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盘点201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十大关键数据(写写帮整理)
盘点201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十大关键数据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在北京向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对2014年的政府工作进行系统部署,记者选取报告中十个“关键数据”,希冀从其中看到今年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脉络。
——7.5%左右
报告提出,2014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李克强指出要保持合理的经济增长速度。设定该目标,有利于增强市场信心,调整优化结构。同一个数字,今年年进出口总额预期增长7.5%左右。中国政府将从战略高度推动出口升级和贸易平衡发展。李克强要求,稳定和完善出口政策,实施鼓励进口政策。
——3.5%左右
中国2014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设定这个目标考虑了去年涨价翘尾影响和今年新涨价因素。中国农业连年增产,工业品总体上供大于求,粮食等物资储备充裕,进出口调节能力较强,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具备许多有利条件。
——1000万人以上
今年预期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就业是民生之本。今年高校毕业生将达727万人,需要开发更多就业岗位。李克强表示,实施不间断的就业创业服务,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比例。
——13500亿元
中国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今年拟安排财政赤字13500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加1500亿元。李克强说,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随着经济总量扩大而有所增加,但赤字率稳定在2.1%,体现了财政政策的连续性。
——13%
今年广义货币M2预期增长13%左右。货币政策保持松紧适度,有利于促进社会总供求基本平衡,营造稳定的货币金融环境。
——200项
今年要再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200项以上。报告在阐述推动重要领域改革时,首先便提到深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并称进一步简政放权是政府的自我革命。
——1亿人
“三个1亿人”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今后一个时期,中国政府将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
——10%
报告提出,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要再增长10%以上,使更多农家子弟有升学机会。此举是为了促进教育事业公平发展。
——700万套以上
今年将开工700万套以上的保障房。完善住房保障机制是政府2014年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有利于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的目标。
——3.9%以上
今年能源消耗强度要降低3.9%以上。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生活,关乎民族未来。雾霾天气范围扩大,环境污染矛盾突出,是大自然向粗放发展方式亮起的红灯。因此,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变革势在必行。(完)
第二篇:盘点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十大“妙喻”
盘点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十大“妙喻”
今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京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这是本届政府的首份工作报告。李克强的政府工作报告语言简洁朴实,接地气,其中不乏妙语和妙喻。中国经济网记者梳理了其中的十个巧妙比喻以飨读者。》》点击查看中国经济网两会特别报道
“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
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着力深化改革开放,激发市场活力和内生动力。在国内外环境错综复杂、宏观调控抉择两难的情况下,要深处着力,把改革开放作为发展的根本之策,放开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用好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促进经济稳定增长。
“定心丸”
去年上半年,出口大幅波动,经济持续下行,中央财政收入一度出现多年少有的负增长,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一度异常升高,国际上出现中国经济可能“硬着陆”的声音。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针对这种情况,中国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采取短期刺激措施,不扩大赤字,不超发货币,而是增加有效供给,释放潜在需求,沉着应对市场短期波动,保障经济运行不滑出合理区间,让市场吃了“定心丸”,成为经济稳中向好的关键一招。
“约法三章”
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全面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决反对“四风”,严格执行“约法三章”。中央国家机关“三公”经
费减少35%,31个省份本级公务接待费减少26%。加大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力度,一批违法违纪分子受到惩处。
“壮士断腕”和“背水一战”
在谈到深化改革时,李克强说,改革是最大的红利。当前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背水一战”的气概,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全面深化各领域改革。要从群众最期盼的领域改起,从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改起,从社会各界能够达成共识的环节改起,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积极推进有利于结构调整的改革,破除制约市场主体活力和要素优化配置的障碍,让全社会创造潜力充分释放,让公平正义得以彰显,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金融活水”
在谈到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时,李克强用“水”和“树”妙喻金融和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李克强说,要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扩大金融机构利率自主定价权。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扩大汇率双向浮动区间,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稳步推进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引导民间资本参股、投资金融机构及融资中介服务机构。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健全金融机构风险处置机制。实施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规范发展债券市场。积极发展农业保险,探索建立巨灾保险制度。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密切监测跨境资本流动,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让金融成为一池活水,更好地浇灌小微企业、“三农”等实体经济之树。
“四两拨千斤”
李克强说,要把投资作为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再推出一批民间投资示范项目,优化投资结构,保持固定资产投资合理增长。中央预算内投资拟增加到4576亿元,重点投向保障性安居工程、农业、重大水利、中西部铁路、节能环保、社会事业等领域,发挥好政府投资“四两拨千斤”的带动作用。
“舌尖上的安全”
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要健全从中央到地方直至基层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严守法规和标准,用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坚决治理餐桌上的污染,切实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向污染宣战”
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生活,关乎民族未来。雾霾天气范围扩大,环境污染矛盾突出,是大自然向粗放发展方式亮起的红灯。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要出重拳强化污染防治。以雾霾频发的特大城市和区域为重点,以细颗粒物(PM2.5)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治理为突破口,抓住产业结构、能源效率、尾气排放和扬尘等关键环节,健全政府、企业、公众共同参与新机制,实行区域联防联控,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今年要淘汰燃煤小锅炉5万台,推进燃煤电厂脱硫改造1500万千瓦、脱硝改造1.3亿千瓦、除尘改造1.8亿千瓦,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600万辆,在全国供应国四标准车用柴油。实施清洁水行动计划,加强饮用水源保护,推进重点流域污染治理。实施土壤修复工程。整治农业面源污染,建设美丽乡村。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向污染宣战。(记者 孙丹)
第三篇: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十大关键数字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十大关键数字
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是政府施政的“风向标”,其中有些数字更是向人民作出的“硬承诺”。中新社记者梳理报告中的关键数字,管窥中国今年的发展目标和方向。——GDP增7%左右
报告提到,国内生产总值(简称GDP)增长7%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进出口增长6%左右,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
——能耗强度下降3.1%以上
报告提到,今年能耗强度下降3.1%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继续减少。——财政赤字1.62万亿元
报告称,今年拟安排财政赤字1.62万亿元(人民币,下同),比去年增加2700亿元,赤字率从去年的2.1%提高到2.3%。其中,中央财政赤字1.12万亿元,增加1700亿元;地方财政赤字5000亿元,增加1000亿元。
——广义货币M2预期增长12%左右
报告中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广义货币M2预期增长12%左右,在实际执行中,根据经济发展需要,也可以略高些。
——中央预算内投资增加到4776亿元
报告指出,今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增加到4776亿元,但政府不唱“独角戏”,要更大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更多领域。
报告称,铁路投资要保持在8000亿元以上,新投产里程8000公里以上。
报告提到,重大水利工程已开工的57个项目要加快建设,今年再开工27个项目,在建重大水利工程投资规模超过8000亿元。
——粮食产量稳定在1.1万亿斤以上
报告称,今年粮食产量要稳定在1.1万亿斤以上。今年再解决600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新建改建农村公路20万公里。力争让最后20多万无电人口都能用上电。
报告说,难度再大,今年也要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人以上。
——保障性安居工程新安排740万套
报告说,加大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力度。今年保障性安居工程新安排740万套,其中棚户区改造580万套,增加110万套,把城市危房改造纳入棚改政策范围。农村危房改造366万户,增加100万户。
——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提高10% 报告指出,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提高10%。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统一由55元提高到70元。
——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380元
报告称,要加快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财政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320元提高到380元。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在100个地级以上城市进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报告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由35元提高到40元,增量全部用于支付村医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二氧化碳排放强度降低3.1%以上
报告说,环境污染是民生之患、民心之痛,要铁腕治理。今年,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要降低3.1%以上,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都要减少2%左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要分别减少3%左右和5%左右。2005年底前注册营运的黄标车要全部淘汰。
报告提出,今年新增退耕还林还草1000万亩,造林9000万亩。
第四篇:盘点2014年司法考试复习十大关键点
盘点2014年司法考试复习十大关键点
不管是司法考试,亦或是别的其他考试,抓住关键点才是考试通过的制胜宝典。下面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归纳的司法考试复习关键点,希望对备战2013年司法考试的兄弟姐妹们有所帮助。、复习昨天的知识远比学习新的知识重要得多。所以,要抽出一定的时间,不学习新东西,专门用于测验和回顾、反思,查漏补缺,复习学习过的知识;、每周抽15分钟反思一周学习情况,看学习效果的好坏,制定下周的学习计划。直至找到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每月抽30分钟,在不受打扰的情况下,回顾当月学习情况,制定下月学习计划。参加司考的学生都会在几个月内完成复习,基本上以月为单位备考。、通过反复演练真题达到查漏补缺、掌握法条、强化记忆、完善考点体系的目的。、法条的记忆不能单凭强记,需要理解。法条是“三大本”的“缩影”,简洁到没有法律基础的人,根本看不到它背后深刻的法律内涵。因此对法条的记忆,要理解,要重视教材和法规的结合。从小就不喜欢背书,所以,这部分我是配合独角兽司考网校的法条串讲班学习的,感觉比自己啃法条效果好多了。现在好多东西还历历在目呢!、“金字塔式做笔记方法”。笔记可直接记在法规上,或者某一本比较全面的辅导书上。有时候几个字就能代表几百字的知识。这也是学习到一定层次才能做到的,要争取任何考试都达到这种状态。最后将总结的内容记录到自己的笔记本上,你会惊喜的发现“原来几页纸,就可以概括一个学科的知识点”,这也是书越读越薄的过程。、持之以恒。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一定要坚持天天看书学习。因为司考复习内容量较大,有些考生在备考过程中会逐渐出现厌学、逃避的现象。所以在心里会盘算着放松几天在学习的想法。这种想法不能存在。为什么同样学习了几年英语,有的人已经可以熟练应用了,而大多数人却还停留在初中的会话阶段?就是这个原因:大多数人都不能做到持之以恒的学习英语。、教材、法规、真题以及各种资料相结合,科目各个击破。有考生习惯于先将教材全部看一遍,看完把法规再看一遍,然后再看真题等等,但回头看看什么都没记住。建议一个个科目复习甚至一个个章节复习。、每科学习过程预习:先阅读真题,记住大小标题,形成树状结构,识记:“通读”全科内容,至少两遍听课:听音频(尤其建议在职考生)。我当时听的是独角兽司考网校VIP保过班的课件,效果的确给力。记得qq是800086007,大家一听便知。
10、根据艾宾浩斯记忆曲线理论,每天记忆的最佳时段为:9 点-11 点、14点-16 点、19点-22 点,所以要劳逸结合,给自己留下午睡时间,那样下午的记忆更佳。
当日复习,用丰富、奇特、夸张的影像,来创造让你无法轻易忘怀的记忆联结;
次日上午复习,为最大限度补偿最初记忆痕迹衰退,进一步尝试刺激记忆联结点;
第三日上午复习,强化记忆,第三次稳固刺激;
一周后上午复习,稳定记忆,形成潜意识应激反应;
一月后复习,不断灌输下意识快速反应;
总而言之:一定要在忘记之前复习!早晚记忆,是最佳记忆时间。
第五篇:五大数据看走势解读政府工作报告关键数据
五大数据看走势——解读政府工作报告关键数据
经济增长8%、物价涨幅4%、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财政赤字9000亿元、广义货币增长16%„„
5日开幕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些关键数据引起了代表委员的关注和热议。透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十二五”开局之年中国的发展走势: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将继续得到保持,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将更受重视,中国经济走势不会出现大的起落。
8%:上行压力大于下行,发展理念更趋冷静
又是一个8%!政府工作报告中这个熟悉的数字引来更多关注。
从2005年到现在,中国已连续7年把GDP的预期增长目标定为8%。而事实上,这些年中国每年实际增速都超出预期目标,其中最高的2007年达到11.4%,受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的2008年也达到了9%。
“‘十二五’开局之年的8%传递的重要讯息是,一个平稳较快的增长速度是中国发展所必须的。对一个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而言,没有一定的速度绝对不行,而过快的速度又会导致发展不可持续。”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郑州市市长赵建才说。
“应该说,今年经济上行压力大于下行压力。不出意外的话,实际增速仍会达到9%至10%。”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说。
“‘十二五’开局之年的整个经济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从各地的情况看,很多新上马项目正在加快推进,保障房等民生投资力度加大,内需市场进一步启动,从这些情况判断,8%是一个相对保守的估计,其中透出的是一种更趋冷静的发展理念。”全国人大代表刘卫星说。
一些代表委员认为,8%的目标主要还是要为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预留更多空间。全国政协委员、山东经济学院教授郭松海认为,“十一五”期间,我们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预期目标,但在结构调整方面,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进展还需进一步加快。只有速度更稳一些,我们才有条件以更多精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可持续性和内生动力才可以切实得到增强。” “其实,今年的8%也包含了对一系列风险因素的估计。”全国人大代表、新飞集团董事长李根说。他认为,我们在对2011年经济形势保持总体乐观的同时,也要防范来自国际市场的各种风险冲击,比如,发达国家居高不下的失业率、脆弱的金融系统、难以平息的主权债务压力等,都会对我们的发展产生压力,对此,我们不能掉以轻心。
4%:总体温和可控,不会恶性通胀
今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左右。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这一预期目标,比去年3%的目标提高了1个百分点,比去年实际涨幅高了0.7个百分点。
“这凸显出当前物价形势的复杂性。”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认为,今年物价面临的形势比较严峻:我国夏粮产区遭遇严重旱情,劳动力短缺导致用工成本提高,美国等国的量化宽松政策导致国际市场流动性泛滥,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攀升„„
“4%的目标比去年有所提高,这是根据我国经济发展实际情况作出的调整。当前我国经济处于增长周期的上升阶段,在这一阶段物价指数往往会有一定程度的上扬,但属于温和可控。”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认为。“由于去年10月以后蔬菜价格大幅上涨,今年上半年通胀压力会大于下半年;夏粮收割之后,粮价上涨压力会有所缓和,通胀压力会有所下降。整体上判断,今年的通胀仍然处于大致可控的范围。”巴曙松说。
采访中,代表委员普遍认为,在国家高度重视物价调控的一系列措施下,今年全年物价水平将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总体温和可控,不会出现恶性通胀局面。900万人:“两难”局面凸显就业结构性矛盾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新增城镇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
“这显示今年我国的就业形势依然比较严峻,尤其是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今年大学毕业生有660万,加上往年没找到工作的,累加起来,压力不小。”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副院长李小三说。
在大学生就业难的同时,东部很多地方却出现了“用工荒”。“就业难”与“招工难”并存的现象引起代表委员的普遍关注。
“‘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反映了当前就业的结构性矛盾越来越突出。”全国人大代表、东北财经学院党委书记艾洪德说,出现这种矛盾,一方面是因为我国经济结构依然以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难以与高校毕业生发生有效对接;另一方面,现在的户籍和人事管理制度也不利于人才流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给出了今年的“大学生就业路线图”:一是采取鼓励性政策,引导更多的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特别是祖国建设最需要的地方就业创业;二是强化服务培训,挖掘更多适合毕业生特点的就业岗位;三要创造公平的就业环境,努力解决好家庭困难毕业生、残疾人毕业生等群体的就业问题。
16%:贷款释放稳健信号,满足发展不必担忧
政府工作报告在谈到2011年的货币政策时指出,广义货币增长目标为16%。代表委员认为,从这一指标可以看出,今年货币政策继续向常态回归,向市场释放稳健信号。“与过去两年相比,今年货币增速和信贷投放相对较低,有利于引导市场回归到稳健的货币环境中去。”全国政协委员、经济学家李稻葵认为。
过去两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实施了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加大了货币供应和信贷投放量。基于调控考虑,去年底中央宣布,2011年中国将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确定这样一个规模,是更好处理保增长、调结构、控通胀间关系的体现。减少信贷增量、降低货币投放速度,将有利于调控物价、抑制资产价格泡沫。”郭松海说。
“如果能保持规模,也是不低的,依然高于金融危机之前我国年均三四万亿元的新增信贷规模。”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对于这样规模的信贷投放,仍然可以满足经济发展,市场没必要太过担忧。
9000亿元:赤字力度回调,“积极”基调不改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将安排财政赤字9000亿元。相比2010年10500亿元赤字,“赤字的减少透露出这样的信号,说明今年财政政策的扩张力度会有所收敛。”贾康委员认为,与金融危机刚开始的两年相比,当前我国经济形势日趋向好,经济内生动力日趋增强,在这一背景下,积极财政政策的扩张程度将减弱。“当然‘积极’仍是政策的基调,一定规模的赤字,说明政策仍然是积极的姿态。”
“之所以还保持一定规模的赤字,是因为在以下工作中还需要国家财政的大力支持。4万亿元投资安排下去后的后续配套项目、1000万套保障房建设等民生投入,都需要财政继续给力。”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财政厅厅长钱国玉认为。财政部部长谢旭人明确指出,2011年将继续加大教育、三农、医疗、保障性安居工程的财政投入力度。“这些领域,也必将是财政投入的着力点。”钱国玉说。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