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市情简介(大全)

时间:2019-05-12 08:38: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武威市情简介(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武威市情简介(大全)》。

第一篇:武威市情简介(大全)

武威市情简介(2010年)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3268更新时间:2010/4/8

武威:位于甘肃省中部,河西走廊的东端,东临兰州,西通金昌,南依祁连山,北接腾格里沙漠。是中国旅游标志之都、中国葡萄酒的故乡、西藏归属祖国的历史见证地、世界白牦牛的唯一产地。1986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和对外开放城市,2001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地设市,2005年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06年被评为省级文明城市,2007年被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城。现辖凉州区、民勤县、古浪县和天祝藏族自治县,总面积3.3万平方公里,有93个乡镇,1125个村民委员会,7个街道办事处,63个居民委员会,总人口191.14万人,聚居着汉、藏、回、蒙等38个民族。武威市人民政府驻凉州区,邮编:733000。行政区划代码:620600。区号:0935。

武威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公元前121年,汉武帝派骠骑将军霍去病远征河西,击败匈奴,为彰其“武功军威”而得名武威。自汉武帝开辟河西四郡,历代王朝都曾在这里设郡置府。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灿烂绚丽的文化。境内名胜古迹众多,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市级文物保护点540多处。馆藏文物4.7万多件,突出的代表有“一马”(马踏飞燕)、“一碑”(西夏碑)、“一寺”(白塔寺)、“一窟”(天梯山石窟)、“一塔”(罗什寺塔)、“一庙”(文庙)、“一堡”(瑞安堡)。同时,还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处、国家4A级景区2处、省级自然保护区3处、亚洲最大的沙漠水库1处,雪域高原、绿洲风光和大漠戈壁等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交相辉映,具有较高的文化旅游价值。

武威物产丰富,人杰地灵,经济社会发展优势明显。地理位置优越。这里是古丝绸之路的要冲,东接兰州、南靠西宁、北临银川和内蒙、西通新疆,处于亚欧大陆桥的咽喉地位和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带的中心地段。兰新铁路、干武铁路、312国道贯穿全境,拥有西北最大的铁路编组站武威南火车站,亚洲最长的铁路隧道——乌鞘岭隧道,道路四通八达,是甘肃省比较繁华的商贸集散地。农业资源丰富。这里自古就是“人烟朴地桑柘稠”的富饶之地。市内地势平坦,光热资源丰富,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和全省瓜果蔬菜基地及肉类繁育生产基地,也是绿色食品最佳产区之一。尤其适合发展酿造葡萄,产量占全省的65%。著名诗人王翰的千古绝唱《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就是武威葡萄酒历史的真实写照。工业形成特色。依托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已经形成了以玉米淀粉、酿造、面粉、熏醋、药品、肉类等加工业为主的食品工业体系,各类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2700多家,境内有上市公司4家。培育出了莫高干红、皇台干红、云晓熏醋、黄羊面粉、荣华味精、荣华淀粉、西凉啤酒等16种国家和省级名牌产品及3个甘肃省陇货精品。葡萄酒年生产能力达3万吨,占甘肃省产量的72%,玉米加工能力居全国第三,益民熏醋是全国三大名醋之一,黄羊食品工业城是中国西部最大的面粉加工基地。矿藏资源丰富。境内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有各类矿产100多处、30多种,钛铁、石墨、煤炭、石灰石等矿产品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改革开放以来,武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特别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全市上下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国民经济较快增长,基础设施不断加强,改革开放继续深入,社会事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全市经济社会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2008年,武威市全年生产总值214.75亿元,增长12.22%;固定资产投资109.32亿元:增长20%;工业增加值59.05亿元,增长16.84%;大口径财政收入8.23亿元,增长14.3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14亿元,增长18.1%;农民人均纯收入3591元,增长8.7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88元,增长11%。在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方面,全年共实施各类项目580项,总投资159.4亿元,当年完成投资83.96亿元,增长27.66%,其中投资在亿元以上的项目34项;签约招商引资项目122项,拟引进资金44.98亿元。

2009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36.9亿元,增长9.52%;固定资产投资133.8亿元,增长22.4%;工业增加值65.81亿元,增长14.05%;大口径财政收入9.94亿元,增长20.21%;一般预算收入4.84亿元,增长18.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5亿元,增长18%;农民人均纯收入4039元,增长12.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86元,增长10.5%;人口自然增长率5.1‰。当前,面对全国上下新一轮加快发展的有利时机,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省委、省政府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区域发展战略,把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作为首要任务,大力实施生态安全战略和工业强市战略,以建设节水型社会为主线,努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培育壮大能源化工、食品工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和劳务经济五大产业,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全力推进金武一体化进程,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努力开创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

第二篇:市情简介

一、咸阳是一座历史文化悠久、资源蕴藏丰富的千年古都

“秦地最胜,无如咸阳”。咸阳位于陕西关中平原腹地,地处八百里秦川的“白菜心”,东靠省会西安,西接杨凌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全市辖1市2区10县,总面积10196

平方公里,总人口504万。

咸阳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咸阳市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被誉为“中国第一帝都”和“中国金字塔之都”。不到陕西领略不了中国的历史,不到咸阳体会不到汉唐雄风。作为我国周、秦、汉、唐等13个封建王朝的都城或京畿重地,咸阳是与古埃及、古罗马同时代的世界文明古城,距今有2350多年的建城史,拥有内涵丰富、魅力独特、特征鲜明的秦汉文化,是举世公认的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咸阳境内景点众多、文物荟萃,有帝王陵27座,王公大臣及皇亲国戚陪葬墓800余座。全市现有各类文物景点4951处,其中国家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5处,是中华民族的天然历史博物馆。

咸阳矿产丰富,开发前景广阔。咸阳的煤炭、水、电、气、热、人力资源充足,素有“九州膏腴”之称。咸阳北部的彬长旬东煤田是陕西第二大煤田,已探明低灰、低硫、低磷、发热量6670大卡以上的优质储煤100亿吨以上。石灰石资源储量有440亿吨,居陕西第一。这里我想重点向各位介绍咸阳的地热资源。咸阳地下热水分布面积达3000平方公里,具有温度高、压力高、水量高、效益高等“四高”特点,富含氡、硫、碘、锂、锶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开发前景十分广阔。目前,全市地热水年开采量为195万立方米,中地温泉水疗中心等项目相继建成,总投资5亿多元的港中旅温泉度假村项目已经正式启动,咸阳被评为第一个“中国地热城”。我们将以此为契机,积极发展温泉疗养沐浴、地热采暖、温室种植、水产养殖等,进一步做大做强“地热经

济”。

咸阳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咸阳是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和陕西“一线两带”建设的副核心城市。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地原点就在我市的泾阳县永乐镇。咸阳拥有西部最为便捷的立体化交通,境内不仅有铁路、高速公路横贯东西,而且拥有西北最大、中国六大航空枢纽之一的西安咸阳国际机场,通航能力直达我国90多个主要城市以及12个国家和地区,年旅客吞吐量达到700万人(次)。这是咸阳连接全国和世界各地的便捷通道,将为咸阳的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二、咸阳是一座支柱产业发达、经济实力较强的西部重镇

咸阳经济实力较强,经济总量居陕西省第二位,在西北地区名列西安、兰州、乌鲁木齐之后,居第四位。咸阳产业基础雄厚,有“电子城”、“纺织城”和“医药保健城”的盛誉。咸阳是西部产出最为丰饶的粮果之乡。早在4000多年前,农业始祖后稷就在此教民稼穑、树艺五谷。咸阳是西北地区国家大型商品粮基地市,每年生产优质小麦、玉米100万吨以上,还是陕西最大的畜牧大市、奶源基地和无公害精细蔬菜生产基地。尤其是咸阳的苹果能和美国的蛇果相媲美,目前种植面积已达200万亩,年产量220万吨,占陕西省的40%,全国的8%,是全国最大的优质苹果生产基地。

咸阳是西北地区加工制造业中心之一。我市产业门类齐全,工业基础雄厚,是西北最大的电子工业基地和重要的纺织工业基地。全市各类工业企业5000多家,已经形成了能化、电子、纺织、装备制造、医药、食品、建材七大支柱产业。其中电子制造企业60多户,全国最大的彩色显像管生产企业彩虹集团、最大的偏转线圈生产企业咸阳偏转集团、西北最大的彩电生产企业陕西康佳都聚集在我市。我市被确定为西北地区唯一的国家显示器件产业园。能化产业迅猛发展,为陕西第二大产煤市。各类纺织企业90多家,年产各类棉纱9万多吨,各类坯布2.6亿米,总产值占陕西纺织工业总产值的45%,是香港、上海许多著名服装企业的坯布供应地,也是新疆、内蒙等地棉绒、毛绒的集中加工地。

咸阳是闻名全国的养生保健城。咸阳传统医学文化积淀深厚,拥有西北最大的中医药标本室、全国第一所中医药科技博物馆,而且涌现出了“神刀”张朝堂、“神脉”冯武臣、“神针”赵步长、“神袋”来辉武以及“癌症克星”李去病、田景丰等一批医术非常高明的医生,在海内外享有盛誉。近年来以中华传统医学保健原理为基础的足疗产业迅猛发展,全市现有足疗场所420多家,分布全国各地的足疗加盟店、连锁店超过60家,安置下岗职工和农村剩余劳动力11000多人,人均月收入1000元到1500元。“咸阳足疗”注册商标已获得国家工

商总局商标局批准。

三、咸阳是一座社会文明进步、群众安居乐业的和谐城市

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坚持第一要务抓发展,第一责任保稳定,围绕创建“平安咸阳”的目标,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活动,不断完善治安中心户长制度,平安社区、平安村镇等基层平安创建活动深入推进。健全处理信访问题联席会议等制度,广泛开展变群众上访为领导下访活动,市级领导带头包抓重大信访案件,与群众面对面解决问题。去年以来赴市以上群众信访案件下降10%以上,信访量由原来全省第二、三位下降到第六、七位。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连续8年没有发生大的煤矿安全事故,我市被评为全省安全生产先进市。

党务政务公开扎实推进。我们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积极推进党务政务公开,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扩大党务政务公开的(试行)办法》,大力推行会议公开、文件公开、职能公开、办公场所公开和电话公开。2005年以来,先后有134位市民旁听了9次市政府常务会议,有59名普通党员旁听了3次市委常委会,提高了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也促进了决策的有效落实。取消进门登记制度,沿街单位包括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大院开放厕所80多座,实现了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零距离接触。在咸阳日报、咸阳广播电台、咸阳电视台开辟了“行风热线”和“政声直通车”专栏,目前已有45名市级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接受采访,公开工作职能和服务承诺,接受群众的监督和评判,充分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人民群众生活明显改善。按照“科学发展富民为先”的思路,坚持把就业作为民生之本,完善财政扶持、小额信贷款、社保补贴、费用减免等保障措施,积极开展“零就业家庭援助”、“交友帮扶促就业”等活动,全市2349户“零就业家庭”已有2245户的2416人实现了就业再就业,基本达到了每户有一人就业的目标。在全省率先设立了劳务输出基金,强化对农民的技能培训和组织引导,目前长年在外务工人员达到98万人次,年创经济收入40亿元。高度关注弱势群体生活,连续三年为农村和农民办好20件实事,为残疾人办好10件实事。在抓好北部五县扶贫开发的同时,按照“政府统一筹划、资金政策捆绑、特色项目带动、整村整片推进”的思路,下大力气改善旱腰带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累计帮助25万人

摆脱了贫困。

四、咸阳是一座发展态势强劲、正在快速崛起的魅力城市 近年来,我们坚持把加快发展作为兴咸富民的第一要务,团结带领全市干部群众,解放思想,真抓实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步入了快车道,进入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的上升阶段,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2006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484亿元,同比增长12.6%;继2004年被评为首届“中国魅力城市”之后,2005年我市先后又被评为“中国十佳宜居城市”、“浙商最佳投资城市”和“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2006年被授予“中国地热城”,2007年被命名为省级卫生城市,连续十五年被评为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市。

一是招商引资成效明显。我们坚定不移地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发展的第一要务,大力实施招商引资战略。2006年全市引进合同项目643个、合同引资381亿元,完成投资132亿元,北京汇源、上海光明、杭州娃哈哈、山东张裕等一大批国内知名企业和重大项目相继落户咸阳。特别是2005年以来,我们围绕把咸阳建成大陆继东莞、昆山之后第三大台商投资聚集区的目标,制定了一系列政策规定,对台资企业在土地、税收、行政事业性收费等方面予以优惠。截止目前,全市共签约台资项目23个,总投资15.2亿元;帝辰彩印、天仪制药等19户台资企业已经入驻,总投资4.87亿元。坚持把优化发展环境作为生命线工程,连续三年集中开展优化投资环境整治活动,着力营造亲商、安商、惠商的良好氛围。

二是新农村建设开局良好。坚持以生产发展为主导,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深入实施粮食增产工程、优果工程、畜牧富民工程和蔬菜增收工程,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农业生产效益不断提高。目前,粮食、果业、蔬菜和奶业的产量和产值均居全省第一。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全市现有规模以上龙头企业80家,粮食年加工能力达到80万吨,鲜果年加工能力150万吨,蔬菜年加工冷藏能力2.3万吨,鲜奶年加工能力42万吨。全国果汁加工企业“七雄”中,海升、通达、安德利、汇源、恒星、富安等“六雄”落户我市,带动农民增收上亿元。全力加快新农村建设,涌现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的样板县—— 旬邑县,城郊型新农村建设示范县区——秦都区,农业部和全省新农村建设先进典型村—— 礼泉县白村、渭城区南朱刘村和兴平市东堡子村等。2006年,中央党校新农村建设论坛会议在我市召开,2006年底到2007年1月的5个月时间,中央电视台《同一首歌》栏目三进咸阳农村演出,《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香港《大公报》等新闻媒体,报道了我市新农村

建设的成果。

三是县域经济实力不断壮大。按照突出特色、提升层次、错位发展、均衡推进的原则,加强政策扶持,强化分类指导,县域经济呈现出快速健康发展的喜人态势。2006年我市有5个县市区的GDP增速超过15%。

树立工业强县的理念,各县市区特别是北部县工业经济在能源工业引领下迅猛增长,县域工业化步伐明显加快,2006年县域工业产值同比增长40%。

四是城市综合竞争力明显增强。以渭河、沣河市区段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为重点,切实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目前已建成了水面1860亩、蓄水量240万立方米的“咸阳湖”。整个工程建成后将形成绿地林带、亭台楼榭、古渡码头、人水相融、碧波荡漾的城市新貌。积极开展创建全国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活动,扎实推进拆墙透绿和街景整治,着力塑造优美舒适、魅力无限的城市新形象。抓住省上“一线两带”建设机遇,扎实推进西安咸阳经济一体化,共同打造西咸经济圈。2006年9月16日,西安咸阳两地电话实现同区号并网升位。

五是项目带动战略深入实施。始终把重大项目建设作为率先发展的重要抓手,大上项目,上大项目,形成了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2006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69.3亿元,增长27.6%。目前,80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77.6亿元。特别是随着总投资58.75亿元的彬长矿区马屋电厂项目、总投资116亿元的彬县DMTO项目、总投资27亿元的60万吨甲醇项目、总投资40亿元的200万吨冷轧薄板项目的陆续上马,对优化工业结构、拉动经济发展,促进咸阳在关中地区的率先发展,必将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第三篇:最新市情简介

定西市情简介

定西古称“陇中”,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黄河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曾孕育了马家窑、齐家、寺洼、辛店等灿烂的史前文化,绵延300公里的战国秦长城西起定西市临洮县。自战国秦置陇西郡以来,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定西位于甘肃中部,北与兰州、白银相连,东与平凉、天水毗邻,南与陇南接壤,西与甘南、临夏交界,座中六联,是古丝绸之路重镇和新欧亚大陆桥必经之地,距省会兰州98公里。陇海铁路和兰定、兰临、平定、天定高速公路及312、310、316、212国道穿境而过,正在建设的兰渝铁路和宝兰客运专线也途经定西。2003年定西撤地设市。全市总面积2.033万平方公里,现辖安定及通渭、陇西、渭源、临洮、漳县、岷县1区6县,119个乡镇、2个街道办事处,户籍人口300万。总耕地面积770万亩,农民人均2.9亩。全市地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西秦岭交汇地带,大致分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和高寒阴湿区两个自然类型区。全市海拔1420—3941米,年降水量350—600毫米,年平均气温7℃,无霜期109-162天。

定西特色农产品资源丰富、品质优良。全市马铃薯、中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在300万亩和100万亩以上,分别约占全省的三分之一和二分之

一、位居全国地级市第二和第一。常用的130多个中药材品种定西有97个、占75%,定西三大主

栽品种当归、黄(红)芪、党参面积分别占全省的73%、70%和65%,全国的60%、20%和40%,定西已成为全国重要的马铃薯、中药材种植、加工和物流基地。有天然草场900多万亩,多年生人工牧草留床面积200多万亩,发展畜草产业基础坚实、潜力巨大。全市已探明的金属矿和非金属矿有36种,其中黄金、地热水、红柱石、大理石、岩盐、花岗岩、石灰岩等储量相对较大,开发利用前景广阔。黄河上游一级支流洮河流经岷县、渭源、临洮三县,全市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87万千瓦,可开发利用45万千瓦,已装机30万千瓦。境内有一批以漳县国家4A级景区贵清山、遮阳山为代表的自然景区和以红军长征通渭“榜罗会议”、岷县“岷州会议”纪念馆为代表的红色旅游景点等。

历史上的定西曾是一块比较富庶的半农牧区,《资治通鉴》 中就有“天下称富庶者莫如陇右”的记载,但到了近代,由于自然、社会等原因,使定西成了全国最贫困的地方之一。从1983年开始,定西借助国家扶持,充分发扬“领导苦抓、部门苦帮、群众苦干”的“三苦”精神,大力开展了以“三西”农业建设为重点的扶贫开发,全市于1999年实现了整体基本解决温饱的目标,改写了“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历史。2008年定西被确定为全国改革开放18个典型地区之一。

近年来,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深化市情认识,在认真吸纳历届班子探索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逐

步总结形成了以“兴农强工、做大城镇、扩充总量、提升水平”和精心打造“两都”(中国薯都、中国药都)、弘扬“三苦”(领导苦抓、部门苦帮、群众苦干)精神、建设“四大基地”(特色优势农畜产品生产加工、有色冶金、矿产建材、现代物流)、实施“五大工程”(民生、生态、科技、人才、党建)为主要内容的总体要求和工作思路,并配套提出、扎实推进工业发展“十大行动计划”,加快走工业引领、产业支撑、城镇带动、协调发展的科学发展之路。2012年,全市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大口径财政收入分别完成224.12亿元、392.29亿元、38.58亿元、73.34亿元和23.21亿元,增长13.1%、44.2%、20.2%、17.3%、30.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14281元和3612元、分别增长16.2%和17.5%。

第四篇:武威简介

武威简介

武威古称凉州,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东端,是“中国旅游标志之都”、“中国葡萄酒的故乡”、“西藏归属祖国的历史见证地”、“世界白牦牛的唯一产地”。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和对外开放城市。现辖凉州区、民勤县、古浪县和天祝藏族自治县,总面积3.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95.42万人,聚居着汉、回、蒙、土等38个民族。

武威东接兰州、南靠西宁、北临银川和内蒙、西通新疆,兰新铁路、干武铁路、312国道贯穿全境,省道和地方道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是河西走廊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最集中的地区。

武威市内地势平坦,光、热、土地资源丰富,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土壤类型多,种植范围广,物种丰富。其维度和气候同法国波尔多地区相似,最适宜酿造葡萄的种植,被专家称为“中国的波尔多地区”。武威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和全省瓜果蔬菜基地及肉类繁育生产基地,也是绿色食品最佳产区之一。已发现矿产9大类、30多种,各类矿产点100多处,探明储量的矿种15种,钛铁、石墨、煤炭、石灰石等矿产品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武威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境内名胜古迹众多,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8处。有馆藏文物4.7万多件。被称为“陇右学宫之冠”的武威文庙、以出土马踏飞燕而名扬四海的雷

台、中国“石窟之祖”天梯山、举行著名“凉州会谈”的白塔寺、鸠摩罗什寺等数百处名胜古迹,向人们展示出武威历史丰厚的内涵。

经过多年发展,武威已经形成了以酿造、食品加工、玉米淀粉、棉纺织为重点的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业,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优势的农副产品加工之路。市内已建成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企业2700多家,拥有皇台集团、荣华集团、莫高集团三个上市公司。主要产品有面粉、植物油、无公害蔬菜、淀粉、味精、白酒、葡萄酒、啤酒、熏醋、饮料、亚麻纱、棉纺织品等2000多种。凉州皇台系列酒、莫高干红(白)葡萄酒、西凉啤酒、云晓熏醋等16种产品获“省级名牌产品”称号,有3个产品获“陇货精品”称号。

武威人民热忱欢迎四海宾客、八方客商来武威观光旅游、投资置业、施展才华。武威将以更加优越的环境、优惠的政策和优质的服务,以崭新的姿态铸造新的辉煌。

第五篇:淮北市市情简介

淮北市市情简介

淮北市位于安徽省北部,苏、鲁、豫、皖四省交界、淮海经济区腹地,京沪、陇海、符夹等铁路以及京福、连霍、泗许高速公路穿境而过,距徐州观音机场60公里,至连云港港口280公里。1960年建市,市委、市政府所在地设在相山,辖1县3区和3个省级开发区。总面积2741平方公里,人口218万,其中城市人口近90万。

淮北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早在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4000多年前,商汤十一世祖相土,建城相山脚下,此后历代王朝在此设郡置县。春秋时期政治家蹇叔、汉代哲学家桓谭、三国时期“竹林七贤”嵇康和刘伶、现代著名雕塑大师刘开渠等,皆生于斯或长于斯。境内有临涣古城墙、汉画像石刻、隋唐大运河柳孜码头遗址、淮海战役战役总前委旧址、双堆集烈士陵园等。

淮北资源丰富,地阜物华。其中以煤为最,远景储量为350亿吨,工业储量80亿吨,年产原煤4200多万吨,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全市耕地面积13.5万公顷,水面1.1万公顷,是国家重要的粮、棉、畜禽、蚕桑等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全国塌陷土地复垦示范区。

淮北工业雄厚,形成体系。经过50年的建设和发展,全市形成煤电、食品工业、煤化工、矿山机械、纺织服装和陶瓷建材

六大主导产业,工业化率达到55.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达542家,拥有淮北矿业、皖北煤电两家中国500强企业。非煤产业快速增长,特别是以口子、宝迪、雨润等骨干企业为代表的食品工业迅猛发展,跻身全市工业第二大行业,2009年销售收入超过百亿元,实现倍增。

淮北市矿伴生,城乡协调。2009年被省委、省政府列入首批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城市,城市规划区面积42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6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58%。2009年,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的采煤塌陷村庄集中搬迁居住区仁和小区投入使用。

淮北发展较快,充满活力。201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55亿元,增长13.5%;完成财政收入70亿元,增长34.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78亿元,增长3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84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900亿元、增加值350亿元,分别增长45.7%、54.1%和1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100元,增长9.9%,农民人均纯收入5050元,增长11%,各项经济指标均创“十一五”最高水平。

淮北社会稳定,文明和谐。2009年,在全省十七市“科学发展观”指数排名中位居第六,群众安全感指数连续三年保持95%,是皖北地最稳定城市。各项社会事业长足进步,在2010年全国114个地级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中名列33位,三次蝉联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先后荣获安徽省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绿化先进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等称号。

未来,淮北市将坚定不移地实施转型发展、全面发展、科学发展,深化改革开放,主动融入长三角,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全面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奋力争当皖北崛起排头兵,全力打造“皖北江南、文明淮北”的新形象。

下载武威市情简介(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武威市情简介(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牡丹江市情简介(定稿)

    牡丹江市情简介牡丹江市位于中国黑龙江省的东南部,1937年建市,辖6个县(市)、4个城区。总面积4.0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80万,市区面积2475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74平方公里,市区人口92.3......

    苏州市情简介

    苏州概况 苏州是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城市, 自古以来就享有 “人间天堂, 东方水城”的美誉。2500 多年的悠久历史,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不仅造就了“小桥、 流水、人......

    镇江市情简介

    镇江概况 镇江素有“天下第一江山”之称, 被誉为“城市山林”。 全市面积 3843平方公里,人口 292 万,辖丹阳市、句容市、扬中市、丹徒区、京口 区、润州区和镇江新区。镇江市......

    玉门市市情简介

    中国石油的摇篮——玉门东镇 2979 、玉门镇 25015 、赤金镇 13508 、下西号 乡 9432 、黄闸湾乡 8749 、柳河乡 9821、 昌马乡 5531 、花海乡 12240、 清泉乡 4101 、小金湾......

    最新马鞍山市情简介

    马鞍山市情简介 马鞍山是伴随着新中国成长起来的一座工业之城、港口之城、绿色之城、文明之城。1956年10月建市,现辖含山、和县、当涂3县和花山、雨山、金家庄3区,总面积4042......

    南阳市情简介

    伏牛山奇白河秀 丹江水清宛城美……绿色南阳欢迎您 南阳位于河南省西南部,豫鄂陕三省交界处,古称宛,因地处伏牛山以南、汉水之北而得名,辖1市、2区、10县,总人口1100万,总面积2.66......

    吉安市情简介

    吉安市情简介吉安市位于江西省中部,现辖10县2区1市以及一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215个乡镇,总面积2.5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500万。吉安是革命摇篮井冈山所在地,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格尔木市情简介

    格尔木市情简介 一、格尔木基本市情 “格尔木”为蒙古语音译,意为河流密集的地方,地处青海省西部、青藏高原腹地,辖区由柴达木盆地中南部和唐古拉山地区两块互不相连的区域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