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形势发展报告

时间:2019-05-12 08:43: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金融形势发展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金融形势发展报告》。

第一篇:金融形势发展报告

金融形势发展报告

一、2007年金融运行基本情况

2007年以来,贵阳市各金融机构紧密结合实际,积极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全市货币信贷保持稳定增长,确保了金融对经济的持续支持,实现了全辖货币信贷的平稳运行。截止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677.6亿元,比年初增加171.1亿元;本外币贷款余额1394.5亿元,比年初增加181.9亿元。贷款季末集中投放的现象有所缓解,信贷投放的均衡性上升,中长期贷款成为新增贷款的主要方面。

(一)储蓄存款分流,存款增速有所回落

截止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667.5亿元,是“十五”期末的1.3倍。其中,2007年新增存款173.3亿元,增长11.6%,增速有所回落。从当年存款结构变化看,存在如下特点:

1、企业存款继续上升。年末,全市企业存款余额568.1亿元,比年初增加54.9亿元,同比多增17.1亿元。2007年以来随着企业效益的逐步提高,以及从银行获得贷款增多等原因,企业存款增速明显高于上年同期。但从10月开始,企业存款增速出现下行拐点。主要是一方面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使得银行放缓了信贷投放步伐,企业获得贷款难度增大;另一方面,制造业在贵阳市工业经济中占较大比重,大幅上涨的工业产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导致企业生产成本上升、利润空间压缩,企业采取动用存款购买原材料以防价格进一步上涨,从而存款导致减少。

2、储蓄存款保持增长,增量明显回落。年末,储蓄存款余额614.2亿元,比年初增加32.0亿元,同比少增52.5亿元。其中,定期存款减少6.2亿元,同比多减61.1亿元。随着投资渠道多元化以及居民理财意识不断增强,储蓄存款分流明显,年内数月出现环比负增长的情况。随着资本市场的调整,年末,储蓄存款止跌回升,但增速仍然明显低于上年同期。

3、财政存款同比多增,比年初增加34.7亿元,同比多增近14亿元。今年以来中央对西部大开发及县乡两级财政转移支付增加,以及企业效益的稳步提高,财政存款保持了较快增长,对地方经济支持力度进一步增强。

(二)贷款适度增长

随着宏观调控措施逐步到位,贷款增速略有回落,在贷款结构进一步改善的同时,货币供应量持续高于经济增长,贷款增速高于年初测算目标,为贵阳市经济较快发展提供稳定的金融环境和有效的信贷支持。截止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384.5亿元,是“十五”期末的1.3倍,同比增长15.1%,高于年初测算的增长目标0.1个百分点。

从贷款结构的变化看,主要特点如下:

1、短期贷款增长乏力。短期贷款余额288.7亿元,比年初减少14.1亿元。主要原因是国家宏观调控力度加大,货币政策效应通过贷款期限结构调整产生影响,进而引致贷款总增速的回落。体现为银行机构在调整资产负债结构方面主要是压缩短期贷款的增长,增加中长期贷款的投放。

2、中长期贷款持续增长,余额首次超过1000亿元,是拉动新增贷款投放的主要因素。截止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中长期贷款余额1037.2亿元,比年初增加185.3亿元,同比多增28.9亿元,占全市新增贷款总量的102.0%。其中,基本建设贷款余额600.9亿元,比年初新增84.6亿元;技术改造贷款余额23.3亿元,比年初新增10.4亿元,同比多增14.5亿元;其他中长期贷款增势突出,年末余额413.0亿元,全年新增90.3亿元,同比多增52.9亿元。其中,个人中长期消费贷款新增31.2亿元,同比多增25.3亿元。

3、票据融资回升。年末,全市金融机构票据融资余额55.2亿元,比年初新增12.5亿元,同比多增14.1 1

亿元(上年同期是减少1.6亿元)。

(三)现金回笼增加

截止年末,全市金融机构累计现金收入3216.0亿元,累计现金支出3161.2亿元,两者轧差,净回笼现金54.7亿元,同比多回笼现金6.1亿元。

(四)认真贯彻执行国家货币信贷政策

1、加强信贷管理及窗口指导,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年初,人民银行贵阳中心支行先后召开2007年度银行业金融机构行长联席会议、货币信贷、金融稳定、金融研究专业会议,制定《2007年贵州省货币信贷工作指引》,向各金融机构传达了人总行的货币信贷政策意图,促使各金融机构进一步正确理解和把握货币政策意图。对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向各家银行进行了风险提示,引导金融机构做好西部大开发相关金融服务工作,加大对“三农”、企业自主创新、中小企业以及助学、再就业等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

2、加强货币政策工具管理,贯彻落实从紧的货币政策。一是注重发挥再贷款的引导机制,通过合理运用中小金融机构专项再贷款,促进中小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通过运用支农再贷款,增强了农村信用社的资金实力,确保了对“三农”的持续支持力度。二是加强存款准备金管理。密切监测辖内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金融机构的头寸状况,有效发挥正向激励作用。三是认真贯彻执行各项利率政策,积极推动贵州利率市场化改革。四是继续推进汇票、信用证等多种信用工具运用,积极扩展企业融资渠道。1-12月,全市金融机构累计办理银行承兑汇票162.7亿元,承兑汇票余额75.5亿元;累计办理贴现140.5亿元,同比增加40.4亿元。多种融资工具的运用,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加速了企业资金周转,改进了金融服务,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

3、继续做好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做好农村信用社央行票据认购、兑付工作,扎实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步伐,使其更具有支持“三农”的活力。2003年以来,作为全国首批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八个试点地区之一,贵州省农村信用社票据支持工作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和要求,在人民银行总行和成都分行的总体安排和指导下有序推进。截止2007年末,贵州省有83家一级法人农信社通过票据审核,获得央行票据兑付资金9.80亿元。其中,贵阳市云岩、南明、小河等8个信用联社共兑付金额6907万元。专项票据的兑付,使农村信用社降低了不良贷款,通过置换历年亏损挂账甩掉了包袱,进一步增强了农村信用社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壮大了支持“三农”的资金实力。与此同时,辖内各家信用社根据票据改革的规定和要求,初步建立了比较合理的法人治理结构,各项规章管理制度逐步制定和完善,经营管理中的激励约束机制基本得到确立,支农服务功能进一步加强。

4、用好用足国家的优惠政策,踏实办好国家对少数民族贸易和特需用品定点生产企业流动资金贷款进行贴息的工作。2007年,共为贵阳地区同济堂制药有限公司、新天药业股份公司、贵州民族药业等11家少数民族贸易和特需用品定点生产企业办理中央财政贴息近1210.6万元,降低了这些企业的财务成本。

(五)维护外汇收支秩序,促进贵阳对外贸易的发展

认真落实外汇管理的有关政策措施,完善外汇管理,进出口核销率进一步提高。全年贵阳市共发放出口收汇核销单15579份,已核销15182份,核销金额137136万美元,收汇率96.8%,核销率99.4%,比“十五”末期分别提高6.6个和2.9个百分点。据测算,全市全年累计进口付汇总额42941万美元,到货核销38035万美元,核销率88.6%,与“十五”期末基本一致。

进一步提高国际收支申报质量。全年国际收支中,收入174778.7万美元,支出97497.8万美元,申报率均达到100%。2007年贵阳地区涉外收入共计149921.5万美元,其中对公单位145652万美元,对私4269.5万美元;涉外支出共计56262.9万美元,其中贸易项下45559.8万美元。

二、2008年金融工作展望

2008年,按照国家宏观调控和从紧货币政策的总体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物价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确保地方经济健康发展。

(一)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实践科学发展观

在国家经济、金融政策的指导下,认真执行国家货币信贷政策,在努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保持金融稳定的同时,切实改善金融服务,增加业务品种,实行多元化经营,逐步实现全方位、多元化的金融服务体系,诚实守信,合规经营,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促进我市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经济发展目标的全面实现。

(二)努力改善我市金融生态环境,致力于强化社会信用基础

大力推进整个社会,包括信贷市场、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的诚信建设。加快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大力推进法制建设,形成以法律法规为依托的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有效机制,形成有法必依、违法必究的法律氛围和公开、公平、公正、高效的市场环境。大力提高金融市场信息披露水平。切实保护金融市场各主体的合法权益,从法律、社会信用分成体系、会计与审计准则、中介服务体系,企业改革和银企关系等五个方面优化我市金融生态。

(三)继续配合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进一步加大对贵阳市加快能源工业发展、做强做大优势原材料产业的信贷支持

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有效增加中长期贷款投入,积极支持国家和地方重点建设。重点是支持西部大开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有效益的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对国家和地方重点项目,银行要积极筹措配套资金,确保按进度发放到位。要积极支持小城镇建设。加大对工业生产的信贷投入,支持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对产品有市场、有效益、讲信用、有还款能力的工业企业要给予大力支持,积极解决其生产发展合理的资金需求。积极支持企业的设备更新、技术进步和产品升级换代,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对大型技术改造项目,必要时可组织银团贷款予以解决。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大对经济增长的信贷支持。

(四)建立良性发展的运行机制,逐渐改变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贷款难的状况

贵阳市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量大面广,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不可忽视。要采取切实措施,解决弱势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贷款难的问题。目前贷款难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数量庞大的弱势企业上,解决这部份企业贷款难的问题,需要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自身的共同努力。

(五)积极开展和扩大消费信贷,扩大消费需求

要在已开办的住房贷款、大件耐用消费品贷款、助学贷款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消费信贷品种。积极推广银行卡业务,为个人消费提供方便。满足居民全方位、多样化的消费需求,有效扩大内需,支持经济增长。

(六)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继续完善现代金融体系

进一步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发展各类金融市场,形成多种所有制和多种经营形式、结构合理、功能完善、高效安全的现代金融体系。建议市委、政府进一步强化对我市金融生态建设的领导,以良好的金融生态为基础,构建我市多层次、广覆盖的现代金融体系。

第二篇:金融形势发展报告

金融形势发展报告

一、2004年金融运行基本情况

2004年,贵阳市各金融机构继续贯彻稳健的货币政策,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 实现贵阳市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各项战略部署和要求,充分运用各类货币政策工具,结合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贵阳市经济发展的需要,积极改进金融服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努力促进信贷投放和结构优化,加大贷款营销力度。全市金融运行平稳,金融宏观调控取得明显成效。在保持金融稳健运行的同时,有效支持了全市国民经济的快速、持续、健康发展。

截至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079.22亿元,比年初新增169.87亿元,同比多增7.73亿元;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924.16亿元,新增164.26亿元,同比少增3.04亿元。信贷运行的主要特点是:金融机构存款和贷款投放都保持稳定上升,受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贷款增量略有回落;现金回笼适度减少。

(一)积极组织资金,存款总量持续上升

存款结构变动的主要特点是:企业存款增长比较突出,储蓄存款稳定上升,财政存款和机关团体存款一降一升。

截至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068.03亿元,比年初增加174.43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12.63亿元。从存款结构的变化看:

企业存款增长比较突出,年末,企业存款余额437.05亿元,比年初增加80.96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32.16亿元。其中,活期存款增加59.57亿元,同比多增19.27亿元;定期存款增加21.39亿元,同比多增12.89亿元。自去年上半年以来,企业存款保持较好增势,企业存款上升的主要原因,一是派生存款引起对公存款增加。自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以来,全市金融机构加大了对企业流动资金贷款的投放力度,短期贷款增长比较突出。二是企业经营状况明显改善,货款回笼情况较好。储蓄存款持续增长。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储蓄存款余额402.36亿元,新增57.4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量基本持平。

财政存款有所下降,年末余额35.21亿元,比年初下降4.60亿元,同比多降12.20亿元。机关团体存款比年初增加30.26亿元,同比多增16.40亿元。

从金融机构新增存款市场份额情况看,国家银行存款增加较多,但城市商业银行的市场份额也有长足发展。2004年末,国家银行存款余额763.82亿元,占总量的71.5%,比2003年上升0.7个百分点;新增存款中,国家银行为130.96亿元,占新增存款总额的75%,比2003年上升13.2个百分点。其中,工行新增存款39.72亿元,占新增存款总额的22.8%,农行新增存款33.86亿元,占19.4%,建行新增存款31.36亿元,占18%,中行新增存款20.79亿元,占11.9%。城市商业银行新增33.13亿元,占19%。交通银行、农村信用社存款分别增加6.12亿元和12.92亿元,分别占新增存款总额的3.5%和7.4%。

(二)货币政策执行良好,货币供应量持续高于经济增长

截至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910.60亿元,按可比口径,比年初新增161.21亿元,同比少增4.99亿元。信贷投放总体上持续增长,增量略有回落。信贷投放的重点主要集中于基本建设、企业流动资金、建筑业、农业等方面。贷款结构的主要变化:

1.在支持我市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西部大开发方面信贷投入力度加大,全市中长期贷款持续增长。截至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中长期贷款余额534.26亿元,比年初增加124.94亿元,同比多增8.24亿元。其中基本建设贷款仍保持较强的增势,年末余额372.70亿元,比年初增加109.19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32.53亿元。

主要投放电力、城市建设、高速公路、航空、电网改造、邮电等基础行业,较好地保证了西部大开发在我市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项目的实施。

2.对工业和农业短期贷款投放力度加大,增加了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短期贷款增长比较突出。年末,短期贷款余额293.30亿元,比年初增加50.17亿元,同比多增46.22亿元。一是工业短期贷款比年初增加30.69亿元,同比多增33.30亿元(上年同期是减少2.61亿元)。二是农业短期贷款比年初新增5.77亿元,同比多增3.67亿元,其中,农村信用社新增6.17亿元,占新增农业贷款的106.8%,较好地发挥了农村金融主力军的作用。三是对建筑业的短期贷款明显回升。全年建筑业贷款新增6.03亿元,同比多增12.79亿元(上年同期是减少6.76亿元)。

3.在国家调控措施的作用下,中期流动资金贷款和其他中长期贷款有所下降,或增幅回落。年末,全市中期流动资金贷款余额59.78亿元,比年初减少9.74亿元,同比多减41.30亿元(上年同期是增加31.56亿元)。其他中长期贷款余额142.94亿元,比年初增加15.80亿元,同比少增24.22亿元。其中,个人中长期消费贷款,新增15.79亿元,同比少增2.91亿元。

中期流动资金贷款和其他中长期货款回落的主要原因一是部分优势行业将中长期贷款置换为短期贷款。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实施和能源供给的紧张,电力行业成为贵州银行业营销的主要对象。从目前看,它们效益好、信誉高、有还款能力,成为各银行之间争相营销的对象,形成明显的买方市场。这些电力企业出于降低自身财务费用的考虑,或者要求商业银行发放一年期短期贷款,或者要求用短期贷款将部分中长期贷款置换出来。这样本应是长期贷款的项目鉴于企业的要求,银行实施了分段贷款使得银行短期贷款相应增加较多。二是金融机构对电力行业发放的大额短期贷款中,还有一部分属于项目临时周转贷款。这是由于所建项目要等国家发改委批复后正式立项,才能发放项目贷款。

4.国家宏观调控的政策效应显现,贷款结构进一步改善。一是宏观调控的政策效应初步显现,贷款增长速度有所减缓,增量稍有回落。全年新增贷款161.21亿元,比上年同期少增4.99亿元,其中,中期流动资金贷款回落比较明显。

二是票据融资下降比较突出。自2004年3月份人总行实行再贷款浮息制度后,从宏观上抑制了银行票据融资业务的过度扩张。截至年末,全市金融机构票据融资余额19.48亿元,全部是票据贴现。比年初减少4.51亿元,同比多减10.02亿元(上年同期是增加14.53亿元)。

三是短期贷款增长明显,较好地缓解了信贷资金投放长期化的趋势,有利于信贷资产期限结构合理化,减少信贷资金的流动性风险。

(三)现金投回笼适度减少

截至年末,全市金融机构累计现金收入1966.40亿元,累计现金支出1932.49亿元,两者轧差,净回笼现金33.91亿元,比上年同期少回笼现金5.44亿元。

(四)努力发挥货币政策工具作用,提高货币政策实施效果

一是积极对金融机构发放短期再贷款,鼓励金融机构支持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全年,人民银行贵阳中心支行对全市金融机构累放头寸贷款1.5亿元,较好地解决了金融机构临时的资金需求。二是累计发放支农再贷款5.26亿元,年末余额5.04亿元,有效地支持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增收。三是努力推进金融机构积极运用承兑汇票、信用证等多种信用工具,帮助企业多渠道融资。截至年末,贵阳辖区金融机构累计办理银行承兑汇票108.88亿元,余额59.71亿元,同比增加8.83亿元;累计办理贴现41.30亿元,余额18.69亿元,同比增加1.37亿元。票据承兑、贴现业务的增长,多种融资工具的作用明显增强,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促进了资金的有效配置,加速了企业资金周转,改进了金融服务,对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发挥了积极作用。四是继续努力推进国家助学贷款发放,积极开展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工作,2004年全市发放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1398笔,金额2547万元。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助学贷款的政策精神,进一步改善金融服务,推进银校协作。抓好“四定”和“三考核”,推动和促进了我省国家助学贷款工作顺利开展。2004年全市实际发放国家助学贷款人数7366人,金额6861万元。

(五)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认真贯彻执行各项利率政策

在利率政策方面,一是做好国家出台的一系列率政策的贯彻执行工作。密切监测相关的政策效应,并及时向上级行进行反馈。二是切实做好各金融机构执行利率政策指导工作和上级的安排和布置有关利率方面的专项调研工作和利率管理常规工作,2004年,辖内各金融机构执行国家利率政策的情况正常。三是用好用足国家的优惠政策,踏实办好国家对少数民族贸易和特需用品定点生产企业流动资金贷款进行贴息的工作。2004年,共为贵阳地区同济堂制药有限公司、贵州汉方有限公司等11家企业办理中央财政贴息1136多万元,为这些企业降低了财务费用,提高了经济效益。

(六)提高外汇管理效率和水平,维护正常的外汇收支秩序

按照国家外汇管理总局对外汇管理工作的总体要求,贵州省分局紧紧围绕2004年外汇管理主要工作目标和任务,结合贵州省、贵阳市实际,积极探索外汇管理的新思路、新方法,加强管理,改进服务,提高办事效率,较好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对地方经济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认真落实外汇管理的有关政策措施,完善外汇管理,改进外汇服务。加强进出口核销工作,贯彻执行《进出口收付汇逾期未核销行为处理暂行办法》,督促企业及时办理核销,全市进出口核销率分别为98.1%和95.3%。强化核销监管职能,提高进出口核销率。全年贵阳市共发放出口收汇核销单13886份,已核销13170份,核销金额78927万美元,收汇率93%,核销率97.5%。全市全年累计进口付汇总额43273万美元,到货核销43974万美元,核销率102%。全年共办理外商投资企业外汇登记22家,投资总额5164万美元。办理验资询证5638万美元,其中,货币资金出资5137万美元。

进一步提高国际收支申报质量,全年国际收支收入和对外付汇申报率均达到100%。2004年,贵阳地区涉外收入共计9.24亿美元,其中对公单位8.99亿美元,对私0.25亿美元;涉外支出共计5.55亿美元,其中贸易项下4.92亿美元,非贸易项下0.56亿美元。

总体上看,全市金融运行是健康平稳的。从完成全年信贷目标的情况看,2004年贵阳市新增存贷款调控目标为:新增存款135亿元,增长15.1%;新增贷款130亿元,增长17%。实际全年存、贷款分别增长19.5%和21.9%,分别高于全年调控目标的4.5个和4.9个百分点。

二、2005年贵阳市金融调控目标及展望

2005年,全市金融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切实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加强和改进外汇管理,维护金融体系稳定,提高金融服务水平,支持全市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和健康较快发展。

2005年贵阳市国民经济发展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3%,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2 %,固定资产投资在2004年的规模上增加50亿元。结合贵阳实际,为保持货币信贷增长与贵阳市经济发展相适应,2005年贵阳市新增存贷款调控目标为:新增存款180亿元,新增贷款150亿元,存贷款增幅均力争达到17%左右。这一目标既是可能的,也是积极的,能较好满足我市国民经济发展对信贷资金的需要。

2005年信贷支持的重点,一是利用信贷杠杆进一步推动贵阳市西部大开发的工作,继续增加对西部大开发重点项目的信贷支持。二是加大信贷支农力度,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实施意见》的要求,以支持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支持农业产业化和农民增收为重点,全面改进对“三农”的金融服务。三是加大对科技自主创新的信贷支持力度。以“三有一不”优势工业、科技企业、特色产业为重点,加大信贷扶持力度。四是继续做好各项专项信贷政策工作。积极推行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要站在全局和社会稳定的高度认真落实《下岗失业人员小额贷款担保管理办法》,支持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和自主创业。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助学贷款新政策,全力推进辖内国家助学贷款按新机制运行。五是进一步改善对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的金融服务。

第三篇:财政形势发展报告

财政形势发展报告

一、2007年财政运行情况良好

2007年,贵阳市财政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开展机关作风教育整顿活动为契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履行财政职能,继续深化和推进财政改革,抓好增收节支,不断健全公共财政体系,财政收入超额完成了市政府下达的考核目标,财政支出按照预算有序支出,财政运行情况良好。

2007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1886557万元,比上年增长19.72%。一般预算收入完成759154万元,为预算的107.84%,比上年增长23.28%;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060921万元,为预算的101.91%,比上年增长20.24%。全市基金收入400396万元,比上年增长104.89%,基金支出421483万元,比上年增长146.24%。2007年市本级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17734万元,为预算(人大通过调整预算,下同)的102.58%,比上年增长24.17%。加上级转移支付补助63084万元,区县上解46000万元,上年结余16000万元,减上解上级支出6905万元,本级财力为435913万元,一般预算支出完成416308万元,为预算的99.44%,比上年增长12.47%。年终结余19605万元,全年财政收支平衡。市本级基金收入138439万元,比上年增长62.65%,基金支出92177万元,比上年增长191.26%。

(一)积极组织财政收入,圆满完成财政预算目标

财税部门坚持依法治税,切实加强收入征管,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一是加大税收和非税收入征管力度,确保财政收入及时入库。二是作好各项政府性基金征收工作。三是切实加强契税的征管。四是加强财税部门的协调配合,及时研究分析财政收入进度,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解决,实现了财政收入的均衡入库,做到了应收尽收。

(二)支持区县经济和企业发展,不断培育新财源

一是以建设全省经济强县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对各区、县(市)财源建设项目贷款的贴息额度,全年共下达财源建设项目贷款贴息补助资金4347万元。二是加大对小城镇建设资金投入,全年下达小城镇资金3281.26万元。三是积极支持非公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采取财政拨款、担保贷款、给予优惠政策等多种形式对全市中小企业进行扶持。据不完全统计,全年对中小企业新一轮的扶持项目有246个,投入市县两级扶持资金约7000万元,吸引社会投资近25亿。预计这些项目建成达产后,年新增产值91.6亿元,实现利税约16亿元。四是对企业进行多方位的扶持,完成中央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的收尾及26户省属企业39所学校的分离工作;拨付企业产品出口奖励资金569.3万元;验收企业技术改造项目86个,总投资20.4亿元,项目达产后,预计年可新增产值37.6亿元,新增利税6.61亿元;配合有关部门,完成47户企业3165万元的省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和民族特需商品生产企业贷款;除企业挖潜改造资金外,拨付企业各类资金3.48亿元,有力地支持了企业生产的发展,促进了财源建设。

(三)拓展融资渠道,积极筹措资金,支持全市经济建设

一是积极向财政部和省财政厅争取国债资金,国债补助资金到位1.15亿元。二是与发改部门积极配合,完成与国家开发银行贷款合作事宜。到年底,与国家开发银行第一轮贷款累计下达资金计划60亿元,拨付59.47亿元;与国家开发银行第二轮贷款累计下达资金计划40亿元,累计拨付资金19.2亿元。三是积极利用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累计完成外债借款1.90亿美元,正在实施的项目和准备实施的项目有水污染综合治理项目、地理信息系统项目、城乡道路网建设项目、水资源综合开发项目等。

(四)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支持新农村建设

一是认真落实取消农业税等政策,建成了农民补贴网,确保各项涉农补贴发放到户,通过 “一折通”形式兑付了综合直补、种粮直补(含种粮大户直补)、良种补贴、能繁母猪补贴、库区移民补贴、退耕还林补贴等7项涉农补贴资金6088万元,受益农户达44.7万户。二是按照市委、市政府2007年“十件实事”的要求,围绕农业增效,市级财政共安排资金1.63亿元,用于“四改一气”生态能源建设项目;安排资金2200万元,全面完成万户小水池建设;安排资金5832万元,解决农村15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完成投资1000万元,建立无公害蔬菜基地150个;下拨扶贫资金840万元,完成农村串户路硬化800公里;安排资金1200万元,进行农村危房改造3000户;拨付资金840万元,完成农村富裕劳动力非农技能培训26326人,转移就业20000人。三是认真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省、市两级财政共下达“两免一补”专项经费4824万元。四是认真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全市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157.23万人,参合率为92.63%,特殊人群参合率达100%,资金到位7743.06万元。

(五)关注民生,加大对社会公共事业的投入

一是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尽力解决农民工子女和困难家庭子女“上学难”问题。安排资金1000万元在农村建设8所标准化学校;安排资金300万元改扩建或新建公办中、小学8所,接纳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二是着力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加大社会保障方面投入。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机关事业单位医疗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障支出19.65亿元;拨付城镇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1.45亿元;支付救灾资金1194万元;拨付就业再就业资金7255万元;拨付740万元用于兑现城镇义务兵家属优待金;落实残疾人康复经费994万元;安排资金10.77亿元,用于被征地农民的安置、补偿、养老保险和生活保障等。三是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落实资金300万元,建成10个标准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安排资金200万元,建成三所惠民医院。四是着力廉租房保障制度建设,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难”问题,市级财政统筹资金2600余万元,用于廉租房建设,已解决1000户人均住房面积在8平方米以下的城镇最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五是着力解决中心城区群众“出行难”问题,安排资金56302万元,用于道路基础设施和交通管理设施建设。六是着力解决市民饮水安全问题,安排资金890万元,为“两湖一库”治理工作开展作好资金保障,并安排资金80万元,专项用于环保法庭的建设。七是配合严打“两抢一盗”专项行动开展,拨付各类专项经费900余万元。此外,还安排补助经费481万元,建立187 座“四室合一”村级综合楼;安排经费426万元,改、重建基层人民法庭6所和解决9个基层派出所用房问题。

(六)进一步深化各项财政改革,提升财政管理水平

一是稳步推进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深化部门预算改革,提高部门预算的透明度,增强预算约束力,从2007年正式使用了新的政府收支分类办法编制财政预算。二是进一步深入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着力建立现代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提升管理水平,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上线单位已达116家,支付统发工资、监理设计费、政府采购等支出31808万元;通过国库集中支付网络管理系统批复用款计划43985万元,实现资金支付36453万元,市本级财政全年向各区、县(市)财政调度资金达26.8亿元。三是进一步推进政府采购改革,不断扩大政府采购规模,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全年政府采购预算总金额51072.86万元,实际采购总金额44898.89万元,节约资金6173.97万元,平均资金节约率为12.09%。做好政府采购领域治理商业贿赂的专项工作。四是稳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到2007年底,已在修文县、花溪区、息烽县、开阳县等23个乡镇开展“乡财县管乡用”专项改革试点,改革成效已初步显现。在白云区开展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清理化解乡村债务试点,在开阳县冯山镇开展“村财乡代管”试点工作。五是实施非税收入改革,并于2007年12月份启动对罚没收入、新设基金和新收费项目进行的“政府非税收入收缴模式”管理。六是继续开展国有农场税费改革工作,争取到上级转移支付资金347万元。七是配合有关部门对贵阳市医药公司等44户市属国有企业进行了改革重组,并按照规定为贵阳市机械装卸运输公司等19户国有企业的技改项目资金和商业网点费办理转增国家资本金手续,共转增国家资本金 6299万元。八是进一步加大财政投资评审力度,强化建设项目资金全过程监管,确保财政资金高效和安全使用。共完成审查项目379个,完成送审金额594127.23万元,审定金额503979.33万元,审减金额90147.90万元,综合审减率为

15.17%。

(七)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加强财政监督管理工作,切实做到依法行政 一是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各项工作任务责任,积极开展机关作风教育整顿工作。二是加强财政干部队伍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行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财政部《财政部门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实施意见》,努力实现依法行政和依法理财。三是加强财政监督检查,完成了全市会计信息质量专项检查、专项案件的查处和对财政系统内部的监督检查工作。四是进一步加强会计事务管理,进一步规范了会计工作秩序,建设开通了“贵阳会计网”。五是按照财政部和省财政厅的统一部署,完成了全市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清查工作,并针对资产清查暴露出来的单位资产、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二、2008年财政工作展望

2008年,是深入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重要一年。财政部门将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财政工作全局,突出以人为本,努力促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全面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创新财政体制机制的公共财政体系建设,建立适应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公共财政,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职能作用,积极走出一条适合贵阳市实际的公共财政发展、改革、创新之路。

2008年全市财政总收入计划为213亿元,比上年增长13%,一般预算收入预算为86.55亿元,比上年增长14%。并根据实有财力,相应安排全市财政支出。

2008年市本级一般预算收入362200万元,比上年增长14%。加各项上级转移支付58945万元、区县上解50000万元,动用上年结余13626万元,减上解省8000万元,2008年市级可用财力为476771万元,全部安排一般预算支出,一般预算支出比上年增长14.52%。2008年市本级经常性财政收入比上年增长9.96%,教育投入比上年增长13.74%,农业投入比上年增长12.17%,均高于市级经常性财政收入的增幅。科技投入9700万元,占财政支出2.03%,达到法定比例。财政用于民生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支出高于经常性财政收入的增幅。2008年市本级基金收入191000万元,基金支出190800万元。

2008年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财政工作。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宏伟目标以及市委、市政府确定的2008年工作总体目标及工作部署,在加强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积极谋划,切实把财政工作的重心转移到支持全市经济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上来。大力支持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加快发展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系,多渠道筹集并管好用好各类资金。全力保证市委、市政府各项重大决策的贯彻落实,切实保障“十件实事”的基本支出需要,促进我市财政全面可持续协调发展。为确保抗灾救灾和灾后重建恢复生产的资金投入,市级财政将视财政收支情况对预算进行必要的调整、整合,并及时将资金拨付到位。

(一)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财政工作的重中之重

认真履行公共财政职能,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使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千家万户,切实做好“十件实事”的资金保障。大力调整支出结构,向“三农”、困难群众、弱势群体、社会发展薄弱环节四个方面倾斜,着力保证涉及民生、生态环保建设项目的资金需要,不断加大对各类社会事业的投入力度。加强调查研究,深入了解和掌握目前我市在民生方面存在的带有普遍性的突出问题,及时制定切实有效的解决办法和配套措施。

(三)压缩行政支出支持灾后恢复重建。采取各种措施,千方百计降低行政运行成本,行政管理经费在上年的基础上压缩5%。严格控制出国考察,从严控制差旅费。不再安排行政事业单位购车。各行政单位2008年一律不再新增人员(包括临聘人员)。从严控制会议经费支出,尽量减少会议。严格控制招待费,尽可能地控制各项接待费用。加强对灾后重建物资和资金的监督管理,严肃财经纪律,确保专款专用和提高效益。

(二)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体系

加大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按照主体功能区建设要求,认真研究环境资源区域补偿办法,尽快建立重要生态功能区域的生态补偿机制;逐步扩大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转移支付规模,加大对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着重从政府基本公共服务方面缩小各区、县(市)之间的差距,使基层财政困难状况得到明显改善;配合“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完善“乡财县管乡用”管理制度,努力提高财政运行效率;进一步加大财源建设力度,增强县域经济协调稳定发展的活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增加对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的投入,支持文化创新,促进公益性文化建设的发展;落实工业强市战略,加大对自主创新的投入,支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大节能减排等环保投入,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三)推进财政管理改革创新

坚持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不断创新理财机制,强化理财监督。进一步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大力推进财政预算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强化预算约束,加强预算执行和财政监督,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非税收入和政府采购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各项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按照省财政厅的统一安排,探索国有资产资本经营预算改革办法,提高财政管理的整体水平;加强政府债务管理,有效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积极转变财政职能,通过推行财政政务公开和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办事行为,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

第四篇:财政形势发展报告

财政形势发展报告

一、2006年财政运行情况

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157.58亿元,为全年任务数的104.6%,比上年同期增长18.35%。全市一般预算收入完成615798万元,为预算的103.63%,同比增长23.64%;一般预算支出完成872858万元,为预算的101.75%,比上年增长20.55%。2006年全市基金收入195416万元,比上年增长143.44%;基金支出170771万元,比上年增长62.49%。

市本级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83900万元,为预算的102.77%,同比增长26.49%(经常性财政收入比上年增长12.49%),加上省和中央各项体制补助及上解71065万元,区县体制上解38000万元,上年结余28175万元,共421140万元;一般预算支出完成390825万元,为预算的98.17%,比上年增长20.01%;预算结余30315万元。2006年市本级基金收入158856万元,比上年增长152.74%;基金支出150395万元,比上年增长42.43%。2006年贵阳市财政总收入占全省财政总收入的35.12%,比上年下降了1.24个百分点;贵阳市地方财政收入占全省地方财政收入的27.24%,比上年下降0.04个百分点。在2006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中,市本级完成283900万元,占46.10%。

(一)强化税收征管,圆满完成全年财政收入任务

财税部门继续强化税收征管,确保财政收入任务的完成。一是充分发挥协税护税网的作用,加强对重点税源和主要税种的监控,加强对纳税大户的监管,加大清理欠税和打击偷、逃、漏税的力度,尽可能把实现的税收清缴入库;二是及时分解财税目标,落实税收征管责任制;三是根据每月的预算收支执行情况,及时研究收支的变化趋势,分析发生变化的具体原因,加强财税部门的协调和衔接,抓好收入分析和预测,落实相应措施,保证财政收入任务的完成。

(二)切实做好各项政府性基金的收支管理工作

切实采取有效措施,认真抓好各项政府性基金的收支管理工作。一是完成价格调节基金收入15006万元,比上年增加2636万元,完成支出11149万元;二是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完成72908万元、支出13360万元;三是政府性住房基金完成16800万元,支出5069万元;四是市级煤炭价格调节基金完成422万元,支出158万元(其中:用于“温暖工程”专项资金120万元)。

(三)积极拓展融资渠道

在与国家开发银行顺利完成第一轮贷款合作的基础上,主动与相关部门配合,与国家开发银行协调第二轮开发性金融合作的有关事宜,顺利实现了贵阳市城市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的组建工作,并积极与相关部门共同做好“资产池”的搭建工作及拟定了相关的资金管理办法,确保了国家开发银行资金高效、安全使用,为下一步与国家开发银行的进一步合作打下了基础。到2006年底,已落实到位国家开发银行第二轮贷款12亿元,并按照项目的进展情况逐步拨付到项目单位。同时,积极配合政府各有关部门加大向地方商业银行贷款的工作力度,多渠道筹措资金,为促进全市经济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加强对财政非贸易外汇和外国政府贷款的管理

继续加强对非贸易外汇和管理,积极争取外国政府贷款,实现外债项目。一是累计完成外债借款1.77亿美元,比2005年同期增加了0.35亿美元。二是完成贵阳市煤气气源厂日元贷款债务保值的试点工作,签订

了债务保值的协议,为国家节约资金约60万元人民币。三是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申报外国政府贷款项目:利用121.4亿日元贷款进行的贵阳市水污染综合治理项目,并已签订了转贷协议;利用芬兰政府贷款300万欧元建设的贵阳市地理信息系统项目,已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利用世界银行贷款1亿美元进行贵阳市城乡道路网建设项目,正向省有关部门申请对工程可行性研究和环境影响评价进行审批;利用亚洲银行贷款1.5亿美元进行的贵阳市水资源综合开发项目,目前已编制完成总项目建议书并通过了国家发改委、水利部的审查。

(五)加强“强县”建设,实现全市财政协调发展

继续推进“强县”建设,市级财政投入6235万元贷款贴息资金,调动了近10亿元资金投入到各区、县(市)的财源建设中。市辖的10个区、县(市)已全部纳入了省“建强”和“上台阶”县(区、市)考核范围,其中:修文县和息烽县作为“上台阶”考核县,其他区、县(市)全部作为“建强”考核县(区、市)。通过实施“建强”和“上台阶”各项措施,全市各区、县(市)2006年的地方财政收入全部超过亿元,比上年增长均超过15%,有6个区县增长超过20%,9个区、县(市)超额完成市下达的地方财政收入奋斗目标。在地方财政支出中,区级仅有10%左右依靠上级转移支付,财政发展较慢的一市三县也仅有40%左右依靠上级转移支付,比上年下降了1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支出中上级转移支付依存度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我市各区、县(市)通过发展,财政自给能力得到了增强,已从原来的“吃饭”财政逐渐转变到“既保运转、又抓建设”上来。全市财政的平衡协调发展,为今后经济社会的发展奠定了较好基础。

(六)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做好“三农”工作

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号)的规定,2006年全市整合各方面的资金,加大了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在建设安排、分配政策、财政支出上向“三农”倾斜,市级财政用于新农村建设的投入达10.44亿元,加上各区、县(市)的投入,超过12亿元。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确保农民负担不反弹。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全面落实取消农业税的各项政策。二是增加农业投入,促进全市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三是启动农民直补“一折通”工程,通过信用卡或存折的形式将财政补贴直接发放、兑现给农民。四是开展对历年农业税减免资金落实检查和农业税尾欠清理工作。五是加强对税改转移支付资金的监督管理,做到了“三个确保”。六是把各项涉农补助及时发放到农民手中。拨付直补资金397万元;救济粮差价补贴款130万元;种粮农民柴油化肥等生产资料的补贴资金1090.8万元;供应水淹区农民粮食价差款63.3万元;退耕还林粮食补贴资金5603万元。市财政部门还筹集资金支持涉农项目建设。一是投入1880万元,完成农村危房改造4700套,解决了1.3万多危房群众的住房困难。二是加大扶贫攻坚力度,投入4980万元,解决5000贫困人口温饱问题。三是继续投入200万元,用于农村现代远程教育,使全市农村现代远程教育覆盖到各区(市、县)和80个乡(镇)。四是继续加大对小城镇建设的投入,拨付小城镇建设资金3867.3万元,加快了区县城市化进程,带动各乡镇的经济发展。五是加大市级基建资金中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份额,用于农村的基建资金支出6488万元,实施了农村教育、卫生院、异地扶贫搬迁及村级公路建设等项目,使全市农村基础设施状况得到了较大改观。

(七)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一是按照公共财政职能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市本级加大了对社会保障资金的投入力度,及时下达城市最低生活保障金9200万元,下达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984.4万元,下达救灾资金990万元,确保了灾区的社会稳定。同时,为缓解城市公交车辆、出租车辆、农村客运车辆因石油价格的不断攀升而造成用油费用不断增加的问题,及时将3066.27万元石油价格改革财政补贴资金拨付到有关单位,确保及时兑现到受益者手中。二是大力推进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城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筹集5590万元用于推广农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其中:市级财政拨付资金1003万元)。目前,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已达133.36万人,参合率达到74.46%。并安排资金300万元,用于弱势群体医疗救助。三是不断完善和加强对再就业资金的监管,建立了贷款担保基金专账,确保再就业资金专款专用。市级财政共拨付资金1000万元,主要用于职业介绍补贴、职业培训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小额贷款担保贴息等等,为再就业人员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确保了再就业工作的顺利实施。

(八)统筹协调、合理调度,努力确保“实事”和重点项目的资金需要

在“实事”项目方面:安排资金1000万元,对全市5个区18个贫困乡镇农村学校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实行“两免一补”,对全市城市“低保”家庭接受义务教育的子女实行“两免”。拨付资金1524万元,完成1597个自然村通电视,845个村通广播的任务,惠及农户39550户。贵阳三中新校已建成并投入使用,按照工程进度对该项目拨款已达4385万元。已投入200万元,改扩建8所公办进城务工子女学校。投入资金1205万元(其中:市级投入805万元),完成农村富余劳动力非农技能培训2.5万人,有序就业转移2万人。建设完成农村万户小水池项目。该项目投资3000万元,市级补助资金1000万元,已建成小水池10308口,解决农村3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市级资金59.4万元已全部到位,并超额完成了解决农村3万人的饮水安全任务。完成“四改一气”生态能源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23300万元(其中:市级资金8755.5万元),已动工70405口,为70000口计划的100.6%,建设完工70096口,为计划的100.1%;改路396公里,超任务96公里,为计划的132%;改圈53459间,为计划的76.4%;改厕54083间,为计划的77.3%。完成市级退耕还林5000亩的建设任务。项目总投资303万元,市级资金已全部到位。500公里村寨串户路改造建设。工程总投资1160万元(其中:市级财政补助资金566万元),实际建设完成串户路606公里。建好80个村级综合楼。总投资808万元,市级到位资金551.4万元,并已基本建好。新增廉租住房300户。总投资709万元,市级资金已安排496万元。拓宽改造4条城市道路。项目总投资40280万元,已完成投资35000万元,除开发大道延伸段受征地拆迁的影响不能按时完成外,贵惠路、四方河联线、宅吉路已基本完工。新建2座人行过街系统。项目总投资4013万元,已完成投资3750万元。完成3个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总投资18742万元,已完成投资14000万元。新建公厕10座和垃圾中转站8座,总投资1500万元,市级资金500万元已全部到位,并已完工。设置环卫工人休息室50个,预计总投资100万元,实际拨付61.66万元,已完工待验收。新建6个敬老院,总投资720万元,市级资金已足额到位480万元。建成6个基层人民法庭,市级资金300万元已全部拨付到项目实施单位。

在重点项目方面:金阳医院项目,总投资32924万元,市级累计到位资金21164.3万元。贵阳学院建设项目,总投资25403万元,市级累计已到位资金5109.4万元。贵阳市卫生护理职业学院项目,总投资39024.23万元,市级累计到位资金5412.27万元。交通项目:麦格至站街项目总投资1202万元,市级到位资金830万元;党武至旧盘项目总投资563万元,市级到位资金326万元;冯山至宝星项目总投资1880万元,市级到位资金1485万元;阳明祠至三元项目总投资1220万元,市级到位资金897万元。项目均已完工待验收。

(九)加大投入,做好服务,支持企业改革与发展

一是拨付企业挖潜改造资金18559万元,改革发展资金7169万元,上级补助资金1657万元,关停维护费287万元,亏损补贴1000万元,核拨出口奖励资金438.6万元。二是做好中央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机构移交工作,移交机构47个,人员2987人。三是参加市政府招商引次“一站办”服务工作,提供相关财税政策咨询、服务200多次,办理外商投资企业财政年检201户。四是会同有关部门对86个技术改造项目和24户企业的信息化项目实施验收。五是做好54户国有企业固定资产评估相关工作,涉及资产20.91亿元,评估价值25.37亿元。六是配合相关部门对47户市属国有企业进行改革重组,涉及资产14.51亿元,职工1.5万人,转增国有所有者权益3.06亿元。启动了三户企业的破产清算工作。七是通过申报,共获得中小企业发展资金补助1380万元。

(十)进一步加强政府采购工作

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继续扩大采购范围和规模,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共进行采购活动611次,采购金额59168万元,节约资金8228.47万元,节约率为13.91%。同时认真贯彻落实政府采购领域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一是成立了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二是设置了举报箱和举报电话;三是成立督促指导小组,对市级行政单位和11个区、县(市)开展治理政府采购领域商业贿赂专项工作情况进行督导检查。

(十一)发挥财政投资评审的作用,确保财政性资金的安全和高效运行

继续加强财政投资评审工作,共完成审查项目367个,完成送审金额299119万元,审定金额246202万元,审减金额52917万元,综合审减率达17.69%。同时加强和规范对建设项目勘察、设计、监理合同的监管,合理控制财政投资项目的造价。共审定合同154份,报审金额为10060.78万元,核定金额为7511.17万元,审减2549.61万元,审减率达25.34%。按照市政府要求,认真做好建设项目综合验收“转固”工作。2006年全市应完成138个总投资达60亿元的建设项目综合验收“转固”工作。由财政部门负责的76个项目已完成71个项目的竣工决算评审工作及项目的竣工决算批复工作,完成率为93%。

(十二)积极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

继续采取相应配套措施,积极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完成了全市从会计核算中心集中核算向国库集中支付转轨工作,成功建立市本级的国库集中支付网络管理系统。国库集中支付中心正式运行并取得了实效。2006年,通过国库集中支付网络管理系统财政批复下达的25家部门单位的预算指标金额为预算内9073万元、预算外214万元;批复下达的用款计划金额为预算内9073万元、预算外209万元;预算单位通过国库集中支付网络管理系统实现资金支付7377万元;纳入财政集中支付的工资统发累计支付24573万元和监理设计费250万元、政府采购498万元。

(十三)深入推进部门预算改革

一是适应部门预算的要求,调整各单位预算管理方式。根据财政部部门预算改革和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相关精神,调整了财政部门各业务处室对财政资金的管理模式,即由改革前一个预算单位的支出由几个业务处室分管转变为一个预算单位的所有支出统一由一个业务处室管理。通过改革,使原有业务流程冗长,审核批复程序繁琐,批复时间较长,准确率不高的情况得以解决。并使今后的部门预算批复工作在编审程序上更加简捷,预算批复管理更加科学、合理。二是进一步细化部门预算,将基本支出与专项支出严格区分,细化到各类、款、项、目。三是调整和完善了部门预算定额,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结合全市具体情况,按照相应档次,重新核定了各单位支出项目和支出标准。通过部门预算改革,使部门预算更加趋于合理,增加了预算的透明度,强化了预算约束。

(十四)积极做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相关准备工作

根据财政部的安排部署,本着有利于公共财政体系的建立,有利于预算的公正、公开、细化、透明,有利于加强财政经济分析与决策,有利于国际比较与交流的原则,将财政收入分为6项;将财政支出按功能分类分为17项;按支出经济分类分成12项。以新的政府收入分类,全面、规范、明细反映政府各项收入;以新的政府支出功能分类,清晰反映政府职能活动的支出总量、结构与方向;以新的政府支出经济分类,明细反映政府各项支出的具体用途。为搞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一是抓好动员工作,提高认识,充分认识到这次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二是加强业务培训,已对全市相关工作人员全面进行培训,以适应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后的工作需要。三是对现行的相关财务制度、会计制度、凭证、报表体系进行清理和调整。四是加快财、税、库网络建设,加快“金财工程”建设步伐,规范和强化财政收支信息管理。五是抓好新旧科目的对比和衔接,做好相关数据的转换保证可比性,抓好改革前后间的数据比较分析,确保政府收支分类改革顺利实施。

(十五)继续抓好农村税费改革工作

按照农村税费改革工作要求,稳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一是以深化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县乡财政体制三项改革和清理化解乡村债务为主要内容,着力推进修文县、花溪区的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二是积极开展乡村债务清理工作,对全市81个乡镇1171个村的所有债务进行一次全面清理,为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扎实推进提供了较为准确和有参考价值的基础数据;三是紧紧围绕取消农业税后农村凸现出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确保

了取消农业税后全市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

(十六)继续抓好乡财县管乡用财政管理改革试点

进一步巩固基层财政改革成果,推进乡财县管乡用财政管理改革试点工作,扩大了试点面,规范了基层财政运行。乡财县管乡用改革的主要做法是:1.按照试点方案设置财政岗位,优化人员配置。2.积极推广应用网络技术。3.做好改革前的“五项清理”工作(清理乡镇债权债务、清理乡镇账户、清理固定资产、清理票据、清理财政供养人员),为试点工作的实施提供保障。通过这一改革,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是收入的征缴得到了规范。二是确保了乡镇干部职工工资发放、机构的正常运转和专项资金的及时到位。三是从账户的设置上加强控制。四是重点加强和规范了试点乡镇专项资金的审批、拨付和使用程序,确保专项资金的及时足额到位和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五是强化了监管,规范了试点乡镇的财务管理。实施“乡财县管乡用”改革试点后,财政所人事权上划县财政管理,消除了乡财政所人员的各种顾虑,从而促使其从客观上发挥了管理和监督乡镇财政性资金的积极性,提高了乡财政依法理财的积极性。

(十七)加强银行账户管理工作

认真做好行政事业单位银行账户的清理、开设和变更管理工作。通过开展对市属行政事业单位银行账户开设情况的登记、清理、备案工作,批复预算单位新开银行账户87个,批复预算单位开设、变更、撤消基本账户和专用账户94个,并着手建立行政事业单位银行账户信息档案,共计收到市属行政事业单位反馈的银行账户开设信息325条,录入登记市属行政事业单位基本账户319个、专用账户675个。

(十八)加强和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

一是认真组织学习贯彻财政部《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二是完成市本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的检查,参加年检单位329家,资产总额530402万元,负债总额128222万元。三是做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处置工作,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共有132家行政事业单位申报采取报损、报废、划转等方式处置资产,核准处置额25503万元。四是对已办理“非转经”手续的73家行政事业单位及时征缴了国有资产经营收益127.1万元。

二、2007年财政工作展望

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安排681400万元,比2006年增长13.03%,相应安排支出。市本级一般预算收入预算安排306200万元,同比增长13.03%,加上中央、省各项补助和上解52083万元,下划各区中学补助等11521万元,区县体制上解40000万元,动用上年结余10000万元,共396762万元,全部安排一般预算支出,同比增长7.19%。2007年必须抓好以下工作:

(一)建立有效的征管协调机制,强化税收征管,确保财政收入任务的完成。

(二)进一步深化财政各项改革:一是继续抓好部门预算改革,进一步规范和细化部门预算的编制;二是加大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力度;三是深化政府采购改革,扩大采购范围,规范采购程序,强化采购监督;四是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加强对政府非税收入和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的管理;五是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工作。

(三)按照公共财政要求,合理安排财政支出预算,加大财政支出结构调整力度。强化预算的严肃性,加强财政性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全年财政收支平衡。

(四)合理调度资金,按照轻重缓急、保工资、保机构运转、保稳定和重点项目支出的原则,进一步优化财政资源配置,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集中财力办“实事”、办大事,加大对公共基础设施和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力度,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五)进一步加强对贷款资金的管理,进一步完善政府债务的管理办法,切实防范和化解市级财政风险。增强财政宏观调控力度,确保各项政府债务的按期归还,维护政府筹资信誉。

(六)进一步加强财政财务监督,规范财政运行,切实做到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财政干部素质和财政工作水平。

第五篇:财政形势发展报告

财政形势发展报告

一、“十五”期间贵阳市财政发展情况

“十五”期间,全市财政总收入从2000年的61.41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133.15亿元,五年累计完成财政总收入484.23亿元,平均年递增16.74%。全市地方财政收入从2000年的24.15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62.50亿元,翻了1.59番,五年累计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13.63亿元,平均年递增20.95%。全市财政支出从2000年的31.06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72.4亿元,基础上翻了1.33番,五年累计完成地方财政支出264.76亿元,平均年递增18.45%。市本级地方财政收入从2000年的14.17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28.66亿元,翻了1.02番,平均年递增15.13%。市本级财政支出从2000年的18.20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33.33亿元,增长83.14%,五年共完成财政支出126.30亿元,平均年递增12.86%。区县级地方财政收入从2000年的9.98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33.83亿元,翻了2.39番,平均年递增27.66%。区县级地方财政支出从2000年的12.86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39.08亿元,翻了2.04番,平均年递增24.89%。

二、2005年财政工作情况

2005年,全市共完成一般预算收入624981万元(其中:上划中央所得税收入126923万元),为预算的104.61%,比上年同期增长25.74%;财政总收入完成133149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23%。一般预算支出完成724042万元,为预算的101.85%,比上年同期增长21.02%。

市本级完成一般预算收入286643万元(其中:上划中央所得税收入62199万元),为预算(人大通过调整预算,下同)的102.79%,比上年同期增长26.77%。一般预算支出完成333273万元,为预算的99.63%,比上年同期增长17.90%。全年财政收支平衡。

2005年,全市财政总收入突破133亿元,占到全省财政总收入的36.35%,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占到全省地方财政收入的27.29%。全市地方财政收入中,区级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6.2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06%;一市三县完成地方财政收入7.5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7.85%。

(一)加强税收征管,圆满完成全年财政收入任务

继续贯彻“加强征管、堵塞漏洞、惩治腐败、清缴欠税”的工作方针,及时分解财税目标,落实税收征管责任制,发挥协税护税网的作用,加大财税监督和稽查力度,堵住各种税收的“跑、冒、滴、漏”,同时加强财政收入完成情况动态分析和预测,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实现财政收入的均衡入库。

(二)多渠道筹措资金,不断加大投入总量

全市共争取到国债项目20项,累计到位国债资金11765.5万元,其中:国债补助10565.5万元、国债转贷1200万元,本年累计拨付国债资金13322.39万元。资金主要投入到农村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退耕还林和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农村饮水工程、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信息产业化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化建设、县际公路建设以及水利工程建设等项目。

全市共累计争取到国家开发银行贷款资金60亿元,资金计划已下达57亿元,主要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城市绿化、交通系统及卫生系统等项目建设。其中:市本级国开行资金计划41.04亿元,区级国开行贷款资金计划15.96亿元。我市2005年实际拨付国开行资金49.55亿元,占下达计划数的86.9%,其中:市本级实际拨付35.41亿元,占下达计划数的86.28%;区级实际拨付14.14亿元,占下达计划数的88.6%。

2005年全市累计完成外债借款1.47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1.95亿元),比上年增加1.45亿美元。并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申报外国政府贷款项目,主要是贵阳市水污染治理日元贷款项目(1亿美元),目前,经过相

关专家考察、评估,该项目即将进入签订协议阶段;贵阳市城乡道路网建设世界银行贷款项目(1亿美元);贵阳市水资源综合开发亚行贷款项目(1.5亿美元),目前该项目即将进入技术援助阶段;贵阳市信息中心地理信息系统一期工程建设芬兰政府贷款项目(300万欧元),项目已进入实施阶段。

(三)不断推进企业改革,加快我市企业的发展

2005年市本级拨付企业挖潜改造资金1.7亿元,支持企业生产发展。会同有关部门对37户企业技改和企业信息化项目进行验收,这些项目投产后预计可新增产值80072万元,新增利税10973万元。积极参与国企改革改制工作,为贵阳医疗器械厂、粮油公司等企业办理技改资金等财政性资金转增国家所有者权益4264万元。参加市政府招商引资“一站办”服务工作,为外来投资者提供相关财税政策的咨询、服务200余次,办理外商投资企业财政年检200户。对全市67户外经贸企业2004首次自营出口核拨奖励资金262万元。

(四)继续执行“建强”扶持政策,深入开展“二轮建强”工作

以“建强”为契机,调动和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加大财源建设项目贷款的贴息额度。2005年,各区、县(市)除原享受的财源建设项目贷款贴息补助政策继续执行外,我市财政再给11个区、县(市)各新增3000万元贷款额度的贴息。全年共下达财源建设项目贷款贴息补助资金4235万元,有力地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在整顿规范的基础上,加大了对小城镇建设资金的投入,拨付资金3000万元,加快了乡(镇)的城市化进程。安排资金4496万元,确保500公里县乡道路改造及硬化目标的完成。

(五)统筹协调,确保“实事”及重点项目的资金需要

安排资金4211.65万元,用于中央和市级财政共投入资金1155万元,解决了全市农村5.98万人的饮水困难问题。市级财政投入资金820万元,建成10181户小水池。市级财政安排资金412万元,完成“双困户”安置800户。累计拨付资金37520.4万元,建设、改造市中心7条城市道路项目:建设、改造市中心7条城市道路。累计拨付资金824万元,建设市中心3座人行过街设施项目。级财政安排资金300万元,用于新建的8个垃圾转运站和升级改造的4个垃圾转运站的设备购置。市财政安排3500万元用于全长10.3公里,雅关截污沟建设。安排资金800万元,新增城市绿地30万平方米。安排资金570万元,用于100个村级综合楼建设。安排资金2418.658万元,完成447个行政村“模改数”工程和800个自然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安排资金350万元用于农村小学“伙房”工程项目。安排资金440万元用于乡镇司法所办公用房和基层法庭建设项目。

(六)增加社会保障支出,保障和维护人民群众利益

2005年,我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经费支出7807万元、企业基本养老金支出84679万元、失业保险基金支出2457万元、国企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支出4500万元、医疗保险金支出31095万元,做到了“两个确保”和“低保”覆盖面达100%。拨付资金450万元,用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并在多个乡镇开展试点,为2006年贵阳市农村全面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奠定了基础。拨付资金869万元用于再就业工作,拨付资金475万元用于农村医院改造、医疗设备购置、爱卫宣传和医疗救助等。配合民政部门做好救灾救济工作,共下达救灾资金905万元。安排资金2351万元用于城镇义务兵家属的补贴,441万元用于残疾人保障事业。

(七)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努力解决“三农”问题

巩固税费改革工作已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对“税改”中农户反映的问题认真进行核对,基本杜绝了农户上访的情况发生。同时,按照“从2005年1月1日起全省统一对从事农业生产、有农业收入的单位和个人免征农业税”的要求,全市减免农业税,切实减轻了农民负担。及时足额将2005年对粮食的直补资金366万元拨付到各区、县(市),并采取措施,加大检查力度,确保直接补贴能真正兑现到农户手中。及时拨付退耕还林粮食补贴专款5396.75万元。

(八)做好各项政府性基金的收支管理

完成价格调节收入12370万元,比上年增长7.13%;完成支出9629万元,比上年增长17.93%。积极组织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完成收入65973万元(其中: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土地出让金1618万元、其他土地出让金64355万元、土地收益或土地增值费1210万元),所完成的收入中金阳新区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3570

4万元。

(九)采取积极措施,确保全市畅通工程顺利实施

为确保城市道路基础建设投资和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设施投资达到评价体系的要求,按照2005年《贵阳市实施畅通工程目标责任书》的要求,市级财政投入1248万元用于交通设施的建设和维护。

(十)发挥财政投资评审的作用,确保财政资金支出安全、高效

严格按照《招投标法》积极参与财政性投资项目的立项、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等前期工作及工程的招投标工作。完成《贵阳市财政投资评审管理暂行办法》的拟订工作,规范财政投资评审行为,加强财政支出预算管理。加大对财政投资项目的专业技术审查,全年共完成审查项目223个,完成送审金额14.08亿元,审定金额11.68亿元,综合审减率为17.1%,为财政投资预算支出节约了大量资金,确保了财政支出的安全性、合理性。

(十一)进一步扩大政府采购规模,规范政府采购行为

全市共进行采购活动543次,采购金额54160.9万元,预算金额62392.14万元,节约率为13.19%(其中:市本级共进行了130次招标采购,采购金额24488.34万元,节约率为12.44%),达到了省财政厅要求的目标。在政府采购工作中,凡能实行招标采购的项目一律采用公开招标或邀请招标,并首次将网络数字化设计方案、网络工程监理、网络建设工程、地热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纳入政府采购范围。

三、2006年财政工作展望

2006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预算为564110万元(原口径一般预算收入为709110万元,同比增长13.46%),比上年增长13.26%,相应安排地方财政支出。

2006年市本级一般预算收入计划安排253700万元,同比增长13.03%(加上划中央所得税收入73020万元,原口径一般预算收入为326720万元,同比增长13.98%),相应安排一般预算支出,确保财政收支平衡,一般预算支出同比增长17.90%。为确保全面完成2006年财政预算,必须抓好以下工作:

(一)贯彻落实稳健的财政政策,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良好势头。

(二)继续加强税收征管,积极组织收入,确保完成全年财政预算。

(三)按照公共财政要求,合理安排财政支出预算,加大财政支出结构调整力度。

(四)继续推进财政管理改革:一是全面推进部门预算改革,严格按照一个部门一本预算的要求,规范和细化部门预算的编制;二是加大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力度,建立国库支付中心,在我市正式推开国库集中支付工作;三是深化政府采购改革,扩大采购范围,规范采购程序,强化采购监督;四是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加强对政府非税收入和行政事业性资产管理;五是重点抓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做好人员培训,有关指标的衔接和转换工作,为2007年全面实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做好准备。

(五)拓宽筹资渠道,加大财政投入,全力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六)加强资金调度,积极筹措“实事”资金,尽力满足“实事”项目的财政性资金需求。

(七)加强政府债务管理,优化政府债务结构,积极筹措还贷资金,维护政府筹资信誉,提高政府债务资金的使用效率。

(八)加强对重点工程和在建项目中财政性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监督项目单位做好工程财务决算,抓好工程竣工综合验收和工程投资转固定资产工作,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九)进一步加强财政财务监督,规范财政运行,切实做到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同时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努力提高财政干部素质和财政工作水平。

下载金融形势发展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金融形势发展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当今世界经济形势发展

    当今世界经济形势发展的新变化与新特点 (一)世界经济在信息大爆炸中嬗变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为支柱的一系列高新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和飞速发展,极大地......

    适应新时期形势发展要求

    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 拓展**关工委工作空间的思考 **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2015年6月 **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转型跨越发展的关键阶段,经济发展实现了低基数上的较高增......

    金融报告

    进出口公司对人才的需求 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及我国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对外贸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高校外贸人才的培养与社会需求存在一定的现实差距。但是,和以前不同......

    对2010国内经济形势发展的看法

     对2010国内经济形势发展的看法? 其他答案:回顾2010年,首先值得肯定的是我们的经济延续了较好的发展势头,其次就是最近的十二五规划,它在很大程度上为我们的经济、社会等的发展起......

    水城县2007年经济形势发展的初步判断

    水城县2007年经济形势发展的初步判断2007年是水城县经济发展形势较为严峻的一年,如期完成县六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预期目标,需要不断的付出更多的努力,且压力较大,特别......

    适应形势发展加大殡葬改革步伐

    殡葬业作为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一种特殊行业,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完善,在区委、区政府的重视关心下,我区殡葬事业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殡葬服务设施不断完善,殡葬服务水平......

    适应形势发展加大殡葬改革步伐

    殡葬业作为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一种特殊行业,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完善,在区委、区政府的重视关心下,我区殡葬事业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殡葬服务设施不断完善,殡葬服务水......

    金融开题报告

    一、金融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之论文题目:中国上市公司效绩评价体系的探讨二、金融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之课题研究的意义我国上市公司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