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全区经济工作总结表彰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范文
同志们:这次全区经济工作总结表彰暨动员大会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市开放型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去年工作,表彰先进,兑现目标责任状,分析当前形势,研究部署今年工作,动员全区上下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努力开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局面。下面,我根据区委常委会研究的精神,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肯定成绩,查找
差距,坚定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过去的一年,是我区开启“两个率先”新征程并取得显著成绩的一年。全区各级党政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区委部署,紧紧围绕年初制定的各项工作目标,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实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良好开局。我们兴起了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确立了“两个率先”的新目标,开创了经济高速高效增长的新局面,迈出了改革开放的新步伐,夺取了抗灾和发展的双胜利,全区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呈现出政通人和、蓬勃向上的良好局面。全年实现GDP39.3亿元,增长12.7,人均GDP首次突破1000美元大关;农民人均纯收入3709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90元,分别增长3.6、7。全区经济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新上工业项目实现历史性突破。全年实施2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168个,其中1000万元以上项目43个,亿元以上项目9个,竣工投产项目109个,项目的规模和数量前所未有。列入全市66项重点建设项目的贾汪电厂4×135兆瓦循环流化床技改扩建一期工程,安装调试工作基本结束,二期工程进展顺利;海螺大水泥项目已完成投资5亿多元。二是固定资产投资实现历史性突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亿元,增长148,是前三年的总和;由于重大项目的带动,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全年完成19.5亿元,增长161。三是财政收入实现历史性突破。全区财政收入首次超2亿元,增长29.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19亿元,增长29.9,一举打破多年徘徊的局面。财政占GDP的比重达5.1,比上年提高0.56个百分点。私营个体经济实现税收1.05亿元,占税收总额的70。四是园区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贾汪、大吴、青山泉三大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逐步提高,进园企业已达45家,累计完成投资3亿元。另外,鹿庄家具、塔山板材、龙山冶金等特色工业小区已初具规模。五是农村五件实事进展顺利。投资1500万元新修乡村公路78公里,实施草危房改造和救灾建房919间,农村改水受益人口1.1万人,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工作顺利开展,通过灾歉减免、取消农业特产税等途径,农民人均负担控制在44.1元,获全市减轻农民负担工作一等奖。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正视面临的困难和压力:相对于先进县市的发展水平,我区综合经济实力不强,产业升级刚刚起步,高新技术产业滞后,企业创新能力不强,服务业发展水平不高;相对于建设现代化文明城市的要求,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任务相当艰巨,尤其是经营城市的理念不强,社区建设和管理薄弱;相对于全区人民求富思变的迫切愿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任务十分艰巨,尤其是农民增收难度很大,社会保障能力不强,社会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相对于我们所肩负的使命,全区干部队伍的民本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虽然这些因素和问题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我区经济发展,但我们更要看到发展中的有利条件。从共性发展的层面看,国家和省、市相继推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特别是省委、省政府启动沿东陇海产业带开发建设,并在开发区建设、基础设施建设、财政转移支付等七个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将给我们的农业、基础产业和社会事业发展以及利用外资带来新的机遇。从区域发展的层面看,我区既有十分有利的区位优势,又有低成本优势,我们在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中,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从个性发展的层面看,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已积聚了一定的能量,有丰富的资源,有开明开放的优越环境,有一批重大项目的投产运营,有团结奋进的干部队伍,发展的空间很大。这些都表明,支撑我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内在因素正在增加,加快发展的条件更加成熟。挑战中孕育机遇,发展中充满希望。当前,我区正处于发展转型和提速的关键时期,拼一拼就可能进入快车道,进入了就能步入良性循环;松一松就会掉下来,下来了就要被时代所淘汰。可以说,发展不快、发展不够仍然是贾汪最重要的区情、最大的差距、最紧迫的问题;加快发展始终是贾汪最大的政治、最硬的道理、最根本的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务必坚定信心和决心,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凝聚一切建设力量,把加快发展的氛围造得更浓,把加快发展的劲头鼓得更足,把加快发展的工作做得更实,努力保持加快发展的良好势头。今年全区经济工作总的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把中央精神、省市部署和贾汪实际紧密结合,以“两
第二篇:在全区经济工作总结表彰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这次全区经济工作总结表彰暨动员大会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市开放型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去年工作,表彰先进,兑现目标责任状,分析当前形势,研究部署今年工作,动员全区上下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努力开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局面。下面,我根据区委常委会研究的精神,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肯定成绩,查找差距,坚定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过去的一年,是我区开启“两个率先”新征程并取得显著成绩的一年。全区各级党政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区委部署,紧紧围绕年初制定的各项工作目标,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实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良好开局。我们兴起了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确立了“两个率先”的新目标,开创了经济高速高效增长的新局面,迈出了改革开放的新步伐,夺取了抗灾和发展的双胜利,全区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呈现出政通人和、蓬勃向上的良好局面。全年实现GDp39.3亿元,增长12.7%,人均GDp首次突破1000美元大关;农民人均纯收入3709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90元,分别增长3.6%、7%。全区经济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新上工业项目实现历史性突破。全年实施2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168个,其中1000万元以上项目43个,亿元以上项目9个,竣工投产项目109个,项目的规模和数量前所未有。列入全市66项重点建设项目的贾汪电厂4×135兆瓦循环流化床技改扩建一期工程,安装调试工作基本结束,二期工程进展顺利;海螺大水泥项目已完成投资5亿多元。二是固定资产投资实现历史性突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亿元,增长148%,是前三年的总和;由于重大项目的带动,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全年完成19.5亿元,增长161%。三是财政收入实现历史性突破。全区财政收入首次超2亿元,增长29.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19亿元,增长29.9%,一举打破多年徘徊的局面。财政占GDp的比重达5.1%,比上年提高0.56个百分点。私营个体经济实现税收1.05亿元,占税收总额的70%。四是园区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贾汪、大吴、青山泉三大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逐步提高,进园企业已达45家,累计完成投资3亿元。另外,鹿庄家具、塔山板材、龙山冶金等特色工业小区已初具规模。五是农村五件实事进展顺利。投资1500万元新修乡村公路78公里,实施草危房改造和救灾建房919间,农村改水受益人口1.1万人,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工作顺利开展,通过灾歉减免、取消农业特产税等途径,农民人均负担控制在44.1元,获全市减轻农民负担工作一等奖。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正视面临的困难和压力:相对于先进县市的发展水平,我区综合经济实力不强,产业升级刚刚起步,高新技术产业滞后,企业创新能力不强,服务业发展水平不高;相对于建设现代化文明城市的要求,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任务相当艰巨,尤其是经营城市的理念不强,社区建设和管理薄弱;相对于全区人民求富思变的迫切愿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任务十分艰巨,尤其是农民增收难度很大,社会保障能力不强,社会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相对于我们所肩负的使命,全区干部队伍的民本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虽然这些因素和问题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我区经济发展,但我们更要看到发展中的有利条件。从共性发展的层面看,国家和省、市相继推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特别是省委、省政府启动沿东陇海产业带开发建设,并在开发区建设、基础设施建设、财政转移支付等七个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将给我们的农业、基础产业和社会事业发展以及利用外资带来新的机遇。从区域发展的层面看,我区既有十分有利的区位优势,又有低成本优势,我们在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中,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从个性发展的层面看,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已积聚了一定的能量,有丰富的资源,有开明开放的优越环境,有一批重大项目的投产运营,有团结奋进的干部队伍,发展的空间很大。这些都表明,支撑我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内在因素正在增加,加快发展的条件更加成熟。挑战中孕育机遇,发展中充满希望。当前,我区正处于发展转型和提速的关键时期,拼一拼就可能进入快车道,进入了就能步入良性循环;松一松就会掉下来,下来了就要被时代所淘汰。可以说,发展不快、发展不够仍然是贾汪最重要的区情、最大的差距、最紧迫的问题;加快发展始终是贾汪最大的政治、最硬的道理、最根本的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务必坚定信心和决心,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凝聚一切建设力量,把加快发展的氛围造得更浓,把加快发展的劲头鼓得更足,把加快发展的工作做得更实,努力保持加快发展的良好势头。今年全区经济工作总的要求是:以
农民致富农民,跳出农村发展农村,从根本上扭转农民增收乏力的被动局面。一是以工业理念经营农业。围绕做强林果、畜牧水产、瓜菜棉、稻麦四大主导产业,通过内引外联,在招商引资上适度向农业倾斜,壮大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群体,今年要发展500万元以上农业龙头企业5家。积极整合纺织、粮油、板材、大蒜等企业资源,重点抓好彭城集团、塔山板材、汴塘石榴深加工、耿集大蒜市场建设,促使龙头企业迅速膨胀,增强辐射带动力。加强专业合作组织、农民经纪人队伍等服务体系建设,密切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进一步扩大“订单”农业规模。二是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紧紧抓住各地用工需求扩大和国家加强对农民工保护的机遇,把劳务输出作为一个大产业来抓,作为农民最大的致富工程来抓。要强化劳动力技能培训,区财政按照农业人口人均1元的标准,建立农村劳务输出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保证新增劳务输出人员培训率达到50%。要规范劳动力市场建设,积极培育各类职介机构,大力实施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镇镇通”工程,使更多的农民走出农门,跨进城门,打开财门,力争全年新增劳务输出1万人。三是积极深化四项改革。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全面贯彻“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农业税及附税下降两个百分点,取消统一规定的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使农民负担进一步减轻。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遵循“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改革土地征用和补偿方式,适当提高征地补偿标准,加快建立土地换社保的补偿机制,长久地解决失地农民的生计问题。深化农村投融资体制改革,推进林业、农机、小型水利设施等产权制度改革,鼓励和引导工商、外商、金融等多种资本投入农业和农村,建立多元化农业投入机制。深化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改革,按“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性服务”的原则,改革完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全面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四是切实办好农村五件实事。全面推行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确保今年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不低于60 %;实施新一轮农村改水攻坚工程,新增受益人口1万人;加强镇村公路等级化、灰色化建设,年内改造农村公路103公里;积极落实扶持资金,完成草危房改造134户;探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养老保险和特困子女免费入学制度的有效途径和办法,全面提高农村社会发展水平。同时,配套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实施以屯头河二期、江庄凤尾河治理、汴塘马头河治理为重点的农水工程,大力实施山区水源建设,努力改善山区灌溉条件。加大补充耕地力度,完成商湖三期和农业综合开发土地复垦项目三期工程;进一步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免征特困村的农业税及其附加,加强项目和劳务帮扶,加快贫困农户脱贫步伐。
(三)强力推进城市化进程,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按照抓规划、拉框架、打基础、上水平的总体思路,加快城市建设步伐。实际工作中,既要重视制定规划,更要严格执行规划;既要加快老城改造,更要积极推进四大区建设;既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更要强化城市管理;既要追求发展速度,更要追求品位和特色,不断提升城市综合水平和档次,尽快形成可容纳20—25万人口规模的山水城林“新贾汪”,成为徐州特大城市框架中的重要组团。一是突出规划龙头。按照规划先行的指导思想和铁规划、铁纪律的要求,结合徐州都市圈建设的需要,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聘请清华大学专家调整贾汪城镇整体规划,保证规划的高起点、高水平,确保30年不落后。二是加大城市经营步伐。做好土地经营文章,对升值潜力大的优质地块,要严格控制,按照规划要求,有计划地逐步推出,运用市场手段和价值规律,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大力吸引社会资本和外资参与城市建设。三是抓好重点工程。重点实施“一湖、两路、三园、四区”工程。“一湖”,即全面完成南湖生态开发区一期工程;“两路”,即集中整治贾韩路、206国道城区段两侧环境;“三园”,即加大人民公园、桃花岛公园、夏桥公园绿化、美化、亮化力度,增加娱乐设施。“四区”,即启动商业步行街、汉府街建设,做强中心城区;建成天缘大厦、中旺购物中心,激活南部商业区;完成餐饮一条街建设、积极开发和兴小区,形成饮食服务区;加快阳光·世纪苑建设,规划建设明珠小区,建成居住示范区。四是加强城市管理。城市管理是一项最为基础性的工作,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必须严格管理,常抓不懈。目前好多地方出现的脏、乱、差等各种现象,多数属于管理不严造成的。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强化管理意识,围绕“树形象、上档次”的目标,从源头上管起,从具体的地方和事情管起。对于违反城市规划的行为,既要敢管,又要会管。对老百姓反映较为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要一个一个去解决,真正发挥城市管理工作在塑造城市形象、促进经济发展、维护人民群众利益方面的重要作用。
(四)围绕翻番目标,不断提升三外工作水平三外工作是我区的短腿,去年全区自营出口和实际到帐注册外资,在六县(市)一区排名中,分列第五、第七位,形势极为严峻,与我区跨入第一方阵的位置极不相符。今年我们制定实际利用外资翻一番的目标,就是要增加压力,增强动力。只要我们立足于争,立足于赶,立足于超,目标并不是高不可攀。一是扩大出口总量。针对国家出口退税机制的调整,扩大出口退税高的机电产品、农产品出口。积极帮助彭城集团、营发搪瓷公司、盛雅服饰公司、格瑞颜料公司等骨干企业扩大出口业务,加快培育一批过百万美元的自营出口大户。积极抓住自营权门槛降低的机遇,尽快在服装、冶金、化工、板材、轻工等行业办理一批获权企业,确保我区获权企业总数超过20家。二是培育四大基地。以彭城集团、青春服饰、瑞林服装等企业为龙头,形成纺织、印染、服装工贸一条龙,加快培育纺织服装出口基地;以营发搪瓷、永联家具、艾美特体育器材等企业为龙头,加快形成金属制品工贸一条龙,培育轻工产品出口基地;以无机盐化工厂、格瑞颜料、东鹏化工等企业为龙头,加快形成化工产品工贸一条龙,培育化工产品出口基地;以塔山木业园、耿集绿色土地农产品进出口公司为龙头,形成意杨、大蒜等农产品工贸一条龙,培育农副产品出口基地。三是提高利用外资水平。以产业整合为手段,善于宣传自己的优势,着力抓好纺织服装、冶金制造、建材、化工及农副产品加工等主力行业的招商。要抓住东陇海产业带开发建设的机遇,抓住国际资本和制造业资本转移的机遇,抓住外商在华投资“北上西移”的机遇,形成吸引外资的“强磁场”。对外招商,既要有热情,又要有政策,以自己的独特优势拉近与国际资本的距离。对投资在500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实行重点跟踪,重点调度,推进项目落实。四是加强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扩大外经经营主体,在以区建筑总公司为主对外签约运作的同时,培育壮大劳动服务公司。要大胆挂靠联合,在巩固原有合作伙伴的基础上,挂靠青岛、南京等大的外经公司,寻求项目,联合发展。
(五)深入开展“群众会创业、干部会招商”活动,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内在活力“群众会创业”,就是要充分调动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和各类经济主体创业干事的积极性,充分释放民营经济的潜能,充分激发民间资本的内在活力,让更多的人直接掌握生产资料创造财富,让更多的人投资创业当老板。要针对我区部分群众创业精神不强、动力不足、胆略不够的思想实际,大力开展以“全民创业奔小康、全面创新促发展、全区创优争一流”为主要内容的“两个率先”主题教育,加强“自主创业、艰苦创业”的宣传教育,增强群众创业意识,激发群众创业热情。要学习浙江人“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的吃苦耐劳精神,能干常人不肯干的活,能吃常人不肯吃的苦,能赚别人看不起眼的钱,做到穷时能吃苦、富了也能吃苦,打工能吃苦、当老板也能吃苦,真正让艰苦创业深入人心,成为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要教育干部群众着眼当前,从小干起,只要有钱赚就不遗余力去干,只要有市场就奋力去开拓,只要有商机就努力去抓住,敢闯敢干,勇于创业,在创业的实践中不断积累财富,滚动发展。当前要着力激活四类创业主体。一是各级干部和广大党员在全民创业热潮中要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全民创业关键看干部。各级干部不仅要成为引导者、组织者、服务者,更应该成为参与者、带头人,成为全民创业的标兵。特别要把“村级党员干部先富起来”这个口号在全区喊响,使广大乡村干部成为经济能人,成为带领农民创业致富的领路人。两年内,70%的村干部都要有自己的企业或经济实体。二是民营企业家要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民营企业家要抓住当前难得的发展机遇,利用生产管理有经验、市场开拓有门路、资本积累有基础的优势,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到企业参股经营,大力推进“二次创业”,把企业做大做强。三是各类营销人员要充分发挥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要加大扶持力度,提高包括农民经纪人在内的各类经纪人的组织化程度,引导他们联手闯市场,支持经纪人成立中介组织,兴办各类企业,把经营范围向生产领域拓展。四是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要加快资本积累回乡创业。大力倡导有资本的投资创业,没资本的打工挣钱创业。对在务工过程中掌握了一定的劳动技能,积累了一定资本和管理经验的打工者,要以优惠的政策鼓励他们回乡创业、自己当老板,带领更多的人创业致富。“干部会招商”,就是要求各级干部要把招商引资作为“要务之要务、中心之中心、重点之重点”,集中精力、集中时间抓招商,切实解决我区经济发展中资金、技术、人才“三缺”问题。一是转变观念。树立“区外即外”、“诚信为本”的招商观念,在全社会努力形成三个共识,即“放水养鱼,先予后取”的战略意识,“你发财,我发展”的双赢意识,“你来投资,我来服务”的市场意识,靠思想观念的解放推动招商引资工作的深入,尽快在全区掀起新一轮的开放热潮。二是注重实效。要拓宽招商领域,以资源招商为支撑,以工业招商为重点,坚持大中小、内外资、一二三产业项目并重。区镇村三级要各尽所能,各展所长,各显神通,做到整体推进,全面开花;各镇要做好工业项目空白村的启动工作,力争两年内消灭工业项目空白村。企业作为招商的载体和主体,要积极“走出去”,推介自己,吸引投资,适应“大鱼吃小鱼、快鱼吃慢鱼”的市场竞争。三是强化责任。进一步建立以招商引资论工作好坏、以招商引资论干部政绩、以招商引资论个人能力的考核体系,把招商引资成效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核指标,使各类招商在重奖、重压、重罚下产生最大效益。
(六)强化统筹意识,不断促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是贯彻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要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以窗口行业和执法执纪部门为重点,搞好创建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活动;以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为目的,搞好创建文明村镇活动。认真抓好就业再就业工作,力争全年新增就业岗位8000个。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两金”征缴,确保下岗失业人员基本生活费和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足额发放。进一步扩大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面,努力做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与此同时,扎实做好扶贫、救灾、优抚等工作,重视解决农村“五保户”供养问题,继续开展结对帮扶和送温暖活动,确保困难群体的生活不出问题。计划生育工作要坚持“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不变,坚持“一票否决权”不变,严格控制人口数量,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切实加强环境保护,注重生态环境建设。严格土地管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耕地。加快乡镇卫生院体制改革,认真抓好以大病统筹为主要形式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认真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加强人民内部矛盾排查调处工作,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力维护社会稳定。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目标责任管理,消除各类安全隐患,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三、加强领导,凝聚力量,强化加快发展的措施保障当前,加快发展已成为时代主旋律。面对千帆竞渡、百舸争流的竞争态势,我们所应对的挑战前所未有,我们所肩负的任务异常艰巨,我们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重。全区各级党政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都要服从服务于“第一要务”,同舟共济,埋头苦干,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作风,努力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第一,要振奋精神。实践表明,哪个地方领导干部的精神状态好,哪个地方的工作就生机勃勃、富有成效;哪个地方领导干部的精神状态差,哪个地方的工作就暮气沉沉、没有起色。
主动,则全年主动。让我们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团结一心,奋力拼搏,为创造贾汪幸福、美好的未来而共同奋斗!
第三篇:在全区经济工作总结表彰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全区经济工作总结表彰暨动员大会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盛市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市开放型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去年工作,表彰先进,兑现目标责任状,分析当前形势,研究部署今年工作,动员全区上下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努力开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局面。下面,我根据区委常委会研究的精神,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肯定成绩,查找差距,坚定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过去的一年,是我区开启“两个率先”新征程并取得显著成绩的一年。全区各级党政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认真贯彻中央和盛市、区委部署,紧紧围绕年初制定的各项工作目标,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实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良好开局。我们兴起了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确立了“两个率先”的新目标,开创了经济高速高效增长的新局面,迈出了改革开放的新步伐,夺取了抗灾和发展的双胜利,全区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呈现出政通人和、蓬勃向上的良好局面。全年实现GDp39.3亿元,增长12.7%,人均GDp首次突破1000美元大关;农民人均纯收入3709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90元,分别增长3.6%、7%。全区经济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新上工业项目实现历史性突破。全年实施2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168个,其中1000万元以上项目43个,亿元以上项目9个,竣工投产项目109个,项目的规模和数量前所未有。列入全市66项重点建设项目的贾汪电厂4×135兆瓦循环流化床技改扩建一期工程,安装调试工作基本结束,二期工程进展顺利;海螺大水泥项目已完成投资5亿多元。二是固定资产投资实现历史性突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亿元,增长148%,是前三年的总和;由于重大项目的带动,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全年完成19.5亿元,增长161%。三是财政收入实现历史性突破。全区财政收入首次超2亿元,增长29.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19亿元,增长29.9%,一举打破多年徘徊的局面。财政占GDp的比重达5.1%,比上年提高0.56个百分点。私营个体经济实现税收1.05亿元,占税收总额的70%。四是园区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贾汪、大吴、青山泉三大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逐步提高,进园企业已达45家,累计完成投资3亿元。另外,鹿庄家具、塔山板材、龙山冶金等特色工业小区已初具规模。五是农村五件实事进展顺利。投资1500万元新修乡村公路78公里,实施草危房改造和救灾建房919间,农村改水受益人口1.1万人,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工作顺利开展,通过灾歉减免、取消农业特产税等途径,农民人均负担控制在44.1元,获全市减轻农民负担工作一等奖。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正视面临的困难和压力:相对于先进县市的发展水平,我区综合经济实力不强,产业升级刚刚起步,高新技术产业滞后,企业创新能力不强,服务业发展水平不高;相对于建设现代化文明城市的要求,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任务相当艰巨,尤其是经营城市的理念不强,社区建设和管理薄弱;相对于全区人民求富思变的迫切愿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任务十分艰巨,尤其是农民增收难度很大,社会保障能力不强,社会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相对于我们所肩负的使命,全区干部队伍的民本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虽然这些因素和问题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我区经济发展,但我们更要看到发展中的有利条件。从共性发展的层面看,国家和盛市相继推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特别是省委、省政府启动沿东陇海产业带开发建设,并在开发区建设、基础设施建设、财政转移支付等七个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将给我们的农业、基础产业和社会事业发展以及利用外资带来新的机遇。从区域发展的层面看,我区既有十分有利的区位优势,又有低成本优势,我们在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中,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从个性发展的层面看,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已积聚了一定的能量,有丰富的资源,有开明开放的优越环境,有一批重大项目的投产运营,有团结奋进的干部队伍,发展的空间很大。这些都表明,支撑我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内在因素正在增加,加快发展的条件更加成熟。
挑战中孕育机遇,发展中充满希望。当前,我区正处于发展转型和提速的关键时期,拼一拼就可能进入快车道,进入了就能步入良性循环;松一松就会掉下来,下来了就要被时代所淘汰。可以说,发展不快、发展不够仍然是贾汪最重要的区情、最大的差距、最紧迫的问题;加快发展始终是贾汪最大的政治、最硬的道理、最根本的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务必坚定信心和决心,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凝聚一切建设力量,把加快发展的氛围造得更浓,把加快发展的劲头鼓得更足,把加快发展的工作做得更实,努力保持加快发展的良好势头。
今年全区经济工作总的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把中央精神、省市部署和贾汪实际紧密结合,以“两个率先”统揽全局,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围绕“超县进位、富民强区”的总体目标,抢抓东陇海产业带开发建设的历史机遇,强化工业兴区、工业强区观念,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扩大开放为动力,在项目建设、招商引资、载体培育、城市建设、发展环境上求突破,建成东陇海产业带上最活跃的地区,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区实现GDp44.5亿元,增长15%;财政收入2.8亿元,增长40%,力争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以上;自营出口增长25%以上;实际利用外资力争翻一番;增加就业岗位8000个;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以内。
二、突出重点,超县进位,牢牢把握加快发展的主动权
岁月不居,天道酬勤。今年是贾汪经济能否取得突破性进展至关重要的一年。为此,在推动各项工作全面发展的同时,我们必须突出重点,着力抓好以下六项工作:
(一)强化“工业兴区、工业强区”观念,不断提高综
合经济实力
工业是我区经济的主体和第一推动力,也是我区的优势所在。没有工业的长足发展,我们就不可能成为经济强区。要以加快发展工业为第一方略,争创特色,放大优势,使我区工业化水平有一个大的提高,建成东陇海产业带上的新型工业基地。一是培育壮大支柱产业。围绕培育区域经济支撑点,做大做强电力、水泥、纺织服装、钢铁四大主导产业,大力培植“巨人经济”,加快形成特色产品群、龙头企业群和支柱产业群,带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电力产业板块要加快推进贾汪电厂投资20亿元的4×135兆瓦循环流化床工程,在上半年两台机组并网发电的基础上,确保年内4台机组全部建成投产;加快实施姚庄、东方、权台三台15兆瓦机组热电项目;全力抓好阚山电厂2×600兆瓦机组前期准备工作,力争年内完成立项并开工建设。水泥产业板块要加快海螺公司投资18亿元的日产万吨水泥熟料生产线和年产165万吨高标号水泥生产线建设,确保一期工程今年6月底竣工投产。同时,依托海螺大水泥项目,加大水泥产业整合力度,走技术改造和建设粉磨站的发展路子。重点抓好徐矿集团日产5000吨熟料和创新水泥公司年产50万吨、荒里水泥厂年产140万吨粉磨站扩建项目,争取两年内我区水泥产量达到1000万吨,建成全国重要的水泥生产基地。纺织服装产业板块要依托彭城集团、天地缘纺织、瑞林服饰等纺织服装企业,进一步扩张总量,延伸产业链,发展外贸出口,年内全区形成25万纱锭、3000万套服装生产能力。钢铁产业板块要以宏达、博丰、森宇、福林、青山泉轧钢厂等钢铁企业为依托,加快京盛、恒昌、尧舜、金虹等钢铁项目和强盛公司焦化项目建设,力争年内全区形成100万吨钢、100万吨铁和100万吨焦化生产能力。在突出抓好四大主导产业的同时,重点扶持造纸、食品、家具、健身器材、板材加工等产业。要拉长产业链条。产业链条延伸的过程,也是附加值不断提升的过程。我们现在的几大支柱产业,总体上产品层次还较低,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一个企业,只要产业链稍一延伸,就会马上上去,一个地方的产业层次也会上去。因此,我们的支柱产业都要认真研究本行业的最新发展态势,整合资源优势,围绕产业链延伸吸引一批大项目,在全区形成10亿元企业为龙头、亿元企业为骨干、百万元企业为群体的工业规模经济新格局,培育年纳税50万元以上企业64家,其中50—100万元企业32家,100—1000万元企业24家,1000万元以上企业8家。另外,有关部门还要认真研究上级财政、金融、产业政策走向,精心编制一批新项目,积极做好上争项目的服务工作,及时协调解决项目上争中的矛盾和困难,形成开工建设一批、积极争取一批、后续储备一批的项目工作格局。二是积极推进载体建设。工业园区是引领贾汪经济发展的“航母舰队”,要在领导力量上、服务上、项目政策上、~上进一步倾斜,形成大开发、大招商、大发展的热潮,推进园区尽快出形象、上规模、见效益。要创新园区管理体制,扩大园区职责和权限,实行园区内外“两重天”,园内企业单独管理,不受其他任何部门干扰。要优化园区布局,按照各具特色、错位发展的要求和“谁引进、谁受益”的原则,强化产业的归类聚集,鼓励各类项目入园,加快膨胀园区规模,确保年内新增企业入园比例不低于50%。另外,各地要立足实际,开阔思路,发挥优势,加强引导,大力发展一镇一品、一村一品、集簇式发展的特色经济区和特色经济带,形成一批具有较大规模和一定档次的健身器材、家具、食品、蔬菜、板材、工艺品、石材等方面的加工基地,并加大相关市场建设,形成企业+市场的互动发展局面。三是全力打造环境磁常进一步清理压缩行政审批事项,大力压缩审批时限,加强对一些中介机构的整顿,杜绝多头审批。继续对强装强卸、强行承包、哄抬价格、垄断运输、恶意破坏等各种地霸、行霸行为进行“高压”打击,为投资者创造优良的社会和治安环境。大力加强机关作风整顿,继续组织和开展好“千人评议机关”活动,把评议的权力交给社会,交给企业,交给群众,交给被服务对象。区经济环境监察室要做到有案必查,查实必办,敢于跟有损软环境的有权部门、有地位干部过不去;并要加大暗访力度,选择典型的人和事,公开曝光。还是那句话,不论哪个部门、哪个人,谁挡投资者的道,就是挡发展的道,就是挡全区50万人民的道;谁砸贾汪的牌子,就砸谁的饭碗。四是放大企业家人才优势。企业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生产经营管理者,而是一种特殊的人力资本,是项目建设的稀缺资源。要加强对企业家的关心和支持,帮助解决企业家成长中出现的问题,对任何侵害企业家合法权益的行为,要坚决打击,毫不手软。
(二)大力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不断增加农民收入
各级要坚持“三农”是重中之重、富民是“三农”中心不动摇,跳出农业调整农业,跳出农民致富农民,跳出农村发展农村,从根本上扭转农民增收乏力的被动局面。一是以工业理念经营农业。围绕做强林果、畜牧水产、瓜菜棉、稻麦四大主导产业,通过内引外联,在招商引资上适度向农业倾斜,壮大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群体,今年要发展500万元以上农业龙头企业5家。积极整合纺织、粮油、板材、大蒜等企业资源,重点抓好彭城集团、塔山板材、汴塘石榴深加工、耿集大蒜市场建设,促使龙头企业迅速膨胀,增强辐射带动力。加强专业合作组织、农民经纪人队伍等服务体系建设,密切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进一步扩大“订单”农业规模。二是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紧紧抓住各地用工需求扩大和国家加强对农民工保护的机遇,把劳务输出作为一个大产业来抓,作为农民最大的致富工程来抓。要强化劳动力技能培训,区财政按照农业人口人均1元的标准,建立农村劳务输出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保证新增劳务输出人员培训率达到50%。要规范劳动力市场建设,积极培育各类职介机构,大力实施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镇镇通”工程,使更多的农民走出农门,跨进城门,打开财门,力争全年新增劳务输出1万人。三是积极深化四项改革。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全面贯彻“多予、少娶放活”的方针,农业税及附税下降两个百分点,取消统一规定的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使农民负担进一步减轻。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遵循“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改革土地征用和补偿方式,适当提高征地补偿标准,加快建立土地换社保的补偿机制,长久地解决失地农民的生计问题。深化农村投融资体制改革,推进林业、农机、小型水利设施等产权制度改革,鼓励和引导工商、外商、金融等多种资本投入农业和农村,建立多元化农业投入机制。深化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改革,按“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性服务”的原则,改革完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全面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四是切实办好农村五件实事。全面推行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确保今年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不低于60%;实施新一轮农村改水攻坚工程,新增受益人口1万人;加强镇村公路等级化、灰色化建设,年内改造农村公路103公里;积极落实扶持资金,完成草危房改造134户;探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养老保险和特困子女免费入学制度的有效途径和办法,全面提高农村社会发展水平。同时,配套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实施以屯头河二期、江庄凤尾河治理、汴塘马头河治理为重点的农水工程,大力实施山区水源建设,努力改善山区灌溉条件。加大补充耕地力度,完成商湖三期和农业综合开发土地复垦项目三期工程;进一步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免征特困村的农业税及其附加,加强项目和劳务帮扶,加快贫困农户脱贫步伐。
(三)强力推进城市化进程,不断完善基础设施
按照抓规划、拉框架、打基储上水平的总体思路,加快城市建设步伐。实际工作中,既要重视制定规划,更要严格执行规划;既要加快老城改造,更要积极推进四大区建设;既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更要强化城市管理;既要追求发展速度,更要追求品位和特色,不断提升城市综合水平和档次,尽快形成可容纳20—25万人口规模的山水城林“新贾汪”,成为徐州特大城市框架中的重要组团。一是突出规划龙头。按照规划先行的指导思想和铁规划、铁纪律的要求,结合徐州都市圈建设的需要,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聘请清华大学专家调整贾汪城镇整体规划,保证规划的高起点、高水平,确保30年不落后。二是加大城市经营步伐。做好土地经营文章,对升值潜力大的优质地块,要严格控制,按照规划要求,有计划地逐步推出,运用市场手段和价值规律,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大力吸引社会资本和外资参与城市建设。三是抓好重点工程。重点实施“一湖、两路、三园、四区”工程。“一湖”,即全面完成南湖生态开发区一期工程;“两路”,即集中整治贾韩路、206国道城区段两侧环境;“三园”,即加大人民公园、桃花岛公园、夏桥公园绿化、美化、亮化力度,增加娱乐设施。“四区”,即启动商业步行街、汉府街建设,做强中心城区;建成天缘大厦、中旺购物中心,激活南部商业区;完成餐饮一条街建设、积极开发和兴小区,形成饮食服务区;加快阳光·世纪苑建设,规划建设明珠小区,建成居住示范区。四是加强城市管理。城市管理是一项最为基础性的工作,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必须严格管理,常抓不懈。目前好多地方出现的脏、乱、差等各种现象,多数属于管理不严造成的。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强化管理意识,围绕“树形象、上档次”的目标,从源头上管起,从具体的地方和事情管起。对于违反城市规划的行为,既要敢管,又要会管。对老百姓反映较为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要一个一个去解决,真正发挥城市管理工作在塑造城市形象、促进经济发展、维护人民群众利益方面的重要作用。
(四)围绕翻番目标,不断提升三外工作水平
三外工作是我区的短腿,去年全区自营出口和实际到帐注册外资,在六县(市)一区排名中,分列第五、第七位,形势极为严峻,与我区跨入第一方阵的位置极不相符。今年我们制定实际利用外资翻一番的目标,就是要增加压力,增强动力。只要我们立足于争,立足于赶,立足于超,目标并不是高不可攀。一是扩大出口总量。针对国家出口退税机制的调整,扩大出口退税高的机电产品、农产品出口。积极帮助彭城集团、营发搪瓷公司、盛雅服饰公司、格瑞颜料公司等骨干企业扩大出口业务,加快培育一批过百万美元的自营出口大户。积极抓住自营权门槛降低的机遇,尽快在服装、冶金、化工、板材、轻工等行业办理一批获权企业,确保我区获权企业总数超过20家。二是培育四大基地。以彭城集团、青春服饰、瑞林服装等企业为龙头,形成纺织、印染、服装工贸一条龙,加快培育纺织服装出口基地;以营发搪瓷、永联家具、艾美特体育器材等企业为龙头,加快形成金属制品工贸一条龙,培育轻工产品出口基地;以无机盐化工厂、格瑞颜料、东鹏化工等企业为龙头,加快形成化工产品工贸一条龙,培育化工产品出口基地;以塔山木业园、耿集绿色土地农产品进出口公司为龙头,形成意杨、大蒜等农产品工贸一条龙,培育农副产品出口基地。三是提高利用外资水平。以产业整合为手段,善于宣传自己的优势,着力抓好纺织服装、冶金制造、建材、化工及农副产品加工等主力行业的招商。要抓住东陇海产业带开发建设的机遇,抓住国际资本和制造业资本转移的机遇,抓住外商在华投资“北上西移”的机遇,形成吸引外资的“强磁场”。对外招商,既要有热情,又要有政策,以自己的独特优势拉近与国际资本的距离。对投资在500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实行重点跟踪,重点调度,推进项目落实。四是加强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扩大外经经营主体,在以区建筑总公司为主对外签约运作的同时,培育壮大劳动服务公司。要大胆挂靠联合,在巩固原有合作伙伴的基础上,挂靠青岛、南京等大的外经公司,寻求项目,联合发展。
(五)深入开展“群众会创业、干部会招商”活动,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内在活力
“群众会创业”,就是要充分调动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和各类经济主体创业干事的积极性,充分释放民营经济的潜能,充分激发民间资本的内在活力,让更多的人直接掌握生产资料创造财富,让更多的人投资创业当老板。要针对我区部分群众创业精神不强、动力不足、胆略不够的思想实际,大力开展以“全民创业奔小康、全面创新促发展、全区创优争一流”为主要内容的“两个率先”主题教育,加强
作,下苦功夫、下硬功夫、下细功夫,不畏难,不退缩,一步一步向上攀;要做到先干不争论,先试不评论,实践作结论,把全部心事用在“第一要务”上,把全部精力花在干事创业上,把全部精气神放在“富民强区”的实践上。
第二,要创新思路。在新世纪、新阶段,只有创新工作思路,才能给我们的事业注入生机和活力,才能加快发展,赶超跨越。要勇于突破禁区、发散思维。事物发展的特殊性,决定了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当年,苏南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浙江温州放手发展个私经济,都没有现成的模式,都是在实践中大胆探索,积极创新,发散思维,从而取得了明显成效。先进地区的典型经验告诉我们,工作中不能亦步亦趋,患得患失,而要成为敢喊第一声,敢出第一拳,敢吃螃蟹的第一人。要不断改进领导方法、工作方式。要优化并用活现有政策,一方面努力上争,竭力争取盛市有关方面的帮助和支持;另一方面紧密结合我区实际,降低政策门槛,力争形成同等条件下的相对“洼地”。要强化协调并形成合力,各级领导要带头转变观念,顾大局、识大体,分工不分家;各镇、系统和部门都要立足区情,找准坐标,事事讲大局,处处多配合。要大力激发干事创业的活力。区委将进一步弘扬“凭项目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的导向,鼓励竞争,强化监督,把最好的干部用在刀刃上,把最强的干部用到发展第一线上,使干成事的人香起来、红起来,使想干事的人有空间、有舞台,使不干事的人坐不注没市场,形成“谁英雄,谁好汉,亮出实绩比比看”的氛围。
第三,要真抓实干。坚决克服“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以空喊代替实干”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坚持“少开会、多开工”,在狠抓落实上下实劲、使实招、出实效。要明确责任抓落实。各镇、各部门要将发展任务逐项进行量化、细化、实化,分解落实到人,形成每项工作有人干、每个项目有人抓、每个环节有人管的格局。区四套班子成员要带头抓好挂钩项目的落实,对一些有影响的大事难事,要建立定期协调机制,现场办公,跟踪落实。要雷厉风行抓落实。坚决执行区委、区政府的决策指令,形成说了算、定了干、干必成的作风,保证一个声音喊到底,坚决反对只说不做、不推不动、不督不办、虎头蛇尾的飘浮作风。要动真碰硬抓落实。对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和目标任务、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领导的交办事项要认真抓好落实,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要严正警告,勒令转变。要敢抓,敢于触及矛盾、揭露矛盾,敢于碰硬,决不手软;要善抓,抓那些带有普遍性、根本性、倾向性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第四,要严格考核。今年,区委、区政府将继续加大对经济工作的考核力度,并把考核情况作为干部政绩的重要依据。今年的目标高于去年,考核严于去年,奖惩力度大于去年,目的就是要鼓劲加压,激励各级开拓进取,奋发有为。区里将继续实行月调度、季观摩、半年小结、年终考核制度,及时通报指标进展情况。对经济工作的先进典型,要总结表彰,予以重奖;对完不成目标任务,工作消极被动、无起色、无进展的乡镇部门领导,采取相应的组织措施,同时取消所在单位推荐干部的资格。各级、各部门务必按照本次会议的要求,明确目标,强化落实,对确立的重点工作和重要措施,要抓住不放,一抓到底,务求实效。
加强党的建设,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坚强保证。要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教育各级干部始终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要坚持富民利民安民不动摇,民本为先,民生为重,干任何事情,首先要想到老百姓;争任何利益,首先要想到老百姓的利益;凡是欠老百姓的,我们一定要还;凡是老百姓应该得到的,我们一定要给;凡是老百姓的困难,我们一定要帮;凡是涉及老百姓利益的事,我们一定要管。要紧紧抓住基层党组织建设这个基础问题,扎扎实实开展“三级联创”活动,组织机关干部驻村开展帮扶工作,大力加强后进村领导班子建设,充分发挥先进村的示范带动作用,使农村基层党组织成为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坚强战斗堡垒。要深入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原则,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要紧紧抓住人才队伍建设这个核心问题,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抓住培养、吸引、使用三个环节,形成鼓励、支持、帮助人才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要紧紧抓住党风廉政建设这个紧迫问题,认真学习、领会、贯彻《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严格执行中纪委三次全会提出的四大纪律八项要求,促进干部廉洁自律;加强督办案件工作,坚决惩处~分子;切实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深化纠风和专项治理工作。要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常排非分之想,以原色保证原则。各级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牢记“两个务必”,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坚持勤俭办事不动遥
同志们,时代前进的巨轮滚滚向前,蓬勃向上的事业鼓舞人心,千载难逢的机遇催人奋进。一年之计在于春,开局主动,则全年主动。让我们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团结一心,奋力拼搏,为创造贾汪幸福、美好的未来而共同奋斗!
第四篇:在全市民营经济表彰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市委、市政府把民营经济表彰动员大会放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期间套开,表明了市委、市政府对民营经济的高度重视。今天下午,孙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请同志们认真学习领会,贯彻落实。下面我讲四个问题。
一、为什么要加快发展民营经济
民营经济是与国营经济相对应的经营方式概念。它有“三化”特征:即产权主体多元化(且以自然人资本为主体),职工身份社会化,经营者选择市场化。近几年我们搞企业改革、转换机制,都强调“领导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收入能高能低”,要实现这三句话,必须以“三化”为基础。首先是产权清晰。企业改革不只是三项制度安排(分配制度、人事制度、劳动制度),应该还有一个很基础的“产权制度”。如果企业的产权都是国有的,怎么让职工能进能出?干部都是上级考核、任命的,上起来容易,下起来就难了。工资是按上级文件标准制定的,怎么做到能高能够低?所以,没有产权主体多元化,这三句话也落实不了。第一,产权主体多元化。我认为,自然人资本、私人资本在企业资本构成中应占到“半壁江山”甚至更多一些才叫“产权主体多元化”。第二,职工身份社会化。必须真正让企业在劳动力市场、人才市场上自主配置人力资本和劳动力资本,而不是企业所需的人非到人事局、劳动局办手续不可。第三,经营者选择市场化。也就是让企业能够自主、依法产生经营者,选聘经营管理人才。实践使我们认识到,一个企业办得好坏,最关键的一是机制,二是班子特别是经营者。机制好比是路,经营者好比是车。再好的汽车(高素质的经营者)没有好路跑不出高速度;同时,再好的路(机制),没有好车子(经营者),还是老牛拉破车,速度也跑不起来。经营者的优秀与否是动态的,很难一次就选准,皇帝选太子也很艰难,可能要选好几个。所以,需要有一种机制:让不好的车不敢上路、上不了路,万一车子在某一段时间出了问题,能够自动在旁边停下来,让后面的好车超过去。这种机制的建立靠什么?靠市场!我们在座的很多企业家,都是靠市场机制选出来的。
民营经济发的领域应是全方位的,包括工业、商业、建筑、乡镇企业以及农业公司等等。也就是说,在竞争性领域,地方经济要以民营经济为主体。为什么要旗帜鲜明地提出这个口号,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
第一,加快发展发营经济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落实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实践“三个代表”思想的客观需要。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三个代表”的第一个代表就是“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在计划经济框架里,靠高度统一的国家计划来分配资源、发展生产。现在是市场经济,就要依靠和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实践证明,行政配置资源的效益远远不如市场。我学经济学后有四句话体会,第一句话是“用自己的钱办自己的事,既讲节约又讲效果”,如回天公司为提高企业知名度,临时租用两个小时的豪华套房,接待完客人之后就搭地铺,董事长和职工住在一个小房间里,就是很典型的例子。第二句话“用自己的钱办别人的事,只讲节约不讲效果”。豆腐渣工程就这么制造的。第三句话“用别人的钱办自己的事,只讲效果不讲节约”。公款消费即源于此。第四句话“用别人的钱办别人的事,既不讲节约也不讲效果”。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之所以困难,过去相当一部分国有商业银行,之所以有那么多不良资产,很大程度上与此现象有关。当前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必须按经济规律办事,按市场法则办事,切实通过市场来配置资源。在竞争性领域,有了自然人资本后,根据经济人理论(马克思也说过“物质利益原则是永恒的”),每个人都会主动关心自己资本的保值增值,使自然人的资本与国有资本共同积累、集中、增值、放大,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从而改善人民的生活,实现“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在这一过程中,必须要有先进的制度文化、机制文化、体制文化等。所以说,要把发展民营经济提高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上来认识。
第二,加快发展民营经济,是贯彻落实十五届四中全会精神,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和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的必然要求。十五届四中全会的决议明确指出“积极探索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国有资本通过股份制可以吸收和组织更多的社会资本,放大国有资本的功能,提高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因此,发展民营经济是落实四中全会精神,实施国有资本战略性调整的具体措施。
第三,加快发展民营经济,是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缩短与发达地区差距,实现市委提出“发展经济,富裕人民”目标的重要途径。中国社科院统计表明,各地人均gdp高低与民营所占比重呈“正相关”关系,民营经济发达的地区,经济发展就比较快,老百姓就比较富裕;反之,经济发展就比较慢,老百姓的收入就低。浙江、广东等地的民营经营成份高达90%以上,所以,群众比我们富,这一点大家都有感性认识。
第四,加快发展民营经济是转变政府职能,提高中观经济管理水平,建设商家必争之地的重大举措。经过近几年努力,我市民营经济的比重有所提高,2000年是25.8%,去年大体是51%(在经济总量中剔除中央、省属企业后的数据),但在全省并不高,与浙江、广东等发达地区相比比重更低。正因为我市的民营经济发展得不很快,所以相当一批国有企业还没有走出困境,没有条件给下岗职工提供充分的就业机会,各地财政收入不够厚实,企业也感到税赋较重,因为我们要保证这么多人吃饭,必须要应收净收。所以,从襄樊的实际来看,要实现市委提出的“发展经济,富裕人民”目标,必须加快民营经济的发展。从政府转变职能来说,我们这一级政府处在总理和经理之间,主要是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商家必争”首要是“必争商家”,只有把环境搞好,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商家必争之地才能从理论变成现实。
二、怎样加快发展民营经济
我市加快发展民营经济必须立足我市产老工业基地、资产存量大、军转民试点城市的实际,通过改革、改制,引进民营资本的方式发展民营经济。这里我用“九个一批”来启发大家的思路。
第一,国有股权或国有资产(包括集体所有制的股权和资产)出售转让一批。象金环公司过去国有股占55%,社会流通股45%,现在将国有股中的29%转让给民营泰跃公司,让其相对控股。我们鼓励和支持把现有的国有股权或者国有资产一次性转让给有实力的民营企业或自然人,一下子变成民有民营企业或民营资本控股的企业。
第二,动态股权制改革一批。对于一些想卖又卖不出去的企业,可通过置换职工身份,给关键人配岗位股,让关键人乃至全体职工入股的方式,改变企业的所有制结构,使自然人资本占主体。如银河公司、襄橡公司、飞龙公司等等。
第三,依法破产变现重组的一批。在这方面市直要向各县(市)学习,依法推进破产。要从长远和根本上保护职工利益,有些企业长期不结案,资产不能变现、企业不能搞活、职工不能上岗,实质是违背了职工的根本利益。如果降低补偿的门槛,尽量把资产变活,让职工上岗,这才是维护职工利益的最好做法。要通过这种方式,加快全市特别是市直几十家已进入破产程序企业资产变现的步伐,发展一批民营企业。
第四,先股后租或投资租赁一批。有时其他几种方法一时难搞,但资产不能闲在那里。所谓先股后租,主要依靠内部力量,依法组建一个新的公司,再由新法人租赁原有资产。对外提倡投资性租赁,防止掠夺性租赁。
第五,个体私营企业发展壮大一批。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有很多个体私营企业发展起来了,但块头比较小,希望个体私营企业家参与国有集体企业的改革、重组或者联合,或者让个体私营企业招商引资,使一批民营企业通过低成本扩张迅速发展壮大。
第六,招商引资培植成长一批。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各县(市)以外都是外,襄樊以外都是外,无论是工业、商业、农业、服务业,都要全方位招商引资。
第七,剥离有效资产吐故纳新一批。有些企业破产很难,可以与债权银行合作,有效资产匹配有效债务,象南漳的三七棉纺织厂、华海造纸厂等,不是剥离无效资产、不良资产,而是剥离优良资产、有效资产,按1:1匹配债务,再吸收自然人资本,变成一个新的公司。
第八,事业单位改制推陈出新一批。回天公司就是一个研究所改制成功的。现在很多科研单位,很多过去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要加大改制力度,吸收自然人资本,转变职工身份,转制为民营企业。
第九,鼓励下海创业兴办一批。襄樊吃财政饭的干部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在襄樊市各地之间也不平衡,各地在这方面的潜力很大,如果通过优惠政策,鼓励吃财政饭的人下去搞实业、搞民营企业,对个人、对国家都是有利的事情,在这个问题我们要解放思想。云南鼓励带薪下海,湖南郴州市鼓励县或县级以下的干部去创办农业公司,搞龙头企业。虽然从表面上看这样做工资没有减少,但对转变政府职能、降低行政成本有好处,因为减少了间接成本和机会成本。
我们希望通过以上九个一批,甚至今后出现十个一批、十一个一批,使全市到2002年底,规模以上企业民营经济的比重超过80%甚至90%以上。
三、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如何有针对性地创新工作方式,把解决遗留问题与企业改革、资产重组(债务重组)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重组过程中往往碰到一些破也破不了,死也死不掉,进也进不得的问题,我们必须要沉下去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如工贸中心在向民营化转制过程中,有关部门协调过多次,很多问题难以解决,后来我们依法办事,让职工向法院提起诉讼,追偿集资款和拖欠工资,企业在没有现金支付的条件下,法院判决用部分房产偿还职工债务。然后职工用偿还的房产和新入股的480多万元资金,新注册了自然人为主体的富科公司,不仅偿还了债务问题,保护了职工合法权益,避免了职工上访,还培育了一个民有民营的企业,为国家创造了税收,创造了就业机会。如果不想些点子,我们只能望洋兴叹。“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一定要有针对性地研究问题,特别是要研究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
第二,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提高就业率,尽可能降低雇佣劳动比重,提倡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将企业职工变成企业出资人意义上的聘任制的劳动者。为什么要强调这个问题,因为在国有企业、集体企业改制成民营企业
第五篇:在全区经济工作总结表彰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全区经济工作总结表彰暨动员大会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盛市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市开放型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去年工作,表彰先进,兑现目标责任状,分析当前形势,研究部署今年工作,动员全区上下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努力开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局面。下面,我根据区委常委会研究的精神,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肯定成绩,查找差距,坚定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过去的一年,是我区开启“两个率先”新征程并取得显著成绩的一年。全区各级党政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认真贯彻中央和盛市、区委部署,紧紧围绕年初制定的各项工作目标,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实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良好开局。我们兴起了学习“xxxx”重要思想的新高潮,确立了“两个率先”的新目标,开创了经济高速高效增长的新局面,迈出了改革开放的新步伐,夺取了抗灾和发展的双胜利,全区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呈现出政通人和、蓬勃向上的良好局面。全年实现gdp39.3亿元,增长12.7%,人均gdp首次突破1000美元大关;农民人均纯收入3709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90元,分别增长3.6%、7%。全区经济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新上工业项目实现历史性突破。全年实施2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168个,其中1000万元以上项目43个,亿元以上项目9个,竣工投产项目109个,项目的规模和数量前所未有。列入全市66项重点建设项目的贾汪电厂4×135兆瓦循环流化床技改扩建一期工程,安装调试工作基本结束,二期工程进展顺利;海螺大水泥项目已完成投资5亿多元。二是固定资产投资实现历史性突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亿元,增长148%,是前三年的总和;由于重大项目的带动,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全年完成19.5亿元,增长161%。三是财政收入实现历史性突破。全区财政收入首次超2亿元,增长29.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19亿元,增长29.9%,一举打破多年徘徊的局面。财政占gdp的比重达5.1%,比上年提高0.56个百分点。私营个体经济实现税收1.05亿元,占税收总额的70%。四是园区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贾汪、大吴、青山泉三大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逐步提高,进园企业已达45家,累计完成投资3亿元。另外,鹿庄家具、塔山板材、龙山冶金等特色工业小区已初具规模。五是农村五件实事进展顺利。投资1500万元新修乡村公路78公里,实施草危房改造和救灾建房919间,农村改水受益人口1.1万人,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工作顺利开展,通过灾歉减免、取消农业特产税等途径,农民人均负担控制在44.1元,获全市减轻农民负担工作一等奖。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正视面临的困难和压力:相对于先进县市的发展水平,我区综合经济实力不强,产业升级刚刚起步,高新技术产业滞后,企业创新能力不强,服务业发展水平不高;相对于建设现代化文明城市的要求,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任务相当艰巨,尤其是经营城市的理念不强,社区建设和管理薄弱;相对于全区人民求富思变的迫切愿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任务十分艰巨,尤其是农民增收难度很大,社会保障能力不强,社会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相对于我们所肩负的使命,全区干部队伍的民本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虽然这些因素和问题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我区经济发展,但我们更要看到发展中的有利条件。从共性发展的层面看,国家和盛市相继推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特别是省委、省政府启动沿东陇海产业带开发建设,并在开发区建设、基础设施建设、财政转移支付等七个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将给我们的农业、基础产业和社会事业发展以及利用外资带来新的机遇。从区域发展的层面看,我区既有十分有利的区位优势,又有低成本优势,我们在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中,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从个性发展的层面看,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已积聚了一定的能量,有丰富的资源,有开明开放的优越环境,有一批重大项目的投产运营,有团结奋进的干部队伍,发展的空间很大。这些都表明,支撑我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内在因素正在增加,加快发展的条件更加成熟。
挑战中孕育机遇,发展中充满希望。当前,我区正处于发展转型和提速的关键时期,拼一拼就可能进入快车道,进入了就能步入良性循环;松一松就会掉下来,下来了就要被时代所淘汰。可以说,发展不快、发展不够仍然是贾汪最重要的区情、最大的差距、最紧迫的问题;加快发展始终是贾汪最大的政治、最硬的道理、最根本的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务必坚定信心和决心,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凝聚一切建设力量,把加快发展的氛围造得更浓,把加快发展的劲头鼓得更足,把加快发展的工作做得更实,努力保持加快发展的良好势头。
今年全区经济工作总的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把中央精神、省市部署和贾汪实际紧密结合,以“两个率先”统揽全局,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围绕“超县进位、富民强区”的总体目标,抢抓东陇海产业带开发建设的历史机遇,强化工业兴区、工业强区观念,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扩大开放为动力,在项目建设、招商引资、载体培育、城市建设、发展环境上求突破,建成东陇海产业带上最活跃的地区,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区实现gdp44.5亿元,增长15%;财政收入2.8亿元,增长40%,力争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以上;自营出口增长25%以上;实际利用外资力争翻一番;增加就业岗位8000个;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以内。
二、突出重点,超县进位,牢牢把握加快发展的主动权
岁月不居,天道酬勤。今年是贾汪经济能否取得突破性进展至关重要的一年。为此,在推动各项工作全面发展的同时,我们必须突出重点,着力抓好以下六项工作:
(一)强化“工业兴区、工业强区”观念,不断提高综
合经济实力
工业是我区经济的主体和第一推动力,也是我区的优势所在。没有工业的长足发展,我们就不可能成为经济强区。要以加快发展工业为第一方略,争创特色,放大优势,使我区工业化水平有一个大的提高,建成东陇海产业带上的新型工业基地。一是培育壮大支柱产业。围绕培育区域经济支撑点,做大做强电力、水泥、纺织服装、钢铁四大主导产业,大力培植“巨人经济”,加快形成特色产品群、龙头企业群和支柱产业群,带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电力产业板块要加快推进贾汪电厂投资20亿元的4×135兆瓦循环流化床工程,在上半年两台机组并网发电的基础上,确保年内4台机组全部建成投产;加快实施姚庄、东方、权台三台15兆瓦机组热电项目;全力抓好阚山电厂2×600兆瓦机组前期准备工作,力争年内完成立项并开工建设。水泥产业板块要加快海螺公司投资18亿元的日产万吨水泥熟料生产线和年产165万吨高标号水泥生产线建设,确保一期工程今年6月底竣工投产。同时,依托海螺大水泥项目,加大水泥产业整合力度,走技术改造和建设粉磨站的发展路子。重点抓好徐矿集团日产5000吨熟料和创新水泥公司年产50万吨、荒里水泥厂年产140万吨粉磨站扩建项目,争取两年内我区水泥产量达到1000万吨,建成全国重要的水泥生产基地。纺织服装产业板块要依托彭城集团、天地缘纺织、瑞林服饰等纺织服装企业,进一步扩张总量,延伸产业链,发展外贸出口,年内全区形成25万纱锭、3000万套服装生产能力。钢铁产业板块要以宏达、博丰、森宇、福林、青山泉轧钢厂等钢铁企业为依托,加快京盛、恒昌、尧舜、金虹等钢铁项目和强盛公司焦化项目建设,力争年内全区形成100万吨钢、100万吨铁和100万吨焦化生产能力。在突出抓好四大主导产业的同时,重点扶持造纸、食品、家具、健身器材、板材加工等产业。要拉长产业链条。产业链条延伸的过程,也是附加值不断提升的过程。我们现在的几大支柱产业,总体上产品层次还较低,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一个企业,只要产业链稍一延伸,就会马上上去,一个地方的产业层次也会上去。因此,我们的支柱产业都要认真研究本行业的最新发展态势,整合资源优势,围绕产业链延伸吸引一批大项目,在全区形成10亿元企业为龙头、亿元企业为骨干、百万元企业为群体的工业规模经济新格局,培育年纳税50万元以上企业64家,其中50—100万元企业32家,100—1000万元企业24家,1000万元以上企业8家。另外,有关部门还要认真研究上级财政、金融、产业政策走向,精心编制一批新项目,积极做好上争项目的服务工作,及时协调解决项目上争中的矛盾和困难,形成开工建设一批、积极争取一批、后续储备一批的项目工作格局。二是积极推进载体建设。工业园区是引领贾汪经济发展的“航母舰队”,要在领导力量上、服务上、项目政策上、~上进一步倾斜,形成大开发、大招商、大发展的热潮,推进园区尽快出形象、上规模、见效益。要创新园区管理体制,扩大园区职责和权限,实行园区内外“两重天”,园内企业单独管理,不受其他任何部门干扰。要优化园区布局,按照各具特色、错位发展的要求和“谁引进、谁受益”的原则,强化产业的归类聚集,鼓励各类项目入园,加快膨胀园区规模,确保年内新增企业入园比例不低于50%。另外,各地要立足实际,开阔思路,发挥优势,加强引导,大力发展一镇一品、一村一品、集簇式发展的特色经济区和特色经济带,形成一批具有较大规模和一定档次的健身器材、家具、食品、蔬菜、板材、工艺品、石材等方面的加工基地,并加大相关市场建设,形成企业+市场的互动发展局面。三是全力打造环境磁常进一步清理压缩行政审批事项,大力压缩审批时限,加强对一些中介机构的整顿,杜绝多头审批。继续对强装强卸、强行承包、哄抬价格、垄断运输、恶意破坏等各种地霸、行霸行为进行“高压”打击,为投资者创造优良的社会和治安环境。大力加强机关作风整顿,继续组织和开展好“千人评议机关”活动,把评议的权力交给社会,交给企业,交给群众,交给被服务对象。区经济环境监察室要做到有案必查,查实必办,敢于跟有损软环境的有权部门、有地位干部过不去;并要加大暗访力度,选择典型的人和事,公开曝光。还是那句话,不论哪个部门、哪个人,谁挡投资者的道,就是挡发展的道,就是挡全区50万人民的道;谁砸贾汪的牌子,就砸谁的饭碗。四是放大企业家人才优势。企业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生产经营管理者,而是一种特殊的人力资本,是项目建设的稀缺资源。要加强对企业家的关心和支持,帮助解决企业家成长中出现的问题,对任何侵害企业家合法权益的行为,要坚决打击,毫不手软。
(二)大力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不断增加农民收入
各级要坚持“三农”是重中之重、富民是“三农”中心不动摇,跳出农业调整农业,跳出农民致富农民,跳出农村发展农村,从根本上扭转农民增收乏力的被动局面。一是以工业理念经营农业。围绕做强林果、畜牧水产、瓜菜棉、稻麦四大主导产业,通过内引外联,在招商引资上适度向农业倾斜,壮大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群体,今年要发展500万元以上农业龙头企业5家。积极整合纺织、粮油、板材、大蒜等企业资源,重点抓好彭城集团、塔山板材、汴塘石榴深加工、耿集大蒜市场建设,促使龙头企业迅速膨胀,增强辐射带动力。加强专业合作组织、农民经纪人队伍等服务体系建设,密切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进一步扩大“订单”农业规模。二是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紧紧抓住各地用工需求扩大和国家加强对农民工保护的机遇,把劳务输出作为一个大产业来抓,作为农民最大的致富工程来抓。要强化劳动力技能培训,区财政按照农业人口人均1元的标准,建立农村劳务输出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保证新增劳务输出人员培训率达到50%。要规范劳动力市场建设,积极培育各类职介机构,大力实施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镇镇通”工程,使更多的农民走出农门,跨进城门,打开财门,力争全年新增劳务输出1万人。三是积极深化四项改革。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全面贯彻“多予、少娶放活”的方针,农业税及附税下降两个百分点,取消统一规定的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使农民负担进一步减轻。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遵循“依法、自愿
、有偿”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改革土地征用和补偿方式,适当提高征地补偿标准,加快建立土地换社保的补偿机制,长久地解决失地农民的生计问题。深化农村投融资体制改革,推进林业、农机、小型水利设施等产权制度改革,鼓励和引导工商、外商、金融等多种资本投入农业和农村,建立多元化农业投入机制。深化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改革,按“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性服务”的原则,改革完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全面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四是切实办好农村五件实事。全面推行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确保今年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不低于60%;实施新一轮农村改水攻坚工程,新增受益人口1万人;加强镇村公路等级化、灰色化建设,年内改造农村公路103公里;积极落实扶持资金,完成草危房改造134户;探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养老保险和特困子女免费入学制度的有效途径和办法,全面提高农村社会发展水平。同时,配套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实施以屯头河二期、江庄凤尾河治理、汴塘马头河治理为重点的农水工程,大力实施山区水源建设,努力改善山区灌溉条件。加大补充耕地力度,完成商湖三期和农业综合开发土地复垦项目三期工程;进一步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免征特困村的农业税及其附加,加强项目和劳务帮扶,加快贫困农户脱贫步伐。
(三)强力推进城市化进程,不断完善基础设施
按照抓规划、拉框架、打基储上水平的总体思路,加快城市建设步伐。实际工作中,既要重视制定规划,更要严格执行规划;既要加快老城改造,更要积极推进四大区建设;既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更要强化城市管理;既要追求发展速度,更要追求品位和特色,不断提升城市综合水平和档次,尽快形成可容纳20—25万人口规模的山水城林“新贾汪”,成为徐州特大城市框架中的重要组团。一是突出规划龙头。按照规划先行的指导思想和铁规划、铁纪律的要求,结合徐州都市圈建设的需要,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聘请清华大学专家调整贾汪城镇整体规划,保证规划的高起点、高水平,确保30年不落后。二是加大城市经营步伐。做好土地经营文章,对升值潜力大的优质地块,要严格控制,按照规划要求,有计划地逐步推出,运用市场手段和价值规律,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大力吸引社会资本和外资参与城市建设。三是抓好重点工程。重点实施“一湖、两路、三园、四区”工程。“一湖”,即全面完成南湖生态开发区一期工程;“两路”,即集中整治贾韩路、206国道城区段两侧环境;“三园”,即加大人民公园、桃花岛公园、夏桥公园绿化、美化、亮化力度,增加娱乐设施。“四区”,即启动商业步行街、汉府街建设,做强中心城区;建成天缘大厦、中旺购物中心,激活南部商业区;完成餐饮一条街建设、积极开发和兴小区,形成饮食服务区;加快阳光·世纪苑建设,规划建设明珠小区,建成居住示范区。四是加强城市管理。城市管理是一项最为基础性的工作,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必须严格管理,常抓不懈。目前好多地方出现的脏、乱、差等各种现象,多数属于管理不严造成的。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强化管理意识,围绕“树形象、上档次”的目标,从源头上管起,从具体的地方和事情管起。对于违反城市规划的行为,既要敢管,又要会管。对老百姓反映较为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要一个一个去解决,真正发挥城市管理工作在塑造城市形象、促进经济发展、维护人民群众利益方面的重要作用。
(四)围绕翻番目标,不断提升三外工作水平
三外工作是我区的短腿,去年全区自营出口和实际到帐注册外资,在六县(市)一区排名中,分列第五、第七位,形势极为严峻,与我区跨入第一方阵的位置极不相符。今年我们制定实际利用外资翻一番的目标,就是要增加压力,增强动力。只要我们立足于争,立足于赶,立足于超,目标并不是高不可攀。一是扩大出口总量。针对国家出口退税机制的调整,扩大出口退税高的机电产品、农产品出口。积极帮助彭城集团、营发搪瓷公司、盛雅服饰公司、格瑞颜料公司等骨干企业扩大出口业务,加快培育一批过百万美元的自营出口大户。积极抓住自营权门槛降低的机遇,尽快在服装、冶金、化工、板材、轻工等行业办理一批获权企业,确保我区获权企业总数超过20家。二是培育四大基地。以彭城集团、青春服饰、瑞林服装等企业为龙头,形成纺织、印染、服装工贸一条龙,加快培育纺织服装出口基地;以营发搪瓷、永联家具、艾美特体育器材等企业为龙头,加快形成金属制品工贸一条龙,培育轻工产品出口基地;以无机盐化工厂、格瑞颜料、东鹏化工等企业为龙头,加快形成化工产品工贸一条龙,培育化工产品出口基地;以塔山木业园、耿集绿色土地农产品进出口公司为龙头,形成意杨、大蒜等农产品工贸一条龙,培育农副产品出口基地。三是提高利用外资水平。以产业整合为手段,善于宣传自己的优势,着力抓好纺织服装、冶金制造、建材、化工及农副产品加工等主力行业的招商。要抓住东陇海产业带开发建设的机遇,抓住国际资本和制造业资本转移的机遇,抓住外商在华投资“北上西移”的机遇,形成吸引外资的“强磁场”。对外招商,既要有热情,又要有政策,以自己的独特优势拉近与国际资本的距离。对投资在500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实行重点跟踪,重点调度,推进项目落实。四是加强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扩大外经经营主体,在以区建筑总公司为主对外签约运作的同时,培育壮大劳动服务公司。要大胆挂靠联合,在巩固原有合作伙伴的基础上,挂靠青岛、南京等大的外经公司,寻求项目,联合发展。
(五)深入开展“群众会创业、干部会招商”活动,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内在活力
“群众会创业”,就是要充分调动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和各类经济主体创业干事的积极性,充分释放民营经济的潜能,充分激发民间资本的内在活力,让更多的人直接掌握生产资料创造财富,让更多的人投资创业当老板。要针对我区部分群众创业精神不强、动力不足、胆略不够的思想实际,大力开展以“全民创业奔小康、全面创新促发展、全区创优争一流”为主要内容的“两个率先”主题教育,加强
“自主创业、艰苦创业”的宣传教育,增强群众创业意识,激发群众创业热情。要学习浙江人“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的吃苦耐劳精神,能干常人不肯干的活,能吃常人不肯吃的苦,能赚别人看不起眼的钱,做到穷时能吃苦、富了也能吃苦,打工能吃苦、当老板也能吃苦,真正让艰苦创业深入人心,成为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要教育干部群众着眼当前,从小干起,只要有钱赚就不遗余力去干,只要有市场就奋力去开拓,只要有商机就努力去抓住,敢闯敢干,勇于创业,在创业的实践中不断积累财富,滚动发展。当前要着力激活四类创业主体。一是各级干部和广大党员在全民创业热潮中要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全民创业关键看干部。各级干部不仅要成为引导者、组织者、服务者,更应该成为参与者、带头人,成为全民创业的标兵。特别要把“村级党员干部先富起来”这个口号在全区喊响,使广大乡村干部成为经济能人,成为带领农民创业致富的领路人。两年内,70%的村干部都要有自己的企业或经济实体。二是民营企业家要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民营企业家要抓住当前难得的发展机遇,利用生产管理有经验、市场开拓有门路、资本积累有基础的优势,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到企业参股经营,大力推进“二次创业”,把企业做大做强。三是各类营销人员要充分发挥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要加大扶持力度,提高包括农民经纪人在内的各类经纪人的组织化程度,引导他们联手闯市场,支持经纪人成立中介组织,兴办各类企业,把经营范围向生产领域拓展。四是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要加快资本积累回乡创业。大力倡导有资本的投资创业,没资本的打工挣钱创业。对在务工过程中掌握了一定的劳动技能,积累了一定资本和管理经验的打工者,要以优惠的政策鼓励他们回乡创业、自己当老板,带领更多的人创业致富。
“干部会招商”,就是要求各级干部要把招商引资作为“要务之要务、中心之中心、重点之重点”,集中精力、集中时间抓招商,切实解决我区经济发展中资金、技术、人才“三缺”问题。一是转变观念。树立“区外即外”、“诚信为本”的招商观念,在全社会努力形成三个共识,即“放水养鱼,先予后缺的战略意识,“你发财,我发展”的双赢意识,“你来投资,我来服务”的市场意识,靠思想观念的解放推动招商引资工作的深入,尽快在全区掀起新一轮的开放热潮。二是注重实效。要拓宽招商领域,以资源招商为支撑,以工业招商为重点,坚持大中孝内外资、一二三产业项目并重。区镇村三级要各尽所能,各展所长,各显神通,做到整体推进,全面开花;各镇要做好工业项目空白村的启动工作,力争两年内消灭工业项目空白村。企业作为招商的载体和主体,要积极“走出去”,推介自己,吸引投资,适应“大鱼吃小鱼、快鱼吃慢鱼”的市场竞争。三是强化责任。进一步建立以招商引资论工作好坏、以招商引资论干部政绩、以招商引资论个人能力的考核体系,把招商引资成效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核指标,使各类招商在重奖、重压、重罚下产生最大效益。
(六)强化统筹意识,不断促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是贯彻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要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以窗口行业和执法执纪部门为重点,搞好创建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活动;以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为目的,搞好创建文明村镇活动。认真抓好就业再就业工作,力争全年新增就业岗位8000个。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两金”征缴,确保下岗失业人员基本生活费和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足额发放。进一步扩大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面,努力做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与此同时,扎实做好扶贫、救灾、优抚等工作,重视解决农村“五保户”供养问题,继续开展结对帮扶和送温暖活动,确保困难群体的生活不出问题。计划生育工作要坚持“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不变,坚持“一票否决权”不变,严格控制人口数量,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切实加强环境保护,注重生态环境建设。严格土地管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耕地。加快乡镇卫生院体制改革,认真抓好以大病统筹为主要形式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认真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加强人民内部矛盾排查调处工作,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力维护社会稳定。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目标责任管理,消除各类安全隐患,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三、加强领导,凝聚力量,强化加快发展的措施保障
当前,加快发展已成为时代主旋律。面对千帆竞渡、百舸争流的竞争态势,我们所应对的挑战前所未有,我们所肩负的任务异常艰巨,我们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重。全区各级党政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都要服从服务于“第一要务”,同舟共济,埋头苦干,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作风,努力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第一,要振奋精神。实践表明,哪个地方领导干部的精神状态好,哪个地方的工作就生机勃勃、富有成效;哪个地方领导干部的精神状态差,哪个地方的工作就暮气沉沉、没有起色。振奋精神,就要有迎难而上的拼劲。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我们等不来,算不来,唯有脚踏实地干出来,不畏强手抢得来,坚韧不拔拼出来。市场竞争不让人,市场经济不同情弱者,市场经济不相信眼泪。只有拼才能拼出生机,拼出信心,拼出成效;只有抢,才能抢来信息,抢来项目,抢来发展的机遇。面对发展中的暂时困难,我们的态度决定思路,举措决定出路,等一等就会丧失机遇,退一退就会前功尽弃,攻一攻就能乘势而上,柳暗花明。我们只有敢做勇者,善做智者,争做强者,才是唯一正确的选择,也是形势所迫,责任所系,舍此别无选择。振奋精神,就要有永不服输的韧劲。现在我们工作的压力大,有来自兄弟县市竞相加快发展“挤压”形成的,也有我们自身不能快速崛起“自发”形成的。压力是客观存在的,只有搏击中流、勤勉奋进,把强者作为追赶的目标,把已经取得的成绩和荣誉当作前进的起点和动力,挑战自我、战胜自我、超越自我,才能走出困境,加快发展。振奋精神,就要有主动出击的闯劲。工作中,要确立更高的参照系,更高的目标定位,更高的工作要求,脚踏实地,扎实工
作,下苦功夫、下硬功夫、下细功夫,不畏难,不退缩,一步一步向上攀;要做到先干不争论,先试不评论,实践作结论,把全部心事用在“第一要务”上,把全部精力花在干事创业上,把全部精气神放在“富民强区”的实践上。
第二,要创新思路。在新世纪、新阶段,只有创新工作思路,才能给我们的事业注入生机和活力,才能加快发展,赶超跨越。要勇于突破禁区、发散思维。事物发展的特殊性,决定了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当年,苏南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浙江温州放手发展个私经济,都没有现成的模式,都是在实践中大胆探索,积极创新,发散思维,从而取得了明显成效。先进地区的典型经验告诉我们,工作中不能亦步亦趋,患得患失,而要成为敢喊第一声,敢出第一拳,敢吃螃蟹的第一人。要不断改进领导方法、工作方式。要优化并用活现有政策,一方面努力上争,竭力争取盛市有关方面的帮助和支持;另一方面紧密结合我区实际,降低政策门槛,力争形成同等条件下的相对“洼地”。要强化协调并形成合力,各级领导要带头转变观念,顾大局、识大体,分工不分家;各镇、系统和部门都要立足区情,找准坐标,事事讲大局,处处多配合。要大力激发干事创业的活力。区委将进一步弘扬“凭项目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的导向,鼓励竞争,强化监督,把最好的干部用在刀刃上,把最强的干部用到发展第一线上,使干成事的人香起来、红起来,使想干事的人有空间、有舞台,使不干事的人坐不注没市场,形成“谁英雄,谁好汉,亮出实绩比比看”的氛围。
第三,要真抓实干。坚决克服“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以空喊代替实干”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坚持“少开会、多开工”,在狠抓落实上下实劲、使实招、出实效。要明确责任抓落实。各镇、各部门要将发展任务逐项进行量化、细化、实化,分解落实到人,形成每项工作有人干、每个项目有人抓、每个环节有人管的格局。区四套班子成员要带头抓好挂钩项目的落实,对一些有影响的大事难事,要建立定期协调机制,现场办公,跟踪落实。要雷厉风行抓落实。坚决执行区委、区政府的决策指令,形成说了算、定了干、干必成的作风,保证一个声音喊到底,坚决反对只说不做、不推不动、不督不办、虎头蛇尾的飘浮作风。要动真碰硬抓落实。对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和目标任务、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领导的交办事项要认真抓好落实,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要严正警告,勒令转变。要敢抓,敢于触及矛盾、揭露矛盾,敢于碰硬,决不手软;要善抓,抓那些带有普遍性、根本性、倾向性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第四,要严格考核。今年,区委、区政府将继续加大对经济工作的考核力度,并把考核情况作为干部政绩的重要依据。今年的目标高于去年,考核严于去年,奖惩力度大于去年,目的就是要鼓劲加压,激励各级开拓进取,奋发有为。区里将继续实行月调度、季观摩、半年小结、年终考核制度,及时通报指标进展情况。对经济工作的先进典型,要总结表彰,予以重奖;对完不成目标任务,工作消极被动、无起色、无进展的乡镇部门领导,采取相应的组织措施,同时取消所在单位推荐干部的资格。各级、各部门务必按照本次会议的要求,明确目标,强化落实,对确立的重点工作和重要措施,要抓住不放,一抓到底,务求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