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小学毕业班品德与社会试题及答案
《品德与社会》30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1、11、在世界居民当中,根据皮肤、毛发和眼睛等外表特征的不同,主要分为四大人种,它们分别是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棕色人种。
2、第二次世界大战历时年,战火遍及了洲三个大洲。
4、联合国秘书长任期上一届联合国秘书长是,现任联合国秘书长是潘基文。
6已经成为破坏人类环境的三大灾害。
7、森林是地球的。湿地是地球的。大地是地球的胃,河流是地球的血管。
8、地球上被海洋包围的大块陆地,叫做(大陆);被水包围的小块绿地,叫做(岛屿)。
二、选择题,每个2分。
1、七大洲中面积最大的是C
A.非洲B.欧洲C.亚洲
2、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B
A.英语B.汉语C.德语
3、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A.1913B.1912C.19144、中国古代人认为天是
A.方的B.圆的C.椭圆的5、目前,全世界共有(C)多个国家和地区,A.200B.210C.220
第二篇: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
贞丰县第三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测试题
(100分钟完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45分)
1、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为基础,以()为核心、促进()的综合课程。
2、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性质()()()。
3、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是(),(),(),()。
4、品德与社会引导和帮助学生达到三个方面的目标即()()()。
5、品德与社会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以()目标,以()为基础,注重学生在()的过程中,初步掌握认识社会事物和现象的方法,提高()能力,发展学生主动适应社会、积极参与社会的能力。
6、《品德与社会》课以儿童的()为基础。家庭、学校、家乡(社区)、祖国、世界是他们生活的不同领域:()、()、()等是存在于这些领域中的几个重要因素。儿童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是在逐步扩大的生活领域中,通过与各种社会要素的交互作用而实现的。
7、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
8、《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形成和()发展,为学生()、()、(),成为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9、品德与社会课程评价方式采用()()的评价,老师可
根据具体情况,选用或综合运用()()()与()等方式进行评价。
10、品德与社会课程评价方法有()()()()()。
二、判断题(共10分,每小题2分)
1、品德课程的评价是教师和儿童共同合作进行的有意义的建构过程,儿童既是评价的对象,也是评价的主体,强调儿童的自评、互评等方式和家长以及其它有关人员的参与。()
2、“品德与生活”课程的评价应全部量化。()
3、本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遇教育于活动之中。()
4、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5、品德与社会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对学生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水平做出终结性的评价,利用评价结果对儿童进行比较与分等。()
三、简答题:(共24分)
1、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基本理念是什么?(6分)
2、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性质是什么?(6分)
3、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建议包括哪五个方面?(10分)
4、品德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误区有哪些?(8分)
四、论述:(15分)
品德课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附参考答案:
一
1、学生生活、螺旋上升、学生社会性发展
2、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
3、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学生良好品德形成
4、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与方法、知识
5、满足学生的身心需要、社会关系、主动学习
6、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社会环境、社会生活、社会活动、学生社会生活
7、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
8、个性品质、社会性、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爱心、责任心、良好品德
9、多主体、开放性、学生相互评价、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 家长、社会参与评价
10、教师观察记录、描述性评价、学生互评、作品评价、个案分析
二、判断题
1、√
2、×
3、√
4、√
5、×
三、简答
1、答:(1)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是课程的核心。
(2)学生的生活及其社会化需求是课程的基础。(3)提高德育的时效性社课程的追求。
2、答:(1)综合性
(2)实践性
(3)开放性
3、答:
(一)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二)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四)充实教学内容
(五)拓展教学空间
4、答:
(一)老师把品德课上成讲授课、吞图说话课、手工课、表演课、自由游戏课等。
(二)高度结构化的教学,教师活动表现为既定程序的再现及教师忙于催促、转化、统领。
(三)过于关注教材,而忽略了对《课程标准》的学习。
(四)缺乏及时总结与反思。
四、论述 答题要点:
品德课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是:注重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
存在的问题:实际不当、分组不科学、规则不明、时间不足、评价不全。
对策: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选择恰当的合作学习时机;构建结构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建立一套有序的合作常规;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采用多样化的评价和奖励方式。
第三篇:小学品德与社会试题
2015-2016第二学期期中小学品德与社会试题
一、填空
1.在地球上()平方千米的表面上,海洋约占(),陆地约占()。大陆与其相近的岛屿合起来称为()。
2.全世界共有七个大洲。它们是()、非洲、欧洲、()、()、()、()。共有四个大洋,分别()、()、()和()。
3.世界最大的平原(),世界最大的盆地(),世界最高的山峰()。
4.古代中国、()、()、()都创造了辉煌的古代文明,被称为四大文明古国,其中唯一一个在非洲的国家是()。
5.继北京成功举办了2008年奥运会后,我国的()、()这两座城市又联合申办()年冬奥会。
6.()年9月1日拂晓,()法西斯军队入侵波兰,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9月2日,日军向盟军投降,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7.1937年()月()日,日军攻占南京后,对南京人民进行了长达()周的屠杀,有()中国人丧生。
二、连线(把国家和主要文明成就连起来)
古代印度
金字塔、狮身人面像
古代中国
佛教、文学、哲学、自然科学等
古代巴比伦
造纸术、印刷术等
古代埃及
空中花园、楔形文字、汉莫拉比法典
三、简答
1.如今的中国已经加入了很多的国际组织,请至少列举其中的5个。
2.阿拉伯国家有“淡水贵如油”之说,为什么有很多国家却跻身世界富国行列?
3.我们应如何看待战争?
2015-2016第二学期期中小学科学试题
一、填空题:
1.降落伞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
2.人的一生可以分为、、和。
3.青春期是由
发育到的过渡时期,是人的关键阶段。
4.让身体热起来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
5.降落伞是一种利用_____________实现从高空缓慢下降的专用工具,它后来发展成具有各种功能的空气阻力伞。
二、请你选择(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写在下表相应格中)
1.构成人体的基本单位是()A.细胞
B.组织C.器官
D.系统
2.风是一种()现象
A、人为
B.自然
C、无法用科学解释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受精卵6周后就可以长成一个有脑和脊椎骨的胚胎B.胎儿在子宫里只是睡觉不会醒来C.双胞胎也是由细胞发育生成的4.在人的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治理发展的黄金时期是()。
A.童年期
B.青春期
C.成年期
D、老年期
5.东东的父母都是发际有尖,东东也有,这是()A.遗传
B.变异
6.反复弯折金属丝会使金属丝变热这是由于()。
A.
电能转化成热能学校
学校
班级
姓名
………..……...…..…………....密……………..…..封…………….……..线……………….………..…….….….….….….…
B、化学能转化成了热能C.机械能转化成热能D、热能转化成机械能
7.下列能量转换方式不同的是()
A
荡秋千
B
钻木取火
C
搓手取暖
D
擦火柴
8.电磁铁磁力大小与()无关
A
电池多少
B
线圈匝数
C
线圈缠绕方向
9.飞机在大气层中的()飞行A
对流层
B
平流层
C
中间层
10.风吹来的方向叫做()A
风向
B
风力
C
风级
三、请你判断(请将“×”或“√”填在相应格中)
1.冬天烤火属于外部加热使身体热起来的方法()
2.钟摆的摆动快慢取决于摆线长短()
3.把铁丝按照一定得方式绕在一根大铁钉上就是电磁铁。
()
4.北极熊不怕冷是因为它的皮毛可以吸热。()
5.钻木取火是机械能转化成光能。()6.降落伞下降的越快越好。()
7.紫外线越强越有利于人们的健康。()8.噪音不具有能量。()
9.电可以产生磁,磁不可以产生电。
()
四、回忆实验,完成下列问题。
实验:通电的电圈
实验原理:通电后的线圈有磁性
实验器材:大铁钉、带绝缘外皮细导线、小铁钉、电池、指南针、电池(多个)、小铁钉等。
实验操作与记录:(步骤略)
1.根据实验器材先制作一个电磁铁,根据你所制作的电磁铁,说一说,电磁铁是由_______和________构成的,它是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_能的装置。
2.研究电磁铁的特性:(步骤略)
将电磁铁连接电源,用它接近小铁钉,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电源断掉后,再接近小铁钉,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篇: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93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93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测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45分);
1、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
2、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性质()()();
3、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是(),();
4、品德与社会引导和帮助学生达到三个方面的目标即;
5、品德与社会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
6、《品德与社会》课以儿童的()为基础;
7、品德与社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测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45分)
1、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为基础,以()为核心、促进()的综合课程。
2、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性质()()()。
3、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是(),(),(),()。
4、品德与社会引导和帮助学生达到三个方面的目标即()()()。
5、品德与社会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以()目标,以()为基础,注重学生在()的过程中,初步掌握认识社会事物和现象的方法,提高()能力,发展学生主动适应社会、积极参与社会的能力。
6、《品德与社会》课以儿童的()为基础。家庭、学校、家乡(社区)、祖国、世界是他们生活的不同领域:()、()、()等是存在于这些领域中的几个重要因素。儿童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是在逐步扩大的生活领域中,通过与各种社会要素的交互作用而实现的。
7、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
8、《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形成和()发展,为学生()、()、(),成为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9、品德与社会课程评价方式采用()()的评价,老师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或综合运用()()()与()等方式进行评价。
10、品德与社会课程评价方法有()()()()()。
二、判断题(共10分,每小题2分)
1、品德课程的评价是教师和儿童共同合作进行有意义的建构过程,儿童是评价的对象,也是评价的主体,强调儿童的自评、互评等方式和家长以及其它有关人员的参与。()
2、“品德与生活”课程的评价应全部量化。()
3、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遇教育于活动之中。()
4、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5、品德与社会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对学生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水平做出终结性的评价,利用评价结果对儿童进行比较与分等。()
三、简答题:(共24分)
1、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基本理念是什么?(6分)
2、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性质是什么?(6分)
3、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建议包括哪五个方面?(10分)
4、品德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误区有哪些?(8分)
四、论述:(15分)
品德课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
1、学生生活、螺旋上升、学生社会性发展
2、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
3、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学生良好品德形成
4、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与方法、知识
5、满足学生的身心需要、社会关系、主动学习
6、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社会环境、社会生活、社会活动、学生社会生活
7、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
8、个性品质、社会性、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爱心、责任心、良好品德
9、多主体、开放性、学生相互评价、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 家长、社会参与评价
10、教师观察记录、描述性评价、学生互评、作品评价、个案分析
二、判断题
1、√
2、×
3、√
4、√
5、×
三、简答
1、答:(1)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是课程的核心。(2)学生的生活及其社会化需求是课程的基础。(3)提高德育的时效性社课程的追求。
2、答:(1)综合性(2)实践性(3)开放性
3、答:
(一)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二)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四)充实教学内容
(五)拓展教学空间
4、答:
(一)老师把品德课上成讲授课、吞图说话课、手工课、表演课、自由游戏课等。
(二)高度结构化的教学,教师活动表现为既定程序的再现及教师忙于催促、转化、统领。
(三)过于关注教材,而忽略了对《课程标准》的学习。
(四)缺乏及时总结与反思。
四、论述 答题要点:
品德课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是:注重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存在的问题:实际不当、分组不科学、规则不明、时间不足、评价不全。对策: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选择恰当的合作学习时机;构建结构合理的
合作学习小组;建立一套有序的合作常规;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采用多样化的评价和奖励方式。2011版小学品德课程标准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
1.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A.活动课程B.综合课程 C.活动型综程 D.生活课程 2.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核心是< > A.帮助学生养成基本文明行为,遵守纪律 B.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
C.引导儿童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D.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会关心、积极探究
3.品德与生活课程注重对儿童安全行为的指导,“祝你平安”主题中设置了学打电话求助的活动,其中交通事故报警电话是()。A.110 B.122 C 119 D.120
4、品德与社会课程设计思路: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请问一条主线指以()为主线。
A、学生的生活 B、学生的发展 C、学生的体验 D、学生的实践 5.了解不同民族生活习惯和独特风土人情是“多彩的民族风情”主题中的一个重要活动内容,泼水节是()传统节日。A.彝族 B.布依族C.傣族D.蒙古族
6.“将垃圾分类”是主题“美,就这么简单”中的一个操作性活动,其目的是激励学生为保护周围的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下列()是可回收的垃圾
A.霉变食品碎玻璃片 B.废弃衣服,废弃电池C.报纸 矿泉水瓶 D.烟头 建筑垃圾
7、在学习“选购商品的初步知识,能够独立购买简单物品,文明购物,具备初步的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这个教学内容时,一位教师在课前安排学生独立去商场购买东西,在实践中自己发现问题,这样的设计体现了本课程()的基本特征。A、实践性 B、开放性 C、活动性 D、综合性
8.唐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描述的是()一种“插茱萸,除恶气”的传统习俗。A.端午节B.中秋节C.重阳节D.清明节
9.品德与生活课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激励每个儿童的发展,促进每个儿童的品德发展与()。
A.生活质量的提高 B.生活能力提升C.生活品质的提升 D.生活能力 10.学生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A.感受 B.感情 C.感悟 D.感想
第五篇: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试题和答案
2013—2014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期末试题
班级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分数__________
一﹑填空。(每空1分,共13分)
1.﹙﹚是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是最高形式的规则,制定规则的关键是﹙﹚、﹙﹚。
2.中国青年志愿者标志,表达了“爱心献社会,()的志愿者主题。”。
3.农历﹙﹚月﹙﹚日是我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也叫﹙﹚。
4.1972年10月在第﹙﹚届联合国大会上,确定每年的﹙﹚月﹙日为“世界环境日”。
5.每年5月的第()个星期日为全国组残日。
二、判断。(每空1分,共8分)
1.《社会福利机构管理办法》是2001年颁布的。()
2.使用一次性筷子是讲究卫生的表现。()
3.保护环境是环保部门的事。﹙﹚
4.偷看别人的信件是违法的。﹙﹚
5.我国于1949年12月将5月1日定为劳动节。﹙﹚
6.残疾人应当受到社会的尊重。﹙﹚
7.自觉遵守规则是一种文明行为。﹙﹚
8.大城市里的空气污染主要是由工厂废气引起的。﹙﹚
三、选择。(每空1分,共10分)
1.下列行为遵守规则的是()。
A、考试不作弊B、在加油站门口抽烟
C、假期里到河里游泳
2.﹙﹚2001年被授予“环球二十位最具影响世纪女性”的荣誉称号。
A.贝多芬B.张海迪C.李清照
3.一节旧电池能够污染﹙﹚平方米的土地。
A.3B.2C.1
4.乘车“先下后上”是怎样得来的()。
A、约定俗成B、专门制定
5.﹙﹚月﹙﹚日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诞生的光荣日子。
A.8月1日B.7月1日C.9月1日
﹚
6.﹙﹚是目前速度最快的一种交通运输方式。
A.地下铁道B.悬磁浮列车C.航空运输
7.﹙﹚被人们誉为中国的“两弹之父”。
A.王进喜B.孔繁森C.邓稼先
8.“学校里没有纪律,变如磨坊里没有水”。
A.谢觉哉B.曹瑞C.夸美纽斯
9.﹙﹚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和最高立法机关。
A.最高人民法院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C.最高人民检察院
10.到目前为止,我国高速公路里程已接近﹙﹚万千米。
A.3B.1C.6
四、连线(6分)
乐圣李四光
两弹之父贝多芬
我为祖国献石油王进喜
公仆武文斌
钢铁战士邓稼先
地质学家孔繁森
五、简答。(第1小题5分,第2﹑3小题个4分,共13分)
1.请你写出社会福利机构包括哪些机构?﹙至少五种﹚
2.写出现在交通存在哪些问题?
3.请你为自己班里制定一个图书角借阅规则。
2013—2014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期末试题答案 一﹑填空。(每空1分,共13分)
1.规则﹑法律﹑公平、公正。
2.真情暖人心
3.九﹑九﹑中国老人节。
4.27﹑6﹑5
5.三
二、判断。(每空1分,共8分)
1.×2.×3.×4.√5.√6.√7.√8.×
三、选择。(每空1分,共10分)
1.A2.B3.C4.A5.A6.C7.C8.C 9.B10.A
四、连线(6分)
乐圣李四光
两弹之父
我为祖国献石油王进喜
公仆武文斌
钢铁战士邓稼先
地质学家孔繁森
五、简答。(第1小题5分,第2﹑3小题个4分,共13分)
1.答:福利院﹑儿童村﹑老年公寓﹑敬老院﹑救助站…
2.答:道路拥挤堵塞,交通事故频繁发生,环境污染严重。(答案不唯一,酌情加分)
3.①本班图书实行开架借阅。②上架选书时,将弃选图书放回原位。
③每次限借2册,借期10天。④请当面检查所借图书污损情况,如发现有污损,应当立即向管理员声明。⑤转离学校时,应主动归还全部图书。⑥本班图书管理员由大家推举的同学担任。(答对4条就可)
青云街道明珠实验学校柴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