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家统计局局长解读2010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
2010年我国GDP增长10.3%,国家统计局局长解读国民经济运行情况
经济聚焦:冷静看待“世界第二大”
本报记者朱剑红
2011年01月
21日07:55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1月15日,安徽省亳州市一消费者在高兴地选购年货。
刘勤利摄(人民图片)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制图:刘先云●在复杂的环境中,国民经济继续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增长,GDP增长10.3%
●2010年和整个“十一五”期间,节能降耗的目标基本上可以实现
●中国经济总量的增加、位次的提高,是改革开放活力不断涌现的体现。但也要冷静地看到,中国的发展方式还比较粗放,人均GDP排位还很靠后
国民经济保持了回升向好的势头,GDP增长10.3%;物价基本控制在预期的目标范围之内,CPI同比上涨3.3%……1月20日,在向社会公布了2010年国民经济主要数据后,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表示,“十一五”国民经济发展画上了一个比较圆满的句号。
经济增长趋稳,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超城市居民
“复杂”,是人们描绘2010年国民经济时用得最多的词。马建堂说:“首先是因为宏观调控政策走向比较复杂,一方面要保持宏观调控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又要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增强针对性、灵活性。第二个方面,从经济运行的走势上看,2010年既要保持2009年国民经济回升向好的势头,又要防止可能出现的经济过热的状况,同时又要把国民经济引导向平稳增长的轨道。最后,复杂还由于国际环境。”
但是,“国民经济继续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增长,并表现出四个特点。”马建堂说。
一是经济增长趋稳,全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0.3%。分季看,第一季度增长11.9%;随着国家采取相应的调控政策,二季度增速回落到10.3%;三季度经济增长9.6%;第四季度增长9.8%。“这就意味着中国经济保持了比较平稳较快的发展,避免了可能出现的过热苗头,也避免了大家担心的二次探底。中国经济增速由回落趋于稳定,正在向正常轨道过渡和演进。
二是农业基础加强。去年粮食产量实现“七连增”,连续4年保持在1万亿斤以上的水平,粮食的丰收给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和把物价控制在预期范围内,奠定了一个非常坚实的基础。
三是经济结构有所优化。首先,中国经济增长的需求结构的协调性增强,2010年,最终消费加资本形成,对中国经济的贡献率在92%左右,投资、消费对经济的推动更加平衡;其次,去年包含新兴战略产业在内的高新技术产业增长16.6%,增速比2009年加快了8.9个百分点;其三,区域发展的协调性有所增强,主要表现在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增长的质量较
高,而中西部经济发展的速度比较快;其四,节能减排、节能降耗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根据初步测算的结果,2010年和整个“十一五”期间,节能降耗的目标基本上可以实现。
四是民生显著改善。新增就业人数大幅增加,去年全年新增就业116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是4.1%。城乡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特别是2010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第一次增长速度超过了城市。社会保障水平明显提高。去年国家先后提高了城镇退休职工养老金水平,提高了各种低保补助的水平,不少地方提高了企业的最低工资水平。去年保障房建设也迈出新的步伐,全年新开工保障房590万套,建成370万套。
今年物价既有上涨压力,也有可以调控的有利条件
物价是2010年经济生活中一个不折不扣的热点。伴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回升向好,中国的消费物价从2009年11月开始由负转正后,2010年呈现逐季加快的趋势。党中央、国务院加大了宏观调控的力度,采取了一系列增加供给、调控需求、保障流通、调控市场,以及给低收入群体增加补贴的措施。到去年12月,CPI涨幅比11月有了明显下降,同比涨幅由11月份的5.1%回落到12月份的4.6%,环比涨幅由11月份的1.1%回落到12月份的0.5%。“这就意味着党中央、国务院采取的措施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马建堂说。
2011年物价走势如何?马建堂认为,2011年的物价既存在着上涨的压力,也存在着可以调控的有利条件。
马建堂分析认为,2011年物价上涨的压力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若干发达经济体采取量化宽松的政策,导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国近两年来累积了较多的货币量;劳动力、土地资源等成本的上升;再加上2010年对2011年带来的翘尾因素有2.6个百分点左右。
但控制物价上涨的有利条件也不少。第一,中国粮食“七连增”,各级粮食库存较充裕,成为稳定物价非常重要的基础。第二,工业领域,特别是制成品,从总体上看还处于供大于
求的格局,生产能力的相对过剩是防止物价过度上涨的另一个重要的物质基础。第三,党中央、国务院已经决定2011年要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实时调整有利于控制货币的流通量,有利于控制货币流动性,这将为控制物价上涨创造一个非常好的条件。
“还是那句老话,信心很重要。如果说,2010年我们的信心变成了货币、变成了黄金、变成了经济回升,2011年我们有能力、有条件,也有信心控制物价上涨,物价上涨就一定能控制在一个合理的、相对稳定的水平。”马建堂说。
中国经济总量世界第二,但人均排名很靠后,发展方式还比较粗放
2010年,中国经济的外部发展环境演变得愈发复杂。世界经济的复苏一波三折,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等一系列事件,以及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复苏进程的不平衡、一些经济体生产增长与就业恢复的不平衡等,都给人们再次敲响警钟: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严重性和经济复苏的曲折性远远超过预期。在世界经济这样的格局中,中国经济毫无疑问又站在表现出色的阵营中。而且,特别引人注目的是,中国经济总量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于中国在世界经济总量中排位的上升,马建堂表示,中国经济总量的增加、位次的提高,是改革开放活力不断涌现的体现。但是,我们要看到经济总量的不断扩大,也要冷静地看到,中国的发展方式还比较粗放,单位GDP所消耗的能源、水和资源还比较高,中国在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方面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做。此外,中国人口众多,人均GDP排位还很靠后。据世界银行2009年的数据,在213个国家和地区中,中国的人均国民收入排在第124位。
“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马建堂说。展望2011年中国经济,挑战和困难,来自于物价上行的压力还比较大;来自于转变发展方式任务还十分艰巨;来自于世界经济的不平衡、不协调。机遇和希望,来自于中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格局没有变化,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的推动仍然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来自于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转变发展方式、加快调整结构已经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来自于中央政府已经确定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些宏观调控措施将有助于2011年的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发展。“2011年必将是一个转变和变革之年,我们将收获变革的果实。”马建堂说
第二篇:国家统计局介绍2007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
国家统计局介绍2007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
时间: 2007年7月19日上午10时
地点: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内容: 国家统计局介绍2007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并答记者问。
发布会要点:
6月份我国CPI同比上涨4.4% 上半年达到3.2%
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3.2% 肉禽制品涨20.7%
上半年我国GDP总值106768亿 同比上涨11.5%
上半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54168亿 同比增25.9%
文字实录
项政策稳定好、完善好、落实好,投资反弹是可以得到控制的。(2007-07-19 10:21:40)[李晓超]:由于这些因素的存在,投资目前还面临着反弹的压力,这需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特别是把各
[李晓超]:第四,部分行业投资成本还比较低,准入门槛不高,部分资源产品的成本较低,相应来说也促进了一些企业对这些行业的投资的增加。(2007-07-19 10:20:06)
[李晓超]:第二,受国际收支贸易顺差的持续扩大,当前流动性过剩还比较突出,整个社会资金还比较宽松,为投资提供了较多的资金。
第三,企业利润增加还比较多,部分行业利润前景还比较好。比如钢铁行业,现在目前我们国内钢材的价格比国际市场钢材价格要低1000元人民币,也就是说利润空间还比较大,相应来说就激发了企业投资的动力。(2007-07-19 10:19:27)
[李晓超]:今年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虽比去年同期回落3.9个百分点,但与一季度相比是在加快,加快2.2个百分点。事出是有因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新开工项目由降转升,受去年下半年国家控制新开工项目政策的影响,一年来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一直在低速增长,今年上半年,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长6.4%,是5月份以来第二次正增长。(2007-07-19 10:16:05)
[经济观察报记者]:上半年的投资增长又出现了一些反弹的趋势,为什么我们综合采取了信贷、土地、财税等各项措施之后,投资反弹的压力还是这么大?第二个问题,看到6月份的CPI增长还是很快,这主要是由于食品的带动因素,但是我们同时也看到,商品零售的价格也出现了上涨,这一轮由食品价格带动的CPI增长,会不会引起全面的物价上涨,有没有这样的风险和压力?(2007-07-19 10:13:55)
[李晓超]:今年,关于7月1日出台的降低部分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和加征部分产品的出口关税,对出口肯定是要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在7月1日之前,由于我们这个信息在7月1日之前对外进行公布,出现了部分企业在6月份抢出口的现象还比较突出。所以,我们6月份出口增长是比较快的,估计随着这些政策的逐渐出台和落实,出口会恢复到正常的水平。(2007-07-19 10:11:51)
[李晓超]:第三,消费升级步伐加快。上半年,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零售中,汽车类同比增长36.7%,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20.7%,建筑及装璜材料类增长41%,家具类增长43.4%,分别比上年同期加快9个百分点、8.4个百分点、16.6个百分点和22.6个百分点。这表明居民在重点领域的消费增长还是比较快的,主要表现为汽车和住房消费。另外,汽车和住房产业链又比较长,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比较强。(2007-07-19 10:10:07)
[李晓超]:第一,居民收入快速增长,促进了消费需求的快速增长。近年来,企业效益好,职工收入普遍增加较快,公务员工资改革,加大对低收入群体居民收入的补贴力度,提高农民工的最低工资标准,以及出台了一系列调整收入分配的政策措施和各项支农惠农的政策,促进了各收入群体城乡居民实际收入的增加。
第二,居民预期支出较好,各级政府加大了社会保障的投入,更加致力于解决教育、医疗、住房等民生问题,居民对未来预期看好,消费信心增强,消费需求不断增长。(2007-07-19 10:09:34)
[李晓超]:今年以来,我们整个国民经济还是呈现出平稳快速发展的态势,经济增速比一季度进一步加快,主要原因除了出口外需拉动之外,我们国内需求也发生了一些变化,这种变化也是我们所期望的,过去我们的经济增长主要过于依赖投资拉动,今年以来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这些变化就是投资增长和消费增长差幅在缩小,也就意味着消费的拉动对经济的拉动在增强。
上半年我们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9%,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3.9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4%,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2.1个百分点,投资增速高于消费增速的幅度在缩小,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增大。上半年消费为什么能够增长这么快,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2007-07-19 10:08:40)
[中央电视台记者]:请问李司长,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出现了投资回落、消费上升这样一种格局,是不是意味着今年我国经济已经从投资拉动为主转为消费拉动为主。第二个问题,今年我国已经对2800多种商品取消了出口退税,但是上半年我国出口仍然是大幅增长,这项政策是否对我国下半年的进出口格局产生一定的影响?(2007-07-19 10:08:14)
[陈文俊]:谢谢李司长。下面,欢迎各位提问,在提问之前请各位通报自己所代表的新闻机构。(2007-07-19 10:01:56)
[李晓超]:当前经济运行中一些体制性、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特别是国际收支不平衡,食品价格涨幅过高,节能减排压力仍然很大。下一阶段,要继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切实贯彻落实好中央的各项方针政策,着力调整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和深化改革,力争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007-07-19 10:01:33)
[李晓超]:
7、货币信贷稳定增长,居民储蓄存款增速放缓。6月末,广义货币(M2)37.8万亿元,同比增长17.1%,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1.4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回落0.2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13.6万亿元,增长20.9%,比上年同期加快7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加快1.1个百分点;流通中现金(M0)26881亿元,增长14.5%,比上年同期加快2.0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回落2.1个百分点。6月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5079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5%;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69368亿元,增长16.0%,其中居民储蓄存款增长9.4%。(2007-07-19 09:59:54)
[李晓超]:
6、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增幅为多年所少有。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52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4.2%,增幅高于上年同期4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111元,同比增加314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3 %,增速高于上年同期1.4个百分点,高于一季度1.2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出现了多年少有的快速增长态势。(2007-07-19 09:59:01)
[李晓超]:
5、对外贸易较快增长,利用外资增长平稳。上半年,进出口总额9809亿美元,同比增长23.3%,比上年同期回落0.1个百分点,与一季度持平。其中,出口5467亿美元,增长27.6%;进口4342亿美元,增长18.2%。进出口相抵,顺差达1125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加511亿美元。上半年,外商直接投资实际使用金额319亿美元,同比增长12.2%。6月末,国家外汇储备达到13326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2663亿
美元。(2007-07-19 09:57:44)
[李晓超]: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2%(6月份同比上涨4.4%,环比上涨0.4%),涨幅比上年同期上升1.9个百分点。分类别看,食品价格同比上涨7.6%,其中,粮食上涨6.4%,蛋上涨27.9%,肉禽及其制品上涨20.7%,其余商品价格有涨有落。上半年,商品零售价格上涨2.4%(6月份上涨3.2%),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2.8%(6月份上涨2.5%),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3.8%(6月份上涨3.4%)。(2007-07-19 09:56:39)
[李晓超]:
4、市场销售增速稳步加快,居民消费价格结构性上涨。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044亿元,同比增长15.4%(6月份增长16.0%),增幅为1997年以来的新高。其中,一季度增长14.9%,二季度增长15.8%。分地区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28525亿元,增长15.9%;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13519亿元,增长14.3%。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分别增长15.2%和18.0%,其他增长5.3%。(2007-07-19 09:55:30)
[李晓超]:上半年,中、西部地区分别完成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1111亿元和10094亿元,同比增长35.6%和30.2%,均快于东部地区22.3%的增幅。(2007-07-19 09:55:16)
[李晓超]:分行业看,在39个大类行业中,有24个行业增速比一季度加快,1个行业增速持平,14个行业增速回落,加快的主要集中在机械和轻工行业,回落的则以高耗能行业为主。出口交货值保持较快增长,但增速回落。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出口交货值32859亿元,同比增长21.7%,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3.2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回落2.0个百分点。(2007-07-19 09:53:43)
[李晓超]:
2、工业生产增长加快,企业利润继续大幅增加。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5%(6月份增长19.4%),比上年同期加快0.8个百分点。其中,一季度增长18.3%,二季度增长18.7%。分所有制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14.0%,同比加快2.2个百分点;股份制企业增长20.0%,加快
1.3个百分点;集体企业增长13.0%,回落0.1个百分点;私营企业增长26.6%,回落0.6个百分点;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17.9%,回落1.1个百分点。(2007-07-19 09:53:05)
[李晓超]:
1、农业生产再获丰收,夏粮单产创历史新高。初步统计,全国夏粮产量达到11534万吨,增产146万吨,增长1.3%,连续第四年获得丰收,夏粮单产提高1.1%。早稻可望再获丰收,棉花播种面积继续增加,农产品优质化率进一步提高。上半年猪牛羊禽肉产量3652万吨,同比增长1.3%。(2007-07-19 09:52:48)
[李晓超]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首先,我就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给大家作一个介绍。今年以来,针对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中央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措施,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发展,呈现出经济增长较快、质量效益提高、结构协调性增强、群众实惠增多的发展态势。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106768亿元,同比增长11.5%,比上年同期加快0.5个百分点。其中,一季度增长11.1%,二季度增长11.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9470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55454亿元,增长13.6%;第三产业增加值41844亿元,增长10.6%。(2007-07-19 10:02:56)
[陈文俊]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今天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李晓超先生,向各位介绍2007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李晓超司长是大家熟悉的发言人了,我这里就不多介绍了。下面先请李晓超司长介绍情况。(2007-07-19 10:00:02)
第三篇: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就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答记者问(图)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就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
答记者问(图)
来源:国家统计局发布时间:2014-04-16 13:41
中央电视台记者:
请问盛来运司长,我们现在看到一季度GDP增长7.4%,这个增速从季度上看还是在下滑的趋势,您认为这个数字有没有超出我们的目标区间?我们也想知道关于就业的状况,我们在刚才您提到的这些数据里还没有看到,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您掌握的情况。您对一季度整体的经济形势是怎么看待?谢谢。
盛来运:
谢谢你的提问。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7.4%,比去年同期稍稍回落了0.3个百分点,应该说还是在7.5%左右目标区间。从全世界范围来讲,7.4%的速度也是比较高的速度。
增长速度是否滑出目标区间或者是说经济是否仍在合理区间,除了看速度以外,更重要的是看就业和收入,稳增长的目的是为了保就业,保就业的目的是为了保民生。从就业、收入这些方面的指标来看,一季度情况还是总体不错的。
刚才你问到的就业形势,我告诉你几个数据,一季度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超过300万,比去年同期继续增加。国家统计局调查失业率的数据,总体是稳定的。国家统计局农民工监测调查显示,一季度外出农民工同比增加了288万人,增长1.7%。我们在调研的时候都感觉到很多企业反映招工不容易。所以从这些情况来看,我们觉得一季度的就业形势是稳中向好的。
由于就业形势不错,所以居民的收入形势也不错,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是10.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是7.2%,比去年同期有所加快。与此同时,物价总体比较稳定,一季度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2.3%,总体上是温和可控的。从就业、收入、物价这些指标来看,虽然一季度的增长速度略有回落,但总体上仍在合理区间。
除了以上几个亮点以外,一季度经济运行当中还有一个最突出的亮点,就是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继续取得新的进展。首先是产业结构继续得到优化。一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49%,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1个百分点。三产的增长速度比二产增长速度高0.5个百分点。就二产本身来讲也发生了一些积极的变化,第二产业中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要比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平均增速高3个百分点左右。这些方面说明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产业结构出现了一些积极的变化。
第二方面的积极变化是投资与消费的关系更趋合理。一季度投资增速有所回落,但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速度相对稳定,居民的消费增长速度有所加快,这样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在提升。同时从投资本身的内部结构来看也有一些积极变化,比如第三产业的投资,还有民间投资的比重在继续提高,民间投资的比重今年一季度比去年同期提升1.5个百分点,达到64.8%。
第三方面的积极变化是收入分配的结构有所改善。一季度居民收入名义增长速度比企业利润的增长速度以及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高近2个百分点。这就意味着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有所提高。与此同时,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又有所缩小,按照简单的收入倍差来算,农村居民收入与城镇居民收入比是1:2.53,又有所缩小,收入分配的结构有所改善。
第四方面是节能降耗取得新的成绩,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有所提高。
从以上就业、收入、物价以及结构调整这些新的亮点来看,虽然一季度经济增速稳中略缓,但运行在合理的区间,并且经济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态势没有发生根本的改变,仍在向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
中国日报记者:
请您给我们分析一下一季度经济增速下滑的具体原因,您怎么看待在接下来的季度经济继续下行的压力?谢谢。
盛来运:
谢谢你的提问。关于一季度增速为什么会回落,原因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外部环境仍然复杂严峻。今年以来,美国遭遇“严冬”,拖累了本国的经济增长。新兴经济体今年受一些因素的影响,下行压力比较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调低了今年世界经济增长的预期,调低了0.1个百分点,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调低0.2个百分点,这就意味着世界经济的复苏比预期的要差,从外部环境来讲,不可避免的要影响到我们的出口,出口增速不如预期。
二是我们国家正处在“三期”叠加阶段,即经济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是必须要付出一定代价的,就像人们所说的是爬坡过坎,所以现在正处在一种关键时期。开过车的人都知道,当汽车爬坡的时候把速度换到一个低档,速度慢一点,汽车开起来更稳而且更有劲。
三是政府主动调控的结果。今年以来各级政府加大了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也加大了环境污染治理的力度。这些方面都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所以一些地方宁愿把经济增速降下来,也要追求绿色发展、追求可持续发展,这是值得鼓励的。
关于如何看待经济增速的下行以及下行的压力,谈以下几点认识:一是经济增速下行是中国经济进入发展转型新阶段的客观反映。经过30多年接近两位数的高速增长,中国经济事实上已经进入了一个转型新阶段。目前,经济发展的外部条件和内生因素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比如,劳动力供求关系在发生新的变化,并且资源环境条件的约束性增强,使得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趋于下降,中国经济增速下行是符合阶段性的客观要求。我们不可能在现阶段像以前那样继续保持两位数的增长,这是目前进入新阶段的一种客观反映。
二是在新阶段主动把增长速度降下来是有利于调结构、转方式,特别是有利于市场机制发挥倒逼作用来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三是7%-8%的速度也是不低的。按照这个增长速度计算的话,目前每年所创造的财富增量,虽然增长速度在回落,但是增量还是在扩大的。比如2013年按不变价算的话,当年所增加的GDP增量相当于是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一年的GDP总量,如果要是按现价算的话规模更大,相当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一年所创造的GDP总量。增长速度虽然在回落,但是创造财富的增量还是在扩大,从中长期来看,经济增长速度仍然不低。
如果我们抛开速度的因素,以更宽的视角来观察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变化的话,事实上中国经济现在正在发生着一场全面而深刻的结构性的变革。比如说,虽然增长速度有所回落,但是城镇化仍在较快推进,每年城镇化率提高一个百分点以上;虽然工业增长速度有所回落,但是第三产业发展还是比较快的,去年第三产业所占比重第一次超过二产比重;虽然投资增速有所回落,但是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提升。所以从这些方面来看,中国经济正在发生结构性的变化。
虽然我们现在还不能说中国经济已经由工业主导型的经济转向服务业主导型的经济,由投资主导型的经济转向消费主导型的经济,但是这个过程正在加快,这种变化正在悄然发生。所以从这些角度来讲,我们也应该转变观念,要用新的视野来看待中国经济的变化,一定要认识到中国经济已经进入到转型发展的新阶段,一定要有一种新的思维、新的视角来看待中国目前所进行的结构性变革,以及出现的新变化。谢谢。
上海电视台第一财经频道记者:
我们看到房地产的数据,固定资产投资以及新开工面积等都有一个下降的趋势,您能帮我们介绍一下房地产投资与一季度的经济增速下降有多大的关系,同时这是不是可以进一步的导致相关的一些限购政策的放开。同时我们看到之前有很多的传言,尤其是一些二三线城市的传言,说政府将要松绑房产的限购政策,也想请您对这个传言进行一下评价。谢谢。
盛来运:
谢谢你的提问。关于房地产投资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一季度房地产投资增速下滑确实是影响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滑的一个原因。初步测算,因为房地产投资增速下滑拉低固定资产下滑0.7个百分点。关于房地产市场的变化,从1-2月份70个大中城市房价调查的数据以及房地产投资的情况来看,一季度确实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但是总体上来讲房地产市场还是比较稳定的。
从房价监测的情况来看,一季度有几个特点:一是总体的房价均价虽然有所变动,变化不大,总体稳定。二是房价确实是出现了一些明显的分化,一线城市房价温和上涨,部分二线城市房价有所松动,一些住房存量比较多的三四线城市房价出现了下降,当然这也是市场调节的一个很正常的表现。三是房价涨幅收窄。房地产市场的这种新变化,既是市场主动调节的结果,也是政府主动调控的结果。我相信相关部门会紧密跟踪房地产市场的变化,根据新变化进一步完善房地产调控的政策,着重建立房地产调控的长效机制,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谢谢。
金融时报记者:
我有两个问题:第一,很多分析者认为去年第一季度的外贸,特别是出口的数字是假的,这样的话你们有没有内部的一个算法来评价一季度和去年一季度的比较。第二,很多人也担心因为2008年、2009年拉动内需的政策,经济上涨得比较快,现在下降也会相对比较快,你们能不能评论一下。谢谢。
盛来运:
谢谢你的两个问题。关于第一个问题,外贸数据的变化问题,有关部门的新闻发言人在前一段时间,尤其在去年的时候已经解释了。由于特殊监管区贸易的存在,局部地区存在着贸易不可比的因素,扣除这些因素的变化,中国的进出口实际表现应该比数据本身反映得要好。
你对外贸数据有兴趣,我给你推荐一个数据,可以作为观察中国进出口数据变化的一个参考,我们这次新闻稿也发布了这个数据,就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出口交货值。这个数据今年一季度是增长4.2%,比去年增速虽然略有回落,但仍然保持增长。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占中国对外出口的比重在85%左右,应该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出口形势的变化,作为外贸数据的一个必要的补充,你可以观察一下这个数据的变化。
关于刚才提出的第二个问题,我刚才解释一季度增速下滑原因的时候已经谈到这方面的影响。中国经济正在经历“三期”叠加的阵痛。谢谢。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
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您刚才提到就业在持续增加,但是一季度的经济增速包括总体工业增速都在下行,这是否符合逻辑?第二,根据此前公布的数据,CPI是由2月的2%小幅攀升到了3月同比上长2.4%,但是PPI是由2月的-2%下探到了3月的-2.3%,有分析认为这表明通胀压力在减低,通缩压力在增大,您怎么看?
盛来运:
谢谢你的提问。关于经济和就业关系,按照经济学的逻辑,一般来讲经济上升期就业形势好转,反之,经济下行期就业压力比较大。为什么这种状况在中国没有发生呢?并不是说我们现在不符合逻辑,中国就业形势比较好,是有这样几个原因:
一是虽然增长速度有所回落,但仍在以中高速的速度增长,所创造的财富增量是在扩大的。像今年一季度,增长速度虽然比去年一季度回落0.3个百分点,但创造GDP增量,即使按不变价计算的话,也比去年的一季度增加7800亿元人民币左右,比去年一季度多增将近200亿。所以经济总量在扩张,对劳动力的需求也在增加。
二是结构在发生变化。刚才我谈到三产的比重在上升,服务业发展的速度在加快,服务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也会增加。
三是也有劳动力供求结构发生新变化的原因。去年我们发布了16-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数据,2013年是在2012年继续减少的基础上又减少了244万人,这也有利于就业矛盾的缓解。从这些原因来看,中国劳动力就业形势的变化与经济本身的运行仍然是合乎逻辑的。
关于你的第二个问题,CPI的走势为什么跟PPI的走势出现了背离,这是因为各有原因。3月份CPI的上涨速度比上个月加快了0.4个百分点,主要是因为翘尾的影响,翘尾因素比2月份增加了将近1%,所以最终出来的结果是CPI涨幅比2月份加快了0.4个百分点。3月份PPI降幅有所扩大,主要原因是两个方面:一是因为国内的供求矛盾仍然比较突出,传统行业的一些产能也进入集中释放期,再加上政策回归常态以后,供求缺口有所扩大,这方面工业品的出厂价格还在下降。二是跟国际形势的变化也有关系,由于美国处于退出QE政策过程之中,大宗商品的价格有所回调,这样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对国内也有一些影响。
关于PPI再提醒大家一下,在使用的时候稍微注意一下,不能过多夸大负增长的程度,因为PPI跟CPI一样也有翘尾的影响,3月份的PPI是-2.3%,其中-1.7是上年的翘尾因素,占74%,新的因素影响PPI的变化是只占26%。所以PPI在负的区间运行确实反映了供求压力比较大,但也一定要考虑数据背后的结构性因素。谢谢。
人民日报记者:
我注意到今天我们发布的市场销售的信息里面第一次发布了限上企业单位的网上零售额,请问现在网购非常发达,您今天公布的只是限上单位的,限下单位的量大面广的网上的零售额,我们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里有没有体现,国家统计局准备什么时候发布这个数字?谢谢。
盛来运:
谢谢你的问题。国家统计局确实是第一次发布限上单位网上零售额数据,这也是国家统计局在积极改进方法制度,尽可能快地反映中国经济新变化。今天我们发布的数据基本上反映了限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交易平台实现的消费品零售额。
零售额从卖家的角度来讲可以分成几部分:一是块头比较大的限额以上的,规模比较大的一些企业,都是在我们的全数调查之内;二是企业主体规模比较小,限下的,但是它比较规范,有营业执照,会在我们的基本单位名录库里得到反映,我们会通过抽样调查来反映这一部分网购的情况;第三类是大量的一些散户在网上销售,但是没有营业执照,无法包含在名录库内,这部分内容要掌握的话很难,目前我们初步确定想通过大数据的挖掘来收集这部分信息。
国家统计局在大数据应用上还是具有超前性的,动作还是比较早的。我们现在已经跟包括阿里巴巴、京东商城这些大的数据运营商签订了战略协议,希望借助于他们网络平台里的一些数据,来弥补我们的不足。所以我们提出了用大数据来进一步改进统计调查制度的方向,就零售额来讲,就是“卖家三分、买卖共统、普查为基、大数支撑”,就是希望能够通过这些措施,既反映买方的情况,也通过调查把卖方的信息收集上来,进行综合的统计,弥补限下信息不好收集的不足。如果进展顺利的话,估计第二季度大家就可以看到国家统计局发布的限上、限下单位网上零售额数据。谢谢。
日本经济新闻记者:
最终消费和资本形成以及净出口这三个方面的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百分之多少?谢谢。
盛来运:
由于核算的时间特别紧张,按支出法来核算GDP以及你所关心的三大需求的贡献率,还在核算中。但是,基本格局是很明确的,出口下滑就意味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可能比去年一季度下降。内需的贡献仍然是支持中国经济增长最主要的因素,而且内需的贡献是在上升的。投资与消费这两驾马车的比较来讲,投资的增速是回落的,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虽然名义增速回落,但扣掉物价以后,实际增速有所加快,这意味着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在上升的。从这个角度来讲,中国的需求结构是在向好的方向转化。谢谢你。
香港中外新闻社记者: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博鳌亚洲论坛2014年年会开幕式主旨演讲时强调,“不会为经济一时的波动而采取短期刺激政策”,请问发言人,在此背景下,中国经济如何注重中长期发展,具备持续发展的不懈动力?谢谢。
盛来运:
谢谢你的提问。总理在博鳌论坛上的讲话应该说已经回答了你的关切,我的体会有两点:一是他讲到中国经济关注未来的发展动力,关注中长期发展,实际上讲到中国仍然具有保持长期的中高速增长的潜力和能力。我们现在正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推进过程之中,中国正在进一步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发展有空间,同时有丰富的宏观调控经验,有政策储备。保持中国经济中高速增长不缺动力,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有条件实现中国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
二是中国经济总体开局平稳,运行总体良好,同时企稳向好的基础仍需要进一步巩固,所以既要保持定力,又要主动作为,我们要向改革要动力,向结构调整要动力,向改善民生要动力。所以从这些角度来讲,我觉得整个政策的取向也都是非常明确的。谢谢。
胡凯红:
今天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盛司长。谢谢各位。
第四篇: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解读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
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解读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
[刷新]
[嘉宾访谈]:4月29日9:00-10:00,国务院第六次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将做客人民网,解读关于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热点问题。并与网友在线交流,欢迎提问。
[15:15]
[主持人]:各位网友上午好,欢迎大家登陆人民网收看这次的视频访谈。今天我们请到了一位重量级嘉宾,谈论非常有意思的话题,这位嘉宾可能大家对他的名字和面孔都不陌生,他就是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先生,请您向人民网网友打一个招呼。
[09:02]
[马建堂]:各位网友大家上午好。
[09:02]
[主持人]:马局长到这里做访谈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国务院第六次人口普查领导小组的副组长,我们大家知道,昨天把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都已经向社会公布了,今天我们就请马局长为我们进一步的解读这些数字以及数字背后的故事,这就是我刚才说的非常有意思的话题。马局长您昨天告诉这次普查得到全国总人口大数,是13.4亿,不包括台港澳地区,这样的数字出来以后,很多人第一个感觉就是说怎么这么少?比大家预期的少,这个数字是不是可信?有没有经过调整呢?
[09:04]
[马建堂]:有你这个印象不止一两个人,昨天我女儿也问我,我们国家的人那么少吗?另外也有一些专家认为,中国没有那么多人,回到统计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应该说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是一项非常大的社会调查,它的生命在于质量。我们为了确保这次人口普查数据的质量,下了很大的工夫,功夫不负有心人,这次数据的质量是比较高的,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证明:第一,在全国有500多万人口普查的小区,入户登记以后我们随机抽了402个小区,重新又查了一次,重新入户、重新访问、重新登记,发现净漏登率只有0.12%。第二,说到质量比较高的依据就是它和公安、人口、卫生甚至民政部门的所有的行政记录是比较匹配的,人口数据不是孤零零的,我们这么大的国家,许多部门有人口数据,他们也掌握了行政记录,这些数据总体是比较匹配的。而且我们这些普查上的数据和人口发展的规律是吻合的。所以从这个角度看,我们这次人口普查的质量是比较高的。
[09:11]
[主持人]:现在13.4亿这样的数字反映了我们国家人口的形势,生育阶段是什么样的状况呢?
[09:12]
[马建堂]:我们昨天公布了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第一号公报,今天要公布第二号公报,关于境外人员的消息,然后我们还要陆陆续续发布海量的人口普查的数据,数据是枯燥的,数据是干巴的,数据后面有什么东西?我们透过这些数据表象看到这些数据反映了我们国家人口经济社会发展的很深层次的变化。简单的讲,比如说从人口总量看,我们这次普查,我们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人口13.4亿,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净增加7390万。前一个10年,2000—1990年增加了1亿3000多万,我们这个10年人口的增长率千分之五点七,这10年相对于上一个10年少生了6000多万人,这意味着我们国家计划生育的政策得到了很好的贯彻和执行,人口总量得到了有效控制。我们为什么要控制人口?就是因为人多,自然环境压力大,所以人口控制得好,我们资源环境压力就比较小,为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创造了好的条件。这是从总量看的。第二,从素质看。这次人口普查有两个指标反映的非常突出,一是每10万的居民中受过大学教育的8900多人,10年前只有3600多人;二是这次普查文盲率只有4.06%了,比10年前下降了很多,说明我们中国居民的受教育程度有了很大提高,人的全面发展有了很大进步。当然人的素质也不能完全的用教育水平来替代,但这是一个基础。
[09:20]
[主持人]:有一些朋友问到我们文盲率下降了这么多,受教育程度提高这么多,有没有作假现象?比如大量假文凭现象会不会影响我们普查的真实度。
[09:20]
[马建堂]:我们受教育人口提高比较快,和教育部门的数据非常衔接。我们这次普查,2010年比2000年增加了7900多万人,这是我们普查的数据。我们找了教育部门数据来评估了一下,这10年来大学招生4940多万,成人高等教育毕业2197万,自学高考845万,总共加起来7986万。基本是匹配的。至于假文凭情况,我想也很难说一个也没有,据普查部门来讲,和教育部门的行政记录是吻合的,教育数据比我们多一点,可能有点重复,说明数据质量是比较好,假文凭的情况我们国家这么大国家你说一点没有也不现实,但是总体讲这次普查反映的人口受教育质量是比较高的。
[09:23]
[主持人]:您说简单13.4亿人口的数字,第一反映了我们人口过快增长得到有效控制,第二是人口素质提高了,还有其他主要特点吗?
[09:26]
[马建堂]:我们人口普查很重要是要查清楚中国13.4亿人口大的结构,城乡结构、地区结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比如说城乡结构,我们2010年的第六次人口普查和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城镇化率提高很快。2000年到1990年城镇化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2010年比2000年平均每年上升了1.3个百分点,说明后10年城镇化率在加快,城镇人口在增加。另外,地区的人口也有很有意思的现象,东部沿海地区用常住人口计量,东部沿海地区占全国人口比重上升,经济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和人口流动状况是非常衔接的。
第六次人口普查登记出来的流动人口是2.2亿人,这么多人口在流动,说明我们国家经济活力在增强,国家的人口流动性在增强,也和我们国家十几年经济社会的发展是高度匹配衔接吻合的。
[09:34]
[主持人]:刚才您谈到了说这次我们的人口普查漏登率是0.12%,第五次人口普查也有漏登率问题,能不能向我们介绍一下第五次漏登率是多少?世界各国漏等率都在什么样的范围?您也说到我们从500多万小区中又抽了400个小区。给我们说说这个情况。
[09:36]
[马建堂]:第五次人口普查漏登率比较高,是1.8%。全国推算下来当时漏登了2000多万人,但第五次人口普查1.8%漏登率在国际上仍是较好的水平。联合国统计机构把一个国家人口普查的质量标准漏报率控制在3%以内,质量是比较好的。国际上发达国家的漏报率有高有低,一般在2%左右。有的发展中国家漏登率到了惊人的地步,达到15%。我们国家第六次人口普查能够有这样的一个水平,是非常不容易的。把我们的人口的净漏登率控制在千分之1.2,可能朋友们很关心到底用了什么办法?我们为什么能控制这么好?第一,依法普查。我们有统计法,这次发布了全国人口普查的条例。这两个重要的法律法规对普查机构、普查人员、被调查对象有明确的法律责任,如实填报、依法登记的法律责任,为被调查对象的保密也要求非常严格,这是第一点。第二点科学登记,一个国家普查搞的准确不准确与它的调查方式有关系,比如说美国的人口普查,它用什么方式呢?普查机构给广大居民寄信,信里有调查表,寄出去让美国居民来填这个信,这种普查方式如果在发展不健全的国家,它的质量很难得到保证。我们国家采取入户访问登记,普查员入户访问,面访,第二点很重要。这一次我们总结了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经验和教训,第五次人口普查漏登率高到一点,因为我们见人查,查你在居住地,居住时间超过半年以上的人口,这样,农民朋友或者一些流动人口,他在居住地你见到他的时候说到这个地方还不到半年,就不是这个地方的普查对象,我们就不登记了,但在他的户籍地我们见不到他也不登,这样由于判断,一个居民、一个公民在一个地方是不是居住6个月,就很可能导致漏登,有很多农民出去打工,有几个月有可能不清楚。
[09:50]
[主持人]:而且他们也流动。
[09:50]
[马建堂]:对。我们两头登,按照房子,按区找房,按房找户,按户找人。同时我们还查他的户籍信息,见人也登、见户籍信息也登。我有一个亲身经历的例子,我到贵州省六盘水市,跟着我们普查员访问了一个农家,这户人家11口人,在家里只有老两口和一个孙子,他另外的8口人一共有3个儿子分别带着媳妇和小孩在广东福建打工。我们两头登,第一我们在贵州六盘水市这家农民朋友见人就登,同时我们也登记他们全家户口的信息,另外他三个儿子、三个小家庭在广东、福建打工,我们在那个地方也登,防止遗漏。
[09:53]
[主持人]:这样不会重复计算吗?
[09:54]
[马建堂]:不会的。因为我们的表,比如这家人家,我们户口信息要记录下来他的姓名、年龄和哪里人,在广东福建应该也查得到他的姓名、户籍所在地,计算机上可以剔除重复信息,这样我们技术上不会出现重复。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改进,就是我们普查小区的电子化的画区制图。因为人是流动的,怎么才能查准了人?我们要把全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划为550万个普查小区,每个普查小区大概80—100户人家。普查小区里再明确若干个建筑物,过去第五次普查以前,这个工作是手工的,普查员要到这个小区手工画图,很难避免重复、遗漏。这次利用国家卫星摇感资料,特别是国土资源部给我们提供第二次土地调查的资料,我们人员到现场查,形成完整的可以重复利用的人口普查的小区和建筑物的图,而且这些图将来都非常有用。我们普查员到现场去核对,这样就保证了不漏区、不漏房、不漏建筑物,所以为人口普查不出现大的遗漏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条件。
另外我们规定了各个岗位严格的责任制,特别是这次普查,我们过去叫中国和平时期的最大社会动员活动,实际上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社会调查活动,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全球最大的社会调查活动。哪个国家人口普查是13亿人啊!各地政府组织非常重视,我们国家的组织化程度高。其他国家我和我的同行交流,他们都佩服,哪个国家从中央领导人到居民区都动员起来从事普查活动?其他国家羡慕得不得了,因为它做不到,我们国家要想把这个事情做好,有我们这么高的组织化程度就一定能普查好。
[10:04]
[主持人]:这次人口普查,您说是和平时期最大社会动员,究竟我们动用了多少普查员?多少人力?又花了多少钱?这个数字给我们透露一下,2011年是国际普查年,很多国家都进行了人口普查,别的国家的普查员、人力物力有没有和我们国家做一个比较?
[10:09]
[马建堂]:我们先说人力,全国要动员600万普查员,不包括普查办工作人员,这项工作做下来,我们统计的情况,全国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近千万人。这次普查,流动人口非常多,非常难,很多地方政府为了使普查工作顺利,除了普查员,每个村、每个居委会还派了协助调查员,有的居民不愿意给你开门,村里的干部、居委会的老大妈陪着去调查,还有民警也出来帮着调查,小区物业人员也出来帮助,说大数近千万,这是人力。其他国家的统计机构说是你们动员了多少普查员?指导员?我们说近8百万,他们一愣,因为和他们国家的人口差不多了!花了多少钱?这次人口普查的经费按照全国人口普查条例是各级财政分级负担,中央财政就是财政部,非常支持我们的普查,财政部安排了12.5亿经费,其中5亿是给普查员的补助,其他的7.5亿全是普查的物资、材料的购买支出,包括普查表。全国13亿人的普查表,还有填错的,我们13亿张人口调查表,还需要汇总,得转化为电子数据,怎么转化呢?就是我们国家统计局组织有关科研单位研制的光电录入机,把人填的表扫进去,计算机自动录用读取,要购买这个设备,所以中央财政安排了全部资金12.5亿,国家发改委还支持我们大概有2亿多,用于国家统计局和地方统计局处理设备的更新和配套。因为是海量的数据,要在机器上处理,除了中央的资金支持,省、市、县政府也筹集了一部分经费,全国加在一起大概80亿,这里包括普查员、督查指导员的劳动报酬。我们近千万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中,有一部分不需要发补助,可能发一点加班的补贴;有一部分是抽调的工作人员,工资不需要发,比如西藏自治区所有的普查员全是基层干部,本来就有工资,但有更多的是雇佣、招聘的普查员,这些人就要给人家发工资。我们这次普查,全国准备了2、3年。普查员从选调、培训到完成入户访问,大概需要3个月。你每个月给人家补助300块钱,不多吧,就将近1000块钱了,如果一半人员需要给劳动报酬,每人1000块钱就是约40亿,所以全国80亿经费相当大的一部分是“两员”的补助和劳动报酬。
第二大部分是光电录入、纸张、材料、宣传品。所以我借这个机会也跟网友们说一说,感谢网友们关心我们这次普查资金问题,资金使用效率问题也请网友放心,我们会把一个钱掰成几瓣花。这么大的社会普查活动我们也把花钱的情况做一个公开,呈现出透明的社会。
[10:29]
[主持人]:我们接下来谈谈普查数据的一些结构性的问题。首先,老龄化的问题,昨天您也公布了相关的数据,现在根据这个数据看,中国老龄化好像在加快,我们中国老龄化在世界上处于什么水平?现在世界老龄化最严重的是哪些国家?我们退休年龄大家都很关心,是不是要延迟啊?请介绍一下这方面情况。
[10:30]
[马建堂]:这次普查人口非常重要的结构数据就是我们国家的60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13.26%,总数1.79亿,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例8.87%,绝对数接近1.2亿。它意味着我国的老龄化进程还在继续。老龄化成为国家人口社会发展中需要认真科学妥当应对的一个挑战。我们国家这个挑战可能更大,相对于发达国家更大。第一,我们的老龄人口的绝对数多。我刚才讲了,60以上的将近1.79亿,65岁及以上的将近1.2亿,第一是数量大;第二是还在继续增加;第三,我们国家是发展中国家的老龄化,恐怕这是很大的挑战。如果我们国家人均GDP、人均收入比较高,政府有更大的能力来解决老龄化问题,而我们国家是“多、快、未”,“未富先老”意味我们国家人均收入还不高,政府还需要拿人均不高的收入要做很多的事情,要发展改善民生、保护生态环境。要妥善处理老龄化带来的压力是所有国家所没有的,难度极大。
至于我们国家的老龄化水平和国际上比,目前的水平比发达国家还是略低一点。比如说我们60岁以上的是13.26%,65岁以上8.87%,日本2008年的数据65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比例到了22.6%,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65岁及以上15.9%,世界平均水平7.6%。国际上的标准就是60岁及以上的人口比重如果超过10%,或者65岁及以上的比重超过7%就是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我们目前的老龄化程度还低于发达国家的总体水平,发达国家2010年60岁以上的平均水平是21.76%。当然还是那句话,我们和发达国家还不能完全比,他们的人均GDP水平是几万美金,我们中国才4000美金,差很多,所以对我们挑战还是很大,更要科学研究、统筹考虑、妥当应对。
至于你讲的这个数据会不会带来什么政策调整?比如说老龄化在加快,老龄人口比重在提高,就意味着低龄人口比重在下降。就涉及到人口的一些相关政策。无论是生育政策还是退休政策,都是关系到我国人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政策。胡总书记讲人口问题是一个战略性问题,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和中国现代化的大局,对于这样的重大问题,我们还是要坚持我们的基本国策,继续保持低生育水平。因为我们人口总量还是很大的,在这个基础上,还要更加细致的分析这次人口普查的数据,认真的总结人口发展规律,未雨绸缪,统筹考虑如何妥当、慎重的优化、完善我们的人口生育政策和退休政策。
[10:51]
[主持人]:您讲到低龄人口下降,有一个相关问题,这次普查对超生又没有上户口的老百姓通常叫黑孩子,这样的孩子有没有进行登记?有多少?
[10:59]
[马建堂]:我们这次国务院发布人口普查条例和我们的方案规定,凡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居住的自然人都要登记,不管有没有户口。所以,所有没户口的超生人口都应该被登记,我们这次是两头登,一是见人就登,一是见户籍信息就登。这样挑战很多,困难很大,为了把这部分人口登上来,人口计生委、公安部和国家统计局联合发了文件,所有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自然人都要登记。登记过程中发现的这些超生人口也不影响对它这个地方计划生育工作的评价,仅用于普查目的。
第二,对于超生人口需要按照有关规定缴纳社会抚养费,这次普查中可以按照最低的标准去缴。另外,如果你确实很困难,经过批准还可以分期缴。我们三个部门的文件还规定,那些没有户口的公民,我们叫“户口待定”,经过核实以后都可以按照政策上户口。这次我们经过普查员努力,全国登记到没有户口的人有1300多万人,这个数占全国总人口1%。这1300多万户口待定人口大部分是超生未上户口的。另外还有极个别的人户口正在办理期间。当然我也接到了一些来信,反映有一些个别的普查登记后没上户口,这时候就需要我们有关部门和我们的公民一起来分析一下,他没上户口是什么原因?是出生证明不全?还是抱养手续不全?只要手续齐全,按照文件规定都是可以上户口的。
[11:07]
[主持人]:还有一个相关的问题,我们国家劳动力人口是不是在减少?不知道这次普查我们有没有这样的数据?因为现在在学术界有一个争论很多的问题是劳动力供给是不是进入了刘易斯拐点?因为这方面情况也关系到国家今后就业政策、人口政策调整和制定的问题,您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11:08]
[马建堂]:这次人口普查非常重要的数据就是年龄结构,0—14岁我们叫少儿人口,不是劳动力资源。60—65岁以上人口按道理讲进入了退休年龄也不是劳动力资源,按照我们国家的退休年龄的话,满15岁和不到60岁人口是劳动力资源,我们这次人口普查,满了15岁不到60岁劳动年龄人口我们叫劳动力资源人口是92148万。怎么来看待这个9.2亿劳动力资源?要回到你讲的特别是学术界讲得比较多的刘易斯拐点问题,稍微说的远点,刘易斯理论是发展经济学,二战之后兴起的发展经济学的经济学家他叫刘易斯,在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存在大量的富余劳动力,这些富余劳动力的边际劳动生产率就是零,这些富余劳动力
从农村往城市转移,从农业往工业转移,不影响农业产出,因为边际劳动力率是零。但是转移到城市和工业以后产出是大于零,这样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向工业转移的过程就是这个国家加速发展的过程。发展的动力就来自于城镇化,来自于农村劳动力转移。
一旦这个经济体农村富余劳动力到了临界点,这个临界点就是农村劳动力的边际生产率开始大于城市或者工业劳动力的边际生产力。从另外一个角度,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得差不多了,没有更多的劳动力可以转移了,再转移农业,就受影响了,这时候刘易斯拐点就到了,第一个拐点是农村富余劳动力不能往城市转移了,第二个拐点是增长率下降。所以,叫做“刘易斯拐点”。从我们和网友们交流的情况看,我们刘易斯拐点到没到呢?我想这个问题是不是这样说,这次人口普查满15周岁不到60周岁的劳动年龄人口是9.2亿,仍然比2000年的8.25亿或者8.2亿增加了将来1亿人,另据我局人口专家预测,我们中国未来10年每年适龄劳动力资源都能稳定在9亿左右。前几年9亿多一点,后几年9亿少一点。所以中国还有9亿劳动力,至少是“十二·五”期间,从总量来讲,尽管我们计算到2013年劳动力总量、劳动力资源总量很可能到了顶端,应该讲劳动力供应是充裕的。但是确实从2013年以后,我国的劳动力资源,适龄的劳动人口会逐步的下降。然后,2013—2020年下降比较缓慢,大概到2020年的一段时间,劳动力资源大概还有9亿左右。2020年以后会下降得更快了。这样的一个基本的结论就是,我们目前有9.2亿劳动力资源,至少“十二·五”期间,还有略多一点劳动力供应的总量,总体上讲是充裕的,但是2013年以后中国劳动力资源很可能会逐步的下滑,2020年以后下降幅度会加快,这样的一个数据,这样的一个变化,也对我们提出了很重要的思考,要求我们第一要进一步提高劳动力的素质;劳动力的总量9亿左右,到2013年劳动力数量的增长推动经济发展是做不到了,更要靠质来取胜,靠教育、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这种状况在沿海地区出现的缺工现象已经体现出来了,所以要更加注重劳动力素质的提高。
第二是我们的发展的方式,要按照国务院的要求更加突出主题主线,突出转变发展方式,进行经济结构调整,把发展的轨道转到质量和效益上来,尽可能的少用转移劳动力。这种现象也会对我们国家的很多方面带来影响,比如说,劳动力总量到了9.2亿左右,但是到了2013年不增长了,我们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是很高的,我想未来的5年、10年中国平稳较快增长的基本格局没变,8%的速度,但是劳动力资源几乎不增长了,劳动力的成本、工资水平会提高,特别是劳动力密集行业生产的产品价格,劳动比较密集的服务的价格,他们在不同程度的上涨,恐怕也是不以人的意志力为转移的。这次我们普查数据后面有太多的东西,这类的数据有很多,揭示劳动力素质要提高,用工比较多的产品、行业、服务价格会上涨。
[11:08]
[主持人]:您刚才讲的数字背后揭示了很多现象和趋势。这次人口普查我们查了住房的情况,很多人问我住房空置率查出来没有?什么时候能够公布相关的情况?
[11:09]
[马建堂]:昨天在国新办的新闻发布会上有朋友也问到这个问题,说明大家对住房问题也是非常关心。我们这次人口普查主要是查人的,是按照房子来查的,同时我们设置了一些住房的信息,短表是项目比较少的表,长表是普查信息比较多的表,我们抽10%的居民来填这个表。凡是有人居住的房子,长表会提供更多的信息,什么时候建的?平房还是楼房?砖木结构?有没有卫生间?有没有厨房?了解居民住房方面水平提高的快慢,有什么改进?有什么变化?这里头涉及到一些住房的信息。我们通过卫星遥感资料划普查区,加上普查员现场勘察建筑物哪些是厂房和宿舍楼,普查员要一个楼一个楼跑,这个楼里有多少门洞?有多少户人家?多少户人家有人住?多少户人家没人住?我们叫做普查的户主底册。我们现在正在进行人口详细数据汇总,将来如果有需要我们也会汇总户主姓名底册,对住房人房子的信息进行整理,来作为一个参考指标,我不愿意叫做住房空置率的指标,这只是一个参考指标。这个工作需要一点时间,我们也会以适当的方式告诉大家。
[11:09]
[主持人]:今天和昨天公布的数据以外,我们今后还会有一些陆续的数据开发,向社会公布,并且加以利用?
[11:11]
[马建堂]:是的。13亿人口不同的人群、不同的结构、海量的信息,我们昨天的新闻发布会和今天的一个公报一个新闻稿,是初步汇总了全国的主要核心数据,还有大量的数据,比如说我们昨天公布了全国少数民族占比多少,少数民族还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有多少人口?每个民族平均年龄、出生率、死亡率等信息将来都要详细公布,甚至我们全国有多少个姓氏、张王李赵有多少人都可以查到,因为全国人口大量信息都可以通过数据调出来,人口普查数据汇总工作基本完成后,我们也欢迎全国的所有研究人口的机构提出研究的题目出来,我们也会在全国进行招标,大家一起来研究数据。
[11:14]
[主持人]:这次人口普查大规模动员阶段基本完成了,您作为前线总指挥,您个人对这次全程参与这次人口普查您个人有什么样的感受?
[11:14]
[马建堂]:我到国家统计局工作以后,首先是经济普查,然后组织了人口普查,人口普查下来我心里有很多的感动,有很多的感谢,也有很多的感恩。首先,感动什么?感谢什么?感恩什么?第一我要感谢全国的13.4亿的老百姓,社会公众对我们的支持、配合和参与。在这次人口普查中涌现出了可敬可爱的普查对象。比如说我们国家著名的播音员陈铎同志,他是我们第六次人口普查的形象代言人,帮我们做了很好的普查宣传,对我们如何做好普查工作也提出了很好的建议;著名演员陈好,是北京市人口普查形象代言人,也做了很多工作。第二个要感谢、感激的就是我们的普查员,我们的普查员太不容易了。深入田间地头,餐风露宿,还有一些委屈,有的普查员入户十几次,有的摔伤,有的被狗咬,甚至有的普查员还献出自己的生命,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这些的同志。比如山东临沂普查办的魏永34岁,云南昭通的卿东45岁,湖北宜昌的汪小林40岁,广东梅州的于耿秀49岁,山西临汾陈全记60岁在这次普查中殉职了。这是和平时期的动员活动,仍然有这么多的同志要么劳累过度,要么车祸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我们对他们感恩在心,永远不会忘记他们。
第三,要感谢我们的媒体支持,这次人口普查要保证质量,核心要广大被调查对象家喻户晓、积极配合,国家和地方的媒体在普查期间,应该说给予了我们很大的支持,多种方式宣传,贴近百姓生活。另外中央领导同志都亲自参与普查登记,所有的部门都在支持配合普查,所以第六次人口普查是一项大规模的社会调查活动,能够顺利完成普查任务,有赖于全国各族人民的支持。谢谢广大的普查员和我们广大的老百姓。我怀着深深的感激的心情,谢谢他们。
[11:26]
[主持人]:您刚才说的感动、感谢、感恩,通过您今天的介绍我们也了解到这个大社会动员背后全国近千万普查人员付出了艰辛劳动,我也代表网友向这些普查员表示衷心的感谢,希望以后有更多人口普查数据能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谢谢您。谢谢各位网友收看今天的访谈,我们下次再见。
[11:27]
[马建堂]:谢谢大家。
[11:28]
第五篇: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就2015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答记者问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就2015年上半年国民经
济运行情况答记者问
来源:国家统计局发布时间:2015-07-15 13:54
2015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
(2015年7月15日)
中央电视台记者:
我们注意到,你公布上半年GDP同比增长是7.0%,这个数字比不少机构预测的要高。请问,您认为原因是什么?怎么样评价上半年经济的走势?谢谢。
盛来运:
谢谢你的提问。上半年国内外的环境还是比较复杂,从国际形势来看,世界经济复苏总体上比预期低,目前仍然是缓慢复苏、分化明显,并且地缘政治的冲突有所增加,加上大宗商品的价格下滑的幅度比较大,增加了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对于国内来说,目前,我国经济正处在调结构、转方式的关键阶段,结构调整的阵痛在继续释放,增速换挡的压力有所加大,而且新旧动力的转换也在进行之中,新动力还难以对冲传统动力下降的影响,以至于国内经济下行的压力还是比较大。
在这种情况下,党中央、国务院沉着冷静、科学应对,主动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坚持改革、创新不动摇,坚持调结构、转方式不动摇,积极主动地创新宏观调控方式。所以,国民经济在二季度出现了积极的变化,整个经济实现了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的走势,非常不容易。
上半年GDP增长是7%,我看了一下机构的预计,尽管出乎有些机构的预料,实际上也在大家预测的中位数附近,应该说是一个不错的增长速度。之所以能够克服压力、克服困难,实现7%的增长,主要是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及时地根据情况的变化,出台了一系列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政策措施,政策措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政策的效应在积极显现。从实际运行情况来看,这些政策效应可以概括为八大方面的亮点:
第一,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经济增长连续2个季度运行在7%,企稳的态势比较明显。CPI多个月在1.2%—1.5%的区间波动,基本上很平稳。就业情况,应该说比预期的要好,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718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71.8%,调查失业率也在5.1%附近,就业形势总体稳定。所以,从主要指标情况来看,国民经济目前仍在合理区间平稳运行。
第二,主要指标增速二季度以来出现逐月回暖的走势。从实体经济角度来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连续3个月回升,从4月份5.9%,5月份6.1%,6月份回升到6.8%。从需求角度来看,三大需求都在逐月回升,固定资产投资5、6月份当月增速连续两个月回升,以至于1-6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是11.4%,和1-5月份持平,增速下滑的趋势得到了初步的遏制。从消费的层面来看,社会消费零售总额5月份实际增长10.2%,6月份实际增长10.6%,分别比上个月提高0.3和0.4个百分点,也是连续两个月回升。出口增速相关部门已经发布数据了,上半年尽管增速只有1%左右,但是从月度的情况来看,6月份的数据是出口增长了2.1%,由负转正。从三大需求的指标来看,也是在逐月回暖的,所以二季度最显著的亮点,就是主要指标增速在回暖。
第三,结构继续优化。刚才我已经发布了这方面的数据,从产业结构来看,第三产业在继续加快,占GDP比重为49.5%,比去年同期提高2.1个百分点,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转化的趋势还在延续,这是符合产业成长的规律的。从需求结构来看,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继续提升,上半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比去年同期提高了5.7个百分点,这说明现在需求结构变化符合调控方向,结构在继续优化。
第四,经济增长质量有所提高。从投入角度来看,单位GDP能耗上半年同比下降5.9%,一季度下降5.6%,下降的幅度有所扩大。
第五,民生继续改善。其中,很重要的指标就是城乡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上半年居民收入同比实际增长7.6%,快于GDP增速,居民的消费也保持稳定的增长,同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
第六,改革红利在继续释放。这一点,主要表现在民营经济的活力有效增强,我们有一个数据,上半年非公经济的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是8.1%,比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速高了1.8个百分点。另外,还有民间投资的数据,上半年增长11.4%,占全部投资比重为65.1%。这说明在一系列简政放权的措施的推动下,民营经济的活力有所增强。
第七,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人心,新产业、新业态、新产品在快速成长。从新产业角度来说,高技术产业的增加值仍然保持两位数的增长,比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速高将近5个百分点。从新业态的角度来看,网上零售额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在过去两年连续高增长的基础之上,今年上半年增长速度将近40%,新产品也是不断的涌现,像机器人、新能源汽车、铁路机车增长速度有的在翻倍,有的是在50%以上。所以,这些情况说明中国经济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第八,今年农业也是一个亮点,农业形势继续保持稳定发展的态势。夏粮再获丰收,增产3.3%,粮食继续丰收是对维护经济稳定发展至关重要。
以上八个方面是上半年中国经济出现的亮点和积极变化,这充分说明中国经济在一系列的政策的引领下,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在继续推进,所以中国经济出现了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的趋势。但是,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因为毕竟我们正处在调结构、转方式的关键阶段,还面临着很多问题和挑战,而且回稳的基础并不牢固,所以下一阶段我们必须卯足干劲,真抓实干,要狠抓政策的落实,积极主动作为,努力巩固来之不易的企稳的好形势、好态势。
英国金融时报记者:
请问GDP平减指数的问题,请问这个指数本季度是多少?这个指数是如何来计算的?另外,有些分析人士认为这个指数其实是相对比较低的,夸大了中国GDP这样一个数额,对于这种评论,您作何回应?
盛来运:
谢谢你的提问。之前,我也注意到了一些这方面的报道,我们局里相关核算机构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刚才,你谈到的有一些文章说GDP平减指数有些偏低,高估了GDP增长的数据。实际上这里存在着对核算方法上的一些理解不到位的地方,我想借这个机会做一些解释。
GDP的核算主要有两种方法。西方的很多国家核算GDP的时候采用的是支出法,就是说GDP分成三大部分,从支出的角度来说,分成最终消费支出、固定资本形成、净出口。分别用不同的价格指数来对这三部分进行扣减,其中进出口基本上是采用进口和出口商品的价格指数来进行扣减。所以,这些价格指数对平减指数的影响,对核算方法的影响很容易观察到。
我们国家采用的GDP核算方法是用生产法来计算,把GDP从产业的角度,分成一产、二产、三产的增加值,二产可以分为工业和建筑业的增加值,三产可以分为金融、交通和其他服务业等的增加值,分别算它们的增加值然后进行加总。在物价扣除的时候,从最终产品和中间投入这个角度分别用不同的指数扣除。比如在计算工业总产出的时候,可以用工业出厂价格指数来扣,工业中间投入品的时候可以用购进产品的价格指数来扣。进口的商品有的被作为中间投入品,有的被作为消费品,所以在扣除的时候,都实际上隐含在诸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和固定产品价格指数之中已经进行了扣除。所以,我们不能按支出法的一种价格扣除的逻辑来套用、判断生产法扣除的逻辑。为什么这样讲?其中有一篇文章观点,认为我们低估平减指数是因为我们对进口商品的价格没有扣到位。进口商品的价格今年以来是大幅度下滑的,文章以为我们没有扣除到位。实际上我们用生产法核算的时候已经扣了,分别通过用来反映中间投入和最终产出的工业出厂价格、购进价格,包括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等一系列价格指数进行相关的扣除。所以,作者对平减指数进行评论的时候,对中国核算的方法流程理解不是很到位,误用了支出法的一个逻辑。这是最主要的原因。
中国已经考虑了这个因素,就不存在平减指数低估的问题,进而也不存在GDP被高估的问题。当然,GDP核算是很复杂的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使用各方面的资料,价格的扣除也是一个非常精细的工作,最佳的办法就是每一项里都有相应的价格来进行扣除,但是我们的GDP核算中间,由于部分的价格指数缺项的问题,可能用其他方面的价格指数来替代,存在继续完善的地方。总之,中国并没有存在平减指数被低估,GDP被高估的情况,是能客观实际反映情况的。谢谢。
北京电视台记者:
请问现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尤其大家非常关注的北京要加快通州行政副中心建设,这件事对整体经济有何影响?第二个问题,互联网+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请问互联网+在国民经济中产生的影响是什么,请您预测一下未来会对我们的国民经济有什么样的影响?谢谢。
盛来运:
国家作出的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它是根据中国经济目前发展的阶段,以及地区发展的各自的优势作出的科学安排。京津冀一体化不仅对推动北京、天津、河北三个地方的经济发展,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更重要的一点,通过这个规划,能够进一步的拓展我国区域发展空间,进一步增强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增强经济回稳的基础,将对我们国家今后的工业化、城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这些影响是持续的。
下一步我们正跟相关部门加强研究,怎么从统计上进一步加强监测,反映京津冀各个方面的发展进程及其影响。我们和北京统计局做了一个初步安排,准备专门编一本京津冀统计手册,现在已经有了初稿,有了这些数据以后,下一步能更系统、更全面的分析京津冀一体化对我们国家经济的一系列的影响。
第二个问题,关于互联网+的一些影响。有了互联网,几乎每个人都被“一网打尽”,互联网+正在深刻地改变我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所以,大家从生活方式的角度体验更深,每个人现在离开了手机,觉得好像不知道怎么工作、怎么跟外界沟通,互联网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各个层面。
互联网和互联网+对生产方式的影响,也是非常巨大的。现在大家可以观察到的,比如新业态,互联网的网购,现在发展的非常快,而且互联网+现在正在向其他各个行业,不管是第三产业,还是第二产业,都是在利用互联网的技术进一步改革生产流程、变革生产方式,通过这种结合创造更好的适合时代需要的一些产品。国家根据互联网及其信息技术发展的新形势,出台了互联网+的规划,包括行动计划,还有一些相关政策的安排。我相信,互联网+一定能够帮助我们推动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而且使中国经济真正的实现中高速、迈向中高端,所以我们对互联网+充满了期待。谢谢。
中国新闻社记者:
请问盛司长,二季度GDP同比增长7%,增速跟一季度是一样的,是否意味着中国经济已经筑底成功,后续走势如何?谢谢。
盛来运:
谢谢你的提问。关于下半年及今后一个时期的经济走势,我们总的看法是,下半年延续上半年稳中向好的走势可能性是比较大的,并且下半年的经济增长好于上半年,可能也是一个大概率的事件。为什么这么说?还是从支持下半年经济发展的相关因素说起。
首先,从中国基本面的情况看,中国经济仍然具有保持中高速增长的动力和潜力。中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没有完成,仍处在一个加快发展的过程之中,刚才谈到的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信息化,会跟工业化和城镇化高度融合,创造出新的动力。另外,我们国家正处在消费结构升级的关键阶段,解决了深层问题以后,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方兴未艾。另外中西部地区差距比较大,后发优势比较明显,所以中国正处在战略机遇期,仍然具有保持中高速增长的潜力,这是我们最大的基本面。
第二,从经济运行的轨迹角度来看,观察这几年的数据,我们有一个感觉,中国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在提高,经济增速在向这个阶段的潜在生产率收敛,这是非常明显的。中国经济这个周期的调整时间已经持续了将近5年,而且从近三年的季度变化情况来看,波动空间越来越窄,稳定性在增强。
第三,为什么说下半年有可能比上半年还好一些,主要是上半年出台的一些政策措施效应还将得以继续发挥。从投资角度来说,上半年投资计划的项目,有些二季度还没有进入操作阶段,从项目审批到转化为实际的投资和生产力要有一个释放的过程,所以效应也有一个持续释放的过程。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房地产,二季度出现明显的回暖态势,房地产投资、市场销售、新开工面积近几个月都出现了明显的回暖,因为房地产的影响比较大,带动效应比较大,房地产回稳对相关行业会产生拉动。
第四,改革创新相关的红利会得以继续释放。政府进一步加大了改革的力度,刚才我也谈到了民营经济、非公经济的活力在进一步增强,相关的数据就不再重复了。这就是改革的红利在继续得以释放。
第五,从先行指标来看,预期比较稳定。反映制造业情况的,采购经理人指数连续4个月在临界值以上,6月份是50.2%。非制造业的商务活动指数是53.8%,今年以来一季度在53%、54%的扩张区间运行。另外,从一些相关领域的先行指标,比如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新开工项目,房地产中的新开工面积,这些相关指标从二季度的情况来看,在逐月走好。固定资产投资的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连续转正,1-6月份增长1.6%,比1-5月份提升了1.1个百分点,势头很好。
综合以上情况,总体判断是下半年经济增长应该延续上半年企稳向好的走势。所以,我们有信心、有能力能够实现预期增长目标。
香港电台记者:
近期内地股市波动,出现那么大的波幅,会不会影响下半年或者现在中国的经济状况?会不会影响到保7目标?
盛来运:
谢谢你的提问。股票市场、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对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发展至关重要。所以,前一段时间股市出现波动以后,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措施,来维护股票市场的稳定和发展。我们很高兴,这些措施正在发生积极的作用,这段时间,股票市场已经是出现连续反弹的好势头。实践充分证明,中国政府有能力、有信心防止不发生区域性风险和系统性风险,有能力、有条件、有信心促进股票市场的稳定发展以及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谢谢。具体问题还可以提问相关部门的新闻发言人。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
我有两个问题。第一,根据刚才发布的数据,二季度末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总量17436万人,同比增长18万人,而同时外出的务工劳动力月均收入同比增长9.8%,这些数据应该说都是非常喜人的变化。但是,我们也注意到近来也有媒体报道,农民工高龄化趋势非常明显,请问原因是什么?另外,这样来看,农村外出务工人数和外出务工劳动力收入增长持续前行的态势还能不能保持得住,对经济又有哪些影响?第二,您刚才提到房地产在回暖,但是我们也看到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数据相比一季度也是在回落,其实前几个季度也是在回落的,这个该如何评价?在行业之中,还有哪些问题值得关注?谢谢。
盛来运:
谢谢你的提问。关于农民工问题,我想说,农民工群体为中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现在农民工规模比较大,总量达到了2.74亿人,占全国人口的总量超过1/5,确实值得高度关注。
根据我们现在的监测,农民工的发展变化尤其从总量到结构、到收入,近年来,确实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趋势。其中一个特点,现在农民工的外出总量增速有所回落,跟以往相比增长速度由原来两位数回落到一位数。刚才发布的二季度末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总量增长了0.1%,这也是近期的一个低点。按照通俗的话来说,现在农村中的年轻劳动力该出来的都出来了。
第二,从结构来说,农民工高龄化趋势确实是有所加快。2010年,农民工平均年龄是35.5岁,2014年平均年龄是38.3岁,平均每年提升0.6个百分点,50岁以上的农民工数量和比重都在加快提升,这个现象也应值得高度关注。
为什么会出现农民工高龄化的趋势?我想,从原因角度来说有两个方面:一是跟我们大的发展背景有关。因为过去多年来,中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发展,城镇化现在每年平均提高将近1个百分点,促进更多农村人口、农村劳动力从农业转向非农业,从农村转向城市,首先转移的肯定是年轻的劳动力,再就是中年劳动力,最后转移的肯定是年纪大一些的农民劳动力。这肯定是对农民工群体年龄的提升产生影响。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跟人口结构代际转换有关系。目前,农民工中间有1/4以上的是1962—1972年出生的。这个时间正好是生育高峰期,1965年出生的农民工基本都是50岁以后了,随着年龄的推移,这部分人是更快的会进50岁以后的高龄农民工。70年代以后的这部分人出生率下降,所以年轻的劳动力递进的速度没有退出的速度快,这也是结构上的一个变化,造成农民工高龄化的趋势。这两个因素实际是相关联的,所以对这个问题需要高度重视。因为,农民工的总量的变化以及结构的变化,会影响劳动力的供求,会影响劳动力成本。这也提示我们,除了加快对农民工本身的培训,提高农民工的素质以外,更重要一点要实现发展方式和生产方式的转型,原来以靠人口数量的扩张的生产方式难以为继,我们必须要调结构、转方式,由追求人口的数量红利,向追求人口的质量红利转型,同时加快农民工市民化的进程。
第二个问题,关于房地产的情况。我刚才简单谈了一下,尽管从季度增速观察,房地产的投资增速还是在下滑,但是从月度变化的角度观察,应该说房地产在二季度出现了积极的变化,有两大特点:一是房地产在政策的支持下回暖的势头非常明显,商品房销售面积上半年增长了3.9%,由负转正,一季度还是下降9.2%,上半年已经转正了。房地产开发投资额上半年增长4.6%,但是从月度的变化情况来看,二季度是逐月提升的。所以,这个势头是非常好的。第二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分化的趋势更趋明显。二季度以来,房地产市场投资也好、价格也好、销售也好,情况比较好的还是一线城市和少数的二线城市,因为这些城市刚需和改善性需求都比较旺盛,所以房地产表现更积极一些。但是,多数的二线城市、三线城市,尤其是一些四线城市,由于原来的房地产存量比较大,消化起来需要有一个过程。还有一个指标值得大家关注,住宅待售面积已经连续两个月大幅度减少,5月末住宅待售面积减少了121万平方米,6月又减少了191万平方米,这也会对这些城市的房地产的回稳产生一种积极的影响。当然房地产后续走势仍需观察。18日我们将发布70个大中城市房价的相关数据,大家可以进一步观察不同城市的走势。
谢谢。
彭博新闻社记者:
现在中国的经济增长看起来是企稳的,尤其是从第二季度来看,我所关注的是中国债务高企的问题,请问您如何看待中国现在面临的债务风险,将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控制债务?谢谢。
盛来运:
首先,中国政府高度关注债务问题及其影响,这些年相关部门连续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来加大债务清理以及对地方的债务平台的管控,应该说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第二,中国总的债务规模从我们了解的情况来看,仍在安全线以内,仍是安全可控的。相关部门已经发布了地方债务清理的数据。从总量数据来说,目前,包括中央债务在内的政府债务占GDP的比重仍然在60%的安全线以内。从这些情况来看,应该是安全可控的,中国政府赤字率也比较低,今年的人大通过的赤字规模是1.62万亿,占GDP比重2.3%,仍然远低于3%的安全线。所以,总的来看,中国政府的债务是安全可控的。
第三,中国的经济还是保持中高速的增长,而且资产的收益率也比较高,另外中国政府和西方政府不一样,手上有大量的优质资产,可以用来做抵押和信用担保。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目前债务风险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也都是在可控的范围之内。中国政府有能力、有信心防止发生地区性和系统性金融风险,能守住这个底线。谢谢。
路透社记者:
在一季度发布的时候,我们对去年的季度环比GDP作了修订,今天发布的数据又进行了修订,请问这对于GDP同比增长有什么影响?如果没有这个调整的话,能不能达到7%的增长率?
盛来运:
谢谢你的提问。关于中国GDP的核算数据的修正问题,我们是按照国际惯例来做的,跟其他多数国家一样。GDP从发布初步核算数据到最终核实数据,要经过一段时期若干个环节不断的进行修订。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核算GDP的时候需要很多数据,有些数据能够当时拿到,有些数据很有可能晚一段时间才能拿到,尤其是涉及到企业的财务数据,因为企业有时候在做财务决算的时候,它的时间就比我们统计的报告期晚很多。所以,要根据所能够掌握到的数据,不断地对GDP进行修订和完善,这是国际惯例,我们也是按照这样一个逻辑来做的。
中国的GDP修订有三次,第一次是初步核算数,就像今天发布的上半年GDP增速,这是一个初步的数据。因为,现在只能是根据相关产业、相关专业能够拿到的一些指标来初步核算。第二次,一般再过半年左右,我们有一个初步核实数,这个时候相关的财务数据、部门数据,我们掌握得更全面了,可以根据所掌握的资料,来弥补对前期核算中资料的不足,对前期核算结果进行一次核实。第三次,一般都会在第二年的年中,要有一个最终的核实数。因为,相关的数据我们都拿到了。这些修订的程序和结果,国家统计局都要发公告。由于整个核算程序是很严格的,而且方法也是很规范的,所以,这样一种变动不会对整体的格局、总体的趋势带来实质性的影响。
中国经营报社记者:
今天发布会多次提到一个核算的问题,去年底,国家统计局向各个省份、地方发布了关于实施国内地区生产总值国家统一核算改革的意见征求稿以及生产地区生产总值核算实施方案,请您介绍一下目前相关进展,预计什么时候可能会实施各个省的GDP核算由国家局来进行?谢谢。
盛来运:
为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会议精神,国家统计局正在加快推进GDP统一核算。从进展情况来看,目前,我们对GDP统一核算已经有了一个初步方案,但是现在还在进一步征求地方以及部门的意见,下一步还要进行相关的试点,还需要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因为,GDP的统一核算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活,同时还是一个很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资料的收集、还有统计生产和流程的变化,还可能涉及到一些统计管理体制,所以要做的工作很多。但是国家统计局党组方向明确,坚决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会议精神要求,积极、科学准备方案,加快推进这一进程,具体的时间表还没有最后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