C.未经对方同意,禁止接触证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
D.未经对方同意,禁止接触控告人、批评人、举报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
E.禁止接触同案犯;
F.禁止接触其他可能遭受其侵害、滋扰的人或者可能诱发其再次危害社会的人。
6.社区矫正人员有()情形,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给予警告,并出具书面决定。
A.未按规定时间报到的;
B.违反关于报告、会客、外出、居住地变更规定的;
C.不按规定参加教育学习、社区服务等活动,经教育仍不改正的;
D.保外就医的社区矫正人员无正当理由不按时提交病情复查情况,或者未经批准进行就医以外的社会活动且经教育仍不改正的;
E.违反人民法院禁止令,情节严重的;
F.其他违反监督管理规定的。
7.社区矫正人员应当定期向司法所报告()的情况。
A.遵纪守法B.接受监督管理C.参加教育学习D.社区服务E.社会活动
8.当事人在人民调解活动中享有下列权利:()
A.选择或者接受人民调解员B.接受调解、拒绝调解或者要求终止调解
C.要求调委会强制执行D.自主表达意愿、自愿达成调解协议
E.要求调解公开进行或者不公开进行
9.人民调解员在调解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其所在的人民调解委员会给予批评教育、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由推选或者聘任单位予以罢免或者解聘:()
A.偏袒一方当事人的B.侮辱当事人的C.索取、收受财物或者牟取其他不正当利益的D.泄露当事人的个人隐私、商业秘密的10.人民法院宣告禁止令,应当根据犯罪分子的()等情况,充分考虑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的关联程度,有针对性地决定禁止其在管制执行期间、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的一项或者几项内容。
A.犯罪原因B.犯罪性质C.犯罪手段D.犯罪后的悔罪表现E.个人一贯表现
三、简答题(共45分)
1、人民法院不予受理的司法确认申请的类型有哪些?人民法院不予确认调解协议效力的情形有哪些?(12分)
2、说一说社区矫正人员的减刑程序。(5分)
3.说一下司法确认的程序。(7分)
4.根据《刑法》修正案八的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可以假释的条件是什么?不得适用假释的人员有哪些?(13分)
5.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对判处管制、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适用禁止令有关问题的规定(试行)中,对禁止令的期限有何规定?(8分)
摸底测试二(答案)
一、填空题
1.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监狱罪犯居住地看守所2.实地检查通讯联络信息化核查
3.八八4.监督管理和教育帮助承担参与协助5.居所情况家庭和社会关系一贯表现犯罪行为的后果和影响拟禁止的事项6.被判处的刑罚种类犯罪情况悔罪表现个性特征生活环境7.突发事件非正常死亡实施犯罪参与群体性事件8.执行法律文书接收监管审批处罚收监执行解除矫正9.司法确认申请书调解协议身份证明、资格证明财产权利证明10.说服、疏导平等协商自愿
二、单项选择题
1.C 2.B3.C4.D5.C6.C7.C8.D9.D10.B
三、多项选择题
1.ABCE2.ACD3.ABDEF4.ACDE5.ACDEF
6.ABCDF7.ABCDE8.ABDE9.ABCD10.ABCDE
四、简答题
1.答: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一)不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案件的范围或者不属于接受申请的人民法院管辖的;
(二)确认身份关系的;
(三)确认收养关系的;
(四)确认婚姻关系的。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不予确认调解协议效力:
(一)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二)侵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
(三)侵害案外人合法权益的;
(四)损害社会公序良俗的;
(五)内容不明确,无法确认的;
(六)其他不能进行司法确认的情形。
2.答:社区矫正人员符合法定减刑条件的,由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提出减刑建议书并附相关证明材料,经地(市)级司法行政机关审核同意后提请社区矫正人员居住地的中级人民法院裁定。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之日起一个月内依法裁定;暂予监外执行罪犯的减刑,案情复杂或者情况特殊的,可以延长一个月。司法行政机关减刑建议书和人民法院减刑裁定书副本,应当同时抄送社区矫正人员居住地同级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
3.(供参考)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调解协议后,双方当事人认为有必要的,可以自调解协议生效之日起三十日内共同向人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并向人民法院提交司法确认申请书、调解协议和身份证明、资格证明,以及与调解协议相关的财产权利证明等证明材料,提供双方当事人的送达地址、电话号码等联系方式等,人民法院收到当事人司法确认申请,应当在三日内决定是否受理。人民法院应当自受理司法确认申请之日起十五日内作出是否确认的决定。因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十日。
4.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十三年以上,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的,可以假释。如果有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可以不受上述执行刑期的限制。
对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
5.禁止令的期限,既可以与管制执行、缓刑考验的期限相同,也可以短于管制执行、缓刑考验的期限,但判处管制的,禁止令的期限不得少于三个月,宣告缓刑的,禁止令的期限不得少于二个月。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在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以致管制执行的期限少于三个月的,禁止令的期限不受前款规定的最短期限的限制。
禁止令的执行期限,从管制、缓刑执行之日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