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人才建设促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时间:2019-05-12 08:08: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加强人才建设促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加强人才建设促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第一篇:加强人才建设促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加强人才建设

促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近年来,我县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不断更新人才工作观念,创新人才工作机制,用好人才工作政策,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为全县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提供较好的智力支持。但也还存在很多的问题急待解决,现将前段统计工作分析如下。

一、我县现阶段人才的基本情况

1、党政人才。2009年末,我县有各类党政人才2058名,从文化程度看,具有本科以上文化程度的482人,占23.4%,大专文化程度996人,占48.4%,中专以下文化程度580人,占28.2% ;从年龄结构上看,30岁以下公务员134人,占6.5%, 30岁至50岁公务员1430人,占69.5%,50岁以上公务员494人,占24%。

2、专业技术人才。我县现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共计8994人,其中初级职称人员4127人,中级职称人员3738人,高级职称人员336人,未聘任专业技术人员793人。按专业划分,工程技术人员514人,农业技术人员788人,教学人员6169人,卫生技术人员1299人,会计人员114人,统计人员8人,其它专业技术人员172人。按学历划分,大学本科以上人员1561人,占专业技术人员的17.4%,专科学历3706人,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41.2%,中专及以下人员3727人,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41.4 %。按年龄划分,35岁及以下的人员3131人,占34.8%,36至50岁人员4155人,占46.2%,50岁以上人员1708人,占19%。

3、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全县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共311人,其中女性经营管理人才67人,35岁以下48人,大专及以上学历102人,中专及以下学历209人。

二、人才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县在人才资源开发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人才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领导的人才意识逐渐增强,人才总量在不断增长,但人才工作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人才资源总量不足,整体素质不高。到2009年底,我县每万人中拥有人才220人,人才资源仅占全县人力资源总量的2.2%。而且全县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明显偏低。中专及以下文化程度的人才比例大,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才比例小。从层次上看,初级职称占多数,到目前,全县正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只有4人。

2、人才结构和分布不尽合理,与经济结构的匹配性较差。

3、高层次人才短缺。一是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短缺。二是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奇缺。

2、人才资源浪费现象存在。一是贤才进不来,冗员难裁减。县一级的就业机会相对较少,就业渠道较窄,人们往往看重机关事业单位这个“铁饭碗”,因此机关事业单位人满为患,编制的大门挡住了部分人才,让一部分人才无法进来,进来的人才也存在专业不对口,学非所用现象,造成了人才资源的闲臵和浪费。二是没有形成激励机制,导致干好干坏一个样,致使部分人才安于现状,缺乏创新精神。三是人才流失较为严重。由于我县经济较为落后,企业不景气,导致对人才的吸引和容纳力下降,致使诸多人才流失,仅2008年至2009年底,全县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流出就有200多人。一大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特别是一批工程技术适用性人才纷纷走出企业外出打工,人才大量外流。四是各类人才的培养输送与回流、流出与引进也形成了一定的反差。我县每年向全国大专院校输送本专科生达三、四百人,而每年毕业回溆浦大学毕业生不足100人。

3、人才市场发育不成熟,限制了人才的合理流动。现有的人才市场配臵机制不健全,限制了人才的合理流动,很多人才在一个单位工作多年不仅没有流动,而且也不想流动甚至害怕流动,导致有些地方和单位急需的优秀人才调不进、用不上、引不来。

三、人才建设的对策建议

人才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山区经济要发展,人才队伍建设是关键。因此,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步伐,必须紧密结合山区特点,大力培养造就具有开放性、创新性、实用性的各类高素质人才队伍。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拓宽思路,独壁溪径,用科学和超前的思维开发第一资源,用创新和改革的办法做好人才工作。

1、完善机制,留住人才。人才流失是我县人才面临的严竣问题,在留住人才方面,应做好五方面的工作。一要健全使用机构。遵循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则和价值观念,形成重能力、重业务、重职业信誉的新型人才评价观念,通过改革,尽快建立新型人才使用机制。二是创新分配机制。打破“大锅饭”和平均主义,制定实施与工作业绩挂构的新制度,也可根据人才个体所具有的自身价值和人才所在单位的目标要求,实行协议和年薪制等分配形式。三是健全完善评优奖励制度。对有突出贡献的专业人才要大张旗鼓的进行宣传,根据经济实力情况设立重奖。四是大力改善人才的工作环境,逐步完善福利保障制度。五是要加强人才载体建设,努力为人才创业搭建平台。

2、立足现有,加强培训。强化培训是提高人才素质的重要手段。建立和完善适合溆浦县人才教育培训机制,以培养年轻学术带头人为重点,立足本地人才资源,实施多元化培训方式,大力开展专业人才队伍的培训,特别是要抓好持续教育工程,以“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技能、新信息、新知识”为主要内容,使专业技术人才知识不断更新,以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

3、拓宽渠道,加强引进。引进人才是壮大人才队伍和促进经济发展的捷径。我们要创新观念,不断改进人才工作方式,开

辟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多渠道、大力度引进溆浦县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一是市场招聘人才。二是通过引才引智。三是引资招才引才。四是通过优惠政策接收大中专毕业生充实溆浦县人才队伍。

4、建立科学人才评价体系。根据溆浦县实际,建立可操作性强、公平、公开、公正的社会评价机制,构建政府、用人单位、社会中介机构共同发挥作用的人才评价体系,建立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库,通过考试、考核和评审相结合的方法,准确、客观、科学的评价专业技术人才的水平、能力和素质。

溆浦县人事局

二O一O年三月十日

第二篇:如何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如何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在我思考这个问题之初,我首先回想的是中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接下来我想到的是中国当前的经济现状,然后才是如何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又想那么为什么要提出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呢?于是,整个思考脉络浮出水面。顺着这条线索,我开始展开对这个问题的探讨。

一. 中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中国现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其中公有制为主体,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

1·中国公有制经济情况

①中国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公有制是指生产资料归全体劳动人民共同所有或部分劳动人民共同所有,表现为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两种形式。

②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从中国现状看,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主要有:国有制、集体所有制、股份制混合所有制等。③中国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现状 :

20世纪80年代前,中国工业企业所有制结构基本上是全民所有制企业和集体所有制企业构成的单一公有制结构。1978年,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数量占24%,工业总产值占77.6%;集体所有制工业企业数量占76%,工业总产值占 22.4%。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公有制企业数量多、涉及领域广、过分分散的状况得到很大改观,在工业经济中的数量和产值比重均明显下降。

2008年,在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数量占5%,工业总产值占28.4%;集体企业数量占2.8%,工业总产值占1.8%。尽管国有企业数量所占比重有所下降,但从总体规模和经营效益来看,对整体经济的控制力和影响力进一步增强。2008年,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资产总计188,811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44%,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7,508亿元,占29.5%;实现利润9064亿元,占29.7%。集体工业企业资产总计4990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1.2%,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799亿元,占1.8%;实现利润617亿元,占2%。特别是在关系到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行业,公有制经济一直占据主导地位。

2·中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情况

①中国非公有制经济政策的演变

②中国的非公有制经济政策演变大体可分为两个时期: 1949年-1978年为第一个时期,在这一时期里,非公有制经济经历了被限制利用、被根本改造和被取消的发展过程。第二个时期为1979年至今,经历了从允许发展到鼓励发展的过程。③中国非公有制经济的现状: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基本经济制度的构成部分,它是指公有制经济之外的所有经济形式,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合资经济。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非公有制经济获得很大发展。从数量上看,2008年,全国登记的个体工商户为2917.33 万户,私营企业657.42万家,分别比1992年增长了0.9倍和46.8 倍。在规模以上工业中,私营企业达到245,850个,占企业总数的57.7%。从创造的产值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创造的工业总产值中,私营企业占26.9%,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占 29.5%。从就业看,城镇国有和集体单位从业人员仅占全部城镇从业人员的23.5%,而20世纪80年代中国城镇从业人员几乎全部集中在公有制企业。

④非公有制经济对中国社会发展的作用:

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有利于推动生产力快速发展,它具有强烈的内生动力和发展驱动力,能够调动广大生产经营者的积极性。有助于扩大社会就业渠道和机遇,可以使更多的劳动者自谋职业,可以开辟更加广阔的生产经营空间。有利于快速提高广大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推动消费结构优化升级,增加税收并通过转移支付发展文化、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

二. 中国当前经济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世界最大的人口规模,在长达近三十年的时间内实现了年均9.6%的高速增长。使中国经济从解决温饱到基本实现小康,向全面小康迈进。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后,在经济总量大幅增加的前景下仍然继续保持了年均近10%(9.76%)的增长,既消除了通货紧缩,又没有明显的通货膨胀,经济发展的质量提高,效益改善,波动减少,协调性增强。持续经济发展使中国的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中国的对外开放度不断扩大,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更加紧密。而就近年的中国经济形势而言,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很特殊,既不同于90年代中期以前的严重通货膨胀,又不同于前几年的持续通货紧缩趋势。虽然去年以来消费品物价指数由负转正,投资品和部分生产资料价格涨势强劲,去年九、十月后物价上涨趋势较为明显,但消费品价格除粮食等农产品上涨较快外,其余比较疲弱,甚至还有下降。消费品物价指数总的看还在合理区间移动。当前我国虽然由于部分行业投资扩张较猛,引起部分物资如煤、电、油、运筹供应紧张,但我们的劳动力不紧张,失业率还在增长;资金不紧张,银行存差很大;生产能力不紧张,大部分特别是制造业、工业消费品能力宽松甚至过剩.我国潜在的经济增长率大约为9—10%。现在实际增长率仅及潜在增长率的下限,未到上限。不过碰到的瓶颈制约应当引起重视,因为它影响发展的全局。从经济运行来看,当前既有局部过热,特别是投资过多的现象,又有在总体上供大于求,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

面对如此的经济现状,似乎可以回答为什么要提出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了,那么,我们再来详细的看看这个问题

三. 为什么要提出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及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动力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在过去一个较长时期,我们一直把实现经济“又快又好”发展作为重要方针。现在,“好”与“快”的位置对调,“好”字排在了“快”字之前。为什么要提出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呢?又好又快发展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经济建设指导思想和经济发展理念的重要变化。具体说,之所以提出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主要有两个原因:

1·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发生了新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我国经济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些成就和变化成为我们走向又好又快发展这一新的历史起点的基础条件。这一基础条件可概括为6大历史性变化:一是经济体制,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二是供求关系,由长期短缺转变为一定程度的相对过剩;三是经济运行,由大起大落转变为快速平稳;四是经济总量,由改革开放之初的世界第十位上升到第四位;五是外贸总额,由改革开放之初的世界第二十七位上升到第三位;六是人民生活,由解决温饱到实现小康,并向全面小康迈进,人均GDP由改革开放之初的不到300美元上升到近2000美元。

2·为了进一步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是经济增长的不稳定因素仍然存在;

二是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

三是经济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

四是经济增长中存在着不和谐性。

为了进一步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上述各种问题,我们就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把工作重点放到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既然必须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那么我们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动力又在何处呢?

一是消费结构升级带动产业结构升级,推动工业化进程加快,拉动经济快速增长;

二是户籍限制放松,人口流动加快,城市化快速发展,促进经济增长;

三是国际化进程加快,促进中国经济发展;

四是改革不断深化,微观经济主体活力增强,宏观调控能力提高。

中国经济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巨大的进步,但总体水平还比较低,发展还不平衡。未来仍然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概括起来,中国经济长期发展的有利条件如下:

一是国内市场广阔,需求空间很大;

二是中国劳动力资源丰富,成本较低且素质在不断提高;

三是中国有高储蓄的文化与传统;

四是中国的体制机制在不断完善,民主法制建设在不断加强,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相互促进;

五是从外部环境看,总体上,和平与发展仍然是世界的主题,经济全球化进一步深化,贸易投资便利化程度提高,资本流动加快,产业转移加快,技术辐射加快,有利于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发挥比较优势,实现经济科技的跨越式发展。

依次考虑而来,来到了最关键也是最根本的问题,如何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呢?

四. 如何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说,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要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节能环保水平、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要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

(一)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加大对自主创新投入,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支持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性技术研究。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培养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使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创新人才大量涌现。

(二)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三)要用全面的眼观看问题,坚持两分法,两点论,寻找主要矛盾。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严格保护耕地,增加农业投入,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发展乡镇企业,壮大县域经济,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提高扶贫开发水平。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

(四)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保护全球气候作出新贡献。

(五)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必须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要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突破行政区划界限,形成若干带动力强、联系紧密的经济圈和经济带。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发展扶持力度。帮助资源枯竭地区实现经济转型。更好发挥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在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中的重要作用。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六)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推进集体企业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合作经济。推进公平准入,改善融资条件,破除体制障碍,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以现代产权制度为基础,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七)深化财税、金融等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强化预算管理,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加快形成统一规范透明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加大公共服务领域投入。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增强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能力。

实行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制度,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发展各类金融市场,形成多种所有制和多种经营形式、结构合理、功能完善、高效安全的现代金融体系。提高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竞争力。优化资本市场结构,多渠道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逐步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健全和严格市场准入制度。完善国家规划体系。发挥国家发展规划、计划、产业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导向作用,综合运用财政、货币政策,提高宏观调控水平。

(八)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深化沿海开放,加快内地开放,提升沿边开放,实现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支持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开展国际化经营,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加强双边多边经贸合作。采取综合措施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注重防范国际经济风险。

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整体素质,增强工作能力,改进工作方法,才能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第三篇: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是实现哪五大转变?

一要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二要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三要进一步转变经济体制;四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五要进一步转变各级干部的工作作风。惟其如此,科学发展观才能真正落在实处,才能真正有利于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下去。

二、用矛盾分析法说明应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发展中的“好”与“快”的辩证关系?

1.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好”是对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要求,“快”是对经济发展速度的强调。依靠科技进行结构优化,提高质量和效益,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有利于经济的快速增长。如果一味追求经济发展速度,会影响发展的内涵和质量,“快”也不会持久。2.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要坚持全面地看问题。经济发展过程中既要注重质量和效益,又要注意的速度。3.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又好又快发展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我们要更加重视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把质量和效益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三、结合十七大报告精神,请你谈谈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1.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3.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4.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5.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6.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健全现代市场体系;

7.深化财税、金融等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8.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四、为什么说要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关键是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深入领会和全面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是摆在当前各级领导干部面前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要真正使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必须要解决好观念转换、动力机制和制度保障的问题。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关键是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政绩观与发展观相辅相成,领导干部的政绩观与发展观是密切相连的。有什么样的政绩

观,就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反之亦然。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干部在“发展”问题上产生了很大的误区,把“发展是硬道理”片面地理解为“经济增长率是硬道理”,把经济发展简单化为GDP决定一切。在这种片面发展观的指导下,很多地方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片面的政绩观。很多地方,上级对下级的考核指标主要以GDP为主,甚至成为领导干部升迁去留的唯一标准。与此同时,在以经济数据、经济指标论英雄的片面政绩观的引导和驱使下,一些地方开始脱离地方实际,为追求一时的增长速度盲目上项目、办企业、引投资,大搞“形象工程”、“亮丽工程”、“夜景工程”,给地方发展造成了长期的包袱和隐患。有的地方不顾群众反对,大肆圈地卖地,通过各种手段“挤占”群众利益,在当地引发了诸多社会矛盾。由此可见,在发展观上出现盲区,就会在政绩观上陷入误区;在政绩观上出现偏差,发展观就会与科学产生偏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必然要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什么是正确的政绩观?就是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政绩观的灵魂和指南;要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追求政绩的根本目的;要把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创造政绩的重要内容;要把重实干、求实效作为实现政绩的重要途径;要把党和人民的需求作为评价政绩的重要尺度。要坚持看政绩用干部,努力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明确一个原则。那就是,对那些虽然已经成为历史、但被实践发展证明属于突出成绩和重大贡献的,必须作为干部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而对曾经被认为是突出成绩、但被实践证明是虚假政绩或造成重大损失的,必须加以认定和追求责任,已经因此得到提拔重用的干部,必须坚决撤下来。

第四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济南市作为全省循环经济的试点城市之一,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为原则,全力推进循环经济“678”工程,着力培育6个循环经济型县(市)区、7个循环经济型园区、80家循环经济型企业,初步形成了政府推动、市场驱动、企业主体、公众参与的循环经济发展良好局面。

2007年,全市万元gdp能耗1.18吨标煤,同比下降4.64%,超额完成了下降4.5%的任务目标;万元gdp取水64.56立方米,下降9.66%;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96%,与去年持平;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系数0.46,同比提高0.02;每公顷建设用地产出gdp328.64万元,增加35.11万元;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94.79%,提高0.36个百分点;主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72.65%,提高1.37个百分点;城市再生水利用率20.01%,提高

1.34个百分点;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85.27%,下降2.31个百分点;适宜农户沼气普及率11.3%,提高8.3个百分点。主要经验做法如下: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制

济南市委、市政府对发展循环经济工作高度重视,把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和体制。一是建立组织机构。成立了市政府节约能源办公室,下设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处,具体承担全市发展循环经济的日常工作。各县(市)区也相应成立了领导机构,制定工作计划。形成了部门各负其责,市县上下联动的发展循环经济长效机制。二是完善政策措施。制定出台了《济南市循环经济实施工作方案》,明确了全市循环经济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有效地指导全市循环经济发展。编制了《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工作的意见》、《济南市节能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济南市节能奖励办法(暂行)》等,把循环经济作为鼓励支持的重点。三是健全统计评价体系。建立了市、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100家重点用能企业三级能源利用统计体系,每半年公布一次各地区的能源消耗状况,每季度公布一次重点用能单位重点产品的能耗情况,每年对签订节能目标责任制的地区和企业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地方政府、有关企业领导班子和成员考核内容,实行一票否决。

二、突出重点,全面推动

(一)积极推行清洁生产。一是扎实做好清洁生产试点工作。为了积极稳妥的推进全市的清洁生产审核工作,本着抓住重点、覆盖行业、注重实效的原则,在全市冶金、化工、建材、酿造、机械制造等重点行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试点工作。二是强化清洁生产培训工作。清洁生产审核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开展扎实有效的培训是做好清洁生产的基础。济南市经委积极组织开展由县(市)区经贸局(发改委)、部分企业分管领导和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培训。重点是学习清洁生产的基本知识、清洁生产审核的要求和方法,先进企业介绍开展清洁生产的成功案例,大家拓宽了思路,丰富了经验。三是加强对试点企业的督导。强化对清洁生产审核试点企业的调度和监督,及时掌握企业清洁生产的工作进度,协调解决存在问题。截至目前,济南市已有51户企业实施了清洁生产,使企业层面的循环经济工作步入了健康发展的轨道。

(二)积极开展资源综合利用。一是指导服务。今年,全市先后组织了二期资源综合培训和重点讲解资源综合利用政策、认定程序、申报材料要求等内容,为全市综合利用产业发展搞好指导服务。二是严把程序。济南市经委对通过认定的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按照《国家鼓励的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认真执行有关减免税政策;对年检不合格的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停止其享受的国家优惠政策。今年将对所有认定的综合利用企业(产品)进行检查。

三、调整结构,构建循环经济型产业体系

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按照用循环经济的理念,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严把产业准入关,从源头遏制高耗能产业过快增长。一是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过快增长。严格执行项目开工建设的产业政策和市场准入标准、项目审批核准或备案等“六项必要条件”,坚决控制新建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建设,停批和限批力诺玻璃热电联产等18个项目,全市没有新上一个高耗能、高污染项目。二是坚决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按照淘汰责任书和全市淘汰计划,市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淘汰任务重的有关县区、企业主要负责人下发了督导函,对进展迟缓的区县和企业派出重点督导组,确保了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顺利进行。三是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坚持把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作为推进经济结构和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的中心环

节,推动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稳步快速发展。2007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11家,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151.18亿元,新能源产业产值已经达到149.1亿元。今年上半年,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累计实现产值735.63亿元,同比增长33%,新能源产业产值已经达到96.85亿元,同比增长41.16%。

四、抓技术创新,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一是加大自主创新支持力度。济南市把循环经济技术研究列为《济南市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重点,加大支持力度。2007年,支持项目64项,经费1960万元,其中,国家、省级项目15项,经费1098万元。2008年,又加大了项目的申报力度,能源技术申报35项,占全部申报项目的5.85%,资源与环境技术60项,占全部申报项目的10.03%。太阳能光伏发电、太阳能精密跟踪、阳光采集传输技术等一批重大节能技术和产品取得实质性突破。二是积极推广应用先进成熟的循环经济技术。重点推广应用冶金、化工、轻工、纺织、建材等产业先进技术,如冶金行业的干熄焦、燃气蒸汽联合发电、连铸连扎、热能梯级利用技术;热电行业的冷却水余热利用、热电冷三联产技术;炼油企业的火炬气回收、低温余热回收利用技术;以及推广应用循环流化床锅炉、秸秆锅炉、绿色照明、电机变频调速技术等。完成济钢集团、山水集团余热发电、新华能源煤矸石综合利用、十方新能源垃圾填埋沼气发电等节能项目65个,实现节能量40万吨标准煤。

五、以点带面,典型推动

市经委及时召开了全市循环经济工作会议,对在循环经济方面做的比较好、做法相对成熟的济南佳宝乳业有限公司、山东山水水泥集团有限公司、济南圣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济南市琦泉热电有限公司等发展循环经济经验进行交流。通过交流,使大家学习先进经验,找出差距和不足,制定切合本单位实施的目标,不断制定和完善有关配套政策和措施。济南百川同创实业有限公司开展秸秆综合利用的试点示范,通过快速低成本收集,简化预处理后压缩成型作为燃料,即解决秸秆焚烧污染,又开发利用了新能源。

六、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充分发挥央视、经济日报、省电视台、大众日报等主流媒体的宣传优势,广泛宣传发展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及时报道和表扬先进典型,曝光严重破坏、浪费资源的行

为。开展发展循环经济讲座和论坛等一系列大型宣传活动。提高全社会的节约意识,营造循环经济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第五篇:促进辖区经济金融又好又快发展

又好又快,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内容和精神内涵。这四个字的前后顺序一变化,读起来写起来容易,但是要在工作实际中贯彻落实起来并不容易。这要求我们的工作理念和思路都要作新的调整,甚至要跟传统观念和习惯做法作彻底诀别。如何体现,如何落实,我们分行党委一班人经过深入学习和认真研究,提出分行的总体工作思路是:紧密联系苏皖两省实际,准确领会宏观调控意图,更加重视经济金融结构调整,进一步提高工作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实效性,深入推进辖区金融生态建设,全面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不断改进和加强外汇管理,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和队伍建设,更好地履行中央银行职责,努力促进辖区经济金融良性互动、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更好地发挥金融对构建辖区和谐社会的支撑作用。

根据这个工作思路,我们结合辖区实际,对分行全盘工作进行谋划和安排,提出五个必须做到:

——把促进科学发展作为各项工作的统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重在发展,贵在科学。作为中央银行分支机构,牢固树立、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就是要认真贯彻中央和总行的各项金融调控政策,积极引导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均衡投放,促进地方经济调整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就是要加强对辖区经济金融运行的监测反映,不断提高对经济金融运行趋势的分析和判断水平,及时向上级行和地方政府提出有参考价值的对策和建议;就是要促进融资结构协调发展,有效配置各种金融资源和分散金融风险;就是要树立均衡管理理念,加强和改进外汇管理,促进辖区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提升地方外向型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促进国际收支不断趋向平衡。

——把促进和谐金融作为中央银行的社会责任。和谐金融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子系统,应该是经济金融生态系统内生和共生机制的完美结合。和谐金融体现为金融资源配置将更加合理、高效,金融发展将更加有序、均衡,人人享有获得金融服务的机会。我们要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认真落实中央关于金融改革发展的要求,推动金融业持续健康发展,着力在增强金融服务功能,提升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上狠下功夫,不断满足经济社会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金融需求;进一步优化金融结构,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和金融布局,拓展金融服务领域和功能,引导金融正确处理提高自身利益和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加强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尤其是要对以农业为主的弱质产业,对苏北、皖西、皖北及县域等欠发达地区,对“三农”、中小企业、下岗职工等弱势群体加强金融支持和服务。

——把维护金融稳定作为我们的一项重要职责。当前,南京辖区经济金融总体形势良好。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当前影响经济金融整体稳定的风险因素依然存在,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能被激发。首先表现在国际收支持续呈现双顺差的经济环境下,流动性过剩的问题比较突出,消费物价和股票、房地产等资产价格快速上涨,既容易形成资产泡沫,也增大了通胀风险。其次是涉汇主体应对汇率变化的能力还需提高,国际热钱涌入我国进行短期投机套利也将更加频繁。第三是融资结构的畸形发展和商业银行股改后的经营压力,使贷款投放与固定资产投资相互影响、竞相攀升的动力仍然存在,从而会加大国内经济的结构性矛盾,而且不利于金融机构的稳健经营,容易造成银行信贷投放的波动起伏,增大金融风险的隐患。这一切都要求我们系统推进金融改革,多方分散风险,进一步思考、研究、构建和完善维护金融稳定的理论和工作框架,对经济金融运行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做出分析和判断,严防出现新的系统性风险。

——把改革创新作为提升我们工作的主要动力。金融创新是金融业改革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当今全球金融发展的潮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需要我们创新窗口指导方式;防范系统性风险,维护辖区金融稳定,需要我们创新沟通协调机制;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拓展金融服务的宽度和深度,需要我们创新金融服务基础支撑体系;加强内部管理,提升干部职工队伍履职能力,也需要我们不断创新教育、培训、管理和监督的途径与手段。在经济金融改革发展的新阶段,金融工作中必然会遇到更多的问题和更大的挑战,推进改革创新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我们要注重贴近经济金融工作、贴近市场,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研究对策办法,推动实际问题的有效解决;注重在新的体制下找准开展工作的新途径、新载体和新方式,促进更好地履行央行职责;注重抓住本单位本部门工作的薄弱环节,找准改进和完善的突破口,使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体现新特色。

——把强化内控内管作为我们工作的重要保障。管理是金融业的生命。我们要结合当前金融业新业务、新技术发展变化特点和央行管钱、管物、管权部门的工作实际,以防范风险、提高效率、保证信息安全和杜绝腐败现象为重点,进一步完善权责分明、平衡制约、规章健全、运作有序的内部控制制度,形成部门内部自我约束、部门之间相互制约、上级部门对下级部门有效控制的机制。要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特别是会计财务、支付清算、国库资金、发行保卫、后勤基建等重点部门,必须严格遵守铁的规章、铁的纪律,不符合规章制度的事,绝对不能通融,真正做到有章可循,有章必循,违章必究,发挥制度在内部管理中的约束和基础作用。要把强化内控内管与基层央行文化建设、推动文明单位

创建、加强队伍建设和基层党建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强化共同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念,不断增强各级行的核心凝聚力、团队执行力和工作推动力,为更好的履行职责提供可靠的基础和保障。

去年,人行南京分行各级机构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在苏皖两省大力推进金融生态建设,努力提高金融服务水平,积极贯彻稳健货币政策,引导有效信贷均衡投放,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2006年末,江苏省金融机构各项贷款比年初增加3204亿元,增量居全国第二;安徽省金融机构各项贷款比年初增加842亿元,位居中部六省前列。在贷款大幅增加的同时,信贷资产质量进一步提升,信贷结构进一步优化,有利促进苏皖两省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对于今年工作安排,孙行长谈了如何贯彻落实“又好又快”方针,认真做好货币政策传导、金融生态建设、金融服务、外汇管理、调研监测分析等工作。其中给记者留下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有关大力增加对社会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方面。

要运用差别准备金率,正向激励县域农村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支持力度。灵活调配中央银行支农再贷款,增强农村信用社与农村合作银行支农实力。引导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全面开展小企业贷款业务,加强小企业金融服务产品的宣传力度;协调政府有关部门,促进小企业抵押、担保、登记、变现环节费用降低和中小企业信用体系逐步完善。

金融支持不仅要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在实际工作中体现和谐金融目标。江苏、安徽两省都有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那些地方人民群众收入水平较低,就业压力较大,老百姓生活较为困难。在今年金融工作中,我们要特别重视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和就业工作的金融支持力度,促进区域经济共同发展。加大金融支持苏北、皖北和皖西等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力度,做好各项金融服务配套工作。贯彻商业可持续的理念,建立贷款贴息及风险补偿等财政正向激励机制。规范小额担保贷款的审贷流程,提高业务办理效率,努力扩大贷款覆盖面。

下载加强人才建设促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加强人才建设促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最近几年中国经济增速持续放缓,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情况成为许多人关心的话题。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成为人们观察中......

    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为前提的。正是这些成就和变化,为我们走向“又好又快”发展......

    促进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重视卫生民生,优化发展环境促进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认真落实县纪委五届四次全会精神卫生局结合系统实际, 全面贯彻落实县纪委五届四次全会精神,以卫生民生工程为着眼点,加强干......

    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同志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开拓进取,再铸辉煌”。如果说发展是一种挑战,那么它需要我们勇敢的面对,如果说发展是一种进取,那么它需要我们努力的......

    又好又快发展(合集)

    正确理解经济结构调整 1.内容:主要是三大产业的结构调整,地区间经济布局和城乡结构发展、所有制结构调整和收入分配结构调整等。 2.原则:(1)市场为导向(2)效益为目标(3)企业为主体(4)科......

    大力加强旅游行风建设 促进旅游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大力加强旅游行风建设 促进旅游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宾县旅游局 王利明) 我国旅游业已经进入由旅游资源大国向旅游产业大国发展的新阶段,成为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一个经济产业,产......

    加强自身建设 促进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加强自身建设 促进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学习十八大心得体会 万众瞩目的中共十八大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我认真观看和聆听了十八大开幕式及胡总书记代表中共第十七届中央委......

    关于实现华池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思考

    关于实现华池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思考 2011年6月,在我校校委会的领导和组织下,在各乡镇的大力配合下,本着提高教学质量和为华池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意见和建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