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时间:2019-05-12 08:36: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第一篇:关于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关于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2005年7月27日在市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上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我市2005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请予审议。

一、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深入贯彻市委十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认真执行市十四届人代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2005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突出率先发展主题,锁定“两个确保”目标,认真贯彻“内抓统筹、外抓接轨、全面跨越”的工作方针,切实加大工作推进力度,全市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发展、良性运行的良好态势。1-6月份,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5.8%,完成年计划的49.8%。

1、农业投入势头强劲,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上半年,全市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14.78亿元,同比增长5.7%,完成年计划的47.1%。农业投入势头强劲,全市新增农业项目196个,新增投入资金5.89亿元,同比增长15.9%。项目质量明显提高,一批超千万元的农业重大项目全面开工建设,对农民增收致富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农业利用外资取得新突破,全市新批农业外资企业15家,注册资本7952.8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773万美元。海洋经济平稳发展,全市实现水产品总量9.26万吨,和去年基本持平,其中海洋捕捞产量4.73万吨,同比下降9%。与此同时,农业资源开发、农田水利建设等取得全面发展。

2、工业经济提速增效,结构调整明显加快。

上半年,全市实现第二产业增加值52.86亿元,同比增长20.7%,完成年计划的51%,其中工业增加值44.81亿元,同比增长20.9%,完成年计划的50.9%;建筑业增加值8.05亿元,同比增长19.9%。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240.74亿元,同比增长30%,其中规模工业实现产值102.14亿元,同比增长36.6%。经济效益持续提高。全市实现规模工业产品销售收入96.53亿元,同比增长43.1%,实现利税5.9亿元,同比增长49.9%,其中利润3.23亿元,同比增长94.4%,呈现出销售增幅高于产值增幅、利税增幅高于销售增幅的良性发展态势。工业用电量2.8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6%。骨干企业拉动增强。全市30家重点工业企业完成产值36.39亿元,同比增长32.5%;实现销售收入34.07亿元,同比增长41.1%;实现利税3.08亿元,同比增长46.3%。工业对全市的经济拉动作用明显,工业经济贡献率为42.7%,拉动全市GDp增长6.7个百分点。

3、服务行业稳步发展,消费增幅再上台阶。

上半年,全市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37.36亿元,同比增长13.7%,完成年计划的49.2%。消费增幅再上台阶,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44亿元,同比增长16.5%,高于调控目标3.5个百分点,增幅为近年来最高水平。市场建设步伐加快,全市完成市场成交额46.2亿元,同比增长20.3%。房地产业发展迅猛,房地产施工面积114.5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0.5%;房屋销售额达16.41亿元,同比增长2.9%。信息咨询、社区服务、旅游等新兴三产发展迅速,实现增加值11.77亿元,同比增长14.5%。

4、投入总量大幅攀升,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上半年,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2.53亿元,同比增长31%,完成年计划的47.8%,其中规模以上投资36.02亿元,同比增长59.9%,完成年计划的48%。工业投入总量明显攀升。全市完成工业投入39.86亿元,同比增长46.8%,工业投入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从去年年末的66%提高到75%,其中设备投入23.97亿元,占总量的60.1%。工业项目单体规模增大,平均单体投资2708万元,同比增长11.5%。在技改投入总量增长的同时,投资结构也不断优化,呈现出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与技术资金密集型产业齐头并进的局面。高新技术产业、电子机械产业、资金密集型产业投资比重不断提高,进一步增强了我市经济发展后劲。

5、招商引资态势良好,外贸出口形势喜人。

上半年,全市新批外商投资项目76个;新批注册外资3.23亿美元,同比增长14.1%;注册外资实际到帐5733万美元。新批外资项目单体规模不断放大,平均达到425万美元。新批注册外资超千万美元以上的项目有9家,其中利威(香港)有限公司在启隆乡独资兴办的“姚记(南通)实业有限公司”,总投资额达9800万美元,注册外资6000万美元,创下了全市批准外商投资企业注册外资规模的历史最高纪录。外资投向涉及工业、服务业、农业、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教育文化事业等多个领域。出口需求快速增长。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13103万美元,同比增长31.6%,其中自营出口总额10656万美元,同比增长41.4%。全市累计新签对外承包劳务合同额1099万美元,完成营业额1122万美元。新派劳务453人,在外人数为1797人。

6、财政收入增长较快,金融支持力度加大。

上半年,全市实现预算内财政总收入7.75亿元,同比增长20.2%,完成年计划的48.4%。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为3.51亿元,同比增长25.5%,完成年计划的52.4%。财政支出5.53亿元,同比增长13.8%。全市银行存款余额199.32亿元,比年初增加24.7亿元,其中储蓄存款余额165.05亿元,比年初增加20.62亿元。银行贷款余额86.39亿元,比年初增加8.43亿元。

7、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人民生活稳步提高。

科技创新步伐加快。上半年,全市组织申报南通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38个,其中省级15个,国家级12个。教育资源配置不断优化,“两基”成果进一步巩固。卫生设施不断完善,人民医院病房大楼竣工启用,市民卫生意识不断增强。与此同时,文化、广电、环保、民政、体育、气象等其他社会事业都有了新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900元,同比增长11.9%;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697元,同比增长20%。社会保障工作不断深入,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25%,控制在3%计划以内。

今年上半年经济工作开局良好,各项主要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序时进度,实现了“双过半”的目标。但从总体上看,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仍然面临较大的压力,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工业发展基础仍然比较薄弱。尽管近两年来,我市投入总量持续增长,但绝大多数项目还处于投资建设期、成长期,还未进入产出的成熟期,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尚未充分显现。同时,我市工业企业总体规模偏小,规模工业比重偏低,尤其缺少对经济增长有着强大支撑拉动作用的大企业、大集团。有些地方抓工业经济的精力还不够集中,工作措施还不够扎实,存在厌战和畏难情绪,体现在发展工业经济的思路还不够清晰,办法还不够多,作风还不够实。

二是生产要素供需矛盾日趋突出。在国家宏观调控的大环境下,我市煤、电、油、运的紧张局面也渐趋显现。随着夏季用电高峰的到来,我市电力缺口逐渐增大;建设用地需求快速增长与用地指标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企业“招工难、用工难”的问题已经影响了部分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

三是农民增收难度加大。由于自然条件影响,造成了农业歉收、渔业减产。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持续增长的基础还不牢固,特别是部分纯农户增收困难。

四是财政收入结构不尽合理。全市财政总收入中,虽然地税收入增长较快,但国税却同比下降。乡镇之间发展不平衡性明显,少数乡镇财政运行还较困难,发展后劲不足,经济增长乏力。

二、下半年工作措施

下半年是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的关键时期,也是全面实现“十五”计划的冲刺阶段,我们将深入贯彻市委十届九次、十一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按照年初市人代会的要求,以科学的发展观统揽全局,进一步突出经济建设中心,紧扣加速发展主题,锁定跨越奋进目标,攻坚克难,狠抓落实,全力确保完成和超额完成全年各项任务。

1、围绕农民增收目标,全面加快发展农业农村经济。

农业、农村、农民工作,始终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在增加农民收入上狠下功夫。

(1)加快发展项目农业。

充分发挥项目农业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带动、示范、辐射作用,积极引进外资、民资和工商资本开发农业,形成多元化投资机制,力争全年项目农业投入总额超过10亿元,合同利用外资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0.4亿美元。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坚持用办工业的思路来指导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全年新增投入千万元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0个。研究制订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具体政策,促进生产要素加速向龙头企业集聚,努力把现有规模较大的龙头企业培育成国家或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以提高农业园区的竞争力、带动力、承载力为目标,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园区,确保全年新增规范化农业示范园区150个,新增面积10万亩。

(2)加快发展海洋经济。

全面实施海洋开发战略,努力提高海洋产业的规模、质量和效益,促进海洋经济快速、健康、持续发展。通过大力实施海陆一体化开发、可持续发展、科技兴海和外向带动五大举措,实行错位竞争、差别化发展,尽快建立起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外向度高、生态环境好的海洋经济体系。进一步发挥海洋资源优势,加快养殖园区和基地建设,着力培育水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海洋产业,提高海洋经济的总体发展水平。

(3)加快“三农”基础建设。

建立健全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确保财政支农资金安排实现“两个高于”。抓住当前政策向“三农”倾斜的契机,积极申报农业项目,努力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提高农业标准化水平。组织实施品种、品质、品牌“三品”工程,加快品种改良,优化品质结构,开发名牌产品。改善农村发展环境。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完善征地拆迁补偿机制,建立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严格执行农村税费改革政策。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积极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繁荣小城镇经济,扩大就业领域。

2、实施江海联动开发,加快现代制造基地建设步伐。

坚持“工业立市”的发展理念,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施江海联动开发战略,努力实现“两个确保”。

(1)加快载体建设,走集约化道路。

按照“聚合优势、提升档次”的要求,充分发挥我市滨江临海的资源优势,加快实施江海联动开发,着力构建“一港、两区、三园、四带”产业发展新格局。围绕产业发展方向,加大载体建设力度,完善功能配套,增强承载力、吸引力和集聚力。积极支持企业兴办园区,重点打造林洋电子工业园、海四达工业园、好收成工业园、东成电动工具工业园、新方成工业园、永安纺织工业园、澳兴工业园、西欧电子工业园、恒通电气工业园、金双喜工业园等十大企业工业园。继续大力度推进标准厂房建设,把标准厂房建设作为提高投资强度、缓解用地矛盾、推进招商引资的重要手段。

(2)加快产业升级,走集聚化道路。

加快发展以信息技术为主要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运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全面提高制造业的竞争力。全力打造优势产业板块。按照培育主导产业、做强行业龙头、做大企业群体、发展特色经济的思路,进一步强化资源整合,优化产业布局,推进产业集聚,重点打造电动工具产业、精细化工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精密机械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纺织服装产业、船舶制造及配件产业、建筑安装产业等八大产业板块,增强区域经济的发展后劲。全面实施江海联动开发战略,大力发展沿江沿海基础产业,继续引进和培育重大项目,提高产业的集中度和规模效应。突出沿海地区产业发展重点,全力打造“一港九中心”,建立一个更具竞争力、更具发展潜力、更具集聚能力的沿海新兴产业带。

(3)加快骨干培育,走集群化道路。

集中力量支持重点骨干企业,努力形成1-2家销售收入超10亿元企业,4-5家超5亿元的企业,15家超2亿元企业,50家超亿元的企业骨干集群。认真落实扶优扶强工业企业的政策措施,做到该兑现的坚决兑现到位。在人才引进、政策扶持、要素供给、资源配置等方面向大企业倾斜,推动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优质产业、优秀企业家集中。深入重点企业现场办公,研究加快发展的对策措施,根据企业发展所需,采取一厂一策,给予有针对性的扶持激励。引导企业大胆推进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兼并、控股、参股,实行低成本扩张。继续全面实施“三名(明)培育”工程,着力抓好企业创牌,引导企业以市场为导向,强化品牌意识,努力形成政府培育、企业争创、社会参与的互动机制和良好氛围,切实增强启东经济的整体竞争力。

3、发展新兴服务行业,不断提高经济增长贡献份额。

注重培育和引进大物流、大商贸、大旅游等大项目,积极发展新兴服务业项目,把加快发展服务业作为调整产业结构和拓展就业渠道的重要着力点,全面做大三产发展规模,尽快提升三产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三产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份额。

(1)巩固提升传统三产业。

全面提升商贸流通业,着力推进北上海国际城、申港城大卖场、幸福岛美食一条街等重大项目建设,使商贸流通业向集约化、品牌化方向发展。继续培育住房、汽车、旅游、信息、教育等五大消费热点,推动消费结构升级。努力扩大农村消费,加强农村商业网点建设,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促销活动,提高农村消费在全社会消费中的比重。切实加强市场建设的总体规划,依托大交通建设和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促进新兴市场建设与交通建设相衔接、与产业发展相配套、与城市开发相协调,逐渐形成市场带动产业、产业支撑市场的新格局,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快速集聚和流动,努力使市场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2)加快发展新兴服务业。

科学制订旅游业发展规划,加大旅游资源整合力度,突出抓好圆陀角风景区、吕四风情区“两区”综合开发。做好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推进物流资源重组,完善物流网络体系,重点发展仓储、交通、运输等现代物流业,创新营运方式,促进产业优化配套。拓展服务业发展领域,积极发展金融保险业,鼓励发展信息、科技、会计、审计、法律等中介服务业,加快发展物业管理、家政服务等社区服务业,大力发展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等休闲产业。

(3)推进服务业载体建设。

认真组织实施服务业重大项目建设,完善吕四水产品批发市场、天汾国际电动工具商贸城等配套设施,加快国际汽车城、韦德会所等项目建设,规划好国际药品医疗器械采购中心,鼓励外资、民资投资建设四星级以上的宾馆饭店,提高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充分挖掘启东独特的文化底蕴,加快文化主题公园的规划建设,将启东版画院与图书馆、文化馆、文物博物馆、民俗风情博物苑等文化设施与公园融为一体,使文化主题公园成为展示江海文化、吸引休闲娱乐的一大亮点。

4、增强吸纳集聚能力,提升对外开放经济发展水平。

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充分利用国际上的各种要素资源,抓住国际产业转移的有利契机,尽快推动我市产业结构的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地区竞争力。

(1)积极利用外资。

围绕现代制造业基地建设,重点抓好以江海联动开发为主题的各类招商活动。筛选一批资产质量好、销售有市场的优质企业进行精心包装,开展招商推介活动,促进企业增资扩股和外资嫁接,实行资产重组,促进优化升级。精心策划、全力筹办“科技节暨国际经贸洽谈会”和“民间投资恳谈会”。突出大项目招商和产业链招商。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氛围,认真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对外来投资企业实行“一站式”、“一条龙”全过程服务。在引进资金和项目的同时,积极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

(2)加速引进民资。

在积极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同时,要加快引进内资、民资。加大行政推动、政策扶持、创业引导的力度,大力营造有利于公平竞争、健康发展的体制和政策环境。进一步规范收费、审批等行政行为,大力降低商务成本。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多元化经营,进入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引导非生产性资金转化为生产性资金。通过各种政策,激励更多在外成功人士以实际行动为家乡争作贡献,引导启东在外资本转化为本地投资。通过各种形式,把一大批社会人转变为“技术人、创业人、资本人”。

(3)发展外经外贸。

在继续发展加工贸易的同时,不断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努力实现出口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外贸出口产业从纺织服装业为主向机电、化工等多产业转变,外贸出口市场从东南亚国家和地区为主向欧洲、拉美等国家和地区转变。充分利用交易会、展销会、经贸洽谈会等各种形式拓展国际市场,推进出口主体、出口产品、出口市场和出口方式多元化,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积极开展对外合作,加快本土企业国际化进程。

5、努力改善城乡面貌,不断优化经济发展软硬环境。

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目标,进一步加大组织力度,努力改善城乡面貌,全力优化经济发展软硬环境。

(1)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瞄准率先实现公路建设基本现代化的目标,以崇启大桥立项开工为契机,全力推进沿江公路、海防公路等为主体的省道骨架路网建设,加快吕北公路、南海公路为主体的市道干线路网建设,抓好市通镇、镇通村以及镇际公路为主体的农村等级公路网建设。结合农村小康示范村建设,统筹村庄布局规划工作,有效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加快农民转变为市民的步伐。

(2)加速推进城市建设步伐。

围绕城市化发展目标,高起点完善城区规划布局,着力把城区实力做强、规模做大、功能做优、环境做美,塑造富有启东特色的城市形象,逐步形成融时代气息、历史文化、地域特色于一体的城市风格。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延伸市区骨干道路为支撑,重点实施江海路桥改造、中央大道等一批重点工程,拉开城市框架,拓宽城市发展空间。全力推进区域供水、城市污水处理、“一城九景”等重点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快北上海国际城、东方明珠、先豪国际大酒店等一批重大在建项目的建设进度。按照“江风海韵北上海,蓝天碧水新启东”的目标定位,以同创“三城”为契机,建立健全城市长效管理机制,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3)打造良好的发展软平台。

充分发挥政府统筹协调职能,努力缓解经济发展中的瓶颈制约。加强煤、电、油、运等生产要素综合调度,突出抓好土地、能源、重要原材料的节约和综合利用,统筹安排各类建设用地,保证经济社会发展用地需求。拓宽融资渠道,积极争取各类资金,鼓励企业上市。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坚决制止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等问题。进一步优化亲商环境,全面倡导真心、细心、贴心、热心、耐心“五心”服务,为创业者引路、为投资者铺路、为企业家服务。进一步优化政务环境,全力推进机关效能建设,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效率。

6、切实坚持以人为本,统筹经济社会和谐协调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把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建设和谐社会放到突出位置。努力加快富民步伐,扩大就业,提高统筹发展水平。

(1)全面发展各项社会事业。

大力加强城乡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公共社会事业建设,特别是加大对农村社会事业建设的投入。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巩固提高基础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创新教育投资体制,有效整合教育资源,加大义务教育阶段农村薄弱学校投入,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加强科技工作,重视做好科技人才特别是农村各类急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深入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注重全市特色文化和民间文艺资源的保护、挖掘,加快文化、体育等一批社会公益性设施建设进度,建立健全公共卫生、疾病控制、医疗救治、防灾减灾等方面的服务体系和应急机制,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确保完成控制人口增长和提高人的素质两大目标任务。

(2)着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

积极发展二、三产业,加快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调整土地收益分配政策,探索建立土地换社保的补偿机制。不断提高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建立完善收入增长机制,努力做到职工收入随企业经济效益提高而提高,机关事业干部职工收入随财力增长而增长,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随在职职工收入增加而增加。不断健全最低工资保障制度,严禁拖欠职工和民工工资。

(3)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继续巩固“两个确保”,做好企业职工应保尽保、“五险合一”工作。进一步抓好股份制企业、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工作,跟踪做好(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改制企业职工社会保险关系续接工作,尽快实现城镇各类从业人员社会保险全覆盖。巩固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按照“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原则,优先保证城乡特困居民的基本生活开支,做到城乡低保进出两畅通,有效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全面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进一步提高农民抵御疾病风险的能力。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上半年取得的成绩鼓舞人心,下半年面临的任务更加艰巨。我们将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定信心,团结一致,认清形势,跨越奋进,努力完成全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

第二篇: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11年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黔府发〔2011〕3号)

各自治州、市人民政府,各地区行署,各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现将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请结合实际安排好相关工作。

今年是实施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重大。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遇,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加快转型、推动跨越实开展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变;着力扩大对外开放,促进全方位招商引资;着力加强交通建设,促进发展条件根本改善;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各地、统一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统一到省委、省政府对经济形势的分析判断和2011和部署,齐心协力,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努力完成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任务,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起步之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今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紧紧抓住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历史机”为主基调,重点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扎”、“环境建设年”和“项目建设年”活动,着力扩大投资规模,更好更快发展;着力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

省政府的领导下,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 1

印发给你们,“加速发展、“作风建设年促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在省委、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上来,认真贯彻落实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的各项决策

二〇一一年二月一日

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省发展和改革委员

2010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全省各族干部群众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常委扩大会议、全省领导干部大会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统一思想,集中心思,凝聚力量,克服了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各种严重自然灾害的不利影响,增强、结构优化、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的良好态势,经济发展好于预期,圆满完成了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全省本完成。

当前,我省面临着既要分认识到任务的艰巨性和复杂性,牢抓住并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中央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史机遇,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扎实开展“作风建设年”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转变;着力扩大对外开放,促进全方位招商引资;着力加强交通建设,促进发展条件根本改善;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按照上述要求,今年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重提高2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全省经济社会继续保持了增长较快、“转”、又要“赶”的双重压力、双重任务。我们既要充又要看到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的有利条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紧紧抓住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历”为主基调,重点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环境建设年”和“项目建设年更好更快发展;着力调整产业结构,13%;工业增加值增长2

省委十届十次全会、紧紧围绕年初安排“十一五2011”活动,着力扩大投资规模,促进经济发展方式20%,占生产总值的比30%以上;城镇化率达到省委活力牢“加速发32

”规划主要目标基年经济工作的总深入贯彻落实、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财政总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分别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实际增长10%;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左右;城镇新增就业2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3‰以内;节能减排指标按国家下达任务落实。主要工作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5%,工业增加值增长2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0%,城镇化率达到3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

预期目标是硬任务、现实要求,必须全力争取实现,其中投资增长目标要确保实现。为此,要重点要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以开展“项目建设年一是抓好重大项目谋划。强的重大工业项目和城镇基础设施项目;设,谋划一批能够带动区域经济和县域经济加快发展的重大项目;利等需要进一步加强的重点领域,发展能力,谋划一批节能环保、循环经济、生态建设的重大项目;围绕实施十大民生工程,谋划一批民生和社会事业发展重大项目,在较长时期保持较高水平。都要明确建设进度和具体责任人,抓进度,形成尽可能多的实物工作量。发挥效益。加大项目前期工作经费投入和工作推进力度,办理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建设资金。积极争取国家更多的资金支持,资本金注入、投资补助、贷款贴息等方式,引导社会资金加大投入。按照大平台,实现大融资”的要求,整合政府掌握的资源、资产和资金,把融资平台做实,增强政府投资能力;加强政银企合作,努力扩大信贷规模,满足经济发展的信贷资金需求。千方百计扩大民间投资;业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直接融资方式,扩大债券融资规模,鼓励和支持企业上市融资。四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一批带动性强、关联度高、必须确保完成。工作目标是缩小与全国差距的”活动为抓手,大力促进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围绕加快黔中经济区等重点区域开发建谋划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形成滚动机制,狠抓在建项目进度,在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的前提下,收尾项目要确保按期竣工交付使用,进一步规范和简化项目三是多渠道筹措项目同时加大各级政府的投入力度,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发行企紧紧围绕我省发展的重点领域,3

围绕交通、水使投资强度每一个项目抢工期、尽早采取“搭建谋划硬指标,围绕实施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战略,谋划一批带动力围绕增强可持续二是抓好项目建设。确保更多的项目尽早开工建设。产业链长的项目对外开展招商引资,千方百计引进省外、国境外有实力的投资者到我省投资兴业。积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争取中央企业扩大在我省的投资规模。按照“有意向的项目不签约不放松,签约的项目不进资不放松,进资的项目不开工不放松,开工的项目不投产不放松”的要求,提高招商引资项目的履约率、资金到位率和投产率。落实招商引资目标责任制和激励机制,调动各方面招商引资积极性。五是优化投资环境。切实增强各级政府服务意识,加快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省有关部门要按照“能放则放、能简则简、能免则免”的原则,与投资主管部门同步配套下放项目管理权限,切实提高行政效能。坚持依法行政,执法检查。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资项目建设工作责任制度,划,将推进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相关地区和部门,部门联动的工作推进机制。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完成投资目标任务。

第二,实施工业强省战略,源产业。重点抓好清镇、兴义、都匀、桐梓电厂建设,力争机容量180万千瓦以上。推进盘县电厂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国家核准并开工建设一批电源项目。矿建设力度,打造大型煤炭企业集团,煤矿项目,力争新增煤炭产能快推进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能源项目建设,积极开展核电项目前期工作。二是优势原材料产业。推进毕清、六兴、黔北等煤化工基地建设,建成兖矿开阳年产50万吨合成氨等一批项目,加快水矿老鹰山煤化工、黔桂天能煤焦化等项目的建设进度,开工建设中石化织金煤制醋酸等项目。推进开磷、瓮福、织金等精细磷化工基地建设,抓好瓮福、目。抓好贵阳、遵义等铝工业基地建设。提升改造钢铁工业,调整优化铁合金产业,推进贵钢迁建新特材料循环经济工业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造业。推进安顺民用航空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造等民用航空产业项目。大力推进毕节力帆电机公司汽车电机电器高技术产业化等项目建设。做优贵烟品牌,做大做强白酒产业,重点实施贵州茅台酒技改工程。推进赤水20

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六是建立完善工作机制。抓好落实。推进支柱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做大做强。“上大压小争取国家尽快核准肥田、2000万吨以上。加大煤层气开发和利用力度,加开磷集团食品级和电子级磷系产品产业化等项4

编制全省重大工程项目推进计建立健全责任到人、”改建、六枝电厂、织金电厂等加大煤矿资源整合和大重点抓好民用无人机制12万辆载货汽车生产线、贵阳航空四是特色优势轻工产业。“十二五规范行政建立固定资产投全程跟进、一是能2011年新增电力装龙凤等一批大型三是装备制做强”新增2万千升明确职责,万吨竹浆上下游产业链项目建设,力争开工建设中冶纸业黔东南林浆纸一体化工程项目。推进制药企业发展,加快建设特色食品和旅游商品生产基地。五是具有比较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在生物、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加快自主创新及产业化发展。推进振华集团年产1500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生产线产业化、贵州科学院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基地、百灵制药原材料生产基地等项目建设。六是推进产业园区建设。编制和实施全省产业园区发展规划,支持有条件的开发区和产业园区扩区调位,进企业和项目向园区集聚。

第三,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一是编制和实施《贵州省“十二五”城镇化发展专项规划》,编制完成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加快推进城乡规划的全覆盖。的同时,加快把其他八个市(州、地)政府所在地发展为大城市或特大城市,扎实抓好贵阳铁路和高速公路沿线的一批重点县城和中心镇加快发展。道建设,围绕城市骨干路网,系统抓好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城镇化融合发展,镇辐射带动能力的载体。产业竞争力的作用。快把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居民。的政策措施。半径的黔中经济区建设,设和重大产业项目布局。加快六盘水、合配套改革。编制和实施验区建设,加快发展的政策支持。育特色产业,展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项目和产业,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加强产业园区基础设施、二是加快重点城市和城镇基础支撑能力建设。—遵义、贵阳—安顺、贵阳三是发展城镇经济。使工业园区成为带动商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四是创新城镇化发展机制。五是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编制和实施黔中经济区总体规划,制定遵义市统筹城乡发展试点方案,“东南部特色综合经济区六是推动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加快发展中小企业,—都匀、凯里黔中城市带建设,支持快速完善农民工在住房、大力推进以贵阳为中心、“毕水兴经济带积极争取国家加大对毕节试验区和安顺试验区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5

管理和配套服务平台建设,促在推进贵阳城市发展推进城市之间的连接通依托工业园区建设,加快工业化和增加就业、壮大城镇经济和提升城充分发挥服务业带动就业和提升落实户籍制度改革各项政策,加社会保障、子女教育等方面一小时经济圈为统筹重大基础设施建”规划修编和实施工作,支持毕节、推进统筹城乡综”规划,支持黔东南生态文明试鼓励各地发挥比较优势,培对县域经济发

黔西南加快发展。促进东南部加速发展。

第四,夯实发展基础,着力解决“三农”问题。一是全面落实各项扶持政策,稳定农业生产。加大财政对农业的支持力度,落实支农惠农各项政策,扩大农业补贴范围,逐步提高补贴标准。强化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确保杂交水稻和马铃薯种植面积分别达到1000万亩以上,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150万吨以上。二是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以原产地引种和良种繁育体系、防疫体系、饲草饲料体系建设为重点,实施生猪养殖“5511”工程、“1000万头肉牛”和“1000万只肉羊”工程,水果和中药材为重点,产规模,确保蔬菜、油菜、烤烟种植面积分别达到万亩。继续推进油茶基地建设。产业化发展,力争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达到农民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加快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农民财产性收入。乡村旅游,引导农民逐步向二、三产业转移就业。

第五,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铁路和高速公路为重点的现代综合交通网络建设。内完工,新增铁路通车里程渝黔等铁路项目建设。水至普安、普安至兴义等铁路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开工建设。大力实施高速公路”工程,凯里至雷山5个项目至江底、杭瑞高速遵义至金沙段和省高六盘水至盘县、等项目,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水运出海中线通道。场扩建,开工建设六盘水等机场。二是推进水利设施建设。实施《贵州省水利建设生态建设石漠化治理综合规划》,推进黔中水利枢纽和程建设,力争开工建设完成275座病险水库治理。万亩。积极开展毕节夹岩水库、200加强良种苗木繁育体系和商品生产基地建设,积极培育和引进龙头企业,支持农村集体和农户在当地资源开发项目中入股,加快改善发展的基础条件。110公里。加快推进贵广、长昆客运专线和成贵、开工建设贵阳市轨道交通235公里。建成国高沪昆高速贵阳至清镇、汕昆高速板坝49410个中型骨干水源工程,新建新增烟水配套工程面积普安五嘎冲水库、以蔬菜、油菜、烤烟、1200万亩、推进特色优势农产品385亿元。三是努力拓宽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和

确保黄桶至织金、1号线。推进遵义至黔江、驾欧至荔波、黎平至洛香、加快推进贵阳龙洞堡国际机20个续建骨干水源工“五小”水源工程110万亩、有效灌溉面积六盘水双桥水库等一批大中型

茶叶、辣椒、努力扩大生800万亩、六沾复线年“县县通松桃至铜仁、晴隆至兴义10278六盘140肉类总产量达到万吨。增加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一是推进以快速开工建设沿河至德江、独山至平塘、公里。加快建设乌江航运工程,建成西南争取建成遵义机场改扩建工程,万个,水库的前期工作。抢抓国家编制《中小河流防治、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易灾地区生态环境治理、山洪灾害综合防治规划》机遇,加强沟通衔接,推动我省相关项目的实施。三是加快电力、通讯、邮政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在加快城市配网建设与改造的同时,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加快省内500千伏主网架和“西电东送”主通道建设。继续实施空白乡镇邮政局所补建工程。推进“三网融合”和物联网建设,进一步提高信息服务能力。

第六,大力发展服务业,业。组织实施物流业调整和振兴专项规划,金马物流中心、铜仁金滩物流配送中心、发市场等一批重点物流项目建设。继续实施“引银入黔产品和服务,扩大保险覆盖面。积极发展信息、研发、设计、商务、咨询、会展业。二是加快发展旅游业。红色旅游、民族文化等特色旅游产品。交通体系向旅游景区延伸。能力。继续办好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加大旅游商品研发、生产、营销力度,加快旅游商品产业化步伐。州城等项目。建设文化产业园区、影视数字化制作基地、动漫产业园区。做好2011年首届中国(贵州)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博览会相关工作。继续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四是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加强城市商业网点建设,推进商业网点向农村延伸,继续实施政服务和社会养老服务业。稳定健康发展房地产业。房地产业健康稳定发展。

第七,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排。按照国家下达我省的节能减排目标任务,细化措施,明确责任,确保完成。加强项目节能评估审查,节能工程,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生产。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和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促进第三方物流业发展。”工程,推进贵阳国际金融中心项目建设,支持保险公司创新推动特色旅游产品体系建设,完善旅游服务体系,三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万村千乡市场五是启动贵阳市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优化商品住宅供应结构,抓好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监管。一是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推进贵阳二戈寨物流配送基地、毕节远航物流园区、因地制宜发展生态旅游、提高旅游景区和旅游目的地接待开工建设贵州文化广场、”、“农超对接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市场,淘汰落后产能,7

遵义都匀农产品综合批促进金融业加快发展,推进多彩贵”等工程。积极发展家六是促进一是深入推进节能减实施重点全面推行清洁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推动发展方式转变。编制实施清洁生产推进规划,严格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二是发展循环经济。推进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城市和企业建设,争取将六盘水市纳入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培育一批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重点实施粉煤灰、磷石膏等大宗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推广低碳技术。三是加强生态建设。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防护林工程和石漠化综合治理等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加强公益林建设,完成营造林350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一个百分点以上。完成石漠化治理面积1000平方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市“两湖一库深入开展“整脏治乱和铜仁、毕节等地锰、汞、铅、锌污染区域为重点,深入开展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有序推进地质灾害防治和矿山环境恢复治理。

第八,推进社会事业发展,提高基本公共服务能力。一是优先发展教育。实施贵州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新建或改扩建300余所乡镇和街道办事处公办幼儿园。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断完善和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教师周转宿舍建设试点项目。学校创建工作,中职招生校聚集区建设。积极发展成人教育、在职教育、民族教育、特殊教育。二是加强科技创新和服务平台建设。室、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和特色产业化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建设,育工程、现代农业科技支撑工程、社会发展科技保障工程和创新平台建设工程。组织实施好进卫生体育事业发展。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建设,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健、健康教育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病、传染病、完善城乡医疗救助体系。体育运动会。”、中心城市和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为重点,抓好环境污染治理。”行动,改善城镇人居环境。以乌江、三岔河、都柳江等流域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等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三是推

1100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20万人以上。进一步发展高等教育,加快推进花溪高组织实施一批国家和省重大科技专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利用。继续推进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精神卫生服务体系

继续实施中小学校舍建设工程,启动实施以全科医生为重点做好向城乡居民提供计划免疫、扎实推进基层计划生育服务网络建设。办好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8

“两基”教育成果,不实施农村推进重点实验实施产业创新能力培妇幼保抓好重大疾平方公里。四是加强环境污染治理。以贵阳继续开展示范性中等职业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进一步完善卫生应急管理体制,职业病和地方病的防治工作。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第九,统筹推进各项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一是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简政放权,深化省直管县改革,稳步推进强镇扩权试点,认真落实支持贵阳市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各项政策措施。推进城乡统筹和新型工业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深化国有大中型企业股份制改造和公司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稳步推进医疗卫生和文化体制改革。积极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环保收费改革,合理调整城镇供水和水利工程供水价格,对居民用电逐步实行阶梯电价。与对口帮扶城市的经济合作。充分利用台,深化与周边省市及发达地区的经济技术合作,作的能力。争取国家支持建立综合保税区和出口加工贸易区。经济发展。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鼓励、支持和引导民间资本和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电力、铁路、公路、通信、社会公用事业、政策性住房等行业。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实施“全民创业计划计划”、“骨干企业培训计划

第十,大力实施十大民生工程,工程。深入推进扶贫开发,抓紧编制武陵山区、乌蒙山区、苗岭山区区域扶贫专项规划。按照新的扶贫标准全面实施扶贫政策,做到扶贫到户、措施到人,应保尽保、应扶尽扶。完成易地扶贫搬迁扶农村计生户10发挥政府投资、重大项目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就业的带动作用,业吸纳就业的能力。主创业、自谋职业,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抓好就业技能培训,积极引导和促进劳务输出。促进持证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人员实现就业,扶持移就业工作示范县。三是实施劳动力素质提升工程。完成劳动力转移培训人以上。新建11术培训和农民工劳动技能培训,落实《贵州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总量和人力资本对经济的贡献率。”、“万户小老板工程”、“重点领域扶持计划减少农村贫困人口做好高校毕业生、100个高校毕业生创业项目,创建着力培养一批高素质的职业技术人才。二是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泛珠三角”、东盟自由贸易区区域合作平提高参与国际国内经济技术合”、“个体经济腾飞计划”,促进非公有制企业健康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3万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55万人。二是实施就业和创业工程。农民工和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工作。6万人以上,帮助2010—20209

三是加快非公有制”、“私营企业倍增一是实施扶贫脱贫攻坚50万人,帮提高非公有制企3万就业困难3个省级农村劳动力转认真贯彻继续完善覆

推进 万万户,支持自15所中职学校建设项目。整合培训资源,大规模开展农村适用技)》,不断提高全省人才四是实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工程。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全省城镇基本养老、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60万人、150万人、159万人和166万人,城乡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1%。扩大新型农村社会保险试点范围,力争参加新农保人数达到260万人以上。提高各级财政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补助标准。统筹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积极发展社会福利事业。五是实施“一危三棚”改造和保障性住房建设工程。完成农村危房改造40万户,力争将所有一级危房改造完毕。万套、公租房082万套,完成棚户区住房改造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在15设施向县以下延伸工程。难、农村行路难问题。加快农村水利建设,新增解决问题。完成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投资5%以上。加大农村地区网络建设和改造力度,站、3200个农村移动通讯基站,新增然村通电话。七是实施生活环境改善工程。实施水、电、路、气、房和优美环境“六到农家”工程,加快村庄道路硬化,推进农村改水、改厨、改厕、改圈工作,建设农村沼气池15万户。推进农村污水、垃圾处理和面源污染治理,完成个村的村庄整治任务,完成料试点工程范围。八是实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程。抓好县级图书馆和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做好市(州、地)级博物馆、图书馆、艺术馆建设的规划和前期准备工作。建成个农家书屋、100个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个社区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电影放映,组织“文化三下乡程。抓好7600名在岗乡村医生中专学历教育。务室。组织实施万名医生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建一个安康医院。十是实施社会管理创新和平安创建工程。城区城镇数字化综合管理平台建设,保护站,基本完成全省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695万套、经济适用住房282万套,基本解决我省30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505亿元,农村电网供电可靠率达新建300850个行政村实现光纤接入、80个农村清洁工程示范点建设。扩大小水电替代燃推进省博物馆新馆建设,333个农民文化家园、40个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4个县级体育场馆“雪炭工程”,完成”演出500场次以上。九是实施公共卫生事业建设工新建和改扩建新建或改造2建成3个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前端监控点达到10

136981000个自100400020024万场农村公益500个村级计生服新4个地级市中心2个救助10万个以上。

新开工建设廉租房平方米以下的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六是实施基础推进国省干线改造和农村公路建设,切实解决商品运输个乡镇广播电视服务个民政精神病院,完成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管理,防止出现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件。强化市场价格监管,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确保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双下降”。切实抓好信访工作,完善社会矛盾预防化解机制。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为重点的专项整治行动,全力推进“平安贵州”建设。

第三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工作报告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受县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年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年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实施“xx”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我县按照“一个核心、五个加快”的总体部署,积极抢抓省市地区发展政策机遇,全面推进“四个宝应”建设,主体经济指标保持平稳增长。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64亿元、同比增长12%,其中一、二、三产分别增长4%、13%和15.9%。完成财政总收入46.6亿元、同比增长10%;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3.7亿元、同比增长14.5%。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07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128元,同比分别增长11%和12.5%。

(一)产业发展稳步向好。工业经济持续增长。全部工业实现开票销售462亿元、增长12%,入库税收12.5亿元,设备抵扣税、工业用电量分别增长37.6%和13%。净增开票销售过亿元企10家、10亿元企业1家。新增规模企业57家、净增42家。重点产业推进继续加快,输变电装备、轻纺化建、有机食品、电子信息等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宝胜集团加入中航集团、开票销售突破150亿元,森萨塔公司开票销售突破10亿元。新开工亿元项目20个,宝胜特缆、宝生聚酯、兴发铝业、渔光互补太阳能发电等重大项目将陆续投产或部分投产。建筑市场持续扩张,拥有资质企业113家,施工产值351亿元、增长20%,县外“双包”面积1900万平方米,境外施工产值2500万美元。服务业扩容发展。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35.8亿元、增长15.9%,占gdp比重提高到37.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1亿元、增长15%;服务业税收较快增长,已占税收总额50%以上。五洲国际、时代国际等商业综合体建设加快推进。新创市级服务业集聚区2个,认定总部企业1家。着力创建电子商务平台,开发区创成扬州唯一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物流业态多元化发展,宝胜物流创成省级物流示范基地。旅游业发展态势良好,成功举办首届乡村旅游节,新增国家级休闲农业示范点1个。泰山殿佛教旅游街区项目启动实施,安大路轴线景点规划建设。房地产业健康运营,开工建设商品房45万平方米,销售商品房72万平方米,二手房交易30万平方米。农业经济质量提升。新增设施农业2.5万亩,有机农业面积增至2.1万亩。建成农业园区175个,总面积达38万亩。粮食生产总产量突破96万吨,实现“十连丰”,再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水产养殖面积45.5万亩,水产品总量15.8万吨。畜禽规模养殖比重提高到85%。农业利用“三资”16亿元,荷仙集团实施股权重组。58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农户22万户,创成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5家。创成省级出口农产品示范基地3个、市级农产品加工集中区1个。新创农业“三品”64个。创成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1个,获批全国品牌农业示范县。

(二)创新发展步伐加快。人才战略加快实施。引进支柱性产业紧缺人才245人、储备性人才3800人;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153人,新增高技能人才1200人、专业技术人员3860人,其中技师、高级技师60人。科技创新成果显著。获批国家高新企业7家、省级以上高新产品102个,新建省级以上“三站三中心”10家。获批省重点创新项目13项、双创计划5项、两化融合试点企业10家。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65项,转化重大科技成果6项。获专利授权1229件,新增注册商标650件、省著名商标7件。载体建设强势推进。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2亿元、增长20%,其中工业投资169亿元。新开工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49个,竣工亿元项目10个以上。开发区纳入全省南北共建园区范围,区镇共建、区企共建实现新突破。开发区北区全面实现“七通一平”,建成科技综合体厂房15万平方米,招租入驻企业16家。安宜镇、县城周边4镇及氾水、曹甸、柳堡等重点镇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投入1.65亿元,新驻企业62家。14镇工业集中区累计开发面积3.1万亩,建成标准化厂房145万平方米,入驻企业1521家。投资融资渠道渐宽。新增金融机构贷款40亿元,其中工业贷款18亿元,余额存贷比73%,新增存贷比124%。银企合作签约授信并落实贷款46亿元,授信落实率达95.8%。仁恒实业在香港主板上市,晨化、宝粮、宝莲等引进风投基金,宝胜科创发行公司债券,宝胜集团申报中期票据,赛尔达申请发行集合债券。部门上争非普惠性无偿资金10.5亿元。开放经济调整优化。外贸出口持续较快增长,自营出口5.4亿美元,外经营业额1100万美元,分别增长15%和32.6%。拥有出口通关a类企业19家、占全市30%,骏升、森萨塔出口增长40%以上,成为首批出口超亿美元企业。外资项目审批权下放我县,到账外资8400万美元。新登记私营企业1996个、个体工商户4

611户,有限公司认缴注册资本金实际到账72亿元。

(三)城乡统筹成效明显。基础设施加快建设。省道237宝应段三期路基工程完成,氾水运河大桥主桥合拢,宝应船闸实现通航,省道331进入工可研阶段。大三王河、金宝河通水,宝射河灌区改造完工。仙荷污水处理厂二期配套管网工程、第二污水处理厂加快建设,城西工业园污水处理厂开工建设。高标准农田、千亿粮食产能工程及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有序推进。完成220kv上安线改造,开工建设110kv齐心变。城市建设成效显著。白田南路、苏中南路、淮江大道南延,兴阳南路、安宜北路、邗沟北路等提升改造,莲花路、宝射路等新城区间路启动建设。白田路三线入地,完成泰山垃圾中转站、东升农贸市场改造。整治老旧小区2个。供水配套管网、主次干道绿化亮化、交叉路口渠化改造等功能项目同步实施。公安“三所一队”完成土建工程,消防大队升级改造项目竣工交付,城市规划展示馆总体布局基本完成。村镇建设进程加快。集镇基础设施“十个一”工程加快实施,农业基础设施改善等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安宜镇、开发区等四个镇一区创成市级“四有一责”建设达标镇。创成星级康居乡村79个,省市级验收村庄环境整治村2982个。新增工商登记三大合作组织78家,新创市级以上“五好”示范社20家。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面积累计84.4万亩,240个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16.7万户。公益事业协调推进。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国(省)“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先进县”、省“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县”接受省级验收,均获好评。新农合及居民医保筹资标准提高到350元,参合农民受益259.3万人次。建立全民健康档案67.6万份,免费为10万名65岁以上老年人体检。建设改造农村公路46公里,改造危桥55座。更新节能环保公交车37辆,新辟城乡公交线路4条。新增电气化镇(村)29个。农村改厕2.3万座。竣工交付保障性住房1.1万平方米,新建廉租房、经适房160套,筹集公共租赁房400套。改造农村草危房628户。

(四)民生保障改善提升。就业社保能力提升。采集就业岗位4.4万个,推荐就业1.2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946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3%。新增各类保险参保对象2.2万人、征缴各类保险基金10亿元。职工养老、医疗保险参保总数均达12万人以上;居民养老、医疗保险参保总数分别达28.8万人和6.1万人。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发放率100%。城乡低保保障达9909户、1.9万人,五保供养、重残补助提标到位,弱势群体救助范围继续扩大。民生支出稳步提高。集中财力落实民生实事,各项民生财政支出26.4亿元、增长17.4%。其中偿还高中阶段债务3800万元,校安工程及校舍改造投入6200万元;城乡居民养老、医疗保险、民政救助提标新增支出4100万元;支持农业基础设施改善、村庄环境整治、农桥建造、保障性住房建设等资金投入3亿元。争取乡镇卫生院建设性债务省补资金700多万元。各类学校公用经费按省标及时拨付,公教人员津补贴提标政策有效落实。重点事业加快发展。建设改造校舍2.3万平方米,新城高中建成投用,九年一贯制学校开工建设。氾水高中跻身省四星行列,高考、对口高考达线率持续位居扬州前列。成功承办省第三届中小学生阳光体育节。公立医院改革启动,基药制度实施巩固提升,新农合大病保险全面推行。改造提升乡镇卫生院6个,政府回购民营医院6家。建成市卫生镇1个、省市卫生村10个,建成省“慢病防控示范县”。县文化中心土建竣工,氾水文体中心等镇村文体阵地建成投用。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全面完成。公共文化设施实现免费开放。大运河宝应段遗产点整治通过国、省验收。

(五)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和谐。计生政策全面落实。人口出生政策生育率99.8%,出生人口性别比下降。改造提升计生指导站,建成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检验中心。计生惠民政策实现全覆盖,创成省生育关怀项目基地。土地资源有效利用。实施土地综合整治等项目,新增耕地1.2万亩,新增高标准农田16万亩。获批独立选址项目、点供项目各4个,争取用地指标3027亩。新批建设用地4289亩,盘活存量土地1781亩,增建工业厂房41万平米、追加投资29亿元。生态环境逐步改善。营造成片林9000亩,林木覆盖率达21.2%。主要河流水质符合水功能区划要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大气环境质量符合国标天数比例达98%,区域环境噪声符合功能区标准。全面实施秸秆禁烧,履行环保竣工验收。削减化学需氧量876吨、氨氮109吨、二氧化硫72吨、氮氧化物41吨。入选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地区。其他事业同步协调。人武人防、双拥优抚、侨务台务、民族宗教、对口支援、烟草盐务、工商物价、统计档案、妇女儿童、老龄人、残疾人以及地震气象、防震减灾、综合治理、平安创建、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等工作继续取得新的进展。

二、**年计划安排的主要目标

**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推进新一轮改革发展的开局之年。我县将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市委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县委十一届十次全体(扩大)会议的总体部署,抢抓省支持苏中苏北结合部地区发展的政策机遇,围绕“四个宝应”建设,突出项目建设核心和“五个新进展”,精心谋划、统筹安排经济社会发展计划。

**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1、约束性指标

——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3.5%。

——化学需氧量削减2.5%。

——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0.5%。

2、预期性指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

——财政总收入、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0%。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以上。

——全部工业开票销售增长15%以上。

——规模工业产值、利税增长15%以上。

——建筑业施工产值增长15%以上。

——自营出口6亿美元。

——外资实际到账1亿美元。

——新增有限公司认缴注册资本金实际到帐80亿元。

——向上争取无偿资金12亿元。

——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增长13%。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以上。

——城镇登记失业率3.5%以内。

——人口自然增长率1‰以下。

——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9%以上。

三、**年主要项目计划安排

**年,主要围绕“四个宝应”建设的总目标、突出项目建设核心的总要求,对接落实、组织实施重点项目计划。初排新建、续建各类项目350个以上,计划总投资400亿元以上,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70亿元以上。其中计划实施交通能源、农田水利、城建环保等基础设施项目,以及社会事业和民生项目100个以上(不含工业、农业、服务业产业项目),计划总投资100亿元以上、当年投资60亿元以上。

1、交通能源项目15个以上,计划总投资30亿元以上。组织实施237省道宝应段三期、氾水运河大桥东西连接线、安大公路西安丰连接线、氾夏公路、曹安公路大中修、农村公路建设改造等工程。组织实施1000kv特高压线路(宝应段)工程、110kv齐心变、110kv曹甸至安丰变线路工程、110kv

天平至射阳变线路工程、10kv以下配网建设改造工程,渔光互补太阳能发电、船舶用天然气、工业用气体等项目,以及供气环网、供热(汽)管网工程等。

2、农田水利项目20个以上,计划总投资20亿元以上。组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千亿斤粮食产能、土地整理、万顷良田建设、补充耕地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项目。组织实施小型农水重点县、蔷薇河整治、向阳河治理、宝射河驳岸、新城一横河治理、地涵除险加固等工程,以及城区水环境治理、农村河道整治等项目。

3、城建环保项目35个以上,计划总投资30亿元以上。组织实施新城宝射路东西向延伸、核心区区间路配套等工程,安宜北路、苏中北路、白田北路等主干道提升改造工程,城区主次干道及广场(公园)绿化提升工程,叶挺路三线入地工程,老街巷维修升级工程等。组织实施数字化城管指挥中心、人防指挥中心、公交停靠场,以及城市综合体开发、城中村和老小区整改等工程。组织实施县自来水厂、潼河水厂扩建,氾水污水处理厂、南园及城北片区垃圾中转站建设,县镇给排水(污水)管网配套、环境综合整治,以及集镇建设“十个一”工程等。

4、社会事业及民生项目30个以上,计划总投资20亿元以上。组织实施生态新城高中完善、九年一贯制学校、中小学校安工程、运动场地塑胶化工程建设,新城体育场建设及文化中心续建工程。组织实施开发区医院、人医血液净化中心、疾控(药检)中心、安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以及妇保院扩建项目。组织实施婚姻登记服务中心、气象台站搬迁、泰山殿重建等项目。组织实施保障性住房、拆迁安置与集中居住小区(花庄、郭庄等)、重点镇农民集中居住区(氾水、曹甸、射阳湖等)建设。组织实施城乡公交一体化工程、邮政通讯设施与配套管网工程等。

第四篇:关于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关于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执行情况与2008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各位代表:

现将我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08年计划(草案)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一、2007年计划执行情况

2007年,全市上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市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按照“三个适宜”的奋斗目标和市人代会确定的各项任务,开拓创新,真抓实干,积极化解经济运行中的矛盾,努力巩固和发展良好的局面,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增长速度快,经济效益好,三大需求旺。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5%左右,连续15个季度增长速度超过13%,经济运行的稳定性进一步 增强。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降低4.8%,削减水、气污染物排放0.53和1.5万吨。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税增长50% 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60,同比提高20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市属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20%。居民 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3.5%左右。

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区域发展日趋协调,支撑条件得到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大灾之年粮食总产量仍达到97.5亿公斤,为历史上第二个 高产年。工业经济快速增长,预计增加值增长17%,机械、医药、食品、化工等优势产业实力进一步提升,全球第1000架ERJ145支线喷气客机在哈交付 使用。金融、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黄金周以及哈洽会、制博会、糖酒会等一批大型展会相继举办,会展、旅游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全年旅游总收入增长 18%。扩权强县,加大扶持,县域经济发展态势良好,财政收入快速增长。东北区域“4+3”合作模式得到加强,东北亚区域对俄、对韩经贸科技合作逐步升 级。大顶子山航电枢纽首台机组并网发电,苇亚铁路全线贯通,道外二十道街跨江桥、哈大铁路客运专线、三环路哈阿立交桥等工程开工建设,磨盘山水库供水二期 工程加快推进,发展的支撑条件进一步改善。

调整改造步伐加快,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开放水平稳步提高。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稳步推进,预计国家批复资金申请报告的46个工业国债项目累计 完成投资56亿元,占总投资的48.7%,22个项目竣工投产,6个项目完成验收。哈大齐工业走廊启动区建设预计完成投资28.5亿元,五大工业新区初步 形成园区相互呼应、产业集聚发展的态势。东轻、哈轴等重点企业改制重组不断深化,厂办大集体改革试点工作正式启动,非工业企业改制重组正在启动,企业配套 改革进程不断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50%,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取得进展,全年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8%,国内经济技术合作项目到位资金增长32%。

城乡居民实惠增多,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新农村建设取得成效。城乡居民收入继续提高,预计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 增长15%。全市城镇新增就业9.7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和工伤保险参保人数 预计分别达到117、182、135和65万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全部城镇居民。城市低保人员20

万人,月人均补差额115元,实现动态下应保尽保。全面 建立了农村低保制度,11.6万人纳入农村低保,年人均补差351元。全部免除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 生活费。投入资金3400万元,新建农村寄宿制学校13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扩大到所有区、县(市),参合率达到94.1%。社区卫生服务覆盖人口达 228万人,占城区人口的76%。全市新农村建设投入资金 21亿元,新建农村公路3233公里,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366处,新建沼气池9890个,建成新农村示范住宅200多座,转移农村劳动力120万人。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社会治安状况良好。

尽管我市经济持续较快发展,但一些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是:与同类 城市比经济发展相对较慢,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相对较低,市场化程度和开放水平不高,发展环境不够宽松,县域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公 共产品供给能力不足,社会不稳定、不和谐因素还比较多。

二、2008年计划安排

200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加快建设“三个适宜”现代文明城市的重要一年,也是实施“十一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做好明年经济工作,对保持我市经济发展良好态势,加快老工业基地振兴步伐,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统筹考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可能,并与“十一五”规划相衔接,2008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2.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以内,市属外贸进出口总 额增长15%,实际直接利用外资额增长18%,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城镇登记失业率4.6%,人口自然增长率 4.5‰,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9%以上,万元GDP综合能耗降低4%,水、气主要污染物总量分别削减3%和1%。

为实现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围绕城乡协调发展,加快推进以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的新农村建设。坚持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市域经济发展的战略举措,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促进粮食生产稳步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村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抓好国家大型商品粮基地、优质粮食工程和有机食品基地建设,粮食总产量保持在90亿公斤左右。突出“良种繁育、规模饲养、疫病防治”三大重点,加快标准化养殖基地建设,培育一批养牛超万头、养猪超5万头、养禽超50万只、养羊超万只的专业乡镇或养殖合作社。加强农田水利基础 设施建设,推进龙凤山、倭肯河、友谊等大型灌区建设,利用大顶子山水利枢纽工程完成“旱改水”30万亩。提高农业物质装备水平,增加农机总动力550万千 瓦以上,机械作业水平提高5个百分点。

加快发展县域经济。以县域工业园区为依托,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重点支持乳制品、畜禽产品等优势产业提档升级,促进加工产业集群发展。着力支持国家、省和市级产业化龙头企业技术改造,抓好已经确定的八大主导产业生产基地建设,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以培育经营大户、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各 类协会为纽带,推动“一村一品”和“一乡一业”大发展。发展劳务经济,转移农村劳动力122万人,培训农民工35万人。

加快农村公用事业建设。继续推进农村公路建设,争取2008年农村公路建

设计划1500公里以上。抓好试点村、镇主要街路和自然屯间相连的 道路建设,尽快形成镇村相连、村屯相通的农村道路硬化主骨架。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20处,解决13万人安全饮水问题。加快沼气、太阳能等新能源示范项 目建设,搞好村屯绿化和生态村建设,改善农民生活方式和农村生态环境。

(二)围绕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进一步提升工业经济整体实力。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加强自主创新,整合集约资源,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工业由大变强,工业增加值增长15%。发展壮大优势产业。以优势企业为龙头,重点产品为依托,培育拥有名牌产品、先进技术、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为支撑的优势产业。积极引 导各类生产要素向优势产业集聚,把装备制造业进一步做强,把食品产业进一步做大,把医药产业进一步做优,把化工产业进一步做精。围绕主导产业,重点抓好 4G15发动机、250兆瓦等级燃气轮机、生物工程产业基地、超大规格特种铝合金板带材等一批重大项目,全年重点监控工业投资项目100个,投产达产项目 50个,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以上。

实施产业科技支撑战略。以解决支柱产业以及战略产业的技术研发和创新为重点,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做强一批优势企业、培育一批经济增长点、储 备一批前沿技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加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力争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哈兽研兽用生物制品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落户我市,支持哈焊 接研究所优质焊材国家工程中心二次能力建设,哈药集团现代中药粉针剂国家工程中心、动物细胞制药国家工程实验室,哈轴集团特种轴承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一 工具精密复杂数控刀具企业技术中心建设。

优化产业布局。建设以机电、汽车等为重点的装备制造业集聚区,壮大医药食品集中区,改造提升化工园区,打造高新技术产业板块,整体提高县域 工业园区的规模和实力。加快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严格执行园区规划,做好产业细划,突出优势产业和主导产品,重点规划开发区铝镁合金工业园、平房航空产业 城,完善呼兰大学城和地理信息产业基地、香坊出口加工园区建设。加大力度,整合资源,规划风电产业研发和建设。制定工业布局导向政策,从土地、税收、资金 等方面支持布局优化调整,有序推进老企业向专业园区搬迁集聚。

(三)围绕第三产业壮大规模、提档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坚持政府引导、开放带动、市场化促进、产业化发展,培育新兴服务业,提升传统服务业,突出发展现代服务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2.5%以上。

发展金融服务业。积极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加大金融业对内对外开发力度,争取更多国内外银行在我市设立分行或代表处。推动江海证券在增资扩股基 础上实现综合性经营。支持哈商行在省外设立分支机构。谋划建设群力金融商务区,制定鼓励金融产业发展政策。发挥地方金融的整体合力,创新金融产品和金融服 务。

发展现代物流业。认真落实物流产业发展规划及配套政策,制定《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若干实施意见》。组织东北地区装备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 高层论坛,为制造企业和物流业企业融合、项目对接搭建平台。加快公路总枢纽、新香坊集装箱节点站、龙运物流园区及粮食物流中心等项目建设,提升物流业的整 体水平。

发展外包服务产业。落实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着力培育服务外包大企业,加快黑龙江动漫与网络游戏产业基地和哈尔滨服务外包产业核心区建设,形成产业集群,规模化发展。

发展会展旅游业。提升展会的国际化、专业化水平,充分发挥会展搭台,经济唱戏,通过各种会展窗口,吸引中外客商和游客,接待国内外游客增长13% 以上,旅游总收入增长17%以上。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亚布力旅游度假区、以劳模主题公园为重点的太阳岛风景区西区、龙凤山风景区、侵华日军 “731”部队罪证陈列馆等项目建设,积极开发建设工农业旅游项目。

加快城乡市场体系建设。加快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和扶持东鹏肉类、尚志宝兴农产品、金谷粮食等现代化大型批发市场。鼓励城市连 锁经营、超市向农村延伸,支持农村龙头企业到城市开办农产品超市。加快发展社区商业,优化老社区商业布局,完善新社区商业服务功能。

(四)围绕强化投资需求拉动,加快推进大项目建设。以大项目建设为牵动,优化投资结构,保持和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全年谋划亿元以上项目150项,10亿元以上项目15项,推进重点项目100项。

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围绕优势产业、城市基础设施和新农村建设,谋划和建设一批投资规模大、产业关联度高、与群众生活关系密切的大项目,实现建 成投产一批,加快建设一批,新开工一批,前期谋划一批的良性循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城市路网改造、道外二十道街跨江桥、哈大铁路客运专线、成高 子至宾西铁路、哈齐城际铁路、群力热电厂、磨盘山水库供水二期、水源地污染防治、何家沟综合整治、群力新区开发、危房棚户区改造等项目,做好哈尔滨西站、轨道交通一期、三环路西线跨江大桥等项目前期工作,适时启动。全力推进老工业基地国债项目建设,力争完成投资20亿元以上,项目竣工投产35个以上,10 个项目通过验收。

拓宽投融资渠道。做好向上争取工作,千方百计落实配套资金和建设条件,争取国家和省把更多的项目摆放在我市。探索银政合作新模式,争取与开 发银行再签署一个额度在200-300亿元的合作协议。加大金融和资本运作力度,充分发挥现有融资平台的作用,加快融资改革和创新,扩大专业性融资公司的 领域和规模,提高市场化融资水平,积极谋划企业上市融资。争取增量、整合存量、挖掘潜力、促进合作,解决土地瓶颈制约,增加土地收益,为基础设施大项目筹 措建设资金。推进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市场化运作,全面开放城市建设投资领域,广泛吸引国内外资金参与重大项目建设。

完善项目推进工作机制。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大项目建设的意见》,强化项目谋划生成机制、推进协调机制、监管服务机制和 考核奖惩机制。继续实行市领导研究大项目推进工作的例会制度,固定资产投资“在地统计、在地考核”制度,完善项目管理系统信息平台。

(五)围绕进一步扩大开放,在创新招商引资工作、优化进出口结构上实施突破。坚持借助外力求发展,大力推进对外开放,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逐步形成经济全球化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充分利用老工业基地振兴、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以及扶持优势产业发展等有利政策,抓住战略机遇期,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继续 巩固日、韩、港澳台等传统优势引资市场,有计划的开拓欧美市场,逐步在这些国家和地区设立招商代表处。依托本地优势产业和资源,积极寻求同世界500强企 业和国内500强企业合作的契机,面向关联性较强的大企业、大集团,实行产业链、价值链招商,点对点招商。按市场原则策划、包装项目,统筹、合理确定园区 定位,形成以市开发区为主体,各类园区为补充,各具特色、优势互补、内部竞争最小的园区发展格局。完善招商引资责任、激励和重点项目服务机制。

促进对外贸易增长。强力开拓国际市场,重点扶持有规模、有实力、有品牌的优势企业,到境外设立贸易公司、建立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加快建设 对俄、对韩出口加工基地、科技合作基地和物流集散中心。全面优化出口结构,实施名牌战略,重点支持汽车、医药、电子产品、电站成套设备、深加工农副产品等 商品出口,扩大生物制药等一批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比重,提高加工贸易的产业层次和配套能力。落实扶持政策,建立重点出口商品跟踪制度,制定《哈尔滨 市出口企业奖励管理办法》。

(六)围绕“两型”社会建设,切实抓好节能减排工作。坚持把节能减排作为经济发展的硬性指标,全面落实节能减排的各项措施,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加快构建节能型产业结构。加速节能减排关键和共性技术的研发推广,着力发展能耗低、污染少的高新技术产业。鼓励重点耗能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加 快淘汰冶金、化工、电力、建材等高耗能行业中的落后产能。关停200兆瓦小火电机组,淘汰落后产能企业10 户。加大分散供热锅炉联片并网改造力度,淘汰50台7兆瓦以下燃煤供热锅炉。单位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4%。

发展循环经济。制定出台《哈尔滨市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实施意见》,建设一批以资源节约型、综合利用型、清洁生产型、生态环保型为特色的循环经 济项目。开发风能、太阳能和地热等可再生资源,建设依兰、方正等3个风力发电厂项目,新建、改建3个热电联产项目。启动建设市开发区和利民开发区循环经济 专业园区,推进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7.8%。

加强环境保护和污染综合治理。推进《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项目实施,文昌污水处理三期、延寿污水处理配套管网项目投产运行,双城、阿 城污水处理项目加快建设,群力、平房、信义沟、松北松浦、呼兰、太平中水、污泥处置、文昌配套管网等8个项目开工建设;哈药、哈高科、省生物一厂、东轻、华尔、气化厂等6个工业污染治理项目竣工运行,三精制药、济仁药业、中石油哈石化分公司污水治理项目开工建设。

强化政策引导。加大财政、税收、信贷支持节能减排的力度,设立专项资金,给予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重大项目、示范工程以及产业化项目最大限度 地支持;加大监控力度,对违法和超标耗能排污单位加大惩治力度,实行严打重罚;落实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体系,切实将节能降耗目标当成各级领导的头等任务 来抓。

(七)围绕激发经济发展活力,进一步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坚持把改革作为发展的内在动力,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国有企业及农村改革为重点,推进各领域的改革,为激发经济发展活力提供体制保障。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行政许可行为,提高 审批效能,推动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试点工作深入进行。全面推行依法行政,推进政务公开,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行政机关领导问责暂行办法,建设法治政府、责任政府。进一步理顺市与区、县(市)的行政管理体制。继续深化和稳步推进事业单位各项改革。

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制定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方案,推动国有资本更多地向优势产业和关键领域集中。深化国企改革,加快未改制企业的 改制工作,推进物业供热、供排水、公交等公益性国有企业改革,对已改制企业进一步明晰产权制度,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全力推进厂办大集体企业改革。实施和完

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跟踪4户企业的试点情况,加大国有股分红、国有产权转让收入收缴力度。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监管方式,建立健全国有企业经营业 绩考核体系和国有资产重大损失责任追究制度等。

深化农村各项改革。继续深化以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县乡财政管理体制、化解乡村债务等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推进国有农场改革,落 实国有农场的补助政策,促进国有农场健康发展。大力发展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做好国家级发展改革试点镇的申报落实工作,稳妥推进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试点。

(八)围绕构建和谐社会,务求在改善和保障民生上取得明显成效。坚持以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着眼点,采取积极措施,加快建立改善和保障民生的长效机制。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贯彻落实《就业促进法》,坚持市场就业与政府帮扶相结合,制定出台促进就业的各项政策措施。对有劳动能力、有就业愿望的零 就业家庭和就业困难人员实行“托底”式安置,力争充分就业社区新增5%以上。落实好培训补贴、职业技能鉴定补贴和社保补贴,加大小额担保贷款的发放力度,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培训高技能人才7000人,城镇新增就业8.5万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力争城镇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和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20万人、188万人、139万人 和70万人。推进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试点工作。建立城保与农保之相互衔接、顺畅贯通间的通道,把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纳入规范化、制度化体系。巩固城市低 保制度,完善住房、教育、就业、供暖、供水、供电、司法等专项救助制度;完善农村低保制度,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开展就学、法律援助、劳动力输出等 农村救助工作。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推动教育均衡发展,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加强薄弱学校建设,发展职业教育,支持民办教育。改善城乡医疗服务水平,组织 实施农村乡镇卫生院、县级卫生医疗机构、县级计生服务站建设规划,加快推进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完善城乡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网络建设,加快乡镇文化 站、广播电视村村通项目建设,推进哈尔滨艺术中心、道外传统商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设施和省、市博物馆等项目建设。推进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全面发 展,加强体育场馆设施建设,提高承办大型赛事的能力,做好大冬会各项筹备工作。加大市场监管和调控力度,保障市场供应和物价稳定。全力消除社会生活中存在 的安全隐患,切实化解影响全局、带有苗头性和倾向性的不稳定因素,努力营造安全保障型生产生活环境。

第五篇:2011东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东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东营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单位:

《东营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已经市六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批准,现印发给你们,望认真遵照执行。

东营市人民政府

二O一一年三月十七日

东营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一、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0年,面对极为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全市上下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按照“新起点新阶段新目标新局面”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国家战略的实施,牢牢把握抢抓机遇、积极作为的工作基调,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全市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或超额完成。初步统计,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359.94亿元,比上年增长13.4%,超计划2.4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7.38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1712.2亿元,增长13.4%;第三产业增加值560.36亿元,增长14.5%。主要特点:

(一)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快速推进。各级抓住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大机遇,全力争取上级在政策、项目和资金上给予我市支持,有力推进了“四区一城三网”和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临港产业区,基础设施配套加快推进,中海油物流园区、华泰化工园等大项目开工建设。高端产业区,泰岱光伏建成投产,大规模集成电路、新型功率半导体、俊通汽车等项目建设快速推进。生态旅游区,游客综合服务中心、湿地公园二期工程竣工投入运营。生态高效农业区,现代渔业示范区二期工程建设完成,综合配套区研发中心投入使用;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和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建设全面启动。黄河水城,深度开发工程全面展开,组建了多家国有资产运营公司,金融商务区、河海风情娱乐城、水城雪莲大剧院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三网”绿化完成投资6.68亿元,新增绿化面积27万亩,构筑起了“三网”绿化主体框架。“三路两港一场”建设加快推进,东营港散杂货二号码头改造工程完工并投入运营,2×5万吨级液体化工码头开工建设,2×5千吨级液体化工码头、广利港航道整治工程已经省发展改革委核准。东营机场4D级改扩建工程全面完成,新航站楼即将投用。德大铁路工程征地拆迁工作进展顺利,部分路段桥涵工程正在施工,黄大铁路项目申请核准报告已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东营港区防潮堤、飞机场到入海口的旅游公路、沿海高等级公路、东营至济南高速公路前期工作顺利推进。(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新成效。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紧密结合,先后组织开展了转方式调结构大讨论活动和现场观摩会,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意见》,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经济向好向优发展,一二三次产业趋向协调。一是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粮食生产基本稳定,实现总产79.4万吨。渔业、畜牧等优势产业加快发展,特色水产品养殖面积达到174万亩,标准化畜牧养殖小区达到1300个。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50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492家。二是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735.4亿元,增长14.2%,其中地方1012.2亿元,增长23.1%。以风力发电及设备制造、太阳能利用为主的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高新技术工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提高3.2个百分点。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步伐加快,石油化工、装备制造、橡胶制品等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竞争力增强。三是服务业繁荣发展。文化旅游、现代物流、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进一步提升。服务业增加值增幅高于全市生产总值增幅1.1个百分点,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3.7%,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四是节能减排强力推进。严格目标责任制,加大投入,强力推进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建设。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硫排放量、化学需氧量排放量等指标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

(三)投资、消费保持较快增长。坚持以项目建设带动投资增长,先后组织了项目集中开工月和项目现场观摩等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全市投资较快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49亿元,增长22.6%,其中地方完成1146.1亿元,增长29%。认真落实“家电下乡”等刺激消费的各项政策,消费市场稳中趋旺,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2.4亿元,增长18.7%,超计划

1.7个百分点。

(四)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成功举办了首届黄三角经洽会、石油石化装备展、橡胶轮胎暨汽车配件展,开展了一系列高层次境内外招商活动,与香港华润集团、山东高速集团、德国巴伐利亚州化工集群学会等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引进了比利时苏威、广汽等一批战略合作伙伴,实际利用外资2.11亿美元,增长27.6%,超计划17.6个百分点。对外贸易实现突破性增长,全市完成进出口总值79.6亿美元,增长101%,超计划91个百分点,其中出口总额27.6亿美元,增长57.1%。光伏太阳能、永盛橡胶集团等企业入选山东省出口企业100强。

(五)经济发展质量不断改善。在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的同时,财政收入、金融资产、企业效益和居民收入明显提高。全市境内财政总收入395.55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04.88亿元,增长29.69%,超计划18.69个百分点。全市各项存款余额1567.1亿元,比年初增加266.1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148.1亿元,比年初增加248.8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利润1160.1亿元和722.1亿元,分别增长55.6%和49.7%,其中地方实现利税、利润595.8亿元和424亿元,分别增长43.7%和45%。居民收入进一步提高,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796元,增长11.7%,超计划3.7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8427元,增长15%,超计划6个百分点。

(六)重点领域改革继续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取得积极进展,黄河三角洲产业投资基金已经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筹建,华夏、中信等7家股份制银行顺利进驻。农村综合改革进展顺利,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扎实推进,强农惠农政策全面落实。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宝莫股份成功上市,金岭化工、东营国瓷等4家公司进入上市程序。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展开,基本药物制度试点成效显著,基本医疗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等工作稳步推进。市属农场、生态旅游区管理体制、公用事业等其他改革进展顺利。大王经济开发区成为省级经济开发区。

(七)民生和社会事业不断加强。积极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全市新增城镇就业4.25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9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86%,低于2.4%的计划目标。继续加强社会保障工作,提高了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财政补助标准、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支付标准、城乡居民低保和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全市城乡社会保障水平位居全省前列。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08‰,低于5.9‰的计划目标。大力发展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实施了中小学校舍安全改造等重点项目,成功举办了黄河口国际马拉松赛和黄河口文化艺术节。中心城农贸市场改造、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等10件民生实事全部完成,进一步改善了群众的生活条件。启动实施了全市城市社区暨中心城区社区集中整治活动,提高了社区工作人员待遇,配套设施维修改造、环境卫生整治、理顺社区建设管理体制机制等工作全面展开。

二、2011年经济走势分析及主要发展预期目标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年,也是全面实施黄蓝两大国家战略的关键年,我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有利条件比较多。全球经济正在缓慢复苏,主要经济体投资者、消费者信心逐步恢复,新兴市场经济体发展势头较好。我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积极稳妥地处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各种积极因素仍然存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我市带来政策叠加优势和更多更好的发展机遇。近年来我市坚持实施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总战略不动摇,采取了转方式调结构、突破发展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市属经济县域经济双轮驱动等一系列措施,工作中抢抓机

遇,积极作为,经济发展支撑条件不断改善,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同时制约经济发展的因素也比较多。世界经济尚未完全走出金融危机阴影,干扰复苏因素较多。自去年以来,我国已先后三次加息、八次上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管理通胀预期的力度加大,金融资本的流动性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不断提高。从我市看,传统产业比重偏高,新兴产业起步较晚,经济结构调整依然面临较大压力;现代物流、生态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受资金、市场、批准手续和国家政策导向等因素制约,投资项目上马门槛不断提高,投资增长压力较大。

与“十二五”规划相衔接,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进出口总值增长12%,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0%,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4%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主要约束性指标: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硫排放量、化学需氧量排放量等指标以省核定数为准,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6‰以内。

三、完成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措施

(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积极实施高端高质高效产业发展战略,坚持以扩大增量带动存量调整,加快构筑高效生态产业体系。一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贯彻落实好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围绕增加农民收入,在稳定粮棉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畜牧、渔业、林果、蔬菜、花卉和休闲观光农业。突出优势农产品品牌培育,大力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发展,重点实施福源现代农业示范区、澳亚现代牧场等项目。围绕改善农业和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农村沼气、农村公路、灌区节水改造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实施王庄和麻湾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利津草桥沟东干流治理、沿海防护林等项目。二是大力推进工业结构调整。认真落实工业调整振兴意见和六大产业规划,加快橡胶轮胎、化工和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提高综合竞争力;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培育一批骨干企业。重点推进合力车轮公司年产30万件高速火车轮、科瑞超深井系列石油钻机、万德福年产3000吨聚氨基酸新型功能材料、山东国瓷公司年产1200吨纳米钛酸钡电子陶瓷材料等项目。按照黄蓝融合、陆海统筹、一体发展的思路,全力突破海洋经济,重点围绕油气、装备制造、生物工程、运输等海洋优势产业,加大扶持力度,培育形成新的增长点。三是跨越发展现代服务业。认真落实支持服务业跨越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积极培育服务业“四大载体”,带动三次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优先发展文化旅游业,重点推进黄河水城旅游区、孙子文化旅游度假区、黄河口生态旅游区建设。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重点推进东营港物流园、广饶物流园等物流园区建设。加快发展科技信息业,依托东营软件园等平台,加快云计算中心等入园项目建设,着力引进一批骨干服务外包企业。改造提升商贸餐饮等生活性服务业,加快发展商务服务、会展、娱乐、健身等新兴服务业。

(二)大力推进主体产业区开发建设,带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以四大主体产业区为突破口,加快发展市属经济。临港产业区,在完善基础设施的同时,突出大项目落地,加快推进中海油、海科、华泰等产业园建设。高端产业区,牢牢把握高端定位,加快生态工业园、软件园、新能源产品及装备制造基地建设,重点实施广汽吉奥汽车、大规模集成电路等大项目。生态旅游区,搞好游客综合服务中心、黄河口湿地公园管理运营,开工建设红海滩景区等项目,加强旅游产品开发和宣传推介,争创国家5A级景区。生态高效农业区,完善提升现代渔业示范区二期工程,重点加快推进商务中心、社区服务中心、水产品大市场和蓝色小城镇建设。大力推进县域经济跨越发展。依托各类产业园区,整合发展资源,集中突破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培植特色产业,打造产业集群,提高投资强度和产出水平,不断壮大县域经济实力。

(三)着力扩大投资,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坚持扩大投资不动摇,充分发挥投资对扩大内需的重要作用,通过深入开展“项目攻坚年”活动,保持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有效拉动。一是狠抓项目载体。进一步完善项目推进机制,继续开展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建立大项目直通车制度,促进各类项目加快建设。市里重点抓好总投资2153亿元的397个过亿元项目的调度推进。二是狠抓中央投资和省资金的争取。进一步研究国家和省资金的扶持方向和重点领域,围绕投向积极做好项目的筛选、论证和申报工作,力争更多的资金和项目在我市落地。三是正确处理投量、投向、投速和投效的关系。综合利用产业政策、登记备案、要素供应等多种手段,提高传统产业准入门槛,引导投资向民生和社会事业、农业农村、科技创新、生态环保、资源节约等领域倾斜,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提升我市产业层次和竞争力。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承载力。加快东营港2×5万吨级液体化工码头建设,做好2×5千吨级液体化工码头和广利港航道整治工程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开工建设。积极推进德大铁路、黄大铁路、飞机场到入海口的旅游公路、沿海高等级公路、东营至济南高速公路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快胜利大街、登州路、东一路等重点道路改造,在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的同时,加强道路两侧整体改造和环境整治。加强城市社区建设管理,组织开展好中心城区社区集中整治活动,完善社区功能,改善社区环境。加快黄河水城深度开发进度,重点推进清风湖景区配套完善项目,搞好周边环境配套改造。加快公共设施建设,实施南郊水厂扩容等一批供水、供热、供电、供气项目,完善城市功能;集中力量抓好水城雪莲大剧院、奥体中心和儿童乐园等项目建设,加快启动西城改造,提升城市形象。

(五)突出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以创建省级低碳生态示范城市为契机,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探索建立低碳生产、生活体制机制。实行严格的目标责任制,加强结构节能、技术节能和管理节能。严格节能评估审核,搞好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减排。以水气污染治理为重点,加强环境保护,加快实施碧水工程、蓝天工程、环保基础工程。加大“退二进三”工作力度,逐步将中心城和县城现有工业企业搬迁至工业园区。大力推进生态建设,继续抓好“三网”绿化工程,重点搞好干线路域、骨干水系、示范区和沿海防护林建设。加强城市绿化和湿地生态保护,积极推进自然保护区湿地恢复,重点搞好城市东部湿地公园建设。

(六)着力扩大对外开放,提高经济竞争力。创新对外招商方式,大力搞好投资环境宣传及项目推介,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和水平。进一步加强对外战略合作,重点推进与香港华润集团、山东高速集团、德国巴伐利亚州化工集群学会等合作,加大推进力度,争取一批块头大、震撼力强、带动面广的大项目落地。重点推进兴源集团年产30万吨钢丝帘线、石大胜华公司锂离子动力电池电解液等项目进展,推动东营光伏太阳能、澳亚现代牧场公司项目增资到位。认真落实扶持外贸出口的各项政策,引导企业调整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提高出口效益和竞争力,确保出口稳定增长。抓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支持橡胶轮胎、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发展,拉长产业链条。用足用好各级鼓励进口的政策,妥善应对贸易摩擦。不断扩大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和紧缺物资进口,增加战略资源储备。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投资,开展境外并购研发,有效利用境外资源和市场,拓展经济发展空间。

(七)继续深化各项改革,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进一步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着力破解发展瓶颈,推动创新发展。深化投资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市场化运作,扩大运作领域和规模,提高运作水平;规范政府投融资平台运营,扩大融资能力。推进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组织开展好未利用地开发管理改革试点,探索土地开发利用与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土地资源优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推行基本药物制度,加快推进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加快推进市属农场、公用事业等改革。继续做好对油田改制企业的政策扶持工作。

(八)加强财税、金融建设,提高经济发展支持能力。加快地方税源建设,积极培育优质高效财源,拓宽地方税收增收渠道。加大依法治税管理力度,完善税源控管体系,堵塞跑冒滴漏,确保应收尽收。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集中财力办大事、保重点。加快组建黄河三角洲地方性银行,推动设立黄河三角洲产权交易市场,做好黄河三角洲产业投资基金募集发行工作,支持股份制银行健康运营,提高金融服务和保障能力。

(九)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和谐发展。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支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和中小企业,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鼓励自主创业,促进充分就业。着力解决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等就业问题。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保障标准,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重点搞好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养老保险转移接续办法、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等工作。着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增强居民消费能力。认真落实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等鼓励消费的政策,深入推进超市下乡、便利店进社区等工程,改善消费环境,促进消费结构升级。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强价格水平监测,加大价格监管力度,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加大教育投入,不断改善城乡教学条件,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和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突出学前教育工作,加强幼儿园规划建设管理。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进一步做好人才、人口计划生育、对口支援、人民防空、双拥、气象、老龄、档案、防震和减灾救灾等工作。加强社会治安和油区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平安东营创建活动,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加强社会公共安全预警和应急体系建设,提高对各类突发事件及重大自然灾害的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深入实施“安全生产基层基础深化年”活动,预防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下载关于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一、xxxx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xxxx年,是我市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的起始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市政协的监......

    2021年工作报告:2021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汇报

    2021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汇报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商务局围绕建设新阶段现代化美好淮北新目标,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商务经济发展,紧盯“开好......

    关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汇报(小编整理)

    关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汇报范文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商务局围绕建设新阶段现代化美好XX新目标,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商务经济发展,紧盯“开好......

    2011年万柏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

    区四届人大一次会议文件(23) 关于太原市万柏林区2010年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1年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2011年6月18日在太原市万柏林区 第四......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报告(5篇范文)

    县2013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县人民政府委托,向县人大常委会报告海安县2013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

    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工作方案

    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工作方案为切实落实好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各项工作任务,根据《xx省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要点》和《xx省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

    县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县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一、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2022年将召开党的二十大,这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做好今年的经济工作至关重要。我们要围绕高质量发展目标,坚......

    2010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工作报告

    关于荔浦县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执行情况与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计划草案的报告 ----2010年3月18日在荔浦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荔浦县发展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