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坪区建区20周年演讲稿
高坪区建区20周年演讲稿
先生们,女士们,所有在座的朋友们:
大家好!
江风和畅,云锦飞扬,当岁月转动不息的年轮,当旭日点燃这片热土的激情,高坪,一颗嘉陵江畔冉冉升起的耀眼的明星。是无数优秀的高坪儿女,共同抒写了属于自己的传奇。短短二十年,弹指一挥间,高坪完成了世人瞩目的华丽蜕变,请让我用我的喜悦,我的激动,为大家畅诉我作为一个高坪人内心巨大的幸福。
我们高坪位于嘉陵江中游东岸,拥有无可比拟的地理优势。让我们将目光追溯到被称为历史的时光深处,2200多年前,汉代便在这里设置了安汉县,隋朝又设南充县,素有川北“鱼米之乡”、“丝绸之乡”、“柑桔之乡”的美誉。三国文化源远流长,名将名相、文人墨客灿若星河,老一辈革命家朱德、邓小平、罗瑞卿、胡耀邦等曾在这里生活和工作。岁月无痕,却有一种沉淀如此莽莽榛榛。
时光飞逝,改革开放的春潮带动了川中腹地的发展。1993年,南充市建市,市辖顺庆、嘉陵、高坪三区建区,嘉陵江畔这篇潮动的热土,从此翻开了崭新的章篇,在改革和发展史上写下了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里,山清水秀,风光旖旎。天下第一仙山凌云山名震遐迩,嘉陵江第一曲流举世无双,宋代白塔、淳祐故城、金城山森林公园等园林山水彰显钟灵毓秀。这里,资源丰富,物华天宝。已探明盐岩地质储量1.7万亿吨,石油储量7779万吨,天然气储量90万亿立方米,更有滔滔嘉陵江水能资源潜力巨大。这里,区位优越,交通便捷。5座大桥将高坪城区与市中心连为一体,系南充城市“跨江东进”的主要拓展区域。西距成都200公里,南至重庆150公里,处于成渝“两小时经济圈”内,国道318线、省道南前线等上等级公路辐射全境,成南、南广、南渝、绕城高速交汇于此,达成、兰渝铁路在区内呈“十字形”交叉,设有小龙二级货站;高坪机场改扩建工程顺利启动,建成后可供波音757及空客321等大型飞机起降,是川东北地区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机场;嘉陵江航道水运上通广元、下达上海,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络已经形成。
站在嘉陵江畔,鹤鸣山青翠欲滴。我分明听到白塔晨钟的渺远,听到了高坪奋进的鼓点。看吧,楼群如雨后春笋次第出现,高速公路就像遨动的血脉四通八达,江东新区浓墨点染,高坪航空港工业区横空出世。站在气势恢宏的安汉广场,白天车水马龙,生机盎然,夜晚更是华灯如昼,星光璀璨。大气庄严的区委政府大楼深情的注视着高坪人的幸福和安宁。打开高坪区人民政府网,最醒目的一行红色的大字就是“把人民满意作为衡量政府工作最高标准”,这样铮铮的誓言正是高坪人民力量和信心的源泉。近年来,高坪区委、区政府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牢固树立“民不富心不安,区不强心不甘”的责任意识,按照“立足比较优势选准突破口、抢占先机谋求后发先至”的原则,深入实施产业突破、环境优化、远接近交、品牌先导、人才兴区“五大战略”,奋力打造南充制造业集聚、农业集约化经营、旅游休闲和最适宜人居“四大中心”,建设速度型、效益型、和谐型阳光高坪,加压激活,奋力拼搏,全区上下形成了“风正心齐、气顺劲足”干事创业氛围,呈现出发展速度加快、效益提升、活力焕发、后劲增强、人民幸福指数不断攀升的可喜局面。一组简单的数据就足以说明高坪的巨大变化。地区生产总值从93年的5亿元增长到现在的101亿元;第一产业收入从93年的两亿元增长到现在的20亿元;第二产业从93年的3亿元增长到现在的61亿元;第三产业从93年的一亿元增长到现在的20亿元;老百姓的人均纯收入从93年的666
元增长到现在的6472元。其他的各项经济指标同样是地覆天翻,这样的高坪速度,这样的高坪现象,怎能不会让每一个高坪儿女心潮激荡!
高坪,你在如歌的岁月里飞翔,你的变化如此深刻动人。高坪,你是古老的,如一位耄耋的智者,你的深邃值得我们一辈子仰望和解读。高坪,你是崭新的,如一位婀娜的少女,你的魅力值得我们恒久的热恋和追求。
我们有理由相信,六十万高坪儿女,必将团结一心,务实苦干,奋力打造实力高坪、活力高坪、魅力高坪。富民强区,时不我待,历史悠久,富饶美丽的高坪大地必将搭上中国梦的动车,在越走越宽的康庄大道上壮志飞歌。
第二篇:建区20周年专题片脚本
建区20周年专题片脚本
时间:20分钟
形式:标清拍摄+特技制作 片名:《崛起与跨越》
整体策划:
把20年的发展史,比喻为一曲雄浑豪迈的交响乐,每一个成果都是一个响亮的音符,每一段辉煌都是一曲华彩的乐章-----分序曲、第一乐章、第二乐章、第三乐章、幕曲等五个部分;
序曲—----回眸的瞬间;(2分钟)第一乐章—踏上新征程;(3分钟)第二乐章—崛起与跨越;(10分钟)第三乐章—辉煌的成果;(3分钟)幕曲—----战略与未来;(2分钟)
在专题片内容的发展脉络上,以经济发展作为主线,串联起政、科、文、农等方面,全方位展现。
开篇黑屏白字:
仅以此片献给所有为历城区发展奉献的人们。崛起与跨越
——历城建区二十周年回眸
(开篇由一群小学生唱诵沁园春,营造意境深远、朝气蓬勃的氛围)沁园春《历城》
日出泰山,黄河东流,齐鲁首邑。观历山之城,天上人间; 物华天宝,钟灵毓秀。
四门塔前,绿水青山,避暑自然醉翁意。农家乐,品山珍野味,怡然自得。省城花园畅游。平地万丈起高楼。
见人文科技,和谐交汇; 车水马龙,政通人和。奋发图强,开拓进取,看富民强区争一流。新纪元,决胜千里外,未雨绸缪!
序曲:回眸的瞬间
博大精深的东方神韵,令人类神往!灿烂多彩的文明之光,铸就辉煌无数!崛起与跨越,是文明的进步、和谐的景象!崛起与跨越,是科学的发展、战略的伟力!2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弹指一挥间;然而,过去的20年,却是历城人们奋发图强、开拓进取的卓越历程。
站在新起点,回眸20年发展的轨迹,那一幕幕波澜壮阔的恢弘画卷,那一个个荡气回肠的响亮音符,汇聚成气势雄浑的宏大乐章!
二十年改革开放春风沐浴; 二十年富民强区成果斐然; 二十年赤诚拼搏日月可鉴!
第一乐章:踏上新征程
历城自西汉初设县,素有“齐鲁首邑”之称;历史的车轮碾过了几千年,公元1987年,历城撤县建区,掀开了历城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页,从此,历城踏上了富民强区的崭新征程!
历城人民紧紧抓住改革开放的机遇,解放思想,树立商品经济的理念,把市场化取向的改革作为发展的驱动力,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改制,初步确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拉开了经济腾飞的序幕。
上世纪90年代,全区上下按照“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实施“大开放、大引进、大开发、大发展”战略,加快改革步伐,历城逐步确立起工业大区的地位。
进入新世纪,经济发展的思路越来越清晰,坚持符合区情实际,提出了“立足区位优势,融入省会经济”的总体思路,把历城作为省会济南的核心功能区,进而谋求新优势,实现新发展。提出了“一带两区”的发展布局,从宏观上规划了产业布局,既立足历城资源禀赋,又符合省会经济和现代产业方向;提出了“农业稳区、工业强区、三产旺区、开放兴区”的发展战略,使经济发展的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等目标同步实现。提出了“四个三”的工作重点,并不断丰富和完善,使历城发展始终保持了与时俱进的活力和鲜明的时代特征。
2003年,全区开展“东部新区与历城新一轮发展大讨论”以来,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成为全区干部群众的共同语汇,从临港经济开发区的体制改革,再到唐冶新区的规划建设,南部生态旅游的快速兴起,洪楼老城的整体提升,载体创新、集约发展成为历城新一轮发展的内在支撑,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由此迈入新境界。
第二乐章:崛起与跨越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指引,为了更好、更快的引领经济发展,政府通过转变职能,改进管理方式,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形成一个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文明的“服务型政府”。
良好的投资环境,优质的政府服务,在历城形成了经济发展的“洼地”效应,实现了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历城加速交汇聚集,历城正成为投资者的首选之地,创业者的开拓乐园。
为加快工业化进程,政府积极发挥宏观调控职能,大力调整产业结构,2006年历城三次产业发展为4.7:65.1:30.2,工业主体地位得到增强,服务业势头强劲,农业稳步发展。
农业产业结构从单一向多元化发展,粮食与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比例从1986年的9.7:0.3调整为2006年的4.5:5.5。稳固粮食生产,重点培育蔬菜、林果、花木、奶牛等四大主导产业,无公害农产品、农业协会等新兴事物逐渐被广大农民所熟知和接受,农贸综合批发市场、“农家店”超市覆盖城乡,全区农业产业化水平明显提高。目前,省城市民日常消费中1/2的水果、1/7的蔬菜、1/3的来自历城区,可以说历城已经成为省城的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
工业大区的地位日益突出,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57.2%,比全省平均水平调出4.3个百分点,2006年全区完成工业增加值247亿元,是1986年的82倍,工业总量多年居全省首位,培育形成了冶金钢铁、汽车配件、生物制药、食品加工、包装印刷、新型建材等六大主导产业,实现总产值645亿元,占全区工业的89.8%。
2006年,全区规模以上企业达到287家,其中过亿元的企业达41家。民营经济异军突起,依靠产权明晰、机制灵活、利益直接、适应性强的优势,正逐步成为经济社会的主导力量,2006年增加值已占到全区生产总值的50%。科学技术对经济的支撑越来越明显,高新技术加快发展,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增加到11%。省级经济开发区-临港经济开发区,正迎来新的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并将地加速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和泛航空产业基地,成为全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级。
第三产业异军突起,发展迅猛;20年间,第三产业增加值以年均25.2%的速度增长,2006年全区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32.2亿元,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超过126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63%,投资比重连续两年超过工业,服务业开始强劲发力,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消费市场极大丰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1986年的8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122.7亿元。物流业发展迅速,盖家沟国际物流中心成为全国北方最大的家电物流枢纽,零点物流港、临港航空物流园区、郭店钢铁物流基地等一批物流基地正在兴起。
新兴的房地产业、金融保险、商贸流通、信息服务、娱乐餐饮等行业“羽翼渐丰”,洪楼商贸中心区等八个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初具规模,历城正成为消费需求最旺盛、最适宜居住的地区之一。
2000年之前,历城还没有像样的景区,近年来旅游景区从无到有,累计投资20多亿元,建起了红叶谷、跑马岭野生动物世界等14处大型景区,为市民打造了一个精彩纷呈的“省城后花园”;2006年“五一”黄金周,南部山区共接待游客118万人次,占全市旅游接待人数的“半壁江山”;农家乐更是其中的亮点,品山珍野味,赏自然美景,既为人们提供了休闲度假区的好去处,又增加了当地农民的收入,充分体现了历城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成果。
建区20年,对外开放水平明显提高,外向型经济蓬勃发展。从兴办第一家合资企业,到引进世界500强,从历城以外都是外,到关注日韩产业转移升级,赴港日韩专项推介招商,历城的对外开放显示了更高层次的经济全球视野,利用外资、出口创汇规模和效益显著提高。
至2006年底,全区已引进外资企业97家,投资总额1.66亿美元。2006年历城实际利用外资1.98亿美元;对外贸易迅速发展,2006年,全区出口创汇7.86亿美元,连续三年蝉连全市第一。出口实绩企业由1987年的3家增加到60家,其中出口额五百万美元以上的骨干企业12家。外贸出口商品结构得到优化,由钢铁产品“一枝独秀”,向轻工艺制品、农产品、化工产品等多元化发展,出口商品涉及8个门类,远销70多个国家和地区。
建区20年,城市化水平明显提高,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建区以来不断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投资额逐年增加,“八五”、“九五”、“十五”期间分别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6亿、130亿、450亿,从根本上改变了基础设施滞后的状况。
在洪楼主城区,花园路已成为泉城第二“金街”;随着灯亮工程的实施,“洪楼花园文化不夜城”的形象正深入人心。
2006年全区公路总通车里程达到1536.8公里,公路密度达到118.4公里/百平方公里,在全市率先实现了行政村柏油路村村通,形成了一小时历城交通圈。从1995年历城有线电视台开播,到2006年有线电视普及率达到了90.1%,基本实现了户户通。邮电通讯业突飞猛进,从1995年命名首个电话村,到2006年全区电话总装机量达23.9万户,电话普及率达到了96%。
历城20年的跨越发展史,是一部崭新的文明进步史。
建区20年,是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生活明显发送的时期。优先解决民生问题,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始终是各级执政者的第一追求,“多予,少取,放活”成为这一执政理念的鲜明标志。
农民人均收入从1986年的579元增加到2006年的6041元。
近年来,在全省率先实现了自来水户户通,群众喝上了放心水、健康水;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全面完成了31所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启动和实施了客车村村通工程与农村街巷硬化户户通工程,让群众出行通畅便利;全面推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就医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建立健全了社会求助、社会保障、社会慈善三大体系,弱势群体得到全社会的关爱;建立健全了城乡统筹的就业制度和服务体系,农民工的就业渠道明显拓宽,就业环境明显改善;计划生育由简单控制人口数量,向注重提供优质计生优质服务转变,出生人口素质明显提高。
通过硬件建设带动以及文化基础建设的增强,让人民群众的整体素质明显提升,极大地丰富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魅力历城”活动声势浩大,反响强烈,荣获“山东省社会文化活动知名品牌”,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展示了历城人民安居乐业的精神风貌,一个生机勃勃的文化大区正悄然兴起。
通过健全民主法制工作,基层民主不断加强,依法办事、依法维权逐渐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处理矛盾纠纷的自觉选择。社会治安防控能力明显增强。“带着感情接访”,使绝大多数反映的合理问题得到了依法及时解决,呈现出政治安定、社会和谐的大好局面。
建区20年,我们建设了和正在建设一个生态环境良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历城。到2006年全区已拥有生态林35万亩,林木覆盖达到40.7%,五年提高了10个百分点,其中作为城市“绿肺”和“水缸”的南部山区林木覆盖率高达52%,居全省第一。通过开展造绿工程、容貌工程、蓝天工程、旧村改造、退路进厅、“容貌工程进乡镇”,下大力气实施全方位综合整治,如今的天更蓝、水更清、路更畅、景更美。
建区20年,我区党建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历城干部已经成为一种概念,只要提起人们就会跟“干事创业”联系在一起,“想干、会干、干好”成了历城干部队伍的群体标记。
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是党中央着眼巩固执政基础、提高执政能力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我区以搞好先进性教育为动力,大力推进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坚持突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个主题,突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个要求,突出取得实效这个关键,形成了一支思想过硬、作风清廉、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战斗力强的干部队伍。
全区已有90%的党委达到“五个好”党委的要求,92%的村党支部达到“五个好”村支部标准,90%以上的社区达到了党建工作示范社区的标准。顺利启动实施了农村综合改革,完成了镇党委换届工作,干部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进一步优化,巩固提高了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和执政能力。
掌声面前,荣誉背后,我们看到了历任的历城领导班子,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他们高瞻远瞩、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他们未雨绸缪、集思广益,不断开拓进取,在历城如日中天的发展中,倾注了无数的心血与汗水。
第三乐章:辉煌的成果 建区20年,实现了物质财富的快速积累,全区国民生产总值已由建区之前1986年的7.41亿元到2006年的431.8亿元,增长了56倍。
财政收入随着工业、服务业的发展而明显增加,1986年全区财政收入只有1.5亿,2002年突破10亿,2006年实现财政总收入73.62亿元,是986年的49倍,年均递增21.6%。
全省县域经济30强排名,历城综合实力始终位居前列,连续3年被评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单位。
自2001年以来,我区连续四年保持了“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的荣誉称号。这里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 这里是门类齐全的工业城; 这里是智力密集的大学科研城; 这里是四通八达的空港城; 这里是环境优良的开放新城; 这里是山青水秀的省城后花园;
如今的历城,城市化水平大幅度提高,:鳞次栉比的高楼,车水马龙的街道,五光十色的商场,神情怡然的市民,经过20年的发展,历城呈现出政治、经济、文化高度繁荣、和谐发展的现代化新城区风貌。
尤其令人瞩目的是,国家首批中美可持续发展项目之一,省城东拓战略的标志化区——唐冶新城,被誉为“大经十路产业带上的一颗明珠”。不久的将来,一座山水之城、宜居之城、三产之城、体育健康之城将在泉城东部崛起。
幕曲:战略与未来
回顾是为了更好地铭记,当二十载已成为历史,未来的旅程才刚刚开启。二十年披荆斩棘,足迹难忘; 二十年励精图治,成果斐然; 二十年厚积薄发,信心满怀; 回顾过去,历城人民无愧于历史;
远瞩将来,历城区正在以一个和谐、开放、包容、创新的姿态,向更高水平、更高境界阔步迈进。
第三篇:心系开发区_与你共成长-建区20周年
我与开发区共成长
九月的开发区,凉风习习,花果飘香。作为开发区的一员,我由衷的感到骄傲,感到欣慰。夜晚的时候,泡一杯清茶,透过落地窗,看着开发区的美丽夜景,心中不免追忆起与开发区相伴的酸甜苦辣。
高新区成立二十年来,以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为己任,以加强科技创新能力为核心,使全区高新技术产业得到迅猛发展。于2012年9月,获得国务院正式批复,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这是我省第5家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同年又喜逢建区二十年,可谓双喜临门。目前,区内共有工业企业238家,其中高新技企业62家、高新技术产品103项、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3个、新乡创业中心被科技部批准为国家级创业中心,实现人才、科技、项目、资本、信息等创新要素的聚集所。与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不同,国家高新区的特点是依托于智力密集和开放环境,依靠科技和经济实力,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科技资源、资金和管理手段,通过优惠政策和各项改革措施,实现软硬环境的局部优化,最大限度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让开发区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开发区”始终是我们坚定不移的指导方针。二十年来,高新区大刀阔斧地推进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工作,为经济发展插上翅膀。高新区以完善的基础设施、优美的生态环境、优质的管理服务,吸引了大批中外客商前来投资兴业。1992年成立新乡高新区,白手起家,在一片丘陵薄地上逐步建起了一个工业新区和新城区的框架。看哪!昔日的荒滩秃岭变成了一片片现代化的新工厂,过去的芦苇草丛变成了欣欣向荣的新城区。我们开发区适应科学发展、集约发展的新形势,国内闻名的华兰生物、新飞家电、科隆电器、娃哈哈果茶饮料、天丰钢结构、新能电动汽车等企业,已吸引800多家各类企业入
驻,其中限额以上企业48家。近5年来,新乡高新区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平均增幅均在30%以上。
开发区人杰地灵,高新区内有全市一流的幼儿园3所——新乡市直一幼分园、新乡市育才幼儿园分园、建业双语幼儿园;全市最好的全寄宿私立小学——专家树人小学;全省一流的高中新乡市一中新校区校;并紧临新乡市大学科教园区,园区内现有四所高校:河南科技学院、新乡学院、新乡医学院及三全学院。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民族精英和学之骄子;开发区区位独特,占有改革和开放的历史先机,蕴藏着蓬勃发展的巨大潜力。半百春秋,今逢盛世。我们有幸处在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沐浴着新区的灿烂朝阳,肩负着时代的重托。我们踏着改革开放的奋进鼓点,乘着科学发展的强劲东风,解放思想,干事创业,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崭新的篇章。
二十年,是奋斗的二十年,成长、奋斗是开发区的主题,进取、奉献是每个人的状态。开发区的经济实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已经赢得了社会各界的目光和认同,开发区已经成为新乡市东南部的经济发展桥头堡。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今天,开发区牢牢把握了知识经济、科技经济、创新经济,在奋斗中探索,在探索中进步。感谢开发区,感谢大家,正因为有了我们值得骄傲的经历,我们学习到了进步的法则,感受到了奋斗的骄傲。
二十年,我们高标准高质量地推进环境建设,积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环境是开发区得天独厚的优势。每个开发区人都像爱护自己身体的每一个器官一样爱护生态环境,像装扮容貌一样美化我们的城市,坚持城市建设与基础设施建设同步规划,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同步推进,实现了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发展环境的整体改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高度统一。我们开发区人民全民动员为捡起身边的每一片纸屑为荣、为能够在开发区美好环境中成长而感到无比自豪!我们开发区环境优美,景色怡人,绿地覆盖率达到45%,碧海、蓝天、青山、净
土、全年有花、四季常青、城在林中、人在绿中,好美的景色,待周末时,和家人一同漫步开发区,商贸、文教、宾馆、住宅小区鳞次栉比,竞相生辉,轻吻路边的月季花香,那味甘在心里,那情喜在心底……让我们共同见证开发区的碧海蓝天、红瓦绿树、鸟语花香。共同呼吸着这清新的空气,享受着阳光洒在身上暖洋洋的感觉吧!
二十年来,开发区豪爽豁达、大气包容的地域民风,战风斗浪、勇立潮头的海洋文化,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革命传统,不断得到发扬和升华。在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大背景下,全区上下永不满足、永不懈怠,拼抢发展机遇,勇立发展潮头;在突如其来的“非典”、禽流感等考验面前,各单位反应迅速、行动果断,夺取了抗击斗争与经济发展的双胜利;在四川地震灾害面前,全市干部群众与全国人民、灾区人民万众一心、和衷共济,战胜自然灾害,共建美好家园。深厚的文化底蕴与鲜明的时代特征相结合,凝炼形成了“团结拼搏、艰苦奋斗、加压奋进、争创一流”的开发区精神,激励着我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干成了一件又一件被认为不可能但对开发区发展至关重要的事情,也必将激励我们在推进又好又快发展的征程中夺取新的更大胜利!
二十年风雨兼程,二十年沧桑巨变。勤劳智慧的开发区人民,在艰苦创业中拼搏,在攻坚破难中探索,在争先创优中奋进,创造了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党和人民的光辉业绩。今天的开发区,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各项改革纵深推进,对外开放全面突破,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形象更加靓丽,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创业充满艰辛,成绩来之不易。今天,我们一起回味干事创业的艰辛、品尝胜利果实的甘甜,相信每一位情系开发区、关心开发区的朋友,都会感到欣慰;每一位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开发区人,都会格外自豪!
抚今追昔,意在登高望远;知往鉴今,志在开拓未来。建区二十年,是开发区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更是一个崭新的起点。回首过去,我们充满自豪;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让我们开发区人万众一心,开拓创新,奋力开创开发区更加繁荣富强、和谐幸福的明天!
第四篇:20周年聚会演讲稿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在春夏之交这个美好的时节里,我们相聚在维也纳大酒店,共同迎来谷城90级经济法电大班毕业20周年“聚首.扬帆”主题聚会!此时此刻,我感到非常高兴和激动,首先对这次聚会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同学们尤其是冒雨远道而来的其他地区和县市的同学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同时,对为本次聚会付出大量心血和汗水的几位热心的组织者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他们用付出和努力为我们搭建了一个交流、沟通的平台!
九零年秋,同学们从原来襄樊市的各个县市、谷城的各个乡镇、单位,来到汉水之滨、南河岸边的谷城县成人中专学校,组成了九零级经济法电大班这个特殊的班级,学校安排我担任班主任。从那时起,我们在一起共度了两年难忘的时光。两年里,大家在一起学习、生活、成长、进步,虽然因为当时学校的条件所限,住宿的环境、食堂的饭菜、洗浴的设施、师资的力量、平时的管理等等都有不尽完美之处,给大家留下了或多或少的遗憾。但是我想,大家在记忆中最难以忘怀的,肯定还是我们在那段时光中留下的珍贵记忆、结下的深情厚谊!之前看了一部分当时的照片,同学们在文娱晚会上的歌声,雪地合影时的笑声,骑行承恩寺的欢呼声,南河游船上的吆喝声、体育场晨练的跑步声、备考时的读书声等等,仿佛又在我的耳边回想,成为我和大家生命中曾经聆听的最美好的声音之一!在我们班的同学中,刘菲菲、宋淑贤的书法,王冬林的朗诵,郑俊杰的歌声,陈洪斌、谢小兵的舞蹈,熊伟的成熟大气,谢小东的活泼幽默,朱玉清的小巧伶俐,陈实的沉静刚毅、周栋、金波、赵伟胜的少年老成,还有叶非非、王远芳、赵德红、郭秀娟等同学的学习认真、关爱集体、娴静稳重,以及我们在职的马勇、舒威、周为民、龚红艳等同学经常给我们带来社会的信息、工作的经验、生活的帮助等等,当年大家这些生动的个性表现让我现在还历历在目,各位的大名至今我仍然耳熟能详,成为我人生中最美好的回忆!可以说,当时90级电大班人才济济、朝气蓬勃、团结向上,用现在的词来讲,是一个相当给力的班级!九二年春,同学们踏着小平南巡讲话的春风,怀着满腔的热情,意气风发地步入了社会。如毛主席诗词所言“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那是多么美好的青春年华啊!
转眼间,弹指一挥,二十年过去!时间真是个奇妙的东西,二十年里,世间万物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到整个世界、国家、社会,小到我们县城、原来的母校,乃至我们的家庭、个人,都是如此!经过了二十年人生的风风雨雨,同学们由当年的风华正茂、青春年少!到如今都已是年过不惑、硕果累累。岁月催人老,岁月很无情!我们母校的老校长、两位老师和我们班的周伟林同学已经先后离开了我们!俗话说,小树会大,大树会老,老树会凋零,自然的力量我们谁也无法抗拒!因此,我们更应倍加珍惜如今拥有的大好的时光和美好的一切!我个人认为,生活的哲理有千万条,但最重要的是永远保持愉快的心情,健康的身体,微笑面对生活,面向大海、春暖花开!与好的身体和心态相比,功名利禄,贫富得失,神马都是浮云!大道至简,理应如此!
之前的交流中,我了解到大家毕业以后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有的走上了领导岗位,在为一个单位或一方百姓服务,有的在自己的专业上造诣很深,成为业界的精英,有的立足本职工作,兢兢业业,是单位的骨干,有的投身商海,积累了丰厚的财富……总之,看到大家事业有成,家庭幸福,精神焕发,我感到由衷的高兴!过去的二十年,是我们人生中最美好、最精彩的一段时光,一路走来,大家或许经历了这样那样的坎坷、曲折,但岁月留给我们磨难的同时也会给我们留下宝贵的人生感悟,相信大家会把这些经验、体会以及自己掌握的资源、信息等,拿出来和同学们交流、分享!所以,在短暂的聚会中,希望同学们能够畅叙离情别意、交流人生得失!把今天的聚会当成以后联系的新起点。在今后的岁月里,加强沟通,互相帮助,常来常往,共同进步!同时大家可以借此机会感受一下谷城的变化和母校的变迁。另外,由于条件有限,几位组织者虽然付出了努力,但难免有不周之处,请大家见谅。为给聚会助兴,我特地写了一首小诗,献给各位。
最后,祝大家事业发达,家庭幸福,身体健康!祝这次20周年聚会圆满成功!
第五篇:区领导建局在2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区领导在建局20周年座谈会上的贺词
同志们,朋友们:
在这充满生机和希望的阳春三月,我们欢聚一堂,共同庆祝襄州区畜牧兽医局建局20周年,这是襄州畜牧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全区人民共同的喜事。值此喜庆之际,我代表襄州区委、区政府向区畜牧兽医局致以热烈的祝贺,向勤劳智慧的畜牧系统干部职工表示亲切的慰问,向所有为襄州畜牧繁荣发展做出过贡献的老同志、企业家们表示崇高的敬意!
光阴似箭,岁月如歌。二十年弹指一挥间,追忆峥嵘岁月,二十年以来,局历届领导班子以振兴襄州畜牧为己任,牢记使命、不负重托,团结和带领全系统干部职工,勇于探索,开拓创新,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012年全区生猪、肉牛、羊、家禽出栏分别达到123.18万头、24.8万头、41.4万只、2480万只,肉类产量23.3万吨,禽蛋产量5.7万吨,畜牧业总产值49.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5%,创历史最好水平。全区生猪出栏连续七年荣获全省第一、连续六年荣获“全国生猪调出大县”、连续五年荣获“全省牛品改工作先进单位”。这20年,是襄州畜牧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20年,也是襄州畜牧取得令人瞩目业绩的20年;是襄州畜牧管理机制不断创新发展的20年,也是襄州畜牧先进典型不断涌现的20年。襄州畜牧系统广大干部职工二十年如一日奋力开拓,用勤劳的双手在襄州大地上描绘出了一幅绚丽多彩的新图景,开辟出了一片生机勃勃的新天地。
同志们,回顾过去,你们团结奋进,开拓进取,创造了辉煌的业绩;展望未来,你们的责任艰巨、使命光荣、任重而道远。畜牧事业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畜牧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局,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畜牧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为畜牧事业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希望你们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新形势,谋求新发展,实现新跨越,大力推进品质畜牧、产业畜牧、安全畜牧、生态畜牧建设,为我区经济建设再立新功,为全区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谱写更加美好的畜牧新篇章。
最后,祝广大畜牧兽医工作者阖家幸福,万事如意,祝畜牧事业更加兴旺发达!祝“畜牧梦”早日梦想成真!
谢谢大家!