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形势与政策国内形势(考试论文)2000字左右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过去了。地球村里的变化日新月异。生在当代,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岂能做那四角的书柜?抛掉陈旧的观念,拥抱外面精彩的世界,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当今国内外形势风云变幻,进入21世纪的中国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
21世纪初期,我国财政将面临许多新的问题与挑战。如何进一步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稳固、规范、高效、健康的财政体系和财政运行机制,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在此将理论界有关这一问题的观点综述如下。
一、21世纪初期我国财政形势展望
21世纪初期我国财政收支测算应包括“九五”最后一年即2000年,和“十五”规划期间。
有的学者认为,我们对2000年的财政收入预测暂不考虑费税改革的体制因素,对政策因素、征管因素以增减持平处理,经济增长方面按7%考虑,物价方面按3%考虑,财政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按此测算2000年全国财政收入将达到11890亿元,比1999年预算增长10%,绝对额增加1000多亿元。关于2000年财政支出,按照1999年全国财政支出占gdp的比例14.0%测算,2000年全国财政支出将达到13350 亿元,比1999年预算增长10.1%,绝对额增加1200多亿元。2000年支出与1999年同比增幅和增量都有所减少。收支相抵,2000年中央财政赤字为1660亿元,比1999年扩大157亿元。
“十五”时期的预算。收入测算应从几个因素来考虑和处理。
(1)费改税。尽管“十五”期间费改税将使财政收入大大增加,但解决不了国家可支配财力增加的问题,因为增加的收入大多已有明确的用途,只是管理方式的改变。费改税的意义主要不是直接增加国家可支配财力的数量,而是治“乱”,是规范政府分配行为的制度建设,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宏观经济运行环境。
(2)宏观调控所需的财政政策取向。由于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等因素导致的国际、国内的经济环境,“九五”末期以至“十五”初期在政策运用上不可能成为增税的时机。
(3)财政体制。1994年新财税体制运行几年来,通过不断的磨合与完善,一个稳定的财政收入增长机制已初步形成,机制本身保证了“九五”时期财政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
(4)经济增长。据当前一些机构的研究报告及世界银行发展报告,我们按照7 %的经济增长速度和国家计委物价预测中的3%的价格方案考虑,“十五”的gdp现价增长速度为10%。几项因素中,我们认为直接影响“十五”期间国家可支配财力的数量主要是经济增长,因此收入测算中以经济增长作为主要参数。据此,2005年全国财政收入将达到19150亿元,平均每年增加可支配财力1400 多亿元。支出的考虑主要从需要与可能两个方面来分析。“十五”期间是否需要继续扩张支出规模,主要取决于中期经济形势的发展,关键在于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动趋向和近两年来采取的扩张政策刺激国内需求的效果。从经济周期的调控运行来看,财政政策从扩张到收缩都应有过渡,需要保持相应的连贯性,不可也不应该大起大落。因此不管形势如何发展,财政支出的压力是很大的。主要反映在社会保障补助(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补助、贫困人口生活补助等等)的增加,扩大内需政府增加基础设施投资项目的后续资金压力,以及推进市场化改革的各种社会成本等,都需要财政增加支出。
另有学者认为,21世纪初期我国财政将面临以下几个影响因素。
1.“九五”时期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持续提高,2000 年估计能够继续保持在12%左右的水平上。但“九五”时期财政收入的增长很重要的在于一些临时性、政策性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在“十五”时期将很难继续发挥作用。“十五”时期国家财政收入的增长将主要依赖税收与经济的协调增长。
2.当前我国财政收入与经济协调增长的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长期以来影响我国财政收入提高的因素依然存在。
3.从预算内财政收入支出的角度看,经济的宏观税负(预算内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很低,1998年也只有12.4%。而从整个政府分配活动看,把预算外、制度外等政府活动赖以维持的资金来源考虑在内,经济维持整个政府运转的负担估计占gdp的比重在25%以上。所以,从全口径的政府收入角度看,经济的税负并不算低。“十五”面临的困境是:如果在不能减少经济中不规范的政府分配活动的同时,采取措施增加财政收入,必然将加重整个经济的负担水平;如果仅仅把预算外、制度外转化为预算内进行管理,又不得不维持这部分资金原有的支出格局,并不能增加财政可直接支配的财力,从而也就不能有效缓解财政当前的收入困难。
4.1998年和1999年,我国已经连续两年实行增加国债发行、扩张政府需求的积极的财政政策。从目前看,在“九五”末期和“十五”初期,继续实行相对扩张的财政政策仍然难以避免。普遍的看法认为,我国经济需要比较长的结构调整时间。根据世界银行有关专家的分析,在这个期间里,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经济增长速度可能下降到4.5 %左右,这个速度显然是我国社会现状所难以接受的。因此,财政政策面临着技术扩张的压力。
5.造成财政政策自我矛盾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财政基础薄弱,财政可调控财力严重短缺。初步测算,考虑物价因素,如保证法定支出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十五”时期仅支农、科教文卫支出、价格补偿等因素即可占去财政每年新增财力的50%左右。如果考虑到近年来大量下岗职工的生活保障问题、粮食收购等资金需要,财政(尤其是中央财政)的可调控财力极为有限,“十五”时期财政收支矛盾将更加突出,作为宏观调控主体的中央财政无疑将要面对更加严峻的考验。
6.在我国财政调控经济手段缺乏的情况下,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最终体现为财政赤字和国债的增加,但财政赤字的扩大和国债规模的增加,也相应增大了财政的风险。很显然,不论从财政赤字还是国债角度看,联系到我国脆弱的财政基础,财政风险都不是一个让人可以放心的问题。
还有学者认为:对“十五”时期我国国债规模的预测主要基于“九五”时期经济运行情况,特别是与1999年国民经济计划指标紧密相关。“十五”时期各主要指标预测是:gdp计划增长7%,各年分别为106480亿元、117130亿元、128840亿元、141720亿元和155900亿元;中央财政收支保持1999年增幅不变,利率以应到期国债实际利率计算,各年中央财政赤字分别为1810亿元、1990亿元、2190亿元、2410亿元和2650亿元,合计将达11000亿元,超过“九五”时期一倍左右。根据“十五”时期的中央财政赤字和内债、外债的还本付息情况,各年国债发行额将为:4100亿元、3800亿元、3800亿元、3500亿元和3500亿元,累计近19000亿元,比“九五”时期新增3800亿元。依此计算,“十五”时期的不含利息支出和包括利息支出的中央财政赤字率,以及中央财政债务负担率仍都在国际公认的安全线内。如果依此指标,我国“十五”期间仍存在一定的发债空间。
再有学者认为:21世纪初期尤其是“十五”期间,我国宏观经济的运行和发展将表现出以下若干基本走势。
1.经济增长速度继续受到需求制约。我国需求不足,除了出口大幅度波动的冲击之外,主要原因在于最终消费率下降,以及消费需求不足对投放扩大的影响。从国际比较看,我国近几年的最终消费率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也明显低于储蓄率较高而消费率较低的亚洲国家,原因是我国的居民消费率与其他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大概低20个百分点左右);但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率按人口比重计算却不低于其它国家,问题在于农村消费水平太低,影响了整个居民的消费率。从现在到“十五”期间,我国国内需求结构失衡从而需求不足的局面难以从根本上改变。从这个角度看,我国消费需求的扩张基本上依赖于农村居民消费扩张期的到来。
2.经济增长质量将逐步得到改善。“十五”期间,国有经济的制度变革和战略调整将较大幅度推进,这会带动国有企业经济效益的上升,同时促进非国有经济特别是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较快发展,使竞争机制更趋于合理和有效,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进一步加强。国有企业改革和所有制结构调整的进程,加上市场需求相对不足的约束,将对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起着较大的推动作用,从而使经济增长质量得到逐步改善。估计“十五”期间增长方式转变和增长质量提高最为明显的领域将是消费品工业部门。
3.产业结构调整将迈出较大步伐。90年代以来我国的结构问题比较突出,一个是三次产业的结构偏差明显加深,另一个是工业结构的升级非常缓慢。这两个方
面对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和增长质量产生了很大影响。因此在“十五”期间我们不能不花大力气来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4.对外开放将进入一个重要的新时期。加入wto,受到冲击较大的产业将是农业、重制造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以及很多第三产业部门,而大多数消费品工业则已经具备了较强的对外竞争能力。即使中国在近期不加入wto,21世纪初期也必然要实行进一步开放的政策,在关税降低和外商投资条件方面都会迈出较大的步伐,国内企业将面临更多的商品进口冲击和国际大跨国公司进入的冲击,面对更大的国际竞争压力,同时也会有更多的国内企业去迎接新的国际挑战,扩大对外出口和对外投资。因此,“十五”期间我国在经济增长与结构调整中既可以进一步利用扩大开放的有利条件,又需要加快增长方式的转变与产业结构的升级,以尽快提高国际竞争能力。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新成绩,这突出表现在增长速度加快,并初步呈现出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的良好发展势头。同时,各地区加快发展的积极性高涨,许多指标均创近几年新高。但是,经济运行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除了某些行业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现象有所抬头,还有一些片面的认识和做法。如有的地区对加快经济发展的热情很高,对可能引发的经济过热警惕性不够;对加大投资力度研究得多,对启动消费需求考虑得少;对发展城市经济的对策多,对解决“三农”问题的措施少;对增加经济总量比较关心,对调整经济结构关注较少;对经济发展态势的正面效应认识充分,对可能产生的负面滞后效应估计不足。这些新的情况和思想认识上的问题,应当引起高度警惕。
一、从头几个月的情况看,我国经济出现了几个明显的特点:
1、增长加快,首季度GDP增长9.9%,比去年同期提高2.3个百分点,这也是1997年以来最快的增长。
2、结构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加快调整,高技术产生迅猛发展,电信、物流、咨询、社区服务等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
3、效益提高,前三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94%,全国财政收入增长37%。
4、物价回升,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增长0.5%,尤其是一些先导性价格指数上升颇为明显,生产资料出厂价格甚至上涨了5.5%。
今年以来的好形势来之不易,我们要倍加珍惜。同时,对于经济运行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也必须高度重视。
1、“非典”已经对旅游、航空、餐饮、外贸和利用外资等方面带来较大冲击,对国内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和人民生活的影响日益显露,如果持续时间较长,还将严重影响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
2、一些行业出现投资过热的苗头。如房地产投资增长偏快,结构不合理。一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34.9%,大大高于去年全年增长21.9%的水平。又如,冶金、建材纺织、汽车等行业发展持续升温,带动了原材料、燃料等价格上扬。一些重工业产品尤其是高耗能产品增速明显超常,加剧了一些地方电力供应紧张的矛盾。钢铁工业投资在去年高速增长的基础上,今年一季度又猛增153.7%,而且新增产能中相当一部分档次低、污染重、能耗高;电解铝生产能力的扩张严重超过市场需求;国家明令禁止的立窑水泥在一些地方又死灰复燃;纺织行业投资增长65.8%;汽车生产增长54%。个别地方在政府保护下盲目发展汽车项目,汽车行业规模小、布局散和自主开发能力弱的矛盾突出。由于某些行业过度投资中很大部分依靠银行贷款,一旦市场需求变化,势必加大金融风险。
3、重复建设问题依然很严重,并呈现出一些新特点:
一是部分行业重复建设回潮。一些地方不顾国家禁令和市场供求情况,新建了一批钢铁、水泥、玻璃、铁合金、电解铝等项目。国家花费很大力气关掉的一些小煤矿、小钢铁、小水泥、小玻璃等企业又死灰复燃,部分已被淘汰压缩的过剩生产能力重新投入生产。
二是高新技术产业主要是信息产业出现了重复建设问题。据了解,不少城市都已经或计划投资上百亿元生产半导体材料。这些项目建成后,生产能力将大大超过目前国内市场需求量和可能出口的数量。全国尤其是东部地区光缆建设也出现了严重重复建设,国家公用通信网资源大量闲置。
三是基础设施的重复、超前建设。一些地区机场布点过于稠密,建成后不能得到充分利用。沿海、沿江新建扩建大型深水泊位码头成风,吞吐能力严重闲置。一些经济还比较落后的地方花费巨资修建的高速公路,车流量稀少,难以得到充分利用。这种情况如果任其发展,将进一步加剧一般加工工业生产能力过剩的矛盾,延缓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进程。
4、消费增长仍较缓慢。一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7.8%。然而,消费需求的增长并不尽如人意,与各项经济指标大幅增长相比较,消费需求增长略显缓慢。今年1至3月,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9.2%,虽比去年同期有所增长,但比1月份下降0.8个百分点,比GDP增长低0.9个百分点,比投资增长低18.6个百分点,比出口增长低24.3个百分点。今年前3个月居民消费信心指数呈现下降走势,3月份消费者信心指数比1月份下降0.1个百分点。由此看来,消费需求没有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
5、部分生产要素供求矛盾进一步加剧。比如,一些地区电力供应紧张。近年来,电力需求增速持续走高,继2001年增长9.2% 之后,2002年又增长 11.7%,今年一季度进一步增长16%。
现在已有不少地区出现拉闸限电的情况。估计到夏季,用电供求矛盾还会更加突出。又如,黄河以北大部分地区面临严峻的缺水局面,一些主要矿产品原料因国内紧缺对进口的依赖程度进一步加大。
6、就业和再就业压力加大。当前我国已进入劳动力增长高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加快,下岗失业人员数量较大,应届高校毕业生比上年增加较多,就业和再就业矛盾更加突出。
为了巩固和发展我国经济的好形势,当前我们首先要在认识上统一起来。既要看到经济发展的好成绩,又不能盲目乐观;既要保持经济较快增长,又要警惕部分行业出现的过热苗头。特别是对“非典”给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绝不能低估。同时,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二、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坚决打赢两场战役
要处理好“非典”防治工作和经济工作的关系,坚持一手抓非典防治这件大事,一手抓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当前,我们一定要努力控制疫情扩散,严防蔓延和反弹,一定要对非典防治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和反复性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不能有丝毫麻痹和掉以轻心,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要把“非典”给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估计得严重一些,把解决的措施准备得充分一些,把各项工作做得扎实一些,千方百计把“非典”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2、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不动摇
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战略方针。切不可因前几个月经济形势比较好就有所放松。现在,我们必须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政策的力度不能减弱。同时,要针对经济运行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采取措施进一步启动消费需求,特别要在启动农村消费需求方面下功夫,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3、要用发展的办法,主要采取经济手段,区别情况,适时微调,解决好经济生活中出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把各方面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防止经济出现大的波动。其中,要适当控制房地产“过热”地区的土地供给,调整高档商品房和普通住房的供给结构,严格控制别墅等高档房的建设。要强化城市规划的约束力,充分发挥货币政策的调控作用。对其他已经出现投资“过热”的行业,要搞好行业发展的规划和调整,抑制其过快增长。
第二篇:国内形势与政策
国内形势与政策
一、党的十八大报告的主要内容
(一)大 会 概 况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1月8日至14日在北京举行。会期共7天。来自全国各地的2309名代表和特约代表,肩负着8260多万党员的重托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殷切期望出席大会。
大会共有五项议程:听取和审查胡锦涛代表十七届中央委员会作的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政治报告;审查十七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选举十八届中央委员会;选举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二)大会的主题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三)十八大的重大意义
1、向党内外、国内外宣示了我们党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重大问题;
2、科学制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政方针和行动纲领,对于我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3、把十八大报告确立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战略思想写入党章予以修改,对加强党的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4、实现了党的最高领导层的新老交替、平稳过度,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奠定了组织保障。
(四)十八大报告的主要内容
1、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 ;
3、十八大报告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提出的新目标、新概念是建设美丽中国。
4、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使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二、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
(一)大会概况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于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全会通过的会议公报高度评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5年来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和伟大成就,研究了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时间表: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
改革重点:经济体制改革
核心问题: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二)全会公报有十大看点:
1、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
3、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
4、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5、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立法、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透明预算、提高效率,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要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完善税收制度,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
6、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要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
7、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
8、创新化解社会矛盾体制——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健全公共安全体系。
9、划定生态保护红线——要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
10、深化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要深化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推进军队政策制度调整改革。
(三)全会公报有十大看点:
一全面深化改革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改革开放最主要的成果是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有力保障。事实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全面深化改革,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
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
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
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
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二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三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
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必须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着力清除市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
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凡是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交给市场,政府不进行不当干预。推进水、石油、天然气、电力、交通、电信等领域价格改革,放开竞争性环节价格。
四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五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必须完善立法、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透明预算、提高效率,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六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
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
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
七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以开放促改革。
八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
九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维护人民权益,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十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
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之策。必须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廉洁政治,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十一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十二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
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必须加快社会事业改革,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为社会提供多样化服务,更好满足人民需求。
三、2013年8—11月国内重要时事1、8月31日下午第十二届运动会在沈阳隆重开幕。9月12日下午在沈阳闭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宣布运动会开幕。这是近三十年以来首次在白天举办的全运会开幕式——为办成一届“全民参与、回归体育、节约朴素”的全运会,十二届全运会组委会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反对铺张浪费、开创赛会新风的要求,改变了晚上举办开幕式的惯例,白天举办不燃放焰火,而且取消大型文艺演出,改为深受群众欢迎的全民健身展示。
山东省代表团以65枚金牌高居榜首。辽宁(56金)、广东(50.5金)、上海(45金)、中国人民解放军(45金)和江苏(45金)名列综合成绩榜前列。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将于2017年在天津举行。
2、8月15日上午,各界爱好和平人士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和平集会,纪念抗战胜利68周年。
3、8月17日,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从青岛某军港解缆起航,开展科研试验和训练。这是辽宁舰今年第三次出海开展科研试验和训练。
4、《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颁布5年来,全社会知识产权总体水平取得长足进步。2012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跃居世界首位,为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建设创新型国家发挥了重要作用。
5、环境保护部近日发布了2013年9月份及第三季度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及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等74个城市空气质量状况。监测统计结果显示,2013年第三季度,全国74个城市有70个出现污染天气,15个城市达标天数比例不足50%。超标天数中以臭氧和PM2.5为首要污染物的天数较多,分别占超标天数的65.2%和28.1%。
第三篇:国内形势与政策
国内“形势与政策”
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坚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于2009年9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锦涛作了重要讲话。全会听取和讨论了胡锦涛受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这次会议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认真学习领会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一是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新要求,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的长期性、复杂性及严峻性,继续推进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二是要认识我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六条基本经验,这就是: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坚持把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同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紧密结合起来,保证党始终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坚持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保证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改革创新,增强党的生机活力;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提高管党治党的水平。三是要全面把握全会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作出的新的部署。四是通过学习教育要求大学生坚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树立社会主义的价值观、人生观。
二、学习贯彻“两会”精神及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形势
(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主要精神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5日至7日在北京举行。党和国家主要领导胡锦涛等出席会议。
胡锦涛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全面分析了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深刻阐述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重要原则、主要任务。温家宝在讲话中全面总结了今年经济工作,阐述了明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和宏观经济政策,具体部署了明年经济工作。
1.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党中央、国务院全面分析、果断决策、共克时艰,努力化挑战为机遇,率先实现经济形势总体回升向好。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场重大考验中,我们必须坚持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有机结合;必须坚持长期发展目标和短期增长目标有机结合;必须坚持扩大内需和稳定外需协调发展;必须坚持改善民生和扩大内需内在统一。
2.要清醒地认识到,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难度增大。从外部环境看,世界经济复苏基础并不稳固,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仍然存在,全球性挑战压力增大。从国内环境看,经济回升内在动力仍然不足,结构性矛盾仍很突出,农业基础仍不稳固,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3.综合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做好明年经济工作,重点要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上下功夫,真正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机统一起来,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
4.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特别是要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更加注重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增强经济增长活力和动力,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更加注重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努力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二)2010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
1.提高宏观调控水平,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重点。要突出财政政策实施重点,要加强税收征管和非税收入管理,继续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货币政策要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针对性和灵活性。要积极扩大直接融资,引导和规范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2.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要以扩大内需特别是增加居民消费需求为重点,以稳步推进城镇化为依托,优化产业结构,努力使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一是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二是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提升城镇发展质量和水平。三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四是推进节能减排,抑制过剩产能。五是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引导产业有序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3.夯实“三农”发展基础,扩大内需增长空间。要坚持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完善强农惠农政策,增加涉农补贴规模,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稳步扩大农村需求,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
4.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增强经济发展动力和活力。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定信心、锐意改革,统筹兼顾、综合配套,加强调查研究和战略规划,不失时机地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一是进一步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二是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对经济服务功能。三是进一步优化所有制结构,完善市场竞争机制。
5.推动出口稳定增长,促进国际收支平衡。要坚持开拓国际市场和扩大国内市场并举,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健全开放型经济体系。一是努力促进出口稳步回升,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二是做好利用外资工作,提高引资质量。三是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拓展经济发展空间。
6.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维护社会稳定。明年要把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作为扩大内需、调整经济结构的重点,坚定不移加以推进。要坚持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扩大就业。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
高社会保障水平。加快落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加强廉租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棚户区改造。要优先发展教育,改善教育办学条件。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推进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等领域重大文化建设项目和产品创新,精心组织和办好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
三、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唱响各民族大团结大发展大繁荣的主旋律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是党和人民事业胜利的重要保证,是民族地区繁荣发展、各族人民幸福安康的重要保证。去年以来,境内外敌对势力策划组织了拉萨“3·14”事件和乌鲁木齐“7·5”事件,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后果,严重破坏了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切实维护民族团结已成为当前一项十分紧迫而重要的任务,更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高校要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深入开展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唱响各民族大团结大发展大繁荣的主旋律。
要把民族团结教育与“我爱我的祖国”主题教育等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课堂教学、课外实践活动、主题党团日活动、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以及定期组织召开民族团结教育专题形势报告会,邀请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特别是少数民族领导干部、专家学者深入学校为师生作报告等多种方式,在广大学生中深入进行维护国家统一和热爱伟大祖国的教育,深入进行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教育,深入进行各民族团结友爱的教育,深入进行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主义法制的教育,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党的民族政策的深刻内涵和重要意义,深刻认识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巨大优越性,深刻认识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深刻认识乌鲁木齐“7·5”事件的性质和危害,深刻认识民族团结的主流,真正懂得“团结稳定是福、分裂**是祸”的道理,引导各族青年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牢固树立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的思想,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使民族团结深深融入各族青年学生的思想意识和精神世界,从而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民族团结大好局面,切实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四、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努力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
去年5月以来,两岸关系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和突破性进展,实现了历史性转折,步入了和平发展的轨道。国共两党和两岸双方建立互信,妥善处理一系列问题,形成良性互动。两会恢复并持续进行协商,取得丰硕成果。两岸人民往来、经济文化交流、社会各界交往更为频繁、密切、活跃,呈现出崭新的面貌。但两岸关系发展也面临着“台独”分裂势力极力阻挠和各种消极因素的干扰制约。正确认识当前两岸关系的形势,准确把握两岸关系发展的趋势,一是要深刻领会胡锦涛总书记去年12月31日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认识这是新形势下指导对台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二是要深刻认识今年5月胡锦涛总书记同国民党主席吴伯雄会谈所取得的重要成果,对进一步推动两岸关系在新的起点上向前发展的重要意义。三是要全面
把握在中共十七大关于对台工作总体要求和中央对台大政方针基础上,中央为继续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提出的重大主张和方针政策,继续推动落实“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不断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维护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政治基础,不断增强和深化互信;加强两岸经贸合作,尽快商谈两岸经济合作协议,以利建立两岸经济合作机制;积极促进两岸文化教育交流,举办以文教交流为主题的两岸经贸文化论坛,探讨协商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协议;主张两岸在涉外事务中避免不必要的内耗,增进中华民族整体利益。
2010级本护2班肖琴学号201011604324
第四篇:形势与政策论文-----对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看法
美国转战东南亚 中国应对当从容
从中国南下,从缅甸到印度洋,从老挝-柬埔寨到西南海,从泰国可以到两边,还可以到马来半岛。从这里堵截中国,当然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其实这个就是现在美国政府的新战略,Pivot to Asia,所谓转战亚洲。这个战略转变,就要求美国必须把全球战略的重心从中东转移到东亚。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一直就是亚洲的一部分,其在亚洲的利益和影响力从来就没有离开过。前些年,美国宣布要“重返亚洲”。从经济角度说,这有其必然性。亚洲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重心,并且这种局面在未来很长的时间内不会改变。同时,随着其在亚洲经济和战略利益的扩大,美国也越来越像一个亚洲国家。美国要保护其日益增长的经济和战略利益,就要更多地关注亚洲,这完全可以理解。但美国所宣布的“重返亚洲”显然并不是这样简单。
从战略上说,这次“重返亚洲”很显然是针对中国的。当然,这也不是冷战之后美国要“重返亚洲”的第一次。在小布什任总统期间,美国外交在新保守主义的主导下,也曾经赤裸裸地把中国作为“敌人”,试图通过亚洲“小北约”来围堵中国的崛起。不过,那次“重返亚洲”的努力以九一一恐怖主义事件的发生而终结了。中国不仅没有成为美国的“敌人”,在一定意义上,反而成为了美国“反恐”的伙伴。近年来美国高调的“重返亚洲”是第二次了。不过,从长远来说,“重返亚洲”会成为美国外交战略调整的重大失误。
为什么可以这样说?美国真正的挑战并非来自中国,而是来自自身的衰落。很多美国人不相信美国这个伟大的国家会衰落,国际社会上很多人也不相信;甚至很多中国人不相信也不希望美国衰落,因为无论作为一种政治制度还是国际警察,美国的衰落对中国并没有什么好处。作为政治制度,近代以来,美国一直是各国政治自由派所向往、学习的对象;作为国际警察,美国一直为国际社会提供全球公共服务。
苏联集团解体后,就不再存在任何可以挑战美国的同盟。那时美国应当改变其战略同盟政策,至少改变针对另外一个国家的军事战略同盟。任何战略同盟都是针对“敌人”的,因此首先需要外在“敌人”,没有这样的“敌人”和来自“敌人”的直接威胁,同盟就整合和团结不起来。冷战后美国和西方不仅没有改变同盟政策,反而扩大和强化同盟。在欧洲,美国和西方收编了苏联解体后所出现的新兴国家,把属于苏联地缘政治空间的领域,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在亚洲,美国积极寻找新“敌人”,迅速崛起的中国自然成为最佳候选人。中国是亚洲大国,美国“重返亚洲”非常容易理解。美国强化和其亚洲盟友的关系,针对的是中国。对美国来说,“我的盟友的敌人也是我的敌人”。这解释了在中国问题上,美国和其盟友的关系。
美国把全球各地都视为其利益,但中国的核心利益非常有限,都是和领土、领海有关,且仅限于和中国周边国家相关的事情。美国人到处都是核心利益,对中国的这些核心利益不是不知道。如果美国愿意在中国和中国周边国家关系之间扮演积极的协调角色,美国是有能力这么做的。但美国没想扮演这个角色,而是简单地选择“重返亚洲”,站在其盟友国家(刚好也往往是和中国有主权利益冲突的国家)这一边。
美国在中国问题上会出现错误的战略判断,因为美国人不了解中国。美国的战略失误来自于对中国的错误判断。美国对中国的判断,并不是根据中国历史上的或者当代的国际行为,而是根据美国根深蒂固的意识形态。美国人相信一个崛起中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并且还要把自己的思维强加给他国。中美两国政治制度的不同,更深化了美国对中国的这种看法。国际关系史上所谓的“大国悲剧”大多发生在欧洲,近代以来的国际关系理论也是基于欧洲的国际关系经验,和非西方的经验并不相关。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只是地方性理论。但美国和西方则把这地方知识普世化,视为普世的真理,并且在实践中十分相信。这就解释了目前中美关系的心理格局:与其说是中国要挑战美国,倒不如说是美国恐惧中国崛起。没有任何有效的证据证明中国在挑战美国,但美国对中国的恐惧则到处可见。
中国学术界的“美国化”也强化了美国人的这种恐惧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学术界到处充斥着美国式的国际关系话语,这使得美国人感觉到中国和美国没有两 样,大家都是同样的思维模式。尽管美国化的话语没能解释得了中国外交的实际行为,却使得中国学术界的国际关系话语更具有欺骗性。在学术界的国际政治话语和 中国政府所提供的政策话语之间,美国人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前者。
典型的例子是美国对南中国海和东海局势的判断失误。在这两个所谓的热点区域,中国实际上只想保持现状。自从邓小平提出“搁置主权、共同开发”后,中国从来就没有改变过立场。在大多数问题上,中国总是回应性的。在中国看来,中国并没有主动挑起这些事端,但别的国家挑起来了,中国不得不回应。但美国人并不这样看,似乎是中国在欺负周边小国家。
把中国视为是潜在“敌人”,更是美国的战略误判,对美国国家利益的负面影响难以估量。美国并没有意识到,中国和其他大国不一样。例如,中国和苏联不一样。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选择是加入以美国为主导的现存世界体系,通过改变自己和这个体系接轨。
参考文献:
[1] 郭秀俊.奥巴马政府的重返亚洲战略与中国的对策研究[D].内蒙古大学, 2012.[2] 张蕴岭.中国周边的新形势[J].东南亚南亚研究, 2011(4).
第五篇:2016 上半年国内形势与政策剖析
幻灯片1
形势与政策
(国 内) 2016年 2月—5月
思政部 思品教研室
* 幻灯片2 2016年是决胜全面小康的起步之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上半年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世情和国情,认清我们所处的“时”和“势”,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奋发有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
幻灯片3
一、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
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着眼于应对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洞悉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立足新的时代和实践要求,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形成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路新战略,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幻灯片4 宣讲阐释讲话精神,一要着力宣讲贯穿讲话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以及讲话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历史地位和重大指导作用,全面准确把握讲话的基本立场、主要观点、本质内涵、价值理念、基本方法、精神品格,把握讲话的科学性、整体性、系统性和内在逻辑,把握讲话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把握讲话中展现的中国理念、中国经验、中国智慧。二要着力宣讲讲话关于治国理政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帮助学生梳理和把握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提出和阐释的中国梦、“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大发展理念、认识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精准扶贫、“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一带一路”战略等新的思想观点。
幻灯片5 时事链接
1、2016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执行。开展“两学一做...。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具体指的是:“学习党章党规;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做合格党员”。
2、习近平对近日在全党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一项重大部署,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特别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有力抓手,基础在学,关键在做,各级党组织要履行抓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主体责任,坚持区分层次,突出问题导向,确保取得实际成效。
幻灯片6 时事链接
3、习近平5月17日在京主持召开的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历史表明,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一定是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的时代。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种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必将给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
习近平强调,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继续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幻灯片7 时事链接
4、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29日下午就历史上的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进行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一带一路”建设是我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推行互利共赢的重要平台。我们必须以更高的站位、更广的视野,在吸取和借鉴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以创新的理念和创新的思维,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使沿线各国人民实实在在感受到“一带一路”给他们带来的好处。
5、全国党建研究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3月23日在京召开。习近平指示希望全国党建研究会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发挥党建高端智库作用,发扬成绩,发挥优势,围绕协调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研究党建理论和实际问题,深入总结全面从严治党实践经验,为构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为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幻灯片8 时事链接
6、在4月15日首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国安委主席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国泰民安是人民群众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保证人民安居乐业,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要以设立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为契机,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全面实施国家安全法,深入开展国家安全宣传教育,切实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
7、习近平4月20日上午到军委联合作战指挥中心视察,他强调,要以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为引领,贯彻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聚焦研究打仗、指挥作战这个核心职能,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开拓创新、攻坚克难,努力建设绝对忠诚、善谋打仗、指挥高效、敢打必胜的联合作战指挥机构,构建平战一体、常态运行、专司主营、精干高效的战略战役指挥体系,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提供坚强支撑。
幻灯片9 时事链接
8、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区成立大会2016年2月1日在北京八一大楼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东部战区、南部战区、西部战区、北部战区、中部战区授予军旗并发布训令,强调建立东部战区、南部战区、西部战区、北部战区、中部战区,组建战区联合作战指挥机构,是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着眼实现中国梦强军梦作出的战略决策,是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的标志性举措,是构建我军联合作战体系的历史性进展,对确保我军能打仗、打胜仗,有效维护国家安全,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幻灯片10 时事链接
9、新华社北京5月15日电:总书记不久前就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要求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
10、习近平5月16日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分别研究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工作。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综合研判世界经济形势和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作出的重大决策,各地区各部门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重点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不能因为包袱重而等待、困难多而不作为、有风险而躲避、有阵痛而不前,要树立必胜信念,坚定不移把这项工作向前推进。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勤劳致富、艰苦奋斗精神,激励人们通过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不断提高生活水平。
幻灯片11
二、全面深入宣讲党的十八届
五中全会精神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是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即将进入决胜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第一个百年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纲领性文件,是今后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指南,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马克思主义光辉文献。
幻灯片12
宣讲五中全会精神,一要深刻阐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形势,全面回顾“十二五”时期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准确把握我国发展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二要准确解读“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要求、基本理念、重大举措,把青年学生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三要宣讲好“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理念,深入阐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深刻内涵、内在联系。
幻灯片13 幻灯片14 总 体 判 断 全会深入分析了“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环境的基本特征,认为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面临着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幻灯片15 幻灯片16 指 导 思 想 “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的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幻灯片17 四 个 全 面
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幻灯片18 六 大 原 则 全会强调,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遵循以下原则: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深化改革,坚持依法治国,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党的领导。幻灯片19 六 大 建 设 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
幻灯片20 坚 持 五 大发 展 理 念
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坚持创新发展、坚持协调发展、坚持绿色发展、坚持开放发展、坚持共享发展。
幻灯片21 十三五”时期的发展目标
全会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到二○二○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一○年翻一番,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明显加大,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
幻灯片22 时事链接
1、习近平近日在安徽调研时强调,“十三五”规划纲要贯彻了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体现了新发展理念对实践的新要求,反映了人民意愿和社会期盼,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行动指南。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立足自身优势,加强改革创新,努力闯出新路,奋力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习近平指出,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社会问题矛盾增多的情况下,尤其要履行好保基本、保底线、保民生的兜底责任。习近平强调,啃硬骨头多、打攻坚战多、动奶酪多,是新一轮改革的特点。全面深化改革,首先要刀刃向内、敢于自我革命,重点要破字当头、迎难而上,根本要激发动力、让人民群众不断有获得感。
幻灯片23 时事链接
2、中共中央政治局2月22日召开会议,讨论国务院拟提请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稿和审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稿。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会议认为,“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科学制定“十三五”规划纲要,对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对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习近平2月23日下午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一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全局意识、责任意识,把抓改革作为一项重大政治责任,坚定改革决心和信心,增强推进改革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既当改革促进派、又当改革实干家,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扭住关键、精准发力,敢于啃硬骨头,盯着抓、反复抓,直到抓出成效。
幻灯片24 时事链接
4、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于3月3日下午3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开幕会上,2000多名全国政协委员将听取和审议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和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以来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3月5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奋斗才能赢得未来。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凝心聚力,奋发进取,努力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良好开局,为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圆满完成各项议程3月16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闭幕。大会批准政府工作报告、“十三五”规划纲要、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等;通过慈善法,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第43号主席令予以公布。
幻灯片25 时事链接
5、习近平3月22日上午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二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胜利,很关键的一条是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推动落实新发展理念。要围绕形成有利于落实新发展理念的体制机制,加大改革力度,直面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面临的矛盾和挑战,对准瓶颈和短板,精准对焦、协同发力,努力在增强创新能力、推动发展平衡、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开放水平、促进共享发展上取得新突破。
幻灯片26 时事链接
6、近日,国务院批转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2016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意见》提出了10个领域50项经济体制改革重点任务。一是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二是完善创新驱动发展体制机制。三是持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四是加快财税体制改革,完善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五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深入推进金融机构、利率汇率市场化、资本市场等改革。六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农业农村等体制创新,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完善扶贫机制,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七是加快构建对外开放新体制,推进高水平双向开放。八是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九是深化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药卫生、文化体育等改革,完善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十是加强改革试点和改革督查评估。
幻灯片27
三、理解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变化和发展趋势
受内外部环境的综合影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主要经济指标呈现波动下行态势,同时也存在不少积极变化,中国的经济形势可概括为“形有波动,势仍看好”。教学中,一要全面分析导致当前经济波动的因素,经济下行是周期性因素、结构性因素和外部性因素三重作用叠加的结果,当前的经济下行并非意味着经济增长的持续下行。二要宣讲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变化,重点阐述经济结构的改善、需求结构的改变,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服务业等新兴增长点的快速增长等方面。三要阐明经济运行分化的特点,经济增长中不同产业增长速度的分化、产业内部不同行业运行的分化、区域格局的分化以及宏观层面和微观感受的分化。幻灯片28
三、理解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变化和发展趋势
四要充分宣讲我国经济的发展前景,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
五要阐明今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是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必然要求。针对一些经济热点问题,通过正面引导,解释疑惑,澄清是非,让学生认识到中国经济发展成绩来之不易、困难不可低估、信心不能动摇。幻灯片29 时事链接
三、理解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变化和发展趋势
1、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29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会议强调,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总体思路。要坚持适度扩大总需求,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坚定不移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改造提升传统比较优势,全面落实“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重点任务。幻灯片30 时事链接
三、理解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变化和发展趋势
2、习近平日前对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就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下一步,关键是要凝心聚力抓落实,蹄疾步稳往前走。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新型城镇化建设一定要站在新起点、取得新进展。要坚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引领,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更加注重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更加注重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更加注重环境宜居和历史文脉传承,更加注重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要遵循科学规律,加强顶层设计,统筹推进相关配套改革,鼓励各地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大胆创新,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促进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持续健康发展。
幻灯片31 时事链接
三、理解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变化和发展趋势
3、国务院近日印发《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鼓励各地区进一步放宽落户条件,除极少数超大城市外,允许农业转移人口在就业地落户。除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外,其他城市不得采取要求购买房屋、投资纳税、积分制等方式设置落户限制。
4、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同意开展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的批复》,同意在天津、上海、海南、深圳、杭州、武汉、广州、成都、苏州、威海和哈尔滨新区、江北新区、两江新区、贵安新区、西咸新区等省市(区域)开展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试点期为2年,自国务院批复之日起算。幻灯片32 时事链接
三、理解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变化和发展趋势
4、“全面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取得了良好成效。”2月22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局长张茅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说,世界银行2015年、2016年营商环境报告显示,这两年中国营商环境排名都比上一年提高6位,2015年在189个经济体中排在第八十四位,我国营商环境持续改善。
5、国家统计局2月18日发布的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数据显示,CPI环比上涨0.5%,同比上涨1.8%,同比涨幅创下去年9月以来的新高;PPI环比下降0.5%,同比下降5.3%。尽管PPI连续47个月下滑,但环比、同比降幅双收窄,释放积极信号。幻灯片33 时事链接
三、理解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变化和发展趋势
6、作为全国唯一省级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西藏现有贫困人口77.7万人,占总人口的23.96%。贫困程度深、人居环境差,因病、因灾、因债致贫现象较为普遍,扶贫任务十分艰巨。
7、国务院近日批复西藏自治区撤销山南地区,设立地级山南市,至此西藏地级市增加至5个。
8、国务院近日批复《关于同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撤销哈密地区设立地级哈密市批复的通知》。撤销哈密地区和县级哈密市,设立地级哈密市。
幻灯片34 时事链接
三、理解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变化和发展趋势
9、商务部服贸司负责人2月3日表示,2015年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7130亿美元,同比增长14.6%。其中出口2881.9亿美元,同比增长9.2%;进口4248.1亿美元,增长18.6%,增幅均比上年提升。服务出口结构继续优化。2015年,我国高附加值服务出口规模进一步扩大,服务出口结构继续优化。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出口270亿美元,同比增长25%,占服务出口总额比重提升1.5个百分点;专业管理和咨询服务出口291亿美元,同比增长13.6%。
幻灯片35 时事链接
三、理解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变化和发展趋势
10、记者2日从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了解到,2015年,受宏观经济尤其是工业生产下行、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0.5%,增速同比回落3.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用电量同比下降1.4%,40年来首次负增长。
11、记者近日从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获悉:2015年,我国粗钢产量为80382.26万吨,同比下降2.33%,出现自1981年来的首次下降。不过,粗钢产量的下降不足以抵消粗钢表观消费量的下降,钢材供大于求矛盾仍然十分突出。钢铁行业企业亏损面大幅上升,普遍出现经营困难。
12、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发布,2016年1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4%,较上月下降0.3个百分点。从12个分项指数来看,购进价格指数、原材料库存指数有所上升,其余指数下降。综合来看,当前经济趋稳基础还需进一步巩固,但稳中向好态势未有改变。
幻灯片36 时事链接
三、理解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变化和发展趋势
13、阿里巴巴集团宣布,截至3月21日14时58分,该公司2016财年电商交易额达到3万亿元人民币。意味着阿里有望在2016财年超越沃尔玛,成为全球最大的零售平台。
14、国务院总理李克强3月30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新设一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部署推进上海加快建设科技创新中心;通过《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引领西部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
15、第二届中国质量奖颁奖大会3月29日在京召开。李克强批示指出:质量发展是强国之基、立业之本和转型之要。弘扬工匠精神,勇攀质量高峰,打造更多消费者满意的知名品牌,让追求卓越、崇尚质量成为全社会、全民族的价值导向和时代精神,为促进经济“双中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幻灯片37 时事链接
三、理解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变化和发展趋势
16、国家统计局3月27日公布,今年1—2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7807.1亿元,新增利润355.4亿元,同比增长4.8%,改变了2015年全年利润下降的局面。
17、国务院总理李克强3月24日上午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6年年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共绘充满活力的亚洲新愿景》的主旨演讲。来自亚洲、欧洲、大洋洲等62个国家的2100多位政界、工商界的代表和智库学者参加开幕式。李克强指出,我们既要坚定信心,又不回避困难。要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加快推进结构性改革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
幻灯片38 时事链接
三、理解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变化和发展趋势
18、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获悉:中国各学科论文在2005—2015年10年段的被引用次数处于世界前1%的高被引论文有15011篇,占世界份额的11.9%,排名世界第四位。
19、世界知识产权组织3月16日发布全球知识产权申请状况报告,数据显示,中国在专利和商标国际申请注册方面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连续3年位列全球第三,紧随美国、日本之后。
20、世界知识产权组织3月16日在日内瓦总部发布公报说,去年向该组织提交的国际专利申请数量创下新纪录,共达21.8万件。美国仍是申请量最大的国家,而中国增长最快,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则在企业界蝉联首位。公报显示,企业专利申请排名方面,华为以3898件连续第二年位居榜首,美国高通公司和中国的中兴通讯分别以2442件和2155件位列其后。
幻灯片39 时事链接
三、理解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变化和发展趋势
21、海关总署5月8日发布数据显示,4月,我国进出口总值1.95万亿元,微降0.3%。其中,出口1.13万亿元,增长4.1%;进口8275亿元,下降5.7%;贸易顺差2980亿元,扩大45.8%。4月,我国出口延续正增长的势头,然而进口依然疲弱,贸易顺差显著扩大。
22、教育部4月7日发布《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报告》,这是我国首次发布高等教育质量报告,同时,也是世界上首次发布高等教育质量的“国家报告”。《报告》显示,新世纪以来,中国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2015年在校生规模达3700万人,位居世界第一;各类高校2852所,位居世界第二;毛入学率40%,高于全球平均水平。高等教育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基本同步,并适度超前。
幻灯片40
四、准确宣讲农村改革发展重点任务
2015年农业再获丰收,粮食实现第十二个连续增产,农民人均收入突破万元大关,农村改革积极推进。同时,当前农业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巩固农业农村发展好形势任务十分艰巨。
教学中,一要介绍现代农业发展的着力点。转方式调结构是当前农业发展的主线,重点是支持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优化调整农业结构。幻灯片41 二要阐明促进农民增收的意义。农民收入关系全面小康大局。国家将广辟农民增收渠道,完善农业补贴政策,改革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引导农民就业创业,推动农村土地征收、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和集体产权股份化等改革试点,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三要宣讲农村改革的方向与重点。解读如何推进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农村金融保险等方面的改革。
四要正确引导农村土地改革、农产品质量安全、工商资本下乡等热点问题。通过教育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难点在农村,农业现代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基础。
幻灯片42 时事链接
四、准确宣讲农村改革发展重点任务
1、习近平近日在安徽凤阳县小岗村主持召开农村改革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加大推进新形势下农村改革力度,加强城乡统筹,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促进农业基础稳固、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
2、财政部、税务总局宣布,自2016年7月1日起全面推进资源税改革。河北将先行试点征收水资源税,我国还将逐步将森林、草场等纳入征税范围。这是继5月1日营改增试点全面推开后,我国推出的又一重大税制改革。幻灯片43 时事链接
3、习近平4月18日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三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改革既要往有利于增添发展新动力方向前进,也要往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方向前进,注重从体制机制创新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做到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
4、国家统计局4月20日发布《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公报》显示,全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为137349万人。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以下简称“六普”)2010年11月1日零时的133972万人相比,五年共增加3377万人,增长2.52%,年平均增长率为0.50%。
幻灯片44 时事链接
5、全国优秀农民工和农民工工作先进集体表彰大会2月1日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重要批示。批示指出:农民工是推动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十三五”时期,积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落实和完善居住证制度,进一步做好为农民工服务工作,使更多农民工成为有技能的新型产业工人和平等享受权益的新市民,这对于打好扶贫攻坚战、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意义。 6、4月30日,《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后调整中央与地方增值税收入划分过渡方案》公布,保持现有财力格局不变,保持目前中央和地方财力大体“五五”格局。方案与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同步实施,即自2016年5月1日起执行。过渡期暂定2—3年,届时根据中央与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地方税体系建设等改革进展情况,研究是否适当调整。
幻灯片45
五、正确认识当前党风廉政建设
和 反 腐 败 斗 争 形 势
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了显著成效,“四风”问题得到有力整治、一大批“老虎”“苍蝇”被绳之以法,不敢腐的氛围总体形成,不能腐、不想腐的工作正在深化。
宣讲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一要阐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要求。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坚持以德治党和依规治党相结合,坚持高标准和守底线相结合,坚持纪法分开、纪在法前、纪比法严,把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立起来、严起来、执行到位。幻灯片46
五、正确认识当前党风廉政建设
和 反 腐 败 斗 争 形 势
二要全面介绍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主要举措。重点介绍强化党委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定不移地严纠“四风”;加大纪律审查力度,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深化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创新执纪方式;发挥巡视的利剑作用;加强国际反腐合作和追逃追赃等。
三要宣讲我们党高度重视将十八大以来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转化成制度成果,把制度笼子扎得更紧。重点解读《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重要意义、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法治意识、纪律意识和廉洁意识。幻灯片47 时事链接
1、从最高人民检察院获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原副主席、中共中央统战部原部长令计划涉嫌受贿、非法获取国家秘密、滥用职权一案,由最高人民检察院侦查终结,经依法指定管辖,移送天津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审查起诉。近日,天津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依法向天津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2、军委纪委派驻纪检组干部集中培训5月3日至4日在京举办。向军委机关部门和战区分别派驻纪检组,是习近平主席和中央军委在这轮国防和军队改革中做出的重要决策,是重塑我军纪检监察体系的创新之举。这次集中培训标志着军队派驻纪检组正式进入监督序列,标志着我军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又向前推进一步。幻灯片48
六、正确认识两岸关系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两岸关系发展新形势。
一要深刻理解两岸领导人实现历史性会面的重大意义。两岸领导人见面,将两岸交流互动提升到一个崭新的历史高度,为两岸关系发展开辟了新前景、拓展了新空间、注入了新动力,在两岸关系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二要准确把握指引两岸关系未来发展方向和道路的四点意见,即坚持两岸共同政治基础不动摇,坚持巩固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坚持为两岸同胞多谋福祉,坚持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幻灯片49 三要理性认识台湾政局发生的重大变化。台湾内部政治、经济、社会等因素的变化是决定台湾政局变化的主要原因,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仍然是台湾社会主流民意,国际社会坚持一个中国政策的格局依然稳固。
四要深刻理解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台独”分裂势力及其活动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最大障碍,是台海和平稳定的最大威胁。通过教学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道路不可能是一条坦途,必须保持充足的信心和必要的耐心。幻灯片50 时事链接
1、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3月26日致电洪秀柱,祝贺她当选中国国民党主席,希望国共两党以民族大义和同胞福祉为念,继续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巩固互信基础,加强交流互动,共同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台海和平稳定,同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2、台湾高雄2月6日凌晨3时57分发生地震,据中国地震台网消息,震级为6.7级(台湾气象部门消息为6.4级)。全台都有震感,其中台南市多处建筑倒塌。国台办主任张志军2月6日表示,国台办、海协会获悉消息后,立即启动应急机制,向台湾陆委会、海基会了解灾情,表达慰问,并表示大陆方面愿意提供一切必要的协助。
幻灯片51 时事链接 3、3月5日,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就当前两岸关系发展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九二共识”是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行稳致远的关键。承认“九二共识”的历史事实,认同其核心意涵,两岸双方就有了共同政治基础,就可以保持良性互动。这番话高屋建瓴,揭示了两岸双方保持良性互动的关键所在,指明了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道路方向。
4、台湾地区新当选领导人就职典礼5月20日上午在台北举行,蔡英文正式就任新一届台湾地区领导人,并发表“就职演说”。520“就职演说”,在两岸关系性质这一根本问题上态度模糊,没有明确承认“九二共识”和认同其核心意涵,没有提出确保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的具体办法。国台办称之为“一份没有完成的答卷”。随后,人民日报、新华社接连发文,要求蔡英文当局必须确认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共同政治基础。
幻灯片52
谢谢!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