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人才评价推荐中心专家座谈会上的讲话
各位专家、同志们:
**市人才评价推荐中心的成立,得到了省内外许多高校领导、专家的关心和支持。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对各位专家表示衷心感谢。为了使我市的人才评价工作更具有科学性、公正性和权威性,经研究决定,建立**市人才评价推荐中心人才评价专家委员会,并聘任首批专家。刚才,各位专家结合我市实际,对实施人才强市战
略、服务“两个率先”进行了座谈。大家畅所欲言,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交流了一些新的观点和新的思路,尤其对“中心”如何服务“两个率先”、发挥在人才强市中的作用,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这些意见和建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前瞻性和开创性,体现了各位专家对我市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高度关注和挚切期望。会后,我们将认真研究并积极吸收运用到全市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实践中去,不断提高全市人才工作水平,增强我市人力资源的新优势。
人才资源作为“第一资源”,在推动经济跨越式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来,常州市委、市政府从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力争“两个率先”、实现富民强市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极端重要性,不断加大人才资源开发力度,为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市委九届八次全会对我市实现“两个率先”作出了全面的部署,提出到2006年,全市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000美元和1000美元,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此基础上,再用5年时间,到2011年,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加快实现“两个率先”是今后一个时期常州发展的总定位,是各项工作的总目标。要力争“两个率先”、实现富民强市,必须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建立坚强的人才保证。前不久,我市召开了全市人才工作会议,并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常州市2003年一2010年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等文件,明确了人才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政策措施等,对我市人才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我们要正确认识新时期人才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进一步增强做好人才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牢固树立与时俱进的人才观念,扎实有力地推进人才工作。
下面,我就发挥“中心”作用,服务“两个率先”,推进人才强市战略,谈三点意见。
一是要依托“中心”平台,集聚八方英才。这次我市成立常州市人才评价推荐中心,是实施人才战略的一个很好的载体。听了刚才“中心”情况介绍和软件演示,感到“中心”的建立体现了“高、宽、全、新”的特点:一是“中心”的定位较高,着眼长远,立足做大做强做精品,聘请了国内有较高知名度、学术水平和评判能力的领导、学者、知名人士担任评委,选调高素质的同志到“中心”工作;二是“中心”的服务面较宽,考虑到常州实际,将“中心”的服务层面限定到中高级层面(其它城市大多限定在高级经理人才的层面上),服务对象为“三支队伍”,服务面覆盖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各个需求领域,这样“中心”的运作对象就有一定的量来支撑、有了长期的服务需求和运行的发展空间,能确保形成一定的规模和市场;三是“中心”的功能齐全,不仅具有搜寻、评价、推荐、指导、培训等基本职能,而且开发了人事代理、人才薪资调查等特殊功能,人才进入“中心”后,从评价、推荐到用人单位接收、关系的接转,均在“中心”内完成,实行全方位、一条龙服务;四是“中心”的机制较新,建立大容量、高效率的“中心”人才信息系统,采取竞争上岗等有效的激励措施,同时还将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薪酬评价公开机制和精英人才重点倾斜机制,使“中心”的运作充满生机和活力。因此,评价推荐中心的成立,为我们正确识别人才和合理使用人才提供了前提和基础,为广大优秀人才实现自身价值创造了条件。评价推荐中心成立后,要本着“以人为本,科学公正,竞争择优,热情服务,优质高效”的精神,做到“知人善任,选贤任能”;要分门别类建立人才需求信息库,满足单位和个人的不同需求;要不断建立和完善合理的评价指标要素和测评手段,努力建成操作性强的科学的人才测评体系,提高测评的可信度和实效性;要建立中高级人才职业资格认证制度,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地办好中心”、办出特色、办出精品;要建立选人用人的新机制,把组织考核推荐和公开向社会招聘结合起来,把党管人才的原则和市场配置的要求结合起来,为“中心”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体系。
二是要发挥专家队伍作用,完善人才评价推荐机制。构建高标准、高水平的科学评价体系,是人才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我市实施人才战略的重要举措。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既需要先进的人才素质评价手段和人力资源管理的系统模式、方法和工具,又需要依靠专家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经验,进行人才工作的规划谋略和对人才的甄别评价。专家委员会的建立,标志着我市人才工作在科学、公正地评价、使用人才方面又迈出了重要一步,使我市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寻找千里良驹,有了自己的“伯乐”,也使广大人才志士评价自身价值有了值得信赖的“裁判”。建立专家委员会,有三个方面的意义:一是依托各位专家在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方面的专业特长和丰富经验,可以更好地挑选到各类优秀人才,特别是发展急需的各类有用
人才,拓宽优秀人才的来源渠道。二是通过与各位专家的合作交流,可以更多地了解国内外人才工作方面政策、信息,并结合常州人力资源开发状况、经济社会变化和未来发展走向,加强前瞻仰性研究,为科学决策提供借鉴,从而进一步完善我市人才工作的决策机制。三是通过参与我市的人才资源开发,可以为专家的研究提供生动鲜活的素材,从而起到深化专业研究和促进常州发展双赢的目的。总之,建立专家队伍,必将提升我市人才工作的品位,增强聚集人才的吸引力,拓宽人才开发的空间,有力地促进我市人才强市战略的深入实施。市委组织部和市人事局要切实履行工作职责,把专家队伍建设作为“中心”完善功能、打造品牌的重要措施,通过“中心"规范和高效的运作,进一步加强与专家的信息沟通和联系,充分发挥专家群体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同时,对各位专家来常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尽心提供方便,做好协调、衔接工作,使更多的专家愿意到常州来献计献策,为常州建设人才高地贡献智慧和力量。
三是要加强组织领导,推进我市人才工作健康有序发展。人才工作是党委和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区、各部门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切实加强和改善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认真落实好市人才工作会议的各项任务,建立健全人才工作领导责任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市各有关方面要认真执行市委、市政府关于人才工作的各项政策、制度和措施,做到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积极推进全市人才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全社会要努力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确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自觉成为关心人才、爱护人才、培养人才的模范,并在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帮助他们,为他们排忧解难、创造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使他们始终走在常州实现“两个率先”的前列,为把常州建设成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和区域中心城市作出应有的贡献。
各位专家、同志们,在奋力加快“两个率先”的进程中,人才作用日益显现,人才工作责任重大,人才事业大有可为。让我们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携手奋进,不断开创人才工作新局面,把各类优秀人才聚集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中来,为我市力争“两个率先”、实现富民强市作新的贡献。
最后,祝各位专家和同志们身体健康,工作愉快。
第二篇:在人才座谈会上的讲话
刚才,X位省X人才代表发了言,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我听了很受启发。特别是你们向全体省X人才发出了积极热忱的倡议,号召全体省X人才积极行动起来,在我省深入实施“X”总战略,推进经济转型升级、促进科学发展中进一步发挥聪明才千,作出更大贡献,我对你们的行动表示赞赏,也深受感动。
知识崇高,人才宝贵,专家学者可敬。人才作为人力资源中的优质资源和稀缺资源,是科学发展的基础,是社会进步的源泉,是创业创新的根本。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在推动经济发展、繁荣社会文明、引领人的全面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当今世界,谁拥有了第一流的人才资源,就拥有了第一流的科学技术,就能在国际、区域竞争中拥有第一优势。
这些年来,我们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全面推进人才强省战略,走出了一条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的有效途径。特别是我们较早认识到高层次人才的重要作用,较早地推进以实施省X人才工程为龙头的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我省从X年开始实施省X人才工程。经过X多年的努力,省X人才工程已经成为我省推进人才强省战略的一个重要抓手,成为我省人才工作的一个知名品牌,成为我省高层次人才培养的精品工程和龙头工程,在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培养造就了一批国内外知名的领军人才。
目前,省X人才队伍中有省特级专家X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X人、X学者X人X学者X人,初步形成了一支具有专业优势学科互补创新能力强,并有一定国际影响的年轻优秀人才群体,涌现出了一批杰出的年轻学术技术带头人。二是取得了一批具有重大影响的科技成果。
据不完全统计,省X人才获国家自然科学X等奖X次、国家发明X等奖X次、国家科技进步X等奖X次、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X人,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了一大批高水平论文。三是创造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据不完全统计,省X人才取得巳投产发明专利X项,已授权发明专利X项,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X项,创造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四是形成了以X入才工程为龙头,分层次、多渠道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
按照“重点资助,滚动培养,跟踪管理,鼓励竟争”的要求,在省X人才工程的带动下,各地卓有成效的人才培养丁程,形成了统分结合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推动了全省人才培养作。当前,我省正处于改革发展的重要时期,处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的关键时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已经成为深入推进“X”总战略,推动X科学发展的关键之举。深入实施省X人才工程,加快培养造就高层次创新型人才,进而形成一支宏大的优秀人才队伍,对我省应对眼前困难破解发展难题、争创发展新优势、在新的起点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至关重要。这里,我讲四点意见。
第一,深刻认识加快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有了明显提高,经济社会发展逐步迈上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轨道。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省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支撑的格局尚未根本改变,资源环境瓶颈制约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缓解,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尚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无论是先天性的矛盾,还是发展中的问题,核心问题在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特别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比较薄弱,产品附加值不高,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过度依赖进口,消化吸收再创新和自主研发能力不强,科技进步贡献率偏低。解决这一核心问题的关键要靠人才,特别是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是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者、科学技术的拥有者、创新活动的实践者、人才队伍的领跑者,不仅能利用自身的科技和智力优势引领、培育和推动产业发展,还能在实践中发现、培养和使用各方面人才,引领整个人才队伍发展。因此,抓住了高层次创新型人才这个关键,就抓住了人才工作的关键,抓住了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我们要深入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切实遵循人才支撑事业、事业造就人才的客观规律,始终把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放在人才战略的首要位置,通过探入实施省X人才工程等一系列举措,大力培养一批能冲击国际科技前沿、处于国内领先的高级专家,大力培养一批熟悉国际国内市场、具有国际运作能力、能够发展现代产业的领军之才、将帅之才,大力培育、发展、壮大一大批能够创业创新的人才队伍,促进我省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全面提升,努力在激烈的国内外竞争中处于主动。
第二,进一步明确实施新世纪X人才工程的重点方向。
X多年来省X人才工程之所以能取得积极成效,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始终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省X人才工程要继续坚持这一宝贵经验,紧紧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再创X科学发展新优势的需要,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培养年轻学术技术带头人为目标,加大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力度,为实现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要注重提高培养人员的原始创新能力,突出增强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注重引导和鼓励省X人才投身到经济建设第一线去,在影响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关系核心竞争力的基础研究、高新技术研究、社会公益研究等领域开展创新工作,加快技术更新步伐,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注重加大企业人才培养开发力度,实施企业人才优先开发战略,把基层一线、企业优秀人才吸纳到省X人才工程中进行培养,加快建设一支能承担产业关键性共性技术研发和引领企业自主创新的企业高层次人才队伍。
第三,创新完善入才工作的体制机制。
进一步健全以省X人才工程为龙头、分层次多渠道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完善育才用才机制,坚持培养和使用相结合,坚持政府引导和发挥用人单位主体作用相结合。进一步健全以能力业绩为导向,注重创新和发展潜力,符合各类人才特点的分类人才评价选拔机制,不唯学历、资历摒弃论资排辈的做法,为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把具有培养前景的年轻优秀人才集聚到省X人才工程中来。进一步健全有利于人才竞争的激励机制,对培养人员要委以重任,放手使用,赋予充分的科研自主权,让他们在科技创新实践中不断经受历练,增长才干;对取得显著成就、做出突出贡献的培养人员,给予表彰奖励,努力开创人人争先创优的局面。进一步推进人才国际化战略,在科研项目立项、开展国际合作、参加国外进修培训等各方面给予优先支持,不断提高他们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要抓住国家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契机,积极探索吸引和利用国际高层次人才资源的新模式,努力引进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创业创新领军人才,吸引留学有成在海外工作的人才到X创业创新。
第四,切实加强对人才工作的领导,着力营造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
各级党委、政府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扎实推进人才强省战略,始终把人才培养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在研究政策时考虑人才培养需求,在部署工作时考虑人才培养措施。始终坚待党管人才”原则,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健全党委联系专家工作制度,完善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充分发挥省X人才工程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职能优势,整合资源,密切配合,努力形成工作合力,积极为人才培养创造条件。围绕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在深入调研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做好下一轮省X人才培养的规划和组织实施工作。进一步确立”人才投资是战略性投资”的理念,增加人才经费投入,加快形成政府投入为导向、用人单位投入为主体、社会力蜇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大对培养入才的资助力度,扩大资助范围,努力把人才的研究成果推向社会、发挥作用,建立起科技推广平台。要为培养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妥善解决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他们能摆脱各种繁杂事务,心无旁赘地从事科研和技术创新工作,争取早出成果、多出成果、出好成果。要大力倡导和弘扬创新文化,发扬创新精神,培育创新意识,激发创新活力,加强舆论引导,宽容失误、允许失败,营造宽松自由的环境氛围,使创新要素能自由流动,创新思维能自由发挥,创新活动能自由开展,创新入员能不畏艰难勇攀高峰。
借此机会,我也向省X人才提几点希望,供大家参考:
一是希望你们勇挑重担,争当时代先锋。
切实增强时代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和大局意识、服务意识,继承和发扬热爱祖国、自觉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X”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X”精神,求真务实埋头苦千勇千进取,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努力成为掌握一流科学技术,创造一流科技成果,引领时代潮流的领军之才、将帅之才,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光辉业绩。二是希望你们勇于实践,推动科学发展。
充分发挥自身的学术技术优势,围绕我省经济转型升级需要,努力在制约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前沿技术领域和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方面取得新突破,进一步加强产学研结合,积极参与企业技术攻关、产品研发,按照你们在倡议中提出的帮扶一批企业、开发一批项目、转化一批成果、解决一批难题、培养一批人才的目标要求扎实开展工作,努力为企业和基层提供更好的服务。三是希望你们建言献策,发挥参谋作用。
凭借你们深厚的学识、前瞻的思维、开阔的视野,在立足本职工作的同时,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积极为推进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出意见建议,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咨询意见和科学依据。四是希望你们提携后学,集聚各方人才。
用你们的才识传道解惑,加强年轻人才的培养,搞好传帮带;用你们的精神激励人才,鼓舞和鞭策年轻人才奋力拼搏、建功立业;用你们的德望吸引人才,集聚各方英才到X创业创新。总之,希望全省X人才和广大专家学者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肩负起历史和时代赋予的重任,积极发挥领军作用、带动作用和示范作用,努力争当敬业奉献的表率、自主创新的楷模、开拓创业的典范!
第三篇:在全省人才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全省人才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全省人才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经省委组织部主要领导同意,这次由各市委组织部人才处(科)长参加的片会,是省、市两级组织部门增设人才工作机构后召开的第一次会议,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总结交流各市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的情况,研究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才全省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任务;二是各市委组织部做人才工作的同志见见面,互相认识一下,以便今后加强横向联系和沟通,取长补短,相互促进,不断推动人才工作向前发展。这次片会在沈阳召开,主要是考虑在中央提出新世纪新阶段要建立人才工作新格局以来,沈阳市起步快,抓落实,工作卓有成效。今天上午,向辉同志介绍了沈阳市的主要做法和经验,其他市也都交流了情况和经验。听了以后,很受鼓舞,很受启发,相信通过这次会议,对全省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将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下面,受骆部长、蔡部长委托,结合各位交流的情况,先把去年以来全省人才工作进展情况向大家作一简要通报,然后就今年重点工作和组织部门如何发挥牵头抓总作用的问题,讲几点意见。
一、关于去年以来全省人才工作进展情况
去年,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重大战略,推动辽宁全面振兴的开局起步之年,也是人才工作理论创新、观念创新、机制创新、工作创新,人才队伍建设进入新纪元的标志性一年。在理论创新上,中
央提出了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思想以及人才的活力取决于环境、人才工作的活力取决于体制和机制等一系列重要论断,为引领新世纪新阶段人才工作跃升国家战略层面提供理论支撑。在观念创新上,中央提出了科学的人才观,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强调选拔使用人才,要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使我们从长期传统的落后的陈腐观念中解放出来,为新世纪新阶段人才辈出提供了理念支撑。在机制创新上,与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相适应,中央提出了党管人才的重大原则,要求各地建立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新格局,为新世纪新阶段开创人才工作的新局面提供制度保证。在工作创新上,20xx年12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建国以来的第一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作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去年4月下旬,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人才工作会议,出台了辽宁省人才队伍建设的七年规划和若干政策规定,随后中组部、人事部在大连召开了东北地区人才工作座谈会,并以中央文件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东北地区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中央和省委在人才工作上采取这些重大动作,史无前例,构成了全面推进人才工作的整体部署,为新世纪新阶段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一年多来,全省各地各部门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紧密围绕全省工作大局,立足于培养和用好现有人才,积极引进急需人才,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五新上:
第一,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委人才工作会议和文件精神取得新成效。去年4月全省人才工作会议之后,全省14个市都召开了规格较高的人才工作会议,省直各有关部门特别是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都相继召开了本部门、本系统人才工作会议或通过党组会、机关干部大会等不同形式,及时传达贯彻会议和文件精神,紧密结合各自的实际进行具体安排部署。各地各部门还在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根据本地区本部门经济社会和其他各项事业发展的需要,制定了人才工作规划,出台了一系列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措施。同时,加强人才宣传工作,努力营造做好人才工作的良好氛围。去年以来全省人才宣传工作,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围绕全省人才工作会议召开,去年4、5月份进行了集中宣传;二是去年7月以后,围绕东北地区人才工作座谈会进行宣传;三是今后4月以后,围绕为全面振兴提供人才保障进行新的宣传。在工作中,省委组织部配合中组部组织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中央主要新闻媒体重点宣传了我省贯彻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的经验和做法,宣传了刘玠等一批优秀人才代表的先进事迹,在全国产生了较大反响。省委宣传部组织省内各级新闻媒体通过开设专栏和专题节目,不断加大对人才工作的宣传力度。总的看,全省已初步形成了重视人才工作、宣传人才工作、研究人才工作、做好人才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
第二,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创新取得新突破。各地各部门
坚持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为先导,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努力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健康成长、充分施展才干的良好环境。在党政领导干部选任制度改革方面,省委办公厅转发了省委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全省组织工作,为加快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提供组织保证的意见》,在扩大民主、完善考察、加强监督、健全机制和推进人才整体开发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暂行规定》等“5+1”文件精神,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正
确政绩观的要求,省委组织部在认真总结几年来考核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省委管理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暂行办法》及考评指标体系,省人事厅制定下发了《辽宁省国家公务员通用考核标准》,提出各级各类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标准,并全面推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任前公示、任期试用、差额考察、谈话诫勉、辞职辞退等改革措施,全省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机制不断完善,为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脱颖而出和充分发挥作用提供了制度保证。在国有企业人事制度改革方面,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在对企业经营管理者业绩评估、激励监督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的同时,省国资委牵头组织省直有关部门制定了国有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资质评价体系和职业经理人资格评价办法,进一步加大企业内部竞争上岗、社会公开招聘、人才市场选聘工作。在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方面,省人事厅围绕推行聘用
制和公开招聘,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全省有25%的事业单位实行了聘用制,30%的人员与单位签订了聘用合同。同时,大力深化职称改革,全省有12万人通过了考试、聘任等方式取得了专业技术职称,其中为66名引进的紧缺高层次人才直接认定了职称,为5676名民营企业经营管理者和3650名农村实用人才评定了专业技术职称,进一步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业的活力。在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方面,省直有关部门制定下发一些政策性文件,进一步完善了知识、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办法,在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大力推行年薪制,积极试行期权、期股和补充养老保险制度;实行了允许专业技术人员兼职兼薪和重奖有突出贡献科技人员等制度,大幅度提高专业技术人才政治和生活待遇。今年春节前,省委、省政府领导同志还分别走访慰问了省内部分著名专家学者,各地各部门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走访慰问活动,在全社会进一步营造了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在人才市场配置机制方面,大力加强人才市场的规范化管理,依靠制度创新吸引域外优秀人才来辽宁工作。进一步完善了人才市场信息定期发布制度,初步建立了东北三省人才工作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机制,全省人才配置市场化、人事代理社会化、中介服务信息化、人才开发专业化的人才服务体系初步形成。
第三,鼓励和支持人才创新创业工作迈出新步伐。各地各单位注重靠环境吸引人才、靠事业聚集人才、靠振兴造就
人才,为人才资源充分涌流和创业创新活力竞相迸发提供了广阔舞台。一是发挥产业和项目对人才的汇聚效应,为优秀人才施展才华提供平台。去年,省发改委牵头组织省直有关部门依托我省争取到的两批国债项目和省内各地自行安排的项目,实施了辽宁重大项目人才支持工程,对全省760多个项目的人才需求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分析,并配合有关部门引进450名国外专家,组织省内上万名专业技术人员参加项目建设,不仅为兴建这些新项目提供了人才保证,还集聚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二是加强科研基地建设,为人才创业创新搭建载体。一年来,我省面向全国敞开招收企业博士后41人,全省在站博士后达到321人,比上年增47人。在全国率先设立了民营企业博士后科研基地,首批15家民营企业博士后科研基地已挂牌运行,深受民营企业的欢迎。三是认真组织实施重大引才聚才活动,精心打造辽宁引才平台。去年,我省成功举办了以“招才引智、振兴辽宁”为主题的引进国外专家项目洽谈会暨新技术展,签订引才引智合同68个,引进国外专家286人。组织实施了中国海外学子辽宁(大连)创业周活动,500多名海外学子、30多个学子团体和省内外企业、科研、金融机构代表近千人参加了创业周活动,取得了较好效果。四是组织院士专家辽宁行活动,初步建立了柔性引才引智长效机制。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配合中央组织部、人事部相继开展了“院士专家辽宁行”和“高级专家辽宁行”活动,期间一些院士专家与地方和企业签订了长期对口支持协议。沈阳市采取了领导与68名专家结对子的方式,直接向专家求计问策。大连、鞍山等市也组织开展了专家学者与企业对接活动,都取得了明显成效。去年下半年,省委组织部会同中科院沈阳分院,在沈阳举办了“东北之春”人才培养计划启动仪式,计划今后两年为我省培养高层次、实用型人才200多名。通过上述活动,我省一些地区和许多企业与国内重点科研院所达成引才引智的长期合作协议,建立起了柔性引才引智长效机制。
第四,四支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进展。各地各部门围绕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以高层次人才为重点,坚持四支队伍一起抓,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整体推进人才队伍建设。一是以提高执政能力为重点,大力加强党政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省委组织部制定了《20xx-20xx年全省县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纲要》和《关于开展“双争双好”活动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思想政治建设的意见》等12个配套文件,并着眼于提高领导干部政治业务素质和执政能力,结合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了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去年以来,全省通过市以上党校、干校和省内外高等院校,共培训县处级以上干部2万人次,其中市厅级领导干部550多人次,还选送500多名干部到国(境)外进行中长期和短期培训。根据中央要求和省委的部署,对市厅和县级后备干部进行了集中调整补充,建立起了1000多人的市厅级后备干部队伍和8000多人的县处级后备干部队伍,为不断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同时,省委着眼于推进干部交流和配齐配强领导班子,充分运用这次后备干部集中考察的成果,对部分市厅级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充实,使一批德才兼备、年富力强、工作表现比较突出、在群众中有较高威信的优秀中青年干部走上了市厅级领导岗位。二是以提高战略决策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为重点,大力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去年以来,省经委、省国资委等部门围绕老工业基地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着力培养熟悉国内外市场、具有较高经营管理水平的优秀企业家。在依托我省高等院校和教育教训基地做好培训工作的同时,在全省组织实施了“企业领导人才境外培训工程”,选派三批重点骨干企业领导人员,参加国家有关部门组织的境外专题培训班学习和到国外高校、跨国公司接受培训。同时,还采取请进来的办法,邀请国外著名企业家来辽宁讲学、传授企业管理经验。三是以提高创新能力为重点,大力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省委宣传部下发了《辽宁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作实施意见》,提出用5至10年时间培养300名宣传文化系统各类别的领军人物和学术带头人。省人事厅、科技厅、科协等部门组织实施了“辽宁省高层次科技创造型人才培养工程”、“二十一世纪人才开发培养国际合作工程”和“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紧密围绕我省重点项目和新兴产业发展,通过科研项目研发、举办高级研修班、出国进修培训等方式,培养高层次领军人才。去年,全省选派20xx多名专业技术人才到国外深造,选拔培养了与一个中心、两大基地、三大产业密切相关的821名百千层次人选,其中入选国家级人选59人。省教育厅为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对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汇
聚作用,启动了“315人才工程”,力争在较短时间内,培养出一批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带动一批学科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承担一批国家、省级重点培养科研项目。四是以提高技术革新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为重点,大力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去年,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制定了《辽宁省三年3万名新技师培养计划》,在全省实施了技能振兴行动。在充分发挥焊接、数控机床操作等四大培训集团对培养高技能人才重要作用的同时,采取优势优补、壮大扶强的办法,创建各类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大力提高培训水平。各地还注意充分发挥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体作用,通过开展技术攻关、创新创效、观摩研讨和技能竞赛等活动,促进岗位成才。去年,全省技师和高级技师分别增加了11000人和800人。各地各部门采取多种形式,加大了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作力度。省农委等部门建立了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作机制,实施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20xx年共举办各类培训班3480期,培训农村劳动力18万人。省人事厅、团省委组织实施的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和大学生志愿者行动计划取得一定成效。目前全省在村大学生人数已达6674人,有1000余名大学生参加了辽西北志愿行动。
第五,人才工作统筹协调工作呈现新局面。全省14个市都成立了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有11个市在市委组织部门专门设立了人才工作机构,配备了精干力量。沈阳、大连、阜新等市在县(市、区)委组织部建立了人才工作机构或相应充实了工作力量。其中,沈阳市人才办定编14人,下设
三个处,县(市、区)也成立人才工作机构,配备专职干部61人,兼职干部428人。省直有关部门也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力量的配备,省教育厅、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科技厅、科协等部门都设立了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一些中直单位和高等院校也设立了专门的人才工作机构。人才工作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省、市两级普遍设立了高层次人才开发专项资金,去年全省人才工作投入比过去有明显增加。省直部门特别是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关于人才工作的重大部署,积极完成各自承担的任务,工作不等不靠,并注意通力合作,一个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新格局初步形成。
总之,经过各地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全省人才工作进入了全面推进、重点突破的新阶段,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省委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的结果,也是各地各部门齐心协力、共同努力的结果,同时也与在座同志的辛勤工作密不可分。
在看到人才工作主流和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存在的问题。一是人才工作进展不够平衡。有些地方和单位,对人才工作有新思路、新举措、新办法,抓得有声有色,但也有的地方和单位领导重视不够,抓得实,一般号召多,具体措施少,与过去相比,没有什么进展。有两个市目前还没有专门人才机构,有的市虽设了机构,但人员还没有按编制到位,抓人才工作的力量明显薄弱。二是工作重点不突出,思
路不清晰,创新性工作比较滞后。还是老办法、老套路,效果不明显。三是对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的作用,既缺乏清醒的理性认识,又缺乏切实可行的操作办法,工作处于被动应付状态。一些地方组织部门和其他部门仍是各自为战,缺乏有效的协调和沟通,没有形成人才工作的整体合力。四是上下沟通联系不够。有的市除省里要的一些情况报送外,常年不向省里反馈情况,对这些地区的情况,我们了解不够。以上这些问题,都有待于下一步我们认真加以解决。
二、关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人才工作的重点任务 关于今年我省人才工作的任务,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20xx年工作要点已作了具体安排,请各地各部门结合各自的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人才工作的总体思路,概括起来,就是必须围绕一个中心、把握两个重点,抓好三个环节,推进四个建设,达到五个提高。
围绕一个中心,就是全省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要紧紧围绕加快振兴老工业基地、努力建设和谐辽宁这一中心任务来研究、来部署、来运作,这是做好新世纪新阶段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把握两个重点,一个重点,就是在工作指导和摆布上,要以深入贯彻落实中组部、人事部召开的东北地区人才工作座谈会和中办发[20xx]22号文件精神为重点,按照省委有关会议和文件的要求,把中央对东北地区人才工作的若干政策措施一项一项地落到实处。从去年底开始,中办发[20xx]22号文件精神提出的一系列措施已经陆续出台,比如选派干
部到东北三省工作,支持东北三省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等,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个机遇,乘势而上,把我省人才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另一个重点,就是在人才队伍建设上,要以高层次、高技能人才为重点,推进人才资源的整体开发。高层次人才,包括中高级党政领导干部、优秀企业家、各领域的优秀专家。加强高层次、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对于整个人才队伍建设具有示范和带动作用。所以,我们要把“两高”人才摆上突出位置,切实抓紧抓好。其实,以上两个重点实质上是一致的,中组部东北座谈会和中央22号文件,重点是抓好高层次、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使用和开发使用,以此推动整个人才队伍建设。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贯彻落实中组部座谈会和中央22号文件精神,关键在于把高层次、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好,而抓好高层次、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就抓住了中央22号文件的重点,抓住了人才工作的重点。
抓好三个环节,就是在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上,要始终抓住培养、吸引和使用人才这三个环节。这三个环节是一个有机整体,其中培养是基础,吸引是手段,使用是关键。辽宁是人才大省,这就要求我们在人才工作上,首先要立足于培养和使用好现有人才,同时吸引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当然,省内各市工作重点应该有所区别,沈阳、大连等市,包括抚顺,重点是把现有人才用好,辽西、辽北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在开发好本地人才资源的同时,重点是吸引各类优秀人才。
推进四个建设,就是要全面推进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
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四支队伍建设。如何推进?一会儿我还要重点讲。
达到五个提高,就是通过围绕一个中心、把握两个重点、抓好三个环节和推进四个建设,我省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要努力达到五个提高:一是要提高人才工作服务于全省工作大局的水平,真正做到以人才战略支撑振兴战略;二是要提高人才资源能力开发效率,真正做到大规模培训人才,大幅度提高人才素质;三是要提高市场对人才资源配置的程度,真正做到把优秀人才优先选配到新兴产业和重点企业;四是要提高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能力,真正做到主要靠体制和机制创新走出一条辽宁人才工作的新路子;五是要提高综合协调和宏观指导的水平,真正把党管人才和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按照以上一、二、三、四、五的总体思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抓好以下四项工作:
第一,以实施党政领导人才培养开发工程为重点,大力推进党政人才队伍建设。在以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搞好教育培训的同时,今年要着眼于增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生机与活力,盘活和用好全省领导人才资源,进一步推进党政干部制度改革,努力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为此,要着力抓好以下七项工作:
一是制定下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党政干部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党政干部制度改革进
行全面部署。前段时间,部里集中力量,在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借鉴省内外好的经验,经过反复研究和论证,形成若干意见初稿,对扩大民主、完善考察、加强监督、健全机制等方面改革都提出了明确要求,拟于5月下旬提交省委常委会讨论,然后修改下发。
二是全面推行下一级党政正职拟任人选和推荐人选由上一级党委会审议表决制度。省委决定,从今年开始,对省辖市(不含沈阳、大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门和省属本科高等院校党政正职人选,都要经过省委全会表决。全会闭会期间,征求省委全委会成员的意见。为此,我们起草了《实施意见》和九次全会表决办法,在刚刚结束的省委全委会上对6位人选进行了表决。全委会期间,各市也提出要紧紧跟进,全面推行这项改革措施。
三是加大领导干部教育交流和挂职锻炼工作的力度。着眼于20xx年前全省各级领导班子换届和届中调整的需要,制定下发了市厅级后备干部培养教育和管理使用的意见,以实施“后备干部培养工程”为重点,着力抓好“六个一批”,即:根据中组部统一部署,选派一批优秀中青年干部到中央国家机关和中央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30人左右),同时接收中央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东部发达地区到辽宁工作的干部(34人,挂职22人,交流12人);选派34名优秀年轻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到新疆对口支援;从省、市、县三级党政机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国有企业选拔一批优秀年轻干部到县、乡、村挂职锻炼;选调一批优秀中青年干部参加
先进性教育活动督导组工作;继续组织辽西北地区、省内发达地区和省直部门选派一批优秀年轻干部进行对口挂职锻炼;从省内高等院校选调一批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研究生到基层培养锻炼。
四是突出抓好县(市、区)党政正职队伍建设。坚持“一主三化”方针,加强发展县域经济,关键在于县级领导班子,特别是党政一把手。目前,我省县级党政正职队伍总体上是好的,但也存在着不稳定的问题。去年省委、省政府出台的人才工作若干政策规定,提出要择优提高党政正职的职级待遇。前段时间,经过反复研究,形成了加强这支队伍建设的意见,对党政完善管理体制,强化激励措施等都作了明确规定,计划在今年下半年下发推进。
五是面向社会公开选拔一批副厅级党政领导干部和省属企业领导人员。这次公选范围是面向全国公选;公选职位是省直部门副职、省属本科高校副职和省属企业行政副职;为解决“高分低能”问题,计划采取笔试、面试、资历评价和组织考核等方式,对应试者德能勤绩廉进行全面考核,注重真才实学和实际领导能力。因此,这次公选,准备在试题内容、面试答辩以及综合评价等方面进行新的探索和实践。各地也要加大公选力度,提高公选质量,使公选成为选拔任用干部的一种重要方式。
六是研究制定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和标准。这是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中组部今年的一项重要工作。用
什么样的标准考核评价领导干部,这是一个重要导向。中组部在前段试点的基础上,形成了考核评价办法的初稿,下一步将征求各地各部门意见,准备在年底前下发,明年各级党委换届时启用。省里现在正在调研,根据中组部的要求,结合辽宁实际制定标准。去年已形成了考核的暂行办法,今年要将考核指标体系量化,看得见、摸得着,特别是能够全面客观公正地考核和评价班子和干部,引导干部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做出经得起历史、实践和群众检验的实绩。各地也要制定相应办法。
七是以学习贯彻《公务员法》为契机,进一步激活公务员队伍。《公务员法》已经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明年正式施行。当前,要会同人事部门搞好学习培训,并研究制定有关细则。同时,要做好三件事:一是要研究制定全省公务员“十一五”培训规划,积极争取中央有关部门支持东北振兴的培训项目,大力提高公务员素质。二是要继续全面推行机关中层干部竞争上岗。严格按中办发[20xx]13号文件规定的程序进行操作。竞争上岗,增加了笔试、面试两个程序,要认真执行,否则就违规了。三是要研究制定机关非领导职务人员竞争上岗工作的意见,把竞争机制引入非领导职务人员职务晋升和聘用中来,解决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问题。
第二,以实施优秀企业家创新创业工程为重点,大力推进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辽宁振兴的重点的企业,企业振兴的关键在人才。因此,实施人才强省战略,要把企业
人才资源优先配置放在突出位置,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和政策杠杆,把优秀人才优先配置到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中去。今年,要重点做五件事:一是实施“千名企业培养计划”,从今年起到20xx年,全省每年重点选拔培养200名左右优秀企业家(含非公有制企业),努力打造优秀企业家群体(由国资委牵头)。二是制定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教育培训工作的意见,依托省内外高等院校和其他培训阵地,包括境外培训和中央支持东北培训项目,力争在3年内,把全省骨干企业主要领导人员及后备人才轮训一遍。三是要创新企业领导人员选拔任用机制。重点是逐步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市场化配置程度。以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为导向,通过内部竞争上岗、社会公开招聘、人才市场选聘等方式,不拘一格选拔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四是继续深化国有企业分配制度,使企业各类人才的薪酬水平与市场价位接轨。五是要加强非公有制组织人才队伍建设。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辽宁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这就要求体制外人才工作必须紧紧跟上。要按照十六大提出的“两个毫不动摇”的要求,认真研究和解决从人才上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发展问题。各地要作为一个重要课题来研究,包括体制、机制、市场、培训、政策等,目的是为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证。这方面好的经验、做法请及时反馈给省里。省人事厅重点抓了500家民营企业智力支持工作。
第三,以实施高层次领导人才培养工程为重点,大力推进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做好七件事:一是今年要公
开评选200名省级优秀专家,努力造就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科技研发能力的各领域领军人才。二是积极配合国家实施的“东北地区人才培养特别计划”和“高校领导赴海外培训项目”,选拔一批装备制造、软件技术和支柱产业的专业技术人才到国家科研机构参与科技研发或者组团出国培训。三是积极争取国家优惠政策,在省内部分高等院校增设一些与我省产业结构调整密切相关的学科和专业,抓紧培养机械、石化、冶金、电子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为用中国装备支撑中国制造,实现装备制造业跨越式发展,带动原材料工业升级换代的提供人才保证。四是实施“院校与企业合作工程”。大连组织高校校长与企业直接联系,提供了院校与企业合作的平台。要组织协调一些大企业与科研实力强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进行强强联合,新建和扩建一批重点实验室、研发中心和工程技术中心,会同中科院沈阳分院搞好“东北之春”项目研发,兴建一批博士后流动站和工作站。在进一步办好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2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和沈阳、大连2个留学人员企业园的同时,力争把鞍山海外学子创业园建成国家级企业园(鞍山要积极协作科技等部门做好工作,努力争取进入国家队)。五是编制《辽宁全面振兴重大项目需求目录》,搭建项目聚才平台。举办“中国博士人才与辽宁企业项目对接洽谈会”、“辽宁海外学子创业周”等活动,吸引海内外优秀人才和智力,实现人才与产业和项目良性互动、共同发展。六是组织院士专家辽宁行、省内优秀专家与项目对接等活动,搭建柔性引智平台。去年搞
了两批,一些市也开展了这类活动,今年要继续组织这类活动,完善对接机制,建立长期合作。七是以聘用制和岗位管理为重点,加快转换事业单位用人机制,通过竞聘上岗、公开招聘等方式,逐步实现事业单位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今年要加快事业单位改革步伐,与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同步进行。既要积极,又要稳妥。事业单位承担了机关和企业改革的巨大成本,现在事业单位本身推进改革,难度比较大。一是要解决机制问题,二是要解决用人问题,也就是解决人才活力问题)。
下面,我重点讲一下评选省级优秀专家和发挥他们作用的问题。这是今年下半年全省人才工作的一件大事,也是各级组织部门的一项重点工作。考虑到在座的各位同志过去对评选省级优秀专家和拔尖人才工作接触不多,缺乏系统了解,我先把这项工作的有关情况作一简要介绍,然后就几个需要重点把握的问题讲点意见。
评选省级优秀专家和拔尖人才,是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的。1992年和1996年,省委、省政府先后评选出332名省级优秀专家和青年技术拔尖人才,20xx年10月,省委组织部认真总结前两批优秀专家评选工作的经验,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制定了《辽宁省省级优秀专家评选和管理办法》,省委、省政府办公厅以辽委办发[20xx]38号文件将这个办法转发到各地各部门。省级优秀专家评选办法规定,从新世纪开始,全省每3年评选一次省级优秀专家;对评选出来的省级优秀专家,由省委、省政府进行命名表彰,并享受专家津贴、健康疗养和定期体检等待遇。根据38号文件规定,20xx年评选了100名省级优秀专家,省财政每年支出200万元用于优秀专家享受的各种待遇。
今年下半年评选的是第四批省级优秀专家。与三批评选工作相比,这次在以下四个方面发展了变化:
一是评选数量增加了。考虑到近几年全省各个领域涌现出一大批高层优秀人才,同时国家和省里评选高级专家项目也有所增加,为激励专业技术人才在辽宁全面振兴的实践中奋发有为、建功立业,在全社会进一步营造四个尊重的浓厚氛围,省委、省政府决定,今年评选的第四批省级优秀专家的人数,由过去的100名增加到200名。这里不包括在辽宁工作和服务的两院院士,根据有关规定,两院院士可直接列入省级优秀专家名单进行管理,享受除省级优秀专家津贴以外的其他待遇。
二是评选条件有所变化。主要是原有的个别奖项现在国家已不再评选,同时又增加了几处奖项,所以评选条件做了相应修改,该减的减下来,该增的增进来,使评选工作更加适应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需要,更加有利于生产和工作一线的杰出专业技术人才选拔上来,列入省级优秀专家队伍。
三是推荐程序有所变化。第三批省级优秀专家评选时,是按照党的隶属关系推荐的,也就是被推荐人选所在单位党的录属关系在各市的,向所在市委组织部推荐,然后再各市委组织部报送省委组织部;被推荐人选党的关系在省直单位的,向省委组织部推荐;被推荐人选所在单位是非公有制单
位的,统一由省人才中心向省委组织部推荐。考虑到辽宁是中直单位比较多的省份,而且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大部分集聚在这些中直单位,如果仍按党的隶属关系推荐,一是增加市里的负担,二是不利于同一个单位同一个系统人才层次的科学比较和筛选。比如,鞍钢国有部分党的关系划归省委管理,集体部分党的关系仍在鞍山市委,按党的隶属关系推荐,就出现国有的报省委组织部,集体的报市委组织部,再由市委组织部报省委组织部的现象。这既不便于统一掌握,也不便于比较。推荐时,综合考虑各方面情况,然后排出顺序。本单位本系统的专业技术人才,本单位最了解。所以,这次评选第四批优秀专家,改为按照行政隶属关系推荐,也就是被推荐人选所在单位行政隶属各市的,向所在市委组织部推荐,然后由市委组织部将推荐人选列出排序后报送省委组织部;中直、省直单位的推荐人选,由中直、省直单位排序后直接报送省委组织部;非公有制组织的推荐人选,向所在市委组织部推荐,然后由市委组织部统一排序后报送省委组织部。
四是评选与发挥作用要紧密衔接起来。也就是省级优秀专家评定后,要统一组织他们与辽宁振兴的重点项目对接,为重点项目建设提供智力支持,也为发挥省级优秀专家作用搭建平台。去年下半年,中组部组织开展了“院士专家东北行”活动,之前我们各个市都提出了不同的项目,由于到辽宁专家院士有限,只安排了沈阳、大连、抚顺三个市。这次省级优秀专家人数多,是辽宁境内的顶尖人才,需要他们在智力上提供什么支持,请各市在去年上报需求基础上,再认真作一研究,然后再送省委组织部。现在就要着手做,省委组织部还要专门下发通知。
评选工作从现在开始,到7月底结束,大体需要2个月时间。为了高质量地做好这项工作,根据部里研究的意见,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是要把公开、平等、竞争、择扰原则贯穿这次评选工作的全过程,切实把辽宁境内各领域最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推荐上来,列入省级优秀专家队伍。除专门下发通知外,还要通过省级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使各方面都了解和支持这项工作。
各市在这次会议后,要认真研究,制定方案,召开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的会议,讲清评选意义、评选条件、评选程序和有关要求,提高评选工作透明度。要对推荐上来的人选进行认真考核,在此基础上提交市委常委会讨论确定人选。对各地各部门推荐上来的人选,省委组织部要按行业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评议,在此基础上提交省优秀专家评审委员会审定。之后,在一定范围内对省级优秀专家人选进行公示。总之,要通过提高评选工作的透明度和群众参与程度,使这次省级优秀专家评选过程,成为树立和落实科学的人才观,举贤荐能、广纳群贤的过程,成为进一步形成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力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的良好社会氛围的过程,成为激励广大专业技术人才见贤思齐、奋发向上,努力在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的实践中开
拓进取、建功立业的过程。
二是严格按规定程序进行审查上报。各市向省委组织部推荐省级优秀专家人选,不受名额限制。但这不等于不需要各市把关。不受名额限制,前提是对符合评选条件的人选,各市在推荐时没有数量要求,凡是符合条件的都可以推荐上来。是否符合省里规定的条件,就需要市里认真审查,不具备条件的不能推荐。同时,对具备条件的人选,各市要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着重考虑人选的学识水平、实际贡献和在全省乃至全国业内认可程度以及社会上的知明度等方面情况,然后再进行排序上报。另外,上报材料一要准确,二要齐全,三要及时。6月20日前报送省委组织部人才处。
三是要明确有关政策要求。首先是评选范围。这次评选的省级优秀专家,必须是在专业技术岗位工作的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业技术人才。而虽然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但现在各级党政机关、公检机关工作的人员不在评选范围。
第四,以实施高技能人才开发工程为重点,大力推进技能型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抓住东北振兴和沿海开放的双重机遇,加快把辽宁建成国家新型产业基地和经济新的增长区域,离不开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作用。再先进的设备也要由人去操作。产业升级换代,高技能人才至关重要。辽宁老工业基地形成、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培养大批高技能人才。这些年流失严重,目前十分紧缺。因此,要把高技能人才开发作为人才工作的一个重点来抓。重点是做好四件
事:一是加强培养。调动政府和企业两个积极性。全省实施了1万名新技师培养计划,全年培养10万名中、高级技能人才。要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完善培训制度,建立实训基地,提高培训质量。与国家有关部门衔接,拓宽高技能人才培训渠道。二是积极抓好为高技能人才发挥作用提供舞台。今年,要组织“辽宁振兴技能竞赛”,评选100名左右技能状元,激励高技能人才岗位成才。各地也要开展各具特色的活动,营造鼓励和支持技能人才钻研技术、提高素质、多作贡献。三是要提高高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制定对杰出的高级技师实行政府津贴办法,建立技能人才工资分配、带薪休假、表彰奖励等制度。年内评选一批贡献突出、技术精湛的优秀高技能人才。四是大力开发农村实用人才。一是要搞好农村基层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沈阳、大连、朝阳),逐步推开。二是要继续实施乡村干部素质建设工程,大规模培训乡村干部。三是要实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年内力争有10万名农民经过培训转移到非农产业工作。四是要继续推进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五是要深化“大学生志愿服务辽西北”计划,为辽西北地区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六是要制定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各类人才到农村工作。
以上是今年全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重点抓的四项工作,换句话说,这是规定性动作,各地各部门要按照省里部署认真抓好。同时,各地各部门也要有自造性动作。要从本地实际出发,确定重点工作,以此带动整个人才队伍建设。
三、关于组织部门牵头抓总问题
在新世纪新阶段,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必须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这个道理很简单,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把人才工作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层面,我们党是执政党,党的执政方略是对国家事务实施思想领导、政治领导和组织领导,一句话,国家战略性问题,必须由执政党来设计和主导。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必然要求。党管人才是党的领导视野的扩展,是党对人才问题关注程度的提高,也是人才机制建设的政治保证、制度支撑。如果说市场配置人才,是解决活力问题,那么党管人才就是解决制度和机制问题,也就是要形成统分结合、协调高效、统筹有力的人才工作机制,或者叫人才工作新格局。这是做好新形势下人才工作的根本保证。在人才工作新格局中,中央赋予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的重要职能。这既是组织部门在人才工作中的定位,也是组织部门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应该说,这个职责定位,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如何正确理解牵头抓总的内涵?如何肩负起牵头抓总的职责,明确牵头抓总的方法和途径,充分发挥牵头抓总的作用?前段时间不少同志感到困惑。去年以来,中央组织部一直在研究和探索这个问题。去年4月,中组部举办了由省区市党委组织部分管副部长参加的研讨班,就组织部门怎样发挥牵头抓总作用的问题进行了专题研讨,最主要的收获,是解决了中组部人才局的职责问题。去年9月上旬和今年2月下旬,中组部又相继召开部分省市人才工作座谈会
和举办地方党委组织部人才专题研讨班,深入研究了牵头抓总问题,进一步理清了思路,明确了任务。利用这个机会,根据中组部的要求,结合辽宁的实际,下面我就组织部牵头抓总的内涵、联系、方法等问题,讲点不成熟的看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第一,正确理解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的内涵和外延。对人才工作牵头抓总,是新形势新任务赋予组织部门的重要职责,是新世纪新阶段组织系统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光荣使命,也是党管人才的内在要求,反映了人才工作综合性、社会性、系统性、科学性的内在规律。在实践中,组织部门发挥牵头抓总作用,要坚持“三点成一线”。一方面,要明确牵头抓总必须在“党委统一领导下”进行,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各级党委对人才工作的总体部署和具体要求,把党管人才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这是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的根本点。另一方面,要明确牵头抓总必须在促使“有关部门”更好地履行职责、更加密切配合,“社会力量”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人才工作上下功夫,形成整体合力。这是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的着力点。再一方面,要明确牵头抓总必须有手段、有力量作保证,也就是组织部门要有专门的人才工作机构,有足够的力量抓好这项工作,解决好“有人办事、有钱办事”的问题,这是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的关键点。中组部部长贺国强同志明确提出,各级组织部门要形成干部工作、人才工作和组织工作三个轮子一起转的工作格局。中组部和省委反复强调,省辖市委组织部要设立专门的人才工
作机构,县一级要有人抓这项工作。这要作为今年人才工作督促检查的一项重要内容。以上三点统一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作用才能发挥好。
第二,要明确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的具体职责。组织部门实施牵头抓总,宽领域、全方位地做好人才工作,要处理好四个关系,即处理好突出重点与兼顾一般的关系,高层次人才与一般性人才的关系,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与各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关系,务实与管虚的关系。刚才,沈阳提出了牵头抓总的职责是,坚持宏观指导搞协调,调查研究定政策,跟进督查促落实、宣传造势把方向。阜新也提出了“八抓”的具体职责,这些都对牵头抓总的职责进行的成功实践。总结各地的经验,实施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就是要在工作职责上做到“四在”,即在统筹规划上下功夫,在综合协调上做文章,在服务大局上见成效,在拓宽空间上求突破。具体来说,就是做到“四管”,即中央《决定》提出的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
管宏观,就是要加强人才工作的宏观指导,抓好人才工和的总体谋划和宏观管理。重点要把握以下五点:一是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要牢牢把握人才工作为实现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服务、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服务的正确方向,制定和完善人才工作的总体思路和工作规划。二是要加强信息沟通,及时掌握情况,加强对人才工作的分类指导。三是要深入调研,及时发展和解决倾向性、根本性和全局性的问题。四是要不断研究和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工作和人才队
伍建设的内在规律,逐步建立人才资源整体开发的宏观调控体系。五是要加强人才工作宣传,营造人才健康成长和充分发挥作用的良好环境。
管政策,就是要抓好人才工作重大政策的研究、制定、统筹和落实。管政策,首先要加强对制定政策的统筹和指导,既要与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有关政策相衔接,不能违背中央和省里的要求,又要注意从本地区实际出发,加强分类指导。其次,要规范政策出台程序,重大人才工作政策的出台,应经过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讨论,避免政出多门、各行其是。
管协调,就是要加强对人才工作的统筹协调,整合人才工作力量,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人才工作合力。管协调,有一个工作方法的问题,也有一个工作机制问题,关键是要充分发挥各级党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按照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协调各有关部门做好工作。这就要求组织部门在人才工作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处理好和其他职能部门的关系,做到“牵头不单干,抓总不包揽”。
管服务,就是要通过强化服务意识,转变服务职能、创新服务方法,不断改善各类人才的工作、生活条件,提高对人才的感召力、吸引力和凝聚力。管服务,主要把握好三条,一是政策支持,二是精神激励,三是环境保障。其中最重要的是环境保障。对于人才工作来说,事业就是感召力,环境就是吸引力,服务就是凝聚力。我们要以最好的服务来集聚最好的人才,以最优的环境来吸引最优的人才,以最大的诚意来留住最需要的人才,着力营造拴心留人的良好环境。
第三,要明确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的方法。总的来说,就是要以各级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为依托,集聚和发挥“四个优势”。一是集聚职能的优势,把干部工作、人才工作和组织工作这三个轮子协调运转好;二是集聚部门优势,形成人才开发的合力;三是集聚社会优势,实现各类用人主体的工作联动,增强人才工作的整体活力;四是集聚区域优势,形成区域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和服务贯通。我省与吉林、龙江已开始构建人才市场一体化平台。适应以沈阳为中心的辽宁中部经济隆起带建设,七城市人才一体化应紧紧跟进,为区域合作与发展提供人才保证。要初步建立“辽宁中部城市群人才资源开发一体化”机制,努力形成辽宁中部人才资源共享。这项工作做大做实,为沈阳经济隆起带崛起和发展提供人才保证。请沈阳市牵头7个市共同研究这个问题,省人才办可以做些协调服务工作。同时,沿海地区、辽西北地区也要研究区域性人才开发一体化问题。这是从总体上说发挥四个优势。具体来说,要着力抓好以下六项工作:一是加强上下之间的信息沟通和工作交流。要建立人才工作重要信息报告制度。各地在人才工作中积累的好经验、好做法,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出台的重要文件,开展的重大活动,要及时报送省委组织人才工作处。要有专人负责人才工作信息采集和传递工作。要办好内部刊物,发挥刊物沟通情况、交流经验、指导工作的重要作用(沈阳办了两个刊物,一个是通讯,一个是月刊,办得很好),这是一个重要阵地。省里要通过《辽宁人才工作通讯》定期
刊发好的经验。各地有好的经验、做法在报送省委组织部的同时,可以报送中组部人才局。二是要建立和完善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要把人才工作纳入各级党政领导班子目标责任制和政绩考核体系,一把手要抓第一资源。各地要制定具体考核办法,真正把中央和省委的要求落到实处。三是要加强人地长作基础性建设。关于培训基地建设,从省委组织部来讲,今年要在大连理工大学、辽宁大学、东北大学、东北财经大学、沈阳农业大学、大连外国语学院等6所高校建立干部培训基地。同时,沈阳市提出,要在沈阳建立东北地区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打造东北乃至全国高技能人才集聚中心,并已经列入省人才规划。同时,要在大连建立东北地区干部培训基地。请沈阳、大连抓紧运作,尽快形成方案,以便我们争取中央有关部门的支持。其他市也要注意整合培训资源,加强培训基地建设。关于推进人才资源信息化建设。要建立人才工作人才资源统计数据库、高层次人才库。关于完善人才工作投入机制。省里已建立了人才开发专项资金,各市也应建立专项资金。同时,逐步建立健全政府、社会、用人单位和个人多元化投入机制。四是要加大调查研究和督促检查的力度。人才工作是一项崭新的事业,必须注重调查研究,及时掌握面上的情况,发现和总结好的典型,用典型推动工作。下一步,省委组织部要建立一批全省人才工作联系点,就人才工作的一些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试点。这个联系点,包括各种类型,市县、企业、高校、科研单位等,请各市先推荐一两个单位,我们再筛选。
同时,要建立人才工作督查制度。沈阳市去年搞了一次督查,效果不错。大连对去年分解任务完成情况进行了通报,起到督促和推进作用。今年下半年适当时候,省委组织部要统一组织力量进行检查,然后进行评比,并把检查评比情况进行通报。五是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专职人才工作队伍的建设。刚才我讲了,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各市委组织部都要设立专门人才工作机构,县里一般要有专人抓,要配备素质较高的干部做这项工作。人才工作,有为才有位,要在健全机构、提高工作人员素质上下功夫,这是今年下半年全省督查的一项重要内容。已建立机构的,抓紧按编制配备好工作人员;尚未建立机构的,要抓紧建立。要通过举办专题研讨班、到国外进行专题考察学习等方式,培训提高人才工作干部的政治业务素质,增强学习研究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六是大力加强社会宣传工作。对于人才工作来说,舆论宣传是一个重要手段。前段时间,我们会同省委宣传部制定下发了今年全省人才工作宣传意见,省级新闻单位通过开设人才专刊、专版、专栏或专题节目,持久深入地进行宣传。各地都要注意把这个工具利用好。
第四篇:在海归人才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海归创新创业人才座谈会上的讲话
范燕青
(2008年5月10日)
各位海归人才代表,同志们:
非常高兴参加今天的座谈会,听了各位的发言,我觉得大家谈得都很好,给我提供了很多信息,也给市委、市政府提了很好的建议,有的要求我看可以马上解决。有的要求,我们可以再具体研究。尽管现在是信息社会,沟通渠道很多,但像今天这样座谈,大家进行面对面的沟通还是很有必要的。利用这次机会,我想谈三点想法。
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充分认识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重要性
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以科技与经济实力为主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而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对人才,特别是对高级人才的竞争。去年,市委十届四次全体会议作出“向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进军”的战略决策。要实现这个目标,我认为关键在人才,尤其是掌握高新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的高层次人才。目前我市正在掀起“解放思想找差距,科学发展创新业”大讨论的热潮,常州30年来改革开放取得的辉煌成就,证明了解放思想是社会进步的伟大动力。人才工作也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思想,很重要的一点就 1 是要有世界眼光。要解决目前我市高层次人才紧缺的矛盾,眼睛不能只盯着国内,而应当放眼世界,积极参与国际人才竞争,让更多的海外人才为我所用。
掌握世界先进技术和管理、具有国际视野的海外留学人员是我国宝贵的智力财富,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力量。他们年纪轻、学历高、观念新,年龄40岁以下的居多,朝气蓬勃,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知识层次高,对国际新技术、新知识比较了解,熟悉国际惯例、国际商业运作的模式和市场信息。而且创业产品技术含量高,大多为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技术及制药等高科技领域的。留学归国创业人员不仅为我市引入了资金,带回了技术和人才,也带回了以创新为主导的新观念,为常州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借此机会,我代表常州市委、市政府向今天参加会议的各位留学归国人员代表并通过你们向投身常州建设的全体留学归国人员表示诚挚的感谢和问候!
引进领军型海外留学归国创业人才是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提升产业层次,优化人才结构的重要举措。从2006年10月开始我市启动实施了领军型海归创业人才招聘工作,从2007年开始实施千名海外人才集聚工程,我们准备用5年的时间引进1000名海外人才。从周边城市的态势来看,无锡、苏州等地所引进的海归人才已经初具规模,如果我们稍有犹豫、稍有懈怠,差距就会加大。全市 2 各级各部门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与时俱进,进一步提高对吸引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业重要性的认识,要将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工作从一般的人才战略,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来认识。要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完善新政策, 把海外智力和资本的集聚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抓住常州千名海外集聚工程和领军型海归人才引进影响不断扩大的时机,积极采取措施, 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在我市打造一支掌握世界前沿技术、具备现代化管理理念的高素质留学人员队伍,形成一个拥有一定规模、具有较好业绩、以留学人员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企业群体。
二、要进一步搭建平台,引导和组织更多的海外留学人员来常创业
近几年来,国内经济在全球经济衰退中依然蒸蒸日上,以年均10%左右的速度快速增长。国内生活环境的日益改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国家对留学人员创业工作的鼓励和支持,增强了留学人员回国的信心。近年来,常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特别是高层次海归人才。人才配置的软件、硬件不断改善和加强。目前,从美国、加拿大、欧洲、日本等国家来常州创业和工作的海外人才总数达600多人,仅去年一年,我市就引进了200多位海外人才,其中绝大部分都是留学归国人员。
赵善麒博士是我们首批引进领军型海归创业人才的典型代 3 表。他的创业项目已进入快速成长阶段,前段时间他已经把全家从美国搬到了常州。赵博士的创业项目落户常州以来,市委、市政府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支持。他所创办的江苏宏微科技有限公司也由一个仅有四个人的小企业,发展到拥有国内第一条生产具备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新型电力电子功率模块生产线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企业。他的公司成功申报了6项国家发明专利,3 项实用新型专利;被江苏省认定为软件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有两个产品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产品;并在我市有关部门的帮助下成功申请到了 2 项国家级项目和1 项省级项目,获得了国家和省2000多万的经费资助。
殷志敏博士是我市引进第二批的领军型海归创业人才,他放弃国外优厚的条件回到家乡溧阳社褚镇创办了阿格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今年8月即将正式投产,当年可望实现利税600多万元。
我举赵博士、殷博士这两个例子,就是希望各位海外留学归国创业人才在常州这块热土上安下心来,发奋努力,尽情地挥洒智慧与汗水,既开创你们自己的辉煌事业,也为常州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更希望你们能够积极地向海外的亲友、同学和同事宣传、推介常州,通过你们的示范和影响,介绍更多的优秀海外人才来常州与你们一同创业。
为了帮助留学归国人员能够迅速融入常州的社会生活,市有关部门帮助成立了常州市留学归国人员协会和常州市归国留 4 学创新创业人才联谊会。通过成立协会和联谊会,来帮助海归创新创业人才解决实际困难,营造一个充满亲情关怀的海归人才家园。我也希望有关部门能充分利用好这两个平台,把它们打造成凝聚、发挥海内外留学人员力量的平台;拓宽海外留学人员同常州联系的平台;促进海内外的信息交流、人员流动,实现内外优势互补和成果共享的平台;促进归国留学人员与市委、市政府沟通的平台。我们接下来还会开展第三批、第四批领军型海归创业人才的引进工作,我们将拿出更多的资金对来常创业的海归人才项目进行资助,常州将以更加求贤若渴的姿态和更加包容的气度欢迎所有具有创业志向的优秀海外人才到此共襄盛举。
三、要进一步强化服务,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
通过几年来的努力,我市的投资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过去, 海归人才反映的主要问题是硬件环境较差,对交通、通讯、能源、电力等基础设施的“瓶颈”现象意见较大,从刚才大家的发言来看,现在对我市的投资硬环境普遍比较满意。但我市的投资环境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我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是融资环境问题。几年来,虽然市政府每年拿出不少资金,各部门也设立相应的产业扶持资金,用于科技成果的转化,对留学人员研发的高科技项目进行重点支持。在政府的引导下,成立了几家风险投资公司、担保公司。但是融资难还是海归人才初办企业遇到的较为普遍的问题。各有关金融机构、风投公司、5 民间资金、上市公司资金的多元化融资模式还没有形成。
二是服务环境问题。首先,手续繁琐,效率不高。办一件事情,需要许多相关部门提供凭证和材料,耗时耗精力,有时还因时间过长,延误了商机。其次是子女上学问题。许多留学人员成家立业,生儿育女,回国工作等于第二次创业,又涉及孩子上学等实际问题,希望提供好的教育环境。再次是有些创业载体还没有建立专门的服务机构,引进后的后续服务跟不上,只能提供简单的物业管理服务。
我们要把海外人才吸引回来,并且使他们充分发挥作用,就一定要为他们创造合适的成才立业的环境和条件。从当前来看,须着手解决的问题有:
首先,要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不少留学人员坦言,创办企业面临的最大困难是资金。他们认为优惠政策固然重要,但理顺融资机制才是他们最为关注的问题。从国际经验看,风险投资是与企业创业相适应的融资机制,发达的风险投资是高科技创业兴旺的前提条件。目前,我市由政府出资组建了一些风险投资,一些公司也介入了风险投资领域。但从整体上看,风险投资活动在我市的发展还很不充分,风险投资资金来源渠道有限,风险投资规模不大,对高新技术创业的推动作用还很小。普遍认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一是配套政策不到位,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二是金融体系和资本市场不完善;三是风险投资的“出口”问题还未解决,风险资本尚缺乏有效的退出手段;四是真正的风 6 险投资家非常匮乏等等。这些问题要积极探索,大家有好的建议及时提供给我们。目前,我市成立的“天禄创业投资基金”是一种很好的尝试,但还很不够,我们要积极探索利用技术、专利、知识、信用等担保的融资机制。
其次,要建立留学人员与政府各职能部门之间的沟通渠道。在建立留学人员联谊会的基础上,加强完善国际服务中心的建设。要通过这个机构,加强留学人员与政府各职能部门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及时了解和解决他们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他们创办企业提供一站式的服务。同时开展针对留学人员的国情培训,编发全面详细的留学人员来常创业、服务、生活指导手册, 对整个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提供多种服务,帮助他们尽快认识了解常州,融入常州。
第三,要提供子女入学保障。虽然,我市可提供好的教育资源与老百姓对这种资源的需求之间的矛盾仍然存在,但许多留学人员放弃了国外优越的工作、生活、教育条件, 回国创业, 他们在常州成家立业,生儿育女,各有关部门要顾全大局,为他们解决好孩子上学等实际问题。
第四,要加大“绿色通道”建设力度。政府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政府关于引进留学人员的一系列政策,全面兑现各项扶持优惠政策,要增加政策的透明度。凡是可以公开的有关文件、政策,都要在报刊和政府网站上公布。
第五,要建设好留学人员创业园。留学人员创业园要树立 7 “精品”意识,实施“品牌”战略,不断改进设施,提供周到服务,努力办出特色,积极营造招才爱才、富才安才的优越环境,努力打造成为国内一流的留学人员创业园区。
最后,祝大家工作顺利,生活愉快,事业有成!8
第五篇:在全省优秀青年人才座谈会上的讲话
文 章
来源 莲山 课件 w w
w.5 Y k J.cOM公文
同志们,今天的全省优秀青年人才座谈会开得非常好,非常有意义。刚才,省委副书记梅克保同志作了重要讲话,给广大青年提出了四点希望,希望大家认真学习,悉心领会。改革开放以来,全省涌现了许多优秀青年,创造了很多先进经验,今天,我们只是有选择性的安排了几个同志的发言,会后,我们还将通过多种形式,宣传推介各个领域、各个部门成长起来的优秀青年。全省各级各部门要按照人才强省战略的要求,加强和改善对青年人才工作的领导,加大青年人才资源开发力度和宣传举荐力度,激励更多青年奋发成才,建功立业,为构建和谐湖南、加快富民强省作出更大贡献。
在座的青年才俊刚才都认真谈了自己的成才经历与感受,表明今后努力的决心与方向。受大家感染,我有几点关于人才的认识跟大家交流一下。
一是人才没有贵贱之分,人人都可以成才。能让卫星上天的是人才,能让抽水马桶不漏水的也是人才,大家在各自的岗位上都可以成为人才,都可以作出贡献。
二是成材的道路千万条,不要去挤独木桥。要转变学而优则仕,和人往高处走的传统择业观念,努力在实践中拓宽自己的成才之路。今天在座的有的是青年农民,有的是辅导员,有的是技术员,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做了大量党和政府应该做的工作。比如青年农民企业家安排了多少人就业,为多少农民增加了收入,这就是贡献,这就是人才。
三是基层有广阔的空间,是成材成功的大舞台。不要总想往上面去,越往上资源越少,越往下走资源越富集,天地越广阔,可以让我们大显身手。
在实践中如何走上成才之路,我想大家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要做到知行如一。所谓知行如一就是要学习,要行动。首先要学习,然后还要去做。古人讲: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知为先就是要读书,要学习,不管干什么工作,有了知识有了智慧,才有成功的资本。有人说,管理百万财富需要的是聪明,管理千万财富需要的是高明,管理亿万财富需要的是英明。聪明好比老鼠的眼睛,可以看见近处的食物;高明是老虎的眼睛,可以看见远处的猎物;英明是老鹰的眼睛,可以看见广阔天空,这样才能够有远见,有理性,才能够战胜一切困难,把握住机遇。有人说,富不读书是暂时富,穷不读书就永远穷。马英九都讲,黄金非宝书为宝,万事皆空善不空。还是说要读书,要学习。这两天全国很多地方都在搞“读书日”活动,有的专家统计,我们是个出版大国,但是国民的阅读力在下降,这是很值得忧虑的事情。现在一种浅阅读、偏阅读的倾向很明显,浅就是非常浅薄得去阅读一些东西,偏就是知识结构有偏向,偏重于娱乐性,一些深层次的,一些耐读的东西,一些经典,我们不愿意去看去读,不愿意去消化。我们要成长要进步,学好知识是第一位的,但是学好了以后还要去做,要在实践中去锻炼和提高。现代科学证明,人的能力有30多种,但是只有几种是可以从书本中获得的,更多的要靠实践中去锻炼,去师法自然,在实践中才能获得,才能提高。获得知识只需要两三个月,要获得某方面的知识用两三个月强化一下,完全可以做得到,你要获得经验却要两三年,要获得能力则需要二三十年。所以我们提高自己的本领和能力,要靠长期的积累,要到实践中去锻炼。我们要成才一定要在实践中磨练自己的意志,增长自己的才干,提高综合素质。
二是要做到表里如一。我们说到的一定要做到,嘴上说的与心里想的一定要统一起来,我们要把自己的理想和脚踏实地,实实在在地在岗位上奉献统一起来。有人说立足岗位成才,有作为才有地位,这都讲得很好。什么是伟大,什么是平凡,把最简单的事情做好就不简单,把最平凡的事情做好就不平凡。作为人才一定要有自信。大家不管是什么身份,来自什么岗位,从事什么职业,一定要有自信心,走自己的路,坚定奋斗目标。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有谦虚的精神,要虚心得向周围的同志学习,这是很重要的。要看到自己的不足和薄弱环节,加以改进,不断地完善自己。表里如一还有一点要求就是要自律,抵住不断的诱惑,随时都要给自己敲警钟,不要掉到陷阱里,毁了自己的前程。
三是要做到始终如一。始终如一就是要求我们善始善终。很多大企业,包括国外的很多大公司,百年老店,都烟消云散了,很多先进的典型的东西都没有经受住胜利的考验。外国人也强调一种“铁人”精神,就是象钢铁一样,钢铁的特质就是韧而久,不变形。人有的时候出了名以后,就容易沾沾自喜,容易放松自己。真正的铁人精神就是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放松自律,反复琢磨自己有没有提升的空间,不断追求,拓宽领域,向前发展。我们在成功以后还是要执着,要专注,认清自己的优势,立足现有的基础,发挥自己的优势。另外,我们要充分开发自己的潜能,人的潜能就象冰山一样,浮出水面的仅仅是冰山一角。我们要不断地开发,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创新,要与时俱进,要勇于探索,敢于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前进。
希望同志们继承传统,发挥我们的长处,不断创造新的业绩。对于人才成长刚才克保同志也对党委政府提出了要求。人才成长要靠大家自立,奋斗,同时也离不开阳光雨露土壤。我们各级党委政府都要按照克保同志的要求,进一步增强人才意识。按照中央的有关要求,大力观念的转变,完善机制体制,加强政策的配套,使人才能够更好更快地成长。
最后祝大家有更多的收获,更大的作为文 章
来源 莲山 课件 w w
w.5 Y k J.cOM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