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岳阳楼区2011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岳阳楼区2011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2011年来,全区上下贯彻区第四次党代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着力推进产业升级、强化公共管理、发展社会事业、促进文化繁荣、加强党的建设。“认真学习、勤奋工作、关爱民生、创先争优”,采取得力措施,以项目为中心,以三产为重点,全面推进各项工作。经济保持较快发展态势,总体运行情况良好。固定资产投资、消费、财税等几项主要经济社会指标增速较快,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
一、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
1、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较大。1-6月份全区地区生产总值(GDP)预计(以下均为预计数)完成69.1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1.63 亿元,同比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19.16亿元,同比增长9.8%;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 48.4 亿元,同比增长16.5%。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3:27.7:70,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2、工业企业生产增速趋缓。受中心城区“退二进三”战略影响,上半年我区工业企业生产增速平缓。我区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 54.06亿元,同比增长3.2%。一批重点企业,如:鲁良新元、新磁电磁铁、巴陵精细化工、江南棉麻等生产情况较好,页岩环保砖厂等一批新型建材、新技改项目正在启动和实施,有望在今后拉动数据上扬。
3、固定资产投资来势看好。全区上半年完成社区固定资产投资30.5亿元,同比增长18.5%;完成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4.3亿元,同比增长16.5%,工业固定资产完成投资 14.6亿元,同比增长15.3%,其中技改完成投资12.9万元,同比增长14.3%;房地产完成投资6.2亿元,同比增长20.5%。其它三产完成投资9.7亿元,同比增长21.5%,半年来共续建和引进项目43个,累计协议引资113.56亿元,到位资金46.84亿元。其中500万以上省外境内的项目38个,协议引资110.66亿元,到位44.32亿元。“浙江温州汇辰有限公司开发的烟草物流附近地段改造”、“世博国际(香港)有限公司开发的景湖明居”、“江西黎川宝德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的琵琶王路与金鹗东路交汇处东北
角地段改造”、“江苏远鹏置业有限公司开发的花板桥原恒辉电器设备厂地块”工程等项目已经签约,并进入开工准备阶段。投资3.1亿元的“新加坡丰益集团20万吨蛋白饲料”、投资1.5亿元的“湖北普丰冷链置业股份有限公司投资的湖北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投资1.5亿元的“广东新中置业有限公司开发的枫桥尚城”等项目已顺利开工建设。
4、消费市场进一步走旺。随着市场新建、改建工程全力推进和春节等节假日有效刺激了消费,市场呈现持续稳定增长的良好态势。上半年全区预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57亿元,同比增长18.1 %。消费品市场的主要特点是:一是节假日消费明显。在“元旦”和“春节”,人们的购物热情高涨和商家推动消费开展一系列促销活动带来的消费热潮,为消费市场增添了推力。二是年终奖、过节费等集中发放大幅增加居民工资性收入,而节假日增加了居民对食品、烟酒等传统年货以及家电等商品的需求也拉动了我区的消费。
5、居民收入稳步增加。据全区农村和城市居民住户抽样调查资料显示,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实现4940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35元,增长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216元,同比增加843元,增幅10%。
6、财政收入同比增长。上半年,全区完成财政总收入4.8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1.5%,完成一般预算收入2.32亿元,同比增长12.5%。
二、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今年以来,全区经济发展呈现良好态势,三次产业全面增长,三产支柱作用更加突出,为全年目标的实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经济运行中还存在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和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支柱产业不强。近年来我区的发展速度较快,但规模企业还不优,支柱产业不强,直接影响我区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全市50强规模工业中,楼区只有3家,90%的规模工业难以进入市省和国家级大、中型企业笼子。传统型建筑业、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其他服务业多,转型升级滞后,带动能力不强,发展后劲严重不足。产业链中,以配套服务型产业为主,结构不优,加工产品附加值低,抗御市场风险性能力弱。在新一轮区域竞争中,将直接影响综合实力的提高。
2、消费再扩大有一定难度。从宏观政策看,2010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定调为“调整优化需求结构,增强消费拉动力,重点提升居民消费能力、改
善居民消费条件、培育新的消费热点”。由此可见,2011年的消费增长将步入更为实质性和根本性的轨道,推动消费增长需要增加居民收入和社会保障水平等根本问题上着手,难度不断加大。加之,今年上半年的旱灾发生,我区遭受损失上千万。6月份以来的突发的强降雨发生,遭受损失1.1亿元,进一步加大了我区经济发展的成本。
3、新建项目实施缓慢。一是资金、土地等要素保障问题仍制约着部分项目持续、快速推进和开工建设;二是建筑材料价格上涨,使建设成本大幅增加,增大了项目建设的资金压力和影响了工程建设进度。
三、后段工作的建议和对策
(一)用规划引领,全力促进我区经济社会事业发展
规划是龙头,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我们要对照十二五规划中的产业布局、2011年度目标任务和重点项目,一项项抓落实,努力保持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良好态势,明确新思路,落实新目标,突出新方式,讲究新成效,持之以恒加快发展。
(二)找准突破口,不断推进服务业升级优化
1、积极发展特色商贸服务业。以目前已形成的商贸营销网络,发展精品商贸、培育特色街区为抓手,增强商贸服务集聚功能,加快推进商贸流通业提档升级,提高核心竞争力。把商贸服务业的发展与城市开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科学规划建设商业设施,无论是旧区改造,还是新区建设,都要预留用地空间,把大型购物中心、专业化商业购物门店、商业街统筹规划,相应配套完善餐饮、娱乐、综合服务功能,同步实现商业服务业崛起、城市功能完善,居民生活质量提高,努力把我区建设成为湘北区域性商贸中心。
2、着力发展现代市场物流业。对接临港新区、抓好建设城陵矶大宗散货配送物流中心、城陵矶粮油原料及产品物流中心和仓储基地。改造提升枫桥湖商贸物流中心、泰和批发商贸物流中心。推动城陵矶港务公司、中大物流岳阳分公司、华联货运零担公司的发展。以建设区域性物流集散中心为目标,充分发挥我区在区位、产业和综合交通上的优势,把发展物流业与城市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人民生活结合起来,加快物流企业建设,积极培育物流市场,努力打造以农产品、机械、建材为主的特色物流基地,推动物流业形成规模效应。
3、加快市场集群发展。以品牌提升、增强综合消费能力为目标,加强资源整合和规模集聚。推进胥家桥二手车市场、再生资源市场、花鸟宠物市场、钢材市场等市场集群的规划、设计、开工建设,服务好机械化生猪屠宰市场、奇家岭工程机械设备交易市场、粮食市场的建设。
(三)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工作
为确保我区“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任务能如期完成,一是加大科技创新力度。要大力推广采用新技术,加快节能减排技术开发与推广加快淘汰能耗高、效率低、污染重的技术和设备,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以达到低消耗、低成本和产品质量高、效益高的双向目的。二是改善和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大力开发和利用优质沼气、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逐步降低煤、电消耗所占比重,努力促进消费结构的多元化发展
总体看,上半年全区经济运行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国内宏观经济政策具有连续性,经济增长动力仍然充足,经济有望实现稳定较快增长。这必将为全区经济发展提供稳定良好的发展环境2011年全区有望保持经济发展的好势头,预计GDP增幅仍会保持在较高的增长平台上。
第二篇:国民经济运行分析报告
国民经济运行分析报告
一、2006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
2006年,针对投资增长过快、货币信贷投放过多、外贸顺差过大等问题,国家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深入推进改革开放,按照“点调节、预调控、稳节奏、重实效”的原则,从土地、金融、市场准入、外资外贸、扩大消费等多方面,统筹采取措施,经济社会发展条件进一步改善,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全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措施,积极应对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深入实施环境立市、工业强市、科教兴市、人才强市、开放带动战略,不断推进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着力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努力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全市经济社会呈现增长较快、效益较好、物价较低的发展态势,实现了“十一五”的良好开局。
(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
一季度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实现了“开门红”。全市生产总值完成139.42亿元,同比增长14.1%,其中第一产业完成5.62亿元,增长4.8%;第二产业完成70.54亿元,增长16.5%;第三产业完成63.26亿元,增长12.5%。财政总收入完成37.29亿元,增长25.5%;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5.02亿元(按40%的所得税计,下同),增长24.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8.43亿元,增长16.1%;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完成53.88亿元,增长15.1%;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189元,增长12.8%;农民期内现金收入792元,增长13.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0.5%。
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286.4亿元,增长14.6%。其中第一产业完成14.77亿元,增长7.5%;第二产业完成134.83亿元,增长16.6%;第三产业完成136.8亿元,增长13.3%。财政总收入完成77.55亿元,增长31.2%;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2.04亿元,增长33.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0.43亿元,增长19.2%;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完成109.42亿元,增长15.9%;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789元,增长11.7%;农民期内现金收入1482元,增长11.6%;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0.9%。
一至三季度,全市生产总值完成449.59亿元,增长14.4%。其中第一产业完成27.83亿元,增长7.5%;第二产业完成208.02亿元,增长16.4%;第三产业完成213.73亿元,增长13.3%。财政总收入完成110.54亿元,增长21.2%;地方财政收入完成44.34亿元,增长28.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47.57亿元,增长20.1%;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完成168.19亿元,增长16.1%;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431元,增长11.3%;农民期内现金收入2139元,增长14.5%;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0.9%。
全年生产总值达602.88亿元,增长14.7%,是近几年来最高增速。其中第一产业完成3793亿元,增长7.6%;第二产业完成291.73亿元,增长16.7%;第三产业完成273.22亿元,增长13.6%。财政总收入完成157.58亿元,增长18.4%;地方财政收入完成61.58亿元,增长23.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13.11亿元,增长20.1%;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完成234.96亿元,增长15%;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1222元,实际增长11.8%;农民人均纯收入3442元,实际增长8.8%;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1.1%。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2006年季度生产总值增幅前低后高,三季度略有下滑,总体呈逐渐走高态势。其中,第一产业发展呈前低后高态势;第二产业的运行态势总体平稳;第三产业形势喜人,节节走高。
(二)总体运行情况
1.经济总量。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全年生产总值增长14.7%,超过增长13%的预期目标1.7个百分点,是近几年为增幅最高的一年,分别高于全国、全省的平均增长速度4个百分点和3.2个百分点。生产总值占全省的比重为26.59%,其中:工业增加值占全省的比重为28.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占全省的比重为34.6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省的比重为34.06%;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占全省的比重为74.4%。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占全省的比重均比上年有一定提高,其中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占全省的比重比上年提高17.56个百分点。
2.产业结构。在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结构为6.3∶48.4∶45.3。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所占比重略有下降,仍是二、三、一结构。第一产业增加值中畜牧业所占比重继续上升,养殖小区建设和农产品基地建设取得较大进展,以蔬菜产业为代表的经济作物比重进一步提高。全部工业增加值占第二产业增加值的83.74%,烟草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制品、医药、橡胶、黑色金属、有色金属、高新技术产品制造等行业是支撑工业增长的主要因素。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较快,城乡消费品市场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旅游、保险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金融运行平稳,房地产投资增速逐渐回升。
3.经济社会效益。全市财政总收入占全省的35.12%,地方财政收入占全省的27.2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138.8亿元,增长26.5%,比上年提高7.4个百分点,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45.9亿元,增长68.4%,比上年净增14.1亿元。工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为179.82%,比上年上升21.8个百分点。
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努力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全市新增就业岗位45123个,实现城乡统筹就业7.1万人。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在城市基本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和“分类施保”;在农村建立了特困群众最低生活保障救助制度。实施科技项目243个,部分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研究人员已经入住“贵阳科技大厦”,市气象局科普基地已建成投入使用。加强农村薄弱学校建设,开展标准化学校建设,开工建设25个农村寄宿制学校工程项目。建成贵阳三中新校并实现搬迁,完成贵阳二十一中、十七中、实验二中分校、三十三中、实验三中等续建项目。人口计生工作取得新成效,人口出生率为11.1‰。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市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达133.36万人,参合率达74.56%。市传染病院大楼、市紧急救援中心已竣工。加快广电事业发展,省、市有线电视网络顺利实现整合,完成845个自然村的通广播任务。
4.投资环境。城市交通明显改善,在全省率先实现县县通高等级公路或高速路,市域一小时交通网络已经形成。完成1055公里县乡村公路硬化改造和772公里村寨串户路硬化。贵阳绕城高速公路(西南段)、扎南线、贵阳铁路枢纽等一批城市交通基础设施项目进展顺利。全年完成旅客发送量22061.72万人次,完成货物运输量6633.72万吨。年末全市民用车辆保有量达到27.28万辆。移动电话用户168.34万户,互联网用户达到58.66万户。完成第二期农村电网改造,行政村覆盖率达95%以上,农村用电与城市实现“同网同价”。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北郊水厂进入试运行,金阳污水处理厂厂区工程等项目已进入收尾阶段,小河污水处理厂(二期)正在抓紧建设,一批人行过街系统建成使用。金阳新区建设顺利推进,行政中心二期、长岭南路、长岭北路B标已完成,金阳医院进入收尾阶段,金元国际新城、消防指挥中心、卫生职业护理学院、贵阳一中金阳新校二期、机关职工住宅等一批项目相继开工建设。
总体上看,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良好,但也仍然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一是工业生产原材料、燃料、动力价格持续上涨,导致企业成本增加,企业利润空间缩小,工业增加值增速减缓;二是受土地、信贷、产业政策、项目审批等方面的影响,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难度增大;三是农资价格上涨,局部地区遭受旱灾,对农民增收带来一定困难;四是由于高能耗企业比重较大,需要一个转型期过渡,短期内降低能耗指标困难较大;五是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等事业的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城镇新增劳动力、困难群体和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压力大,构建“和谐贵阳”的任务还很重。
二、2007年经济运行展望
2007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二年,也是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省第十次党代会、市第八次党代会精神,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又好又快的一年。国家将继续加强宏观调控,强化土地管理,从严控制贷款投放,把资源节约和保护环境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以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为重要抓手,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增长方式转变,促进质量和效益提高。要认真贯彻落实好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又要结合全市实际,加大投资和开发力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2007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3%以上,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7%;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14.5%;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2.5%。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均增长13%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以上。外贸进出口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
总额增长1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8%。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降低4%,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2%。全面完成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好的十件实事。为实现上述目标,要按照中国共产党贵阳市第八次代表大会的要求,立足新起点,增创新优势,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着重抓好以下十个方面的工作:
1.以推进新农村建设、增加农民收入为着力点,在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上实现新突破。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不断完善农村各项保障制度,加大农技培训和劳务输出工作力度,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2.以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着力点,在提升工业经济质量、壮大整体竞争力上实现新突破。加快发展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培育新兴产业,加快推进园区建设,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大力促进中小企业及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3.以项目带动、促进产业发展壮大为着力点,在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上实现新突破。加大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的建设力度,积极筹措建设资金,切实做好“投转固”工作。
4.以加快商贸流通、努力扩大内需为着力点,在提升现代服务业、促进旅游发展上实现新突破。加快市场培育和建设力度,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加快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加快发展旅游业。
5.以实施“三轮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城市服务功能为着力点,在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提升城市品位上实现新突破。强力推进金阳新区建设,大力加强老城区人居环境建设,加快小城镇建设,切实强化城市管理。
6.以深化改革、营造公平市场环境为着力点,在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上实现新突破。进一步深化国资管理体制改革和国企改革,继续深化农村各项改革,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强化投融资和财税体制改革。
7.以大力实施“环境立市”、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为着力点,在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提高招商引资水平和质量上实现新突破。切实抓好项目库建设,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努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积极扩大招商引资规模和领域。
8.以生态建设和保护、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为着力点,在推进生态经济市、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上实现新突破。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加强环境治理和保护,加大污染防治力度,深入开展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9.以推进创新型城市、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为着力点,在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推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上实现新突破。大力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积极推进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大力发展文化和体育事业,加快广电和信息化建设,积极发展卫生事业,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10.以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加强社会管理为着力点,在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贵阳上实现新突破。大力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切实落实促进就业再就业的一系列政策,切实加强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强化安全生产,扎实推进平安贵阳建设,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
第三篇:国民经济运行情况
XX镇人民政府
关于第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汇报
XX镇坚持把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完善提升镇区功能、强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作为工作重点,经济在严冬之后开始逐渐复苏,展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第一季度,我镇精心组织,统筹安排民生工程各项工作,确保工作组织领导有力,工程建设项目推进有效有力,资金发放及时到位,现将该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民生工程资金发放情况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二、工程建设项目推进情况
(一)酒吧餐饮街的强电入地工程,该工程投资400万元,现该项目前期手续已全部完成,等待施工方进场施工。
(二)三、一季度经济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旅游收入停滞不前。第一季度,XX镇几乎所有涉旅商铺、饭店、宾馆关门歇业,旅游业作为XX镇的支柱产业,对我镇第一季度经济发展影响巨大。
2、第一季度,工程项目都没有进场施工,多数还在办
理前期手续,降低了该季度我镇的固定资产投资水平,阻碍了经济迅速运行。
(二)、主要原因
1.气候严寒阻碍了旅游市场发展,阻碍项目施工建设
XX镇地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2980米,是去九寨沟、黄龙和大草原景区的必经之地。第一季度气候严寒,黄龙景区歇业,游客大量减少,导致我镇涉旅商户纷纷关门停业。同时气温很低导致工程项目建设不能达到相应标准,尚不具备开工条件,因此不能开工建设。
2.项目前期工作受到制约,延缓开工进度
我镇大部分项目尚未完成前期工作,少数项目因群众意
见较大等原因拖延,镇区项目优势尚未完全转化为经济增长优势。
四、下一阶段主要工作措施
下一阶段,我们将进一步坚定信心,克难奋进,认真解
决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做到“一季度欠产二季度补”,确保实现“双过半”,为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奠定坚实基础。主要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狠抓春耕备产工作,为我镇全年农牧业双丰收奠定坚实基础。气温逐渐回暖,我镇将通过积极引导各村发展特色农业,优质农业,加强对农牧民的技能培训力度,增加农牧业生产中的科技含量,促进农牧
业增产丰收。
2.加快重大项目建设进度。对重大项目实行“一个项目,一套方案、一个班子、一抓到底”的推进机制,积极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矛盾问题;坚持每月召开项目督查推进会,每月通报各项目建设和审批情况。对制约问题,积极协调,争取相关部门支持,全力保证项目进度稳步推进。
3.规范旅游市场,增加旅游业收入。一是加快推进具有
本地特色的旅游产品研发工作,根据县委县政府构想,传子沟村将建设成为旅游产品加工研发基地,大力挖掘旅游产品附加值;二是扎实开展涉旅商店及购物点的清理规范工作。坚决杜绝贩卖假冒伪劣商品有损我镇建设“高原明珠城镇”形象;三是全面加强宾馆饭店的上档升级和规范工作。镇政府将积极支持镇区内宾馆饭店进行上档升级,同时联合川主寺宾馆协会对行业内部进行整顿规范,建立良好的经营环境和秩序;四是继续加强镇区“绿化、美化、亮化”工作,进一步打造城镇风貌,树立更加良好的旅游形象。
第四篇:2011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分析
2011年上半年呈贡新区国民经济
运行情况分析
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在新区党工委(县委)、新区管委会(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人民团结奋斗,紧紧抓住新区建设的重大机遇,科学务实,开拓创新,加大各项工作力度,工业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市场销售稳定,城乡居民收入增势良好,实现了总体经济平稳增长,但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缓慢,需要引起关注。
一、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今年上半年,全县预计完成生产总值40.71亿元,同比增长15.1%,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2.57亿元,同比下降15%;第二产业预计完成增加值21.14亿元,同比增长27.5%;第三产业预计完成增加值17.00亿元,增长11.1%,三次产业结构比分别为:6.3:51.9:41.8。
(一)农林牧渔业产值继续呈递减趋势
随着新区建设不断推进,耕地面积减少,农林牧渔业产值继续呈递减趋势,今年上半年,我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42647万元,同比下降12%,增加值完成25729万元,同比减少15%,占GDP的比重为6.32%,较去年同期减少了2.08个百分点。上半年,花卉产量40300万支,同比下降34.0%;蔬菜产量98025吨,同比下降24.0%。
(二)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
(五)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
今年上半年,我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2109.64元,同比增长13.66%,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为主要拉动因素。
农村居民期内现金收入为8499元,同比增长27.4%,其中家庭经营收入7561元,增长46.3%,为收入增长的主要拉动因素;财产性收入435元,同比减少11.6%,转移性收入29元,同比减少93.0%;农村居民期内现金支出为6920元,同比减少39.5%,其中生活消费支出4128元,同比减少47.8%。
(六)财政收支、金融机构存贷款有增有减
上半年,我县实现财政总收入48450万元,同比减少0.9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6163万元,同比增长6.93%,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6053元,同比增长9.93%;地方财政支出完成36890万元,同比增长16.08%。
6月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1748210万元,比年初减少1.48%;各项贷款余额为1229182万元,比年初增长7.13%。
二、经济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从上半年各项统计数据来看,各项指标都有一定增长,但部份指标离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还有差距,固定资产投资的差距特别突出。今年1-6月份,新开工项目较少,我县投资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仅有4个,都为房地产项目,且完成投资主要为土地购置费用。在建项目进度缓慢,107个在建项目中有46个项目6月份本月投资为零,42个项目6月份本月投资不到1
第五篇:国民经济运行分析报告
国民经济运行分析报告
一、2007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
2007年,全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措施,积极应对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不断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着力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努力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增长加快、结构趋优、效益提高、消耗降低、环保加强、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
(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
一季度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实现了“开门红”。全市生产总值完成148.46亿元,同比增长14.9%,其中第一产业完成6.47亿元,增长8.1%;第二产业完成70.62亿元,增长16.8%,第三产业完成71.37亿元,增长13.6%。财政总收入完成45.03亿元,增长15.4%;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7.65亿元(按40%的所得税计,下同),增长17.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9.01亿元,增长18.1%,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完成64.71亿元,增长20.1%,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623.05元,增长13.6%,农民期内现金收入871元,增长10%,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2.4。
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322.44亿元,增长15.8%。其中第一产业完成17.14亿元,增长8.2%;第二产业完成147.17亿元,增长16.8%;第三产业完成157.59亿元,增长15.6%。财政总收入完成93.7亿元,增长17.1%;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6.95亿元,增长19.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5.68亿元,增长25.1%;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完成131.38亿元,增长20.1%;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502.1元,增长11.712.3;农民期内现金收入1746元,增长17.8%,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5.1。
一至三季度,全市生产总值完成514.8亿元,增长16%。其中第一产业完成32.88亿元,增长8.5%;第二产业完成235亿元,增长17.5%;第三产业完成246.92亿元,增长15.4%。财政总收入完成136.07亿元,增长17.8%;地方财政收入完成52.88亿元,增长22.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13.6亿元,增长26.7%,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完成200.14亿元,增长19%,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9564.8元,增长13.5%;农民期内现金收入2877元,增长20.5%;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3.9。
全年生产总值达696.4亿元,增长15.8%,是1984年以来的最高增幅。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45.07亿元,增长8.2%;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325.15亿元,增长16.3%;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326.18亿元,增长16.2%。三次产业结构为6.5:46.7:46.8。财政总收入完成188.7亿元,增长19.7%,地方财政收入完成75.9亿元,增长23.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00.38亿元,增长21.1%。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完成279.4亿元,增长18.9%。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2780.5元,增长13.9%;农民人均纯收入4065元,增长18%。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5.1。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2007年季度生产总值增幅逐季加快,四季度略有下滑,总体呈加快发展态势。其中,第一产业发展基本平稳,增速维持在8%到8.5%之间;第二产业的运行逐季加快,四季度有所回落;第三产业增速除三季度有所回落外,呈逐季加快态势。
(二)总体运行情况
1、经济总量进一步增大,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全年生产总值增长15.8%,超过增长13%的预期目标
2.8百分点,是近年为增幅最高的一年,分别高于全国、全省的平均增长速度4.4和2.1个百分点。生产总值占全省的比重为25.69%,人均生产总值是全省的2.86倍,工业增加值占全省的比重为26.4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占全省的比重为33.6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省的比重为34%,实际直接利用外资占全省的比重为63.78%,财政总收入占全省的比重为33.88%,其中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占26.64%。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财政总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快于2006年。
2、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比为6.47:46.69:46.84,服务业占GDP比重比上年提高1.52个百分点,三、二、一的产业结构初步形成。畜牧业占第一产业增加值中比重继续上升,达35.52%,比2006年提高1.06个百分点,养殖小区建设和农产品基地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全部工业增加值占第二产业增加值的81.8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的75.2%,规模以上工业中,轻重工业比为40.59:59.41,重工业比重仍然高于轻工业。铁合金、铝、轮胎外胎、挖掘机、数控机床、汽车配件、磨料等主要产品产量增幅较大,是支撑工业增长的主要因素。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较快,城乡消费品市场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旅游、保险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金融运行平稳,房地产投资增速逐渐回升,全市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比2006年增加5个,达15个。
3、经济社会效益进一步趋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市财政总收入和地方性财政收入增速分别达19.7%和23.3%,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比重达27.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165.93亿元,增长21.2%;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58.02亿元,增长24.5%。工业产销率达96.41%,工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为203.64%,比上年上升23.8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居民收入达12781员,实际增长8.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088元,实际增长10.8%。年末全市民用车辆保有量达33.28万辆,固定电话用户112.73万户,移动电话用户209.8万户,互联网宽待接入用户23.53万户。
4、城市建设和管理取得新成绩,投资环境不断改善。大力改善城市基础设施条件,开工建设环城高速公路南环线、花溪二道、北京西路、油小线、贵金线、新庄污水处理厂、小河污水处理厂(二期)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1000公里农村公路建设、服务大楼立交改造、3个交通环岛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及10个人行过街系统建成并投入使用。金阳新区建设步伐加快。省广播电视大学金阳新校区、省气象综合信息遥感楼项目开工建设,金阳医院建成投入使用。“整脏治乱”工作深入推进,市容市貌进一步改善。启动实施城区“畅通工程”,有效缓解了城区行路难、行车难、停车难等状况。
5、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新增就业岗位49919个,城乡统筹就业74867人,率先在全省实现基本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76%。城市低保做到“应保尽保”,农村低保惠及7.06万人/3.16万户。启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居民参保登记人数达25.17万人。科技创新不断加强,实施了139个科技计划项目,完成16个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教育事业取得新进步,免除全市农村和城市低保人群子女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和书本费,受益学生达57.6万人,对8万多名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进行补助。卫生事业再上新台阶,甲、乙类传染病总发病率低于前三年平均水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2.63%。保持稳定的低生育水平,符合政策生育率为9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83‰。强化安全生产,扎实开展打击“两抢一盗”专项行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成效显著。
总体上看,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良好,但也仍然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一是工业生产原材料、燃料、动力价格持续上涨,导致企业成本增加,企业利润空间缩小,工业保持较快增长的压力增大;二是受土地、信贷、产业政策、项目审批等方面的影响,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难度增大;三是农资价格上涨,对农民生产生活带来一定困难;四是由于资源性企业技术含量低,完成节能减排任务难度大;五是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等事业的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城镇新增劳动力、困难群体和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压力大;六是是受食品类价格上涨快的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持续攀高,对城市低收入群体和农村贫困人口生活有较大影响。
二、2008年经济运行展望
2008年国家将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着力优化经济结构和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切实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更加重视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对贵阳市工业经济发展和投资增长带来了较大压力,但同时也为贵阳市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统筹城乡发展,改善民生等都提供了新的机遇。2008年1月中旬至2月初,贵阳市遭遇了50余年未遇的恶劣凝冻灾害,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给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尤其是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省委、省政府及市委的坚强领导和统一指挥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全市“抗凝冻、保民生”行动取得明显成效,但灾后重建和恢复的任务十分艰巨和繁重。要把灾后重建和恢复作为贵阳市加快发展的机遇,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的大力支持,千方百计抓重建,尽心竭力保民生,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2008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3%以上,其中第一产业增长7%,第二产业增长14%,第三产业增长15%;财政总收入增长13%,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20%;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降低4.5%,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2%。
(一)加快服务业发展
大力培育旅游、住房、汽车、文化、体育、休闲娱乐等消费热点,推动消费结构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二是加快市场培育和建设力度,完善市场体系建设,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以举办“贵阳避暑季”为载体,大力发展旅游业。
(二)推进新型工业化
加快发展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培育新兴产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大力促进中小企业及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加快推进园区建设。
(三)强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不断完善农村各项保障制度。加大非农技能培训和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就业,提高农民的创业和致富能力。
(四)加大投资工作力度,加强城市管理
加大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的建设力度,切实做好“投转固”工作。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积极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做好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加快贵阳城市化进程。加强城市管理,实施畅通工程,提升贵阳城市品位。,(五)努力扩大对外开放力度
拓展新的国际交流合作空间,加大与外国使领馆、商业社团的联系,实现更多的交流与合作。积极扩大招商引资规模和领域,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精心组织好赴西欧、长三角、珠三角、北京、重庆开展大型招商活动,切实抓好项目的跟踪服务工作。加强签约项目的督促检查和服务,提高项目的签约率和落地率。
(六)扎实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产业循环式组合、企业循环式生产、资源循环式利用。加大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工作力度,严格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加强生态建设和资源保护,大力开展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石漠化治理等工程,加强森林资源的保护。继续实施以治理“两湖一库”为重点的治水工程,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力度,促进矿山生态恢复。
(七)扎实推进改革开放
进一步深化国资管理体制改革和国企改革,推行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财务经营预算制度,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加快财政体制改革,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抓好项目管理改革,大力推行非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继续抓好“投转固”工作。继续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做好“乡财县管乡用”改革试点工作,切实抓好乡镇机构改革、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
(八)实施“六有”民生行动计划,努力改善民生
切实推进“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居有所安”六有民生计划,努力改善人民生活条件。切实加强计生工作。努力平抑物价过快上涨趋势,健全物价上涨与提高低收入人群补贴和保障标准实行挂钩联动的机制。
(九)狠抓灾后重建工作
积极争取和筹措重建资金,统筹人力、财力、物力,扎实抓好城乡供电、供水、供气等公共基础设施恢复和重建工作。加强组织协调,积极恢复工农业生产,尽量减少损失,加快服务业发展,缓解工农业生产压力。加强应急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重要物资的储备能力,进一步提高抗灾应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