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2茅海建教授近代史入门必读书目
“中国近代史研究入门”讨论书目1·孔飞力:《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2·黄宇和:《两广总督叶名琛》,上海书店出版社,2004年
3·王奇生:《革命与反革命:社会文化视野下的民国政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
4·裴宜理:《上海罢工:中国工人政治研究》,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
5·何炳棣:《明初以降人口相及相关问题1368-1953年》,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年
6·黄宗智:《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中华书局,2000年
7·岸本美绪:《清代中国的物价与经济波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
8·张仲礼:《中国绅士——关于其在19世纪中国社会作用的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1年
9·王汎森:《傅斯年——中国近代历史与政治中的个体生命》,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年
10·桑兵:《国学与汉学——近代中国学界交往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11·玛丽亚:《新史学:自白与对话》,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进一步扩大阅读的书目
柯文:《在中国发现历史——中国中心观在美国的兴起》,中华书局,1989年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戴逸:《18世纪的中国与世界·导言卷》,辽海出版社,1999年蔡鸿生:《俄罗斯馆记事》(增订本),中华书局,2006年
吴义雄:《条约口岸体制的酝酿:19世纪30年代中英关系研究》,中华书局,2009年魏斐德:《大门口的陌生人——1839-1861年间华南的社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
王庆成:《太平天国的文献与历史——海外文献的刊布和文献史事的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3年
吴相湘:《晚清宫廷实纪》,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0年
黄彰健:《戊戌变法史研究》,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专刊之54,台北,1970年,上海书店出版社,2007年
孔祥吉:《康有为变法奏议研究》,辽宁教育出版社,1988年
李细珠:《张之洞与清末新政研究》,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年
陈志让:《军绅政权——近代中国的军阀时期》,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0年林学忠:《从万国公法到公法外交:晚清国际法的传入、诠释与应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
张启雄:《外蒙主权归属交涉1911-1916》,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专刊之77,台北,1995年
戚其章:《甲午战争国际关系史》,人民出版社,1994年
石泉:《甲午战争前后之晚清政局》,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
唐启华:《被“废除不平等条约”遮蔽的北洋修约史(1912-1928)》,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
陶文钊:《中美关系史1911-1950年》,重庆出版社,1993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
吕一燃主编:《中国近代边界史》,四川人民出版社,2007年
张玉法:《民国初年的政党》,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专刊之49,台北,1985年
王奇生:《党员、党权与党争:1924-1949年中国国民党组织形态》,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年
陈永发:《中国共产革命七十年》,联经出版事业公司(台北),1998年
杨奎松:《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史研究》,江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
滋贺秀三:《中国家族法原理》,法律出版社,2003年
梁治平:《清代习惯法:社会与国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
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中华书局,1981年
张仲礼:《中国绅士的收入》,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年
朱荫贵:《国家干预经济与中日近代化——轮船招商局与三菱·日本邮船会社的比较研究》,东方出版社,1994年
施坚雅:《中国农村市场和社会结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
马敏:《官商之间——社会巨变中的近代绅商》,天津人民出版社,1995年,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黄宗智:《民事审判与民间调解:清代的表达与实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滋贺秀三等:《明清时期的民事审判与民间契约》,法律出版社,1998年
郑振满:《明清福建家庭组织与社会变迁》,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
科大卫:《皇帝与祖宗:华南的国家与宗族》,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年
夫马进:《中国善会善堂史研究》,商务印书馆,2005年
赖惠敏:《清代的皇权与世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
从翰香编主编:《近代冀鲁豫农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
杜赞奇:《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年李明珠:《中国近代蚕丝业及外销1842-1937》,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
陈慈玉:《近代中国茶叶的发展与世界市场》,中研院经济研究所〈现代经济探讨丛书〉第六种,台北,1982年
森时彦:《中国近代棉纺织业史研究》,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
滨下武志:《近代中国的国际契机——朝贡贸易体系与近代亚洲经济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
樊百川:《中国轮船航运业的兴起》,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
曹树基:《中国人口史》第五卷,清时期,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
彭泽益:《十九世纪后半期的中国财政与经济》,人民出版社,1983年
周育民:《晚清财政与社会变迁》,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郝延平:《十九世纪的中国买办:东西间桥梁》,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8年白吉尔:《中国资产阶级的黄金时代1911-1937》,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
杨念群:《再造“病人”:中西医冲突下的空间政治(1832-1895)》,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陈方正:《继承与叛逆:现代科学为何出现于西方》,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
王德昭:《清代科举制度研究》,中华书局,1984年
沟口雄三:《中国前近代思想之曲折与展开》,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
李天纲:《中国礼仪之争——历史·文献与意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熊月之:《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
狭间直树编:《梁启超、明治日本与西方——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共同研究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
萧公权:《近代中国与新世界——康有为与大同思想研究》,江苏人民出版社,1997年周策纵:《五四运动——现代中国的思想革命》,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年
吕芳上:《从学生运动到运动学生——民国八年至十八年》,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专刊之71,台北,1994年
罗志田:《近代中国史学十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
杨国强:《百年嬗蜕——中国近代的士与社会》,上海三联书店,1997年
李泽厚:《中国现代思想史论》,东方出版社,1987年
朱维铮:《求索真文明——晚清学术史论》,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
墨子刻:《摆脱困境——新儒学与中国政治文化的演进》,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年艾恺:《最后一个儒家——梁漱溟与现代中国的困境》,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
黄克武:《自由的所以然——严复对约翰弥尔自由思想的认识与批判》,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
桑兵等编:《近代中国的学术思想》,中华书局,2008年
王汎森:《中国近代思想与学术的系谱》,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1年
余英时:《未尽的才情——从〈日记〉看顾颉刚的内心世界》,联经出版事业公司(台北),2007年
史景迁:《天安门——知识分子与中国革命》,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
邹振环:《晚清西方地理学在中国——以1815年至1911年西方地理学译著的传播与影响为中心》,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
阎国栋:《俄国汉学史》,人民出版社,2006年
第二篇:近代史必读书目
这是开给研究生的1.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2.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
3.马克思:《法兰西内战》
4.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5.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6.列宁:《国家与革命》
7.《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
8.《毛泽东选集》(1-5卷)
9.柯伟亚:《怀柔远人:马嗄尔尼使化的中英礼仪冲突》
10.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11.D.布迪、C.莫里斯:《中华帝国的法律》
12.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13.周锡瑞:《义和团的起源》
14.相蓝欣:《义和团战争的起源:跨国研究》
15.佐藤公彦:《义和团的起源及其运动》
16.柯文:《历史三调——作为事件、经历和神话的义和团》
17.周策纵:《五四运动 现代中国的思想革命》
18.余英时:《五四新论——既非文艺复兴,亦非启蒙运动》
19.林贤治:《五四之魂——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史》
20.周锡瑞:《革命与改良——辛亥革命在两湖》
21.陈志让:《军绅政权——近代中国的军阀时期》
22.张朋园:《中国民主政治的困境》
23.刘景泉:《北京民国政府议会政治研究》
24.李博:《汉语中的马克思主义术语的起源与作用》
25.金观涛、刘青峰:《观念史研究——中国现代重要政治术语的形成》
26.石川祯浩:《中国共产党成立史》
27.魏斐德:《上海警察(1927-1937)》
28.裴宜理:《上海罢工——中国工人政治研究》
29.Gregor Benton,Mountain fires : the Red Army's three-year war in south China
30.马克·赛尔登:《革命中的中国——延安的道路》
31.陈永发:《延安的阴影》
32.高浦棠等:《延安抢救运动始末——200个亲历者记忆》
33.何方:《从延安一路走来的反思》(上、下)
34.杨奎松:《中间地带的革命——国际大背景下看中共成功之道》
35.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日本侵华七十年史》
36.柯博文:《走向最后关头——中华民族国家构建中的日本因素》
37.方德万:《中国的民族主义和战争》
38.王奇生:《党员、党权与党争——1924-1949年中国国民党的组织形态》
39.邹谠:《美国在中国的失败(1941-1950)》
40.胡素珊:《中国的内战——1945-1949年的政治斗争》
41.杨奎松:《国民党的―联共‖与―反共‖》
42.费孝通:《乡土中国》
43.费孝通:《江村农民的生活及其变迁》
44.唐致卿:《近代山东农村社会的经济研究》
45.黄宗智:《中国共产党与农村社会(1927—1934)》
46.Chen Yongfa,Making Revolution: the Communist Movement in Eastem and Central China, 1937 – 194
547.伊莎白·柯鲁克、大卫·柯鲁克:《十里店》
48.费里曼、毕克伟、赛尔登:《中国乡村,社会主义国家》
49.Jeremy Brown and Paul G.Pickowicz Edited, Dilemmas of Victory: The Early Year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50.胡治安:《统战秘辛——我所认识的民主人士》
51.钱理群:《拒绝遗忘——一九五七年学研究笔记》
52.杨继绳:《墓碑——中国六十年代大饥荒纪实》(上、下)
53.麦克法夸尔:《文化大革命的起源》(一、二)
54.Roderick MacFarquhar, The Origins of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Volume
355.Roderick MacFarquhar and Michael Schoenhals, Mao's Last Revolution
56.印红标:《失踪者的足迹——文化大革命期间的青年思潮》
57.高树华等:《内蒙文革风雷——一位造反派领袖的口述史》
58.宋永毅等:《文化大革命:历史真相和集体记忆》(上、下)
59.杨奎松:《毛泽东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
60.沈志华:《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
61.程映红:《毛主义革命:二十世纪的中国与世界》
62.Sergey Radchenko,Two Suns in the Heavens: The Sino-Soviet Struggle for Supremacy, 1962-1967
63.谢泳:《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困境》
64.马嘶:《百年冷暖——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生活状况》
65.许纪霖:《知识分子十论》
66.于风政:《改造——1949-1957年的知识分子》
67.施坚雅:《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
68.葛凯:《制造中国——消费文化与民族国家的创建》
69.李毅:《中国社会分层的结构与演变》
70.张柏春等:《苏联技术向中国的转移(1949-1966)》
第三篇:经济学入门必读书目较简单
经济学入门必读书目
1、曼昆《经济学原理》
上下册,梁小民教授翻译。曼昆为哈佛高才生,天才横溢,属新古典凯恩斯主义学派,研究范围偏重宏观经济分析。
该书主要特点是行文简单、说理浅显、语言有趣。界面相当友好,引用大量的案例和报刊文摘,与生活极其贴近,诸如美联储为何存在,如何运作,Greenspan 如何降息以应付经济低迷等措施背后的经济学道理。该书几乎没有用到数学,而且自创归纳出“经济学10大原理”,为初学者解说,极其便利完全没有接触过经济学的人阅读。学此书,可了解经济学的基本思维,常用的基本原理,用于看待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可知经济学之功用及有趣,远超一般想象之外。推荐入门首选阅读。
2、萨缪尔森《经济学》(Economics)
萨缪尔森,新古典综合学派的代表人物,1970年成为第一个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美国人。研究范围横跨经济学、统计学和数学多个领域,对政治经济学、部门经济学和技术经济学有独到的见解。目前经济学各种教科书,所使用的分析框架及分析方法,多采用由他1947年的《微观经济分析》发展糅合凯恩斯主义和传统微观经济学而成的“新古典综合学派”理论框架。他一直热衷于把数学工具运用于静态均衡和动态过程的分析,以物理学和数学论证推理方式研究经济。目前经济学理论数学化大行其道,此翁实始作俑者。
全书结构宏伟,篇幅巨大。可谓博大精深。渗透老萨数十年经济学见解。字里行间,三言两语,每有深意。其中诸如“热情的心,冷静的头脑”、“相关未必因果”等言语,可谓经济学之《老子》。读完该书,可了解经济学所探讨问题在经济学体系中之位置及分析框架,对经济学有一个完备之认识框架。知识庞杂,有一体系框架,则适宜以后更进一步学习。学之愈深,愈知此框架之重要。尽管该框架在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方面仍有断层,但不失为一个好框架。此书国内有机工版发行之英文版。建议直接阅读英文版。
3、平狄克《微观经济学》
人大版,此书乃标准中级微观经济学教材。在美国多个大学供mba采用,国内英文版有清华版,中文版有人大版。此书内容适中,主题广泛,均是各部分理论之要点,不旁及其他分歧内容,其中定价部分较为详细。图形清晰,语言流畅。所采用数学工具甚浅,有函数但不涉及微分,只用差值。曲线只用标准严格凹性曲线,不及拟凹部分、线性仿射内容,成本函数也均为线性。建议此书应通读,可作进阶之用。
4、《宏观经济学》多恩布什
人大版中文翻译,东北财大有影印英文版。此书是标准的中级宏观教材,属正统教材。体系清楚,描述准确,通行于美国各大学多年。采用凯恩斯IS-LM体系为框架,对各个流派评价及描述相当公平。推荐必读。
5、《国际经济学》 保罗·克鲁格曼
今日之宏观经济学,已很难讨论封闭的宏观经济,此书可谓进一步拓展的宏观经济学,包括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两个部分,渗透克鲁格曼的经济思想,所采用框架为AS-AD框架,可作IS-LM框架的补充。推荐阅读。
6、人大版《经济科学译丛》系列之其他大多数教材:《经济思想史》、《财政学》、《公共部门经济学》、《人事经济学》、《金融学》(博迪)、《投资学》、《货币银行学》(米十金)等等实务应用之科目。多看这些书对培养经济学的素养非常有帮助。
第四篇:世界近代史本科生必读书目
历史专业(世界近现代史方向)本科生参考书
1.斯塔夫利阿诺斯《全球通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
2.基辛格《大外交》海南出版社2000
3.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求实出版社1988
4.巴勒克洛夫《当代史导论》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6
5. 塞缪尔·亨廷顿《第三波:20世纪后期民主化浪潮》 上海三联出版社1998
6.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新华出版社2002
7. 约瑟夫·奈《理解国际冲突:理论与历史》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2
8. 汤因比《历史研究》(自编版)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9. 斯塔夫利阿诺斯《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商务印书馆 1993
10.丹尼斯·史密斯《历史社会学的兴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0
11.丰子仪 《现代化的理论基础》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5
12.罗荣渠 《现代化新论》(增订版)商务印书馆2002
13.弗朗西斯·福山《历史的终结与最后的人》远方出版社1998
14.汉斯·摩根索《国家间政治》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0年
15.肯尼斯·沃尔兹: 《国际政治理论》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2年
16.安东尼·吉登斯 《民族—国家与暴力》三联书店1998
17.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经济全球化的东方》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0
18.王逸舟 《西方国际政治学:历史与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19.何兆武 陈启能 《当代西方史学理论》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3
20.戴维·赫尔德 《全球大变革-全球化时代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社会科学
文献出版社2001
21.佩里·安德森《绝对主义国家的系谱》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22.德尼兹· 加亚尔 《欧洲史》海南出版社2003
23.布罗代尔 《15-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1-3卷)三联书
店2002
24.布莱克《现代化的动力:一个比较史的研究》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
25.约翰·米尔斯海默《大国政治的悲剧》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3
26.谢立中孙立平主编《二十世纪西方现代化理论文选》
上海三联书店2002
27.托克维尔 《旧制度与大革命》商务印书馆1992
28.马克斯·韦伯 《新教论与资本主义精神》北京三联书店 1987
29.道格拉斯·诺斯 罗伯斯·托马斯 《西方世界的兴起》 华夏出版社1999
30.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国别史系列图书:《英国史》,《法国史》《印度史》《巴西史》
等。
待续。
第五篇:北大法学教授推荐的必读书目
北大法学教授推荐的必读书目
中国大学法学专业本科一年级学生必读书目
1.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制度是如何形成的》、《阅读秩序》、《送法下乡》] [点介] 本书最大的价值当在法学“启蒙”。它会告诉你我们在观察法律现象是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视野和方法,应该如何培养我们的学习和研究进路,以及,如何揭示常识、挑战既有的知识和观念。对于大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读完此书,会感觉法律原来不像我们所想象的那么枯燥。后面的《送法下乡》一书可以说是第一本书的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和具体运用,更加充实和饱满,虽然我还是觉得其《本土资源》一书最为重要。
2.俞吾金:《问题域外的问题》
[点介] 作为一本哲学知识和流派介绍的通俗读本,该书不仅可以把读者引入一片新的哲学天地,更重要的是,该书在开辟和拓宽学生的问题域上,特别在怎样形成自己的问题意识上,有着相当的帮助。如何提问、提什么样的问题,这是大学期间一直要注意训练的能力,它在很多时候比具体的知识要重要得多。
3.费孝通:《乡土中国 生育制度》[《江村经济》]
[点介] 今天我们离费先生写作此书的年代已经相去六七十年,但费先生于书中所做的对中国现状的分析对今天的中国仍然是那样的切中肯綮;费先生所具有的问题意识和文章风骨,我们今天仍然还差之甚远。每一个法律人都应该反思:法学的知识贡献在哪里?
4.吴思:《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
[点介] 透视中国社会实际运行的游戏规则。为什么在我们的正式制度外,还会有一套更为适用的潜在的规则?作者从历史中的故事投射到当今的现实。我们可以从中反思:法律在生活中真正起作用的条件上什么?法律的道德善恶与实际的利害格局存在什么样的关系?我们是在自我欺骗的冰山上生存,还是在苦涩的反省中奋起?
5.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黄金时代》]
[点介]这是一本清醒的书、理性的书、幽默的书和智慧的书。它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对人生和社会的洞察,更重要的是告诉我们什么是独立思考和判断的精神;什么是真正的人文关怀。作为法律人,也许此书给予我们的最大启迪是:缺乏对“沉默大多数”的关怀、缺乏某种“精神家园”的法律,是没有生命的法律。但是各位一定要记住:王小波的小说,特别是《黄金时代》,读起来更加让人回味。
6.安徒生:《安徒生童话全集》
[点介] 我们缺乏的正是一个安徒生笔下的童话世界,这个世界是一个真实的世界,是一个有着幸福与苦难、欢笑与泪水的世界。学习法律的人最怕的就是丧失一颗童心。对于那些没有读过安徒生的故事的人,我要告诉你们:走进这个世界吧,现在还来得及,它会使你们获得更健全一些。
7.伯尔曼:《法律与宗教》
[点介] 写得精彩,译得也精彩。探索法律背后的精神,支撑法律的东西。“没有信仰,法律它将形同虚设”。在中国既有的法律传统被打破的同时,我们应该如何寻找新的在法律下生活的传统?当然,读此书时,不要片面追求其中精彩的语句,更要注重起分析的思路和线索。
8.冯向:《木腿正义》
[点介] 我相信此书对于专事法律的同仁来说,应该是一个极好的启迪案本。作者凭借自身的文学学科的优势,游仞于法律和社会之间。对法律个案层层剥离,既立意深远,又视界宽广,不失为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
9.梁治平:《法辩》[《新波斯人信札》、《书斋与社会之间》]
[点介] 这里面主要汇集了梁先生于1980年代中后期在《读书》杂志上发表的系列文章,是其“用文化解释法律,用法律解释文化”的个案实践和言说。辩异、批判和理性思索融贯一气。对年轻学生来说,读此书还可以学到如何读书、如何整理自己的心得体会的一些“潜移默化”的方法。《新》一书亦是早期和另外几个作者作的批判性著作;《书斋》一书是作者的文化随笔,写得轻松随意,也更见功力。
10.黄仁宇:《万历十五年》[《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
[点介] 作者对历史的厚积薄发和驾轻就熟,对中国政治制度的谙熟洞然与透辟分析,都显示出其“史实”与“史识”的完美结合。文笔老辣,一气呵成。其对政治与道德关系的揭示、规则与生活状态的运作的阐说,对于我们了解传统和法律都有着极大的启迪。此书不可不读。
11.马克斯·韦伯:《学术与政治》[《社会科学方法论》]
[点介] 作者对学术、政治,甚至人生三者之间关系的看法,实在可以廓清我们的许多认识。我们所处的是一个缺少虔诚和信念的时代,这影响着我们对自身的了解,我们竟不知道从事的职业除了谋生以外还有什么意义。本书可以告诉我们一些答案。
12.应星:《大河移民上访的故事》
[点介] 用“讲故事”的方法写的社会学著作。直面“移民”中国家和人民的权力运作,从中揭示政治控制的策略和游戏,又不乏对平民的生存状况的关注。无论从研究方法、研究问题的开辟和创新上,本书对沾沾自喜的法学中人来说,都是一记棒喝和警醒。
13.华勒斯坦等:《开放社会科学》
[点介] 对于每一个从事社会科学的学习者(在此包括法学)来说,对社会科学本身的性质及走向得有一个比较自觉的(虽然不一定是清醒的)把握。本书在这方面是极具挑战力的。它研究社会科学作为一种知识形态的建构;对社会科学的分工的质疑;从事社会科学的学术立场何在等问题。本书短短七万言,薄薄小册子,但却比那些动辄数十万、百万言的著作要有价值得多,更具思想的包容量。
14.贺卫方编:《中国法律教育之路》
[点介] 学法之人,当对法律教育的历史、现状和发展有基本的了解。本书提供了这样一个了解的途径。不宁唯是,当我们对自己身处的职业教育的现状和社会的反差进行理性的反思和检讨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做的便是要对这个法律教育生态圈的运行有一个冷静的认识。此书的一个特点就是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视角。
15.梅因:《古代法》[萨维尼:《论立法与法学的当代使命》]
[点介] 历史法学派之代表著作。其重要之处不仅在于经由自己的研究勾画出法律发展的脉络,提出了法律“从身份到契约”的运动的振聋发聩的命题。更在于,他在学术研究上的独立和怀疑的精神,对“自然平等”的流行话语的批判。一如梅因所说,我们最需要的也许是对新旧材料的不断审查,而不是盲信。后一本书亦是历史法学派的代表著作。
16.柏拉图:《游叙弗伦 苏格拉底的申辩 克力同》
[点介] 本书是苏格拉底审判与处刑的三篇著名对话。展示了苏格拉底是如何被判刑的,他对待神、知识、伦理、法律、死亡等的态度如何。读者从中受到其人格的震撼之余,还会进一步思考苏格垃底到底是怎样死亡的重大的政治和人生的问题。在对话和诘问中教给你智慧,这是本书的另一重要收益。
中国大学法学专业本科二年级学生必读书目
17.卡夫卡:《卡夫卡短篇小说选》
[点介] 卡夫卡思想的深度和语言的穿透力相信会让每一个读者发凉。对于伟大的作家来说,任何形容的言辞都是多余的。卡夫卡让我们意识到,我们正在失去那些人的宝贵的东西,失去以后,我们又将面对何种的生活。卡夫卡的一些有关法律的经典著述,是开启我们认识法律和现代、法律和人性的重要之门。
18.刘星:《法律是什么》[《中国法学初步》、《语境中的法学与法律》]
[点介] 该书主要是对二十世纪英美法律理论的批判性的解读,和一般的国人写的介绍性的读物不同。该书对其认为是重要的理论进行的深入细致的剖析。用语平实、例证简洁。在此基础上,作者意在抒发自己对法律的视角:我们对法律的看法往往是由我们的姿态决定的。
19.张文显:《法哲学范畴研究》
[点介] 这本书对法学自身的一些范畴的分析是谨严的,是中国法学规范化的和体系化的代表作。其提出和分析的许多概念和“权利-义务”模式对当下的法理学教材有很深的影响。就“学术”的标准看,本书虽然有一些政治化的烙印和某种建构的色彩,但从整体来看,仍是中国法学类的一本可供批判的优秀著作。
20.刘军宁:《共和·民主·宪政》
[点介] 一本“保守主义”自由观的中国化的“激进”之作。作者的立场自不待言,其用语的鲜明甚至“鼓动”,难免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其学术的味道。自由主义实际上在中国还是一个敏感的问题,对于不了解自由主义的广大学生来说,“自由”的各种思潮实在不易把握和分辨,此书提供的是一种积极的进路,我们还应该有一种更全面和冷静的思考。
21.卡多佐:《司法过程的性质》
[点介] 他是一位优秀的法官,也是一位有深刻洞察力的学者。他的想法干净利落,简炼精当。他告诉我们他是如何判案的,法官不仅是“发现法律”,还应该是“创造法律”。他把创新和限制融贯一炉。他的热情和理智凸现出法律职业在他们这些人身上的崇高。卡多佐作为学者和法官的睿智与节制,使他赢得了应有的尊重。
22.王铭铭、王斯福编:《乡土社会的秩序、公正与权威》
[点介] 本书聚集了一些法学和社会学的学者的研究。学者们对中国乡土社会的判断与描述,以及对其中的秩序状况的把握与解释,为以后的研究留下了许多令人深思的问题。就法学来讲,本书的研究取向是一个很好的尝试,遗憾的是如今再没见后续性的研究,不足以造成真正的学术气势。这是一本好书,也是我们借此反思中国的学术传统如何营造的一本书。
23.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点介] 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历史的、比较的、实证的等。探询法律的性质和精神,视野宽广,气度优雅。也是启蒙时期的代表著作,阐述了自然权利观和三权分立等思想。虽然作者的“分类和框架”与他提倡的社会考察的方法有某种裂痕,但这恰好是优秀著作的标志——确立了一个“范式”,供后继者超越。
24.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
[点介] 本书与前一本书气质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作者对美国社会的分析和对民主的洞见,充分展现了他横溢的才华。作者对自由的理解,值得我们进行长久的反思。关于美国法律职业和法律信仰的论述,对于我们今天的法律建设,仍是宝贵的思想财富。
25.梁治平:《寻求自然秩序中的和谐——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研究》[《清代习惯法——社会与国家》]
[点介] 中国法律史研究中具有“范式”意义的著作。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更重要的是方法运用上的自觉。它是事实描述式的,也是文化的同情和辩异式的。重要的不是作者对多种史料的采用,而是对这些史料的解释。重要的也不是他是否解决的问题,而是他提出问题的方式本身。
26.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
[点介] 和前一本书一样,也是法史研究上的经典。本书作者的功力深厚,语言平实。从社会学的视角切入。当然,社会学的方法本身也有多种,本书可能还属于“规范社会学”的进路。而且,由法律的分析透视中国的社会,这一学术取向本身就让人尊敬。
27.哈特:《法律的概念》
[点介] 分析法学的代表著作。作者对语言与法律的关系有特殊的敏悟,提出和讨论了一系列当代法学的重要概念,对二十世纪乃至今后的西方法学有深远的影响。本书的翻译稍微有些问题,但整体上还是可读的。作为一个主要研究哈特的人,我建议大家都多关注本书和哈特的其他著作。
28.奥斯丁:《法理学的范围》[凯尔森:《法与国家的一般理论》]
[点介] 是分析法学的经典文献。受实证主义的影响,奥斯丁恪守“应然法”与“实然法”的分离,试图把法律当成一种真正的科学。提出了主权、命令、制裁的法律模式。我们应该重新理解分析法学。在今天,分析法学的初衷(法律的独立)似乎已经受到了极大的扭曲(法律的意识形态化)。后书亦是分析法学代表作,但气质上与哈特的和奥斯丁的已是大不相同。记住:分析法学者内部的差异也许比分析法学和其他学派的差异还大。所以,读一本书时,重要的是看其问题,而不是“标签”。
29.德沃金:《认真对待权利》[《法律帝国》、《自由的法》]
[点介] 作者早期的代表作和成名作。本书系统阐述的作者的权利观。是当今研究权利问题的重要著作。作者在书中对规则、原则和政策等的分析对我们深化对法律的理解有很大的启示。我们怎样关怀和尊重人的权利?这始终是令人深思的问题。
30.埃尔曼:《比较法律文化》
[点介] 在比较法里,这是本简洁而有特色的著作。作者更关心的是决定不同法律制度的内在的思想、观念等层面。易言之,本书是从文化的角度分析不同的法律和传统。从论述方式上,本书也不同于其他的比较法著作,而是按涉及的问题,综合论述各个法系。
31.江山:《中国法理念》
[点介] 作者在中国法学界是独树一帜的。他很幸运,没有受什么现代西方产业化学术体制的“污染”,因此,他对中国法的现实和理想的解读必然是浸淫着真正的中国式思考的。也因如此,他的法律观是我们这些着眼于“现代世界“的法律人所不具备的。这是一本难得的称得上有“思想色彩”的中国人写的书。
32.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
[点介] 在中国影响颇大的综合法学著作。书的前半部分简要介绍了西方法思想的历史,后半部分论说了作者认为重要的一些法理学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自然法为立场的综合法学观。该书的价值之一也许是它对中国1980年代中期以来的法理学的影响。从学术史和语言翻译史的角度,对本书倒也可以有一些有趣的研
究.
中国大学法学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必读书目
33.凯利:《西方法律思想简史》
[点介] 法律思想史的另一种写法。以“问题史”代替“英雄谱”,注重探索思想的知识社会学的分析。加之作者的文学功力和看问题的敏锐,使得本书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比较“原味”的法律思想的餐饮。从的翻译上看,在翻译界“伪劣产品”漫天的今天,本书是难得的优秀和杂实的本子。
34.雷蒙·阿隆:《社会学主要思潮》
[点介] 本书全面、系统地探索了社会学的七位大家孟德斯鸠、孔德、马克思、托克维尔、涂尔干、帕累托和韦伯的思想。作者本身就是一位富于魅力的社会思想家,他不仅要努力把握这些社会学家的基本思想,也不忘记这些社会思想与哲学观念及政治思想的内在关联。
35.罗素:《西方哲学史》[《哲学问题》]
[点介] 哲学史方面的著作是太多了,但这本是经受时间的洗礼的。罗素先生在书中显现出一种从容幽雅的气质,并时时不忘对某个哲学家调侃上几句。我想,这样的气度是“沉重有余,深度不足”的国人所欠缺的。本书写法和体系上是属于正统的,也是非常实在的。
36.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点介] 作者本来还有一本更全面的《中国哲学史》。这本最初是写给外国人看的。但从另外一个层面看,本书读起来更为精当。这可当作一本入门的书,但同时又可以常读常新。作者在书中提出的关于人生境界的看法,对我们也是大有启示的。
37.季卫东:《法治秩序的建构》
[点介] 作者的治学进路和思考进路都深深体现了某种宏大和理性的情怀。书中对当代西方法理学说和域外(特别是日本)法治经验的绍介,都无不透露出作者自身对中国法治建设的问题关切。该书论证谨言,学术色彩浓。
38.梁启超:《梁启超法学文集》
[点介] 作为法学家的梁启超对中国法学的开创性贡献理应为青年学生所了解和认识。梁启超涉猎广泛,思想敏捷,对中国的社会现实和实践有深切的体验。其行文恣肆汪洋,论辩雄浑有力。至于其理论和实践中实际存在的裂痕,诸位在读该书时须具有同情的理解,从而正确认识:一个人的贡献之大小,一定要与所处的时代结合考察。
39.博西格诺等:《法律之门》
[点介] 这本书的块头是大了一点。不过,作为一本教科书式的著作,本书涉及了当代法律的几乎所有的重要领域。富于启发而又不乏生动;重在训练思维而又无正襟危坐之感。可以说,此书正是一步一步地把学生带入法律殿堂。有趣且有分量,这是我对该书的总的评价。和国内大量充斥的“垃圾教材”相比,优劣自判,不必多言。
40.刘小枫:《沉重的肉身》[《拯救与逍遥》、《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
[点介] 对现代性伦理的一种新的解读。弘扬个体主义的伦理叙事观。顺着刘小枫的指引,我们会进入一个有些神秘、有些飘渺、但又无比真实的世界。我们要做什么样的人?我们的道德是一个什么样的现状?我们的怎样去把握生命?我们又如何看待艺术与人生?读完此书,在慨叹之余,你一定会有沉甸甸的收获。
41.涂尔干:《社会分工论》[《自杀论》、《社会学方法的准则》、《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 [点介] 作者乃与马克思、韦伯齐名的社会学思想大家。本书是作者确立自己思想理路的开山之作。书中提出了“社会团结”、“集体意识”、“社会分化与整和”等重要概念,对“机械团结”、“有机团结”、“压制性制裁”、“恢复性制裁”等二元划分及历史规律进行了探讨。
42.加达默尔:《真理与方法》
[点介] 本书志在阐明哲学诠释学的基本特征,使得诠释学从认识论和本体论转向了方法论。该书认为:理解和解释依赖与主体的前见所构成的视域和当下视域的融合。该书在思想上具有的穿透力是毋庸置疑的。对于学习法律的人来说,能够为“解释学”作出的贡献当在“应用”方面,而这恰是当今我们在研究法律解释和法律方法问题时要注意的。
43.贺卫方:《司法的理念与制度》[《具体法治》、《法边馀墨》]
[点介] 该书体现了作者进入司法研究以来的重要思考。作者的风格独特,思想敏锐,并善于把西方的制度和理论和中国司法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作者在收入几篇重要的长篇论文之外,还收入了许多短小机智、曾经有广泛影响的篇什。作为知识分子和制度改革者的积极推动者的双重角色,作者的行动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可供分析的样本。后两本书同样敏锐和有趣,特别是后一本书,充满浓郁的人文修养,在我看来也许更值得一读。
45.克尔凯郭尔:《恐惧与战栗》
[点介] 我对这本书情有独钟。我被作者“孤独的”气质和宗教的体验所吸引。也许我们会遗忘一切,但不能遗忘自己作为人本身的存在。作者被认为是存在主义的先驱,他对生命的无奈和痛苦的洞察,让我们重新理解生命的幸与不幸。
46.罗尔斯:《正义论》
[点介] 本书被誉为是二战后“伦理学、政治哲学领域中最重要的理论著作”。本书涉及法学、伦理学、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诸领域,对正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以“无知之幕”和“原初状态”的理论预设为前提,提出了“作为公平的正义理论,并论述了正义分配的平等自由原则和机会公平与差别原则。也是自由主义的重要著作。
47.帕斯卡:《思想录》
[点介] 这本书曾经伴随我度过许多个寂寞而无眠的夜晚。作者说:人是一根脆弱的芦苇;作者还说:人的全部尊严在于思想。作者说了很多的话,这些话是别人不可能说出来的。作者在捍卫人本身,这是一片真正的思想的海洋。
48.威廉·巴雷特:《非理性的人——存在主义哲学研究》
[点介] 该书对存在主义的主要问题和存在主义的主要人物克尔凯廓尔、尼采、海德格尔和萨特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把存在主义作为一种反理性主义的非理性思潮,详细阐明了存在主义的历史发展脉络。本书采用的叙述方式本身就是存在主义的,它会把你带入这一领域的浓厚的氛围当中。
49.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
[点介] 我们生活在一个制度的世界里,对制度本身的考量就尤其值得关注。本书对制度经济学派作出了最新的概括与总结,并对制度的特性、制度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制度的演进、制度的结构等做了比较全面的论述。生动有趣,深入浅出。“制度”问题作为一个人类社会的基本问题,值得开掘的地方还有很多,在理论上也是大有可为的。
50.萨拜因:《政治学说史》
[点介] 说实话,欲真正了解西方的法律思想史,还很难找到好的读物。但从政治思想史进入法律思想史,也是一条途径。在政治学说的介绍上,萨拜因的这本书是值得推荐的一本。和施特劳斯的同名著作相比较,本书更加平和与雍容。特别在论及社会主义的政治学说上,本书的分析是切中肯綮的。
51.顾准:《顾准文集》
[点介] 有时候,我们真不好批判中国学者的有价值的书了。这本书对马列经典和古希腊政治制度的解读,实际上已经教会我们许多如何严谨治学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本书带给我们的是一种面对真理的态度,独立思考的态度以及做人的风骨。中国需要在什么样的意义和条下,才能产生真正的思想呢?这是本书给我们留下的一个沉重的思考。
52.昂格尔:《现代社会的法律》
[点介] 本书作者是批判法学的代表。本书虽然还不算作者在批判法学上的代表之作,但也可以看到作者的许多批判法学的立场和方法。本书从历史演变和社会转型的层面对法律的透视,为我们洞察人类社会的组织形态、法治发展等提供了有益的启发。作者是反自由主义的法治的,但他对法治的解剖,比那些专事法治理论的人来说,实在要深刻得多。
53.吉尔兹:《地方性知识》
[点介] 也许我们对待知识的观念需要一些改变,也许我们真的正在历经某种相对和多元的过程。我们不得不对自身的处境从不同的方面做出解释。吉尔兹就是在这里作出了他的贡献。他从阐释人类学的原理出发,宏扬地方性知识,确立了“深度描写”的认知方式。
54.道格拉斯·凯尔纳、斯蒂文·贝斯特:《后现代理论》[利奥塔:《后现代状态》]
[点介] 后现代已经成为我们当下的生活状态,是现代的批判和延续。本书对后现代的理论进行了比较客观和冷静的批判性介绍,着力分析了福柯、德勒兹、博德里拉、利奥塔等后现代的思想家,并探讨了一些后现代的困境和出路,有助于我们了解后现代的各种思潮。
55.拉德布鲁赫:《法学导论》、《法律智慧警句集》
[点介] 作为一名新康德主义者,拉德布鲁赫的两元论思想对法律思想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注重人在法律世界中的价值和尊严,终其一生思考事实公正与现象公正、表面理性和客观理性。他把严肃的理论思考、虔诚的爱心和充满凝重与智慧的语言融贯在一起,为我们奉献出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56.马克斯·韦伯:《论经济与社会中的法律》[《经济与社会》、《经济、诸社会领域及其权利》、《民族国家与经济政策》、《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点介] 法律社会学是韦伯的社会理论大厦的一个部分。韦伯对于现代社会的困境的揭示体现在法律上便是法律的“形式合理性”与“实质合理性”之间的矛盾。韦伯对法律职业本身的分析也同样富于洞见。在读韦伯的书时,一定要和他的其他社会理论结合起来,才能体悟韦伯的用心:如何通过理解法律更好地理解社会。
57.波斯纳:《法理学问题》[《道德和法律理论的疑问》、《法律与文学》、《超越法律》、《性与理性》]
[点介] 波斯纳实用主义法律观的集中体现。对于我们的法理学的借鉴意义在于:我们如何形成自己是法理学的问题意识,法理学应如何拓宽自己是问题视野;法理学的关注和现实社会中的法律是不是暌违不同的?本书中波斯纳对法律解释的观点,以及和他的法律经济学相比所表现出的联系与差别,都值得我们注意。
58.孔飞力:《叫魂》
[点介] 本书围绕1768年的“叫魂”的巫术大恐慌,分析这一事件的前因后果,深刻挖掘其背后的政治和文化的意义,揭示对国家正统信仰的挑战和维护后面的各种权力的纠葛,展现皇权、官僚体制和司法体制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从而带领读者完成了一次法律史的旅行。我对以“讲故事”来书写历史的方式总是很推崇。本书在这个意义上确实堪称佳作。
59.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法律、立法与自由》、《致命的自负》] [点介] 作者以“无知观”为前提,认为在自然秩序和理性建构的秩序之外,人类社会所具有的真正是秩序状态是一种自生自发的秩序。继承和发展了进化论的理性主义观,强调一种以个人主义为内核的消极自由主义思想。
60.伯尔曼:《法律与革命》
[点介] 本书以11至13世纪欧洲法律的发展为线索,向我们展现了教会法、封建法、庄园法、商法、城市法、王室法之间相互对立斗争的精彩场面,认为这些不同的因素共同促成了西方法律传统的形成。本书积四十年的思考为一炉,采纳传统与革命的视角,试图在马克思和韦伯之外另劈坦途。从翻译上本书在国内法学界也是难得的优秀译本。本书不可不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